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工程制图

2024-05-27

中职工程制图(精选十篇)

中职工程制图 篇1

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存在脱节现象,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传统教学中专业课程设置过分注重学科体系, 忽视专业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的练习。虽然培养目标定位于高素质的劳动者, 但是目前中职学校重理论, 轻实践的旧观念仍然没有改变。部分中职学校即使加强了教学改革力度, 但基本以校内实训为主, 实验课和下厂实习偏少, 对实践能力的培养显然没有计划, 没有目标, 缺乏系统性。

(2) 实践教学落后于企业需求。实习基地建设投入不足, 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还不够广泛。机械制图的相关绘图软件学生至少熟悉一种, 但在实际的教学中, 我们的一些学校并没有足够重视, 机房里的电脑故障较多, 不能很好的运行起来, 不能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3) 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定位不准确。大多数中职生是在前期基础教育中成绩和表现不优秀, 自学能力和素养还需要进一步提高的。但是一些中职学校课程设置理论较多, 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学生的专业知识不牢固, 专业素质不高。

(4) “双师型”师资缺乏, 不能适应实训教学需要。目前中职学校所谓的双师型教师, 实质上是“双证型”教师, 既能从事理论课程学习, 又能指导学生实践的“双师型”教师比较缺乏, 不能使理论和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 不能适应实训教学的需求。

(5) 对中职学生的学习品质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不足。对中职生的素质培养缺乏积极的引导, 教师必须明白教育的根本是爱和责任, 教师应该关注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 在教学过程中言传身教。

2. 创新教学方法的入手点

中职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特点和学科要求, 将机械制图学习分为两大块:

第一是基本要求在基础知识的教学环节中, 改变过去刻板的教学模式, 老师照本宣科和单调的理论讲述, 我们要先让学生“坐飞机”, 然后从“飞机”上下来, 去了解各个部分, 在此过程中以同学们比较乐于接受的图像和实物信息为主, 向同学们讲述整个绘图的发展史和制图领域里的小故事。

在课堂上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 会引起他们的思维疲劳甚至厌烦。如果能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 给学生一种具有新意的刺激, 可以使学生从原来的抑制状态转化为兴奋状态,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讲到装配图时, 播放装配图的动画, 可使学生有实际生活感, 讲到零件时, 可适时地给学生在大屏幕上展示轴、键和轴上零件 (比如一个带轮) 配合的动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充分利用现代便捷的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 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和搜索一些计算机制图的精品, 感觉到生活中处处有计算机制图的影子, 各个行业都有计算机制图带来的便捷, 让学生在轻松的教学环境中学和成长, 不断提高自我的学习能力, 增强专业的学习兴趣。

第二是技能要求在技能要求的教学环节中, 改变传统的先注意事项, 然后到要点的方式。首先选择一些简单零件图, 教师从解析零件图开始向学生教授具体的画法和知识要点, 主要介绍计算机绘图的基本知识、基本操作与技巧。通过大量实例介绍用绘图软件Auto CAD绘制二维图, 零件图及三维实体造型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参与进来, 去体验绘制过程, 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3. 创新方法的评估体系的建立

创新方法的评估体系的建立在“硬件”和“软件”两个大的方面:

硬件之一“打铁还需自身硬”提高职业教师素质, 既要具备普通教师所不具备的专业知识, 还要掌握高等学校教师所没有的实用专业技能, 又要练就一般工程技术人员所没有的职业教育能力。

硬件之二“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加大投入和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谋求教育资源与社会目标协调发展的必然选择。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坚持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 全日制与非全日制并重。

软件之一教学方法的改进, 关键是有整体的观念, 综合、灵活地运用和掌握行动导向教学的各种经典方法: (头脑风暴法项目教学法张贴板教学法引导课文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法模拟教学法未来设计法畅想法、未来工厂法)

软件之二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特别是学习能力、合作与交流能力的培养。一个学习领域由能力描述的学习目标、任务陈述的学习内容和总量给定的学习时间组成。从学习领域向学习情境的转换, 即校本课程的设计, 就成为学习领域课程方案最终成功与否的关键。按照“学习情境”名称、教育职业名称、学习时间、职业行动能力、专业内容、教学论与方法论建议等七个方面, 在内容上进一步具体化, 开发出基于“学习领域的学习情境”, 即基于“学习领域”的校本课程。

摘要:《工程制图》是表达和交流技术思想的重要工具, 是工程技术部门的一项重要技术文件, 是工程界共同的语言。掌握《工程制图》的相关理论和方法非常有必要, 《工程制图》是机电专业的基础课之一, 尤其是学生在机械加工的实践过程中, 绘图和识图能力显得特别重要。作为一名中职教师必须积极探讨改进教学方法, 应该把培养学生绘制和阅读图样的基本能力, 作为自己教学的基本出发点, 同时结合时代精神和就业的导向, 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 作为教学重要的目标, 让我们的中职生健康的成长, 有兴趣的学习和有责任的工作, 更是教育的期望。

关键词:中职,《工程制图》,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苗金成.中职生厌学问题研究与探索.中等职业教育, 2009, 10.

[2]张林生.重视培养中职生的自信力.中等职业教育, 2010, 9.

[3]邓朝阳.互动式教学在中职学校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职业教育研究, 2011, 1.

