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梁市农业科技推广现状及对策建议

2022-09-11

吕梁市位于山西省中部西侧, 农业人口284万, 被誉为“红枣之都”、“核桃之乡”、“杂粮之府”。近年来, 吕梁市立足当地实际情况, 从农业资源优势出发, 认真实施“8+2”农业产业化振兴计划, 大力推广农业科技, 着重发展特色农业, 提升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发展水平, 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速度, 全面提高广大农民科技文化素质, 提升科技在吕梁市农业发展中的贡献率, 加速推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实现了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1 吕梁市农业科技发展取得进步

1.1 农业新技术的覆盖面不断扩大

吕梁市重点引进推广了测土配方玛铃薯垄作栽培、谷子免间苗、谷子PK重茬剂等多项农业先进技术, 引进优良品种200多个, 建立良种示范田667hm2。与此同时, 吕梁市将主推技术和主导品种摆在突出位置, 注重技物结合与服务指导, 按照“科技到户、良法到田、技术到人”的方针, 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农业新技术推广, 分阶段、分批次的进行农业新技术培训, 累计培养核心示范户5 000余户, 带动种植面积接近66 667hm2, 进一步推动了科技下乡, 进村入户。据统计, 吕梁市农作物优良品种覆盖率达到95%, 农业技术推广入户率达到65%, 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45%左右, 为建设现代农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2 农业规模经营不断拓展

吕梁市通过项目整合大力普及推广新品种新技术, 优化农业结构。初步形成了20万hm2小杂粮种植面积, 66 667hm2马铃薯种植面积, 突破153 333hm2玉米播种面积, 稳居全省第一。吕梁市新规划、建设、扩建多个现代农业园区, 综合示范园区以及生态旅游观光园区。红枣标准化管理园由667hm2扩大到2333hm2, 并建设了1000hm2次级管理园和67hm2富硒特色红枣园;核桃标准化管理园由1 667hm2扩大到4000hm2;杂粮产业由1 333hm2绿色谷子扩大到5667hm2绿色谷子、绿色大豆、绿色荞麦、绿色杂豆等多个品种[1]。与此同时, 吕梁市启动汾阳芦笋基地、交城花卉产业观光园区建设, 继续扶持八大产业发展壮大, 推进优势产业规模发展。市、县两级农业园区建设的基本框架已经形成, 园区发展已进入种植业、林果业、畜牧业、加工业统筹协调, 生态农业、科技农业、设施农业、观光农业全面建设阶段。农业产业格局的进一步拓展为改造传统农业, 提升现代农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1.3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

吕梁市依靠新兴农业科技, 大力配套推广测土配方施肥、w膜盖集雨补灌高效种植技术等技术, 不断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发展现代农业, 推动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在粮油生产上, 狠抓了高产作物、丰产方建设和高产创建活动, 大力实施玉米增粮、杂粮振兴和马铃薯富民战略, 为夺取粮油全面增收奠定了较好基础。2014年粮食总产量12.6亿kg, 创历史新高, 增产8.8%, 2015年粮食产量实现“九连丰”。畜产品产量稳步增加, 农业龙头企业销售收入突破百亿大关。“8+2”农业产业化振兴计划带动25万农民人均增收2300元以上[2]。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了农业整体生产水平, 推动了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2 吕梁市农业科技推广存在的问题

2.1 农技推广队伍数量不足, 农技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目前, 吕梁市农技推广队伍力量薄弱, 人员严重不足, 年龄老化, 青黄不接。乡村推广站在职在岗人员较少, 个别乡村只有职兼职农技人员, 一人一站现象相当普遍。据统计, 吕梁市农技人员中, 全日制大中专院校毕业生226人, 仅占46%, 农业院校毕业的专业技术人员157人, 仅占32%。一些基层推广人员学历偏低, 知识结构老化, 难以应对知识经济的挑战, 难以胜任新形势下的农村工作, 甚至部分中高层农技人员也不能担负起知识传播的重任。用人机制的不完善, 使得一些“关系户”被安排到农技推广部门, 导致专业人员比例下降, 非技术人员增多, 造成农技推广队伍人员结构不合理, 严重制约推广工作的开展。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困扰农技推广队伍建设的突出问题, 势必严重影响新形势下农业科技推广工作的开展, 势必减慢新兴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4]。条件简陋, 机构不能正常运行, 工作不能顺利开展。农技推广人员特别是基层仍然存在待遇低的问题, 部分乡村基层农技人员没有稳定的工资收入, 严重缺乏生活保障。一些财政困难的乡村不仅农技推广人员工资低, 还不能按时全额发放, 应有的社会福利更得不到保障, 严重挫伤了基层人员的工作热情。基层工作待遇差, 条件艰苦, 导致农技人员变动快, 流动大, 更难以吸引高素质毕业生前来工作, “养不住, 留不下”优秀的人才, 使得农技推广队伍整体素质难以提高, 不利于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功能的正常发挥[6]。资金短缺, 人员匮乏, 新生力量补充难, 断层现象突出, 农技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难题很难从根本上解决。

