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维吾尔医医院医院感染监测持续改进措施

2024-06-17

2022年维吾尔医医院医院感染监测持续改进措施(精选3篇)

篇1:2022年维吾尔医医院医院感染监测持续改进措施

维吾尔医医院院感办二级民族医医院持续改进自查工作汇报

我院于2013年经过全院职工共同努力顺利通过民族医二级甲等医院的评审。今年,医院按照地区卫生局转发的《关于做好二级中医民族医医院持续改进自查工作的通知》逐条内容对照整改,并把此项工作纳入到日常工作来抓。院领导班子多次组织召开了《等级医院复审动员大会》,制定了医院等级复审实施方案,院感办结合本院医院感染管理与持续改进执行情况,参照二级民族医医院以“以病人为中心,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提高中医临床疗效”为主题的持续改进活动方案实施细则,对全院院感管理及重点部门、重点科室的组织管理,制度建设,消毒隔离,手卫生、多重耐药监测,医疗废物管理等重点环节进行全面细致地自查自纠,按照《二级民族医医院以“以病人为中心,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提高中医临床疗效”为主题的持续改进活动方案实施细则,》医院感染管理占总分的15分。院感办对院感办资料及全院各科室工作进行自查,现将自查报告如下现将检查结果汇总报告如下:

1.院感染管理组织、制度建立、健全:

我院院医院感染管理施行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三级医院感染管理,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由xx担任组长,xx副组长,xx院感办主任,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由科主任、护士长、监控医师、监控护士组成,小组组长、副组长分别由各临床科室的科主任和护士长担任;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及院感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医院实际,制定并落实符合本院实际的相关规章制度,考核标准等。

2.人员培训

(1)每年对新上岗医务人员开展一次院感知识岗前培训及考核。(2)每年至少开展四次全院医务人员的院感知识培训及考核。(3)每年开展四次保洁人员的培训。

3.消毒隔离落实情况:

进入人体组织、无菌器官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均达到灭菌水平,接触皮肤、粘膜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均达到消毒水平,使用中的消毒剂定期检测更换保持其有效浓度,各种用于注射、穿刺、采血等有创操作的医疗器具均一人一用一毁形,使用的消毒药械、一次性医疗器械和器具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均未重复使用,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医院感染卫生学及消毒灭菌监测,保证消毒灭菌效果达100%。

4.手卫生管理:

医院结合实际,制订了《医务人员手卫生制度》和《手卫生标准操作规程》并开展手卫生全员培训,要求医务人员正确掌握手卫生知识和标准预防原则,各临床科室均安装配置抗菌肥皂(洗手液)、速干手消毒剂及纸巾盒和纸巾,重点科室(如手术室、检验科)还配备烘手机,全院有洗手设施的地方均张贴有“六步洗手流程图”,方便员工随时获取洗手方法及步骤,进一步强化手卫生的依从性和改变不良的手卫生习惯。5.多重耐药监测:

为加强多重耐药菌的医院感染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在医院内的传播,保障患者安全,为达到二级甲等医院的评审要求,开展了多重耐药监测,各科室重视和认真学习有关多重耐药菌监测制度,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避免耐药菌株的产生,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早处理,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的传播。

6.医院感染性监测:

根据《消毒技术规范》,《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要求》,每月对重点部门进行空气培养,每季度对重点部门,临床科室空气物体表面,工作人员手等进行环境卫生学监测。院感办每半年对使用中的紫外线灯管强度监测:各科室每半年对各科室的紫外线灯管进行强度监测及监督。

7.医疗废物管理:

根据《医疗废物处理条例》、《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医疗废物管理行政处罚办法》、《医疗废物分类目录》、《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标准和警示标识规定》、《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和《消毒技术规范》等法律、法规和文件精神,制定本院《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全体医护人员,医院保洁人员和垃圾运送人员等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考核,各科室严格按照《医疗废物分类目录》的要求分类处置产生的医疗废物;医疗废物要与生活垃圾分开收集、暂存、密闭运输,产生医疗废物的科室必须建立医疗废物登记制度,记录医疗废物来源、种类、数量或重量、交接时间、处置办法、最终方向以及经办人签名等项目。登记资料至少保存3年; 存在的问题:

一、抽查临床科室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防控基础知识为熟练掌握。

二、消毒供应室布局流程不符合院感规范要求,存在逆流。

整改措施:

一、加强院感知识的培训学习,经常组织培训。院感办建立了医院院感知识培训计划(每季度培训一次,每年四次)。按计划进行培训及考核。临床科主任及护士长在医院院感培训计划的基础上制定了科室院感知识培训计划(每月一次),并组织培训学习,每次学习有记录及考核。我科每月进行院感质量检查过程进行医护人员院感知识提问提高医护人员院感知识知晓率。

二、医院新区建设要按卫生部发布的消毒供应中心三个标准规范要求,合理布局消毒供应室,规范流程。

通过进行自查医院感染管理得14分。

维吾尔医院院感办

篇2:2022年维吾尔医医院医院感染监测持续改进措施

医院感染控制质量与持续改进措施

(2017年下半年)

一、申请增加院感科人手

因医院感染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需要开展很多具体工作,加上中央环保督查,要求医疗废物、废水必须进行规范化管理,暂存点建设也需要进一步完善,增加必要的设施设备,院感科人力资源不足的窘迫状况更现凸出。经反复请示院部,同意院感科增加一名人手。只有保障充足的人力资源,才能有力推进医院感染工作向更高层次提升。

二、尝试开展现患率调查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院感染监测规范》及《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2年版)》要求,评估抗菌药物使用、治疗用抗菌药物微生物送检率,了解我院医院感染的实际发生率。9月28日,院感科在分管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及各科主任、护士长和医院感染质控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完成了2017的医院现患率调查。所有科室的住院患者均参与调查,包括当日出院、转科、死亡的患者,不包括当日新入院的患者。调查采用床旁调查和病历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登陆我院一体化医疗信息平台,逐一填写《个案登记表》。由于对医院感染实时监控横断面调查工作平台不熟悉,本次调查的所有病例资料暂采用手工方式进行统计分析。

三、每季度召开医院感染联席会议

按照名中医发【2015】4号《雅安市名山区中医医院医疗质量控制管理实施方案》,各部门每月对全院各科室例行检查,每季度召开医院感染联席会议。下半年发现各科室存在的主要问题: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不高;无菌物品保管不符合规范;医疗废物分类不清,与生活垃圾混装;一次性针灸针、一次性口罩及帽子过期存放;洗手液无开瓶标签,存在使用日期超前记录现象;各种登记本记录不完善。抗菌药物的使用:内科、外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DDDs明显超过科室DDDs,主要是使用头孢噻肟钠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的现象较突出。康复科与五官科抗菌药物DDDs稍微超量,要引起重视。合理用药方面:I类切口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品种选择不合理;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盐酸克林霉素无适应症用药;换用抗菌药物未注明原因。

名山区中医医院感染管理科

篇3:2022年维吾尔医医院医院感染监测持续改进措施

1.1 调查范围

为昆明地区医院感染监测网络医院,2008年现患率调查有37家医疗机构参加了调查,其中可用数据有32家,均为昆明市辖区内2、3级医院。

1.2 调查对象

2007、2008年所调查医院全年住院患者。现患调查为2007年8月10日0点至24点期间参加调查医院的住院患者(包括当天出院患者,不包括当天入院患者)。

1.3 方法

1.3.1 调查方法:

感染率为回顾性调查,现患率为横断面调查方法[1]。调查前由昆明市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统一调查方法、调查用表、汇总方法,并集中各机构院感专兼职人员集中培训调查方法、感染诊断标准等相关事项。

1.3.2 资料处理:

各医院统一要求上报由昆明市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由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将相关数据输入电脑。

1.4 诊断标准

按卫生部颁发《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2001版)[2]为诊断依据。

1.5 统计学方法

用Excel 200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汇总,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007年昆明地区医院感染监控网回顾性监测结果

