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艾滋病教育教案

2024-06-07

预防艾滋病教育教案(共6篇)

篇1:预防艾滋病教育教案

预防艾滋病教育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艾滋病的基本知识

2、了解我国艾滋病的发展情况,认识到问题的严峻 教学方式:学生交流和教师讲解 教学内容:比较浅显、比较实用的知识

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自己上网查有关艾滋病的资料;以小组为单位编制3~5个与艾滋病有关的问题;每个小组想一句宣传预防艾滋病的口号。

教学过程:

一、导语:

1985年6月,一位美籍阿根廷人,来中国旅游,因得了怪病住进北京协和医院5天发病后死亡,这是首先报告中国境内第一例艾滋病病人。

2001年9月30日止,全国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共报告28133例,其中艾滋病病人1208例,死亡641例。专家估计,2001年底,全国实际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数已超过60万。艾滋病已经遍及全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如果不花大力气控制,到2010年,预计我国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将会超过1000万。而如果控制的好的话,这一数字会降到150万。

二、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内容

1、艾滋病的流行状况 一是它在世界和中国的蔓延情况,如:(1)艾滋病被发现迄今仅20年,可已导致全世界7000多万人感染,300多万人死亡。(2)蔓延波及世界各国,我国各省区市也无一幸免;(3)我国已进入艾滋病快速蔓延阶段,截止2002年底全国HIV感染者已超过100万。

二是青少年受到的危害,如:(1)全球HIV感染者约70%是15-39岁青壮年;(2)处于性发育阶段的青少年是主要受害者;(3)女青少年尤其易感。介绍目的是让学生看到:艾滋病就在自己身边;预防艾滋病工作已迫不及待,现在就应该行动起来。

学生自主发言

2、艾滋病的严重危害

(1)尽管全世界的科学家都在日以继夜研究,但迄今为止还没有找到可根治的药物,也没有能有效预防其发生的疫苗。(2)人一旦感染HIV,大多数将迟早发病、死亡。(3)艾滋病造成的损失不仅局限于个人,且牵连到家庭、子女和亲友。(4)艾滋病不是简单的疾病问题,而是危及人类生存发展的重大社会问题。它导致的社会发展迟滞、劳动力损失、医疗费用急剧增加,社会福利水平下降等灾难性影响,波及整个国家和民众。

学生小组讨论

三、学生交流宣传预防艾滋病的口号。

四、课堂小结

今天学到的有关预防艾滋病的知识。呼吁大家正确地对待艾滋病病人,学会正确地保护自己,关爱他人,共享生命!

预防艾滋病教育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艾滋病病毒传播的三种途径和预防措施。

2、能力目标:认识艾滋病流行现状及危害,了解检测艾滋病病毒的意义及途径,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3、情感目标:关爱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病人,和谐相处,共享生命。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师生共同讨论引出艾滋病的话题。

二、讲授新课(一)什么是艾滋病

大家知道什么是艾滋病吗?请谈谈你们自己的看法。(二)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

1、课前大家通过多种渠道了解、搜集了许多有关艾滋病的资料,下面以组为单位,每组进行讨论,最后请各组派一名同学当一回解说员,帮助我们一起了解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

2、小组讨论得出分别通过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三)艾滋病预防措施

1、刚刚我们总结了艾滋病的三大传播途径,大家想想我们该怎样来预防艾滋病呢?

2、小组讨论总结

(四)艾滋病流行现状及危害

1、小组讨论:艾滋病对个人、家庭、社会有什么危害?

2、小组代表发言

三、课外延伸 大屏幕展示测试题

(1)与艾滋病病毒者握手、拥抱会感染艾滋病病毒。()(2)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共用注射器针具是传播艾滋病的重要途径。()(3)蚊虫叮咬会感染艾滋病病毒()(4)游泳池会传播艾滋病病毒。()(5)咳嗽和打喷嚏会传播艾滋病。()

四、布置学生家庭作业:

回家后将本节课所获取的知识向亲戚朋友进行宣传。

篇2:预防艾滋病教育教案

指导思想与理论基础:

传染病理学;艾滋病的传播途径进行预防。

背景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了传染病知识,但对艾滋病了解的比较少,不全面,往往产生恐惧的心理。

教学目标:

1、认识艾滋病的病毒及特性;

2、了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3、掌握艾滋病的预防方法;

4、消除对艾滋病的恐惧心理。教学材料清单: 宣传图片或计算机。教学概要:

通过介绍艾滋病的传播途径预防艾滋病。内容:

艾滋病的医学名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英文缩写AIDS), 是一种病死率很高的严重传染病。“艾滋”是它的英文缩写“AIDS”的音译。它是由于感染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所引起的、具有一系列复杂症状的综合症。艾滋病病毒的医学名称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英文缩写HIV),它侵入人体后破环人体的免疫系统,使人体发生多种难以治愈的感染和肿瘤,最终导致死亡。

第二课时

目前,艾滋病传播与流行的条件依然存在,甚至有所加剧。青少年学生性观念已经发生较明显的变化;吸毒人群增加,且静脉吸毒的比例逐渐增高;预防艾滋病知识普遍缺乏,等等。如果没有强有力的预防艾滋病教育作保障,很容易受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和侵袭,甚至成为艾滋病的受害者。因此在青少年中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十分必要的。艾滋病虽然可怕,但我们大可不必谈“艾‘色变,因为其传播方式明确。人们只要洁身自好、纠正不良行为,完全可以预防。

下面我们先介绍一下艾滋病毒的两个特性:

1、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弱。艾滋病病毒离开人体后,常温下只可生存数小时至数天,高温、干燥或者通常用的化学清洁剂或消毒剂(如碘酒、酒精或医院中经常使用的一些消毒药品)都可以杀死这种病毒,甚至用自来水冲刷,水中的余氯就会使它失去活性。另外,艾滋病病毒不能在昆虫(如:蚊子、跳蚤等)体内存活。

2、具有迅速变异能力。艾滋病病毒的“外貌”经常发生改变,有许多的亚型。例如,最早引起艾滋病流行的I型病毒(现在广泛流行于世界各地)现有11个亚型,而且这些亚型还在不断变化着。艾滋病虽然是一种极其危险的传染病,但对个人来讲是可以预防。下列日常生活接触不会感染艾滋病:

