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法学习心得》

2024-05-02

《义务教育法学习心得》(精选6篇)

篇1:《义务教育法学习心得》

前天,我校教师在学校领导的组织下,聆听了施教师的关于《义务教育法》的讲座,在施教师生动而又幽默的语言中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对《义务教育法》有了自我更深刻的体会,下头我就谈一谈我的认识和感受。

《义务教育法》首先讲到的是孩子。受教育权是现代社会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这一基本权利所对应的正是国家和政府的基本义务。采取各种有效措施确保每一个适龄儿童入学理解规定年限的学校教育,是现代政府不容推辞的职责和义务。而作为教师更应明确:身为教师必须要做到全身心去爱自我的学生。因为当你走进学校大门时,你的一切就已经不属于你自我了,而是属于孩子们。喜欢学生、爱护学生,应当是教师的天职,正所谓:师爱即师魂。可是在实际中真正做到这一点,尤其是做到喜欢每一个孩子,却是十分不易的。教师不应因为学生的家庭背景、人情的亲疏、智力水平的高低等因素而对学生另眼相看,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公正合理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教师只应在乎学生是否学会做人,是否学会求知,在教学中应本着求真、求善、求美,最终才是求知这样一个原则来教书育人,必须把德育放在首位,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此外,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已经成为学校教师势在必行的工作。如何做到真正减负?怎样样做才能减到点子上?每一位教师都在思考探索。目前,整个社会对考学、对分数说是不重视,但它却仍旧对学生的升学就业起着很大的作用。前几年,考分只是家长关心,社会关心的问题。

近几年,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实施了素质教育后,应试教育不但没有减弱,反而又加上了素质教育的一层枷锁。以至于此刻的社会中孩子们又加上了更多的任务。什么英语辅导呀、音乐学习呀、奥数补习呀、口才呀、硬笔书法呀等等,孩子们几乎被压得喘可是气来了。想要彻底的改变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矛盾,我认为还需要一些周密系统的教育制度改革。

《义务教育法》又讲到了教师的师德,经过学习,我深知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必须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对学生要有慈母般的爱心,且不断更新、充实自我的知识,做到与时代同步,才能培养出贴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挑好肩上这付教书育人的重担。当然我们周围也存在着有违师德的现象,比如:语言过激、行为不当等等,导致师德失范现象的因素很多,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师教育理念陈旧,其理念还停留在应试教育的框框里,只注重学生的智育发展,忽视了学生人格培养,没有注意心灵的沟通。二是教师缺乏良好的心理品质,而教育学生需要良好的心理品质,心理品质的缺乏轻者对学生恶语中伤,重者对学生体罚。三是在利益的驱使下急功近利,缺少爱心,不会关爱学生。四是教育评估机制,仍以应试成绩为核心,教师应对各方面的压力,延缓了师德建设的进程。师德构成决非一种表面的具体行为。任何一种师德表现都能折射出深层的东西,它包含着人才观、学生观、质量观、管理观、学习观、评价观等一系列相关理念在内的综合观念。一句话,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就有什么样的师德表现。

施教师还讲述了其他的问题,比如群众反映强烈的教育乱收费、上学贵问题,其中固然有部分学校片面逐利等原因,但财政投入不足以及政府部门监管不力也是具有普遍性的原因。修订后的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实行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根据职责共同负担,并要求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在财政预算中将义务教育经费单列,“哪个部门违反了义务教育法关于经费的规定,就应当依法追究职责。”

明白了自我的职责所在,也深感肩上担子的沉重。虽然我是一名普通的教师,却肩负着为祖国的未来夯实基础的重任。聆听了报告之后,让我深刻地认识到: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就必须不断地在思想上、政治上、文化上充实自我。二十一世纪的学校教育需要的是对学生有爱心,对工作敬业,对自身不断充实的高素质、强潜能和综合知识本事完备的教师。期望我能在自我的努力后,早日成为这样一名高素质的、合格的教师。

篇2:《义务教育法学习心得》

一、学好新《义务教育法》,做新《义务教育法》的宣传者:

