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红梅+浅谈批评的艺术

2024-04-18

唐红梅+浅谈批评的艺术(共10篇)

篇1:唐红梅+浅谈批评的艺术

浅 谈 批 评 的 艺 术

姓名:唐红梅

浅谈批评的艺术

【摘要】:学生在犯错后,老师应该避免不问缘由、不注重方式的对学生进行批评。

在整个批评教育的过程中,老师应该以学生为主体,用爱心、耐心来使他们认识到自身的错误并加以改正。

【关键词】: 批评 方式 艺术

学生,顾名思义,是一个处在学习状态的群体。他们在学习中成长,这条成长的路不会是笔直的,偶尔他们会犯错误,这时进行批评教育的方式就尤为重要,方法正确了就犹如拉回一匹脱缰的野马;如若方式不恰当,就适得其反。批评也是讲究方式方法的,这是一门艺术。下面就浅要的解析一下,作为老师在批评学生时应该注意些什么。

一、保护学生自尊心

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自尊心是一种非常脆弱的东西,对待它要小心,要小心得像对待玫瑰花上颤动欲坠的露珠。”学生是一个很特别的群体,在他们进入学校后,进入社会前,都处在一个备受呵护的状态,尤其是现在的学生在家有家人的宠爱,在学校有老师的呵护,他们的自尊心可以说是在“大棚”中成长起来的。所以,学生的自尊心是较强的且是容易被伤害的。老师在批评教育的时候,应该考虑到学生较强的自尊心,采取一种委婉而有力的方式,而不是选择直接的刺激的方式。我们班上有一位同学,学习很努力,学习成绩也很不错,十分的聪明,但是他上课有时会走神,从来不举手回答问题,我的眼神一瞟他,他就低下头。当我问及他为什么不积极回答问题时,他讲出小学一年级时的一个事情。一次他忘记做作业,语文老师把他直接“请上”讲台,当着全班同学的面用教棒一下一下的戳他的头部,并恶狠狠的数落。在这个例子中,那位老师也许只是想让学生明白不做作业是不对的,但是老师选择的方式过激,“人非草木,孰能无过”,这种偶然的小错误老师完全没有必要小题大做,大可轻语一句“明天把作业交给老师,只此一次,下不为例,好吗?”较之拿教棒直指学生,这样的做法既不会让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伤害,也能让学生体会到老师这次原谅我,并

不代表忘记写作业不是错误。著名教育家韩凤珍说过:“难教育的孩子都是具有强烈自尊心的孩子,教育者就是要千方百计的保护孩子最宝贵的东西——自尊心”。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是一名老师的责任和义务,学生的学习生涯中很大一部分是与老师在一起的,老师的言行对学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如果在批评学生时不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这种自尊心上的伤害是会伴随学生终身的,就如同我的那位同学,因为老师一不小心的伤害,就此失去了上课勇于举手回答问题的勇气。

二、平等对话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批评的艺术在于严厉与善良的圆满结合,让学生在老师的批评中感受到的不仅仅是合乎情理的严厉,而且是对他充满人情味儿的关切”。学生在进入学校后相当于融入了一个同龄人的世界,此时较之于家长和长辈沟通,他们更愿意和朋友探讨一些话题,他们有自己的小秘密不愿意对至亲的人说,却愿意告诉同龄人,这是他们童年期内心“只对朋友”开启的特性。然而,在批评学生的时候,老师有可能是居高临下的姿态,“你这么做是不对的,那么做是不对的”。这种对话是毫无意义的。为了平等的对话的展开,老师应该主动转换自己的身份,让自己成为学生的朋友,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帮助他认识和分析错误。再者,话语权上应该也是平等的,学会去倾听学生为什么会这么做,老师可以从他们犯错的思路中找寻根源,也许老师会发现学生犯错是有特殊原因的,也许是老师误解,平等的对话就可以避免老师误解“一棒子打死”学生的现象。这学期在教学《井底之蛙》时就出现过这样的一件事:当我问及“你们学了《井底之蛙》有什么感受”时,有一个学生回答:“我觉得蛙有蛙的快乐,鳖有鳖的快乐。蛙即使到了大海上,也享受不了鳖的快乐;鳖到了井底,也不会像蛙一样跃、攀、躲、跳。是否感觉快乐,要看什么样的环境适合自己。”当这个学生回答完,班上其他学生哄然大笑。这时,如果我不及时制止这种行为,也是一味的嘲笑,没有去分析这位学生从另一个方面解读了《井底之蛙》,想当然的认为此学生的品质有问题,那么就会造成很大的误解,有可能这个学生会感到委屈、难过,但他不敢说出口,只能接受同学们的批评,那么可以说我们的老师就此抹杀了一个聪明的天才。学生在学习、生活当中是有超强的创造力的,他们也许会表现出一些不同于常规的想法,老师不能居高临下劈头盖脸的就批评,要给予学

生话语权,让他们能够有机会阐释自己的看法和想法,在这之后,如果老师觉得学生的看法有错再进行批评教育。

三、直陈利害

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并不代表,老师在学生犯错误时要保持沉默。在得知学生犯错的原因后,老师如果对于学生采取放任态度只会让他们走入歧途。就这一点而言,在对学生进行批评时,老师应该直接提出再继续犯错的后果,但在掌握处理分寸的同时要注意到,不能揪住错误结果不放,无休止的对学生提出无谓的批评。老师这种直接陈述厉害的方式,没有过分的停留在错误本身,而是把重点放在你以后千万不能再这样下去了。这样既安抚了学生犯错后的恐慌心理,又单刀直入的提出了警告“你以后不能这样做!再这样下去„„”用严厉的言辞让学生意识到继续犯错会产生不堪设想的结果,在学生意识到危害后,老师应该实时的给予学生以安慰“只要你不这样做了,你还是一名很好的学生”等等,这样既保证了学生不过分受到惊吓又使他们明白了严重性。

四、循循“善诱”

这是一种隐形的批评方式。有时学生在做错事情后可以很快的意识到这种做法不正确,但是在有的情况下学生却不能意识到,在他们的潜意识里有某种错误的价值观误导了他们。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老师直接提出批评,即使再委婉也会引起学生反感和抵触情绪。此时需要老师一步一步的引导学生,让他们自己意识到错误的存在,从而自觉地改正错误。这一点明显的表现在小学生身上,他们的情感、意志都处在不成熟阶段,易受环境的影响,“习得”成为他们学习的一个重要途径。比如,我们班很多同学都喜欢打乒乓球,但是有个别打得好的同学,就不喜欢跟其他同学一起打乒乓球,别的同学想跟他们一起打,他们也会直说“你们打得不好,我不愿意”,不久后这些受了打击的学生就不再愿意去尝试打乒乓球。在他们的思维里,不和那些乒乓球打得不好打得不好的学生一起玩是正常的,他们并不觉得这是一种错误,反而觉得自己做法很正确。这时,老师可以不批评任何一个人,只是选择另外一种有趣的课外活动,比如羽毛球、跳绳„让打得好的同学和打得不好的同学角色互换,让嫌弃别人的学生体会到被其他同学嫌弃的感觉,让他自觉的认识自身的错误,而后老师再给予适当的批评,提出一些好的建议。不用老师直指学生错在哪,仅是让他们自己去学习。春雨滋润大地的方式是“无声”的,低调的,教育学生不仅仅是为了让他们表里不一,真正的目的是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潜移默化的除去他们内心不健康的价值观。

