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城地区师范学校

2024-06-08

塔城地区师范学校(精选十篇)

塔城地区师范学校 篇1

关键词:饮水,公共卫生管理,农村卫生

学校的饮水卫生问题不但关系到广大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而且关系到地区教育事业的健康和谐发展与稳定[1]。近年来, 新疆边远地区学生的生活饮用水检测情况不容乐观, 存在较大安全隐患[2]。为进一步深入了解新疆塔城地区乡村中小学校饮水状况, 有效预防饮水安全事件, 控制学校水性传染疾病的流行与暴发, 笔者于2012年对该地区乡村中小学校的饮用水情况进行调查,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 1对象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 选取新疆塔城地区的塔城市、乌苏市、额敏县、沙湾县、裕民县、托里县等地的乡村中、小学校共54所, 其中中学26所, 小学28所。学校饮水人数3 752名, 其中男生1 914名, 女生1 838名。检测塔城地区乡镇水厂供水17份, 二次供水19份, 学校自备水源供水18份。

1. 2方法调查内容包括水源污染及防护情况、消毒设施及措施、生活饮用水的卫生管理、学校供水的类型、供水方式等情况, 由学生现场填写调查表。检测组现场抽检学校饮用水水样, 并测定18项指标, 包括色度、肉眼可见物、浑浊度、臭和味、铁、pH值、锰、硫酸盐、氯化物、溶解性总固体、耗氧量、总硬度 (以CaCO3计) 、氨氮、砷、硝酸盐 (以N计) 、氟化物、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检测方法依据《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检验方法》 (GB/T 5750 -2006) 执行;评价方法依据《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 5749 -2006) 进行, 所测水样只要有1项指标不合格即判定该水样不合格[3]。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最终确定技术方案、统一调查方法和内容、对测试人员统一培训。负责水质分析的各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须有计量认证资格, 并按《实验室分析质量控制程序》开展样品检测质控[4]。

1. 3统计分析采用SPSS 17. 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录入、处理和分析, 样本检出率比较采用χ2检验[5], 以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乡村中小学校供水类型塔城地区有31. 5% (17/54) 的乡村中小学校为乡镇水厂统一供水, 35. 2% (19 /54) 的学校系二次供水, 33. 3% (18 /54) 为学校自备水源供水。其中自备水源和二次供水的学校主要集中在交通条件相对较差的乡镇牧场等。另外, 有77.8% (42/54) 的乡村中小学校供水量较为充足, 42.6% (23/54) 的学校学生有喝生水的现象。

2. 2乡村中小学校水质监测状况乡镇水厂供水的学校饮用水有较高的合格率 (71.2%) ;自备水源和二次供水的合格率较低, 仅为6.2%和38.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74. 21, P = 0. 000) 。

2. 3乡村中小学校水质监测指标单项分析对采集来的水样进行18项指标的评定, 其中色度、氯化物、pH值、溶解性总固体、氨氮、耗氧量、砷、硝酸盐、氟化物等9项指标未检测出超标水样;其他各类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超标现象。由表1可见, 大肠菌群合格率最低, 仅为72.9%, 其次为臭和味 (74.1%) 、菌落总数 (91.7%) 、硫酸盐 (92. 6%) 、浑浊度 (94. 4%) 、肉眼可见物 (94.4%) 等指标。

2. 4乡村中小学校消毒与未消毒水质合格率比较监测结果显示, 经过水质消毒的乡村学校水质合格率为46.9% (15/32) , 未消毒的水质合格率为27. 3% (6/22)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9. 24, P < 0. 05) 。塔城地区乡镇水厂消毒效果 (61.9%, 13/21) 优于学校自备水源供水和二次供水 (18. 2%, 2/11)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51. 31, P < 0. 01) 。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 新疆塔城地区乡村中小学校学生饮用水水质总体合格率仅为38.9% (21/54) , 低于甘肃、四川、安徽、浙江等地[6,7,8,9]。说明塔城地区乡村学校学生的饮用水卫生质量较差, 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严重影响着该地区广大师生的身体健康。有资料显示, 2011年新疆塔城地区建成千吨万人水厂17处, 实施牧民定居饮水安全工程12处, 使得44.41万人受益, 安全饮水普及率达71%[10], 这一结果与该地区中小学校水质合格率相比相差较远。调研发现, 水网的布置多数并未涉及学校场所, 多数学校依然延用传统的自备水源供水的方式, 使得学生在学校中的饮水安全得不到保障。学校学生饮水安全问题有待教育行政部门与水利部门沟通, 将学校用水纳入到水网之内, 使得学生喝上符合标准的饮用水。

在对18项指标的监测中发现, 大肠菌群合格率最低, 仅为72.92%, 说明影响塔城地区乡村学校饮用水安全的重点问题集中在微生物污染上面。唐振柱等[11]研究显示, 控制水质微生物污染是抓好乡村学校学生饮用水安全问题的关键环节。同时, 水质的污染可能存在肠道致病菌等病原体的危害, 提示应加强该地区乡村学校饮用水的消毒处理。由于水厂的各项检查和要求标准较高, 设施建设完善, 并且有严格的卫生管理体制, 从而确保了水厂出水的质量, 所以由水厂供水的学校饮用水质量监测合格率相对较高。而处在边远地区的学校, 因卫生管理方面重视程度不够, 投入的资金不到位、人员技术达不到等原因, 导致学校自己建立的供水设施和二次供水在安全管理和水质处理方面达不到要求;同时又没有较为严格的质量和消毒控制, 从而导致饮用水抽检合格率较低, 与刘波等[12]的研究结果一致。

塔城地区师范学校办公室权利清单 篇2

填报单位:塔城地区师范学校 日期:2016年1月10日 岗位名称:办公室 负责人姓名:尹丽华

(1)包括人员政治业务学习,实施办公室工作,督促检查工作落实情况;

(2)负责重要文字材料的撰写和各种上报材料文字把关;(3)搞好调查研究、信息宣传工作,抓好区局宣传报道工作。(4)全面抓好加强机关管理和运转工作。

(5)负责贯彻执行上级部门有关保密工作的方针、政策、指示和决定;

(6)负责依照保密法规,制订局及系统保密规章制度,组织划分、调整国税工作中的保密范围和密级,并监督实施;

(7)负责局机关日常保密工作,并配上级和地方保密工作机构,加强对局机关保密工作的管理和指导;

(8)负责组织、配合上级保密部门的各项保密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进行整改;

(9)负责局机关机要文件的管理工作,包括机要文件的签收、登记、传阅、整理、归档、移交、销毁;

论民族地区学校的音乐教育 篇3

【关键词】民族地区 音乐教育

实施素质教育最可行的方法就是进行课堂教学改革,而民族学校的音乐课,教育者忽视了音乐作为一门自然科学的真正含 义,音乐课为单纯的教唱课,其课堂内容枯燥,教学方法俗套,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或逃避学习。因此,必须走改革创新之路,教师对教材的运用要从传统型向分析型、理解型、动手型和研究型转变;教学方法上要充分发挥教师特长,尊重学生爱好,也就是教老师爱好的、擅长的,利用学生喜欢的、易接受的,因势利导:教学内容也要从单纯的唱歌教学转变到对学生进行乐理知识、视唱、听记能力、乐器和舞蹈的培养。在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民族地区音乐教育的现状亟待改变,搞好音乐教育这一突破口,将会给学校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带来勃勃生机,促进学校全面工作的全面发展。

一、树立科学的育人观

教育是伴随着人类生活世界的出现而产生和不断发展变化的。教育寓于生活世界之中,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活动紧密结合。随着文字的出现以及知识经验的积累和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教育活动开始逐渐从人们的生活世界中离析出来。尤其是到了近代,现代科学水平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教育也逐步走向科学化和现代化。源于生活世界的教育活动在借助理性和科学迈向现代化的同时,却不知不觉地付出了与生活世界隔离的代价。教育世界中的人文意蕴和精神价值被遮蔽,生活的丰富性和创造性被抽象化,教育世界变成了数字、文字和符号的单调世界。而民族地区学校的音乐教育受传统观念的禁锢,一方面,教育管理者教育意识落后:另一方面是师资队伍力量不足,素质低,相应的教学设备欠缺或没有充分发挥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的功效,音乐教学水平发展滞后,音乐作为一门自然科学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利用,中小学音乐教育是我国普及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其中音乐作为美育教育的一个重要手段是其它教育方式无法替代的,音乐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从我国许多先进的中小学进行的音乐教育实践表明,学习音乐对培养学生良好的记忆力和敏捷的思维能力,帮助发展情感和提高语言技巧,提高数学演算能力有着独特的教育功效。因此,重视民族地区学校音乐教育就是重视对学生的智力开发和智能提高,在教育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人才的培养向学校提出了一个又一个新的问题,所以我们要有长远的教育眼光和全面、科学的育人观点。

