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农业科技论文

2022-04-15

摘要:电视是大众媒体,而农业科学技术专业性强、晦涩枯燥。在娱乐风盛行的时代,农业科技电视节目如何在激烈的收视竞争中站稳脚跟,实践证明提高其可视性是王道。提高农科节目可视性的途径很多,从受众的科技诉求、收视心里、收视兴趣、审美需求等出发,将贴近性、故事性、趣味性、艺术性融入节目,必然为节目带来良好的收视效果。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电视农业科技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电视农业科技论文 篇1:

淄博启动数字电视现代农业科技入户工程

9月19日,淄博市“数字电视现代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启动仪式在被誉为“中国西红柿第一村”的临淄区南卧石村举行。

“数字电视现代农业科技入户工程”,是2006年淄博市广电总台(局)与市农业局围绕市委、市政府“建设农村殷实小康十大工程”开始筹划、准备的数字电视农业视频平台。

“数字电视现代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启动后,数字电视平台中4个现代农业视频平台、8个现代农业短信点播平台、1个现代农业视频点播平台、1个现代农业信息发布平台,将最大限度地发挥数字电视平台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指导、服务、引领和辐射作用。农民朋友可以随时随地进行短信点播和视频点播;对不易懂、不易学的地方,可以利用快进、后退、暂停等功能进行多次观看;与电视视频相互补充,农民朋友还可以在“新视源”资讯平台“现代农业”栏目中以电视网站的形式随时查看各类内容。其中4个现代农业频道播出内容,分别涉及种植、养殖技术、农村综合信息技术和农民科技培训教学辅导等,每天更新4个小时的内容,全天24小时进行循环播放。

淄博市作为全国首家在数字电视中开设农业视频平台的城市,已率先将农村用户由“看”电视过渡到“用”电视的阶段,标志着淄博市依靠现代媒体手段服务“三农”工作迈上了新的台阶。

电视农业科技论文 篇2:

浅谈农业科技电视节目的可视性

摘 要:电视是大众媒体,而农业科学技术专业性强、晦涩枯燥。在娱乐风盛行的时代,农业科技电视节目如何在激烈的收视竞争中站稳脚跟,实践证明提高其可视性是王道。提高农科节目可视性的途径很多,从受众的科技诉求、收视心里、收视兴趣、审美需求等出发,将贴近性、故事性、趣味性、艺术性融入节目,必然为节目带来良好的收视效果。

关键词:农科节目;获奖节目;可视性

在泛娱乐化时代,娱乐基因先天不足的农科节目如何在异彩纷呈的荧屏拥有一席之地?如何在极短的时间内让观众锁定频道?提高其可视性是一条重要法则。

渭南电视台多年来以“服务三农”为宗旨,致力于农业科技节目的创作和创新,使其农业节目成为全台收视率较高,深得观众喜爱的电视节目,并在全省评比中多次获得一等奖……以下就以获奖节目《线虫覆灭记》、《红提葡萄“Y”型架管理技术》、《聚焦有机苹果生产技术》为例,浅谈如何提高农业科技节目的可视性。

一、贴近性,使传播内容契合受众的科技诉求

与新闻和娱乐类节目相比,农业科技节目要想引人入胜确实不易。因此,要求节目内容首先必须是受众迫切需求的。

投其所好,供其所需,贴近受众需求。科技传播要“看人下菜碟”[1]。广大农民需要什么技术就给提供什么技术,真正满足受众的科技需求。

因地制宜,贴近当地实际。对于地方台而言,传播内容必须与传播区域内的生产、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尤其是新技术、新品种必须是在当地经过一定时间和规模的试验示范,相对成熟稳定,没有风险的。贴近当地实际才能发挥应有作用。贴近农时、农事,使传播内容紧跟生产节拍,甚至更早一步,指导生产生活。《聚焦有机苹果生产技术》从理念上引导果农进行有机果生产,为渭南市苹果产业发展提供新的突破。由于节目集中了有机苹果生产全年各个环节的关键技术,因此,节目完成后,每到关键农时,电视台都会提前重播这期节目,为果农的生产提供了有力支持,尽管该节目播出了几次,但收视效果甚好。观众的评价是,好看、有用、贴近实际。

二、故事性,使传播方式符合受众的收视心理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喜欢刨根问底、打听秘密,喜欢跌宕起伏的故事是人类的天性。这一天性也决定人们的收视心理。2001年,渭南电视台农业专栏《农家四季》开播时,就如何提高农业科技节目可视性的问题,提出了“讲故事、讲好故事,让农科节目变脸”的思路。在这一思路引领下,制作了《老段的果树嫁接新技术》、《线虫覆灭记》等一批故事性强、收视率高的节目。将技术融入故事,用故事诠释技术,使农科节目与受众的收视心里产生共振,讲故事的原则使农科节目的可视性大大提高。