中职《机械制图》教学反思 篇2

一、教学对象现状分析

近年来,随着中职招生规模的扩大,中职门槛急剧降低,中职生的“总体素质”是“每况愈下”。中职学校招收的这些学生基本上都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失败者,他们普遍年龄偏小,综合素质偏低,基础知识偏弱。一部分是学生思想品德和学习表现比较落后或自身缺点较多的后进生。他们习惯于保姆式的教育方式,养成了被动学习、被动接受式的“被看着”的习惯,自我控制能力及学习能力十分有限。他们组织纪律观念淡薄,学习主动性较差,学习兴趣很容易丧失,极易产生厌学情绪。

随着我国制造业大国地位的确立,目前我国需要越来越多的从事制造业的技术工人。作为中职学校,这几年的机械专业的确很红火,选择这一专业的学生较多。他们一般都没有学过立体几何,空间概念较淡薄,空间想象力较弱,刚开始学习《机械制图》课程,遇到困难这是很正常的。

二、培养目标分析(即企业要求)

我们机械专业培养的是在一线工作的中初级专门人才,培养的学生毕业后大多数从事的是技术工人的工作。他们的主要任务是读懂设计人员画好的图纸,然后根据图纸要求选择合适的坯料,选用合理的加工工艺及装备,完成该图纸所示零件的制作。因此在这个过程中,能看懂技术图样是首要的,只有能读懂图纸才能加工出合格的产品出来。

三、教学反思 1,课程特点分析

《机械制图》是机械专业必修的一门主干基础课程,它实践性和应用性都较强,是学生入学后就进入学习的新课。课程以形象、思维和空间想象的训练贯彻始终。课程的教学目的是解决画图和识图问题(其中以识图为主),教学重点和难点是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该课程的教学很抽象,教学过程中非常需要理论联系实践。

2,现行教材主要内容分析

教学过程中,虽然我们尝试使用过几种不同版本的教材,但目前各类中职学校选用的《机械制图》教材基本上都包含了以下这些内容,国家标准在制图上的基本规定,正投影法和三视图的投影规律,组合体视图的读图方法,图样的表达方法,常用件的表示法,零件图和装配图的内容等等。其中三视图的投影规律,组合体视图的读图方法,零件图的内容等是该教材中的教学重点所在。

3,学生学习结果分析

近几年,我连续担任了几届学生的《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虽经努力使用各种教学方法,但由于该课程以及我们学生的特点,学生学习后的掌握情况不太满意。每届总有部分学生接近一无所获。当然,由于方法的改进,学生的学习结果还是有较为可喜的进步。

4,教学革新 1)课程内容的改革

根据前面所述中职学生的特点,结合中职毕业生在工作中的实际需要,实际教学中课程教学内容要尽量降低难度,毕竟,这些十五、六岁的学生空间想象能力还不足,学好这门课还是存在较大的难度的。想当初我们在上大学时,学习该课程时尚有许多同学感到很吃力,何况他们呢!所以我们要以“必需”、“够用”为出发点,精简教学内容,突出实用,注重实践训练,加强与机械专业其它相关课程联系精密的内容的学习,提高学生识读和应用图样的能力,以会“读”为学习的主要目标,学以致用,以适应企业需要。

为此,教学中我们对有些内容进行了舍取和简化。如在讲授常用件的特殊表示法时,结合企业要求,我认为学生只要能弄明白图样上相关常用件的含义就行了,具体参数的解释在《机械基础》等相关课程中有专门的阐述,无需更深的了解。至于轴测图部分的内容,它主要是帮助我们空间想象的,时间不允许的时候可以不去了解。

2)教学方法的改革  实物制造教学法

中职学生的生源特点,注定要求我们必须采用不同于普通高中的教学方法。他们的智力类型更适合于“行动课程”的学习,即适合动手操作、现场实践、手脑并用的技能性知识的学习。这种学习方法不仅仅适用于技术能力的培养过程,对专业基础学科的学习也是非常有用的。如在讲解组合体特别是切割类的组合体-2 的投影时,我们可以让学生根据图形分析的步骤,运用切割类组合体的读图方法,采用橡皮泥、土豆、萝卜、或泡沫塑料等材料让学生一步步完成该形体的制作,在制作的过程中完成对该图样的识读。与此同时,当学生完成上述制作后,结合学生制作的实体,对相应的点线面投影加以分析、讲解,又加深了学生对教材中点线面正投影法投影规律的理解。这种教学过程设计不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在教学中的动手过程里也包含了部分机械加工工艺的知识,通过制作的完成,为以后加工的理论和实践知识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帮助。

 模型——图形对应法

在三视图的学习中,我们可以参照大量不同的实物模型,绘制出各模型对应的三视图,在课堂教学中要求学生将它们对应起来,以此来锻炼学生,提高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促使他们能更进一步地理解以正投影法为理论支持的三视图的投影规律。

当然,模型的使用,不仅仅只作为教师的教具,我们要让它成为学生学习的工具。我们要把它交给学生,让学生去揣摩,让学生去理解,让学生学会用视图去表达这些模型实体,或把模型和相应的视图表达建立起一一对应关系。教学中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老师只做教学中的指导者,做问题的制造者,做学生学习的咨询对象,做学习结果的评判者。

 加强校企合作,充分运用企业课堂

企业生产中有许多与产品生产相关的零件图纸,这些技术图纸应该说是较为规范的,表达较为合理,清晰,是经过企业生产实践检验了的。让我们的学生经常进入企业实地学习,把企业生产的零件(实物)和相应的图纸文件进行比较,潜移默化地建立起两者之间的关系,达到综合学习的目的。

 多媒体课件的运用

模型的使用使得学生在学习有些内容时变得相对容易,但有时受到条件的限制,我们不可能把有关知识都用模型表达清楚。有时多媒体的运用比模型更能起到效果。比如我们在讲解两个圆柱体正交形成相贯线的知识时,完全可以把由不同直径的圆柱体相贯而形成相贯线的几种情况用动态的课件制作出来,通过多媒体演示这种规律,让学生学习。又如我们在学习截交线知识时,可以在多媒体课件中演示出一平面沿不同位置截过一基本体后的各种情况下所形成的截交线的-3 形状,这样就能让学生能非常直观地理解这部分知识。

 加强课程之间的知识衔接

《机械制图》这门课程,作为教学,正投影法是理论基础,读懂三视图的目的是为了建立起良好的空间构造能力,为识读图样打下基础。而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最终目的是能够独立完成对零件图和装配图的识读。这就说明光有空间想象力还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能掌握那些图样中所能表达的其它有用信息。比如我们要能通过图纸了解相关的尺寸基准的知识、尺寸公差的含义、形位公差的含义、表面粗糙度含义的等等,这些内容的掌握一定要用“加工”的概念来加以演绎。离开了相关知识的支撑,这部分内容就变成空中楼阁,难以理解。