二、成功在于创造

新课程改革已经进入第二个十年,民族地区学校音乐教师能够真正“走进”新课程的还不够多,就整体而言,观念更新和教学改革等方面明显落后于城区音乐教师。我们要“走近”新课程,对于陈旧的教育观念努力更新。民族地区学校音乐教师对于新课程普遍存在着敬畏的态度,大家误以为那些理念有多么高深,模式有多么复杂。走近了,了解了,我们才发现新课程理念的“亲和力”,它主要是对教育实践中一些成功经验的提炼,对一些存在问题的纠正。“走进”新课程,积极创新音乐课堂教学模式,我们就能把新课程理念变成自己的教学行为。尤其要注重结合自己的特点、学生的特点和本民族地区文化特点积极进行课堂教学的探索,创造出自己的课堂教学特色。在音乐教学中,要给學生演唱家乡民歌,让学生更好地体会人类热爱自己家园的美好情感,适当的、巧妙挖掘民族地区文化资源和学生生活资源,面向学生心理特点所进行的教学设计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因此本民族地区学校音乐教师应当看到我们的优势和身边的资源,把新课程理念通过自己的消化、实践和探索,创造出既符合先进理念又独具特色的民族地区音乐教学模式。

三、采用新的教学方法

民族地区音乐教师要紧跟教育技术发展的脚步,随时接受新知识、学习新技能,将最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技术运用到日常教学当中。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小学生的理解力水平和接受能力决定了音乐教学内容必须要形象化和直观化,所以音乐教师就要注重采用新的教学技术已达到此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课堂设置的需要采用多媒体技术,将授课内容中,不好形容,难以捉摸的图画或者情境,用多媒体的手段呈现出来,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教材所要表达的意境。例如游戏教学法应用于音乐课堂,就意味着,音乐和游戏必须相结合,音乐课需要有游戏从而教学效率更高效,游戏也不可脱离音乐而存在,以免丧失音乐教学的本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意把握两者之间度的问题。但是一定要综合考虑音乐性、趣味、可操作性等多个凶素,根据教学进度、教学条件以及学生自身的条件和特点做出合理的

安排。我们可以利用游戏来训练学生的节奏性,也可以利用游戏来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在设置游戏之前,教师就要首先明白所设置的课堂游戏的重点和目的。从而在课堂当中,适时合理的加以利用。

四、要加强对音乐教育的重视力度

我国要实现21世纪发展的宏伟目标,实现科教兴国,一定要狠抓民族地区基础音乐教育。但由于民族地区学校对音乐教育的认识不够,总认为音乐是副科,经常为语文、数学让道。且民族地区学校的音乐教师理论水平低,综合操作技能差,严重制约了学校音乐教育的发展。稳定和加强民族地区学校音乐教师师资队伍建设,逐步改善教学条件是民族地区学校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保障,它对学校的其他教育教学工作也将起到积极的作用。因此,学校应对有音乐爱好和有兴趣而且又能基本担任音乐课的教师,定期进行乐理、唱歌、器乐、舞蹈等方面的培训,以达到音乐教师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所以一方面加快发展民族地区的经济,这是物质基础与保障;另一方面,社会、学校、家长要从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出发,充分认识音乐教育对小学生智力的启迪、人格的塑造以及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等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应重视音乐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改变民族地区基础音乐教育的现状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伟大工程,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与诸多现实困难,需要各有关方面的共同努力和密切配合。

塔城地区师范学校 篇4

虽然叫做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但是学校本身的定位却是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这样一个终极目标, 因此课程的设置应该定位长远, 加强本校的汽车维修专业建设应从以下几方面抓起:

1 结合当今汽车维修企业的需求, 合理制定教学计划和大纲, 实现课程优化配置

对于现代的汽车维修人员的培养应该是掌握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汽车医生”而非汽车护士, 因此在制定教学计划和大纲时, 应以理论为基础, 以岗位职业技能为核心, 实际汽车维修需要哪方面的知识就开设相关的课, 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内容, 优化课程设置。笔者认为应掌握四个基本原则:

1.1 汽修的公共基础课程设置充分体现专业相关原则

公共基础课应该为所学专业课程服务, 本校涉及哈萨克族的民族学生, 因此开设了相关的汉语课程, 建议在上课过程中把汽车维修的专业术语规范化传授给民族班的学生, 让学生学习, 同时通过汉族和民族汽修班语文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锻炼让他们学会写故障分析性的文章。由于学生在维修的过程中不仅仅要接触中文维修资料同时也要接触国外车的英文资料, 因此英语课应充分体现专业英语的特点, 在英语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除了加入学习基础的英语知识外, 还应该尽可能根据汽修专业特色加进去一些汽修专业词汇, 以便提高学生阅读专业英文维修资料的能力;计算机课程除了讲解一些基础的计算机知识内容外, 还应该增加汽车单片机, 网络检索技术以提高学生网上查阅资料的能力。上述的课程重点在于一定要突出符合汽车维修专业特点, 因此, 以上的课程可以称之为汽修英语、汽修语文、汽修计算机基础与应用等。

1.2 汽修的专业基础课体现出为专业服务设置原则

本学校开设的专业基础课程有机械知识、机械识图、汽车电子电工、钳工电焊, 机械知识这门课程涉及液压传动、带传动、公差配合等内容, 完全可以将这门课程结合汽车当中的一些液压原件及一些具体的部件配合结构来讲解公差配合等;机械识图应该与CAD结合汽车具体的原件来培养学生的测绘和能读懂汽车零件和装配图的目的;汽车电子电工与专业课汽车电器两门课程一起应结合现代汽车电器元件及电路的特点来设置教学内容;因此, 此类课程应该在遵循教材的前提下结合汽车专业的特点编写出相关的上课讲义。

1.3 汽修的实训课程要体现出先进性及实用性的原则

比如在进行发动机的拆装实习认识发动机的基本结构及部件, 同时也要在此过程中将发动机一些新技术及新型发动机等糅合其中, 比如说废气再循环、增压技术、可变配气机构技术引入到实训过程, 并且对比传动发动机有什么不同, 让学生可以充分了解基本结构基础上掌握更多的新技术, 为以后新型发动机的维修打下良好基础;另外, 如何利用数据流分析故障, 如何利用波形分析故障, 如何根据发动机尾气排放检测仪分析故障, 如何进行车辆四轮定位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进行调试等。

1.4 汽修的专业选修课的配置应遵循行业发展前瞻性的原则

专业选修课应该开设汽车新技术、不同类型自动变速器检测与维修、电动真空制动助力系统检测与维修、电子制动力分配检测与维修、车辆CANBUS总线技术等课程, 而且随着汽车新技术的不断出现适应新形势可以不断扩充新的专业选修课程科目, 上课的教师可针对新技术提出创新性的维修方法, 同时可以作为课题带领学生共同搜索更加先进维修技术且可以带领学生共同研究相关维修技术, 通过课程设置可以让学生充分了解汽车技术发展最新动态的同时, 也给学生对汽车新产品的检测和维修打下了一个坚实基础, 别人能做的事情我们能做, 不能做的事情我们也能做, 这样可以让学生就业有更广阔的前景, 同时也会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

2 更新教学手段, 加强实验设施建设

现在本校的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应该进一步改善, 由于本校的生源都是初中起点的, 基础薄弱, 学习习惯较差, 在理论教学上教师可以采用创新性的教学方法, 比如说可以多设置问题, 采用分组讨论等一些方法,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手段上可以利用先进的多媒体课件, 不仅仅可以进行理论课程的教学, 同时也可以进行实训的现场教学, 比如说进行电喷发动机拆装实训, 可以通过多媒体演示具体工作原理, 以及内部的润滑系统如何工作等, 这样不仅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而且可以加深学生对发动机某些结构和原理的理解。技校是培养动手能力强的人才, 因此在课程学时安排上应减少理论学时, 增加实训学时, 甚至干脆把课堂教学转为实验室多媒体教学, 这样可以让每个学生既能清楚的通过多媒体清楚知道相应检测方法及原理, 同时可以利用现场实物更加形象的讲解具体实施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有实际动手的机会, 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在实验室应该多增设多媒体设备, 多进配套的检测与维修设备, 而非示教板这些死的东西, 能让更多的学生可以多动手多实践。21世纪已经进入了信息化时代, 学校缺少现代化的气息, 学校应该建设自己的网站以及开设网络教学平台, 为学生学习现代化的检测与维修知识以及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提供一个很好的平台, 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发布最新汽车检测与维修知识或者可以提供网站链接将自己的课件、就业信息等发布到网络平台上, 供学生查阅。

3 加强校企、拓宽学校与内地高校的联合办学渠道, 形成优势互补, 资源共享, 共同发展

学生所学的汽修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 但是也要清楚地了解企业的需求, 同时也要了解维修企业内部检测与维修实际操作过程, 贴近企业, 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不仅有针对性, 同时也缩短了与生产实践的距离, 让学生毕业后可以尽快上岗。通过和基础比较好的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不仅仅解决了学生实训基地问题, 同时学校还可以通过某种方式让企业的技术、人才为我所用, 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 促进学校汽修专业发展, 比如可以成立以企业技术人员和专业教师为主的专业培养委员会, 让企业直接参与培养计划的审定和有关教改的课题研究, 以利于学校及时将最先进的技术纳入培养领域, 及时了解社会需求, 不断改进学校的培养内容和方式、管理等工作。同时本校可以抓住辽宁支援塔城这个契机, 加大与辽宁省内高校联合办学的力度, 利用内地的办学优势, 可以让更多的优秀学生继续深造, 同时还可以利用高校专业、已经形成的实训基地和实验室设备等优势, 为学生掌握先进技术、先进设备提供了更好的捷径, 同时也拓宽了学生就业渠道。

