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驱动

2024-05-13

工程驱动(精选十篇)

工程驱动 篇1

1 智能化驱动青岛巴士服务创新

(1)公交“五大智能体系”形成。青岛公交巴士在“十一五”发展规划中提出要加大科技方面的投入,通过信息化、智能化的手段来达到公交管理的现代化,并在国内同行业中较早提出并实施了智慧公交建设架构,现已基本形成“智能服务、智能车辆、智能场站、智能平台和智能管理”五大体系。一期工程于2010年底启动,所有车辆安装了车载智能调度设备和DVR录像系统,组建了车队、营运公司和集团三级网络平台,50余个重要场站实现了视频监控覆盖,建成启用了集团智能调度指挥中心和营运公司调度中心,为青岛市“公交都市”项目建设奠定了基础。建设五个区域调度指挥中心,实现了4200辆公交车,188条线路的智能调度管理,日行驶里程58万公里,日运送乘客200万人次。智能化系统部署如图1所示。

(2)传统型服务向科技型服务转变。实施科技化、信息化、智能化是提升公交服务水平和品质的重要途径,青岛公交巴士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创新公交服务新方法、新模式,积极推动传统客运服务向智能化科技型服务转变。实施公众出行信息服务系统,建立乘客与公交企业沟通平台,借助互联网实现与乘客的快速沟通。先后推出青岛公交巴士官网、公交微博、电话服务热线、青岛公交查询手机客户端等软件系统。提高公交车辆配置的科技化水平,4200多辆公交车安装了车载智能调度设备,实施智能化调度管理,实现行车自动语音报站。3000多辆公交车安装了车载多媒体播放器,实时向乘客播放新闻和电视节目,丰富车厢文化。2200多辆公交车安装了4G通信设备,实现了互联网Wi-Fi覆盖。4200多辆公交车安装了3G视频监控系统,实时监控和记录车厢视频画面,保证车厢安全。无人售票车和有人售票车全部配备IC卡收费设备,实施IC卡付费乘车,乘客日刷卡125万人次,占公交票款收入的68%。高科技措施不仅为乘客提供优质的出行和导乘服务,方便市民出行和信息查询,同时也实现了传统型公交服务向科技型服务的转变。

(3)乘客满意度达到“公交都市”示范城市考核标准。青岛公交巴士依托发达的公交线网和先进的营运智能管理系统,为乘客提供优质的出行服务,客运量已占市区客运总量的90%以上。青岛市民出行基本达到“三个一”:出门到车站不超过一华里,乘坐公交出行最多换乘一次,市区内到达目的地不超过一小时。2013年,青岛公交巴士完成客运总量7.63亿人次,行驶里程2.28亿公里。据国家统计局青岛调查队2013年问卷调查统计,市民对青岛市公共交通的满意度为90.49%,高于“公交都市”示范城市80%的考核指标。

2 智能化驱动青岛巴士管理变革

(1)创建公交智能调度管理模式。青岛公交巴士自2002年就开始研究和实践公交智能调度示范工程,是全国同行业中最早进行公交智能营运调度管理的公交企业,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为创新营运调度管理打下了基础。依据智能调度系统的功能,青岛公交巴士进行了调度管理的组织结构改革,取消线路现场调度,实行集中远程调度,打破营运线路归属,改变“一条线路两头调度”的传统公交调度模式,实行大区域的统一调度管理,减少管理环节,充分发挥区域集中调度对运力资源的协调能力,实现一名调度员集中调度多条线路,调度发车的效率提高了,调度员配置却下降了25%。通过对车辆运行轨迹的实时采集,预设运行计划方案,实现系统自动发车。车辆营运的全过程都处于系统的监控之下,运行车辆发生超速、甩站、滞站等违规现象,系统就会自动记录和提示预警,对规范公交营运秩序,提高公交车运行安全服务水平,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

(2) 3G网络视频监控护航青岛公交。青岛公交巴士承担着青岛市近90%的公交出行任务,有50多处场站、4200多辆公交车,行车和场站安保任务重、责任大。青岛公交巴士积极推进3G网络视频监控系统建设,2013年投资1500万元,建成青岛市公交视频监控平台,在4200多辆公交车上安装了3G视频监控设备,实现了营运车辆车厢视频监控全覆盖。通过3G网络监控终端可以方便查看每一部车的车厢视频情况,实现了最直接的公交现场管理(图2)。车辆发生意外,驾驶员可以向监控中心报警,监控中心会自动搜索并定位报警车辆,果断采取应对措施。建立起集团、营运公司、站场三级监控网络,采用周期普查和重点稽查的办法,开展视频监控管理,保障车厢安全,规范车厢服务行为,化解服务纠纷。与公安机关实现联网,公安部门可以直接监控公交车的运行情况,调阅和分析视频资料,为公交运行保驾护航。与交警部门联手,在12条线路上安装道路违章视频抓拍系统,整治违规占用公交专用道和港湾式车站现象,改善公交运行环境,提高公交车运行效率。

(3)数据管理融入企业管理评价体系。青岛公交巴士以涵盖营运调度、车辆保修、物资供应等14个功能模块的ERP综合管理平台为基础,制定并实施《青岛公交巴士经营管理工作指标评价体系》,实行数据评价、绩效匹配、复查诊断的月度经营管理绩效考核,促进了集团管理质量的整体优化和提升。指标评价体系集中体现在“6-18-70”中,“6”是指运营服务、安全管理、技术消耗、经济效益、劳工管理、企业文化等6个大类。“18”是指运营服务中的市场、质量,安全管理中的基础、管控,技术消耗中的设备、能源,经济效益中的收入、资金,劳工管理中的人力、绩效,企业文化中的品牌、战略等18个标定子项。“70”是指覆盖企业经营管理各个环节和全部领域的70个指标。

青岛公交巴士建立起ERP企业决策分析系统,全面支撑青岛公交巴士经营管理工作指标评价体系。通过决策分析系统模块来反馈评价体系的考核效果,不断跟踪指标数据的变化,采用QC质量管理方法,及时修正和调整指标体系,使之符合企业生产管理需要。目前,已经实施的ERP企业决策分析系统内容包括营运数据分析、人力资源数据分析、保修数据分析、IC卡数据分析、物资数据分析、管理指标分析、员工信息发布等模块,各单位、部门和工作人员都可以随时检索、查询,对照分析生产管理效果,促进工作进步。经营管理工作指标评价体系与ERP系统的互动使得企业管理目标、管理措施效果都能用数据说话,定量分析,孰优孰劣一目了然。ERP系统详实准确的数据支撑对指标进行科学地调整或废立,指导和优化生产和管理流程(图3),有力推动了青岛公交巴士经营管理评价体系的数据化、科学化水平。

(4) ERP系统推动管理流程再造。ERP管理系统是近几年才在公交行业得到关注的,青岛公交巴士清醒地认识到ERP管理系统是公交智能化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现代企业发展和变革的必然选择,ERP系统规范性、流程化的运作推动企业进行深刻的变革。青岛公交巴士以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为目标的,用ERP的管理思想规划、设计和推进智能化管理系统的建设,推动企业各项管理功能的变革。根据公交企业特点,搭建企业数据结构基础,分析生产管理业务流程,实施业务流程再造。2014年,青岛公交巴士对生产管理流程进行了全面摸排,共总结提炼出100个生产和管理流程,依据智能化、网络化的管理思维重新进行流程再造,确立了营运调度管理、安全管理、客服管理、车辆管理、物资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主要职能的流程模型。在ERP系统中实施了营运管理、物资管理、机务管理、人资管理、安全管理、服务管理等十四个功能模块,有力地推动了青岛公交巴士的管理变革。目前青岛公交巴士ERP管理系统已经全面开花,成为全国同行业较早实现ERP智能化管理的单位之一。

3 智能化驱动青岛巴士智慧发展

(1)智能化助推公共交通信息服务发生蜕变。公交调度管理的智能化,使公交车辆运行轨迹信息全部实现了数字化,为乘客提供及时公交运行信息服务成为可能,以无线网络和手机等便携式移动终端为主要载体的移动互联网迅猛发展,扩大了人们对公共交通出行信息的需求,青岛公交巴士及时跟进,深入分析乘客需求,实施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公交信息服务,满足乘客需求(图4)。一是依托智能调度系统,2011年,青岛公交巴士率先在公交官网推出网页版“公交智能查询“服务,2012年又联合新闻网推出了“青岛公交查询”手机客户端,通过手机等移动终端随时查询公交车到离站的实时位置和上下行方向等即时公交信息,方便乘客计划出行,减少候车时间,青岛也成为全国最早推出手机公交出行信息服务的城市。目前,该系统日访问量已达150万人次。二是利用4G网络平台,在60余条线路的2200多辆公交车上安装了无线WiFi设备,为乘客提供车厢互联网“畅游”。三是投入使用“巴士通”员工手机客户端软件,面向全体员工发布排班计划、工资、燃料消耗、里程、维修费用以及制度文件等企业信息,起到沟通信息、规范管理的目的。

