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监测改进措施

2024-05-26

医院感染监测改进措施(精选6篇)

篇1:医院感染监测改进措施

医院感染监测改进措施

根据国家《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院感染监测规范》及《传染病防治法》卫生部医院感染控制标准及有关规定,建立健全院内感染病例的诊断、登记、报告制度,及时分析、反馈感染病例,并将监测信息每半年在医院通报,有效地控制了院内感染的发生,保证了医疗安全。根据上半年对医院感染监测情况具体改进措施如下:

1.加强手卫生的培训,使用医务人员熟练掌握手卫生的六步洗手方法,使用手消毒剂,正确认识手卫生的依从性。

2.加强物体表面、空气、无菌物品的监测,重点科室必要时随时监测。

3.为了提高空气消毒的效果对紫外线灯管监测不合格3支及强度70uw立即更换。

4.根据《抗菌素临床应用的指导原则》、《卫生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素临床应用管理的通知》及《卫生部办公厅加强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通知》的要求;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菌素开展了耐药菌监测,有效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

5.按《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规定严格执行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送、暂存、交接制度,并做好个人防护,保证专职人员的安全。

6.加强传染病知识培训,严格执行《传染病防治法》及《公共卫生事件处理条例》的各条规定,做到及时诊断报告各类各种传染病,控制遏制传染病暴发蔓延。

2012年7月13日

篇2:医院感染监测改进措施

1、加强手卫生的培训,使用医务人员熟练掌握手卫生的六步洗手方法,使用消毒剂,正确认识手卫生的依从性。

2、加强物表面、空气、无菌物品的监测,重点科室必要时随时监测。

3、为了提高空气消毒的效果对紫外线灯管监测不合格3支强度<70um应立即更换。

篇3:医院感染监测改进措施

1.1 调查范围

为昆明地区医院感染监测网络医院,2008年现患率调查有37家医疗机构参加了调查,其中可用数据有32家,均为昆明市辖区内2、3级医院。

1.2 调查对象

2007、2008年所调查医院全年住院患者。现患调查为2007年8月10日0点至24点期间参加调查医院的住院患者(包括当天出院患者,不包括当天入院患者)。

1.3 方法

1.3.1 调查方法:

感染率为回顾性调查,现患率为横断面调查方法[1]。调查前由昆明市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统一调查方法、调查用表、汇总方法,并集中各机构院感专兼职人员集中培训调查方法、感染诊断标准等相关事项。

1.3.2 资料处理:

各医院统一要求上报由昆明市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由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将相关数据输入电脑。

1.4 诊断标准

按卫生部颁发《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2001版)[2]为诊断依据。

1.5 统计学方法

用Excel 200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汇总,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007年昆明地区医院感染监控网回顾性监测结果

精神病专科医院感染率最高。见表1。

2.2 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结果

2.2.1 不同类别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结果:

共调查37家医院,可用数据32家,应查住院人数5 635例,实查5 514例,实查率97.85%;发生医院感染233例,感染发生率4.23%。其中市级综合医院的医院感染发生率4.32%,区级综合医院的医院感染发生率4.07%,县级综合医院的医院感染发生率5.30%,中医专科医院医院感染发生率2.20%,儿童妇幼机构感染率1.32%,传染病专科感染率2.47%,精神病专科感染率6.30%,厂矿医院感染率8.36%。见表2。

2.2.2 各部位感染现患率:

上呼吸道72例(1.38%),泌尿道31例(0.56%),胃肠道20例(0.36%),腹腔内组织1例(0.02%),手术切口15例(0.27%),血液2例(0.04%),皮肤组织13例(0.24%),其他3例(0.05%),无与血管相关感染。2.2.3感染部位分布及构成比:感染部位依次为下呼吸道76例(32.60%),上呼吸道72例(30.90%),泌尿道31例(13.30%),胃肠道20例(8.58)%,皮肤软组织13例(5.58%),表浅伤口12例(5.15%)、深部切口3例(1.29%),其他3例(1.29%),血液2例(0.86%),器官腔隙和腹腔内组织均为1例(0.43%)。

2.3 医院感染病原体检出结果

2.3.1 医院感染不同病原体检出情况:

