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讲课

2024-06-08

课堂讲课(精选十篇)

课堂讲课 篇1

高一和高二是基础年级, 主要开展模块教学, 同时进行一定的能力提高训练。到了高三, 英语教学的课堂极少一部分是开展模块教学, 而绝大部分主要进行的是复习课。以复习课和试卷评讲课为主。在复习课中, 讲练的课堂又成为了主旋律。如何把一套套英语试卷评讲得既不停留在理论上, 又有实践性?既不枯燥, 又到位?我们学校所构建的“361自主合作”高效教学模式让每个学生都有参加活动及表现的机会, 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

“361”具体可以从几个方面而言, 一、就学习时间而言:“3”是课堂老师讲授的时间约占30% (约15分钟) ; “6”是学生学习时间 (自学、讨论、展示) 的时间约占60% (约30分钟) ;“1”是最后占10%的时间用于反刍过关 (约5分钟) 。二、就学习主体而言:30%是学能生, 60%是学优生, 10%是学潜生。以一个班50个学生为例来计算, 15个学生是能够通过自学学会的;30个学生是需要通过合作学习、老师点拨才能学会的;5个学生是大家帮助、老师重点关心的对象, 通过反复训练才可以掌握的。三、就学习内容而言:30%是不用讲, 学生就能自主学会的;60%是通过自主合作学会的;10%是在课堂上通过老师的反复讲授、强调、点拨、训练才能学会的。在这种方法的指导下, 教师的教育观念得到根本转变, 教师由以前的“备教”为主转变为“备学”为主。针对这两种课型我们实施了一系列方案, 下面我以试卷评讲为例, 来谈谈试卷评讲如何利用“361自主合作”课堂模式构建高效、和谐的课堂。

试卷评讲前要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1. 老师自己要仔细认真做试卷, 只有像学生一样仔细地去做题, 才能体会到学生解题的关键、难点等。此外, 老师还要仔细分析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并在试卷上留下解题的思想痕迹:解题的关键、阅读理解的根据 (几段几行) 、完形填空的解题方法等。

2. 对具体每一题的得分率须仔细统计分析, 并在相应题目上做上记号。就我个人而言, 得分率大于80%的我通常不做任何记号, 我认为学生们通过自己感悟便可掌握。得分率在60%—80%之间为一个档次, 低于60%又为一个档次, 根据不同的档次做不同的记号。总之, 老师自己所做记号自己要心中有数。只有这样, 评讲才有着重点。因为时间有限, 不可能面面俱到, 也没有必要面面俱到。

3. 得分率是评讲试卷的一个重要依据, 但并不是唯一的依据。老师要有预见性, 有些题目学生似乎做得不错, 但还是要进行点拨, 强化某种方法、强调某个语言点或某个知识的变式考法等。这些题目老师要能点出来。当然, 这也需要老师有很强的基本功和丰富的经验。

4. 根据以上3点, 老师自己编制一份试卷评讲跟进巩固单。根据试卷情况每一部分编制习题查漏补缺, 巩固提高。同时对习题进行解题方法的归纳及总结。

5. 确定好试卷评讲的程序, 是按照试卷的顺利:听力、单选、完形、阅读, 然后二卷呢?还是按照其他方法?我一般情况是从错误率最高的讲, 也就是学生做得最差的讲。我认为刚开始学生精力较集中, 精力也较充沛, 效率自然会高些。

有了上面的充足准备, 试卷评讲课便进入了课堂实际操作阶段, 主要有六个基本环节:自主学习、展示交流、质疑探究、点拨提升、巩固测评和总结预置。

首先, 在课堂上对试卷进行整体评价, 比如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等。对学生表扬与批评相结合, 以表扬为主, 而确实偏差的同学, 我只习惯报一下考号, 稍作提醒。以南京市2012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英语试卷一卷为例, (普通物化班) 整套试卷均分约63分, 最高分78分, 最低分只有41分, 确实悬殊很大。但作为老师我会极力去表扬优秀的学生, 而对于基础薄弱的只能一带而过。课后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个别交流。同学的积极性可不能挫伤。

其次, 课堂中试卷的评讲重在师生互动, 以学生为主体,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并积极参与到合作、探究的活动中。分享过程, 享受成功。我校的“361”模式把学生分成小组, 以6-8人为佳, 而且好、中、差全有。每一部分都是自己先订正, 然后小组合作探究问题, 也可以到其他组去问问题, 而老师则是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 指导和释疑。一定的时间后, 小组问题呈现, 其他组里会的同学进行作答。然后进行跟踪练习的检测。整节课都是师生忙碌的身影, 同学们积极投入, 享受了过程, 享受了成功。

还以南京市2012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试题为例, 整套试卷中, 情况最糟糕的是完形填空的20道题, 得分率超过80%的只有四题 (36、43、48、51) , 最糟糕的要数第41题、54题, 正确率只有22%和16%。整套试卷我先评讲的就是完形填空, 我先让同学们自己订正反省感悟, 然后看巩固单所列出的错误率较高的题目, 开始小组合作、探究、讨论等一系列活动。小组提问, 其他小组作答, 并探究原因。最后做巩固但配套练习, 进一步探究错误原因及解题技巧。同学们在探究原因时, 感悟得确实不错。比如第54题, 有的同学就提到只是凭感觉, 选项“A. hardly”很熟悉, 也不管语意对不对, 就选了它;也有同学说“B. wildly”只记得表示“野的、狂野的”, 而其他含义不太清楚 (在这里表示“极其、非常”, 其实这也是我们在英语中经常提到的“熟词新义, 一词多义”) 。只要给学生充足的空间, 他们能够做得很棒。其他部分的操作大体也是如此。

