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权力的运用要进行全方位

2024-04-28

对权力的运用要进行全方位(精选3篇)

篇1:对权力的运用要进行全方位

对权力的运用要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监督

最新出版的中共中央机关刊物《求是》杂志,今天刊登一篇论干部作风的署名文章,强调要对干部职权的行使、权力的运用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监督,防止权力寻租和滥用。

文章说,干部作风建设是中共党风建设的关键和主导。加强干部队伍的作风建设,对于保持中共的先进性,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文章认为,执政党的最大危险是脱离民众,当前,一些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不是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是从个人利益的角度行使权力,因而严重损害了中共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在新形势下,要密切党群关系,必须把发扬优良作风,改善干群关系作为切入点和着力点,切实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文章进一步分析说,做到“权为民用”,就是要求中共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正确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要认识到自己手中的权力不是上级恩赐的,也不仅是凭自己的本事挣来的,而是人民赋予的。因此,只能用这种权力更好地为人民服务,防止权力寻租和滥用。在“三为”中,“情为民系”是思想感情基础,“利为民谋”是最基本的途径和手段,“权为民用”是核心和关键。

文章强调,要改变干部作风,既要通过教育解决好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问题,又要建立健全规范干部行为的各种制度,包括实体性制度及相应的程序性制度,使干部行使权力和履行工作职能时有章可循。如此,才能筑起抵制腐败的有效防线。

文章说,要切实改变干部作风,必须把严格自律和强化监督结合起来,尤其要强化来自外面的监督,特别是要对干部职权的行使、权力的运用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监督。既接受自上而下的监督,又接受自下而上的监督,形成完善的监督机制,增强监督的合力和监督的有效性。

篇2:对权力的运用要进行全方位

关键词:权力运行;制约监督;体系建设

中图分类号:D6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09)05—0042—02

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为人民服务,无论是在过去,还是在现在和将来,始终是关系执政党建设的一个重大课题。继续探讨对我国权力运行进行有效制约和监督的问题,对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更好的用来为人民群众谋利益,更好的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健康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建立健全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

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首先应该从科学的配置权力、建立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方面人手。“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就要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从目前来看,应该重点注意解决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建立健全对权力行使主体进行有效制约的机制。这是权力制约的起点。权力行使者的素质,直接关系到权力能否正确地行使。在权力制约过程中,人始终是关键性、决定性的因素。因此,要建立对权力进行有效制约的机制,首先要从掌权者(即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正确选拔和任用开始,把那些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真学真信真懂真用、真正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的人选拔上来安排在适当的岗位,以保证党和人民的权力真正掌握在牢记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的“公仆”手中。而要建立这样的选人用人机制,就必须按照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和完善既有利于调动干部积极性,又有利于进行权力制约的干部人事制度。如:选举制、考任制、聘任制、任期制、回避制、交流制、限任制、轮岗制等。通过制度建设,防止权力运行失真、失控,防止权力运行偏离权力设置的宗旨。而在权力的行使主体中,掌权人总是在一定的权力结构中、在一定的权力范围内行使自己的权力。在这种情况下,权力结构的合理设置,对提高权力运行的效率和防止权力的滥用就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权力结构的设置配备上,应该按照各种具体权力各自的特点进行科学分工,按照相互制约的要求,建立起尽可能完善的权力结构,而且在运行中日臻完善。

二是建立健全对权力实施的全过程进行有效制约的机制。这是权力制约的核心。当然,对权力实施的全过程进行有效制约,也只能是对权力运作过程中的一些主要环节进行制约。首先是决策环节。大量事实充分证明,正确决策是正确行使权力,防止权力滥用的首要环节。如果决策环节出现问题,权力的运行必然会脱离正确的方向和轨道。因此,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就成为防止决策环节出现失误的首要任务。这就要不断健全和完善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的机制,严格执行决策的制度、规定和程序,如实行决策的论证制和责任制,建立和实行反映社情民意的听政制等制度,执行专家咨询制度等。其次是执行环节。要建立能够切实保证依法行使权力的制度,使一切权力的行驶都纳入法治化的轨道。特别是要重视执行的程序性、规范性,按照法定程序行使权力,在执行过程中要限制灵活性,减少随意性,堵塞滥用权力的各种漏洞。

三是建立健全对权力运行的后果进行制约的机制。这是权力制约的重要条件。对权力运行后果的制约,是权力制约的最后一道防线。这种事后制约,能够促使权力行使者更加关注权力行使的后果,进行自我约束,有利于权力行使者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自觉地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有利于抑制权力行使者利用自己的特殊地位滥用权力。对权力运行后果的制约,主要是实行科学的评估制、考核制以及严格的奖惩制和责任追究制。对依法行使权力,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做出贡献者应给予及时的、适当的奖励;对违规违法、滥用权力,造成不良甚至严重后果的,必须依法依纪追究其应该承担的责任。而要追究其责任,就要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质询制、问责制、经济责任审计制、引咎辞职制、罢免制、弹劾制等。特别要加大对滥用权力的腐败分子的惩治力度,使权力腐败成为高风险、高成本的行为,从而最大限度地遏制权力腐败现象的发生。

