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发艺术

2024-05-11

偶发艺术(精选十篇)

偶发艺术 篇1

大学生安全警示教育实效性的提升

何磊磊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陕西西安710055)

摘要:安全稳定是高校学生工作永恒的主题, 也是国家繁荣昌盛的基石。安全警示教育作为培养大学生安全意识提升生命价值的重要载体, 对于保障校园的安全稳定和保障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由安全警示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入手, 进而分析了当前所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最后提出了构建完整的、长效的安全警示教育体系的具体对策、建议, 以期推动安全警示教育工作的完善与进步。

关键词:安全警示;体系;完整;长效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志码:A

安全稳定是高校学生工作永恒的主题, 也是大学生思

文章编号:1674-9324 (2013) 03-0262-03

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安全教育作为培养大学生安

----------------------------------------------

这种现象在大班幼儿身上发生的机率比较大。第一, 大班幼儿好学好问, 求知欲强。第二, 大班幼儿能初步理解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第三, 大班幼儿抽象概括能力开始发展。大班幼儿的具体思维仍然是具体形象的, 但已有了抽象概括的萌芽。比如, 他们已经开始掌握一些比较抽象的概念, 能根据事物的本质属性, 开始学习按客观事物的分类标准来进行概括分类。如把全身披毛、运动快速、恒温胎生的脊椎动物称为哺乳动物。但由于受幼儿知识的局限性、兴趣的短暂性、注意的不稳定性等因素的制约, 幼儿的偶发性科学活动出现后, 如果没有老师适时的关心和指导, 会因此而自生自灭。那么如何让幼儿偶发的科学兴趣成为有效的科学探索活动呢?教师的指导是关键。

一、随时关心、观察, 发现幼儿的偶发性科学活动

幼儿的偶发性科学活动是发生在幼儿一日生活中的, 这些活动有时能随着幼儿的探索而不断延展开来, 但是大部分活动都是消逝在萌芽中的。因此教师必须做个有心人, 要用敏锐的眼睛去关心周围的一切事物, 善于观察, 及时发现幼儿的偶发性科学活动。在一次种植活动中, 幼儿一个个都认真地当起了小农家, 进行翻土种植。忽然, 罗逸停了下来, 趴在地上看起了什么东西, 其他小朋友也都围了过去。我过去一看, 原来是一条断成了两截的蚯蚓, 在泥土里蠕动着。王徐杰责怪起了罗逸, 说:“你干吗把它弄成两段啊, 你看它多可怜。”“哎呀!它肯定活不了了。”“啊?那怎么办啊?”其他幼儿也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了起来。罗逸委屈地说:“我又不是故意的, 我是翻泥土的时候不小心弄断它的。而且妈妈和我说过, 蚯蚓断了两段也不会死的。”其他幼儿纷纷不同意他的说法, 还在指责着罗逸。看到这种情况, 我就建议他们把蚯蚓带到教室去, 仔细地观察一下, 回家再问问父母, 然后再来讨论这个问题。于是, 一堂有趣的科学探索课就此开始了。

二、积极热情支持幼儿的偶发性科学活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科学领域中指出:“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 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体验发现的乐趣。”在幼儿的偶发性科学活动中, 教师的态度如何直接关系到幼儿的探索是否能够继续。因此教师应该积极热情地支持、鼓励幼儿的偶发性科学活动。一次课间休息中, 蒋陆烨跑过来告状说:“老师, 焦靖在洗手池那里玩肥皂。”我走过去一看, 只见他满手沾满了肥皂泡, 目不转睛地盯着肥皂泡看。看到我, 焦靖很着急地把手藏在了身后, 支支吾吾地说:“老师, 我……我不是在玩肥皂, 我在看肥皂泡呢。”我笑了笑, 轻轻地问他:“那你发现了什么啊?”看到我没有责怪他, 焦靖慢慢地把沾满泡沫的双手拿到我面前, 说:“老师, 你看, 肥皂加点水, 搓一搓, 就有好多泡泡。而且这些泡泡还有颜色呢, 为什么啊?”其他幼儿看见了, 围了过来, 七嘴八舌地讨论着。大家讨论了许多, 但是还是有一些问题没有解决, 孩子们带了许多问题回家, 对肥皂泡这一主题有了很深入的了解。

三、正确引导、鼓励幼儿的探索, 和幼儿分享探究活动的成果

教师要抓住意外、偶发的情况和在某种时机下发生的自然现象等, 由浅入深地引导幼儿参与活动, 在幼儿探究有了一定成果后, 教师与幼儿一起分享探究的成果, 使幼儿体验到探究活动的成功感。一次, 顾晋旭带来了两只小金鱼, 放在我们的自然角中, 一条是黑色的, 一条是橙色的, 小朋友们可喜欢它们了, 一有空就去看看它们, 给他们喂食。一天早上, 一群孩子围在自然角, 还没等我走过去, 顾晋旭就噘着嘴来告诉我:“老师, 我的那条橙色的金鱼死掉了。”我走过去一看, 只见橙色的那条金鱼翻起了鼓鼓的白肚子, 飘在水面上。一看, 就是喂食太多了, 撑死的。于是, 我意味深长地对他们说:“金鱼宝宝是因为吃的食物太多了, 太饱了才死掉的。金鱼自己不知道应该吃多少东西, 所以我们小朋友不应该一直给他们喂食, 不然还有一条金鱼也会死掉的。”孩子们听了我的话, 都保证说以后不会这样了。还选出了喂食组长, 负责给金鱼喂食, 这样就不会多喂了。从此, 大家更加细心地照顾金鱼, 小金鱼至今还畅快地游在我们自然角的金鱼缸中。孩子们看到小金鱼生活得这么好, 都开心地拍起手来。教师敏锐地抓住了科学教育的契机给予适时的解答, 教育效果自然是事半功倍。

科学是神秘的, 然而科学是可以在幼儿的偶发的、随机的探究活动中变得不再那么神秘的。在幼儿的偶发性科学活动中, 教师应该扮演督促者与引导者的角色, 不断肯定与鼓励幼儿的科学探究活动, 引导幼儿用科学的探索方法去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让孩子亲历探索过程, 体验科学探索的乐趣, 引领幼儿走向科学探索成功的彼岸。

摘要:大班幼儿具有很强的好奇心与探究欲望, 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 常常会发生偶发性的科学活动。对于这类现象, 教师应正确对待。提出了教师应随时关心、观察, 发现幼儿的偶发性科学活动;教师应积极热情地支持幼儿的偶发性科学活动等指导策略。

关键词:大班幼儿,偶发性科学活动,指导策略

参考文献

[1]李生兰.幼儿家庭教育[M].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0.