最后, 每套试卷评讲后, 我都会给学生们五分钟时间对本节内容进行简单的消化、梳理、反思和总结。有问题的也可以和老师、同学进行个别交流。这样, 让学生们更能真正地弄懂、弄通。

其实要想真正把一套试卷理透, 必须经过课前充分准备、课上师生互动和课后消化吸收。我基本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

1. 给学生时间来消化吸收上一节课的内容, 老师适时且恰到好处的抽查非常有必要。温故而知新, 只有把曾经的知识巩固复习到位才能接受新知识。所以, 我每次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复习上一节课的东西, 让他们确实有所获, 而不是耳旁风, 一经而过。

2. 学生必须自备整理本, 对试卷进行整理。当然, 整理的内容根据个人情况而定, 有错题、重难点、解题技巧和方法感悟。总之, 通过整理让同学们实实在在掌握一定的知识。

3. 作为老师, 我们也要做有心人, 在平时的授课中要经常复现以前试卷的内容, 让同学们在不知不觉中进行知识的复习。这样, 知识也就牢固了, 下次的准确率就一定能提高。

4. 每一阶段进行一次阶段整理。对以前的题目进行一次回顾 (重在错题) 并进行题型的变化, 如可以把完形填空改为单选题, 或改为一篇短文摘要, 让同学们填空。任务型阅读可以改为句型转换等。

《将进酒》课堂讲课稿 篇2

【教学目标】

1、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2、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理解其思想感情的复杂性。

3、理清诗歌中诗人情感变化的线索,背诵全诗。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因声求气,诵读全诗,把握诗中句式的长短变化和韵脚的疏密转换;在有感情、得法的诵读中,感悟诗句间蕴含的诗人李白跌宕起伏的感情激流。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充分占有资源,聆听名家朗诵全诗,融入诗境,吟咏诗韵,认识到李白在劝酒放歌中,吐胸中块垒,抒发多种人生感慨。

【教学过程】

师:在一般社交场合,人们互相敬酒时常常会恭敬地端着酒杯跟对方招呼:“请干杯!”跟你们上英语会话课的老外碰到这样的场合,一般会说:“……”有谁知道我们的祖先怎么说呢?

生:将进酒——

师:(板书)对,这里的将读“qiāng”,就是“请”的意思。将进酒就是请喝酒。在汉代时演变成了一首乐曲名,常当作劝酒歌在宴会上传唱。唐代有位以喝酒著称的诗人也写过一首这样的诗,他就是昨天从天姥山梦游回来的李白(板书),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这首脍炙人口的劝酒诗《将进酒》。

师:(稍停,待学生情绪稳定下来后)在学习这首诗之前老师想征求一下大家的意见,昨天备课时老师准备了三套方案:A老师引导大家一起赏析诗歌,B同学们按照诗歌学习的方法,自己选择角度觖读诗文,C老师报教学案的答案,大家完成鉴赏填空后看书消化。大家希望实施哪套方案?

生(大多数):第二套(B)。

师:好。我们就以第二套方案进行。不过,老师准备的精彩课件用不上了,你们可不要后悔呀。

生:(笑)不后悔!

师:那么,按照往常诗歌学习的惯例,学习一首诗可从哪些方面着手?怎么着手?下面请同学随意发言,想到什么就说什么,不必拘束。

生1:我认为首先要破题,找出题目中的信息,将进酒是李白在天宝十一年(公元752年)与好友应邀到住在嵩山的朋友元丹丘家做客,三人登高饮宴,借酒放歌时写的,抒发了作者的豪放而压抑的愁苦之情。

师:你说的很好,请问是从哪得到这方面的信息的?

生1:从课本的注释上。

师:好,读一首诗首先要看注释,了解作者、背景及相关知识,这就是所谓“知人论世”(板书“知人论世读注释”)。你为大家提供了一个比较重要的信息,还有吗?

生1:没了。我只是开个头,抛砖引玉,还有留给别人说吧。

师(笑):这位同学很谦让,不愧是你们的班长。下面哪位接着说?

生2:学诗还要会读。

师:对,诗歌学习确实离不开读,诗读百遍,其义自见。我们以前学文言文时有个环节叫“因声求气”(板书),这个“气”即语气、语调、风格、气势等,你能不能试读一下?

生(鼓掌)

生2:读诗文(没有读出理想的气势)

师:请你自我评价一下读得怎样。

生2:我自己感觉读的不好,但我不知不好在什么地方。

师:那请你的同桌点评一下。

生3:孙赫俊同学的朗读没读出节奏的变化。

师:那你能不能给大家示范一下?

生3:我怕也不能达到那种境界。

师:没关系,万一读不好,还有其他同学帮你呢。

生3:读。(读完,教室里响起了掌声)

师:大家的掌声,代表了一种感谢。我想,你读一遍课文,就换来这么多的掌声,你也太赚了。应该把你为什么要这样处理课文的朗诵给大家说说,如何?

生3:我是这样想的,开头的几个句子,很是气势磅礴,所以,我读得雄壮有力些;中间“天生我材必有用”等句,是一种自信,所以,我想把这种自信表现出来,就读得稍微狂放些;“古来圣贤皆寂寞“几句,我感觉有些消沉,所以就读得压抑些;结尾处,我感觉李白是喝醉了,所以就处理得很是狂放。

师:说的太好了。意思不同,就需要用不同的方式方法来处理。有没有哪位同学对课文的理解和他不一致的?