如何讲好故事,尤其是如何讲好技术推广类节目的故事,是农科节目编导需要训练的基本功之一。

(一)选好切入点

切入点是故事的视角和着力点,无论是从事件、冲突还是悬念入手,有一个原则就是切入一定要有卖点,要能吸引人的眼球。

从事件切入时,所选事件必须具备重大、巧妙、奇特等元素中的一个。在拍摄《红提葡萄“Y”型架管理技术》时,该技术虽为一项新技术,而且为果农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但是就技术本身而言,冲突、悬念这些元素根本不存在,就在编导考虑如何切入的时候,果区一位爱说快板的老人进入了大家的视线,这位老人不仅能说会唱,对这项技术十分熟悉,还将有些技术环节编成了快板以便记忆。于是,编导就决定从老人说快板这件奇特的事件入手,并用快板对整个技术进行串接,在此基础上,将关键的技术环节用快板加以强调。如此,节目不仅有了故事性,而且轻松活泼、可视性强。

从冲突切入时,叙述要精练,不宜冗长,叙述的节奏感快才能体现冲突的巨大反差。《线虫覆灭记》就是从冲突切入的,节目一开始就直接展示了发病的大棚作物、菜农束手无策惶恐不安、专家一时找不到病因,而作物病情却在蔓延……这几个方面凑到一起,使节目开头张力非常大,使人不由得就想了解到底是怎么回事儿?该怎么办?结果又会如何?找到了好的切入点,接下来的故事就要好讲得多,编导只需将技术人员探寻的过程、出现问题的原因、解决问题的方法(相关技术)等,有节奏地叙述下去就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从悬念入手讲故事时,最关键的是要学会卖关子,把“包袱”抱紧,不到时候绝不抖开。通过悬念勾起人们的好奇心,吊起观众的胃口,然后一步步抽丝剥茧、揭示真相。

(二)故事叙述要讲究技巧

选好了切入点,在讲述故事的时候,一定要时时处处去关照这个点,从头至尾使事件、悬念、冲突等延续下去。

故事的叙述应是曲线型、脉冲型的,切忌平铺直叙无波澜。在《线虫覆灭记》中,讲述技术人员寻找病因和防治技术时,就特别注重了故事的曲折性,当病症初发时,个别菜农将根部的病灶当做有益的根瘤菌来保护,直到技术人员在显微镜下发现了根节线虫,大家才恍然大悟。接下来就是艰难的试验示范,寻找防治方法,从水淹法,到药物防治,再到轮作倒茬,每一项技术都有一定作用,但都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最后,太阳能消毒法试验成功,才算真正解决问题。节目一波三折,讲每一项技术的产生时,都将主要的技术环节和优缺点介绍清楚,将技术融入故事冲突和波澜之中,步步推进、环环相扣,引领观众在紧张的故事和探索中,学到了知识、掌握了技术。

讲述故事要注意语态,其一,要有交流感,摈弃说教的方式,多用交流的语态。做观众的朋友,替观众提出问题,替观众答疑解惑,故事语态要营造对话、沟通、交流的氛围;其二,少用陈述而多用揭示语态。由于能够吸引观众的不是已然清晰的事实,而是揭示事实真相的诱惑,因此,要从是什么转向为什么,通过揭示让观众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这样,观众对技术的理解就深入了一个层次,操作起来就会得心应手。

三、趣味性,让形式内容调动受众的收视兴趣

节目的趣味性,顾名思义就是使人愉快、让人感到有意思、有吸引力的特性。农科知识的表象和趣味性相去甚远,知识性强、晦涩难懂、枯燥无味是农业技术给人的直观感觉,在这种感觉的影响下,要想产生愉悦感和收视欲望是非常难的。因此,农科节目要想可视性强,必须突破其自身缺陷造成的瓶颈,解决好科技的专业性与大众传媒之间的矛盾,将趣味性融入农科节目的血液和灵魂。

(一)设置兴奋点,放大兴奋点

兴奋点是节目的提神药和兴奋剂,这些点就像脉冲线上的峰,是一个个的冲击点。正是这些节点,吸引着观众的注意力,让受众的心灵与大脑共同兴奋[2]。《红提葡萄“Y”型架管理技术》中,那一段段生动有趣的快板书和丰收时节的清唱,就像溪流中不时溅起的朵朵浪花,使人眼前一亮;《聚焦有机苹果生产技术》中的那些有趣的农业防治措施——诱虫灯、诱虫带、诱虫板、诱虫瓶等,利用害虫的多种习性对其进行诱杀,方法新奇而有效,让人感到非常有意思。

