农业广播电视学校

2024-05-12

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共9篇)

篇1:农业广播电视学校

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

(农业部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

2018年工作安排

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广校(中心)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求,按照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农业工作会议和中央1号文件、农业部1号文件决策部署,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为重点,以壮大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为目标,以提升教育培训质量为关键,以加强条件能力建设为支撑,努力开创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新局面,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新的贡献。

一、深入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

1.充分发挥专门机构主体作用。积极承接农业部有关农民教育培训、农村实用人才培养职能和任务,配合科教部门做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顶层设计,共同谋划2018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目标任务和工作要求,研究制订包括职业认证、教育培训、定向扶持等内容的职业农民制度体系,认真开展农民教育培训理论政策研究等相关工作。切实发挥体系职业农民培育专门机构作用,统筹涉农院校、农业科研院所、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各类教育培训资源参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不断加强主体职能建设,组织召开全国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现场会,观摩河南基层农广校工作实践,交流先进经验做法,研讨强化体系条件能力建设、推进工作开展的具体举措。届时,张桃林副部长将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

2.全面规范培育工程实施。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和农业部1号文件精神,加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力度,组织举办项目管理培训班,召开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座谈会、现场交流会,总结交流工作经验,推进工程深入开展。指导体系采取“一点两线、全程分段”方式,分层分类分模块开展培训,重点面向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生产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和农机、植保等专业化服务人员,面向名特优新产品生产培育专业技能型人员,面向休闲观光等新产业新业态培育管理经营型人员;积极承担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管理工作,配合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做好绩效考核和激励扶持,全面落实“三位一体”培育环节,切实提高工程实施的针对性、规范性和有效性,提升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质量效果。

3.努力提升培育条件能力。研究拟定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条件能力建设规划,积极争取项目支持基层农广校改善办学条件。通过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基地遴选,引领带动各类培育基地条件能力建设。加大教材统筹开发,围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开发系列精品教材18种;做好2018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推荐教材评价遴选和目录发布工作,统筹指导各省区域教材开发。办好4期基层农广校校长能力提升研修班和4期师资示范培训班,提高办学人员水平,提升教育培训能力。

4.切实推进“四新”工作开展。办好新型职业农民发展论坛。拟于10月份在山东举办,以凝聚全体系力量,促进新型职业农民发展为宗旨,以开展学术研讨交流、分享发展经验、展示培育成果、宣介成功案例为重点,通过组织相关培训、技能大赛和成果展示等同期活动,探索专门机构与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技术协会、龙头企业等社会力量的有效合作模式,搭建新型职业农民发展服务平台,在全社会形成关心支持新型职业农民强大合力。编好新型职业农民发展报告。精心编撰并权威发布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发展报告,全面反映队伍发展现状,深入分析发展中热点难点问题,科学预测发展趋势,提高报告的权威性、唯一性、准确性和指导性,为政府和相关部门提供决策参考。启动新型职业农民发展指数研究。与发展报告配套衔接,系统分析新型职业农民发展涉及的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健康等方面数据,构建发展指数指标体系,全方位、多维度、宽领域反映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发展总体状况,为促进职业农民队伍发展提供科学客观的数据支撑。编写《新型职业农民手册》。调动各方力量,精心组织编撰,确保手册内容准确、简单实用、方便查阅、满足需求,为新型职业农民创业兴业、增收致富、创新发展提供基础性、实用性、关键性的专业知识和指导服务。

二、大力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养

5.稳步推进农民职业教育。配合部人事劳动司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学历提升计划,以新型职业农民为重点推进农民中等职业教育稳步开展,提升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学历层次和综合素质;推进农民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在课程内容、教学过程、学习成果和路径方式等方面衔接,支持新型职业农民采取“弹性学制、农学交替”的方式接受中等职业教育;研究制定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规范教育教学过程;抓好专业设置、课程建设和教学资源开发,增强支持服务能力;组织召开教学管理工作会,举办教学管理人员培训班和教学能手大赛,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和水平。承担好全国农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简称全国农指委)秘书处相关工作,组织编制全国农业职业教育发展报告,召开全国农指委全体会议,推进农业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发展。

6.扎实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养。承担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和大学生村官示范培训任务,按照农业部人才工作的整体部署和要求,组织对口15个省21个基地举办培训班。坚持派出督导机制,继续强化培训基地建设,狠抓学员选调、课程设计、教学组织、培训管理、成果转化、品牌塑造等环节,不断完善培训制度,进一步规范培训管理,确保培训取得实效。

7.深入开展各类农民培训。指导体系以小农户为重点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冬春农业科技大培训等普及性培训,切实提高小农户生产技能,推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召开体系培训工作研讨会,推进体系多层次、多形式开展科技培训和技术指导。推进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全年争取鉴定6万人。