生4:我认为诗歌开头的第一句,并不是为了表现什么雄壮,而是为了表现一种巨大的愁闷。所以,朗诵时,应该突出的是惆怅之情,而不是豪放之情。

师:何以见得?

生4:这个开头,显然是采用了《诗经》中常用的比兴手法。诗人写“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是为了引出下句的“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这两个句子要表现的思想是时间流逝太快,且一去不复返。这显然是一种面对时光流逝而产生的无可奈何,是一种青春无法挽回的大悲。

师:说的太精彩了!岁月流逝,确实是像黄河水东流一样,一去就不再复返。更何况这流逝又是如此的快,早晨还是满头青丝,暮时就白发苍苍了,这确实是件令人感伤的事。你依照你的理解,给大家朗诵一下开头的这两个句子,好吗?

小学语文翻转课堂之作文评讲课 篇3

关键词:翻转课堂;作文评讲;提示语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23-128-1

一、课前准备

(一)教学分析

1.学生习作情况分析。

提前布置学生写一篇以“争论”“争论”“讨论”“辩论”等对话形式为主题的习作,让学生自由发挥,教师对学生的习作情况进行了解、分析,掌握学生写对话时的提示语使用情况。

2.教学对象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小学五年级的学生,他们接受过基本作文写作的训练,能基本写清不同情境下不同人物说话时的内容、语气,但对提示语的使用还很单一,不能做到准确、灵活地使用,从而影响表达效果。

3.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掌握写对话时的常用提示语用词,学会灵活恰当的使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会除了人物的直接语言之外,怎样用提示语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精彩语言的魅力,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

4.教学重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根据教学视频,初步了解、掌握对话中提示语的使用技巧,再通过课堂讨论、练习,能欣赏同学的习作中提示语使用的精彩之处,找出自己习作中提示语使用存在的问题,进行修改完善。

(2)教学难点:教学生能够根据语境学会灵活使用提示语。

5.教学方法。

先讓学生在课前对照自己的习作,观看教师精心录制好的微课视频,自行学习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做好学习笔记;课堂上,检查学生的自主学习效果,组织学生按小组,共同讨论,相互合作,修改完善自己的习作。小组也不能解决的问题由小组长向教师提出,师生共同解决,最后选取代表展示自己修改后的习作,与大家共同分享。

(二)搜集资料,制作课件

在对学生初步习作练习情况了解的基础上,搜集相关资料,要将学生习作中优秀的案例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案例都搜集起来,再把授课内容制作成PPT课件,课件的制作要做到色彩和内容相互衬托,争取做到生动形象、图文并茂,重点突出,能最大限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要多搜集一些含有“说”的意思的词语和课文中的有精彩提示语的片段,还要设计一些只有人物语言,没有提示语的片段,以及一些提示语使用不当的片段,供学生在课前学习后进行自我检测用。

(三)视频录制

这节作文平讲课可以采用最简单的运用CS录播软件,教师边播放PPT内容,边用收音话筒对PPT课件内容进行讲解、展示,再将录播的内容进行编辑、修整,最后生成视频即可。教师一般不必在视频中露脸,只要录制声音就行。视频的长度一般不超过10分钟。视频录制好后,教师将视频上传到学习资源库中,供学生随时下载观看学习。

(四)学生观看视频

学生到学校的学习资源库中下载观看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掌握情况随时暂停、重播、快进、跳过等操作。需要记录笔记时,就可以暂停,较难理解的部分可以重复播放,简单的部分还可以快进或直接跳过。视频学习结束后,学生可以对老师预留作业进行自我检测,检查学习效果。

二、课堂学习

(一)自主学习效果检查

1.你欣赏到了班里哪些同学的优秀习作?他们的习作好在哪里?

【设计意图:肯定学生的习作表达,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初步感受精准的提示语对情感表达的重要性。】

2.同学们的习作中,写对话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为什么大量地用“说”字不好?

【设计意图:前后对比,体会用这样的提示语会显得单一,不利于情感的表达。】

3.你积累了那些含有“说”意思的词语?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兴趣,丰富和积累学生的词汇,感受汉语的丰富多彩,为修改自已的习作做好准备。】

4.这些语境,你是怎样加上适当的提示语的?

A.没关系的,这次没考好,咱们下次再努力就行了。

B.我们申奥成功喽!

C.凭什么你能参数学比赛,我却不能参加呢?

D.好诗,真是一首好诗啊!

E.小燕,能把你的英语学习机借我用两天吗?

5.这段的提示语使用恰当吗?存在什么问题?你是怎样修改的?

于是我大吼:“休想!”

弟弟也不罢休:“我非要看!”

