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及民用建筑

2024-06-27

工业及民用建筑(精选十篇)

工业及民用建筑 篇1

关键词:工业和民用建筑,质量控制,现状,对策

0 引言

房屋建筑工程, 尤其是工业建筑和民用建筑的的质量管理对于广大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有重要影响, 同时也关系到建筑本身的寿命和建筑行业自身的长远发展, 关系到社会的和谐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所以, 工程管理中, 质量管理是关键。

1 房屋建筑工程各阶段的质量问题

设计阶段、施工阶段和建成之后的房屋维护阶段是关系到工业和民用建筑工程质量的重要阶段, 各个阶段都有质量问题产生的可能性, 且一旦出现问题就对建筑质量有重要影响, 所以要重视对这几个阶段的质量控制。

1.1 建筑设计阶段的问题

建筑工程施工的重要指导就是建筑设计图纸, 设计图纸根据不同建筑的特点、需求、客户要求、用途等进行设计, 在房屋结构、施工技术、设备处理等各方面进行细化的规定和宏观的方向性指导, 是建筑建设期间的重要参照。由此可见, 房屋建筑设计的质量影响着建设过程的方方面面, 这一阶段出问题, 就会影响到后面各个阶段的施工建设, 影响到建筑质量。不少民用和工业建筑出现技术问题都是从设计阶段开始的, 不少建筑设计人员缺乏实地考察经验, 一味地闭门造车, 缺乏对业主需求的考虑和对建筑物周边环境以及当地气候地质环境的了解和考虑, 经常出现不符合气候环境或建筑物周边环境的设计, 例如, 对于地震多发地区的建筑缺少抗震结构处理;多雨气候地区缺乏防水、防潮、防渗漏设计等。多层房屋建筑没有详细的地质勘探过程, 只是靠参照周边建筑物的资料或者是听取建设单位的描述来设计施工图, 设计中所参考的数据有限。不少民用建筑的基础、梁、中柱的负荷设计没有按照规定进行运算, 导致最后一确定的负荷载值等于真实情况相差较远, 造成安全隐患。

1.2 工程施工中的常见质量问题

目前, 我国的民用建筑和工业建筑多为高层建筑或多层建筑, 相对于低层建筑来说, 高层建筑的结构更加复杂, 建筑中的管道、楼道、排水、光缆、电缆等的安装和设置更加复杂, 给建筑施工带来了不小的难度, 也是质量问题容易产生的地方。

民用建筑和工业建筑的占地面积一般都比较大, 施工面比较分撒, 且施工工序多而复杂, 施工过程中的各个程序经常出现相互干扰现象, 比如构造柱与砌砖体的建造过程中, 就常常出现施工工序倒置, 在构造柱施工过程中先设置构造柱, 然后才将砖墙砌好, 从而造成了构造柱与砖墙的断裂。建筑施工中, 前后各个环节都是相互联系和影响的, 任何一个环节、一个步骤出现偏差和质量问题, 都会对后续的建筑工作造成严重的影响, 这种影响有时甚至是毁灭性的。施工过程中, 不少施工单位为了缩短工期、减少成本昼夜赶工, 为了追求时间, 在质量上的控制就松懈了, 很多关键工程都是在工期的促使下提前完成, 其中省略了检查监理等关键步骤, 施工质量难以确保。同时为了节约成本, 经常出现建筑商偷工减料等问题, 这些都给工程质量造成问题。

1.3 建筑维护阶段的质量控制问题

房屋建筑工程完工之后的维护阶段的质量管理和控制周期时间长, 在维护期出现的问题多。居民入住之后或厂房投入使用之后, 常常出现建筑使用者随意改变建筑物房间格局的现象。使用者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改建和装修的情况经常存在, 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对建筑的关键力学结构造成影响或者操作不当, 很可能会对建筑物的稳固性造成影响, 同时, 其中也经常会出现墙体断裂、管道线路等发生损坏、管线渗漏阻塞等现象。现阶段房屋建筑行业中普遍存在重建设、轻维护的现象, 很多问题不是出现在建设过程中, 而是在房屋建成投入使用之后才慢慢浮现出来, 所以, 工业和民用建筑在维护阶段的质量控制不容忽视。

2 工业及民用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措施

2.1 重视施工前的质量监管

要确保建筑设计的合理性、科学性。建筑设计师房屋建筑质量保证的前提和基础, 因此其合理性和科学性直接关系到房屋建筑的稳固性、与环境的相容性以及实用性。设计人员要对建筑工程所在地域的环境特点、地理地质特点进行实地勘察, 并拟定成文的地质环境勘探报告, 勘探报告应该作为建筑设计的重要参考。重视对软弱地基的设计处理, 严格计算和设计承重柱截面的高度, 在对横向框架进行设计的同时, 还要兼顾纵向框架的设计。有的设计者只重视悬挑梁的梁高的前度和倾覆, 却忽视了对梁手挠度的验算, 容易引起挑梁变形, 所以, 要注意挑梁高度的选用等。建筑设计要有一定的前瞻性, 为今后可能产生的改造和调整留下一定的空间。管理人员要对图纸的准确性、合理性和科学性进行监督, 防止因为设计的不合理导致在施工阶段不得不改动而导致的施工工期延误和影响工程质量。另外, 要重视施工预案的设计。施工预案会对工程中可能出现的影响工程进度和质量的因素进行预估, 针对不同施工步骤和阶段的问题进行施工方案设置, 对施工中的突发状况进行及时有效的调度和处理, 对施工中的问题进行有效的指导。

2.2 做好施工中的建筑监理工作

目前建筑行业的监督约束制度并不完善, 很多施工单位只把建筑工程质量控制条款视为白纸, 经常出现设计者和施工者资质缺乏, 为了赶工期而盲目抓速度, 为了降低成本而偷工减料, 使得工业和民用建筑问题频发。这些问题都迫切需要外部监理的涉入, 依靠有效的监管确保建筑工程的质量。

2.2.1 建立完善的责任制度

要对建筑工程的主要负责人实行明确的责任分工和权责对应措施, 可以以责任书、责任协议等书面形式来明确责任, 建立规范的检验制度、验收制度等。监理工作要有序化、规范化, 对工程质量进行定期检查, 监理人员与建筑工程师、建筑商、业主等进行及时交流, 及时就施工中产生的设备问题、材料问题、技术问题进行沟通交流, 求得合理的解决方案, 使产生质量问题的可能降到最低。

2.2.2 建立完善的质量监督评价体系

建筑工程监理以确保建筑施工质量为重要目的, 那么一项工程完成之后, 怎样判定该工程的质量时好时坏呢?完全依靠监理人员的主观判断恐怕很难达到客观公正, 只有将各个工序、各个细节的质量考量点加以量化, 为建筑管理和验收提供一个确定的、细化的标准, 才能使工程监理工作有迹可循, 而不会产生严重的主观倾向。这个量化体系就是房屋建筑质量监督评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2.3 工程验收确保工程质量

要建立严格的房屋建筑验收管理体系, 适当抬高工程验收门槛, 增加验收步骤和检验主体。首先, 建筑工程建成之后, 先由承包商或建筑商内部的检验部门进行自主检验, 确定合格之后。将自荐材料和验收标准、与业主达成的特殊的具体的协议以及相关的验收规定等材料提供给监理部门或监理人员。如果监理部门进行二次验收之后发现有严重的质量问题, 则要向施工单位提出质量问题处理意见, 要求施工方就质量问题进行处理, 处理之后进行再次检验。工程监理体系的二次甚至是三次检验形成了建筑商自检基础上的进一步的检验保障, 从而使民用和工业建筑在经过层层把关和检查之后再投入使用和生产, 对建筑商的建筑行为形成了强有力的制约和监督, 是确保建筑质量的有效手段。

2.3 加强对施工材料和技术的控制

建筑工程的建筑材料和施工设备是确保建筑工程质量的基础, 只有先确保施工中所使用的材料和设备的高质量, 才能有效确保房屋建筑的质量, 试想, 质量低劣的材料、落后陈旧的设备要如何保证建筑物的高质量呢?所以, 要建立严格的建筑材料和设备是把关制度, 为建筑工程的质量提供重要保障。

施工现场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要对建筑材料和施工设备进行严格把关, 严格遵照规定的材料和设备进行采购, 明确技术要求、质量标准和型号等, 确保施工中的水泥、沙石、钢筋、水、设备型号、性能等指标符合技术规定, 对进入施工现场的水泥、钢筋严格控制。没有经过检查的材料不得进入施工现场。材料的存放与储存、使用与配比等也要合理, 比如水泥的存放, 要在封闭的仓库内存放, 存放时间不宜过长, 一般不要超过3个月, 要坚持先到先用的原则, 存储过程中, 要注意保持环境的干燥。再如砂的控制, 要严格控制砂的平均粒径和颗粒等级, 砂的含泥量要低于百分之五, 所含云母不得超过百分之二, 对于抗渗混凝土的各种规格要求, 更是要十分严格。混凝土的配合比不能简单地凭施工经验来进行, 而要按照《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进行适配, 要根据设计使用的混凝土的耐久性、强度等级来配制水灰比等数值。对于施工现场的设备, 在投入使用之前, 检查设备的型号、性能, 并确定设备能够满足施工中的质量要求, 并能保证正常运行;使用过程中, 要对设备进行经常性的检查, 一点发现问题, 就要及时排除故障或隐患, 及时维修和更换。要确保所使用的建筑材料和设备的高质量, 杜绝劣质材料和不合格设备, 确保建筑工程质量。

2.4 重视建筑维护阶段的质量管理

工业和民用建筑属于利用率非常高的房屋建筑类型, 建筑建成之后存在一个很长周期的建筑物维护阶段, 这一阶段容易产生的问题就是, 出了质量问题, 找不到负责人, 使得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所以, 出了在施工过程中实行责任到人的问责制度, 这种制度还应该延续到维护期, 维护期哪个环节、哪个位置出现了问题就有那一环节和位置的负责人来负责, 以此来确保维护阶段出现的质量问题不会处于“没人管”的尴尬境地。另外, 房屋建筑的维护阶段的质量管理也非常重要。建立房屋局部改建监督审查机制, 如果居民想要改建房屋布局, 要经过建筑维护管理部门的审查, 确定可以进行改建之后, 再派专门的检查监督人员全程跟踪改造工作, 防止管道、结构、设施的破坏。

维护阶段是房屋建筑质量的巩固时期, 一些潜在的质量问题在有效的维护下是可以排除的, 例如建筑的加固和管道的试行等工作, 都会将一些潜在问题显露出来, 所以建筑维护期的质量控制是非常有必要的。

3 结语

房屋建筑工程, 尤其是与人民日常生产生活有密切联系的工业和民用建筑的高质量可以提高建筑的寿命, 保证人们起居的方便、安全, 对社会和个人都有重要意义。房屋建筑质量管理对于建筑质量的确保和安全性能的提高有重要的监督和制约作用, 通过施工前、施工过程中以及完工之后的验收和维护的质量管理, 可以有效推动房屋建筑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管理丛书编审委员会统编, 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管理总论[M].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8.

[2]黄河源.对房屋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问题探讨[J].商品与质量.理论研究, 2010, (9) .