中职工程制图 篇3

关键词:工程制图因材施教学习兴趣教学效果

中职学生是一群特殊的教育群体,他们大多年龄小,文化基础薄弱,厌恶理论知识的学习,自我控制能力弱,但是他们大多活泼好动,思维活跃,观察和动手能力强。因此,作为中职专业课老师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和能力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因材施教,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教学效果。本文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过程分析三方面来浅谈在中职《工程制图》教学中如何因材施教。

1 教材分析

目前我所在的中职学校水利与道路工程专业使用的教材是《工程制图》第三版,该教材的基本内容与普通高校的教材没有实质性区别,忽略了对职业能力的培养,没有照顾到中职院校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这就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修改,要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本教材主要分为画法几何、水利工程制图和水利工程图识读三个主要部分。画法几何的主要内容是学习投影原理和图样的表示方法,通过让学生对画法几何有一个整体的印象,提高学生的整体空间想象能力。

教材中比较难的部分是平面的互换关系,从实际的教学经验来看,这部分内容对于基础知识比较薄弱的中职学生来说是有点超范围的,因为基础知识的欠缺,导致好多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很吃力,大部分的同学不能沿着正常的学习步骤循序渐进的由点、线、面到体的教学顺序学习下来。点的投影相对还是比较简单,线和面的投影就开始有难度了,特别是面投影,对于只有二维平面概念的学生来说面的投影也是不容易理解的,这些知识点对于中职生来说难度很大。

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先开始学习我们身边简单的基本体投影,在课堂上最初让学生画粉笔盒、萝卜块,然后将萝卜块切割,让学生画三视图等,学生对于动手切割萝卜很感兴趣,一个个争先恐后的制作,照着萝卜的形状画图。然后我要求学生再把体分解成面、线和点,这样学生很快就接受了新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教材中有些知识点让中职学生这个群体去掌握难度很大,我认为职业教育应该是以应用技术能力和基本素质的培养为主线的,它与大学教育所培养的目标有所区别。因此,教学上我们必须要有所侧重,因材施教地引导学生。我总结了近几年的教学经验,认真的对教材进行了梳理,编制了一套对中职实用的教学大纲,对原教材内容进行了适当的删减,淡化了传统制图理论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这样的教材更加实用灵活,对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来说,也已足够。

2 学情分析

工程制图是专业基础课,是第一学期开设的课程,此门课程学习的好坏影响到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毕业后走向工作岗位的能力。因此,建筑类各专业的学生必须掌握好本门课程,担任本门课程的教师也有必要进行学情分析。我们中职的学生大多数是高中落榜生和辍学生,学生文化基础普遍很差,由于中职学校为生存的需要,不得不选择这些学生。中职学生的学习基础差,他们也就丧失了学习的兴趣,有些学生坐在教室里,不是因为自己喜爱本专业,而是家长要求孩子来学校,学习是为了家长。进入校门,不是为了学习,也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学习,这个心态在中职学生中普遍存在。他们中有部分人没有学习目标,就是为了混日子,还有一部分学生学习方法不对,课前不预习,课后不复习,不写作业,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自我控制能力也很差。

所以在教学中,我们中职老师要建立以能力为导向的多样化教学模式,理论联系实际,采取直观演示法、模型操作法、设疑诱导法、讲练结合法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3 教学过程分析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老师讲,学生听,对于注意力不集中的中职学生来说认真听讲、全神贯注无疑是件难事。老师大多采用板书、挂图的方式,既浪费了时间又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无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针对这一情况,我和其他的制图老师参照精品课程制作了一套适合我们中职学生的多媒体课件,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用实物模型和三维动画演示来解决教学过程中的难点,让抽象变为简单,变难点为趣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教学中我也常常采用让学生分组切萝卜的方法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协作精神,一部分学生制作模型,一部分学生把模型画成三视图,然后再将模型切割,最后再画切割后的三视图,这样学生在积极的氛围中通过这种实物制作的方法顺利完成了组合体的投影,也为后续学习内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为了使理论联系实际,我们中职建筑专业课老师经常带领学生到施工现场,进行现场识图,让学生把实物模型变成图示模型,由图示模型联想施工图图纸,逆向思维让学生掌握所学知识,从而获得了成就感和自豪感。这种方法不但真正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白了所学知识的实用性。

对于识图、读图部分,我将实际工程的图纸分发给同学们,让他们直接拿着图纸到施工现场,对照施工现场和图纸进行讲解,这样学生很快就掌握了所学知识,同时这种方法打破了常规的课堂教学,迎合了学生活泼好动和

喜欢室外活动的特点,学生的实践能力也在现场教学中得到了提高,教学效果显著,为后续课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班级学生成绩参差不齐,如果教学方法不当就会出现两极分化。因此,在组织教学过程中,对于考核根据学生情况制定了相应的考核方法。在备课的时候我会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考核也是多样化的,如考勤所占的比例为10%,课堂表现占20%,平时作业占20%,模型制作与绘图占20%,考试占30%,这样就加重了平时成绩,注重实践与理论的结合。

由于CAD软件的兴起,计算机绘图几乎完全取代了手工绘图,学生就业大多是在生产第一线,所以有些人认为可以不学手绘图,我认为不可以一刀切,只需要把教学的重心由原来的手工绘图部分转向识图,适当减少手工绘图的课时就可以,并不能完全放弃。我还要学生明白手工绘图是我们识读工程图的基础,绘图和识图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手工绘制草图,绘图时基本能做到心想手到,速度更快;手工绘图有利于活跃思维和捕捉设计灵感,便于表达思想和技术交流。因此它是搞设计时捕捉概念,完善设计及现场交流的重要手段。实践也证明只有学会手工绘制工程图的人,才能更好地掌握和使用计算机绘图。教学过程中,我会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图纸让学生抄绘,学生在抄绘过程中的大部分时间是识图,这就促使学生掌握国家的制图规范,做到一举多得。

4 结语

当前正是职业教育的春天,作为中职建筑专业的老师,一方面要在教学改革上下功夫,做到与时俱进,提高自我的教育教学水平,另一方面要不断的探索和改进教学策略,正确引导学生学好专业基础知识,掌握制图知识,提高识图能力,让多媒体手段加入到工程制图的教学中来。

同时,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教学和实践相结合,抓住《建筑工程制图》课程的特点,通过教学与实践为学生提供开拓空间思维能力的机会,培养学生识图和绘图能力。

参考文献:

[1]陈广文.《建筑制图》课程教学初探,江苏省徐州市铜山电大.