8.切实做好产业扶贫工作。按照抓实人才培养、强化产业帮扶的思路,以新型职业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为重点,开展农业产业精准扶贫培训,培养农业人才助力产业扶贫。针对河北平泉产业发展现状,联络扶贫项目落地、打造扶贫产业龙头、构建利益联结机制,切实做好对口帮扶。指导体系针对深度贫困地区,积极抓好农业相关人才培养工作,加快推进当地农业产业扶贫、精准脱贫。持续做好援疆援藏相关工作,加大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训和少数民族语言教材开发力度,提升发展产业脱贫致富能力。积极策划产业扶贫系列选题,制作开发有针对性的教学节目。

三、积极推动农业现代远程教育

9.办好农业广播电视教育。继续打造独具特色《小康农家》栏目,不断提升《三农早报》品牌影响力,明确《致富快车》《三农早报》《小康农家》《乡村讲堂》栏目定位,更好地满足广大农民听众需求。加强与地方广播电台合作,依托体系推进广播资源落地。不断加大《农广天地》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专题系列电视节目制播,继续做好《农业生产经营》栏目,更好地服务新型职业农民培育。

10.推进农业网络教育。继续承担“农业部为农业系统干部办实事”任务,举办20期农科讲堂,不断扩大节目影响力。推进农业远程教育,加快新型职业农民、农村实用人才和中等职业教育在线学习课程开发。加强在线教学媒体资源建设,新增音视频教学节目700个,网络课件100个。配合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开展2018手机培训周、线上线下培训及评选相关活动,聚焦用手机种地管地卖东西。做好科普智农手机APP的运行维护、应用及推广工作,对在新疆建成的10个科普e站进行跟踪服务,做好标准化科普资源汇聚、更新等服务工作。

11.加强信息化建设。继续推进全国农业科教云平台建设,全面优化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信息管理系统,指导体系做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信息报送及管理考核工作。加强云上智农APP、中国农技推广APP在线教育培训资源开发和整合,指导体系加大推广应用力度,为职业农民、农技人员提供综合服务。加快制定“云平台”建设运营管理办法,切实推动平台持续健康发展。

四、切实做好调查研究和宣传交流

12.加强调查研究。按照总书记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要求,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部署,突出以建立职业农民制度、提升农民教育培训质量和效益为重点,并结合自身发展建设实际,中央农广校将聚焦3-5个调研主题,各级农广校应确定1-2个调研主题,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调研。改进工作作风,真正深入农村、深入农户、深入经营主体、深入农民教育培训一线,摸实情、问需求、寻对策、谋发展,切实形成一批高质量的调研报告。加强成果转化应用,通过相关会议进行学习交流,利用新闻媒体进行宣传推广,为制定相关政策提供支撑,真正将调研成果转化为推动体系工作的具体措施,全面推动各项工作务实开展。

13.扩大宣传力度。加强与《人民日报》《农民日报》《农村工作通讯》及地方主流媒体合作,策划有分量的重点报道文章。继续办好“新型职业农民”专版专栏,全方位做好工作宣传。突出报纸服务体系的定位,加强与体系共办共建共享。稳步实施和完善杂志改版工作,加强改版后网络和微信公众号的内容建设,拓展公共服务功能。

14.深化国际交流合作。进一步推动双边合作,与美国远程教育联盟(ADEC)在小型家庭农场主培养内容建设和混合学习模式建设方面开展务实合作。实施“中美农业远程教育合作——新型职业农民在线学习能力建设”项目,探索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在线学习。实施“农业外交官储备人才”和“高级农业外交官后备人才培训”培养项目,推动农业外事外经人才和高级农业外交官后备人才队伍建设。组织参加相关国际会议,参与制定《国际开放远程教育2018-2025战略规划(ICDE2018-2025)》和《2030年教育议程——面向包容和公平的优质教育和终身学习》。

篇2:农业广播电视学校

安康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创办于1981年,辖县区分校10所,有专职办学人员63人,专兼职教师245人。拥有固定校舍面积2919㎡,地面卫星接收站4座,各种电教设备200多台套,多媒体教室4个,音像资料库2个,实验实习基地8处。从2002年开始,市校及县区分校分别加挂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牌子,充分发挥体系及现代远程教育优势,开展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农村富余劳动力转岗培训以及农村基层干部培训工作。

安康市农广校开办以来,从中专学历教育起步到现在的大专、本科学历教育,共开设专业25个,累计招收大、中专学员13391人,毕业7004人,结业4465人,目前在校学生1922人。毕业学员30%已走向县乡村领导岗位,70%成为农技骨干、专业示范户和致富能手,学员陈分新还光荣的当选为十六大代表。组织编印了包括种植、养殖、沼气等18项技术、15万字的《安康市绿色种养培训教材》,累计完成“绿证”培训30000人,发证10000人;跨世纪青年农民培训30000人;农业特种行业职业技能培训1505人;开展农民实用新技术培训35万人次。

主要职能:

⑴主要承担大规模的培训农村基层干部和提高农业劳动者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任务;⑵贯彻落实中、省农广校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和各项规章制度;

⑶领导、组织、协调各县(区)农广校的招生和教学管理工作,制定完善各项实施细则;⑷负责县(区)分校的教务、考务、教材、命题、制卷、评卷、学籍管理等工作;⑸负责县(区)农广校职业技能鉴定和“双证”推行工作;