教育能够决定和改变一个人未来的命运,教育也能决定和改变一个国家未来的发展前景。九年制义务教育的贯彻落实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保证。新《义务教育法》的颁布进一步明确了义务教育的公益性、统一性和义务性。

(一)“不收学费、杂费”明确了义务教育的公益性。国家对义务教育采取新的经费保障机制。新法明确规定,“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实行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根据职责共同负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负责统筹落实的体制。农村义务教育所需经费,由各级人民政府根据国务院的规定分项目、按比例分担。”新法还要求,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在财政预算中将义务教育经费单列。

(二)在新法中,统一性贯穿始终。新法从始至终强调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统一的义务教育,这个统一包括要制定统一的义务教育阶段教科书设置标准、教学标准、经费标准、建设标准、学生公用经费的标准等等。这些与统一相关的资料以不一样的形式反映到法律的修改中来。

(三)强制性又叫义务性。让适龄儿童、少年理解义务教育是学校、家长和社会的义务。谁违反这个义务,谁就要受到法律的规范。家长不送学生上学,家长要承担职责;学校不理解适龄儿童、少年上学,学校要承担职责;学校不供给相应的条件,也要受到法律的规范。

二、学好新《义务教育法》,做新《义务教育法》的落实者:

篇3:《义务教育法学习心得》

一、探究性学习

1. 定义和主要特征

“探究性学习”, 即学生独立发现问题, 获得自主发展的学习方式。其主要特征是: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据此, 判断一种学习或教学是不是探究性的, 主要看这四个特征是不是都具备。只有问题而没有实践, 不属于探究;只有实践而没有问题, 不属于探究;在教学中, 学生被动实践, 没有积极参与、发挥主动作用, 不属于探究;如果问题的答案和获取方法显而易见或唯一确定, 不具有开放性, 也不属于探究。

2. 两种分类

根据语文课程的特点及学生在探究活动中主体作用的大小, 可将“探究性学习”分为“定向探究性学习”和“自由探究性学习”。针对小学阶段的语文课程, 更多的是“定向探究性学习”;针对中学阶段的语文课程, 更多的是“自由探究性学习”。

3. 实施步骤

完整的“探究性学习”过程包括提出问题、设计研究方案、收集数据、构造问题的答案、交流探究过程和探索结果这五个基本阶段。即从问题产生, 到问题解决, 再到结果反思的过程。

二、“探究性学习”在语文课程中的适用性

语文课程必须以学生为主体, 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结合语文学习的特点,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积极倡导“探究性学习”。具体而言, 在语文教学中, 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评价方式的设计, 都应以适合开展“探究性学习”为根本, 旨在让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针对语文课程, “探究性学习”具备四个特点:学生是语文“探究性学习”的主体;语文“探究性学习”即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综合性学习”体现“探究性学习”的理念;综合性学习是语文“探究性学习”的重要途径。

1. 学生是语文“探究性学习”的主体

在语文教学中, 学生是“探究性学习”的主体。强调学生是主体, 主要针对传统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语文“探究性学习”中, 学生是主体, 即从问题发现到结果交流的整个过程的各个环节, 学生都是学习的主动参与者, 并发挥主要作用。当然, 在语文“探究性学习”中, 需要教师的指导和协助, 即教师在与学生共同参与的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

2. 语文“探究性学习”即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语文“探究性学习”中, 应立足语文, 以语文为主, 旨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体现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具体来讲, 在语文“探究性学习”中, 其目标有三个:一是增强语文知识的应用性;二是通过多种知识、方法和途径学习语文, 使语文学习更高效, 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能力;三是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 关注学生的差异性发展。

3. 语文综合性学习体现“探究性学习”的理念

当前义务教育阶段各个版本的语文教材都设计了“综合性学习”的内容, 以体现“探究性学习”的理

依据学生心理规律, 把握数学课堂教学

初中数学学习过程在某种程度上是学生的心理活动过程, 学生学习数学的动机、需要、兴趣、意志与智力等因素决定学生数学学习的状态。因此, 教师在传授数学知识时, 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需求的特点, 设计符合学生心理发展的教学方案, 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帮助学生扫清学习障碍, 不断优化数学课堂教学。