(1)食物、饮水、空气;

(2)公共场所的一般日常生活接触,如同在在一个教室上课、各种公共交通工具的座位、扶手,办公室的办公用品,工厂车间的工具,以及影剧院、商场、游泳池等场所的接触;(3)礼节性亲吻;(4)礼节性拥抱;(5)双方手部皮肤完好时的握手;(6)公用马桶、浴缸;(7)蚊虫叮咬;

(8)纸币、硬币、票证。

作为中学生来说主要预防措施是:(1)不发生婚前性行为;(2)不以任何方式吸毒;

(3)不轻易接受输血和血制品。(如必须使用,要求医院提供经艾滋病病毒检测合格的血液和血制品);

(4)不与他人共用针头、针管、纱布、药棉等用具。

(5)不去消毒不严格的医疗机构或其他场所打针、拔牙、穿耳朵眼、纹身、纹眉、针灸或手术;

(6)避免在日常救护时沾上受伤者的血液。

(7)不与他人共用有可能刺破皮肤的用具,如牙刷、刮脸刀和电动剃须刀。

艾滋病病毒的传播途径非常明确,通过血液传播、性传播和母婴传播;其次,艾滋病病毒在体外环境下很脆弱,很容易被杀死,因此艾滋病病毒不通过空气、食物、水等一般性日常生活接触传播。另外,艾滋病病毒不能在蚊虫体内生存,不能通过蚊虫叮咬传播。因此,艾滋病的传播主要与人类的社会行为有关,完全可以通过规范人们的社会行为而被阻断,是能够预防的。

篇3:高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综述

1 艾滋病流行的现状及其严峻性

《2007年世界艾滋病报告》[7]指出, 截至2007年11月20日, 全球HIV感染者和AIDS病人已超过3 300万, 其中15岁以下人群约为250万。我国卫生部也于2007年11月29日公布《中国艾滋病防治联合评估报告 (2007) 》[8], 截至2007年10月底全国累计报告HIV感染者和AIDS病人223 501例, 其中AIDS病人62 838例, 死亡报告22 205人。2007年, 国家卫生部、UNAIDS、WHO联合对我国AIDS疫情进行了新的评估统计, 结果显示, 截至2007年底我国现有HIV感染者和AIDS病人约70万, 全人群感染率为0.05%, 其中AIDS病人8.5万, 2007年新发HIV感染者5万, 因AIDS死亡2万。目前我国的AIDS疫情处于总体低流行、特定人群和局部地区呈高流行的态势, 性传播与吸毒传播已成为主要传播途径。

有关资料显示[9], 我国少数民族HIV感染者所占比例高于汉族的原因:一是少数民族地区吸毒有较长的历史背景;二是AIDS高发的少数民族地区多位于毒品交易的主要通道, 比较容易获得毒品;三是少数民族地区群众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 特别是缺乏专为少数民族制作的健康教育材料;四是尽管近年来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状况有较大改变, 但由于发展不平衡, 使部分地区文化、生活、卫生条件的改善仍面临着很大的困难。据文献[10]报道, 目前少数民族HIV感染者所占比例仍在明显增加, 真实反映了少数民族地区艾滋病流行的严峻性。

2 大学生群体面临着AIDS风险

大学生由于对性健康知识的缺乏、无保护措施的性行为、性行为开始的低龄化、性伙伴有增多趋势等问题均可能形成伤害大学生身心健康的AIDS风险。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正确的引导, 就有可能感染AIDS。这些问题已引起了各级政府和高校卫生防疫部门的高度重视。

2.1 大学生缺乏性健康知识

高校学生特别是少数民族大学生, 由于受传统封建思想的束缚, 在他们中公开谈性和开展全面的性健康教育仍然存在阻力, 学生普遍缺乏足够的性与生殖健康的科学知识、正确态度和相应的防御技能。虽然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中学实施以性生理、性心理、性道德为主要内容的青春期教育, 但内容不够系统和全面, 主要是侧重于生理解剖知识教育, 缺乏心理、伦理方面的辅导和预防意外妊娠以及生殖保健服务的知识和信息的教育, 同时在教育过程中, 也忽略了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民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需求, 导致相当一部分学生参与性健康教育的积极性不高, 忽视了性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因此, 在当今青少年性成熟提前、大学生性行为增加以及全球性病、艾滋病严重流行等客观现实下, 性健康教育和艾滋病知识的缺乏, 使青少年特别是使大学生暴露于感染艾滋病的风险之中 。

2.2 民族地区高校与其他高校大学生性观念和性病预防意识上的差距

大学生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社会群体, 正值青春发育后期, 性机能的日益成熟与性冲动的强烈刺激让性成为生活中不可回避的问题。对桂西北民族地区高校1 897名学生性观念与性行为的调查发现, 有49.4%的在校大学生正在谈恋爱, 27.4%发生过边缘性行为 (包括拥抱、接吻、性爱抚) , 14.5%发生过婚前性行为, 初次性行为时使用安全套占9.9%[11]。这一调查结果与柳晓琳等[12]的调查报道较为一致, 与徐永芳等[13]的调查结果差距较大, 反映了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在性观念和预防性病、艾滋病意识观念上与普通高校大学生的差距。因此, 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群体面临着AIDS的风险更加严峻。

2.3 大学生普遍缺乏对HIV/AIDS的正确了解

在对待AIDS的基本知识方面, 很多大学生不够了解。某高校不同学历师生AIDS相关知识的问卷调查发现, 19.81%不知道AIDS的三大传播途径, 40.01%认为蚊虫叮咬可传播AIDS, 38.76%对HIV/AIDS十分恐惧[14]。另一项调查显示, 75.5%的医学大学生认为蚊虫叮咬可传播AIDS, 25.5%的大学生认为自慰可感染AIDS;48.0%和18.5%的大学生认为可通过注射疫苗和口服预防性药物能预防AIDS; 70.8%的学生认为对HIV感染者应集中管理;58.0%的学生担心以后与HIV感染者在一起传染AIDS, 部分学生表示不愿意和HIV感染者一起工作学习, 同时还有 93.3%的学生希望通过学校教育进一步获得AIDS相关知识[15]。说明高校学生对AIDS有着许多错误的认识, 从而导致对AIDS存在着一定的恐惧心理。因此, 加大高校AIDS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力度, 是为减少大学生传染AIDS风险的一项紧迫而重要的工作。