(2)半岛区域公交“云服务”渐进视野。青岛公交巴士经过十几年的耕耘和积累,无论从智能化技术研发储备还是公交运营管理经验的积累,都具备了开展区域公交“云服务”的能力,也就是要利用青岛公交巴士智能调度系统搭建公交云服务平台,为周边中小城市公交企业提供公交智能化管理服务。中小公交企业无需购买软硬件、建设机房、招聘IT人员,直接从青岛公交巴士购买智能化公交服务,通过互联网实现与青岛公交巴士公交云服务平台的连接,搭建和使用属于自己的公交智能信息系统。目前,中小城市的公交信息化水平相对落后,投入也较少,但智能化信息服务的需求却很迫切,这恰恰是青岛公交巴士发展的好时机,我们要抓住机遇,充分发挥行业智能化示范的优势和企业经营实力,夯实智能化管理平台,走出青岛,让青岛公交巴士的创新成果惠及更多城市的公交发展。

工程驱动 篇2

各有关全国学会、协会、研究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科协,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协:

为充分发挥科协及其所属学会在创新驱动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推进学会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科技和人才支撑,中国科协拟于近期组织实施创新驱动助力工程。经研究,现将《中国科协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助力工程的意见》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2014年10月10日

中国科协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助力工程的意见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为充分发挥科协的组织体系优势,进一步推进学会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科技服务和人才支撑,中国科协拟组织实施创新驱动助力工程。经研究,对实施创新驱动助力工程提出以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按照《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中国科协等七部门《关于动员广大科技人员服务企业的意见》等文件精神,发挥科协所属学会的组织和人才优势,围绕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通过创新驱动助力工程的示范带动,引导学会在企业创新发展转型升级中主动作为,在地方经济建设主战场发挥生力军作用。

二、基本原则

(一)示范引领,机制先导。按照党委和政府重视、学会工作有基础、地方企业主动积极的原则,在东、中、西部分别选择有代表性的地市级城市,实施创新驱动助力工程,设立创新驱动助力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由学会为地方提供高水平智力支持和科技支撑,搭建协同创新平台,示范带动,服务地方加速经济转型升级。

(二)科协搭台,学会唱戏。中国科协与省政府合作签订协议,将示范区转型升级发展列入省市建设规划。学会组织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国有企业的院士专家以及海外人才智力资源参与示范区经济转型发展,通过智力纽带、技术纽带逐步辐射到经济纽带,助力示范区创新驱动发展。

(三)地方主导,合作共赢。根据示范区确定的主导产业,按照重点和支柱企业技术需求,选择相关学会在开发区、骨干企业建立学会服务站、院士专家工作站、企会协作创新联盟、海智计划基地(以下统称“学会服务站”)等多种形式的服务载体。开展科技咨询、成果推广和产业化服务,促进产学研结合,达到地方和学会互利共赢。

(四)学会提能,集聚资源。促进学会提升自身工作能力,加快自身改革的步伐,尽快建立完善先进技术成果库、优秀科技人才库,积极研制重点产业升级技术路线图。大力整合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的科技资源,加强宏观组织和系统集成,促进产学研有机结合,对示范区的技术支持从研发源头到应用推广实行全链条跟踪式、保姆化服务。

三、主要内容

创新驱动助力工程服务内容主要包括:

(一)为地方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咨询建议。组织专家团队,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根据国家政策导向,结合地方实际情况,发挥相关学会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熟悉学科发展和技术前沿、获取最新信息快等优势,对地方区域发展战略、产业发展升级规划、重点产业升级技术路线图等提出专业意见建议。

(二)帮助地方解决重大战略中的关键技术问题。按照地方需求,帮助示范区解决优势资源科学开发和高效利用、生态修复和建设、环境保护、城市规划、传统产业升级改造等重大战略中的关键技术问题。

(三)建立产学研联合创新平台。依据示范区重点产业发展需求,组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科技项目和专业人才进行对接,促进研究机构与示范区企业之间的知识流动与技术转移。联合开展科技攻关、共同建立研发平台、合作培养创新人才、促进校地合作、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四)促进科技成果和专利技术推广应用。联合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企业等创新资源,利用中国科协“科技信息服务企业创新”项目库的国外专利信息资源,帮助重点企业引进先进技术开展系统技术服务,在重点企业开展创新方法培训,指导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

(五)承接示范区有关科技攻关项目。经双方协商,承接地方委托的产业转型升级所需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协同创新攻关等项目,帮助推进整个行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技术升级,培育新兴产业,提升传统产业,发展低碳经济,保障和改善民生。

四、工作程序与分工

(一)地方政府提出需求。由省级人民政府推荐辖区内一个地市级城市作为创新驱动助力工程试点。试点市政府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就经济社会发展、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的战略发展问题提出需求,并组织当地企业就技术路线设计、关键共性技术问题等提出具体需求,联合中国科协和全国学会共同在示范区设立学会服务站,为学会服务站提供必要的场地和人员保障,协助其开展工作。

(二)中国科协宏观指导。中国科协根据学会和示范区实际情况确定实施创新驱动助力工程、建立示范区的方向原则、主要内容、组织模式、运行机制、保障措施,形成创新驱动助力工程服务方案。遴选有关全国学会与示范区的需求直接对接,组织专家实地调研,开展研讨,指导地方科协开展创新驱动助力工程,并对实施过程和实施成效进行监督和评估。

(三)全国学会具体实施。受中国科协委托,由学科专业领域具有优势、组织协同能力强的全国学会牵头,联合相关学会共同依托示范区的学会服务站开展工作,按照地方需求组织实施创新驱动助力工程。推荐有关院士专家组成具备解决需求能力和水平的专家团队,整合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国有企业的各类创新要素,为示范区提供技术、人才、项目服务。

(四)重点企业牵头对接。试点城市选择当地有代表性的支柱产业或重点骨干企业牵头,联合当地其他同类企业,形成产业集群,就共性技术难题提出需求,选派优秀技术人员组成协同攻关团队,与全国学会推荐的专家直接对接。推动在重点企业和产业集群建立企业科协组织,参与技术交流和技术竞赛活动,推动技术创新、举荐优秀人才、激发企业创新活力。

(五)地方科协协调配合。省级科协做好与省政府和地市级政府的沟通协调,配合中国科协与省政府签订有关合作协议。地市级科协配合当地政府收集汇总需求信息,积极推动建立学会服务站或创新联盟,做好服务工作。地方科协要动员地方学会和相关组织积极与有关全国学会对接,参与创新驱动助力工程具体项目,提升地方学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到2015年6月底前,中国科协计划在全国选取10个城市作为创新驱动助力工程试点,建立创新驱动助力示范区,组织动员有关全国学会参与试点工作,探索全国学会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模式,为地方提供技术咨询、技术诊断和技术指导,促进科技资源有效汇集和利用,培养创新团队,在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取得实效。2015年下半年开始,中国科协将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通过示范区的典型示范作用,进一步推广创新驱动助力工程,扩大覆盖面和影响力,促进全国学会在提升地方创新驱动发展能力方面更好地发挥作用。

五、保障措施

在实施创新驱动助力工程过程中,中国科协、各有关全国学会和地方科协可采取协同配合、规范发展、强化服务、宣传表彰等多种方式进一步推动工作有序进行。

(一)注重协同配合,做好规划。加强同地方党委、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之间的沟通联系与协同配合,切实发挥各级学会联系机构和专家广泛的优势,有针对性地开展人才和项目对接,为地方引进人才、智力提供支撑,做好创新驱动助力工程服务方案以及示范区管理制度的制定与实施,共同推动创新驱动助力工程长效发展。

(二)力求合理布局,稳步推进。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创新驱动助力工程管理办法或实施意见,明确责任、措施和流程,保护学会有关专家的知识产权,合理设置创新驱动助力工程阶段性目标,合理设置示范区建设标准和工作进度安排,有序推进,提高实效。

(三)增强服务意识,突出特色。中国科协发挥学科齐全、联系广泛的优势,将服务学会能力提升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搭建好平台,做好服务。全国学会加强与院士专家和地方政府的双向沟通,发挥学会引领学科发展前沿的优势,及时了解最新科研动态和需求,提供科技特点突出、学会特色鲜明的服务,提高服务的时效性。

(四)多方共同推动,协作共赢。由中国科协,地方政府、企业三方共同推动,形成长效机制。采取以奖代补方式,引导设立创新驱动助力示范区;采取购买服务方式,鼓励所属全国学会承接地方政府关于产业升级、规划设计等重大、综合需求项目;联合设立转化基金,开展技术开发、标准研制、技术诊断、人员培训等项目。

(五)促进上下联动,形成合力。各地方科协可参照中国科协创新驱动助力工程实施原则、内容,结合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广泛实施创新驱动助力工程,探索新经验,总结新模式,丰富创新驱动助力工程的工作内涵,形成上下联动、合力推进的工作格局。

创新驱动助力工程项目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和加强创新驱动助力工程(以下简称“助力工程”)的管理,根据中国科协项目管理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助力工程是中国科协贯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党的中心工作和全面深化改革大局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全国学会创新和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发挥全国学会人才和组织优势,凝聚各方力量,建立长效机制,促进全国学会创新资源与地方科技需求充分融合,促进科技工作者投身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践,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服务。

第三条助力工程的管理遵循以下原则:

(一)明确定位,统筹规划。以地方需求为主导,以企业为主体,以全国学会和专家为主角,以学会服务站(专家工作站等)为平台,整合资源,打造科协进军经济建设主战场的标志性行动。