2.2 农技推广体系落后, 推广机制不健全

农技推广是实施科技兴农的重要措施, 农技推广体系和机制是做好推广工作的重要基础。近年来, 吕梁市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已开始变化, 服务功能也像贴近农业、贴近农民的方向转变, 但全新的体系尚未形成。现行的农技推广机制不够完善, 已很难快速适应农业生产“新形势、新要求”的需要, 使农业科技进村入户的中间环节成为瓶颈, 严重制约了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应用[10]。目前, 吕梁市一些农技推广站点改革不彻底, 技术力量薄弱, 服务功能不强, 管理体制不够完善, 处于瘫痪状态, 甚至部分基层站点存在“无钱干事、无事可干”的情况。这导致新技术和新成果不能及时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 使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一直处于并长期处于较低水平状态。

3 吕梁市农业科技发展思路和对策

“十三五”期间, 吕梁市农业科技发展目标是:增加农业科技含量, 农业科技的贡献率达50%, 着力提高农业人才的整体素, 五年内农业专业技术人员高、中、初级的职称人数比例分别达到10%、40%、50%。吕梁市要深入贯彻党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 以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为动力, 不断提高科技进步贡献率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为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社会进步做出贡献。

3.1 吸引农业专业人才, 培养农技推广队伍

专业农技术人才是农业科技进步的直接推动者, 是农业科技创新的承担者。科技人才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到农业科技应用普及水平。建立一支素质过硬, 数量充足的农技推广队伍, 对于发展农业生产, 振兴农村经济, 促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吕梁市要重点抓好农业科技专家、与时俱进的企业带头人和求真务实的党政干部三支队伍建设。在科技兴农实施过程中, 大力吸引一批农业科技专家, 重点培养一批农业科技人才, 加快造就一支由农业学科专家、农技骨干和农业科技企业家组成的高素质的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同时, 各级政府要稳定生产队伍, 加大对农民的农技培训, 培养农民自己的“田秀才”, 培育一支“取之于民, 用之于民”的基层农技推广队伍[10,11]。加速改造推广队伍, 提高人员整体素质, 对农业发展意义重大而深远。

3.2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改善基层工作条件

资金投入是农业科技发展的重要保障, 是科技进步的重要支撑。吕梁市要努力构建农业科技投入的长效机制, 完善财政政策, 大力支持农业科枝创新、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新品种示范推广, 正确把握投资方向, 掌握好投资力度, 选择好投资项目, 树立好投资典型, 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可持续发展的项目上[7]。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农业科技资金投入的引导力度, 支持商业资本、银行以及其他金融机构投入到农业科技中, 有效整合社会资源, 形成政府主导、多方力量参与的多元农业科技投入体系。同时, 吕梁市要紧紧围绕中央提出的“一个衔接、两个覆盖”要求,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政策, 提高基层农技人员工资、福利待遇, 解决基层机构工作经费, 改善基层办公条件, 提升农技推广工作的硬实力, 为加速农业科技发展提供有力保障[6]。

3.3加强农技推广体系建设, 完善农技推广长效机制

农技推广是科研成果转化的助推器, 农技推广体系和机制是顺利完成推广工作任务的重要保障。吕梁市要重点开展实施全新的乡村推广站点工程, 完善专家联县、技术员包村、社会力量分工协作的农技推广体系, 健全农技推广机构, 稳定人员队伍, 转换服务机制, 提升基层服务功能, 创新服务方式, 切实提高农技推广服务能力[12]。同时, 要建立农业现代化产业体系、农技推广体系和农民培训体系相结合的运行机制, 建立“专家组十试验示范基地+技术指导员+专业合作社+科技示范户”农业科研成果快速转化机制, 完善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的农技培训机制[11]。各级政府要在人员机构、设施经费、管理体制等方面取得较大突破, 鼓励农业科技人员深入一线, 切实解决好技术入户难题, 大幅度提高农业科技服务“三农”的能力。

3.4 构建农业科技创新机制, 提升农业信息化服务水平

农业科技创新是推动农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科技信息服务是提高农民致富水平的手段。吕梁市要立足于发展现代农业, 构建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互融合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注重发挥科研院所科技创新先锋的作用, 与学研单位开展积极合作, 引进吸收新兴农业技术, 推动农业科技的更新换代[3,8]。加大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农业科枝企业, 扶持优秀龙头企业加强技术开发和创新, 努力打汾州核桃、临县、柳林三交红枣和汾州香小米等全国名优品牌, 将自主知识产权作为企业核心竞争力, 提升企业在全国的影响力。支持企业参与科研机构研发, 加快科研技术转化, 加速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同时, 各级政府要抓好农业信息服务建设, 构建互联互通的科技信息平台, 充分利用现代传播技术和互联网等新兴媒体资源, 及时为当地农民提供农业信息[4,8], 努力让农业服务与农民如影随形, 以提高农民抵御风险的应变能力, 真正让农民享受到农业科技服务带来的实惠。

结束语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吕梁市要抓住机遇, 不断完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 拓展创新机制, 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才能促进好农业科技发展, 提高农业科技转化。

摘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其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 科学技术的发展是推动农业进步的重要动力。近年来, 吕梁市农业科技取得了长足发展, 为农业生产做出了积极地贡献, 但是其中还存在许多问题。本文从实际情况出发, 剖析吕梁市农业科技现状及制约推广的原因, 并提出对策建议, 认为吕梁市要加强领导, 全面布局, 重点在人才培养, 资金投入, 体系建设, 创新机制, 政策落实等方面开展工作, 加速科技成果推广转化, 以促进农业经济发展。

关键词:农业科技,农技推广,体系机制,对策建议

上一篇:保温瓶法——如何应对金融危机下一篇:基于精细化管理的医院财务风险控制及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