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金融创新的启示

2024-05-08

低碳金融创新的启示(精选九篇)

低碳金融创新的启示 篇1

一、当前两种主要的低碳金融模式

低碳金融是把碳排放当作有价格的商品进行交易的一种买卖活动, 主要目的在于减少推动绿色经济发展, 推动金融创新。低碳金融模式包括两种模式:基于国际协定的低碳金融模式和基于自主承诺的低碳金融模式。

(一) 基于国际协定的低碳金融模式

这种低碳金融的模式是指发达国家在有法律约束力的条例下开展的低碳金融活动, 这种模式的核心就是“碳交易”, 现在为较发达的后工业化国家所使用。这种模式的基础是《京都条约》, 主体为政府、金融机构、低碳产业以及碳减排配额管理者和碳减排额度交易所。这类模式的内容包括“碳交易”的市场, “碳交易”机构投资和风险投资、商业银行的环境金融产品创新以及碳减排期货、期权市场。

(二) 基于自主承诺的低碳金融模式

这种低碳金融模式是该国家根据自身的情况实行一系列的低碳金融活动, 这种模式常见于发展中国家。这种模式的基础就是各国以及金融企业对低碳经济的共同认识。这类模式的主体是政府部门, 金融机构以及低碳产业机构, 其中以政府部门为主体的核心。这类模式的内容有低碳银行、低碳基金和低碳保险。

二、西方银行低碳金融发展的现状

(一) 积极开展低碳金融业务, 不断完善低碳金融的市场机制

西方发达国家积极开展低碳金融业务, 同时不断完善低碳金融的市场机制。西方银行围绕低碳金融开展各种绿色经济项目, 为生产可再生能源的企业提供贷款等各种金融支持。银行的做法不仅能拓展银行的业务, 获得经济收益的同时, 能促进节能减排工作的开展, 推动环保工程项目的顺利开展。

(二) 开展碳交易和相关的金融活动

发达国家作为碳金融的主要参与主体, 会积极参与低碳金融的活动, 也因为发达国家的参与, 使得低碳金融市场得以迅速扩大, 迅速为低碳经济项目的开展集齐了资金, 推动低碳经济活动的开展。

(三) 开发多样化的碳金融产品

开辟多样化的碳金融产品, 可以满足不同投资者和企业的需求, 刺激低碳金融市场, 使金融市场更好地顺应各种主体的要求。另外, 银行也可以通过环保能源类的个人贷款、信用卡和个人保险来推动低碳金融发展, 鼓励人们低碳消费。

以信用卡为例, 相比以前的信用卡, 现在银行使用的低碳环保信用卡卡片更加容易分解, 不会污染环境。同时银行可以不定期地宣传低碳环保的知识, 倡导人们做到环保刷卡, 绿色购物。银行还可以放宽贷款或者奖励小礼品的方式鼓励消费者进行低碳生活。银行采用电子化账单的方式, 不仅节约了纸张, 还降低了邮递过程中的碳排放, 降低了银行成本。

三、西方银行低碳金融对我国的启示

随着碳金融市场的迅速发展壮大, 我国各类型的银行都要努力开辟一条切合自身实际的发展道路。从我国现在的低碳金融发展状况来看, 我国在碳排放业务中缺少中介组织, 并且大部分的企业对国际金融规则和碳交易都没有充分的了解, 碳交易经验少, 因此我国要借鉴西方银行在低碳金融中的发展方式, 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为自己所用。

(一) 建立专门的低碳政策性银行

政策性银行是由政府投资创建的, 不以盈利为目的的, 从事政策性融资活动的金融机构。成立低碳政策性银行也是由政府投资, 为了拉动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金融机构。成立这类型机构后, 可以为我国低碳金融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 为规模庞大、信贷周期长的公共低碳基础设施和项目提供贷款。低碳政策性银行可以起探索引导的作用, 在实践中检验低碳金融的可行性, 摸索出环保型会计报表和环境资源核算体系, 为我国以后制定低碳信贷政策提供例子可以借鉴。其次, 低碳政策性银行的建立也能够起到良好的表率作用, 如果政策性银行的收益好, 可以发挥出一个行业领导者的作用, 为其他商业银行做出示范表态, 从而促进其他商业银行开展低碳信贷服务。最后低碳政策性银行还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带动其他银行开展低碳项目, 同时引领后面的低碳项目顺利进行。

(二) 引导商业性银行开展低碳业务

商业银行除了有基础的金融服务外, 还可以积极开展碳金融业务, 国家可以指定政策引导商业性银行开展低碳业务, 对低碳的项目进行专项负责。商业银行可以为碳排放交易市场提供融资以及咨询服务, 根据低碳金融市场的需要和喜好, 创新推出新型的低碳金融产品。引导商业性银行开展低碳业务不仅可以推动低碳金融的发展, 为碳市场的扩大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一定程度上还能拓宽银行的业务范围, 为银行谋取更大的利益。除了经济利益, 推动低碳金融工作的开展还能树立银行环保的形象, 提升银行的社会地位。碳交易市场现在是一个飞速发展不断壮大的阶段, 有专家预测, 到本世纪中期, 碳交易市场有可能成为世界第一大市场, 同时全球银行业通过为碳交易市场进行服务就可以取得巨额的中间收入。商业银行的信贷评估机制也可以把环境污染和节能环保作为一个审核标准列入, 对于环保节能的企业可以在银行获得更优惠的贷款, 而污染排放严重的企业则要提高贷款的利率, 或者缩短贷款的的时间。商业银行还要建立低碳信用贷款的监督体系, 包括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现阶段我国的碳排放业务中缺少中介组织, 并且大部分的企业对国际金融规则和碳交易都没有充分的了解, 碳交易经验少, 所以我国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开展中介服务业务, 推动低碳经济深入民心。另一方面, 面对日趋壮大的低碳金融市场, 商业银行可以利用自身的资源, 寻找有潜力的客户, 通过组建银行内部的专业团队与客户开展关于低碳金融的开发工作。对于已经结束的项目, 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国内外的分行来进行宣传, 推动项目消费, 不仅有利于推广低碳金融的项目, 还能提高国内外银行的利润。企业在拓展低碳金融项目的时候, 可以与银行合作, 由银行来承担项目的可靠性、稳定性、可持续性等风险, 共同构建企业和银行之间双赢的局面。

(三) 成立专门的低碳国家专项基金

国家通过增加环境税收或者财政支出, 成立专门的低碳国家专项基金, 对于一些重要的低碳工程项目给予资金帮助, 例如低碳公共设施建设, 低碳产品的开发等等。资金的另一个用处可以用在对环境污染深受其害的受害者进行补偿, 减少污染对他们生活造成的损失。国家在对产业进行投资时, 应重点投资环保绿色的产业, 对于污染大的产业要进行取缔和罚款。同时国家可以鼓励公益性的基金组织设立环保低碳基金, 不仅可以和国家专项基金互补, 同时申请这种类型的基金组织的门槛比较低, 更方便小型低碳企业的设立。

(四) 推广绿色保险产品

在08年年底, 我国推出了绿色保险, 到现在为止绿色保险的应用范围广, 保险种类繁多, 绿色保险日趋成熟。随着近几年的发展, 绿色保险已经越来越完善, 不仅可以减轻政府和企业的赔偿压力, 同时也有着对企业的监督作用。但是从总体上来看, 绿色保险的投保企业占总企业的少数, 因此国家要大力推广绿色保险产品, 对于容易产生重度污染的企业要强制上绿色保险。我国不仅要吸取西方银行成功开展节能减排信贷业务的经验, 还要在全国范围内大力发展节能减排信贷业务, 实现低碳经济和金融创新的双赢, 以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我国在积极开展损失分担机制创新的同时, 也要努力在担保抵押品方面进行业务创新, 将项目的销售现金流收入作为还款来源, 弱化抵押担保为第二还款来源, 缓解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 推动低碳金融的发展。

四、结论

随着近几年环境污染的情况越来越严重, 绿色经济和环保经济逐渐被人们所重视, 低碳金融的提出愈来愈受到人们的正视。西方银行在发展低碳金融这方面比我国要早, 技术更加成熟, 经验更加丰富, 因此我国要参考西方银行低碳金融的发展, 按照本身银行的实际情况, 选择适合的低碳金融模式, 推动低碳金融的工作开展, 拟定节能减排的计划。

摘要: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更好地获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人民提出了低碳经济的观点。近年来, 低碳金融在绿色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地位越来越重要, 我国如何借鉴西方银行低碳金融发展成为发展我国低碳经济的一个重点。本文通过对西方银行低碳金融的发展及其启示展开讨论, 并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西方银行,低碳金融,启示

参考文献

[1]唐绪兵, 赤道原则对我国发展低碳经济与低碳金融的影响和启示[J], 《企业经济》, 2010 (10)

[2]陈黎, 国际低碳金融发展现状及对我国的启示[J], 《经营管理者》, 2011 (02)

[3]崔玉成, 张龙, 汪泯, 低碳金融创新的启示——基于金融支持下的生产企业行为博弈分析[J], 时代金融 (中旬) , 2013, (10)

低碳经济时代的金融创新研究 篇2

[关键词]低碳时代;金融创新;解决方法

一、低碳经济时代金融创新遇到的问题

1.1.对低碳经济理解不足

首先,政府部门有很大一部分人对低碳经济持有抵触的态度,这些人还没完全理解低碳经济的真正涵义。有些官员为了自己的政绩盲目追求GDP的提升,而把环境保护弃之不顾,也不注重产业技术的提升,导致单位能耗特别高,往往是消耗大量能源才换取一点点的经济产值的提高,这样对环境造成的伤害是难以弥补的;其次,我国的能源结构到现在为止还是十分不均衡的,煤炭所占的比例依然很高,除此之外,由于我国能源供不应求,需要从国外进口能源才能保证日常基本需求,这样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是十分不利的,限制了我国生产水平的提高,也给我国经济的转型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1.2.配套法律细则不完善

