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藤汤灌肠

2024-06-25

红藤汤灌肠(精选四篇)

红藤汤灌肠 篇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1月-2010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慢性盆腔炎患者174例,年龄23~48岁,平均年龄(30.21±5.67)岁,病程1~9年,平均病程(3.45±1.21)年。所有入选病例均与慢性盆腔炎临床诊断标准相符合,其中初次发病患者121例,复发患者53例,并经系统化检查而严格排除恶性肿瘤以及其他全身系统性疾病患者。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患者89例和对照组患者85例,且在年龄和病程以及病情和临床表现等方面,两组患者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组间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慢性盆腔炎患者经明确诊断后均给予红藤汤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具体给药方法:红藤汤方剂组成包括红藤30g,败酱草30g,鱼腥草30g,紫花地丁20g,三棱20g,莪术20g,桃仁15g,红花20g,元胡15g,金银花30g,赤芍20g,茯苓20g,菟丝子20g,浓煎至100mL,并保持温度在38~40℃之间,取患者左侧卧位进行保留灌肠,每天1次,10天为1个疗程。而观察组患者则在此药物治疗的基础之上加用仪器治疗,具体治疗方法:采用北京市威力恒科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VLH-D型盆腔治疗仪,首先取患者的膀胱截石位,将腹部电极置于经酒精消毒后的下腹部,同时对患者的外阴和阴道进行常规消毒处理,并将主要成分为莪术油和冰片的药栓注入阴道。然后将腔内电极套上电极套并均匀涂抹医用石蜡油,缓慢探入患者阴道至后穹窿,开启仪器操作界面的“确认”按钮开始治疗。具体参数:导入电压强度 (VOLTDGE) 设置为28~40级,腹部温度(INFRARED)设置为8~10级,阴道温度(TEMP)设置为37~38℃。治疗时间为30min/次,10天为1个疗程。两组患者可根据病情轻重适当调整用药剂量和服药疗程,3个疗程后,观察比较两组疗效及相关指标。

1.3 评价指标

经不同方式治疗后,分别对两组慢性盆腔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疗效评定标准:①痊愈:症状、体征消失,妇科检查无压痛,无包块,B超提示盆腔炎性包块或积液消失;②好转:症状、体征明显减轻,局部压痛减轻或消失,B超提示盆腔炎性包块缩小1/2以上或积液明显减少;③无效:症状、体征减轻,但包块或积液无明显变化。总有效率为痊愈率与好转率之和。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13. 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和分析,其中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并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慢性盆腔炎患者经不同方式治疗后,均取得一定的临床疗效。其中观察组痊愈患者85例(占95.51%),好转患者4例(占4.49%),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痊愈患者57例(占67.06%),好转患者24例(占28.23%),无效4例(占4.71%),总有效率为95.29%。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其观察组患者的痊愈率明显提高,且呈现出极显著性差异(P<0.01);与此同时,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亦有所提高,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1。

注:与对照组相比*表示P<0.01。

3 讨论

慢性盆腔炎患者由于病程长,体质差,病情迁延及盆腔器官的解剖关系,炎症反复发作,导致慢性炎性组织增生,炎性细胞浸润,渗出物积聚形成包块,长期炎症刺激,周围器官相互粘连,药物不易透入,故疗效不理想,康复慢[4]。而且口服汤剂使部分患者难以坚持,消炎药的毒副作用比较大,有的甚至造成终生危害形成不可逆的损伤,使得大部分患者望而止步[5]。因此,近年来中药治疗盆腔炎,一是在内服药剂型上进行了大量研究,一是在给药途径上进行了多方面探索。