五、就事论事

当学生第二次或者多次犯错,老师进行批评时不能翻旧账。《左传·宣公二年》:“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对于学生,老师也应该秉承这种理念,如果学生这次犯错,千万不要将以前的错误也拿出来摆在学生的面前,甚至有些老师会恶语相加“你就时一颗歪苗子”,这会让学生觉得只要犯过错就不能被原谅,从而产生对于老师的不信任感和厌恶感,这对以后的教学和心理辅导工作都是不利的,更有甚者,会对整个社会进行仇视和报复。在面对再次犯错误的学生,老师只能就事论事,询问清楚他为什么会犯错,就这次的错误展开分析和纠正。

六、寄予希望

邢奕竹曾说过:“生活中需要希望,没有希望,生活将无法继续;学习中需要希望,没有希望,学习将毫无乐趣”,对学生,老师要永远充满着希望。他们都还只是孩子,会犯错会改正,他们的人生也是在这样的拉锯战中慢慢展开的,如果他们犯错,老师要批评要教育,但在这之后老师不能认为犯错的学生“没救了”,应该告诉自己要相信我的学生是好的,他们会改正,同时老师也需要向学生表示自己对于他们的信心:“虽然这次你犯错了,但是老师相信你,下次一定不会这么做的,你是一个好学生„„”。学生对于老师的评价是很在乎的,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老师的评价几乎是他们定位自己的一个最重要标志。所以,老师在批评了学生后,一定不能再“雪上加霜”上的再次打击学生的信心,给予一定的鼓励,说一句:“我看好你”,这会给学生带来莫大的鼓励。再者,本就犯错的学生内心是充满恐惧和无措感的,如果老师适时地送给学生一句安慰的话语,让他在认识到自身错误的同时也能鼓起勇气改正错误,也能使他相信自己是一个“好学生”,使他意识到只要改正错误就可以大踏步的朝好的方向走去。

老师,从幼儿园到大学甚至更高的学府陪伴学生十几年,在学生的整个人生中扮演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他们的一言一行都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罗素说:

“要用爱来唤醒,用知识来引导。”对学生,老师们应该总是怀着一颗爱的心。及时批评学生,也要注意方式方法,用好的方式去批评教育他们,使他们走上正确的道路。

【参考文献】:

①刘芳.批评的艺术[M].中国物资出版社, 1999年06月第1版

②翟启明.语文教师心理学[M] .四川大学出版社,2007.11

③现代心理学新论.冯海英[M] .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篇2:唐红梅+浅谈批评的艺术

四川省万源市第三中学 唐红梅

中文摘要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多媒体辅助教学虽发挥着积极作用,但也存在不从实际出发,滥用、误用多媒体的现象,本文浅谈了对多媒体的认识,试着从语文学科特点、教学主体(学生)的实际出发,结合教学实际找出多媒体在语文教学运用中存在的一些误区。着重从实际(学生的自身特点、多媒体的特点)出发,认真分析存在问题的原由并提出相关建议,从而使多媒体与语文教学有机结合,使之真正为语文教学服务。

关键词:语文教学;多媒体;矛盾;对策

“多媒体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和视听技术将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动画、视频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信息加以数字化, 并进行组合、处理和控制, 通过人机交互式操作向用户提供所需信息的计算机集成环境”。[1] 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手段,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地走进了课堂。诚然,多媒体辅助教学集图片、声音、动画、视频于一体,其信息资源的丰富性和教学的直观性等特点是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然而,各种信息手段都不可避免地存在各自的局限性。皮亚杰说“事实上,教育学里面令人感到最痛心的困难就是最好的方法也就是最困难的方法。”[2]世上没有一种新生事物能够完美无缺, 用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也不例外。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与其他教学媒体的运用一样, 不是盲目且无原则的, 而应十分注意这种手段使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使用恰当, 会起到锦上添花的效果; 反之, 则可能是画蛇添足。

本文就运用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存在的误区做些分析,并提出几点建议希望能趋利避害, 促进语文教学事业的发展。

一、多媒体在语文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多媒体技术手段在语文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提高了语文的教学效果, 但也存在着:“盲目崇拜多媒体, 忽视语文学科特点、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性, 导致教学效果不佳等问题”。[3]如果不能遵循语文学科自身的特点和教学规律, 使多媒体与语文教学有机整合,那么运用多媒体语文教学将不可避免地产生误区和矛盾。

(一)多媒体的特点与语文学科特点的矛盾

语言文字所包蕴的内涵,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和丰富性,给读者多样的个性化的解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但 对文本的个性化理解主要依赖于学生自身对文本的阅读,通过联想和想象, 实现艺术形象的再创造, 从而达到对文本内涵的独特的感受和理解。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为语文课堂教学提供了优美的音乐和逼真的画面,增加了语文教学的形象性和直观性,有利于学生学习理解,提高认知能力。如教老舍的《济南的冬天》,可以把粉妆玉砌的济南冬景放映出来;教《木兰诗》分析木兰的性格时,可以把动画片《花木兰》放映出来。然而, 这个优势也暗含

了很大的劣势, 图像把人和景直观化固定化,抑制了学生通过抽象的文字进行想象的能力,也限制了学生创造力的发展。优美形象的语言所包涵的丰富多彩的意蕴绝不是简单的画面所能体现的,如果过分强调画面的逼真, 过分强调形象直观化的教育,而忽视学生自身对教材、对文本本身的阅读和品味,一方面就等同于把答案结论直接告诉给学生,用教师的理解代替学生自身的理解,学生根本用不着阅读和思考就直接获得了对文本的理解,这样学生就失去了主动阅读、主动思考、依据自身的经验展开联想想象去体会文本内涵的机会,从而影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另一方面, 多媒体提供的画面和音乐其实只是老师自身对文本的一种理解, 即使没有偏颇也只是“一家之言”,如果教师不注意在提供画面和音乐的基础上加以点拨和引导, 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联想和想象, 就有可能把学生的理解“定格”在那些画面和音乐上,“定格”在老师的理解上, 使原本极有可能发生的生动活泼、对文本充满个性的多样化的解读变成只有一种观点, 一种声音,变成千人一面, 很不利于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的理解和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二)多媒体的应用与学生主体性、教师主导性的矛盾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是学生通过合作、对话, 主动地发现,探究,建构新的知识意义的过程。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权威,而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引导者,在教学中起主导的作用”。[4]