[2]倪敏.幼儿园课程与教育活动设计[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00.

[3]朱缪斌.早期教育[J].江苏教育, 2001, (3) .

班主任处理偶发事件的艺术 篇2

小学班级工作千头万绪,教育目标、内容的多样性,学生身心特征的复杂性,教育过程中的生成性,都决定了班级工作不可能都按照事先设定的程序运行,肯定会遇到许许多多的偶发事件。

顾名思义,偶发事件就是在预定计划之外偶然发生的事情。但把所有的偶发事件都看作“偶然”的、意料之外的,其实并不完全确切,因为“偶然”之中往往隐含着“必然”的因素。比如班级工作组织不严密,对学生缺乏全面的了解,班主任的自身素质欠佳等,都容易提高偶发事件发生的频率。班主任要防微杜渐,尽量减少偶发事件的发生,一旦偶发事件发生,也要采取恰当的方式予以处理。

(一)认识偶发事件的特点 1.成因的不定性

偶发事件的成因往往非常复杂,难以确定。有的是发生在人际间的,有的则是因为一些始料不及的因素,或是某种已有的矛盾的爆发,或是本已缓和的矛盾的突然激化。人际间的矛盾可能是师生之间的,可能是同学之间的,可能是学生与家长之间的,也可能是学生与社会上某些人之间的。“导火线”可能是学生主动点燃的(如提的问题比较怪、恶作剧等),可能是学生被动引发的(如意外事故、性格异常等),可能是教师的疏忽造成的(如教学中把题目讲错了、批评学生的方法有偏差等),也可能完全是外在因素的波及(如某个学生的家庭变故、外人的突然闯入等)。总之,引起偶发事件的原因是很难确定和预料的,班主任对此应有充分的心理准备。

2.出现的突然性

偶发事件的出现是突然的,表现出不可预料和突发的特点。也许本来处在晴朗的教育天空下,就突然被置于阴云密布的矛盾旋涡中;也许本来还处在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融融气氛中,就突然变成剑拔弩张的师生对立的局面。因此,班主任要随时准备应对突发的事件。

3.后果的破坏性

一般来说,班主任开展教育活动都是在计划的指导下,有条不紊、按部就班地循序进行的,而偶发事件则会打乱原有的部署,使原本井井有条的教育活动无法按计划进行,活动的效果会大打折扣,甚至背道而驰。同时,由于偶发事件的起因比较复杂和难以预料,处理起来有相当的难度,一旦处理不当,就会造成严重的后果,或师生关系紧张、对立,或同学矛盾越发加深,或学生心理受到挫伤,或班级集体受到破坏。因此,班主任面对偶发事件,一定要谨慎处理,不可造次。

4.处理的紧迫性

只要有充裕的时间,只要能进行充分的思考,处理再棘手的事情,都不会有多大难度。但偶发事件的处理恰恰不会给你这两把“斩乱麻”的“快刀”。偶发事件一旦出现,如果不马上进行恰当的处理,教育活动就难以为继,学生心理就难以打通,师生关系就难以理顺。因此,班主任面对偶发事件,一定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最佳的解决方式,争取获得最理想的效果。

(二)处理偶发事件的原则 1.冷静沉着

偶发事件因其突发和难以预料,常常令班主任措手不及,心理容易失衡。特别是有些事件纯属学生不讲文明、不守纪律所致,有的甚至是个别学生对教师的“公然挑衅”,很容易使班主任产生“是可忍,孰不可忍”的愤怒情绪,并产生使出“杀手锏”、“杀鸡儆猴”的想法。我们说,在这种情况下,班主任产生恼怒、委曲、急躁的情绪是可以理解的,但千万不能失去自制力和理智感,因为处理偶发事件的大忌就是不冷静。

首先,通常偶发事件发生后,学生处在不冷静的状态之中,班级气氛也很紧张,学生们都十分关注班主任的态度和情绪。班主任如能遵循冷静沉着的原则,不仅能够稳定事态,同时也是对学生的一种教育和示范,使学生的情绪也趋于平静,这就为处理偶发事件确定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定下了一个良好的基调。

其次,班主任如果缺乏冷静,急于解决问题,就会忽视对偶发事件的成因和来龙去脉作认真的了解,就容易偏听偏信、主观臆断,或是只从“现象”来认识和解决问题,就容易急于下结论,急于判断是非。这样就难以把握处理偶发事件的分寸,造成处理不当和失误。所以,当偶发事件发生后,班主任要保持冷静,马上了解情况,认真分析,并把握处理的分寸。

遵循冷静沉着的原则,班主任就要迅速果断地决策,化解激化的矛盾冲突,稳定当事人的情绪,对全班学生(如果涉及面很广的话)提出要求,并随即采取必要的措施。

2.因势利导

遇到偶发事件,已不可能照搬原来的工作方案,但也不能置原来的计划于度外,非常从容地来解决偶发事件,这样原有的工作任务便难以完成。所以,因势利导是处理偶发事件的一个重要原则。

要做到因势利导,就必须全面了解学生。班主任平时要注意观察了解学生,分析研究学生,积累和占有资料。只有这样,遇到偶发事件,才会心中有数,才会处变不惊,才会找到开启学生心灵之门的钥匙。

要做到因势利导,就必须努力形成较为融洽的师生关系。班主任平时要善于组织各种活动,善于调解学生的矛盾关系,善于排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当偶发事件发生后,要善于与学生沟通,善于取得集体舆论的支持。这样就便于与学生配合,使学生较容易接受班主任的临时安排,使偶发事件较容易得到妥善处理。

要做到因势利导,班主任就要善于发现和捕捉偶发事件中的“闪光点”和转化的“契机”,挖掘积极因素,化不利为有利,将偶发事件的处理迅速纳入最为有利的轨道。

3.重在教育

偶发事件多半是比较孤立的事件,也多半发生在少数学生身上,但处理偶发事件却要着眼于大多数,提高教育的效果。除了极个别的偶发事件涉及到个人隐秘,不宜公开处理外,大多数的偶发事件都可以用来“借题发挥”,作为教育的内容。班主任处理偶发事件,不仅仅要解决某个具体的矛盾,教育某个具体的学生,而且要通过偶发事件的处理,使大多数学生能够总结教训,提高认识,受到教育。

