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组织教育教学,构建高效语文课堂

2024-05-19

有效组织教育教学,构建高效语文课堂(精选6篇)

篇1:有效组织教育教学,构建高效语文课堂

有效组织教育教学,构建高效语文课堂

扎赉特旗新林镇中心学校:刘春艳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如何有效组织教育教学,构建和谐高效的课堂已经成为每名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首要问题。我认为:落实课堂和谐高效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涉及到诸多方面。其中有效组织课堂教学是重要一环,现本人就有效组织教育教学和落实和谐高效谈点浅见,以便相互学习。如何摸索出一些非常符合学生,符合语文教学发展,符合社会进步要求的语文教学手段和方式,应该说,伴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入,语文教学研究走过了这样一条探索之路:即由原先的“低效语文课堂”向“有效语文课堂”转变,由“有效语文课堂”提升到了“高效语文课堂”

在新课程改革下,语文课堂究竟应以什么样的姿态才是最有效的课堂教学方式,如何才能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为此,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对构建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浅薄的认识:

一、组织好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严密组织起来的传授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形式,是进行全面发展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所以抓好课堂教学是一个教师教学成败的关键。有效的组织教学,教师首先对讲好课要充满信心、自信。认真扎实的课前准备,是对讲好课充满信心的基础。对于备课,不仅应从狭义方面(全面把握教材,熟悉了解学生,选择适当方法,然后写成教学设计)理解,而且也应从广义方面(教师平时多方面的学习探索,如科学文化知识的积累,教学规律和方法探索,语言表达的锻炼等)理解。课堂上的思维若泉涌,挥洒自如,是与平时的知识积累和对教学规律,方法的执着探求紧密联系的。如果在这些方面都付出了艰苦的劳动,并且颇有收获,就可信心十足地走上讲台,以展风采。在充分备课的基础上,运用下列方法技巧会使课堂教学效果明显改善:

1. 创建积极课堂环境,满足学生心理需要。

积极的课堂环境与学生纪律之间有着密切联系,许多课堂管理问题与教师能否创建积极的课堂环境从而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有关。教学实践也表明,正是由于课堂环境不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从而造成了学生消极的学习态度和惹是生非或畏缩不前的行为。因此,课堂管理只有通过创建一个有意义的、真正能够满足学生需要的积极课堂环境,才能确保学生作出积极的、教学目标导向的行为,形成良好纪律。创建积极课堂环境,满足学生需求,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 分析学生需要满足情况,弄清问题行为产生的环境原因。② 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以人为本是当代课堂管理的核心理念和根本尺度。在课堂教学中,以人为本,就是一切从学生出发,以学生的发展和需要为本,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独特体验,切实做到理解人、尊重人、关爱人、激励人。

③ 营造人性化的积极课堂环境和氛围,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④ 接纳学生,努力满足学生的归属需要。归属感是一个强大的动力因素,而接纳是最有效的激发方式之一,它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自尊、适应及其它健康品质。

⑤ 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自信心,满足学生的自信需要。教师所说的每一句话、做的每一件事、表现出来的每一种态度都应注意要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自我印象,不能打击学生的自信心。

⑥ 培养学生选择和履行职责的能力,满足学生有关权力和自由的需要。许多学生都渴望承担责任、自治和独立,同时也想拥有与老师共享管理课堂的权力。

因此,教师要通过为学生提供选择、与学生一起制定课堂规范、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等方法满足学生有关权力和自由的需要。

2. 运用有效沟通技能,改进交流方式。

在课堂管理中运用有效沟通技能,应注意以下几点:

(1)要善于倾听。教师要善于掌握倾听的艺术和技巧,并把这些技巧应用于与学生的交流中。这不但会改善师生关系,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而且还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自尊心理。

(2)合理运用肢体语言。

①眼神接触是课堂上师生最常用和最有效的交流形式。②身体接近。对课堂上违纪的学生,在大多数情况下,教师只需走近他(她),或轻轻地拍一下,什么也不必说,就能使其端正行为。

③身体姿势和面部表情。教师在调控学生课堂行为的过程中,应尽可能利用身体姿势和面部表情辅佐说话。

(3)恰当反馈与赞扬。给学生提供具体、清晰、详尽的反馈是一个重要的沟通技能。不要随便滥用表扬,表扬必须紧跟在良好的行为之后;赞扬应针对某个特别要强化的行为;赞扬应因人而异,可信有据。与学生进行平等交流。同时,在沟通中还要注意“对事不对人”。

3.改进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有效性。

有效的教学是防止课堂问题行为发生的第一道防线,好的纪律来自好的教学。因此,改善课堂纪律,必须改善我们的教学,增强教学的魅力。维持纪律的最佳方式是吸引学生积极参加课堂活动。成功管理的教师在教学准备、教学组织及活动之间的顺利转移上,都更胜一筹。这些教师还善于通过一开始就激发学生的兴趣,注意在整节课中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安排具有个性化的作业等方法,使学生的活动一直围绕着教学有序展开。加深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也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常用办法。师生互动并非仅仅是一问一答式,教师通过有意创设诱人的知识情景和创造悬念,通过问难设疑,让学生在参与讨论、答疑活动中,实现知识的接受和创造,并运用问题解决方法和集体讨论方法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有所思、有所求。

4.违纪学生的有效管理一个优秀的教师从来不需要维持课堂秩序。那么,教师应如何对教学过程进行有效地调控呢?