“看读心专家!”我说。

“看喜羊羊!”弟弟大叫道。

“喜羊羊都看了上千遍了!”我大叫。

“我就要看喜羊羊!”弟弟大吼一声。

“闭嘴。”我用十万分贝大叫了一声。

【设计意图:训练学生能根据不同的语言环境,灵活使用不同的提示语。】

(二)小组合作讨论,修改习作

1.合作寻找作文中的典型“说”字病句子,商讨修改方法。

2.尝试不带有“说”字意思的提示语句子,体会不用这样的词语,也能把说话时的语气神态表达清楚。

3.自己修改后,再由同学相互修改,遇到小组合作也不能解决的问题,向老师求助。

【设计意图:训练学生对语言的敏感度,进一步提高学生灵活运用提示语的水平。】

(三)展示修改成果

学生修改后,选取代表展示修改前后的句子,通过对比,体会灵活使用提示语的好处。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精彩语言的魅力,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体味成功的喜悦。】

课堂讲课 篇4

关键词:试卷评讲课,有效教学,教学效果

试卷评讲课是高三英语教学的重要课型之一。试卷上所反映出来的问题往往映射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和思维习惯等方面的特点。因此, 教师上好试卷评讲课不仅有助于学生查漏补缺, 使学生知识系统化、条理化, 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笔者通过学习和观察常态的高三课堂试卷评讲课, 发现目前的教学现状存在以下几个特征:一是“累”。教师一个人讲了整堂课, 学生被动地接收教师的观点, 这种现象仍然是传统意义上的“满堂灌”和“填鸭式”。教师讲得累, 实际上学生听得更累。二是“一个都不能少”。不论某道题的得分率是高还是低, 教师均是逢题必讲, 从头到尾, 一讲到底, 整份试卷的知识点面面俱到, 可是课堂上的时间是有限的, 逢题必讲导致教师不可能有时间研究和揣摩学生的解题思路, 在难点问题上, 教师也不可能给学生足够多的思考和消化时间, 结果学生对教师的分析讲解只能“囫囵吞枣”、“似懂非懂”了。这种“似懂非懂”实际上就是没懂, 这就是为什么会出现学生碰到已经讲过的题目, 仍然不会解答的现象。教师“面面俱到”的做法导致试卷分析重难点不突出, 教学效果适得其反。三是“虎头蛇尾”。教师讲解一份试卷至少需要两节课的课时, 即使评讲时间长, 但是试卷后半部分的评讲仓促结尾, 出现“虎头蛇尾”的现象。原因是教师在前半部分的语法题目上进行过多的延伸, 因此花的时间过长。而对于试卷后半部分阅读理解的题型, 由于时间不够, 只好粗略的讲解, 有的教师无奈只好把答案直接给学生。对于试卷最后一部分的作文题型, 教师也只能草草结尾, 有的时候甚至不了了之。这种做法既没有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也不利于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的培养。一份试卷从教师出制, 到学生完成, 教师批改再到试卷评讲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而最后的评讲试卷环节是教学环节的关键所在。学生能否从一次考试中有所收获, 教师能否从一次考试中了解学生学习上所存在的问题从而指导今后的教学工作都与评讲试卷这一环节紧密相关。因此提高试卷评讲的教学效率, 到达最佳的教学效果在高三英语课堂显得格外重要。那么如何才能做到“有效的评讲试卷”?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 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1 了解学生学情, 正确取舍教学内容

薛法根老师曾经说:“我赞成三个‘不讲’:学生已经懂了的, 不讲;学生自己能读懂的, 不讲;学生还是不懂的, 不讲, 留到以后再讲。如此, 就能筛选出真正需要教师精心教学的重要内容。”薛老师这段经典名言在“教师上课到底讲什么, 需要讲什么”的问题上提出了很好的建议。教师上课需要讲的内容是建立在了解学生学情的基础之上的, 只有了解学生学情, 教师才能做出正确教学内容的取舍, 因为这样的教学内容才能符合学生的实际需要, 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在评讲试卷之前应该首先了解学生每道题的得分率, 得分率低的题目既是学生的难点也是教师教学的重点。在筛选出得分率低的题目之后, 教师应该关注在得分率低的题目上学生所选的答案, 研究和揣摩学生当时的解题思路和解题特点。评讲试卷时通过对比分析的方法, 让他们了解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正确解题思路之间的差异以及在解题时候出现偏差的地方和原因。这样做, 评讲试卷时不仅能够详略得当, 重点突出, 而且针对性更强, 也让学生在难点问题上有了更多的思考时间。

2 加强学习策略指导,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授人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 获取学习方法比知识内容本身更重要。《英语课程标准》认为“学习策略是提高学习效率、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的先决条件”。教师帮助学生有效地使用学习策略, 不仅能有利于他们把握学习的方向、采用科学的途径、提高学习效率, 而且还有助于他们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 能否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出良好的课堂环境, 教师起着关键的作用。新的教学理念倡导“以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 在课堂上, 教师首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引导学生自己去获取英语知识, 发展学习能力。实践表明, 学生对自己的错误进行自我分析和反馈要比教师单纯纠正学生错误的教学效果要好很多。教师指导学生查明错误类型进而分析错误产生的原因, 是粗心大意所致还是因为知识掌握的欠缺, 鼓励学生自我检查, 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解决问题, 在自我分析和反馈中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3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优化试卷讲评手段

《英语课程标准》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 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的过程。虽然新课标倡导“以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理念, 但是从实际的课堂操作来看, 课堂仍然是“满堂灌”现象, 教师一个人在唱“独角戏”, 学生被塞满满一脑子的知识点, 但真正掌握的却是少之又少, 课堂气氛沉闷, 教学效果也是大打折扣。针对这一现象, 教师应该更新教学理念, 积极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试卷的评讲方式手段应该多样化, 可以从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转变成学生讲、教师听。首先让学生独立思考, 对自己不能确定的或是弄不懂的题目与同学或是小组成员进行探讨交流, 随后让学生来评讲题目, 在这一过程中, 其他学生对疑问的地方可以进一步的提问。因此学生为了在班上能有出色的表现, 会认真弄懂每个知识点, 除此之外, 他们还会拓展和延伸知识点, 为能够出色回答同学现场提问做好充分的准备。最后教师可以补充或归纳小结。让学生自己评讲试卷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实现了合作学习, 这种方式的转变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 学生也汲取了知识, 自信心也得到提高, 体验到合作学习带来的成功快乐。

