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大中型制造企业

2024-06-25

珠三角大中型制造企业(精选三篇)

珠三角大中型制造企业 篇1

但企业在信息化过程中如果不顾自身的信息化基础水平而片面追求采用“高、新、全”的技术, 通常会造成大量的信息化投资不能产生合理的回报, 甚至失败。这就要求企业在进行大规模信息化投资前必须准确地测评自身的信息化水平, 才能制定出正确的信息化投资战略。制造业在淮安市经济结构中居于重要地位, 因而对制造业企业的信息化成熟度研究有重要而现实的意义。

1 制造业企业信息化的内涵与特点

制造业企业信息化是指制造业企业在生产和经营、管理和决策、研究和开发、市场和销售等各个方面应用信息技术、现代管理技术和先进制造技术来建设信息化系统, 通过对信息和知识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 重构企业业务过程和组织结构, 从整体上优化企业各项活动, 服务于企业经营战略, 从而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个动态发展过程。

可以看出, 制造业企业信息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具有不同于其他形式信息化的特点, 表现出特有的复杂性 (本文以制造业企业为研究背景, 如无特殊说明, 下文中“企业”专指“制造业企业”) :

(1) 企业的信息资源复杂。随着供应链管理、动态联盟等理论和方法在企业的应用, 制造业企业不仅要开发和利用企业自身的信息, 而且要开发和利用供应链合作企业的信息。

(2) 业务过程的组成环节众多, 过程复杂且易变性强。制造过程往往需要经过众多的处理环节, 涉及复杂的事务。而且, 先进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模式、先进的制造工艺以及营销模式都会使制造业企业的业务过程发生改变。另外, 企业为适应多变的市场环境和激烈的竞争, 必然要不断完善自己的业务过程。

(3) 信息化实施阻力大。制造业企业信息化尤其需要对企业业务过程和组织结构进行优化调整, 往往涉及企业各级各类人员、信息化实施人员等众多利益相关者及其利益的协调, 实施阻力较大。

(4) 信息化实施周期长。由于制造业企业信息化的复杂性使得企业实施信息化的主要手段——信息系统的开发和实施周期比较长。

2 制造业企业信息化成熟度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企业信息化成熟度评价的根本目的就是确定企业在信息化方面已发展到的程度[2];其次, 分析企业的现状得出企业信息化发展所具备的各种条件, 进而判断企业适合利用何种信息技术来建设企业信息化, 构建一套企业信息化指导实施方案。

因此, 要对一个企业的信息化成熟度进行评价, 首先需要一套有系统层次的评价指标体系。在系统分析制造业企业信息化内涵和特点的基础上, 本文构建了企业信息化成熟度评价指标体系。

2.1 指标选取原则

选取指标要做到科学性、合理性、全面性, 应当遵从如下原则:

(1) 目的性——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的目的是为了使企业能清楚地认识到自身的信息化水平所处位置, 然后如何选择实施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方向。

(2) 可行性——设计的指标要容易采集, 便于操作, 尽可能避免重复的指标, 简化统计。

(3) 可比性——保证选择指标口径的一致性, 便于横向、纵向比较。只有比较才能发现方案的优势和劣势所在, 然后进行相应改进。

(4) 动态性——随着环境的变化和技术、实践的发展, 企业信息化方案也要做出相应的改进。所以, 评价指标体系要反映出企业在信息化过程中的变化, 并作调整。

(5) 全面性——指标体系的设置应尽可能从多个角度来分析比较, 防止片面性。比如, 要考虑短期利益和长远利益, 考虑企业中信息设备的拥有量及技术含量、设备的利用效率和信息流的通畅以及企业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潜力。

2.2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综上所述, 在充分考虑制造业企业的内涵、特点和信息化发展的前提下, 依据评价指标选取原则, 该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包含业务流程合理程度、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信息系统应用水平3部分内容, 这3部分作为指标体系的3个一级指标, 每一部分均有对应的二级指标, 如图1所示。

2.3 评价指标体系分析

2.3.1 业务流程合理程度

业务流程对制造企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业务流程的清晰化、标准化、连续化深刻影响着制造企业的发展, 是制造业企业信息化实施的基础。