二、完善对权力运行过程进行有效监督的制度

一是重点监督方面的制度。监督制度量大面宽,为了增强监督的有效性,應该突出监督的重点,即加强对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运用权力情况的监督。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掌握着重要的权力,他们在领导活动和领导工作中处于决定性地位、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能否正确行使手中的权力,对党和人民事业的发展具有极其重大的影响。因此,必须把对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运用权力的情况进行重点监督,尤其是应该把各级“一把手”运用权力的情况作为重点的重点来对待,对其权限作出明确规定,对其权力运作的要求作出严格的限制并进行十分严格的监督。要坚持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制度,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要切实推行各类公开办事制度(包括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厂务公开、村务公开等),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事都要实行公开。这样,既有利于加强党员干部群众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运用权力的情况进行监督,又有利于提高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在监督过程和程序的具体操作上,要加强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在重大决策上的监督,实行决策前的论证制、决策中的票决制、决策后的审计制和问责制。要加强对人财物管理和使用上的监督,通过制度规定约束其权力的运用情况。要注重对干部选拔任用方面的监督,实行推荐责任制、考察责任制、用人失察问责制。要坚持实行领导干部述职述廉制度、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度、质询制度和民主评议制度。要加强对领导干部经常性的监督,加强事前防范,做到权力行使到那里,监督就跟踪到那里。

二是程序监督方面的制度。按照规则和程序办事是民主政治的基本原则,也是强化权力监督的基本原则。在权力运行中。遵守法定程序,坚持程序公正,就能促使掌权者正确运用权力。坚持监督的程序原则,包含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方面要从监督客体看,权力运用必须遵循法定的程序和规则,并把权力运行是否符合程序作为监督的重要内容。在权力腐败案件中,有的掌权者滥用权力往往就是从改变程序、取消规则来实现其个人或小集团的目的。因此,强化程序监督非常重要,特别是在目前“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令不行,有禁不

止”的问题比较突出的情况下,强化程序监督就显得更加重要。如果能够从源头上遏制违反程序运用权力的现象发生,就能够从一定程度上减少权力腐败现象的发生。另一方面是从监督主体看,要坚持监督程序,就应该让一切监督活动都遵守程序规则,反对和防止违背程序规定进行随意监督的情况发生。监督的程序具有普遍的约束力,监督者与被监督者双方都应该共同遵守。监督权是一种权力,监督权的行使应该有明确的规范。监督权的行使只有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才能保障监督者依法进行监督。

三是完善民主监督制度。发展民主是完善民主监督制度的基础和前提,完善民主监督制度是发展民主的重要内容和保障。完善民主监督,首先要切实保障党章赋予党员的民主权利和宪法赋予公民的民主权利能够充分的行使。现在,虽然制定了《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但贯彻执行不够,党章规定的党员权利难以得到切实保障,領导班子成员履行监督职责的积极性不高。为此,一定要加强《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贯彻落实的力度,鼓励和保护党员包括党员领导干部依法履行监督职责。其次,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新闻舆论机关的监督制度,如制定实行新闻舆论监督法,鼓励、保护、奖励媒体进行依法监督;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群众监督制度,如制定公民监督法,明确对公民举报的奖励、人身的保护和对泄露举报人秘密的情况进行严肃处理的刚性规定。

篇3:对权力的运用要进行全方位

【说到做到】“打铁还需自身硬。”十八大以来,不单反腐动了真格,纪律和作风建设也丝毫没有懈怠。

这四年,以上率下整治作风,党员干部的作风有了明显转变。制定实施八项规定,截至2015年10月,全國共查处违反八项规定精神的问题8.2万起,处理党员干部10.9万人。

选人用人标准不断修正,干部选任工作出现新气象。修订《干部任用条例》,着力破解“唯票、唯分、唯GDP、唯年龄”问题;制定《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若干规定(试行)》,在形成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用人机制上迈出了实质性步伐。

从严管理监督党员干部也打出了一套“组合拳”,很多人感叹“现在是没有最严,只有更严”。截至2015年10月,全国超配的4万多名副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已整改消化2.5万多名,全国共清理副处级以上“裸官”3961人。

据统计,四年来,中央新制定或修订的党内法规至少55部,超过现行中央党内法规的1/3,从严治党的制度笼子越扎越紧、越编越密。其中,《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2015年10月印发,被不少党建专家称为“改革开放以来最全、最严党纪”。《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2016年6月获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以问责制度倒逼全面从严治党的责任落实。《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2016年10月在十八届六中全会上审议通过,剑指“党内监督制度不健全、覆盖不到位、责任不明晰、执行不力”等问题。

从严治党,正风肃纪,基层群众的感受相当直观,对此也相当欢迎。用习近平的话说,“我们不舒服一点、不自在一点,老百姓的舒适度就好一点、满意度就高一点。”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可以预见,党员干部面临的约束只会越来越多,受到的监督只会越来越严。(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上一篇:用财宝造句下一篇:学前班英语玩具的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