4 总结

让学生评讲试卷的教学手段和方式并不意味着教师完全放手, 无事可做, 实际上这种创新的教学方式对教师要求更高。一方面, 教师在课堂上要发挥自己的督导作用, 教师在教室要来回巡视, 不仅检查和监督学生的参与状况, 还要关注学生在互相讨论问题时出现疑惑或分歧, 这样有助于教师提前了解学生的困惑, 有助于教师及时调整归纳小结;另一方面, 这样的课堂不是预设性的课堂, 课堂上出现的问题不是预设性的问题而是生成性问题, 生成性的问题要在课堂上当堂解决, 教师必须事先仔细分析试卷, 精心准备, 才能答疑解惑, 延伸发散。生成性问题极具挑战性, 即使有的问题无法当堂解决, 却为我们在课后的研究以及教师自我发展提供了宝贵的资料来源, 而且这样的课堂是最真实、最生动和最有效的。

总之, 一节高质量的试卷评讲课需要教师在了解学生学情的基础上, 从所教班级学生学习习惯特点和实际情况出发, 只有更新教学理念, 敢于尝试和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加强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提高试卷评讲的有效性, 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真正实现教与学的双赢。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级中学新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2]罗红英.浅谈对高三英语试卷讲评课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J].北京:英语学习辅导报, 2013 (8) .

[3]宋桂月, 金莺.英语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添加讲课佐料激活课堂气氛论文 篇5

1、设计背景

在上海市2期课改全面铺开之际,对于地理这种小学科,如何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与爱好,在1定意义上说比完成教材的教学更加重要。所以,我尝试打破以往课堂教学中1板1眼、程式化的教学模式,添加1些看似与教学内容无关的“佐料”。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它的话题很多,信手拈来,给了我1个绝好的机会来尝试自己的想法。

“黄河”这节内容,知识信息多、容量大、空间概念强、重点集中,尤其是爱国主义和国情教育的素材极为丰富。不过,从学生的理解角度看,教学难度并不算很大。因为,它毕竟是在学生学习了河流的概述和我国第1大河----长江之后,又1次学习1条河流,其中有关河流的学习方法以及黄河的主要水文特征等内容,同学们多多少少已有所了解。这样1来,很多同学就以为完全可以无师自通,所以在上课的时候或是心不在焉,或是在老师的眼皮底下做起了其他的事情,其结果必然是这样1节重要教材的教学成为过眼云烟,学与不学1个样。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讲课的时候添加了“佐料”:

2、添加“佐料”的过程

1.在导入新课时,我打破以往循规蹈矩的引课模式,利用歌曲《黄河颂》并用投影仪映出史料记载黄河为害的事实,使学生本以松懈的神经马上高度集中起来,并在头脑中划上1个问号,到底如何来看待黄河的“功”和“过”呢?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渴望探究的心动。

紧接着我借用李白的《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来讲解黄河的发源地和入海口,并把黄河的源流状况概括为:巴(颜喀拉)山泉水卡日曲,5464(千米)流程长,青、甘、川、宁、内蒙古,晋、陕穿过黄土区,豫、鲁淤成地上河,向东环流入渤海。借用成语“泾渭分明”来讲黄河的支流。

2.在讲母亲河的奉献时,我先让学生回忆4大文明古国并说出它们的发源地,从而引出黄河流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发源地,它塑造了肥沃的冲击平原,同时播放宁夏人民引黄灌溉的图片,并介绍引黄灌溉的历史可上溯到秦代(公元前2),我国劳动人民开凿了引水渠(秦渠)。然后利用刘家峡、青铜峡图片以及小浪底截流实况录像来讲解黄河蕴藏着丰富的水能。

3.在讲解“中国的忧患”时,我用板画描绘“地上河”的形成过程,并播放历史上黄河决口泛滥时房倒屋塌、人们流离失所的凄惨景象,并通过1系列触目惊心的数字,使学生感受黄河含沙量之大及水土流失之危害。1张张黄河断流景观图片,看得学生们惊讶不已,原来昔日河水滚滚的母亲河,也面临着枯竭的危险。

4.在讲黄河的治理时,我从传说中禹的父亲鲧采取“堵”的方法,9年也未能制服洪水,讲到大禹采取“疏导”的方法终于制服了洪水。引出今天我们应该怎样根治黄河水害?学生们各抒己见,气氛很活跃。

教师总结:通过彻底的.治理,昔日“江河横溢,人为鱼鳖”的悲惨景象,以及黄河受诅咒的时代1去不会复还。黄河将摆脱“害河”的恶名,真正成为1条富国利民的“好河”。

3、我的感悟

1节地理课,有歌曲、有唐诗、有成语,又有录像……,将地理知识与历史知识、语文知识交融,杂而不乱,整个课堂充满了浓郁的人文气氛。以往课堂上死气沉沉、学生们开小差的现象不见了,他们的情绪热烈、思维活跃、兴趣浓厚,全神贯注地听讲,好像在期待着老师下面会有什么样的“意外”送给他们。这样1节课下来,他们对于黄河的奉献与灾害的理解,对于保护母亲河的重大意义,以及以治理黄河为己任,个个出谋划策的精神状态,是照本宣科的讲授方式所不能比拟的。