业务流程合理度可以从管理制度和流程规范两方面来衡量。管理制度描述业务流程在企业内的重视程度以及如何考核, 可以用信息化重视程度、管理层合理度和考核程度来进行度量。信息化重视程度反映了企业对信息化的重视程度和信息化战略落实情况, 管理层合理度反映企业在决策层、管理层和执行层的职责合理分配, 而考核程度反映定性、定量地全面考核岗位承担工作的程度。

流程规范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衡量的:基础标准规范齐全、流程落实到岗、职责明确到人、流程连续和流程顺序固定等。其中, 基础标准规范齐全是反映流程规范的基础数据, 使工作能力与约束条件均可度量, 为量化工作提供依据。流程落实到岗反映业务流程的细分, 将业务分解到部门、岗位。职责明确到人反映业务流程的细分, 责任是否明确。流程连续反映流程的连续性, 流程前后衔接的程度。流程顺序固定反映流程的变动性, 确保业务工作秩序置于固定的轨道上, 保证令行禁止。

2.3.2 企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企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是企业信息化的物质基础, 也是发挥信息资源作用的必要前提。因此,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是当前进行企业信息化水平测度的重要标准。本文遴选了计算机硬件及内部局域网建设、企业接入互联网情况、网站建设等3个方面作为企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的衡量指标。其中网站建设水平可由网站建设情况、主机托管情况、网站服务水平、网站更新情况等4个次级指标来反映。

2.3.3 企业信息系统应用水平

企业信息系统应用状况是反映企业信息化水平的最重要的因素, 是企业信息化评价的核心内容, 其考核指标为: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系统应用水平、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应用水平、电子商务应用水平、Internet应用水平、系统间信息共享程度、信息化对决策的支持程度、与供应链上下游合作企业的系统衔接能力等6个方面。

3 制造业企业信息化成熟度等级模型构建与解析

基于以上对制造业企业信息化成熟度评价模型的特征描述, 从企业信息系统应用水平的角度, 将信息化成熟度分为4个等级, 如图2所示。制造业企业信息化成熟度等级模型构成一个金字塔结构, 从下至上分别是信息化准备阶段、信息系统局部扩散阶段、信息系统集成共享阶段、企业价值链优化阶段。其中越往下层越基础, 下一层的实现为上一层的发展打下基础。

制造业企业信息化的进程和发展与一般事物的发展类似, 也经历了从低级到高级、从局部到整体的过程, 信息化成熟度等级模型中的4个阶段是密切相关的, 描述了企业信息化的发展从低级到高级, 从孤立到整体的逐步扩散的过程。

3.1 信息化准备阶段

在这一阶段, 企业虽购置了计算机, 开始建设内部局域网, 但不论是企业业务流程, 还是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和信息系统应用水平, 都处在一个较初级的阶段, 建设重点集中在自身的信息化硬件建设层面上;生产、管理上大多没有采用自动化的方式, 应用的层面都是孤立的。

3.2 信息系统局部扩散阶段

在这一阶段, 企业的业务流程水平得到提高, 逐步建立起流程规范, 同时计算机硬件水平和信息化技能普及率相应提升, 员工对信息化的认识逐步深入。企业拥有自己的网站, 可以实现信息的发布、动态更新和交流;企业引入了面向职能的业务处理系统, 但多是部门的、孤立的, 信息化从企业部门内开始逐步扩散。

3.3 信息系统集成共享阶段

在该阶段, 企业的管理制度和流程规范比较完善, 信息化基础设施和信息系统应用水平进一步提高, 员工的信息化意识进一步深入。在上一阶段的基础上, 企业建立了职能部门间的系统集成框架, 建立了统一的数据库管理系统;企业继续加强对局域网的建设, 部门间意识到数据共享的必要, 并利用Internet和局域网进行数据传输和共享。

3.4 企业价值链优化阶段

在此阶段, 企业的管理制度完善、流程规范, 实现了内部管理信息化与生产过程控制自动化的有机结合, 达到经营运作一体化。企业在内部管理信息系统良好集成的基础上, 通过信息技术把本企业的信息系统与合作伙伴的信息系统链接到一起, 实现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的集成与综合, 为企业决策提供了智能支持;通过广域网把企业价值链上的企业有机联系、组织起来, 构建一个企业间优化的增值系统。

