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教学资源库建设

2024-05-04

课程教学资源库建设(精选6篇)

篇1:课程教学资源库建设

课程建设和教学资源建设的有关做法

一、依据学科特点,实施课程整合

(一)语文学科

语文的考查从大的方面来讲分为读写、理解和表达。基础题侧重考查读写,阅读题侧重考查赏析理解,作文侧重考查表达。当然每一部分都是相辅相成而非孤立存在的。

1.基础部分精耕细作。

音、形、义对于文字而言缺一不可,在考试过程中涉及到多种题型,为了最大可能地把

基础分拿到手,讲解、复习过程必须做到细之又细。细到成语的意思、适用对象、褒贬色彩、语法习惯、语境特点,细到病句的各种类型,细到标点的各种使用规则,细到每一个文言实词、虚词的各种义项。唯有精耕细作,才能在基础题上所向披靡。2.理解部分举一反三。

理解部分往往是学生最头疼的,因为考查的范围无边无际。各种各样的诗词、文章奔涌而来,貌似讲也无所尽,但其实范围越是广大,越应该做到讲有所尽。“文无尽而题型有尽”,所以在诗词鉴赏和阅读理解的指导过程中,明确题型、方法指导、答法规范显得尤为重要。每一种题型都有其相对固定的答题模式,所以一定时间内的定量的题型训练、讲解非常有效,教会学生“举一反三”,继而在考场上势如破竹。3.表达部分触类旁通、厚积薄发。

无论是语言运用题还是作文,当然都是以读写、理解为基础的。除了相应的题型训练,作文更应该注重素材积累,注意指导学生审题、扣材料、扣题、段落衔接、首尾照应等,最终做到厚积薄发。

所有的考试都离不开基础,离不开理解,离不开表达,而这些又以审题准确为前提,审题训练、讲解、指导应当贯串学习、复习过程的始终。

(二)数学学科

高中数学教学内容多,任务重,时间紧,整合教材内容势在必行。高

一、高二基础年级教学,教材内容作如下处理效果也许会不错。

1.三角函数部分:三角函数图像与性质,三角恒等变形,解三角形三部分内容整合在一起,既保持了知识的连续性、系统性,又较大程度地解决了学生的遗忘问题。

2.平面向量与空间向量。教材上空间向量与平面向量有较大间隔:实际教学中平面向量是高一上学期内容,而空间向量是高二下学期内容。空间向量本质是平面向量的空间推广,二者联系紧密,但因间隔时间过长,往往导致讲空间向量时,学生的平面向量的知识大多已遗忘,增加了老师的教学难度和学生的学习难度。统计

3.与统计案例。作为内容紧密联系的两部分内容,统计在高一讲,统计案例在高二讲,战线过长,容易导致教学效果差。建议将统计移到高二与统计案例一起讲。

4.另外,教材内容整合,既需要老师们认真研究,合理安排,更需要教研室的大力主持与统筹安排,因为学校内部的教材整合与教研室的进度安排如果有冲突,往往会影响老师们的切身利益,不利于教材整合的顺利实施。

(三)英语学科

一轮复习中英语学科多以基础知识和语法为主线,再加上大量的高考适应性训练题。但是反思并借鉴其他学校的做法,我们认为,从长远发展来看,在高三英语课文复习中我们可以不拘泥于原来的模块教学,而是以话题为中心,将内容相关相近的文章组合在一起,这样以话题为单位,可以更有效地复习课文中的语言知识,学习文章的文化思想、内容和语篇结构,培养阅读技巧,提高写作能力。

我们可以尝试打破课本分册顺序和模块顺序,按“话题模块”整合重组现在教材中的课文,来进行一轮复习。话题模块,是指“几个相近或相关的话题整合成一个话题单元”。按照《考试说明》上介绍的模块项目,我们可以把课文分成“人物介绍与个人情况”、“ 友谊与人际关系”、“社会风俗与及节假日活动”、“ 旅游和交通”、“文娱与体育”、“自然与环境”、“语言学习”、“历史与地理”、“科普知识与现代技术”、“文学与艺术”、“健康生活与健康饮食”、“学校生活”等12个模块,然后按照这些整合后的话题来进行复习。

(四)物理学科

1.改变教学理念 低起点开展教学,建立适合我们学生的习题教学资源库 高中阶段的学习,适量的适合学生实际情况的习题是必不可少的。眼下的事实是:习题集、模拟题等满天飞,但很少有难度、深度上适合我们学生的学习和复习资料。因此必须有自己的资源库!而低起点开展复习的最好办法,就是拥有自己的一套题库。在充分研究高考、考纲的基础上,各地的模拟题、习题集等,教师对题目进行选编.2.下大力气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习惯、学习习惯和解题习惯

在平时复习教学中,学生的思维的深度、广度和逻辑性思维能力有待大幅度提高。建议在高三物理后期复习中,在讲解典型计算题时,抓住规范化要求的流程,统一要求,集中训练,有效地解决了有关步骤会而拿不到分的情况,在高三一模结束后,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对于高考试题二卷中的计算题部分,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单独的审题专项训练。将题目印制成讲义,然后让学生审题,题干每句话中,确定为关键词的、确定为已掌握知识的、确定可以画出过程图或力图的自己加标记。在进入第二时段的突击练习时,让学生在“审题”讲义批改后的基础上,清楚地勾画出过程,并特别要求写出文字说明,其格式统一要求为“对谁,在哪个过程,怎么样”并且写出贴合题目意思的方程式。由于高考物理试题属于“踩点给分”即分步判分方式。经过这样的训练,即使由于题目情境或各种原因引起答题有诸多错误,但可以实现学生会的部分,尽可能拿到分。

3.循序渐进,小跨度进行变式训练

为了学生理解问题的全面性,以及防止思维定势发生,在原有题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变式训练是必要的。但有时处理不当,也会反受其乱.因此,变式练习也要小跨度进行,最好情境设置和方法设置上进行平行变动。同时,为了让高三学生体会命题者的真正意图,在变式训练时,采用明确的方法进行“层层加

码”。让学生在审题时,能自觉地去体会编题者的意图,让学生解答一类的效益大于几道题的。而对于“难、偏、繁、怪”和“多讨论、多推理、多判断”的问题,在高三复习的前期,大胆放弃,一模以后,可以出现一些.(五)化学学科

高中化学新课程分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其中必修是选修的基础,选修是在必修的基础上进行拓展与深化。必修内容涉及面广,几乎包括高中所有内容,但教学要求较低,相关内容在选修中都将进一步深化。所以,同一个知识点,会在必修模块、选修模块中重复出现。在复习中应针对高三学生的思维特点,整合三种教材,通过整合复习,打破原来的模块界限,帮助学生认识到化学知识的连贯性与整体性,完善学科知识结构。同时,也可以避免复习内容的重复性,提高复习效率。