4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为了进一步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 提高专业技能, 汽修专业应该根据自己课程设置的内容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比赛活动, 比如说发动机拆装大赛、汽车驾驶大赛、汽车检测与排故障、维修安全技能大赛等, 颁发证书及奖励, 这样可以进一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积极向上的一种尽头, 也让学生在比赛过程中熟悉了所学的知识, 同时提高了实践动手能力。

5 改革考试制度, 做好职业技能鉴定和职业资格证书的认证工作

笔试是中国学校最常见一种考试方式, 对于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来说培养出来的学生既懂些理论, 又强调实际动手能力, 因此需要对相关的课程考试方式进行改革, 具体可采取突出能力、化整为零、灵活多样的方式。即理论性强的课程采用平时学生表现+完成作业情况+开卷考试考查方式, 技能性强的课程采用实际操作考核+结合培养内容, 灵活运用提问、测验、竞赛等考查方式。职业资格证书是劳动部门对劳动者具有从事某一职业所必备的学识和技能的认证, 是求职就业的资格凭证, 是用人单位招聘、录用的主要依据之一。因此学校应积极鼓励学生在取得毕业证书的同时, 取得职业资格证书, 即双证书。同时, 应充分利用职业技能鉴定的权威性、严肃性, 按照汽车修理工国家职业技能标准, 从技术理论和实际操作两部分对学生进行严格的考核鉴定, 以此促进培养质量的提高。

6 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是教学质量提高的根本途径

双师型, 指理论培养和实践指导都过硬的教师。加强双师型的师资队伍建设是培养高质量学生的前提, 一名称职的专业教师, 不仅需要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精通专业, 时刻把握本专业发展的脉搏, 而且必须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 仅重视理论教学只能纸上谈兵。因此, 可以利用辽宁资源每年需要有一定时间到辽宁的企业或更高的学府进行锻炼和学习, 以掌握本专业和相关专业最新的技术发展动态, 及时进行知识更新、拓宽视野和调整知识结构, 使自己成为与技术发展同步的、行业领域中的汽车机电一体化专家。同时本着“走出去、请进来”的原则, 聘请辽宁省内或者新疆本土的行业和企业的名家、高级技术人员到校任教, 做学术讲座, 进行技术合作或担任兼职教师, 从一定程度上弥补和加快了双师型教师的建设。

汽车维修已步入高科技领域, 加速培养具有较高层次的维修技术人才至关重要。作为培养塔城地区乃至新疆地区汽车维修人才的学校, 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应加快专业建设步伐, 通过教学改革以及学校相关制度的改革, 使学校自身体系得到不断完善, 更好地肩负起人才培养的历史重任, 真正成为现代汽车维修所需实用复合型人才培训的摇篮, 为我国现代汽车维修业实现可持续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摘要:由于汽车保有量迅速增长以及汽车新技术的迅速发展, 对汽车维修人才的培养应该用与时俱进、可持续发展理念去思考, 改革原有的教育模式, 创建新的适应当今汽车维修行业所需求的新的培养模式。

关键词:汽车维修,与时俱进,可持续发展,改革,教育模式

参考文献

[1]马勇智.以人为本科教兴业[J].汽车维护与修理, 2001 (2) .

[2]刘自冉, 方文理.浅析从业人员素质问题的影响与对策[J].汽车维护与修理, 2001 (12) .

[3]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7.

塔城地区师范学校 篇5

单位实施方案

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创建工作是一项关系学校改革发展、和谐稳定的政治任务,为全面提升学校的办学实力,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和学校发展,培养各民族技术人才,为乌苏经济文化建设和社会稳定大局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为构建和谐校园,努力实现自治区文明单位的创建目标夯实基础,现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创建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突出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构建和谐校园为目标,全面正确地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和民族宗教政策,不断提高学校各基层党组织、领导干部执行党的民族政策的水平和正确处理民族问题的能力,教育广大师生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思想,为学校改革、发展、稳定提供坚实的思想基础和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

二、具体任务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学校作为乌苏唯一一所中等职业学校,是培养各族各类技术人才的摇篮,是我市民族工作的缩影,也是我市民族团结进步的窗口。我们必须进一步提高认识,担当使命,广泛学习宣传马克思主义民族观,一如既往地重视和加强党的民族理论与政策教育、维护民族平等团结和祖国统一的教育、弘扬民族精神的教育,积极引导广大各族师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中,在时代和社会发展进步中汲取营养,培养爱国情怀、改革精神和创新能力。

(二)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学校各科室要按照校党委的统一要求,确定本科室工作计划,结合实际情况,扎实有效地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学校党政办公室、工会、团委、学生科作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职能部门,要不定期开展调查研究,协调和处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相关问题,加强对各科室创建工作的指导和督促检查。

(三)加强宣传教育,开展理论研究。学校要针对不同层次、不同对象有针对性地开展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宗教观和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教育,“三个离不开”思想教育,爱国主义和反分裂、反渗透教育,形势政策的法纪教育。党委中心组每年至少组织1次专题学习会,中层以上领导干部至少撰写 1篇相关内容读书笔记;工会每年组织专家在全体教职工中进行1次专题讲座。

(四)精心组织实施,开展创建活动。学校要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纳入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利用各种宣传阵地和载体,由机关党支部、工会、团委、学生科、教务科不定期组织广大师生员工开展以民族团结进步为主题的演讲、知识竞赛、主题征文、文艺演出、红歌大赛、体育竞赛等系列校园文化活动,达到陶冶情操、增强团结、凝聚力量、鼓舞人心的目的。

(五)完善奖惩制度,增强工作动力。学校要建立健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奖惩机制,要充分发挥各科室和广大师生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建立目标责任制度,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纳入各级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和广大师生员工的考核、考评内容,对成绩突出、做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和奖励,对造成影响民族团结进步重大问题和严重后果的单位和个人,要追究党政班子、有关领导及相关人员的责任。校党委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纳入干部年终考核,每年对各科室负责人履行工作职责情况进行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作为干部选拔、任用、奖惩的重要依据。

三、总体目标

根据学校制定的创建方案,认真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不断探索做好学校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方法和措施,使全校各族师生的思想认识和行动自觉统一到党和国家的要求上来,为办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创造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力争在2013年底实现市级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的创建目标,并鼓励全校师生争创市级民族团结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四、组织领导

依据乌民创办【2013】01号文件,经2013年3月13日校党委会研究决定,决定成立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组成如下: 组 长:陈吉平副组长:王建虎

成 员:张建新 努尔东〃明力克 王旭 孙奇 姚顺际黄胜 李辉 王新霞 慕志峰林璐璐 赵天胜 沈忠 张艳丽 蔡红霞 各班班主任 领导小组下设创建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努尔东﹒明力克同志兼任,成员有孙奇、慕志峰、朱世军、王新霞、林璐璐、蔡红霞。办公室负责本校落实模范单位创建活动日常工作,确保本校创建活动的顺利开展。

五、组织形式

学校创建市级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活动分别从教职工和学生两个层面来开展。

(一)教职工层面的创建由机关党支部和工会负责。

(二)学生层面的创建由学生科、教务科、团委参照本方案,结合自身特点,制定计划,具体组织实施。

六、实施步骤及责任分工

(一)第一阶段宣传动员阶段(2013年3月18日---4月19日)

按照校党委统一部署,结合实际制定学校总体创建方案,明确创建目标、任务、方法步骤、组织领导和工作要求,组织召开动员会,并利用校内宣传媒体,大力宣传上级关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指示精神和学校创建工作的指导思想、创建目标,在全校营造创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的浓郁氛围。(责任部门:创建办)

(二)第二阶段全面实施阶段(2013年4月20日-12月31日)

立足实际,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系列专题活动,具体如下:

1.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活动(责任部门:学生科)

结合五月份自治区第31个民族团结教育月,重点抓好新疆“三史”教育和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和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的宣传活动。切实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自治区、地区的决策部署上来。将宣传活动纳入党委中心组学习和学校教职工理论学习计划,进一步澄清历史事实,统一思想认识,让各族师生进一步感受到中央的关怀、辽宁省的深情厚谊、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祖国大家庭的温暖,不断增强各族干部群众的鉴别力,并把感恩之情转化为促改革、谋发展的强大动力,为学校又好又快发展不懈奋斗。2.开展“四个认同”宣讲活动(责任部门:教务科、学生科)

4月下旬组建“四个认同”、新疆“三史” 和民族团结教育宣讲团。在校园内开展面对面宣讲活动,使“四个认同”、新疆“三史”知识和民族团结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进一步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伟大祖国好、改革开放好、民族团结好、人民军队好的“六好” 主旋律。

3.开展“我身边的民族团结故事”演讲比赛(责任部门:工会、学生科)

5月上旬,以“人人都讲民族团结的情,人人都说民族团结的话,人人都做民族团结的事”为主要内容,在全校师生中组织开展“推荐我身边的民族团结典型,讲述我身边的民族团结故事”演讲比赛,推出一批身边的民族团结典型,用身边看得见的人和事,教育引导各族师生用实际行动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演讲活动分别从教职工和学生两个层面进行。

4.举办“千言万语说稳定”主题征文活动(责任部门:工会、学生科)

围绕“团结稳定是福,分裂**是祸”主题,5月份中旬组织师生两个层面的“千言万语说稳定”主题征文评选活动,颂扬先进典型,唱响和谐稳定,切实把各族师生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自治区关于维护新疆稳定的一系列重要部署上来,共同维护新疆社会大局稳定。

5.举办“爱国歌曲大家唱”活动(责任部门:团委)