共检出病原菌71例,前2位依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2株)和大肠埃希菌(10株)克雷伯菌属和白色念珠菌并列第3位(4株)。见表3。

2.3.2 医院感染不同病原体构成比:

发生医院感染233例,检出病原体71株,其中革兰阳性菌26株(36.62%),革兰阴性菌28株(39.44%),真菌9株(12.68%),其他病原体8株(11.27%)。

2.3.3 各部位不同病原体检出构成比:

71株病原体中,上呼吸道和菌血症均检出3株,构成比均为4.23%;下呼吸道检出42株,构成比为59.15%;泌尿道检出13株,构成比为18.31%;胃肠道检出4株,构成比为5.63%;手术切口检出和皮肤软组织均检出2株,构成比均为2.82%。由此可见,下呼吸道构成比最高、泌尿道构成比其次,与下呼吸道、泌尿道标本较易留取,送检率较高有关。

2.4 抗菌药物的使用结果

本次调查5 624例患者中,使用抗菌药物2 983例,使用率为53.04%。其中治疗用药1 817例,治疗用药率为60.91%;预防用药642例,预防用药率21.52%;治疗+预防用药524例,治疗+预防用药率为17.57%。抗菌药物应用一联1 699例,占总用药的56.96%;二联1 186例,占总用药的39.76%;三联92例,占总用药的3.08%。治疗用药及治疗+预防用药细菌培养385例,占应送培养人数的12.91%。不同机构抗生素使用率及联用率不同。见表4。

2.5 2007年感染率、2008年同期感染率和2008年感染率与2008年现患率比较

见表5。

注:与2008年现患率比较,*P<0.01,#P<0.05

3 讨论

3.1 昆明市医院感染现患率

本次调查住院病人5 635例,实查5 514例,实查率97.85%;发生医院感染233例,感染现患率4.23%,低于2005年全国医院感染现患率4.77%。全国2005年主要参加医院为三甲及二甲医院,昆明市县级综合医院的医院感染感染率为5.3%,高于全国水平。医院感染发生率前3位医院为:市二院(9.0%)、省精神病院(6.7%)、市医院(3.3%),其中市二院最高9.0%,与市二院主要收治老年病患者,感染发生与基础疾病及老年病患者免疫力低下有关。

3.2 不同级别医院感染率

医院感染发生率从高至低排序为:精神病专科医院(8.4%)、厂矿医院(6.3%)、县级专科医院(5.3%)、区级综合医院(4.1%)、市级综合医院(3.9%)、中医专科医院(2.2%)、妇幼专科医院(1.3%)。结果显示2级综合医院医院感染率高于3级综合医院、中医专科医院和妇幼专科医院。

3.3 各部位感染现患率

本次调查显示昆明市医院感染以下呼吸道感染(1.38%,2005年全国0.90%)和上呼吸道感染(1.30%,2005年全国1.90%)为主,泌尿道感染(0.56%,2005年全国0.56%)和胃肠道感染(0.36%,2005年全国0.29%)与2005年全国结果相一致。手术切口感染率为0.27%,低于2005年全国和卫生部要求,血液、皮肤组织、血管相关等感染率均较低。

3.4 市级综合医院现患率

医院感染发生率从高至低排序为:市二院(9.0%)、省精神病院(6.7%)、市一院(3.3%)和延安医院(3.1%)。

3.5 县级综合医院现患率

医院感染发生率从高至低排序为富明县医院(9.2%)、嵩明县医院(8.4%)、禄劝县医院(6.9%)、安宁市医院(6.2%)、寻甸县医院(4.7%)、宜良县医院(1.9%)、晋宁县一院(0)。

3.6 区级综合医院现患率

医院感染发生率从高至低排序为盘龙区医院(5.2%)、东川区医院(4.7%)、五华区医院(2.0%)、官渡区医院(1.3%)。

3.7 中医专科医院现患率

医院感染发生率从高至低排序为石林中医院和寻甸中医院(6.3%)、宜良中医院(4.8%)、官渡中医院(2.1%)、五华区医院(2.0%)、东川中医院(1.6%)、市中医院(1.3%)