由于我国的低碳经济仍处在起步阶段,关于大力发展低碳经济,鼓励使用清洁能源的法规细则还没有完善起来,低碳经济相关的分类细则、运行流程等经济制度也还没有建立起来,这就给执法部门的工作带来了很多困难,不能根据法律法规的明确规定执行。除此之外,新型的新能源行业在全世界范围内也还处于刚开始发展的状态,技术、指标等都不是很完善,存在太多的不确定性,制定的工艺流程和评判规则也很容易就被淘汰了,因此国家现在也很难对其进行制度上的制约和规划。

1.3.低碳经济融资难度大,限制其进一步的发展

低碳经济融资难度普遍比较大的原因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首先,由于低碳经济的覆盖面比较大,回资时间自然比较长,虽然绿色能源项目的回资数量很客观,但是其存在的风险也是很大的,现有数据根本不能提供一个比较准确的参考,银行也难以根据以往经验进行风险等级的评估,更加难以对其进行控制;其次,因为从事低碳经济的企业还没有发展壮大,企业规模不是很可观,投资者的兴趣就很难被吸引,除此之外,国家又缺少对这方面的制度保护,银行一般也对这方面的项目不太积极,投资者的安全感就更得不到保障了;最后,和欧美国家相比,我国的新兴资源市场虽然十分广大,但是仍具有规模小、不够成熟、销售机制不够完善的弱势,这样就使得我国碳经济的增长受到严重限制和挑战。

1.4.国家行政干预手段单一,配套补偿、鼓励制度不完善

随着世界碳排放量的日益增多,世界发达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体系来制约每个国家的碳排放。当然发达国家制定的碳平均体系制度肯定对自身比较有利,发展中国家因为处在经济发展状态产生的碳排放自然就要付出高昂的代价,近年来碳价不断升高,也给我国带来了严重的经济压力。由于我国低碳经济的风险担保、补偿和减税制度仍然还处在完善状态,给低碳经济提供支持的政策没有落实导致我国相关企业的成本居高不下,产业设备也不能及时更新,社会效益的提高并不能带来经济收益的增长,从而企业发展受到局限,进而又使得融资工作不能顺利进行。

二、促进低碳经济下金融创新的措施

2.1.政府构建多种贸易平台,促进市场贸易平台的完善

政府要大力支持碳经济中介机构的工作,帮助企业顺利开展碳经济的服务工作,加快转变我国的能源消耗比重。大力建设一个完善的能源贸易市场体系,通过市场调节的方式确定碳价,也可以采取价格竞争的方式确定每日碳价,这样能够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功能,促进能源贸易模式的良性循环。确定价格的体系一旦确定下来,就能实时了解到全球碳价的具体变化,碳交易所的功能也会进一步增强,进化成为国际性的碳交易所,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还可以增加国际碳交易所的功能,丰富国际交易所的交易资源,扩展国家交易所的规模,拓展交易范围,完成自然资源的均衡分配和高效利用,帮助全球走向低碳经济发展的新时代,完成我国的低碳环保的节约型社会目标。另外,负责监督管理企业上市的部門也应该对发展低碳经济的企业优先鼓励和支持,符合低碳发展要求的中小型企业优先进行上市和债券的发行,以帮助其获得更多来源的资金支持,以弥补融资不便带来的发展困扰,对于那些碳排放量大的企业进行强制性的限制和制约,责令其整改符合国家碳排放目标方可进行上市和发行;发达国家致力于碳排放的限制时间远远早于我国,因此我国可以取长补短,充分借鉴世界先进技术,来完善我国尚待完善的碳交易机制,充分利用地域碳拥有量差异巨大的优势。建立并完善我国的碳补偿机制,统计汇总各个地区的碳排量,通过市场需求的灵活控制来进行交易价格的确定。还可以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碳交易体系,使得我国生态环境良好的地区享受应有的权益,获得应得的经济收益。

2.2.政府积极做好管理机制的创新和改革

政府要明确发展低碳经济是一次重大的经济发展方式的变革,在低碳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做好引导工作。要行使好经济管理的职能,通过制定碳排放量的具体限额、具体的惩罚措施等方式尽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还需要对进行减排工作的的企业进行指导和监测,对每一个企业进行客观的评估工作,不可以使用任何违规作假的手段来逃避政府的常规碳排放检测,否则要给予严厉的惩罚以示惩戒。政府要通过一系列政策的制定来促进金融行业积极承担环保的社会责任,还可以通过研究我国碳经济的基本规律来制定符合我国市场规律的规则,构建起鼓励金融机构投资的新机制,通过这种方式让金融行业获得支持新能源行业的热情和信心,这就从侧面支持低碳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当然还可以通过财政补贴的方法进一步降低中小型企业进行低碳经济实践的风险;政府也应和地方政府保持日常的沟通和协调,通过一些活动推广低碳经济,向更多地区的人推介低碳经济项目的巨大意义,加强对低碳经济贷款工作的支持,促进企业的模式化管理和先进技术的引进。另外,还应该加强低碳经济人才队伍的构建,组织各类社会讲座促进人才的培养,鼓励各高校开展相关专业进行人才的储备,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其一支专业素质过硬的低碳经济人才队伍,以带动整个行业技术水平的提高,从而促进低碳市场的进一步扩大。

2.3.金融行业需要积极提供资金协助,帮助企业解决资金短缺问题

还需要在企业融资方面提供必要的社会帮助,协助引导低碳企业通过简单的流程获得银行的资金支持,鼓励金融行业给中小型减碳企业提供资金上的支持;银行等行业也应该积极帮助中小型低碳企业,提供专门的低碳企业融资通道,以提高企业的融资效率,获得更多时间上的优势;在此基础上,银行还需要充分考量低碳企业的具体运行模式,对项目的资源利用程度和环境友好程度做出大概评估后,确定最优的贷款对象,以提高融资对象的水平和质量,降低银行的贷款风险,还可以给中小企业提供合适的贷款品种的推荐和介绍,严格进行信息的保管工作,合理分配资金,最大化的利用社会资源为优质低碳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便利。除此之外,金融部门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推出适合中小型低碳企业风险投资,为中小型低碳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加稳定的资金来源。因为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特殊性,其风险也是具有未知性的,因此,也应该为其提供更加合适的风险投资项目,有关部门也应该积极鼓励社会其他团体通过各种方式为低碳经济的发展提供帮助。

2.4.企业根据市场规律调整发展方向和产业结构

中小型企业自身想要吸引外部资金的投入,就必须做出一定的努力,调整产业结构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提高投资和风投吸引力的方法,能够带动其他企业和个人进入低碳经济的投资队伍中来,从而促进低碳经济行业的发展。促进中小型企业产业结构的调整需要产业技术的革新,技术的革新会推进中小型企业的整体竞争力量的提高,加快企业的发展速度,使企业在未来发展的道路上走得更远。这样做还有利于优化市场资源,最大程度的利用资源创造生产总值,优化升级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投资的结构。

三、结语

低碳经济的金融创新,在当代无疑是十分热门的发展方向,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必须对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重视起来,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各个国家只有在低碳时代中进行金融创新才能获得全球竞争中的先机。

参考文献

[1]刘禹君.基于低碳经济的金融创新发展研究[J].中国商贸,2014(10)

发展低碳经济的金融支持与创新 篇3

全球气候正在经历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显著变化, 对经济和社会的许多方面提出了严峻挑战。“低碳经济”由英国政府在2003年发表的能源白皮书《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中首次正式提出。2007年8月, 美国次贷危机全面爆发并引爆, 2007~2009年全球性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后, 世界各国陆续将经济复苏与经济增长方式向低碳经济转型相结合, 寻觅新的经济增长点。低碳革命被广泛认为是继工业革命、信息革命后改变全球经济的第三次革命浪潮。

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机遇和挑战并存。发展低碳经济不仅符合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 而且有助于我国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缓解资源和环境压力;同时, 还有助于推进我国的技术创新。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和资源配置枢纽, 金融业的支持无疑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低碳

(一) 低碳经济。

“低碳经济”是一个与环境气候相联系的概念。目前被广泛引用的是英国环境专家鲁宾斯德的阐述:低碳经济是一种正在兴起的经济模式, 其核心是在市场机制的基础上, 通过制度框架和政策措施的制定和创新, 推动提高能效技术、节约能源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和温室气体减排技术的开发和运用, 促进整个社会经济向高能效、低能耗和低碳排放的模式转型。

低碳经济的特征是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为目标, 构筑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发展体系, 包括低碳能源系统、低碳技术和低碳产业体系。低碳能源系统是指通过发展清洁能源, 包括风能、太阳能、核能、地热能和生物质能等替代煤、石油等化石能源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低碳技术包括清洁煤技术和二氧化碳捕捉及储存技术, 等等。低碳产业体系包括火电减排、新能源汽车、节能建筑、工业节能与减排、循环经济、资源回收、环保设备、节能材料, 等等。