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也表明:平时,学生的心理处于相对平衡状态,偶发事件的爆发使这种心理平衡被打破。这时,他们对周围信息反应特别敏感,思想矛盾特别尖锐,是学生最易接受教育的时机。抓住这些时机,常可收到意想不到的理想的教育效果。因此,处理得当,偶发事件常常成为教育学生的“契机”。像上述例子中,刘老师利用为黑板擦开“特别追悼会”的活动,使全班学生都受到了一次生动活泼的爱护公物的教育,效果是一般的教育活动所难以比拟的。

(三)处理偶发事件的方法 1.降温处理法

降温处理,就是班主任暂时采取淡化的方式,把偶发事件暂时“搁置”一下,或是稍作处理,留待以后再从容处理的方法。实施时,班主任要冷静沉着,不要轻下结论,要稍稍平息一下已经激荡起的不平静的气氛,要对偶发事件的处理作一个预先的“交代”,并让学生理解这样处置的理由。

发生偶发事件后,学生多半头脑发热,情绪不稳,因此很难心平气和地接受教育;班主任也容易心理失衡,较难有充分的教育准备和冷静细致的分析。这样就出现了学生和班主任准备都不足的状况,如果贸然实施“热处理”,就难免发生失误或难以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因此,对待偶发事件,常用的办法就是冷处理。冷处理是从班主任和学生的心理状态的角度提出的,也是从提高教育效果的角度提出的。实施冷处理,并不是对事件不作处理,也不是拖拖拉拉不及时处理,而是尽量减少偶发事件的负面影响,争取调查了解的时间,等待最佳的教育时机,为全面、干净、彻底解决偶发事件,做好充分准备。

2.变退为进法

许多偶发事件,事情本身并不大,但需要处理。此时,班主任可不必急于解决,而是巧妙地反过来把事情抛给学生处理。引导学生自我教育。以退为进,不是不处理,而是充分地相信学生,引导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从而达到自我提高的目的。

3.移花接木法

班主任处理偶发事件时,有时会遇到这样的情景:当时所要完成的任务和时间都不允许着手进行对偶发事件的调查和处理,而不进行处理又无法平息个别学生的情绪,或是这样的事件原本也不必弄个水落石出,过了一段时间,这样的事件就不再成为“事件”。对此,班主任可用移花接木的方法,利用学生身上的某个“闪光点”,根据小学生注意力容易发生转移的心理特征,巧妙地把对偶发事件的处理转移到另一件事情上去。如:课间,两个学生发生口角。上课铃响了,班主任劝他俩进教室。一个学生很快进去了,另一个学生因吃了亏,不愿进教室。班主任没有硬拖他进去,而是根据这位学生平时乐于助人的优点,亲切地对他说:“你看我双手拿着这么多东西,你能帮我把小黑板拿进教室吗?”这位学生看了看老师,就接过黑板走进教室。老师马上对大家说:“刚才两位同学吵了架,但是有的同学顾全大局,为了让大家上好课,还帮老师拿黑板进来,我相信他定能上好课,有问题课后解决。”后来,那位同学回到自己座位,比较安心地听课了。

像这样的偶发事件,班主任会经常碰到,其实事件的演变已从学生之间打架转为一个学生不愿进教室。小学生中的纠纷是小学生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且大多数纠纷是可以让学生自己排解的,班主任不必事事插手,插手过多反而影响学生交往能力的形成和提高。但这个例子中的事件恰恰发生在上课之前,造成尴尬的局面。这位班主任这样处理,应是最佳的方案。采用移花接木的方式,关键是要找准一个“支点”,转移要非常自然,不露斧凿的痕迹。

4.幽默化解法

有些偶发事件,形成了一定的尴尬局面,但却不值得争个曲直长短,如果非追究下去不可的话,结果只能是越搞越糟。遇到这种情况,聪明的办法就是用幽默来进行化解。运用幽默,不仅是为调节情绪,缓解冲突,更主要的是,它本身就是教育的武器。幽默是智慧的表现,也许能将一场冲突消于无形,“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生物课堂上偶发事件的处理艺术 篇3

一、宽容包涵

宽容意味着老师对学生的一种理解和信任。宽容在偶发事件中的运用是极富艺术性的。宽容不是软弱,不是无原则的迁就,也不是对学生不良行为的默认,更不是纵容和包庇。宽容能使学生在灵魂深处反省,使学生体会老师的仁厚和良苦用心,只有这样,宽容才会取得显著的教育效果。如,一次上生物实验课,我刚走进实验室,全体同学都大声笑了起来,我问“笑什么?”全体同学都盯着一位吃面包的同学,上课本来不准学生吃东西,我没有批评他,而是走到那位同学身边,轻轻拍了拍他,并说:“慢慢吃,吃快了会咽着”。然后吩咐一位同学到办公室给他倒了一杯水,那位同学红着脸说:“老师,我不吃了,下课再吃。”同学们也不笑了,我开始上课,从那以后再也没有同学在课堂上吃东西了。老师的大度宽容得到了同学们的理解,使学生体会到了老师的良苦用心,以后便会自觉遵守课堂纪律。

二、幽默和谐,化解矛盾。

有些偶然事件让老师处于窘境,要进行查处却又会拖延上课时间,还可能会伤害很多学生的感情;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可以采用幽默,暂时让自己摆脱窘境。例如,当一位老师刚推开虚掩着的教室,忽然一只扫帚把掉下来,不偏不离,正好打在那位老师的教案上,教室里一片哗然,这分明是学生的恶作剧,可这位老师没有大发雷霆,而是轻轻捡起地上的教案和扫帚,自我嘲笑着说:“看来我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还不少,连不说话的扫帚都向我表示不满了。同学们与我相处了很长时间,对我的了解会更多,希望你们也给我提提意见,帮我改进以后的工作吧。”课堂很快安静下来了,这样老师面对损害自己的行为以幽默带过,既显示了老师的诙谐大度,又让自己摆脱了窘境,还为学生创造了自我教育的情境。