例如:电解饱和氯化钠溶液的原理及应用,在《必修1》、《化学反应原理》、《化学与技术》均有涉及,每一种教材对知识和能力的要求也都不一样。《必修1》从常识上了解电解饱和食盐水的产物,《化学反应原理》从原理层次理解电解饱和食盐水,《化学与技术》则从氯碱工业为基础的化工生产层次认识电解饱和食盐水,注重化学原理在生产实际中的应用。因此,在高考复习时,有必要整合三种教材中的相关内容,循序渐进在掌握电解饱和氯化钠溶液的原理和应用。

再如:在复习元素化合物专题时,以“元素→单质→氧化物(氢化物)→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盐→存在”为主线发散到各个要求的具体物质,注意编织每个具体的物质 “结构→性质→用途→制法→检验方法”的复习线索,“单质→各类化合物”之间的横向联系,并结合元素周期律,将元素化合物知识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脉络。

(六)生物学科 1.构建学科知识体系

高中生物分为三大板块,四大知识系统。一般来说,高三第一阶段按章节捋清知识点,构建知识体系,配合经典的题例,将主干知识、重点知识向纵横方向引申和扩展。第二阶段可进行专题复习。

2.专题复习,培养综合能力

(1)按体系分专题: ①生命的物质和结构系统②生命的自我更新和调节系统。③生命的自我复制和进化系统。④生物与环境系统。(2).按实验分专题:

①验证性实验,对实验操作、原理、程序、现象和结论的分析、归纳、总结。②纠正错误或补充不完整的实验。③设计简单生物学实验。④对实验、实践中获得的各种信息的分析和解释。

(3).按题型分专题:

①曲线坐标题。②图形图表题。③遗传系谱图题。④数据分析和概率计算题。

(4).按热点分专题:

①生态和环境热点。②生命科学前沿热点.③工农业生产,人类健康热点。④国内大事、世界风云

应以知识体系专题复习为主,带动其他专题复习,重视实验的复习。最后冲刺阶段留进行热点问题和题型分类复习。

(七)政治学科

高中政治分为四个必修模块二个选修模块,内容多,知识繁杂,要想提高复习效率、提高考试成绩,必须整合模块知识,提高答题的实效性和得分点。学科课程整合的思路有许多,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具体实施。

1.根据模块特点进行模块内的知识整合。如经济生活可以从消费、生产、经济制度、体制环境等进行整合,构建有效的知识体系;政治生活可以围绕十大主体、六大政策(制度)整合,文化生活按照文化的作用、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文化建设等自主构建;哲学按照唯物论、认识论、辩证法、历史观、人生观价值观构建。题目多变,万变不离其中,这种思路构建的知识体系是最有效的最实用的。

2.依据时政热点跨模块构建。比如钓鱼岛问题,可以从经济、政治、文化、哲学四个角度发散整合,注意从各个角度发散。结合典型例题,形成模版,这是最能提高得分率的思路,但相对来讲也是最笨拙的办法。

(八)历史学科

高中历史新课改的一个突出特征是教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原来的通史

体例转变为现在的模块专题式体例。新体例既有明显的优势,如可以对某一个历史事件的发展沿革,有一条比较清晰线索,对某些历史人物或历史现象,有比较详细的叙述和比较深刻的探讨;然而这样的体例也有弊端,如淡化了历史学科的两个基本特性:时序性和全面性,即两个历史事件发生的前后顺序不明确,同时全面性也比较差,往往会出现一个历史事件被割裂成若干块,或在同一个模块的几个专题中分别叙述它的几个侧面,甚至分在几个模块中来叙述。因此,要搞好历史新课改的教学,必须认真学习《课标》,以课程观取代教材观,对教材进行整合。

1每一学习模块的课程内容,都包括若干个分别由中国史和世界史内容构成的学习专题。每一学习模块的教学,应在准确把握模块主题意义的基础上,着力处理好中国史专题和世界史专题的关系,通过比较、归纳、概括等思维过程,认识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个性和共性的统一。例如在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的教学前,先进行了第七单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教训”的教学。因为中国社会主义的建设受前苏联的社会主义发展模式影响极深,这样调整和安排,有助于学生认识第三单元的学习主题,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整合必修模块之间的教材内容

必修模块分属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与科技三个范畴,任何社会都是经济、政治和文化的有机结合,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在历史必修二经济模块的教学中,由于学生已学习完历史必修一政治模块的内容,所以不失时机地将两个学习模块的相关单元和内容相联系加以整合,这样做,既可以随时复习已学过的内容,更可以使政治和经济的内容加以整合,帮助学生理解社会政治和经济的辩证关系,从而深刻地认识历史发展的规律。例如:在进行必修二第一单元第6课“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时,引导学生将必修一第一单元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的内容回顾联系,使学生认识明清时期已走向腐朽没落的封建政治制度对新兴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阻碍作用以及旧的封建制度必将被代表新的生产力的政治制度所取代的历史必然性。

3.整合选修和必修模块的相关内容

高中历史新课程中选修模块的设置是对必修模块相关内容的延伸和提升。如果能将选修和必修有机结合,就能既宏观把握历史阶段特征,又能洞悉生动鲜活的历史细节。如:在讲必修一中的《古代希腊的民主政治》时可以指导学生阅读选修一中的《梭伦改革》;学习必修三《启蒙运动》时结合选修二的《近代西方的民主思想》。选修课不要单独学习,可以把它们看作必修课的阅读教材。虽然新教材本身存在着诸多的不足,总体来说在历史教育这个层面,历史课堂教学改革给历史教师的专业能力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历史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才能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才能适应新教材的教学。

(九)地理学科

整合方向:通过教材重新整合,以重新构我们地理学科教学体系,大专题与小专题相结合,重点更突出,内容更具体。通过合理取舍以强化主干知识,突出重点,把握核心,以取得高效,优质的教学效果。

1、整合依据

(1).紧紧围绕课程标准、考试大纲。在复习过程中就不会偏离轨道,做无用功。

(2).要依托教材。教材里面大量的阅读和活动,让学生在阅读和活动中获取知识。尽量发掘教材文本和各活动隐含的重要内容与知识点,把抽象内容具体化,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使学生容易接受、快速理解。