(二) 低碳金融。

“低碳金融”是近10年来国际金融领域出现的一项重要金融制度的创新, 王宇和李季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界定了碳金融的内涵:从狭义上讲, 世界银行把碳金融定义为提供给购买温室气体减排项目的资源;广义的碳金融是指气候变化的市场化解决方案。他们指出碳金融的四大功能:一是减排的成本收益转化功能;二是能源链转型的资金融通功能;三是气候风险管理和转移功能;四是国际贸易投资促进功能。本文的“低碳金融”是指服务于旨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各种金融制度安排和金融交易活动, 主要包括碳排放权及其衍生品的交易和投资、低碳项目开发的投融资及其他相关的金融中介活动。

与传统经济相比, 低碳经济对金融有更加严格的要求, 具有资本密集要求、技术创新要求、环境互动要求、产业合作要求与国家政策扶持要求等特点, 低碳经济对金融产品的交易规模、工具要求、服务能级、风险评级都更加严格, 构建适应低碳经济发展的新的金融体系迫在眉睫。

三、我国低碳金融发展不足

在碳交易方面, 根据《京都议定书》, 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 在2012年之前并不需要承担义务, 所以目前中国碳排放权交易主要是以项目为基础的交易。

(一) 低碳项目开发融资不足。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 在国际碳交易市场上属于供应方, 交易的主要类型是基于项目的交易, 更多的是指依托CDM的金融活动。由于碳金融在我国传播时间有限, 企业对CDM项目的认识不足, 许多企业和金融机构还没意识到其中蕴藏的巨大商机。加之CDM项目开发时间长、风险因素多, 金融机构不愿向其融资, 金融服务不够。

(二) 碳交易市场不成熟。

我国是国际碳交易市场上最有潜力的供应方, 但始终处在价值链的最低端, 市场机制尚不成熟。随着碳交易市场规模的扩大, 一些发达国家围绕碳减排权, 构建了包括直接投资融资、银行贷款、碳指标交易、碳期权期货等一系列金融工具为支撑的碳金融体系。对我国而言, 虽然有丰富的碳减排资源和极具潜力的碳交易市场, 但碳金融的发展相对落后, 缺乏成熟的碳交易制度、碳交易场所和碳交易平台, 国内金融机构对碳金融的价值、操作模式、交易规则等尚不熟悉。

(三) 缺乏碳金融衍生品。

在目前的各个碳交易市场中, 与排放权相关的远期、期权是主要的交易工具。随着金融机构的介入, 在碳交易市场上除了碳排放权这种基本产品外, 各种金融衍生品层出不穷。而目前在我国的碳交易市场上还没有碳期权交易、碳证券、碳期货、碳基金等各种碳金融衍生品的金融创新产品。这类金融创新产品能为交易双方提供新的风险管理和套利手段, 使我国的碳交易市场更丰富多样化。

四、低碳金融体系的建立与创新

随着全球碳减排需求和碳交易市场规模的迅速扩大, 碳排放权进一步衍生为具有投资价值和流动性的金融资产。碳金融逐渐成为抢占低碳经济制高点的关键, 为了让碳减排获得持续不断的资金流, 更为了从碳减排权中获得能源效率和可持续发展的收益, 全球开始建立碳资本与碳金融体系, 这将对危机后的全球经济与金融格局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中国如何抓住机遇应对挑战, 在新的全球碳金融框架下争取主动权刻不容缓。

(一) 商业银行加大对低碳项目的融资力度。

低碳经济的发展, 必然会带动与其相关的产业的发展。对商业银行而言, 低碳经济的发展将拓宽商业银行的贷款产品范围和金融服务内容, 同时给商业银行带来了金融创新的新领域和压力。低碳经济的发展资金需求巨大, 需要现有金融体系与金融机构做出适应性调整。商业银行应将低碳经济项目作为贷款支持的重点, 积极推出相应的贷款政策, 扩展融资渠道, 加大对相关产业的融资力度, 同时要积极创新贷款管理机制以适应低碳经济的发展需求, 并做好资金的风险管理, 提高资金的利用率, 使低碳项目开发有效进行。

(二) 构建国家级碳交易管理平台, 统一碳交易市场。

近年来, 我国在碳交易市场中的第二大市场———清洁发展机制市场中一直占据主导地位, 2008年在清洁发展机制市场的市场份额达到了84%。但我国虽然拥有丰富的碳减排量资源, 却始终位于全球碳市场价值链中的低端位置。充分利用我国区域间碳源和碳汇拥有量的差异, 建立中国碳基金制度和生态补偿金制度的基础, 对碳源量与碳汇量进行统计分析, 形成合理的交易价格, 通过有效的交换形式, 使生态受益区在享受生态效益的同时, 生态服务从无偿走向有偿, 并适时推出碳交易的衍生工具, 以此来提升我国在全球碳交易市场上的定价能力。

(三) 开发碳金融衍生品。

当碳排放权逐渐成为一种金融工具, 金融资本将介入低碳经济模式催生的碳排放权市场, 使低碳经济的发展成为金融工具创新的载体, 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金融创新品的出现, 因此在构建和完善我国的碳交易市场过程中, 应逐步实现碳掉期交易、碳证券、碳期货、碳基金等各种碳金融衍生品的金融创新, 并能够开发出适合我国碳交易市场的金融产品和交易工具, 增加交易的内容, 丰富市场结构, 扩大市场规模。

(四) 建立和完善激励约束机制。

碳金融是一个新事物, 有许多问题需要不断研究、探索、实践和总结。金融监管机构要拓宽视野, 更新服务理念, 转换监管方式, 探索监管新思路。金融监管当局应规范碳金融管理机制, 并积极吸取国际先进经验, 对相关碳金融业务的具体风险因素进行分析, 出台相关的风险控制标准, 指导金融机构合理地开展碳金融业务。国家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协调, 制定和完善碳金融方面的法律法规, 保障碳金融市场运转的规范化。

参考文献

[1]陈柳软.新世纪低碳经济发展的国际动向[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0.2.

[2]陈柳欣.低碳经济:国外发展的动向及中国的选择[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 2009.6.

[3]成万牍.我国发展“碳金融”正当其时[J].经济, 2008.6.

[4]崔利平.碳基金四大特色初探[J].证券日报, 2007.12.26.

[5]付允等.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8.3.

低碳金融创新的启示 篇4

摘要:美国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危机背后暴露出来的是创新与监管严重失调。本质上这不是金融创新本身的问题,而是监管的问题。本文分析欧美监管体系监管缺位的原因,从而在此基础上提出如何加强金融监管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金融危机;金融创新;金融监管

一、引言

2008年9月,次贷危机高潮迭起,引发了美国“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从贝尔斯登到“两房”,到雷曼兄弟,再到美林、AIG的一系列事件,强烈冲击着全球金融秩序。

危机背后,我们可以看出金融创新与监管的失调。20世纪70年代以来,产品创新、工具创新、市场创新、交易方式创新、服务创新、制度创新等层出不穷,极大地提高了金融效率,成为全球金融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这次金融危机是一系列金融衍生品环环相扣后由一个“蝴蝶效应”所引发,而其本身就属于一个金融创新。金融创新,是一把双刃剑。但本质上并不是金融创新本身的问题,而是监管的问题。

二、监管缺位的原因分析

1.市场监管被历史形成的利益切割

美国金融市场的不同群体的不同利益诉求,导致银行、保险、证券等难以形成统一的市场监管。与此同时,金融创新和金融业务又相互渗透组合,造成“混业经营、分业监管”的尴尬局面,利益的交叉和牵扯大量产生盲区和死角,加大了监管的难度。

2.监管机构和自律组织被利益集团合法渗透

如美国国家金融监管机构之一——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其下属的全球市场咨询委员会主要成员包括J·P·摩根、花旗、巴克莱、高盛和瑞银等金融巨头的代表。

3.监管人员知识手段不足

随着金融创新迅猛发展,对风险集中程度的识别、划分、评估日趋复杂,大量金融衍生品场外交易及其表外业务不断增加,是金融会计报表的真实性和各项数据的准确性大打折扣,监管当局对监管对象和品种越来越搞不懂,只能按照监管对象提供的模型和数据,在监管对象的指导下进行监管,这样的监管形同虚设。

4.评级机构失职

衍生产品经层层包装日趋复杂,广大投资者只能依赖信用评级的专业眼光。然而,错误的数据假设、迟缓的信用级别更新导致了误差巨大的评级结果。更有甚者,许多评级机构对于违约率这一放贷关键数据,使用的居然是2001—2003年低利率环境下的历史数据。另一方面,评级机构被市场行为暗中操纵,最著名的穆迪、标准普尔、惠誉三大评级机构,一直向评级对象收取费用,高评级收费是低评级的2倍。

三、对策建议

从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的发展趋势来看,金融创新作为金融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是整体金融监管体制所应鼓励而不是限制的。但在放松金融管制以刺激金融创新的过程中,金融监管如何加强对金融创新的引领与拓展,促进金融稳定和金融创新共同发展,则是我们面临的一项长期的挑战。

1.加强金融监管的协调与合作

建立和完善国内财政、中央银行、金融监管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调合作机制, 提高监管效率, 共同维护金融稳定。加强不同金融监管机构之间的合作, 必须建立和完善监管联席制度与风险联合处置机制, 避免监管真空和监管重叠现象。建立和完善监管部门内部工作协调机制,通过强化监管的组织领导和系统化管理, 明确各级机构和内部各职能部门、各监管岗位的职责, 完善工作协调机制, 保证监管系统的高效运行。

2.进一步健全完善信用评级体系

美国次贷危机的直接原因是风险管理不善,商业银行降低房贷标准,给没有足够收入证明的人发放贷款,甚至不要求首付,以此吸引大批高风险客户。商业银行在发放次级贷款之后,以次级债券方式转嫁风险,由于多次包装难以进行合理信用评级,最终引发系统性风险。我国经过多年的努力,正在探索建立信用体系,但并不完善。进一步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形成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可以说是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