(1)教师要善于从多渠道获取反馈信息。教师从反馈的信息中,发现教学现状与教学目标之间的差距,从多方面进行及时、全面、有效地调控。

(2)教师可运用多种音量的技巧捕捉和保持学生的注意力,教师讲到主要词语或句子时运用高音以避免学生精力分散,运用这一技巧淹没学生的吵闹声。如果学生是窃窃私语,这办法效果很好。

(3)教师可利用停顿的技巧使教师内安静下来,使违纪学生自觉规范行为。

(4)教师可利用注意的办法规范违纪同学行为。

(5)教师可在教室内游动以防止违纪行为的发生。

(6)对于问题学生,课下应做好思想工作。

二、引导学生主动性的学习

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实际上是将“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这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

1.兴趣是学生学习最佳的内在动机兴趣是环境与文化的产物,而不是天生的。兴趣不是凭空制造的,而是过去习得兴趣的衍生物。从这个意义上讲,兴趣既是学习的原因、动力,又是学习的结果,在教学过程中,要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就要以学生原有兴趣为起点,把学生已获得的兴趣作为建立新兴趣的基础,找出这些知识和学生有兴趣的知识领域之间的联系,是成功教学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工作。

2.要了解学生原有的学习基础,并使教学内容和学生原有的学习基础和和认知发展水平相一致。教学内容若低于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或与学生原有的经验相同,学生将感到过于简单而索然无味;如果教学内容超过学生的认知发展能力,或与学生原有经验全然无关,跳起来也摘不到果子,学生将感到过多挫折而无法学习。

3.对练习范围、练习难易度、练习速度的要求练习的范围应限于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中,并考虑这些练习与该单元的关系;练习的难易应考虑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过难或过易都不能激发学生兴趣。练习速度应规定单位时间完成的练习量。

4.营造师生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三、遵循学科规律做到和谐,探究高效教法做到有效。教学方法包括教与学两个方面的方法,从教学过程说主要有三类方法:一是进行认知活动的方法。二是进行技能活动的方法。三是进行情感活动的方法。教学活动的最终目标是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那么,我们就不能按照自己“教”的思路进行教学,而应按照学生“学”的规律进行教学。即,学生“应该怎样学”,我们就“应该怎样教”。所以,我们在教学设计时,要以充分尊重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为前提,教学设计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周密地考虑到学生存在“已有知识经验和思想方法基础”的事实。学生的这个基础与教材的编排顺序有关,但与学生自身的学习水平与生活环境关系更大。并根据这一特点来确定教法,力争达到教与学的统一。

四、教学反思是高效课堂的有利提升

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最为有效的途径有两条:一是集体备课,二是教学反思。我校始终把集体备课和教学反思作为教研活动的重点。其中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化发展内容的重要部分,是促使教师个体乃至群体由教学者向研究型教师转变的催化剂。教师的反思能力应在自身的反思过程中得以形成和提高,反思过程可分为四个环节:具体经验→观察分析→抽象的重新概括→积极有效的验证。总之,高效课堂作为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一种教学实践模式。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将会引起我们更多的思考、更多的关注,我们要踏踏实实地研究“高效课堂教学”,从学生实际出发,从素质教育的目标出发,合理运用控制论的原理,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建立在更加有效的基础上。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2)张春兴.教育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2000.(3)吴也显主编《小学生学习方法研究》 江苏教育出版社(4)杜 威:《民主主义教育》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篇2:有效组织教育教学,构建高效语文课堂

【摘要】实施初中语文高效课堂,对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将有重要作用,我们一定要从学生实际出发,从素质教育的目标出发,采取多种措施提高课堂效率。打造出高效的课堂,新课标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首先应当优化语文课堂教学,力求在有限的时间之内,发挥出最大的课堂效益。相信随着我们不断探索研究,实施高效课堂的步骤将会越来越完善,最终成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使语文课堂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

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侧重于教师讲授功底的高低,如教师基本功占30%,教学过程占60%,教学效果只占10%。如何提高教学效率是当前教育工作者们最为关注的话题,而且也是语文教育改革的一个至关重要的课题。而所谓的高效,就是要在课堂有限的45分钟内,最大限度地、最完美地完成教学任务,达成教书育人的目标。而如何打造高效的初中语文教学课堂呢?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以下几点是值得和大家共同商榷的:营造和谐欢快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应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放开束缚,让学生自由、自主学习,使学生成为课堂主人。而新课程理念下课堂评价的指导思想是,在教师提供的条件或创设的特定情境下,每个学生自我发现了多少新知识,在这一过程中又发现了多少解决问题的策略与途径。

一、放手的爱,给学生营造“多彩”的课堂氛围,彰显学生个性,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1.营造活跃式的课堂氛围