(3).依据学情。教师可根据经验,来确定学生的起点能力或倾向。以此对某些内容进行整合。

2、具体整合内容

整个高三复习的地理主要内容:有必修Ⅰ、必修Ⅱ、必修Ⅲ、区域地理(主要是初中地理)、选修旅游地理、选修自然灾害与防治、选修环境保护。

其中必修Ⅰ主要是自然地理知识,必修Ⅱ主要是人文地理知识,必修Ⅰ和必修Ⅱ主要是地理的基本规律和原理;必修Ⅲ主要是区域可持续发展,是必修Ⅰ和必修Ⅱ地理基本规律和原理在区域中的应用;区域地理主要学习的是世界地理知识,是初中地理知识,但高考是必考内容,且以综合题形式出现。

自然地理知识(必修Ⅰ)

第一章:本章主要内容是地球的相关知识,1.增加:在一轮复习之前首先要复习地理基本知识,关于地球与地图的一些基本知识,高考主要是选择题形式出现。

2.简化:地球运动一节内容比较难理解,学生得分率低,因此,复习时简化地球运动内容。

第二章:大气部分

增加:本章第3节没有涉及全球气候类型的知识,全球气候类型是自然地理学习的重要基础知识,在高考中经常涉及到,且气候类型的成因与气压带、风带存在必然联系,因此在讲述完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后可以加上这部分内容,这样在内容上比较连贯,学生更易理解。学完此部分内容,进一步学习中国气候。

第三章:删减:本章第1节和第2节内容较为简单,容易理解,复习时删掉。

强化:而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差异性,特别是垂直分异规律比较重要,要重点复习。

第四章:本部分内容主要研究了地表形态对聚落和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产的影响以及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影响。

1.重组:其中必修Ⅱ中的城市区位因素、城市空间结构、城市化过程与特点、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中国交通等内容,必修Ⅲ中的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在复习时放到本节来讲,与聚落和交通相关的知识构成体系。

2.减删: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本部分内容高考考查不多,可以删掉。本章内容也可放到人文地理模块来复习。人文地理(必修Ⅱ)

第一章:合并:本章人口增长模式要重点复习,人口合理容量、人口迁移、地域文化与人口只可合并作为一课时。

第二章:分解:本章内容主要讲述的是与城市相关的,城市是聚落的一种形式。因此,在复习时,可把本章内容并到第四章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作为城市整体内容。

第三章:本章共四节内容,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和地域联系、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地域联系、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删减:其中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和地域联系一节主要是对后三节内容的概述,因此本节内容可删掉。

2.增加:复习完农业之后,复习必修Ⅲ的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中国农业。把中国工业放到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地域联系之后复习。

第四章:合并:本章主要内容是人类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环境问题及如何协调人地关系,本部分知识比较贴近实际,学生较容易理解,复习时用一课时的时间。

区域可持续发展(必修Ⅲ)

本章内容主要研究区域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以及对相关地理信息技术应用的一些了解。首先第一章要明确我国分区及其特征及我国经济差异、资源跨区域调配等内容。其余内容按照第二章依次复习。第三章地理信息技术,高考考查频率较低,主要是要求学生掌握三种技术在地理环境中的应用,题型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把本章内容整合成一课时复习。世界地理

学习世界地理前提必须会读图和将区域定位,所以第一节介绍的世界地理概况等内容。后面内容则是通过不同尺度介绍区域的位置、范围以及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主要特征。

中国地理内容在高考中常作为命题的基础和背景,以综合题形式,第27题。常以中国重点工程和当前的热点区域为载体,或以数据图表为媒体,考查不同地区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区域经济发展和区域环境整治。所以在复习过程中把复习重点要放到前面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可持续发展中学习。选修地理

选修地理是选做题,每道题10分,简答题形式。旅游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环境保护三大模块。此三个模块针对高考常出现的考点,分别设计三课时进行复习。

二、精心梳理高三教学工作,分类推进教学资源建设

(一)教师教学资源方面。

1、经验体会

(1)科学安排高三复习计划

我校在深入分析学情,广泛征集师生意见的基础上,结合前几年的经验,通过与管理层和备课组长的深入交流,合作制定了有效的一轮、二轮、三轮复习计划和实施要求。在一轮复习中我校重点侧重于复习导学案的编写和使用,充分利用网络等各种资源,多方搜集权威资料,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进行细加工,规范导学案的编写和使用,让一轮复习得以系统扎实地进行。二轮复习中我校重点关注了专题复习课和试题讲评课的实施,通过示范课、研讨会等形式,形成了符合我校学情和高考要求的课堂模式,让二轮复习真正落实了巩固知识、熟练方法、提高技能的要求。三轮复习中,我校重点关注了静悟与考练的结合,各学科结合青岛市三轮复习计划和相关资料,按课时梳理了细化到每一节课的复习计划,并提前对学生进行了三轮复习的方法指导。同时,根据学习规律的需要和学生的复习情况,结合高考考试安排,合理安排了几次模拟训练,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夯实和应试素质的提高,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当然,在复习过程中我们也出现了诸如过于关注导学案的使用而忽视了教材,关注了专题训练而忽视了阶段性综合练习,关注了试题讲评而忽视了变式训练与错题整理等问题,但是我们总能通过对师生的问卷调查和推门听课等方式详细了解情况并及时加以解决。

(2)邀请专家现场指导

在高三复习过程中,我们为了发现自己的问题,提高复习质量,先后多次邀请教研员到我校进行现场指导,通过听课、评课、座谈等形式,认真听取教研员的意见和建议,备课组长和包组领导将经验和建议及时传达到每位教师,并通过集备、示范课评比等方式进行实践和纠正。为提高高三教师的业务水平,开拓高三教师的视野,我校邀请了高考研究专家陈庆军教授、金太阳教育研究院焦兆群院长、高考数学阅卷组组长山东大学张天德教授,高考语文阅卷组组长山东大学王小舒教授等专家学者来我校传道授业解惑,并让教师们结合自身教育教学实践写心得体会,有效提高了教育教学的理论性和目的性。(3)外出学习取真经

在坚持请进来的同时,我们也安排教师走出去,先后安排管理层、备课组长和骨干教师去济南、崂山、即墨、平度等地参加培训、交流学习,及时获得了关于高考的第一手信息和一些创新性的措施,为高三复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供了保障。

(4)多种方式查找问题

学校以李校长和臧校长为首的领导班子对高三重点关注,经常通过推门听课、师生座谈、材料积累、专题讲座等形式发现问题,提出措施,监督落实。

以上种种措施,充分保障了高三个阶段复习的有序进行,在此过程中,我们积累了很多资料、心得、模式,都以文字和影像的形式保存了下来我们准备通过多种渠道有效专程这些教学资源。