3.提高金融信息透明度

加强信息披露,提高金融信息透明度应该成为完善外部风险管理机制的重要内容。要进一步明确各类机构的作用、运作规范,参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于金融体系透明度的要求,对金融机构特别是金融创新方面,实行必要的强制性信息披露措施,加强对信息披露的管理,提高金融运行、金融风险、金融创新产品的透明度。

4.加快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监管队伍

要通过制定科学的人力资源开发和利用计划, 探索建立多途径的人才培养机制, 提高监管队伍素质。建立和完善适合银行监管工作特点的选贤任能机制和人力资源合理配置机制。同时要注意从体制、机制、制度和管理上预防滥用监管权利等腐败问题。抓紧对监管人员进行培训, 重点培训财务会计、信贷业务和衍生金融业务的实务操作。银监会可在现有监管部门的基础上, 吸收优秀商业银行人员, 充实自身的监管队伍, 建立激励性的工资和人事制度,从多方面来提高监管人员的监管素质。

四、总结

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与建设市场经济进程的不断加快,金融创新活动必然越来越多,从而对金融监管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这就要求金融监管机关在积极应对金融创新所产生的新的风险的同时,应努力加强自身的监管思路、监管方式、监管手段的创新,通过提高监管水平,提升监管层次,有效确保金融业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宋立王元:金融危机对我国金融监管的启示.宏观经济管理.2009(1).

[2]王佳佳:我国金融监管协调机制的完善.理论界.2009(1).

[3]郑丽: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动态博弈——兼论对我国金融监管的启示.财经论丛.2006(7).

推行低碳经济需要金融业的制度创新 篇5

关键词:低碳经济,金融,制度创新,机遇

0 引言

所谓“低碳经济”是以低污染, 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 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 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低碳经济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 清洁能源开发, 追求绿色生活的问题, 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 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低碳经济”的提法, 最早见诸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 创建低碳经济》, 其后, 这个提法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 美国、欧盟也相继制定政策及法规准备实施低碳经济。2007年12月联合国在印尼巴厘岛举行的气候变化大会制定的“巴厘岛路线图”, 要求发达国家在2020年前将温室气体减排25%~40%[1]。2009年温家宝总理在丹麦哥本哈根峰会上郑重承诺, 到2020年中国CO2减排量达到40%~45%, 这一切说明发展低碳经济是未来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中国是在世界上影响巨大的发展中大国, 发展低碳经济, 既是我们的责任也是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模式,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难得机遇。但是, 在目前推行低碳经济还是有相当的阻力。

1 当前推行低碳经济的困境

中国正处在加快工业化、现代化步伐, 全面实施城市化的进程中。在能源需求快速增长阶段, 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不可能停止。长期贫穷落后的中国, 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追求, 致力于改善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带来了能源消费的持续增长, “高碳”特征突显发展造成的排放, 成为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一大制约, 如何既确保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又不重复西方发达国家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发展老路, 是中国必须面对的难题。

1.1 中国的能源以煤为主 缺油少气

以煤为主和缺油少气是中国的国情。中国能源结构以煤为主, 低碳能源的选择有限。在现有电力中, 水电占20%左右, 火电占75%, 余者为其他电力, 比重很低。根据中国的现实计算, 每燃烧1 t煤炭会产生CO2 4.12 t, 比石油和天然气每1 t多排放30%和70%。据有关部门估算, 未来20 a内中国能源部门电力投资将达1.8×1012 美元, 其中, 火电所占的比重和大规模发展对环境的威胁不容忽视。

1.2 中国第二产业将受到重大冲击

中国经济的主体是制造业, 主要集中于第二产业。这决定了能耗的主体是工业, 而工业生产技术水平落后又加重了中国经济的高碳特征。作为负责任的国家, 发展低碳经济是抵御全球气候变暖的重要方式, 是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所受到严重挑战的积极措施。中国有责任在发展低碳经济中作出自己相应的贡献。为此, 对第二产业的改造, 变革, 转型, 等带来经济社会的震动是巨大的和深远的, 一部分人的利益受到损失是不可避免的。

1.3 中国科技水平的状态不容乐观

作为发展中国家, 整体科技水平落后、技术研发能力有限是中国经济从高碳向低碳转变的最大制约条件。尽管《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规定, 发达国家有义务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技术转让, 但是实际情况难以令人满意, 发达国家掌握的低碳技术成果不会无偿提供给中国, 中国不得不主要依靠商业渠道引进技术。以中国2008年GDP为31.4×1012 元计算, 中国由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变需要资金200×108 美元/a, 这对发展中的中国经济是个沉重的负担。

1.4 低碳经济是挑战也是机遇

中国是个发展中国家, 要想赶超发达国家, 实现既定的战略目标, 按常规发展是不可能的, 必须尽可能地利用一切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由于中国煤炭在能源中所占比例过高, 也使我们必须选择发展低碳经济, 否则, 我们的经济发展难以为继。所以, 发展低碳经济是个新生事物, 是个赶超的机遇, 也是我们必须抓住低碳经济的发展时机, 调整经济结构, 实现经济转型的重要原因。

2 金融创新及参与发展低碳经济的思考

2.1 深刻认识金融创新参与低碳经济的重要性

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成就全球瞩目。但是, 结构问题同样突出。当前, 中国正面临着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创新发展模式的重大战略任务, 而低碳经济模式正在成为新一轮国际经济的增长点和竞争焦点。所以,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 发展以“高效率、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特征的低碳经济, 对于中国的经济结构调整乃至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作为关乎国计民生的金融业及民间资本, 应该主动参与, 并有所作为, 真正成为推动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2.2 发展绿色金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2.1 金融业符合低碳经济发展的本质要求

低碳经济倡导绿色、节能、环保的经济发展方式, 其本质是利用创新技术和手段, 实现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作为第三产业的金融服务业普遍的特征就是产品的“生产”“交易”和“消费”等环节, 本身就是“低碳”的过程。因此, 金融业是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和智力密集型产业, 是与低碳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相符合的[2]。

2.2.2 实现低碳是金融业结构调整的内在要求

当前, 金融业正在加大结构调整力度, 有效化解和防范风险, 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金融业要加大对国家重点节能技术推广目录的项目、节能减排重点的工程、重点污染源治理项目的支持力度。同时, 从高污染、高能耗或有环境风险的项目里适时退出, 通过实施绿色信贷业务来引导经济结构调整和推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因此, 金融业实现低碳经济并支持低碳经济是金融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

2.2.3 实现低碳经济是金融业发展的动力源泉

金融业能够助推低碳经济的发展, 在实现低碳的同时, 能够为金融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现实的动力源泉。金融业应主动抓住当前低碳经济发展的历史契机, 一方面以低碳的形象展示行业的独特优势, 倡导消费者“绿色消费”, 树立良好的行业形象;另一方面, 金融业通过参与低碳经济、实现低碳经济, 可有效转变发展方式, 进一步节约经营成本, 向精细化、集约化的经营管理模式看齐, 以提升金融投资业自身价值, 促进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2.2.4 实现低碳经济是金融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需要

金融作为特殊的社会公众企业, 全方位履行社会责任, 与全社会一起追求长远可持续发展是中国金融业深化改革的目标。联合国、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已通过一系列全球统一规则的制订引导各国银行将可持续发展纳入经营和管理活动中。金融业应当顺应这一趋势, 积极履行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一方面, 实现金融业自身营运的绿色特点, 为社会可持续发展作出表率;另一方面, 将环境与社会责任融入到信贷和投资政策中, 立足长远, 立足社会, 把业务发展建立在经济持续增长、社会和谐发展的共同目标上来[3]。

3 金融创新支持低碳经济的措施

3.1 金融要支持低碳经济的机制创新

金融业应通过理论与实践的良性互动, 明确低碳经济发展方式对金融业提出的产品和服务需求, 全面调整业务方向与经营思路, 作好业务规划和产品设计, 最大限度地满足低碳经济条件下社会、企业、家庭等各个方面全方位、多层次的金融需求。金融机制创新, 是促进经济发展、提高经济效率、增进社会福利的重要机制。发展低碳金融, 就要求金融业从理念上、机制上、产品上不断进行变革和创新, 而减少碳排放的根本出路在科技创新。金融业要深入研究科技创新型企业融资难的瓶颈, 加大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力度, 积极探索建立支持科技创新型企业融资的长效机制。在支持低碳经济的过程中, 要坚持政府引导, 市场运作, 形成金融创新的多极推动机制。

3.2 金融支持低碳经济的几点措施

3.2.1 组建一批科技型低碳银行 加大对科技创新的信贷支持力度

必须通过机制创新寻求突破口, 以美国硅谷银行为代表的科技银行, 正是通过金融创新, 打破科技创新企业融资难的瓶颈, 通过金融中介, 使得银行充分享受科技企业发展的期权收益, 激发银行支持科技创新企业的内在动力。中国有条件的商业银行也应该成立类似的信贷机构。原则上国有商业银行和各有关地区的城市商业银行都应该成立类似的科技支行。在经营中, 要将生态观引入到金融经营中, 形成环境友好型的金融发展理念。要将“绿色利润”“低碳利润”作为金融经营的目标, 实现经济效益与维护生态环境的双赢。

3.2.2 组建一批科技担保公司 建立科技担保体系

由地方政府牵头建立科技担保体系, 可有效分担风险。设想, 原则上各省、市、自治区组建一家专门从事科技贷款业务的担保公司, 在省辖市和重要的有条件的县、市再成立分公司, 各级担保公司应积极为科技创新企业提供再担保服务, 积极将符合条件的低碳企业、高科技公司等纳入再担保体系。