3 高校AIDS预防机制

3.1 国家政策支持

自1985年我国首次报告AIDS病例以来,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AIDS的防治工作, 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性文件, 其中对高校最具有指导意义的是1998年国务院专门下发的《中国预防与控制艾滋病中长期规划 (1998-2010) 》[16], 对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问题提出了具体的工作目标, 各高校都将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学校重要议事日程, 加强领导, 统筹规划。2004年国家教育部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通知》[17]又进一步强调了各级大中专院校建立健全艾滋病预防机制的重要性。2006年初国务院又重新制定了《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 (2006-2010年) 》[18], 进一步部署各级学校加强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具体工作指标、行动措施与保障措施, 为不断完善高校AIDS预防机制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撑。

3.2 建立高校AIDS预防机制

一是成立以学校领导为组长、以包括卫生防疫部门在内的相关部门领导为成员的“高校艾滋病预防与控制领导小组”, 负责制订本校“艾滋病预防与控制中长期规划”, 审定学校卫生防疫部门制定的“年度艾滋病预防与控制工作计划”;二是制定相应的配套政策, 依靠社会各界的支持, 调动广大师生积极参与艾滋病健康教育活动, 把预防与控制艾滋病的健康教育纳入日常的教育教学计划中, 确保高校艾滋病健康教育长期科学化、规范化进行;三是加强与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保持联系, 使高校艾滋病预防工作长期得到他们的帮助和支持, 时刻掌握校内艾滋病疫情, 严格疫情报告制度。

4 高校AIDS预防措施

4.1 加强AIDS健康教育师资队伍的培养

首先是要加强健康教育师资业务知识的培训, 因为教师的性知识、态度、观念和性道德都直接影响健康教育的效果。目前, 许多预防AIDS健康教育教师本身就不了解AIDS防治的基本知识, 难以胜任预防AIDS健康教育的教学任务。有调查显示, 84.1%的教师希望在教师培训中学习有关预防AIDS方面的知识 , 79.3%的教师认为健康教育是目前预防AIDS最有效方法[11]。其次是要组织有关人员和学生代表深入到民族地区高校所在的服务区域, 认真调查了解少数民族地区的传统文化与生活习惯, 重点探讨全国其他地方少有或桂西北独有的民族 (如仫佬族、白裤瑶族、毛南族等) 生活习俗与HIV感染的关系, 从中寻找民族地区高校预防AIDS的途径和办法, 编写适合少数民族地区高校的艾滋病健康教育大纲和教育内容。这样, 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民族地区高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活动。

4.2 有计划地举行健康教育专题讲座

面向全体师生举办健康教育专题讲座, 内容主要包括AIDS在全球及我国的流行现状、趋势及其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危害;国家相关预防与控制政策; 在高校开展预防AIDS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迫切性及可行性探讨; AIDS基本知识、传播途径、非传播途径、对待HIV/AIDS的态度、预防措施等。同时对工会、团委、学生会等相关部门提出要求, 将AIDS健康教育与青春期性教育结合起来, 把青春期性教育作为AIDS教育的前提, 针对性行为在学生中存在的现实性, 加强性道德教育, 开展安全性行为教育、男性责任感教育、女性自尊自重自爱教育。通过这些讲座以及各种教育活动, 使大学生进一步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4.3 发挥大众媒体在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活动中的作用

大众媒体一直都是在我国青少年中进行AIDS预防宣传教育的主要载体, 除了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杂志、黑版报等传统媒体外, 因特网在教育中的作用已越来越重要。有调查显示, 20世纪90年代初, 大学生性知识的主要来源是医学卫生书籍、报刊杂志及文艺书籍等, 其中医学卫生书籍占50.6%, 报刊杂志占28.6%, 文艺书籍占10.3%, 影视占0.5%[19]。Kate[20]的研究发现, 20世纪末在校大学生从因特网上获得性知识的比例已明显升高。因此, 高校必须加强校园网络的建设与管理, 充实预防AIDS健康教育的内容, 坚持对大学生进行性知识和预防AIDS知识的正面教育和引导。另外, 通过网络、电视讲座、健康热线、宣传册、宣传报、健康教育处方、世界AIDS日等一系列宣传活动, 对大学生预防AIDS将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4.4 发挥在校大学生生力军作用

由于高校学生生源广泛, 动员和组织大学生利用寒、暑假期间, 回到家庭所在地开展预防AIDS宣传的社会实践活动, 使这项活动面向基层, 走进千家万户, 是一种投入小、社会效益大的公益性行为。在大学生中持之以恒地开展AIDS健康教育, 能充分发挥大学生在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中的作用, 为我国防控AIDS的流行作出积极的贡献。 另外, 在校内开展探讨性与生殖健康问题和预防AIDS健康教育活动中, 实施以学生参与为主的互动式教学方式:一是学生以自由发言、提出问题、分析案例、解决问题为主线, 开展自我教育和同伴教育活动;二是以校团委、学生会牵头, 举办与预防AIDS相关的专题班会、专题版报、专题知识竞赛等参与性强的教育形式, 既有利于对上述专题讲座知识的巩固, 又能充分调动广大学生参与健康教育活动的积极性, 从而培养与增强大学生预防艾滋病意识, 促进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形成预防AIDS的良好习惯。

4.5 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 共同开展防艾工作

大学生不仅需要掌握预防AIDS的知识和技能, 更需要一个有助于巩固知识和技能的环境, 社会和家庭的作用举足轻重。在学校开展预防AIDS专题教育可以对增强学生的知识、态度等起到显著的作用。有调查显示[21], 学生同家长或家庭中其他成员谈过AIDS问题的比例为46.0% , 同朋友谈论的比例为48.7%。因此, 构建以学校为中心, 家庭、社会同时参与的预防AIDS健康教育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4.6 预防AIDS健康教育效果评估可采用双向方式