节目叙述过程中,为了增加点面之间的张力,增强趣味性,对兴奋点要进行适当的放大,变扫描为注视,变直线匀速的陈述为曲线变速的揭示,点面结合、张弛有度,使学技术和看热闹的观众都感到兴趣盎然。

(二)变呆板为有趣

要增强节目的趣味性,就要把逻辑性强、面目呆板的技术说得生动有趣,就要求编导有将“说明文”改变成“小品”的本事。从趣味出发设置悬念和展开情节,从观众的立场出发多提为什么,并将这些科学质疑植入到情节之间,通过情节和质疑一步步将悬念推向高潮,并在高潮中解决技术难题。

调动一切手段,变呆板为生动,变无聊为有趣。比喻、拟人等表现手法,说唱、快板、评书、小品等表演形式,只要有助于技术的表达和展示,都可以借用。《聚焦有机苹果生产技术》就用评书形式串接,主人公的叙述则用QQ日志表现,部分技术用拟人手法,这几种形式结合将一系列呆板的技术讲得清清楚楚、活灵活现;《红提葡萄“Y”型架管理技术》则是用快板串起了春、夏、秋三季,专家在讲述示范完每一项技术后,再用快板加以强调,让人们记住了关键环节又不觉得枯燥,秋季老人采摘葡萄时的一段戏曲清唱,不仅总结了技术,更使节目妙趣横生。

四、艺术性,使表现手法满足受众的审美需要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艺术性不强的作品没有生命力,更难以广泛流传,科普节目也不例外。表面上看,技术和艺术似乎是两个不搭界的门类,一个是理性的、严谨的,一个是感性的、浪漫的。科普节目要想很好地传播科学知识和科学精神,必须要做到融技术、艺术于一身,让情感线和科技线并行交叉,用艺术气质去展示科学品质,满足受众的审美需要。

用精美的画面阐释技术,让观众在艺术的美感中通过画面对技术产生直观感受,加深印象和记忆。科普节目的画面首先是精准、到位,同时也应讲究用光和构图,甚至要借用特技来对画面进行处理,以便更好地表情达意和展示科普世界的独特魅力。

流畅的剪辑、恰当的音乐都为科普节目增添艺术气质,同时为更好地展示技术起到有力的助推,使人在学习技术的同时得到审美的愉悦。剪辑流畅是技术的逻辑表达清晰顺畅。音乐、音效为技术的准确阐释营造了氛围。音乐激荡着心灵,激发着情感[3],技术充实着大脑,促进着逻辑思维,在不知不觉中,心灵和大脑形成互动,使科学技术真正地深入人心。

五、结 语

虽然,决定农业科技节目可视性的因素很多,但我们只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设身处地替观众着想。在节目采编制作中,向小品学习,像小说学习,调动一切视听手段,充分发挥电视优势,将贴近性、故事性、趣味性、艺术性等诸多因素融入节目中,使每期节目都达到有用、有趣、好看的效果,真正做到寓教于乐,相信农科节目也会成为收视宠儿。

参考文献:

黄海波.给娱乐化背景下的电视科普节目加些“调味剂”[J].新闻战线,2008(8).

张生贵.对农业科教节目的新认识[J].农业影视,2009(9).

张晓峰.当代电视编辑教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作者:师玉侠

电视农业科技论文 篇3:

河北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共享的现状及举措

摘 要: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共享是当前一项紧迫的重大课题。河北省非常重视农业科技信息服务工作,在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共享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推进河北省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共享,要加强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建设,完善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共享平台,优化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共享机制,营造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共享的良好环境,积极培养农业科技信息人才。

关键词: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共享

近年来,农业科技信息应用和推广对农业发展的影响不断深入,农村、农民对农业科技信息的需要也日益迫切。切实推进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共享,能够为河北省实现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农民知识化和农村信息化,提供有力支撑和保障。本文将就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共享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加以探讨,对河北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共享所取得的进展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相关的对策和措施。

一、充分认识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共享的重要意义

农业科技信息资源是科技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信息形态存在的农业科学研究和农业技术创新的成果。与其他信息资源一样,共享性是农业科技信息资源最鲜明的特征。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共享,就是实现农业科技信息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使用。推进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共享,是我们面临的一项非常紧迫的重大课题。

