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管体制改革方案9.1

2024-05-20

城管体制改革方案9.1(精选7篇)

篇1:城管体制改革方案9.1

XXX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改革建议方案(草案)

为认真贯彻《四川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条例》、《四川省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条例》和《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在蓬溪县开展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的批复》的规定,根据《遂宁市全面深化改革工作考核办法(试行)》(遂目督„2014‟33号)精神,结合蓬溪县实际,特制定蓬溪县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建议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二中全会,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关于深化行政体制改革以及国家、省、市、县关于实行和城市管理工作改革的精神,按照严格执法和科学管理相结合的原则,逐步建立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体制,建设廉洁务实、业务精通、素质过硬的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队伍,提高城市的现代化管理水平,促进我县经济社会科学发展。

(二)工作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集中执法、属地管理、完善机制、保障有力”的原则,进一步理顺城市管理体制,落实管理责任,优化运行模式,加大经费投入,强化考评措施,逐步形成分工科学、权责明确、务实高效、运行有序的城市管理体制。

二、基本原则

此次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应坚持以下原则:

随着职能职责的进一步强化,工作范围的进一步延伸,工作强度进一步增强,需要对2011年设置的三股一室(法规股、综合股、督查股、办公室)职能职责进行调整,并增设乡镇指导股,便于理顺内部管理机制,优化工作效能,提高工作实效。建议重新设置如下:

(一)综合办公室。主要负责综合协调机关行政事务、制定机关工作制度;单位新闻宣传、会议组织、文电运转、档案管理、保密工作、文秘工作、政务信息、安全保卫、机关和下设机构目标考核、车辆管理等行政事务;组织研究局机关内层机构和下属机构的工作职责;负责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机构编制和公务员、城管执法人员管理;组织执法人员岗位培训、干部培训工作;负责全局干部职工工资管理、劳保福利管理,专业技术、工人技师人员等级培训和继续教育、管理服务工作;负责全局的经费管理、后勤保障、资产设备设施管理;监督指导下属机构执行罚缴分离和收支两条线的情况;监督检查下层机构票据管理、现金管理、资金和装备使用情况;完成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

(二)政策法规股。负责起草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工作地方性、规范性文件、草案;依法行政的监督检查工作;执法人员资格审查、法律知识、专业业务培训、考核、发证和管理工作;机关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核和备案工作;实施行政执法责任制的落实和案件质量评审;承办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工作和社会稳定、人民调解、行政调解、群众举报、群众信访、普法、法治工作;法律咨询和业务指导工作,承办县政府公布的行政审批事项;受理市民对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人员违法办案、违规执法问题的举报并及时上报局领导阅示工作;做好县长热线转办、交办、督办事项和应急值班相关工作。负责全局合同制人员、公益性协管员及企业军转干部协管员的管理工作、离退休干部管理工作;负责党的建设和组织建设工作;完成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

(三)督查股。负责制定、修改目标管理考核细则;依据目标管理考核细则对各执法中队、执法人员工作绩效和执法人员着装、仪容、队容风纪、到岗到位履职尽责情况,全局部署的中心工作和专项整治工作开展情况,县委、县府、县人大、县政协领导和局党组领导的有关批示及交办事项的办理情况,城市管理协管人员到岗到位、尽职履责等情况的督促检查工作;做好县委、县府督查各科室督办事项的督促检查、情况报告工作。完善城管执法督查、监察制度,建立督查管理体系;负责主城区、工业园结合部位出现管理空档、管理脱节等具体问题的处理;负责制定全县城乡一体化城管执法中长期规划和计划;负责先进典型和先进事迹的总结宣传工作;完成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

(四)综合股。负责组织实施县城区城市管理重大行政执法活动;负责城区大型活动市容秩序的监督管理;负责城区临时占道、促销、庆典活动的审批及相关城管执法业务工作的管理;负责各类专项治理工作方案制定、组织协调、指导和城管各类业务数据的日常统计、分析、报告工作;协调县级有关部门、单位园

篇2:城管体制改革方案9.1

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为依据。在行政执法工作中,全面贯彻落实省、市有关建设一流法治城市的要求,以提高行政执法文书的格式规范性、要素齐全性、说理充分性为目的,进一步提高行政执法人员素质,提升行政执法水平,推进依法行政,促进法治政府建设,实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推行行政执法文书改革是本局依法行政的具体体现,工作标准要求高、涉及范围广、工作量大,为确保此项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分三个阶段实施:

(一)启动阶段(20xx年9月-10月)

本局将在20xx年9月份对一线执法队员进行培训,对行政执法文书的制作进行讲解。同时由局法制科对本局的行政执法文书进行全面梳理,按照格式规范、要素齐全、说理充分的标准制定行政执法文书格式样本和制作规范并下发各执法单位。

(二)全面推进阶段(20xx年11-12月)

各执法单位根据下发行政执法文书样本和制作规范的要求,在实际执法工作中加以运用,局法制科负责进行具体指导。行政执法文书必须符合格式规范、要素齐全、说理充分的基本要求。在此阶段,本局将结合日常执法检查工作评选优秀行政执法文书,并作为示范文本下发各执法单位。

(三)检查提高阶段(20xx年1-2月)

本局将以案件评查的方式对各执法单位推行行政执法文书改革的工作情况进行验收检查,并将检查结果纳入年度行政执法检查结果。通过检查和总结,不断提高行政执法文书的制作水平。有条件的执法队应当结合工作实际,先行试点制作说理式行政处罚决定书等行政执法文书。

(一)提高认识,高度重视行政执法文书改革工作

推行行政执法文书改革是提高行政执法水平,促进依法行政的一项有效举措,是消除执法机关与当事人的对立情绪,有效缓解行政争议,全面衡量办案质量,提高执法人员综合素质,提升本局执法形象的有效途径。各执法单位一定要充分认识行政执法文书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积极推进这项工作的落实。

(二)精心组织,确保行政执法文书改革工作稳步推进

行政执法文书改革工作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各执法单位要加强领导,措施到位,确保改革工作顺利实施,在推行中遇到问题、或总结出经验和做法,请及时与局法制科联系。

篇3:城管体制改革方案9.1

1. 过去城市管理体制机制状况及弊端

1.1 建管一体,重建轻管。

湖北省利川市城市管理工作过去由隶属建设局的原城建监察大队负责,原有的管理模式运行过程中,管理和规划都服从于建设。在市场经济体制不尽完善,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建设突飞猛进的背景下,企业改制、乡镇改革、农村、农业体制调整,大量失业待业人员和农村剩余劳动力源源不断地涌入城市,使得城市管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这些弱势群体的涌入必然形成一种复杂的城管生态:地方政府要城市的“面子”,小商贩等要填饱家人的“肚子”,同样处于弱势的城管队员要守住自己的“位子”。由于付出多,报酬低,城管人为了生存,不得不借助手中微弱的权力与被管理者争夺有限的社会资源,导致权与责经常“扯皮”,不仅管理效能低,而且执行力也大大削弱。