2、传承方式

我们将在新学期开始之前召开新老备课组的对接会,让新老高三备课组的成员通过面对面座谈的形式交流经验,将原高三的教学计划、导学案、组合卷、教辅书、教案本、听课本、集备记录、教学影像、配套课件等材料及时移交给新高三。除此之外,我们还将邀请原高三的教学成绩突出、经验丰富的教师参与新高三集备,上示范课,以老带新,以优促弱,将之前积累的教学资源充分地传承下去。

(二)学生学习资源

1、经验体会

(1)落实导师制,抓促边际生

我校高三充分贯彻导师制的前提下重点开展了“抓边培优”工程。将班级的边缘生、艺体生、尖子生分配给每一位导师,由导师负责这些学生的学习、心理、生活等各方面的成长,班主任宏观调控。在这项工程的实施当中,我们的

教师付出了辛勤的汗水,尤其是课间导师进教室的举措,让教师真正深入学生生活,进而走进学生内心,赢得了学生和家长的好评,起到了很好的效果。(2)多渠道实现对学生的指导

在学生学习习惯培养、复习策略制定、抓弱促强落实、心理状态调整、道德素质提高等方面,我校充分利用了多媒体等各种宣传手段和阵地。在各班级、各学部的走廊和教室里,都有优秀学生的习作、学习经验交流、错题本和规范卷展示、时事素材积累和学习方法汇编等宣传资料。每周,我校都通过班会,采取经验介绍或观看视频等形式对学生的学习目标、学习积极性、学习行为习惯进行培训。

2、传承方式

高三期间,我们收获并总结了很多优秀学生的学习经验,并准备将这些学习经验介绍、规范卷、满分卷、错题本、笔记本、作业本、试卷册等宝贵资料在学生毕业后留在学校,作为教学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将采取实物展示、邀请优秀毕业生做报告、制作宣传栏广而告之等形式对下一级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和心理辅导。也会将一些优秀毕业生的先进事迹形成文字材料,将他们的学习生活、成长过程、优异成绩、美好前途一一展示给下一级同学,让他们树立信心、坚定信念、再创佳绩。

(三)教学管理资源

1、经验体会

(1)科学安排,统一行动

在高三复习伊始,高三级部管理层多次召开准备会,在复习目标、复习时间、复习策略、复习要求、课时安排、考试安排、听评课落实、集备检查、作业控制等各个方面进行了反复研究,并最终统一思想、统一行动。(2)落实管理人员包组、推门听课和听评课制度

高三管理层人员很好地落实了推门听课制度和听评课制度,由此深入了解了学情和教学过程,及时地与学生、教师进行沟通,反馈意见,总结经验教训,及时整改,让整个高三的课堂教学工作高效推进。高三管理层实行了包组制,管理层每人负责一个学科,从课堂教学到集体备课,从教学研究到考试总结,全面参与备课组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责任明确,落实到位,及时了解教师的教学思路,全面掌握学科的复习进度。(3)坚持召开每周学生例会

管理层充分发现问题和收集资料,结合学生一周的学习与生活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评和鼓励,在周例会上,既有生动的事例的讲述,又有优秀班集体的评比,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个人修养和主观能动性。(4)落实管理层和班主任一线工作法

高三管理层既是学部管理者又是班主任,在坚持落实班主任一线工作法的同时也每天对学部的常规管理进行督查和通报,尤其在三轮静悟期间,各学部都制定了详细的静悟方案,并每天坚持检查通报,保证了三轮静悟工作的有效落实。

(5)加强学习,提高管理人员水平

除了注重实践落实之外,高三管理层还注意加强业务学习,每周的管理层例会不仅是工作的总结和布置会,更是业务培训会,经验交流会,在不断地业务学习中,管理层人员不断丰富理论水平,提高个人素养。

2、传承方式

这些好的做法和经验,在各阶段的总结报告中已经汇总,作为重要的实物资料充实到教育教学资料库中,我们将选派优秀管理层留任高三,充实高三的管理队伍,传承优秀经验、做法。也将通过座谈会、经验交流会等形式,让新一届高三管理层及时学习,有效贯彻。

篇2:课程教学资源库建设

关键词:中等教育论文发表-中学教育论文发表-中等职业教育论文投稿

课程教学资源库是基于课程教学的需要和计算机网络环境,利用信息手段,以资源共建共享为目的,以创建精品资源和进行网络教学为核心,面向海量资源处理,集资源分布式存储、资源管理、资源评价、知识管理为一体的资源管理平台。一方面,课程教学资源库的开发和建设,切实起到了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作用;另一方面,课程教学资源库的实施和应用,也对课程提出了相应的教学改革要求。

一、现代礼仪课程教学资源库的构建

按照国家关于高职教育教学资源库建设标准,现代礼仪课程教学资源库的构建通过先进技术支撑、开放式管理、网络运行、持续更新的方式,资源优质整合,借助校企深度合作的长效运行机制,多元共建、系统设计基于职业岗位标准和典型工作任务分析的现代礼仪课程标准,构建项目化、通用性、开放式、共享式的现代礼仪课程框架,以行业、职业礼仪规范为重点,集教学设计、教学素材、虚拟实训及教学评价为一体。

(一)现代礼仪课程教学资源库的构建内容

现代礼仪课程教学资源库的构建主要体现在课程级资源建设和素材级教学资源。课程级教学资源主要建设内容包括课程简介、课程标准、课程设计、课程定位、课程实施方案、教学内容、授课计划、授课教案、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团队、政策支持、职业标准、典型案例、课程负责人说课、教学设计、教学课件、教学录像、实训录像、测试习题、演礼训练等等。素材级教学资源是课程教学资源的素材提供中心。按照媒体类型分类包括文本、图片、音频、视频、动画等;按照课程内容分为商务礼仪、服务礼仪、公务礼仪、旅游礼仪、涉外礼仪等不同部分(见表1)。

(二)现代礼仪课程教学资源库的构建特色

为适应礼仪课程改革的需要,现代礼仪课程教学资源库在学习资源的建设、定位、设计、划分等方面不断进行扩展与完善,其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以学习者为中心架构资源库框架性资源