三、抓住机遇,巧留空白。

上课时,我找一位同学起来回答“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的区别与联系”,然后让其坐下,没想到该同学一下坐到了地上,搞得教室哄堂大笑,很显然是他旁边那位同学有意搞鬼,面对这种情况我没有生气,也没有发火,而是走到那位同学旁边,扶起那位摔倒的同学,轻声问道:“摔着哪儿没有,要不要上医院看医生?”一边用手将其身上的灰尘拍掉。然后只看了旁边那位同学一眼,继续开始上课。下课后,我把那位移凳子的同学叫到办公室,心平气和地说:“你有什么话要对我说吗?”那位同学低头不语,过了一会儿,这位同学小声说:“老师,我错了,凳子是我移走的,以后我一定不会那样做了。”通过这种方式来处理这件事,移凳子的同学知道自己错在哪儿,并能主动改正,对老师的宽大处理也很满意。我认为没有必要喋喋不休地进行教育,或是苦口婆心地劝戒,而是稍加点拨,留下许多让学生思考的空白,让学生去想,促使其自我反省,最终让他知道自己错在哪儿,并主动承认自己的错误。作为老师,在课堂上当偶发事件产生了,就要善于抓住机遇,巧留空白,让学生自己去思考、感悟,从而会达到良好的“内化”效应。

四、因势利导

有些偶发事件的出现已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完全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老师要让学生重新集中注意于原定的教学内容是十分困难的。此时,可以转而挖掘出事件中的积极因素,因势利导进行教育或教学活动。例如,我在一节生物课上,发现同学们的注意力突然一下子从教室转移到教室外面去了,原来在白皑皑的雪中,一只大白猫正在蹑手蹑脚地逼近一只兔子。我看到这种情境,没有马上制止同学们观看窗外的精彩场面,也没有加大自己的音量来讲解教学内容,而随机改变了我当节课的教学计划,让同学们认真观察,然后利用同学们的好奇心和兴趣,来讨论和分析生物之间的捕食行为。这既顺应了学生的好奇心,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又保证了教学秩序,扩充了课堂教学信息,并将生物知识与实际生活很好的结合起来,达到了教学目的。

如何处理课堂偶发事件 篇4

一、正确教育, 因势利导

遇到课堂偶发事件时, 教师要根据学生特点, 结合教学实际, 正面启发, 循循善诱, 摆事实, 讲道理, 以理服人, 民主平等。要说服而不要压服;要诱导攻心而不要简单粗暴;要真心接受而不要强迫服从;要耐心, 动之以情、规之以矩, 导之以行, 因势利导, 启发自觉, 帮助学生认识错误, 从而有效地处理课堂偶发事件。例如, 已经上课了, 一位教师正在宣布学习任务, 一位学生气喘吁吁地跑过来报告, 嘴里还嚼着没有来得及咽下的油条, 逗得大家一阵哄笑。迟到是一种违纪行为, 应该受批评, 但正面的批评往往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 甚至引起学生对教师反感。这位教师是这样处理的, 他说:“看到这位同学听到上课铃时, 为了不迟到, 来不及吃完油条就飞奔过来, 我很感动。这说明他对这堂课很重视。附带说一下, 口含油条跑来上课不卫生, 对身体有害, 以后还请提前做好课前准备。”一席话说得这位学生又惭愧又感动。由此可见, 这种常见的偶发事件, 倘若合理引导、处理得当, 就能够既不扩大矛盾, 又能起到教育其他学生的作用。

二、幽默诙谐, 化解矛盾

教师为人师表, 处事应严肃认真, 但这不等于呆板生硬。一个教师如果成天板着面孔, 昂首阔步, 学生稍有不顺眼, 动辄批评训斥、挖苦讽刺, 这样的教师是不会受到学生的欢迎的。在课堂上一些偶发事件让教师处于窘境, 要进行查处会延误上课时间、中断教学进程, 不予理睬又丧失教师威信、分散学生注意力。在这种情况下, 教师可以运用幽默让自己摆脱窘境, 自然轻松地缓解因偶发事件引起的课堂紧张气氛, 消除师生对立情绪, 活跃课堂气氛, 还可为学生创设自我教育的情境。例如, 一位教师走上讲台, 同学们忽然大笑起来, 他莫名其妙, 后来坐在前面的一位女生小声地对他说:“老师你的扣子扣错了。”这位教师自己一打量, 发现第四颗扣子扣到第五个扣眼里, 然而这位教师却煞有介事地说:“老师想心事了, 匆匆忙忙赶来与你们相会, 不过, 这也没什么好笑的。昨天有同学做练习就是这样张冠李戴的, 应该改过来。”他边说边把扣子改过来扣好。这位教师遭遇到失态的情况, 用轻松幽默的方式为自己解围, 又批评了学生不认真做作业的毛病, 同时还激活了课堂气氛, 这样的教学机智实在让人叹服。

三、时效统一, 及时高效

处理课堂偶发事件, 教师要尽力缩短处理时间, 把偶发事件消灭在始发状态, 不使其蔓延, 迅速搞好教学组织, 保证继续上课;如果在课堂上一时不能解决, 或者不能完全解决, 最好放在课后解决, 以免引起连锁反应或诱发新的偶发事件。例如, 上课时某教师提问一学生后让其坐下, 没想到该生一下子坐在地上。很显然, 他旁边那位同学悄悄移走了凳子。面对这一偶发事件, 这位教师马上走上前, 扶起摔倒的同学, 关心地问:“摔着了吗?”一边给他擦身上的灰尘。然后看一眼旁边那位同学, 继续上课。下课后, 教师把移凳子的同学叫到办公室说:“你想对我说什么呢?”那同学承认了自己的错误, 而且表示要像老师一样关心同学。这位教师没有兴师动众地在课堂上处理, 也没有喋喋不休地说教, 而是尽力消除偶发事件的消极影响, 尽可能不影响全班教学, 对犯错误学生稍加点拨, 留下许多空白让他去想, 促其自我反省, 这样把处理偶发事件作为教育学生的一个契机, 一箭双雕。

四、表情暗示, 动作示意

台上小学偶发事件处理流程 篇5

为了加强和改进学校安全检查工作,保障全校师生员工健康,平安地学习、工作、生活,打造平安校园,防范师生安全事故发生,并能快速、及时、妥善处理突发安全事故,切实有效降低安全事故的危害,教师在一切教学活动中,都要有“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安全工作警钟长鸣”的意识,万一遇到突发安全事件,要沉着应对,首先确保在场人员的生命安全,及时上报,学校安全事故应急的领导和成员闻迅后迅速赶赴现场组织指挥、抢险求助。依照上级有关要求及有关法律法规,从我校实际出发,特制定本预案。

