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学质量管理

2024-06-24

中小学教学质量管理(精选十篇)

中小学教学质量管理 篇1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也提出了新的教育理念, 这一教育理念不仅是对教师与学生行为与观念的改进, 更对学校管理者的管理理念和管理行为提出了新的要求。没有与之相配套的教学管理理念, 新课程改革的教育理念难以真正在中小学得到广泛的普及。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 如何改进中小学的管理工作, 成了目前教育界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中小学教育管理的理论体系

笔者认为, 科学主义、人文主义和道德理想主义三种理论思潮, 是我国教育管理工作的三大导向, 由此而产生的科学管理、人际关系管理和人伦管理思想逐渐整合, 构成了目前的中小学教学管理的理论体系。

1. 科学管理思想

以科学主义为导向的科学管理思想, 最早起源于企业管理理论体系。科学管理思想, 是指中小学管理部门的管理工作要遵循教育与管理的客观规律, 要以科学的理论作为指导思想, 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客观、理性。这种科学管理的思想基于科学理性, 以事实为基础, 根据对客观事实的调查、统计、观测和实验等科学的研究方法得出结论, 注重定量分析, 通过对管理过程中的各方面因素以及管理问题的本质特征进行量化与分析, 并在此基础上做出科学的决策, 从而保证管理工作的有效性。

2. 人际关系管理思想

传统的管理思想缺乏对人性的重视, 忽略了组织中的人文因素和开放性, 不适应时代的发展, 逐渐被人际关系管理思想替代。人际关系管理思想应用广泛, 意义重大, 以人文主义为导向的人际关系管理思想在教育管理理论体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人际关系管理思想可有效地解决学校行政管理部门日常工作中的官僚主义作风, 也有助于管理人员与教师协同工作, 适应教育规模的日益扩大与复杂化趋势。

3. 人伦管理思想

随着经济的进步以及社会的发展, 西方国家基于系统论、信息论和协同理论等理论开放性的管理系统理论在世界上广泛传播, 并被引入到教育管理理论中。在目前的教育管理理论中, 人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管理的核心内容是人的管理, 我国传统的宗法人伦思想一直影响着社会成员的心理与行为规范, 教育管理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影响。国外的开放性的管理系统理论与传统宗法人伦的思想相结合, 就形成了基于道德理想主义的人伦管理思想。

二中小学教育管理之我见

1. 明确学校自身定位

笔者在调研中发现, 有些学校对自身定位不准确, 认识不清晰, 没有特色, 缺乏生命力和竞争优势。做好学校的自身定位, 走特色办学的道路, 制定出一个切合自身实际情况的发展战略, 明确学校的发展方面与目标, 才能有目的性地安排好各方面的教育工作, 避免工作的盲目性。

2. 实行民主化管理

由于传统观念的束缚, 很多人习惯于权力支配与无条件服从, 这种落后的管理方式完全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部分学校的民主管理流于形式, 没有真正在管理过程中得到体现。笔者认为, 为了实现真正的民主化管理, 就要构建出学生—教师—领导之间有效的沟通渠道, 提倡基于“集体的意志”“权利共享”的管理体系。在教学管理过程中, 要尊重教师的民主权利, 强化学校领导的民主作风, 建设一种民主的管理氛围, 让每个人都参与到学校的管理中。

3. 以人为本, 关注教师成长

新课程标准中强调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从教育管理的角度来说, 同样也要遵循这一点。基于这一理念要求, 就需要在教育管理工作中, 关注教师的需要、成长与发展, 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位教师, 帮助教师实现自身的专业化发展。

4. 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气氛

学校是传授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场所, 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气氛对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但是, 就目前而言, 一些学校的管理者过于看重学校的物质设施建设, 而忽视了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笔者认为, 通过建设以学习型校园文化为目标, 开设一个宽松的交流空间, 开设形式多样的科研活动和校园文化活动, 使学校中充满学习的文化追求, 这有助于学生的成长与教师、学校的发展。这种积极的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不是一蹴而就的, 而需要管理者和广大教师长期的努力奋斗。

三结束语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 关系到学校的生存与发展。中小学教学管理的工作水平直接决定了中小学的教学质量, 是学校日常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具有关键性的地位。做好中小学的教育管理工作, 需要学校各方面人员的积极配合与努力, 作为中小学的管理者, 要真正认识到高质量的教学管理对学校的重要性, 秉持虚心的态度, 借鉴优秀的教育管理经验, 以推动学校的健康发展。

摘要:本文从科学主义、人文主义和道德理想主义三种理论思潮的角度对我国教育管理工作的三大导向进行了分析, 并结合新课程改革标准的要求, 对中小学教育管理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中小学,教育管理,理论体系,对策

参考文献

[1]丁龙.当前中小学教育管理中亟待关注的几个问题[J].教育探索, 2007 (4) :69~70

[2]谢建罗.美国中小学教育管理权限与教师资格[J].宜春学院学报, 2009 (5) :43~46

[3]周丕福.重视学校信息化教育管理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0 (11) :14、21

中小学教学质量管理 篇2

为了加强对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的监管,规范办学行为,提高办学效益,巩固、扩大新课程改革实验成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根据教体(2004)86号文件《*市中小学质量管理意见》和《*市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管理补充规定》的有关精神,制订本制度。

一、镇教

研中心职责

1、镇教研中心负责对本镇中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进行监控和评价,要对各校的质量监控、评价给予指导和检查,对各校教研组工作实行目标管理,对各校教育教学质量实行多指标综合评价,充分发挥“单元过关”、“段考”等诊断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作用,促使各校均衡发展。

2、定期或不定期对各中小学贯彻教育方针的情况、课程开设情况和综合素质平定工作进行指导和抽查。

3、镇教研中心教研员要不断深入基层学校,了解各校教学教研情况,深入课堂听、评课,并根据情况给予相关指导。教研员每期听课不少于50节。

4、镇教研中心每期组织各校同头课教师进行大规模教研活动2—3次,重点对教材、教法、教学进度、重点、难点、考评等问题进行研究、探讨、交流,充分利用优势教育资源,校际互动,优势互补,实现全镇教育均衡发展。

5、依据市教体局“千分考核”中有关教学质量的内容,对各校的教学工作进行考核。

6、每学年评选一次“先进教研组和优秀教研组长”。

7、每学期组织各中小学进行1—2次质量抽测,对各校的教学质量适时监控、适时指导。

8、每学期对各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做出监控评价报告,同时上报教育科和教育科研培训中心。

二、学校职责

1、学校要建立课程管理委员会,制订学校课程实施方案,保证按要求开足、开全规定课程,积极开发校本课程。

2、校级教育质量管理和评价要充分发挥教师、学生的主体作用,评价方式采取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评教与评学相结合,充分发挥素质教育报告册的作用,认真搞好综合素质评定工作。

3、学期初,学校要制订各种教育教学计划和各种制度,如:教师学习制度、集体备课制度、课题研究制度、教研组活动制度、教研评价制度、教师反思制度等。做到期中有检查,期末有总结,学期结束要及时归档保存。

4、学校要制订教研组工作目标和班级管理目标,对教研组及班级管理实行目标管理和考核,注重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注重对平时材料的收集和保存。

5、校内学科组要切实加强校本教研工作,实现同年级、同学科的同步互动,做到教案课时数统一、教学进度统一、学生作业内容统一、单元测试统一,努力营造一种先集体说课后备课、先备课后上课的团队协作氛围,真正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校本教研目标。

6、学校教务处要真正加强教学管理的力度,每期要对教师的教案和学生的作业检查2—3次,要有详实的检查记录和检查小结,通过检查要对发现的问题作出指导性的评价。

7、每学期每位教师要上一节以上的公开课,学校要充分发挥“名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利用学科教研组认真搞好“说、上、评”活动,把校本教研落到实处,使全体教师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艺术。

8、学校要结合“书香校园”读书活动,引导教师阅读一定量的教育理论书籍,不断充电,及时了解最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动态,广征博采为我所用,不断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树立服务意识、质量意识和育人意识,尽快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9、各校要修订完善“备、讲、批、辅、考、评、补”等教学管理制度,使教学管理规范化、制度化。