工业及民用建筑 篇2

2016申报指南

节选自科技部网站(http:///)。更多内容请点击文章末尾蓝色按钮“阅读原文”查看。

“绿色建筑及建筑工业化”重点专项2016申报指南

为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相关任务和《国务院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科技部会同教育部、工业信息化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中国科学院等部门,组织专家制定了“绿色建筑及建筑工业化”重点专项实施方案,列为2016年启动的重点专项之一并正式进入实施阶段。

重点任务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以项目形式落实,按照分步实施、重点突出原则,2016年,本指南拟在7个方向部署相关项目开展研究,项目执行期3-5年。1.基础数据系统和理论方法1.1 基于实际运行效果的绿色建筑性能后评估方法及应用示范研究内容:研究绿色建筑实际性能与设计预期的差异及其机理;研发绿色建筑性能参数及针对使用者行为和满意度测试的大规模监测、数据采集和评价系统,以及多环境性能参数数据挖掘技术及反馈应用;研究基于长期运行能耗、环境性能参数数据(能耗、水耗、照度、温湿度、CO2浓度、PM2.5等)和使用者满意度的绿色建筑性能后评估模型及方法,建立数据库系统;建立可量化、可考核、贯穿建筑全过程的定量化评价体系和技术导则,并进行后评估实践及工程示范;对我国建筑相关的可再生能源系统使用效果进行科学评估。2.规划设计方法与模式2.1 目标和效果导向的绿色建筑设计新方法及工具研究内容:研究典型气候区大型公共建筑和城镇居住建筑的全寿命期气候适应性优先和性能数据为导向的绿色建筑设计新方法;研发适应中国建筑特点、典型气候特征和建筑使用模式的室内环境、建筑能耗统计和碳排放计算方法及标准体系;开发新一代建筑绿色性能模拟分析技术和工具;开展典型气候区和不同建筑类型的工程示范。3.建筑节能与室内环境保障3.1 长江流域建筑供暖空调解决方案和相应系统研究内容:研究长江流域不同地区建筑室内热环境需求特性以及用户使用习惯,定量给出建筑在不同运行模式下的室内热环境营造需求;研究适宜的围护结构方案,研究建筑混合通风技术,建立适宜该地区的延长非采暖空调时间的热环境营造技术体系;研究适宜的供暖空调末端方案:解决冬季供暖舒适性差的问题,给出可满足冬季供暖、夏季空调等需求的统一末端解决方案;研究解决分散高效的空气源热泵化霜、压比大范围变化下高效运行等问题的关键技术,满足冬夏共用的冷热源设备需求。3.2 藏区、西北及高原地区利用可再生能源采暖空调新技术研究内容:研究藏区和西北高原地区建筑利用太阳能供暖和建筑围护结构蓄能技术,确保室内昼夜温差不超过10℃;针对川西藏区等水电资源丰富和气候特点,研究空气源热泵供暖问题的关键技术;针对西部炎热干燥地区资源和气候特点,研究夏季蒸发冷却空调技术,研究可再生能源与常规能源协同优化运行策略。3.3 居住建筑室内通风策略与室内空气质量营造研究内容:通过现场实测和理论研究,提出适宜于不同气候区居民的有效开窗关窗模式。调研实测住宅机械通风方式实际的通风换气量,过滤效果,过滤器清洗状况,二次污染情况,室内空气质量,风机能耗状况等。调研实测家庭用排风热回收装置不同气候状况下的实际使用效果,冷热量回收率,风机电耗,过渡季实际的转换方式与效果。通过理论分析与实验研究,比较开窗通风+房间空气净化器和机械通风+过滤器+排风热回收装置两种方式在室内颗粒物污染、VOC污染、SVOC污染、通风空调能耗诸方面的差异。对一批采用上述方式的居住建筑实际状况进行长年连续测试和分析。3.4 建筑室内材料和物品VOCs、SVOCs污染源散发机理及控制技术研究内容:从微、介观层次揭示室内材料和物品VOCs、SVOCs散发机理,发展散发特性参数预测和调控方法,揭示环境参数对散发特性参数的影响机理。发展快速、准确、可满足不同层次和对象需求的室内材料和物品VOCs、SVOCs污染散发特性检测系列技术及装置。完善相关室内材料和物品的污染物限值和检测相关标准,构建具有我国特色的室内材料和物品VOCs、SVOCs散发标识体系。开展上述技术应用的工程示范。3.5 既有公共建筑综合性能提升与改造关键技术研究内容:研究既有公共建筑改造实施路线图及标准体系;研究公共建筑围护结构改造、空调采暖系统调适、照明采光及隔声降噪等适宜技术;研究大型公共交通场站运行能耗的主要影响因素及评价指标,研究既有大型交通场站的节能运行策略;研究既有公共建筑抗震、防火能力的提升改造技术、建筑物寿命提升技术;研究基于性能导向的既有建筑监测及运营管理关键技术,建立包含能效、环境、防灾等因素的既有公共建筑综合性能管理平台;开展既有公共建筑综合性能提升与改造的应用示范。4.绿色建材4.1 建筑围护材料性能提升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研究内容:研究墙体和保温材料耐久性基础理论;开发节能墙体材料部品化绿色制备工艺技术与装备;研究新型外墙装饰保温隔热材料及系统应用技术;研究高效、高可靠节能玻璃工业制备应用关键技术;研究钢化玻璃幕墙自爆机理和风险诊断及控制技术;研究门窗系统及屋面材料的节能性能提升技术。4.2 功能型装饰装修材料的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研究内容:研究室内环境净化材料关键技术;研究蓄能及电磁防护装饰装修材料的开发与应用技术;研究环保型装饰装修一体化轻质建材的开发与应用技术;建筑节能与装饰装修材料功能一体化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研究基于全寿命期的建筑功能材料选材技术及绿色度评价体系。4.3 地域性天然原料制备建筑材料的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研究内容:研究海绵城市透水材料的关键技术;研究地域性原材料制备绿色混凝土的关键技术,并提出绿色混凝土的性能指标;研发磷石膏、膨润土、天然火山灰、风积沙、海砂等新型地方资源制备绿色建材技术与示范;秸秆及复合材料结构的建筑技术与示范。5.绿色高性能生态结构体系5.1 高性能结构体系性能与设计理论研究研究内容:研究高性能新型结构体系的动力特征,及其在地震、风、环境振动、爆炸等不同类型动力作用下的响应规律和性态控制理论;研发高性能结构体系精细化试验与仿真分析技术;研究高性能结构体系灾变机理、性能化设计和防连续倒塌设计理论;研究新型高性能关键构件及节点的工作机理及其设计方法;研发高性能结构体系健康监测与评估关键技术;研究以全寿命期性能为目标的高性能结构体系评价方法。5.2 高性能钢结构体系研究与示范应用研究内容:研发适用于工业建筑、民用建筑、城市桥梁等基础设施领域的高性能钢结构体系;研究高性能钢结构高效连接和装配化安装技术;研究高性能钢结构体系的受力机理、精细化计算理论、全寿命期设计理论与设计方法;研发高性能钢结构体系防灾减灾、检测评价等关键技术;进行工程示范。5.3 既有工业建筑结构诊治与性能提升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应用研究内容:研究复杂环境下基于性能的既有建筑鉴定评估方法,建立既有工业建筑结构可靠性评价指标及全寿命评价关键技术;研究基于远程监控和大数据技术的既有工业建筑结构诊治数据平台;研究工业建筑结构加固改造、减隔振和寿命提升技术,研究工业建筑绿色高效围护结构体系及节能评价技术,研究存量工业建筑非工业化改造技术。开展工程示范。6.建筑工业化6.1 装配式混凝土工业化建筑技术基础理论研究内容:研究工业化建筑、结构体系的适用性及优化技术,研究装配式建筑全寿命期工作机理及设计理论;研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新型连接节点及其基本结构性能,研究适合装配化施工的混凝土结构构件高效配筋设计理论;研究8度区混凝土装配结构体系的工业化适应性问题与创新抗震设计理论及防连续倒塌设计理论。考核指标:提出装配式高性能混凝土结构体系与设计理论;提出新型系列连接节点形式,达到与现浇结构同等性能要求;提出混凝土结构装配化结构防连续倒塌理论;制修订相关国家/行业标准(送审稿)不少于2项;申请/获得发明专利不少于3项。6.2 工业化建筑设计关键技术研究内容:研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模块化钢结构、预制预应力装配式结构、竹木结构体系设计技术;研究装配式高性能结构体系及其连接节点工作机理及设计技术;研究工业化建筑围护体系、构配件及部品的高效连接节点设计技术,研究主体结构与围护结构、建筑设备、装饰装修一体化集成设计技术。考核指标:完成4类装配式结构设计方法并编制设计指南;制修订行业技术规范不少于2项;完成示范工程不少于8项(考虑不同技术体系、不同建筑类型、不同地区),共计面积不少于20万平方米;申请/获得发明专利不少于3项。6.3 建筑工业化技术标准体系与标准化关键技术研究内容:研究制订工业化建筑全过程、主要产业链的标准体系及标准定额体系,研发工业化建筑结构、围护结构、功能部品及设备管线的关键技术标准;研究工业化建筑的标准化、模块化设计技术体系与通用化接口技术,研究建立工业化建筑标准化关键部品库,研究建筑工业化施工标准化装配技术与工艺体系。考核指标:提出系统的工业化建筑标准体系,建立工业化建筑定额体系;提出建筑模块化设计的标准模数系列;完成工业化建筑关键部品、构件的模块化、标准化数据库,标准化程度达到75%以上;提出标准化装配施工工艺体系不少于3项;制修订国家/行业相关标准(送审稿)规范不少于2项。6.4 装配式混凝土工业化建筑高效施工关键技术与示范研究内容:研究大型预制构件无损性库存与运输、高效吊装与安装技术,研究工业化建筑施工安装质量监测与控制技术;研究装配式建筑关键节点连接高效施工及验收技术;研发建筑、结构、机电、装饰及部品一体化集成生产、安装技术;研究建筑构件高精度控制技术,研究基于工业化建筑施工全过程的精细化施工技术管理与安全控制技术。考核指标:完成装配式建筑高效生产、建造技术体系及工装系统各不少于1套;制修订相应的国家/行业标准(送审稿)不少于2项、工法不少于5项,申请/获得发明专利不少于10项;完成示范工程不少于5项,总面积不少于50万平方米,居住建筑要考虑南北方、地震区等不同地区的多层、高层等类型,公共建筑要考虑不同功能类型,与传统施工方式相比,现场用工量减少30%以上,现场建筑垃圾减少50%以上,现场非实体性材料投入减少50%以上。有关说明:企业牵头申报,鼓励产学研合作。6.5 工业化建筑检测与评价关键技术研究内容:研究工业化建筑部品及构配件质量验收与检测技术;研究建立工业化建筑部品与构配件的产品质量认证与认证技术体系;研究工业化建筑连接节点质量检测技术;研究完善工业化建筑质量验收方法及标准体系。研究建立工业化建筑在全寿命期的性能与水平的评价技术指标体系与标准;研究工业化建筑全产业链能耗及碳排放的监测及测算技术;研究建筑工业化发展行业管理与政策机制;研发工业化建筑发展水平评价标准与系统、数据采集信息系统及综合监管平台。考核指标:提出工业化建筑构配件生产过程中质量检测与质量验收方法,提出工业化建筑施工安装过程中节点质量检测与质量验收方法2项,制修订工业化建筑质量检测、产品认证与质量验收的国家/行业技术标准(送审稿)3项,申请/获得发明专利不少于5项。开发工业化建筑能耗统计识别技术,建立工业化建筑主要材料和部品碳排放清单;编制“建筑工业化发展行业管理与政策指南”;制修订工业化建筑评价国家/行业标准(送审稿)和建立工业化建筑评价系统,并用于评价示范工程不少于5项,面积不少于50万平方米。提出工业化建筑发展水平评价标准与系统,完成工业化建筑环境和经济综合效益分析报告,并在不少于5个不同规模、不同区域城市示范应用。建立建筑工业化评价数据采集数据库和工业化建筑评价综合监管平台。6.6 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内容:研发、优化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高层住宅及低多层住宅、公共建筑)产业化技术体系;研究从设计、部品及构配件生产、装配施工、装饰装修、质量验收全产业链的关键技术及技术集成;开发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关键配套产品、智能化生产加工技术;研究适用于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标准化、工具化吊装与支撑体系;研究开展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规模化示范应用;研究预制工厂的规划布局。考核指标: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产业化专用技术体系不少于3类,提出预制工厂的规划布局指南。在不少于2个预制装配式生产基地示范生产,在不少于2个城市示范应用,完成示范工程总面积不少于100万平方米,示范工程要考虑南北方不同地区的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公共建筑要考虑不同功能类型,与传统建筑产业相比,资源及能源消耗减少不低于15%。7.建筑信息化7.1 基于BIM的预制装配建筑体系应用技术研究内容:研发预制装配建筑产业化全过程的自主BIM平台关键技术;研发装配式建筑分析设计软件与预制构件数据库;研发基于BIM模型的预制装配式建筑部件计算机辅助加工(CAM)技术及生产管理系统;研发基于BIM的空间钢结构预拼装理论技术和自动监控系统;研发基于BIM模型和物联网的预制装配式建筑运输、智能虚拟安装技术与施工现场管理平台。7.2 绿色施工与智慧建造关键技术研究内容:研究基于绿色环保的施工全过程创新工艺;研究施工现场临时设施标准化、定型化、产业化技术并开展示范;研究施工现场固废减排、回收与循环利用技术;研究基于高效、节能、环保理念的现场施工装备及系统改造技术;研究施工全过程污染控制技术与监测系统;研究基于BIM技术的信息化绿色施工技术,建设基于物联网和分布式计算技术的绿色施工监控管理平台;研究BIM与物联网、移动通讯、智能化等信息技术在绿色施工与智慧建造中的集成应用技术及标准体系。