在开展健康教育前后分别对每一届大学生进行AIDS相关知识、传播途径、非传播途径、对 HIV/AIDS的态度、预防知识及性观念等方面的问卷调查, 是对高校进行健康教育干预前后学生在预防AIDS知识获取和态度转变等方面的检验, 同时也是对整个健康教育大纲和教育内容以及健康教育师资教育能力等方面的评估, 是对高校健康教育模式有效性的检验。因此, 健康教育的评价结果, 是为进一步修正高校健康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教育方法、教育手段和AIDS预防机制提供科学的依据。

篇4:预防艾滋病教育教案

1.艾滋病(AIDS)

(1)艾滋病的医学全名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英文缩写AIDS),是由艾滋病病毒引起的一种严重传染病。

(2)感染艾滋病病毒(HIV)的人(也称艾滋病病毒携带者),一般要经过7~10年的时间(潜伏期)才发展成为艾滋病病人。在这一时期,他们可以没有任何症状地生活和工作,但能够将病毒传染给其他人。

当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发展成为艾滋病病人时,会出现原因不明的长期低热、体重下降、盗汗、慢性腹泻、咳嗽等症状。艾滋病的病死率极高,目前还没有可治愈的药物和方法,但可预防。

2.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1)性传播:通过性交的方式在男女之间和男性之间传播。性伙伴越多,感染艾滋病的危险性越高。

(2)血液传播:输入被艾滋病病毒污染的血液或血液制品会被感染。使用被艾滋病病毒污染的注射器、针灸针或其他侵入人体的器械,会感染艾滋病。

(3)母婴传播:艾滋病病人或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在孕期、分娩时或产后哺乳将艾滋病病毒传播给胎儿或婴儿。感染的机会为15%~50%。

在世界范围内,性传播是艾滋病最主要的传播途径,在我国,目前静脉吸毒和有偿供血途径是主要传播途径,性传播和母婴传播呈增长趋势。

3.可能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危险行为

(1)输入含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或血液制品(血浆、白蛋白等);

(2)使用未消毒或消毒不严的注射器、针头、针灸针或侵入人体的医疗器械,进行注射、抽血、美容、文身或治疗等;

(3)与他人共用注射器静脉吸毒;

(4)不安全的性行为:未使用安全套的性行为、同性(尤其男性)之间的性行为、肛门性交、多个性伴侣等;

(5)患有生殖道感染或性病;

(6)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妇女可在孕期和哺乳期把艾滋病病毒传染给胎儿或婴儿。

4.艾滋病病毒(HIV)抗体检

测的意义

(1)及早了解感染状况。

(2)改变危险行为,避免自身

感染。

(3)采取措施,避免感染对方。

(4)尽早做出对婚育的选择。

(5)采取预防措施,减少对后代的影响。

5.艾滋病病毒感染“窗口期”

(1)一般为1~6个月。此时,人体已经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并已具有传染性,但血中检测不到艾滋病病毒抗体。

(2)具有高危行为者,要分析是否在“窗口期”。在高危行为后仅一次艾滋病病毒检测阴性,还不能排除感染的可能。需要在2~3个月后再次检测,方能判断是否感染。

1.艾滋病母婴传播的途径

(1)怀孕期间,艾滋病病毒可通过胎盘感染胎儿;

(2)分娩过程中,胎儿通过产道时皮肤或黏膜接触带有艾滋病病毒的分泌物或血液,可能被感染;

(3)产后哺乳过程中,艾滋病病毒可通过乳汁感染婴儿。

2.艾滋病对儿童的威胁

(1)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妇女所生育的儿童,感染艾滋病的几率是1/3。

(2)目前,艾滋病母婴传播是15岁以下儿童感染艾滋病的最主要途径。

(3)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儿童若未获得治疗,大部分会在5岁前死亡。

(4)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妇女所生育的儿童,将面临不能获得良好的呵护,沦为艾滋病孤儿的悲惨

境遇。

3.艾滋病病毒感染与妊娠

(1)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初产妇与艾滋病病毒感染的经产妇相比,更易将病毒传染给胎婴儿。

(2)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孕产妇营养不良,特别是维生素A缺乏,可增加母婴传播的机会。

(3)艾滋病病毒感染合并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会导致孕妇艾滋病病情加重,并增加母婴传播的机会。

(4)70%以上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产妇乳汁中含有艾滋病病毒,其中初乳的艾滋病病毒含量最高。

(5)婴儿是否感染艾滋病病毒与产前检查或分娩方式有关。为艾滋病感染的孕产妇进行会阴侧切、胎头吸引、人工破膜、羊膜穿刺术等操作、均会增加母婴传播的危险。

(6)妊娠期阴道分泌物中病毒的含量高。此时要减少性接触,性生活时使用避孕套。

1.孕期是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关键时刻。

2.怀孕妇女都应尽早孕期保健,接受预防艾滋病的咨询,并免费进行艾滋病检测,尽早了解自己的感染状态。有高危行为者更应接受检查。

3.不论HIV检测结果如何,都应改变危险行为,采取安全措施,正确使用安全套。

4. HIV检测结果阳性说明体内感染了艾滋病病毒,艾滋病病毒可以通过胎盘、产道、母乳感染给胎儿。

5.孕早期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应充分了解艾滋病对胎婴儿和自身的危害,知情选择是否继续怀孕。

6.决定终止妊娠的孕妇,要到正规的医院接受手术。终止妊娠后,可依病情需要积极治疗。

7.继续妊娠者,要定期产前检查,在医生指导下,自孕期或在产时服用抗艾滋病病毒药物。

8.一定要住院分娩,医生助产时会避免侧切、胎头吸引、破膜、产钳助产等不安全的操作,以减少经产道感染胎婴儿的机会。

9.艾滋病病毒感染孕产妇在孕期或产时,应在医生指导下,应用抗艾滋病病毒药物。

10.婴儿出生后,应及时服用抗艾滋病病毒药物。

11.对婴儿实施人工喂养,尽量不要母乳喂养,避免混合喂养。

12.婴儿在12个月和18个月的时候应分别进行艾滋病病毒检测,以确定婴儿是否感染艾滋病病毒。

13.应同其他儿童一样完成全程计划免疫。

14.儿童应接受保健、生长发育监测。

1.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要从婚前开始,准备结婚的青年男女都应接受婚前保健,获得咨询,接受艾滋病病毒检测,尽早了解自己和对方的感染状态,慎重决定婚育。

2.学会正确使用避孕套,一方感染艾滋病病毒,性生活时必须使用安全套,以免对方感染。

3.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妇女应慎重决定是否怀孕。

4.避免不安全的性行为,因为不安全性行为是艾滋病、性病得以迅速传播的温床。

5.杜绝毒品和一切不良嗜好及行为。

6.在艾滋病高发地区或有危险行为的男女双方,尤其应接受艾滋病病毒检测。

篇5: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教案.