10、每学期评选一次“先进教研组和优秀教研组长”。

11、每学期各校要对本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做出监控评价报告,报告要上交镇教研中心。

三、学科教研组职责

1、根据学校工作计划和教学计划,制订教研组工作计划和管理目标,定期召开教研活动,并做好记录。

2、负责组织和审查本学科各年级的单元过关试卷和期中测试卷。

3、组织教师研究新课程标准、教材、教法等教研活动,组织本学科的观摩教学,进行教改实验。

4、组织教师学习教育理论,定期对学习情况进行组内交流,不断提高教育素养。

5、掌握本组教师的教学状况,经常深入课堂听课、评课。

6、对本学科的教学基本环节作统一要求,形成规范。

7、教研组学期计划完成率不低于85,期末写出教研工作总结。

8、注意收集本学科的教研成果(论文或经验材料)。

四、对各校教育教学质量的考核、奖惩仍按教体(2004)86号文及我镇教研中心的有关规定执行。

中小学实验教学仪器管理 篇3

关键词:教学仪器;管理;保养

笔者通过长期的实践经验,认为对中小学教学仪器的管理应从以下方面进行。

一、教学仪器的配备

仪器的配备,要做好配备计划。注意以下三点:①掌握不同要求的配备标准;②摸清家底;③按需选用合适的仪器品种。

制订教学仪器采购计划还要注意二个问题:一是“可代用仪器”。配备目录说明中讲得很明确:“目录中‘名称’栏所列的仪器是经过优选的品种,购置仪器时应优先选用。”但目录中还有一个“可代用仪器”栏,列出功能相近、经过选择的其他仪器,可供选用。原先已配备的这类仪器只要能正常使用,就不必再购功能相近的仪器,避免重復配备。但若是新配或补充更新,应首选“经过优选的品种”。二是实验室中若已有了质量、功能可靠的自制教具,也不必非得购置功能相近的其他仪器。

二、教学仪器的保管

1.验收。所订的教学仪器到校以后,应立即开箱验收。开箱验收时应核对到货仪器品种(名称)、生产厂家、型号规格、件数以及所应附的零配件是否齐全。核对无误后还得逐台开机试用,看是否达到原定要求。验收入库的仪器一般都应张贴标签,注明仪器编号、名称、规格、数量及序号,化学药品标签要写清名称、化学式、纯度,一般不写编号。

2.登账造册。实验教师将仪器、材料领回各自负责的实验室后,应及时登入“学校实验室仪器设备登记卡”,“学校实验室仪器设备登记卡”是各科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的基本依据,实验教师应认真填好以下几个项目:学科、仪器编号、仪器设备名称、型号规格、生产单位、仪器进、出(为调拨、购入、报废、报损等)的时间、进出单据号码、数量变动(收、付)、单价、金额、累计库存数量、经手人及应备注的事项等。为便于长期管理,登记卡应坚持一种仪器设备一张卡;一项变动、一张单据(指相对一个品种)记一行。在每一本登记卡的扉页应有该本仪器登记卡的查找索引。

3.排列存放。存放仪器的橱柜要色调一致,摆放整齐。一般情况下仪器柜呈一字形排列,柜门要与窗户垂直,以利通风;各排仪器柜之间要留有不少于1米的通道,以利操作。仪器柜一般不要靠墙摆放,非靠墙不可的,柜墙间应留10cm左右通风空间。

到货仪器验收合格、登记入册后应马上进行编号,然后入柜定位存放。①分学科、分室存放。②同室同学科仪器要分类入柜,柜内分层,层上定点,做到定柜、定位摆放;同柜仪器重的放下层,轻的放上层;同层仪器体高的放里边,体矮的放外边;同层放同种仪器的不要堆叠挤压,要呈阶梯状排列;柜内不同种仪器之间应留空隙;每种仪器的主、附件、零配件要放在一起;同室药品要把一般药品和危险药品分开;同室仪器说明书及技术资料要分类搜集,装订成册,专柜放置备查。③要根据仪器设备自身特点进行摆放。例如,仪表的存放要将全部开关置“零位”;电表的存放要短路保护,化学危险品应按其易燃、易爆、有腐蚀性、毒性等特性,分室或分柜隔离存放,剧毒药品应专柜存放,双人双锁保管,限量发放,易挥发、潮解、风化的试剂长期不用要用石蜡封口。④摆放仪器的橱柜要按学科统一编号,柜上要张贴定位标签。定位标签有二种:一是分类定位标签。二是柜门定位标签。要注明柜内仪器的编号、名称、规格、数量,用碳素墨水书写,张贴于柜门上方左或右侧,张贴标签要整齐美观,便于查找。

小学教学质量管理的校本探索 篇4

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小学质量管理, 需要学校的管理者立足校情,努力构建校本的、特色的、科学的、长效的教学质量测查与管理体系。在实践中我们认识到,学校教学质量管理不是一种技术手段、操作方法或者管理方式,而是一种思维方式与工作方式的结合。质量的管理要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为基点,以学科质量为基础,确定科学质量标准以及系统全面规范的操作程序。

一、完善质量管理机制

1.构建“四个层次,两条主线”的质量管理框架

质量管理首先就需要整体思考学校各部门在质量管理中的定位和职责,为此,我们构建了“四个层次,两条主线”的校本质量管理框架。

“四个层次”:①校长室。负责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管理的顶层框架设计以及质量管理过程中的政策支持;②教科室、教导处。教科室负责学校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的方向,以研究引领教师的发展;教导处负责学校日常课务安排及日常质量管理巡查与反馈;③学科教研组和年级组。学科教研组组长要引领全组教师开展学科课程研究、学科教学研究、学科专业学习和学科的质量监测。年级组组长负责协调各门学科教学活动的安排,组织班主任与任课教师对全年级学生各学科的学习质量进行分析研究,并进行及时反馈,指导和督促各班主任对班级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建立学生学习档案,及时对学生的学习作指导和帮助。④备课组。备课组长负责规范本组的备课、作业、检测等各方面的要求,并负责本组的期中、期末测试的批改和质量分析及反馈。

“两条主线”即校长室、教导处、学科组、备课组是一条纵向的线,它关注的是每门学科的教学质量,而校长室、教导处、年级组、备课组则是一条横向的线,它关注的是每个年级各门学科的教学质量,这样两条线一起运作,力争做到每门学科,每个年级都能达到均衡地发展。

2.规范质量管理的工作流程

学校有很多日常的教学管理工作,如:考试、作业检查、备课检查、学科组的教学研讨等等,如何发挥这些日常工作的管理效能,需要规范每一项工作的操作流程及要素,使每一项常规工作都有明确的指向,做到有布置、有落实、有反馈。现以最常见的质量测查方式———学校的纸笔测试流程为例加以说明:学校的纸笔测试每学期一般组织1~2次,起着对本学期或半学期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诊断、反馈和矫正的功能。而小学的纸笔测查容易流于形式,为此,我们制定了“命题→审阅→校阅→分卷→组织考试→试卷批阅→成绩汇总→质量信息分类→分学科反馈→年级组反馈→优势与挑战”等11个步骤,每个步骤都确定了具体的负责部门,而有的环节则是两个或以上部门协作完成,如“质量信息分类”与“优势与挑战”是由教务处、教科室和校长室共同完成,对测试中获得的大量信息进行分类,明确每一类信息反馈的对象及反馈的程度,让正确的信息能得到恰当的运用,让学校中层管理者、一线教师、学生、家长不同类的群体清晰了解这些测试反映的优势与需要整改的地方。

3.完善质量测查与跟进制度

学校的质量管理需要科学的制度去引领和规范,学校的制度需要创新,但更需要保持一定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为此,我们在学校原有的听课、评教评学、考试、学生学业档案等质量制度的基础上,作了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出台了“听课问诊、教学访谈、测查抽样、质量信息反馈、学习质量档案”等质量管理制度。如“听课问诊”主要是对发展程度不同的教师,包括骨干教师及所谓的弱师,选点进行课堂诊断,作出教学经验总结或开出教学改进处方。再如“教学访谈”则是将每半学期才进行的评教评学,进一步落实到常态的与学生、教师和家长的谈话、问卷等活动中,以及时收集教育教学信息,了解教育教学动态。再如,“学习质量档案”则不仅仅是在教务处建立学生质量档案,更重视指导和帮助每一个学生掌握自我监测学习质量的方法,并建立学习质量的自我成长档案。