3.2.3 组建一批科技小额贷款公司和科技保险公司

引导民间资本支持科技创新

在目前农村小额贷款公司成功运转基础上, 应顺势开展科技小额贷款公司, 坚持“只贷不存”的原则, 试点初期, 高科技园区均可设计一所科技公司, 探索“可贷可投”的方式, 探索股权和债券相结合的方式支持低碳企业与科技型公司。各省、市、自治区可与有条件的保险机构合作, 设立专门机构, 专业从事科技保险, 适当扩展享受科技支持政策的公司。

3.2.4 加大创业投资

努力推进高科技公司和低碳型企业以各种形式直接融资

直接融资一直是高科技公司的主要资金来源, 创业初期、产品成长期最需要资金, 发挥国有资本的引导作用, 鼓励社会开展直接融资, 着力引导民间资金流向创业初期、成长期的科技创新公司。同时, 积极发展产业投资基金, 加大对低碳经济企业的战略投资, 完善风险退出机制, 要建设好对接股份转让代办系统, 纳入全国统一监管的市场体系[4]。

3.3 金融支持低碳经济需要配套的税收政策

必须指出, 金融在支持低碳经济过程中, 要树立前瞻性的行业风险防范理念, 因为防范风险是金融业的第一要务。因此, 在发展低碳金融的同时, 金融业要着力做好风险防范工作, 保持低碳金融的稳健发展。同时, 加强低碳税收政策的运用, 确保税收中性。增加碳税的同时应该适当降低其他税收, 以实现税收中性, 并且减轻纳税人负担。实际上, 相关研究表明, 征收直接的碳税不会对经济有较大的影响, 如果辅之以其他税种的税收减免更能够有利于经济发展和经济结构的调整。例如, 加拿大就将碳税模式作为“绿色转换”的杠杆, 在逐渐增加碳税的同时降低其他税种税收。就中国而言, 资源税、增值税和所得税可以考虑作为相应调整的税种税负。此外, 还可以将碳税返还给企业, 或用于环境保护、低碳技术补贴、低碳投资补贴。又如, 丹麦将征收的碳税用于各类公共天然气的补贴和热电联产系统的补贴[5]。

中国应继续加大引导力度, 鼓励科技担保公司、创业投资公司加入, 支持地方建立专项补偿基金, 引导各级金融支持低碳经济, 要细化科技保费补贴政策, 提高保费补贴比例。合理确定低碳经济的税负。a) 根据中国能源中煤炭的品种和质量 (如, 黑煤, 褐煤, 等) , 天然气, 液化石油气, 等所包含的碳含量强度差别制定税率;b) 可利用一般均衡分析研究不同税负的价格效应和对市场经济运行的影响, 通过税收政策支持低碳经济发展。

4 金融创新支持低碳经济发展的前景

4.1 建立长效机制加强风险防范能力

作为金融业在支持低碳经济的同时要防范风险。a) 要密切跟踪产能过剩行业的信贷风险。金融业应全面掌握国家产业规划和宏观调控政策, 严密跟踪监测和分析淘汰落后产能、调整产业结构等工作开展中可能暴露出的风险, 提高风险管理的有效性;b) 要高度关注新兴产业可能存在的风险。当前, 不仅在传统行业存在着盲目扩张, 在风电设备、太阳能多晶硅等与低碳经济相关的新兴产业当中也出现了重复建设的倾向;c) 新兴产业由于起步不久, 整体规模不大, 盈利模式和发展前景尚不明朗, 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有限, 也存在一定风险。因此, 金融业要加强对低碳产业的研究分析, 提高风险的预判力和控制力, 建立健全管控风险的长效机制。

4.2 政府为主导社会各阶层广泛参与低碳经济建设

发展低碳经济, 需要各级政府, 部门, 行业, 企业, 等端正认识。中国政府基于这点坚定了发展低碳经济的决策, 发展低碳经济需要政府主导, 包括制订指导长远战略, 出台鼓励科技创新, 节能减排, 可再生能源使用的政策, 将要推出减免税收, 财政补贴, 政府采购, 绿色信贷, 等措施来引领低碳经济发展, 这也需要企业认清方向, 自觉跟进, 采取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行动, 只有这样, 中国向低碳经济转换才有现实的基础。必须清醒地认识到, 在世界范围内的全球已探明的石油、天然气、煤炭储量将分别在今后40 a、60 a、100 a左右耗尽。在“碳素燃料时代”向“非碳素燃料时代”的转化过程中, 就是要节约化石能源的消耗, 开辟和掌握非化石能源的使用范围。毫无疑问谁最快、最终掌握了非碳素燃料的科学技术, 谁在能源生产和消费中不断扩大非化石能源的比重, 谁就能够引领未来的时代潮流, 而这些离开了政府的主导, 离开社会公众的参与和支持, 离开了金融机制的创新, 将一事无成[6]。

5 结语

低碳经济不仅意味着制造业要加快淘汰高能耗, 高污染的落后产能, 推进节能减排的科技创新, 而且意味着它在引导公众反思, 哪些是习以为常的消费模式、生活方式, 是浪费能源和增排污染的不良嗜好, 从而充分发掘服务业和消费生活领域节能减排的巨大潜力。低碳经济是实行低碳生活方式的重要途径之一, 可以戒除以高耗能源为代价的便利消费嗜好。诚然, 便利是现代商业营销和消费生活中流行的价值观。不少便利消费方式在人们的不经意中浪费着巨大的能源。如, 我们经常使用的一次性用品, 经常饮用的纯净水, 经常使用一次性筷子, 一次性纸杯和纸巾, 等, 尤其是无节制地使用塑料袋, 不仅制造了过多的垃圾, 产生了白色污染, 且过多消耗了宝贵的石油能源。据测算, 全国减少10%的塑料购物袋可节省能耗1.2×104 t标准煤, 减排31×104 t CO2。特别是从中国能源结构看, 低碳意味着节能, 低碳意味着环保, 低碳经济就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保护环境为基础的经济[7]。

低碳经济的理想形态是充分发展阳光经济, 风能经济, 氢能经济, 生物能经济, 等非碳化物质能源。以浙江为例, 在风能的发展和利用方面远没有走在中国的前列, 浙江有漫长的海岸线, 有大量的海岛, 在发展海岛经济的同时仅仅重视了渔业、物流业、运输基础设施、港口规模等建设, 没有把风力发电作为主要的经济发展方向, 沿海很少看到风力发电设备, 让丰富的风力资源白白损失掉了。而山东在风力资源利用方面则走在了前面, 到山东半岛的荣成、威海等海岸线可以看到, 无数巨大的风力发电设备在运转发电。浙江的民间资本历来充裕, 应当在“十二五”中制订中长期规划, 充分动员民间资本以各种形式参与风能的开发建设。一方面发挥金融业的力量实行低碳经济, 另一方面让社会民间资本积极参与低碳经济, 形成多方面发展低碳经济的长远目标, 这将无疑是造福万代的好事。

参考文献

[1]徐匡迪.转变发展方式建设低碳经济[J].上海大学学报, 2010 (4) :5-16.

[2]陈柳钦.低碳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研究[J].金融发展研究, 2010 (7) :3-8.

[3]孙工声.构建绿色金融体系促进低碳经济发展[J].金融纵横, 2010 (7) :3-7.

[4]纪玉山, 纪明.低碳经济的发展趋势及中国的对策研究[J].社会科学辑刊, 2010 (2) :85-91.

[5]杨志, 郭兆晖.碳市场的经济学分析[J].学习与探索, 2010 (2) :130-134.

[6]李增福, 郑友环.低碳城市的实现机制研究[J].经济地理, 2010 (6) :71-76.

低碳金融创新的启示 篇6

我国能源消耗结构不合理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而低碳行业所蕴含的潜力为我国经济发展转型带来了新的悦动点, 但是由于低碳经济具有投资大、周期长、技术含量高等特点, 要求我国金融为此发展建立相应的模式, 通过金融创新为低碳经济提供服务, 为经济的增长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1 发展绿色金融创新的意义

1.1 促进国家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一是有利于实现产业的优化升级, 十八大以来我国将深化经济结构调整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基本政策, 目前我国经济社会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 已经成为阻碍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 而实施绿色金融则有助于在金融服务上为经济结构转型提供资金支持, 有效地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二是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通过实施绿色金融可以在根本上遏制环境污染经济行为, 使企业重视环境保护的经济效益。

1.2 促进生态环保与能源节约

一方面粗放型经济发展给环境带来了巨大的污染, 环境治理成为当前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 而资金短期又是影响环境治理的主要问题, 而绿色金融则是将环境治理作为工作的发展方向, 通过绿色金融为环境治理提供大量的资金, 引导社会资金投入环境治理企业, 这样可以强化企业的节约意识, 规范他们的环保行为;另一方面金融机构通过绿色管理可以降低能源的消耗, 比如银行机构进行的账单无纸化方式, 节约了纸张的使用, 有效地节约了能源。

1.3 促进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

首先绿色金融为银行机构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发展良机。环境的日益恶化, 使得社会对环境的问题越来越重视, 环境投资已经成为社会投资的热点行业, 而绿色金融业务则是将绿色概念与金融产品融合为一体, 丰富了银行金融服务的内容, 拓展了银行的业务;其次降低银行的金融风险。绿色环保是加快经济结构转型的新切入点, 也是未来我国经济发展的新方向, 因此绿色金融产品的推出势必会降低银行机构的经营风险;最后有利于提高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力。实施绿色金融虽然会增加金融机构的评估成本, 不利于金融机构的短期盈利。但是长远看, 绿色金融符合国家的根本政策, 优化了信贷结构, 实现了金融机构新的增长点, 有利于实现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