⑹负责县(区)农广校教师师资培训,组织对安康市农业广播电视教育工作的调查研究和经验交流工作。

由于办学及农民科技教育培训成绩显著,安康市农广校获中、省、市表彰奖励30余次;4次获省委组织部、省农业厅先进集体奖;7次获市农业局一等奖;98年获中央校科教兴农先进集体奖;2000年农业部授予“全国广播电视教育先进集体”称号;2003年被中央校评为“全国育才兴农示范校”。

法人代表:徐家彦

地址:安康市大桥南路6号

邮编:725000

篇3:农业广播电视学校

一、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1. 能够提高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

随着信息量的增加,传统的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档案工作的操作方式和服务手段已经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不能适应档案管理发展的需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沿袭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耗费了大量时间与人力物力,档案保管保存标准化程度偏低,手段落后,检索效率低下,并且受制于时空等条件因素的制约,使得档案信息不能满足学校教职人员、学生及社会各方面快速、精确、有效利用档案信息的需求。开展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有助于提高学校档案管理水平,进而提高学校各项管理工作的效率。

2. 能够辅助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教学评估工作的开展。

在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档案中,系统地保存着大量学生档案、师资档案、重要会议记录、优秀教研成果等历史记录,反映着学校的教学水平,记录了教师们的辛勤劳动,是加快教师队伍建设、改进教育管理方式、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促进教学工作开展、服务教学评估工作不可缺少的依据材料。

3. 能够促进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的发展和建设。

在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中,档案记录着学校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变化足迹。不同历史时期的教学状况与取得的成绩历历在目,作为经验教训,可以很好吸取,用来指导学校未来的教学、科研活动深入开展,有助于学校寻找今后的努力方向,达到克服不足、促进学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与此同时,通过开展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可以实现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与社会各方面的“无缝对接”,达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目的,扩大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的社会影响,使社会各方面能够及时了解学校的发展动态,从而实现更大范围的档案信息资源共享,促进学校的发展与进步。

二、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档案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 领导重视程度不够。

就目前情况分析,尽管人们已经认识到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档案管理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却没有得到各级领导的足够重视,认为收集、整理、保管好档案就算把工作做好了。应当注意到:保管档案并不是档案工作的最终目的,档案只有得到充分利用,才能更好地为校内外乃至社会服务,才能体现其重要性。各级领导的态度是与下层工作人员直接挂钩的,档案工作人员很多不是档案专业人员,其专业素质有待提高,加上思想上认识不够,对档案工作不够细心,研究不够深刻,使得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档案管理工作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档案信息化建设更是无从谈起。

2. 资金投入力度不足。

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档案馆信息化建设的起始阶段,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用于建设基础设施,形成信息化环境。但是多数学校过分强调科研建设,科研经费比重大,不重视档案工作,对于学校档案管理的投入有限,阻碍了档案管理与现代信息技术环境的协调发展,使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一直得不到实质进展。

3. 档案管理成效不高。

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档案绝大多数来源于学校各学院及管理部门,然而目前各部门档案管理不够规范,没有一套适用于信息化发展的收集、整理、保存、借阅制度,收集的档案缺乏系统性,没有实现较高水平的数字化管理,难以开展档案信息资源的深层次开发利用,严重影响了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

三、加强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措施

1. 积极转变思想观念。

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的管理人员、尤其是领导者要转变观念,把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档案管理工作同学校的教学、科研工作一并纳入学校未来建设的发展规划之中,并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高度重视档案信息化建设,对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档案的管理方式与管理手段进行科学变革,努力学习档案知识和信息化时代档案管理方法,以档案信息化建设为契机,科学运用信息技术手段管理档案、利用档案,为学校的教学、科研工作服务,为学校的全面发展服务。

2. 切实加大经费投入。

档案信息化建设,技术设备是重要基础因素,必须投入必要的资金;在资金使用上要科学规划,将档案信息化建设与学校教学、科研的信息化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集成的综合优势,让有限的资金发挥更大的效用,使档案信息化建设与学校的整体建设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3. 努力做好基础工作。

篇4:农业广播电视学校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总体目标和中心任务,着眼提高农民科技素质、推广应用先进技术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抓住冬春有利时机,结合送教下乡、“农民读书月”和创先争优等活动,充分发挥现代传媒优势快捷高效传播农业技术,积极组织专家教授、培训教师、农技人员“进村头、上屋头、到田头”,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冬春农业科技大培训,掀起“学科技、用科技、促双增”的热潮。

二、工作原则

(一)坚持发挥大培训的“双联”作用

上联科研院所和专家技术,下联农村基层和广大农民,将新品种、新技术、新信息承接和传向农村,把专家教授、培训教师、农技人员请到农民中间去,实现专家进村、技术落地、农民受益。

(二)坚持发挥广谱性培训的主渠道作用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互联网、报刊、杂志、科技明白纸等手段,重点围绕冬季农业生产和春耕备耕,结合现场培训、集中办班、入户指导、田间咨询等方式,广泛宣传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普及先进实用技术。