精神病专科医院感染率最高。见表1。

2.2 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结果

2.2.1 不同类别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结果:

共调查37家医院,可用数据32家,应查住院人数5 635例,实查5 514例,实查率97.85%;发生医院感染233例,感染发生率4.23%。其中市级综合医院的医院感染发生率4.32%,区级综合医院的医院感染发生率4.07%,县级综合医院的医院感染发生率5.30%,中医专科医院医院感染发生率2.20%,儿童妇幼机构感染率1.32%,传染病专科感染率2.47%,精神病专科感染率6.30%,厂矿医院感染率8.36%。见表2。

2.2.2 各部位感染现患率:

上呼吸道72例(1.38%),泌尿道31例(0.56%),胃肠道20例(0.36%),腹腔内组织1例(0.02%),手术切口15例(0.27%),血液2例(0.04%),皮肤组织13例(0.24%),其他3例(0.05%),无与血管相关感染。2.2.3感染部位分布及构成比:感染部位依次为下呼吸道76例(32.60%),上呼吸道72例(30.90%),泌尿道31例(13.30%),胃肠道20例(8.58)%,皮肤软组织13例(5.58%),表浅伤口12例(5.15%)、深部切口3例(1.29%),其他3例(1.29%),血液2例(0.86%),器官腔隙和腹腔内组织均为1例(0.43%)。

2.3 医院感染病原体检出结果

2.3.1 医院感染不同病原体检出情况:

共检出病原菌71例,前2位依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2株)和大肠埃希菌(10株)克雷伯菌属和白色念珠菌并列第3位(4株)。见表3。

2.3.2 医院感染不同病原体构成比:

发生医院感染233例,检出病原体71株,其中革兰阳性菌26株(36.62%),革兰阴性菌28株(39.44%),真菌9株(12.68%),其他病原体8株(11.27%)。

2.3.3 各部位不同病原体检出构成比:

71株病原体中,上呼吸道和菌血症均检出3株,构成比均为4.23%;下呼吸道检出42株,构成比为59.15%;泌尿道检出13株,构成比为18.31%;胃肠道检出4株,构成比为5.63%;手术切口检出和皮肤软组织均检出2株,构成比均为2.82%。由此可见,下呼吸道构成比最高、泌尿道构成比其次,与下呼吸道、泌尿道标本较易留取,送检率较高有关。

2.4 抗菌药物的使用结果

本次调查5 624例患者中,使用抗菌药物2 983例,使用率为53.04%。其中治疗用药1 817例,治疗用药率为60.91%;预防用药642例,预防用药率21.52%;治疗+预防用药524例,治疗+预防用药率为17.57%。抗菌药物应用一联1 699例,占总用药的56.96%;二联1 186例,占总用药的39.76%;三联92例,占总用药的3.08%。治疗用药及治疗+预防用药细菌培养385例,占应送培养人数的12.91%。不同机构抗生素使用率及联用率不同。见表4。

2.5 2007年感染率、2008年同期感染率和2008年感染率与2008年现患率比较

见表5。

注:与2008年现患率比较,*P<0.01,#P<0.05

3 讨论

3.1 昆明市医院感染现患率

本次调查住院病人5 635例,实查5 514例,实查率97.85%;发生医院感染233例,感染现患率4.23%,低于2005年全国医院感染现患率4.77%。全国2005年主要参加医院为三甲及二甲医院,昆明市县级综合医院的医院感染感染率为5.3%,高于全国水平。医院感染发生率前3位医院为:市二院(9.0%)、省精神病院(6.7%)、市医院(3.3%),其中市二院最高9.0%,与市二院主要收治老年病患者,感染发生与基础疾病及老年病患者免疫力低下有关。

3.2 不同级别医院感染率

医院感染发生率从高至低排序为:精神病专科医院(8.4%)、厂矿医院(6.3%)、县级专科医院(5.3%)、区级综合医院(4.1%)、市级综合医院(3.9%)、中医专科医院(2.2%)、妇幼专科医院(1.3%)。结果显示2级综合医院医院感染率高于3级综合医院、中医专科医院和妇幼专科医院。