红藤汤方中的红藤、败酱草、鱼腥草、金银花、紫花地丁具有清热解清、软坚散结、消除包块的作用,具有广谱抗菌作用,抑制细菌的代谢环节,阻碍其繁殖,增强白细胞的吞噬功能,兴奋网状内皮系统,调节非特异性免疫系统的作用[6]。赤芍有清热凉血、活血、消肿镇痛作用,三棱、莪术、桃仁、红花破瘀散结。元胡活血理气止痛。茯苓赤芍渗湿利水,宁心安神。菟丝子补肾益精、扶正祛邪,祛瘀而不伤正,补肾可加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机体自身抗病能力,促进瘀血吸收[7]。全方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瘀散结、行气止痛、扶正祛邪之功效。而盆腔治疗仪则是将光、电、药综合于一身,集物理疗法和针灸疗法的传统治疗优点,将药物定向针对性,经腹部、阴道黏膜治疗,直接激活经络,增强局部免疫功能提高白细胞、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电磁场增加了药物离子化的驱动力,阴道的药物迅速离解通过阴道黏膜进入盆腔,使炎症局部药物处于高浓度,在光疗电磁场的作用下达到抑菌消炎、恢复功能的作用[8]。

本研究采用红藤汤中药灌肠联合盆腔治疗仪治疗慢性盆腔炎,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其观察组患者的痊愈率明显提高,且呈现出极显著性差异(P<0.01);与此同时,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亦有所提高,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红藤汤中药灌肠联合盆腔治疗仪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好,方法简便,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295-304.

[2]田静.阿奇霉素联合红藤汤保留灌肠在慢性盆腔炎中的疗效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2,9(11):128-129.

[3]程志明.盆腔炎治疗仪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1,9(24):299-300.

[4]林研研,邵华,李旭凤,等.丹红注射液联合红藤汤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120例[J].光明中医,2012,27(1):62.

[5]林秀丽.红藤汤灌肠配合仪器治疗慢性盆腔炎41例[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08,31(4):40.

[6]杨准叶.红藤汤治疗慢性盆腔炎100例[J].陕西中医,2010,31(7):785-786.

[7]周美云.红藤汤保留灌肠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1,9(4):49-50.

红藤汤灌肠 篇2

关键词:子宫,附件炎/中医药疗法,清热利湿剂/治疗应用,活血祛瘀剂/治疗应用

从2000年1月至2009年6月, 笔者采用五味消毒饮配合红藤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 取得良好临床疗效,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观察病例均为巴县中医院妇科住院患者, 共38例, 年龄最小24岁, 最大46岁, 病程1个月~6年。临床表现:程度不同的持续性下腹隐痛、腰酸伴有肛门坠胀等。或有发热、白带量增多、色黄、有异味, 时有脓性或混有血带。根据临床症状特点, 中医辩证分为3型。 (1) 湿热内阻型:低热不定, 小腹隐痛或刺痛, 拒按, 经期或劳累后症状加重, 带下量多, 苔黄腻, 脉弦数或滑数。 (2) 气滞血瘀型:少腹刺痛, 拒按, 带多, 舌质紫黯有瘀点, 苔黄腻, 脉弦或细弦。 (3) 肝肾不足型:小腹绵绵作痛, 日久不愈, 带多腰酸, 膝软无力, 头晕耳鸣, 舌质黯或有瘀点, 苔薄脉细。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白细胞升高, 宫腔分泌物培养多可有致病菌生长。妇科检查:阴道内有脓性分泌物, 宫颈举痛明显, 子宫多增大, 有压痛, 活动限制, 双侧附件增厚或有不同大小炎性肿块, 有明显压痛。B超多提示:输卵管增粗、子宫、直肠窝有积液。每因劳累, 情志不畅, 外感及月经前后加重。