2 低碳经济路径下绿色金融创新所面临的问题

2.1 政府部门对发展绿色金融缺乏动力

虽然“低碳”、“碳金融”成为当前最热门的名词, 人们也意识到发展碳经济的重要性, 但是我国在追求经济全面发展的同时, 我国政府部门对于发展绿色金融的内在动力表现得明显不足, 而更多的是依赖外界的压力而不得不进行绿色金融创新, 比如中投公司没有发挥自己的优势从事碳交易, 却以碳交易市场规模小、制度不完善等由, 拒绝参加碳交易, 没有为我国额碳交易市场建立提供应有的力量。

2.2 绿色金融实施的主体较为单一

目前我国实施绿色金融的主体比较单一, 主要集中在银行机构开设的绿色信贷业务, 而其它一些金融机构对于绿色金融的探索则非常有限, 比如证券业虽然对上市企业融资设立了环保要求, 但是其主要针对的是“两高”行业, 同时对低碳、环保企业的激励制度也不完善, 导致上市企业实施绿色金融存在较高的难度。保险业虽然也在绿色金融实施方面进行着局部试点实验, 但是其仅限于环境污染责任险, 使得绿色金融在保险业很难获得全面推行。

2.3 绿色金融信息沟通渠道不顺畅

作为绿色金融运行过程中的两大职权部门:环保部门和银行部门之间存在着信息沟通不畅的现象, 一方面环保部门的信息公布无法满足银行部门对环保信息的需求, 影响绿色金融的执行效果;另一方面环保部门与银行机构之间的信息沟通模式不科学。它们之间的信息沟通渠道为单项运行, 导致信息反馈机制的不健全, 同时监管部门与司法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不畅也影响绿色金融的发展。

3 低碳经济路径下的绿色金融创新模式

3.1 加强国家金融体制的改革创新

一是要构建绿色金融发展的宏观调控机制, 国家要制定有利于绿色金融发展的宏观调控政策, 建立与绿色金融监管体系相适应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引导社会资金对绿色产业的支持, 并且要严格限制高污染行业发展规模;二是积极发展绿色金融机构, 国家要鼓励各大银行进行绿色金融改革, 积极推广绿色金融服务, 拓展绿色金融产品;三是要建立绿色信贷体系。实施绿色信贷体系既可以实现对绿色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 也可以限制与淘汰高污染的企业, 实现经济的发展。

3.2 加强环保部门与绿色金融机构之间的信息沟通, 建立信息共享机制

针对环保部门与绿色金融机构、司法部门与监督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不畅的问题, 我国政府部门之间应该建立信息共享机制, 提高它们之间的信息沟通:首先环保部门要加强对污染企业信息的检查力度, 并且将污染企业的各项数据提供给银行机构, 银行机构则根据环保部门的监测数据, 对污染企业进行信用授权以及信贷审批。同时金融机构也要及时将企业的信贷情况信息反馈给环保部门;其次建立新更新和异议处理机制。环保部门要及时对要求整合的企业进行重新审核, 并且将审核信息反馈给金融机构, 如果企业对于重新审议的结果存在异议, 环保部门则要对企业进行评估与重审, 并且将重审信息提供给金融机构。

3.3 开拓金融创新, 丰富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

发展绿色金融要积极借鉴国外先进经验, 丰富金融产品创新, 拓展金融服务, 提升金融机构的市场竞争力:一是银行机构要完善绿色信贷, 在信贷行业、环境评估等方面制定统一的绿色信贷标准, 并且创新信贷政策, 比如在还款方式、还款周期上进行创新;二是保险业在现有的绿色金融产品的基础上, 要积极探索金融产品创新, 比如对于环保达标的企业可以通过降低保费等方式开展保险业务产品;三是证券业要完善上市公司环保门槛, 同时建立可环保板块, 为环保企业提供融资环境。

3.4 加强绿色金融社会组织的建设

目前我国以“绿色良友”为代表的非政府组织已经成为社会公众参与绿色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载体和途径, 且具有了一定的规模。我国还可以尝试发展更多的绿色金融的社会组织, 投向绿色公益事业, 如绿色企业家协会、绿色环保基金会等来作为独立的第三方发挥监督作用, 对金融机构实施绿色金融的社会责任进行全程评估, 促使环保部门和金融业认真务实地落实绿色金融各项制度。以广泛交流协商为前提, 积极探索推动国际绿色金融合作组织, 进行多种形式的国际合作, 着力开展绿色金融的规则制订、标准协同、机构发展、人才培养、产品创新和绿色认证。

摘要:绿色金融为低碳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金融支持。目前金融创新最具活力的领域就是绿色金融模式的创新, 因此积极推动绿色金融创新对发挥金融体系在经济结构转型中的作用、拓展金融业务功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低碳经济,绿色金融,创新模式

参考文献

[1]张雪兰, 何德旭.环境金融发展的财税政策激励:国际经验及启示[J].财政研究, 2010 (5) .

[2]邓翔.绿色金融研究述评[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12 (6) .

金融危机对我国金融创新的启示 篇7

1、新自由主义市场思想的影响

冷战结束后, 新自由主义思想在西方国家开始盛行, 其最大特点是以尽量减少政府干预经济社会的发展, 提供宽松的市场竞争环境, 追求最大的自由空间。新自由主义不仅是美国经济政策的基础, 也成为美国在全球推行自由化的工具。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快速, 贸易自由化推动了金融创新产品在全球推广, 直接导致由美国引发的次贷危机在全球蔓延, 演变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并且, 过度自由化必然引起管制, 为了规避管制, 各种金融创新就应运而生。

2、美联储的低利率政策催生房地产泡沫

2001年以来美联储开始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 不断调低利率。宽松的货币政策, 使房开商和购房者都能以较低的成本获得资金。一方面, 房地产市场的供给迅速增加, 另一方面, 购房者对房屋产生大量的需求, 导致房产价格不断攀升, 大量投资者加入购买行列。在此刺激下, 银行发放了大量各种形式的住房抵押贷款。贷款条件过于宽松, 为许多人提供了购买超出自己偿还能力的住房, 住房抵押债务急剧增加, 美国的住房抵押贷款抵押债务对收入之比创下了历史新高。低利率直接带动美国房产持续繁荣, 成为助长次级房贷市场泡沫的重要因素。当泡沫破灭后, 次级贷的价值迅速贬值, 对购买了大量次级债的美国大金融机构造成资产大幅缩水和损失, 股票价格大跌, 引发了次贷危机。

3、美国金融机构对金融衍生产品的过度运用

为回笼资金, 各商业银行和房贷公司将流动性差的住房抵押贷款卖给美国房贷两大巨头, 通过资产证券化将其转换成债券在市场上发售, 吸引投资银行等金融机构购买, 而投资银行利用其“精湛”的金融工程技术, 再通过创新将其进行分割、打包、组合出售给全球的购买者。结果最初一元钱贷款通过创新放大为几元、甚至十几元的金融衍生产品, 然而不管怎样变换, 它最终都是建立在基础价值之上的, 一旦基础价值受到影响, 其衍生品不可能免受其难。当房地产泡沫破灭时, 衍生品价值必然下降。而衍生品销售到了全球, 并且各金融机构之间业务往来密切, 相互牵连。因此危机发生后迅速波及全球金融系统。

二、我国经济发展对金融创新的需求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 既对金融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也为金融业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在新的经济形势下, 必须进一步深化金融改革, 加快金融创新步伐, 丰富金融产品, 提高金融技术, 完善金融服务, 建立安全高效的现代金融体系, 更好地满足经济增长和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1、实体经济发展对虚拟经济的需求

实体经济是人类生存必须依靠的物质生产和非物质生产的基础, 也是一切经济活动的基础。虚拟经济是在经济发展进入一定阶段在实体经济基础上产生的经济形式, 是不可能独立存在的, 是服务于实体经济的, 它的发展必须与实体经济发展相适应。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经济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趋势, 人均国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财富的增长是决定对金融资产和金融创新需求的主要因素。同时,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 人们在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上都发生了的巨大变化, 为了适应这种变化, 引发了新的金融活动需求, 因此, 这种需求必须通过金融创新活动来满足。

2、满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

我国金融发展相对滞后于经济发展, 金融市场缺乏深度和广度, 资源配置和价格发现等功能不完善, 要求我国必须继续稳步推进金融创新步伐。我国资本市场整体水平仍很低下。仅少量企业可以通过直接融资渠道获得资金, 大多数企业仍然只能通过银行贷款或自有资金来完成投资。可供广大投资者选择的投资品种是非常有限的, 最主要的投资渠道仍是银行储蓄。另一方面, 资本市场的发展不仅带来资金分流, 分担银行所承担的一部分融资功能, 并且银行业自身的发展同样需要通过资本市场来实现。从总体上来说, 当前我国资本市场相对于经济发展水平来说, 还远不能满足需求。因此加快金融创新活动, 完善资本市场, 使其适应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 是当前金融业急需完成的一项任务。

3、金融市场逐渐放开需要加快金融创新的步伐

随着金融业的开放, 国外金融机构全面进入。与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金融市场相当落后, 要能在竞争中生存下来, 必须加快改革和创新。要推进市场的发展, 必须加快利率市场化进程, 银行业必须进行相应的创新, 强化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和风险管理, 以实现银行经营三性的目的。国内、国外金融机构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展开竞争。基于风险规避和风险投资的需求, 我国金融机构需要考虑如何使用创新的金融工具来回避汇率、市场风险, 并且尽可能地利用国际市场的资源, 筹集低成本资金, 提升创造利润的能力, 增强我国金融机构的竞争力。

