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河县农机维修行业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2024-04-28

齐河县农机维修行业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精选9篇)

篇1:齐河县农机维修行业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齐河县农机维修行业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随着农业机械化事业的发展和我国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出台,农机修配市场也日益壮大,农机修配网点日益增多。这些网点对排除机械故障,提高机械的完好率和生产效率,延长农机寿命,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农村经济繁荣,提高农民收入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受经营者素质、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加之受行业管理薄弱环节的限制,农机维修市场仍存在着许多问题,不仅扰乱了市场秩序也损害了广大消费者合法权益。因此,加强对农机维修市场的管理,进一步规范农机维修市场秩序,切实维护农机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确保农机安全生产,促进农机化又快又好的发展具有深刻的意义。

一、齐河县农机维修网点现状

1、农机维修点情况。目前,齐河县的农机维修网点共有280个,其中一级网点225,二级网点40个,三级网点15个,全部有维修技术合格证网点。

二、三级网点主要从事常用农业机械的局部性换件修理、一般性故障维修以及整机维护工作;专修点主要从事电器修理、散热器修理、轮胎修补、电气焊修理等单项维修业务。

2、农机维修从业人员情况。我县共有农机维修从业人员376人,其中持证人员324人。由于大多农机维修网点经营规模较小,因此每个网点的从业人员一般只有1-2人,规模稍大的能够达到3~4人,基本上是由老板带着自己的亲属干。

3、从行业收入来看,农机维修效益低下,维修网点的修理收入维持在人均1.2至1.6万元,还不包括房租水电设备折旧等维修成本支出,维修网点根本无力进行扩大再生产投资。

4.目前,个体农机配件供应量占整个农机配件供应量的80%以上。由于个体农机配件供应点进货渠道乱,又不执行进货验收制度,再加上政府部门监管不力,使一些假冒伪劣农机配件流入市场,严重损害了农机消费者的切身利益。

二、齐河县农机维修市场存在的问题

1、由于农机维修行业没有引起各级政府足够的重视,加上因各种原因导致行业管理不到位,无计划地乱上农机维修网点,致使我县维修网点布局不合理。现有的网点大多数集中在县城附近、乡镇驻地及交通要道沿线。有的乡村路边维修点季节性很强,就近随便开个小店,敲敲打打、换件焊补是主要维修手段,零配件的来源不明,农忙季节时开门营业,农忙季节一过就关门,管理起来难度极大。

2、农机维修点技术素质不高、维修力量薄弱、设备手段简陋,缺少必要的检测设备。大多数农机维修网点经营场所比较简陋,只有简易的维修棚,有的露天维修,越级修理现象较为普遍。维修设备陈旧,适应不了现在高新机具维修精准要求,亟待更新。安全消防意识不强,维修环境较差,许多维修点油污到处都是,不注意环境卫生。农机维修人员文化水平总体上较低,初中以下文化水平技术人员占80%左右。高级维修工大都在50岁以上,20岁左右年轻人几乎无人愿意从事农机维修行业。维修人员技术水平低,文化素质差,有些维

修人员即缺乏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又不热衷学习,维修技能一直沿用师傅带徒弟的模式,缺乏系统技能培训及知识更新,缺乏必要的技术测量、故障诊断、维修保养知识,实际操作中凭经验手摸、眼瞄、锤敲,维修质量难以保证,且维修成本也较高。严重损害了机主的切身利益。特别在农忙季节,由于修理质量差,贻误农时的现象经常发生,严重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

3、部分拖拉机、收割机驾驶员缺乏技术保养知识,不注重机车的维修保养。特别在活源充足的地方,驾驶员只顾赚钱,不顾机车技术状况,即使机车带病作业,也舍不得停机保养维修,只等机车大病发作时,才不得不停机修理,严重威胁着农机的安全生产。

4、我县农机维修管理工作主要由县农机局管理股负责,目前全县专职管理人员只有4人,这就难以保证农机维修的日常管理。维修管理工作经费不足,无法对维修人员迸行上岗培训和新机具维修培训,合格证换发工作也进展迟缓。尽管做了大量的宣传工作,但由于网点分散在乡、镇农村,主动办证的少,农机部门要跑遍每个乡镇,需要花费相当大的人力和财力,而农机部门经费普遍紧张,工作开展举步维艰。此外,农机维修业的主要对象是农民,而经营农机维修行业的也主要是农民,他们的经济收入低,法制意识淡薄,管理难度大。

5、农机依法管理不能到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山东省农业机械管理条例》及国家农业部、国家工商管理总局发布的《农业机械维修管理规定》虽然赋予农机部门一定的执法权利,但这些法律法规及规章目前没有得到充分运用,执法力度小,管

理工作较为薄弱。致使无证的“维修网点”大量存在,使维修行业管理难度越来越大,秩序混乱。一些占地小,人员少,收入低的农机维修网点,不服从农机部门的监督管理,拒绝办理“农业机械维修技术合格证”,违法经营。

6、对农机维修网点监管力度不够。农机、工商和技术监督等部门对农机维修业的监管缺乏应有的工作协调机制。由于农机维修网点多数设在乡村,工商和技术监督部门不能经常下去检查,使得假冒伪劣维修配件充斥维修市场,严重影响农业机械维修质量和使用寿命,危及农机安全生产,侵害了农民的合法权益,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三、加强对农机维修网点管理的建议及对策

1、加强各级政府对农机维修网点管理的重视,切实重视农机维修市场管理工作。财政部门要加大对农机维修市场管理财政支持力度,增加管理经费,改善执法条件,配备一定数量的技术检测人员、交通工具和先进的检测设备。定期或不定期的对维修质量及零配件进行检测。对于执法监察人员要配制标志服,以便于执法工作的顺利开展。

2、加大对农机维修管理的执法力度。加强农机部门独立执法的权力。要建立农机、工商和技术监督等部门对农机维修管理的监督协调机制。经常性开展联合执法大检查,检查农机维修网点证照是否齐全,是否合法经营,农机维修从业人员是否持证上岗,农机配件质量是否合格等。对无证照或证照不全和不按时参加检审的要坚决予

以取缔。只有这样,才能规范农机维修市场,促进农机维修市场向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3、建立健全投入扶持政策。安排对农机维修行业的财政补贴,逐步给农机维修点配备先进适用的高性能维修设备,提高装备水平和服务能力。加强农机维修网络建设,认真贯彻《农业机械维修管理规定》。大力做好宣传工作,利用电视、广播、网络、宣传手册和明白纸等有效形式大力宣传《农业机械维修管理规定》,教育引导农机维修经营者守法经营、文明经营;严格按照审批程序和标准,审定核发《农业机械维修技术合格证》,做到合格一个,发放一个,消除农机维修网点无证经营现象。

4、认真搞好农机维修行业从业人员的技术培训及其管理工作。认真落实农机维修就业准入制度,全面推进农机维修人员持证上岗,促进农机产品“三包”维修人员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工作;建立农机维修监察人员的培训制度,定期对农机监察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提高他们对假冒伪劣农机产品和农机维修质量优劣的辨别能力。

5、严格做好《农机维修技术合格证》的核发工作。《规定》将农业机械维修技术合格证设定为工商部门核发“营业执照”的前置条件,并对维修资格、质量管理、监督检查、罚则等作了具体的规定,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农机管理部门要严格按照《农业机械维修开业技术条件》的标准,核发农业机械维修技术合格证,达不到开业技术条件的决不发给维修技术合格证,以便促进维修人员技术水平和维修设备的提高,从而促进维修质量的提高。

篇2:齐河县农机维修行业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以新泰市农机修配为例

摘要:全文分析了新泰市农机修配市场的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农机修配现状问题对策建议