1.2 治疗方法

内服药: (1) 湿热内阻型:治拟清热利湿, 活血调营。方用五味消毒饮加红藤、川楝子、生龟板10g (先煎) 、生鳖甲10g (先煎) 。 (2) 气满血瘀型:治拟活血化瘀, 理气止痛。方用五味消毒饮加当归、五灵脂、生蒲黄 (包煎) 川楝子、香附、元胡、小茴香各10g; (3) 肝肾不足型:治拟补益肝肾, 理气调营。方用六味地黄丸加减。熟地、山药各18g。山萸肉、菟丝子、枸杞、怀牛膝、丹参各10g, 元胡15g, 炙甘草6g。外用红藤灌肠方组成:红藤、败酱草、蒲公英各40g, 银花、连翘、丹参各30g、元胡15g, 川楝子15g, 桃仁10g, 三七10g。用法:内服药, 每日1剂, 早晚各1袋。行经期间停用。外用药, 先浸泡30min, 煎药机煎真空包装袋备用。每袋药液约200mL。用时开水泡烫至药液温度38~42℃, 灌肠多于晚上睡前进行, 排空大小便, 左侧卧位, 一次性灌肠袋液面距肛门不超过25cm, 20min左右将药液缓慢灌完。10min后改为俯卧位, 尽量将药液保留2h以上, 至晨起, 全部吸收。每晚1次, 连用10d为1个疗程。每疗程间休息5d, 行经期停用, 最多治疗4个疗程。

1.3 疗效标准

参考《西医妇科诊断疗效标准》制定[1,2], 治愈:无下腹部疼痛, 无腰酸及肛门坠胀感, 无白带异常, 盆腔无包块, 妇科检查、实验室检查、B超检查均正常。有效:上诉各种症状明显减轻, 或偶有复发, 但症状均较前减轻。各种检查基本正常。无效:症状未见减轻, 伴随症状仍存在。

2 治疗效果

治愈26例, 治愈率68.4%, 好转12例, 好转率31.5%, 总有效率100%。

3 讨论

慢性盆腔炎, 多属中医的“腹痛”、“带下”、“月经失调”及“癥瘕”范围。本病由于湿热内阻或气血凝滞胞脉, 永久癥瘕内结, 影响冲任而致;若湿热之邪入侵胞脉都可导致本病急性发作。中医辨证多为气滞血瘀, 湿热内结。治法常用清热利湿, 活血化瘀为治则。红藤灌肠方以红藤、丹参、败酱草、银花、野菊花、蒲公英、地丁、天葵子清热利湿, 化瘀消肿止痛;现代药理研究, 亦有抗炎、抗毒素的作用。川楝子、丹参、三七、桃仁、活血化瘀, 行气止痛, 消积散结。外用灌肠药, 局部治疗, 药液直达病所, 能加快盆腔血液循环, 促进机体新陈代谢, 改善组织营养, 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 减少炎症渗出, 有利于抑制结缔组织增生, 消除粘连和促进包块的吸收[3,4,5]。内服药整体辨证调理, 内服和外用共同达到治疗目的。中药内服和保留灌肠治疗盆腔炎, 不仅操作安全, 且患者痛苦小, 见效快, 一般1~2个疗程即可见效。药液直接作用于直肠。减少了药物不良反应, 也有利于药物充分吸收, 发挥疗效。中药内服和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 毒副作用小, 不易产生耐药性, 不易复发, 疗效确切。

参考文献

[1]戴德英.中医妇科临床手册[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1:82-88.

[2]李云端.中医妇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7:317-323.

[3]许海鸥.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J].新中医, 2008, 40 (5) :83-85.

[4]李文红.中医综合治疗慢性盆腔炎57例[J].陕西中医, 2007, 29 (11) :1474-1475.

红藤汤灌肠 篇3

本组278例均为1999-01~2009-12收治, 其中, 男169例, 女109例;年龄最小14岁, 最大84岁, 中位年龄49岁。所有病例均有右下腹痛或转移性右下腹痛史, 伴口苦、舌红、苔黄腻、脉数;右下腹触及肿块伴压痛及反跳痛, 重者可有局限性腹肌紧张;B超检查可见右下腹液实混合性包块, 确诊为阑尾脓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57例中, 男性96例, 女性61例;年龄14~84岁, 中位年龄51岁。对照组121例中, 男性73例, 女性48例, 年龄15~83岁, 中位年龄49岁。两组性别、年龄等均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2 方法