武汉二中广雅中学郭秋红 教学主题: 消除歧视崇尚关爱 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 本节课主要在于学生的情感教育,通过各种活动使学生在过程中自觉培养感情和价值观,现代教学方法提倡学生的“自主式学习”,即学生作为主导,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起到引导作用,结合心理知识和医学知识,通过创设各种学习情境,采用不同的活动方法,使学生的情感一步步得到升华。本节课通过学生自我审视、反面教育、自身体验并通过别人看自己的内心,培养学生正确看待艾滋病人、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此次专题教育意在通过挖掘学生的内心世界,引发学生对自己的内心进行审视和思考,感受并升华自身潜在的爱与责任,从而能够正确的看待自己、看待艾滋病人,认识到生命的平等,以宽容的心接纳不同的人。并通过一个人带动一个家庭,进而影响整个社会,将课堂的影响扩大到课堂外。

教学背景分析: 在当今艾滋病快速蔓延的趋势下,并且青少年患病率逐年增加已经成为被艾滋病危害的主要群体,对初中生开展艾滋病的预防和健康教育显得尤为必要,帮助初中生正确认识艾滋病和正确看待艾滋病人,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本节课是对艾滋病基本知识主题和传播途径主题之后的升华,通过前边的教育主题学生们已经对艾滋病、艾滋病病毒、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了基本认识,为本节课的情感教育做

了铺垫,前边的学习使同学们对艾滋病的认识从无知到有知,从模糊、恐惧到清晰、理智,在对艾滋病的正确认识的基础上才可能使同学们正确的看待艾滋病人,消除歧视、产生同情、甚至主动地关爱艾滋病人。从整个教育的过程看,从感性到理性,再回归感性,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变化规律。

教学目标: 认识目标:明确什么是对艾滋病人的歧视 认识歧视不利于艾滋病的预防

情感目标:学会正确看待艾滋病人,体验生命的尊严,能够接纳不同的生命,加强作为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歧视不利于艾滋病的预防

教学难点:主动关爱艾滋病人,增强青少年社会责任感

教学方法:情景假设、分组讨论、自我体验、反面教育、个人影响教学对象年龄及参加者数量:初二年级(14-15岁;小班教学40人活动时间:40分钟

教学活动材料清单: 多媒体:相关视频、图片、音乐 心型红色宣传板 学生自制红丝带 教学活动步骤:(5分钟 一导入课程

1前边的专题我们已经认识了艾滋病的基本知识,并知道了艾滋 病的传播途径以及怎样去预防艾滋病,那么远离艾滋病是否就 等于远离艾滋病人呢? 2通过配乐朗诵一首散文诗树立感情基调

有这么一群人 走到哪里人们都畏惧 或许他们身体会被隔离 或许那颗心总很孤寂 朋友远离 亲人抛弃

不知道下一个清晨初升的太阳是否还属于自己 对于老天,他们也没有什么过高的期望 只希望每个人都能给他们那一点点爱而已 或许只是一个微笑 一个眼神

一个敞开双臂的拥抱 或者短短的陪他们聊上几分钟 这足以使他们永生难忘

或许因为爱在他们眼中已经成为了一种奢望 他们就是这样一群特殊的群体--艾滋病人 3 请同学们扪心自问自己是如何看待艾滋病人的 二透视心灵(10分钟

情境假设一:假如你是一名护士

教师活动:屏幕上展示三类艾滋病感染者,衣衫褴褛的老人,身在襁褓中的婴儿,穿着入时的小伙子,假如他们发烧住进了医院,你是医院的护士,如果你必须要护理其中的一位,你更愿意护理哪一位? 学生活动: 同类交流:学生站在代表自己选择的区域并就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选择交流自己内心的想法,三组每组派一个代表发言。

教师点评:之所以选择老人和小孩的同学较多,原因之一是老人

和小孩属于弱者更容易得到同情,之二是由于对他们感染原因的主观臆断:老人可能由于输血导致,小孩由于母亲的垂直传播,而青年人则可能是由于不遵守性道德导致的,其实大家不愿意接纳这位年轻人的行为就是一种歧视,但是我们的内心却能对感染艾滋病人的老人和小孩怀有同情,这说明了我们心中有爱。但是就算是由于通过不健康的性行为传播的人,他已经得到了惩罚,他的内心已经经受了无数的了苦痛和折磨,无数的冷眼和唾弃,我们为什么就不能原谅他呢?他一样也是弱者也应该得到同情。

情境假设二:假如你身边有艾滋病感染者

教师活动:假如你突然知道和自己很要好的朋友就是一位艾滋病感染者你会怎么样?做出选择写在纸上

参考选项:存在心理抵触、开始疏远朋友 觉得很震撼,马上去检测中心检测 给予好朋友更多的关怀 装作不知道,会和以前一样

教师点评:大多数人都会为自己的身边有艾滋病人感觉震惊是正常的,去检测是一种自觉地防范意识,这不属于歧视,相信许多人都会存在心理障碍,虽然我们已经知道日常生活接触不会感染,但是由于艾滋病的无药可救导致人们都对艾滋病人存在戒备,但是疏远朋友就是一种歧视,更何况他只是一个感染者。我们只需要把他们当普通人一样,不冷眼相待、不孤立,这也是他们希望的,给予更多的关怀并

