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技术》课程改革的实践

2023-02-12

《电工技术》是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 是其它专业课程的基础, 培养学生具备从事电气运行、控制与检修等相关工作的基本技能, 使学生能获得相应的电工职业资格证书。近年来, 我们课程组在认真学习先进职教课程理念, 参考精品课程的评审标准, 对我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电工技术》课程进行了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现总结如下, 以供同行参考。

1 结合电工职业标准, 以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理念开展课程改革

《电工技术》学习领域的总体设计思路是结合电工职业技能证书考证, 打破传统学科课程, 由以知识为主线构建知识体系的传统课程模式转变为以能力为主线的课程模式。即以就业为导向→确定人才培养目标→确定典型工作任务→确定学习领域课程→确定课程学习目标→确定课程学习与工作内容→按照行动导向原则组织教学→选择学生成绩评价方式。以工作任务为核心的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模式, 形成以行动为导向的课程体系。

立足于学生整体素质和关键能力的培养, 按照情境学习理论的观点, 转变课程教学模式, 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 采用任务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引导文教学法等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 即“针对与专业紧密相关的职业‘行动领域’的工作过程, 按照“咨询—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完整的“行动”方式来进行教学, 并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 并按从简单到复杂, 从单一到综合的方式排列创设学习情境, 开发主题学习单元。教学活动中, 学生是行动着的主体, 学生独立、自主地参与从计划到评价的完整学习活动过程, 从而培养学生全面分析和系统化地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组织形式采用小组学习,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交往互动能力以及协作学习能力。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以工作过程导向教学方法组织和开展教学活动, 实行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相结合, 将理论实践素质教育三位一体, 实现教育者的全面发展。

以学生的就业为导向, 根据行业专家对机电一体化技术技术所涵盖的岗位群进行的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 以学生具备的岗位职业能力为依据, 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紧密结合职业资格证书中电工技能要求确定本课程的工作模块和课程内容。按照安全用电、电工技能操作、各种导线连接、电气设备工作状态的测量等具体实践过程安排10个学习性工作任务:安全用电、电工工具和仪表的使用、元器件的性能与检测、直流电路的分析与测试、白炽灯、日光灯的安装与维修、变压器使用与维护、电机设备安装与维护、低压电器及基本电气控制线路、电气运行与控制、机床电气控制。使学生掌握各项电工技能的基本操作要领。为了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实践导向课程的思想, 将本课程的教学活动分解设计成若干项目或工作情景, 以项目为单位组织教学, 并以典型设备为载体 (手电筒、日光灯、电动机、变压器、车床电气控制) , 通过具体案例, 按电工技术操作项目实施的顺序逐步展开, 结合实训室的环境条件分设实做项目, 实现教、学、做一体化。让学生在掌握电工技能的同时, 引出相关专业理论知识, 使学生在技能训练过程中加深对专业知识、技能的理解和应用, 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

2 校企合作进行课程开发, 工学结合实施课程教学

课程组聘请市供电公司工程师为本课程的兼职教师, 课程组紧密与市供电公司、华博阳光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一线技术人员合作, 结合电工的发展方向, 联合开发课程, 以行动为导向, 以学生为主体, 基于工作任务的课程设计与教学方法改革, 依据课程能力目标, 将生产一线中电工技术岗位的真实性工作任务归纳成典型工作任务, 依据典型工作任务及认知规律、教学原则, 将《电工技术》学习领域设计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的10个学习项目。课程组成员与企业合编了工学结合的《电工技术》讲义。市电力公司、华博阳光股份有限公司, 湖北三六电机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为课程教学提供实训指导教师、实践教学设备与场地, 课程组教师与部分学生参与企业生产、管理、与技术支持。

3 运用多种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辅助教学

利用挂图、投影、动画、多媒体课件等资源创设生动形象的学习环境,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促进学生对知识理解和掌握, 加强电子书籍、仿真软件、数字图书馆等常用课程资源的开发, 建立多课件课程资源数据库, 实行资源共享。充分利用网络平台, 博客、论坛、Emeil、QQ群等通讯平台使教学从单一媒体向多种媒体转变, 也使教学活动从信息的单向传递向双向交换转变, 开发和利用网络课程资源, 可使学生从单独学习向合作学习转变。

4 建立开放的生产性实训基地, 突出岗位技能培养

建立开放的实验实训基地, 使职业技能鉴定、实验实训、现场教学合一, 满足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对高职学生来说, 仅在实训室里接一些电路还远远不够。他们还需要一个模拟的职业岗位环境:学校配电房, 电力拖动实验室, 机房, 数控生产车间, 自动化生产线, 根据岗位的不同要求, 对学生进行不同的训练。

在安全用电项目中, 学生们除进行用电安全教育外, 我们还要求每个学生对模拟人进行触电急救, 并要求学生将模拟人救活。经过这样的训练, 学生们不仅懂得了安全用电常识, 也学会了现场触电急救的方法。

5 课程考核突出能力本位, 强调工作过程

改革过去注重理论知识考核和单一的期末试卷笔试的做法, 突出能力本位, 强调对工作过程的考核。依据课程能力目标, 将整体课程的考核设计为专业能力考核、知识目标考核、方法能力评价、社会能力评价考核体系, 并制定出能力考核配分评分标准。在能力考核标准中, 含有学生制定工作计划、工具使用、展示交流、整理技术文件、环保意识等配分评分项目, 训练学生的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另外在学生中进行技能比武、技能竞赛活动, 评选技能标兵, 大大激发学习兴趣, 竞赛成绩计入平时成绩。

6 结语

经过多方面综合课程改革后的《电工技术》课程受到了广泛的欢迎, 越来越多的学生感受到, 该课程不仅是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程, 而且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实用技术课程, 该课程多元的教学模式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质量有了明显提高, 电工职业资格证书中级工通过率保持在95%以上, 40%以上的学生取得高级工资格, 教学效果明显。实践证明, 符合电类专业项目课程改革和建设的发展方向。

摘要:本文总结了高职《电工技术》课程《课程建设所取得的经验和成果, 提出了课程的建设思路和具体措施, 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高职,电工技术,课程改革

参考文献

[1] 马成荣.职业教育课程开发及项目课程设计:基于IT类专业的研究[M].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6:18~43.

[2] 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组织.维修电工 (基础知识) [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04.

上一篇:先天性多发性肺囊肿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下一篇:基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