现代礼仪课程教学资源库在整体的框架架构方面,以学习者为中心,按“学习阶段”划分课程资源,并对各个学习阶段的课程内容设置和教学资源相应按等级划分。根据礼仪学习者的具体情况,将其分为初学者、进阶者和研究者三个不同层次,使资源库的学习者能够根据自身的情况和学习阶段选择学习资源。如初级阶段(初学者),以“知礼”、“懂礼”为主,了解礼仪基本知识,了解礼仪行为规范和基本准则,尤其是需要掌握与个人形象密切相关的个人礼仪、交际礼仪等礼仪规范;中级阶段(进阶者)以“习礼”、“用礼”为主,在对礼仪知识和规范有一定把握的基础上,需要学以致用,在日常生活、工作场所、为人处事等方面能灵活运用所学礼仪规范,践行礼仪准则;高级阶段(研究者)以“践礼”、“研礼”为主,不仅能将礼仪规范内化为自身的素质和素养,还能以礼仪的传授和传承为出发点,研习古今中外的礼仪文化和精髓,从引伸、对比中把握对现代礼仪的内涵和要素。现代礼仪课程教学资源库还将根据学习阶段设置测试题库,学习者通过客观的测试题和测试结果分析,可以更清楚的明确自己所处的学习等级。

2、以职业岗位为依据构建资源库课程内容体系

现代礼仪课程教学资源库以职业岗位为依据构建资源库课程内容体系,明确工作岗位中对应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根据不同的职业岗位剖析知识点和能力目标,制定不同专业类别的教学模块,并确定其与教学项目、任务的对应关系和分层要求。根据专业特点,设计教学模块和单元,确定教学重点,教学目标及考核要求。不同的专业群体可以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和职业礼仪要求,自主筛选相关教学项目,进行自助式教学和学习活动。以职业岗位为依据构建资源库课程内容体系,具有鲜明的专业特色和行业、职业特点。礼仪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依托专业能力和行业规范,满足专业岗位培养目标的要求(见表2)。

二、基于教学资源库建设的现代礼仪课程教学改革

现代礼仪课程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和实施,打破了教师中心和课堂本位的教学模式,对传统的礼仪课程教学是一种颠覆和创新,更加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更为关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主体作用的发挥。同时,现代礼仪课程教学资源库以职业岗位为依据构建课程内容体系,“因岗设学”,强调“一专一课”。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现代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显得尤为重要。

1、“以生为本”,建立自主学习模式,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现代礼仪课程教学资源库的应用实现了信息资源和设备资源的共享,为学生提供多层次、多方位的课程资源,实现了立体化教学。网络技术与课程资源促进了教学的自主性、交互性,不仅延伸了礼仪课堂教学的内容,而且拓宽了礼仪学习的渠道。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来确定学习时间、地点和进度,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和需求来选择学习内容、深度和资源。

因此,依托教学资源库丰富的资源媒介,现代礼仪课程的教学更要强调以“学生为本”,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自主性、能动性,建立自主学习模式,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把接受教育变为自主探究。与传统的授受型教学相比,基于教学资源库建设的现代礼仪课程更有利于项目导向、工作任务教学模式的应用。在项目的咨讯、计划与决策阶段、实施阶段、检查与评估阶段,教师都要以“导”为主,以“教”为辅,有意识地收集与各专业教学内容相关的典型案例,尽可能多地将礼仪与个人形象、日常交际、工作岗位等联系起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指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实践探索、小组讨论、总结,主动地获取礼仪知识。此外,教学资源库中的图片、视频等资源还可以从教学第一线采集,学生的优秀展示和作业是教学资源库中资源更新和补充的绝好素材,这既是对学生学习的肯定,也能激发学生礼仪学习的兴趣。

2、“因岗设学”,强调“一专一课”,变盲目性的教为针对性的教

传统的现代礼仪课程很少考虑到专业的差异性,虽然设计了固定化的教学模块,但往往忽视了岗位礼仪规范的具体要求。礼仪任课教师由于专业的限制和研究的局限,也常常疏于对行业和岗位礼仪规范的研究和讲解。现代礼仪课程教学资源库以职业岗位为依据构建课程内容体系,“因岗设学”,强调“一专一课”。

借助现代礼仪课程教学资源库提供的丰富资源,以及对现代礼仪课程项目的设计,礼仪任课教师可以轻松获得相关行业、职业礼仪标准,依据行业工作规范和职业资格标准,自主选择与不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相关的教学模块,开发具有行业特色的工作过程导向、岗位能力本位的校企合作礼仪课程教学方案,实现“一专一课”的个性化教学目标,从而变盲目性的教为针对性的教。基于教学资源库建设的现代礼仪课程不仅可以实现集“商务礼仪、服务礼仪、公务礼仪、旅游礼仪、涉外礼仪”为一体,基本可以覆盖高职院校所有专业的礼仪学习内容和模块,而且能分块组合,统筹兼顾。“因岗设学”以职业岗位的要求为出发点,使所教与所学高度匹配,由此推进礼仪课程的建设与教学改革。

基于教学资源库建设的现代礼仪课程教学改革,对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和目标,有利于高职院校学生的礼仪素质教育迈向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篇3:课程教学资源库建设

关键词:高职教育,畜牧兽医,课程资源库,动物解剖生理,教学改革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已经由规模扩张阶段进入到了内涵发展阶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开发共享型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强化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已成为高职教育发展的核心和主题。为贯彻落实教高[2006]14 号文件和教高[2012]4 号文件精神,深化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加强专业和课程建设,推进优质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教育部于2010 年启动高职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通过遴选,2010 年至今高职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已经立项56 个专业,涵盖第一、二、三产业。

1 畜牧兽医专业课程资源库建设的现状和特色

1. 1 畜牧兽医专业课程资源库建设的现状

1. 1. 1 畜牧兽医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背景和定位

魏民认为高职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分为国家级、省级和校级三个不同层面,通过三个层面的建设,逐步实现所有专业的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1]。高职国家级畜牧兽医专业教学资源库于2011 年启动,由宁夏职业技术学院牵头主持建设。国家级畜牧兽医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定位是开发代表国家水平,具有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的标志性、共享型畜牧兽医专业教学资源库,覆盖畜牧业三大子行业相关岗位群,符合区域特点“普适+ 个性”的专业人才培养整体解决方案; 满足教师、学生、企业从业人员和社会学习者四方用户需求的“五库架构”教学资源库[2]。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畜牧兽医专业教学资源库定位为“三库四板块”[3]。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在参与国家级畜牧兽医以及宠物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同时,启动院级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构建具有四川特色,“五库架构”的集成式、交互式、共享型畜牧兽医专业教学资源库[4]。