引言:农机修配业是农机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的出台,农机市场日益繁荣,农机修配业也日益壮大,农机修配网点应运而生,这些网点对促进农业生产发展、繁荣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受经营者素质、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加之受行业管理中薄弱环节的限制,农机修配业仍存在着许多问题,这不仅扰乱了市场秩序,而且也损害了广大农机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因此加强对农机修配市场的管理,进一步规范农机修配市场秩序,强化农机生产者、经营者和使用者的法律意识,切实维护农机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确保农机安全生产,是摆在我们农机部门面前的重要任务。现对我市农机修配市场的现状及发展思路做如下探讨。、新泰市农机修配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机化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新泰市农机修配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近几年来,国家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的实施,新泰市的农机化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修配网点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壮大,目前已形成多种经济类型、多种经营方式和各种技术等级并存的新格局。到2008年底,全市农机总动力达81.1794万千瓦,农机作业服务组织1948个,乡村农机从业人员4.2103万人。农机修配网点总数157处,经审核获得《农业机械维修技术合格证》的达115处,其中二级、三级综合维修点分别为5处和51处、专项维修点51处、农机配件销售点8处;持证网点占网点总数的73.2?,年修理农机具

6.68万台次,产值2950万元;全市农机维修人员316人,取得维修职业资格证的人员133人,其中初级工120人、中级工10人、高级工3人,持证人员占维修人员总数的42.1?。

2、新泰市农机修配市场的特点

从新泰市农机修配市场的现状来看,存在一下四多四少特点:

一是三级农机综合及专项维修点多,二级以上综合维修点少;三级综合维修点占综合维修点总数91.1%。

二是农机修配从业人员多,持证上岗人员少;从数字上看持证上岗人员仅占从业人员总的42.1%。

三是持证人员初级工多,中高级工少;中高级工仅占持证修理工总数的不足10?。四是小规模修配网点多,较大规模的少;78?以上的网点固定资产在5000元一下,年

纯收入不足5000元,且修理人员少、设备简陋,个别的甚至难以维持正常的经营。3、农机修配市场存在的问题

3.1 随着农村经的进一步发展,农业机械已进入千家万户,农机修理由原来的国营、集体经营为主,转变为以个体修理为主;专业修理为主,转变为有机户自修为主;旧件修复为主,转变为换件修理为主。有机户自修存在着修理技术水平低,修理质量无保证的问题。

3.2由于农机修配业没有引起各级政府足够的重视,加之行业管理者贯彻执行国家、省、市行业法规及规章不到位,无计划地乱上农机修配网点,致使我市修配网点布局不合理。

3.3部分农机维修点技术素质不高、维修力量薄弱、设备手段简陋,无必要的检测设备,有的修理点甚至无修理厂地,在路边摆摊设点。

3.4部分维修人员技术水平低,文化素质差,有些维修人员即缺乏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又不热中学习,缺乏必要的技术测量、故障诊断、维修保养知识,实际操作技能也不高,修理中只凭感觉和经验换件修理,维修质量难以保证,且维修成本也较高。严重损害了有机户的切身利益;特别在农忙季节,由于修理质量差,贻误农时的也经常发生,严重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

3.5大部分拖拉机驾驶员缺乏技术保养知识,存在着怕麻烦及用新卖旧的错误思想,不注重机车的维修保养。特别在货源充足的地方,驾驶员只顾赚钱,不顾机车技术状况,即使机车带病作业,也舍不得停机保养维修,只等机车大病发作时,才不得不停机修理,严重威胁着农机的安全生产。如我市汶南镇某村驾驶员在驾驶拖拉机往城里运送砖的途中,拖车右轮突然掉下,造成拖拉机翻车,险些造成生命危险;这是只顾赚钱不顾机车检修保养的典型例子。

3.6农机配件供应方面以县(市、区)农机公司为龙头,乡镇农机管理站为基础,个体为补充的配件供应模式早已被打破;目前,个体农机配件供应量占整个农机配件供应量的90%以上。在管理上,由于配件销售国家没有纳入“行政许可”范围,给管理带来很大的困难,再加上绝大部分经销人员没有经过系统培训和鉴定,技术素质差、进货渠道乱,又不执行进货验收制度,致使一些假冒伪劣农机配件流入市场,严重损害了农机消费者的切身利益。

3.7农机依法管理不够到位。《中胡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山东省农业机械化促进条例》及国家农业部、国家工商管理总局发布的《农业机械维修管理规定》,赋予农机部门一定的执法权利,但这些法规及规章目前没有得到充分运用,执法力度小,管理工作较为薄弱,致使无证的“修配网点”仍然存在。一些占地小,人员少,收入低的农机修配网点,不服从管理的现象时有发生,特别是配件销售点尤为突出,目前,我市共有40处农机配件销售点,其中只有8处主销人员通过培训取得了“农机营销员”资格证,且办理了“农机维修技术合格证”,只占销售点数的20%。

3.8农机修配市场协调监管工作不到位。农机、工商和技术监督等部门对农机修配业的监管工作缺乏应有的协调机制。

3.9农机修配管理工作经费不足,日常管理工作受到很大限制。进行日常管理工作需要人员、设备,这就需要相应的经费,而农机部门经费普遍紧张,虽然千方百计筹措,也存在很大缺口,工作开展举步维艰。

3.10持证维修工结构不合理。持证维修人员总数133人,其中初级工120人、中级工10人、高级工3,中高级维修人员比例太低。这说明许多高难度技术修理业务是以初级工代替中高级工完成,修理质量难以保证。

由于以上现状的存在,致使机车技术状况普遍下降,能耗大、成本高、效益低,严重影响了农业机械效益的发挥和农机安全生产,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业增效和农民收入的提高。

4、加强农机修配行业管理的对策

4.1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山东省农业机械化促进条例》和国家农业部、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第57号令发布的《农业机械维修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特别是《山东省农业机械化促进条例》第20条、21条、38条、39条之规定加大对农机修配行业的执法力度。并依据《农业机械维修业开业技术条件》(NY/T 1138.1—2006和NY/T 1138.2—2006),严格维修网点的资格审查和审批。

4.2建立农机修配监督检查机构,并配备一定数量的检测人员和先进的检测诊断设备,定期不定期地对农业机械及其零配件进行检测,使监查工作发生应有的效果。

4.3要建立农机、工商和技术监督等部门对农机修配管理的监督协调机制,经常性开展联合执法大检查,检查农机修配网点是否证照齐全,是否合法经营,农机修配从业人员是否持证上岗,农机配件质量是否合格等。对无证照、证照不全和不按时参加检审的要坚决予以取缔,只有这样,才能规范农机修配市场,促使农机修配市场向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4.4建立农机修配监查人员培训制度。定期对农机维修监查人员进行业务培训,以提高他们对假冒伪劣农机产品和农机维修质量的辨别能力。

4.5 建立对农机修配市场的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检查制度和维修点技术等级的动态管理制度;对那些“设备、设施、技术人员、质量管理、安全生产及环境保护”等条件不符合《农业机械维修管理规定》和“农业机械维修业开业技术条件”的维修点,该降级的降级,该停业整改的要责令整改,该收缴技术合格证的要坚决收缴,决不姑息。这样有助于农机修配市场技术水平的提高。

4.6认真搞好农机修配行业从业人员的技术培训及其管理工作。对维修人员的培训考核要制度化、规范化,做到规范教材、规范培训、规范考试,并设立相对固定地培训基地,对其教学条件和师资实行资格认证制度,以保证培训质量。并建立维修工定期培训升级制度,以改善维修技术人员结构不合理的现象。

4.7要按照“小修不出村,中修不出镇,大修不出县(市)”的原则,大力发展三级综合点,适当发展一、二级综合点。

4.8充分利用各种媒介宣传农机维修保养知识和农机识假辩假能力的知识。进一步提高农机使用者、维修者、经营者识假辨假的能力。

5、几点建议

5.1要利用各种媒介加大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山东省农业机械化促进条例》及《农业机械维修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使之真正达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5.2换件修理是适应新形势而发展起来的一种修理形式,它为缩短修理时间,提高农业机械的利用率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配件的质量好坏不但影响到维修质量的好坏,而且影响到农机的安全生产,还将影响到农业发展、农村经济的繁荣和农民收入的提高;因此建议,国家应把农机配件销售纳入国家“行政许可”事项,以更好地为农机化发展服务。