以建党92周年为契机,“七一”前夕组织全校学生开展“爱国歌曲大家唱”大合唱比赛,使“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思想深植人心,从而达到陶冶情操、增强团结、凝聚力量、鼓舞士气的教育目的。

6.将创建活动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有机结合(责任部门:机关党支部)

把民族团结进步工作与开展“争创党员先锋岗”活动和“党员义务奉献”活动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6月上旬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党的民族政策知识测试活动,教育全体党员师生自觉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做到不利于团结的话不说,不利于团结的事不做,做民族团结的表率,为维护国家的安定团结做贡献。7.把民族团结进步工作与军民共建活动紧密结合起来(责任部门:工会)

9月初以新生入学为契机,开展“军民共建鱼水情民族团结心连心”共建活动,通过双方开展共建共育活动,发挥学校和部队各自的优势,共同提高,从而进一步密切军民关系。与此同时,也能更好地促进资源共享,进一步开发拓宽学校的教育资源。8.开展民族团结先进创评活动(责任部门:党政办公室)

结合教师节活动,9月上旬在全校广泛开展“民族团结结对子”、“民族团结先进集体”、“民族团结先进个人”、“民族团结模范班级”、“民族团结模范宿舍”等创评活动,进一步完善民族团结进步表彰考评激励机制,切实把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纳入公民道德教育全过程,纳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9.组织开展教职工体育竞赛活动(责任部门:工会)

9月中旬,组织开展教职工篮球、兵乓球和拔河比赛,广泛发动学校各族教职工的积极性,形成浓厚的民族团结氛围,使之凝聚成推动学校跨越式发展的强大合力。

10.结合实际,查摆和解决存在的问题(责任部门:教务科、学生科)

根据学校实际,11月上旬开展关于少数民族学生照顾政策、少数民族贫困学生学杂费减免缓政策落实情况检查工作,将民族团结进步工作与结对帮扶工作、教育行风建设和民主评议行风工作相结合,认真查找和解决存在的问题,把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落脚点放在为师生办实事上。

12.签订目标责任书,建立创建工作长效机制(责任部门:党政办公室)

结合精神文明创建活动,4月下旬校党委与各科室签订《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目标责任书》,建立健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规章制度,明确各科室以及工、青、妇组织的职责,把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成效纳入领导干部考核内容,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

(三)第三阶段自评整改阶段(2014年1月1日---1月15日)1.各创建责任部门开展自查自评工作,按照方案的具体要求检查实施情况,并写出活动总结,于2014年1月10日前报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责任部门:各科室)

2.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对照学校创建工作实施方案,对各科室创建活动开展情况进行不定期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形成书面材料。(责任部门:创建办)

3.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在对学校各相关部门创建活动的实施进行检查的基础上,召开座谈会,对好的经验和做法及时总结推广,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指出,限期整改。(责任部门:创建办)

(四)第四阶段申报迎评阶段(2014年1月16日-3月31日)积极做好创建工作的总结及创建成果和影像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形成学校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自评报告,并根据乌民创办有关创建工作评审要求,结合自查总结情况,全力做好创建工作的申报及迎接检查相关事宜。(责任部门:党政办公室)

七、工作要求

(一)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创建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各科室负责人是创建工作第一责任人,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将其摆在重要议事日程,坚持以月促年、常抓不懈,做到责任到位、落实到位、取得实效。

(二)各责任部门在创建活动中,要对照要求,结合实际,不断创新活动形式,丰富活动内容,将创建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确保创建实效。活动结束后,各有关部门要将活动计划、总结形成书面材料报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并接受领导小组的全面验收。

(三)创建办要围绕整体创建活动,及时进行信息及影像资料的收集工作,并充分利用校报、校园网、校广播站、宣传橱窗等校内宣传载体进行跟踪报道,弘扬主旋律,营造创建氛围。

(四)各相关职能部门要加强对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创建活动的宏观协调和指导工作。领导小组要建立督促检查机制,形成事事有人抓、有人管、有人落实、有人检查的工作新格局,有效推动学校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制度化、常态化、规范化。

塔城地区乌苏职业技术学校

论农村地区学校语文教育与改革 篇6

我國乡村居住地处边缘,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程度很低,语言水平更是如此。语文教学模式简单,教学效果差,基本没有先进的教学设备。本文结合在农村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工作的实践,对农村乡村中小学做了实地了解,发现普遍存在着问题,比如:多数学校办学条件差,开设语文课程的配套设施落后、欠缺,绝大部分小学根本没有在一定的教学条件下开展良好的语言教学,教学模式普通单一,导致学生对母语的基础打的不扎实。

教育部明确提出过我国要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扶持力度。发展农村教育要重视两点:一是要在教育改革和发展中,实行城乡统筹,把农村教育放在重要地位。解决农村教育的问题,必须改善农村的教学条件,包括校舍、设备、远程教育。

农村中小学的语文教育是语文教学中的边缘教育,农村中小学生是语言学习者中的弱势群体。有些地区乡村中小学校大多数没有足额、胜任的语文教师,更没有必要足够的语文学习硬件和软件设施,大多数学生在小学阶段对语文的学习停留在背和写的阶段,这成为了他们继续接受更高一层的教育的障碍。在这些地区开展高质量的语文教学,对教育管理部门和教师是一个必须解决的严峻的课题,也是这些地区乡村中小学语文教育存在的问题。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综合能力的增强,无不体现出这一地区教育的发展水平。

教育部袁贵仁部长就有关问题带大家全面了解“十二五”以来的教改成就,“十二五”时期,加快推进各级各类教育发展,努力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受教育的权利。切实办好农村教育,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实施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等工程,改善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和教学点办学条件。从2011年秋季学期起,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每年惠及3200多万学生。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进一步缩小校际差距。

我国乡村居住地处边缘,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程度很低,语言水平更是如此。语文教学模式简单,教学效果差,基本没有先进的教学设备。本文结合在农村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工作的实践,对农村乡村中小学做了实地了解,发现普遍存在着问题,比如:多数学校办学条件差,开设语文课程的配套设施落后、欠缺,绝大部分小学根本没有开设语文课程的设施条件。在没有语言环境的条件下开展语文教学,需要借助音像等媒介。

一、农村教育的概念与意义

农村教育是指农村地区进行的一系列的有关教育活动的行为规范。要大力发展我国的农村教育事业。当前,我国农村地区发展具有很明显的局限性。一般把发生在农村、以农村人口为对象并为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教育称之为农村教育。 “农村教育”这一述语通常和发展联系在一起,即教育计划旨在帮助人们改造他们的生活标准,使他们能自力更生,有创造性。“农村教育”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秘书处所提出的定义是指农村地区的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包括有文凭的全日制正规学习和短期非正规的成人扫盲学习以及技能培训。按照这一定义,日本的农村教育主要可以分为三类。

二、制约影响农村小学语文教育的因素分析

近年来,我国农村教育状况虽然有了明显改善,但仍存在着很多问题。总的看来,我国农村教育的整体发展水平低,与城乡教育存在着巨大差别。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国家有关农村教育的政策还不完善,缺少针对性,没有保障。其一,城乡教育条件存在巨大差别是不争的事实,然而教育政策的制定往往是以城市教育的发展为基点,涉及农村教育的非常有限;其二,国家教育政策把农村教育基本上交给了地方,由于地方经济发展水平不一,不少地方农村教育难以为继;其三,城市、农村的教育标准、要求不一。尽管政策顺应了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现状,为农村居民和城市居民子女受教育设置了双重标准,但这种教育政策很难有效执行。由于社会、经济、政治、思想等因素的制约,农村教育形成了单一的全日制普通学校教育结构,忽视了各种形式的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而农村教育的内容和学科设置脱离农村实际。接受教育的毕业生回去后缺乏实际的生产能力,人才培养与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目前,农村人才呈现出“三少”的特点:中高级人才少,专业技术人才少,直接为“三农”服务的人才少。没有形成健全有效的农村教育和科技培训体系,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方式、内容和规模比较薄弱,缺少培养适应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专业技术人才的实践基地。农村教育与农村经济社会的不协调性,严重限制着农村教育本身的长远发展。

三、当代教育人员执行农村小学语文教育的方针对策

作为教育人员要积极投身于农村教育事业。故有-执教。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是一项政治任务,也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对此,全省各地高度重视,积极推动。如安阳市早在1995年就开始试行城市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工作,并将这一要求作为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截至目前,安阳市先后组织城市教师到农村任教4000多人次。受援学校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师资不足的矛盾,改善了办学条件,引入了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逐步完善了办学模式、管理办法。

作为当代的教育人员,不仅要懂的一般的教学模式,更要懂得针对性教学。农村学生与城镇学生会出现相对差异。作为二十一世纪大学生,更应该具备这种精神与作风。将这些先进思想带进农村。学知识、求发展,坚持以繁荣文化塑造人。农村年青的整体素质不是很高,因此尽快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得和科技文化素质刻不容缓。政府及社会应在有关方面要对广大青年进行爱祖国、乡的教育,帮助他们学习党的富民政策和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思想道德和行为规范。

塔城地区师范学校 篇7

关键词:港澳台地区,学校心理学,历史,现状,启示

一、前言

发端于20世纪学校教育改革运动的学校心理学, 以在校学生为主要服务对象, 研究内容主要包括5-24岁不同年龄阶段学生在成长中遇到的各类问题, 以发展性问题为主, 障碍性问题为辅。学校心理学研究目标包括为在校学生提供心理保健服务, 为德育工作提供辅助, 为学生学习和职业选择提供指导, 是一门将心理学理论与教育实际相结合的应用心理学分支学科。