研究表明:一个人在轻松愉快、和谐民主的环境中,参与活动的欲望就会被激发起来,表现欲大大增强,思维活跃。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把时间还给学生,并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鼓励学生要敢于质疑,敢于批判,并告诉他们这是一种非常宝贵的精神,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探究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人云亦云”,帮助他们确立自主的人格。如我在讲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这首元曲时,先是让学生反复的诵读诗文,然后根据自己的想象动笔画出曲中所描写的景物,写出字里行间所流露作者的情感,班上的学生在自由的学习环境中,充分的进行想象和联想,所画出的画个性色彩十足,风格各有千秋,学生的主动性充分被调动,图画完了基本上能当堂背诵下这首小曲。这种活跃式的课堂氛围,打破了传统的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学生在愉快的心情下,轻松地掌握了知识,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

2.营造和谐平等的教学氛围

“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我在语文课上倡导教学民主,推崇教师“寓教于乐”,学生“寓学于乐”,让自己成为学生可亲、可敬、可信的朋友,对学生不成熟的甚至是荒诞的想法,不是一棍子打死,而是给予恰当的肯定和鼓励,增强他们的信心。因此,我的课堂总是洋溢着浓浓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学术气息。学生思维活跃,想法标新立异,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智慧飞扬的天地,成为学生个性流淌的舞台,语文课堂的效率得到提升。如我在讲完《羚羊木雕》这一课时,在班上开展了以“金钱和友谊”为主题的辩论会,在论辩过程中,正反双方唇枪舌战,谁都毫不示弱,充分展示着自己个性风采。通过辩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思维得到了锻炼,同时还让学生爱上了语文学科,激发了学习语文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语文教学效率。而我也由以往的课堂“独裁者”,退居为课堂中普通的一员,为和谐平等教学氛围服务,和学生享受着一起辩论的乐趣。

二、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为学生创设“五彩缤纷”的课堂,努力提高课堂效率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兴趣”。古语有:“知之不如好之,好之不如乐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此我经常利用多媒体进行语文教学,为学生营造五彩缤纷的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巧妙的导

如教学黄传惕的《故宫博物院》这篇说明文时,主要要求学生掌握故宫的格局及其作用,对去过故宫的孩子学习这篇课文很简单,但对没去过故宫的孩子要让他们想象故宫雄伟壮丽的外观,布置精美的内景,和谐统一的布局是很难的,为此我在课文导入环节利用多媒体以“旅游”形式,让学生看故宫的视频,了解故宫的各个部分及功用,这样就避免了学生空洞的想,同学们的积极性极大地调动了起来,对所学知识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掌握,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2.趣味的想

丰富的想象是创造的灵魂,是创新的翅膀,在想象的天空中飞翔,学生可以打开思维的闸门,由一人一事想到多人多事,可以从一种意境跳到另一种意境,可以使狭小单薄的扩大充盈……所以,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应利用一切可供想象的条件,激发学生的想象,拓展其思维的空间,实现其认识的飞跃与突破。

如我在讲魏明伦《变脸》这篇课文时,先利用多媒体让学生观看变脸视频,让学生对变脸有初步了解,然后听读课文录音,通过个性化的语言了解课文内容,最后学生们分别猜想狗娃的最终命运,以及和水上漂未来的生活,因为学生对话剧后面的情节不了解,所以想象出的话剧结局是多种多样,极具个性色彩。

3.多样的写

运用想象指导学生写作,利用写作培养学生创造性想象,是打开学生思路、丰富文章内容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编故事、续写、扩写等作文训练的方式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想象。

4.创意的画

如我在讲九年级《词五首》时,课文的五首词中有三首词有插图,我先让学生根据画面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词文内容,然后在给学生补充没有描述的内容,剩下的两首词我先让学生反复诵读,再让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创意的画,画出词文展示的画面。每个学生热情高涨,都动笔进行创意的画,最后我用多媒体将学生所画的画投影出来,共同分享学生所画成果。通过创意的画,学生加深了对词文的理解,从而提高了语文教学效率。

三、教学形式灵活多样是促进高效课堂的关键

著名教育家斯卡纳金曾说过:“如果孩子没有学习愿望的话,我们的一切想法、方案、设想都将化为灰烬,变成木乃伊。”可见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要想实施高效的课堂教学,就必须重视调动学习主体的积极性,创设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在这样的氛围下学习,更有利于知识的生成。因此老师要运用语言、课件、音乐等各种手段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使学生以一种自由、放松的心态投入学习中。然后再通过一系列的问题,把学生逐步引入课文深处,让他们不知不觉中进入深层次的学习之中。让他们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探索知识,把精力集中到所要研究的问题中来,为实现高效课堂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形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小组合作学习作为现今课堂上主要的教学形式,已为广大教师所喜用。小组学习中的讨论不是为了活跃气氛,而是通过学生之间思想的碰撞,真正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篇3:有效组织教育教学,构建高效语文课堂

一、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现状

目前,在教师层面上,我校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认识和了解现状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1)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认识很了解的占75%,知道一些的占25%,一点儿不了解的没有;(2)认为提高课堂教学有一些难度的占88.6%,没有难度的占11.4%,难度很大的没有;(3)认为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需要教师具有专业技能的占100%;(4)84.3% 的老师知道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很多,15.7% 的老师了解一些;(5)对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途径知道得很全面的占85%,主要原因是有部分老师;(6)知道上好一堂课所做事项的占96.8%;(7)92.5% 的教师知道怎样衡量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是否有效;(8)认为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占100%;(9)全面熟悉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的占98.9%;(10)全面熟悉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的的占94.6%;(11)全面理解提高课堂有效性出发点的占95.7%;(12) 全面熟悉设计有效教学情境原则的占94.6% 等。