[2]李娟.《浅谈建筑工程制图课程教学》.嘉兴市建筑工业学校.

[3]钱丽娟.《中职“建筑识图”课程教学策略探究》.

中职工程制图课程教学改革思考 篇4

关键词:中职,工程制图课程,教学改革

2001年我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这既给我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机遇, 同时也带来了挑战。人才培养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中职院校作为人才的重要培育基地,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符合时代发展的人才是中职院校的职责所在。当今对于人才的要求已不仅仅停留在过去的理论知识层面, 很多行业对于人才的实际动手能力也有了更高的要求。

一、创新教学方式, 提高教学效果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黑板+粉笔”式的教学模式, 这一模式在我国教育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长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 人们观念逐渐转变, 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难以满足今天人们的需求。多媒体教学是结合了计算机技术、动画技术的现代高科技教学手段, 其打破了传统的“黑板+粉笔”式的模式, 既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的缺陷, 同时也满足了现代学生的新需求。运用多媒体教学, 可以把声音、图片、文字充分结合起来, 丰富教学内容;可以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大大提高整体的教学质量。比如中职院校的工程制图课程, 如果不采用多媒体教学而采用传统的黑板教学, 势必要有大量的图绘, 而教师的手绘往往存在着尺度不准的问题, 这就给学生的理解带来了很多困难。如果采用多媒体教学就可以非常容易地解决这一问题, 而且还便于学生理解。

二、教学方式通俗化

中职院校与普通高中不同, 由于我国教育的特殊性, 在我国中职院校读书的学生大多都属于高考失利的学生, 这部分学生与普通高中学生相比, 文化基础较差。因此, 中职院校的教师在讲课的时候, 应该尽量使专业的文化知识通俗化, 把比较复杂的原理、结构通过简单的描述表达出来, 这样就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学习内容。比如中职院校的“三视图形成”课上, 教师可以自己动手做三个投影面, 以实验的方式把投影面围成一个三投影面体系, 以加强学生的理解;再通过这个投影面来构成其相互之间的配置关系, 这样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也理解了比较枯燥、难懂的知识点。

三、培育学生的多向思维, 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 创新教育教学理念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 人们越来越重视创新, 而且, 创新就在我们周围。工程制图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学中, 充分发挥工程制图教学的各方面作用, 培养高素质的专业型人才, 是教师需要高度重视的问题。理念是教育教学行为的基础, 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专业型人才, 其根本是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自身的素质能力要与职业发展趋势以及人才培养的目标体系要求相符合。对于课程改革, 教师应该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 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在教学过程中, 质疑是敢于创新的基础。教师在授课过程中, 应该积极鼓励学生勇敢质疑。教师的主要职责是帮助学生解决困惑, 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

(二)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在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几何知识后, 便具有了投影制图的基本技能技术。但在学习组合体投影的过程中, 学生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因为轴侧立体图是需要运用平行投影法向摄影面进行投射的, 所以可能反映出来的投射面是不同的。这就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立体感, 且对投影的规律要有一定的研究。在教学过程中, 学习轴侧立体图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投影逻辑与形成规律之间的关系, 培养他们运用投影之间的关系解决一些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当面对一些复杂的组合体时, 我们可以把组合体分成为几个简单的图形, 然后再进行研究, 帮助学生从简单的学习过程过渡到学习一些复杂的知识。

(三) 提高抽象转换的思维能力

将学生内在的思维方式充分挖掘出来, 可加大他们训练视图学习的难度。比如可以根据已知的两个视图来补画第三个视图, 或者已知三个不完整的视图, 将第三个视图补全。这种训练方式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从各方面加强学生的思维能力, 同时也能帮助学生从抽象思维向具体思维进行有效转换, 提升学生应用工程图表达设计的能力。

(四) 各学科知识有效结合

教师可以将工程图学的基础教学与计算机辅助软件设计、工程图样学、计算机图形学等各种不同学科有效结合起来, 更好地开启学生的多向思维。比如在讲解“点”的摄影时, 可以将“点”与计算机软件设计中的相关内容进行联系, 借机将一些动感技术、真实影像、虚拟技术等方面的内容介绍给学生, 这些内容学生会很感兴趣。在讲解二视图和三视图的过程中, 教师可采取一种循序渐进的方式使学生了解到所学的知识。根据当代教育的发展状况, 学校需要培养学生对于事物的分析和研究能力。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工程技术人员, 必须要具备设计能力、表达能力、思维能力等多方面的能力。

四、总结

总而言之, 中职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具有其自身的特点。这就对中职院校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中职院校教师, 必须要把握中职院校改革的方向, 把最新的科学技术以及教学理念引入到工程制图的课程中去, 创新地推动工程制图课程的发展。中职院校的教师还应该具备完善、系统的职业教学知识储备, 抓住学生的特点, 不断创新教学方法, 以学生为主体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把为社会培养复合型人才作为自己的第一要务。

参考文献

[1]王迎, 吴雪梅.工程制图课程的教学研究与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 2010 (24) :187.