台湾、香港和澳门地区先后于上世纪50年代和70年代开始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发展过程中, 这三个地区建立了相对完整的学校心理服务系统, 制度以及培训机构, 并使学校心理辅导工作逐渐步入正轨。相较而言, 我国大陆地区学校心理学发展与应用起步较晚, 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 在我国学校教育领域的存在时间不长, 受重视程度不高。因此, 理清港澳台地区学校心理学发展趋势, 将其发展模式与祖国大陆文化相结合, 运用到大陆的学校心理教育工作中来, 对于大陆地区的学校心理学的发展很有裨益。

二、港澳台地区学校心理学发展历程和特征

港澳台地区由于历史差异, 在社会发展中面临问题各异, 教育行政部门及大中小学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视程度不同, 致使学校心理发展有着自己的进程和特色。

(一) 香港地区学校心理学的发展历史及特征

20世纪70年代初, 香港的政治经济, 文化家庭, 社会观念等快速转变, 带来许多心理问题, 学校心理辅导适时出现。总体来说, 香港的学校心理学的发展包含社会福利服务阶段 (20世纪70年代) , 香港教育署积极参与推行阶段 (20世纪80年代) , 学校本位辅导阶段 (20世纪90年代至今) 三个阶段。班主任、家庭与儿童福利社工、社会福利志愿机构、福利署等福利机构都先后投入到学生心理辅导工作中。辅导对象涉及困难学生, 家长, 教师。辅导行为由最初的自发行为, 变成政府及教育部门明文规定的制度行为, 组织行为和教育行为。辅导内容由最初只是为了解决学习困难学生的学习问题, 发展为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等形式, 达到治疗, 预防等目的。

香港地区的学校心理辅导存在三种模式, 学校本位辅导模式, 由全校参与, 全校教师共同识别学生发展的整体需求并制定计划, 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 塑造健康自我形象, 力求带领学生达到认知、情感、意志协调发展;诊断矫治模式, 以心理医生的身份对学生的心理障碍或偏差行为给予科学的心理诊断及治疗, 达到帮助学习适应困难或情绪、行为不良学生缓和心理冲突、实现心理平衡的目的;社区学校模式, 将家庭及社会机构补充到学校心理辅导工作中来, 形成学校、家庭、社区相互联系, 及时沟通, 相互支持的运作模式, 共同影响和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二) 澳门地区学校心理学发展历史及特征

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前, 教育事业在澳门发展非常不易, 心理辅导更无从谈起, 只在初中出现部分无专业老师的心理辅导。自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末, 澳门经济进入黄金期, 紧随其后家庭和社会问题也不断增多。澳门教育暨青年局, 不断调整适时改变于1992年正式组建了现在的“教育辅导暨特殊教育中心”。20世纪90年代后, 心理辅导在澳门地区广泛发展, 并逐渐迈入正规化。许多学校不仅将心理辅导工作纳入基本体系中, 还成立心理辅导组, 聘任心理辅导主任。

2008年起, 澳门推行小班化教学, 不断提高各学段师生比, 并通过课程进修、校本教研、派出学习等方式提升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水平, 使澳门特区的老师可顾及每个学生的身心发展。如今, 澳门的学校心理辅导主要以引导学生了解自我, 培养人际交往能力, 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 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为主要辅导目标。

(三) 台湾地区学校心理学的发展历史及特征

自1958年起, 台湾地区学校心理学进入试验期, 通过派出学习, 着重培养出十余位专业工作者, 成立“中国辅导学会”, 试行心理辅导制度与实施方法, 进行“中等学校辅导工作实验计划”, 聘请联合国文教组织专家协助设计职业辅导计划, 编印心理卫生丛书与职业辅导丛书等方式积极推进学校心理学在教育实践中的推广与实施。

20世纪90年代开始, 台湾地区的学校心理辅导进入全面发展时期。通过配套九年国民教育, 制定一系列教育行政法规及相关的辅导工作计划, 确立了学校心理辅导在学校教育工作中的重要地位, 并对学校心理辅导工作的实施制定了相关的实施计划和具体方略, 推动学校心理学的快速发展和迅速成长。

如今, 台湾地区学校心理辅导工作以初级预防、二级预防、三级预防的模式展开。分别针对一般学习及适应困难学生进行辅导, 针对处于偏差行为边缘的学生进行较为专业的心理辅导与咨询, 针对偏差行为及严重适应困难学生进行专业心理矫治咨询及身心复健。可以看出台湾地区心理辅导工作中, 以预防为主, 治疗为辅, 预防重于治疗。大量老师和心理辅导工作者全面参与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来。

三、对我国学校心理学发展的启示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 港澳台地区的学校心理学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有很多成功的经验, 但也存在着一些待解决的问题。大陆地区的学校心理学自20世纪80年代发展至今, 仍存在着形式主义严重, 具体操作方案缺乏, 心理健康老师“孤军奋战”, 师资数量不足质量不高, 相关活动系统性不强等问题。针对出现的问题, 学校心理学在港澳台地区的发展历程对其在大陆地区发展提供了很多有益的启示:

(一) 实施全员、全科、全过程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在香港, 有学校本位辅导模式、诊断矫治模式和社区学校模式, 在台湾有教学、训导、辅导三合一的辅导模式。这些模式虽然名称不同, 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即不仅仅将学生的心理健康辅导工作交给某一类的老师, 而是多方面协同作用。借鉴上述模式, 在内地发展起全员、全科、全过程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渗透式”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以自然而然的方式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目标, 更易被学生接受, 也更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提高教学效果。这个教育模式按照专业化程度从低到高, 可分为三级:以广大学校教师作为第一级队伍, 主要从心理保健的角度辅导学生;学校心理学家组成第二级队伍, 主要承担学生一般心理问题的诊断、咨询工作;通过与专业心理治疗机构合作, 组成第三级队伍, 以心理疾病的治疗为主。要使这种模式发挥作用, 需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1. 对各级队伍中的教师进行相应培训

要实现共同辅导的目标, 需要为每一级队伍的教师设置与其工作内容相对应的培训内容:丰富心理学与教育学知识;增进教师对学生心理和行为的了解, 使其能及时评估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有针对性地给予学生辅导和帮助;提高教师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策略水平, 使其在辅导过程中更具科学性和系统性;还需特别加强学校心理学家的培养, 学校心理学家的培养有助于他们把有效的教学和学习的知识、技术充分应用在学校领域, 让心理学为教育服务。

2. 改革教育评价体系

这种教育模式的建立, 除了老师需要有相应的理论知识基础之外, 更重要的还要改革大陆地区的教育评价和职称晋升体系。在内地, 教育评价标准较为单一, 中小学以学生成绩为主, 高等院校的教师职称晋升主要由教学及科研组成, 均未包含心理健康方面的内容, 如果不改变这种评价及职称晋升体系, 那么任何新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都只会流于形式。新的教育评价及职称晋升体系应包含能全面评估学生身心发展及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素养等内容, 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一个能够发挥学生潜能、保护学生个性、使学生健康发展的教育环境。

3. 加强心理辅导员的培训与认证工作

在港澳台地区, 学校心理学的发展都面临着一个共同的问题——辅导需求量大但辅导人员严重短缺且训练不足。在大陆地区的学校教育中, 师资力量匮乏本就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学校心理学体系中这一问题更为突出, 兼职人员, 转行人员占主导, 这直接导致了我国当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两大问题——科学性和实效性的不足。因此, 需发展适合国情的学位和专业培训, 让每个层级的人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培训内容;严格筛选从事培训工作的师资, 这些老师应该是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兼备的人才;对于需要从事应用工作的人员, 在培训中要注意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的结合, 倡导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学生实际面对的问题;为参培者提供合适的在职培训;加强同行间的合作, 让同行间能在一定时间内聚在一起分享、交流、共同提高。

(二) 借鉴社区学校模式, 培养具有心理学素养的社工群体

儿童心理健康的成功主要依赖于父母在她们孩子的社会和情感发展方面的参与、约定和民主, 以及邻居同伴和社区组织的介入。在港澳台地区, 社工成为学校心理辅导队伍的重要补充, 形成学校、家庭、社会联动的作用机制, 在学校心理辅导中发挥了较好的作用。作为与社区、家庭联系很紧密的一个群体, 社工在学生心理健康方面可发挥的作用不容小觑, 但社工这一工种在内地起步较晚, 至今仍很不成熟, 与港澳台地区成熟的社工体制相比, 我们还需从人员培养, 到制度完善, 再到公众观念等方面着手努力。当然, 由于内地的社工工作基础薄弱, 在发展过程中也不可操之过急, 应结合内地实情渐进性的发展。

(三) 防治结合, 疏重于堵

学校心理学并不仅仅是培养一群专业人员来针对心理异常的学生进行辅导, 她还需要关注健康学生的心里维护, 在香港, 学校心理辅导以建立健康的自我形象作为辅导的核心内容, 协助学生认识到自尊的重要性, 这样能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较好的降低学生出现心理异常的可能, 在台湾, 学校心理也主要以预防为主, 治疗为辅, 预防重于治疗。在内地的学校心理辅导中, 也应借鉴这一经验, 将预防与治疗相结合, 强调学生的健康心理的培养。

(四) 提高心理辅导人员的专职性、专门性

台湾地区的学校辅导人员都是兼职, 要担任授课的工作或是行政工作, 这种学校辅导人员身兼多职的情况容易造成角色混乱, 让专业功能难以彰显。在内地, 也有着与台湾地区类似的情况, 各个中小学的心理辅导老师大多数都是兼职, 容易造成专业功能的缺失, 因此, 我们认为, 应该强调心理辅导人员的专职性与专门性, 让这些人员能全身心的投入到心理辅导工作中去, 更好的促进学校心理学的发展。

四、小结

学校心理学在内地经历了从无到有的发展过程, 但受我国现有的经济状况和人力资源分配情况的限制, 到目前为止, 内地学校系统的心理服务工作还很不成熟, 也正因为如此, 我们就需要一方面总结自身的实践经验, 另一方面向其他地方学习, 取长补短以实现内地学校心理学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杨玲, 赵国军.学校心理学[M].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2006.