多媒体提供了海量的信息,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自主发现、探究。但是课堂教学信息并不是越多越好,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信息主要依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现实需要来提供,教学过程要根据学生的主体内在需要而展开,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主动通过与文本、老师、同学的对话,通过合作、探究、自主学习,去领略文本的语言美、形象美,提高理解和运用母语的能力,丰富美好情感,健全人格,提升语文素养。如果一味强调多媒体的应用,把整个课堂教学过程死死按照原先预设的程序按部就班进行,要是学生的反应偏离预设的模式,学生的回答与课件中的答案不同,就一步一步地纠正,引导到多媒体课件原先设计的轨道上来,多媒体俨然成为课堂的主宰,学生则完全处于被动接收的位置。这几乎就是在多媒体漂亮外衣下上演传统“满堂灌”教学的翻版,由原先“人灌”变成“机灌”[5],把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学生的主体发展的内在需要完全抹杀了。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主导作用,教师按照教学目标的要求,分析学生能力水平、经验背景等实际情况,运用各种手段,设计组织语文教学,给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机会。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要根据课堂实际情况及时灵活地调整教学程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要时时关注学生的反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相机诱导,适时点拨, 引导学生充分理解文本的内涵。但在实际教学中,有的老师不是结合课件的展示, 及时点拨和引导,引领学生主动思考,使学生的思维由表层到深层,不断深入,不断求异;而是把一堂课的所有环节和内容全都纳入课件中,甚至是本应由教师对学生课堂活动、学习状态的反应、评价也由电脑代劳了,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移动鼠标, 操纵课件,教师的主导作用就大大削弱了,变成简单的电脑

操作员。这样的教学只能告诉学生最终结论,而不能传授学习的方法;只能灌输知识,就不能捕捉到创新的灵感。

下面就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几点建议,希望多媒体能够很好地为语文教学服务。

二、改进语文多媒体教学的建议

多媒体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经过实践,适时、适当、合理、灵活的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把声、图、像、文、情、境与看、思、读、写等诸多手段结合起来,组成了一个立体化、多方位的语文课堂教学形式,较好地发挥了多媒体教学手段的生动、形象、具体、直观的优势。[6]与传统教学媒体手段相比,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具有集成性、多样性、交互性、高效性以及易操作等优越特点,其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大大扩展了教学的内容和表现形式,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育教学质量。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语文教学中如何使用才能使其优越性充分展现呢?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使用,要求语文教师不仅要会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而且要“善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使其更好地为语文教学服务。

(一)结合实际,找准教材切入点

尽管多媒体手段在语文教学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但从某些角度看它并不是十分完美的教学手段。网络的高技术容量易使中学生对网络技术产生过度或单一崇拜。当代中学生年龄小、思维活跃、个性强,自控能力差,要使他们的创造能力得以发挥,就必须重视心态的培养,充分尊重他们的人格与个性,平等相待,使他们在学习中有一种轻松感和愉悦感。在实际教学中,不少学生沉迷于图像化,平面的、标准式的网络文化,而导致思考能力不足。一些学生计算机操作技术非常熟练,却写不出漂亮的汉字等。这就对语文教师提出了较高要求,在语文教学中尽量做到: “适时”、“适当”。

1.“ 适时” 就是要求媒体的运用时机要选择最有利学生掌握吸收教学要点, 或使训练效果达到最佳的时机时出现。多媒体在什么时机使用,绝不能随心所欲,不能过早也不能过迟,该出手时就出手。

2.“ 适当”就是多媒体要用在“精彩” 之处,用在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之处,用在有利于深化教学内容之处。选用的多媒体要与所要呈现的语文课程内容、阅读教学内容非常贴切。

总之,在具体的语文教学过程中,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时必须把握好一个“度”,要用得准、巧、活,而不让人感到教师这节课就是为了应用多媒体。另外,在课件制作、课堂结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等方面要注重学生的参与,注重实效,注重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二)创设师生情感交流的环境

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中心任务。教师要通过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等能力。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的语言表达对学生起着

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的启发与点拨、归纳与延伸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节成功的语文课包含了师生精神上的交流、思想上的碰撞、心灵上的沟通,而这种交流、碰撞与沟通的前提必然是师生的双边对话,要使得多媒体能更好为语文教学服务,应着重从学生说、听、读、写四个方面入手,利用多媒体创设良好的语文教学情境。

1.创设学生的“说”

“说”是口语表达能力的另一种称法,在信息技术下的口语教学为学生提供了口语交流的虚拟情境。大部分的口语教学活动都是通过信息技术来创设逼真的说话情境,都是来激发学生说的兴趣,这样的锻炼对口语的表达能力有很大提高。在说的方面同时结合视觉的条件,比如,教师在展开正式教学前,组学生展示各种图像及动画,学生观察图画后互相进行交流,学生发言之后,教师指导纠正学生说话中不完整、不规范的地方,真正的教会学生如何正确的表达,如何正确的用语,培养学生正确的语言习惯。

2.创设学生的“听”

语文教学中,“听”是一个重大的课题。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多种教学媒体不断涌现,并且出现了多媒体网络化。人们在学习时,不光需要视觉的冲击,而且还要有声音的刺激,这样才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对新的知识进行获取和记忆。不管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物之间,都离不开听。现代教育教学媒体可以进行虚拟教学,让人身临其境。

3.创设学生的“读”

“读”,即阅读能力的另一种称法。在现代语文教学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是以多媒体网络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与阅读教学整合,取得的教学成效也最显著。“预习—重点字词讲解—课文默读与朗读—利用课件阅读—阅读竞赛—师生共同总结”[7]的阅读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使他们扩大了阅读量。

4.创设学生的“写”

对于语文教学而言,写作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并且占据了相当重要的地位。在传统写作教学过程中,主要的写是借助于黑板,写作信息的范围很有局限性。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引进,写作教学的质量有着突飞猛进的提高。同时出现了各式各样的写作教学模式,每一种模式较传统写作模式而言,对于学生而言都有利于减轻他们的学习负担,他们可以利用电脑进行写作训练,这样相对以前来说可以大大缩短他们的宝贵时间。

21世纪是信息爆炸的时代,语文教学方法,也必然走向信息技术化。只有这样才会顺应时代的发展,同时也使语文教学迈上一个崭新的台阶。

结语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这一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十分必要,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曾对未来教育做出过这样的论断:“未来教育=人脑+电脑+网络”。但是物极必反,多媒体使用不能过多、过滥,因为语文教学毕竟不是美术教学,也不是音乐教学,语文是通过语言、文字让学生去体验生活,去感受美。因而我[8]

们应对语文多媒体教学应有辩证的认识,本着辅助教学的原则,不断深入研究和改进设计,使之与其他教学手段有机结合、扬长避短,才能更好地为语文教学现代化服务,为人类教育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 黄宇星.现代教育技术学[M].福建教育出版社,2003.

[2] 张敬涛.教育信息化[M].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1.

[3] 王怡.语文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作用与注意事项[J]. 河南教育 , 2005.