5.3建议恢复农机修配网点定期审验制度,适当收取点管理费用,以缓解农机部门管理经费紧张的问题,使修配管理工作健康发展。

5.4建议农机修配管理部门定期向农机修配网点提供农机维修方面的政策、法规及新技术、新材料信息,指导他们规范经营,提高其经济效益。

篇3:齐河县农机维修行业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近几年来,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国家对农机购置补贴投入力度不断加大, 极大地调动了农民购买和使用农业机械的积极性, 定陶县农业机械保有量和种类迅速增加。截至目前, 定陶县农用拖拉机已有12 488台, 农机具29 505台 (套) , 联合收获机1 540台, 农机总动力达83.7万kW;农机合作社32个, 全县农机从业人员5.3万人。在农机部门登记的农机维修网点共有60个, 绝大多数维修网点技术等级属于三级, 一级网点没有, 二级网点仅13个, 专项维修点4个;大多数维修点计量器具、维修设备皆符合三级农业机械综合维修点要求, 投资均在3万元以内, 并配有1~2名从业人员。从业人员中, 至少有一人持有农机修理工职业资格证书, 能够承担常用农业机械的局部性换件修理、一般性故障排除及整机维护。

(1) 农机维修与农机产品营销等结合经营, 具有综合服务性。农机维修从业单位的规模有大有小, 基础条件有强有弱, 经营服务和运营模式不尽相同, 维修人员技术水平参差不齐。但有一个共同特点, 即都属综合经营服务, 基本是农机维修与汽车 (特别是农用车) 修理结合, 同时经营配件供应, 维修能力较强, 关键部位的维修由高级工主修, 修理质量可靠, 业务量较大。

(2) 农机维修资源分布及其业务开展具有区域性和季节性。农机维修单位基本分布在县城、乡镇、村三级地带, 其中乡镇分布居多。维修能力较强的维修单位多设在县城, 维修点主要分布在乡村和县城边缘地带, 农机维修单位分布与农机保有量分布基本一致。从农机维修业务的季节性看, 春、秋两季业务量较大, 占70%左右, 夏季业务量较小, 约占20%, 冬季业务很少, 占不到10%。

(3) 不同等级维修单位适应市场需要, 自然形成市场分工。普通农机具维修主要依靠就近维修点解决, 维修内容主要是换件、修整和校对油泵等, 在营业淡季承揽加工一些零活, 少数维修单位兼职制作简易农机具, 有一定规模的维修企业占居着市场主导地位。一些高性能、高价值的大型国产农机具出现故障, 主要依靠生产厂家维修。近年来, 定陶县新增高性能联合收获机、大功率拖拉机较多, 发展潜力较大, 这部分机械维修有专门对口单位来负责, 主要依靠其在国内的代理商来进行维修等售后服务。

(4) 维修方式呈随机性、多样化。动力机械在“三包”期内出现问题, 大部分由销售企业通过售后服务解决。超出“三包”期, 常规性问题多数是农机手自行解决, 少量不能自行解决的则就近交维修门市部维修。

2 存在的问题

(1) 依法管理不到位。《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山东省农业机械管理条例》及国家农业部、国家工商管理总局发布的《农业机械维修管理规定》, 虽然赋予了农机部门一定的执法权利, 但这些法律法规及规章目前没有得到充分运用, 执法力度小, 管理工作较薄弱, 致使无证的“维修网点”大量存在, 使维修行业管理难度越来越大, 秩序混乱。一些占地小、人员少及收入低的农机维修网点, 不服从农机部门的监督管理, 拒绝办理“农业机械维修技术合格证”, 违法经营。而由于农机维修网点多数设在乡村, 工商和技术监督部门也不能经常下去检查, 使得部分质量较差的维修配件充斥维修市场, 影响了农业机械维修质量和使用寿命, 危及农机安全生产, 侵害了农民的合法权益。

(2) 维修价格较混乱。农忙季节, 维修点配件涨价较快, 即影响了自身信誉, 又搅乱了整个维修秩序。农忙季节, 少部分维修点将平常的维修价格和配件价格利润提高到2~3倍, 甚至更多, 严重损害了农机手的利益。但由于在农机作业的高峰期, 农机手只能自认倒霉, 这就影响了农机维修市场的信誉和整体发展。

(3) 专业技术人员数量少, 缺少培训, 维修技术较低。在调查中发现, 由于多数农机手文化水平低, 大都是在使用农机具过程中对其构造、故障分析与排除上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 成为了农机维修的“土专家”, 他们靠自己积攒的经验向农机维修业转行, 成为维修人员。因此, 农机维修从业人员中很多是没有经过培训及取得职业技能资格证书的人, 这种现象导致了农机维修专业技术人员数量少, 技术差。

(4) 专业维修点少, 兼营维修点多。目前, 定陶县农机维修点普遍存在兼营现象, 这主要是由于农机维修网点多面向农民, 收入微薄, 为提高经营收入, 加入了配件销售等其他业务。同时, 由于农机具和汽车构造原理相似, 因此很多汽车维修网点也兼营农机维修, 这也给农机维修管理提出了难题。

(5) 农机部门对维修网点的建设重视程度不够。作为农机维修网点的行政主管部门, 定陶县农机局由于缺少工作经费和人员, 影响了工作的开展, 也无法对维修人员迸行上岗培训和新机具维修培训, 合格证换发工作也进展迟缓。尽管做了大量的宣传工作, 但由于网点分散在乡、镇农村, 主动办证的少, 农机部门要跑遍每个乡镇, 需要花费相当大的人力和财力, 由于经费不足, 影响了发证工作的正常开展。此外, 农机维修业的主要对象是农民, 而经营农机维修行业的也主要是农民, 他们的经济收人低, 法制意识淡薄, 管理难度大。

(6) 重用轻养。许多农机手对农业机械管理和维修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在农机使用中存在不按使用说明书磨合保养现象, 致使农业机械带病作业, 零件超极限磨损, 故障频繁, 使用寿命缩短, 最终是增加了生产成本, 降低了经济效益, 同时, 严重威胁着农机的安全生产。

3 建议

(1) 建立强有力的质量监督保障机制和扶持制度。农机部门应该充分利用自身技术力量, 通过推广培训与监督管理相结合的方式, 促进农机维修质量保障机制的建立。向农机维修人员提供信息服务, 宣传推广农机维修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及新修理设备和仪器。对农机维修人员进行相关法律、法规、标准的宣传和教育, 使之遵纪守法, 诚信服务。同时, 积极扶持帮助具有一定实力的农机维修网点, 使其扩大经营规模, 拓展业务范围, 加强技术人员培训, 逐步提升定陶县农机维修网点维修高新农机具的能力。

(2) 支持引导农机合作社和农机大户开展农机维修业务。可采取“政府搭台, 企业唱戏”的形式, 定期从农机合作社和农机大户、农机维修网点中选调技术人员到生产企业进行技术培训和技能训练, 培育一批高技能农机维修人才。支持引导生产销售企业投入先进技术、资金和设备与农机维修网点联合开展售后服务和零配件销售, 优势互补, 增强和拓展农机维修网点服务功能和范围。

(3) 加强农机维修人员的技术培训。农机主管部门应该把农机维修人员培训与其他的培训工作等同对待, 抓好“四大”结合, 推动培训工作发展。一是在农机维修人员培训工作中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阳光工程培训工作结合起来, 积极向有关部门争取部分培训经费, 弥补农机管理部门经费不足的困难, 减轻学员经济负担。二是让农机维修人员培训与职业技能考试考核结合起来, 使学员取得技能资格, 更好地就业和创业。三是农机维修人员培训应与农机科技进村入户工作结合起来, 使农民能就地就近学习农机维修技术知识, 给学员以最大便利。四是农机维修人员培训要把课堂教学与实际操作结合起来, 做到边讲解、边示范, 学员边听课、边操作, 让学员听懂、学会。