[2][11]林崇德, 魏运华.试论学校心理学的未来趋势[J].教育研究, 2001 (7) :30-34.

[3][6]徐光兴.学校心理学:教育与辅导的心理 (第二版) [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4]孙少平.香港中小学心理辅导的现状探析[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1997 (4) :54-60.

[5]李建辉, 李智英.港澳台地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及其对祖国大陆的启示[J].教育评论, 2015 (2) :141-144.

[7]叶一舵.我国大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二十年[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8 (6) , 148-155.

[8]雒焕国.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综述[J].教育与职业, 2011 (2) :81-83.

[9]申继亮, 彭华茂.当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困境与出路[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1 (1) :14-20.

[10]姜旭, 韦小满.中国学校心理学家角色的缺失和需求[J].中国特殊教育, 2009 (8) :90-96.

高烈度地区钢结构学校校舍建设 篇8

2008年5月12日下午14时28分,在我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强烈地震。造成近八万人遇难,损失逾千亿元。学校、医院等人员较为聚集的重要公共建筑也发生大面积倒塌。倒塌的大部分为砖混房屋和钢筋混凝土框架房屋。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于2008年5月20日向陕西省政府提交了“灾区中小学校舍建设项目建议书”,得到了省政府的高度重视。陕西省副省长朱静芝当日即批示建设三所试点学校,并责成教育厅牵头,建设厅、财政厅配合,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负责设计。三个试点学校分别是:汉中洋县书院初中城东校区,武功县普集镇中心小学,宝鸡渭滨区八鱼初中。

一、钢结构的优点

与传统结构体系相比,钢结构具有以下显著的优点:

1. 钢材强度高,塑性、韧性好(延性破坏模式,能做到大震不倒)。钢结构框架能充分发挥钢材的强度高、延性好、塑性变形能力强等优点,从而具有更强的抗震、抗风能力,一般不会因为偶然超载或局部超载而突然断裂破坏,对动力荷载的适应性较强,增加了学校建筑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2. 钢结构自重轻。钢结构的容重虽然较大,但与其它建筑材料相比,它的强度却高很多,因而当承受的荷载条件相同时,钢结构要比其它结构轻,对基础的要求相应降低,可降低基础造价。

同样跨度、同样荷载的屋架,钢结构是混凝土的1/3~1/4。如为轻型钢结构18米跨屋架,混凝土重3700kg,冷弯型钢仅有579kg,重量仅为混凝土的1/16,如果用张拉结构重量还要轻。比混凝土结构减少地震反应1.4-1.8倍)

3. 钢结构材质均匀,符合力学计算假定。钢材的内部组织比较均匀,非常接近匀质和各向同性体,在一定的应力幅度内几乎是完全弹性的。这些性能和力学计算中的假定比较符合,所以钢结构的计算结果较符合实际的受力情况。

4. 钢结构制作简单、精度高,施工周期短。钢结构工业化程度高,施工速度快,施工周期约为传统结构的1/3左右。可以大大缩短投资资金的占用周期,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各部件现场组装,湿作业少,噪声、粉尘和建筑垃圾少,施工作业受天气或季节影响较小,符合文明环保的建筑施工要求。

5. 钢结构住宅施工时大大减少了砂、石、灰的用量,所用的材料主要是绿色可回收或降解的材料,属环保型建筑。在建筑物拆除时,大部分材料可以再生或降解,不会产生很多垃圾,符合节能减排,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需求。

6. 制作简单、精度高、施工快,不受季节限制。构件制作工厂化、机械化,商品化程度高,制作简便,质量稳定,精确度高,有利于降低成本,实现建筑技术的集成化和产业化。

7. 钢结构的气密性和水密性较好。采用与钢结构体系配套的轻质墙体等新型材料,具有良好的隔音、保温性能,符合建筑节能的要求。

8. 结构空间开阔,建筑面积能够合理分隔,使用灵活,户内空间可多方案分割,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由于钢结构断面小,能有效增加室内使用面积,户内有效使用面积一般提高约3%~6%。冷弯薄壁型钢一般可增加4-8%。以冷弯薄壁型钢住宅的增加有效使用面积一项为例,目前城镇住宅建造量为7.26亿平方米,其中7层以下占80%,如用冷弯型钢结构则可增加使用面积4350万平方米。按每户100平米计算,可多解决43.5万户。按每户3.5人计,每年可多解决152万人的住房问题。

9. 制成的构件运到现场拼装,采用螺栓连接,且结构轻,故施工方便,现场作业量小。钢结构施工机械化程度高,施工速度快,施工周期短,降低人工成本,已建成的房屋构件更换、维修、改造方便。

1 0. 绿色环保、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从为子孙后代负责的角度讲,应尽可能减少或不用混凝土结构,五十年后它将是很难处理的垃圾,炼钢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是烧制水泥的20%,消耗的能源比水泥少15%。

1 1. 可最大限度的满足建筑师的要求,造型奇特、构件复杂等等。

二、陕西省钢结构学校试点的技术支持

副省长朱静芝在接到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的建议后当即批示,并多次主持召开省教育系统抗震救灾暨恢复重建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专题研究全省地震灾区学校恢复重建试点学校建设方案,听取了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关于地震灾区新型钢结构抗震试点中小学校建设方案的汇报,以及省教育厅关于新建校舍项目进展和资金筹措情况的汇报。

特事特办。省政府、省建设厅指定由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进行项目设计、陕西省机械化施工公司进行项目施工、陕西兵器建设监理咨询有限公司进行项目监理、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进行施工图审查,并不再招标。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是一所以土木工程为主,兼有其它学科的多科性大学,是国内著名的土木类院校之一,结构工程专业于2002年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其中钢结构方向在国内外有相当的影响,是国内第一个建筑钢结构的博士授权单位。几十年来,在国内外知名专家陈绍蕃教授的带领下,多次承担了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还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冶金部、陕西省基金等以及企业委托的科研项目,取得了一系列的重大研究成果。近期科研项目情况: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钢结构高等分析。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半刚性钢框架内填钢板剪力墙结构体系。

3. 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新型方光管混凝土柱-钢梁节点性能研究。

4. 陕西省教育厅专项科研基金:偏心支撑在现代钢结构应用的试验与理论研究。

5. 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钢板剪力墙在钢结构中的受力性能研究。

6. 山东莱钢建设有限公司项目:多层钢框架新型结构体系的试验与理论研究。

三、试点项目的落实情况

基于以上几点,钢结构学校的试点工作得到了各方面的支持。

各县(区)人民政府、教育局、项目学校、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和施工图审查机构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加快项目建设进度,按照急事急办、特事特办的原则,以确保按时完成建设项目。

2008年8月底,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和陕西省机械化施工公司分别对三个试点学校进行了现场踏勘工作,然后开始进入学校整体规划和单体建筑方案的设计。

2008年9月底,规划和单体方案得到了省政府和省建设厅的认可,并提交当地教育局和学校进行确认。

2008年10月中旬,开始进入施工图阶段。11月底全部完成施工图设计工作,并通过施工图审查。

2008年11月上旬,汉中洋县书院初中已进入施工阶段。武功普集镇中心小学和宝鸡八鱼初中也于12月初进入施工阶段。

截止目前,汉中洋县书院初中和武功普集镇中心小学均已完成主体结构。

宝鸡渭滨区八鱼中学为在现有学校基础上进行拆除和加建,因此进度较慢,目前已进入上部结构的施工阶段。

四、结构设计概况

三个钢结构试点学校属于灾后重建项目,由省教育厅统一规划和部署。因此,工程造价限定为1500元/m2(与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持平),其中包括建安费、设计费、审图费、监理费。

土建部分包括墙面、楼面、门窗、粉刷、保温、管线布置等。

这无疑给建筑设计、结构设计和施工方的管理带来了挑战。建筑设计在满足保温、隔音等基本要求时,力求做到建筑立面美观简洁,平面布置合理。结构设计在保证建筑安全性的前提下,不断改进方案,控制用钢量,降低材料成本,力争在安全性和经济性之间寻求最佳平衡点。施工方需要提高工作效率,制定高效的施工组织进度计划,在指定的工期内,保质保量的完成建设任务。

经过大量的方案试算对比,并结合学校教室的特点,综合考虑结构安全、工程造价和建造工期等因素,我们选用了小柱网钢框架的结构形式,楼板采用钢筋桁架模板现浇混凝土楼板系统,墙体材料为蒸养加气混凝土砌块(在采暖地区做外保温系统)。