中职学校《机械制图》教学心得 篇5

摘 要:中等职业教育的总体目标是以技能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中职学校《机械制图》这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程,在机械类专业中对学生的职业发展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如何运用一套有效合理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充满信心顺利的完成本课程的学习值得思考。

关键词:中职;《机械制图》;教学方法;绘图读图能力;CAD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4-019-01

《机械制图》课程对中职学校钳工、数控、电焊等专业尤为重要。工程图样是机械加工的技术语言,要想成为一名好的技术工人,看不懂图,在生产实际和技术交流中就会处处碰壁。因此《机械制图》教学直接关系到学生就业后从事机械加工的能力信心和以后的发展。

《机械制图》课程是学生进入中职学校首次遇到的专业技术课程,学习初比较好奇,但过不了多久就会有一部分学生产生厌学、不认真、学不懂,认为太难等等情况,有个别学生在第二学期存在放弃的想法。因此,教学实践中如何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简单化,让他们充满信心与兴趣的学习显得非常重要。

一、帮助学生克服厌学情绪,提高学生学习制图的兴趣

《机械制图》一向是许多学生畏惧的学科,不但需要学生理解基本概念、投影规律,更需要有较好的空间想象能力。如何更容易理解并掌握这些内容,是提高学习兴趣的重要环节。上课中常常只有教师讲,单一沉闷的课堂教学仅有少部分学生能够坚持下来,理解记忆不深刻,大部分学生提不起兴趣,作业也不能高质量的完成,抄袭作业现象很多,教学效果不理想。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使教学在轻松、愉快活泼气氛中进行,让学生思想情绪和学习气氛互补、互相调节,互相促进,使学生处于最佳心理状态。如在制图室中实践画图,让学生讨论,各抒已见,互相学习,互相启发,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理解和应用知识能力增强,而且还锻炼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了团队协作能力。这时学生学习兴趣浓厚,也最有自觉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还可开展其它教学形式,如组织学生到实习工厂参观,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制图课程的自觉性、主动性。

二、巧妙运用教具和电教手段,积极开展多媒体教学

传统的《机械制图》课程是粉笔+黑板式的教学。教师在课堂上往往要书写大量的板书,画大量的图,重复劳动多,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下,学生学习热情不高。采用图物结合来进行教学,可以充分提高学生空间想象能力。模型、示教板、挂图等教具能使学生更直观的观察物体的主要特征及各种事物之间联系,教师对这类教具的选用尤为重要。学校也应给予大力的支持,购进一批好的教具好的教学课件,如果有好的教学用具,教师在教学中也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很多学校都提出教师自己做课件,但是高质量的课件有多少老师能做出来,而且教师有没有精力去做,这也是非常现实的问题,好的教学资源,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深刻的理解知识。尤其很多学生喜欢看动画,我们在有些情况下也可以投其所好。 课件,模型不仅具有较强表现力,可以用来直接完成教学任务,还能调节课堂教学气氛,激起学生学习兴趣,使得视觉、听觉多种知觉系统协同参与学习,有助于知识的获得同时能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更突出教学对象的本质特征,把细致入微之处,关键转变点充分突现出来。对重点、难点可重复播放,加长停留时间、增强教学效果,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率,学生易接受,大大提高了短时记忆容量,促进长时记忆。此外利用预先设计的多媒体习题库可以让教师根据需要多举实例,也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上完成较多练习。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进行交互,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进行讨论分析,解决问题。

三、结合实际图例培养学生实际绘图读图能力

知识是能力的基础,掌握了知识并不等于有能力,能力只有在不断实践中才能形成。实践绘图课堂化就是将绘图作为课堂教学的一项内容。有目的、有计划地让学生到具有优化环境的制图室去面对实物进行实际绘图。教师仅提出要求,作一些必要的指导,学生可讨论,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如三视图、剖视、剖面、零件图、本专业准件等章节都可进行。绘图是《机械制图》特有的实践教学。通过绘图不仅可以检查学生所学理论知识,更是学生将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的应用过程。学生只有经常不断地练习,才能在绘图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最后解决问题还可促进知识的发展,发生飞跃的认识,培养起创造能力与个性品质。

此外教师还可以找来实际加工零件图纸,将同学分成小组进行讨论分析零件的结构以及形状尺寸,位置尺寸。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通过以上方法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产中。才能达到制图课程在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目标即绘制图,读懂图。

四、开展计算机软件绘图课程,升华《机械制图》课程知识体系

计算机在现代人们生活生产工作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计算机绘图也越来越普遍和重要。使学生掌握一些计算机绘图知识,对他们将来的发展和成长不可或缺。同时我们应该在课时量方面做适当的调整,将手工制图的比例减小一些,增大计算机绘图的比例。这样学生的知识量即实用又全面。邓小平也曾经说过我们的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这样才有更好的发展道路,才能与社会同步,我们的教育更有价值和意义,学生也更有热情。

中职机械制图教学思考 篇6

1 《机械制图》中常用的教学方法

1.1 直观教学

直观教学就是在制图教学中运用模型、实物、挂图等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把学生不容易理解的抽象理论和复杂视图, 变得形象、具体、直观, 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易掌握、记得牢。例如:在组合体的形体分析, 内容教学中, 让学生先看一些简单、典型的基本形体, 如长方体、棱柱、棱锥、圆柱、圆锥, 对照这些形体, 熟悉这些空间形休所对应的视图, 实现从空间到平面的思维转换, 帮助学生将复杂视图分解成简单图形, 为识读和绘画组合体视图打下良好基础。

通过直观教学, 学生更容易理解投影规律, 认识实物与图形之间的关系, 使投影要素在学生头脑中建立起清晰的印象, 有效地培养空间思维想像力, 提高了读图能力, 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1.2 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是一种新型的现代化教学方式, 利用计算机、投影仪等多媒体设备, 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以及音像资料有机结合, 运用到教学当中, 比传统方式内容更丰富、表达更生动、手段更完善、收效更显著。逼真的三维立体画与抽象的二维工程图相对照, 一幕幕动画展示、显现着投影理论、图示方法、绘图技术等, 使那些用传统手段无法讲清或难于讲清的教学内容, 化难为易化繁为简使抽象的视图变得直观、形象、生动。优化了教学过程, 解决了课时减少而教学内容多的矛盾, 节省了教师课堂板书的时间, 增加了课堂的信息量, 使教学获得最大的效率。例如:讲“三视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时, 用常规的教学方法, 很难让学生接受, 而运用多媒体教学, 能将.正投影”的投影原理和三视图的“看图方法”有机地结合。同时, 将三视图的“形成”及“展开”过程也生动直观地展示出来。

