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县一起私立中学细菌性痢疾暴发的流行病学调查

2022-09-11

1 资料来源

基础资料由学校提供, 病例资料通过对患者的流行病学调查及就诊医院病历资料获得。

2 基本情况

该中学地处县城东约1公里处, 属民办寄宿制学校, 全校共有18个班级, 高中部16个班, 初中部2个班, 共有学生1212人, 教职工92人, (教师41人, 食堂职工16人, 杂工35人) 。2007年6月10日, 高三5个班级 (320人) 离校, 有221名走读生, 实际寄宿在校生671人。发病65例, 罹患率8.52%。

3 流行特征

群体性发病, 症状体征相似, 集中在6月24日在校就餐学生中。

3.1 时间分布

首例病人发病时间是6月23日14时, 末例病人发病时间是6月29日10时。发病高峰6月24、25日2d, 流行时间6d。

3.2 人群分布

男发病35例, 女发病30例, 男女之比1.16:1。学生发病64例, 教职工发病1例, 学生发病占总发病数的98.46%.发病年龄集中在17~18岁组, 共发病48例, 占72.3%.其中17岁发病18例, 18岁发病30例。

3.3 地区分布

发病波及3个年级共13个班, 其中高二年级发病最多, 发病37例, 占56.9%。

4 实验室检查

(1) 食堂从业人员大便标本培养、血培养各23份, 大便标本中检出1株福氏志贺氏菌、未检出沙门氏菌。血培养未检出沙门氏及志贺氏菌。 (2) 食堂自留样5份, 未检出沙门氏及志贺氏菌。 (3) 自留榨菜1份, 未检出沙门氏及志贺氏菌。 (4) 二次供水1份未检出沙门氏及志贺氏菌。 (5) 病人大便培养27份, 未检测出沙门氏菌, 志贺氏菌检测18份, 其中阳性4份。

5 卫生学调查情况

患病学生均有6月23日、24日在校食堂共同就餐史, 并反映24日中餐的米饭、鸭子、萝卜有异味。通过调查, 该学生食堂由于6d前锅炉维修, 做饭人员是从社会上临时聘请的临时工, 厨房内从事食品加工人员10人无个人健康证明和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厨房使用的大米是无产品名称、无厂名厂址、无生产日期及保质期产品。2次供水设施无卫生许可证, 水池无消毒记录。

6 结论及措施效果评价

本次细菌性痢疾暴发流行波及该校13个班, 通过对住院病例的反复核实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结合病人的症状、体征、病程发展和转归及实验室检验结果, 可以认定本次事件是一起食物污染导致的细菌性痢疾暴发。经采取食堂暂停供餐、销毁可疑食品、2次供水消毒、食品从业人员健康体检及培训、密切接触者预防服药、病例救治等措施后65例病人全部治愈出院, 无二代病例发生。

同时, 本次疫情也暴露了私立寄宿制学校在饮水安全、食品卫生及传染病防治方面的意识淡薄、监管不力等问题, 应引起重视。

摘要:2007年6月25日黔西县一私立寄宿制中学发生细菌性痢疾暴发, 共发病65例, 其主要症状为发热、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水样稀便及个别有粘液便。经采样检测, 检出4株福氏志贺氏菌及一株福氏志贺氏菌。

关键词:细菌性痢疾

上一篇:浅谈“工学结合,两翼一体”人才培养模式下一篇:微球调驱技术在欢2-22-5井区研究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