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职业教育论文

2022-05-11

想必大家在写论文的时候都会遇到烦恼,小编特意整理了一些《农村职业教育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农村职业教育是实现农村产业化、农村现代化、农村城镇化的重要支柱。围绕农村学生成才,创新农村职业教育,提高农村学生参加职业教育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就必须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满足社会多层次、多规格、多形式的办学需求,主动开拓农村职业教育市场,提高农村学生的职业技能动手能力,充分认识职业教育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国建设小康社会事业的重大意义。

第一篇:农村职业教育论文

发展农村职业教育 构建现代农村教育体系

发展农村职业教育,要同建立适应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现代教育体系联系起来,着手建立起理论联系实际的现代农村教育体系。

思考之一:农村职业教育必须以广大农村最迫切的需求为出发点。中国是农村人口最多的国家,最迫切需要解决的是农村群众的生计问题。人们深切地感受到贫困是对中国农村群众的一种严重的威胁,一种根本的痛苦。农村最主要的问题是“贫穷”,农村教育就要以帮助农民走向“致富”为根本,一方面教他们致富的方法,同时使他们得到许多人生实用知识和道德行为的最好训练。以这些为主要内容的农村教育改革思想,其重要含义是:就整个农村划成一个适当的区域,依照预定的计划,用最经济的方法、技术训练本区以内的所有农民,使他们整个生活逐渐改进,走向富裕道路。这就特别需要科学与教育发挥在发展生产力和推进各行各业进步方面的先决作用。科学是近代“工业革命”的先导,也是现代农村的先导,“用科学解决,百业有进步”。当今世界,是科学突飞猛进的时代,职业技术教育是扩大科学运动的先声。如果农村职业教育与生活、生产严重脱节,所学非所用,所供非所求,无新学识以应用于实际,无新人才以从事改良,教育不与职业互相沟通,何怪百业之下不进步!因此,必须更新观念,为适应农村脱贫需要,培养有用的人才。

思考之二:农村各级各类教育包括职业教育需要与职业相沟通。因为教育本质是传递,是发展,教育的作用,既要在发展人的天赋能力和个性特长的基础上传递与发展人类的生活智能;又要基于对群众的义务培养为群众服务的精神,增进个人的人生修养。职业的载体和主体是人,教育的载体和主体也是人,在对人的素质观上二者的要求是吻合的。所以,以人与职业和人与教育的关系为纽带,就构成了教育与职业互相沟通的体系。职业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使“人人得事、事事得人”。

基于,上述两点考虑,农村各级各类教育都要与职业技术教育相沟通。建立一种贯穿于全教育过程和全部职业生涯的教育体系。包括小学职业陶冶——初中职业指导——高中以上职业准备教育——就业之后还要接受职业培训,多次进行职业补习和再补习的继续教育。这样一来,有利于做到学以致用;有利于做到知识和能力的全面培养;有利于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有利于做到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甚至还可以解决穷苦青年的学习费用问题。这种智能型教育比较普通教育方法显得更为切实。通过“做学合一、手脑并用”、“虚实互证”,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导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通过工读交替可以养成尊重劳动之精神、追求知识之能力、坚定之意志。

因此,民族地区各级党委、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要转变教育观念,结合本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进一步深化农村教育综合改革,采取多种措施,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每一个地区,一要办好职业高中和职业初中;二要广泛开展小学、初中、高中后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短期实用技术培训;三要普通中小学在开好文化课的同时,因地制宜开展渗透职业教育因素,使学生在进入社会前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和职业技术;四要积极创造条件,充分发挥和综合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创办一所高等职业学院,开展高层次职业技术教育,培养、培训与社会经济要求相适应的各级各类高级职业技术专门人才,提高劳动者整體素质,更好地为经济建设和农民脱贫致富服务。

这种现代农村教育体系是以职业教育为主体的。为什么要以职业教育为主体这是因为职业教育价值决定的。其最终的价值可以分列为:一是谋个性之发展;二是为个人谋生做准备;三是为个人服务和走向社会做准备;四是为个人脱贫致富而求知;五是为国家及人类社会增加生产力作准备。只要职业教育不断发展,民族经济的振兴和国家社会的进步才能有加速的可能。正因为这样,前西德人士总结他们的经验后认为,‘“发展职业教育是实现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他们高中阶段各类职业学校学生数同普通高中学生数之比高达8:2。日本人则认为,“战后我国的复兴和发展,特别有赖于职业教育的普及和发展”。从50年代中期,日本经济进入以实现国民经济现代化为中心的高速发展时期(1956-1960年推行《经济自立计划》,1960-1970年推行《国民收入倍增计划》),他们就是突出地从振兴职业教育着手的,他们在实行经济振兴计划之前的1951年就首先实施了《产业教育振兴法》,把振兴经济建立在首先振兴职业教育的基础上,从而能以劳动者高素质的优势,靠进口原料,把技术价值加上去,然后出口商品赚钱,成了经济大国。目前,日本办职业教育的劲头有增无减,1978年以来,用于职业教育的投资逐年上升,平均每年增长15%之多。因此,我们民族地区要改变贫困落后面貌,目前正以脱贫致富为经济振兴目标,针对民族地区人才特别缺乏和劳动者素质特别低下的实际特别需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突出办好职业教育,以使职业教育这一“秘密武器”为振兴民族经济,帮助各族群众脱贫致富发挥其巨大作用。