一、有效“回看复习”, 弱化记忆干扰

一切教学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心理学研究表明:遗忘是由于记忆得不到强化或是在学习和回忆

念。通过分析“综合性学习”的内容, 可总结出语文“探究性学习”探讨的问题具有的六个特点:一是与语文知识相关, 并对语文学习作用较大;二是学生感兴趣却不能简单作答;三是适合学生心理和认知基础;四是由师生共同创设情境而引发;五是对学生来说可行性较强;六是教师能预见主要的学习结果, 且结果多样。

4.“综合性学习”是语文“探究性学习”的重要途径

“综合性学习”是开放的语文学习, 它具有两个基本特点。第一, 强调综合性。在语文教学中融入其他领域 (包括自然科学等领域的知识、方法) , 实现语文多种能力的综合发展。第二, 强调实践性。通过自主实践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在实践的过程中体现差异性和创造性, 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 体现语文

文/卢珺

时受到其他刺激的干扰而减弱的结果。因此, 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回看复习”尤为重要。复习中的旧知识可以是新知识学习的根基或是新知识的导入。例如, 在教学“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比较大小”这一内容时, 可先复习“一次函数比较大小”的相关内容, 从比较简单的一次函数入手, 找出解决新问题的关键。又如, 在教学“正方形的性质”这一内容时, 可先复习“平行四边形、菱形和矩形性质”的相关内容。归根结底, 教师应适时对容易混淆的概念作类比, 将新知识和旧知识相互贯通, 使学生所学知识形成网络结构。由此可见, “回看复习”既可帮助学生明确概念, 又可找出与旧知识的差别和联系;既巩固旧知识, 又

教育的人文性。

篇4:《义务教育法学习心得》

关键词:学生学习品质 意义 理论 现状 任务 原则 策略

一、培养学生学习品质的重要意义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从为学生奠定终身学习基础出发,规定基础教育目标:使学生“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即是说:课程改革已把学生学习品质确定为重要目标。《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学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数学新课程标准》也有专列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其它各门学科都明确指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是新课程改革的重点内容,并规定了相应的要求和目标。

学生学习品质状况,关系学生终身学习行为、态度、能力,实际关系学生以后对新知识、新科技的拿来运用能力,进而直接关系整个民族、国家的创新能力。因此,培养学生学习品质,于学生个体,于国家和民族都具有很强的意义。

二、学生学习品质培养指导理论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出台前后,有一些省市级教育科学研究中心,对学生学习品质培养进行专题研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山西省社会科学院在2001年成立了山西学习科学与家庭教育研究中心,以赵雨麟为首提出学生学习品质3A理论,认为学生学习品质含学习行为、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并作为课题研究,取得很大成果。还有很多专家学者,也提出了很多理论性很强的观点,江锡铨在《安徽教育》的《培养学生什么样的学习品质》,有周桂兰在《黑河教育》的《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有崔振兰在《中国教育研究论丛》的《谈“学习品质”》,等等。这些都为我们培养学生学习品质提供很好的理论支撑。

三、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习品质现状分析

绝大部分学校和老师也都认真研究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各学科《新课程标准》和相关理论,注意到学生学习品质,从不同角度提出“学会学习”教育目标。但是,很多还只是一种愿望,流于口头,写在论文,没有系统调查、分析、实践,学校评价教师、教师评价学生还是以考分论英雄,学生学习品质依旧是学习过程的附属要求,没有成为学习目标的基本要求,没有对学生学习品质提出系统要求,也没有对学生学习品质提出定性定量评价,在学生评语中也只泛泛而评,即使对学生口述操作进行面试,或进行所谓“综合素质评价”,也都根据学科成绩而定。学校更没有找到能够评价教师在培养学生学习品质方面的付出努力的办法,没有发现将学生学习品质培养进入教师评价系统。考分“优秀”学生还是源于教师现代信息、现代媒体的灌输,源于迫于父母及就业压力的苦读,“乐学”孩子不多,“轻松”孩子更不多。部分学生高分低能,还有的是考分上去了,身心下来了,大多部分学生身心下来了,考分也未上,不能乐学,不愿自学,谈不上学习品质怎样,没有家长愿承认自己家教没做好,也没有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工作缺陷,学生的一切都归结于孩子不争气。