1.2 城管外部条件差,效率低。

利川市是一个正在发展中的山区中小城市,因交易市场设置不合理、城区停车难、占道严重、交通拥堵、休闲场地少、绿地不多等,城市功能很不完善。建设资金严重不足,城市化进程缓慢,重复建设严重,监管不到位,建设质量差,缺乏系统理念,导致开挖人行道布设管线的现象经常出现。市民素质普遍低下,城市意识淡薄。文化程度低,部分居民连红绿灯标志都不管,过街走斑马线的基本规矩都不懂;生活习惯差,随地吐痰、乱扔垃圾、乱泼乱倒、乱拉乱洒者大有人在;文明习惯差,说话粗鲁、衣着不整、行为鲁莽等。

2. 实施管理体制机制创新的主要做法

2.1 加强领导,有序推进。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城管工作,市主要领导多次专题研究解决城管机制建设、城市绿化亮化、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处理、农贸市场建设、清扫保洁、南门车站管理、停车收费等问题,破解城市建设管理中的难题,千方百计保证城管经费足额到位。

2.2 结合实际,设置构架。

2007年8月,利川市成立城管局,启动城市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工作,根据城管工作需要,调整了内设机构,明确了职能职责,下设城管执法大队、市容环卫局、市政园林局等副科级二级单位。2010年4月成立利川市城市管理执法局后,实行“9+1”的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模式,主要包括市容环境卫生、城市规划、市政管理、城市绿化管理、环境保护、工商行政管理、公共交通管理、交通运输管理、殡葬管理以及省、州、市人民政府决定调整的城市管理领域等方面的部分行政处罚权。

2.3 突出重点,规范运作。

为推进全市城市管理体制机制创新,2008年开始实行环卫体制改革。4年来,建成区167多万㎡全部纳入了环卫管理范畴,环卫作业全部实行市场化运作,实现了环卫管理层和作业层彻底分离,形成了“统一领导、分级负责、依法管理、市场运作”的新机制。居民生活垃圾处理费采取“以水(电)代收”,为城市建筑垃圾处理费采取前置审批征收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不仅真正体现了“谁污染,谁付费”的原则,而且有效缓解了市财政对环卫事业投入的压力。

3. 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后的工作成效

3.1 构建了网格管理模式。

结合利川市城市的特点,城管局实施一名班子成员带领一个股室或单位,负责管理一条(个)街道(片区),对该街道(片区)的市容秩序、市容环境卫生、市政设施等全面负责,形成了“一针万线”的城市网格管理模式,其基本模式为:市容环境秩序管理“五定制”。对城区主要街道、重要路段、重点区域实行片区管理,实行“五定”(定人、定时、定责、定路段、定奖惩)责任制,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实行管理全覆盖。

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公司制”。通过公开招标五家清扫保洁公司,使环卫管理层和作业层彻底分离。实行公司化运行后,环卫工人的工资待遇得到提高,不仅缴纳了“五险”,而且购买了意外伤害险,环卫队伍趋于稳定,清扫保洁实现全覆盖,城区环境卫生状况得到很大改变。

居民店铺门前管理“三包制”。与城区主要街道的住户、门店、单位签订“门前三包(包秩序、包卫生、包绿化)”责任状,张贴“门前三包”责任牌,免费发放印有“利川城管”字样的卫生桶,由环卫工人定时收储垃圾,形成了居民人人参与城市管理的氛围。

城市亮化美化管理“岗哨制”。路灯管理实行班子成员分段负责,管理员责任到路段、到每一颗路灯,实行“岗哨式”路灯管理巡逻机制;巡逻队员发现问题,维修中队及时抢修。

行政事业审批管理“集中制”。对“道路挖掘、建筑垃圾处置”等七大项行政审批事宜实行集中统一,成立行政审批中心,实行“一条龙”服务,做到一站式审批,公开办事程序,阳光操作,使行政审批行为步入程序化、规范化和制度化。

3.2 形成了齐抓共管格局。

成立城管执法局后,重新界定了市直各单位、办事处和村(居)委会的管理责任。针对城区的“十五乱”现象,2010年5月发布了《利川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城市管理的通告》,明确了对违反管理规定的处理方式,使利川城市管理形成了多轮驱动、齐抓共管的新格局。

3.3 构建和谐宜居城市。

在加强队伍建设的同时,切实履行自身的职能职责,坚持依法行政、文明执法,政府的支持和投入不断加大,市民对城管的信赖逐步提高,城管工作呈现出许多亮点。

3.3.1 创建载体助推城管发展。

以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湖北省“卫生城市”、“园林城市”、“文明城市”为载体,关注市民的所需、所急、所盼,多举措营造和谐宜居生活环境。

3.3.2 市容环境秩序逐步规范。

对临街餐饮店铺、城区流动摊点、城区洗车场、城区噪声源头、夜市大排档、废品收购门店、停车场、户外广告等进行了规范,形成了通畅快捷的市容秩序。

3.3.3 环境卫生秩序不断优化。

编制了《利川市中心城区环境卫生专项规划》。先后投入500多万元,新建环保型地埋式垃圾收集站3座,对改建后的两座垃圾中转站进行了维修维护,更换果皮箱800个,新增移动垃圾箱130个,固定式垃圾箱(屋)100个,新添置环卫车300多个。投入500多万元新建建筑垃圾处理场一座,生活垃圾处理场完全按照国家要求标准建设,完善了垃圾处理场营运体系。

3.3.4 市政设施得到有效维护。

先后投入380万元,用于改造下水道清淤、桥梁维修、新建排水井泵站等市政设施日常维护工作;城市路灯管理落实到位,对滨江路的监控、景观设备进行了维修,维修城区路灯3000多盏,新安装了60条小街小巷路灯、共330盏。

3.3.5 城区园林绿化初见成效。

按照《利川市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要求,投入1600万元,实施了城区行道树更新、补植、城区立体绿化和板块绿化、城区鲜花布景、城区绿化养护工作等绿化工程。城区道路绿化形成一街一品,公园、广场、街头景点绿地初见端倪,各单位和小区绿化趋于美观,生产苗圃和风景绿化不断扩大,城区绿化覆盖率达37%,人均公共绿化面积为8.16㎡,各项指标达到省级园林城市标准。

3.3.6 城市管理设施装备精良。

几年来,共投入资金近500万元,新增了洒水车、环卫清扫车、清障车、路灯维修车、园林修剪车、执法车、移动公厕、垃圾屋和果皮箱等设备,为系统331名干部职工配发了执法服装。

3.3.7 职工福利待遇得到改善。

建立健全了系统内的党团、工会组织,每年定期对职工进行了健康检查,开展了各种老年健身活动,每年组织离退休职工外出学习考察,改建了环卫职工的危房,解决了46户困难职工的居住问题,解决了系统内自收自支职工的待遇问题,拉近了干部与职工之间的距离。

3.3.8 文明执法攀升城管形象。

利川城管一直倡导依法行政、文明执法,大力推进亲民式、阳光式、教育式执法。严格按照“六先一后”的工作流程,赢得了执法对象的理解和支持,没有一起违法行政案件,也没有行政复议和上诉案件。