农村职业教育要实现它的价值也要从求职者方面考虑。解决人们的生计问题,就业问题。因为中国农村人口众多、贫困面大、最迫切需要解决的是人们的生存问题。社会如同花瓶一样重心在下,而教育的重心在于人民,就是要下决心为大多数农民谋幸福。因为,农村职业教育一方面要用科学来解决职业教育问题;一方面要用职业教育来解决农民问题,要立足于广大农民学到有用的职业技术,学到随着情况的变化而赖以谋生的能力。农民不能从中得到好处,职业教育,也就不可能得到发展。

作者:黄爱逊

第二篇:发展农村职业教育、促进新农村建设

[摘 要]农村职业教育是实现农村产业化、农村现代化、农村城镇化的重要支柱。围绕农村学生成才,创新农村职业教育,提高农村学生参加职业教育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就必须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满足社会多层次、多规格、多形式的办学需求,主动开拓农村职业教育市场,提高农村学生的职业技能动手能力,充分认识职业教育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国建设小康社会事业的重大意义。

[关键字]农村职业教育、新农村建设、创新发展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按照新时代的要求,对农村进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建设,最终实现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议》,提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农民的全面发展,新型农民的培育造就则离不开靠教育。农村职业教育在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加快农村科技成果转化,促进经济发展、开发和转移农村劳动力、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当前农村职业教育的现状

如果说农村基础教育是提高农民素质的治本之策的话,那么,农村职业教育就是当前的治标良药!所以,审视一下农村职业教育的现状就显得很有必要了。农村的学生大部分不愿意接受中等职业教育,要么升入普通高中,要么未接受培训直接进入社会,只有少部分成绩不太好的同学考虑接受职业技术教育。从而导致农村职业教育生源严重不足。据统计,2009年全国约有2000万初中毕业生,其中有825万升入了普通高中,500万进入职业学校,二者的比例接近6:4;此外尚有700万左右初中毕业生未接受培训直接进入社会。普高热的是中等职业学校生源锐减的主要原因。为了生存,中等职业学校迫于无奈,招收学员达到“饥不择食”的地步,只要学生愿意报名就能录取,从而导致生源良莠不齐,素质普遍不高,进而声誉下降,造成恶性循环。而目前新农村建设对各类技能人才需求很大,教育需求与教育资源供给的矛盾将在很长时间内存在,不利于合谐农村的建设。

二、农村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1、观念落后。至今仍有很多人对农村职业教育包含的“农村教育”和“职业教育”有偏见,而这两个领域都是当前教育系统的薄弱环节,农村职教恰好两个都占了,可见实现农村职教发展的艰巨性。

2、办学条件和教育质量滞后。长期以来,很多人认为农村职教不需要太多的投入,不应与城市职教相比,只需因陋就简的发展。殊不知没有一定的经费保障,缺乏足够的教学设备,教育质量自然也就很难保证。这种“以落后的教学方式培养先进的生产力”的模式只能导致农村职教发展的停滞。与此同时,相当一部分农村职校教师仅处于应付教学的水平上,而缺乏必要的进一步培训,还有一部分农村职校的课程开设基本沿用普通教育模式,不仅脱离农村实际,而且也难以反映最新的科技成果。

3、改革力度不够。与整个教育系统改革热潮不断升温的趋势相反,农村职教领域内的改革仍处于一种相对滞后的状态。多数农村职校没有明确的改革定位及发展方向,处于“等、靠、要”的消极观望状态。

4、资源配置不合理。资源配置情况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着农村职教适度超前发展的整体布局。从整个职教体系看,城市职教的资源配置明显优于农村职业教育。

三、搞好农村职业教育的对策

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实际,针对目前农村职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必须在转变观念、调整政策、创新办学模式等方面下功夫。

1、要转变传统观念,重新认识农村职业教育。第一,农村不是城市的附庸,而是国民食物的供给源,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民不能一日无食,国不能一日无粮。国家扶持“三农”、建设新农村等举措,不仅是考虑农民的国民待遇问题,更是因为“三农”是国家、民族的命脉,没有稳定的“三农”,国家就失去了稳定的根基。第二,农村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是要培养合格的农村建设者。农业也是一个完整的职业体系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背景下,农村职业教育的任务当然就是培养合格的新农村建设者了。有了这个基本认识,农村职业教育的基础设施、师资配置、课程设置等就应进行相应的调整。