(三)坚持发挥专业农民培训的主体作用

将承担的阳光工程、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创业培训、绿色证书等工程项目任务,与冬春农业科技大培训紧密结合,用工程项目推动农业科技大培训,用大培训促进工程项目提质增效。

(四)坚持发挥农民职业教育的主阵地作用

利用冬春农业科技大培训时机,深入实施“百万中专生计划”,大力推进送教下乡,把农民职业教育办进农村、办进合作社、办进农业企业,把理论教学和实用技术培训紧密衔接,吸引更多农民参加更高层次的职业教育。

三、目标任务

紧紧围绕农业部冬春农业科技大培训提出的目标任务,重点继续办好“空中课堂”、“村头课堂”、“田间课堂”三大课堂,深化“农民读书月”活动。每年冬春农业科技大培训期间,开展有组织的实用技术培训1500万人次,阳光工程等项目提质增效培训55万人,农民职业教育在校学员生产技能专项培训30万人,农民创业培训2万人。

(一)办好“空中课堂”

通过卫星远程教育网络,结合“农广在线”互联网络平台,举办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大讲堂、现代农业科技大讲堂、农耕文化大讲堂;充分发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致富早班车》、中央电视台《农广天地》、全国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专用频道《农业生产经营》等栏目,以及各级农广校在地方电台、电视台开办的相关栏目的积极作用,广泛开展冬春农业科技大培训。

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大讲堂,每月举办1次,重点面向基层农技人员。主要内容包括,现代农业发展与科技支撑,粮棉油高产优质及防灾稳产技术,蔬菜、水果、茶叶标准园创建及标准化生产技术,畜牧、水产标准园建设及标准化生产技术,农村二三产业发展指导,以及农业政策和法律法规、农民教育培训方式方法等。

现代农业科技大讲堂,每月举办1次,重点面向农业系统干部、农技人员、农业企业人员、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种养大户等。主要内容包括,现代农业科技发展动态、种业科技、农机农艺融合关键技术、畜禽健康养殖和疫病防控技术、农业节本增效技术、重大生物灾害防控技术、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等。

农耕文化大讲堂,每月举办1次,面向社会广泛宣传。主要内容包括,农耕文化与农业文明、农耕文化与现代农业发展、农耕文化与农业功能拓展、休闲农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等。

(二)办好“村头课堂”

深入推进培训教师、媒体资源和人才培养“三进村”行动,与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科技之冬、科技大集等活动结合,把实用技术培训、阳光工程培训、中专学历教育等各种班次办到村头、办到农民身边,方便农民群众就地就近接受培训。“村头课堂”要紧密结合农民的培训需求和学习意愿,紧密结合当地的主导产业和区域生产特点,精心选择培训内容和培训教师,周密安排培训计划并抓好落实,重点加强冬闲田开发利用、冬春鲜活农产品生产供应、冬春防灾减灾及疫病防控、春播春管等技术培训,加强培训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三)办好“田间课堂”

组织培训教师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手把手培训、面对面指导、心贴心服务;组织农民到种养大户、科技示范户、农民专业合作社、标准化种养殖场、农业企业、农业科技园区等生产基地,开展示范教学、现场培训和实操训练。在教育培训和指导服务中,注意发现和培植“土专家”、“田秀才”和学科技、用科技带头人,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把“田间课堂”留下来、固定住。

(四)深入开展“农民读书月”活动

推广“农民读书月”活动的好做法好经验,与冬春农业科技大培训结合,引导农民“读一本好书、学一门技术”。以“农民读书月”活动为平台,开展专家讲座、品种推介、技术培训等;以冬春农业科技大培训为载体,开展读书演讲、推荐优秀读物、建立农民读书会等,实现冬春农业科技大培训行动与“农民读书月”活动互促共进。

四、工作要求

(一)因地制宜定计划

各级农广校要深入调研,紧密结合各地实际,把握产业发展要求,摸准农民培训需求,分年度制定工作方案和培训计划,纳入当地冬春农业科技大培训行动总体方案中。请各省(市、区)农广校于每年年底前向中央农广校报送年度工作方案。

(二)集中动员促行动

每年12月,中央农广校组织召开卫星视频会议,启动全国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冬春农业科技大培训。各级农广校要同时安排本地的启动会或现场培训会,做到同步启动、上下联动、迅速行动。

(三)明确责任抓落实

各级农广校要加强组织协调,整合有关力量和资源,形成大培训工作合力;要明确责任要求,建立考评机制和办法,把各项培训任务落到实处。建立“大培训万村联系点”制度,中央农广校在每个省(区、市)确定1个大培训联系村,各省级农广校在每个地(市、州)确定1个大培训联系村,各地(市、州)农广校在每个县(市、区)确定1个大培训联系村,各县(市、区)农广校按照产业布局或培训班次确定一批大培训联系村,使大培训联系村总数达到1万个。