3.3.9 各种殊誉肯定城管业绩。

城管局成立以来,先后获得了省、州、市的各类表彰40多项,连续三年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全市综合考评先进单位”,“党风廉政建设先进单位”,2010年分别被湖北省住建厅评为先进单位,被州住建委评为综合考评先进单位,市容环卫局副局长陈刚被国家住建部、国家人事部联合表彰为2007年度先进工作者,城管局公共管理股股长林科成被湖北省住建厅表彰为先进工作者等。

4. 结束语

篇4:构建和谐城管的体制路径分析

一、搞好城市管理体制的顶层设计与层级分工

(一)顶层设计

它原本是一个系统工程学的概念,强调的是一项工程“整体理念”的具体化。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西方国家开始把这一工程学概念应用于军事与社会管理领域,成为政府统筹内外政策和制定国家发展战略的思维方法。我国在“十二五”规划中强调“更加重视改革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明确改革优先顺序和重点任务”,确立了顶层设计的重要地位。

现在所说的体制顶层设计,主要包括宏观体制策划和上层体制设计两个方面。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改革,已经打破了传统的中央与地方的依附关系,地方民主意识大大增强,上下磋商机制已显雏形,城市政府更加注重对自己利益和目标的追求[3]。尽管如此,城市管理仍需要一个上下有机衔接的体制设计、职能分工。以地方为主、强调属地化原则是城市管理的基本规律,也是科学的指导思想,但是上层的调控、监督和指导也不可缺少。这里仅以城管执法的体制问题为例进行分析。

在现行政治、行政框架下,构建和谐城管必须把体制设计放在首位。假如体制不顺畅,再努力也不会有好的效果。自从国务院法制办主导开展相对集中行政处罚试点以来,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的体制规范有了很大的进步,虽然这个“无主管部门”的队伍先天不足,但具体到城管的地位、身份、编制、装备等方面却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可以讲,城管执法行业的发展得益于国务院法制办的努力,但是这个国务院内设机构显然不具备成为行业主管部门的地位。实践证明,要把城市管理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统筹安排数字城管、市容市貌管理、城管执法、市政公用设施运行管理。如果说,法制办是城管执法队伍的“接生婆”,在现有体制框架下,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就应当是城管执法队伍的“婆婆”,应当责无旁贷地担当起这个责任。

(二)层级分工

中央政府主导着城市的行政等级、管理职责、领导任免、项目审批等很多重大事项,是城市管理的方向主导者、宏观决策者。省级政府也有类似的职责,发挥着相对应的作用。在现行体制下,中央、省级政府在城市也都有巨大的利益沉淀,与城市政府有着共同的目标诉求,即把城市管理好,是城市管理的重要参与者和利益相关方。

具体到城市管理职责,中央政府主管部门以推进法律法规建设、政策引导、总体调控为主;省级政府主管部门侧重于行业的监督考核、标准规范的制定、业务工作的指导等。城市政府则是城市管理的具体实践者,对城市管理负总责,市长是第一责任人。市政府主要负责本城市在城市管理方面的宏观决策、综合协调、政策制定,确定方向、政策、机构,决策行业大事、重点项目、资金安排等。区级政府具有任务分解、组织实施、具体决策的职能,是城市管理的基层政府。办事处是区政府的派出机构,具有执行的职能,在一线直接处理具体业务。居委会、社区管理委员会虽然属于居民自治组织,却是城市管理中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从市、区、街道的纵向层级关系来看,他们都在城市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分权化是伴随全球化而来的一个趋势,很多国家通过向地方分权,以适应资本、技术、信息快速流动的要求,使地方政府在竞争中争得主动。从上海市提出“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城管体系,到目前的“重心下移”,各地一直在探索怎样把城市管理的责权从纵向上划分清楚。关键是责随权走、费随事转,责权一定要对等,区一级的财力、人力、物力都有限,不能过度把责任、任务都下放,在现阶段规划好、建设好、管理好城市的主要职责还是市人民政府,而不是区政府。

从实践情况来看,城市层面不宜单独设置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而应当按照“大城管”即管理、服务、执法三位一体的格局,把城管执法与环境卫生、市容市貌的管理捆在一起,组建城管局,具备条件的也可把园林、市政养管归并进来。区一级的城市管理机构,可与市级设置相对应,再往下的办事处就可以因地制宜,根据各自的实际来设置管理机构。

二、推进城市政府在管理领域的体制转型

世界银行的报告指出,有五项基础性任务处于每个政府使命的核心地位,即建立法律基础、保持非扭曲的政策环境、投资于基本的社会服务与基础设施、保护承受力差的阶层、保护环境[5]。把城市规划好、建设好、管理好,是城市政府的重要职责。因此,政府职能转变、体制转型越来越迫切,建设服务型政府已成必然趋势。

20世纪80年代以来,兴起于西方国家的“政府再造”和“新公共管理运动”使政府的角色发生了很大变化,已经从单纯的管理者逐步变成公共事务的服务者。随着人本主义理念的不断传播,以及公众参与的不断深入,发达国家在政府管理中的服务意识日益强烈,新公共服务理论受到尊崇,其主要理念包括:服务于公民,而不是服务于顾客;追求公共利益;思考要具有战略性,行动要具有民主性;承认责任并不简单;服务,而不是掌舵;重视人,而不是只重视生产率[6]。

对我国大多数城市政府来讲,当前要适应社会结构急剧变化、利益主体和社会需求多元化的新形势,推进管理创新,重新厘清政府、社会和市场的关系,需要突出强化三个方面的意识,一是强化依法行政意识,建设法治政府,真正把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落到实处,减少随意性、盲目性;二是强化政务公开意识,建设阳光政府,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自觉接受公众监督;三是强化简政放权的意识,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只有这样,城市政府才能做到制定政策更全面、更科学,决策行为更稳妥、更规范,管理城市更公平、更合理,才能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现在社会正处于高度复杂和高度不确定性的后工业化阶段,各级政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压力。构建和谐城管,归根结底是为了更好地服务广大群众、为了城市的公共利益。要把“为人民服务”作为城市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一个整洁优美、秩序良好、生活方便的城市环境”的指导思想贯彻始终,坚持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坚持以服务市民为宗旨,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

nlc202309012125

城市政府的管理转型,还有一个内部机构的体制转变问题。我国目前的城市管理工作,基本是各个城市各自为政,没有一个规范、统一的模式。对城市来说,城市政府的各个职能部门之间,以及政府与社会组织、市民之间如何建立科学高效、综合协调、配套联动的体制,还有很多问题值得探讨。比如,城管执法究竟是“大综合”还是“小综合”?有的城市把建设、环保、交通、交警、文化、工商等部门的部分处罚权集中到城管执法部门,有的甚至把生猪屠宰的处罚权也集中过来,成了真正的“大综合”;有的则把城市规划、市政公用、园林绿化、市容市貌、环境卫生、建设工程、建设市场等建设系统的执法权集中起来,是“小综合”的格局。