二、加强质量信息获取与反馈

质量信息的真实性、获得的即时性是学校质量管理的关键环节。实践中我们采取多种方式辅助,多维度获取教学质量信息。以下列举两例:

1.以问卷加强学科质量信息的获得

学科质量信息获得最常用的方式是对纸笔测试的数据分析,除此外,问卷调查是我们获得学科质量信息最常用的一种方式。如每学期末列出学生学习的“语文、数学、英语、音乐、体育、美术、科学、社会、信息”九门学科,设置“你喜欢的学科有、你不喜欢的学科有、你认为容易学的学科有、你认为学习困难的学科有、你认为学习提高快的学科有、你认为学习退步的学科有、你认为课堂纪律好的学科有、你认为课堂纪律差的学科有、你喜欢的教师有、你不喜欢的教师有、您认为讲课生动的教师有、你认为讲课有条理的教师有、你认为上课信息量大的教师有、你认为教学方法新颖的教师有、你认为现代教学技术运用好的教师有、你认为讲课深入浅出的教师有、你认为师生关系相处较好的教师有、你认为教学效果好的教师有、你认为对学生耐心细致的教师有、你认为对学生态度简单粗暴的教师有、你认为作风民主的教师有、你认为对学生一视同仁的教师有、你认为课后热心辅导学生的教师有、你认为能以身作则的教师有”24个问题,针对不同的年级开展问卷,了解各学科及学科教师在学生学习中的状态,同时通过调查,发现具有自身特色的教师。

2.以专家团队听课问诊加强教师教学信息的获得

学校日常听课评课活动可以加强教研组、备课组间的交流,除此之外,每学期还邀请高校专家、特级教师、市区教研员组成专家组,驻校听课。专家们听完课后,与执教老师进行了面对面交流,对每一位上课教师开出问诊处方,不仅仅包括需要改进的不足,更包括每位教师的优势和特色。

对通过问卷、专家问诊等方式获得的质量信息,需要采取适当的方式加以反馈。如通过组织“教师论坛”的方式,选择问卷中、专家问诊中反映的优秀教师进行教学实例演讲,促进教师之间的教学交流和经验分享。另一方面,对问卷中反映有问题的教师,则由校长室进行个别谈话,让教师了解自己存在的具体问题和整改方向。

三、细化常态教学研究

1.研究教学目标的分解

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其首要条件就是要明确教学目标,而我们这里所提的教学目标有四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小学阶段教学内容在各册书中的编排,第二个层次是一册书的教学目标,第三个层次是一个单元的教学目标,第四个层次是一节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细化和明晰需要给教师具体可行的载体,而我校研究的二维教与学“双向细目”备课就是细化教学目标的有形载体。“二维双向细目”的横向是学习水平,学习水平分为四个层次,即识记(A)能从具体事例中,知道或举例说明对象的有关特征(或意义);能根据对象的特征,从具体情境中辨认出这一对象;理解(B)能描述对象的特征和由来,能明确地阐述此对象与有关对象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再现性情景应用(C)能在理解的基础上,把对象运用到新的情境中;生成性情景应用(D)是能综合运用知识,灵活、合理地选择与之有关的方法完成特定的数学任务。我们对每一学习内容进行认真的分析,确定其学习水平的层次,这就能使我们教师在实际的教学,更能做到有的放矢。

2.设计每节课的测查资源

为了能提高每节课的教学效能,我们提出了课末五分钟测查,希望教师能通过当堂的测试或考察,分析出每节课目标的达成度,从得与失中及时总结,查缺补漏,牢固地树立起每节课的质量意识。每节课末五分钟的测查资源既要注重基础性、又要体现其综合性和拓展性,要与教学目标的设定相匹配,保持目标与测查的一致性。测查资源则是通过教研组或备课组集体讨论而产生,并根据不同的学情作适当的调整。

3.重视评价指标的量化

评价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而在现实的教学中,评价的随意性很大。实践中我们结合每个单元、每册教材的教学目标双向细目标,设计了评价目标的双向细目,杜绝评价的随意性,使得“教有所依,评有所据”,更好地发挥出评价的导向性功能。

中小学教学质量监测方案 篇5

中小学教学质量监测方案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进一步加强全县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监督管理,构建具有实效性和可操作性的中、小学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科学评价学校教学质量,促进全县教育均衡、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省市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订《五河县中、小学教学质量监测方案》。

一、监测目的

1、贯彻落实新课程改革精神,推进素质教育发展。

2、全面深入了解我县教育教学现状,科学评价学校教学工作,充分调动所有学校争先进位的积极性。

3、促进学校加强教学管理、努力防流堵辍、注重学生主动学习和全面发展。

4、根据监测结果,调整教学思路,优化课堂教学,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并作为评价各校教学质量的依据。

5、逐步建立全县学生发展状况数据库、学科质量数据库,为全县教育发展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二、监测范围及内容

监测对象为全县中、小学在籍在校生(以学籍电子档案为依据),监测范围为《课程标准》规定开设的所有科目。

监测内容注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实践、创新能力,监测试题难易得当,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监测方法采取纸笔监测、面试监测和实际操作监测相结合。

三、监测办法

质量监测总分为120分(其中附加分20分)。监测类型为集中监测、随机监测、特长监测三种。集中监测按巩固

率、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后30%的平均分等五项赋分。随机监测按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三项赋分。特长监测按比赛获奖、大课间活动、测试三项赋分。

(一)集中监测(60分)

高中、初中、小学的集中监测分别为高考、中考、小学毕业考试(明年以后将在三年级举行一次监测作为小学阶段的起始分数)。

高中按巩固率、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四项计算,具体分值分别为5分、20分、15分、20分。

初中按巩固率、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后30%的平均分五项计算,具体分值分别为5分、15分、10分、20分、10分。

小学的巩固率、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后30%的平均分的分值分别为5分、15分、15分、15分、10分。

计分办法如下:

(1)集中监测巩固率,即参加考

试人数与参评人数之比。小学巩固率达97%、高初中达95%,记5分,每低一个百分点扣分。为防止人为的淘汰差生,巩固率可记负分,以充分抵消因淘汰差生而提高的其他几方面的得分。

参评人数=(学籍数+转入数+复学数+其他)-(转出数+休学数+其他)(县内转入、转出均应主动到教育科备案,转到县外应到教育科审批,否则视同流失)。

(2)集中监测平均分,即学校总分与学校参考人数之比。

集中监测平均分赋分:

(3)集中监测及格率,即学校总分及格人数与学校参考人数之比。及格分数=总分×60%。

集中监测及格率赋分:

(4)集中监测优秀率,即学校总分达优秀人数与学校参考人数之比。优秀分数=总分×80%

。优秀率达到40%记该项最高分

值,每低一个百分点,中、小学均扣分。

(5)集中监测后30%的平均分,即各校位于后30%的学生的平均分。

后30%学生平均分赋分:

(二)随机监测(高中40分,初中、小学25分)

即教育局每学年随机对全县某些学校、某些年级、某些班级、某些学科随机进行监测,按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等三项赋分。高中以每学期末联考数据为依据,分值为平均分15分、及格率10分、优秀率15分。初中分值分别为10分、5分、10分。小学分值分别为10分、10分、5分。其计分办法是:中小学教学质量监测方案

(1)随机监测平均分赋分:

(2)随机监测及格率赋分:

(3)随机监测优秀率赋分:优秀率达到40%记该项分值,每低一个百分点高中扣分、初中扣分、小学扣分。

参评人数、及格分、优秀分规定同集中监测。

为减少随机抽样的偶然性,对乡镇中心小学的村完小实行按类抽取,中心小学在学年初把全镇村完小按教学质量平均分成三类,并上报质量监测中心。在随机监测前抽签决定监测的学科、类别、学校、年级和班级。一类高中的随机监测以每学期的联考成绩为依据,二类高中以抽查数据为准。