1.1.2畜牧兽医专业课程资源库建设的目标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是省级示范校,畜牧兽医专业是省、市、院级重点专业和特色专业。作为四川省唯一一所农业类高职院校,为了加强专业和课程建设,深化高职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院于2011 年启动省级示范校重点专业建设项目———畜牧兽医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 借助学院共享资源平台,联合行业专家和企业能手,三方经过充分调研和反复论证,共同开发设计具有四川特色的共享型畜牧兽医专业课程资源库; 构建以职业岗位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共同制订畜牧兽医专业课程资源库建设标准; 统一课程标准、教学内容、核心技能、学习评价等教学资源的建设标准,发挥高校师生现代化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优势以及行业和企业的资源优势,共同开发建设畜牧兽医专业的课程资源库; 借助畜牧兽医专业教学资源库的课程资源库平台,集中展示畜牧兽医分院教师的教育教学改革成果,形成包括6 门专业核心课程,14 门通适课程和2 门企业专门化课程的共享型课程资源库; 适应畜牧兽医职业岗位对知识、技能和素质的普适性需求,兼顾本地区行业和企业其他工作岗位的个性需求[5],实现共享型教学资源服务师生、行业、企业和社会的建设目标。

1. 2 共享型畜牧兽医专业课程资源库建设的特色

1. 2. 1资源共享特色

以“新需求、新标准、新平台”的“三新联动”为核心理念,联合学校、行业和社会组织,构建以互联网为载体的开放、共享的畜牧兽医专业课程资源库教育服务平台;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将各种媒体和资源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具备“普适+ 个性”和精品化、多样化、共享化的课程资源库。

1.2.2职业导向特色

以“普适+ 个性”为原则,能够满足畜牧兽医专业的人才培育方案和本地区行业企业需求,适应畜牧兽医专业四大基本就业岗位方向和12 个典型工作岗位对知识、技能和素质的普适性需求,又能够兼顾动物防疫与检疫、动物营养与饲料、饲料兽药及食品检验等多专业对职业技能的需求,满足职业基本技能和职业拓展的需求。

1.2.3优质实用特色

以共建共享为目标,服务来自学校、企业、行业和社会的不同用户。一些学者认为教学资源库建设的目标和意义在于展示建设成果;共享优质教学资源; 服务师生,提高教学质量; 服务社会学习者,提升社会服务能力[6,7]。为此,共享型课程资源库必须具备精品化、多样化、共享化特点; 以职业岗位的需求精选教学资源,统一标准、规范制作; 根据不同用户的学习需求特点,采用多媒体、多形式、多途径、多层次教学资源与多种教学服务软件优化组合; 校、政、企三方合作共建共享,发挥共享型课程资源服务师生、企业和社会人员的建设目标。

2 动物解剖生理课程资源库建设实践

2. 1 动物解剖生理课程的特点

动物解剖生理课程包含动物解剖学、动物组织胚胎学以及动物生理学3 个相关学科的内容,是高职、高专畜牧兽医专业学生最先接触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与畜牧兽医专业后续主干课程和6 门畜禽生产与疾病防治专业核心课程紧密相关,也是畜牧兽医行业职业资格考核和执业兽医资格考核的重要内容[8]。许多学者认为本课程属于形态学范畴,内容繁杂、抽象,专业术语多,枯燥乏味,实训操作必须接触大量的动物标本并进行活体解剖。课程的这些特点影响了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心理上难免产生畏难情绪[9,10,11]。教师在组织课程教学过程中,必须借助丰富直观的教学资源,运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采取科学实用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是实施课程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

2. 2 动物解剖生理课程资源库的特色

2.2.1组建校、政、企建设团队,共建共享

根据本院共享型课程资源库建设标准和动物解剖生理课程特点,组建包括行业专家、企业能手和在校师生的动物解剖生理课程资源库建设团队,共同开发和建设。

2.2.2融合校、政、企各方优势,优化资源

动物解剖生理课程资源库建设需要专业的知识和技能、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和大量的实物标本与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综合、共建三方各自的优势,形成以在校师生为主体,行业专家和企业能手为补充,学院共享型课程资源库为支撑的动物解剖生理资源库建设模式;利用行业和企业的资源优势有利于采集制作大量的教学资源素材;利用师生的信息化技术应用能力,精选、制作课程教学资源素材;校、政、企三方合作,最大程度发挥建设各方的优势,确保课程资源库教学资源的“普适+个性”和精品化、多样化、共享化。

2.2.3发挥建设主体作用,边建边用

动物解剖生理课程资源库建设需要大量的实验动物、标本、图片和视频,建设成本高,建设时间长。教师作为课程资源库建设的建设者和使用者,本着边建设边使用、边使用边完善的原则,教师在教学、实践和技术服务过程中,与学生、企业一起合作采集、制作教学资源素材,不断丰富课程教学资源;课堂内师生共同采集制作教学资源素材,课堂外教师带动学生科研团队参与课程资源库建设。通过几年的建设,开发出包括课程标准、教学指南、教材、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考核评价标准、习题集、试题库、教学案例、图片、视频、音频等基础教学资源和拓展教学资源的共享型动物解剖生理课程资源库;为学习者提供了丰富直观的教学资源;为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必需的教学资源;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有效学习提供了优质教学资源;为提高动物解剖生理课程教学质量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3 课程资源库建设和课程教学改革的成效

3. 1 课程资源库建设推动课程建设工作,课程建设成果充实课程资源库

几年的课程资源库建设实践对动物解剖生理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动物解剖生理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也取得了显著成效。开展团队“老带新”帮扶活动; 采取集体备课、听课、观摩教学; 统一考核评价; 组织教师和学生参与课程教学改革和技能大赛; 针对职业岗位需求、就业地区和学生特点制订课程标准、课程考核评价标准; 编写科学实用的教材、实训教材、教学案例; 师生自己动手采集制作标本和教学图片等教学资源素材; 优化课程教学资源,改善教学条件; 规范课程教学活动和课程评价体系; 充实课程资源库,形成较为完善的共享型动物解剖生理课程资源库。

3. 2 课程资源库建设促进课程教学模式改革,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3. 2. 1 发挥课程教学的主导和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课程资源库建设强调不断推进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和教学活动的创新,建立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方案。动物解剖生理课程组教师探究和实践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实施从以教为主,转向以学为主的“翻转课堂”,培养学生的创新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充分利用丰富的课程教学资源,指导学生课堂学习和课后检测,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2.2采用情境化比较解剖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本课程组以畜牧兽医专业6 个核心课程及四大职业方向对知识、能力和素质的需求为导向,探究和实践以畜种为载体的情境化教学模式;以动物的基本构成、功能以及牛羊十大系统为主,组织课程教学内容,系统学习动物解剖生理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采用比较解剖教学法学习猪、兔、家禽和宠物的解剖生理特点; 实施“翻转课堂”,通过大型课堂讨论和情境总结,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2.3改革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