这些年来的实践表明,必须要科学合理地界定和划分城管职能范围,对于可以很好地执行的、管理效果明显的职能应当继续予以保留,对于那些在客观上与城市管理关系不大或已经无法实际履行的职责应当重新清理或分配。《深圳经济特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条例》就将街道综合执法事项从20项收窄到11项。《城乡规划法》在处罚中就没提到城管执法这个体制,实际等于没有认可城管执法的处罚权集中模式。再就是政府与社会组织、市民之间要形成各就各位、良性互动的格局。毛泽东同志早就说过:“是不是要把一切人一切事都由政府包下来呢?当然不是,许多人,许多事,可以由社会团体想办法,可以由群众直接想办法,他们是能够想出很好的办法来的。而这也就包括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方针之内,我们应当指导社会团体和各地群众这么做。”与此相适应,要积极推进街道和社区的职能转变,赋予街道办事处在城市管理方面的职能,尽快健全相应管理组织,真正担负起辖区内市容整洁、环境卫生、道路秩序、公共设施、园林绿化的监督和维护,最终形成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城市管理格局。

三、做好城市管理具体事务层面的体制设计

(一)建立城市管理决策目标体系

一是决策机构。具体到一个城市来讲,市委、市政府要成立城市管理委员会,作为高层次的议事协调机构,确定城市管理重大战略、发展目标和努力方向,统筹各方利益关系,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二是目标体系。创建园林城市、文明城市、环保模范城市、卫生城市、节水型城市以及人居环境奖等,这都是城市发展的共性目标;北京的“国家首都、世界城市、文化名城和宜居城市”、威海市的“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城市”、聊城的“江北水城、运河古都”等,也是城市发展目标和形象定位。这些目标在凝聚群众意志,振奋市民精神,传播城市形象等许多方面有着特别重要的作用。每个城市,甚至一个城市的不同阶段,也都要有自己的城市管理目标,以指导各项工作的开展。比如很多世界城市是全球观赏活动的举办地,东京就是奥运会、世界杯和摇滚音乐会的出色举办城市,它的成功因素包括庞大的人口规模,以及举办全球观赏活动的管理能力[7]。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等重大活动的成功,城市管理工作的重大保障作用尤为突出。在一个时期,保障重大节事活动的顺利开展就是城市管理的目标。要按照科学化、民主化的要求,建立健全领导、专家和群众相结合的决策机制,及时提出城市管理工作的重大目标、发展方向,引导工作的开展。

(二)建立城市管理执行责任体系

城市管理工作,必须要建立主体明晰、职责明确、权责统一的执行责任机制。要按照“统一领导、综合管理、分工负责、协调高效”的原则,从纵向上,落实和完善“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监督”的工作体系,明确市、区、街、居四级的职责,建立起科学的城市管理体制,实现区、街道、居委会的职能转换,突出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从横向上,要充分发挥专业管理部门的职能作用,强化宏观调控职能和监督约束机制,做好综合协调和统筹安排,搞好行业规划和方针政策的制定。同时,要坚持条块结合,统筹协调,通过合理的分工,提高执行能力。要坚持重心下移、属地管理、以块为主,特别是区一级的责任和职能必须强化。要将城市管理的总体目标和工作要求分解细化,层层抓落实,形成分工科学、协作有力的工作运行机制。

要注意把握重心下移的基本原则。区、街、居的人力物力财力都相对较弱,能力建设滞后,有些任务难以承担。因此要遵守人跟事走、费随事转、精简高效的基本原则,但绝不能一放了之。一些重点地段、重大设施,管理水平要求高,技术难度大,就不能轻易下放。比如跨区的快速路、高架桥等,这类设施的养护维修就不能一段一段地下放到区里,而要统一管理、统一养护。“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城市管理的基础在基层,难点也在基层。我们社会正处于经济转型期,会有大量的单位人成为社区人沉到社区,大量的流动人口流入社区,大量的社会事务和公共服务进入社区,社区已经成为政府贯彻政策、改善民生、稳定社会、化解矛盾的重要平台。要强化社区管理,积极推进公共服务的“社区供给”,加快基层社会管理组织的改革,解决经费、职责等关键问题。把街道办事处、居委会、社区管理委员会等组织从创收中解脱出来,集中精力搞好社区管理和服务,真正解决城市管理的原发问题,实现政府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的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

(三)建立城市管理考核监督体系

城市管理工作的日常性、反复性、动态性都比较强,必须要有一套完善的考核监督体系。要建立城市管理的绩效评价指标,包括相应的管理工作标准、设施养护标准、有关的指标和定额等,为考核提供依据。同时要制订出一个科学的考核方法,包括什么时候考核、谁来考核等,都要拿出具有可操作性的考核实施细则,建立起公开、公平、公正的考核机制,检验城市长效管理的实现程度。建立城市管理工作监督制度,形成行政监督、社会监督和自我监督相配套的监督体系,由市、区、街三级城市管理部门和专业机构、社会公众、新闻媒体等构成全市城市管理监督检查系统,同时配套建立行政责任追究制度和城管问题整改反馈制度,通过推行听证制度、公示制度、问询制度、巡视制度、跟踪制度、通报制度等,使城市管理全过程透明、公开,扩大考核监督过程中的民主和透明度,得到全社会的认可。

参考文献:

[1]辞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644.

[2]彭国甫.县级政府管理模式创新[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198.

[3]傅小随,等.比较、前瞻与制度分析—地方行政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173.

[4]世界银行.1997年世界发展报告:变革世界中的政府[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7.

[5]珍妮特·哈特,罗伯特·哈特.新公共服务:服务,而不是掌舵[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40-45.

[6]Short,J.R.Y.Kim M.Kuus and H.Wells(1996),The Dirty Little Secret of World Cities Research:Date Problems in Comparative Analysi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Urban and Regional Research,20(4):697-717.

(责任编辑:赵静)

篇5:城管体制改革方案9.1

一、活动对象:九年级一班

二、活动背景:

现在的大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因父母及家人的多度宠爱而变得一切都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最基本的环保知识。当他们迈进校门之后,常常表现出某些不好的行为习惯,随便乱扔垃圾,随便乱丢纸屑,造成了学校环境的恶劣。如果不改变这些行为习惯,必将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和发展。

三、活动目标:

通过本次主题班会,使学生了解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学习、了解基本的保护环境的常识。培养学生从现在做起,从自我做起,从—点一滴做起,努力提高自己的环保意识,做一个保护环境的小小卫士。

四、活动形式:

朗诵儿歌、课本剧、唱歌、知识问答、游戏。

五、活动准备和分工:

1、搜集歌曲《咱们从小讲礼貌》(修改歌词)。

2、排练课本剧《特殊的考试》。

3、布置教室

六、活动过程:

(一)主持人宣布班会开始

师:亲爱的同学们,当我们背着书包走进校门,我们就成了酒师附小的一员。你们认为谁是学校的主人呢?

学生交流。

师:在这里,我们应该怎么做?