(三)特长监测(15分)

(1)比赛获奖(3分)

即每学年各校学生参加各级各类中小学生运动会、文体活动、学科竞赛和综合实践活动等获奖情况。计分办法如下:

①获县级以上个人一、二、三等奖的分别计10、8、5分。

②获县级以上团体一、二、三等奖分别计100分、80分、50分。

所有活动必须是教育主管部门组织开展的,与其他部门联合组织的,折半计分,以表彰文件、通报及获奖证书原件为依据(若按名次发奖,按1:2:3

比例转化为一、二、三等奖)。计分办法是:

比赛获奖赋分:

(2)大课间活动(3分)

学校举行大课间活动正常,且活动内容丰富,能有效提高学生锻炼水平。大课间赋分:

(3)测试(9分,其中体育3分、音乐3分、美术3分。)

即:县教育局组织专业人员进校进班随机抽取学生,对学生音乐、体育、美术等知识和技能进行监测,计分办法是:

测试赋分:

高中不进行特长监测。

(四)发展性指标(20分)

发展性监测指标分为两项,即学年进位10分、学段进位10分。

(1)学年进位,即各学校集中监测排名比上学年集中监测排名进位情况。上年排名在前10%名今年仍保持的加10分,上年排名在前10%-15%名今年

保持的加8分,上年排名在前15%-20%名今年仍保持的加6分。如果上年排名在前10%名,今年虽退位但仍在前20%名,可加相应的分值,退位到20%名以后得0分。

学年进位赋分:

(2)学段进位,即各学校学段末排名比学段初排名进位情况。高、初中学段初成绩以入学成绩为准,小学学段初成绩以三年级集中监测排名为准。年段初排名在前10%名年段末仍保持的加10分,年段初排名在前10%-15%名年段末仍保持的加8分,年段初排名在前15%-20%名年段末仍保持的加6分。如果年段初排名在前10%名,年段末虽退位但仍在前20%名,可加相应的分值,退位到20%名以后得0分。

学段进位赋分:

以上各项累计得分为各校教学质量综合评定得分,其中发展性指标为附加分。初中学段提高分自XX年起实施,小学、高中学段提高分自2015年

起实施。

四、评价办法

(一)分类比较:

高中:

第一类:一中、二中、新集中学、苏皖学校、大志中学。

第二类:四中、沫河口中学、刘集中学、小圩中学。

初中:所有公办民办初中,以及完中的初中部、九年一贯制初中部。

小学:

第一类:局属小学、乡镇中心小学校本部等19个学校。

第二类:15个乡镇中心小学(以乡镇为单位)。

第三类:村完小、九年一贯制小学部。各项分值以集中监测为依据。

同一类别的学校之间进行比较。

(二)分等评定:

优秀等次:监测总分达80分以上的单位

良好等次: 监测总分达70-79分的

单位

合格等次: 监测总分达60-69分的单位中小学教学质量监测方案

不合格等次:监测总分低于60分的单位

五、奖惩

(一)凡监测总分为优秀等次的单位,教育局颁发教学质量优秀单位奖。其中乡镇中心小学全学区教学质量虽然达到优秀等次,但仍有五分之一教学质量不合格完小的,该乡镇中心小学不授予教学质量优秀单位奖。

(二)凡监测总分排名较上年进位超过五名以上的单位,教育局颁发教学质量同比进步奖。

(三)凡教学质量监测结果为不合格等次的单位,通报全县,并责令整改,对第一年教学质量不合格等次的学校进行重点帮扶,对校长进行诫勉谈话,连续两年为教学质量不合格等次的学校校长引咎辞职。

(四)凡中心小学有三分之一以上学校为不合格等次的,通报全县,并责

令整改,对第一年有三分之一以上学校为教学质量不合格等次的中心小学校长及业务副校长进行诫勉谈话,连续两年都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学校为教学质量不合格等次的中心小学校长及业务副校长引咎辞职。

(五)教学质量监测结果作为重要指标纳入学校综合评估。

(六)集中监测按各科任课教师总数20%的比例设学科教学一、二、三等奖(一、二、三等奖比例为1:2:3)。

六、违纪处理办法

(一)学生违反考试纪律,情节严重的取消考试资格,凡冒名顶替或在试卷上做特殊标记的,该学科作零分处理。

(二)学校对参考学生资审不严,为学生冒名顶替提供条件或为学生提供作弊便利的,该学科按零分处理,并视情节轻重,对校长及相关责任人严肃处理。

(三)监考教师不按考试规范程序操作,违反考试纪律,造成考场秩序混

乱、集体作弊、出现雷同卷的或阅卷教师工作不负责,造成阅卷、统分误差大,查实后取消下一年监考资格,阅卷资格,取消当年评优评先资格,并予以通报批评。

(四)县局抽调下派的考务人员工作不负责任,不按考试规范程序操作,造成试卷泄密、混装、倒装或少装答卷,将视情节轻重给予严肃处理。

如何改进农村中小学教学质量的建议 篇6

关键词:农村环境;教学质量;建议;改进

为了贯彻党和中央的有关教育改革的精神,使教育健康快速发展,在原有基础上再有新的突破,在生源少、办学条件相对滞后的条件下,再铸新的辉煌。循规蹈矩不行,因循守不行,只有打破常规,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实施素质教育,加大教改力度,超常规、大跨度、跳跃式发展我县的教育。

一、农村中小学教育的优势分析

1. 领导的重视,提出各种措施;全体教师的一心为教育、教书育人的責任心

前几年,为了扫平教育发展道路上的障碍,县委、县政府相继出台了十多种文件、政策,从管理体制、经费投入、政策环境等方面对基础教育倾斜。这些措施为县市的基础教育的再现辉煌立下了汗马功劳。在农村,每个教师看上去是那样的朴实无华,平凡的不能再平凡,但正是这些平凡的人,在平凡的岗位上像春蚕、像路石、像人梯,默默无闻、拼搏奉献,再次铸就农村教育的辉煌。

2.学生家长的重视教育、学生对知识的渴望

社会的激烈竞争,现实生活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多的家长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农村的孩子只有考上大学才能跳出农门,知识改变命运。我们最常听到学生家长的一句话就是:“再苦再累,也要供孩子上学。”看多了电视、听多了他人对外面精彩世界的描述,孩子们以为上了大学就是进了天堂,他们想借由读书来实现现改变实生活的渴望。虽然他们没有看到知识力量的本质,却是督促他们努力学习极其有效的动力。

二、现代社会条件下农村中小学教育中的不足

1. 经济的落后 硬件设施上不去;教师素质参差不齐、师资力量弱

目前,教育投入仍不能满足事业发展需要,尤其我县经济发展相对落后,财力有限,学校的硬件设施简陋,图书、仪器匮乏,有的学校还存在危房,办学条件简陋,隐患重重。所有这些,都阻碍了我县基础教育的大力发展。

教师学历层次和业务水平偏低,名师偏少。具有中高级职称的在职教师只占专任教师总数的45.9%,还有相当多的代课教师存在,一些骨干教师相继流失,不少学校师资不足,教师拔高使用,年龄结构不合理,学校出现青黄不接的局面。

2. 父母外出打工,留守者普遍学历不高,无法照顾孩子的学习,而简单的物质投入无法满足孩子对爱的需求

劳动力的剩余、对物质的追求,使越来越多的年轻父母外出打工,把孩子留给父辈带养。父辈普遍文化水平不高,对于孩子的学习不能起到很好的引导和督促作用,而且他们的认知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速度和孩子成长的实际需求。对于处在成长时期的青少年来说,父母对其的影响力是巨大的。家长自己面对问题时的心态等因素对孩子性格的形成起决定性作用。尤其是在互动中成长,很多家长认为,吃饱穿暖就是爱。因为有不能陪伴孩子成长的愧疚感,他们用更多的物质或溺爱来代替教育,这样容易使孩子形成偏颇极端的性格。