(4) 把农机维修设备纳入农机购置补贴范围。国家对农民购买农机实施补贴是让农民买得起大型农机具, 要让农民用好大型农机具, 而要充分发挥农机具的效率, 就必须依靠过硬的农机维修技术服务为支撑。当前, 社会承修能力已经不能满足农机具维修的需求, 先进农机具的维修更是无法保障。目前, 农机维修设备的缺失, 仅靠农机维修经营者的力量不可能弥补, 应该把维修经营者购置农机维修设备、仪器及陈旧老化的维修设备更新纳入农机购置补贴范围。

(5) 加强管理人员队伍建设。目前, 定陶县农机维修管理工作主要由县农机局管理股负责, 但是真正从事农机维修管理的人员较少, 只有1~2人, 这就难以保证农机维修的日常管理。同时, 与管理配套的办公设施不到位, 物力、财力等的欠缺也牵制着农机维修管理工作的开展。因此, 必须建立健全农机维修管理的人员编制和机构设置, 改善办公设施和办公条件, 并积极组织执法人员培训学习, 不断增强农机执法力度, 实现对农机维修业的长期、有效管理。

篇4:齐河县农机维修行业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机维修;问题;对策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大国,农业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分支,对推动我国民生发展起着相当大的作用。在当前,各项社会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全球农业生产都开始向现代化、机械化方向发展,为了使我国农业能够继续在国民经济以及民生发展中发挥其砥柱作用,社会各界都对农业机械的推广与普及做了许多的工作,这使得我国农业生产跟上了国际发展节奏。但客观来讲,在我国农机推广使用的维修上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这就对我国农业进一步发展起到了阻碍作用,所以应当着力将这些问题解决。

1 我国农机维修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1 从技术角度出发进行分析

随着农业机械的发展,相关的诊断维修技术也在不断的更新之中。设备的更新换代,越来越注重信息化和科技化。目前由于多数农机手文化水平低,大都是在使用农机具的过程中,只是单独对机械的构造、故障原因和排除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多数人都只是通过自己在维修机械中所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经验,并没有经过相关的专业培训,更加不必说取得职业技能资格证书了。在行业内,师傅带徒弟的模式一直沿用已久,这当中与中国的传统观念和风俗有关,通过师傅口传心授,一点一滴的教授给徒弟,使得他们获得农机的维修知识,但是这种传统的模式有一个致命的缺陷是:农机的维修知识得不到更新,售后的服务更得不到保证。

1.2 从管理角度进行分析

经济效益是所有经营管理活动奋斗的目标。因此,农业机械维修的经营管理能否适应市场的发展需求是至关重要的。这就要我们用经济理论价值工程的原理和方法来分析、解决。但现实的情况是大多数乡镇的农机管理职能体现不明确,在人员配置上也跟不上,县级农机业务部门和乡镇的工作衔接困难,县农机管理人员在清理整顿农机维修网点时出现单打独斗的局面,没有很好的形成统一的管理和治理措施。同时由于农机部门的执法权限没有广而告之,常常引起农机化的市场化经营模式与农民小农经营思想的矛盾等。

2 我国农机维修对策建议

2.1 强化农机法律保障

一是加大执法力度,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切实保护农民利益。要利用国家对农机补助的一系列平台,进行政策上的完善,对未经农机管理部门审定而擅自开业的,要严肃查处。对农机供应厂点所售商品研究相关的配套措施。

2.2 加强维修技术与维修理论培训

第一,加强维修人员的技术培训,按照严格的标准,规范建设。严格按照集“农机维修、零配件供应、技术指导与服务”为一体的标准建设、规范和发展。把农机维修人员培训与职业技能考试考核结合起来,为确保建设质量,可按照先建设后规范的原则,逐步完善修理制度、服务公约、修理技术标准、内部分配方案等一系列重要的规章制度。使学员取得技能资格,更好地就业和创业。

第二,相关的农机管理部门应重视农机推广技术人员的配置,并定期或采取多种形式对他们进行培训,强化农机修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为他们进行解答修理问题,促进他们的知识更新,提高其维修理论水平,以保证修理质量,实现农机科普的推广和普及。

2.3 加大监督检查力度

完好的修理设备是维修质量的重要保证,因此农机维修人员所掌握的维修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是关乎设备使用寿命的一把手。相关职能部门要向农机维修人员传授农机维修技术,帮助解决维修中的难题。同时也要配合对农机维修人员进行农机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教育。加强检查,重视监督这项工作,提出具体的科学规划,对农机维修人员分类指导,优化农机的生产设备,从而提高农机作业水平。

2.4 提高政府重视力度

提高政府重视力度,争取国家政策扶持,才能更好保证农机维修行业发展。目前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还没有真正完全实现农业机械化的普及和应用,只有个别有条件的地区实现了机械化农业活动。其根本原因是,生产成本高,作业难度相对较大,对于一个没有专业知识的农民而言,要改变农机的发展方式,政府部门必须进行必要的指导和扶持。只有在资金和政策的支持下,才能改变农机作业水平,而农机作业水平得到了发展,农机维修也会相应的发展起来。

3 结语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农机维修还存在一些问题,当前想要促进我国农业机械发展,就必须要配套的体制、机制来发展农业机械维修,这样才能保障我国农机推广与普及的有效性,切实的推动我国农业发展,使我国农业能够继续在国民经济以及民生发展中发挥其砥柱作用。

参考文献

篇5:齐河县农机维修行业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摘 要:目前在我国各行业经济规模快速发展的当下,农业也开始逐步与飞速发展的经济技术相接轨,并且在政府连续数十年来都将大力发展农业视为国家发展重点,在这种政策的大力扶持之下,很多行业在发展之余也出现了对于农业发展的反哺现象,各类高科技技术应用与农业生产,使得我国的农业发展进一步得到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显著的改善。但是在一味注重发展利用的同时,由于对于农机维修服务体系建设的欠缺,使得各类农业机械设备的维护与修理都存在着很大的漏洞,农业设备损耗严重,大大影响了农业生产机械化的发展道路。文章针对基层农机维修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并提出一些改进政策,供相关人士作为参考。

关键词:基层农业;农机维修;服务体系;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S232.8 文献标识码:A

在如今工业化进程日益先进的发展趋势下,对农业生产而言只有做到引进先进工艺,吸收工业化技术,大力发展农业生产机械化的建设,才能保证我国农业发展可以跟的上国家发展的节奏,实现社会经济的和谐平衡发展。对于如此重要的机械设备,要想保证相关设备的正常运行,就要对我国的农业机械设备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将以往只注重单一机械化生产的错误观念转变为对于设备利用与维护的可持续发展观念。农业机械设备的长期超负荷运转,不但极大地缩短了农业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也使得农业机械设备的运行效率大打折扣。要想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务必要将农业机械设备维修服务体系建设完善,也要通过引进技术来提高农业机械设备的维修水平。我国农业机械设备维修服务体系建设当前现状

无论任何机械设备,在长期的运转使用过程中都难免会出现磨损、失灵等技术问题,此时就需要相关人员对设备进行及时的修复与检查,以保证设备的正常运作,这对于农业机械设备同样也是如此。当下较多农业机械设备使用区为了能够保证设备的长期运行,都在就近区域建立起了一些农业机械设备的相关维修服务站点。但从实际的执行效果来看,由于农村基层的农业机械设备维修站的维修水平并不是很高,所以站点在更多情况下一般也只是从事对于设备的简单维护,而对于一些较为复杂的机械问题便束手无策,这很难满足农业设备日益精密化的发展势头。农业机械设备维修服务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 监管难度较大