一、安全事故应急领导组织机构。组长:金生栋

副组长:宋寒松、陈伟、马洪远 成员:

值班校干以及全体班主任、各楼层任课教师 周一:金生栋、陈晓燕、张庆飞、陈思群 周二:宋寒松、王秀梅、秦朝勇、王洁 周三:马洪远、唐会、董海英、姚桂龙 周四:滕衍周、滕衍龙、田书贵、方成杰 周五:陈伟、王艳红、祖广华、韩梅

二、处理流程

学生(任课教师、值班教师)第一时间——班主任(值班教师)汇报——值班校干(家长)汇报——急需去医院向李爱武汇报——并及时向宋寒松、马洪远汇报——金校长汇报

1、发生偶发事件后,学生以及(任课教师或值班教师)第一时间给班主任汇报

2、班主任和(值班教师或任课教师)第一时间去事故处理现场,能当时解决的,及时把事情妥当处理好,并做好双方家长的沟通及善后处理工作。

3、如因偶发事件严重的,班主任和(值班教师或任课教师)第一时间去事故处理现场,两人合理分工,班主任给双方家长打电话来学校,并安抚当事人的情绪,不准离开当事人。(值班教师或任课教师)通知祖广华老师,带着伤者去医务室先处理,并且及时给当天值班的校干打电话(值班第一人),值班校干立即到伤者面前帮助处理善后工作。

4、值班校干立即通知陈伟主任做好当天班主任或(值班教师或任课教师)课务安排

5、值班校干通知宋寒松校长做好偶发事件的学生取证工作

6、如需要去医院救治的班主任、值班校干第一时间通知李爱武主任前往医院救治

7、班主任和(值班教师或任课教师)和李爱武主任共同去医院。

8、望班主任能及时帮学校解决处理偶发事件,做好家长的沟通及善后处理工作,您的付出能给我们学校挽回不必要的损失,再次表示感谢。

三、建立特殊体质、特殊学生档案

1、各班审核排查特殊体质、特殊学生,在班主任手册中(特重大病人(心脏病、癫痫病、癌症、白血病等)、残疾学生、特殊学生(单亲家庭)等)

2、家长向班级写出申请需要照顾,并及时向卫生室汇报建立特殊体质的学生档案

3、各班认真制定特殊体质、特殊学生的偶发事件处理措施。

四、请假值班制度

凡是因公(听课、学习等)或者请病假(一周之内)的当周的值班自行互换,因个人没有调换或者没给值班校干请假的,出现事故由个人承担后果。

铜山区新区台上小学

爱是偶发的事件 篇6

离婚后,他们各自组织了新的家庭,彼此的另一半,条件都不如前任伴侣,这才忆起对方的好,却已是天各一方。

明明是深深爱着的两个人,却像两个刺猬相互拥抱,这是为何?

相爱的两人,因了深爱,所以在乎:因为在乎,不知不觉中,对对方的期望水涨船高,因此凭添了许多不如意。

俗话说,相见好,同处难。

风花雪月一旦落地变成生活,就变成了灰尘泥土。

越是相爱,越是眼里掺不得半粒沙子。我那么爱你,你怎么可以和俗人一样,在我吃饭时放屁?我那么爱你,你怎么可以和碎嘴婆一样,因为我打烂一个碗念叨三天三夜?

这些生活差异,换在朋友身上,可以包容体谅,甚至是忽视,但是因为我爱你,所以对你有所期待,因为我为你付出了许多,你理应达到我理想的要求标准……哪怕高处不胜寒。

与骨血亲人朝夕相处都难免起口角,何况两个完全生长于不同环境的人?更何况这还是你深深爱着,憧憬着如何如何完美的那个人。因为爱,不能容忍你的庸俗,因为爱,不能姑息你的琐碎,如此拖累,不如不爱。

或是分手道别,或是勉强拖累,有人终于选择了分手,有人则心不甘情不愿地坚持。

突然一天,某个人,某件事,让彼此顿悟,原来,爱是偶发的事件,而婚姻却是必然的坚持。

只有经历过婚姻的人才会知道,但凡婚姻都会不适合,两个不同的人走到一起,哪里会尽如人意。但因为有爱,他们会从互相挑剔,到互相妥协,再到互相融合。

看那些相扶相携的白发夫妻,不必羡慕他们的恩爱,天知道他们年轻时曾经为了打破一只碗,穿坏一双鞋,吵了多少次架。即使是婚姻走到了暮年,他们还是常常会因为一些小事拌几句小嘴。然而,谁又能说他们的婚姻不幸福,说他们不相爱呢?!

体育课偶发事件调控方法四则 篇7

一、转移注意

当与上课无关的外界刺激在强度、新异性、对比和运动变化等特征方面超过课堂教学所提供的信息刺激时, 学生容易被这些无关的刺激所吸引, 造成注意力分散, 从而游离于教学内容之外。例如, 上课时附近发出一声巨响, 或者在同一操场上课的其他班级学生大声欢呼、叫喊, 学生很有可能朝声源望去, 教师可平静地对学生说:“同学们想一想, 我刚才要求大家做什么?”停顿几秒钟再继续上课, 教师适时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使其由分散注意的状态转化到对教学对象的有意“追忆”活动中。

二、暂时搁置

有经验的教师面对学生的轻微违纪现象, 一般不会直接批评或训斥, 以免造成“一人得病, 全体吃药”的现象。一旦如此, 学生的注意力会转移到遭受批评的学生身上。同时, 严厉的批评易使被斥责的学生自尊心受到伤害, 产生压抑心理, 无法继续静心听课。若遇到个性较强的学生则会因当众受到批评产生敌对情绪, 故意与教师唱对台戏, 影响和干扰正常的课堂秩序。如果教师不够冷静而与学生对峙, 就会损及教师的形象和威信。为了防止负面影响的产生, 教师可以进行冷处理, 把问题暂时搁置, 留待课后妥善解决。