三、大力发展农村基础教育的具体可实施措施

1、努力提高教师的知识水平和教师道德教育

抓人才引进,吸引优秀的毕业师范生小学执教,抓业务素质提高。各小学把教师的业务素质提高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对参加业务进修或继续教育的教师,时间上给予保证,经济上给予支持。在新老教师中深入开展了结对子活动,以老带新,新老互助,共同提高;抓激励机制,各学校全面稳妥地推行了岗位责任制和绩效挂钩制,把教师的业绩同评先、晋级结合起来,优劳优酬,奖勤罚懒,有效地调动了广大教师干事创业的积极性;抓待遇落实。在职称评定、评奖评先上尽量向一线教师倾斜,并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困难。加强德育队伍建设,注意德育科研,提倡严管与善管、教育与疏导相结合,提高学校教师德育工作水平。

2、针对现在学生家长普遍不在的现况,寻求一个有效的方法

建立家庭档案。对每个学生有一个大致的了解,随时注意孩子们的思想动态。成立关爱小组。主要成员有学生本身组成,大家相互帮助,互助友爱。这已是一个很严重的社会问题,作为老师,固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但希望能通过我们的努力减轻这一问题。重视培养团结友爱、勤奋有为的团体精神和团结、严谨、勤奋、创新的校风;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转变观念,面向全体,改革评价办法,强调过程性评价和学生发展趋势的评价,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重视学生自我评价能力的培养;构建适应学生个体需要和社会需要的学生素质评价体系。

四、结论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改革与发展,任重道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责无旁贷。我们一定要紧紧抓住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发展农村教育的难得机遇,进一步凝心聚力,扎实工作,艰苦奋斗,努力开创我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金培雄.有效性:课堂教学的永恒主题[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二专辑)[C],2006年.

中小学教学质量管理 篇7

ISO9000族标准 (简称ISO9000) 是指国际标准化组织 (“ISO”: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 中的质量管理和保证技术委员会发布的所有标准, 系各行业通用的质量管理体系国际标准, 也是我国推荐采用的国际标准。ISO9000族标准开始源于企业, 主要用于企业管理的系列标准, 能给企业带来很大发展空间和广泛的经济与ISO9000族标准社会效益。上个世纪90年代中后期我国教育界开始引入ISO9000族标准, 随着近几年来教育国际化的发展, ISO9000族标准的优势逐渐彰显出其独特魅力, 将ISO9000族标准应用于中小学教学质量管理, 可以为管理者带来全新教育理念, 规范人才的质量要求, 实质上就是把ISO9000族标准与现行的中小学教学质量管理相结合。以探索最佳教学质量管理模式。

二、ISO9000族标准与中小学教学质量管理的关系

(一) 中小学教学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1.教学质量管理过分强调“分”为本, 而忽视了过程管理。

诚然, 分数可以体现出一定的学业水平, 也可以体现出学校教学质量。但是在现行的中小学教学质量管理中, 分数被认为是对教师和学生的唯一考核评价标准, 特别是学生的期末考试分数。一些学校管理者规定学校的教师所教学科年末统考必须达多少分。否则, 履职考核、评优晋级将与之无缘。由此可见, 分数已从促进教师的教学工作和学生的主动学习异化为抑制教师工作的轴心, 从而造成师生, 甚至家长一味追求高分, 成为分数的奴隶, 在中小学的教学质量管理和评价中, 只重视分数, 以分数考核和奖惩教师, 以分数定教学质量的做法, 无疑违背了教育的价值,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 也会影响教师和学生的身心发展。

2.教学质量管理中重“章”不重“行”, 把依法治校异化为以罚治校。

规章制度是一所学校办学经验的总结和反映, 为全面贯彻教育方针,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 在现行的中小学教学质量管理中, 很多学校重“章”不重“行”, 学校管理者在教学规章制度上大做文章, 把规章条理化、细致化, 甚至辅之经济惩罚。而在实践中, 学校管理者没有按章程严格办事, 而是过分强调对教师的经济惩罚。“某地年末统考后, 50%的教师因统考成绩不达标而罚款几千元。这样的管理制度把教师和学生当成了管教的对象, 他们犹如一群‘打工仔’, 领导则变成了工头或监工, 严重异化了依法治教的本质, 把依法治校变成了以罚治校。学生的考试成绩被商品化:高一分奖多少钱, 低一分罚多少钱”。

3.教学质量管理者以权力至上的现象较为突出。

现行的中小学教学质量管理中, 管理者官本位思想较严重, 没有真正把教师放在平等的位置上, 没有为教师创造宽松和谐的环境。教师不被信任, 不被尊重, 只受驱使。教师的积极性与创造性被扼杀。此外, 教师没有自由教学的空间, 领导总是对教师指指点点, 弄得教师无所适从。如果不按领导的意旨去办, 那么就会认为“不行”、“难办”, 有时教师都不知道是谁在教课了, 谁是对的, 没有标尺。此外, 在教学评价中, 教师多处于被动受检的位置;最终的评价结果只有少数人能操作, 教师很少有发表意见的机会。教学民主名不副实, 见分不见人, 重分不重人。

4.教学质量管理者的管理思想比较陈旧。

“有的校长有点像‘生产队长’, 他们对学校的教学质量管理还停留在‘生产队’的管理水平上。只要‘队长’看到你早出晚归, 时间加汗水, 你在他眼里就是不错的‘队员’。至于你磨了多少洋工, 做了多少无用功, 耗去了多少成本, 没人和你算这个”。“生产队”这个概念已离我们远去, 而“生产队”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式竟还在当今的中小学教育中存在, 这就是当今知识经济时代教学管理者的悲哀。

5.教学质量管理的系统开放性不够。

中小学教学质量管理仍有很多学校实行封闭式的教学质量管理方式, 该方式有其有利的一面, 但是也会减少教师、学生与社会交往接触的机会, 容易使学生、教师禁锢思想, 缺乏创新精神。另外, 在学校的管理部门、办公室设置上, 也缺少各个部门之间交流、沟通的机会。以学校年级办公室为例:一个年级几个课改教师分散在办公室的几个地方, 彼此交流教学经验、探讨教学方法的机会很少。再者, 我国现行的中小学教学质量管理评价, 主要以学校、教育主管部门评价为主, 缺乏社会、家长的参评, 这也不利于学校教学质量管理的提高。

(二) ISO9000族标准与中小学教学质量管理的互动关系

1.ISO9000族标准是推动中小学教学质量管理改革的需要。

前面谈到了我国现行的中小学教学质量管理中存在诸多问题, 而ISO9000族标准有一套完整的规范化的质量管理体系, 将ISO9000族标准引入中小学校, 可以明确质量方针、目标和质量标准, 把各项与教学质量管理有关的活动纳入体系中, 严格按照各项质量要素和标准进行控制, 采用国际化的管理手段, 更好地解决现行教学质量管理中的问题, 推动中小学校教学质量管理与国际的接轨。学校一旦引入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 就应该按照体系的要求搞好各项质量活动, 在这样的情况下, 传统的教学质量管理模式的弊端必将显现出来, 新的质量管理理念和思想将注入学校中, 推动学校的教学质量管理模式的改革。因此, 我们说ISO9000族标准是推动中小学教学质量管理的力量源泉。

2.中小学教学质量管理需要通过引入ISO9000族标准创造一定的条件, 使学校管理得到不断完善。

(1) 质量管理是一个广泛的概念, 它不仅包括产品质量、企业质量管理等多方面的内容, 教学质量管理也归属于其中的一个子系统, 因此,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引入中小学的教学质量管理符合建立该体系的条件。

(2) 搞好中小学的教学质量管理不仅需要教育学方面的知识, 而且应具备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技术科学等多学科知识, 同时, 中小学的教学质量管理还需要建立一个与社会相连的开放系统, 通过学生、家长、社会对学校的反馈结果, 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质量管理水平。而ISO9000族标准本身所具有的科学性和社会性正是在中小学的教学质量管理中所需要的理念, 可见, ISO9000族标准引入中小学的教学质量管理是由学校本身的需求和条件决定的。