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管理及创新方法 篇3

关键词:工业建筑;民用建筑;建筑工程;施工管理

引言

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是一项非常复杂系统工程,需要建筑施工企业根据自身的特点、优势,采用科学的方法提高施工管理素质,在实际中结合各项目的特点,进一步细化管理工作,最后才能按时保质的完成施工任务。本文主要讲述工民建工程在建筑行业中的重要性,承担着我国工业生产以及居民生活的建筑任务,对于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的繁荣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内容

1.1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

建筑物是指供人类生活、居住、学习、工作,以及从事生产和文化活动的房屋。建筑物按用途可分为三类:

(1)民用建筑,指的是供人们工作、学习、生活、居住等类型的建筑。包括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两大部分。

(2)工业建筑,指的是各类生产用房和为生产服务的附属用房。包括单层工业厂房、多层工业厂房和层次混合的工业厂房等。

(3)农业建筑,指各类供农业生产使用的房屋,如化肥库、拖拉机站等。

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就是质量形成的过程,对于工程量的管理要坚持事前控制,防范于未然,把质量问题放在工程管理的首位。

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是技术支持。无论是工业建筑,还是民用建筑,工程本身都是由许多环节构成的。在工程质量管理中,每一环节的设计与具体实施都需要足够的技术支持。缺乏了技术的支持,工程的质量必然难以保证,而且各工序之间的衔接也要有相应技术的支持。

其次是严格技术标准。为了保障工程质量,任何工程项目都有严格的技术标准。工程技术标准是由专业技术人员和工程师共同研究和制定的,具有科学性、客观性、可操作性的特点。只有工程各环节都严格按照技术规范施工,才能保证工程的整体质量。

最后,要严格检查隐蔽工程。在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施工中出現很多隐蔽工程,对于隐蔽工程的管理也是工程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国内已经有很多成熟的、科学的管理理论和方法,只有工程管理者加强监督和监理,才能有效保证隐蔽工程的质量。

1.2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的进度管理

工程的进度管理是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的主要管理内容之一,工程的进度不是单方面就可以保障的,而是需要设计方、施工方、投资方的通力合作,才能保证工程的整体进度。工程进度就是工程从立项、设计、预算,到施工、验收等步骤所需要的全部时间,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的进度管理,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1.2.1加强各方联络,认真落实工程进度

在工程进度管理中,设计方、施工方、投资方要随时进行沟通与交流,各方要及时了解工程的具体进展情况,一旦发现问题,必须马上研究对策和解决方案,严格保证工程的进度。

1.2.2要严格保证建筑材料的供应

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的施工都离不开建筑材料,建筑材料的供应一旦出现问题,工程的进度就必然会受到影响。因此,施工单位必须按约定将自己所负责采购的建筑材料、机械设备及时运送到工程现场,并及时提供产品合格证、使用说明书和检测报告等,确保工程进度不受影响。

1.2.3投资方要按时支付工程款

工程款是确保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正常运转的前提,如果出现资金流转不畅,必然导致无钱购买建筑材料、工人罢工等现象,施工就难以进行。所以,为了保证工程进度,投资方一定要按时支付工程款。

1.3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的验收管理

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项目的验收是工程管理的最后一道工序,一般可分为分项工程验收、分部工程验收、单位工程验收等几类。

1.3.1分项工程验收

在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验收中,一般分项工程由施工单位组织有关人员进行检查验收,并将验收记录提交监理单位,由监理单位核查确认。对于重要的分项工程和关键部位的分项工程,施工单位在自检合格的基础上,由建筑工程管理人员根据设计、图纸、规范和质量标准进行检查验收。

1.3.2分部工程验收

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的施工,常常需要分别承包给不同的部门来进行。分部工程一般是由施工单位各施工队组织有关人员在该分部工程所包含的分项工程验收的基础上,按分部工程的质量标准进行验收。对于重要的和关键的分部工程,在施工单位自检的基础上,由监理单位组织验收。

1.3.3单位工程验收

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在单位工程完工后,首先由施工单位自检,在自检合格的基础上,向监理工程师提出验收申请。监理工程师在接到施工单位的验收申请后,应对单位工程的质量保证资料进行审查,并组织建筑工程管理人员、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建设单位、质量监督部门的人员进行现场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与合同、规范、标准相对照,最后判断该单位工程的质量是否达到规定要求,是否同意验收。

2.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的管理的创新方法

目前,我国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的管理已普遍实行科学的管理制度和方法,但是方法多是照搬、照抄其他行业的科学管理方式,并不完全适应工程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在实际操作中,很多弊端和缺点都逐渐暴露出来,如果长期的硬性坚持下去,必将不利于整个建筑行业中的发展和进步。我们必须在现有工程管理方法的基础上,加以适当的创新,以满足建筑行业的整体发展需求。工程管理方法的创新需要从以下几点做起:

(1)吸收和借鉴世界先进经验,对我国的工程管理方法加以创新。一些发达国家的建筑行业发展历史较悠久,在长期的管理工作中,早已形成一套完善的工程管理理论和方法。国内的工程施工单位要注重对国外先进管理理念的吸收和借鉴,但绝对不是全部将其拿过来,直接应用于国内的工程管理工作中。而是要对外国的工程管理经验做充分的分析与研究,并坚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学习原则,结合国内工建筑行业的现状和行业发展需求,加以适当的创新,逐步形成符合中国建筑行业市场,并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

(2)提高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引导其主动参与工程管理方法的创新。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的素质决定了工程的质量和进度等诸多问题,因此建筑工程管理方法的创新关键在于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的素质高低。建筑工程管理人员只有具备了丰富的工程管理知识、工程施工常识、工程管理法律知识等基本技能,才能更好的完成工作,并对工程施工提供可行性、客观、有价值的意见。只有高素质的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积极参与到建立管理方法的创新工作中,才能有效改善国内工程管理方法较落后的现实。

总结语

我国工程管理工作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在多年的工程管理工作中,管理人员也积累了很多经验。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的工作经验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是工程管理发展与进步的基石。建筑工程管理人员只有在不断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对管理方法进行更新和完善,才能保证工程管理方法的不断创新。

参考文献:

[1]孙苏荀.工程项目管理模式优化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12.

工业及民用建筑 篇4

技术类型所涉及的领域和因素很多, 包括新材料、新工艺、新型管理模式、新型生产方式等, 无论是哪个项目或哪个成分, 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提高产品的性能和质量, 从而将效益和利益提升到最大化。对于建筑行业来说, 技术类型主要体现在材料、构建的组合搭配上, 这种分布可以提高建筑物的质量, 使建筑更具美感、安全性和实用性。建筑施工中的施工技术创新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原有建筑的使用方式和存在形态, 将美学和建筑学结合得游刃有余, 此外, 它着重强调了高科技技术在建筑物当中的合理体现。

2 工农建施工技术创新及应用现状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迅猛增长, 居住问题成为现如今的一个焦点所在, 以适应性为主的一种建筑思想让建筑施工行业增添了创新与应用的色彩, 并且这已经成为建筑施工中的一个重要宗旨。由于各个区域间存在不同的历史背景和发展历程, 所以各地区的人们对居住条件的具体要求也不尽相同, 然而不论要求如何, 建筑施工都要予以最大程度上的满足和实现。

2.1 工农建施工技术的创新现状

建筑工程行业当中的施工技术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项目, 它不能单纯地借助于理论基础, 而是更多地要求实践经验。对于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予以突破和创新, 需要不断深化相关机制的改革, 只有这样才能为企业生产力提供完善的保障, 从而推动企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2 工农建施工技术的应用现状

根据有关资料我们可以得知, 建筑施工技术如今在我国应用的极其广泛, 也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认可。然而值得一提的是, 在具体应用过程中, 依旧存在一些纰漏, 譬如说建筑物的性能、结构和安全性等, 并没有得到理想的保证和有效的掌控, 以至于阻碍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这说明在创新和应用建筑施工技术的同时, 一定要重视技术创新结构的优化完善, 并将其作为重要工作重点推进。

3 建筑施工技术的创新与应用方案

3.1 创新建筑结构

传统的建筑设计当中有很多固定的结构, 随着科学技术的稳步发展, 一些新型结构形式也逐渐应运而生, 这些新型结构大多需要高科技材料, 从另一个层面上来说, 建筑结构的革新也刺激了材料行业的进步发展。另外, 建筑结构往往需求经过严谨复杂的分析和运算, 技术人员要确保计算出来的数据准确可靠。在西方发达国家中, 这类新技术受到建筑学家的青睐, 并在广泛推崇的情况之下得到了高速的发展。然而在我国, 由于多项相关技术并不成熟, 没有给新技术开辟明朗的道路, 所以这类新型建筑结构的发展前景令人堪忧。所以说, 我国的建筑工程师要不断地探究有关材料并作出探索研究, 在这一领域充分发挥自身的才能和创新能力, 让我国建筑施工技术追上国际前列。

3.2 增强技术创新能力

企业制度是企业发展进步的核心力量, 也是行业繁荣的基础所在。对于建筑行业来说, 想要迅猛发展, 离不开资产和技术两大要素, 而技术往往建立在资产的基础之上, 又反作用于资产, 给予资产重大影响。总的来看, 资产和技术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关系。这就告诉建筑企业的管理者, 要谋求较高利益的过程中一定要具备技术创新的意识和思想, 首先要有一个良好的创新能力和战略目标, 然后再开始研制新技术和新方法, 最终形成一个强有力的技术创新体系。如此一来, 建筑企业乃至整个建筑行业都能够形成良性循环, 达到由创新带动效益的目的。