由于现如今的人们还是没能从过去的错误观念中转变过来,所以对于农业机械设备的维护保养依旧没能重视起来,而很多地区的农村生产基地中建立的农业机械设备不但维修站点数量相对较少,而且分布也较为分散,使得管理十分困难。再加上对于设备维护的投资经费欠缺,就使得很多基层的农业机械维修站点难以维持日常的运营,对损坏设备的维修也是进度缓慢,这些问题对于基层农业机械设备维修服务体系的建设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2.2 维修人员的业务技能较差和文化素质较低

在我国农村基层的农业机械维修站工作的从业人员中,很多都是文化素质普遍不高的专职专科或当地技术人员,这些人虽对农业机械有一定的了解但是由于学习能力不足使得他们对于农业机械的维修水平长期停留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且无法得到及时的更新与提高,维修人员的整体维修能力偏低,极大地限制了基层农业机械设备维修服务体系建设的快速发展。

2.3 维修设备较为落后

受到投资经费与相关技术的制约,才得很多基层农业机械设备维修站点所配备的维修工具与设备都已经跟不上机械维修的要求。并且很多维修站点缺少高精度的检测仪器,使得维修人员在面对问题设备时一味的通过更换零件来寻求解决故障的方法,而从未想过通过检测的手段来诊断问题的原因,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一些不必要的零件浪费。对于一些较为大型的农业机械设备的日常养护工作,在小型的维修站点根本难以得到实现。

2.4 管理经费不到位

目前我国在对于农业机械设备维修方面出台的相关政策规定,农业机械设备管理部门只能对基层农业机械设备维修服务站点提交的开业申请做出行政许可,而不得私自收取任何形式的费用。但是在服务站点提交申请后,农业机械设备管理部门要想做出批示就需要对申请对象进行调查认证,在这期间所产生的费用由于没有政府的扶持就必须依靠农业机械设备管理部门自行承担,这种极大的经济压力大大阻碍了农业机械设备管理部门的审评进程,也对基层农业机械设备维修服务体系的快速建设带来的阻碍。加强农业机械设备维修服务体系建设的对策

3.1 加强农业机械设备维修网点的监管

尽快督促农业机械设备维修站点的从业人员通过技能鉴定取得技术等级证,从而在源头上完善农业机械设备维修网点的经营资质;通过整顿维修质量,来推进维修双方农业机械维修合同制,从而保证即使在维修过程中发生维修质量纠纷时,也能严格依照合同及国家相关律法规予以裁决;为了保证维修之初的质量,必须要诉请维修网点的假冒伪劣零配件;与质监部门和工商形成良好的监管合作,综合提高维修网点的监管水平。

3.2 提高农业机械设备维修人员的基本素质与业务能力

对于基层农业机械设备维修服务队伍的建设问题,要认识到设备维修人员的基本素质与业务能力对于整个维修管理的重要性,只有具备良好的维修技艺与技术水平,才能够充分发挥出维修站点的维修效率。于是就需要按照“科教兴农”的发展方针,对农业机械设备维修服务人员的教育培训进一步加强,极力提高维修人员的整体素质,使得农业机械设备维修服务的工作可以进入到一个健康且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

3.3 提高基层农业机械设备维修设备性能

尽快制订并完善农业机械设备维修设备购置的相关补贴政策,并着重对一些大型农业机械设备进行补贴,大力扶持维修企业来提高维修质量,确保农业机械设备在日常使用过程中的安全生产。

3.4 加强经费补贴与管理

对于农业机械设备管理部门的经费花销也要做到科学的补贴,杜绝审查费用自行承担的怪病,大力促进管理部门对于维修网点的审批力度,提高他们的整体工作效率。结 语

农业生产加工设备的机械化对于我国的农业发展是极具意义的未来发展策略,也是保证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因此,国家相关部门需要不断加大对于农业机械化投入的支持力度,积极完善农业机械化推广服务体系的建设,使“三农”问题得到最为有效地改善。

参考文献

篇6:齐河县农机维修行业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1 基本情况

1.1 畜牧业发展基本情况

齐河县处于《山东省畜牧业振兴规划 (2010-2015) 》确定的生猪生态生产区、沿高速公路奶牛健康养殖区、沿黄肉牛肉羊高质高效产业区等优势产区。近年来, 齐河县坚持“畜生态安全产品, 牧现代和谐产业”的工作理念, 立足推进现代畜牧产业体系建设和增加农民收入, 以提升畜牧生产的“四化” (养殖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科技现代化) 水平, 提高产业保护的“四严” (严防疫病、严格检疫、严控源头、严管奶站) 标准为抓手, 团结奋进, 开拓进取, 全县畜牧业实现了全面、快速、健康发展。截至目前, 全县猪、牛、羊、禽存栏分别达到86.4万头、17万头、25.1万只、743万只, 2014年出栏分别达到115万头、10万头、28万只、1709万只;建成畜禽规模标准化养殖场 (区) 633处, 拥有国家级畜禽规模标准化示范场2家、省级畜禽规模标准化示范场7家;通过无公害畜产品认证养殖企业33家;通过GMP验收的兽药生产企业7家, 年产值达1.4亿元;饲料生产企业16家, 年生产能力达60万t;发展各类畜牧专业合作组织128个, 提高了养殖户进入市场的组织化水平和抗御市场风险能力, 畜牧业成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繁荣的支柱产业。齐河县多次荣获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全国秸秆养畜示范县、国家生猪良种补贴项目示范县、山东省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德州市畜牧业发展先进县市区等荣誉称号;县畜牧兽医局多次被省人社厅、省畜牧兽医局评为“全省畜牧兽医工作先进集体”。

1.2现代奶业发展基本情况齐河县现代奶业起步于2002年, 十几年来, 奶牛养殖规模、生产标准化水平、生鲜奶产量不断提高, 2014年底, 全县存栏奶牛2.08万头, 能繁母牛存栏1.26万头, 奶牛平均单产6.1t, 最高单产达到8.2t, 年产生鲜奶7.2万t, 实现产值3.6亿元, 占畜牧业产值的14.8%, 奶牛养殖业户纯收入达7920万元, 已成为农民致富增收的重要产业。全县建有规范化生鲜奶收购站8个, 奶牛专业养殖合作社7个, 均持证运营, 奶牛养殖进区入社率达100%。

2 推进现代奶业发展的主要措施

2.1 加强组织领导, 促进现代奶业快速发展

齐河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奶业发展, 把发展现代奶业作为强县富民的工程, 在资金、土地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重点倾斜。2011年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进奶业发展的意见》, 确立了全县在奶业发展上未来5年的发展规划, 即以规模化、标准化、规范化、科技化发展为方向, 坚持发展与保护并重、质量与效益同步的方针, 培育产业龙头与打造优质基地、扩大养殖规模与提高养殖水平、强化基础配套与促进产业升级同时推进的发展思路, 按照扩规模促发展, 抓监管保安全, 靠科技提水平, 完机制强后劲的步骤, 分步推进, 逐步实施。在现代奶业发展各个环节取得重大突破, 稳步推进产业提档升级, 全力打造全国优质奶源基地。

2.2 良种良法配套, 促进奶牛产业增效增收

2010年以来, 利用建成的县、乡、村三级改良网络服务体系, 即:县家畜改良站、14个乡镇兽医改良分站及全县的210处乡村家畜改良点, 不断加大建设, 提高服务能力, 全面推广奶牛冷配改良, 带动全县奶牛增加5000头, 增加效益2500万元。