(四)加强宣传造氛围

开展冬春农业科技大培训行动,需要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需要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参与,需要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各级农广校要积极利用大众传媒特别是主流媒体,开展经常宣传、做好集中报导。中央农广校在中国农村远程教育网、《农业广播电视教育报》、《农民科技培训》杂志,开设冬春农业科技大培训专题专栏。会同各地农广校组织开展“大培训记者百村行”活动,形成《全国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冬春农业科技大培训百村调查手记》。

(五)深入总结建机制

各级农广校要积极探索有效的组织方式、培训模式和绩效考核办法,认真总结先进典型和经验做法,建立大培训长效机制。每年大培训行动结束后,各级农广校要将基本情况、标志性活动、培训内容、培训人次及主要成效等,形成书面总结报告逐级报送。

篇5: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的财务审计论文

信息化指的就是在充分运用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将各种有效信息有机的转化成计算机等一些现代的信息设备可识别的代码,然后运用计算机等信息设备对信息进行有效存储与处理,最后将处理的结果有机转化成可识别语言的一个过程。

目前,我国各方面财务信息化工作均已取得了较明显的成效,而会计电算化也已成为社会发展必然。

因此,面对如此形势,必须逐步加强对信息化条件下各方面财务审计工作可能存在的问题,从而引导审计工作跟上时代的脚步,最终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在传统理念下,财务审计指的就是依照相关法律法规以及预定的程序对相关单位、机构的资产、负债与损益等实施审计监督,进而作出较为客观的评价。

而在信息化环境下,财务审计内涵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其会计报表中关于资产、负债与损益都有了明显的改变。

二、信息化条件下农业广播电视院校的财务审计现状

随着各种先进财务软件在我国各大高校的日常财务管理实践工作中的有效运用,农业广播电视院校在其转型时期也逐渐加大了财务软件的有效运用,正逐步实现由传统的手工会计向会计电算化的过度,从而大大提高了院校会计信息处理的准确性与速度。

然而,在当前信息化背景下,同会计信息化的发展速度相比,农业广播电视院校的内部财务审计工作的信息化发展仍存在着一些问题,阻碍了其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进程。

1.传统手工审计同电算化审计并存

如今,计算机正成为各单位全面展开内部财务审计工作的一个必备工具,然而,在实际的操作中其功效并没有得到真正的发挥,审计人员往往都是就从相关的财务部门把相关财务数据拷贝下来之后,再运用Excel软件对数据进行相关的汇总与分析,

然后再花费大量的时间来审查纸质会计凭证与会计账单,以收集到有效的审计数据,并将其编成审计工作的底稿,最后作出审计的报告。

在这个工作环节中,计算机仅仅只是作为一个辅助性的存储工具来使用,大多数审计工作还是延续着传统手工审计,这样以来,计算机并没有充分发挥其在对被审计对象的测试与检验工作中的作用,也没有利用计算机来展开相关的财务数据分析工作,无法从整体上实现审计电算化。

2.现有审计软件同财务软件不相容

(1)当前,由于我国众多院校的内部审计信息化的起步要比财务管理的信息化要晚很多,针对高校的内部审计特点而进行设计,故软件中的一些功能在高校的内部审计工作中根本用不上,如“审计专家系统”等,而高校的内部审计所需的一些功能也无法得到满足,

如在审计查账时没有把查账结果中的模拟手工三栏账与多栏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从而不利于审计软件工作的发挥

(2)现有财务软件的设计中绝大多数都没有将为审计软件人提供专用接口这一内容考虑进去,这样一来就使得现有财务软件无法直接提供被审计对象的相应资料,也无法通过会计电算化系统进行友好链接以直接获得审计工作所需的相关信息,

最终导致财务软件中嵌入的适时跟踪监控系统无法发挥其真正作用,使得审计软件无法实现对数据的有效采集与分析。

3.缺乏复合型的审计人才

现价段,在信息化背景下,院校的内部财务审计工作的对象已经由传统纸质账目逐渐向种类多样的电子数据转变了,且审计的手段也由传统手工审计转向了计算机审计,而这些转变都要求审计人员具备较高的计算机应用水平。

然而,实际情况却是,大多数的财务审计人员都缺乏较高的计算机应用水平,那些既掌握了专业的会计与审计知识,又具备较好的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复合型的人才比较缺乏,从而无法迎合内部审计的信息化建设与发展需求。

三、信息化条件下农业广播电视院校财务审计的强化对策

1.逐步完善审计软件

目前,各大院校普遍使用的是在企业版基础上经过改造而形成的商业审计软件,因此,在信息化背景下,必须逐步开发并完善农业广播电视院校中审计软件的相关技术功能。

(1)增加复合条件的查账功能。

按照项目查账的形式对多个会计科目进行查询,同时把查账结果中的模拟手工三栏账与多栏账方式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即按照会计的科目进行相关账目的明细。