(二)联合协作,示范引领。发挥科协及其所属学会的组织优势,强化示范市、试点学会和试点省的引领带动作用,国家级、省级、地市级科协和学会三级联动、协同推进。

(三)择优支持,多方投入。按照“以奖代补”的方式,选择主要领导重视、服务成效明显、示范效应显著的地区和学会予以重点支持。鼓励地方政府和企业配套经费支持。

(四)规范管理,完善机制。鼓励学会和地方在组织体制和运行机制方面创新探索,着力完善能负责的运行机制、能问责的约束机制和有实效的服务机制,确保程序严密、运行规范、责权分明、制约有效。

第二章职责与分工

第四条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负责助力工程的规划、管理与监督,主要职责是:

(一)制定助力工程总体规划;

(二)制定有关管理办法及相关管理规定;

(三)助力工程试点单位评价评估;

(四)协调有关机关部门和事业单位共同参与助力工程;

(五)指导地方科协和全国学会开展创新驱动助力工程工作;

(六)与相关部委或单位联络协调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有关事项;

(七)对项目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绩效考核。

第五条中国科协学会服务中心负责助力工程的具体组织和日常事务,主要职责是:

(一)编制创新驱动助力工程年度工作计划、预算,进行年度总结;

(二)试点申报受理、组织专家评审、经费拨付等;

(三)组织助力工程专家调研,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等;

(四)参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相关项目;

(五)与各参与单位的日常联络,组织工作会议和活动等。

第六条全国学会负责专家联系与项目对接,主要职责是:

(一)推荐有关专家组成具备解决需求能力和水平的专家团队,为示范区提供技术、人才、项目服务;

(二)联合相关学会、企业等,以学会联盟、产业联盟等形式共同组织实施创新驱动助力工程;

(三)试点学会组织开展本行业和领域的助力工程试点;

(四)加强地方分支机构建设,动员地方分支机构参与地方需求审核、筛选和对接等工作;

(五)为本领域的科技工作者创新创业提供咨询服务;参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相关项目。

第七条地方政府提出需求,并为助力工程实施提供保障,主要职责是:

(一)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就经济社会发展、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的战略发展问题提出需求,并组织当地企业就技术路线设计、关键共性技术等问题提出需求;

(二)协调当地发展改革委、财政局、科技局等有关单位参与助力工程工作;

(三)联合科协和学会共同设立学会服务站,为学会服务站提供必要的场地和人员保障,支持其开展工作;

(四)支持学会会员等科技工作者在当地创新创业。

第八条地方科协负责当地助力工程的组织实施,主要职责是:

(一)参照中国科协创新驱动助力工程相关文件制定本地的助力工程实施方案;

(二)积极协调与有关全国学会对接,组织地方学会参与当地助力工程实施;

(三)做好与省政府、地市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

(四)配合地方政府推动建立学会服务站或创新联盟,为各级学会开展工作创造条件;

(五)汇总和筛选企业技术需求,参与具体人才、技术、项目落实;

(六)为科技工作者创新创业提供服务,组织帮扶活动、搭建展示平台、促成项目对接。

第九条企业是具体项目的实施主体,主要职责是:

(一)提出技术需求,选派技术骨干与全国学会进行对接。按照市场经济规则与专家或合作单位签订合作协议,向专家支付相应的报酬;

(二)重点骨干企业可牵头,联合当地其他同类企业,形成产业集群,就共性技术难题提出需求,选派优秀技术人员组成协同攻关团队,与全国学会共同攻关;

(三)建立企业科协组织,参与技术交流和技术竞赛活动,推动技术创新、举荐优秀人才、激发企业创新活力。

第十条各参与单位应:

(一)严格按照项目任务合同书要求实施项目,按照有关政策法规加强项目的管理,监督、检查项目的执行情况和经费使用情况,协调并处理项目执行过程中出现的有关问题;

(二)严格执行助力工程相关管理规定,接受指导、检查,并配合验收和绩效评价工作等事宜;

(三)按要求对项目所形成的成果资料进行归档;

(四)落实项目约定的匹配经费及其它配套条件。

第三章工作内容

第十一条助力工程重点开展的工作内容包括:

(一)为地方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咨询建议

组织专家团队,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根据国家政策导向,结合地方实际情况,发挥相关学会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熟悉学科发展和技术前沿、获取最新信息快等优势,对地方区域发展战略、产业发展升级规划、重点产业升级技术路线图等提出专业意见建议。

(二)帮助地方解决重大战略中的关键技术问题

按照地方需求,帮助示范区解决优势资源科学开发和高效利用、生态修复和建设、环境保护、城市规划、传统产业升级改造等重大战略中的关键技术问题。

(三)建立产学研联合创新平台

依据示范区重点产业发展需求,组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科技项目和专业人才进行对接,促进研究机构与示范区企业之间的知识流动与技术转移。联合开展科技攻关、共同建立研发平台、合作培养创新人才、促进校地合作、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四)促进科技成果和专利技术推广应用

联合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企业等创新资源,利用中国科协“科技信息服务企业创新”项目库的国外专利信息资源,帮助重点企业引进先进技术开展系统技术服务,在重点企业开展创新方法培训,指导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

(五)承接示范区有关科技攻关项目

经双方协商,承接地方委托的产业转型升级所需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协同创新攻关等项目,帮助推进整个行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技术升级,培育新兴产业,提升传统产业,发展低碳经济,保障和改善民生。

(六)开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践

通过多种形式建设一批科技工作者创新创业基地、创业孵化基地、军民两用技术项目服务基地,组织项目对接、创业培训等帮扶活动,鼓励以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方式,依托“互联网+”等新技术新模式构建创新平台,支持科技工作者在参与助力工程过程中创业致富。

第四章组织与实施

第十二条自愿申报

助力工程项目属于中国科协学会创新和服务能力提升专项。全国学会(协会、研究会)作为试点学会的主体、地方政府作为示范市主体、地方科协作为试点省的工作主体均可自愿申报,并提供相应材料。学会申报须经理事会(常务理事会)研究同意。

第十三条组织遴选

形式审查由中国科协学会服务中心负责,各申报单位均需提交申报函和工作实施方案,申报试点城市的还需要提交产业需求。遴选由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领导牵头。

对于申报城市,中国科协组织专家进行实地调研,并请调研专家填写调研反馈意见表,从地域布局合理、产业需求集中、示范效应显著、工作基础良好等几个方面对申报城市进行评估,经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部务会讨论后,进行推荐。

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召集书记办公会进行研究,讨论通过后,确定试点名单。遴选结果在中国科协网《中国科协创新驱动助力工程进展情况月报》中对社会公开。

第十四条组织实施

按照“以奖代补”原则,中国科协对在助力工程工作中取得实质性进展的学会和地方科协予以奖补。获得奖补的学会和地方科协应制定相应的资金管理办法,明确工作思路、发展重点、工作进度安排、年度考核指标以及资金使用方向,报中国科协备案。鼓励地方政府和企业配套经费支持,具体项目实施所需费用由企业等受益单位支出。助力工程各参与单位按照各自职责与分工,落实相应工作任务,每个月汇总报送上月进展情况。

第五章绩效评价

第十五条中国科协根据项目执行情况,开展绩效评价。中国科协可自行组织专家或委托专业机构进行绩效评价,评价结果反馈至各参与单位。

第十六条绩效评价结果将作为以后确定立项、选择试点、确定预算、改进管理的重要依据。

第十七条绩效评价存在问题的单位,应于接到评价结果一个月内,按要求整改完毕,并将整改情况书面报中国科协。

第十八条绩效评价不合格的试点单位,中国科协将以正式文件形式取消其试点资格。

第六章监督检查

第十九条中国科协对工作任务落实情况、奖补经费使用情况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监督检查。获得奖补的学会和地方科协接受国家财政、审计、纪检监察等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并接受社会监督。

第二十条对在工作实施过程中弄虚作假,截留、挪用、挤占项目经费等行为,按照有关规定追究相关责任人和单位的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附则

第二十一条本办法由中国科协负责解释。

工程驱动 篇3

关键词:建筑工程;预算;任务驱动教学;学习兴趣;就业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02-0100-02

近年来,随着“普高热”的不断升温,导致中职生源质量急剧下降,学习基础不理想的学生比例逐年增加。可以说,现在的学生是应试教育的淘汰者,进校后学生普遍无升学潜力。学习无压力,无目的,加上社会各方面的影响,厌学情绪较为严重。作为教师应正视学生的现状,把握学生刚入校的新鲜感和好奇心,抓住机遇,组织好专业宣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材内容的调整、补充要与现在的学生现状相适应、要与现在的行业发展相适应,真正掌握学生的学业及思想动态的客观情况,对症下药。只有这样才能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有助于学生学有所长、学有所用。作为中职建筑工程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不仅要懂施工会管理,而且要在工程预决算方面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预算课程的教学,真正提高预算课堂的教学实效,这是值得中职教师积极探讨的问题。笔者为此进行了一些探索,供同行参考。