3.8 妇幼专科医院现患率

妇幼专科医院现患率低,市儿童医院和市妇幼医院感染率1.4%、官渡妇幼院、西山妇幼院、石林妇幼院因住院人数较少,感染率为0。

3.9 其他专科医院感染率比较

医院感染发生率从高至低排序为昆钢医院8.9%、省精神病院6.7%、市结核病院3.1%、市三院2.3%。

3.1 0 医院感染常见部位构成比

本次调查感染部位前5位依次为下呼吸道32.62%,上呼吸道30.90%、泌尿道13.30%,胃肠道8.58%,皮肤软组织5.58%,另表浅伤口5.15%、深部切口1.29%,结果与国内外文献报道相符。

3.1 1 医院感染病原体

发生医院感染233例,检出阳性菌71株,阳性率30.47%。其中革兰阳性菌26株,占36.62%;革兰阴性菌28株,占39.44%;真菌9株,占12.68%;其他病原菌8株,占11.27%。病原菌前3位:金黄色葡萄球菌(12株)、大肠埃希菌(10株)、克雷伯菌属和白色念珠菌并列3位(4株)。

3.1 2 病原菌监测

发生医院感染233例,送检标本100份,送检率42.92%;阳性标本71份,阳性率30.47%。送检率虽达卫生部标准,但仍存在部份医师对感染性疾病标本送检意识不到位,其次考虑患者经济承受能力。

3.1 3 抗菌药物应用

本次调查5 624例患者中,使用抗菌药物2 983例,使用率为53.04%,高于2005年全国抗生素使用率48.42%。其中治疗用药1 817例,治疗用药率为60.11%;预防用药642例,预防用药率为21.52%;治疗+预防用药524例,治疗+预防用药率17.57%。抗菌药物应用一联1 699例,占总用药的56.96%(全国66.05%);二联1 186例,占总用药的39.76%(全国30.45%);三联92例,占总用药的3.08%(全国3.05%)。治疗用药及治疗+预防用药细菌培养385例,占应送培养的12.91%。2级以下的医疗机构由于微生物实验室发展滞后导致病原菌培养率低,2级以下的医疗机构应重视微生物实验室发展或与3级医院微生物实验室进行业务联系,以提高致病原培养率。

参考文献

[1]任南,文细文,吴安华,等.全国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结果的变化趋势研究[J].中国感染杂志,2007,6(1):16-18.

篇4:医院感染监测改进措施

【关键词】医院感染;信息预警监测系统;设计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4-0160-02

前言:作为医院感控制的重要手段,预警监测系统集大量数据于一体,包括抗菌药物应用、细菌耐药性监测、感染病例监测以及高危因素等信息。尽管近年来医院对该系统建设给予足够重视,但投入使用中有较多不足之处,要求做好设计与改进工作。因此,本文对医院感染管理中感染信息预警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应用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医院感染信息监测现状分析

医院感染监测水平是决定感染控制的关键性因素,从当前感染监测现状看,有一定的不足之处,表现为:①感染爆发难以预测。实际识别感染病例中,多依托于现场判定、手工操作,而实时预警、自动分析与监测都未实现,仅在患者出院一段时间,才发现有感染问题存在,这样将无法为临床感染控制提供帮助。需注意的是,感染暴发的控制,要求以预警机制作为保障,使感染暴发苗头被控制,才可及时采取针对性的策略;②数据采集问题。一般信息采集的信息多来源于各科室医护人员,人员将信息汇报给院感科,在此基础上由专职人员重新做好信息收集与整理工作,许多医技信息、检验信息难以及时被院感科人员获取,其导致无法及时反馈指导,最终造成管理决策不具备较高的准确度与效率。③数据分析与统计问题。由于感染管理涉及的内容较为繁杂,如多重耐药菌监测、抗菌药物的应用,单纯利用人工分析方式,不仅受人员知识层次、知识结构等影响,且因信息数据过于复杂,难以保证分析效果,且处理中易疏漏,这样最终分析的结果难以为医院感染管理提供参考[1]。