[4] 李建国 张小真. 计算机辅助教学[M].重庆大学出版社,1993.

[5] 胡平. 浅谈语文教学中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J].中国教育研究论丛 , 2006.

[6] 师书恩.计算机辅助教育[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3.6.

[7] 邵战军.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几点思考[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

篇3:浅谈批评学生的艺术

一、发挥“三明治”效应

如果把批评的内容夹在两个表扬中间, 受批评者就会愉快地接受批评, 从而认识并改正错误。这种现象被称为“三明治”效应, 其共有三层:认同、赏识, 积极地肯定对方的优点;建议批评或不同观点;鼓励、希望、信任、支持和帮助。这种批评能收到好效果, 要在理解其本质的基础上;要建立在真情实感的基础上, 在每一个部分中都要投入真实的情感;不能在任何场合都使用“三明治”式批评。

二、批评方式要灵活多样

1. 递进批评法

有些学生刚愎自用, 固执己见, 容易恼怒。对此采取递进式比较有益。做法是:从关心的角度和对方易接受的话题入手, 避开矛盾焦点, 把要批评的问题分成若干层次, 通过逐步输出批评信息, 由浅入深, 由此及彼, 循循善诱, 为他们心理缓冲留有余地, 从而一步步将其认识引向教育者所期待的正确方向。

2. 商讨批评法

具有逆反心理的学生, 对批评抱有排斥心理。对他们施加批评时, 应改变那种居高临下教训人的批评方法, 而以平等的态度和商量的口吻, 平心静气地把批评信息传给被批评者, 并用相应的建议来代替直接禁止, 使其在朋友式的交谈中, 认识自己的过失。

3. 暗示批评法

自尊心理强的学生犯了过失之后, 常常情绪低落, 意志消沉。这类学生一般阅历较深, 遇事有自己的见解, 有一定的分析判断能力, 比较关注自己在群体中的地位和形象, 当办错了事时, 只要外界稍稍给点指责的信号、暗示, 便会较快地意识到批评者的意图。因此, 对这类学生的批评, 可通过旁敲侧击、迂回暗示的间接批评。

4. 对比批评法

有的学生犯错误并不是出于主观愿望, 而是盲从他人所致。这类学生辨别是非能力较差, 从众心理尤甚, 盲目性大, 不能独立判断事物, 遇事缺乏主见, 对他人容易盲目地依赖和效仿。对这类学生应采取对比批评法比较妥当。

三、批评学生要注意两点

1. 无声批评

如果学生偶然犯了错误, 过分严厉的训斥往往会适得其反。而这时, 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个拍肩膀的动作, 无声胜有声, 责备、谅解、希望、信任等都蕴涵在教师无声的批评中, 被批评的同学自然会领会到老师批评的用意, 从而自思其过, 调整自己的行为。

2. 以情感人

批评是需要感情作基础和先导的, 要使批评取得效果, 就必须多分析了解学生的情感, 准确把握学生的情感脉搏, 对症下药。教师在批评中要放下架子, 多点人情味, 以朋友身份出现在学生面前, 敞开胸襟直陈自己的情感意愿, 做好入“情”入理的思想工作, 达到以“情”感人。

篇4:浅谈“批评”的艺术

一、要冷静沉着,切忌杀鸡儆猴

学生违反纪律,通常表现出难以预料和突发的特点,令老师措手不及,心理容易失衡。特别是在扰乱课堂纪律,影响正常授课的情况下,很容易使老师产生急躁、恼怒的情绪。这是可以理解的,但千万不能失去理智。事件发生后,学生也处在不冷静的状态之中,班级气氛很紧张,十分关注老师的态度和情绪。老师如果缺乏冷静、莽撞处理,往往会出现处理不当或失误,这不但起不到批评教育的作用,相反造成学生的心理压力,或产生对抗情绪。最好的办法是先克制自己的情绪,稍稍平息一下已经激荡起的不平静的课堂气氛,再认真分析学生违纪的原因和来龙去脉,把握分寸采取适当的方法进行批评教育。

二、要言之有据,切忌主观臆断

一般说来,违反纪律的学生在事实面前是会接受批评且幡然悔悟的。如果缺乏足够证据,学生不但不会承認错误、接受批评,相反会乘机占空子,“脸不红,心不跳”地与老师对立,特别是那些胆大老练、屡教不改的学生,若老师一时情急,主观臆断,是非颠倒,学生会感到委屈,“破罐子破摔”。这样的批评不但解决不了问题,也达不到教育的目的。因此,教师在批评教育学生前,要将事情的来龙去脉弄清楚,特别是对学生之间相互揭发出来的违纪事件,要经过细致入微的调查后,分析清楚学生的违纪原因和揭发人的检举意图,正确判断,只有这样才使批评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三、要根据违纪性质,区别对待

对其违纪性质是初犯还是惯犯,是有意识抑或无意识,区别对待。对初次违纪和无意识违纪的,批评的态度要温和,更要讲究场合和方式。对于一般学生来说,可以选择办公室,而那些顽皮、经常在办公室里挨训的学生,对老师的正面训导已习以为常,基本听不入耳,这样的学生最好先与他一起到操场上或人少的地方玩耍,边玩边作“随便”式的谈话,效果就会好得多。

四、要公正合理,一视同仁

当违纪事件涉及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生时,教师要一视同仁,持实事求是的态度作出公正裁决,不要因学习成绩好或日常表现好而偏向、袒护。

批评的方法不能简单划一,而是要根据性格、心理特点、违纪情况,采取相应的方法,对症下药。例如,对态度蛮横,极不虚心者,可采用“即席式”批评,发现问题,当即指出,使其无法狡辨抵赖,进行提示危害,讲透道理,促其动心。

五、要尊重学生人格,以“爱”为先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对自尊心特强的违纪学生切忌老师冷嘲热讽,打骂体罚,而是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理解、尊重、爱护他们,使他们信任老师,和盘托出违纪事实,心悦诚服地接受批评。

学生违反纪律是常有的现象,今天批评了张三,明天就冒出个李四,而同一学生屡次违反同一类型错误的事例也不少,这时教师切不可动怒,例举各种典型事例进行反复开导,使其放下包袱,毫无顾虑地交待问题,启发学生分析问题,自己解决问题。

一般来说,学生违反了纪律,只要你晓之以理,他们都会有自责心理。所以,不要用过去的错误来论眼前的问题,即使确有前后联系的,也只要讲清楚其内在联系和危害性就可以了,否则,极易使学生认为自己在老师的心目中留下不好的印象,于是,消极无望,产生悲观情绪,这是每位教师不可小视的问题。

六、要批评与表扬相结合,刚柔相济

批评学生要根据自尊心和荣誉感较强这一特点,采取先正面鼓励,肯定成绩,然后指出缺点,同时告诉他今后怎样做,使他们在承认错误的同时,也看到希望,增强信心。忌打闷棍,这一点对那些自尊心受严重挫伤、丧失上进心、“破罐子破摔”的学生,不失为一种良策。