三、金融危机对我国金融创新的启示

1、正确认识金融创新与风险防范

金融创新是一把双刃剑, 它一方面能够分散、对冲风险;另一方面它又能够放大、转移和扩散风险。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逐渐开放, 我国金融机构在加大金融创新的同时, 必须清晰的认识到, 金融创新同任何创新一样会有风险, 由于金融机构的特殊性, 风险往往会更大。因此必须加强金融机构风险意识和提高风险管理能力。借鉴美国金融危机的教训, 当前我国金融业风险管理水平落后, 风险预警机制不健全, 需从以下三个方面不断加强。一是完善我国信用评级体系和建立监管机制。我国的信用体系还不完善, 需进一步完善这一体系, 形成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 对信用评级建立监管机制, 这是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二是完善外部风险管理机制。加强信息披露, 提高金融信息透明度应成为完善外部风险管理机制的重要内容。对金融机构特别是在金融创新方面, 实行必要的强制性信息披露措施, 加强对信息披露的管理。三是提升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能力。各国银行业展开竞争, 金融机构的逐利性竞争经常会导致借贷标准降低、潜在风险增大, 因此需要加强金融机构的风险意识和提高风险防范水平。

2、要妥善处理好金融创新与监管的关系

科学有效的金融监管是促进金融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此次危机表明美国金融监管存在漏洞和缺陷, 监管不到位, 我国需从中吸取经验教训。然而, 金融创新与监管的关系, 始终是对立统一的。一方面两者具有统一性, 金融监管能支持和引导创新, 为了逃避监管, 金融机构会加快创新的步伐, 监管机构为了达到监管的目的, 必须进行相应创新, 因此, 金融创新包含了金融监管创新;另一方面两者又是对立的, 金融创新增加了金融体系的不稳定性, 削弱了金融监管的有效性, 金融监管则可能抑制金融创新的效率。为了减少这一矛盾, 使金融监管更好的为金融创新服务。一是要建立监管机构协调合作机制。首先, 建立和完善国内财政、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调合作机制, 提高监管效率, 共同维护金融稳定;其次, 加强不同金融监管机构之间的合作, 尽快过渡到混业监管, 避免监管真空和监管重叠现象;最后, 监管系统内要提高人员素质, 创新工作流程, 完善内部协调机制, 提高监管效率。总之, 通过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博弈, 使得两者不断实现动态协调。

3、建立虚实一体化的宏观调控体系

如果说实体经济是现代经济系统的硬件, 那么虚拟经济就是现代经济系统的软件, 二者缺一不可, 共同推动现代经济进步。为了保证相互间长期稳定发展, 需建立一套宏观调控体系, 可以在几个方面做出努力:一是对两种经济实行长期跟踪研究。即对实体经济发展的各个阶段进行跟踪研究, 能够及时发现虚拟经济是否脱离实体经济发展的轨道, 如果一旦严重偏离, 必须做出调整。二是加强国民经济运行宏观统计监测, 根据监测结果, 为资本合理流动提供依据, 使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发展基本一致。三是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变化, 合理制定宏观经济政策, 注重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及其他政策的搭配使用, 改善政策效果。四是完善对金融市场的调控。中央银行依靠特殊地位制定合理的规章制度, 通过雄厚的资金进行公开市场操作, 实行间接调控。通过理性的强大资本力量来调控非理性的实力相对分散的资本力量, 加强对虚拟经济的调控, 使虚拟经济更好的为实体经济服务。

4、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改善我国金融结构

相当长时间以来我国企业获取资金主要依靠银行贷款, 仅少数企业通过上市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一方面, 企业过于依赖银行贷款, 既加大了银行整体系统性风险, 也加大了企业的融资成本和投资风险, 不少企业难以筹集到所需资金, 延误企业最佳投资时机, 降低企业创造财富能力。另一方面, 仅靠股票市场的融资渠道, 随着企业股权的不断稀释, 公司领导为了保持对公司的控制权, 最终迫使企业收缩扩张。结合我国经济发展水平, 并且我国具有高水平的储蓄率和两万多亿的外汇储备, 可为资本市场的拓展提供重要的保障。资本市场是动员社会资金有效转化为长期投资的重要杠杆, 并具有价格发现、转换机制、分散风险、创造财富、完善企业治理结构、优化资源配置等多重功能。同时资本市场为资金供求双方提供完全市场化的投融资渠道, 不通过中间环节直接把资金供需双方联结在一起, 减少了交易成本、代理成本、信息成本和寻找成本, 而且还要接受强大的外在力量监督, 因此从多方面保证了资金使用效益, 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总之, 我国必须尽快完善资本市场, 加快金融创新的步伐, 促进我国金融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邢继军.世界金融危机[M].山东大学出版社, 2009版第38页

[2]、钱津.国际金融危机对现代经济学的挑战[M].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9版第182页

[3]、吴凌, 苏丹.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策略选择[J].中国发展观察, 2009.1

[4]、宋立, 王元.金融危机对我国金融监管的启示[J].宏观经济管理, 2009.1

[5]、徐明.透视危机:百年来典型经济危机回顾与启示[M].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9版第358页

[6]、郑丽.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动态博弈[J].财经论丛, 2006.7

低碳经济与环境金融创新问题探析 篇8

一、国外的低碳经济的研究与实践

近年来,各国面对气候的不断变化而出台了不同的政策来面对经济的转型。在国外的金融市场中,通过不断的对信贷业务进行拓宽,从而加快环境金融的流动,是国际主流经济市场对环境金融的快速反应。在各国不同的金融市场下,信贷业务也随之不断的进行变换。国际多种商业银行都在在信贷业务中或多或少积极开展了与环境金融有关的各项业务。且在对贷款项目评估上,也做出了与环境影响有关的各项条例。这都在贷款的过程中严格限制了其与发展对环境的影响,也降低了一定的风险的指标[2]。

二、我国金融市场的行业现状

对于中国而言,随着时代的发展与变换,应运而生了多种节能减排的产业与项目。但是随着经营与发展,我国的节能产业逐渐凸显出了一些弊端,如:缺乏碳交易意识,在新能源转化的过程中缺乏技术研究,产业链不完善,衍生产品的价值与质量不过关等等。而对于国际市场的变换来说,我国可以从国际上借鉴的交易与运行机制数不胜数。对于发展国家来说,对环境进入的探索与发展才是根本的交易动力。而就目前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来说,不仅是不健全,更是不完善的[3]。

三、我国如何加快环境金融产品创新

在低碳经济的改革中,应该与金融创新进行互动。当互动机制成为了一个有效的整体,两者变会因为其内在的有机联系而不断的进行环境质量的探讨与风险环境的转移,因此在发展低碳循环经济时,应该以市场为中心不断的进行金融创新。

(一)完善金融环境

在对金融产品进行创新时,首先应该对其上层的激励机制进行不断的完善与改革,在现有的金融发展与理念中,只有通过建立完善而健全的激励性机制,才能够更好的推动环境金融创新。在环境金融创新中,首先应该进行的是创新理念的建立。这便要求政府构建健全的环境金融发展环境。在金融环境建立之前,完备的制度体系将会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与建立。政府不仅需要在制度层面上构建完善的体系,更应该针对环境金融来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而对于有贡献的企业应该进行政策上扶持与奖励,对于不同的企业应该有多种的条例与标准进行评判。

(二)成立环境产业基金

作为环境金融的投资手段来说,产业基金是一种被广泛应用的金融投资方式,在该种理念下的投资是以个别产业为投资对象,而基金的这个定义恰巧适用于环境金融行业没。在现有的金融环境中,环境金融是追求长期收益的行业,这与基金的投资理念不谋而合,因此在环境金融的成长中。可以以产业基金作为其投资发展的一种模式与目标。在其不断的成长与变换的环境中,,产业基金可以按照现有的投资标准进行收益上的共享,于此同时也共同承担风险。而在该种变换中,普通的投资者可以作为优先额度受益人,从而获得固定收益,并在后期会获得股权的分红。因此在环境金融领域中,可以以受托人为环境产业基金的主要投资人来进行产业项目的评估。通过资金的快速流转来完成不同程度的收购与控股。可以在最高的程度上提高现有资金的使用效率。

(三)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

在建立健全低碳经济环境的同时,应该逐渐完善环境金融的管理机制,在发展低碳环境在金融中,首先需要针对不同的执行体系进行相应的风险研究。在制定风险规划的同时,建立健全完善的管理机制。且在发展环境经济的同时,应该逐渐的勾线信用体系。只有勾线了相对完善的金融服务机制,才能够在最大的程度上完成发低碳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金融的不断变化,既要探索能过保证环境金融不断发展的方法,也要建立能够节能环保金融资源服务的长效机制[4]。

(四)建立和完善约束机制

在构建完善管理机制的同时,应该配套退出相应的约束机制,只有不断推动现有的低碳经济的发展,完善低碳金融的市场,才能够真正的发展低碳经济。但是完善该市场的同时,应该建立健全约束机制。一方面,政府应该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与政策,对不不符合环境金融的行业与产业要不断的加强监管,约束低碳企业的各项指标。在鼓励发展低碳经济的同时,又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的标准与能力,制定出符合市场发展的弹性约束制度。

纪要鼓励环境金融的发展,又要推进各项机构通过不断的创新。来逐渐提高自身对社会的环境责任与能力,进而推动适合符合我国国情的环境金融产品。并逐步完善相关环境金融产业链,保证新型市场的发展与兴起,推动低碳行业的蓬勃发展。同时,为了进一步的使我国产业得到快速的发展,并进行风险的有效规避。国家产业政策的出台应该在保护低碳产业的同时,不断的约束现有的耗能产业的转型。环保政策的不断变化与改变,将为现代商业银行带来一定的风险与收益。只有政府加强商业信贷管理,才能最大程度的完成低碳经济的畅销可持续发展。

四、结束语

在低碳经济的研究中,需要不断的加强低碳领域人才的培养与建设。于此同时,对于特殊的环境金融构,政府也需要介入建设并加强管理。低碳经济的发展,是基于现代经济产业的全新理念的变形,因此,在构建环境金融的同时,应该对碳资本进行架构的掌握与控制。对不同的产业都进行产业与能源的变化与转型。在政府的干预下,应该对碳减排发展的体系框架与标准,进行长效体制的建立与规划。

参考文献

[1]冯之浚,周荣.低碳经济与科学发展[R].2009年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学术年会主旨报告《中国发展六十年》,2009,(12).