针对以上现状,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构建高效课堂, 需要教师从多角度进行研究,如作业布置的有效性,教研活动开展的有效性,学生学习活动设计的有效性,关注学生学习状态,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等等。

二、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一)提高语文课堂的朴实性

语文包含的内容非常丰富,如果要求老师知识和能力都面面俱全,那也不太现实,所以人类运用高科技并触及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例如,多媒体的应用改变和丰富了学生的课堂生活,扩充了学生的知识。现在大部分语文课堂都使用课件,借助音乐和图片升华情感。还有一些教师甚至以是否使用课件作为衡量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这种方式和理念导致了课堂教学有效性受到大大降低,课堂教学形式浮华,学生并没有真正学到有用的知识和语文能力。因此, 本文认为我们的语文应始终姓“语”,“字、词、句、篇、听、说、读、写”是必不可少的八字宪法,要充分地运用文本,利用文本与学生之间对话,而对于课件则应该秉承当用就用,可选时就不用, 不当用时坚决不用的原则。

语文课堂要朴实,教师还可以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学生怎样学,我们怎样教。这样的课学生更容易接受。

(二)加强师生课堂对话互动

加强师生课堂对话互动,以生成情感和语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种对话是要在互动中生成思想,生成情感, 生成语言。这种对话是基于充分朗读、体验、感悟的对话。”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有效的师生对话互动是课堂有效教学的重要基础。

例如,在教学《春日偶成》一诗时,请学生把古诗读准读通以后,笔者就提出一个直奔作者写诗动机的大问题:读读这首诗,你感受到当时诗人的心情是怎样的?学生一下子就能在短短的四句诗中找到“乐”字。“乐”是这首诗的灵魂,于是在“乐”的笼罩下, 学生开始“乐在诗中”地寻找能让诗人“乐”的美景,开始“乐此不疲”地在诗中寻找能让诗人偷着乐的理由,最终体会到原来作者是在美丽的春景中自得其乐。

(三)及时对课堂教学进行有效反思

有效反思是有效教学的保证,有效教学是通过有效的反思来实现的,以反思教学促进有效教学的进行。实践证明,创设充满新奇、富有情趣、极具思考的探索情境,能激发学生对知识产生兴趣,产生学习心理倾向,对增强有效教学具有重要作用。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是一种需要认真思索乃至极大努力的过程,而且常常需要教师合作进行。

在反思时,不简单是教学经验的总结,它是伴随整个教学过程的监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活动。简单地说,反思,是一个认知的过程,是对教学结果的总结和探究过程,是对出现的问题的进一步解决的活动。

(四)用幽默风趣的方式进行评价

通过评价,使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这样会增强孩子的自信心,为自主探究习惯的养成奠定了基础。渴望正面评价,是中小学学生的共同心理。他们常常把老师的鼓励性正面评价视为最具权威、最受鼓舞的精神褒奖。因此,教师对于学生的任何进步或点滴成绩, 都要慷慨、及时、得体地给予表扬和鼓励,使学生从中感受欢欣, 意识到自身价值。

三、结语

篇4:有效组织教育教学,构建高效语文课堂

关键词: 合作学习 小学语文 教师作用

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很多工作需要团队合作才能完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合作学习模式正应了那句俗话“众人拾柴火焰高”。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开展,合作学习已经走进小学语文课堂,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合作学习使学习者在活动、探索中获取知识,提高能力,要比传统的手把手地教他们“是什么”达到的效果好得多。

然而,综观当前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教师在指导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以下几个问题:参与度不均衡、组员合作互动少、课堂秩序乱、流于形式。为了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在采用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合作学习的内容要合适

合作学习是小组成员在共同完成一项任务时,发挥集体智慧的过程。如果合作学习的问题过于简单浅显,如人教版五年级的课文《彩色的非洲》中“彩色的非洲中的彩色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的答案就在每一段的第一句,就没必要开展合作学习,否则只是浪费有限的课堂时间,大大降低学生对合作学习的兴趣。笔者认为,合作学习的问题设置可以结合教材的重难点,选择具有一定开放性、挑战性、探究性的问题。

(一)总结式问题。如人教版五年级课文《桥》:“本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二)操作式问题。如人教版五年级课文《草船借箭》:“请同学们动手画一幅草船借箭的过程示意图。”

(三)分歧性问题。如人教版五年级课文《落花生》:“你想做什么样的人?是‘花生一样的人还是‘苹果一样的人?”

(四)开放性问题。如人教版三年级课文《和时间赛跑》:“我们要如何和时间赛跑?”