学生自由发言。

师小结:在学校这个美丽的大家庭里,我们要团结友爱,要尊重老师,要关心同学,要做一个保护环境的小小卫士。

主持人、老师合:让我们从小保护环境。《保护环境,我的责任》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二)安排活动

1、朗诵儿歌

伸伸手,弯弯腰,校园卫生要搞好。

废纸屑,瓜果皮,随手乱丢可不要。

垃圾桶,对你笑,赶快让它吃个饱。

废弃物,不乱扔,肮脏大家有责任。

节约水,节约电,不乱花掉一分钱。

清清水,欢乐流,随手关掉水龙头。

校园越来越美好,你欢笑来我欢跳。

师:同学们朗诵得真好,你们平时是这样做的吗?做到的同学自己夸夸自己(学生拍拍自己的前额三下),没有做到批评一下自己。(学生刮三下自己的鼻子)主持人A:咦,上台来的是谁呀,我们让他来介绍一下自己。

小记者出场:同学们,大家好,我是《环保日报》的记者,刚才你们朗诵得真好,下面我想考考大家,你们有信心吗?

2、环保知识知识问答。

保护环境知识问答。对的打“√”,错的打“×”。错的说说为什么错了。

(1)牛奶不是零食,可以带进学校。(错)

(2)学校规定不让带零食进学校,我在校门口吃完再进来。(错)

(3)我看见水龙头开了,赶紧跑过去关好。(对)

(4)我发现同学要下草坪捉蜗牛,我马上制止他。(对)

(5)小华的小便实在憋不住了,他想就在洗手池里撒一次吧。(错)

(6)保护校园和教室干净整洁是我的责任。(对)

(7)秋天来了,我们喜欢的树叶掉下来了,我把它们都捡起来放在课桌里。(错)

(8)洗手池里有一张纸,看来快要堵住洗手池了,我还小,这可不关我的事。(错)

(9)冬天也要适当的通风换气。(对)

(10)楼道的窗户不要轻易打开。(对)

(11)今天小红不想做卫生,赶紧找个人来替她做。(错)

(12)我愿意帮助值日生做卫生。(对)

(13)同学们都还小,走路的时候可以摸着墙壁走。(错)

小记者:同学们环保知识回答得真好,再见!

3、小品表演

主持人B:看来小记者的问题都难不倒大家,大家做得怎么样呢?请欣赏课本剧《特殊的考试》。

师:看完小品,大家有什么感想呢?(学生发言)

师小结: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还有许多保护环境的小小卫士。只有细心的小朋友能发现他们,谁来夸一夸你发现的保护环境的小卫士呢?

学生自由发言。

4、游戏。

同学们,现在我们来玩一个游戏。“斯宾塞纸牌”游戏。

学生分组游戏。

全班交流汇报游戏结果。

主持人C小结:校园的清洁卫生和我们息息相关。在校园里乱扔果皮、随地吐痰等不文明行为,不仅仅影响到校园的美观,同时也关系到我们的健康。为了我们的健康和卫生,我们应该时时刻刻保持学校的清洁与卫生。我们每个人都要牢记,保持校园的整洁,是我的责任。

全班集体朗诵:保持校园的整洁,是我(用手指自己)的责任。

5、齐唱歌曲《咱们从小保护环境》(修改歌词)

师:看到同学们这样有责任心,我为你们骄傲,自豪!

主持人一起合:保护环境之歌处处飞。让我们一起合唱一首《咱们从小保护环境》。(《咱们从小讲礼貌》改编)。

晨风吹,阳光照,红领巾,胸前飘,小朋友啊,欢欢喜喜进学校。见了纸屑捡起来,捡起来,花草树木对我笑,对我笑。纸屑捡起来,垃圾不见了,咱们从小讲卫生,咱们从小保护环境。

好儿童,志气高,讲卫生,护环境,小朋友啊,咱们一定要记牢。保护环境,讲卫生,讲卫生,果皮纸屑不乱抛,不乱抛。卫生要做到,环境要保护,咱们从小讲卫生,咱们从小保护环境。

教师指挥,学生打节拍。

(三)班主任总结

师:同学们,保护环境,是我的责任,是大家的责任。我们每一个同学要时时刻刻牢记这个责任,(四)宣布班会结束

师:现在我宣布,“保护环境我的责任”主题班会结束!

《保护环境,我的责任》主题班会总结

为了更进一步深入开展环保教育工作,形成环保教育意识,我班特举办本次环保主题活动。在同学们的积极准备下,环保主题活动顺利开展,取得成功!环境保护,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环境保护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事情,只要有人类在地球上存活的一天,我们人类的每一个公民都有义务保护我们的环境。当看到我们的身边,我们的周围,不断有人在上演破坏环境的行为时,不知道人们是否考虑过这样做的后果将是不堪设想的。环境受到破坏的方方面面涉及得比较广泛,如:浪费资源、水污染、空气污染、噪声污染、浪费粮食、经常使用一次性制品、乱扔垃圾、伤害动物„„看得多了,很多人甚至不以为然,我们的环境在遭受到不断的破坏后,最终受害的始终是人类。当大家都明白其中的原由,或许才会在行动上有所体现吧!

大自然对我们人类一无所求,而人类只有大自然的荫蔽下才能得以生存。地球是人类的共同家园,然而本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经济规模的扩大,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所以在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当今社会,环保教育意义深远。

同学们,环保是现代人的标志,作为新世纪的少年儿童,我们要有时代责任感。心系地球母亲,着眼身边眼前,立足校园。多弯弯腰捡捡果皮纸屑,不要随地乱扔乱吐,多走几步,不要穿越绿化带,不践踏草坪绿地。多留几个眼神,随手把不用的水、电开关关掉。“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从你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从现在做起。

篇6:城管体制改革方案9.1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共产党执政就是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揭示了我们执政党依法治国的本质和基本途径,也为政府依法行政指明了方向。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今年4月下旬,非典疫情突袭**,为了有效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引导人们摈弃不良陋习,崇尚文明生活,我局根据**市民的要求和市容管理工作的需要,提请市政府报请市人大修改《**市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将随地吐痰的最高处罚数额从10元提高到200元,有效地遏制人们的随地吐痰现象。这是一个实施行政处罚的成功实例,它表明人民政府必须高效率地进行行政执法,这是支持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具体要求。

一、我市城市管理现状及问题分析

近几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的城市建设和管理有了超常规、跨越式的突破和发展,一批重大基础设施相继建成,城市功能日趋完善,承载能力不断增强,投资环境更为优化;基本建成了“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城市管理框架,进行了相对集中城市处罚权的试点。城市容貌根本改观,大大促进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但由于**目前的城市管理体制基本上沿袭了多年计划经济所形成的旧的管理模式,改革以前,政府管了大量不该管,管不了也管不好的事。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发展,政府行政管理和行政执法方面存在的体制不顺、高成本、低效率等问题日益暴露出来。现行城市管理体制日益暴露的弊端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1、行政管理的错位、缺位、越位。一是政府职能错位,长期以来,市容管理部门从事了大量的具体的、直接的、微观的事务工作,既 “掌舵”又“划桨”。二是基层管理缺位。区、街道市容管理职能严重缺位。区级职能部门把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街道,街道又分解到居委会,而居委会由于人员、经费等原因只能穷于应付。基层“管干不分”,管理职能无从体现。三是执法队伍管了一些本不属于其管理范围的事务。