[2]何建坤.全球气候变化对我国的挑战与对策[J].清华大学学报(哲社版),2007,(3).

[3]金乐琴.中国如何理智应对低碳经济的潮流[J].经济学家,2009,(3).

低碳金融创新的启示 篇9

一、低碳技术创新的含义

所谓低碳技术, 它是一个比较广泛的定义, 我们将零排放或少量排放碳的技术统称为低碳技术, 其中既可以包括提升能源利用率减少碳排放技术, 也包括捕捉及存储碳的相关技术。而低碳技术创新相较于传统创新理论具有先进性和突破性, 传统的低碳技术是建立在原有硬件基础之上的技术, 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面临无法大规模普及等问题。而低碳技术创新则是一种对技术方面的改变, 它既具有渐进性, 同时也具有典型的创新性。

二、黑龙江省企业低碳自主创新金融支持存在问题

1. 政策扶持力度不够。

低碳经济开发是一种大投入行为, 同时也是一种对社会负责任的行为, 基于黑龙江省政府作为社会的主导者应当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支持。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是以环境为代价的行为, 这一行为所带来的危害政府部门已经认识到, 并正逐步对市场经济结构进行调整, 而政府对于节能减排也给予了足够的重视, 黑龙江省政府相关部门在不同场合曾多次放表申明, 并制定了相关的政策措施, 例如《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应对气候变化中国科技专项行动》等等。不过我们从这些制定方案中可以看出, 目前黑龙江省政府重点在于控制能源消耗以及环境的政治, 而对于帮助企业开发技术、引进技术方面的政策扶持却很少。

2. 资金扶持力度小。

黑龙江省位于我国东北部, 其整体经济实力并不算太强大, 近些年来, 黑龙江省政府已经下发文件要求各级政府对所属区域内的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方面的资金扶持, 不过由于其属于地方性政府的行为, 投入和其他经济发达地区的投入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据调查显示, 目前黑龙江省地区的企业创新活动及科研经费中来自于政府的仅仅占3.4%, 这相对于整个市场经济总量来说明显不够, 而资金扶持力度较低也导致很多企业没有足够的经费进行技术创新开发, 导致整个技术创新开发速度较慢, 因此目前黑龙江政府必须加大对企业低碳自主创新的资金扶持力度。

3. 缺乏融资渠道。

我国市场发展规模较国外发达国家还显得非常单薄, 同时由于市场不够完善, 中小企业一直难以寻找到合适的融资渠道, 银行成为了企业融资的主要选择。

而对于黑龙江省企业来说, 其进行技术等方面的创新必定需要通过融资来实现, 近年来黑龙江省商业银行在扶持中小企业方面投入了很大的经历, 不过从其发展的总体情况来看, 相应的信贷产品仍然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 虽然商业银行加大了对中小企业的资金扶持力度, 不过从其投资的方向来看, 仍然集中于企业成果转化方面, 而对于技术开发等方面的投资由于存在风险, 一直是投资方面的软肋。

4. 资本市场不完善。

近些年来, 我国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同时资本市场也在逐步的完善, 不够其发展要达到成熟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目前从黑龙江省的金融支持体系来观察, 我们可以发现整个市场仍然是公有制金融机构为主导, 缺乏一个足够活跃的私人资本是擦汗那个, 同时在管理方面也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另外对于黑龙江省资本市场来说, 目前还存在着很多的非市场因素对其影响, 这些影响因素极大的制约了市场的健康发展, 同样也制约了企业的融资渠道选择。

5. 担保机构服务水平差。

信用等级评价是银行在选择是否房贷时的重要依据, 不过这一评价体系是由银行单方面来进行评价的, 因此评价过程的客观性难以得到保证, 而另一方面信用担保机构的服务能力一直比较差也是造成企业与银行之间信息传递出现问题的一个主要原因。目前黑龙江省的绝大多数自主创新企业都存在着高风险性、规模小等特征, 而银行在进行企业信用评定时, 无法客观科学的对其自主创新项目的发展前景作出科学的判断, 另一方面由于企业本身硬件设施等面存在的缺陷, 导致银行不敢轻易放贷, 这些都与信用担保机构的信息服务能力低下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三、构建企业低碳自主创新的金融支持体系的建议

1. 完善相关扶持政策。

在进行低碳技术创新过程中, 政府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因此政府部门必须正视自己的位置, 积极通过多种渠道对企业进行扶持。黑龙江省政府作为市场规划者, 应当充分发挥自己的宏观调控能力, 出台相关的扶持政策, 促进企业向科技创新方向发展, 同时政府还要帮助企业建设企业文化, 通过强化企业的品牌意识, 推动技术的全面创新发展。

2. 加大资金扶持力度。

资金扶持是最直接的支持方式, 也是见效最快的扶持方式。一直以来黑龙江省由于资金不到位, 审批程序复杂等问题导致资金扶持力度不强, 从而在市场中发挥的能力也就非常的有限, 因此针对这一情况必须加以改善。首先应当由省政府牵头建立一套适合黑龙江省市场的经济体制的低碳自主创新政策体系, 在有制度保障的前提下加大项目的资金扶持力度。当然进行资金扶持的形式是很多的, 比如可以由政府直接出资入股, 直接参与到低碳创新技术的开发中来, 也可以由政府出资引进国外的相关先进低碳技术, 促进产业的全面发展。当然解决问题的根本还是在于人才的培养和利用, 政府出资进行专业人才的培养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

3. 加大银行支持力度。

对于现阶段的黑龙江市场来说, 企业的主要融资渠道还是银行, 银行贷款时企业获得资金的主要渠道, 因此银行部门必须要制定出有效的政策来支持相关的开发工作。银行部门首先要对低碳创新技术进行全面的了解, 同时设置专门针对性的金融产品, 对低碳创新技术开发进行直接融资, 简化企业融资审批手续, 同时还可以给予一定的利息优惠, 最大程度的做好扶持工作。

4. 发挥资本市场的支持作用。

资本市场的缺陷不仅仅是黑龙江省存在的问题, 这是一个全国性的问题, 因此必须完善资本市场。首先在对企业进入市场审批时, 积极实行“绿色市场”准入制度, 对于高污染、高能耗的企业坚决不予放行。同时对于具有低碳技术创新的上市企业给予增发、配股、发行债券的特权, 另外还要做好上市企业的信息披露, 严格监控资金的走向和用途, 对于以低碳技术开发为借口私自募集资金的企业要进行重点处罚。最好还要制定出一套切实可行的兼并管理制度, 减少市场过程中投资者的风险和损失。

5. 完善担保体系结构。

目前黑龙江市场中缺乏一套健康的信息担保体系, 因此必须要对这方面进行完善。首先政府部门要引导和激励社会资本来建立完善信息担保机构, 尽量将社会中的闲置资金运用起来, 当然完善担保体系并不是简单的事情, 他需要社会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才能完成, 同时需要社会普遍认可低碳自主创新的重要性, 只有从社会基础。

摘要:能源危机及环境问题带来了市场的巨大变革, 特别对于中国企业来说, 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建立在绿色环保的基础之上, 而低碳创新技术的开发是保证企业能否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因此必须要加强对低碳自主创新的扶持力度。本文就黑龙江省的低碳技术自主创新现状及问题进行分析, 并找出具体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低碳技术,自主创新,金融支持

参考文献

[1]张玉明, 张鲁秀.企业自主创新多元资金支持模型构建及实证检验[J].管理学报.2012 (03) .

[2]张鲁秀, 张玉明.企业低碳自主创新的金融支持体系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12 (02) .

[3]张玉明, 梁益琳.企业自主创新的多元资金支持模型实证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 (20) .

[4]吕玉辉.技术创新生态系统的要素模型与演化[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1 (09) .

[5]赵泽洪, 尤强林.低碳经济发展困境:市场失灵、政府失灵与对策[J].重庆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1 (04) .

[6]周五七, 聂鸣.促进低碳技术创新的公共政策实践与启示[J].中国科技论坛.2011 (07) .

[7]陶蕴芳, 尚涛.国际低碳经济发展中的政府行为与我国的策略选择[J].江西社会科学.2011 (06) .

[8]陈柳钦.新能源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研究[J].金融发展研究.2011 (06) .

[9]赖流滨, 龙云凤, 郭小华.低碳技术创新的国际经验及启示[J].科技管理研究.2011 (10) .

上一篇:怎样做好家访下一篇:渗透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