对刁钻古怪,不承认错误的学生,采取刚性教育,强风大雨,在揭露事实、摆出证据的前提下,既批评其错误事实,又批评其不良态度,使其认错服理。而对性格沉静、为人老实的学生,就要采取柔性教育,和风细雨,动之以情,启迪灵性。

篇5:浅谈批评教育的艺术

一、以表扬来反衬

教师可以通过表扬大多数学生的优点,来反衬出少数学生学习、思想、行为习惯等方面的缺点和不足,以营造一种积极进取的心理气氛,促进少部分学生转入“正轨”,赶超先进。

二、找准时机,教育感化

学生做错了事要批评,但有时在事发的时间、场合下并不适宜。人都是要面子的。当众批评会伤害情感,尤其是自尊心强、虚荣心强的学生。处理不当,往往会产生强烈的对立情绪。

因此,对于行为恶劣的要公开批评,起到抓典型,教育他人的作用。班主任在平日里,可开展关于“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主题班会、演讲等,进一步提高学生整体分辨是非的能力,形成正确的集体舆论,使“违纪”学生在正确、强大的集体压力下感到众怒难犯, 从而收剑自己的行径,改掉自己的毛病。这样,比起事发后再批评指责,要好得多。

三、必要时动怒,给其敲警钟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如果在需要生气的时候生气, 就甚至于会比和颜悦色还更有效力。”因此,老师推心至腹地倾心交谈、循循善诱地耐心教导,虽然体现了师爱,但必要时动怒,也是师爱的一种形式。

对于那些故意扰乱课堂纪律的后进生,尤其是屡教不改、对是非诡辩、品行恶劣的学生,必要的动怒可让他们从思想上感到问题的严重性,在思想上受到震动,在行为上便会收剑。那种对学生的错误无动于衷、放任自流的做法,是不负责任的表现。

在教学实践中,我认为从“爱”的角度出发,施以必要的“惩罚”,在心与心之间愉悦和谐的感应中,让学生醒悟,这不是“违法”,而应视为教育惩罚的美谈。我认为学生违反班级、学校制度, 影响班级荣誉,给班带来损失,就让学生以自己的行动来弥补自己的过失,或唱支歌、或表演个节目、或给集体搞搞卫生等,让学生在行动中理解人格的珍贵,老师爱护学生的拳拳之心,在师生心与心的碰撞中学生思想得到升华,心灵得到净化。

篇6:浅谈批评的艺术

用中国的教育法制和学生及其家长的观点来衡量,教师批评学生是一件两难的事情。首先,今天的青少年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是宝贝,出门是骄傲,且自尊心极强,身边萦绕着太多的光环和赞美之声。不要说他们不愿接受批评,就是有人给他一个脸色,他们心里也都是一百个不愿意。其次,从心理学上讲,批评不是表扬,会给受批评者带来的是心理上的不情愿和不愉快。第三,根据观察,受到任课老师或班主任严厉批评的几乎都是违犯校规校纪的“惯犯”:这些学生基本上是头一回不改,说两回不听,第三回不服的“主儿”。作为班主任,面对这样的学生,只是生气也不能解决问题。如果不采取批评的方式,长此以往,不但会影响班级的正常秩序,也会影响学校的声誉。因此,面对这样的学生,如何进行教育,是职业学校全体老师的责任。笔者根据自己担任班主任数十年来的经验,在此谈一下个人看法和做法。

批评是一种教育手段、教育方法,如果运用得当,可以促使学生自觉认识缺点和不足,能够认真改正;否则,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甚至造成师生之间的矛盾和对立。

一、及時运用暗示语言

课堂上的时间很短,仅有45分钟,而一堂课下来,能够聚精会神、坚持认真听讲的学生仅十余人而已。如果学生有轻微违纪的行为,教师只需用眼神示意或用肢体语言警告就可以了。这样既从心理上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也保持了课堂的良好秩序。

二、运用谈心艺术

如何让学生能体察到教师批评的一番苦心,并且不让学生产生怨恨、误解、抵触等消极情绪,需要运用一定的谈心技巧。

1.批评之后要及时安抚

教师在对学生批评之后,切忌万事大吉的想法,而要进行有意识的观察。现在的青少年,主体意识较强,什么都懂,又什么也不懂。只要他们没有太大的过错,就是一个“良好”的青年。批评过后,要给他一个受表扬的机会。所谓“打一巴掌,给一糖豆”,运用到他们身上是比较合理的。要防止他们做出逃学、出走、报复等更加错误的行为。

2.让学生明白真相

作为老师,批评学生的目的是让他们改正自己的错误做法,让他们懂得自己错在哪里。所以,老师一定要明确地指出学生的错误及原因,错误的后果是什么,严重到什么程度。这样即使学生表面不服气,内心也会反思自己的行为。教师对于学生的批评也才会收到效果。

三、选择适当的场所进行批评

以往,笔者经常在教室门口批评学生,这样很容易伤害学生的自尊心。笔者逐渐意识到,对犯错误的学生进行批评,应选择一个宽裕的时间,找一个宽松的环境,创设一种和谐的氛围,耐心地诱导,细心地做工作,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让他们真正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四、给学生一个座位

无论从人格上,还是从教育心理上,老师和学生应该是平等的。所以,教师千万不要以居高临下的态度或以“师”自尊而咄咄逼人。例如,当把学生叫到办公室时,要给他们一个坐位。据心理学家分析,一个人坐着的时候,心情比较放松、柔和,如果遇到外界刺激,头脑也比较冷静。如果教师在批评学生的同时,给他一个座位,学生心里也会感觉到这是一种尊重,减少抵触情绪。这时,再给他们讲清楚他们犯了什么错误、应该怎样改正时,学生接受的几率也会相应增加。

五、注意批评用语

作为班主任,面对各种各样的学生,如果情绪过于激动,容易失去理智,说出过激的语言来。因此,教师在教育学生时,在摆平自己心态的同时,更要注意用辞。年龄再大的学生,也只是我们的学生。作为教师,要尽量使用温婉的语言、平和的语气,不要使用激动的口吻、讥讽的语言和过分强硬的用语。当然,对于“死不悔改”的学生,当用强时要用强,但也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因语言问题而伤害学生。

六、慎用“通知家长”

进入职业学校学习的学生,有一部分是学习习惯、生活习惯不好的学生,屡犯错误的几率也很大。这部分学生在初中甚至在小学的时候就已经是学校的“知名”人物了。如果他们每犯一次错误,就请一次他们的家长,不但学生本人很没“面子”,家长也会很没“面子。所以,如果不是过分严重的错误,就不要通知家长。班主任要自己想办法改正学生的错误想法和错误做法。

教育是一门艺术,班主任工作更是一门学问,只有理性面对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教师对于学生的批评,要求教师运用自己的智慧,给学生指明前进的方向,让他们成为对家庭、社会有用的人才。