三、暗示提醒

在课堂教学中常发生学生交头接耳或走神、做小动作等违纪行为, 教师最好采用暗示教育, 即在不影响正常教学和不惊动其他学生的情况下, 通过对教育对象的暗示, 促使其自己意识到错误, 从而达到自觉纠正的效果。教师采用多种暗示手段, 如声调高低缓急的变化, 眼神的注视, 在讲解中走近违纪学生或轻摸学生的肩膀等, 以使违纪学生得到指令, 认真投入到学习之中。暗示教育中教师采用的是“温和”的提醒手段, 不会因训斥个别学生而影响全体学生, 又能使违纪现象及时终止, 不但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 同时也为继续教育铺垫了情感基础, 教师更会赢得学生更多的尊敬。

四、适时修正

“偶发事件”的发生一般由学生的问题引起, 但也有因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出现一些失误 (如讲授过程中的口误、遗漏, 动作示范失误等) 现象引起。在体育课教学中, 教师出现失误在所难免, 关键在于如何处理。有些失误在学生还未觉察时, 如遗漏、口误等, 教师可通过重复叙述的方法弥补;容易被学生发现的失误, 如在示范体操动作中做得不够正确或没有成功完成时, 教师应将事实情况告诉学生, 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判定失误, 与学生一起分析原因, 寻找纠正错误的方法。然后重做一次正确的动作, 这样教师既没有把错误留给学生, 又使学生感受到一次诚恳的、有错必纠的思想教育, 赢得学生的尊敬和信赖。

浅谈课堂偶发事件的有效调控 篇8

一、课堂偶发事件处理失当面面观

动态生成的课堂, 打破了旧的课堂秩序与平衡, 这对已习惯于过去那种四平八稳、配合默契的“控制式”教学的教师来说, 无疑是严峻的挑战。教师如果缺乏深厚的专业学识和足够的教学智慧, 就无法适应灵活多变、资源多彩的课堂, 难以有效调控课堂教学中的偶发事件, 从而严重影响课堂教学的效率。

1.失察

个别老师对课堂中出现的“偶发事件”, 尤其是教学预设之外的问题, 如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不同意见、不同看法与新奇发现, 往往视而不见, 听而不闻, 避而不谈, 有的则以一句简单的“课后讨论解决”“课后自主探究”来搪塞敷衍, 无视学生的情绪与反应, 一味固守课前的预设, 一味追赶教学的进度。有时课堂的偶发事件完全可以生成新的有价值的课堂教学资源, 教师没有敏感觉察而任其白白流失。

2.失法

面对课堂偶发事件, 有的教师不能准确地了解或推测事件的原因, 不能敏锐地把握事件的性质、学生思想跳动的脉搏和发展的苗头以及课堂变化的趋势, 进而针对实际情况科学灵活地选择有效的应对措施和处理办法, 而是急躁冲动、感情用事, 或训斥辱骂、冷嘲热讽, 或强硬压制、生硬回绝, 或不闻不问、听之任之, 严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与学习积极性, 导致课堂矛盾激化和师生关系恶化。

3.失控

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偶发事件, 教师一味跟着学生走, 太过顺其自然, 放任自流, 致使原有的课堂目标迷失, 课堂秩序失控。

4.失度

教师在处理课堂偶发事件, 尤其是处理“课堂异动型”的偶发事件时, 在情感流露、措辞选择、处理实施等方面往往容易失去分寸, 宽严失当, 造成教学秩序的更加混乱。如个别老师在批评、罚坏行为的同时, 还对学生进行人身攻击与人格侮辱;有的老师因处理纪律问题而不惜影响、耽搁正常的教学, 等等。

二、课堂偶发事件的有效处理原则

课堂教学是一个极其复杂而又动态的过程, 再有预见性的教师, 也不可能预料到课堂全部偶发情况的出现;再周密的教案, 也不可能为偶发情况事先设计好具体的解决方法和步骤。因为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向交流活动, 教师面对的是活生生的人, 学生的思维发展、情感交流情况, 教师是不可能完全预见到。所以, 对于课堂教学中的“节外生枝”, 教师应豁达、宽容地面对, 冷静、智慧地处理。

1. 敏于观察, 正确决策

处理课堂偶发事件, 教师要有敏锐的观察能力与良好的决策能力。面对课堂偶发事件, 教师首先要敏于观察, 洞察事件的状态、程度、影响, 观察学生的反应、态度、言行, 了解或推测事件的原因, 预测事件的结果或发展的趋势, 从而把握事件的性质、学生思想跳动的脉搏和发展的苗头以及课堂变化的趋势。在此基础上, 做出准确的判断, 再迅速做出正确的决策。该淡化的淡化, 该化解的化解;该疏导的疏导, 该堵截的堵截;该当堂处理的当堂处理, 该课后解决的课后解决。

2. 沉着冷静, 以静制动

处理课堂偶发事件, 教师要制怒戒躁, 沉着克制, 不要一遇到突发事件就动气发火, 批评训斥, 甚至停下课来就事论事或上纲上线地处理。这种针锋相对或直接压制偶发事件的做法是不明智的。因此, 遇到偶发事件时, 教师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 冷静地掌控局面, 迅速使课堂安静下来;善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坚持耐心细致的教育, 态度严肃而亲和, 心胸平静而理智。这样, 才能做到既不影响课堂教学, 也不放弃原则来姑息迁就学生的问题行为。

3. 正面教育, 因势利导

处理课堂偶发事件, 教师要坚持正面教育, 因势利导。遇到课堂偶发事件时, 教师要根据学生特点, 结合教学实际, 要诱导攻心而不要简单粗暴;要心悦诚服而不要强迫服从。这就要求教师遇到偶发事件时要动之以情、规之以矩、导之以行, 因势利导, 启发自省, 帮助学生认识错误, 从而有效地处理课堂偶发事件。

4. 时效统一, 及时高效

处理课堂偶发事件, 要讲求时机和效益, 既抓紧时间, 又不偏离课堂教学目的, 不中断教学进程。为此, 教师在处理偶发事件时应力求做到:一要尽力缩短处理问题的时间, 把偶发事件消灭在始发状态, 不使其蔓延;二要尽力限制、减少、消除偶发事件的消极影响, 尽可能不影响全班, 不影响教学;三要点到为止, 见好就收, 只要阻止、平息偶发事件即可, 不要陷入无休止的纠缠与随意发挥;四是尽力运用教学机智, 化被动为主动, 把处理偶发事件转化为教育学生的一个时机, 以取得最佳效果。