二、合作学习的分组要科学

要组织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科学分组是前提。首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智力状况、性别、性格等各个方面进行综合评定,并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进行分组,每组4至6人为宜。以四人小组为例,组内应设一名优等生,两名中等生,一名学困生。这样能保证组内的差异性和互补性,也有利于各小组间的公平竞争。小组成员确定后,可在较长时间内不变动,有利于组员在合作学习中互帮互助、共同进步,也有利于增强组员之间的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除了异质分组外,根据学习的需要,也可以临时同质分组,常见于辩论式问题的合作学习时,将同一观点的学生分成一组。

三、合作学习的分工要明确

分工明确是保障有效合作学习的基石。分工明确要做到明确小组中每一个成员的责任,每一个成员不仅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而且要为所在小组中其他同学的学习负责。小组长在合作学习小组中是“将领”的角色,也是任务最重的组员,要选择有责任心、号召力、协调能力强的学生。小组长可以为轮换制,从而让每一位成员都有锻炼和展示的机会。

以四人小组为例,设一名小组长、一名汇报员、一名记录员和一名操作员。组内分工落实后,教师应可以对每一个同学所担任的角色可根据教学情况定期作适当的调整或轮换,以增强学生的责任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要培养

(一)培养乐于倾听的习惯。倾听是一把金钥匙,它能打开更广阔的交流空间。课堂上只有调动每个学生“听”的积极性,才能更好地促进小组合作学习。要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教师首先要树立榜样,做学生最忠实的听众,欣赏学生碰撞的思维火花,不打断学生。其次要教给学生倾听的技巧:专心致志地听,谦虚细心地听,即使答题者语无伦次或意见不对时也要耐心听完。再次,要表扬认真倾听的同学,经常让学生就同学的回答给予评价,这样有助于他们明白倾听的重要性。另外,还可以强化倾听训练,如听记训练、听答训练、听后复述等。任何习惯的养成都贵在坚持,教师应该与学生一起在听中质疑、听中解惑、听中积累、听中成长。

(二)培养勇于质疑的习惯。教师应不断启发学生去想:“我有什么疑问?为什么是这样而不是那样?如果这样做可能有什么后果?……”教师要教学生提问质疑的方法,找准问题的切入点;对学生提出问题时应给予表扬并号召全部同学学习;对不爱提问的学生,教师应多提问问题,表明态度,营造敢于质疑的氛围。如笔者在教《威尼斯的小艇》时,我把话语权最大限度地让给学生,我少讲,学生多问,并在课后鼓励学生问或以纸条的方式提问等。学生有了充足的时间质疑,就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三)培养善于表达的能力。教师应多鼓励孩子,特别是那些不爱表现自己的孩子,要鼓励他们敢说,走出第一步。如果说错了,那么教师不要否定和批评,同时不允许其他学生嘲笑,保护他们的自尊心,让他们敢于表达。接下来,教师就要大胆给他们时间,逐渐用一段话把要表达的主要意思表达清楚,并教会学生抓住重点,条理清晰地说。这样怕表达—愿表达—能表达—善表达,慢慢进步,慢慢培养,教师要有耐心与学生一同进步。

五、教师应有的作用要充分发挥

教师的组织、引导和参与,是组织有效合作学习最有力的保证。在课堂秩序混乱时,个别学生不认真参与讨论学习时,小组活动流程乱时间拖沓时,教师应起到组织调控的作用;在学生初次接触合作学习时,在分组、分工、交流、汇报、评定成绩等众多流程中教师应发挥积极的指导作用;在合作交流中思维的火花闪现时,需要教师及时地鼓励和肯定,此时教师的激励作用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除此之外,教师评价和奖赏的作用也不可忽视,教师不但要评价小组整体表现,而且要对个体进行评价。如教师可以定期举行“最佳学习小组”、“最佳小组长”、“最快进步奖”等评选活动。

实践证明,要组织有效的合作学习还有诸多困难,但只要教师以先进理念为指导,积极钻研,大胆尝试,勤于实践,不断完善,构建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苏士成.新课程理念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施[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篇5:有效组织教育教学,构建高效语文课堂

方法/步骤1:

备课,备课,备课,重要的事情说三次!

对于每一位老师来说,要想上好一堂课,特别是想上的更优秀的一堂课,就无可避免的要在上课前备课。而备课的质量也决定着你上课的质量,往往备课马虎的老师,上课总是找不到头绪,或者说思维特别跳跃,让学生们有时听的云里雾里的,十分迷茫。

方法/步骤2:

叫同学们先去预习

正所谓教书育人,教书的是我们,养育的可是我们的学生。因此课堂不仅仅是老师一个人的独角戏,更是大家共同参与的地方。因此很有必要的是叫学生们下去预习课文,如果是语文科目的话,最好能背诵课文,这样才能让老师讲的更有激情,学生学习更不费劲。

方法/步骤3:

事先熟悉教课场地

要想组织一场高效的课堂教学,不仅仅要自身硬件过硬,也要注意环境的影响。事先熟悉好教学场地百利而无一害,特别是一些被领导审查的课堂。往往不是在自己平时熟悉的教师,而是可能在某个多媒体厅或者学院楼等等,不熟悉场地的话,很容易造成自己精神紧张,或者课堂效果与学生配合不好等问题。

方法/步骤4:

事先给学生们讲教学步骤

很多老师都没有这种习惯,事先给学生们讲教学步骤。往往都是上课了,按照自己的思路然后走一次就完事,这是万万不可的这样往往是低效率的课堂,学生们也可能吸收不了什么东西。因此事先给学生们讲自己的教学步骤,比如:明天讲荆轲刺秦王,我们会先讲第1 ,2段,荆轲接受任务,然后讲3,4段,荆轲刺杀秦王的前奏。。。。之类的,让学生们能找到你教学的节奏,这样的课堂才是高效率的。

方法/步骤5:

课堂上要多加入生动活泼元素

现在人们一直都在反对应试教育的根本,就是因为制度比较死,而且老师讲的太生硬。其实,你们看新闻会发现,哪个老师课堂上讲的生动活泼,就会出名,被大家喜欢,因此在课堂上多加入生动活泼元素,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让他们愿意主动学习,这样的课堂就是高效的了。

方法/步骤6:

要鼓励学生们举手,即使回答错误

在课堂上很多学生都不敢举手,是因为他们怕回答错误,被批评,因此一堂课下来默默无闻,不做声响,这样怎么能吸收到最好的教育精华呢?因此要鼓励孩子们多举手,即使回答错误,也要给予他们掌声,要让他们知道,回答问题是一个好的习惯,回答错误只是为了积累正确的经验。

方法/步骤7:

一定要留课堂作业

很多学生都痛恨课堂作业,因此他们觉得学习之后就该玩耍,往往一些老师上完课不留作业,就会被孩子们“喜欢”。其实这是不正确的做法,其实经过一段时间你会发现,留作业的老师的学生吸收的教育精华往往大大高于不留作业的老师的学生。即可课堂上再生动,再活跃,但毕竟快乐是短暂的,快乐的时光总是容易让人忘记,因此作业是为了让他们加深印象而准备的。

构建高效课堂 提高课堂效益

3月14日下午,郜村小学开展了“我为’基于核心素养,提升课堂效益’改革创新做什么”专题讨论会,会上侯文娟老师、黄竹林老师、张玉茹老师结合工作实际,就自己近期的外出学习培训进行了了二级培训,同时将自己的所得所获和老师们进行了交流。任校长根据老师们的交流进行了适当的提问、点评,接着胥晓瑞老师也就自己的培训所得和自己的想法进行了交流,最后任校长做了总结发言。

讨论会上大家形成的共识:

1、作为新时代下的教育工作者,要有高瞻远瞩的眼光,要有脚踏实地、无私奉献的精神,要有改革创新、锐意进取的品质,要有清晰明确的政治站位和政治立场。

2、教学工作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分层辅导、分层训练,课堂上教师要少讲,引导学生多思考,注重“思政课”。教师让学生做习题时,一定不能搞“题海战”,自己平时要做好纠错本的运用,利用好纠错本的错题进行整理,有选择,有针对性地出题进行练习。各班在开展读书活动时要做好指导工作,让学生共读一本书,共同交流进步。

3.各班要利用好班委会,让他们有效地为班级工作服务。

4.教师要严格遵守学校纪律,及时合理安排好自己的工作,扎扎实实开展工作。

5.“一岗双责”工作要做好。

篇6:实施有效教学构建高效课堂

摘要: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我们越来越重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如何实施有效教学,构建高效课堂,笔者认为准确的教学目标是向导,清晰的教学思路是前提,优化的课堂结构是关键,和谐的课堂氛围是保证,拓宽的学习空间是延伸。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施有效教学,构建高效课堂。

关键词:有效教学教学质量课堂结构 学习空间

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提高教学质量,关键在课堂上下功夫。如何实施有效教学,构建高效课堂呢?我认为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准确的教学目标是向导。

教学目标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准确的教学目标是有效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科学地确定教学目标是有效发挥教学目标的向导,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那么如何准确地制定教学目标呢?我认为应当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1、要吃透编者选文意图。我们知道,被选进教材的每篇文章都承载着一定的教学任务,都是我们学习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发展语文素养的语言范本。即使同一篇课文,放在不同的年级,其承载的教学任务也会相应发生变化。而这就要求我们在实施课堂教学前要全面了解本年段语文学习的总体目标和具体要求,要“既见树木,又见森林。”在预设教学方案时,我们应通盘考虑整册教材,发掘同类型课文之间的共性特征与内在联系。如教学《每逢佳节倍思亲》一文时,可以结合本课的教学,进一步体会第一单元第3课《古诗两首》所描绘的深秋枫林美景及枫桥环境的凄寒、幽静,感受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及旅途中的孤独、寂寞的心情。

2、要深刻领悟课文内容。我们知道,语文课本是由一篇篇内涵丰富、情理质朴的文章组合而成。这些课文不仅承载着自身“所传播的信息”的显性价值,更隐藏着其“如何传播信息”的隐性价值,教师要“入乎其内,出乎其外。”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对于文章中“所传播的信息”的感悟学习,只是目标之一,而不是终极目标,其主要目标应直指文章“如何传播信息”的隐性价值,即语文知识的积累内化,语文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教师不仅要读出文本的“深度”,也要品出语言的“精度”。譬如《沙漠中的绿洲》的教学,我们不仅仅要让学生了解到阿联酋人民保护绿化,建设美好家园所付出的心血和汗水,更要让学生在品读文字的过程中学习作者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相结合的表达方法。