2、行政管理体制不顺。一是法律强调“条条”管理,导致队伍庞大。法律法规所确立的各种类型的执法行为都指定由一个具体的政府部门来实施,诸如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都由一个个具体的政府部门来适用,从而导致实施一部法律、法规就要新设置一支执法队伍,结果造成执法队伍的迅速膨胀。二是存在着行政执法力量分散到众多的行政执法部门,每个部门都感到执法力量单薄,“看的见的管不着,管的着的看不见”,难以形成有效的社会监控体系,无法进行有效的日常管理,执法队伍形同游击队的现象。三是建设管理脱节。由于在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没有充分统筹考虑事后管理,同时,由于对城市管理中出现的问题缺少分析、沟通和反馈,出现了“后遗症”。

3、行政管理投入不足。城市不断扩张,城市管理任务也日趋加重,而管理经费投入原本就先天不足,又未能与建设投入保持同步增长,因此更是捉襟见肘(市容环卫经费增长率应与GDp增长率基本一致)。其关键问题一方面是政府财力支撑不够,市区财政在城管资金上职责划分不清,城管投入覆盖不全,产生如街道、居委会定位于城市管理基层组织,而经费要靠自身创收解决,街巷维修经费无来源,市容维护没有固定、长期的资金来源等一系列问题;另一方面在投融资机制不活,“等、靠、要”思想观念没有彻底转变,维护资金投入方式仍然是养人为主,导致管理成本居高不下。

要解决上述问题,实现城市的长效管理,不仅需要强化日常管理工作,更需要寻找造成上述问题的根源。此问题的根源应在于现行行政管理体制和现行的相应立法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不仅需要从机制方面探索有效管理的办法,而且需要从制度方面祛除问题产生的条件。而有效利用法律规范的效力规则,通过制订一部法律、法规甚至是地方性政府规章来解决现行立法中存在的行政执法体制问题则是一个有效的办法。同时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现代化城市管理体制,创新管理机制则是真正实现长效管理的有效途径。

二、城市管理体制的改革思路

**市目前体制是市容环卫的整合,同时,进行行政处罚权相对集中的试点。由于目前城市建设正处于基本建设高潮迭起,环境建设和生态建设同步发展的特定时期,而城市政府职能定位尚未转变到位,因此,**市现有的城市管理体制在转变政府职能方面相对合理,但在城市管理运作机制有待进一步调整和改善。

为适应现代化城市管理要求,[找材料 到大-秘-书-网--网上服务最好的文秘资料站点]在未来三五年内,**市城市管理发展目标是:从以专项治理调整到针对城市问题产生根源的重点综合治理;管理手段从目前以行政手段为主导调整为行政、经济和法律手段并用;城市管理主体将由单一的政府管理调整为政府与社会共同治理。

借鉴发达国家公共治理变革经验和先进城市的城市管理经验,参照国内深圳、杭州等先进城市管理体制模式,**的城市政府管理体制应依照决策、管理、执法、监督分离的原则进行改革,横向精简部门,实行综合管

篇7:城管执法体制改革的几个问题

当前,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工作已在全国如火如荼地铺开,但由于我国现行城市建设管理体制就大的框架而言,依然延续着计划经济下的运行模式,城市管理在行政体制上的独立主体地位尚未得到理顺,致使城市管理工作难以适应城市快速发展的需要。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强行政执法部门建设”,“加大机构整合力度,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再次表明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推进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的目标和决心。为此,应当从阻碍发展的体制机制下手,对我国城市管理的行政管理体制、组织机构设置、管理运行机制、管理技术手段等进行大胆改革创新。

一、从行政体制上确定城市管理的独立主体地位,把城管执法从大城建体系中分列出来,设立国家城市管理执法局

城市管理伴随着城市的产生而形成,并直接影响着城市的生存和发展。城市发展由规划建设为主到建管并重,再到管理经营为主,是城市发展的客观规律,也是经济社会不断进步的过程。日愈加快的城市化进程,迫切要求城管执法工作形成独立体系。

(一)从国家层面把城市管理与城市建设有机分离是城市发展客观规律的迫切要求。城市组织系统包括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管理、城市经营四大板块,其中规划与建设、管理与经营分别是两个有机结合体。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进程飞跃式发展,呈现出城市规模迅猛扩大、城市数量大量增加、城市人口结构多元化、城市载体功能复杂化、城市居民需求多样化、城市运行机制法制化等多元特征,对城管执法的需求也日趋增加。尽管城管执法的重要意义也已为大家众所周知,但城市管理与城市建设尚未站在同等的政治地位上。在国家政体结构上依然还是城市建设的附属品。可以说,多年来我国城市管理体制改革之所以缺乏统一性、超脱性和前瞻性,根源是国家在行政管理关系上一直将城市管理列为“城建管理监察”范畴,没有作为独立主体给予考虑,致使城市管理成为大城建体系的隶属品。

(二)从行政体制上确定独立的主体地位是城市管理体制改革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管理对于城市建设的保障作用越来越重要,但国家至今竟然没有一个独立主体的专门管理机构,只是在建设部内部下设一个事业单位性质的城建监察办公室。由于没人“当家做主”,致使国务院从1997年开始在城市管理领域推行相对集中行政处罚试点工作,到2002年实行综合行政执法试点工作,只好依赖法制和编办两个部门来推进,综合行政执法部门也成为“国家不设委局、省里不设行政主管局”的“稀有”部门,改革形式也五花八门,缺乏统一管理性。面对日新月异的城市,如何进一步理顺城市管理体制和创新运行机制,已成为摆在各级政府科学执政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我们认为,应当充分领会“十七大”精神,与时俱行进行改革创新,将城管执法工作从大城建体系中分列出来,设立国家城市管理执法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相应设立城管综合行政执法局。只有先框定好城市管理的组织机构设置体系,才能破解城管执法立法难问题,从而通过立法的形式来解决好城管执法范围缺乏稳定性、职能定位缺乏明确性、执法手段缺乏法定赋予性、长期“借法执法”,以及执法规范、执法自律、执法保护、抗法处罚没有明确依据等系列的现实难题。

(三)从组织机构上划分城市管理独立主体地位有三种可供选择的组建模式。据科研机构的研究成果表明,我国对城市化管理的研究和实践至今虽然仅有20来年时间,但我国城市化水平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2010年将达到40%,2020年将达到55%左右,城市管理在城市发展进程中的作用不言而喻。目前,我国城市化进程已促使城市管理从原来市容环境的专业性管理转型并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综合性管理,各地城管执法部门在实践中也强烈呼唤全国城管执法工作“一盘棋”。对于如何设置国家城市管理执法局,有三种组建模式可供选择:①一步到位模式。把国家城市管理执法局直接设立国务院内部,作为国务院的直属单位,为独立主体资格的国家二级部委局。②挂靠独立模式。把国家城市管理执法局挂靠设立在建设部内部,类似国家工商总局内设的国家商标局,定为副部级单位,工作相对独立,可以自己名义对外行文。③从属管理模式。把国家城市管理执法局直接设立在建设部内部,作为建设部的内设机构,定为司级单位,工作相对独立,可以自己名义对外行文。