“走下讲台”讲课 篇6

所谓“走下讲台”讲课,主要指改变教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被动地听的“填鸭式”教学,代之以师生平等、共同探讨知识的新式教学。“走下讲台”更符合知识和教学的本质。教学的目的是为了传播知识,培养人才。而教师不是神,并不是所有方面都比学生强,尤其是在当今知识爆炸的时代,知识面前没有先后之分,学高皆可以为师,教师教学的过程也正是学习的过程。所以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不能唱“独角戏”。

这就要求教师要用新的理念武装头脑,用良好的心态“走下讲台”,用平等、博爱的心去包容学生,做到在教学和知识面前的平等。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知识上要“走下讲台”。教师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和学生一样以一个求知者的眼光去观察、分析、解决问题,避免教师教学上的拔苗助长和学生学习上的囫囵吞枣,使学生更轻松、愉快地掌握知识,体验知识获得的全过程。

教师要从教学方式上“走下讲台”。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活动,多给学生自主动手、动口的机会,增加他们对知识的体验。有时不但需要教师“走下讲台”,在知识面前与学生平等,而且有时还需要故意让学生显得比教师强,从而使他们获得成就感,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兴趣。

讲台不是教师永久的舞台,让我们都放下架子,走到学生中间多和学生交流,走下讲台俯下身子来与他们对话,做他们的朋友吧!(作者单位:进贤县第二中学)

□本栏责任编辑 曾宪瑛

课堂讲课 篇7

课堂教学是教师完成其“传道”、“授业”、“解惑”任务的主要场所, 是学生完成学业, 发展智力, 丰富情感, 形成高尚审美情操的主要阵地。早在很多年前,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就指出:“寻求并找出一种教学方法, 使教师可以少教, 但是学生可以多学。”这种以“少教”达到“多学”的愿望, 是历代教育工作者孜孜以求的目标, 这种目标的追求实际上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教学效率。

一、精心备课, 做到胸有成竹

常言道:“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 “有备而来”, 方能“胸有成竹”。对于教师而言, 你备好了课, 不一定能上好课, 但是你要想上好课, 却必须要备好课。于是, 备好课自然而然成了上好课的前提。每次讲课前我都认真研读每一学段教学的要求, 然后认真阅读教师用书及教材, 了解每章的主题以及本章在全册的位置, 明确每组教材的编写目的, 同时联系本章节的内容和训练重点, 构思备课。为了能备好课, 我努力做到细读课本, 对课本内容了然于胸。课后的思考题我也仔细阅读, 了解了每道题的设计意图。在此基础上再确定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重难点和教法学法。我严格要求自己每一节课都这样备课, 我发现有准备的“仗”打得更有意思, 我也从中获得了自信。要想上课的效果好, 教师的只言片语就都要精心推敲, 所以从课前的导入语, 课中的过渡语, 到点拨学生回答的导语, 再到课后的总结语, 我都进行了精心设计, 力求为上课的重点服务, 力求为引导学生服务。备问, 问题的设计也要精心考虑, 教师设计的问题要突出教学的重点, 凸显单元训练重点, 要少而精, 要做到牵一发而动全身。备作业, 现在的作业要求有拓展有延伸, 这样学生才会有所提高。所以, 每次备课, 我都要广泛查找资料, 精心设计练习和作业, 做到既减轻学生负担, 又达到训练、巩固、提高的目的。

二、营造和谐, 带幽默进课堂

一直以来, 教师基本上是站在讲台上, 用俯视的目光给下面的学生传道、授业、解惑, 学生仰视老师也成了习惯, 然而,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学生应该是学习的主体, 师生在课堂上应该是学习的共同体, 为此我时常明知故犯, 表现出与学生相互学习、共同切磋的姿态, 以学习成员的身份与学生一起营造和谐氛围。

三、授人以鱼, 不若授人以渔

指导学生学习方法, 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十分重要的。让学生享受成功, 体会失败, 释放喜怒哀乐, 把学习视为生动而丰满的情绪流动过程。课堂的生命力来自对事件、事实的感受和体验, 来自对问题的敏感和好奇, 来自丰富活跃的猜想、假设和直觉, 来自不同观点的碰撞、启迪和认同。例如, 在做氢氧化铝的两性实验时, 如果只是按书本那样“照方抓药”做下来的话, 是难以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求知的欲望的。

通过本次实验, 学生体会到影响实验成功的因素很多, 也经历了多种情感洗礼, 科学思想, 合作精神、受挫心理和意志品质都得到了锻炼, 学生在完成过程目标和情感目标时体验到的快感往往比掌握知识更深切。通过教学促使学生主动参与, 乐于探究, 培养多方面的能力, 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的过程, 同时使学生在求知需要的满足中获得愉悦。

四、改变观念, 享受学习过程

我国传统的评价指标单一, 过于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 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方法仅注重量化, 评价手段仅局限于封闭的书面笔试。新课程的评价理念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 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评价中以学生发展为本, 关注个人的处境与需要, 体现尊重与关爱, 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因此, 我们不仅强调知识目标, 更应强调情感目标和能力目标, 不仅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 更应强调评价的促进作用。通过评价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 自己的付出得到了肯定和承认。学生哪怕取得一点点的进步, 也应给予科学的评价, 这是使学生获得学习动力的重要源泉。也使学生在体验成功愉悦的同时, 看到自己的努力方向。