1.3 参与式教学

参与式教学法包括思维参与和实践参与, 是一种合作式或协作式的教学方法, 它对于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和主动性, 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加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起着重要作用。思维参与也就是提问式讲课方式, 教师在讲课中可以采用自己提问和回答方式来叙述科学或技术发展的关键间题和转折点, 这样有助于学生在听课时能积极思考问题;另一种是教师提问, 请学生回答;第三种是学生提问, 教师自己或请同学回答。实践参与有角色扮演方法和情景模拟体验方法, 机械制图常用情景模拟体验方法。例如, 在讲解基本体的截切问题, 让学生参与模型制作, 并亲自动乎截切, 然后观察截交线的形状, 引导学生寻找截交线的求作方法。

2 《机械制图》教学原则

2.1 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的原则

“科学性”指的是讲课概念要清晰, 语言表达要准确, 引用论据要真实, 论证方法要正确。例如在几何作图时, 已知椭圆的长短轴, 一般采用四心法来画近似椭圆, 讲课时就要注意不要把“近似椭圆”讲成“椭圆”;又如两不等直径圆柱轴线正交, 其相贯线为一封闭的空间曲线, 但为了简化作图, 往往用圆弧代替, 但从概念上就不能说成其相贯线是一段圆弧。“思想性”指的是要有的放矢, 有针对性地通过教学活动的各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如在讲绪论时, 除了使学生了解课程性质、任务、目的要求外, 可根据当前形势, 穿插进行社会发展、就业前景、行业机遇等方面的教育, 这样就能有力地感染学生奋收到潜移默化的效果。

这一原则体现了专业技术知识与思想教育的统一。在教学工作中运用科学的方法, 对教学内容进行精心组织、安排和讲授, 使学生掌握系统的、正确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并结合教学的各个环节, 从实际出发, 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和专业技术教育, 将科学性与思想性结合起来, 寓思想教育于教学之中。

2.2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

这一原则反映了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过程的一般规律。学生的学习是从间接经验到直接经验的过程, 是把书本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的过程。为此, 落实这一原则, 首先要重视理论教学, 理论要联系实际。《机械制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术基础课, 在教学过程中, 要强调学生必须掌握好基本理论知识。但掌握好基本理论知识, 是为了指导识图绘图实践, 为生产服务, 将来在生产一线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因此, 必须紧密联系实际, 对实践性强而又反映实际知识的章节如零件测绘、装配体测绘等内容, 适当加强。

2.3直观性与启发性相结合的原则

《机械制图》主要研究两个内容:一是研究由空间物体转换为平面图形的规律, 即绘图;二是研究由平面图形) 转换为空间物体的规律, 即识图。而落实直观性原则, 即通过具体的实物、模型、挂图展示, 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加上形象生动的语言, 使学生对所学内容获得直观感性认识, 这是理解掌握教学内容的基础和阶梯。启发性原则, 具体来说就是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引导学生主动地学习。教师除了自己要有渊博的知识外, 还要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性格特点, 讲课时要循循诱导, 富有启发性, 而不是简单地灌输。学生作为认识客观的主体, 应使他们在教师指导下, 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 逐步去发现和掌握规律, 在积极接受教师所传授知识的同时, 融会贯通, 积极思考创新, 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结语

课堂教学是一个多因素、多层次的系统。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要采用丰富有效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技巧,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习兴趣, 营建一个相互尊重、合作互动的课堂学习氛围。此外, 要遵循一些教学原则, 确保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以上是笔者多年教学的经验和体会.要达到更佳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尚有待于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

摘要:针对中职《机械制图》教学实际情况, 结合多年教学经验, 对机械制图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所要遵循的教学原则做了探讨。

关键词:中职,机械制图,教学

参考文献

[1]王幼龙.机械制图[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杜, 2003.

[2]万学成.《机械制图》课多种教学方法探略[J].职教通讯, 2007, (9) :60-61.

浅谈中职建筑制图教学 篇7

(1) 直观教学。建筑制图课是一个由“空间”到“平面”再到“空间”的反复思维过程, 比较抽象。如果教师一味地讲, 学生一味地听, 课堂就会枯燥, 没有生气, 效果也不好。通过直观教学法, 化抽象为具体, 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直观手段是多种多样的, 有实物直观, 有挂图、模型直观, 有多媒体课件直观等。此外, 还可以让学生动手制作模型达到直观的目的。比如, 在讲解根据两视图补画第三视图时, 教师可在分析视图的同时, 引导学生利用橡皮泥切成形体模型, 然后让学生对照模型画出第三视图, 再让学生拿开模型, 根据空间思维补画第三视图。这样, 学生亲手做一做、摸一摸, 亲眼看一看, 充分体验一下建筑制图课的情趣、意境, 营造“乐学”氛围, 通过立体模型与抽象思维的有机结合, 实现了由平面到空间的思维转移。

(2) 实物演示。演示法是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配合讲授、谈话, 向学生展示各种实物教具, 进行示范性试验, 或者通过现代教学手段, 使学生获得感性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方法体现了教学的直观性, 可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使学生得到具体、生动、真实、鲜明的观念和直接经验, 减少学生学习中的困难。运用演示法进行教学时, 演示的材料和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一般来说, 要使学生获得某一事物或物体的感性形象, 可演示某个实物、模型、标本;要使学生了解事物发展的过程和事物内部的结构, 可演示前后连接的图片、模型、幻灯、多媒体课件以及教师的一些示范性动作和操作等。总之, 演示法的运用对制图教学有很大的辅助作用。