课程资源库建设本着为教学服务的原则,搭建开放、及时、实用的动态管理数据网络平台,为在校师生的教与学提供了规范而有弹性的教学参考资源和便于操作的技术支持,使课程教学得以延伸和拓展。学生利用课程资源库平台进行自主学习和创新学习; 教师借助课程资源库实施课程教学改革,通过实验教学法、比较教学法和探究教学法,着力培养学生的动手和技能操作能力、理论和实践联系能力、自主和创新学习能力,逐步创建了适应高职人才需求的实践型、应用型和创新型的“三型”教学模式和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方案。

3. 3 课程资源库建设有利于课程教学和考核评价模式改革,提高课程教学效果

3. 3. 1 建设优质共享教学资源,促进课程教学改革

有学者认为“理实一体化”教学能充分利用课程的教学资源和学生宝贵的学习时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12]。本院的动物解剖生理教学实验室涵盖动物解剖、组织学和生理学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功能,可以最大限度满足动物解剖生理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要求。通过多年的动物解剖生理课程建设和“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实践,本院利用图片、文档、声音、影像、动画等丰富而新颖的教学资源素材以及真实的实物标本、数码显微互动教室,将形态学和生理学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合二为一,实现了动物解剖生理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探究和实践了适应动物解剖生理“教、学、做一体化”的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提升了课程教学效果。

3.3.2实施课程教学和考核评价模式改革,提高课程教学效果

动物解剖生理课程资源库建设和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以“普适+个性”的优化教学能力为目标,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的课程教学理念,改革课程考核评价模式。有学者认为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进行启发式、诱导式教学往往可以提高教学效果[13]。本院根据动物解剖生理课程教学特点,结合专业核心课程和职业岗位需求,不断改进了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推进“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和“三型”课程考核评价模式改革。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改变了动物解剖生理课程传统教学的枯燥感,增强了动物解剖生理课程教学的时代感和亲切感,使动物解剖生理课程抽象、难以理解的内容变得生动直观,达到黑板授课不可比拟的效果,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课程采用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教师考评的方式综合评价学生的知识、技能和素质。“三型”课程考核评价模式改革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创新学习和团队合作能力,极大地提高了课程教学效果,在探究和实践动物解剖生理课程“三型”教学模式上取得了一定成效。

4 结语

篇4:课程教学资源库建设

【关键词】网站建设实训 资源库建设 实践运用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8B-0041-03

一、教学资源研究现状

中职教学资源库的开发和建设,是中职课程改革、教学实施进行到一定阶段必须要面对的问题。这既是课程、教材改革尝试推进的需要,也是教师有效实施课堂教学的需要。现代化的网络技术发展成熟而迅猛,为资源库的建设与运用提供了可行的现实条件,但已有的职教资源与实际使用的需要不匹配。故此建设实用的、优质的、个性化的课程教学资源库,不仅仅是为了满足上述的需要,同时也是为了实现现代教与学方式的转变。在推荐现代化教育的进程中,我国对教育信息化的推动一直没有停止过。正因为教育信息化中信息资源的建设处于很重要的地位,使得资源库的有关研究发展迅速;尤其教育部已启动精品课程建设工作,为了建设各类的精品课程,更要依赖于信息技术和资源库,以此更能体现出教学的有效性。而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思想、教学方法、手段等正在初步改革,在其中充分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借助于信息技术的教学和管理,很多课程都开发了资源库,将对应的教案、教学大纲、习题、实验指导、录像、微课等共享,并鼓励同行、老师也将自己的操作录像、授课视频、讲课课件等上传,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带动课程发展和专业的建设。

二、《网站建设综合实训》课程资源存在的问题

目前大部分中职学校采用的网站建设课程的教材都是针对网站及网页的自学者,大部分只是针对网页制作软件的基本操作,没有更多的实例提供参考,更没有相对应的教学资源库。由于中职生的自学能力较差,他们需要不断的模仿、借鉴,在“做中学,学中做”,才能够在熟练掌握操作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如果脱离了教材的基本实例而没有进一步的拓展,又缺乏教师的引导,他们就会停滞不前。

三、建设课程资源库的意义

建设一个《网站建设综合实训》课程的资源库,教师能轻易的采用贴近项目式的素材,学生也能通过模仿、借鉴并进行创新,在培训中体现出“学习即工作,工作即学习”的氛围,实现从学校向职场过渡的功能。建立该课程资源库具有以下的意义:

1.教学资源库中包含丰富的与教学相关的图片、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素材、教学案例等,教师可随时选取与利用,满足教学需要;减轻重复劳动,提高教学效率。

2.教学资源库丰富了学生的学习资源、开阔了视野、扩大了知识面,在课堂上,学生可以获取丰富的知识,课后可以自由地复习,极大地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推动了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资源库的建设丰富了教师教学资源的来源和扩充,使教学方法更加新颖、教学手段更加先进、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向学生传授更多的知识。

四、《网站建设综合实训》资源库建设的实践探索

将本课程作为计算机网络专业的核心课程,打造成具有中职教育特色、利于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教学方法手段灵活多样、具有适用性、在中职中专类院校中具有示范和辐射推广作用的实用性课程。研究和建设的资源库应根据企业的项目结合教学建立配套的教学资源库。

(一)该课题的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对计算机专业网站建设岗位进行调查,提炼出典型的工作任务,以此作为教学内容改革的依据。

2.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文献,对项目式教学法、引导文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行动导向教学法进行理论研究,奠定教学方法改革的理论基础。

3.实验法:以学校2015级的计算机应用和网络技术专业学生作为试点,将开发好的教学资源库用于教学实践,并在真正教学实践环节中不断进行修改、完善。

(二)教学项目的配套教学资源库

为了使企业项目贴近教学,应通过调查分析《网站建设综合实训》岗位职责,提炼出典型的工作任务,并将工作任务根据工作流程转化为教学项目,建立教学资源库,并通过学生参与的试讲、评审、修改、再试、再评,不断改革和完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最终形成可供其他教师模仿和实践的教学资源。以工作流程为导向,将以真实的工作任务归纳为教学项目,并配套有对应的教学资源库,该资源库应包括教学设计(教案)、多媒体课件、案例库、拓展训练、学生工作页、教学录像、教学文献资源、教学素材、教学微课等。

以工作流程为导向,将工作任务归纳为以下十个教学项目,每个教学项目都配套有对应的教学资源库,如下表示。

(三)教学资源库的制作方案

1.出版本课程教材

本课程将网页设计与制作视为一个整体项目过程,打破传统网页教学的条块界限,按照网站建设与网页设计制作的实际项目过程作为课程教学主线,将各个项目整合成一本适合中职学校使用的教材。

2.教学设计(教案)

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等,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设计。

3.多媒体课件

课程每一个教学项目都配备有多媒体课件,采用信息化手段制作丰富的PPT,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4.案例库