3.3 提高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主要是指企业本身所持有的竞争能力, 它能够帮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一定的成果, 它也能使企业在同行的比拼中脱颖而出。在建筑工程领域, 如果一个企业能够打造自身专属的核心竞争力, 那么它的技术一定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无法让对手破解, 及时被模仿, 也会需要较高的成本和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从客观上来说, 核心竞争力的存在为建筑工程企业带来了市场竞争的机遇和挑战, 如果运用得当, 将会给这个企业带来垄断性收益。当然, 并不是说一个企业现阶段拥有核心竞争力, 就会一直处于佼佼者的位置, 因为核心竞争力需要企业的不断发展, 一旦停止, 就会走上下坡路。

3.4 坚持正确的思想战略

从思想领域来看, 建筑施工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 应当不断提高自身的研发实力, 将重点工作放在技术创新和设备改造上面来。而政府作为一个发挥着宏观调控功能的部门, 应当鼓励所有有条件、有能力的大型建筑企业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施工技术研发机构, 在必要时, 应当给予一定的资金鼓励和支持。对于一些长久存在却并不适用的传统技术, 政府要及时对其进行处理或改造, 将产业升级落实到实处去。而一些建筑行业的基础设施建设也离不开政府的调控和管理, 应当充分运用新技术的促进作用, 将其价值开发到最大化。

另外, 建筑企业的管理者要把技术创新和经济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 具体要在数据收集、吸纳人才、开发手段等多个方面开创新模式, 并且要在技术研发和具体实践之间做好自由转化。并且市场是建筑企业实现施工技术创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企业所研发的技术能否适用, 也只有在市场上得到验证。从一定程度上来说, 有一个良好的技术水平并不一定带来市场效应, 但是只有市场才能验证技术能否得以应用。

4 结语

综上所述, 在建筑施工过程当中, 完善的施工技术起到了不容小觑的作用, 所以, 在科学技术为第一生产力的今天, 工农建施工技术的革新和进步是促进建筑行业繁荣发展的一项重要条件。然而, 如何进行创新, 如何将崭新的技术应用到建筑施工当中仍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针对这一问题展开讨论, 希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建筑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和英.节能环保空调的技术措施[J].中国科技信息, 2006 (09) .

[2]翁丽荔.浅谈我国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节能[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7 (04) .

[3]高嵩.工程项目施工阶段进度延误原因分析[J].科技资讯, 2006 (23) .

[4]马蕴晶.浅谈绿色施工技术在施工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 2010 (07) .

工业及民用建筑 篇5

【颁布时间】 2001-04-12 【正

文】

科学工业园区土地租赁及建筑物租售管理办法

第 1 条

本办法系依据科学工业园区设置管理条例(以下简称园区条例)第十一条及第十三条之规定订定。

第 2 条

凡在科学工业园区内(以下简称园区)租赁土地或租、购建筑物者,依本办法之规定,本办法未规定者适用其他法令之规定。

第 3 条

园区土地之核配,应本整体之安全,环境之美化与管理之便利为原则,并配合建厂及其发展之需要,以促进土地之有效利用。

第 4 条

园区土地及建筑物之租赁期限如左:

一建筑改良物,五年以下。其基地之租赁期限,与建筑改良物者同。

二建筑基地,二十年以下。

约定租赁期限届满时,得更新之。

第 5 条

申请投资创设园区事业之申请人(以下简称投资人)或其他申请人承租土地或租、购建筑物,应于其投资案核准并缴纳投资保证金后或申请案核准后六十日内,按科学工业园区管理局(以下简称管理局)核配之面积签订租、购契约并完成起租,逾期管理局得撤销其投资案或申请案。

投资人或申请人应于前项所定期限内,经会同管理局到场勘测或向管理局声明不须会勘后,由管理局就所送建筑平面配置图,并参照第三条之规定予以核配。

第一项所定期限,如有正当理由,得申请管理局核准延长三十日办理之。

第 6 条

投资人得于投资案核准前向管理局缴纳预约金,申请预约保留土地、建筑物。

前项经预约保留土地、建筑物者,依左列规定办理:

一投资人未于预约契约生效之日起三个月内提出其投资申请案或投资案核准后未依第五条之规定签约起租经管理局撤销投资案者,该土地、建筑物不再保留,其预约金不予退还。

二投资案经核准后,其预约金即转作租金或价款之一部。

三投资案未核准者,该土地、建筑物不再保留,其预约金无息退还。

前二项所称之预约金,其计算方式如左:

一土地预约金-按预订土地面积一年之租金额。

二建筑物预约金-预购者按预定建筑物面积售价百分之五计算,预租者按建筑物面积一年之租金额计算之。

第 7 条

已营运之园区事业,为适应业务发展需要,自行扩建或增租建筑物时,得比照前条规定缴纳预约金,申请预约保留土地、建筑物。

前项预约保留土地、建筑物依左列规定办理:

一自预约契约生效之日起,三个月内办妥签订租约及起租手续,其所缴之预约金,依照前条第二项第二款之规定办理。

二未于规定期限内签订租约者,其所预约之土地、建筑物不予保留。所缴之预约金不予退还。

第 8 条

投资人或申请人应自订约之日起依约缴纳土地、建筑物租金或建筑物价款,并负担公共设施建设费用。但经管理局核准于契约签订前使用该土地、建筑物者,应溯自核准使用之通知到达日之次日起缴纳上述费用。

第 9 条

科学工业经管理局认定其科学技术对工业发展有特殊贡献者,得依科学工业园区设置管理条例第十九条之规定减免其承租工业用土地五年以内之租金。其认定标准及减免数额由管理局另定之。

第 10 条

为避免畸零地之发生,申请人承租土地之确实面积于实测时,得就其计划使用土地面积百分之二十范围内酌予增减核定之。

第 11 条

申请租用土地兴建建筑物或其他杂项工作物者,应于租约订立后三个月内向管理局依园区土地使用分区管制与景观管理维护要点之规定设计,并依建筑法及有关法令申请建筑执照,动工兴建。

第 12 条

承租人未依前条规定动工兴建建筑物并如限完工者,管理局得终止土地租约,并得撤销其投资案或申请案,已缴租金及公共设施建设费不予退还,土地由管理局收回另行处理。如该地上已有工事或变更地貌之情形时,承租人应负回复原状之责。但其工事或变更地貌无碍于他人使用者,经管理局之核准,得免负回复原状之责。

承租人变更自建计划而换购或换租非自建建筑物者,不适用前项之规定。

第 13 条

承租人租用土地或建筑物,应以其业务需要者为限,并依约定用途使用。

在租用期间内,部份或全部不需用时,应即退还管理局,不得转租,其已缴之租金及公共设施建设费不予退还,如发现有转租、转供他人使用情事,或擅自变更用途时,原承租人除照付租金外,并应加付相当于租金之违约金。其为租用建筑物或租用土地建筑,未经管理局同意擅将建筑物转租他人者,并应加付相当二倍建筑物或土地租金之违约金,占有人负连带责任。管理局并得收回该出租土地或建筑物。

依前项之规定退租部份土地时,须经管理局核准。

第 14 条

土地承租人应依建厂计划所需使用之土地,申请配租,并按原核定计划一次建筑使用。但有正当理由,报经管理局核准者,不在此限。

第 15 条

园区土地之租金,在土地法第一百零五条之规定范围内订为申报地价年息百分之十以下;建筑物之租金依园区条例第十三条之规定;其标准由管理局另行订之。

第 16 条

园区内之私有厂房及其有关建筑物经管理局征购后转租或转售时,其租金标准及售价由管理局

核定之。

第 17 条

园区之土地,经当地地政机关重新规定地价时,其租金自重新规定地价确定之次月起,按新地价调整计算之。

第 18 条

承租人租用土地,应于约定期限内缴纳租金及公共设施建设费,如有逾期,按左列规定办理:

一逾期一个月未满两个月者,按租金额加收百分之五违约金。

二逾期两个月未满三个月者,按租金额加收百分之十违约金。

三逾期三个月未满四个月者,按租金额加收百分之十五违约金。

四逾期四个月者,除追收外并加收法定利息,并得终止租约及勒令迁出园区。

前项逾期情形,管理局应分别以书面通知承租人。

第 19 条

承租人租用建筑物,应于约定期限内缴纳租金及公共设施建设费,迟付金额达两期之租额时,管理局得依民法四百四十条第二项之规定,终止租约,勒令承租人迁出园区。

承租人逾期缴纳租金费用,依前条规定标准,另行加收违约金。

第 20 条

承租人应以善良管理人之注意维护承租土地之地上及地下公共设施,如有毁损,应负恢复原状之责。如需改装应向主管机关申请代办,其因而发生之费用,由承租地人负担。

第 21 条

承租人应以善良管理人之注意保管租赁物。

承租人违反前项义务,至租赁物毁损、灭失者,负损害赔偿或修缮责任,但因天灾或因不可归责于承租人之事由,致有变更或毁损者,不在此限,其修缮由管理局为之。

第 22 条

因承租人之同居人、或因承租人允许为租赁物之使用、收益之第三人所应负责之事由,致租赁物毁损、灭失者,承租人负修缮或损害赔偿责任。

第 23 条

土地或建筑物租赁契约解除时,除曾经管理局同意之增建或改良之建筑物,得由承租人请求补偿其现值外,应无偿收回;其有毁损情事者,承租人应负回复原状之责。

第 24 条

园区内私有建筑物之转让,以供经核准设立之园区事业、营利事业或依园区条例第九条所设立之事业机关及第二十六条所规定之学校机构为限。

依前项之规定转让时,应先报管理局依园区条例第十四条之规定审查,如无不合情形,即予核准。

依前两项之规定转让后二十日内,买、卖双方应联名向管理局申请办理承租土地换约手续。

第 25 条

凡在园区租赁土地者,得依土地法规定设定地上权,但其期限不得超过租赁土地之期间,在租赁期间未届满前,终止租赁契约者,承租人应会同管理局办理涂销地上权之登记。

前项地上权设立登记,由管理局列具土地地号一次层报行政院核准,授权管理局逐案办理。

第 26 条

管理局对于供科学工业及园区其他事业生产或营业用地,应注意每一种工业之特性,凡对环境具有不良影响(如恶臭、噪音、幅射线、污染、眩光、强烈震动等)者,投资人或申请人应于投资案或申请案提交园区指导委员会审核时,在投资申请书内附具环境说明书、污染防治计划书及防治设施切结书,如有不合,则不予接受。

第 27 条

投资人或申请人租赁供生产或营业用地、自建厂房或营业所者,按实际需要面积配租土地,但不得少于二千平方公尺;其购买非自建厂房或营业所者,按该建筑物面积比例分摊租地。

前项租地面积,不包括公共设施用地。

第 28 条

承租供生产、研究或营业使用之土地自建建筑物时,其接邻三十公尺以上道路者,应自人行道外侧退缩十公尺以上,其接邻二十公尺以上道路者,应自人行道外侧退缩八公尺以上,其接邻十公尺以上道路者,应自人行道外侧退缩六公尺以上,后面及侧面不接邻道路者,应自基地界线缩四公尺以上,以供绿化、步行道、防火巷、后巷之用,并应保持景观不得堆放杂物;其建蔽率不得少于承租基地面积之百分之四十,不得多于百分之六十。但承租二笔以上相邻之基地,其建蔽率不得少

于承租基地面积之百分之五十,不得多于百分之六十;其建筑楼地板指数最低为○.六,最高为二.○。但报经管理局核准者,不在此限。

第 29 条

租用土地自建建筑物时,应采用防火材料及构造,并依建筑技术规则之规定附建防空避难设备。建筑基地出入道路之方向应由管理局指定。

第 30 条

园区内社区用地限供园区事业、管理局及依园区条例第九条设立之事业机关以及依第二十六条设立之学校,学术研究机构之从事人员住宅及其相关设施之用。

管理局及依园区条例第九条、第二十六条设立之事业机关,学校、学术研究机构或经管理局核准设立之其他营利事业,亦得在社区用地内兴建办公营业处所或学校、学校研究场所。

第 31 条

在社区内建筑房屋应照左列规定办理:

一建蔽率不得超过百分之四十五。

二退缩地-其接邻三十公尺以上道路者退缩十公尺以上,接邻十公尺以上道路者退缩六公尺以上,接邻十公尺以下道路者退缩四公尺以上,建筑基地后面及侧面不接邻道路者应退缩三公尺以上。

第 32 条

管理局得向社区住户或承租人,按其承租土地面积收取社区服务费,以办理社区公共福利及建设事项。

第 33 条

申请人欲在社区租用土地自建建筑物,或租、购建筑物者,得检附建筑计划,需用面积或建坪,向管理局提出申请。

前项为自建建筑物之目的而租用土地之面积,最少不得低于三○○平方公尺(不包括公共用地)。

第 34 条

本章所称危险品系指劳工安全卫生设施规则所规定之各类爆炸性物质、发火性物质、可燃性气体与其他危险物品而言。

租赁标准厂房之园区事业为储存危险物品之需要,得备文叙明储存危险品之名称与经常储存之

数量,向管理局申请租用危险品仓库(以下简称仓库),经核准后办理租用手续;自建厂房之园区事业如经常存有危险品者,应自建仓库储存之。但其情形特殊经管理局专案核准租用者,不在此限。

申请案之审核由管理局三组承办,租赁手续由管理局第六组承办。

第 35 条

每一园区事业租用仓库以一个单位为原则,但有特殊需要,经管理局专案核准者,不在此限。

第 36 条

承租仓库之租金,依照园区标准厂房一楼之单价计收,调整时亦同。

第 37 条

园区事业经核准租用仓库时,应先缴纳保证金新台币壹拾万元后,由管理局点交大门钥匙一把,并自行按所租之房间配锁,负责一切保管与安全责任,如承租人因处理或使用不当导致仓库发生灾害时,应负一切赔偿责任。承租人退租仓库时,经管理局派员点收无误后,前项保证金无息发还。

第 38 条

承租人或其受雇人使用仓库应遵照左列事项:

一不得于仓库内灌注、分装。

二禁止在仓库内吸烟。

三不得于仓库内加热。

四应小心轻放,不得撞击。

五灯具开关应有防爆设施。

六应由专门人员负责搬运存放。

七应随时派员检点温度、湿度及换气状况并予记录。

八温度不得高于四十℃。

九气体钢瓶不得倒置。

一○从事搬运贮存时应有防静电措施。

一一应有火灾自动警报系统。

一二容器应标示贮存物质、名称、成份。

一三四周墙壁应以不燃性材料隔间。

一四应予上锁。

一五应设置专用灭火器。

第 39 条

园区事业对于三十四条之危险物品,均应存储于租赁或自建仓库内,不得任意放置。管理局依安全卫生检查之规定,对于仓库之内外,均得随时派员检查之。

第 40 条

本章所谓“工商创业中心厂房”(以下简称本厂房),系限作研究发展或办公室二种用途。不得移作他用,或变更使用功能。

第 41 条

每一园区事业以租用本厂房一单位为原则,但有特殊需要经管理局专案核准者,不在此限。申请租用或预约时,应备文叙明使用目的,需求单位数及面积,经管理局核准后,办理签约、缴款及移转租赁标的物之占有手续。

第 42 条

承租退租本厂房之手续以及本厂房之租金、保证金之计收,除下列规定外,均比照园区标准厂房之租赁方式办理。

一各楼层采同一单价计算。

二依照承租单位面积比例负担公共服务场地之租金。

三依照所出租之单位面积由承租人比例分担公共水电费用。

第 43 条

各租用人应遵照左列规定:

一对本厂房现有隔间设施未经申请核准者,不得变更或拆除。承租单位之外部空间(含屋顶及阳台)及公共设施,均为公用,承租人不得擅自占用或增建。

二除应自行负责维护其租用单位内部安全措施外,并应共同维护整体之安全及善尽各项公共设

施之使用及管理之责任。

三厂房标志不得置于外墙上,应设置于管理局指定之处所。

第 44 条

承租人对维护环境卫生之责任依废弃物清理法、空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及其他有关污染防治之规定,其维护责任之区分如左:

一向管理局租赁厂房之园区事业,除各自维护其厂内环境清洁外,并应负责厂房外之退缩地、码头及停车场(棚)环境清洁之维护。二以上之园区事业共同使用该退缩地、码头及停车场(棚)者,连带负责维护之。

二自建厂房之园区事业应负责维护其厂房内以及其所承租土地范围内之环境清洁。

第 45 条

承租人欲抽取地下水时,应向管理局提出申请书,申请核转水利主管机关依水利法之规定办理。

第 46 条

现代工业建筑设计的现状及发展 篇6

【关键词】现代工业;建筑设计;现状;发展

工业建筑迄今为止已有几千年的历史。过去中国由于受到经济条件等各方面限制, 对工业建筑的认识不够全面, 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偏向于从工艺流程考虑,使工业建筑设计实用性不强。后来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合理利用,特别是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各行各业迅猛发展,工业建筑技术也取得了巨大进步,在工艺生产、基本建设、后期使用等方面都产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1 工业建筑设计的现状

近年来工业建筑在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全球经济一体化要求科技产业化与产业科技化共同发展。这两者一方面给工业建筑创作提供了多种建筑手法,另一方面也给工业建筑的实践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这样工业建筑在发展中不断的与自然环境相协调协调,在借鉴民用建筑中比较流行的建筑手法的同时,也不断的谋求自身的新的发展。

目前国家正在迅猛发展,在发展过程中也采取了很多有利措施,比如新建一些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新区的建设带动了城市商业区、住宅区、能源供应区的开发建设,使得工业建筑类型与城乡整体文化环境关系日趋紧密,,从而成为城市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除此之外对旧城区老厂房的结构改造也显得行之有效,这样使得一些大型骨干企业能够更好的发展。随着施工工艺技术的发展,不少国外现代工业建筑中高新技术、新工艺也被引进,这样使得工业建筑形式在不断发展中日趋完善,从而实现了标准化、多样化。特别是多高层厂房、现代交通能源建筑等一批新型工业建筑的出现,不仅满足灵活性、通用性的要求,还大大节约了土地。

2 进行现代工业建筑设计必须遵循的原则

2.1 开放性原则

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特别是一些高科技产业、通讯业等都非常重视自身发展,采取各种手段加大企业的透明度和对外自我宣传的力度来提高企业的知名度,以便打入国际市场,有的把自己的工业理念作为一个参观点,间接的做成了工业旅游项目,为此,这个过程中就建筑设计方面布置了适宜对外开放的参观路线,在参观途中还可以接触或购买该企业宣传的展销产品。

2.2 主导性原则。

当今的社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越来越激烈,一方面不仅要抓住自身企业的特点制定合理的发展模式,另一方面还要考察相关行业企业的发展情况,以便找出差距,及时采取措施。目前竞争不仅仅来自于国内,改革开放的实施也使很多国外企业加入竞争中,为了更好的发展,企业在进行工业建筑设计时自我形象应该具备主导性原则,要积极的做好对外自我宣传、加强企业与外界的沟通。从前那种对外封闭自守的建筑设计概念已经不再适应现在的经济发展,要想把企业做活做大,就必须使企业具有新的功能概念,努力营造环境优美、选材精致、造型新颖、跟进发展步伐的国际工业建筑体系。

2.3 安全环保原则。

现在随着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环境污染已得到了一些控制。俗话说“安全第一,环保先行”。这不仅仅体现的是以人为本的原则,更重要的是考虑到眼下整个地区、国家以至全人类的安全。在整个工业建筑设计初期,作为设计者就应该秉着此项原则,结合生产过程中的某些特殊情况,并对工艺流程有所了解,以便合理布局,避免日后人身、设备事故的发生。除此以外,有些工业涉及到半导体、医药以及生物化工、原子能电站等,这些企业在建筑设计中需特别创造一些洁净工作区间,以防止各种辐射给人体带来损害。

3 工业建筑设计的发展

3.1 工业建筑设计中的节能省地

随着自然资源的不断利用,各种能源都在逐渐匮乏,特别是今年来工业建筑等大型建筑的大规模新建,使得土地面积减少速度加快。因此在发展过程中,节能省地必须放在首位。 自然通风、自然采光的利用也较为普遍。目前很多工业企业不断引进先进技术,严格控制发展新增加工业建设用地,发展节能型工业厂房。

3.2 工业建筑设计的人性化趋势

当今社会在不断进步, 人在社会中的影响力在逐渐加大,而工业建筑的设计主体也从以生产设备为中心越来越朝着以人为本方向发展。因此人的因素在建筑中的作用就越来越显得重要。工业建筑中的空间及环境与人相融合 ,这样就需要在建筑设计的初期把人性化这个潜在优势尽可能的发挥,让人们置身于工业建筑的良好环境中产生归属感、生活感和亲切感 , 最终达到提高员工的生活质量及工作效率的目标。

3.3 注重工业建筑的社会文化职能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人类文明组成的工业及工业建筑,同样也承担着文明继承和发扬的责任。现代社会的工业建筑不再仅仅是生产活动的场所,也应作为传播文化的场所。在工业建筑设计中, 建筑师应充分发挥地区性及地域性的文化特点, 将工业建筑的特点、功能与民族、文化、企业相结合,发掘并塑造独特的企业形象、丰富企业文化的内涵、追求工业建筑与环境的整体协调。比如北京国家体育场、北京香山饭店以及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标志性建筑等等,这些无疑都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工业建筑新象、新趋势,他们诠释着这个国家的独特的文化底蕴。

3.4 工业建筑设计的可延续性

一个建筑有着它自身的价值与意义,它可能是体现一个时代的标志。也可能是记录某个时代发展历程的依据。我们可以通过对建筑的探索和寻觅出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民族和国家,在它漫长的历史过程中所遗留下来的文化。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因素的作用,历史建筑的保护问题也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建造设计过程中,对于工业建筑的技术改造和合理利用越来越得到重视,适当保留可以延续历史记忆, 为企业留下深厚的企业文化,这样也有利于更好的保护人类特有的文明。

3.5 工业建筑的多元化

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有着不同的地域文化差异,这种情况在工业建筑中也是存在的。近年来由于国际贸易往来的逐步扩大,投资主体的多元化现象也慢慢展现出来。建筑场地的地域性文化差异、企业文化及品牌不同、民族性的各异加之大量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境外”设计事务所的参与,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促成工业建筑逐步走向多元化。在接受全球性的同时, 承认各民族、地区和地方文化的价值, 在平等合作互利竞争的同时, 创造出丰富多彩的、跨文化的、有特色有个性的工业建筑。

4 结语:

虽然现在工业建筑发展已逐步完善,但是仍然还存在一些问题,工业建筑设计思想需要不断创新,不断提高。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内部和外部应该相互结合,尽量使两者能够相辅相成。总的来说,工业建筑设计需要回归艺术。随着高科技产业区迅速蔓延,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工业建筑的使用者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的不断增长,产品生产和更新换代周期的不断缩短,对工业建筑以及工业建筑环境设计提出了新的挑战,我们应该在日常的实践中不断总结与学习,为这个行业贡献自己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林建,李旗.工业建筑形象的发展与创作.工业建筑

[2]刘德华.工业建筑的发展趋势[J].新建筑

[3]铁军,王雪松.工业建筑的技术运用与表达[J].工业建筑

[4]黄兴元.工业建筑的文化表现.建筑学报

[5]蔡榮.浅谈现代工业建筑发展趋势.建筑科学.