5. 化弊为利, 长善救失

处理课堂偶发事件, 教师要变消极为积极, 变不利为有利。有些偶发事件, 表面上看干扰了课堂教学、破坏了课堂纪律、影响了教学进程、打断了教师的教学思路, 但其中往往包含着一些积极因素, 这就需要教师充分认识和挖掘, 并加以利用, 化消极为积极, 变不利为有利, 把它当成一种鲜活的教育教学资源予以重视, 把处理偶发事件变成拓宽学生视野、提高学生认识、激发学生情趣、磨炼学生意志、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以及教育大多数学生的一次机会, 变成推动教学向纵横延伸拓展的一个新契机。这样做, 既处理好了偶发事件, 又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益。

三、课堂偶发事件的应对技巧

1. 借题发挥法。

即把课堂教学中的偶发事件巧妙地融进自己的教学之中, 利用课堂教学中出现的意外情况, 借题发挥加以引导。有位教师在新接任一个新班的第一节课上, 当她打开粉笔盒时, 里面跳出了一只癞蛤蟆, 学生哄堂大笑。面对学生的挑衅与恶作剧, 教师并没有发火, 而是一把抓起癞蛤蟆问:“大家知道它叫什么吗?”学生哄笑着说:“癞蛤蟆。”老师接着问:“我问的是它的学名?”学生答不上来。于是老师娓娓解释道:“它的学名叫做蟾蜍, 它的皮虽然难看, 却可以提炼出一种名贵的中药--蟾酥。蟾蜍在古代还是个吉祥物, 读书人考中状元叫‘蟾宫折桂人’。”老师的表现让学生深切感到:这个老师胆子真大, 了不起, 知识丰富, 心眼好……

2. 因势利导法。

所谓“势”, 是指事情发展所表现出来的趋向。处理偶发事件时, 要注意发现和挖掘事件本身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意义, 然后或顺势把学生引向正路, 或逆势把学生拉回正轨。一位教师教《陌上桑》一文时, 组织学生讨论:“这么多人见到罗敷后都不约而同的停住脚步去‘观罗敷’, 这说明了什么呢?”“好色!”一个学生洋洋自得地说。班里一下沸腾起来了, 还有几个“不怀好意”的学生在起哄。短暂的停顿后, 老师在黑板上写下“好色”两字, 并在“好”下面加了着重号。然后让同学们给它注音、组词。然后, 接着问:“通过刚才那段文字, 大家能否用一个词概括罗敷的特点?”“好看”“美丽”“漂亮”“酷”……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回答。“是啊, 爱美之心, 人皆有之。刚才那段文字中的青年人、老年人、耕者、行者都不约而同地停下来观赏罗敷, 是因为罗敷太美了。同学们再想想, 大家的这种心理能否用‘好色’一词来形容呢?”“不能, 因为好色是指心怀邪念的男子沉溺于情欲, 贪恋女色;而爱美则是对美好事物的欣赏、钦佩。”在这里, 教师没有回避学生的“异口异声”, 更没有简单的批评训斥他, 而是以一种开放的心态接纳了他, 并顺着他的思路展开教学, 将问题引向纵深, 从而化被动为主动, 在自然而然中对学生的认识进行了修正与提升。

3. 以“变”应“变”法。

当课堂教学超出原来的设想, 突然出现意料不到的情况, 且影响到正常教学时, 教师可以采取以变应变的方式。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老师上课时, 几只蝴蝶飞进了教室.吸引了同学们的注意力。于漪老师是这样处理的:她首先让学生把蝴蝶赶走, 然后以“蝴蝶飞进教室”为谜面让学生打一词牌名, 同学们苦思冥想不得其解时, 于漪老师给出了答案:“‘蝶恋花’呀, 因为你们都是祖国的花朵!”在同学们会意的笑声中, 于漪老师继续她的讲课。

4. 暂时悬挂法。

课堂教学中, 学生有可能提出一些教师意想不到的问题, 有的还可能与课堂教学关系不大, 或比较难回答、难解释。如果把时间过多地消耗在此, 势必影响课堂教学的效益。这时, 教师不妨采取暂时悬挂法, 将问题暂时"搁置'起来, 或是稍作处理, 留待以后再从容处理或师生课后再去解答。如一位老师在教初中《思想品德》“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一课时, 有位同学在课堂上问:“老师, 社会主义代替了资本主义以后, 还有没有垄断存在?”显然, 这是一个超出教材内容范围而又比较复杂的问题, 三言两语难以讲清楚的。这个时候就可以把问题暂时悬挂起来:“某某同学这个问题提得好, 不过, 现在大家接触它还有点过早, 等到大家上了高中, 学习了社会主义社会形态以后就不难解决了。”这样既不挫伤提问学生的积极性, 又能鼓励他们分析问题和探讨问题, 还能保证课堂教学的正常进行。

5. 幽默调侃法。

著名学者海因·曼麦说:“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严肃的真理, 比直截了当地提出来更能让人接受。”教学幽默是教师性格、修养、智慧的表现, 它用富有情趣的、意味深长的表现手段灵活、巧妙地实现教师的教育、教学意图, 将教学引向成功。遇到一些偶发事件, 教师不妨表现得幽默一些, 既缓解了紧张情绪, 也有利于转移学生不良的注意力。有位外语教师在教cock (公鸡) 一词时, 有个学生突然怪声怪调地说:“有没有母鸡呀?”顿时, 全班一片喧哗。教师平静地说:“有, 不仅有母鸡, 还有小鸡这个单词。”接着———讲解, 并表扬了那位学生的好学好问, 但也批评了他说话的态度。这样机智的处理, 既没有干扰正常教学, 还使学生掌握了更多的知识, 受到了教育。