一、处理教材与学生的关系,编制校本教材

中职《建筑工程预算》教材普遍采用的是高等教育出版社袁建新主编的教育部规划教材,它是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组织修订的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建筑施工专业系列教材之一。现用教材内容繁多,面面俱到,要在大纲规定的68学时授课时间内完成教学,有一定难度。如果对每一章节内容通讲一遍,势必使这门课的教学成为一锅“夹生饭”。若对教材内容不作调整,照本宣科,就不能将教材的理论知识与江苏建筑市场相结合,势必会影响教学效果,影响学生在工程预算方面就业的实用性。为使教学更贴近实际,笔者对教学内容加以调整,大胆删繁就简,根据目前学生生源现状及教学时数,结合本地区江苏省定额:即江苏省建筑和装饰工程计价表,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把教材内容融入任务当中,细化到做任务的过程,编制既适合江苏建筑市场需求又符合学生现状的校本教材。

二、以任务引领,提高学习兴趣

中职学生学习《建筑工程预算》的兴趣主要不是来源于预算课程本身,更多的是来自于预算课程教学活动的形式。教师所设计的教学形式应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掌握新知。这就要求笔者必须从任务设计着手:任务设计符合学生学习兴趣,设计内容贴近学生实际生活,设计关键促进学生互相协作,设计目标解决工程实际问题。

如楼地面工程量计算,这部分内容在整个预算课程中虽然并不复杂,但是内容相对比较枯燥,对于各结构层计算规则中的扣除与不扣除内容,学生经常会混淆,历来学生掌握程度并不理想,课堂教学效果也一般。在确定教学法时,笔者想到了任务教学法,以任务引领、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兴趣。既符合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也解决了当前学生缺乏学习兴趣的问题。于是笔者确立了本节课的教学思路即:引出任务——分析任务——解决任务——评价任务——任务拓展——布置作业。整节课围绕任务:请同学们帮忙算一算沈慧同学设计的一室一厅的楼地面的装修需要多少材料的用量?在课上把学生分成四个组,分别模拟业主、聚通、荣欣、百姓装潢公司。每组学生互相帮助计算相应工程量,合作完成任务,并组织学生对任务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最后提出问题,拓展思路,从任务中计算的楼地面工程量,以及装修时需要采购的材料用量引出材料消耗量和损耗量;从找平层工程量计算规则引出整体面层、地板及材料面层工程量计算规则。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注重营造和谐的课堂活动气氛,创造一个宽松的课内环境和融洽的师生关系,并及时捕捉到学生在课堂上的各种反应,及时设疑,解疑。 通过这样的一个任务完成过程,学生在课堂上气氛活跃,反应积极,学习兴趣浓厚,很好地完成了任务达到了教学目标的要求。学生通过模拟业主与装潢公司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掌握了楼面工程量计算规则、提高了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加了对预算课程的兴趣,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并提高了学生的职业道德意识。甚至有学生在课下说今天上课的内容真简单。这样,不仅学会了楼地面工程量的计算,也收获了学习的自信心。

三、增加课堂实训内容,提高专业技能

目前,中职部分教师的教学仍然侧重于课堂传授知识,这与教学目标——培养技能型应用人才是不相符合的。若预算内容全部放在课堂上讲解,缺乏实体支撑,教师讲得乏味,学生听来枯燥,特别讲到各种建筑工程量计算规则时,建筑结构类型比较复杂,课堂讲解花时间很多,而且并不能达到预期效果。为了让学生学以致用,笔者在预算课程中进行教学改革。加大了工程量实际计算的内容、预算书的编制内容、应用工程造价软件编制工程预算书、计算工程造价等内容,把教学内容与工程实际内容相结合,最终确定采用“任务引领”、“启发式”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导思、导算。配合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通过图示充分调动学生的感观认识,丰富空间想象能力,在看懂图纸的基础上将复杂的内容清晰化,让学生在观察、思考中互相协助完成任务,从而掌握新知。

例如,在楼地面工程量计算任务中,将学生分成四组进行实训练习,要求每组正确列项,并计算出各种工程量,这使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平时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尽量要求学生多看图、多算量、多用软件,并在相关知识点中穿插工程实践遇到的问题、如何分析问题、如何解决问题,分散难点,突出重点,以练带讲,讲练结合,把知识变为能力,把“寓教于乐”、“循序渐进”、“潜移默化”融入教学实践。还可以通过课堂模拟练习,预结算、审价现场对账来强化学生的感性知识,并通过学生亲自动手上机操作,来掌握编制预算的技巧与技能,真正成为用人单位所欢迎的合格预算员。

四、运用现代手段,优化教学过程

在预算教学中,要克服“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讲到底”传统模式的弊端,充分体现以能力为本位的课改精神,利用现场教学、实物教学、电化教学等形式,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若讲解到建筑工程分项工程计算时,书上基本没有图形,如果就此开始讲工程量计算规则,用语言表述很难表达清楚,很难得到较好的效果,学生也不容易进入学习状态。这时,教师可以运用现代教学技术通过网上下载建筑效果图和相关的施工图,若没有配套施工图,可通过建筑CAD软件自画,再用多媒体形式展示,形象、直观、感染力强,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掌握现代教学技术,应用现代教学方法,采用新的教学模式,不断优化教学过程,才能使预算课程教学事半功倍,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中职教育最贴近经济建设,与行业、企业关系最直接、最密切。教学质量直接关系社会各行业、各企业的发展,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素质。为了使教学更适应学生、更符合建筑业需要,为地区经济服务,预算课程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是较好的选择。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提高了课堂的教学实效,使学生在“做”中学。■

项目驱动的《软件工程》教学法初探 篇4

一、项目驱动教学法介绍

项目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有别于传统教学的新型教学方法。建构主义教学设计原理强调, 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任务或问题相结合, 以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法来驱动和维持学习者的兴趣和动机。“项目驱动”教学模式的主要特点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注重实践”。将该思想运用到软件工程的教学过程中, 就是按照软件工程思想将软件开发项目按阶段展开并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通过项目的导入, 有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促进学生主动学习;通过项目的逐步展开使学生不知不觉地掌握抽象的软件开发和项目管理知识, 并对软件开发过程产生系统的认识;经历整个过程能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最大可能地将理论转化为自己的经验。

二、项目驱动教学法的实施

项目驱动的软件工程教学法包含课堂讲授和项目实施两个部分。教师在课堂向学生传授软件工程的原理和方法, 介绍常用开发环境、开发工具, 使学生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准备和平台准备。项目的实施由学生根据所学方法进行项目开发。在实施过程中, 教师必须及时评价学生的阶段性成果。此三步就形成了学习—实践—反馈的良性过程。本章剩余内容将详细阐述项目驱动的软件工程教学实施过程。

1. 准备阶段。

教学内容:软件工程概述;补充介绍选题方法。实践内容:分组与选题。 (1) 分组。将一个班的学生分为若干个项目组, 每组3~5人, 每组有一名组长作为项目经理组织后续的项目开发, 负责给成员分配角色, 如系统分析员、软件设计师、软件开发工程师、软件测试工程师。根据角色, 每个成员都有相应的任务。 (2) 选题。在项目驱动教学法中, 项目选择是关键步骤, 关系到整个项目能否顺利实施。因此, 在各组自选项目时要注意:尽量选择自己熟悉的流程来构建软件系统, 如图书馆借还书系统;所选系统有3~5个功能模块, 过于复杂则难以把握, 过于简单则缺乏整体性;尽可能选择与实际需要相结合的项目、科研创新基金项目等;项目开发所需的软硬件都是可获得的, 所需开发技术是学生已掌握的或短期内可掌握的。最后, 教师要认真审查学生选题, 避免重复, 控制规模, 确保可实现。

2. 需求分析阶段。

教学内容:软件需求分析原理、结构化分析法、面向对象分析法;补充介绍主流建模工具、开发平台、Web开发环境。实践内容:深入了解和分析需求, 形成文字化需求说明;安装建模工具, 使用Rose/Visio进行需求建模, 绘制用例图和活动图, 完成软件需求分析报告。配置开发环境, 熟悉开发环境的使用, 编程实现“登录”功能。教师及时批阅和评价需求分析报告, 重点检查用例分割的粒度是否合适, 指出学生在运用方法和工具解决实际问题时存在的不当之处, 对突出问题进行集中讲解, 确保学生建立正确的认识, 树立信心。

3. 软件设计阶段。

教学内容:软件设计原理、结构化设计法、面向对象设计法;补充介绍平台设计、界面设计及工具的选择、数据库设计及数据库管理系统的选择、程序设计语言及编程环境的选择、出错处理。实践内容:在Rose/Visio中绘制类图、顺序图、状态图;用PDL对关键处理进行描述;对典型界面进行设计;数据库基表设计;完成软件设计报告。编程实现“读取数据库数据并显示到页面”的过程。教师及时批阅和评价软件设计报告, 重点关注类图的合理程度、顺序图表达细度等, 指出存在的问题, 确保学生充分经历软件设计阶段的各种设计任务。

4. 实现和测试阶段。

教学内容:软件测试方法、主流测试工具介绍。实践内容:编写系统源代码;设计测试用例, 进行单元测试、集成测试和系统测试;完成系统测试报告。教师及时批阅和评价测试报告, 指出可能存在的漏洞。在系统完成后, 根据开发文档对系统进行整体检查, 重点关注学生常常疏忽的出错处理问题, 在软件用户友好性方面提出更高要求, 增强其专业素质。

三、结束语

初步的教学尝试表明, 在项目驱动的软件工程教学模式下, 教师和学生的工作量都有大幅增加。教师必须熟悉开发过程和主流开发平台, 必须有实际开发经验以应对学生遇到的各种问题, 必须积极引导和评价以增强学生开发软件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学生则必须依据自身能力进行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 在项目开发过程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思维, 全面提高其作为软件专门人才的综合素质。

摘要:《软件工程》是我校计算机专业本科阶段唯一一门综合性课程, 除了介绍软件开发的过程、原理、方法, 还需综合运用多方面的专业知识。抽象的理论知识和高度的实践性使之成为老师难教、学生难学的课程。文章提出采用项目驱动教学法来解决目前软件工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将项目开发贯穿于教学过程, 设计了各阶段教学内容、实践内容和实施步骤。教学实践表明, 该方法能全面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关键词:软件工程,项目驱动,教学实践

参考文献

[1]舒新峰, 陈莉君“.软件工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教改纵横, 2009, (4) :59-60.