[6]李芗, 魏晓红.新世纪工业建筑设计的思考.

工业及民用建筑 篇7

一般来说, 建筑照明照度标准值按照0.5、1、3、5、10、15、20、30、50、75、100、150、200、300、500、750、1000、1500、2000、3000与50001x分级别。当发生了事故之后, 人们为了保证安全出口指示牌与应急通道能够清晰的辨识以及使用, 一般是按照普通的的平面疏散指示安全的从室内疏散时采用的应急照明, 这样做之后, 就能够保证人们安全的撤离室内危险的境地。这种做法的照度要求大于或等于0.5lx;竖向疏散楼梯间的照度要求大于或等于5lx;那么人员密集流动疏散的区域和地下疏散区域照度要求是大于或等于0.5lx;电话总的机房、消防控制室、水泵房、配电室以及风机房不能低于正常照明度的要求。

2 应急照明的供电问题

要作为给应急照明供电的电源, 就必须是独立于正常照明电源的供电电源。一般来说, 包括以下的几种电源:UPS不间断电源装置、蓄电池、电网中的独立电源、独立的发电机组、太阳能光伏蓄电池电源系统以及EPS应急电源装置。

2.1 UPS不间断电源装置

UPS不间断电源装置这种供电装置主要是应用在:实时性计算机电子数据处理系统、消防中心通信系统、监控中心、安防中心以及计算机机房等。

2.2 蓄电池

蓄电池的优点是供电可靠, 转换快, 但是它存在的问题是容量小, 持续的时间较短。蓄电池可以适合不同种类的应急照明。如果遇到熄火的情况, 蓄电池当做疏散照明的备用电源时, 也不能够断开蓄电池的充电电源。蓄电池的两个类型分别是集中装设式和灯内自带式。集中装设式的优点是价格低、使用时间长、便于集中检查维护;它的缺点是需要特定的场所, 电池故障产生较大的影响, 导线的截面随着供电距离的增长而加大, 所以说在普通的条件时不建议使用集中装设式。灯内自带式的优点是运用起来十分灵活, 可靠性能强, 便于安装, 一般情况下灯内采用的是镉镍电池, 可以自动充电, 自动切换, 如果系统发生故障, 应急灯就会被点亮。但是他最大的不足就是造价昂贵。一般情况下通信中心、广播站以及变电站需要蓄电池。

2.3 电网中的独立电源

电网中的独立电源的优点是转换速度快, 容量大, 持续的时间长, 供电比较稳定, 但是遇到电力系统出现故障, 它的可靠性就会下降, 加上它的费用较高, 用作应急灯不合适。如果有重要的消防设施和公共建筑时可以联合使用。

2.4 发电机组

独立发电机组的优点是:容量大、持续时间长、电压稳定, 但是具有费用高、启动时间长的缺点, 所以不能够作为一种安全照明和快速启动的备用照明。我们应该在经济允许的情况下合理把应急照明的发电机组与消防水泵、电梯以及防排烟等消防设备联合起来使用。

2.5 太阳能光伏电源

如果工程中存在太阳能光伏电源系统就可以使用。

2.6 EPS应急电源装置

如果中断0.25s以上的用电设备和应急照明供电, 这类电源可以允许。单相EPS应急电源装置可以为容量10k W及以下设备供电, 三相EPS应急电源装置可以为10k W以上的设备供电。

3 应急照明灯具的布置问题

3.1 安全照明与备用照明

安全照明不用把整个房间都点亮, 要求具有一定的方向性的情况下可以安装定向性的照明设备, 有的也可利用工艺设备的局部照明设备。备用照明需要实现整体协调、经济和合理的目标。备用照明设备需要装在正常的照明断电时工作以及操作的重要位置。如果说需要相同的照度, 重要的公共建筑需要利用正常照明的所有照明设备, 在正常照明的电源出现故障的时候换成应急电源进行供电。

3.2 疏散照明

疏散照明布置的高度以及位置:安全出口标识在安全出口的上方, 逃生通道的标识在走廊与转角处距离地面1m以下的墙上或者柱子上。如果室内面积大, 需要安装在顶棚时, 灯具要明装并且离地面不大于2.5m。逃生通道内除了装设疏散用指示灯, 还应该有应急照明灯。

4应急照明的转换时间与持续供电时间

JGJ—2008《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规定如果正常的供电电源断电, 应急灯的供电转换时间应该满足:备用照明不大于5s;疏散照明不大于5s;金融商业交易场所不应大于1.5s。

疏散照明的持续供电时间应该大于30min, 如果考虑到发生火灾或者其他的危险状况下, 人员疏离、搜救人员在建筑中搜救人、救援等等需要的时间, 避难层要求大于60min, 配电室、消防控制室、水泵房、电话总机房、消防电梯以及风机房不小于180min。如果利用太阳能光伏电源做应急照明供电装置, 供电持续时间大于90min。

5 应急照明电源与灯具控制的注意事项

5.1 配电与控制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1) 明白需要安装应急照明地点的特点, 充分了解安装要求。 (2) 选择控制地点时, 要根据安装地点的布局特征以及附近建筑的布局。不同的场所需要的控制电源与灯具的方法也不一样, 比较稳妥的是应急母线段供电方式。

5.2 灯具控制方式

(1) 如果是自带蓄电池的灯具, 消防控制中心断开后蓄电池自动的供电给灯具, 可利用灯具就地控制。 (2) 灯具非就地控制可以划分为配电箱分层设置, 以及在消防控制中心设置应急照明灯具的配电箱。就地控制适应性好, 但是价格高;非就地控制损坏大, 而且需要经常维护。如果是消防控制中心控制灯具的开启, 成本就会增加。

5.3 控制接线设计的注意事项

(1) 如果利用蓄电池, 需要明确标注充电线路开关。 (2) 确保安全需要给充电线路设置回路保护开关。

6 结束语

总之, 工业以及民用建筑的应急照明灯解决突发电网事故、自然灾害等等特殊情况, 可以保护人们的生命安全, 因此人们应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孙成宝.继电保护[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2011.

建筑卫生陶瓷工业节能技术及趋势 篇8

1.1 原料制备过程中的节能措施

选用标准化、系列化生产的原料进厂, 以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减少粉尘、噪音污染。球磨机采用橡胶衬, 可以减少球磨机的负荷, 增加球磨机的有效容积, 产量可提高20%左右, 单位产品电耗可降低20%左右。如果采用氧化铝衬, 则可提高球磨效率, 根据不同的工艺配方在泥浆中加入高效减水剂、助磨剂, 并制定合理的料、球、水比例, 在球的选择上应有合理的大、中、小不同形状的球级配。在球磨时, 采用氧化铝球, 即可缩短球磨时间, 又可节电20%左右。喷雾干燥制粉时, 降低泥浆的含水量, 适当提高热风的温度, 加大进塔泥浆量, 提高泥浆的雾化程度, 降低废气温度, 产量可提高近1倍, 能耗下降30%左右。

原料制备部分的能耗在整个陶瓷生产过程中占很大的比例, 其中燃料能耗量占49%, 装机容量占72%, 因此也是节能潜力较大的部分之一。对于原料的制备, 首先要取消噪声大、能耗高、难以除尘的粗中碎系统, 如粗颚式破碎机、细颚式破碎机、旋磨机等, 改用质量稳定且能够及时供应的原料粉料进厂。其次, 采用连续式、大吨位球磨机进行细磨, 产量可提高10倍以上, 电耗为原来的20%。

陶瓷原料的发展趋势是陶瓷原料的标准化, 有以下优点: (1) 供给稳定的符合要求的粉料, 保证了生产的稳定性和高质量及合理利用资源; (2) 原料集中处理, 提高设备利用率, 减少新厂对原料车间的投资; (3) 减少工厂原料的储备, 节约场地的投资及减少城市粉尘、噪声污染。

2 生产过程中的节能降耗技术

2.1 陶瓷制品成型过程中的节能措施

2.1.1 大吨位压砖机

对于建筑陶瓷, 在压砖机的生产和选型上, 应选用大吨位、宽间距的节能型压砖机, 这样投资和电耗可减少30%以上。

2.1.2 改进压砖机模具

用普通钢制造压砖机的模具使用寿命只有左右换一次模具的时间要8~10h。用合金钢组合式装配而成的模具, 使用寿命可延长到30d以上, 一次换模具的时间只要30min, 节约了大量人力和物耗, 并可减少窑炉空窑的损失。

2.1.3 压釉一体化

在压砖过程中, 瓷砖的施釉、表层装饰和整体成型同时进行, 采用干釉粉优点是可以取消传统的施釉线, 增加釉的稠度, 提高釉的磨损性, 同时, 也为一次烧成瓷砖打好基础。

2.1.4 高中压注浆成型

卫生陶瓷可采用高中压注浆成型技术, 将传统石膏依靠毛细管力吸水成型机理改为多孔塑料模压滤排水机理, 使卫生陶瓷成型次数由一天一次提高到10~30min一次, 模具寿命达两万次以上, 可节约模具干燥和加热工作环境所需的热能。

2.1.5 等静压成型

它具有瓷质结构均匀致密、质量高、工序简单、无杂质、抗弯强度高、可成复杂型、尺寸精确、生产周期少、耗能低等优点。等静压成型的最大特点是:产量大、质量好、坯体规整度好、品质规格一致, 取消了石膏模和干燥工序, 能适应于多种产品的生产等。

2.2 干燥过程中的节能

墙地砖的干燥, 适宜使用卧式辊道干燥器, 原为单层, 现有三层、五层甚至七层, 可缩短干燥器的长度, 充分利用干燥介质的热能, 干燥的热耗为 (100~120) ×4.18MJ/kg (坯) 。可以全部利用辊道窑的余热 (冷却带或排烟废气) 来解决干燥的热源。

卫生陶瓷的干燥可使用带旋风机的卫生陶瓷整体干燥室, 干燥周期12~16h, 单位热耗 (1 370~1 850) ×4.18MJ/kg (水) , 也可使用新型干燥器;少空气室式快速干燥器, 干燥周期5~5.5h, 单位能耗为 (800~1 200) ×4.18MJ/kg (水) 。

近年来, 微波干燥技术得到较快的发展。微波干燥中微波可以穿透物料内部, 使内外同时受热吗, 蒸发时间比常规大大缩短, 可以最大限度地加快干燥速度, 极大地提高生产效率。因此而节约了大量的能源消耗, 且微波能源利用率高, 对设备和环境不加热, 仅对物料本身加热, 运行成本比传统干燥低。而传统干燥时由于热流是从物体的外部向内部流入, 其温度是从外部高到内部抵, 有一个明显的梯度, 产品的温差是整体性的。通过传统与微波在干燥时间与能耗方面的比较, 可以从中看出微波干燥的优越性, 见表1。在相同的功率下, 传统干燥时间是微波干燥的30~32倍, 能耗为2.5倍, 而生产能力则为一半。

2.3 陶瓷制品烧成过程中的节能措施

2.3.1 选择先进和节能型的陶瓷窑炉

窑炉是陶瓷企业最关键的热工设备, 也是耗能最大的设备。因此选择和设计先进的节能型窑炉至关重要。陶瓷墙地砖应优先选择大型化的辊道窑。现国内使用的卫生陶瓷辊道窑数量不多, 由于辊棒强度和长度有限 (基本上依靠进口) 还不能烧结连体大件卫生陶瓷。今后, 应加强高强度辊棒的研究和生产, 使卫生陶瓷和墙地砖一样, 可以大规模使用辊道窑生产, 能耗会大幅度下降。