二、医院感染管理中信息预警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信息预警监测系统设计中,主要考虑将抗菌药物监控、多重耐药菌监测、医院感染预警以及其他模块等融入系统中,确保整个预警监测系统的应用有前瞻性。具体设计如下几方面。

(一)感染预警模块

感染预警模块设计中,要求与其他AIS、EMR、RIS、LIS与HIS等做到数据信息交接,这样整个系统既可做到筛选感染病例,也能满足其他统计、查询、干预与监测功能要求。同时,对于其他留置导管、发热、抗菌药物、感染暴发等,都可实现自动预警。需注意的是模块设计中,要求对感染预警指标进行明确,可结合相关的感染信息,如抗菌药物应用、微生物学细菌培养结果、常规化验结果等,在此基础上完成预警指标构建过程。系统会根据预警指标,自动确认感染病例,并对疑似感染病例进行筛选,由专职人员对病例分析。

(二)多重耐药菌监测模块

该模块设计中,要求对接微生物室系统,对具体的监测范围进行确定,由系统完成采集细菌药敏实验相关信息,检测其中病例并预警。当人员从系统中获取定植病例、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例后,便可从干预专家库内寻找耐药菌防控SOP方案,并提供给主管医生。另外,多重耐药菌监测模块设计中,要求做到将数据作为导航,通过检索对耐药菌感染情况进行查询,可将任一时段内的耐药菌药敏变化信息导出,为用药选择与耐药菌防控提供指导[2]。

(三)抗菌药物应用监控模块

抗菌药物应用监控模块,在作用上主要表现为可使各科室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被监控。模块设计中,可根据预防、治疗与用药的相关标准,对抗菌药物的不同应用目的进行统计,做到分级管理,一旦存在不合理使用情况,模块可进行预警。此外,对于其他如Ⅰ类手术切口,在抗菌药物使用剂量、用药时间以及药物种类等方面,都可被纳入自动预警的范畴中。

(四)其他模块

系统设计中,其他如切口感染监测、手卫生管理模块等也需进行合理设计。如在切口感染监测方面,设计中主要考虑系统可实时监控切口感染情况,并对其中的手术风险进行评估,在手术风险等级确定的基础上,对可使感染率、感染例次进行统计。另外,对于手卫生管理模块,且在院内感染控制方面可发挥重要作用,系统构建中,要求对手卫生数据做到实时记录,并根据记录信息完成分析、统计与报表过程。这样在数字化管理手卫生依从性下,能够使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得以提高[3]。

结论:预警监测系统的构建是医院感染管理水平提高的关键所在。实际进行系统设计中,应正确认识当前医院感染控制的现状,从感染预警模块、多重耐药菌监测模块、抗菌药物应用监控模块以及其他模块进行设计,在保证所有模块设计合理的基础上,使预警监测系统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通过预测与预警,使医院感染率得以降低,推动医院的整体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运萍,潘丽杰,万志红,周文莉,马世民,董颖,王俐. 医院感染预警监测与统计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应用[J]. 护士进修杂志,2013,17:1551-1554.

[2]钟山. 医院感染信息预警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应用[J]. 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15,07:15-18.

篇5:医院感染监测改进措施

医院感染控制质量与持续改进措施

(2017年下半年)

一、申请增加院感科人手

因医院感染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需要开展很多具体工作,加上中央环保督查,要求医疗废物、废水必须进行规范化管理,暂存点建设也需要进一步完善,增加必要的设施设备,院感科人力资源不足的窘迫状况更现凸出。经反复请示院部,同意院感科增加一名人手。只有保障充足的人力资源,才能有力推进医院感染工作向更高层次提升。

二、尝试开展现患率调查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院感染监测规范》及《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2年版)》要求,评估抗菌药物使用、治疗用抗菌药物微生物送检率,了解我院医院感染的实际发生率。9月28日,院感科在分管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及各科主任、护士长和医院感染质控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完成了2017的医院现患率调查。所有科室的住院患者均参与调查,包括当日出院、转科、死亡的患者,不包括当日新入院的患者。调查采用床旁调查和病历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登陆我院一体化医疗信息平台,逐一填写《个案登记表》。由于对医院感染实时监控横断面调查工作平台不熟悉,本次调查的所有病例资料暂采用手工方式进行统计分析。