篇7:浅谈批评学生的艺术

关键词:批评艺术,技巧,效果

作为一名教师, 作为班主任, 在日常教学中、在班级管理中讲究批评艺术和批评技巧特别重要。那么, 怎样批评才能使学生乐于接受呢?才会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呢?结合自己做班主任的经历, 浅谈几点体会。

首先, 批评要在充分了解情况的前提下进行。遇到学生犯错误时, 最好先问一问, 了解原因, 以免错怪学生。俗话说得好: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如果老师没弄清事情的真相, 不问青红皂白地批评一顿, 很可能会错怪学生, 挫伤学生的自尊心。有一次, 一位学生迟到了, 我问她为什么迟到, 她笑嘻嘻的解释了原因, 脸上没有一点愧疚之色, 我不禁暗自生气, 心想:“怎么一点也不感到惭愧呢?”后来经过仔细观察, 才发现她始终都是那个表情, 不管怎样, 她给人的感觉就是笑的模样。这样我才明白自己错怪了她。又有一次全体教师集中理论学习时, 学校德育处主任与值周教师去班级检查纪律, 学习完毕我向值周老师了解我班情况, 该老师告诉我绝大部分同学都很好, 只有小马在与同桌说笑, 特别显眼, 同时该老师强调其他班级表现都不错, 当时我就火冒三丈, 冲进班级把小马叫出来狠批了一通, 小马很委屈, 眼泪在眼眶里打转, 说自己没有违反纪律, 经过询问与调查, 原来是值周老师认错了人!我错批了小马, 真是不应该啊!可见充分了解情况是很重要和必要的, 否则就会伤害同学, 损害老师的威信, 使工作陷入被动的局面。

其次, 批评时且慢发火, 要将心情放缓。学生的缺点错误, 有时会让老师非常生气。这时, 作为老师切不可发脾气, 应该缓一缓, 让自己平静下来, 再选择适当的方式批评、教育学生, 有时候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记得一次大扫除, 小姜同学不仅不好好劳动, 还和同学在教室里追逐打闹, 以致关后门时用力过猛, 将玻璃打烂。当班长到办公室告诉我这一情况时, 我很生气, 本想马上去教室处理这件事情, 可转念一想, 这小姜一向毛手毛脚, 和同学追逐打闹更是他的老毛病, 这次一定要抓住这件事情好好治治他这毛病。于是我不动声色让班长回班级指挥同学将玻璃碎片清理干净, 自己并没有马上找小姜谈话。第二天我依然当什么事都没发生一样, 还是没有找小姜。

到了第三天, 犯了错误忐忑不安了两天的小姜自己沉不住气了, 主动找我承认了错误, 深刻检讨了自己劳动不认真、追逐打闹、破坏公物的错误行为, 并感谢老师对他的宽容。从此以后这小姜行为上果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心中窃喜, 看来我的“缓一缓, 慢发火”方针还真是不错!教师容易发火的另一个原因, 可能就是现在不准体罚, 只好寄希望于发火, 以在学生面前树立自己的威信。岂不知发火更容易伤害到学生的自尊, 有时学生受到的伤害甚至比体罚更严重;有时还会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口服心不服, 在我们的视野之外, 他依然如故, 甚至变本加厉。所以批评学生时, 老师要心平气和, 注意自己的态度、说话的语气, 一般不能过于严厉, 要使学生产生信任感, 愿意同你交流。这样才能使学生从思想深处认识错误并加以改正。

第三, 批评要选择合适的时间、地点。学生犯了错误, 有的教师不分场合, 丝毫不留情面, 便在班里公开、严厉、点名批评。这种做法看似公平合理, 实则效果往往不佳, 可能会造成有的学生再也抬不起头来, 有的甚至干脆破罐子破摔, 行为习惯越来越差。比如很敏感的早恋问题, 十三四岁的孩子正是情窦初开之时, 很容易对异性产生好感, 而且现在的独生子女感情上往往又都很脆弱, 此类事件处理的稍有不慎就会收到相反的效果。记得自己刚当班主任的第二年, 带的是八年级, 班级里有位姓刘的女同学长得很漂亮, 无论本班还是外班都有很多男孩子对她有好感, 她自己也许是虚荣心作怪, 似乎很享受这种感觉, 后来竟然发展为上课时和男同学互传纸条。得知这一情况, 我非常气愤, 在班会课上就此事对她进行了点名批评, 并与她的家长联系, 告知此事。这件事情让这位女同学很受伤害, 不仅在班级里遭到了很多同学的嘲笑, 而且在家里也受到了父母的严厉批评。早恋问题表面上暂时得到了控制, 但这位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很受打击, 对我也产生了严重的抵触情绪, 我在她心中的形象一落千丈, 后来此事以她的父母给她办理了转学手续而告一段落。这件事情给了我很大的教训, 虽然过去了很长时间, 我却依然会想起, 我也在不停地反省自己:虽然我的出发点是好的, 可方式方法很成问题, 教师应根据学生犯错误的性质、程度、以及学生的个体差异, 比如性格、受挫能力等, 选择适当的场合进行批评, 其原则是能私下进行的就不公开, 能不点名的就不点名, 能轻度的就不严厉, 能用眼神解决的就不要出声, 能小声解决的就不大声, 能在教室解决的就不去办公室, 能在校内解决的就不要请家长。越是有经验的教师, 越能够用最轻微的方式解决问题, 教师要给学生创造出认识和改正错误的良好环境, 这会更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第四, 批评时要注意加强引导、循循善诱。学生犯了错误, 不要一味地批评指责, 讽刺挖苦, 而是像慈母一般, 站在学生一边, 启发、引导学生, 帮学生用自己的思考弄明白, 自己为什么犯错误, 今后如何改正, 这样效果会好许多。同时要注意语言的艺术, 批评学生言语之间要流露出一种情感态度:“今天我训你, 是因为我爱你。”我经常听到老师在批评学生时用下面一些台词:“在老师心里, 你一直是个聪明乖巧的孩子, 我怎么也没想到你会犯这样的错误。”“你这样做真让老师伤心。”“我一听到这件事情是你做的, 心里难受极了。”情真意切, 感人至深, 什么样的学生会不动心。同时批评时要态度和蔼, 语气温和;要平等商讨, 消除对抗;要正确引导, 多加鼓励;要注意分寸, 留有余地。不要无限上纲, 矛盾上升;不要全盘否定, 警告多多。真正懂得批评的人侧重引导, 循循善诱。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 批评时要说明该做的事, 指出改正的方向, 让学生用积极的态度思考批评的问题。