不必要,反而使他们被特殊化伤害了内心。

学生活动:在纸上写出自己的选择,根据教师点评审视自己的内心

教师板书总结:我们不愿意接纳并疏远艾滋病人就是我们对他们的歧视。艾滋病人是受害者,他们的生命理应得到平等的尊重。

三反面教育(10分钟 教师活动:列举三个案例

案例1 王辉因一次感冒发烧住院,怕被医院拒绝接诊隐瞒了艾滋病的病情,结果在打点滴的过程中,护士不小心将把拔出的针头扎到了手臂上,护士也被感染了艾滋病!护士在不知情的情况下酿成了悲剧。

案例2 艾米的爸爸是个艾滋病人,由于爸爸的关系小艾米在学校经常被其他小朋友欺负失学在家,小艾米的爸爸也最终失业,找工作几次被拒之门外,加上巨额治病的钱,家庭生活拮据,经常因为一些小事,家庭纷争,最后家庭破裂,艾米的父亲对社会产生极大不满,走向社会抢劫银行,最终走向犯罪的道路。

案例3 孙小平被检查出携带艾滋病病毒,本来朋友很多的他,生活一下子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给朋友们打电话,再也没有人陪他玩了,从此他的生活暗淡无光,消极厌世的他把

自己封闭起来,不再与人接触,而且拒绝接受政府提供的药物援助,最终很快病情发作,全身器官衰竭,离开了人世。

学生活动:分三组讨论案例,歧视艾滋病人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每 组派代表发言

教师总结歧视艾滋病人的后果: 隐瞒病情,扩大艾滋病的传播

对家庭带影响,心理失衡产生犯罪心理 对自己和社会失去信心拒绝治疗,加速病情恶化

所以歧视艾滋病比艾滋病本身更可怕,不利于艾滋病的预防,给病人 本身和社会安全带来危害

了解艾滋病人的内心世界(5 分钟)四 了解艾滋病人的内心世界 教师活动:播放艾滋病小斗士的视频,感受艾滋病人的心声,了解艾 教师活动: 活动 滋病人的内心世界。教师提问:小斗士受到了哪些歧视,你如何看待这种歧视?你又是如 何看待小斗士的? 学生活动:通过别人看自己的内心,别人这样做不合适与情境假设 2 学生活动 中有些同学选择疏远同学是不是矛盾?我们能够正确区分善恶,可是 当我们自己做时是否容易做到呢? 教师总结: 教师总结:恩科西说出了所有艾滋病人的心声“我们也是人,我们要 求平等的权利” 我们为小恩科西为艾滋病人争取平等的权利而感动,艾滋病人渴望温暖,渴望被关爱,他们已经被健康遗弃,不应该再被 社会遗弃。发挥个人影响力(10 分钟)五 发挥个人影响力: 1 播放对于艾滋病宣传大使濮存曦的个人访谈,让同学们谈感受,发 挥名人示范作用。2 佩戴自己亲身制作的红丝带,体会红丝带。3 在歌曲《飘动的红丝带》中展示明星、志愿者和国家领导和艾滋病 人在一起的照片 4 在心型红色宣传板上写上自己最想说的话,在校园展示 5 教师结语:艾滋病患者和我们一样,有梦

想,有生命。他们渴望爱,渴忘关怀,渴望像正常人一样拥有平等的权利。谁不曾孤寂无助,谁不曾身陷囵圄?伸出你的关爱之手和艾滋病人感染者和患者同享

一个蓝天。戴上红丝带你就是校园防艾志愿者,我们有责任向同学,向家庭、社会传递预防艾滋病知识,并传递爱的种子,让全世界携起 手来共同关爱艾滋病人!教学反思 本节课为艾滋病预防教育专题中的思想教育课,也是一些恐艾学生的 心理调试课。前期的教学活动中,反映了一些问题,学生对于艾滋病 的过于紧张和恐惧,甚至认为一些艾滋病人比如“同性恋”通过不道 德的性行为感染是“咎由自取”,不值得同情。通过本节的教学,学 生们的思想观念有了很大的转变,虽然有些同学不认为自己对艾滋病 人存在歧视,但在情境假设中却重新审视了内心,意识到当真正面对 艾滋病人时,能够坦然相对是多么的难能可贵。通过为小恩科西的故 事为他遭到不平等的待遇鸣不平,通过别人看到了自己,认识到了歧 视比疾病更能可怕,并为恩科西为所有艾滋病人维权而感动,甚至掉 下了眼泪。同学们从名人和领导人面对艾滋病人的坦然看到了人间温 情,亲自佩戴红丝带、歌声和同学们的感言使本节课达到高潮,触动 了同学们的内心深处,感受到了红丝带的力量和身上的责任与使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教学目标圆满完成,情感教育深入人心,起到了较 好的转变思想,深化感情的作用。如果能把从事艾滋病防预的志愿者 请到现场和同学们交流,将更能够起到感化作用,起到事半功倍的效 果。板书设计 一 歧视

篇6:预防艾滋病教育教案

《预防艾滋病教育》

盐池三中 2017年.秋 《预防艾滋病教育》(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理解艾滋病病毒对人体免疫能力的破坏性;

2、让学生理解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与艾滋病病人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3、让学生了解艾滋病病毒的性质和传播途径。

二、教学重点:

通过对艾滋病病毒性质的基本了解,消除学生的恐惧感。

三、教学难点:

结合艾滋病病毒性质,初步判断存在危险的生活事件。

四、教学用具:

挂图、彩色粉笔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同学们,通过上次调查,我发现在座同学对艾滋病的了解不是很多,大部分同学是第一次听说艾滋病,但是也有少数同学对艾滋病有一定的了解,不管怎样,我想首先听听同学们对艾滋病的看法,大家踊跃举手发言,好吗?