3.3 各部位感染现患率

本次调查显示昆明市医院感染以下呼吸道感染(1.38%,2005年全国0.90%)和上呼吸道感染(1.30%,2005年全国1.90%)为主,泌尿道感染(0.56%,2005年全国0.56%)和胃肠道感染(0.36%,2005年全国0.29%)与2005年全国结果相一致。手术切口感染率为0.27%,低于2005年全国和卫生部要求,血液、皮肤组织、血管相关等感染率均较低。

3.4 市级综合医院现患率

医院感染发生率从高至低排序为:市二院(9.0%)、省精神病院(6.7%)、市一院(3.3%)和延安医院(3.1%)。

3.5 县级综合医院现患率

医院感染发生率从高至低排序为富明县医院(9.2%)、嵩明县医院(8.4%)、禄劝县医院(6.9%)、安宁市医院(6.2%)、寻甸县医院(4.7%)、宜良县医院(1.9%)、晋宁县一院(0)。

3.6 区级综合医院现患率

医院感染发生率从高至低排序为盘龙区医院(5.2%)、东川区医院(4.7%)、五华区医院(2.0%)、官渡区医院(1.3%)。

3.7 中医专科医院现患率

医院感染发生率从高至低排序为石林中医院和寻甸中医院(6.3%)、宜良中医院(4.8%)、官渡中医院(2.1%)、五华区医院(2.0%)、东川中医院(1.6%)、市中医院(1.3%)

3.8 妇幼专科医院现患率

妇幼专科医院现患率低,市儿童医院和市妇幼医院感染率1.4%、官渡妇幼院、西山妇幼院、石林妇幼院因住院人数较少,感染率为0。

3.9 其他专科医院感染率比较

医院感染发生率从高至低排序为昆钢医院8.9%、省精神病院6.7%、市结核病院3.1%、市三院2.3%。

3.1 0 医院感染常见部位构成比

本次调查感染部位前5位依次为下呼吸道32.62%,上呼吸道30.90%、泌尿道13.30%,胃肠道8.58%,皮肤软组织5.58%,另表浅伤口5.15%、深部切口1.29%,结果与国内外文献报道相符。

3.1 1 医院感染病原体

发生医院感染233例,检出阳性菌71株,阳性率30.47%。其中革兰阳性菌26株,占36.62%;革兰阴性菌28株,占39.44%;真菌9株,占12.68%;其他病原菌8株,占11.27%。病原菌前3位:金黄色葡萄球菌(12株)、大肠埃希菌(10株)、克雷伯菌属和白色念珠菌并列3位(4株)。

3.1 2 病原菌监测

发生医院感染233例,送检标本100份,送检率42.92%;阳性标本71份,阳性率30.47%。送检率虽达卫生部标准,但仍存在部份医师对感染性疾病标本送检意识不到位,其次考虑患者经济承受能力。

3.1 3 抗菌药物应用

本次调查5 624例患者中,使用抗菌药物2 983例,使用率为53.04%,高于2005年全国抗生素使用率48.42%。其中治疗用药1 817例,治疗用药率为60.11%;预防用药642例,预防用药率为21.52%;治疗+预防用药524例,治疗+预防用药率17.57%。抗菌药物应用一联1 699例,占总用药的56.96%(全国66.05%);二联1 186例,占总用药的39.76%(全国30.45%);三联92例,占总用药的3.08%(全国3.05%)。治疗用药及治疗+预防用药细菌培养385例,占应送培养的12.91%。2级以下的医疗机构由于微生物实验室发展滞后导致病原菌培养率低,2级以下的医疗机构应重视微生物实验室发展或与3级医院微生物实验室进行业务联系,以提高致病原培养率。

参考文献

[1]任南,文细文,吴安华,等.全国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结果的变化趋势研究[J].中国感染杂志,2007,6(1):16-18.

上一篇:一年级上册数学复习计划一年级数学教案下一篇:花儿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