第五, 批评要注意频率。一个教师如果不论学生所犯错误的大小、严重程度如何, 每次都大发脾气, 严厉批评, 学生就会习以为常, 批评的效果就会趋近于零。有些班主任在刚接班时总喜欢给学生下马威, 开学第一天, 就想拿几个学生开刀。刚上初一, 学生小许仅仅因为没带语文书就被老师在办公室大声训斥, 两年后小许已经习惯了老师的大喊大叫, 无论怎么训他都已经“刀枪不入”了。因此, 教师在运用批评手段时, 尤其是严厉的批评, 必须注意频率, 决不能乱发脾气。只有在个别情况下, 偶一为之, 给学生以强烈的刺激, 才能使其更好地认识错误并加以改正。

篇8:浅谈批评教育的艺术

关键词:批评教育;艺术;林春华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9-245-01

学生犯错误的事时有发生的,因此,班主任对他们进行批评教育也就不可避免了。在批评教育的时候方法使用得不当,不仅得不到教育的效果,反而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严重影响班主任的工作。而方法使用得当则会事半功倍。下面谈谈我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几点体会:

一、批评教育时要以理服人、以诚待人

学生所犯的错误是显而易见的,但造成其犯错误的原因却是千差万别的。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时不能简单粗暴,要以理服人,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是什么,危害有多大,从而自觉地改正。在处理学生所犯错误时,不能偏听偏信,要全面细致地了解情况,听取当事人对事件的看法和意见。而且要抱着对当事人信任的态度,从善意的角度提出批评或建议,使学生认识到老师是关心他,是为他好,如果不改正错误会伤害这些爱护他的人,从而在情感上使他坚决地改掉缺点,争取进步。

二、批评教育时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

我根据学生的不同性格特点,采用了不同的教育方法。对性格外向且有些傲气的学生,批评教育时应采取诚恳、严厉且保持温和的态度。严厉是为了除其傲气,但一定要准确地指出其犯错误的时间、地点、内容,只有这样才能使其心服口服。温和的态度是说在这种情况下要能较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千万别冲动。

例如我班的梁金波同学脾气不好,很容易动怒,他犯错误时,我总保持温和的态度,低声引导,不以训者自居,这样他也能听我的教诲。对性格内向的学生作出批评时,语言应委婉含蓄,态度和蔼,采用询问说理的方式,例如林广生同学,他性格内向,很少和别的同学交往,学习没劲,那些调皮的同学总喜欢挑逗他,而他一生气便和同学大打出手。为了教育他,我对其家庭,学习兴趣等情况进行了解,然后耐心地做其思想工作,用婉转,幽默的语言,亲切的口吻诱导和启发他,同时对那些搞恶作剧的同学进行批评教育,希望他们在各方面帮助林广生同学。这样不久,林广生同学便变得开朗、活泼起来,学习成绩也跟上来了。

三、批评教育时要注意语言的使用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有些班主任比较冲动,一旦有学生犯错误,便对其破口大骂,一些不雅的话就脱口而出,如“你这头肥猪,整天给我惹麻烦!”、“你这个笨蛋,除了打架你还懂干什么?”……要知道这些话会大大地伤了学生的自尊心,也不能教育好学生,反而会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甚至跟老师对着干。

四、批评教育时不妨多用“糖衣炮弹”

我在看电视剧《陶行知》时,被一个情节深深地打动了:陶行知在校园里看到王友用土块砸同班的同学,当即制止并要他放学后到校长室。放学后,陶行知来到校长室时,看见王友已经在门口等着挨训了。于是陶行知掏出一块糖果奖给王友,并对王友说是因为他按时来到这里。王友惊疑地接过糖果后,陶行知又掏出第二块糖果奖给王友,并说:“这也是奖给你的,因为我当时叫你不要再打人,你立即住手了。”王友更加疑惑了。接着陶行知又掏出第三颗糖果,塞到王友的手里说:“我调查过了,你用土块砸同学,是他们欺负女生,你砸他们说明你很正直,所以应该奖励你。”这时王友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他流着泪,后悔地喊道:“陶校长,你打我吧!我错了,我不该砸自己的同学!”看到王友认识了错误,陶行知满意地笑了,于是掏出第四块糖果奖给王友……。无可否认,陶行知先生的这种教育方式是非常成功的。这件事让我感受甚深,也收获甚丰,因为我也运用这种方式教育过学生,如有一次,我班的“调皮大王”梁标同学把邻班的一个同学打哭了,一问才知道是邻班的那个同学把一个一年级的学生打哭了,梁标看不过,于是就动起手来了。了解了事情真相后,我没有马上批评他,而是让他先回教室,然后当着同学的面表扬他:“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发现梁标同学进步了?”同学们一片愕然,我接着说:“刚才梁标同学把邻班的一个同学打哭了,原因是那个同学欺负一年级的学生。以前梁标同学总喜欢欺负小同学,现在懂得锄强扶弱,为一年级的同学打抱不平了,大家看他像不像《水浒传》里的鲁智深呀?”(时下电视里正热播《水浒传》)“是。”同学们大笑起来。看着梁标同学红着脸地低下了头,我知道,教育的目标达到了。从此,他再也不敢去欺负别人了。所以我们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时不妨也多给学生一些“糖果”。

总之,批评教育的方法虽然多种多样,但班主任只要尊重学生、爱护学生,真正地做到以人为本,那么批评教育就能取到效果。

篇9:浅谈教师批评学生的艺术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在教育孩子时,批评比表扬还要高深,因为批评一定要讲究方法,这是一门艺术,你用得好它,比表扬还有效。”因此,教师在批评学生时,一定要周密思考,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采取灵活多样、切合实际的批评方式,亦即讲究批评艺术,提高教育效果。

1. 批评学生时,首先对学生寄予同情

这里的同情,不是指去同情他的错误,而是要谅解他犯错误的原因和体谅他犯了错误时的难过心情。这样,教师在批评他时,才不至于吹毛求疵。只有当学生认识到你是同他站在一起,而不是同他敌对时,他才可能接受你的批评。要以细心的引导为手段,充分理解和信任学生。尽可能从侧面,间接地批评学生。在学生没有对抗情绪的前提下,用委婉含蓄的方法,对学生的心理和行为产生正面影响。批评学生时,不能抱有个人偏见,要做到目光中饱含深情,态度中蕴藏希望,神情中充满慈爱关怀。

2. 批评学生时,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

一个人即使在犯了错误受到批评时,自尊心也不会消失。“你怎么还好意思来见我?”“真没见过你这样的糊涂虫!”这类批评的话语,只能刺伤学生,无法使学生接受,是不可取的。与此相反,“你怎么能这样沮丧?”“我相信你已经为这事后悔了。”这样的话语能使学生觉得,你并没有把批评意见强加于他,他改正错误不是由于你的批评,而是由于他的自我认识。因此,教师在批评教育学生时,为了达到目的,必须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不能越来越生气,或用贬低学生人格的字眼来批评学生,发泄自己心中的愤怒和不满,更不能一时冲动,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这样会激起学生对教师极大的反感。

3. 批评学生时,话语力求简短

最好几句话就能使学生明白,然后自然地转到别的话题。切不可多次重复同样批评的话语,或过一段时间又提到他所犯错误,这样容易使学生觉得,教师对他的缺点错误扯住不放、纠缠不休,容易使学生陷入窘境从而产生抵触情绪。