首先,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共享体现了农业科技革命的必然趋势。当今时代,信息化已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科技水平和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特别是在当前,世界经济将进入中长期结构调整阶段,各国纷纷把信息化作为改造传统产业、助推经济发展的战略举措。在农业科技领域,信息技术也得到广泛应用,农业科技信息已成为发展农业生产、创新农业科学的重要战略资源。信息化正在成为农业科技革命的重要趋势和目标,而以信息化为特征的农业科技革命使得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共享成为必然趋势。一方面,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相互渗透,彼此促进,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农业科技资源的信息化程度不断提升,为农业科技信息共享创造了基本条件;另一方面,涉农用户对农业科技信息及服务的需求发生了深刻变化,除农业科研人员外,农业推广、农业生产、农业管理人员甚至农民对农业科技信息的需求均有很大提升,另外,涉农用户对农业科技信息及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他们不仅日益注重信息的全面性、综合性,更注重服务的迅捷性、高效性。可以说,加强农业科技信息资源的深度挖掘,实现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充分共享,是当今农业科技革命的必然趋势。

其次,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共享是我国推进农业现代化的现实要求。“十二五”是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信息化具有极强的渗透、倍增和创新作用,是实现科学发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手段和必然选择。在信息化背景下,农业现代化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和新的历史使命。我国农业现代化,不仅包括工业化为基础的农业机械化,更包括农业信息化。实现农业现代化,要大力推进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共享,这对于实现政府决策科学化,用现代技术装备农业,促进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改变,缩小城乡“数字鸿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推进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和加强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共享,在农业科技信息的开发、整理、传递、服务上下功夫。

最后,推进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共享,是我省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十二五”期间,打造首都经济圈、推进京津冀经济一体化、加快河北沿海地区发展三大国家战略的实施,为我省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和竞争优势。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一圈、一带、一区、一批”战略任务,迫切需要通过推进信息化建设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完善社会管理、保障和改善民生,为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提供支撑。实践表明,农业科技信息化对提高农民素质、提升农业科技含量、拉动农业经济增长具有重要作用。当前和今后,通过对农业科技信息广泛采集、组织加工、发布与共享,构建适合我省的农业科技信息资源数据库,开发一批实用性好、针对性强的具有区域特色的农业科技信息服务平台和农业生产、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农业科技信息资源的充分共享,是我们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

二、河北省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共享的现状分析

当今世界,信息技术突飞猛进,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已将现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农业,不仅技术成熟,体系完善,标准规范,资源丰富,而且都建立了健全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和传播网络,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农业科技信息服务体系。

近年来,我国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建设已经从基础资源建设转向资源整合与共享以及多类型、知识化的信息服务,具体来说有四个方面,一是从重建设转向重应用推广,二是农业科技网络从分散化、独立化向互联互通转变。三是农业科技信息服务重点从政府、科研部门向公共需求转变,四是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建设主体由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以上四个方面昭示了我国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进展。也应看到,由于我国信息技术、农业科技总体落后,加之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局限,我国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共建共享还存在方方面面的问题,从总体上来讲还不能够适应农业现代化的总体要求。

长期以来,河北省非常重视农业科技信息共建共享。特别是“十一五”时期,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共享方面取得很大进步,如农业信息服务网络进一步健全,已经覆盖全省2 000个乡镇、5万个行政村和40个大中型农产品批发市场;河北农业信息网整合了12个涉农部门,建立了农经、农情、农价三级共建共享数据库,设立服务栏目近万个,数据总量达3 760GB,连续五年荣获“中国农业网站百强”称号;研制开发了40多个农业专家系统,推广面积达2 000多万亩,增收节支10多亿元;“12316”三农热线、“千万农民短信服务工程”等服务平台,提供了快捷、方便的咨询服务;完成了全省20户以上自然村的“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建设,覆盖25万户农村家庭。①上述措施推进了河北省各市县的农业科技信息平台建设和网络延伸,加强了农业科技信息资源整合,提升了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共享水平。尽管如此,河北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建设和服务方面依然存在一些问题。

第一,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相关投入不足。当前,一些政府部门对信息化建设意义的认识还停留在比较浅的层次,没有将其放在战略层面去认识和推动,信息化建设资金持续投入力度不够,市县两级政府尚未设立信息化专项资金,省级信息化专项资金额度占财政可支配收入比例逐年减少。由于政府投入有限,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受到很大制约,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也存在很多不足,如农业科技信息资源供给不足,资源共享的基础设施有待加强,农业科技信息推广服务体系需要完善,信息服务内容多集中在对政府农业政策的宣传、对农业科技知识的普及、农业科技文献的提供等方面。