(四)从实践需要上确定国家城市管理执法局的管理职能和机构

设置形式。①主要职能: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行政执法方面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规章,组织实施全国城市管理领域的相对集中行政处罚试点工作和综合行政执法试点工作,负责全国城管执法工作的宏观协调、指导,负责收集、汇总全国城管执法工作情况,起草相关的规范性文件,组织开展全国性专项执法整治行动,承办党中央和国务院交办的工作。②机构设置:办公厅(室)、综合管理司(处)、法制宣教司(处)、地方协调司(处)。其中,综合管理司(处)主要负责全国城管执法工作的调研、统计、汇总、上报工作,负责组织实施全国性专项执法整治工作,负责制订全国城管执法工作的指导性计划;法制宣教司(处)主要负责宣传贯彻国家有关行政执法方面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规章,组织实施全国城市管理领域的相对集中行政处罚试点工作和综合行政执法试点工作,负责全国城管执法规章及规范性文件的调研、起草工作;地方协调司(处)主要负责协调解决各地在推进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试点工作和综合行政执法试点工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组织对全国各地城管执法工作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二、从破除体制性障碍入手,优先解决好几大制约因素,构建富有活力的城管执法新机制

构建更具活力的体制机制,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破解发展体制机制滞后问题的关键。根据城市管理发展的客观规律,结合城管执法工作的实践经验,城市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首先要从以 履行公安机关职能,协同城管执法人员工作,处理阻挠执法或暴力抗法事件,并依法对城管执法领域里的违法犯罪行为进行立案侦下几方面大胆改革创新。

(一)有机统一全国城管执法的机构设置。综观现状,我国城管执法机构的组织形式及名称叫法不尽相同,穿着制服及佩戴标识五花八门,在行政组织上基本上设置为政府直属机构,城管执法工作处于全国缺乏统一性的状态。我们认为,在成立国家城市管理执法局和省级城管综合行政执法局的基础上,要将全国各市县城管执法机构的名称、制服、标识统一起来,将城管执法单位从政府直属机构定位为政府组成部门,机构建制为全员行政编制,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全国城管执法工作“一盘棋”。

(二)设立城管执法专业警察队伍。实施“综合行政执法+公安保障”联动机制,是全国各地推进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工作顺利开展的成功经验。实践证明,在执法环境欠佳的情况下,如果城管执法工作缺少公安提前介入,容易导致阻挠执法和暴力抗法事件多发,事件也无法在起始阶段就得到有效控制。等待暴力抗法事件发生后公安部门才介入,既达不到公安为城管执法保驾护航的目的,又造成公安部门在事后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从而增加不必要的行政管理成本。城市管理问题已成为当前、也必将是今后全国各地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热点难点问题,应当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城管执法安全保障机制,采取类似林业、港务、铁路公安的机构建制,在城管执法局内设置城市管理专业公安编制,设立城市管理公安分局(大队),实行双重领导体制,人、财、物由城管执法部门管理,业务上接受公安部门指导。

(三)加紧制定城管执法综合性法律法规。目前,推行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在法律上已有坚定的法律依据和明确要求。根据《行政处罚法》的授权以及国务院的具体规定,目前城管执法集中行使的行政处罚权,主要涉及几十部法律、法规、规章和数百款罚则。由于城管执法涉及领域多、执法范围不明晰、立法难度大等原因,我国城管执法立法远远落后于执法实践,至今还没有出台一部全国性的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的独立法规,致使城管执法目前还是一个执法范围比较“边缘”、执法手段也比较“传统”的部门,已经严重影响了城管执法工作的深入开展。如果问“到底城管执法具体管什么”这个看拟简单的问题,目前在国家层面还没有一个机构能够完整回答这个问题,只是原则上规定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及综合行政执法的试点工作由国务院法制办总体协调。为此,不能因为难度大就放弃对城管执法的立法,城管立法可先从几个方面入手:一是界定城管执法的职能范围。根据城市发展趋势,科学确定城管执法可以涉足的管理领域,并对城管和其他部门有交叉的管理执法领域划定执法权限。二是界定城管执法的执法手段。确定城管执法是行政执法的一个组成部分,通过立法形式应赋予与城管执法职能相对应的法定执法手段和执法权限。三是界定城管执法的法律依据。对城管执法长期以来所“借法执法”的范围进行归纳类总,制定综合性法律条文。四是界定城管执法的主体地位。通过立法明确各级城管综合执法机关作为本级政府组成部门,并建立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工作 协调配合机制。五是界定城管执法的实施原则。明确城市管理综合行政

执法机关的管理职能范围后,鉴于综合行政执法范围较广的实际情况,可以分阶段、分步骤、分区域地推进,直至全部划归和全区域覆盖。

(四)把城市管理作为独立章节纳入各级政府规划范畴。由于国家组织机构设置上没有将城市管理从大城建体系中分列出来,致使城市管理工作依然还是大城建工作的隶属品,因此各级政府在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及中长期规划纲要时,都没能从城市管理对经济建设、城市发展、社会文明所起推动作用的角度,对城市管理工作进行系统性统筹规划。根据城市管理的定位和作用,应当将城市管理从“城市建设与管理”专题中分列出来,与其他项目一样用独立章节制定五年规划和中长期规划。同时,要从政府工作层面切实改变“重建设、轻管理”的状况,规定政府公共财政每年要按照一定的比例投入城市管理事业,优先解决好城管执法工作多年来存在的人员编制不足、工作经费紧缺、办公条件较差、执法装备简陋、科技力量落后等问题。

三、从思维定式上革除陈旧的权力本位意识,树立和谐效能型工作理念,提高城市管理执法水平

在当今社会发展新形势下,如果说军队的使命是保家卫国守疆土,公安的使命是保障社会安定,那么城管执法应当以维护城市和谐作为主要职责。我国在推进城市化进程中,由于城市载体功能结构和城乡二元经济发展不均衡,城市发展进程中所遇到疑难杂症和社会热点难点问题也较为突出,下岗、失业、失地等低收入群体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存在。新形势下的城管执法工作,应当遵循“法治化、规范化、科学化、人性化”的原则,解放思想,更新理念,做到“坚持以人为本、强化和谐管理、政府诚信法制、注重民生问题、降低管理成本、讲求执法效能”并举,着力构建和谐民生型、效益创收型、诚信法治型、文明执法型、科学管理型的城市管理长效体制,走出一条符合科学发展观、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的城市管理新路子。