就可一次完整查出研究生经费的相关收入和支出,若支出的项目中有明细核算,也可将支出的相关内容模拟成手工多栏账的方式以显示出账目的明细。

(2)提高软件的可操作性。

比如对于那些需利用复合条件查询的相关账目,就可将查询的条件通过某种形式永久的保存下来,以避免在下次查询的时候重复的输入,从而在避免时间浪费的基础上逐步提高工作的效率。

同时,审计软件设计人员还可具体针对高校在内部财务核算与审计工作中的特点来设计“审计专家功能”板块,从而使得计算机可更好的发挥其审计功能。

2.提高审计人员的计算机应用水平

在上述分析中已经知道,当前在农业广播电视院校中复合型的.会计人才还是比较缺乏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院校财务审计的信息化发展水平,因此,在信息化背景下,培养一大批既具有专业会计知识与丰富会计工作经验,又能够熟练应用计算机来展开财务审计工作的复合型的人才很有必要。

而要做到这一点,需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展开相关的工作:

(1)逐步提升审计人员的计算机应用水平。

院校在发展过程中,可有计划、有目的的引进一些既懂得审计专业又熟练计算机应用的复合型人才,或者是对现有的内部审计人员进行重点培养,引导他们在“干中学,学中干”,

以逐步解决院校的内部财务审计工作信息化发展进程中可能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采取“传、帮、带”的形式引导审计人员在实践工作中逐步提高自身的计算机整体应用水平。

(2)熟练掌握相关审计软件的具体操作方法。

随着会计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审计软件的各方面工作也在不断加强,因此,在实际的工作中,院校内部的相关财务审计人员需熟练掌握相关审计软件的具体操作方法,

遇到问题后能够积极的与软件技术服务人员相沟通,或者是借助于软件中的“在线帮助系统”,在这里,软件设计人员对软件的各功能模块的具体操作方法都有比较详细的说明,因此,审计人员可充分利用这一点来及时的解决工作中遇到的相关软件使用问题,从而真正发挥出审计软件的功能。

(3)熟练掌握相关会计软件的功能。

审计软件中的一切数据均来自于会计软件,故充分掌握会计软件的相关功能,能够帮助审计人员在利用软件展开审计工作时快速找到查账的切入点,并在了解会计核算模型设计思路后明白财务是怎样通过会计软件来实现资金的核算与管理的,从而有利于审计工作的进一步展开。

篇6:农业广播电视学校

河南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

夏邑县分校简介

夏邑县农广校是于1981年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创建的,是一所集教育培训、技术推广、科学普及和信息传播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农民教育培训机构,是覆盖广大农村的远程教育培训体系,是经省教委批准成立的一所农业中等专业学校,是农业部命名的全国育才兴农示范校,是经县编委批准的夏邑县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夏邑县实施绿色证书工程办公室、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办公室、农科教结合办公室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办公室均设在农广校。夏邑县农广校承担着全县农民职业教育培训的规划、组织、管理、实施和农业科学普及、信息服务、技术推广等工作。主要是面对全县农村、农业、农民,运用广播、电视、互联网等现代远程教育手段和多种教学媒体资源,开展多形式、多学科、多层次的农民科技教育培训。重点开展农民中等学历教育、中专后继续教育以及绿色证书教育培训、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创业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各种实用技术培训,搞好农业科学普及、信息服务、技术推广等。截止2010年已先后开设了种植、养殖、农村经济、农业工程四大门类的20个专业,累计培育大中专学历生7219人,培训“绿色证书”学员75000人,实用技术培训达到100多万人次,有效推广普及了农业科学技术,促进了农民增收,推进了我县农业支柱产业和一村一品的形成发展,为夏邑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

篇7:农业广播电视学校

关于上报《2011年农村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项目工作总结暨2012年工作打算》的报告

县农业委员会:

现将高台县农广校《2011年农村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项目工作总结暨2012年工作打算》随文上报,请审阅,不妥之处,请指正。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五日

高台县农业广播电视学校

2011年农村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项目工作总结

暨2012年工作打算

2011年,在县委、县政府和农业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下,我校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创先争优活动,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任务,以农村劳动力阳光工程项目培训工作统揽学校工作全局,在项目建设上求突破,在培训形式上求创新,在培训质量上求成效,有力推动了我县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现将我校一年来农村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项目工作总结如下:

一、2011年农村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项目开展情况 今年以来,我校坚持“政府推动、机构培训、部门监管、农民受益”的原则,坚持把加强农民培训作为加快培养新型农民,扎实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把农村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项目建设作为开创农民培训工作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提高思想认识,制定完善培训规划,实施方案和管理制度,强化工作措施,靠实工作责任,注重项目管理等关键环节,创新工作机制,重视培训质量,从依托项目抓培训、目实施方案和培训工作计划,进一步明确了培训思路,培训重点,培训环节, 培训管理,不误时机抓好项目组织实施工作。