学生1:艾滋病是没有办法治好的,是非常可怕的

学生2:得艾滋病的人会很快死去,我在电视上看到的,真是骨瘦如柴啊 学生3:艾滋病是通过空气传播的,所以要保护环境 学生4:那个……那个……男人和女人…… 分析:

1、学生4还是没有把句子说完整,从同学们的嬉笑声可以判断出这个句子与性有关系,同学们的这种心有灵犀说明他们私底下已经谈及到与性有关的话题了。

2、学生们的看法有对有错,最明显的一点是,他们所表达的都是艾滋病可怕的一面,强调的是艾滋病带来的死亡和人类的无助。我们可以分析出学生潜意识里对艾滋病是存在恐惧的。

二、主体部分 教师:从刚才同学们回答问题的情况来看,你们对艾滋病的了解存在不足甚至是误解,这里我得首先纠正学生3的观点,艾滋病不是通过空气传播的,我们将在下面学习艾滋病的传播方式和相关知识。(及时纠正学生错误观点,为下面教学铺垫)

教师:呈现图片。

教师:同学们,知道这副图上的东西是什么吗?大家摇头,好,老师来告诉你们,这副图就是艾滋病病毒,当然不是我们肉眼所能看到的,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艾滋病病毒模型。

学生:哇!教师:艾滋病病毒专门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使其没有任何抵抗外界细菌等各种有害微生物的能力,所以一个人旦感染了这种病毒,表现出来的是一种综合病症。

教师:(在黑板上用不同颜色画三个人)大家看黑板上的三个人,一个是正常人,另外两个是与艾滋病有关的,但是为什么其中一个和正常人没有什么区别,而另外一个看上去痛苦不堪呢?哪位同学知道?

学生一致摇头。

教师:好,认真听我解释,第一个正常人他的体内没有艾滋病病毒,完全正常;第二个看上去正常的人,他的体内感染了艾滋病病毒,但是这个时候,艾滋病病毒并没有完全破坏它的免疫系统,所以他外表上没有什么异常;到了后期,人体免疫系统完全遭到破坏,各种细菌乘虚而入,所以这时候从外表上看已经有各种症状出现了。前者我们叫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后者我们称之为艾滋病病人。(语言和文字的结合,附表)

学生:那我们怎么区分正常人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呢?他们看上去一样啊。教师:这个问题问的好,正是因为我们没有办法区分,所以才要学习预防知识啊,这牵涉到艾滋病传播途径,是我们下面要讨论的。

教师:刚才我们共同了解了艾滋病病毒、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那么艾滋病病毒究竟是怎样在人与人之间传播的呢?

学生:艾滋病病毒是从哪儿来的?

(这时候学生的疑问非常多,教师对于自己拿不准的东西,不要敷衍,而实事求是)

教师:据说是在非洲的猴子身上发现了这种病毒,但还需要进一步研究证实。我们今天就不探讨这个问题了。

教师:艾滋病病毒有三种传播途径,血液传播、性传播和母婴传播。(教师直接说出三种传播方式,揭开学生心中的悬念,学生知道了传播途径,但重点不是知道,而是要分辨生活中的危险行为)

教师:三种传播途径大家都能理解吧。

学生:什么叫性传播?(教学对象是青春期学生,他们来自农村,生活中接触到的性知识随意性比较大,并且都是口语表现出来的,带有粗野和不尊重,而很少接触科学用语“性”,对性传播途径不了解也在情理之中。)

这时候,教师受到巨大的挑战,因为一时不知道怎样解释学生才能明白。行动研究中的问题随时可能在课堂上的出现,不断的促使教师增减教学内容或者改变教学策略。

教师:性传播有同学能说明一下吗?

学生嬉笑,有的同学大声喊到:XX知道!而后又是欲掩又遮的笑声。学生的这种表现让教师课堂上就产生了这样一个想法:让学生之间互相教育,是不是能起到好的效果。特别是性传播这点,比较敏感,但学生又急于想了解。这种想法是同伴教育策略实施的起点。

教师这时候必须严肃而冷静的说明正确看待性的态度,维护其纯洁性,同时也让学生感觉到了解性是每个人的权利。

教师:刚才讲到三种传播途径,大家都存在一定的疑惑。我会在下次课堂上结合具体的生活事例来讲解。今天就到这儿,同学们,再见!

六、教学后记

教学内容应该考虑到学生实际的接受能力,在教学中,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的区别目的是强调预防的重要性,但结果似乎把问题复杂化了,学生理解起来容易混乱。《预防艾滋病教育》(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识艾滋病的危害及传播途径

2、增强预防艾滋病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3、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方式

二、教学方式:学生活动,师生交流和教师讲解

三、教学内容:比较实用的预防艾滋病知识

四、教学重点:

1、在活动中领悟到艾滋病的危害性及预防艾滋病的重要性。

2、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3、通过活动,使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有所提高。

五、教学准备:图片、课件、卡片、烧杯、注射器,纯水、氢氧化钠等。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1985年6月,一位美籍阿根廷人,来中国旅游,因得了怪病住进北京协和医院5天发病后死亡,这是首先报告中国境内第一例艾滋病病人。

第一张图片,标语内容是联合国发布的公告:艾滋病威胁不亚于核恐怖。艾滋病如今对世界造成的威胁并不亚于让恐怖分子获得核武器。

第二张图片: 国家主席胡锦涛看望艾滋病人,与他们亲切握手交谈。艾滋病,我们从听到这个名字到现在,已经有几十年了,多数人是谈艾色变。不错,艾滋病确实很恐怖,它传染快,发病率和死亡率极高,更重要的是,至今还没有药物可以医治,更没有疫苗可以预防,是当前医学界最关注的一种传染病。因此,它有“世界瘟疫”之称;又因损害性严重,被称为“超级癌症”。

关于艾滋病,我们在平时的宣传中对它已经有了一点的了解,现在,我们来做个小游戏,看看我们掌握的怎么样?

(二)活动过程

【活动一】

游戏:红灯、绿灯游戏

目的:让学生明白什么样的行为会感染上艾滋病 步骤:

1、给每个学生三张事先准备好的卡片,每张画上一个圆圈,分别涂上红色、黄色和绿色。

红色圆圈代表“高风险”行为----亦即“停止你正在做的事!” 黄色圆圈代表“低风险”行为----亦即“放慢速度,多加小心!”