(3) ISO9000族标准覆盖了教育在内的39个行业, 教育被归属于其中的第37个行业, 教育行业在ISO9000族标准中的认证类别为M80。在M80下面, 又细分为M80.1初等教育, M80.2中等教育, M80.3高等教育, 等等。ISO9000族标准虽然源于企业, 但是经过国际标准化组织 (ISO) 的修订, 它已经成为适用于各行业使用的通用标准。它不是某一行业的具体行业标准, 它没有关于特定产品的精确规定, 它只是关于生产、服务过程的一种通用标准, 实质是一种先进的管理思想、模式、方法的体现, 因此, ISO9000族标准引入中小学的教学质量管理符合该标准的范畴。

概而言之, ISO9000族标准与中小学的教学质量管理紧密相连, ISO9000族标准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理念、模式有利于中小学教学质量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同时, 中小学的教学质量管理也需要我们注入这种先进的理念不断完善。

三、实施ISO9000族标准对我国现行的中小学教学质量管理具有重大意义

中小学的教学质量问题是教育改革的核心, 将ISO9000族标准有效地应用于中小学的教学质量管理中, 对于提高中小学校的办学效益及教学质量管理水平等多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有利于提高质量成本管理, 提高学校的办学效益和竞争力; (2) ISO9000族标准关注顾客, 在满足不同学生与家长的要求上与国家教育改革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要求是一致的; (3) ISO9000族标准2000版8项管理原则强调全员参与, 中小学引入ISO9000族标准, 有利于提高广大教职工的教学质量管理意识和创新意识, 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4) 中小学教学质量管理中的问题可以借鉴ISO加以规范化、科学化和国际化; (5) 国际教育认证形势的发展必然要求我国尽快建立有中国特色的适合于中小学教育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机构; (6) 有利于完善和丰富我国基础教育的教学质量管理和质量评价体系内容, 为教育行政部门评估中小学校提供科学依据。

总之, 将ISO9000族标准引入中小学的教学质量管理能发挥其积极作用, 除了上述几方面的重要意义外, 它还具有能提高中小学校的知名度, 维护教育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等多方面的意义。

摘要:本文在介绍了ISO9000族标准的基础之上, 分析了我国现行中小学教学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及与其的关系, 最后从教学质量管理的要求、趋势等多个维度全面解读了ISO9000族标准引入我国中小学教学质量管理的必要性。

关键词:ISO9000族标准,中小学教学质量管理,必要性

参考文献

[1]吴霓.学校教育管理实施ISO9000族标准的研究与实践[M].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6:2.

[2]张晓霞.引入ISO9000:让薄弱校质量管理改进有章有法[J].中小学管理, 2011 (6) :45-47.

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分析 篇8

一、健全小学教学管理制度

在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 首先, 需要制定明确且具体的教学目标, 在教学工作管理过程中, 只有有了好的工作目标, 那么才能够指导下面的工作开展;其次, 需要制定严谨的教学计划, 只有有了好的工作计划, 在每一步教学管理过程中, 才能够做到有组织、有计划、有条理。站在学生的角度来看, 教学管理制度就是为了维护教学工作有序开展的一个规章制度, 是为了规范教师和学生的行为, 只有学生和教师都能够遵守这个既定的规章制度, 那么整个教学目标才能够在教学计划的指导下, 顺利的开展。如果学校规章制度不健全, 或者是有章不循, 有法不依, 各行其是, 各自为政, 那么学校管理就会出现混乱, 学生和教师的组织性变差, 教学效率明显降低, 因此只有不断地完善小学教学管理制度, 才能够顺利地指导日常教学管理工作, 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保证学校内外各项工作的协调一致。

二、严格监控教学质量

1. 课前做好备课工作

教学过程中, 教师是学习的主导, 所以说能备好课对提高教学效果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有效备课要求教师能关注学情、正确把握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 设计有相应的学法以及如何引导学生学习的教法, 就是说教师的一切教学工作要以学生为起点分析重难点, 设计学法教法、设计课型和教学结构。备课步骤要严格遵循以下方案: 第一, 整体把握教材, 就好比是要把握教学目标一样, 教师提前备课的过程中, 能够对整个课本内容进行一个连贯、系统的分析和总结, 再加上多年的教学经验, 教师可以快速地提炼教学重点、难点, 在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 就可以达到一个宏观调控, 微观执行的过程。第二, 认真编写备课教案, 就好比是在教学目标下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 分条罗列, 教学在具体的教学备案过程中, 可能会发现新的知识点和难点, 可以进行有效地标注和补充, 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2. 定期反思教学不足

所谓的教学反思是指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 对自己所做出的某种教学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活动。反思性教学可以提高教师对自己的要求, 增强教师的道德感和责任心。在反思教学的过程中, 可以不断地积累教学经验, 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就教师而言, 教学反思应该是一个长久的持之以恒的行为习惯。在教学中不断反思, 不仅可以强化教学能力, 对学生来说也是一件大有裨益的事情。教育反思作为一种旨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得科研范式, 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行为问题, 增强教学能力和自身的信心。

三、科学开展教学研究活动

开展教学研究活动的关键是要懂得对比和借鉴。在学校开展可以研究, 最好采用同伴互助形式。集体备课, 由同组同课的老师上完这节课再由科组进行评课, 找出不足, 提出改进措施, 然后再由第二位老师上同一节课, 由此类推, 到本级科的最后一位老师。那么最后一位老师上的应该就是体现出集体智慧, 较为成熟的一节课了。这种做法对于调整教学策略, 研究真正有实效的内容实施很有帮助的。学校领导带头强化理论学习, 提高对本教研的认识, 逐步建立了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 保证了教研活动时间。学校各教研组坚持隔周一次的教学研究活动, 充分发挥了教研组的集体力量, 促使了学校课堂教学效益的整体提高和新课程实验工作的整体推进。我们还重视加强对教学全过程的指导、管理、监控。规定了各教研组必须制定教研工作计划与活动内容。教研活动要做到三定五有: 定时、定内容、定研究课题;有活动计划, 有活动记录, 有活动原始资料积累, 有教研组活动总结。

四、结语

加强小学教学常规管理, 需要在严格执行课程计划的同时认真抓好教学常规工作, 使教学常规规范化、制度化。特别是要注重抓好备课, 课堂教学、作业批改、课外辅导工作、考察等几个基本环节。教学常规管理工作贵在坚持, 重在落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贵在探索, 重在实施。“坚持”与“实施”犹如两只“慧眼”。它把教育的迷雾看穿, 洞察教育的本质, 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因此, 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对于小学教学的意义十分重大, 它能够有效的保证小学教学活动的科学开展, 为小学教学活动提供支持和必要的保障。同时, 各级学校、小学教学管理者、教师都需要在小学教学常规管理下开展工作, 从而能更好地完成教学工作, 培育出祖国的栋梁人才。

摘要:加强小学教学常规管理, 对于规范学校的教育教学行为、保证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大有裨益甚至必不可缺。教学工作是一所学校的中心工作,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如果忽视教学工作, 疏于管理, 教学质量就会直线下落。如何加强小学教学常规管理一直都是备受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教学,常规管理,教学管理

参考文献

[1]李树林.普通高中教学常规管理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 2009.

[2]梅奎.小学教学常规管理的几点思考[J].教学与管理, 2012, (35) :7-9.