3.加强阳光工程项目领导。阳光工程项目培训任务下达后,我校认真进行了安排部署,并及时成立了阳光工程项目实施培训领导小组。殷开明任组长,王兴和任副组长,闫文清、赵丽芳为成员的领导小组。明确工作职责,细化工作目标,完善培训规范,确定专人负责,确保项目培训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4.制定培训计划。根据培训规范,从培训目标、培训对象、培训内容、培训时间、培训实施、培训管理、培训考核等方面分岗位制定了详实可行的培训计划,报县阳光办审定后按计划组织培训。

5.遴选培训教师。在培训教师的遴选上,我们聘请了专业技术强、理论与实践经验丰富的市畜牧局、河西学院、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畜牧兽医局、农村能源站等部门的专家、教授、技术人员14名,作为农广校阳光工程项目培训的主讲老师承担培训工作,保质保量完成培训任务。

6.编印培训讲义。农广校根据培训规范和岗位培训需求,组织培训教师编写体例规范、内容系统、重点突出、表述通俗、适宜农民的培训讲义,同时购买市阳光办统一编制的培训教材并根据教材和讲义编写易学易懂的“明白纸”。

7.落实培训学员。在组织实施中,我们紧紧围绕全县在农业

料。

三、阳光工程项目培训工作做法

1.加强领导,建立健全组织领导机构。为切实搞好阳光工程培训工作,专门成立了阳光工程项目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并对培训成员进行了具体分工,落实责任,细化措施,明确职责。根据培训工作日程及进展情况,及时对各个阶段的工作进行调度,总结和部署每一个阶段的工作,确保培训工作按部就班、有条不紊地进行

2.加强宣传力度,确保了阳光工程宣传到位、深入人心,及时做好生源发动工作。一年来,我们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简报及进村入户与农民面对面等形式,在各乡(镇)村悬挂阳光工程宣传标语横幅,广泛宣传国家惠民政策和阳光工程培训方针,帮助农民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积极主动地投入到阳光工程活动中。为确保今年的“阳光工程项目”培训顺利开展,采取了更加行之有效的办法,多管齐下做好生源发动工作。一是领导亲自到各乡(镇)村培训点做好协调工作,落实学员。二是通过与县畜牧局、能源站联系协调,完成了村级动物防疫员100人、农村沼气工200人的培训任务,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三是给参加培训的每位学员配发了农资补助,吸引农民参加培训。

3.严格管理,强化培训服务,确保阳光工程培训顺利实施。

一是健全制度,促进阳光工程培训规范化。在培训过程中,升农村劳动力阳光工程培训质量。

一是教学方式多样化。我们认真总结以往的培训经验,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实行理论授课、实践操作、参观学习、经验交流“四级教学法”,即:理论知识由学校教师讲解,实地操作由生产技术专家指导,参观学习由学校统一组织,经验做法由农民相互交流。

二是培训阵地前移。在培训过程中,我们在学好理论知识的前提上,注重实际操作演练,把培训班办到各乡(镇)村社。这样既保证了学员学到了扎实的理论知识,又提高了他们的实践操作技能,有效地解决了产学脱节的问题,很受学员欢迎。

三是学练结合。为加强师资力量,我们聘请了专业技术强、理论与实践经验丰富的市畜牧局、河西学院、县农口等部门的专家、教授、技术人员14名,作为农广校阳光工程项目培训的主讲老师。各位教师针对各自教学内容专门制作了教学课件,利用现代多媒体手段进行理论授课,把培训重点内容系统地编制成学员爱看易懂、形象直观的演示课件,保证了学员愿意学,乐于接受。实地操作由教师手把手地进行指导,专家与学员互动,现场解决学员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使学员学有所得。

四、培训工作效果明显

通过一年来的工作,我们深深感到:规范管理、有组织、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阳光工程”培训工作,是有效增加农民收

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二个方面:

一是由于农村农民的文化素质偏低和思想认识不高,对参加专业技术、技能培训的积极性不足,影响了培训质量的提高。

二是培训经费投入不够,培训的时间较短,很难达到项目培训所要求的预期目标。

二、2012年阳光工程项目培训工作的思路和打算 2012年,阳光工程培训方向紧密围绕农业和农村服务业、农村特色非农产业等开展培训。全年计划阳光工程培训任务为800人,农业实用技术培训任务2万人。为确保上述目标任务圆满完成,要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加强组织领导和部门沟通。一是加强政策学习,特别要高度重视国家及省阳光办的方针政策,找准切入点,从严要求。二是加强对阳光工程实施工作的组织领导和与相关部门的沟通。三是注重与阳光工程成员单位的沟通协调与合作,建立职责明确、分级负责的阳光工程管理机制,落实好各项惠农政策,为参训人员创建优质培训平台。

篇8:农业广播电视学校

当前, 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教育工作的重要性日显突出。然而农业教育培训资源不足、机制不完善、条件不配套等问题严重制约了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如何搞好新型职业农民培养, 笔者结合多年来从事农业广播电视教育工作实践, 根据晋中市实际为例, 粗浅地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以供参考。