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沉于应付各项考核、中心工作、政治任务,确保安全平稳。学校领导的目标是“和谐”各种关系,造创自己宽松的工作环境。教师乐于行业之间或学校之间的工作条件、待遇报酬比较,教学工作以应付学校检查,保证学生平安无事为目的,学科教学以统考科目为主,目标以知识技能为主,忽视了学生学习行为、学习态度、学习能力。

近些年,随计划生育政策实施,进城务工人员增加,农村小学生源急剧减少,农村小学特别是偏远小学已处于自生自灭状态,学校除了安全压力外没什么质量和“学生学习品质”追求。学生没有爱惜书付本意识,很多学生未到期末,书付本面目全非,乱写乱画,缺篇短页,做纸飞机折纸泡儿,放学语文、数学课本能拿出来也就算不错的了。农村初中,办学有两个目标:一是保证几个“苗子”,作为升重目标,作为立足标杆;二是班额达到70或80,以争取更多的投入,管理目标是不出现安全责任事故。

作为农村学生家庭,普遍心理是完成义务,把人混大,能配合学校不让学生学坏是幸事。欠缺家教能力,更没关注学生学习品质。现在还有近40%的留守学生,父母双双外出,留下他们寄居亲戚朋友家,或由隔代祖辈监护,甚至依大带小,和普通学生比较,生活无规律,温饱无保障,心理有的逆反野性,有的压抑自卑,考分低差,学习品质自然不好。

三、学生学习品质培养基本任务

根据学生学习品质3A理论,把学生学习品质分成三个方面,即学习行为、学习态度、学习能力。

(1)学习行为指学生在日常学习中所表现出来的一切活动。根据整个学习品质效能递进作用,递进程序依次是环节、秩序、方法、行为、习惯。学习行为表面特征是会与不会。

针对学习环节和学习秩序的要点是:环节的意义是通过秩序来表达和实现的;针对学习方法的要点是:方法通常是由单个或若干有意义的秩序的最优化的组合;针对学习行为的要点是:行为总是依据一定的方法或经验进行的;针对学习习惯的要点是:习惯就是因为行为的不断重复而形成的成本最低的模式化行为; 针对计划型行为的要点是:通过已知的习惯就会获得可预见的结果和获得,这是决定计划型行为的可行性、价值和效果的核心和基础。

就学习环节,分为主环节和辅助环节。主环节分为三期:接纳期、练习期、巩固期。接纳期:主要为预习和听课,是了解和接受知识的前期工作; 练习期:主要指作业和考试,是熟悉和掌握知识的核心阶段。练习期主要以家庭作业为主,而考试也是练习的重要方式; 巩固期:主要为复习,是全面掌握目标知识的最后阶段;

辅助环节:玩(娱乐性玩、兴趣性玩、学习型玩)、计划、预习、问题整理、听课、课堂笔记、作业、错题整理、回忆、检查、复习、总结归纳、查漏补缺、针对练习、交流(提问、讨论、思考)、考试、阅读等。

主环节和辅助环节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学生通常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对辅助环节不够重视。这是造成学习效果不理想的根本原因之一。就好比是否能炒出一盘可口的尖椒土豆丝,刀工火候的把握、油盐酱醋的搭配等所起的影响和作用是非常关键的。

(2)、学习态度是学生对学习的评价和行为倾向。含学习态度的组成因子是:学习认识、学习动机、学习情绪;表面特征是对学习的爱与不爱。学习认识由认知、目标、计划组成;认知是对学习的理解,目标是主观确认的发展方向,计划是实现的路线图;学习动机分兴趣、需求、理想三个层次;兴趣是感性的,生物性的;需求是理性的;理想是精神性的;前两者都可以转化或消退,而理想才是真正支持行为发生的根本原因和可持久的内在动力。学习情绪从产生机制上分心因性和生理性。 心因性主要分内因和外因,外因受家长、教师、同学、社会等方面影响,其中家长效能即家庭教育又起关键作用。内因主要受自信心影响,主要缘于学习后获得。