2.3 加大服务措施配套, 为现代奶业发展提供保障

(1) 健全队伍, 靠上服务:2008年齐河县兽医体制改革到位, 县乡两级畜牧兽医服务队伍关系理顺、人心稳定, 配备110多名专业技术人员常年深入一线, 靠上服务, 为养殖户解决诸多技术难题。 (2) 扎实开展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控:在全市率先建立村级防疫员队伍, 为每个村配备了一名防疫员, 误工补贴全部由县财政负担, 实施双线三级防疫保障机制, 即县政府、乡镇政府、村委会三级行政组织管理机制和县畜牧兽医局、乡镇畜牧兽医站、村级防疫员三级防疫工作机制。 (3) 严格筛选奶牛良种补贴项目实施的改良人员:县畜牧兽医站与改良员签订奶牛良补贴项目实施合同, 以合同的形式约定了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 保证项目实施;并制定《奶牛良补项目改良员管理办法》, 加强对改良员的管理。项目实施过程中, 建档立卡, 改良员配种时填写配种登记表、档案卡, 月底由县畜牧兽医站进行统计, 并将数据录入计算机, 实行电子信息化管理。

3 现代奶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

3.1 融资难, 资金缺乏

规模化养殖的发展依赖于资金与技术的集约投入, 养殖户自己积累资金的能力有限, 需要向银行贷款。由于养殖业贷款渠道较少, 贷款难度大, 门槛高, 利率高。同时土地属于集体, 不能作贷款抵押。养殖户信用无等级, 抵押无资产, 难以获得贷款, 直接影响扩大再生产和现代化水平提升。

3.2 奶牛生产模式滞后

先进的牧场式生产模式发展速度不够快, 技术推广受生产模式的制约, 奶牛单产量、牛奶质量需进一步提高;奶牛繁育、饲养精细化和疫病防控技术水平需进一步提升, 设备优化、数字化管理、奶品质量安全检测能力亟待加强。

3.3 技术推广经费缺乏, 推广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基层畜牧兽医站的基础设施落后, 工作条件较差, 严重影响了日常工作的质量, 也阻碍了先进技术推广工作的进程, 具有高级专业技术的人员大多都不愿意到基层工作, 现有的技术人员大多都是初级技术人员, 没有接受过专门的畜牧兽医技术培训。

4 今后工作思路

齐河县处于山东省奶牛优势产业区内, 力争利用5年时间, 全县奶牛存栏达到3万头, 现代奶牛牧场达到30个, 建设大黄、安头、晏城、胡官、赵官、马集等6个奶牛养殖示范乡镇;奶牛规模养殖率达到100%, 良种率达100%, 单产水平达6.5t。奶业生产全面实现规模化、设施化、科技化、高效化;加强奶站管理, 完善设施配套, 形成养殖业户、加工企业、监管部门、行业协会、消费者共同参与的监督制约机制;奶业生产、生鲜乳市场实现规范运作。 (1) 坚持走数量扩张和质量提高并举的路子, 大力推进奶牛规模化、标准化养殖进程, 加快奶牛品种改良步伐, 严格规范奶农养殖行为。 (2) 加强奶站管理和建设, 完善奶站设施设备配套,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形成利益联结、环环相扣的链条式产销机制。 (3) 规范生鲜乳市场, 抓好投入品市场监管, 严格推行市场准入备案制度。

5 对策建议

篇7:齐河县农机维修行业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机维修;质量管理;现状及对策

当前,农业机械已作为农村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以其省时、省力、增产、增收备受农民喜爱,随着国家农机购机补贴政策推动下,大量农业机械进入千家万户,农机维修质量问题也日渐突出,給农机化管理工作、农机安全运营、农机化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的发挥和农机维修当事人合法权益的保护等带来了影响。因此,当务之急是如何解决农机维修质量管理中存在设备简陋、技术水平差、安全性能差等问题,完善管理制度,加强监管力度,确保农业机械正常运作,充分发挥机械效率,对提高农机化水平显得十分重要。

1.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截止2013年10月,梁河县拥有拖拉机及微耕机共4935台,农机维修点47个,农机维修人员186人。经调查、统计当前我县农机维修行业中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1农机维修人员专业素质偏低

农业机械的主体是农民。机具维修质量的好与坏取决于配件质量和维修人员的专业水平,这关系到机具的作业效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及农机化的发展进程。当前,全县农机维修点主要集中在县城和乡镇,各自然村基本没有维修点,如果机械出现故障就必须到维修点维修。个体农机修理点依然存在子接父业的情况,必然存在文化水平低,也没有经过专业的技术学习和培训,也没有专业文凭等情况,他们只凭借多年的摸索和经验进行维修的,所掌握的维修知识比较单一很难适应新机具、新技术的推广使用,这充分反映了维修行业中现实存在的问题之一,要改变这现状事关重要。

1.2农机维修设备简陋

在许多农机维修点设备都比较落后,无专用的检测和维修设备,而且还没有意识到先进设备的重要性。在农机化快速发展的当今社会,在维修过程中,维修人员只凭过去的经验来判断故障,不能准确判断发现故障的部位,盲目的大拆大卸后来判断,只会延长修理时间和修理费用,在此情况下,也许旧的问题没解决还出现了新的问题。从这点说明,在机械故障的诊断和排除的整个过程中严重缺乏科学技术手段,总之维修设备简陋落后而不科学。

1.3农机配件市场难管理

针对农机配件市场的管理;一方面对各零配件经营销售点的相关证件要进行严格把关。另一方面各零配件经营销售点销售的产品进行严格监管。各零配件销售点、修理点要讲职业道德、讲诚信。农机配件市场管理难的主要原因是难以遏制伪劣产品在市场上销售,危害消费者利益,严重影响农机配件市场的次序。从全县零配件销售点调查发现,伪劣产品的销售依然存在,从农机修理点的修理人员得以证明,最常见的伪劣产品主要是小件多大件少,造成的主要原因是经销商为了获得高额利润从不正规渠道引进销售所至。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优质的产品和伪劣产品在销售过程中机手难以鉴别,产品质量无法保障的状况,必然会影响到顾客权益受到损害,也会引发各种纠纷,所以要遏制伪劣产品现在市面上。

1.4维修人员对新件质量不把关

由于一些配件库存时间过长,性能会发生变化,若不经仔细检查,盲目装配会引起机械故障的发生。例如,某台东方红802拖拉机的4125发动机机油压力过低,分析是机油滤清器堵塞,更换了一新机油滤清器,试机时机油压力仍低,在机油压力偏低的情况下勉强使用,结果导致柴油机烧瓦抱轴、曲轴断裂、连杆弯曲,损失万余元。后经检查是由于更换的机油滤清器滤芯长时间库存保管不善导致内部生锈,被过多的铁锈堵塞所致。因此,维修人员对新件进行检测是十分必要的,避免给农机经营者造成经济上的损失。

1.5随着农民收入的增加,机具购买力逐年加大

在农业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国家农机购机补贴的推动下,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得到农民的认可和信赖,随着农民收入的增加,广大农民购买机械愿望得到实现。近几年,农业机械大量进入千家万户,农村经济的发展主要以农业生产、运输为主,其他产业为补的生产模式。许多农民都是为了减少劳力,在买机械时都存在盲目购机现象,不了解该机械的机机械性、配套以及经济效益等情况,造成大量资金积压和农机具作业效率低下的现象。

1.6农机维修费过高,维修点不讲诚信

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重点在农村,农业机械在维修过程中,维修的好与坏及费用过高、乱收费现象将直接关系到农机化的发展。目前,此现象在我县都普遍存在,如果以维修点老大人员之间关系比较好的,乱收费和过高现象不存在,如果是不相识的可能出现以上情况。这样給农机经营者难已接受,诚信度很差,只顾赚钱不考虑维修质量的好坏,给农机维修业造成不良的影响和后果,要解决这个问题只有依靠县农机主要部门协同相关部门进行监管和查处。