当学生对某些问题无法解决时, 我不是批评而是鞭策, 耐心引导, 增强他们必胜的信心。在学习竞争中, 无论学生扮演怎样的角色, 都应着眼于进步, 着眼于发展, 评干劲、评信心, 不伤学生自尊心, 给予客观的评价, 使学生产生成功的欲望和为成功努力的信念。如在一次批阅作业中, 发现了一位学生的解题方法很新颖, 当评讲作业时, 我在课堂上给予表扬, 鼓励他继续努力。后来这位学生成绩提高很快。可见, 在教学中若能充分发挥评价作用, 将能使学生不断进取、不断成功。

探究性学习的成果往往难以用具体的分数来评价, 这时教师的点评比打分更重要。在科学探究中, 一定要把对探究过程的评价与对探究结果的评价分开。对探究结果来说, 有成功失败之分, 而对于探究过程来说, 没有成功失败之分。也许有些学生设计的探究实验方法有缺陷, 实验中会走许多弯路, 但不能因此而否定其探究过程。教师要有耐心, 不要在学生还没有足够的思考时就指手画脚, 更不要急于充当诸葛亮的角色。教师应当让学生去尝试、去思考、去改进, 自己找出正确的方法, 自己从弯路上拐回来, 让学生自己下水学游泳。这时的成功更有意义, 这时的喜悦更有价值。因为也许今天的探究经历真是他将来事业成功的基石。

五、及时反思, 保证教学质量

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和课堂教学实践作为思考对象而进行全面、深入、冷静的思考和总结, 对自己在教学活动过程和课堂教学实践中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本人认为, 每堂课后, 及时认真的进行课堂反思, 总结得失, 是一种不断地优化课堂教学,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很好办法。因为根据杜威和黑格尔的观点, 反思是行为主体对自身既往行为及其相关观念自觉进行异位思考的认识活动。我们老师进行课堂教学的反思, 主要是指反思自己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或失败的因素, 提出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 分析课堂教学中成功的原因, 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进行审视、分析和反省, 促使自己的教学素养和教学能力获得不断提高的认识过程。

在走进新课程的教学实践中, 教师应多给学生表现和施展才华的机会。创设探究氛围, 培养挑战意识, 让学生在主动获取知识、不断超越自我的过程中, 充分体验那发自肺腑的愉悦, 在成功的欢愉中奋进。总之, 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绝非一日之功, 我们只不过是在摸索中不断前进, 在前进中不断摸索, 希望能走出一条活且实、快且优的教学之路。

摘要:只有精益求精, 精雕细刻的课堂, 才能实现教师的“少教”和学生的“多学”,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课堂讲课 篇8

一、模拟讲课的常见环节

下面, 我以《华盛顿的选择》为例就模拟讲课的几个常见环节作简单点评。

(一) 思路设计

这是选手对文本的整体把握, 体现了选手对文本的理解程度。从比赛过程来看, 选手基本都能把握文本的基本内容———“华盛顿的选择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选择”“华盛顿的选择的魅力是什么”。这是选手们的共识, 但此后的讲解却分歧很大, 有的选手谈文本的详略, 有的选手谈文本的仿写, 有的选手进行素材积累练习等等。我认为, 这未免有些偏颇。文本教学需要以本为本, 需要明确到底是阅读鉴赏还是表达交流, 《课程标准》对此有过准确阐述。一节课仅仅是一节课, 无需谋求太多。而有的选手就“华盛顿的选择”进行拓展探究分析, 深入文本, 不失为精彩的教学思路。

(二) 课程目标设立

精确地定位教学 (学习) 目标能够体现一节课的价值。多数选手能够将教学目标 (学习) 确立为“把握华盛顿的选择的内涵”“领略华盛顿的人格魅力”或“感悟以天下为己任的胸怀”, 这本身就体现了知识、过程、情感的三维目标要求。而有的选手将教学 (学习) 目标定位为“华盛顿的选择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选择”“华盛顿的选择给我们启示是什么”。我认为不妥, 这说明选手没有分清什么是教学 (学习) 目标, 什么是教学 (学习) 内容。也有的选手将教学 (学习) 目标设定为写作内容———进行素材训练和详略分析, 脱离了文本 (单元) 教学的内容, 虽角度新颖, 但难有成效。还有的选手开篇不明确教学目标, 而是得出学习结论, 这本身虽符合学习规律, 但参加比赛, 此类模式尚需斟酌。

(三) 文本分析过程

这直接体现教师对文本的驾驭能力。纵观十几位选手对文本的分析, 可以说精彩不断。下面, 略举几例。

(1)

(2)

当然, 也有设问、点拨、归纳的文本分析过程。无论采取哪种分析方式, 其目的都是让学生深刻的领悟文本内容。但在比赛中, 有的选手缺乏文本的分析过程 (我认为这是一个不能省略的环节) , 三言两语提示文本内容后, 直接进入写作环节, 缺乏对文本的解读分析, 忽略单元教学目标, 太遗憾了。

二、教师的基本素养

(一) 教态

模拟讲课的教态很大程度上是基于一种表演性质。缺乏学生的讲课过程对选手而言确实是一种折磨, 课堂只能展示预设内容, 课堂生成的精彩难以呈现, 选手也只能有选择地展示日常教学中最为赏心悦目的镜头。比赛中, 多数选手教态自然, 体现了日常的水准, 但也有选手因学生的缺失而随之省略了较多的教学互动环节, 导致模拟讲课退变为一言堂的说课形式, 难以展现语言之外的肢体语言和情态语言, 只能生涩地立于讲台之上自语了。