(一)树立科学的城管执法工作理念,彻底革除简单粗暴的传统作风。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是在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历史过程和社会结果。”城市管理问题,实质上是市民群众多样需求与城市管理标准要求之间产生矛盾冲突的问题。综观当前国内城市管理领域所发生的暴力抗法事件及城管执法人员打人事件,许多情形都是由于执法队伍粗暴执法而造成的。传统老城管那种简单粗暴、冲冲杀杀、野蛮执法的工作方式,不能一味推说是因为老百姓不听话而不得不采取强硬态度,而是城管执法队伍的权力本位意识在做怪,以及工作理念偏差和队伍素质低下所产生的问题。如果不从根源上找出老城管队伍时常被人民群众责骂和社会形象败坏的原因,并通过加强队伍建设、转变工作理念、创新管理机制等手段予以解决,则这支队伍必将被社会淘汰。应当深刻地认识到,城管执法队伍面对的主要是两类极端的群体(备注:一类是本地下岗失业人员和外来打工就业人员的弱势群体;另一类是有财有势有社会背景、为己利而损大众利益的强权群体),但处理的都是人民内部矛盾,这也是城管执法队伍与公安警察队伍的根本区别和存在的社会价值所在。这就意味着新形势下的城市管理执法工作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作为宗旨,把执法为民落实到每一项工作的各个环节之中,面对日愈复杂化的城市管理问题,应当善于运用科学发展观,深入剖析问题产生的根源,在彻底革除简单粗暴管理方式、杜绝野蛮执法行为的同时,根据城市发展实情,围绕城市发展大局,采取得当的方法和措施解决问题,才能较好地避免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矛盾冲突和敌对情绪,做到“为民、爱民、利民、便民”,真正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城市和谐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

(二)大力构建和谐民生型新机制,使城市管理工作更加贴近民意民生。城市管理执法工作在城市大开发、大建设进程中,要围绕着“民生工程”做文章,不能动辄由市长组织开会,一个会议就当场敲定对一个违法行为的处罚结果;或遇到涉及群体性就业、安置等利益问题不作深入调查,动辄派出几百号人进行整治。否则,就会出现政府职能部门违法乱作为情形,社会存留问题也会越积越多,群众对政府也会产生意见而导致群体性上访事件,造成政府门前是非多。对于城市发展进程中所遇到的疑难杂症和关系群众集体利益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应当按照依据法律和尊重历史的原则妥善处理,使政府行政行为法制化,政

府处事方法更加诚信化,政府亲和力大大增强,体现出政府的诚信建设。如针对当前全国城管执法工作中普遍面临的流动摊贩占道经营“顽疾”问题,应当做好堵疏结合的文章,对交通流量大、重点景观区域和主干道上的流动摊点严格取缔的同时,在不影响交通、不影响市容、不影响群众生活的前提下,将一般次干道或沿街场地开阔的路段规划、设置成为临时经营堵疏结合示范街区,既有效解决群众就业需求与城市管理要求的矛盾冲突,使混乱无序的流动占道经营行为走向合法规范化,又充分增拓了群众就业门路,为政府分担解决民生就业问题。同时,城管执法投诉举报热线电话求要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启动直达指挥系统和现场快速处理机制,及时处理噪声扰民、未成年人上网等群众热点投诉案件,使城市管理工作的群众参与率和信任值不断提升。

(三)构建诚信法制型新机制,通过城市管理工作促进投资发展环境建设。在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强调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城市管理工作应当以调整优化为手段,推行政务公开和优质服务承诺,完善行政审批事项办理规程,规范城市公共资源管理和行政审批工作,让管理相对人站在同等的竞争平台上,杜绝过去行政审批工作上存在的“给了好处就乱批,不给好处就乱堵”的管理弊病,实现“诚信审批”。同时,把改善投资发展环境、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作为一项中心工作,针对性违章建筑困绕投资发展环境的问题,在依法行政和提高执行文化上狠下功夫,要顶住说情风、通风报信风、吃拿卡要风,敢于碰硬,集中力量,严格执法,重拳出击,强化对违章建筑初建阶段的巡查执法,对违章建筑掀起大规模拆除浪潮,为城市开发建设扫除障碍,节约城市开发建设投资成本。通过执行决策到位的城市管理工作,促进投资发展环境建设,增强企业投资信心。

(四)构建效益创收型新机制,推动城市管理工作由粗放开支型向效率创收型转变。城市管理及执法效能的最大化,不是事后处罚,而是事前预防。传统城市管理工作由于缺乏长效型系统管理机制,只有纯粹投入而无经济收益,在执法方式上也是简单粗暴、冲冲杀杀,从单纯的突击整治到突击整治,导致政府虽然长年投入大量的人财物力,但违法行为依旧反弹多,反复整治而图劳无益。同时,对于城市领域里无偿占用城市公共资源、侵占社会公众利益的违法行为,也得不到应有的处罚,造成政府对违法行为的处罚性收益也白白流失。要走出城市管理从整治到整治的怪圈,突破管理市容环境卫生的条框意识,强化日常监管执法机制建设,防范和减少违法行为发生,从而减少政府对整治行动的投入而使执法自身成本下降,并通过制止违法行为发生而避免更多的社会资源浪费,使城市管理执法成本降低,实现城市管理执法效能最大化。同时,针对传统城市管理模式一味纯粹化投入和大量城市公共资源被少数人无偿占用的问题,认真探索城市管理与城市经营的内在联系,运用产业化法则来对待城市管理系统中的潜在资源,全面规范城市公共资源尤其是临时占用城市道路设施、户外广告设施设置的规划、审批工作,不断完善高立柱广告、路灯杆广告经营权公开招标拍卖制度,通过市场机制规范城市公共资源有偿使用行为,使城市管理产生经济效益,经济效益又反哺于城市管理,推动城市管理由粗放开支型管理向和谐效率创收型管理转变。

(五)构建文明执法型新机制,以城市管理工作推进和谐三亚建设。城管执法队伍每天在一线执法,与市民群众广泛接触,监管执法行为和队伍形象,代表着政府管理城市的能力和水平,也彰显政府与群众之间的和谐关系,要求这支队伍必须内强素质、外塑形象。在队伍作风方面,要用“三以”取代“三惯”(即以德感人、以法治市、以勤训队,取代了过去队伍散惯了、拿惯了、懒惯了的不良作风);在处事心态方面,做到“三心一志”(即查处违法行为要顶住威胁利诱,做到心硬如铁;对待主动纠正违法违章行为的管理相对人,做到心宽如海;一线执法不被理解而挨打骂时,做到心静如水;严格执法而遭遇打击报复和污告陷害时,做到志坚逾钢);在工作纪律方面,杜绝“三软歪风”(即加强廉洁自律,整治腐败,杜绝出现收受好处费后,在一线监管执法时心软、在审批行政许可事项时手软、在处罚案件上会讨论时嘴软的违法乱纪风气)。在此基础上,树立法治理念,增强法治意识,强化证据意识、时限意识和程序意识,严格依法办事,规范执法行为,把严格整治、文明执法、热情服务贯穿到执法工作的全过程,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使城市管理工作得到群众广泛认可和支持,阻挠执法、暴力抗法、群体性上访事件等发生率大大减少,政群关系达到有机和谐。

上一篇:建党100周年说说下一篇:保密办公规定的相关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