所有病例采用氨苄青霉素+氨基甙类抗生素 (庆大霉素) +灭滴灵联合静脉滴注抗炎, 2005年以后以三代头孢+灭滴灵联合为主, 对青霉素或头孢菌素过敏者, 以喹诺酮类抗生素 (左氧氟沙星或环丙沙星) 替换。治疗组合用大黄红藤汤加味, 通腑泄热、解毒透脓。方用:红藤30g、生薏苡仁15g、牡丹皮9g、金银花15g、地丁30g、败酱草15g、赤芍15g、甘草15g、乳香10g、没药10g, 生大黄10g (后下) 。加减:腹胀严重者加川楝子、青皮;腹痛剧烈者加延胡索、木香。每日1剂, 5天为1个疗程, 一般服用2~3个疗程。其他对症治疗两组相同。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3 结果

见表1。

与对照组比较*P<0.05

4 讨论

西医认为阑尾脓肿是从急、慢性阑尾炎发展而来。阑尾有渗出、坏死、穿孔时网膜与附近小肠会趋向阑尾形成包围。如阑尾坏死、穿孔发生缓慢, 包裹成功, 成为脓肿。形成脓肿时行阑尾切除, 不但手术困难, 并可能导致炎症再度扩散或误伤周围结构, 使病情复杂化。可先手术切开脓肿引流, 待炎症消退、局部愈合后, 再考虑择期手术[1]。但如行上述之手术治疗, 病人须承受二次手术及麻醉之苦, 且引流术时亦有致肠粘连、肠瘘、感染扩散等风险, 故我们主张保守治疗。而这种炎性包块周围组织的粘连, 严重影响血液循环, 使得抗生素在局部难以达到有效浓度, 致使单纯抗菌效果不佳。尤其表现在当患者的体温和血象都已恢复正常, 而痛性脓肿迟迟不肯消退, 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和工作。阑尾脓肿在中医学属“肠痈”范畴.乃肠道湿热郁蒸, 气血凝聚, 化脓成痈。热壅痰凝、气滞、血瘀为其病机基础, 瘀滞日久化热, 热胜肉腐是其发病的主要环节[2], 积热不散, 瘀滞局部, 故右下腹可触及包块。大黄红藤汤具有通里攻下、清热解毒、理气活血、消肿散痈的功效。方中败酱草、金银花、红藤、地丁、薏苡仁清热解毒利湿、消痈散结腓脓;牡丹皮、赤芍既活血化瘀, 又凉血解毒;延胡索、木香理气止痛;生大黄通腑泻热, 荡涤肠中湿热瘀结之毒;甘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此外, 大黄、牡丹皮、红藤、甘草等清热解毒药物均有抑菌或杀菌作用。诸药合用, 共奏清热解毒、软坚散结、消散脓肿之功。而西药足量的有效抗生素可杀灭敏感致病菌。我们通过比较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病人体温复常、腹痛消失及肿块消散的平均天数均小于对照组, 住院天数明显缩短, 与单纯西医治疗相比, 在疗效上有比较明显的优势。由此我们认为, 中西医结合治疗阑尾脓肿, 能杀菌消肿并举, 明显促进脓肿吸收消散, 缩短病程, 疗效满意, 且无并发症,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吴阶平, 裘法祖.黄家驷外科学.7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1573.

红藤汤灌肠 篇4

1 对象与方法

1. 1 实验对象

选取2012 年2 月至2015 年2 月入住云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妇产科行宫腹腔镜检查后诊断为盆腔炎性不孕患者92 例, 按照入院时间顺序, 以2012 年2 月至2013 年10 月入院治疗患者46 例为观察组, 平均年龄 ( 35. 28 ± 3. 96) 岁, 病程1 ~ 6 年, 根据腹腔镜下盆腔炎症程度评判: 轻度粘连者25 例, 中度粘连患者21 例。以2013 年11 月至2015 年2 月入院治疗患者为对照组 ( 46 例) 为对照组, 平均年龄 ( 34. 30± 3. 56) 岁, 病程1 ~ 7 年, 根据腹腔镜下盆腔炎症程度评判轻度粘连者23 例, 中度粘连患者23 例。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盆腔炎症程度等一般资料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 ( P >0. 05) , 具有可比性。