绿色圆圈代表“无风险”行为----亦即游戏中的行为是安全的!不会感染艾滋病病毒。

2、将游戏规则告诉学生,并让他们明白每种卡片颜色的象征意义。

3、指导学生按如下步骤进行游戏

如果你认为这一行为不会感染艾滋病,请举起绿色卡片; 如果你认为这一行为可能感染艾滋病,请举起黄色卡片;

如果你认为这一行为很有可能会感染艾滋病,请举起红色卡片; 感染艾滋病的风险行为 使用安全套 接吻

一位感染了艾滋病的母亲给孩子哺乳 无防护的性行为 献血

清洗溅在衣服上的血液时不戴手套 用消毒液清洗重复使用的针头 用水清洗针头后重复使用 与艾滋病感染者共用坐式马桶 与吸毒者共用针头 给予或接受按摩 与感染者共用餐具

某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成你面前咳嗽或打喷嚏

小结:一个人一旦感染上艾滋病病毒,就没有机会回到过去,这是严峻的事实。请记住,是否感染艾滋病病毒并不在于你是什么人,而在于你所做的决定是否将自己置于危险境地。

调查研究发现:

(1)艾滋病被发现迄今仅20年,可已导致全世界7000多万人感染,300多万人死亡。

(2)蔓延波及世界各国,我国各省区市也无一幸免;

(3)我国已进入艾滋病快速蔓延阶段,截止2002年底全国HIV感染者已超过100万。

(4)是青少年受到的危害。全球HIV感染者约70%是15-39岁青壮年;处于性发育阶段的青少年是主要受害者;女青少年尤其易感。

通过上面的小游戏,我们已经了解了哪些行为是不安全的,下面我们再来做一个活动,这个活动将有助于同学们了解艾滋病病毒是如何传播的,使大家进一步清楚的意识到不采取保护措施所面临的风险。艾滋病就在自己身边;预防艾滋病工作已迫不及待,现在就应该行动起来。

【活动二】

游戏:换水游戏

道具:纯水,氢氧化钠,烧杯,注射器

1、游戏介绍:我们用纯水代表健康人,氢氧化钠代表艾滋病毒,含有氢氧化钠的溶液代表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纯水与氢氧化钠溶液,两者均为无色无味的液体,在外观上没有任何区别,表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与普通人看上去完全一样。

2、游戏规则:准备7个盛有液体的杯子,其中只有一杯是氢氧化钠溶液,其它的杯子中全是纯水,这表示我们中间只有一人感染艾滋病毒。将告诉学生,并让他们明白每种卡片颜色的象征意义。

3、游戏指导:学生按如下步骤进行游戏

1)从全班叫7位同学上来,大家可以任意取一个盛有液体的杯子。2)每人手中有一杯溶液,但是不告诉哪一个杯子里含有氢氧化钠呢? 3)每位同学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进行液体相互交换。每人从自己杯中用注射器抽出3ML溶液相互加入对方杯中,一个人与6个不同的人(注意是6个不同的人)进行液体交换。开始。

第一次换水„„完毕。大家按原队形站好。第二次换水„„完毕。大家按原队形站好。„„

第六次换水„„好,完毕。4)液体交换完毕。

5)验证。在开始时我们只有一只杯子中含有氢氧化钠,现在是多少呢?让我们加入酚酞指示剂检验一下。颜色由无色变为红色为阳性反应,说明已感染病毒。无变化为阴性反应,说明没有感染。结果如何呢?大家先估计一下。

让我们来数一数,好可怕!所有杯中的水全部呈红色,只不过由于浓度的不同,各个杯中呈现出的红色深浅不同,也就是说病毒感染程度不同,但是艾滋病病毒是可以在人体中繁殖的。

(这是一项非常可靠的科学实验。游戏模拟了艾滋病毒经体液传播的过程。通过这个实验,我们深深地体会到艾滋病传播的速度是何等的惊人。通过不安全行为,一个艾滋病毒感染者所感染的人群以指数递增形式发展。如果不加控制,若干年后我国将是怎样,有多少人将感染艾滋病,不堪设想。)

6)游戏小结:在游戏的基础上及同学们的分析后小结。艾滋病传播的速度之快、范围之广超出人们的想象,许多人并不了解自己所面临的危险;

性伴侣越多,危险越大;

安全套是预防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有效方法。

(三)课堂小练

那么,哪些行为会让我们感染上艾滋病毒?或者说,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是什么呢?请同学们看这几道题(大屏幕显示)

判断:

(1)与艾滋病病毒者握手、拥抱会感染艾滋病病毒。()(2)性病患者比一般人更容易感染和传播艾滋病

()

(3)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共用注射器针具是传播艾滋病的重要途径。()

(4)蚊虫叮咬会感染艾滋病病毒

()

(5)安全套既可以避孕,又可以预防性病、艾滋病的传播。

()(6)游泳池会传播艾滋病病毒。()(7)咳嗽和打喷嚏会传播艾滋病。()

(四)提出问题

如何预防艾滋病?(在同学们充分发表意见的基础上小结)(1)洁身自爱,遵守性道德,杜绝婚前、婚外性行为。(2)正确使用安全套。(3)远离毒品,珍爱生命。

(4)关爱下代,受病毒感染的女性应避免怀孕。(5)医疗救护中的安全防范措施。

(五)结束语

艾滋病虽然凶险,但它并不可怕,只要我们能认识的它的危害性,以及提高我们自身的保护意意识,因为我们完全可以预防艾滋病。

(1)经性交传播艾滋病病毒是目前艾滋病病毒感染中最主要的途径之一。一次不负责任的性行为也可能感染艾滋病病毒;许多人并不了解自己所面临的危险。

(2)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可能没有任何症状,我们无法从人们外观判断是否感染艾滋病病毒,是否感染的可能取决于一个人的行为而不是其社会地位或职业。这方面的一些误解往往诱导我们放松警惕,采取不安全行为。

(3)艾滋病目前还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可以预防,注意自我保护。安全套是预防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有效方法。

(4)要关爱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及艾滋病病人,不歧视艾滋病病人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5)艾滋病威胁着每一个人和每一个家庭,预防艾滋病是全社会的责任,青少年是最重要的力量。

总结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是:性接触、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

七、教学后记

1、学生对艾滋病表现出来的好奇与潜意识里的恐惧感矛盾,一方面,他们渴望了解艾滋病,另一方面,他们感觉艾滋病与她无关,但当感觉自己处于各种威胁时候,表现出来的却是无知。

上一篇:理想的经典的名人名言下一篇:理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成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