(3) 多媒体辅助。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 给教学手段提出了新的要求, 不少新技术广泛用于课堂教学中, 其中多媒体教学以其声画并茂、视听结合、动静相宜、直观等特点, 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的青睐。充分发挥多媒体的形象化教学, 可以使一些普通条件下无法实现或无法观察到的过程和现象, 生动而形象地展示出来。可以弥补传统教学方法在直观感、立体感等方面的不足, 取得传统教学方法无法比拟的教学效果。按常规讲法, 通常是采用挂图和模型, 分析三视图, 从而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这种讲法老师讲得费劲, 学生听得乏味。如果利用多媒体和信息技术, 将枯燥的知识精心做成课件, 配以三维立体图, 插入音响动画。这样学生的注意力明显比较集中。这样既丰富了学生对知识的感受方式, 又打开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热情。所以课堂教学必须采用现代教学手段, 增强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 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例如:投影变换、截交线相贯线的求解等知识是教材中的难点, 如果用模型直接演示, 效果欠佳, 但是如果采用AUTOCAD及3DMAX等软件制成三维动画, 在多媒体教室中播讲, 就能使学生在任意角度观察到所求问题的投影变化, 从而大大降低了相应知识点的难度, 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明显提高。在讲平面与圆锥表面的截交线时, 用演示法就能充分演示出平面与圆锥的相对位置不同, 与圆锥的截交线有相交的两直线、圆、椭圆、抛物线及双曲线等形式;在讲解圆柱与圆柱的相贯线时, 利用多媒体课件可充分演示出圆柱直径的变化对相贯线的影响及相贯线的变化趋势, 使学生能很直观地看清楚不同位置的效果。多媒体教学彻底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的凭空想象, 难以理解之苦, 而且还能充分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 产生特有的教学效果。但是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时, 一定要注意从教学需求出发, 当用则用, 不当用则不用。切不可摆花架子, 费时费力, 画蛇添足。

浅谈中职《机械制图》教学 篇8

关键词:中职,趣味性教学,教学方法

通过这几年的毕业生工作调查我了解到, 我们的学生毕业后大部分会从事一些机械类加工工作, 所以要求他们在校学习期间有良好的画图尤其是读图能力, 不然很难胜任以后的工作, 因此提高机械制图课的教学质量势在必行。传统的重教轻学, 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方法已无法适应这种专业教育, 满足不了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如何使学生真正掌握这门课程就成为我们教师任重道远的任务。在多年的制图教学过程中, 我不断探索、实践、研究, 从中也积累了一下经验, 下面就谈谈我的几点体会:

一、深入了解学生现状, 分析教学质量不高的原因

目前, 大多数中职院校的生源以初中毕业生为主, 他们之所以选择到职业院校就读正是因为中考成绩不理想, 升学无望, 大部分的学生学习习惯比较差, 知识量少, 空间想象能力不强, 甚至有部分学生处于“厌学”状态, 对《机械制图》的基本概念难以理解和记忆, 因此对本学科的学习有一定的困难。另外, 传统的教学方法也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据调查, 现在很多制图老师仍在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 教具仅是三角板和圆规, 自己边讲边画, 学生只能被动接受。而学生自身的学习习惯差, 又缺乏学习兴趣, 课后练习甚至有的同学就不练, 这几方面原因直接导致了机械制图教学质量上不去, 要想解决这个问题, 教师必须要针对现状作出改变。

二、采用趣味性教学,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制图课是一门专业性、理论性较强的课程, 与其他学科相比枯燥无趣。因此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就要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来表达制图这门“工程语言”, 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机械制图教学的趣味性在于如何把课本上的抽象理论和实际应用结合起来, 用通俗直白的比喻把枯燥的内容表达出来, 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讲授主视图的选择时, 用照相来比方。主视图的选择, 一个基本原则是能表达出形体的形体特征。这就比如正面相, 它最能表达一个人的面貌特征。在讲剖视概念时, 将全剖比喻成西瓜的一半, 把瓜瓤画出来相当于剖视图, 将半剖比喻成西瓜切去1/4, 有皮有瓤的画出阴阳脸, 相当于半剖视图。局部剖比喻为买瓜时挑好坏, 切一个三角口看看。把看到的三角口的内容画在西瓜的试图中, 相当于局部剖视图。

机械制图的教学趣味性虽能寓教于乐, 活跃课堂气氛,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但这都不是最终的目标, 将教材中抽象的概念用生动的日常现象作比喻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制图中的一些概念、定理和画法步骤才是通过教学要得到的结果。这样的趣味性教学让学生在课堂上不是感到枯燥乏味而是感到听课是一种享受, 并且能够在轻松活波的气氛中掌握学习内容理解加深记忆, 这样的教学效果比死板硬套概念要好的多, 在实际应用中学生也能够灵活运用。

三、合理使用教具和多媒体, 丰富学生的空间表象储备

在备好课的前提下, 教师还要结合授课内容合理使用教具和多媒体。机械制图这门课程有着独特性, 它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 但我们的学生在初学时空间想象能力不强, 需要逐步加强培养, 仅靠一块黑板一张嘴是不够的。如果使用教学模具 (实物、模型和挂图) 与课本相结合的方法, 这样会减少学生学习抽象概念的困难, 并通过展示事物的内部结构、相互关系和发展过程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概念, 从而更好的理解掌握授课内容, 同时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也会得到大大的提升, 从而更好的提高教学质量。要是在配合多媒体演示, 它可以使教师更全面、更彻底的将“直观”意识渗透于课堂教学, 更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它让学生既能直观的看到物体的形状, 又能结合各种绘图软件进行相应的结构变换, 通过这些变换来观察三视图的同步变换, 会使学生更易理解, 也能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制图的魅力。比如说讲授“剖视图的形成”, 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 对于空间想象力较差的同学很难想明白。如果采用多媒体演示, 就可以把剖切的整个过程很清楚、完整的演示出来, 使平面、立面、剖面相互对照, 所有同学很快就掌握了剖视图的形成及画剖视图的相关规定和画法。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又减少了老师在黑板上的作图时间, 提高教学效率。

四、精讲多练, 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制图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教师在授课时要突出重点, 讲清难点, 注意归纳总结, 而学生只有通过大量的由平面到立体、由立体到平面的作图练习, 才能不断加强空间想象和空间思维能力, 才能不断提高读图、绘图的实际能力。我一般把练习题分为基础题和提高题两种, 以满足全部学生的需要, 这不仅让学生巩固知识、加深理解, 还可检查教学效果, 及时反馈信息, 发现问题及时辅导, 提高教学效率。同时训练了思维, 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通过多练, 才能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使他们变得爱学, 想学。

中职《机械制图》教学摭谈 篇9

一、明确学习目的,树立责任意识

1. 充分认识机械制图的重要性。

机械制图是机械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所以专业教师在上第一堂课时,就要着重说明这一问题:任何一台机械设备,从图纸设计、审核到备料、加工、质量检测验收到设备试运行,全都离不开机械图纸,而从事机械加工的工人和工程技术人员,如果不具备熟练的识图能力,就不能生产出合格产品。简单的道理,使学生认识到学好机械制图对他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有着重要的影响,是不能掉以轻心的,必须认真学好。