三、每季度召开医院感染联席会议

按照名中医发【2015】4号《雅安市名山区中医医院医疗质量控制管理实施方案》,各部门每月对全院各科室例行检查,每季度召开医院感染联席会议。下半年发现各科室存在的主要问题: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不高;无菌物品保管不符合规范;医疗废物分类不清,与生活垃圾混装;一次性针灸针、一次性口罩及帽子过期存放;洗手液无开瓶标签,存在使用日期超前记录现象;各种登记本记录不完善。抗菌药物的使用:内科、外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DDDs明显超过科室DDDs,主要是使用头孢噻肟钠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的现象较突出。康复科与五官科抗菌药物DDDs稍微超量,要引起重视。合理用药方面:I类切口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品种选择不合理;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盐酸克林霉素无适应症用药;换用抗菌药物未注明原因。

名山区中医医院感染管理科

篇6:医院感染监测制度

一、前瞻性医院感染监测制度

1、将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发于科室,使之依照标准发现和报告医院感染病例。

2、、各病房及有关的医技科室的感染管理领导小组,设监控医师、护士各一人,负责发现上报医院内感染病例。

3、各病房发现感染病例后,应及时进行医院感染病例登记,认真填写登记表,并在24小时以内报感染管理科。

4、专职感染监控人员,定期到病房巡视,发现新的感染病例进行登记,并对其隔离、诊断项目的执行和抗生素的使用进行检查。

5、定期去临床微生物室查询送验标本阳性结果并登记。

6、必要时去放射科和超声波室查询阳性结果。

二、回顾性医院感染监测制度

1、医院感染专职人员定期对出院病历进行检查。

2、以医院感染诊断标准为依据,检查每份病历是否发生医院感染,并做好登记。

3、发现医院感染病例,填写医院感染调查表。

4、对发生医院内感染的病例进行登记,并与该月上报病例核对,计算出医院感染漏报率。

5、根据上级主管部门要求,填写医院感染统计报表。

三、医院感染暴发流行监测制度

1、当医院感染暴发流行时,立即向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汇报医院感染暴发情况,24小时内报卫生主管部门。

2、对该种感染的病人接触者和其它可疑传染源的环境、物品、医务人员及陪护人员等进行病原学的检查。

3、对病人做适当治疗和对环境、物品、排泄物做正确的消毒处理,需要隔离的病人,及时隔离,必要时暂停接收新病人。

4、从流行病学角度对医院感染暴发流行进行统计分析,并根据分析比较,推测可能的传染源、传播途径或因素,实验室检验结果及采取措施的效果作出综合判断,写出调查报告,总结经验,防止类似事件的再发生。

四、消毒灭菌监测制度

1、消毒供中心、口腔科等高压锅每锅进行工艺监测(每锅记录锅号、压力、温度、时间、灭菌物品、灭菌操作者签名等项)和化学监测(每包监测,手术包中心放化学指示卡)。

2、每周进行一次生物监测(预真空灭菌锅每日B—D试验)。

五、使用中消毒液监测制度

1、用于物表、物品消毒的含氯消毒剂每日监测其使用浓度,消毒液每天更换。

2、无菌器械保存液必须无菌。

3、浸泡器械的消毒液有效成份含量在使用中随时监测,细菌污染量每月监测一次,不得检出致病微生物。

六、紫外线灯监测制度

1、新灯管用前紫外线辐照强度≥100uw/cm2。

2、使用中灯管每半年监测一次,强度不低于70uw/cm2。做好记录。

3、每个紫外线灯均建立登记本,记录照射时间和操作者签名。

七、医院感染微生物学监测制度

1、高危区如手术室、消毒供应中心无菌物品存放区、检查包装灭菌区、母婴同室,产房、ICU、NICU、PICU、配液中心、输血科等部位的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细菌监测每月一次。

2、普通病房治疗室、换药室、急诊科等每季度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细菌一次。

3、母婴同室、儿科病房的物体表面和医护人员手监测沙门氏菌污染状况,每月一次。

上一篇:遇见未来人初中生作文550字下一篇:初中物理热学竞赛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