工程驱动 篇5

(1)将学生们分组,6到8个人形成一个项目团队小组;每个组让学生们自己选项目经理负责项目实施,由项目经理给每一位成员安排适当的角色,完成该角色相应的项目任务。以团队的方式构思软件产品。

(2)每组用两个半月时间开展如下阶段的任务“立项调查”、“可行性分析”,“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测试说明书”,撰写《项目启动书》,《可行性研究报告》,《需求分析报告》,《概要设计报告》,《详细设计报告》,《测试报告》。制作相应的“演讲稿”。

(3)对每一个阶段任务所产生的报告进行评审。每组均有一名成员担任评委(轮流练习),加上教师组成评委小组。每组有一名成员用20分钟时间演讲,之后大家用20分钟时间答辩,最后由评委以小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判决。评审通过方可进行下一个阶段的任务。直到项目结束。

工程驱动 篇6

关键词:项目驱动型;实践教学;质量评价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5-0082-01

十八大中央提出全面深化改革,中国高职教育迎来了又一个大好发展的春天。2014年国家相继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随着国家全面深化改革的浪潮,国内各高校都在为发展“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进行着积极的探索,为突出高职教育的特点,确保高职教育培养目标和教育教学质量,“项目驱动型”教学是国外普遍采用的先进教学方法,该教学方法以技能培养为主、引导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积极、自主学习,自我学习的习惯,提高学生在岗位任职中的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项目驱动型”教学已被国内各高职院校所普遍采纳。但我国高职教育在开展项目驱动教学方面起步较晚,与之相配套的教学评价体系还不完善。 因此,对项目驱动型实践教学评价体系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我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为例,对基于项目驱动型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施进行了探讨。

一、基于项目驱动型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

1.教师教学评价体系。

基于项目驱动型的专业实践教学是以任务驱动的方式, 围绕专业工作任务的实施去进行相关理论和实践知识的教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实施实践教学教师的观念、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技能是项目教学能否成功的基础,它决定了项目实践教学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对教师的评价可由学院教务处、系部、学生分别从教师的综合素质、专业水平、教学艺术及效果等方面做出评价。教师教学评价体系具体要素如表1所示。

表1:教师教学评价体系具体要素

教师教学评价体系具体要素(1)学院教务处评价要素(2)系部评价要素(3)学生评价要素

①师资力量与结构

②师资培训规划

③教师行业、企业经历

④教师教育教学、科研能力①教师的专业水平

②实践教学项目的设计是否合理、难度是否合适、涵盖所学知识点是否全面等进行评价

③教师课前是否对项目内容进行深入研究, 并准备好项目討论可能涉及到的有关知识

④教师的教学手段①教学态度、教学技能、课堂管理等方面评价

②教学指导和作品(作业)批改、点评等方面评价

③尊重学生,教书育人

2.学生学习评价体系。

学生学习评价体系具体要素如表2所示。

表2:学生学习评价体系具体要素

学生学习评价体系具体要素(1)学生自评要素(2)班级、小组互评要素(3)教师对学生评价要素

①学习态度

②团队协作精神

③理论知识掌握和实践操作技能

④自我满意度①学生学习态度

②平时学习表现

③学生学习效果

④团队协作精神①学习态度

②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

③实践操作技能的熟练程度

④项目各阶段完成情况及完成质量

3.综合评价体系。

综合评价体系具体要素如表3所示。

表3:综合评价体系具体要素

综合评价体系具体要素(1)社会评价要素(2)学校自评要素

①课程与职业标准对接程度

②学生适应工作岗位情况

③学生专业对口就业率

④校企合作开发项目情况

⑤现代化教育技术平台建设与使用情况①教学质量保障措施

②教学管理制度执行情况

③信息化教学情况

④项目化实践教学场所建设与使用情况

⑤行业、企业在教学中的参与程度

⑥引进企业实际生产项目用于实践教学情况

二、基于项目驱动型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实施

1.教师教学评价的实施。

每学期开学前,由专业建设领导小组组织教务处、系部分别针对各相关要素进行定性或定量评估,并给出评估结论,便于采取有效措施对不足之处及时加于调整或改进,尽可能做到满足教学要求。学期期中,由教学督导部门组织学生依据学生评价要素对相关教学教师进行评价,评价结论及时反馈给教师本人,便于教师及时对不足之处加于改进,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学生学习评价的实施。

每个项目实践教学完成后,由任教教师组织学生依据评价要素针对该项目进行一次自评和互评,教师依据教师对学生评价要素对每个学生给出阶段性评价,教师阶段性评价只给出“优、良、中、及格、不及格”四个等级的定性评价,学生互评及教师阶段性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学生本人,便于学生自己及时改进评价中的不足,有针对性的加强学习和训练。

3.综合评价的实施。

每学年结束后,由学校教务、就业等相关管理部门依据社会评价要素组织相关项目进行评价,教务、系部组织学校自评要素评估,所有评估结果及时反馈给系部,系部依据评价反馈意见建议,有条件的应及时完善不足,暂时条件不允许的,应做好计划和规划,待条件成熟时立即完善,整改到位,确保专业实践教育教学质量达到培养目标要求。

三、结束语

我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基于项目驱动型实践教学”,经过将近几年的持之以恒的建设,在教学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评价等方面都取得了明显成果,学生由原来的被动、不愿学变为现在的主动学习,积极学习,多次在江西省电子设计大赛中取得骄人成绩,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热烈欢迎和一致好评,近五年来,该专业毕业生一直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

参考文献:

[1]高进军.高职项目化课程教学评价体系建设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5).

[2]於晓兰.以能力为导向的项目化课程教学评价探讨[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4).

[3]李东君.沈旭.钱晓琳 基于工学结合的高职模具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期刊论文]-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

[4]罗柳健 以工作页为载体的理实一体化教学实践[期刊论文]-机械职业教育 2012(6)。

[5]余斌.刘远东 工学结合模式下实践教学效能评价的探索[期刊论文]-教育与职业 2009(3)。

工程驱动 篇7

工程机械臂液压驱动方式中应用最多的是电液位置控制系统[1]。电液位置驱动技术主要是基于伺服阀或比例阀等模拟信号元件构成的位置闭环控制[2]。尽管方案成熟且具有较高的控制精度,但不足之处也非常明显,如:元器件价格高、系统对油液的清洁度要求高,并且温漂、零漂以及磁滞等问题解决困难等,造成系统的投入和运行成本很高,从而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这一技术方案的应用。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高速开关阀因其响应快、便于计算机控制、抗污染能力强、价格低廉等优点得到广泛关注和研究,但其受自身结构的限制,输出流量较小,并不适宜于大功率机械臂的直接驱动[3,4]。因此,有学者提出基于高速开关阀先导控制的液压位置系统方案,利用高速开关阀和锥阀配合实现功率放大的优点,将其用于工程液压驱动控制[5,6]。文献[5]通过液压缸位置控制系统的数学建模与阶跃响应分析,得出的高速开关阀驱动信号为恒定调制率(占空比)下的仿真结论,未能较好地体现PWM调制的控制思想,且对于工程机械臂这一类机电液耦合的非线性、不确定复杂系统,难以精确建立其数学模型,位置控制精度的分析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本文基于文献[5]的研究成果,开展工程机械臂液压驱动系统的建模与控制研究。

1 工程机械臂的液压驱动新原理及建模

1.1 基于高速开关阀先导控制的液压位置驱动系统

高速开关阀与伺服阀和比例阀的连续流体控制方法不同,采用脉冲流量控制方法,可直接与计算机接口对接,便于智能控制和先导驱动。根据PWM方式将执行器的位移差反馈信号输出为控制腔的压力和系统流量,进而控制终端执行器的位移,构成数字式位置控制系统。

针对工程机械臂液压驱动系统要求动作迅速、抗污染能力强、与微机接口对接方便、能实现大流量大惯性系统控制的特点,本文采用图1所示的液压驱动系统,图1a为两连杆机械臂示意图,图1b为机械臂液压驱动缸14的液压驱动系统原理图。液压缸驱动系统采用4个高速开关阀5~8作为先导阀,分别设在液压缸的进油与回油路上,以控制锥阀9~12的开启和关闭,构成全桥式液压控制回路。高速开关阀由计算机输出的脉宽调制PWM信号进行控制,通过调节PWM信号的调制率大小来改变高速开关阀的输出流量,进而改变锥阀的控制腔压力,实现对锥阀开启率和输出流量的控制,即通过调节液压缸的进出流量,实现对液压缸的位置控制。进程时(向右运动),高速开关阀6和7分别控制锥阀10和11完全关闭,而高速开关阀5和8则分别先导控制锥阀9和12的开启,高速开关阀的开启率决定了锥阀输出流量的大小,通过控制流量大小来实现液压缸的位置控制;回程时正好相反,锥阀9和12完全关闭,锥阀10和11开启,驱动液压缸向左运动。