1. 2 纳入标准[3]

( 1) 夫妇同居≥1 年, 性生活正常、未避孕而不孕者; ( 2) 男方生殖功能正常, 精液常规检查指标正常; ( 3) 22 岁≤年龄≤38 岁; ( 4) 宫腹腔镜下盆腔粘连程度评分为轻、中度者; ( 5) 能够接收本研究中的治疗方案者; ( 6) 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同意, 术前每位患者均签署书面知情同意书。

1. 3 排除标准[4]

( 1) 腹腔镜下盆腔粘连程度评分为重度者, 或双输卵管近端阻塞, 通水均不畅者; ( 2) 腹腔镜下示子宫内膜异位症、或合并子宫腺肌病、子宫肌瘤、子宫内膜息肉等子宫器质性病变者; ( 3) 存在以下不孕因素者: 男方精液常规检查指标异常, 女性排卵障碍或生殖器官发育异常; ( 4) 中途改变治疗方案者; ( 5) 合并心脑血管疾病、血液系统疾病及肝肾功能异常者。

1. 4 分组与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于月经干净后3 ~ 7 天实施腹腔镜手术进行治疗。操作如下: 患者取膀胱截石位, 采用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 并在患者的脐部位开1 个切口, 建立CO2气腹, 压力12 mm Hg ( 1 mm Hg = 0. 133 k Pa) 。随后在患者的脐部、麦氏点以及耻上等部位进行穿刺, 穿刺切口为10 mm, 置入腹腔镜并对患者腹腔、盆腔粘连情况进行观测, 以美蓝液实施子宫输卵管通液术判断输卵管通畅程度。之后行盆腔粘连钝锐性分离术, 通过输卵管整形术对盆腔解剖结构进行恢复。为预防粘连再次发生, 术后患者腹腔内留置低300 m L分子右旋糖酐。

此外, 对照组患者在月经来潮第1 天开始采用左氧氟沙星 ( 0. 3 g/d, 2 次/d) 联合甲硝唑 ( 0. 12 g/d, 3 次/d) 进行治疗, 以7 天为1 个疗程, 连续治疗3 个疗程。

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 于月经结束后第2 天起开始加用中药复方银翘红藤解毒汤 ( 基础方: 金银花、连翘、草红藤、败酱草、牡丹皮各15 g, 山栀子10 g、赤芍15 g、桃仁10 g、薏苡仁20 g、延胡索15 g、制乳香6 g、制没药6 g、炒川楝子10 g) , 常规水煎服, 1 剂/d, 分早晚两次服用, 经期停药, 以7 天为1 个疗程, 连续治疗3 个疗程。

1. 5 观察指标

所有患者均于手术前及治疗后抽取空腹静脉血5 m L, 常规分离血清,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 测定血清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 ( interleukin-6, IL-6) 及肿瘤坏死因子-α ( 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 水平。按照《中药新药治疗盆腔炎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局部体征量化评分标准”对两组治疗前后的体征积分变化情况进行评估。体征积分评价标准: 体征积分< 9分, 表轻度盆腔炎; 9 ~ 18 分, 表中度盆腔炎。

1. 6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17. 0 统计软件进行处理, 妊娠率以% 表示, 两组患者术后妊娠情况采用 χ2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 标准差 (± s) 表示, 组内治疗前后血清水平、体征积分相比采用配对t检验, 两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 两组术后妊辰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 以P < 0. 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术后妊娠情况的比较

观察组术后6 个月内妊娠率为84. 78% ( 39 /46) , 对照组术后6 个月内妊娠率为47. 83% ( 22 /46) 。两组患者术后6 个月内妊娠率差异显著, 经 χ2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 P < 0. 05) 。