(3)、学习能力是指学生顺利完成学习行为所必需的主观条件。学习能力的组成因子是:智力、个性和知识储备;表面特征是能与不能。智力含是记忆力、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逻辑推理能力;个性品质的因素为责任心、上进心、自信心、意志力、自制力;知识储备指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策略性知识和其他如情感、动作或交际等知识的储备量;

(4)、态度、能力和行为的关系,三方面互相作用影响,互相促进发展。态度是行为、能力的反映,行为是态度、能力的表现,能力是行为、态度的结果。学生学习不理想至少由于一方面、乃至三方面的不足造成的。 分析学习态度和能力的问题一般是通过对学习行为的考察来完成的。

四、学生学习品质训练基本原则

1、以学生为主体原则,学生既是研究对象,又是真正受益者,为学生终身学习培养良好品质,为其奠定终身学习基础。

2、从实际出发原则,尊重学生家庭、年龄特征、学习基础实际。

3、面向全体原则,对每个学生负责,特别关注留守学生、残缺家庭、灾难家庭学生,不能遗漏。

4、结合课程改革相原则,尊重学科特点,紧贴“三维目标”中“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

5、“知行统一”原则,不能空洞说教,以实践为基础。

6、“知情意行”循序渐进原则,不可简单要求、一蹴而就、操之过急,需坚持不懈,养成习惯。

7、课内外结合,以课内为主,校内外结合,以校内为主。

8、正面教育原则,坚持肯定鼓励、榜样示范与督促评价相结合原则。

五、培养学生学习品质基本策略

1、制定《学生学习常规基本要求》训练学生。《要求》从学习阵地管理、书副本管护、上课、作业、考试等方面作明确规定。学习阵地管理要求学生学会安排书包、课桌柜、家中书桌等书副本文具排列顺序,要求通过触摸找到所需用品,同时不准在书包、课桌柜等乱刻乱画,保持清洁。书副本管护要求完整、不折、不撕、整洁,不涂不画,书写姓名班级等必须在规定地方。对上课的准备、坐姿、听课、发言都作明确要求,还有对室外课、多媒体课也要规定,下课时整理好书桌和书副本、学习用具,凳子放在桌子底下,带走自己的垃圾。对作业要求主要是封面、格式、书写等作明确要求。考试要求,态度认真,不抄袭、夹带、窥视,考满时间,认真检查,成绩真实。这些规定,平常班上进行训练检查督促,半期期末分别进行抽查,进入班级考评。

2、通过榜样影响学生。一是收集有名成功者养成的学习品质教育影响学生,二是规范校内班级优秀学生学习品质,以教育影响学生,每期评选学习品质良好、成绩优秀的学生,让学生作文介绍好的学习品质,在班级学校交流,三是老师为学生做榜样,要求老师尽可能和学生在一起学习,用老师专心致志的学习工作行为影响学生。

3、统一作息要求学生。学校根据上级要求,制定统一作息时间,严格作息,养成严谨学习生活规律,还要求家长督促学生节假日也按规定作息。

4、通过目标教育培养理想。积跬步至千里,汇小流至江海,“化大成小,化整成零”指导学生,贴切学生基础和能力实际,将模糊、遥远、高远理想化成学期的、学月的、学科的、单元的、学习目标和任务,指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确定学习目标,学会按照周课表计划一周学习计划。操作中,绝不好高骛远,要操作性强,时间性强,从小做起,从细做起,开始以培养习惯为主,不可负担太重。还要求通过写日记或周记方式进行自省自律。

5、班风学风影响学生。学校在班级管理中,把学生学习品质、人人参与班级服务、班级文化建设、留守学生之家建设作为班级管理专项考评,通过自习纪律秩序、上课集中精力程度、作业规范情况、考试成绩变化等综合评比,在班级间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用良好的班风学风影响学生,让学生学习生活充实,有事做,能做事,有劲头,有效果。