2.3.2 采用低温快烧技术

在陶瓷生产中, 烧成温度越高, 能耗就越高。我国陶瓷烧成温度大致为1 100~1 280℃。据热平衡计算, 若烧成温度降低100℃, 则单位产品热耗可降低10%以上, 且烧成时间缩短10%, 产量增加10%, 热耗降低4%。在配方中适当增加溶剂成分, 选用适于快烧的原料 (如硅灰石、透灰石) 和节能的辊道窑, 实现低温快烧是烧成节能的有效途径。高温烧成能耗最高, 如烧成温度从1 260℃降到1180℃, 烧成能耗可降低15%左右。因而在我国应进一步研究采用新原料, 如珍珠岩、绢云母、石英片岩等配制烧结温度低的坯料、玻化温度低的釉料, 改进现有生产工艺技术, 建筑新型的结构性能好的窑炉, 以实现低温快烧技术, 降低能耗。

2.3.3 采用一次烧成技术

一次烧成比一次半烧成 (900℃左右低温素烧, 再高温釉烧) 和两次烧成更节能、综合效益更佳, 同时可以解决砖的后期龟裂、延长砖的使用寿命。所以应大力研究适于一次烧成内墙釉面砖的坯釉的组成, 提高一次烧成的比例, 节能降耗大有可为。

2.3.4 改善窑体结构

随着窑内高度的增加, 单位制品热耗和窑墙散热量也增加。如当辊道窑高由0.2m高至1.2m时, 热耗增加4.43%, 窑墙散热升高33.2%, 故从节能的角度讲, 窑内高度越低越好。随着窑炉内的宽度增大, 单位制品的热耗和墙内的热耗和窑墙的散热减少。如当辊道窑窑内宽从1.2m增大到2.4m, 单位制品热耗减少2.9%, 窑墙散热降低25%, 故在一定范围内, 窑越宽越好。

2.3.5 采用自动控制技术

采用自动控制技术是目前普遍采用的节能有效方法, 它主要用于窑炉的自动控制。因而使窑炉的调节控制更加精确, 对节省能源、稳定工艺操作和提高烧成质量十分有利, 同时还为窑炉烧成的最优化提供了可靠的数据。生产实践证明, 采用微机控制系统, 能够自动调节窑炉工况, 自动控制燃烧过剩空气系数, 使窑内燃烧始终处于最佳状态, 减少燃料的不完全燃烧, 减少废气带走的热量, 降低窑内温差, 缩短烧成时间, 提高产量、质量, 降低能耗。计算表明, 在排出烟气中每增加可燃成分1%, 则燃料损失要增加3%。如果能够采用微机自动控制或仪表-微机控制系统, 则可节能5~10%。

2.3.6 采用高速烧嘴

采用高速烧嘴是提高气体流速, 强化气体与制品之间传热的有效措施, 它可使燃烧更加稳定, 更加完全。燃烧产物以100m/s以上的高速喷入窑内, 可使窑内形成强烈的循环气流, 强化对流换热, 增大对流换热系数, 以改善窑内温度在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上的均匀性, 有利于实现快速烧成, 提高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一般可比传统烧嘴节约燃料目前高速烧嘴朝着高效节能低污染方向发展。

对于烧重油的窑炉, 则可采用重油乳化燃烧技术, 使重油燃烧更加完全, 通过乳化器的作用后, 把水和重油充分乳化混合, 成油包水的微小雾滴, 喷入窑内产生“微爆效应”, 起到二次雾化的作用, 增大了油和水的接触面积, 使混合更加均匀, 且燃烧需要的空气量减少, 基本消除了化学不完全燃烧, 有利于提高燃烧温度及火焰辐射强度, 掺油率13~15%, 节能率可达8~10%。

2.3.7 利用微波辅助烧结技术

微波辅助烧结技术是通过电磁场直接对物体内部加热, 而不像传统方法其热能是通过物体表面间接传入物体内部, 故热效率很高, 烧结时间短, 因此可以大大降低能耗达到节能效果。

2.3.8 加强窑体密封性和窑内压力制度

加强窑体密封和窑体与窑车之间、窑车之间的严密性, 减低窑头负压、保证烧成带处于微正压, 减少冷空气进入窑内, 从而减少排烟量, 降低热耗。

2.3.9 采用明焰裸装烧成技术

我国陶瓷窑炉烧成方式主要有:明焰钵装、隔焰裸装和明焰裸装。明焰钵装采用传统的煤作为燃料, 由于匣钵的加入占用了大量有效空间, 使成本增加、稳定性差、能耗大、烧成周期长;隔焰裸装采用重油位燃料, 由于火焰所产生的热不能直接与制品作用, 以致窑内稳定不均匀, 能耗高;而明焰裸装最合理、也是最先进的烧成方式, 因为明焰裸装不用匣钵和隔焰板, 最大限度地简化了传热和传质过程, 使热气体和制品之间直接传热、传质。特别是取消匣钵之后减少了匣钵吸热的热损失, 有利于降低单位产品的热耗和缩短烧成周期, 也消除了匣钵占据的空间, 增大了窑炉的装坯容积, 提高了生产能力。

2.3.1 0 窑车窑具材料轻型化

窑车和窑具随着制品在窑炉中被加热及冷却, 窑车及车衬材料处于稳态导热过程, 加热时阻碍和延迟升温, 消耗大量的热量;冷却时阻碍和延迟降温, 释放出大量的热能, 而且这些热能难以很好地利用。在工厂的生产实际使用中, 每部窑车一般装载制品的重量仅占整车重量的8~10%, 因此, 采用轻质耐火材料作为窑车和窑具的材料对节能具有重大的意义。

2.4 三废处理过程中的节能降耗技术

2.4.1 充分利用窑炉余热

衡量一座窑炉是否先进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有没有较好的余热利用。据窑炉热平衡测定数据显示, 仅烟气带走的热量和抽热风带出的热量占总能耗的60~75%。

2.4.2 陶瓷废料的综合利用

(1) 用于生产陶瓷砖。 (1) 用于生产瓷砖坯料; (2) 用于生产仿古砖; (3) 用于生产免烧砖。

(2) 用于生产多孔砖。 (1) 用于生产多孔陶瓷; (2) 用于生产多孔陶瓷透水砖; (3) 用于生产轻质超大规格陶瓷板材。

(3) 用于生产陶粒。

(4) 用于制备水泥。

(5) 用于开发固体混凝土材料。

2.5 其他节能技术

(1) 采用单螺杆式空压机。

(2) 减少陶瓷窑炉落脏, 提高成品率。

(3) 使用变频器。

3 建筑卫生陶瓷发展的方向

3.1 绿色陶瓷

(1) 对环境有污染的废气 (如SO2、NOx、CO、CO2及烟尘等) , 尽量要少。

(2) 对人类有害的废水, 含铅、镉、汞、鉻等重金属元素, 尽量要少。

(3) 对人类身体不利的放射性物质不存在。

(4) 提倡生产抗菌、杀菌洁净陶瓷 (特别是经过抗击非典斗争后认识更深刻) 。

(5) 粉尘、游离二氧化硅尽量要少。

(6) 噪声、热散失量要少。

(7) 生产和工作环境要清洁、干净、舒适。

(8) 节约能源和原材料消耗, 并做到物尽其用。

3.2 实现绿色陶瓷的方向

(1) 生产用过的废水经过处理设备处理后, 消除了有害物质, 并经过滤后可重新投入生产使用。

(2) 喷雾塔除尘器出来的微粉直接输往浆池搅拌成泥浆后, 经中转浆罐混合, 再送进喷雾塔造料。

(3) 卫生陶瓷半成品次品经挑选干净后, 再进球磨机磨成浆料使用。

(4) 卫生陶瓷成品中的废品经清洁粉碎成熟料, 加进球磨机当骨料用, 可减少产品的收缩、变形、开裂和针孔缺陷。熟料加进釉料中, 可提高卫生陶瓷釉面光泽度。

(5) 墙地砖半成品的次品经分类清洁堆放后, 可重新进球磨机作色料和坯料用。

(6) 墙地砖成品中的废品经清洁干净, 并打碎成适当的尺寸后, 可放进球磨机中作球蛋石使用, 不会影响产品的质量。

(7) 陶瓷废品料可以开发固体混凝土、免烧型广场砖和道路砖等。

(8) 陶瓷废品料可以开发场地砖、过滤器等。

(9) 使用冶炼炉废渣为主要原料生产金属瓷砖。还可以生产红瓷、白瓷、灰瓷等金属瓷砖。

(10) 用含氧化铁的矿物质代替二氧化钛 (钛白粉) , 制造出金花米黄产品。也可以用煅烧过的高岭土代替二氧化钛生产金花米黄产品。

(11) 陶瓷厂在农村地带, 又能符合当地环保部门的要求, 对产品的质量又不会造成影响的话, 喷雾塔可以用水煤浆做燃料代替重油, 可以大幅度减低生产成本。

已磨损的双缸泥浆泵的陶瓷柱塞经磨平加工后 (几毫米) , 配套耐磨橡胶圈便可以重新使用。

(13) 陶瓷机械行业磨床等使用过的机油, 自动压砖机使用过的液压油, 经处理和过滤后可以重新投入使用。

(14) 并制定长期合理科学开发和利用的规划, 防止资源浪费和低效益。

3.3 实现绿色陶瓷的好处

(1) 陶瓷废次品经处理使用后, 可大量节约填埋陶瓷垃圾所需的宝贵土地资源, 造福千秋万代。

(2) 使用红坯料和其他低质材料做陶瓷坯体, 可以大大拓宽陶瓷行业的发展前途。

(3) 搞好陶瓷材料在运输储存, 生产过程中的密封处理就可大大减少灰尘在环境中飞扬、损失。

(4) 陶瓷行业中的废、旧、低质材料处理再利用将是一门新兴的、并可以大有作为的行业, 利国利民。

(5) 实现了废旧低质材料在陶瓷行业中的循环使用, 将使我国陶瓷行业与时俱进, 为今后长期健康可持续发展打开了一条光明大道。

4 结束语

如今世界对能源需求越来越大, 而石油、天然气等优质能源越来越少;因此, 必须从能源总的形势及走向方面考虑建筑陶瓷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方面是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不断拓展节能措施, 减少能量的消耗, 推迟能源的枯竭;另一方面则要积极开发与利用新型能源, 保证陶瓷工业不断增长的能源需求。总之, 随着世界性能源形势的紧张, 我国建筑陶瓷应该未雨绸缪, 加大节能科研项目的开发研究, 以保证建筑陶瓷工业持续、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湘洲.谈谈陶瓷工业的清洁生产 (上) [J].陶瓷, 2005, (1) :45-47.

[2]李湘洲.谈谈陶瓷工业的清洁生产 (下) [J].陶瓷, 2005, (3) :48-49.

[3]章秦娟.陶瓷工艺学[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3.

[4]张娜.我国建筑陶瓷工业环境污染与治理[J].陶瓷, 2006, (7) .