2. 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6, TNF-α 水平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IL-6、TNF-α 水平差异均不显著 ( P > 0. 05) 。治疗结束后, 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数值均有不同程度降低, 尤以观察组降低显著, 与治疗前及同期对照组比较, 均具有显著性差异 ( P < 0. 05) 。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与治疗前比较, bP<0.05。

2. 3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情况比较

与治疗前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后, 体征积分均显著降低 ( P < 0. 05) ; 治疗后, 观察组体征积分降低尤为明显, 与同期对照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 < 0. 05) 。见表2。

注: 与治疗前比较, aP < 0. 05; 与对照组比较, bP < 0. 05。

3 讨论

慢性盆腔炎是妇科常见病, 可由寄生于阴道内的内源性细菌 ( 内源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等) 沿生殖道黏膜上行感染引起, 亦可由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等外源性病原体引发[5]。中医学认为, 该病属“痛经”“癥瘕”“腹痛”等范畴, 患者素体虚弱, 热毒及湿浊邪气于月经期、产后乘虚入侵, 与体内冲任气血互结, 湿热邪毒壅于胞宫胞络, 聚而成湿, 湿久化热, 致气血瘀滞, 邪毒因瘀而为瘕, 出现盆腔疼痛、腰骶酸痛等[6]。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日益成熟, 腹腔镜手术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盆腔炎性不孕症手术中, 医者在腹腔镜下对盆腔炎性不孕患者粘连的盆腔进行分离, 并对子宫、卵巢、输卵管等盆腔内器官的异常形态和解剖位置进行恢复, 便于卵子排出, 恢复输卵管蠕动及伞端拾卵功能, 从而有效改善部分患者的症状及体征; 术后通过腹腔留置低分子右旋糖酐减轻炎症反应, 防止盆腔粘连再发生[7]。

因慢性盆腔炎病程长、缠绵难愈、复发率高, 部分患者经腹腔镜术后可再次发生盆腔粘连, 加之腹腔镜仅可解决输卵管周围及伞端的病变, 无法改善输卵管管壁内的问题, 故需在腹腔镜手术基础上配合其他补助治疗措施, 方可有效消退患者盆腔炎症, 恢复生殖器官正常解剖位置, 提升患者受孕率。因此, 本研究在腹腔镜手术基础上, 加用中药复方银翘红藤解毒汤进行治疗, 发挥了清热解毒祛湿、疏肝化瘀止痛等功效。方中采用金银花、连翘、栀子、红藤、败酱草、牡丹皮等为主药, 用以清热祛湿、解毒凉血; 辅以赤芍、桃仁、延胡索、乳香、没药等, 用以活血化瘀止痛; 佐以薏苡仁健脾利湿、川楝子疏肝理气; 诸药配合, 共奏清热毒、排湿脓、除病痛之功用[8]。

本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术后体征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 说明观察组盆腔炎症程度得到较大的改善; 观察组术后6 个月内妊娠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此外, 观察组患者血清IL-6、TNF-α 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该研究结果提示, 中药复方银翘红藤解毒汤联合腹腔镜可显著提升对盆腔炎性不孕患者的治疗效果, 改善临床体征, 提升抗炎效果, 提高妊娠率。

参考文献

[1]叶芳, 袁野, 陆华, 等.花红胶囊及花红颗粒治疗慢性盆腔炎 (湿热郁结证) 的临床观察[J].西部中医药, 2013, 26 (2) :4-7.

[2]王萍.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医刊, 2012, 39 (12) :70-71.

[3]乐杰.妇产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274.

[4]陈小平, 陈靓芬, 陶莉莉.中药联合腹腔镜对盆腔炎性不孕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的影响[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3, 34 (6) :16-20.

[5]高妍, 卢东方.中药灌肠与微波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比较[J].河北中医药学报, 2013, 28 (2) :21-22.

[6]董丽君.妇科千金胶囊与抗生素联合使用治疗慢性盆腔炎35例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 2010, 8 (9) :104.

[7]吴小娟.中药联合腹腔镜治疗盆腔炎性不孕效果分析[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5, 25 (9) :48-50.

上一篇:高层结构转换下一篇:果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