(二) 语言

教学语言是教师不可或缺的重要素养之一。模拟讲课的教学语言需要驾轻就熟, 这不仅需要熟练教学的基本思路, 更需语速适中、清晰沉稳的语言表达能力。如果教学思路不清, 势必会导致语言前后不搭;语速过快, 则难以表述清楚, 徒增紧张之感;语速过慢, 则时间有限, 难以讲完, 亦发紧张。比赛中, 选手们的课堂语言基本做到清晰流畅、准确地表达授课内容。当然, 也出现了个别选手口语频繁, 语调过轻, 语速过快, 表达随意和捧书而读的情况, 甚至出现因紧张而难以完整表达的情况, 最终导致比赛结果不佳。

(三) 板书

这是一个让评委感到尴尬的问题。优秀的板书应该是什么样的对教师而言无需赘言, 但就比赛过程而言, 评委确实体味到了什么是尴尬, 对板书设计要求唯美精彩已是奢求, 退而求其次, 仅就书写而言, 有几位选手已难称语文教师之职。这也许与当下的大环境有关, 毕竟都用键盘了。另外, 模拟讲课中合理安排板书的书写时间及书写内容也是很重要的。

三、多媒体的运用

提高讲课的艺术 篇9

苏霍姆林斯基在对待儿童智力发展上认为, 儿童学习愿望的源泉是思维的智力上感受和情感色彩, 儿童的思维是同他的感情和感受分不开的。教学和认识周围的事物的过程充满情感, 这种情感是发展儿童智力和创造能力极其重要的土壤。学生只有在情绪愉悦的气氛里, 智力才会活跃, 思维才能始终伴随着教师讲授的“旋律”产生共鸣, 去努力学习社会科学文化知识。

二、要创造生动活泼、和谐的课堂气氛

课堂气氛随着教学内容起伏, 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合理运用会使学生求知欲得到激发, 兴趣盎然。课堂气氛主要是教师行为的产物, 教师的教学组织, 应以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为己任, 使学生更加充分地、热情地参与整个教学过程。从而, 使学生的学习活动产生质的变化。例如, 课堂上, 有些学生疲倦了, 可以不马上去指责学生, 而是放下原有的话题, 话锋一转说:“好!咱们现在开始幸运搜索, 看哪一位幸运者被选中回答问题。”学生们顷刻为之一震, 注意力马上集中指向老师, 精神也振作起来。“幸运搜索”是中央电视台“正大综艺”的一个固定节目, 学生们熟悉也很喜欢, 在这里用上这个“幸运搜索”, 必然引起学生的注意。只是“幸运”者不是领奖品, 而是起来回答问题, 这里面又包含着老师对大家暗暗的批评。学生们面对这一局面, 一是感到有趣, 二是感到不好意思, 三是感到紧张, 思维和情绪都活跃起来, 不敢再倦怠, 立即准备答题。

三、讲究良好的课堂语言教学艺术

教师的口头言语词句操作和语气操作技术, 保证了课堂教学优化的实现, 语言节奏的快慢急缓、语调的抑扬顿挫、语言的粗细长短、语气的高低缓急无不是形成课堂教学好坏的因素, 而语词语气中的新奇生动、形象可感、诙谐风趣、含蓄夸张等均是形成教学效果优化的精华操作。教师的一个眼神、一副表情、一个手势、一种姿态、甚至进行辅助的一件教具, 都可以是进行优化教学的信息传递渠道。

例如, 问:“什么是线段呢?”学生们面面相觑。这时走下讲台, 不断地指名追问:“你说, 什么是线段?”可是谁也回答不出来。然后转身回到讲台, 啪!啪!在那条直线上重重的点了点, 高声说:“在一条直线上打两点, 这两点之间的部分就叫……”“线段!”学生们如释重负, 长长舒了一口气, 而线段的定义, 就在那一刹那间, 明明白白地镶嵌在学生的脑海里了。

因此, 成功的语言艺术, 成功的点拨, 一定要“点”在关键上“拨”在精要处。这是教师主导作用的有力体现。

听于爷爷讲课 篇10

我们早早地来到教室, 可是有许多老师比我们到得还要早, 她们都是来听于老师讲课的, 看来他真是名人哪, 不然怎么会有这么多的粉丝呢?正想着, 走进来一位面带笑容的老人, 他就是于老师。

上课前, 于老师没有像别的新老师那样自我介绍, 而是让我们猜猜他的岁数。和我心里想的一样, 他老人家今年七十三岁了, 他还笑呵呵地说:“七十三, 八十四, 阎王不叫自己去。”真幽默!那时我就觉得于老师是个不寻常的老师。

开始上课了, 于老师说这节课我们要学的是写人物对话。于老师先让我们读了一段小猴向妈妈要桃吃的对话, 然后又和我们一起有声有色地演了起来。于老师演得真是可爱, 就像那个傻乎乎的小猴子。现在我觉得于爷爷不是老师了, 就像和我们一起玩耍的伙伴。

不知不觉地就下课了, 我们是多么不情愿哪!是多么舍不得离开这个老伙伴哪!虽然我们在一起的时间只有两节课, 但我已经把于老师和他教给我们写作文的方法牢记在心了!

直击现场: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课堂讲课】相关文章:

课堂达标说讲课06-08

翻转课堂讲课稿范文06-09

课堂上老师正在讲课05-06

20分钟课堂的讲课技巧04-11

教师在课堂中的讲课技巧05-21

党讲课04-19

榜样讲课05-13

讲课技巧05-29

讲课效果06-05

模拟讲课稿05-22

上一篇:塔城地区师范学校下一篇:廉政勤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