网页设计是一门设计课程,针对设计课程特点,收集大量高质量的设计作品,通过大量的案例欣赏,增加学生的审美能力,为设计、创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5.拓展训练

每个项目都配套有拓展训练,让学生学习完课程后,进行项目拓展,巩固技能。

6.教学录像

将典型课例进行录像,为其他教师教学提供重要参考资源。

7.教学文献资源

教学文献资源包含的范围比较广,主要为一些积累的经验材料源,如教学文档(教学大纲、授课计划等)、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研究论文、教学小结、教材、参考文献等资料,方便教师查阅和参考。

8.教学素材

包括图片、声音、动画素材(Flash演示等)、部分实践操作演示的视频文件等。

9.教学微课

将课程中难以理解的知识点制作成微课,供学生反复观摩、借鉴学习。

10.学生工作页

每一个教学项目都配套有学生工作页,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根据工作页完成相应的工作任务。

(四)教学资源库支撑平台的开发

设计与开发教学资源库支撑平台,使之可以将所有的教学资源放到网络平台上,供教师和学生下载教学,如下图所示。

(五)教学实践应用的教学方法

传统设计课程教学方法主要采用的是演示法、讲授法,强调的是操作步骤的讲解和训练,导致培养的学生思维狭隘,毕业后多从事一线的操作工作。本课程综合实训所采用的组织形式是企业常见的劳动组织方式,教学方法应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核心,由以教师为中心转为以学生为中心。积极采用参与式、互动式、体验式等行为导向的现代教学方式方法,在教学方法上尝试采用德国最新的教学方法“引导文”教学法,结合情景教学法、项目教学法进行。

1.“引导文”教学法

是一个面向实践操作、全面整体的教学方法,通过此方法学生可对一个复杂的工作流程策划和操作。学生独立制定计划、执行工作并对成果进行检查。在引导文教学中,强调在教师引导下学生的自主学习。

2.情境教学法

可以通过企业真实的项目需求,模拟公司工作流程,让学生置身工作情景当中,扮演公司职员等角色,对项目进行分析、实施、评估,通过完成项目要求达到教学目标。

3.项目式教学法

通过一个完整的“项目”进行贯穿整个教学活动,通过项目需求,由老师指导学生制定项目工作计划、步骤、程序和分工实施,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最后由学生和教师对项目工作结果进行评价,师生共同讨论、评判工作中问题的解决方法。

五、资源库建设解决的教学问题

1.按照网站开发与建设岗位技能要求,将两年所学网页与网站类课程进行整合,在校集中进行综合性、系统性训练,以小组形式完成网站的开发任务,既能将所学知识进行整合,又能应对未来企业的需要和工作要求。

2.仿真实际网站开发的工作流程,提供综合性、系统性的“实战训练”所配套的项目资源,教学资源库中包含丰富的与教学相关的图片、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素材、教学案例、微课等,教师能轻易的采用贴近项目式的素材,学生也能不停的模仿、借鉴并进行创新,实现从学校向职场过渡的功能。

六、本资源库建设的特色

(一)体现了内容上的创新

本资源库的将网站综合实训视为一个整体项目过程,打破传统网站实训教学的条块界限,根据企业真实的项目按照网站构建的实际项目过程作为课程教学主线,将各个项目整合成可供学生查阅、模仿、借鉴的资源库。

(二)体现了较强的实践性

本项目研究以仿真实际网站开发的工作流程为主,课程组织体现出公司工作组织方式,贴近企业需要,因此从内容、组织方式、研究过程均体现出较强的、鲜明的实践性。

【参考文献】

[1]刘信平.基于校园网的校本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与应用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1)

[2]严水冬,王雱.对校本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思考[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9(10)

[3]王丽,曲维峰.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资源库的研究[J].福建电脑,2016(4)

[4]刘艳华.教学资源库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J].知识文库,2016(8)

[5]谢晨芳.三明职业技术学院教学资源库建设工作的探索与实践[J].时代教育,2016(9)

【作者简介】黄家宁(1980— ),男,籍贯广西横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本科毕业,现为南宁市第六职业技术学校中级讲师,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师。

篇5:课程教学资源库建设

数字化教学资源种类繁多,不同层次、不同属性的教学资源堆积在一起,很容易形成零散无序的状态,导致管理混乱、利用不便。为此,高职院校在建设专业课程信息化教学资源库之前,就必须建立统一的数字化教学资源技术规范和专业课程教学资源库建设标准,形成资源管理平台。

1.2建设思路的确立

一般情况下,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可分为专业教学资源的收集、存储和资源库管理平台的搭建2个模块。基于校园网络的《针织服装设计与技术》课程信息化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主要包含以下几个环节:

通过参加学校组织的统一培训,学习、理解高职专业课程信息化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标准,做到有据可依;

通过查阅专业书籍、浏览专业服装网站、参加服装博览会和品牌服装发布会及调研服装市场等多种方式,收集课程教学资源,并按专业课程特点对收集的资源进行筛选、优化和存储,做到有条不紊;

从资源使用者的角度出发,将存储好的教学资源进行合理组织和有效整合,使之形成一个立体、开放、互动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库,做到有库且实用;

应用资源库,并对收集的资源进行评价,做到边使用、边整改、边充实、边完善。

1.3建设内容的规划

服务于教学,满足专业教学需求,方便教师和学生使用,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是高职院校建设专业课程信息化教学资源库的主要目的。根据职业教育的教学特点和实际需要,在《针织服装设计与技术》课程信息化教学资源库的建设过程中,将媒体素材、项目设计方案、课件、典型案例、试题库和教学成果等资料作为资源库的主要内容进行研究与建设。

1.4建设实施时应注意的问题

信息化教学资源有许多特征,其中,教育性、技术性和可获取性,组成了资源的三维特征。这就要求我们在信息化教学资源库的建设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切忌有架而无货。即有的学校虽然在网络学习的平台上提供了教学资源管理这个模块,但里面却没有很多的材料,有的更是“拿来主义”,完全是做做表面功夫;

切忌有货但无用。即有的学校为了追求资源库的大容量,根本不审核库中资源的实用性,忘了“建设资源库的主要目的是为教学服务”这一初衷;

篇6:课程教学资源库建设

【摘要】远程教育中课程实践教学的远程化一直是远程教育的难题,目前我国远程教育虽然有了较大的发展,但在实践环节上仍然存在明显的不足。文章分析了虚拟实验的特点,综合虚拟实验和传统实验的优势,建立了“虚实互补、优化整合”的构建模式,旨在通过虚拟实验在理论和实践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关键词】远程教育 虚拟实验 实践教学

上一篇:民主生活会自我下一篇:汽油加氢说明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