1. 三个工程建设地的自然条件、设计要求及结构形式简介

(1)汉中洋县:非采暖地区,基本风压0.3kpa,抗震设防烈度6度(0.05g),教学楼为3层,行政办公楼为3层。

基础形式为独立基础加拉梁,上部结构为H型钢柱、H钢梁,钢柱与基础短柱刚接,梁柱刚接,柱距3m、4.2m,层高3.9m。

(2)武功普集镇中心小学:采暖地区,基本风压0.35kpa,抗震设防烈度7度(0.15g),教学楼为4层。

基础形式为柱下条基加拉梁,上部结构为方(矩形)钢管混凝土柱、H钢梁,钢柱与基础短柱刚接,梁柱刚接,柱距4.2m,层高3.9m。

(3)宝鸡渭滨区八鱼中学:采暖地区,基本风压0.35kpa,抗震设防烈度7度(0.15g),教学楼为5层,层高3.9m,宿舍楼为5层,层高3.6m。

基础形式为柱下条基加拉梁,上部结构为方(矩形)钢管混凝土柱、H钢梁,钢柱与基础短柱刚接,梁柱刚接,教学楼柱距5.1m,宿舍楼柱距3.6m。

2. 钢筋桁架模板现浇混凝土楼板系统优特点

(1)经济

钢筋桁架受力模式合理,选材经济,综合造价优势明显。

可设计为双向板。可调整桁架高度和钢筋直径拟适用于跨度较大的楼板。

(2)便捷

现场钢筋绑扎工作量可减少60%~70%,现场钢筋绑扎量在2~3kg/m2之间,可进一步缩短工期。

桁架受力模式可以提供更大的楼承板刚度,可大大减少或无需用施工用临时支撑。

(3)安全

力学性能与传统现浇楼板基本相同,楼板抗裂性能好。

耐火性能与传统现浇楼板相当,优于压型钢板组合楼板。

底模不参与使用阶段受力,不需考虑防腐问题。

(4)可靠

钢筋排列均匀,上下层钢筋间距及钢筋保护层厚度有可靠保证。

楼板双向刚度相近,有利于建筑物抗震。

栓钉焊接质量更容易保证。

3. 钢筋桁架模板现浇混凝土楼板系统

五、结构形式的演变

1. 三个学校采用了两种不同的柱形式——H

型钢柱和方(矩形)钢管混凝土柱。原因如下:

(1)汉中洋县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因此H型钢柱能满足强度和稳定的要求,且在中震作用下,能保证钢柱不屈服。

(2)武功普集镇和宝鸡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H型钢不能保证强柱弱梁的抗震要求,因此采用方钢管混凝土柱。且在中震作用下,钢柱处于弹性阶段。

2. H型钢柱和方钢管混凝土柱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1)H型钢柱加工方便,梁柱节点连接简单。但H型钢表面积大,防火涂料使用量大。可适用于低烈度地震区。

(2)方(矩形)钢管混凝土柱加工要求较高,梁柱节点连接相对较为复杂。当柱截面较大时,可采用内加劲;当柱截面较小时,可采用外加劲,此时外加劲可能会外露,会影响室内的效果。但方(矩形)钢管混凝土柱表面积小,防火涂料使用量较小。内部混凝土不仅延长了柱的耐火时间,还能有效地减小外部钢管的壁厚。方(矩形)钢管混凝土柱与H型钢梁组成的框架结构,较容易满足“强柱弱梁”的要求,可适用于高烈度地震区。

六、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该试点项目的各合作单位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始终遵循安全、高标准、节约、示范的原则,从设计施工、材料选择、工程监理、建筑质量、工程验收等方面做好工作,为下一步推广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打下良好基础。

2009年3月下旬,朱静芝副省长带领省建设厅、教育厅、财政厅等主管部门到汉中洋县书院初中城东校区检查试点工程情况,充分肯定了钢结构学校的建设质量及工程进度,并责成相关部门在全省范围内推广钢结构学校的建设,并将建设范围扩展到小学、初中和高中,首批推广建设学校为36个。并建议陕西省灾区的医院也采用这种方案——即钢结构。

七、前景与展望

该试点项目在各合作单位的精心配合下,起到了示范作用,取得了成功,并为下一步大力推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4月1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指出,校舍安全直接关系广大师生的生命安全,关系社会和谐稳定。会议决定正式启动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从今年起,用三年时间,对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七度以上地震高烈度区、洪涝灾害易发地区、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易发地区的各级各类城乡中小学存在安全隐患的校舍进行抗震加固、迁移避险,提高综合防灾能力,使学校校舍达到重点设防类抗震设防标准,并符合其他防灾避险安全要求。

我们所做的试点工作符合温总理的会议精神,也为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提供了有益的探索和参考。

钢结构形式不仅适用于学校,还适用于医院等公共建筑。这类建筑物的破坏、倒塌后果尤为严重,不仅会造成大量人员伤亡,也不利于灾后伤员的救治和防疫工作的展开。因此,也希望钢结构能在这类公共建筑中得到推广,切实的增强公共建筑的防灾能力,保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塔城地区师范学校 篇9

一、美术校本课程开发的内涵

校本课程是学校老师根据自己学校的特点和办学理念, 通过对自己学校学生的特点分析, 让其自己或与别人合作的方法, 并重新制订教学内容, 创建新的评价体系进行的课程。

美术校本课程是校本课程的重要一部分, 是对学生开展美育的重要渠道, 是在原有书本课程的基础上进行的拓展, 使它与书本课程一起互补式发展。 美术可以有很强的拓展性, 可以开发出适合学生特点又能给学生专业方面的提升, 促进他们的发展。

二、畲族地区中职学校美术校本课程的开发策略

中职学校学生入学成绩普遍偏低, 对学习缺少兴趣, 针对这一情况, 利用我校地处畲乡的优势, 有许多可用的资源, 通过一段时间的摸索, 将我校美术校本课程设置分为三个模块:一是体现畲族特点的“ 畲族模块”;二是以实用为主的“ 实用模块”;三是人文环节的“ 书法模块”。

( 一) “ 畲族模块”。 畲族文化独具魅力, 有独特的凤凰图腾、手工艺、畲族服饰等, 内容较多, 大致可以分为四大内容:畲族的服装艺术、畲族的建筑艺术、畲族的工艺技术、畲族的风俗绘画。

1.畲族的服装艺术。 畲族的服装艺术讲究装饰, 一般都有精美的刺绣纹样, 最具代表性的是畲族妇女的凤凰装, 在重大节日时才穿着, 在衣服领口、腰身处绣有凤凰图案, 用金、银丝线加上彩色丝线缝制, 十分精美, 再加上周身的小银饰, 相得益彰。 如象征土地的方形纹样、象征河流的彩条纹样、象征树木的十字形纹样, 都作为一种比较程式化的纹样保留了下来。 这些独特的畲族美术元素, 反映出畲族深厚的文化内涵, 展现出独具魅力的艺术样式。在实际的教学中, 让学生欣赏畲族的头饰和服饰, 以及畲族的传统纹样, 并让学生激发想象, 设计出具有畲族意味的帽子和服饰。

2.畲族的建筑艺术。 畲族的建筑历史悠久, 有廊桥、畲族民居等, 在中国清代200 多年的时间里宫廷中的建筑设计都是由“ 样式雷”设计的, 体现出畲族人民在建筑方面的高级技艺。 畲族民居在装饰、雕刻、彩绘等方面都追求极致, 内容上反映出畲族的文化、生活、宗教、风俗等方面。

3.畲族的工艺技术。 勤劳的畲族人民, 心灵手巧, 创造了大量的手工艺品, 有刺绣精美的彩带、编织精致的斗笠、各式各样的竹编制品、服装上的花鸟龙凤图案、轻巧便捷的油纸扇等, 真是美不胜收。 在美术第二课堂上, 邀请油纸扇老艺人到校给学生传授油纸扇技艺, 给做好的油纸扇画上自己喜欢的图案, 学生对这一技艺十分喜欢。 除了欣赏美丽的工艺品, 也让学生动手制作简单的竹编制品, 学生十分喜爱动手这个项目。

4.畲族的风俗绘画:畲族民间留下许多的民俗风俗画, 大多为表现社会生活的场景。 在江西万安县就发现一幅较为完整的《 犬王图》 , 内容为畲族始祖和盘、蓝、雷、钟四姓的故事。 不仅是古代的风俗画, 现代也有许多的风俗画, 绘制十分精美。 通过美术校本课程, 让学生临摹畲族风俗画, 了解畲族画中独特的色彩及人物造型, 并定期举办展览。

( 二) “ 实用模块”。 我校是卫生类学校, 培养护士、助产、农村医生等专业人才, 因此, 设置一些实用性的美术课程对他们是非常实用的。 实用模块的美术教学内容有:黑体、宋体美术字、变体美术字、二方和四方连续纹样、角隅纹样、海报设计、封面设计等。本模块内容以实用为主, 可以运用在板报、手抄报、海报等日常生活工作中, 通过对护理班的试点教学, 学生普遍反映较好, 不仅提高对美的认识, 也锻炼了动手能力, 对以后走向工作岗位又多了一项技能。

( 三) “ 书法模块”。 书法是一门人文课程, 也是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对书法的了解与认识, 增加学生对祖国悠久历史的认识,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同时通过硬笔书法的练习, 使学生提高自身的硬笔书法水平, 给别人留下更好的印象, 也在今后工作中将字写得更加工整、美观。