2.加强农机维修质量管理的对策

2.1农机维修网点的合理布局

农机维修是农机化发展的重要保障,首先,加强农机维修网点的建设,网点建设不能只在县一级,要延伸到乡镇、村,对于农机维修网点的设置要合理,要充分考虑到农民是农机的主体,农业机械主要在农村,各农机修理点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要从各个方面为农机户的发展和提高机械效率等方面做好服务工作。

2.2大力宣传农机维修法规

随着我国《农业机械维修管理办法》的颁布实施,体现出我国政府对农机维修管理工作的支持与监管。在此情况下,县农机主管部门和乡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要大力宣传,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及会议等形式,让更多的人了解农机维修及相关的法律法规,从而确保农机维修人员的工作能够顺利进行,提高农机维修的枝术水平。

2.3提高维修人员的技术水平

针对农机作业的季节性、短期性和突出性等特点,决定了农机具作业负荷增大,零部件磨损严重,故障率升高,使我县较少的专业修理人员难以顾及,对于技术水平不高的维修人员,各乡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要认真统计上报,由县农机学校对农机修理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复训,邀请有维修知识并有专业文凭的人员进行讲课,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机械原理和结构到实际的维修,培训合格后颁布相应的资格证件。维修人员要遵守职业道德,树立积极为农机修理服务的理念,严格督促农机经销商履行零部件供应售后服务职责,只有通过上述培训,才能认真解决好维修中遇到的难题,才能促进农机维修行业的发展。

2.4加大资金投入,更新维修设备

各农机维修网点,要加大资金投入,不断增加和更换陈旧的维修设备,选择技术含量高的维修设备,不断提高维修质量,合理收费,要让农机经营者信得过的农机维修网点。

2.5强化农机配件市场的监管力度

农机部门要加強对农民进行相关政策的宣传和引导,农民在购机时也可以到县农机购机补贴指定的代销点咨询了解,“三包”、售后服务履行职责等情况以及机械的实用性、效益、配套情况等各个方面。同时,加大对农机代销点、零配件销售点、燃油销售点的打假活动。

3.结语

通过分析影响导致农机在上出现的问题,更加让人意识到解决该问题的严重性,我们应赶紧采取措施提高农机的经济效益和使用寿命,加快农机事业向现代化发展速度。所以我县在提升机械化的发展速度上,完善相关的维修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相关的政府部门要高度重视,不断完善监督体制,搞好监督抽查工作,加大对劣质产品的处理力度,一但发现劣质农机,要严肃处理。使农机维修业迅速得到发展,为农机化发展做好强有力的后勤保障。 [科]

【参考文献】

篇8:齐河县农机维修行业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1 农机维修行业管理现状分析

1.1 农机维修设备简陋, 维修与管理部门无检测设备和技术手段

在建三江管理局260个农机维修点中, 有81%使用几十年前的农机维修设备, 无现代专用的检测和维修设备, 也无引进当今先进设备的能力。在农机维修过程中, 农机维修人员通常是凭眼观耳听和经验来判断故障, 从而使得故障排除和修理质量检测缺少技术手段。

1.2 农机维修网点人员专业素质低

经调查, 建三江管理局有260个农机维修点, 维修人员380人, 其专业素养、文化程度普遍不高, 甚至有子承父业者, 他们中多数是初高中文化, 既没有获取相关技术资格, 又没有经过有关农机维修的专业培训, 致使专业知识和修理技能更新慢, 不能解决当今高新农机具的修理业务, 难以适应目前建三江农业机械化生产发展的需求。

1.3 农机维修及配件市场管理不完善。

农机维修点往往点多、面广, 并且农机维修配件经营分散、管理部门多头, 造成了谁都管, 而谁都管不好, 不利于进行统一规范管理, 使得制度不健全、管理相对薄弱, 假冒伪劣配件容易融入到农机维修市场中, 同时质量纠纷时有发生, 这也是制约农机维修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1.4 农机维修网点无技术条件合格证

由于管理部门的多头, 而无牵头部门, 使得“农机维修网点技术条件合格证”的发放流程链比较长, 特别是在人员技能认证工作方面, 需要时间较长, 而有一部分维修网点为了维持生存和不影响农机生产, 采取了无技术等级证或者是修理工无职业资格证书经营, 无证上岗等现象时有发生。由此可见, 农机具的维修质量标准难以保证, 强化农机维修行业管理尤为重要。

2 加强农机维修行业管理的对策

2.1 强化农机维修法规宣传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63号《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黑龙江省农业机械维修管理办法》和最新《农业机械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的颁布实施, 从而更好地体现出我国政府对农机维修管理工作的支持与监管。在此大背景下, 更需要各级农机主管部门必须大力配合中央的工作, 要采取多形式、多层次的宣传方法,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 大力宣传农机维修相关规定, 确保农机维修人员的维修工作能够更好按照法规和技术要求进行, 从而提高农机维修的质量技术水平。

2.2 强化技能培训提高维修质量

在农机维修管理体系中, 相关农机维修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技术水平在很大程度上与农业机械的维修质量管理息息相关, 并直接影响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所以, 很有必要加强对农机维修人员的技能培训。这就要求相关部门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 对从业人员定期进行农机维修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 同时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班, 切实地提高农机维修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 进而提高农机维修的质量。

2.3 强化设备更新和管理

在农机维修质量管理过程中, 把好农机维修设备技术检测关, 能够切实地提高农机维修人员的技术检测水平, 并保证农机维修工作的高效进行。一是要求农机维修监督管理技术人员必须要定期地对维修网点的维修设备进行相应的检查, 并督促业主经常自检;二是要规定有关主要检测设备要定期送到有关部门进行检验, 然后;三是由维修主管部门对修理网点的设备每年进行检查, 一旦发现有不符合要求的维修设备或者是超过报废年限的配件, 必须要禁止使用并及时更新, 从而为提高农机维修质量提供可靠保障。

2.4 强化农机维修及配件市场监督管理

要确保建三江管理局农机维修行业高效、有序地运作, 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 加强网点证照的管理力度, 对维修人员无资格证或者是无证经营的要按照国务院令第563号《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黑龙江省农业机械维修管理办法》给予行政处罚, 或勒令其停业整顿。

(2) 各相关管理部门要及时处理农机维修质量问题, 对发生的农机维修质量和服务纠纷, 必须通过专业技术人员来进行相关的技术鉴定, 根据鉴定结论确定质量责任。

(3) 各相关管理部门应及时向维修经营者提供新的修理技术信息和工艺规范, 督促农机维修网点采用新工艺、新技术, 以便更好地适应当今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

(4) 各相关管理部门应及时开展对农机维修配件市场的联合执法检查, 打击伪劣、假冒产品, 从而促进我局农机维修水平不断提升。

综上所述, 在农业机械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 农机维修工作在农机化发展中的作用尤为突显。因此, 这就要求各级相关部门必须加强对农机维修工作的监督管理, 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培训, 确保专业技术人员合格;加强维修网点定期配合工商、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进行配件质量抽检, 加大假冒伪劣农机配件的打击力度, 把好农机维修和配件关, 杜绝不合格的配件流入农机维修市场, 保证农机具的维修和配件质量。只有这样, 从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采取强有力的监督管理措施, 加强农机维修法规的实施和相关政策的落实, 才能实现建三江管理局农机维修行业专业化和规范化管理, 并有效提高农业机械维修的质量, 保证农业机械化生产安全、高效, 促进建三江管理局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摘要: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时代, 农业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然而, 农业机械的维修工作也逐步增多, 从而使得农机维修行业管理工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主要是对黑龙江农垦建三江管理局农机维修行业管理的现状进行探讨分析, 从中找出问题所在, 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篇9:齐河县农机维修行业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村;农机维修网点;问题;对策