(a) (b) 1.主泵 2.溢流阀 3.辅助泵 4.溢流阀 5~8.高速开关阀 9~12.锥阀 13.液压锁 14.液压缸

1.2 液压驱动系统的建模

1.2.1 高速开关阀的特性方程

高速开关阀在一个脉冲周期内,导通时间为Ton,关闭时间为Toff,其信号调制率为

D=Ton/(Ton+Toff)

通过高速开关阀口的平均体积流量为

Q¯=DCvAv2ρ(ps-pL)(1)

式中,Cv为高速开关阀体积流量系数;Av为阀口面积;ρ为油液密度;ps为高速开关阀的供油口压力;pL为高速开关阀的工作口压力。

高速开关阀的力平衡方程为

Fm-Fb=mvd2xvdt2+Bdxvdt(2)

式中,B为油液的黏性系数;mv为高速开关阀球阀、分离销等的质量;xv为高速开关阀球阀和分离销的位移;Fm为高速开关阀的电磁吸力;Fb为工作油压作用于球阀上的力。

1.2.2 插装阀的特性方程

本文中所采用的插装阀为常闭插装阀,假设泵的供油体积流量为定值,忽略相对小流量液动力和管路中的压力损失,由此可得插装阀控制口的体积流量方程为

Qc=-A3dxdt(3)

式中,A3为插装阀控制口的有效工作面积;x为阀芯位移。

工作口的体积流量方程为

QL=Cqπdxsinα2(p1-p2)ρ(4)

式中,α为锥阀座的锥度;Cq为流量系数;p1、p2为插装阀工作口的工作压力。

阀芯的力平衡方程为

p1A1+p2A2-p3A3-FΗ=md2xdt2+cdxdt+ksx(5)

FH=2Cqπdx(p3-p1)cosα (6)

式中,FH为稳态流动力;ks为插装阀复位弹簧刚度;p3为插装阀控制口的工作压力;A1、A2为插装阀工作口的有效工作面积;m为阀芯质量;c为插装阀阀芯阻尼系数。

1.2.3 液压缸的特性方程

本文采用的液压缸为单杆活塞缸,液压缸的活塞动态方程为

A4p4-A5p5=mhd2ydt2+Bpdydt+ELy+FL(7)

式中,A4为液压缸无杆腔的活塞受力面积;A5为液压缸有杆腔的活塞受力面积;mh为活塞质量;Bp为液压缸的黏性阻尼系数;EL为负载的弹性模量;y为活塞位移量。

液压缸体积流量方程为

Q1=A4dydt+Cm(p4-p5)+V1Eβedp4dtQ2=A5dydt+Cm(p4-p5)-V2Eβedp5dt}(8)

式中,Cm为液压缸的内泄漏系数;Eβe为油液弹性模量;V1、Q1分别为液压缸无杆腔的活塞有效容积和体积流量;V2、Q2分别为液压缸有杆腔的活塞有效容积和体积流量。

1.2.4 AMESim建模

AMESim软件是LMS Imagine公司开发的建模仿真软件,它把用户从繁琐的数学建模中解放出来从而专注于液压系统本身的设计分析[7]。图2所示为基于工程机械臂的液压驱动系统的AMESim模型。图2中液压泵为定量泵,作为执行机构的液压缸选用系统的HJ010模型,高速开关阀和插装阀均由HCD库中的模型根据其工作原理和特性方程组建。为了便于对液压驱动系统进行分析,对机械臂负载环节进行了简化,外加负载由一个线性信号源和一个信号—力的转换器组成,这样可以通过调整信号源的参数大小来调整机械臂承受的外加负载的大小。

1.3 液压锁在新型液压驱动系统中的作用

在工程机械臂液压驱动系统中,以液压缸作为臂的驱动器时,为使机械臂在某一位置停留或保持在某一固定的高度并承受一定的负载力,以及驱动液压缸双向运动,故本文采用液压锁进行液压驱动系统回路锁定。图1中的元件13,即为2个液控单向阀组成的液压锁(双液控单向阀)。液压锁在液压驱动系统中同时起两个作用:一是构成锁紧回路,保证其要求的定位精度;二是承受来自执行元件的超额负载,适应负载特性的要求。图3所示为采用基于高速开关阀先导控制的液压位置驱动系统的位移(速度)曲线。为能清晰地验证液压锁在该液压位置控制中的影响,设定驱动高速开关阀PWM信号的调制率为定值,给予液压缸恒定负载,分2种情况进行仿真分析,图3a为未采用液压锁保护的装置,图3b为采用液压锁保护的装置。首先能得出在调制率恒定的情况下,油缸的移动速度基本保持不变:①在进程驱动时间段(0~1.5s),油缸的位移匀速上升,有一定的超调量,但图3b的响应速度略优于图3a,速度大约为0.14m/s,在进程驱动时间段内缸位移量略大于未带液压锁时的0.01m;②在停止驱动时间段(1.5~2.5s),图3a的速度曲线出现了很大的颤动,速度超调大约为±0.06m/s,位移曲线肉眼也能看到丝微的波纹,而图3b则除1.5s瞬时有±0.03m/s的速度超调外,其他时间段活塞的整体速度很平稳;③在回程驱动时间阶段(2.5~4s),图3a的速度曲线明显劣于图3b的速度曲线,其最大速度波动约为±0.05m/s,这可能导致驱动机械臂的液压缸因液动力和负载重力的影响而出现爬行现象,严重时有可能会造成振动和冲击,影响其系统的工作可靠性和安全性。

2 高速开关阀PWM调制的实现与控制策略工程机械臂液压驱动控制系统框图见图4。

以机械臂液压缸的预期位移r和实际位移x的差值e(位移偏差)为输入量,经由PID控制律得到控制信号u,再经PWM调制后输出为高速开关阀控制信号的调制率D,从而先导控制插装阀的输出压力,最终实现驱动机械臂油缸的位移控制。

2.1 PID控制策略

u=kpe+kiedt+kddedt(9)

式中,kp、ki、kd分别为比例、微分、积分系数;e为位移偏差。

2.2 基于5点开关思想的PWM调制实现

本文采用了5点开关调制思想[8],如图5所示。横坐标表示位置偏差e,纵坐标为PWM控制信号调制率D,D=Ton/Tpwm,Tpwm为控制信号的周期,Ton为控制信号一个周期内的导通时间。

当图5中的位置偏差较大时(快速区),为了使机械臂快速地到达设定位置,相应的锥阀应完全打开,调制率D等于预期占空比1;当位置偏差处于设定的很小范围内时(死区),为避免驱动机械臂的液压缸在设定位置附近频繁地轻微振荡,可认为执行器到达设定位置,此时的调制率D等于预期占空比0,关闭控制阀,使执行器定位在当前位置;当位置偏差处于慢速区时,占空比D为根据某一算法所计算得到的预期占空比,它随位置偏差相应改变。

2.3 调制率D的修正策略

理想情况下,高速开关阀在PWM信号的驱动下,阀芯能够瞬时动作,实现液流状态的快速切换。但在实际情况中,因存在电气信号的传输延时与电磁线圈的磁滞后性和阀芯惯性,会导致阀口启闭滞后于脉冲控制信号。为避免高速开关阀的启闭滞后对系统控制效果造成的影响,应使其工作在线性区,因此需要对输出的调制率D加以修正。上述5点开关法修正后的PWM调制规律表达式为

D={0de=0(dmax-dmin)de+dmin0<de<11de=1(10)

dmin=ton/Tpwm

dmax=(Tpwm-toff)/Tpwm

式中,dmin为高速开关阀控制信号最小有效调制率;dmax为高速开关阀控制信号最大有效调制率;ton为高速开关阀的开阀时间;toff为高速开关阀的关阀时间。

根据PID控制策略计算得到的预期占空比de的表达式为

de=u=kpe+kiedt+kddedt(11)

联立式(9)和式(10),便可实现框图4的工程机械臂液压驱动系统的高速开关阀的脉宽调制与控制[9,10]。

3 仿真与结果分析

3.1 仿真参数

在仿真之前,设置液压缸的缸径为120mm,活塞杆直径为60mm,活塞杆的最大行程为0.6m。工作时,高速开关阀的PWM控制信号的调制率跟随位移偏差e的变化,即油缸的速度可以根据高速开关阀调制率的变化来先导控制插装阀的开启率和输出流量加以实现。实验测得HSV-3000高速开关阀的开阀时间为3.5ms,关阀时间为2.5ms。PWM控制信号周期为20ms。设定的预期位移为0.5m,模拟变化负载:0~2s为150kN,2~10s为200kN,10~12s为150kN,12~25s为100kN。主泵的输出流量为500L/min,辅助泵的输出流量为20L/min,溢流阀的开启压力为25MPa,仿真时间为25s。