3、要创造运用课后练习。对于教材中编写的练习题目,我们应当能“创造性”地理解和运用。比如,课后习题中的“朗读”、“背诵”,我们应当能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再现课文描述的情景;边读边思考,理清课文的思路;边读边讨论,交流读书的感悟;边读边欣赏,体味语言的情味;边读边动笔,留下读书的轨迹„„要通过这样的读书实践,激活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比如《每逢佳节倍思亲》一文的课后习题4:结合课文内容说说“每逢佳节倍思亲”这句诗的意思。这道练习题就很好地揭示了全篇课文核心教学目标的指向——在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基础之上能理解诗句的意思,从而体会诗人身居外地在重阳佳节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二、清晰的教学思路是前提。

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思路是否清晰。教师在熟悉教材、研读教材的同时,逐渐地会产生一个如何教的完整的思路。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这诱导即是教学思路,诱导的过程,即是教学思路在教学活动中的体现。一般地说,学生对教材的学习主要是循着教师的思路进行的,因此教学思路就有了鲜明的实践性的特点。它不只存在于教师的头脑中、教案中,而必须转化为课堂教学活动。教学思路清晰,语 1

文课就会呈现清晰,学生的思维也会渐渐清晰,从而会获得创造性思维的启迪。清晰的教学思路应是有效教学的前提条件。我校把语文阅读课有效教学大致分为四个环节:

1、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2、自主学习、交流探究。

3、点拨指导、建构生成。

4、强化巩固、反馈评价。

这样使得我们的语文教学都有非常清晰的教学思路,教师的个人思维品质集中地体现在教学思路上,加之以非常鲜明的个性化色彩,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从而大大提高我们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三、优化的课堂结构是关键。

课堂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教书育人的活动,优化教学结构就是向四十分钟要质量,向四十分钟要效益。课堂教学结构必须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树立“学教并重、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新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不仅是教知识,更重要的是教方法,培养学生会学习的能力。为了达到此目的,我们的尝试是:

1、激发兴趣,使之乐学。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所学的内容感兴趣,才会主动学习,才能更好地掌握所学的知识。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我们采用激发兴趣的方式,导入新课。在教学中注意新课的导入,采用故事导入、谜语揭题、谈话导入、情绪渲染、直奔主题等形式,为学生主动走入课堂奠定基础。如在教学《每逢佳节倍思亲》一课中,首先组织学生举行“小小赛诗会”的形式,让学生在畅所欲“诵”、诗意盎然的活动中,有效激发起学生学习课文,学习古诗的兴趣。另外教师在 课堂上应多些风趣的言语,可以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氛围,同样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要不吝啬表扬,要善于鼓励,使学生得到成功的喜悦,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内驱力,使他们感到不是被动的“要我学”,而是主动的“我要学”,真正找到了自己是学习的主人的感觉。

2、教给方法,使之会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而要达成此目标,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是关键。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使之会学呢?我们的做法是⑴、抓住重点词,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例如,教学《每逢佳节倍思亲》第三自然段,通过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句子:“如今我们却天各一方,不能相会„„此时此刻,兄弟们一定也在登高聚会,西望长安,思念着我呢。”紧扣“天各一方”、“一定也”、“思念”等词语,进行边读边想,再想再读。这样给学生足够的读书时间,学生通过反复读和悟,终于体会到王维在重阳佳节之际对亲人无限的思念之情。⑵、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读中想象,在想象中感悟。例如,同样在教学《每逢佳节倍思亲》第三自然段中,可以为学生创设这样的情境:王维的兄弟们在重阳佳节到来之际,他们头插茱萸,登高西望之时,会说些什么?通过学生想象画面,练习说话,来体会王维和弟兄们之间平素感情愈深而此时思乡之情就愈切!⑶、指导学生圈、画、批、注。圈出重点词语,画出优美的句子,在重要的句段作适当的评点和批注,写上自己的体会等,这样久而久之,学生就会熟练地掌握这些方法,自学能力就会提高。

3、适度拓展,提升素养。语文课堂教学就如一道道菜肴,课堂教学中的拓展延伸就如烧菜用的盐,没了少了,这道菜则给人感觉淡而无味,多了乱了同样让人无法入口。因此,适时、适量、适度的拓展才是真正的有效拓展,在进行课堂拓展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⑴、注重知识与能力的提升。教师要有点石成金的本领,学生的一句普通的言语,经教师智慧的点拨,就能焕发别样的光芒。如在教学《每逢佳节倍思亲》一文理解诗意时,我故意向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山东”是现在的山东省吗?同学们立刻议论纷纷,但莫衷一是。在课堂上我没有给学生一个明确的答案,而是让学生在课后通过其他途径来解决这个问题。这样诱导学生要在课后主动去收集大量的资料,从而达到激发学生积累知识和培养学生多渠道学习语文、自主学习语文的能力。