略论如何提高中小学的美术教学质量 篇9

中小学美术课程在当前教学过程中的地位有所提高, 但现状还是不容乐观的, 比如随着学生课程内容的加重, 很多学校对美术课程的重视程度还不够高, 美术课程安排的时间也不够多, 美术教育的课程设置不够完善等, 都是当前美术教育面临的重要问题。其中最重要的是其他课程占据了美术课程的时间, 加上很多学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 将很多精力投入到其他课程的学习中, 从而忽视了美术课程的学习。此外, 当前的美术教学师资力量也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首先是家长的误导。家长对学生的作用是潜移默化的, 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力。在美术教育方面, 很多学生在入学以前, 很多学生由于兴趣爱好而学习美术, 会得到家长和教师的夸奖, 而进行小学、初中等学习阶段之后, 由于学习课程加重, 很多家长就以学生的文化学习成就来判断一个学生的能力高低, 使得学生产生了一种错误的认识, 即学习成绩才是主要的方面, 兴趣爱好反而是次要的, 可有可无。家长的错误引导使得孩子对学习产生了一种片面的认识, 忽略了对兴趣爱好的培养, 也就遏制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和激发。其次, 在学校内部也存在一些问题, 比如传统的教育理念还是将应试教育作为主导, 学校为了提高竞争力, 也注重学生的成绩以及升学率等相关因素, 对美术、音乐等课程的重视还是不够高, 传统的教育观念始终没有改变,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方法也还是比较传统的, 比如当前还有的美术课程的教学, 教师还是让学生采用临摹的方式进行绘画练习, 课堂上没有生气, 学生对美术课程没有兴趣, 因此美术教学的质量始终得不到提高。

2 提高美术教学质量的措施

美术教育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素质教育不断深入推进的过程中, 美术课程在教育结构中所占的比重有所提升, 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 还是存在一些问题, 为了不断提高美术教学质量, 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素养,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2.1 改变教育理念

传统的教育理念中对美术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因此学校和教师对美术教育的投入也不够, 教师的教授方法比较传统老旧, 使得课堂上没有积极学习的氛围, 学校对美术课程的投入比较低, 因此不能开展现代化的美术教育, 加之美术教师队伍的力量还不够高, 诸多原因导致美术课程效率不高。为了提高美术教学质量, 首先需要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 将美术教育纳入素质教育的范畴中, 提高学校对美术教育的硬件投资力度, 学校管理者要将美术教育的地位提高, 才能不断充实美术教师队伍, 改变教育模式。

2.2 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

由于受应试教育影响, 很多学生接受的美术教育笔记少, 可能对美术学习还有一些生疏和畏惧, 而兴趣是最好的教师, 浓厚的兴趣是提升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要不断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在激发兴趣的过程中, 激励是一个重要的方法, 比如发现学生的画有些另类, 不要进行批评, 更不要将学生固定在一个特定的框架内, 可以对学生进行表扬, 对于学生的画作, 只要是他们的内心感受的体现, 就要进行鼓励, 估计他们张扬自己的个性去作画, 让学生充分挖掘自己的潜力。此外, 还可以经常带学生参加一些课外的活动, 例如出去写生、采风等, 提高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2.3 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美术课程与其他的课程不一致, 在教育过程中, 课堂的氛围应该轻松愉快。在授课的过程中, 教师应该营造一种轻松的氛围进行教育。比如可以让学生对一些画作进行欣赏, 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解画作内容的渊源, 并且让学生进行讨论说出自己对画作的意见和看法, 有助于学生思维的开拓, 也有助于营造一种适合学习的氛围。此外, 如果条件允许, 学校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些参观活动, 将课堂搬到教室外面, 如参观一些建筑、雕塑、博物馆、展览馆等。在这种教学环境中, 学生的创作灵感更加容易被激发, 也能由被动的学习转为主动学习。

2.4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美术是艺术活动, 在教育过程中, 不能进行灌输式的教育, 而是应该给学生更多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发挥的空间, 让学生进行创新, 而不是一味的模仿。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鼓励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去学习, 打破常规化的思维, 教师还可以将美术和文学、舞蹈、音乐等学科进行融合, 让学生在其他方面找寻灵感, 进行创作。比如, 教师在班级内可以举行一些比赛, 让学生自己创作并且展览, 可以激发学生的创作潜力, 并且提高他们的竞争意识。

2.5 锻炼学生的审美能力

此外, 在教育过程中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涵养, 在审美能力的培养方面, 教师要多给学生提供一些作品用于鉴赏, 鉴赏过程中, 教师不能讲学生固定在一个框架内, 而应该根据学生的个性和情感, 让学生各抒己见, 使得学生能够充分地展示审美理念, 挖掘自己的审美感受, 鼓励学生用独特的视角去看待不同的艺术品, 看待美术, 最终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3 结语

无论是对于学生的人格完善、情操陶冶, 还是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训练, 中小学美术教育对学生的发展而言, 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尤其是在素质教育日益普及的现代教育中, 美术教育更是处于不可忽视的地位。针对当前美术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要从多方面着手进行解决, 以促进中小学美术教学质量的提升。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发展, 中小学美术教育在教育课程中占据的比例越来越大, 美术教学对于学生情操陶冶、智慧启迪等方面有很大帮助, 同时还有利于学生不断激发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有助于学生综合全面的发展。近年来, 各个学校对美术教育的重视程度也逐渐提高, 如何提高美术教学的质量, 成为很多美术教师面临的主要课题。但当前美术教育还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浅述当前中小学美术教学的现状及提高美术教学质量的措施。

关键词:美术教学,质量,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何雄.发如何提高美术教学质量[J].老区建设, 2010 (06) .

浅谈中小学教学的科学化管理 篇10

1以质量为中心实行全面管理

1.1注重教的科学管理

决定教的质量的因素主要有三方面, 即教师素质 (包括思想素质、业务素质、身体素质等) 、教学环节质量和教学研究。

一个中小学的教师应该具有深厚的文化素养, 扎实的专业本领, 较高的教学水平和现代教学的理论修养, 并能熟练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为实现这一目标, 中小学应做三方面的努力:一是抓中青年教师的业务进修和继续教育, 以更新知识提高素养, 使他们的知识层次和业务水平与时俱进, 以适应现代化教学高要求的需要。教师的工作是在不断变化的动态发展中进行的, 教师仅有一桶水是远远不够的, 要适应时代的发展, 更要有自己的“长流水”。二是用教育科学理论武装教师, 强化科研意识, 更新观念, 提高教师的理论修养。教师只有掌握了先进的教育科学理论, 才能更敏锐、准确地把握教育改革的动向, 解决教育面临的焦点和难点。三是开展教学经验总结活动, 对实践经验进行总结是自我提高的重要方式,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总结是提高的途径, 因此, 学校可把总结规定为教学工作的一个环节, 规定每人每学年至少撰写一篇教学论文或总结作为制度贯彻执行。

在教学诸环节的管理中, 要重点突出课堂教学40分钟这一中心环节.对课堂效益起决定作用的是教师的课堂组织能力和引导水平, 也就是说在课堂上教师起了重要的作用, 为了让学生易于接受, 易于消化, 教师必须采用新的教学途径来引导学生。为了达到一定的效果, 举行各种公开课是一种极好形式.公开教学活动能有力地推动教学质量和教师水平的提高。其目的和作用有二:一是展示特色, 鼓励创造特色;二是展示教改成果, 推动教学改革。

在教学研究工作管理中, 教学研究的开展状况和活动水平直接影响着一个学校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和以后的发展方向, 学校应予以足够重视。因为只有教学研究能将理论见之于实践, 更能体现出教育科研的真正价值, 其他则无法检验和发展理论, 也能使教学研究者得到培养和锻炼。所以我们非常注重通过引导教师参与课题的研究, 逐步培养他们的科研能力, 学习和运用科研方法的能力 (如选题论证、方案设计、研究操作) , 总结提炼和展示科研成果的能力 (资料整理教学研究是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 。教师也能通过教研活动有所收获和得到提高。

1.2重视学的科学管理

教学不只是指教师教, 还包括学生学, 教师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学生的进步, 教学的效能主要体现在学生的发展上, 而不是体现在教师是否完成教学任务。因此, 教学管理不仅要搞好教的管理, 还要加强学的管理, 要在教会学生学习上加大管理力度, 关注学生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效果。尊重学生对教学的意见, 鼓励教师研究学生个性特点, 因材施教, 鼓励学生勤学好问, 不唯书, 不唯师, 敢于问难置疑, 提倡合作学习。管好学生的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又一重要方面, 学习过程是学生获得知识、技能的主要途径, 只有管好学习过程才能有效地提高学习质量。学的管理立足点在于教会学生会学习, 只有学生学会学习, 才能够顺利地完成学习过程各环节的任务, 取得学习的高效益。会学包括三个要素:一是懂学习方法和学习规律的知识;二是能应用学习的基本技能、技巧;三是具备爱学习的优良品质, 只有三者和谐地统一在一起才能算会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担当了“教员”“人类灵魂工程师”的角色。教师应如何指导学生学习是一个关键问题。因此教师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一是进行现代学习观念的教育, 教育学生懂得现代学习和传统学习的一个根本区别是在学习中对知识和能力的不同认识和不同态度, 现代学习更重视方法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 只有会学习才能终身受益, 学校可通过校会、班会及课内外的活动把这个思想灌输给学生, 提高学生学会学习的自觉性;二是进行指导, 教会学习, 其形式可由教师通过课堂教学进行方法知识的传授、培养和训练, 或学校制定和贯彻学习程序规范, 使学生掌握学习过程各环节的学法知识和操作手段;三是鼓励学生进行积累, 学生掌握一套科学的学习方法及学习能力的提高都是积累的结果, 总结则是积累的有效方式, 通过总结才能筛选出对自己科学、有效的方法, 摒弃不科学、无效的方法, 从而形成一套符合自己特点的学习方法, 实现会学的目的。