3.2 仿真结果与分析

图6所示为液压驱动系统的3种变负载仿真油缸位移曲线:第一种情况为控制系统未采用占空比修正策略,相应的油缸位移曲线1的稳态误差最大为0.1m,这意味着油缸还未到达预定位置时就已经停止驱动。这是因为位置偏差逐渐变小时,在外负载和电磁阀死区的影响下,高速开关阀先导控制的锥阀无法开启,执行器位置调整失败,油缸移动到0.4m就会停止,稳态误差大约为0.1m。同样回程时也存在大约0.07m的稳态误差,这便严重影响了位置控制精度。第二种情况为采用占空比修正策略但未采用PID控制时,相应的油缸位移曲线2能精确达到预定位移0.5m,回程时油缸位移曲线也能准确回零,较好体现了新型液压驱动系统PWM位置控制的原理。这是因为带占空比修正时,减小了电磁阀的死区,即使存在小误差,也能输出相应的PWM信号先导控制打开锥阀,从而调整执行器位置,消除位置误差,提高位置控制精度。但这种控制策略的曲线上升时间大约为11s,即表明此时油缸需要11s才能到达设定位移0.5m。第三种情况为根据图5控制系统框图,结合PID控制律、5点开关控制算法和占空比修正策略(简称为PID复合控制)得到的仿真曲线3。其与曲线2相比,虽然回程曲线类似,但进程时,曲线上升时间不到4s,且能准确到达预定位置,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响应速度。

1.未采用占空比修正 2.占空比修正 3.PID复合控制

图7所示为系统采用PID复合控制时的油缸无杆腔流量响应曲线,由于液压锁的作用,在油缸停止阶段(4~15s),油缸输入流量没有明显振荡波纹,确保了定位精度。进程时,流量幅值能达到215L/min,无明显启闭滞后现象。流量曲线虽不断脉动,但没有明显的毛刺超调,

这种脉动现象是因为锥阀在高速开关阀PWM信号的先导控制下不断开启和关闭的结果,而工程装备对这种高速开关阀的输出波纹并不敏感,并且高速开关阀的控制流量较小,可以采用小流量辅助泵实现。高速开关阀先导控制锥阀的新型驱动系统以较优的方式实现了大流量的数字控制。回程时,在负载和自重影响下,流量达到370L/min,油缸活塞在不到3s的时间内就能够回位。此时,由于负载比较大(100kN),锥阀输出流量有一定的毛刺存在[11,12]。

4 结束语

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高速开关阀先导控制的工程机械臂液压位置驱动系统:用高速开关阀作为先导阀控制锥阀组成全桥式液压回路阀控缸系统,控制信号的调制率跟随位移误差实现在线变化。采用修正的方法消除开关阀存在的启闭滞后现象和稳态误差。在分析5点开关控制思想的基础上,采用占空比修正策略,辅以PID控制环节,改善了其位置控制精度。仿真实验证明,本文所提出的工程机械臂液压驱动系统能实现大流量数字控制,位置跟随精度高,符合工程机械臂驱动技术的要求。

参考文献

[1]Li Guang,Khajepour A.Robust Control of a Hy-draulically Driven Flexible Arm[J].Journal of Con-trol Theory and Applications,2004,2(1):99-101.

[2]杨博,李宛洲,王京春,等.工业重载液压系统的位置伺服控制[J].控制理论与应用,2010(1):121-125.

[3]Gentile A,Giannoccaro N I,Reina G.ExperimentalTests on Position Control of a Pneumatic ActuatorUsing On/off Solenoid Valves[J].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nce on Industrial Technology,2002,11:555-559.

[4]Ahn K,Yokota S.Intelligent Switching Control ofPneumatic Actuator Using On/off Solenoid Valves[J].Mechatroincs,2005,15(6):683-702.

[5]刘忠,廖亦凡.高速开关阀先导控制的液压缸位置控制系统建模与仿真研究[J].中国机械工程,2006,17(7):745-748.

[6]汤展跃,刘少军,黄中华,等.以高速开关阀为先导阀的锥阀性能研究[J].机床与液压,2007,35(6):107-109.

[7]周能文,王亚锋.基于AMESim的液压位置控制系统动态特性研究[J].机械工程与自动化,2010(4):82-84.

[8]曹会发,陶国良,周洪.基于高速开关阀的气动执行器位置伺服控制[J].液压气动与密封,2006(1):29-31.

[9]徐兆红.电液位置伺服系统的模糊控制研究[D].昆明:昆明理工大学,2004.

[10]何谦,刘忠.高速开关阀的液压同步系统设计[J].制造技术与机床,2009(1):142-143.

[11]李志红.出口节流调速系统负载变化对液压缸压力的影响[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03.

工程驱动 篇8

助力地方创新驱动发展工程是省科协为发挥科协组织及其所属学会在创新驱动发展中的作用,进一步推动学会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科技和人才支撑,而实施的一项创新性工作。在前期充分调研和各省级学会各市充分参与的情况下,确定的7个牵头学会和7个示范县(市、区),于今年进行试点。其中山东电子学会和济南市创新谷分别为示范学会和示范区之一,山东电子学会获“全省创新驱动助力工程示范学会”称号。

赵刚在讲话中强调,山东省创新驱动助力工程济南创新谷示范区启动以及创新谷科技协同创新暨产学研融合发展联盟成立后,将汇聚社会各界专家、学者之力,助力创新谷乃至济南市的发展。我们将按照园区、企业的需要,组织学会专家团队进行精准对接,力求打造产、学、研、用一体的合作平台,推动创新要素向创新谷集聚,必将为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支撑引领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作出新贡献。

启动仪式上,王以才与赵刚为全省创新驱动助力工程示范区揭牌,孙志恒与雷卫国为创新谷科技协同创新暨产学研融合发展联盟揭牌,徐群与王京文为创新谷科技协同创新基地揭牌,中国电子学会、山东省科协、山东电子学会、济南创新谷签订了《济南创新谷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合作协议》,经过对接达成合作意向的企业与山东电子学会现场签署了合作协议。

工程驱动 篇9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经济活动规模的扩大,现代工程项目呈日益复杂和庞大的趋势,且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技术、经济和管理等都是紧密联系的。为了在工程建设中更好地发挥专长和履行职责,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应具备较强的经济意识与观念,能够熟练运用工程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去认识、分析和处理工程项目实施各环节中面临的经济问题。笔者拟针对《工程经济学》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在教学中如何应用项目驱动教学法加以探讨。

《工程经济学》教学过程存在的问题

随着工程经济学课程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入和对课堂教学中存在问题的不断查找,教学中存在的最突出的问题是“重理论,轻实践;重课堂,轻课外”,加之缺乏有效的与实践结合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使得该课程教学效果很不理想。此课程原理性的内容偏多,但大部分的原理都来自于工程项目的实践,而且在实践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对于没有工程实践经验的本科生来说,显得过于抽象,如果在工程经济学的教学中仅采用“讲概念———分析概念———例题讲解———习题”的方式,学生用“书本+耳朵”进行“学”,其信息的获取主要依赖于书本上的记载和教师的讲解,那么这种“填鸭式”单向执行模式(如图1所示)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互很少,学生“做”的很少,互动性不强,就可能导致学生听不懂,没有学习兴趣,出现了上课时精神不集中甚至旷课的现象。特别是各高校在新修订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学生课后自主学习时间已大大增多,自主学习效率是决定学习成绩和提升实践能力的重要因素。

如何帮助学生有效利用好自主学习时间,如何引导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

为提高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的核心竞争力,必须不断深化实践教学的改革和创新,突破传统的教学实践模式,构建“以项目为驱动”的教学实践模式,与传统模式比较最大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三大转变:“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转变为以“项目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转变为以实际经验为中心。较好地解决了理论学习和实践相结合的问题,融知识、能力、素质教育于一体,是培养学生知行统一的良好途径。

项目驱动法简介

项目驱动教学法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协作、创新的一种教学模式。基于项目的教学方法是将几个典型的大型项目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把每个项目再分解成若干个子项目,采用循序渐进、逐渐深入的方式一步步完成整个项目,即将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隐含在项目任务之中,以项目的构建过程为线索安排教学步骤,整个教学进程由项目任务来驱动。项目驱动教学法的主体是学生,学生通过独立或合作来完成一个具有明确目的性的项目而掌握相应的专业技能。但是,不管独立完成还是跟其他人合作完成,都必须不定时地在指导教师的参与下进行分组讨论和专题研究,在经验分享和问题探讨中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发挥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一般项目驱动教学法的实施分为项目设计、创建学习资源和协作学习环境、引导学生完成项目和项目评讲等过程。

项目驱动教学法的应用与实践

(一)《工程经济学》项目驱动教学方法的基本结构

根据《工程经济学》课程特点,结合项目驱动法原理,从学生必须学习的重点知识,参加的实践环节,进行项目实践模拟来提高各方面的素质,建立《工程经济学》项目驱动教学方法基本结构图(如下页图2所示)。

(二)项目驱动法在《工程经济学》中的具体实践

基本结构图阐述了由项目任务引发出的教学内容,再由点到面地演练整个项目的评价过程,通过项目活动来培养学生掌握工程项目评价方法知识的应用,实现整个《工程经济学》教学内容。具体实践步骤如下:

结合学生特点,精心设计经济评价项目 指导教师的任务是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知识、水平和兴趣以及课程需要来选取适合学生的项目,使学生置身于探索知识的情境之中,即在真实世界中运用知识来解决问题。例如收集典型的某房地产项目、某政府投资项目、某工业项目等大项目,根据课程中的每章知识点分为若干个小项目,每一个项目又由一个或几个小问题组成。这些问题尽量覆盖预定教学目标的各个知识点,形成一个循序渐进的项目群,每个项目必须具备实际性、实用性、完整性,其规模不宜过大,并且应该有明显的主题或突出的重点。

创建学习资源和协作学习环境 教师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为学生提供多种学习资源。针对每个项目,教师给出所需的背景知识、参考资料、师生交流平台、项目要求、相关案例、注意事项等指导学生。根据项目评价内容组成5人左右的学生团队,创建协作学习环境,学生自主决定任务分配和角色定位。

引导学生分析项目并提出问题 每一个项目中都包含着新、旧知识,学生接受项目后首先思考如何去完成项目,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将会遇到哪些不能解决的问题。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也是他们想知道的知识点,此时,教师再将新知识传授给学生,这就调动了学生主动求知的欲望。给出项目后不要急于讲解,而是让学生讨论、分析项目,提出完成项目需要做的准备工作。

引导学生完成评价项目 在学生完成任务中,教师不再是知识和理论的简单灌输者,而是发挥着导师作用,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理论,在实践中消化理论,应用理论,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把任务布置给学生以后,学生看到案例的背景资料和较多的数据后有恐惧心理,所以教师要给予适当的帮助,让学生保持学习兴趣,有勇气接手任务和完成任务。学生按照《工程经济学》项目驱动教学法实施方案顺利完成项目市场调查与预测、项目财务评价、项目经济评价、项目不确定分析、项目综合评价等任务,在完成过程中学生相互启发,相互学习,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发挥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总结点评 一是项目完成的各个阶段,都要进行阶段性总结点评,学生遇到的问题大部分是一些细节问题,学生想出很多解决办法,但还是被难住,所以要组织学生及时交流经验,教师对出现的共性问题要及时予以讲授和点评。二是指导教师根据完成项目的情况来评定学生,学生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评价,对自我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三)项目驱动教学法在实践中需注意的问题

必须把好项目设计关,在《工程经济学》课程的教学中“项目”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因此,“项目”设计与编排非常关键,教师必须进行角色转换。项目驱动教学法已经形成了“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基本特征,因此教师必须从讲授、灌输,转变为引导、互动的角色。

实践证明,在教学中应用项目驱动教学法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较好地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协作能力。《工程经济学》是工科学院最早开设的工程管理类课程,如果学生适应了《工程经济学》的项目驱动教学方法,在将来学习《土木工程概预算》、《房地产开发与投资》和《工程项目管理》等课程时再使用此方法,只需选择更适合课程所需要的项目,便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摘要:通过项目驱动法在《工程经济学》中的教学实践,旨在探索以项目为核心的项目驱动教学方法改革,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实验改革,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和合作能力,探索了应用型大学培养综合素质能力人才的新途径。

关键词:项目驱动,工程经济学,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唐艳娟,江煜,王英,石磊,王蕾,姜曙光.浅谈工程经济学的八种教学技巧[J],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3(12).

[2]王伟伟,杨秀丽.互动式教学理念的新思考[J].辽宁教学研究,2005(4).

[3]李锋,孙莉.任务驱动式方法在离散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计算机教育,2006(3).

[4]唐艳娟,江煜,曾晓云,金瑾,陆红梅,夏多田.西部高校培养工科创新人才改革研究[J].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25(12).

工程驱动 篇10

教育部明确要求各高校推进实践、实验模式改革和创新, 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加强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1]。近年来, 各省市教育厅在实验室建设和大学生创新实验方面做了大量的投入。近年来上海市教委对大学生创新项目的支持和投入明显提高[2]。总结文献, 针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模式方法有多种, 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3,4]。针对不同高校的定位性质, 所采用的方法应该也有所不同, 比如985等知名高校、特色高校以及地方高校他们的学生能力、素质, 以及学校所具备的资源都有所不同, 上海海洋大学隶属部委、地方共建, 同时又是特色高校, 针对学生的培养是面向应用型的人才, 因此本文的研究将以工程案例驱动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模式展开,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 (1) 形成工程案例库, 基于已有基础, 构建多维实践平台; (2) 课堂实践教学模式方法的改进, 促进教学团队水平提升; (3) 应用效果。

2 构建工程案例库形成多维实践平台

多方调研与所开设专业相关的企业实际需求, 形成工程案例库。构建多维实践平台要包括:企业、学校实验室、实践基地三个方面协同发展。实践实验平台首先从实验室建设改建与完善入手, 形成设备设施软件、硬件匹配, 建立能够容纳百人的实验室机房, 购买多套综合性实验系统与设备, 以及多款功能软件, 便于开展科研项目与综合性实验项目。依托包括产学研基地、校企联合办学的优势在企业内建立实习实践基地。在此基础上, 通过几年的建设, 逐步形成了以校内实践环节 (实验、课程设计) 、校外实践环节 (生产实习) 和校企产学研基地的三个实践环节。通过校外实践环节与产学研实践环节, 能够获得实际需求的工程案例, 这些案例用以丰富校内实践环节内容的多样性、生动性以及与时俱进性, 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积极性, 丰富学生毕业设计案例与题目, 提高毕业设计质量。形成了由校外生产实习基地、校内实验室和校企联合研发中心共同组成的、面向全体学生、多角度、多层面的多维实践教学平台。并以大学生创新实验室为桥梁, 协调校内外学生实践环节的运作机制, 促成三方面环节的协作和相互成长。多维实践平台的构建能够实现学生、学校和企业的多赢局面, 切实促进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3 工程案例驱动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课堂实践教学模式方法

通过多维实践平台, 搜集整理企业实际需求, 同时结合教师团队科研项目, 形成工程案例库, 工程案例库与理论基础课、实验实践课相互关联, 促进大学生创新项目思路, 利用信息化手段构建了大学生创新项目管理信息系统, 便于学生查询。改革实践教学模式方法, 总结现有实践教学方法, 借助PBL教学方法的优势特点, 形成了以工程案例驱动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课堂实践教学模式方法[5,6]。进一步加强教师团队在教学模式改革过程中的作用, 形成相应的成果扩展, 诸如重点教改、优秀实验项目、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学术论文, 申请软件著作与相应专利等, 可以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 逐年累计分析实施效果。

4 应用情况分析

(1) 此模式适应实践教学发展的需要, 建立了科学的实践教学平台。实验室实践基地建立计算机房、购置多款功能软件, 通过几年的建设, 逐步形成了以校内实践环节、校外实践环节和校企产学研基地的多维实践平台。构建的实践教学平台, 提供创新项目、科研项目以及综合性实验项目的研究与实践, 用获得企业实际需求的工程案例, 来拓展学生创新思维, 延伸大学生创新项目成果作品, 并促进校企科研项目合作, 有利于学生创业。建成的多维实践教学平台能够为其他学科专业, 逐步形成了既具有服务于学生实践教学的需要、又具有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人才基地。

(2) 该模式方法在不同专业得以应用, 切实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水平。改革方法在课堂实践教学中得以应用, 实施两年来分别应用于工业工程专业的《信息管理系统》实践课程;物流工程专业的《物流系统建模与仿真》实践课程;机制、海渔以及海技专业的《工程流体力学》、《流体力学》实验课程, 并且在实施中期邀请企业资深工程师现场指导。两年的实施过程中, 对模式方法不断提升改进, 通过问卷调查显示深受学生欢迎。同时丰富学生毕业设计题目与案例, 提高了学生毕业设计质量。模式方法效果起到传、帮、带作用, 提升学生学习其他理论课程的积极性, 改进自身学习态度, 创建了与企业深入学习机会, 间接提升了就业能力与拓展就业机会。

(3) 在教学模式探究过程中, 带动教学科研发展, 完善教学方式方法。在应用过程中, 分析现有实践教学模式、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 总结现有实践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有利于发现影响教学质量、效果的弊端。通过提出的改进方法, 在相应实验、实践课程中得以实施, 带动团队教学科研发展, 完善了教学方式方法。

5 结论

本文结合作者所在单位特点与定位, 探讨了以工程案例驱动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模式。分析了依托现有基础, 形成工程案例库, 构建多维实验实践平台;提出了以工程案例驱动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课堂实践教学模式方法, 联带推动团队教学研究水平;该模式适应不同专业需求, 应用效果显著。通过多维实践教学平台的构建, 实践教学条件已有很大改善, 以校企合作为桥梁建设实习、实践基地, 引入资深工程师导师制, 优化改进课堂实践教学模式方法, 创新性人才培养体系逐步完善, 这为实践教学效果的稳步提高和强化创新能力培养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该模式能够为其他高校提供帮助与参考。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C].2007.

[2]上海教育[EB/OL].http://www.shmec.gov.cn/web/search_engine.php.

[3]高胜利, 赵方方.PBL教学模式与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培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7, 26 (5) :83-86.

[4]左建勇.面向工程的实训教学模式与案例分析[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1, 30 (7) :157-161.

[5]吕超, 刘爽, 张丽珍, 等.基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与PBL的本科实践教改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3, 5:90-92.

上一篇:煤矿生产行业下一篇:健康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