2、采取政策倾斜、资金扶持、管理多样化的方式加强农村职业教育。第一,在政策层面上,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部门的教育政策都要向农村职业教育倾斜,多制定有利于其发展的新政策。第二,在资金安排上,也要向农村职业教育倾斜,并注意加大对非全日制职业教育的投入比例,重点在基础设施、实验设施、师资方面加大投入力度。第三,在管理上要走多样化发展的道路。对于农村全日制职业教育,可以把管理下放到县域,非全日制职业教育则可以把管理权下放到乡镇,使其更贴近现实,更具有灵活性。

3、投入的多元化。在有利于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前提下,除政府投入外,还应鼓励民间资本的合理进入,以更好地促进农村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

4、整合教育资源、节约办教育。农村职业教育的开展应体现节约精神。为此,对农村现有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并使其效用最大化就应成为各地实践的重要工作目标。目前,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大多存在场地不足、设备短缺、师资匮乏等问题。因此,各地应结合自己的情况,通过资源共享的办法来逐步解决。

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对建设新农村的意义

1、有利于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

中央号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所提出的“二十字目标”,与以前相比增添了新内容,即第一次突出强调了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更要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崭新农民的精神面貌,改变农民思想观念落后的局面,惟此,才能从根本上实现“村风文明”和“管理民主”。这说明,与城市相比农村劳动者教育文化水平滞后已成了公认的事实,已成了建设新农村过程中的最大障碍之一。而农村职教是为农村培养各类专业技术人才最直接有效的途径,是提高农村劳动者专业技术素质的重要形式,既能增加文化知识,又能培训劳动技能,一举两得,是农村教育中为农村经济建设服务最直接的部分,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科教兴农方针、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各地要在打好“两基”攻坚战的基础上,把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摆在突出位置。

2、有利于农业科技成果推广

现代农业科技发展新趋势要求必须重视农村职业教育,及时地对农村劳动者进行相关的知识技术推广和技能培训。就一定意义而言,我国现阶段农业突出的问题不在于农业科学研究,而在于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因此,要充分依托农村职业学校积极实施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工程”,通过举办农业继续教育与科技培训班,提高当地从事农技推广工作人员的综合业务素质,尽快培养和造就一批适合市场经济需要和产业化要求的专业技术人才。

3、有利于开发农村劳动力资源

我国仍然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70%左右。最近几年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农村出现了大量剩余劳动力。它的存在对我国社会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对农村地区、对县域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副作用。首先,它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一方面造成了人力资源的巨大浪费,另一方面又阻碍了农业生产机械化、现代化的进程。其次,影响了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剩余劳动力的增多,造成人均占有资源的减少,从而减少人均收入。未来劳动力供给的主流将不是城市新增劳动力,而是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对农村职校来说,发展机会是无与伦比的,它为农村职业教育的崛起提供了诸多的机遇,因此农村职业教育的希望在田野上。

4、有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

面对当前社会严峻的能源、资源越来越贫瘠的形势,科学发展观突出强调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因为,科技发展到现在还没有哪个产业可以替代农业给人类提供比较稳定的食品,人们对农业的依赖是100%的。如果农业发展不可持续,就没有人类社会的存在,更不要奢谈国家的现代化。前面所谈及的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不论是有利于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实现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还是有利于开发转移农村劳动力资源,最终都是为了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 江西浮梁县高级职业学校

(责任编辑 甘 璐)

作者:曹余辉 冯凌 吴建明

第三篇:新农村建设语境中的“农村职业教育”

张胜军、张乐天在《教育学术月刊》2010年第8期中撰文对新农村建设语境中的“农村职业教育”进行了解读。作者首先阐述了农村职业教育的传统释义:其一,农村职业教育是一种“在农村”的职业教育,传统意义上的农村职业教育具有明显的区位特征,是一种与城市职业教育相对应的、在农村举办的教育;其二,农村职业教育是一种低层次的、封闭性的、功能单一的职业教育;其三,农村职业教育是一种培养“安农”、“留农”人才的职业教育。

接着,作者从发展农村经济、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建设新型农村文化等方面对新农村建设的要义提出了认识。第一,新农村建设的基础是农村经济的发展。新农村建设要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的发展目标,就必须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不断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实现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第二,新农村建设热切呼唤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农业现代化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需要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高素质农村人才;农村城镇化建设也呼唤开发农村人力资源。第三,农村文化建设应与政治经济建设同步推进。只有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用先进文化教育农民,用科学技术武装农民,培养具有现代意识与进取精神的新型农民,新农村建设才能具有持久的推动力。

最后,作者对“农村职业教育”予以了重新认识和解读。一是农村职业教育应是一种“大职业教育”,涵盖一切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职业教育。二是农村职业教育应是一种与时俱进、动态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服务于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农村职业教育应该具有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理念,应以现代科学技术为主要教育内容,应保证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的广泛应用。三是农村职业教育应是一种“发展多样化的职业教育”,具体表现在办学主体的多元化、办学模式的多样化以及办学形式的多样化。

上一篇:功能对等理论论文下一篇:专业基础课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