1 建设和完善农广校体系

建设和完善农广校体系, 光靠自身努力无法实现, 必须借助强大的外部干预力。具体来看, 从主管农业的最高行政部门中国农业部到基层县市一级的农业局或农业委员会, 均无权对农广校增编增员。想要改变现有体系状况, 必须紧紧依靠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大力支持, 协调各方面的关系, 为农广校体系建设“开绿灯”, 在人员调入、干部配备方面给予更大的灵活性。同时也要在农业主管部门内积极创造良好的发展空间, 为农广校的体系完善寻求有力的政策支持[1,2]。

2 确立职业农民培养对象和培养目标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快速推进, 农业和农村的生产活动方式正在发生巨变。近几年, 晋中市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示范园区建设和现代设施蔬菜建设工程, 全市农业发展迅速走在全省前列, 农业的生产方式逐步向专业化、集约化方向发展, 有效提高了农业的产出效益和经济效益。在生产方式转变过程中, 对农民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目前的形势是现代化农业生产发展需要大量专业化生产队伍, 另外一方面是专业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队伍极其不稳定、不确定, 供需之间矛盾十分突出, 严重制约着现代化农业的深入推进[3,4]。迫切需要确立职业农民的培养对象和培养目标。当前, 农村人口流动性极大, 长年在外务工的青壮年占到多数, 和全国多数农村一样, 晋中市广大农村基本上为留守的老、弱、病、小, 而且愿意留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人也极少。因而在广大农村选择一批精明强干的培养对象, 并将其培养成掌握基本知识和熟练技能的职业农民困难重重。

选择培养对象, 目光首先必须放在广大农村, 特别是农业相对发达的地区, 农民本身文化素质较高, 生产、生活条件较好, 务农收入并不低于外出务工的收入。例如, 在晋中市的太谷、榆次地区, 大棚收入一般可达60万~75万元/hm2, 效益好的可达120万元/hm2以上。如果青壮年劳力掌握了大棚种植管理技术, 那么其经济收入是相当可观的。农民往往都是趋利而往的, 让其看到现实的利益, 便有利于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和教育工作的开展。培养对象也可以在城市青年中选择。目前城市就业压力很大, 有大量的大、中专毕业生无处就业。因此, 可以把这一群体列入培养选择对象, 从中选择有意到农业生产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中就业的人, 进行一段时间的培养和实践指导, 使他们成为名副其实的职业农民。

3 制定教学计划, 设置教学专业

3.1 遵循区域性特征

山区、丘陵和平川不仅地形地貌不同, 生长期、光照、无霜期等自然条件因素也不同, 因此农作物的种植和分布显示出明显的区域特征。具体到晋中市, 中部平川适宜发展的农作物可选择性很多, 种粮、种菜均可。东部山区适合的农作物选择性偏少, 种粮、种菜不如发展果树、中草药。针对地域性特征, 在制定教学计划和专业设制时, 就应在山区县以林果专业为主, 在平川县以设施农业生产管理专业为主。具体到每个县, 可以根据县域经济特点, 设置果树、蔬菜、花卉、中草药种植等不同的教学专业, 因地制宜, 制定教学计划。

3.2 遵循季节性特征

因为农作物从播种到收获需要一定的时间, 而且每年都必须遵循, 自然在农业生产中就会出现农忙时节和农闲时节之分。因此在制定教学计划时, 就必须在农闲时节开展培养教育活动, 具体到晋中市, 每年中秋节之后到正月十五之前这段时间为农闲时节, 利用好这5个月的时间, 便可以基本完成全年的教学任务, 切不可错过时节。

3.3 遵循实践性特征

农业科学本身就是实践科学, 一切生产活动都离不开实践性规律。因此, 在教学工作中必须把实践课放到重要位置, 根据不同的专业课程制定好相应的实践课程, 聘请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 深入到生产一线进行学习指导和实践操作, 在学好理论基础知识的同时, 真正让培养对象掌握生产实施技能。

4 结语

总之, 培养造就一批合格的新型职业农民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 农业广播电视学校肩负着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使命, 需要全体教学工作者齐心协力、不断探索、锐意进取, 努力为实现农业的现代化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周一波, 储健.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的途径及政策保障[J].江苏农业科学, 2012 (12) :415-417.

[2]皮江红.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农村职业教育的新定位[J].高等农业教育, 2013 (8) :107-111.

[3]玲君.土地流转催生职业农民——由如何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引发的探讨[J].农民科技培训, 2013 (1) :52.

篇9:河南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情况简介

建校三十年来,学校秉承“以农为根,以教为本,特色立校,育才强农”的校训,发扬“不怕困难、勇于创新、奋发向上、超越自我”的农广精神,在农民教育、农民培训、农技推广、科技普及和服务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为我省农业现代化建设和新农村建设做出了应有贡献。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河南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领导班子,决心在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的指导下,在各有关办学单位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在农业厅党组的领导下,带领全省农广校教职员工,继续解放思想、转变作风、加强管理、加快发展,努力开创我省农业广播电视教育事业新局面,为我省新农村建设,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培养出更多、更好的人才,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本刊编辑部)

上一篇:2023视觉传达教学大纲下一篇:《我的成功可以复制》:跨越失败和挫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