6. 将错就错法。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失误, 可以采取实话实的方式, 但如果教师每次都仅停留在承认错误的层面, 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教师的威信。有时教师不妨根据具体的情况采取将错就错的方式, 既及时纠正出现的教学错误, 又以此为契机巧妙地将教学引向新的境界。一位语文教师在批改学生作文时, 发现一篇构思精巧、立意新颖的优秀作文, 教师决定把它当范文讲评。作文讲评课上, 教师刚一读完, 就有学生站起来揭发这篇作文是抄袭的。全班哗然, 同学们一起把目光投向那位抄袭作文的同学, 那位同学羞愧得低下了头。老师有些始料未及, 短暂的思考后, 说:“看样子老师也无法拒绝美丽!这篇文章既然深深地吸引了某某同学, 又强烈地打动了老师,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赏析一下它的美, 看看它好在哪里?”同学们的注意力一下子转移到对文章的欣赏上, 等同学们评赏活动结束后, 老师以此为契机, 从那天开始, 要求全班同学每天轮流推荐一篇文章在班上朗读。在这里, 面对学生对作文抄袭者的检举、全班同学的一片哗然以及抄袭者的羞愧自省, 教师机智地将错就错, 重新确立师生的关注点、动情点, 让同学们一起赏析文章的佳妙, 并以此为契机, 要求全班同学每天轮流推荐一篇优秀作文。不仅使那位抄袭作文的学生免受自尊的伤害, 而且开阔了全班同学的阅读视野, 开拓了大语文学习的渠道, 并引导学生宽容别人的错误, 唤醒犯错误者的内省与改进, 让错误顿时变得美丽起来。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堂上的所有细节, 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 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之中做出相应的变动。”在课堂教学中, 偶发性事件时有发生, 需要教师能随机应变、急中生智, 正确而迅速地做出判断, 采取最合理的解决方法, 机智化解。惟有这样, 方能确保课堂教学的生动有效。

偶发艺术 篇9

从偶发事件中找话题

一次青年教师会课活动, 中班刘老师执教音乐活动《认识你呀真高兴》。在“找朋友”这一环节, 小男孩于海突然哭起来, 执教的刘老师显得很尴尬, 忙跑去询问原因。于海却哭得更伤心了。于海旁边的王婷急着解释道:他要找我做朋友, 我不愿意, 他喜欢欺负别人。刘老师一边小声地责怪王婷, 一边不停地安慰伤心的于海。哪知受了委屈的王婷也急着哭了起来, 配班王老师见状上前拉着两人的手唱道:“于海、王婷, 老师认识你呀真高兴!”两个孩子破涕为笑, 跟着老师跳了起来, 教学活动继续进行。

活动结束后, 我们没有立即进入传统的评课环节, 而是抛出一个特殊的话题:刚才活动中, 于海小朋友找不到朋友, 你遇到这样的孩子会怎样对待?执教的刘老师迫不及待地说了起来:“这个于海, 真气人, 平时脾气就怪, 想怎样就怎样!”配班的王老师笑着说:“其实, 于海是个聪明的孩子, 就是比较好动, 管不住自己, 但遇到他喜欢的手工活动就坐得住!”就这样, 教师们就偶发事件引出的话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这样的讨论, 培养了教师对教学情境敏锐的观察力、判断力以及对问题的分析能力, 也帮助教师提升了教研的能力。

从偶发事件中找生成活动

我们以年龄班为研讨小组, 以“从偶发事件中寻找有价值的生成活动”为主题开展集体备课式教研活动。“会动的玩具”是中班主题活动“我们身边的科学”集体教育活动之一。大家在执教过程中发现孩子对各种机器人玩具很感兴趣, 陆老师提供了这样的偶发事件:班上一个很乖的小女孩, 在分组操作时将玩具区的一个手掌机器人藏到自己的口袋, 午睡时放在枕边, 询问她时, 小女孩说:“我喜欢这个小机器人, 我要保护它!”于是, 老师们议论开来, 孩子对机器人如此充满情感和好奇, 教师就应该做孩子活动的支持者。于是, 大家集体备课, 生成了“机器人来到我们班”综合活动。各班试上之后, 一致认为, 这个生成活动, 既满足了幼儿对机器人的喜爱, 又在轻松活泼中让孩子感知了图形的特征。现在, 我园教师已经学会关注一日活动中的偶发事件, 并能运用家长资源积累偶发事件的素材, 生成了很多教学活动。

从偶发事件中找小课题

浅谈课堂偶发事件的处理策略 篇10

偶发事件的处理是一门艺术, 处理得当, 所产生的效果是积极的, 影响是深远的;如果不能当机立断, 及时妥善处理, 就会产生负面影响, 妨碍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如何处理好课堂偶发事件呢?经过多年的学习和实践, 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信号暗示 旁敲侧击

对于影响不大、涉及面不广的偶发事件, 教师可以予以暗示, 或旁敲侧击, 采取“无声胜有声”的方法。比如:目光暗示、轻轻摇头、皱眉、抿嘴、放慢教课速度、走近违纪的学生等, 这样既处理了偶发事件, 又不影响正常的课堂教学。

二、引导为主 以守为攻

对于暗示不能解决的偶发事件, 如果采取批评、训斥等方法会让学生觉得颜面无光, 会对错误行为本身起强化作用。因此, 正确友好地引导, 提醒学生当前应该做什么, 不当堂追究学生违反纪律的原因, 是上等策略。

三、沉着冷静 因势利导

对偶发事件的处理不仅需要教师具有沉着冷静、不急不躁的心理素质, 更需要教师的聪明与智慧。处理时, 可以以寓庄于谐、寓教于乐的幽默方式让学生在笑声中揣摩、体会老师的深意;还可以用“大智若愚”的方法, 将问题交给学生, 用质朴无华的“智巧”, 借助学生的力量, 转化问题的矛盾。

例如, 一次物理课, 教学内容是《物体的惯性》, 上课期间, 一位同学不止一次与其他同学说话, 老师先是暗示, 此同学没有停止说话, 于是老师提醒“:请xx同学认真听课!”可这个同学还是没有停止说话, 老师再次提醒:“xx同学, 老师已经提醒你了, 你怎么还说话?”该同学说“:老师, 很抱歉!由于惯性, 我没有停下来。”这时, 全班同学哄堂大笑, 这位老师没有发怒, 笑了笑说:“你的辩解说明你理解了惯性的含义, 你很聪明, 希望你认真听下面的内容, 不要影响其他同学, 好吗?”结果该同学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这样, 这件事在不影响课堂教学情况下得到了完美解决。

四、宽容对待 尊重学生

很多课堂偶发事件都是由于学生因素引起的, 有时甚至是学生故意所为, 或者是恶作剧。出现这种情况, 如果当众批评学生, 会使矛盾激化, 造成师生冲突。苏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一个学生犯了错误, 教师给予谅解, 会使他自愧、自责。“忍一时风平浪静, 退一步海阔天空。”所以, 课堂上当学生违纪时, 教师不要动肝火、丧失理智, 要宽容对待、尊重学生。

上一篇:第三方金融服务下一篇:工作方法和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