第二,农业科技信息资源的适用性不强,针对性差。目前,河北省农业生产基本处于个体经营、小农生产的阶段,社会化、专业化、产业化程度较低,这决定了不同的农业生产者有不同的科技信息需求,农民的多样化、个性化需求强烈。但是,河北农业科技信息资源不仅供给不足,整合程度低,专业数据库和特色数据库缺乏,且实用性、指导性差,还不能很好地满足相关用户的需求。

第三,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共享机制不完善。目前,由于尚未建立起统筹协调的管理机制,各类农业科技信息机构存在各自为政、多头管理、自成体系等问题,机构之间定位、分工不明确且缺乏协调,因为没有一个权威机构对全省范围的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共建共享进行统一规划,大部分的农业科技信息相对分散,缺乏有效的整合,造成条块分割,低水平重复,信息滞留、数据垄断、资源流失等问题,有限的农业科技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相关用户农业科技信息的需要难以得到很好满足。

第四,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共享的环境需要改善。一是在制度环境上,促进科技信息保障与服务水平提升的相关优惠政策不健全,法律和制度也不完备,直接影响着农业科技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二是在社会环境上,由于文化素质以及认识水平等的影响,广大农村居民信息意识很弱,因而在获取和利用农业科技信息时常表现出随意性、盲目性和观望性,积极推进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共享的社会氛围尚未形成。三是在网络环境上,虽然网络系统硬件基础设施有所改善,也建立了许多农业科技网站和数据库,但没有统一的规划、技术规范和标准,各系统间不能有效兼容,极大地制约了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共享。

第五,人才队伍不适应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共享。河北省农业科技人才匮乏,与其他省份相比有很大差距,从现有农业科技人才看,很多人对于农业技术比较精通,但对于网络信息技术则不熟悉,而网络技术人员对农业技术则不是很擅长,缺乏既懂农业科技又懂信息服务的综合型人才。由于农业科技人员和信息服务人员专业技能的局限,极大地制约了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共享的开展。

三、推进河北省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共享的措施

如上所述,河北省农业科技信息资源总量较小,缺乏规范,多样性、开放性和实效性不足,同时,在共享机制、环境等方面存在种种缺陷,这使得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共享水平低下。针对以上问题,要从以下方面入手推进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共享。

首先,加强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建设。各级政府要积极支持农业科技信息建设,加强农业科技与信息和金融的对接,按照农业总产值的增长情况逐年增加农业科技信息建设经费的投入,彻底改善农业科技信息建设经费投入不足的状况,做好农业科技信息资源的软硬件建设工作。

其次,强化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构建全省农业科技数据中心,完善河北农业网站群,整合12316三农服务热线、千万农民短信服务工程、各级各类农民频道等方面资源,通过集成网站、电话、短信、电视、实时视频等多种信息服务方式,加快发展农业专家系统,打造农业科技信息服务体系,为实现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共享提供有效支撑。

第三,优化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共享机制。要加强对全省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建设的宏观调控和有效管理,进行统筹规划,为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提供机制上的保障。一是发挥信息技术优势,打破区域、单位、学科界限,对高校、农业科研院所、企业研发机构、农技服务机构等进行资源整合,优化农业科技资源配置机制;二是利用信息化手段和网络技术,破除区域、部门、行业等的阻碍,开展科研项目联合攻关,构建农科教相结合、产学研一体化的农业科技合作机制,促进农业科技整体进步;三是完善农业科技信息资源的管理体制,创新管理机构改革,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必要的层级限制,建立包括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监督层、咨询层组成的管理体制,引导、激励和促进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充分共享。

第四,营造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共享的良好环境。一是依托政府颁布的政策,完善制度和法律,明确各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使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共享的组织管理、资金投入、单位互动、绩效评估与激励等有章可循,为农业科技单位和科技人员提供良好的制度和政策保障。二是在全省倡导共享理念,就是要利用网络平台和各种媒体,实现资源持有者与需求者之间的有效沟通,提高全社会公共资源的共享意识。三是要扩充和升级现有的网络系统,组织协调形成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公用网络,建设农业、农村综合信息资源平台,完善基于网络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

第五,积极培养农业科技信息人才。要积极推进农村教育体制改革,在农村中小学开设计算机信息化基础教育,有意识的培养计算机方面的应用型人才。向农民传播科技文化,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提倡社会力量办学,举办各种信息技术培训班,形成有效的培训网络,培养农村信息科技人员,提高农民信息素养。优化农业科技工作环境,吸引优秀的农业科技信息人才投身到农业发展和农村建设中来。

作者:刘春静 何美然

上一篇:新农村建设论文下一篇:健康风险评估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