2. 培养学生的责任心。

学习自觉性不够是缺乏责任心的表现,而责任心是每个社会公民,尤其是工程技术人员必备的素质,也是学校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机械制图》教学应有机地结合这一教育,促进学生学习自觉性的提高,专业教师应结合课程和一些废品事例进行责任心教学,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应该对学习负责,认真学习才是负责任,才能提高科学文化水平。

二、运用直观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人们对某一件事情充满好奇心,才能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学生对所学习的专业感兴趣,就会努力学好这一学科。直观教学是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直接感知形象明确的实物、模型、教具等的表象,达到认识事物的目的,因此这种教学方法对那些基础差、空间想象能力不强的同学来说极为有用,也能调动他们对本专业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

机械制图的学习过程是将立体的图形和平面图形相互之间进行转化的过程。学习机械制图需要学生有空间想象的能力,然而对那些刚刚进入职业高中的学生来说,他们的几何基础知识是非常薄弱的,对空间几何的认识就更差了。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该利用一些实物或者模型来引导学生学习,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知识,把一些非常抽象的东西转化为非常直观的视觉感受,这样就能使一些问题的难度降低。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该把教学的内容贯穿在课堂的每个环节中,在练习的过程中可以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然后进行比赛,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对学好机械制图的兴趣,从而达到学好机械制图课程的目的。

三、进行探究教学,激发创新思维

探究性教学是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探究性教学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在自然、社会、生活或学科领域中,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达交流等探究性活动获取知识、形成理念、提高技能、优化思维、培养情趣、学得方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其目的在于改变应试条件下学生以单纯接受教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使其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践,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加强实践教学,培养专业技能

职业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这是当前职业教育改革的重点,也是机械专业培养人才的目标。为此在机械制图教学中,专业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加强实践教学,强化技能训练,在实践中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发现、学会动手、学会探索、学会创造,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应用能力。

机械制图课程是研究机械图样的绘制与识读规律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术基础课,旨在培养学生具有基本的绘制和阅读机械图样的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除了系统地讲授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方法之外,还应使学生接受较全面的技能训练,即作零部件测绘,它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安排两周时间的测绘实习,其目的主要是进一步提高零件图和装配图的表达方法和绘图的技能,培养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后继课程的学习及今后的工作打下基础。在测绘过程中要求学生注意培养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且保质、保量、按时完成部件测绘任务。

综上所述,中职学校的机械制图教学要抓住学生的学习特点,并根据他们实际的学习情况,统一安排教学内容,制定出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同时要尊重学生的学习方法。教师应该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学习自信心,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努力提升技能操作水平,使他们在毕业时具有符合用人单位需求的技能和相应知识,在就业市场上具有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徐红勒.对高职教学中实现良好课堂效果的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5, (25) .

[2]刘文革, 对机械制图教学的几点思考[J].现代技能开发, 2001, (10) .

[3]王幼龙.机械制图[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

中职《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思考 篇10

一、常用的教学方法

(一)直观教学

直观教学就是在制图教学中运用模型、实物、挂图等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把学生不容易理解的抽象理论和复杂视图,变得形象、具体、直观,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易掌握、记得牢。例如:在“组合体的形体分析”教学中,让学生先看一些简单、典型的基本形体,对照这些形体,熟悉这些空间形体所对应的视图,实现从空间到平面的思维转换,帮助他们将复杂视图分解成简单图形,为识读和绘画组合体视图打下良好基础。

(二)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内容更丰富、表达更生动、手段更完善、收效更显著。逼真的三维立体与抽象的二维工程图相对照,使那些用传统手段无法讲清或难于讲清的教学内容,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多媒体辅助教学优化了教学过程,解决了课时减少而教学内容多的矛盾,节省了教师课堂板书的时间,增加了课堂的信息量。例如:讲“三视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时,运用多媒体将“正投影”的投影原理和三视图的看图方法有机地结合,可以将三视图的形成及展开过程生动、直观地展示出来。

(三)参与式教学

参与式教学法包括思维参与和实践参与,是一种合作式或协作式的教学方法。思维参与即提问式讲课方式,分为三种情况:一是教师在讲课中可以采用自己提问和回答方式来叙述科学或技术发展的关键问题和转折点,这样有助于学生在听课时能积极思考问题;二是教师提问,请学生回答;三是学生提问,教师自己或请同学回答。实践参与有角色扮演方法和情景模拟体验方法。机械制图常用情景模拟体验方法。如在讲解“基本体的截切问题”时,让学生参与模型制作,并亲自动手截切,然后观察截交线的形状,引导他们寻找截交线的求作方法。

二、教学原则

(一)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的原则

科学性指的是讲课概念要清晰,语言表达要准确,引用论据要真实,论证方法要正确。例如:在几何作图时,已知椭圆的长短轴,采用四心法来画近似椭圆,讲课时就要注意不要把“近似椭圆”讲成“椭圆”;思想性指的是要通过教学活动的各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如在讲绪论时,除了使学生了解课程性质、任务、目的要求外,可根据当前形势,穿插进行社会发展、就业前景、行业机遇等方面的教育,这样能有力地感染和教育学生。

(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

《机械制图》的实践性很强,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掌握好基本理论知识,以指导识图、绘图实践,为将来在生产一线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奠定基础。因此,必须紧密联系实际,对实践性强而又反映实际知识的章节如零件测绘、装配体测绘等内容适当地加强学习、指导。

(三)直观性与启发性相结合的原则

《机械制图》主要研究绘图和识图。落实直观性原则,即通过具体的实物、模型、挂图展示,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加上形象生动的语言,使学生对所学内容获得直观感性认识,这是理解、掌握教学内容的基础和阶梯;启发性原则就是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地学习。教师除了自己要有渊博的知识外,还要了解学生,讲课时要循循诱导,富有启发性,而不能简单地灌输。学生应使他们在教师指导下,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逐步去发现和掌握规律,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上一篇:呼吸作用原理下一篇:零件装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