工业及民用建筑 篇9

1 建筑施工安全技术及防护措施概述

我国的建筑施工安全技术主要是指在工程实施过程中,根据当前工程的施工特点,围绕安全施工找出可能引起安全事故的隐患,然后通过一定的技术或管理手段对隐患进行解决,同时制订出相关的防护措施,保证隐患不再发生。目前,我国的建筑行业蓬勃发展,为了提高建筑施工的安全性,我们应在施工中不断提高安全技术水平,增强防护措施的防护力度,保障建筑施工安全顺利进行。

2 安全技术及防护措施在建筑施工中的重要意义

在建筑施工企业中,要想确保安全生产,减少安全隐患和安全事故的发生,就需要有完善的安全技术和防护措施作为保障。安全技术是建筑企业在施工过程中执行标准化作业的前提,是保障职工人身安全的基础。同时,完善详细的安全技术也能够帮助建筑施工者提高操作水平,从而提高工程安全系数。一个施工企业安全管理工作做得好,不仅能够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同时还能够促进建筑企业快速发展,保证人民和财产的安全,为社会稳定作出一份贡献。

3 对工业建筑施工安全技术及防护措施进行不断完善

建筑施工企业为了实现安全生产的目标,则必须要对施工过程各个环节中容易产生安全隐患或引发安全事故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处理,确保消除隐患;要制订警示、防护、除险、抢救等各个方面的相关措施,保证安全施工,对事故进行事前防范。

3.1 合理设计施工方案

施工设计是建筑施工得以顺利进行的一项重要的前期工作。为了保证建筑施工安全,组织设计者要根据施工工程的总体情况对施工进行全面的设计规划。设计方案既要保证施工能够有序地进行,又要保证施工进行中的各项安全。要想合理设计工程施工方案,我们就必须要合理分配、利用资源,确保整个作业流程规范合理;对施工人员的工作进行安排合理,对工程危险进行等级划分,便于出现问题时能够及时处理,不造成交叉影响,促进施工的安全顺利完成。

3.2 提高工人素质,加强防护工作

目前,在我国的建筑企业中,现场作业人员的文化程度都相对偏低,操作水平不高,同时缺乏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企业要加强对工人特别是新入职人员的教育培训,必要时要对从业工人进行考试,提高其对安全技术的掌握水平,使其能够按照操作流程严格进行施工,增强安全防范意识,以此来达到安全生产的重要目标。同时,企业要向工人发放防护工具,并且对使用情况进行定期的培训和跟踪。在工作时,施工人员如果发现对人身安全和施工安全造成影响的安全隐患,应当立即停止施工,向上级部门或者负责人进行汇报,待问题得到解决后再继续施工。

3.3 加强监督管理,实现安全施工责任制

在施工企业中,要建立安全管理部门,设置相关责任人,并将安全责任进行划分,实现安全施工责任制。安全主管人员需要对施工现场的安全情况进行定期的检查。对于检查中发现的安全问题,应立即向上级安全管理人员进行上报,及时排除安全隐患。同时,安全主管人员要对范围负责内的工人进行安全培训,完善操作流程及操作规范。

3.4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对于施工过程中需要用到的设备等,要对其进行定期的检查与维护,确保设备的各项性能使用情况良好,做好事前的预防与准备工作,防止因设备老化或工具损坏引起的安全问题发生。由于施工设备长期使用会出现损耗,存在安全隐患,所以,在使用大型施工设备之前,要对其进行试验,检验其是否符合生产使用的各项指标(主要是检验设备的绝缘性能与机械使用强度),能否正常安全使用,避免施工设备对施工人员造成伤害。如在施工前对电气设备的绝缘性能进行检验,对于钢筋材料的抗拉强度进行试验等。

我们可以看到,在施工之前对施工设备以及工具的预先检查、维护与维修是十分重要的环节。施工单位在购置设备时,一定要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安全许可证及合格证齐全的设备,不能为降低成本而购置不合格产品,给施工安全带来安全隐患。对于超过使用年限或者存在问题的设备,要定期地进行维护、维修,以及报废、销毁,确保防治结合保安全。

3.5 努力协调好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之间的关系

工业建筑施工中的另外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处理好施工人员与管理人员之间的关系,这是因为,建筑工程安全施工的重要保障就是施工人员的安全技术水平。因此,促使施工人员与管理人员之间和谐发展,确保他们各自的权利落到实处,才能促进他们尽职尽责、团结合作,从而保证工程安全。

团队要想保证团结合作,就必须要做到民主。企业中每个决定的确立,不是由某个人、某个部门决定的,而是要经过所有的讨论后集体作出决定。只有这样做,才能确保施工人员与管理人员的团结协作,避免矛盾产生或是各自推脱责任。

3.6 清理施工现场,合理进行施工

在施工时,要对施工现场周围环境(包括建筑物、地下管线、空线等)进行了解,分析周围环境可能对施工造成的影响以及施工对周围环境造成的损害等,提前对施工现场进行清理,制订施工办法,减少安全隐患。同时,对工程办公区、施工现场、职工生活区要分开设置,生活区要达到相关卫生标准。

4 结束语

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在建筑施工中尤为重要,需要引起施工单位的足够重视。所以,建筑企业要不断提高施工中的安全技术水平,做好相关防护措施。

摘要:经济不断发展,城市也在不断地进行现代化建设,随之而采的便是建筑施工项目的不断增加。在工程建筑施工过程中,安全技术和防护措施也逐步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介绍了工程建筑施工的安全技术以及相关的防护措施。

关键词:工业建筑,施工安全,安全技术,防护措施

参考文献

[1]韩向明.建筑施工安全技术与防护对策研究[J].建材技术与应用,2011(11):29.

[2]郑库泓.建筑施工安全技术与防护措施的探究[J].科技风,2012(7):15-17.

关于现代工业建筑设计的思考及分析 篇10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 我国的第二产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目前, 我国的工业发展已经从以加工业为主的传统工业转换为以电子信息工业、生物工业、化学工业、新能源工业等为主的轻型工业化的朝阳行业。在这种情况下, 工业建筑跟随着新型工艺的要求也朝着工业化、节能、绿色、可持续性发展的方向发展。因此, 在进行现代工业建筑设计时, 必须更新设计理念, 根据现代工业的要求, 设计出充满现代感和时代感的工业建筑。

1 现代工业建筑的设计理念

随着现代建筑整体品质的提高, 工业建筑设计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设计人员在进行工业厂房建筑设计时, 不仅要考虑工业厂房建筑的实用性, 还要考虑到工业厂房建筑的人性化、科技化、通用化等特点, 建筑设计要在满足现代工业生产的基础上, 满足现代建筑的形式美与艺术美的统一。设计人员在进行现代工业厂房设计时, 越来越对节能、绿色、洁净等先进技术理念采取了多方面的措施, 下面分别对这几种设计理念进行分析。

1.1 节能设计理念

为满足现代工业的可持续发展需求, 设计人员在进行现代工业厂房建筑设计时, 要充分利用节能设计理念。在现代工业厂房建筑中, 节能设计理念主要包括两方面, 一是工业厂房建筑在运行过程中要尽量减少能源的消耗, 二是在工业厂房建设过程中要尽量减少能源的消耗。为达到节能的效果, 设计人员在进行工业厂房建筑设计时, 可以通过自然采光、太阳能、自然通风等设计手段来减少电能的消耗。

1.2 绿色设计理念

绿色设计是指工业厂房建筑施工过程中使用的施工原材料、施工技术、能源等, 不会对周围的环境造成破坏和污染, 绿色设计主要体现出环保理念, 设计人员在进行工业厂房建筑设计时, 不能盲目的追求高科技, 要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合理的技术, 设计出绿色环保的工业厂房建筑。绿色设计要以提高资源利用率、节能省排为目的, 钢结构体系就属于绿色建筑体系, 钢材本身是一种高效能的材料, 具有很高的再利用价值, 并且不需要制模操作。

1.3 洁净设计理念

洁净设计理念体现的是设计出一种没有污染的工业厂房建筑, 也就是在建设和使用工业厂房建筑时, 要尽量做到零废物排放。洁净设计是保证现代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洁净设计理念充分体现出资源的再生利用。

2 现代工业厂房建筑设计的基本要求

在进行现代工业厂房建筑设计时, 要满足生产工艺和技术要求, 也就是在设计过程中要从厂房建筑的选址、面积、体量、工艺设备的空间要求、安装位置等各个方面进行考虑。

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还要控制好工业厂房建筑的施工及运行成本。在保证工业厂房建筑运行要求的前提下, 尽量减少资金投入, 从而有效地提高工业厂房建筑的经济效益。

在进行工业厂房设计时, 要满足安全性原则, 做好消防设计, 做好生产安全防护措施, 确保工业厂房建筑能安全、稳定的进行施工和运行。

3 现代工业厂房建筑的设计要点

3.1 工业厂房建筑形式和结构形式的选择

设计人员在确定工业厂房建筑的形式和结构形式时, 要根据工业的生产工艺、生产操作时的空间、温度、湿度、防腐蚀和产品特性等的要求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设计人员要在保证工业厂房建筑生产使用功能的前提下, 利用设计手法, 创造良好的工业厂房生产内部以及外部空间环境。

在结构形式的选择上, 单层厂房一般采用排架结构, 多层厂房一般选用钢框架结构。排架结构可以实现大的跨度以及满足大的平面外变形要求。同时这样的结构形式也施工快, 用料省, 建筑构件占的使用面积少, 留出更多的生产空间。

3.2 工业厂房建筑内部功能设计

工业厂房建筑功能可以分为生产设备区、辅助生产设备区、生产材料堆放区、产品堆放区、人行通道、交通通道、生产人员辅助用房和公用设备用房区域等。设计人员在进行设计过程中要根据工艺流线使场地布置以及建筑布置是使人、车、货流线合理科学, 尽量使流线最短, 占用的面积最少, 洁净和污染的区域要分开, 用电负荷大的设备集中布置, 洁净要求高的房间就近布置等合理的安排各个功能区的位置。这样不仅能为工业厂房管理提供方便, 还能使公用站房尽量集中布置, 节省用地和减少不必要的资金投入。

常见的工业厂房建筑内部空间形式有跨间式、单元空间式、大厅式等三种情况。

跨间式是指由不同数量的跨间组成, 这种形式的最大特点是跨间纵向具有明显的透视轴线。这种形式通常适合不同流水线的相互配合, 通过纵横跨组合的方式, 将生产流线进行组合。

单元空间式主要针对方形或近似方形柱网, 具有很强的节奏感。这种形式适合相对独立的工序, 相互用廊道或者公用站房、辅助用房连接或者相隔, 适合通用厂房组合或者独立的设计单元。

大厅式空间主要大跨度网架结构或者管桁架结构。这种形式可以造就高大的空间, 适合有特殊要求的工序, 比如电磁屏蔽试验大厅, 给人的空间感犹如到了宇宙中, 感受到人类的渺小。

3.3 工业厂房建筑技术设计

工业厂房建筑技术设计更偏重工业化的成熟技术产品。尽量减少在现场施工时用的材料和时间, 这样既保证了工程质量也缩短了工期。比如外围护采用压型彩钢板、彩钢夹芯板等工业化程度高的产品。

在建筑围护结构设计过程中, 还要考虑防火、经济性、耐久性、后期维护方便等问题, 从而为工业生产创建一个安全、可靠、稳定的环境。

在大面积地坪设计中, 要特别考虑设备及堆载的重量对于地面强度的要求。一般会在地基处理中采用桩基或者换土等处理办法, 减少荷载造成的不均匀沉降。也会在垫层配筋、设置伸缩缝或后浇带、面层采用局部抗裂钢筋等措施, 避免地面不规则裂缝。

4 总结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 日新月异的新工艺、新材料使工业建筑有了更多可能。持续性发展也对建筑的节能生态有了更多的要求。这都使得建筑师在工业建筑上有了更多的创造性, 在工业设计上有了更多的设计灵感。

摘要:工业建筑是企业进行办公生产的主要场所, 同时也是展示了现代企业的特性文化的重点区域。工业建筑占地广、体量大, 对城市风貌有着较大的影响。工业建筑的特殊功能的要求, 对于建筑技术的要求进一步提高。

上一篇:语文教学目标的确定下一篇:技术应用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