4. 批评学生时,要讲究环境氛围,注意时间、地点和场合

对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的一般性缺点错误,最好采用私下批评的方式,这样学生容易接受,效果也好。即使是私下批评,也要考虑学生的承受能力,切忌不分场合、急风暴雨、简单粗暴地批评。而应营造一个批评的宽松气氛,如在逛商店、散步、郊游时,对学生的缺点错误给予恰当的批评。尽量避免当众指责,当众批评学生,这样会损坏这个学生在众学生中的形象,极大地伤害其自尊心,甚至使学生有无地自容的感觉,产生逆反心理。

5. 批评学生时,要就事论事,不揭老底

教师对学生的批评,应只涉及眼前学生出错的这件事,而不应该把以往的一切过失全挂在嘴边。新账老账一齐算,揭学生老底的做法,会使学生认为你是故意找事来整他,会使他产生自卑感,他还可能会产生对抗情绪。学生一旦对教师产生反感,即使教师说得再对,也无法解开学生的心结,更无法走进他的内心世界。这样不但不能达到批评教育的目的,还会埋下怨恨的种子。

6. 批评学生时,教师要抓住学生亮点,激励学生上进

“数生十过,不如赞生一长”。每个学生身上都有闪光的地方,但也总有不足之处,并且两者往往是紧密相连的。批评学生时,要使学生心服口服。先要抓其闪光点,肯定其优点,恰当的表扬如春风拂面,令其信心倍增,同时再指出其不足和努力方向,这样学生就会感到自己并非一无是处,也会感觉到教师的良苦用心,比较容易接受,这样才会取得很好的教育效果。

篇10:浅谈批评学生的艺术

关键词:批评学生;批评艺术;批评技巧

批评不仅是一种武器,更是一门艺术。批评是教师对学生的思想、行为作出否定的评价,目的是使学生明辨是非、克服缺点和纠正错误,明确努力方向,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成长。

作为一名一线的班主任,在实际的日常教学中,经常遇到顽皮的学生,他们自尊心强、个性张扬、性格偏激,还有很多的不良习惯,难以教育。怎么处理好学生所犯的错误,又怎样能在不伤害学生感情的基础上让学生明白自己的错误呢?批评学生的艺术总结起来就十二个字:因人而异、有进有退、张弛有度。

在对学生进行批评时,班主任或老师首先应该知道:我们是在教育学生,不是在发泄情绪,在叫喊前,要先忍耐几秒,想想自己的职业,这样会对压抑当时就要发出的脾气起到不小的作用,转而心平气和地跟学生对话。批评有法,但法无定法,它涉及方法、态度、动机等许多问题,以及批评背后的责任,因此更要做到因人而异。

一、批评学生应讲究因人而异

有些学生,脑子聪明,学习上进,但比较调皮,这类学生出现问题时要及时批评指正,时刻修正他们的不足之处。有些学生,性格内向或因家庭因素影响(单亲、父母离异)比较自卑,对他们出现的问题要经常指正,让孩子心里觉得老师是关心和关注他们的,更重要的是批评之后要及时安抚,告诉他们老师不是针对他,而是对事不对人,错了就要批评。所以,批评要与关心相结合,批评后还要做好谈心工作。受到批评后,有些学生会担心班主任对自己产生不好的看法,在心理和学习上有压力。因此,班主任要留意被批评的学生各方面的变化情况,在学生的成绩或各方面有所好转时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使批评发挥积极的作用。这样学生和老师之间才不会产生隔阂,有批评有表扬,学生才会更加努力学习。

二、批评学生还要进退自如

批评学生一个缺点时不妨欲抑先扬。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班主任应该善于捕捉每一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虽然那可能只是一个小小的闪光点,但很有可能通过这个小小的闪光点能挖掘出埋藏在学生心里头的大金矿。我们应该用放大镜看学生的优点,用缩小镜看学生的缺点。我班同学马龙很调皮,上课经常扰乱课堂纪律,但很有责任心,对班级的事情很上心。我就大力表扬他是个有责任心的同学,一定是个很好的生活委员、班干部。如果能把上课调皮捣蛋等坏习惯改掉的话,就完美了。我耐心地等着他的转变,终于有一天,他跟我说:“老师,今天我在课堂上认真听讲,回答问题,不调皮捣蛋,老师表扬我了,那种感觉非常好!”我鼓励了他,如今他是一名非常优秀的班干部。

善于在批评中表扬,会使班主任更公平地看待学生,学生也容易与班主任沟通。我们应该允许学生出错。在进行批评教育时,恰如其分地运用幽默风趣的批评方式,会使班主任更富a有智慧,令学生更服气。

三、批评要张弛有度

批评应该是在私下以一对一的方式单独进行。许多教师喜欢在课堂上公开点名批评、严厉训斥一个学生,以为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使学生认识自己的缺点,其实这样容易伤害学生的自尊,严重挫伤学生积极性,还可能使一些学生怀恨在心,口服心不服,形成逆反心理,故意和老师唱“反调”,进而造成老师和学生相互争执,甚至发生激烈的对抗冲突,有时闹得教师自己也下不了台。批评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让学生改正缺点和错误,帮助他回到正确的道路上来,使他们更好地生活和学习,而不是为了贬低他,伤其自尊心。当众指责一个学生,其实并不是帮助学生,反而是当众羞辱学生,哪怕是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也会引起学生强烈的抵抗。因此在其他人在场的情况下不要批评学生,否则,哪怕是最温和的方式也很有可能引起学生的怨恨。在这种情况下,不管学生是否辩解,他已经感到在自己的同学、朋友面前丢了面子。

有时教师为了取得“杀一儆百”的效果,就当众批评一个学生,以为只要这样就能使其他学生从中受到教育,不再犯同样的错误,其实这种做法收效甚微。每个学生由于具体情况不同,对教师批评的反应也不尽相同。有的人认为与己无关而不以为意,有的对受批评者可能产生同情,有的人则可能对受批评者指指点点,品头论足。如果是班级共性的问题,更没必要指名道姓,可以向全体学生正式提出要求,希望大家注意,这才是正确有效的批评方法。

批评是一门艺术,不仅要使学生明白自己错在哪,更应指出对在哪,并且懂得应如何去做。不仅要教育学生,而且要注意方式方法。教师在教育学生时必须从尊重学生的角度出发,从提高他们的认识出发,怀着对学生长辈式的关心、爱護之情,把问题说清楚,使学生明白自己为什么是错误的以及产生错误的原因。如果在批评中融入关爱,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对学生进行批评的背后蕴藏了教师更多的智慧和学问,作为教师,采用最能唤醒孩子迷蒙心智的批评方式才是明智之举。

上一篇:题万道人禅房,题万道人禅房张祜,题万道人禅房的意思,题万道人禅房赏析下一篇:在公司工作总结会上的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