⑵、注意过程与方法的引领。语文学习要重视方法的指导,方法指导不是教师的强行灌输,而是善于捕捉学生“典型”,发现学生的“经验”,加以珍视、表扬。教师设法引导学生掌握学法。评价是为了学生在现有基础上谋求实实在在的发展,它关注学生学会更多的学习策略,因此,在注重结果评价的同时要注重过程的评价。如在教学《秦始皇兵马俑》中,我让小组开展讨论兵马俑军阵特点。有一小组在小组长的安排下,四位同学分工合作,发言精彩。我即时作出评价:“秦始皇所率之师横扫六国,这都与军阵中分工明确有关。你们小组分工明确,怪不得研究成果颇丰。”学生们都会心地笑了。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教学语言的积极评价功能。通过课堂即时评价能使师生关系变得和谐,更能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⑶、注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正确导向。《新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认识态度,是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这就要求我们,当学生的价值观和文本的价值观发生冲突时,教师要及时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如我在教学《伊索寓言》中《狐狸和蝉》一文时,当课文学习结束进行拓展练习时,我向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你有什么话要向狐狸说?一个学生回答:“狐狸,你不该老用这样的方法去骗人!”我没有直接批评他的不是,而是幽默地说:“哦,我知道了,狐狸应该多想出一些办法来骗蝉呀!”在全班学生的一片笑声中,这位学生一下子就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狐狸不是该如何去骗,而是不应该去骗人!

四、和谐的课堂氛围是保证。

1、转变教师角色,体现教学民主。

《新课程标准》呼唤教师转变角色,呼唤课堂上民主、平等。因为只有在民主的氛围中,师生关系才能空前融洽,只有在民主的氛围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得到发挥,只有在民主的氛围中,课堂效率才能得以保证。每位语文教师都要以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情感、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差异,放下架子,蹲下身子,创设平等、民主、愉悦的氛围,建立起新型的师生关系。关注个体差异,根据不同层次学生分类施教,逐一指导,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课堂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民主的春风带进课堂,用民主的思想解放学生的思维,让率真的学生动起来,让自卑的心灵醒过来,让沉闷的课堂活起来,让每朵思维的火花燃起来。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每一个语文课堂都成为学生最向往的地方,成为学生释放浑身能量、探索创新的最佳地方。

2、鼓励学生质疑,激发学生思维。

明代学者陈敏章说:“学贵有疑”。问题是学习的先导,是引发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的关键,会学习的人才会有问题,不会学习的人没有问题,或是提不出有价值的问题。所以要促成学生的有效学习,要提升教学的效益,就应该着力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质疑。如果给学生一个广阔的空间,他们就会给你一个意外的惊喜。如在教学《寻隐者不遇》时,在与学生一起走近贾岛、了解诗意、感情诵读后,启发学生说:“你们还有什么问题吗?”有个学生站起来问:“老师,等太阳出来山中云雾散后,贾岛不是就能找到隐者了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立刻议论纷纷,有的说:“是的,这样就能很快找到。”有的说:“不行,因为山中草木茂盛,即使浓雾散去也不容易找到隐者。”这时,我及时肯定并鼓励其他学生要向这个同学学习,然后就此问题进行讨论。同学们情绪高昂,思维活跃,各抒己见,最后水到渠成地得出隐者是不会轻易让别人找到的,他是真隐士!

五、拓宽的学习空间是延伸。

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陶行知主张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而语文学科是一门最具开放性和创造活力的基础性人文学科,语文教学必须构建开放型的教学模式。只有开放,才能给学生以语文学习的广阔空间,才能使语文课堂充满和谐与活力!任何一种教本,都有它的局限性,所以教师要解放思想,打破教材束缚,打破封闭的学科知识体系,积极开发语文课程资源,拓展学生学习空间,培养学生多渠道学习语文的能力。拓展学习空间的方法有:

1、课前收集。课前收集就是以“大语文”观为理念,立足于课堂,着眼于课外,实行课内外双轨运行,以此来拓展语文学习的空间,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如教学《每逢佳节倍思亲》时,可以布置学生在课前收集有关王维的资料,上课伊始,进行交流,让学生对王维有一个大致了解,为课文学习作好铺垫。

2、课中渗透。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点决定了语文不仅有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语文能力的任务,还有传承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以及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等多重任务。因此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需要,适当渗透相关知识。如在教学《每逢佳节倍思亲》时,可以在课堂上补充阅读王维的另一首思乡诗《杂诗》(君自故乡来),这样更能帮助学生理解王维的思乡之情。

3、课后延伸。课后延伸指的是在课内学习的基础上,通过科学合理地布置作业,使知识得以进一步拓展,能力得以进一步发挥,体验得以进一步延续,习惯得以进一步培养。如在教学《每逢佳节倍思亲》后,课后搜集王维的其他古诗,为下节课“古诗朗诵大赛”做好准备。此举,拓宽了学生学习领域,使课堂学习有效延伸。

综上所述,要实施有效教学,准确的教学目标是向导,清晰的教学思路是前提,优化的课堂结构是关键,和谐的课堂氛围是保证,拓宽的学习空间是延伸。只有把这几个方面有机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地实施有效教学,构建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科学研究》 中国科技文献出版社主编 刘凤瑞 董成栋 第190页

【2】《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人民教育出版社主编 李秉德副主编 檀仁梅

上一篇:中山大学 学术道德规范下一篇:关于变更的公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