2建立健全的规范化管理制度, 确保教育质量

2.1确保教的规范化管理

在中小学, 教师的教必须规范化管理, 而教师的教可以通过教学研究来实行。首先, 学校对教师的教学内容, 方式以及课堂上教学的各个环节要规范化, 对研究的项目, 内容, 方式也要规范化。其次, 对教学研究的工作数量也要规范化, 频繁的研究某个话题会让教师失去积极性, 因此可以把研究各个活动的时间安排进行规范, 确保成效。最后, 要对教学质量的进行规范。教学活动要有目的、有计划、有专题、有准备、有成效, 保证时间, 出席整齐, 在质量的规范要求中要特别重视成果, 因为成果是质量的集中表现, 成果越多说明质量越高.但是教的规范化管理, 并不是说教学各环节都统一, 它强调规范, 但规范的同时, 各环节的展现还需不断创新, 保证教的质量, 学生学的质量, 教的规范化其目的是让教师能跟上教学的需要, 而不是让教师盲目的教。

2.2完善学的规范化制度

各所学校的制度管理并不是都是完美无暇的, 都有所缺陷, 然而我们只能通过某些管理方式来完善它, 弥补它的不足。因此, 在学的方面, 我们只能进行学习过程的规范化和学习环节的规范化.学习过程规范为六个环节:即传统的预习、听讲、复习、作业、阶段复习和阶段总结。而这六个环节最重要的是阶段总结, 因为阶段总结是学生学习上自我优化的手段, 通过总结不断改进学习方法, 提高学习能力, 形成优良的学习品质和习惯;阶段总结又是学生的自我评价, 通过阶段总结可使学生学会自我评价、自我激励, 达到自我完善, 这是学生自我促进自我提高的好方式。

3健全检查、评价、激励机制, 实行效率管理

3.1认真进行教学检查

教学检查有督促、反馈及指导的功能, 所以它是推动落实的重要手段。为了确保检查的意义,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如手。

一是由主管校长主持, 教务处主任参加, 组成有权威性的工作班子;二是集中时间集中精力, 在一定时间之内全力以赴;三是制定工作程序, 各方做好准备, 保证检查工作按期完成。对教学问题多质量差的教师, 领导分工教育帮助促进提高, 对工作落后的教研组和年级集中研究, 帮助解决, 有利于教师的教学, 也能促使教师自我评价, 不断改善自己的教学工作。

3.2公正性的进行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对教师教学的检查, 也是对教师奖励的中间环节。有了评价, 检查才有方向有标准, 才能更好发挥督促和导向作用;有了评价, 奖励才有依据, 才能更好地发挥激励作用。然而对于教学评价要注意以下几点:制定符合实际的评价标准, 教学评价要兼顾工作质量、数量, 在评价方式上自评和他评相结合。有了统一的评价标准, 才能达到公正性的评价, 也能更好地把教学评价这一过程的作用发挥出来。

3.3应用激励教育模式

激励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激发和鼓励, 激励教育模式就是通过建立一种普遍激励的教学管理机制, 来克服应试教育的缺陷和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然而, 激励教育对于今天的中国有其重大的现实意义, 中国人如果不能在中小学教育阶段受到良好的激励, 就很容易被社会教化成保守性极强的人, 反之, 中华民族就会有一个更美好的预期。

然而, 对教师的教学也要进行适当的激励, 因为它是调动教师积极性的重要手段。但是奖励能否取得预期的效果在于它的正确性。正确性的体现是明确的目的性, 鲜明的导向性, 强烈的激励性。对学生学教师教进行激励, 不仅促使学生的积极性, 也有利于学生勤于思考, 善于研究, 发现新问题。对教师的激励能促使教师更热爱自己的职业, 不断完善自己。

4科研强师策略, 加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支撑点

4.1用教育科学理论武装教师, 强化科研意识, 更新观念, 加快教师转型

教师只有掌握了先进的教育科学理论, 才能更敏锐、准确地把握教育改革的动向, 解决教育面临的焦点和难点。所以我们首先从抓好教师的教育科学理论学习入手, 通过学习使广大教师走出了“教育科研神秘感”“教育科研与教学对立感”的误区, 真正感受到磨刀不误砍柴工, 教育科研大有用武之地的真谛。在习得丰富的教育科研知识的同时, 强化了教师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自觉转化的意识和紧迫感, 也为教师在新课程实施中能保持一个清醒的头脑, 端正态度, 自觉改变有碍于新课程实施的陈规陋习, 为确立正确的课程观、教学观、质量观奠定基础。

4.2开展全方位的多种形式的教科研活动

教科研具有三个特点:第一, 紧密结合教学实际, 为教学需要服务。总结各中小学的经验教训就是一句话, 为教学服务是学校科研的生命线, 离开了它, 不仅不能取得成果, 也不会发挥作用。第二, 消除心理压力, 多种形式全方位开展科研。一些中小学教师, 一讲科研就觉得神秘, 高不可攀, 心理紧张, 因而望而却步, 其实科研就是研究探索。只不过讲究科学理论、科学程序和方法而已。在教学第一线正是进行科学研究科学实验的最好场所。学校搞科研不能拘泥于科研人员的套路, 应从自己的实际出发, 创造学校的研究方式。第三, 寻求专业科研机构的指导, 和科研人员相结合。学校搞科研优势是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直接实践, 其困难是缺乏理论和科研专门知识, 和科研部门相结合正可弥补这个不足, 使学校的优势得到充分地发挥, 是取得成果的重要途径。开展这一项活动是比较困难的, 需要教师共同的努力, 同时也需要领导的关注, 以确保此项工作的开展。

4.3科学化管理的总结

教学管理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 其宗旨是为了把学校办得更出色, 使学生在相应的时间里能够获得更多的知识, 能够更好的适应将来的发展, 采用科学的教学管理正是其体现。同时科学的教学管理, 可以为中小学生提供一个更好的进入高一级学校的平台, 让他们能更好的适应社会需求。而以上提出的从教学的质量、规范的完善、效率的管理、科研的激励等方面实现科学化管理的办法, 是可以作为现各中小学的参考的。科学化管理的实行, 也需要各中小学给予足够的重视, 从普及的过程中积累经验进而加以推广。

针对中小学教学管理的现状, 就个人了解提出四项观点, 教学管理的核心是提高质量和效益, 它们都是以现代教育管理的有关原理和原则为依据的。以质量以中心, 实行全面管理是系统原理、整体性管理的体现;以规范化为内容, 实行制度管理是整分合原理、目标价值原则的体现;健全检查、评价、激励机制, 实行效率管理是控制反馈原理、激励原理的体现;以民主、科学为手段实行科学管理则是“以人为本”的原则、参与性原则的体现和深化改革不断完善管理的要求。四项管理内部又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全面管理的目标靠规范化制度来贯彻落实, 规范化制度靠检查、评价、奖励来推动, 最后教学管理的目的要靠群众的参与来实现, 管理靠科学来完善和深化。因而, 四项管理是一个比较完整的科学管理体系, 是教学管理规律的体现。

摘要:本文主张现代教学管理必须更新观念, 以新的教学观来透视与分析今天的课堂教学, 采用刚性管理手段, 纠正当前教学工作中不适应素质教育的做法。

关键词:教学,科学化,全面管理,效益,激励

参考文献

[1]董远骞.教学原理和方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6:68-70.

[2]张筱玮.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变革[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3.

上一篇:小规模农户下一篇:全科医师临床带教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