6、通过评价激励学生。根据学生学习品质要素,制成评价体系,一级指标3项(学习行为、态度、能力),二级指标12项,三级指标44项,每项5星,通过逐项评星进行评价,根据所得总的星数评选优秀学生,分班级和学校两个层次进行表彰,凡在学校表彰要通过学校公示栏和大会表彰,还让优秀学生写经验介绍,既有榜样作用,又有自律作用。还组织学生进行纵向比较,以了解自己学习品质进步情况,促进学生自律。

7、利用情境磨练学生。学生学习生活上常常遇上这样一些情境:早上不愿起床;其他同学已经完成作业且纷纷准备参加文体活动;上课忍不住打盹;上课忍不住摸玩具或零食;考分没达到目标或名次没赶上;规定时间没完成学习任务(作业、阅读背诵、预习等);等等,我们要求老师利用上述情境,鼓励学生不要输掉自己,用“你甘愿落后吗?”“你肯定选择完成任务后去活动!”“相信你有办法赶走瞌睡虫!”“其实你只落后一点点,下次肯定会突上来”“好男儿,你不会输在这点困难上”,等等,去激励鼓励学生。

8、尊重个性差异指导学生。学习品质各个方面在不同学生身上,存在个性差异,有的学生乐于独立学习,有的乐于群体学习,有的“抱佛脚”效果不差,有的先学后玩有底气,等等,有些差异不能分其优劣,老师应该尊重,即使有些方面不尽人意,也要循序渐进,慢慢纠正。

9、尊重年龄特点指导学生。由于年龄差异,学习理想、认识、动机、情绪、智力、个性、知识储备存在差异,对低龄学生多以感性直观引诱为主,对初中学生多以理性教育磨练为主。

10、结合学科特点指导学生。学生学习活动,课堂是主阵地,受时间和群体限制,学习秩序、方法、习惯、智力(记忆、注意、观察、想象、创造、推理)、个性(责任心、上进心、自信心、意志力、自制力)等学习品质,都在集中时间内、群体比较中训练,效果最佳,差异明显,因此,训练学生学习品质,必须抓住课堂不放松。同时,必须尊重学科特点,理科、文科具体课堂组织有差异,室内室外也有差异。(课堂要求、学科性质)

11、强化辅助环节,训练学习行为。我们知道,学习环节分主环节(接纳、练习、巩固)和辅助环节,辅助环节含制定计划、课前预习、整理问题、追随讲课思维听课、课堂笔记、限时作业、整理错题、作业检查、回忆课堂、课后复习、归纳总结、针对练习、交流展示、考试展示、灵活应用等,我们要求老师按以上流程管理学生学习环节,从而训练学生学习习惯。

12、“限时作业”训练学习品质。单位产量反映学生学习综合品质。限时,训练学生注意力有立竿见影效果,对培养记忆、观察、想象、创造、推理等智力和责任心、自信心、意志力、自制力等个性有很大帮助。

篇5:义务教育法学习心得

学习义务教育法心得体会一

通过学习,再联系实际,使我感悟到:教师的人生,还应该有创新精神。年年春草绿,年年草不同。而我们的学生亦是如此,因为人与人之间存在差异,所以教育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的目的是为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让每一个学生主动地、活泼地发展。在组织教学中把整体教学、分组教学与个别教学结合起来;在教育过程中,贯彻个别对待的原则,讲求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学生们像一朵朵稚嫩的小花苗儿,但每一颗都有与众不同的可人之处。因此便更需要我们用不同的方法用爱心去浇灌、呵护。用《教师法》、《义务教育法》和《未成年护法》来规范和鞭策自己,在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还要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保障学生合法权益,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这样才得以使我们的事业走向辉煌使我们的教育对象健康成长。