国家对农业发展的关注始终没有松懈,并持续升温,视农业机械的发展为头等大事,各项对农业的投入也在不断增加,其中农业机械的品种在不断增多,农业机械的资金补贴也在不断增加,总之国家对农民购买农业机械的投入是空前的。在如此大的投入力度上,农民购买农业机械的积极性也是极高,提高了农村劳作效率、增加了粮食产量,在带动农民发家致富中起了很大的作用。在农村农机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农机管理空间也应该相应地拓宽,为农民农机的维修与护理提供保障,提高农机使用质量、延长农机使用年限,可是农村农机维修网点存在着许多问题,制约着农业的发展,针对问题的根结所在文章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务实地为农民老百姓办事实。

1.现状

近些年来,为了发展农业,让农民发家致富,国家加大了对农业的投入,农业补贴的力度加大就是其中一项。农机补贴力度的加大极大地促进了农机销售量,让农业机械有了迅猛发展,在农民农作物耕作时出现了许多大型的农具,如小麦联合收割机、花生挖掘机、玉米联合收割机、80型以上的拖拉机等等。可是农业机械发展的同时,农机维修网点的发展就显得要相对落后一些,网络不健全、设备简陋,维修人员技术不够硬,对新机械与设备的不熟悉,所以即便是小问题也必须请厂家的技术人员解决。这种对机械化、集约化程度了解甚少的农机维修网点,不仅影响农时生产,也增加农民的经济负担。总体来看,农村农机维修网点的现状不容乐观[1]。

2.农村农机维修网点存在的问题

2.1 维修网点分布不合理

只有在县城或者较大的乡镇或者交通便利的乡村才会有设施比较健全的农机维修网点,其他的农村农机维修网点服务范围却相对较小,分布的范围并不能满足该区域所有的农机户的服务需求。而有些农村农机维修网点设在离县城较远的农村,交通是十分不便利,国家相关执法部门对其有效的监管作用有所欠缺,因为缺少工商、质检等部门的有效管理,让无证经营的人有机可乘,在进行农机维修中以次充好,并使用假冒、伪劣的维修配件,严重影响农机的质量与使用寿命,降低劳作效率,为农民生产劳作带来困扰。因为经费与人员的问题,农机维修网点管理部门的县级农机局对农村农机维修人员的培训欠缺,换发合格证的时间相对迟缓,农机维修网店定期审核不到位,影响着农村维修网点的发展[2]。

2.2 维修网点设施问题

农村农机维修网点的基础设施较差,设备较简陋,有的农机维修网点只有电焊机、电钻、切割机、气泵等必须的主要设备,有的网点甚至都没有卡尺、厚薄规等,更别说专门的拆装工具与检测仪器。农机维修的质量无法得到保障,而县一级的农机维修网点因为路途遥远、交通不便等原因而农机户不愿意选择,这制约了当前农业机械与机械维修的发展[3]。农村农机维修网点对于大型农业机械的大修保养能力十分有限,补贴资金的各项限制,维修网点又无法定期升级改造,大型农业器械只能以换件维修为主,极大地浪费了社会资源。生产企业的“三包”维修站一般都设在县一级的农机销售单位,而镇、村一级的“三包”维修站的空白巨大,遇到农时,农机维修问题突出,尤其是大型生产设备的维修问题,因为需要运送到较远的指定的维修站才能进行维修。农机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故障,得不到及时合理的维修,不仅造成损失,也戳伤农民购买农机的积极性。农机在保质期内,主要是生产企业的维修,而一过保修期,因为路途遥远的原因以及费用的问题,农民更愿意选择自己维修,农民自己维修农机的专业技术水平与设备受限,影响着机械的使用用寿命[4]。

2.3 维修网点人员问题

农村农机维修网点的的人员大部分是当地的农民,文化水平较低,人员年龄偏高,其维修知识大多是平时在机械维修中积累的经验,专业的理论知识十分有限。人员大多没有经过相关部门的批准与培训,属于无证上岗,又受到维修条件与设备的限制,农机维修的质量根本无从保障。对于无营业执照、无量具、无拆装专用工具、无固定维修场所的农村农机维修“四无”普遍,农机安全隐患得不到有效排除,致使农民增加成本支出,延误农时。

3.解决农村维修网点的对策

3.1 合理布局乡村农机维修网点

农村农机网点的布局要合理,不能因为完成指标或者只是形式上地设置有农机维修网点,要考虑到当地农村的经济发展状况、与当地农民农机维修的便利情况,合理布局农机维修网点的数量与规模,既保证单位范围内农民维修的服务需要,同时也保证网点的经济效益。在切实做到所在位置的农机维修网点可以保证土地范围中所有的农机户,能够满足小修不出村、中修不出乡镇、大修不出县,切实做好就地就近、少花钱、时间短、质量好。对于特别偏远的农区,更不能忽视农村农机网点的问题,在国家与地方政府充分鼓励发展的前提下,更要加大投入力度,通过加大财政支出加快建设薄弱地区农机维修网点。

3.2 加大设备与人才的投入

各级农机主管部门应该重视农村农机维修网点的建设,要将农村农机维修网点同农业机械发展、农机技术培训、农机推广与农机安全监管摆在同样重要的位置,在制订农机维修的长期规划中,应该事先预留一笔经费,对1—2个重点维修网点的设备设施、人员进行扶持,设施设备的定期更新与升级以及人员的培训都应该有条不紊地进行。对农机维修网点的维修人员的培训要正规、落实,不能走形式化,让维修人员在学习与了解相关规定政策的同时,也应该真正提高其职业技能。农村农机维修人员培训的内容应该不仅应该包括相关法律知识的宣传与教育,让其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同时也应该包括农机维修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与新材料。农机维修人员在基层积累经验,又通过不断的学习与实践中提升等级与水平,让其有成为更高一级维修网点的可能,通过晋升鼓动人员学习与吃苦耐劳的精神,建设一支技术精通、善于经营管理的农机维修骨干点。骨干点的维修网点要与销售企业或者生产企业建立长期与固定的维修保障关系,让农机维修与零配件供应同步起来,也可以让农机生产商在农机维修网点设立服务点,确保农机维修人员能够得到及时以及最新的修理理念与方式,让农机维修行业的发展不滞后于农机机械行业的发展。

3.3 加大各部门协作与监管

从国家与各政府层面上看,要将农机维修网点的建设纳入到重要议事日程中,要有切实的农机发展规划,要本着先难后易、突出重点、解决难点的原则,规范各级农村农机维修网点的建设。各级农机管理部门要明确其农机维修网点建设的工作职能,工作认真负责,配备懂专业的人员进行管理工作[5]。各部门应该协同合作,农村农机维修网点的建设并不是某一个部门的单独的职责,对于农机维修户的法律知识的宣传、主动办证、持证经营等是需要广大部门共同协作的,其中工商、质检部门发挥着不可忽視的作用。有关政策规定中,要求严把农机维修技术合格证的审批,根据情况对条件差又无实力的维修户降级甚至是让其退出农机维修的行业,要积极刺激农机维修户更新、添加、整改设备的以及加强了人员培训。相关部门有责任加强农村维修网点之间以及与乡、镇、县一级的农机维修网点的联系,让农机维修社会化、专业化、市场化。总之,各级的农机管理部门要加大对农机维修网点多监管力度,不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正确行使行政许可权,保证农机维修网点建设的发展健康。

4.结语

全方位落实相关政策与法规,让农村农机维修网点与农业机械发展同步起来,合理布局与科学建设农村农机维修网点,定期培训维修人员,定期跟新与升级设备,加大农机维修网点的关注与投入,举多部门之力,才能真正带领广大农民群体走向富裕,才能真正让农业发展繁荣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爱国.农村农机维修网点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业科技与装备,2010,08:79-80.

[2]胡风章.刍议农机维修网点存在的问题和策略[J].农技服务,2014,07:162.

[3]吴伟.村级农机维修网点现状及问题研究[J].农村牧区机械化,2014,01:23.

[4]卢万红.山区农机维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民致富之友,2013,12:167.

上一篇:片区教研-2、身边的化学物质下一篇:瞎眼狐清窝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