三、畲族地区中职美术校本课程开发的具体措施

( 一) 成立校书画兴趣小组和社团。 我校长期以来坚持开设各学科的社团活动, 为学生学习和全面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平台, 美术方面开设有绘画、书法等兴趣小组, 学生自发组织的社团活动。为了保证教学质量, 时间上选用下午第三节选修课进行教学, 充分保证了学习时间;地点上学校有专门的画室、书法室、多媒体教室等专用教室。 有了以上的保障, 开展活动就更加顺利了。

( 二) 发挥书画展、书画赛的作用。 首先, 我校定期举办学生书画展。 书画展在实验楼大厅展出优秀作品, 让全体师生投票, 并选出优秀作品进行表彰, 充分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 通过书画展、书画赛的激励, 学生变得更加乐学、爱学。

( 三) 整合各种教育资源进行教学。 如邀请校外油纸扇老艺人、文化馆工作人员、本校有特长的教师等到校进行技术传授, 学生喜闻乐见, 学习热情十分高涨, 促进教学的良性循环。

( 四) 与其他畲族学校进行交流。 在我校周边也有许多以畲族为特色的学校, 如福安市坂中中心小学、宁德市民族中学、宁德市职业技术学院等学校, 通过活动交流、沟通, 达到资源共享、取长补短、交流创新的作用。

关键词:中职美术,畲族地区,校本课程

参考文献

塔城地区师范学校 篇10

随着国家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 农村合村并校快速推进, 农村教育水平整体下滑是不争的事实, 这种情况在边境地区农村学校尤为严重。由于历史和地域的原因, 边境地区人口稀少, 如我们所在县级市总人口只有十几万, 黑龙江省所有边境市县的人口大都如此, 而且常驻人口大都集中在小城市内, 农村地广人稀, 乡镇村屯布局分散, 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 农村学校的生源快速萎缩, 村屯教学点基本消亡, 乡镇学校也是举步维艰, 我们调查了2009年至2013年五年间同江市、抚远县、饶河县三个边境市县农村小学在校生人数, 学生人数逐年递减的状况如下图所示。

从目前农村教育现状来看, 生源流失已成为农村学校发展的一大瓶颈, 使农村学校陷入了难以发展的尴尬局面之中。

二、偏远边境地区农村学校学生自然减员现象成因分析

1.农民进城打工, 带走一部分学生

随着城镇化建设不断加快, 土地集中经营等原因, 二代三代农民离开农村到城市经商、打工, 带走一部分学生。

2.富裕农民家庭追求优质教育资源, 送走一部分学生

望子成龙, 望女成凤是中国的传统教育理念, 随着社会的进步, 年轻的农民想方设法要让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他们深知要改变子女的命运必须上好的学校, 考好的大学。他们已把下一代接受良好的教育视为改变命运的唯一希望, 所以孩子从幼儿园一毕业就找关系求人把孩子送进城里小学。

3.部分孩子家长盲目跟风, 跟走一部分学生

攀比心理渐变为跟风效应。目前在农村, 学生家长在对子女入学的问题上存在着一个很大的误区, 总认为城里的老师水平高, 办学条件好, 孩子在城里读书见世面多, 总是想方设法为孩子找一所好的学校, 其他家长觉得别人家的孩子都在城里上学了, 自己也不能落后, 因此不顾家庭的经济承受能力, 不惜一切代价把孩子送入城市的学校。而不少学生也因为看到同伴去城里上学而羡慕不已, 觉得在城里上学体面, 于是就缠着父母要去城里上学。这种跟风效应使得城市学校人满为患, 不少城市学校的班额达到了六七十人, 而导致农村学校的生源越来越少。

4.农村办学综合能力差, “逼”走一部分学生

首先是师资力量的薄弱。由于农村条件的落后, 大多数教师不愿意到农村教学, 原来的教师不断被选调进城, 教师队伍极不稳定, 村小学以及乡镇的中心小学从来没有配齐过音、体、美等小科的专业教师, 艺体课程的教学质量无法保障。

其次是硬件设施落后, 特别是偏远学校资金投入严重不足, 加之农村学校的管理有不规范的地方, 都导致农村学生择校、择师而离开农村学校。

5.学校撤并后, 配套政策没有跟上, 流失一部分学生

自全国性的农村合村并校开始后, 农村小的教学点被逐步撤并到乡镇中心小学, 小规模的初中也被撤并到县城建立了寄宿制宿舍。撤并后小学生以走读为主, 一年的交通伙食费在两三千元, 学生的安全健康受到很大的影响, 寄宿制学校的学生在管理上还存在着很大的漏洞和死角, 主要的问题就是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这也是造成部分农村学生流失的主要原因。

三、农村学生进城读书的负面影响

1.农村孩子进城后, 产生适应性危机

很多农村中小学生尤其那些低年级学生, 进城读书后需要独立面对陌生环境, 由于过早地离开父母、亲友和熟悉的环境, 又缺乏必要的心理引导和悉心关照, 因而容易产生自卑、害怕、孤独等心理问题。不少孩子因为想家, 情绪极不稳定, 甚至因此而厌学。

一些陪读的农村家长由于监护方法不当, 也容易引发许多新的矛盾和问题, 给农村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意志品质方面的成长带来极大的风险。

2.加重农村学生家庭的经济负担

农村学生进城就读明显加大了原本居住偏远地带的农村家庭的经济负担, 小学进城就读学生的看护费用每月在400~800元, 租房陪读的费用在2~3万元, 在黑龙江偏远地区农村就出现了因孩子进城读书而返贫的现象。

3.学生对家乡及农村文化的认同感淡化

乡土文化中的朴实、善良、勤劳, 邻里和睦、乡亲互助等品质, 在学生身上逐渐淡化, 这是一种传统文化的损失;农村文化中对自然、和谐、生态、绿色的热爱, 被“考大学进城市住楼房不出力气挣钱”的愿望代替。这种看似合理的愿望需求, 实质隐含着残酷的竞争和对农村文化的舍弃, 这种变化使邻里乡俗中宝贵的亲情、约定俗成的信任逐渐淡漠。

进城后学生在文化形成过程中对家乡和故土的认同感消失, 对农村、农业、农民的感情淡薄, 盲目追求城市文明, 盲目欣赏网络信息, 被炫目的物质财富诱惑, 这些都对农村进城的孩子心理成长带来负面影响。

4.城市学校由于班额过大造成教育教学资源不足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 但是近十年来, 学校与学校之间已经形成了等级。于是“进城读书”成了一种潮流, 乡里的孩子拼了命地进城, 结果重点学校成了学生最密集的地方。学生过多, 就会造成教育教学资源不足的现象。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乡下学校却门可罗雀, 教学资源被闲置着, 这样一来, 不仅造成教育资源浪费, 重点学校也无法保证教学质量。

5.农村学生进城后形成弱势心理

农村学生吃苦耐劳, 求知欲特别强, 学习也非常认真。进城读书后, 由于以往的生活环境、自身文化方面的差距, 他们身上有着许多和城里学生格格不入的地方。初到城市, 他们对“优越”的生活有着许多敏感和自卑。课堂上, 他们不敢主动回答问题, 不愿意表现自己。在与城里学生交往的过程中, 他们也很敏感, 同学一句善意的玩笑, 一个无心的动作, 一个毫无恶意的眼神, 都可能让他们铭记于心, 耿耿于怀。可见, 进城读书会让农村孩子在无形之中形成强烈的弱势心理, 这种状况如果得不到改变, 他们的成长道路将会充满曲折。

四、对偏远地区农村学校发展建议

加快农村标准化学校建设, 促进教育的均衡、公平发展。加强农村校长、教师的培训, 提高整体办学水平。努力改善农村教师的工作生活环境, 提高待遇。由于受地理位置、经济条件的限制, 农村教师待遇不高, 尤其是边远贫困地区优秀教师流失严重, 教学质量严重下滑。由于生源少, 使得农村学校入不敷出, 可用资金越来越少。这种状况难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为此, 有必要在福利待遇上向农村教师倾斜, 如在工资项中单列出“农村教师津贴”, 以此来稳定农村教师队伍。

规范家长学校, 提高农民家庭科学育子能力。留在农村的学生是那些经济条件相对比较差的, 而这样孩子的家长只顾着为家庭的生计奔波, 没有精力和能力去操心孩子的教育问题, 孩子成长只能顺其自然, 于是出现不少学困生。

如今农村的独生子女较多, 而不少家长的思想观念较为落后, 视子女如宝贝纵容子女犯错, 特别是“留守儿童”的出现和家长的不配合更增加了学校教育的负担。偏远山区农村家长思想认识也严重滞后, 仍然存在着重男轻女的思想, 如对女孩子的学习成绩不闻不问, 对男孩子的学习任其发展, 并且教育方式简单粗暴, 或者根本不支持学校的教育, 有的家长因为一点小事到学校大吵大闹或者越级上访之类的事件时有发生, 家长过分宠爱孩子助长了学生的不良心理和行为习惯, 这些都增加了学校教育和管理的难度。同时社会对教育的期望值过高, 而留守学生 (约占50%) 、隔代教育对学校教育的负面影响也比较大。因此, 很难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 致使单方面的学校教育有时显得事倍功半。

上一篇:罗生门下一篇:课堂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