总之,我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按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奉公守法,遵守社会公德。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为人师表。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丰富自身学识,努力提高自身能力、业务水平,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规程,有高度的事业心、责任心、爱岗敬业。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树立正确的人才观,重视对每个学生的全面素质和良好个性的培养,不用学习成绩作为唯一标准来衡量学生,与每一个学生建立平等、和谐、融洽、相互尊重的关系,关心每一个学生。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利用学科特点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本人将站在民族复兴的高度上来认识党的教育事业,忠心于党的教育事业,勤勤恳恳,把毕生的所学贡献给社会主义国家的教育事业中,在平凡的岗位上争创不平凡的业绩。

新义务教育法学习心得二

新的《义务教育法》更加突出公益性,还有统一性和强制性.这三个基本支点,虽然不是直接的教育行为,但是对于教育工作者转变观念却非常关键。(心得体会 )新法明确了对义务教育质量的要求,第一次将素质教育明确写入法律,提出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强调要把德智体美有机地统一在教学的活动中。这些内容必然影响到教师的教书育人行为。同时,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也必须肩负起提高义务教育阶段质量的责任。

教师是一个很普通的职业,是一个不同于其他的工作的工作,她神圣、伟大、高尚,世界一切赞美的词语都可以用在她身上。当我是学生的时候,我学习的是《守则》《规范》;当我成为教师的时候,学习的是《教师法》。我国于1993年10月31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长期以来《教师法》虽然存在着,但许多侵犯教师合法权益的事情时有发生,例如殴打、辱骂、诽谤教师、拖欠工资等等的事情发生,而教师迫于时代和社会的压力,能够主动利用这件法律武器去捍卫自己的人却不多,这说明教师只知法、守法是不够的,因为用法也是我们基本的权利。教师作为一支具有高素质的社会队伍,学好、用好法律是一件重要的事情,是我们教师必修的一门功课。通过学习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我不仅更新了自己对法律的认识,更是清楚的了解到自己的法律地位,以前的我认为教师就是为社会为学生服务的,吃点亏是可以吞下去,那现在我不会再怎么认为了,因为,每个人都享有一定的权利,“平等”的口号不应是嘴上说说而已,落实到实处才拥有意义,否则有法也等于无法了。同时我也认识到作为一名教育前线的教师所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教师法》不仅帮助教师得到她们的所得,也让教师有了行为上的准则,只有学习好它才能保证教师享有自己的权利。另外,教师在享有权利的同时,也应履行一定的义务。在学习了《义务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后,让我更明确了,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该履行的义务和遵守的行为规范。在工作中,严格规范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让学生满意,家长放心,社会认可,不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不讽刺,挖苦,不威胁、责难家长。时刻以教师的道德行为规范来要求自己,不穿奇装异服,处处“身正为范”。对于后进生,不拔苗助长,不讽刺挖苦,耐心教育。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学生将不再是知识的容器,而是自主知识的习得者。面对知识更新周期日益缩短的时代,我意识到:必须彻底改变过去那种把老师知识的储藏和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比为“一桶水”与“一杯水”的陈旧观念,而要努力使自己的大脑知识储量成为一条生生不息的河流,筛滤旧有,活化新知,积淀学养。有句话说的好:“一个教师,不在于他读了多少书和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读了多少书和教了多少书。”用心教、创新教与重复教的效果有天渊之别。

教书和学习的生活,使我感悟到:教师的人生,还应该有创新精神。年年春草绿,年年草不同。而我们的学生亦是如此,因为人与人之间存在差异,所以教育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的目的是为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让每一个学生主动地、活泼地发展。在组织教学中把整体教学、分组教学与个别教学结合起来;在教育过程中,贯彻个别对待的原则,讲求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学生们像一朵朵稚嫩的小花苗儿,但每一颗都有与众不同的可人之处。因此便更需要我们用不同的方法用爱心去浇灌、呵护。用《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来规范和鞭策自己,在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还要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保障学生合法权益,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这样才得以使我们的事业走向辉煌使我们的教育对象健康成长。

《新义务教育法》学习心得体会三

近期,我们在校领导的组织下,通过多种形式重温了“教师义务教育法”,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讨论和交流,每一位老师都有了自己更深刻的体会,下面我谈谈我的认识和感受:

《新义务教育法》要求我们教师应当热爱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文化、业务水平,爱护学生,忠于职守;教师必须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提高师德修养,是时代向我们提出的要求,也是《新义务教育法》赋予我们的义务,作为教师我们必须转变观念,树立教育新风。

明白了自己的职责所在,也深感肩上担子的沉重。身为一名老师,必须要做到全身心去爱自己的学生。喜欢学生,爱护学生,服务于学生,同时也是一名教师的天职。师魂即师爱。但在实际工作中做到这一点,却是不易。不管如何,教师要对每位学生的发展负责,尊重他们的人格,在求知的过程中,帮助他们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培养他们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这样才可称得上不辱使命。

篇6:学习义务教育法心得

这一学期的时间中我都在不断的学习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让它们在工作中沉淀,发酵。因为我们的事业需要它们---《教师法》、《义务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

谈到教师大家想到最多的是鲁迅先生的那句话:“俯首甘为孺子牛”,那是对教师无私精神的赞美。不同于其他职业,教师是被称为“太阳下最光辉的职业”。但是近几年有些地区屡次出现教师遭受不公平待遇;教师被殴打;教师被羞辱等等现象,似乎在提醒着我们这光辉的职业正被黑暗给一点点吞噬了。作为一支具有高素质的社会队伍,学好、用好法律是一件重要的事情,是我们教师必修的一门功课。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不仅更新了自己对法律的认识,更是清楚的了解到自己的法律地位。这时认真学习“教师法”用法律武器捍卫我们的权利显的刻不容缓。

但是教师在享受权利的同时要清楚的认识到自己的义务。从在师范学习的第一天起,我就记的在学习“教师法”的同时还在学习着“义务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通过学习让我更明确了,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该履行的义务和遵守的行为规范。在工作中,严格规范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让学生满意,家长放心,社会认可,不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不讽刺,挖苦,不威胁、责难家长。时刻以教师的道德行为规范来要求自己,不穿奇装异服,处处“身正为范”。对于后进生,不拔苗助长,不讽刺挖苦,要耐心教育。尊 1

重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理论的知识丰富了,但是当我真正将它付之行动时才发现要考验我的原来远远没那么简单。记得曾教过一名学生,该生表面很老实,但是接触一段时间发现他不但平日纪律不好,而且不按时完成作业,更可气的是他对自己的犯的错误总是能找到一堆理由去推脱,去逃避。当我教育他时总是和我捉迷藏,趁我一不留神就开溜回家。对这样的学生当时我觉的即没面子又愤怒,于是在一次班上上自习课时间,我将他带在身边到了高年级教室进行教育。当时并为发现有何不妥,但是几星期后,该生家长找到学校说我这种行为伤害到了孩子的自尊心,打击了孩子的学习信心。一堆的罪状扣在了头上,教育教学经验仍很青涩的我当时满腹委屈。受不良情绪的影响,当时我根本就将之前学的理论知识抛在脑头,更别提换位思考,站在孩子的立场想想这件事。冷静后,在前辈领导的帮助下我给自己做了次深刻的检讨和分析。年年春草绿,年年草不同。而我们的学生亦是如此,因为人与人之间存在差异,所以教育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的目的是为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让每一个学生主动地、活泼地发展。在组织教学中把整体教学、分组教学与个别教学结合起来;在教育过程中,贯彻个别对待的原则,讲求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学生们像一朵朵稚嫩的小花苗儿,但每一颗都有与众不同的可人之处。因此便更需要我们用不同的方法用爱心去浇灌、呵护。可以说经历了这场**,我收获了许多。

教师,应以虚怀若谷的胸怀,诲人不倦的精神,用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的言行举止,去照亮学生的心灵,去培养好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适应时代发展。教书和学习的生活,使我感悟到:教师的人生,还应该有创新精神。用《义务教育法》和《未成年护法》来规范和鞭策自己,在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还要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保障学生合法权益,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这样才得以使我们的事业走向辉煌使我们的教育对象健康成长。

上一篇:写印象深刻的事作文下一篇:村出纳个人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