4 研究结论

通过讨论并结合专家意见, 项目组根据上述评价指标体系设计了相关的调查问卷和评分标准 (略) , 遴选了淮安市15家大中型制造企业进行了实地访谈和问卷调查。通过对调查结果的统计研究得出结论:当前淮安市大中型制造业企业信息化成熟度处在第二等级——信息系统局部扩散阶段。即从总体上看, 淮安市大中型制造业企业的信息化成熟度处于较低水平, 还不能为企业的快速发展提供有效、全面的信息保障, 需要进一步推进淮安市制造业企业信息化建设。

摘要:本文基于制造业企业信息化的内涵和特点, 按照指标体系设计原则构建出信息化成熟度评价指标体系和等级模型, 用以客观评价当前淮安市大中型制造业企业信息化水平, 为正确指导企业信息化建设提供决策依据。

关键词:淮安,制造业,信息化,成熟度

参考文献

[1]杨海成.制造业信息化工程总体实施方案[J].航空制造技术, 2002, 7 (7) :17-22.

[2]邱长波, 张佳, 吕连升.企业信息化成熟度指标体系及影响因素研究[J].情报科学, 2005, 23 (12) :1803-1805, 1851.

[3]傅铅生, 董岗.企业信息化水平的评价模型[J].商业研究, 2003 (23) :21-24.

[4]马艳峰, 王雅林.制造业企业信息技术能力评价研究[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2007, 13 (9) :1743-1749.

[5]张勇刚.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与指标测算方法[J].统计与决策, 2005 (3) :130-132.

[6]齐二石, 王慧明.制造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研究[J].工业工程, 2005, 8 (2) :52-56.

珠三角大中型制造企业 篇2

1 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概念

绿色供应链管理又称环境意识供应链管理, 主张把环境问题和资源能源的有效利用融入整个供应链管理中, 将环境保护研究与供应链管理研究相结合, 目的是使产品从原料的获取、加工、包装、仓储、运输、使用到报废处理的整个过程中, 对环境的负作用影响最小, 资源效率最高, 从而促进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防止因为过分追求经济效益而导致有限资源的过度消耗、环境污染和生态失衡。

绿色供应链管理是企业实现绿色制造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具体来说就是通过与上下游企业的合作以及企业内各部门的沟通, 在产品的设计、材料的选择、产品的制造、产品的销售以及回收的全过程中考虑环境整体效益最优化, 考虑如何使生产-供应系统可持续地有效发展, 从而实现企业和所在的供应链的可持续发展。

2 珠三角制造型企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必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 珠三角地区制造企业倚靠其优越的地理和劳动力资源优势, 促进经济得到了持续高速发展。然而, 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质量、低效益、低产出”为特征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不可避免地给珠三角地区带来了较为严重的问题:环境污染、资源匮乏和绿色贸易壁垒成为悬在珠三角头上的三把利剑, 珠三角企业亟待走出这种困境。

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出了到2015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要降低16%的发展目标。同时, 《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也提出了要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发展方向。新的政策形势和经济环境, 要求珠三角地区的制造型企业必须从供应链的角度提升自身竞争力, 谋求改善供应链的生态环境, 实现产业良性循环和共同发展。珠三角制造型企业要成功地完成产业从粗放型加工到精细化制造, 再向制造业供应链和价值链的高端延伸的升级, 实现可持续发展, 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是必然选择。

3 珠三角制造型企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措施

3.1 政府方面的措施

3.1.1 健全并完善资源环境法规体系

绿色供应链管理是一种对环境保护和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行之有效的管理理念, 政府应该积极地进行推广。在推广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初期, 强制性法律法规是推动和监督企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主要动力。目前世界各国已经纷纷制定相关的环境资源法律法规政策, 为企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提供了有效的法律保障。我国政府可以在立足本国国情立法的基础上, 参考国外相关的环境法规健全我国法规体系。而随着各国纷纷以保护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为名筑起的绿色贸易壁垒, 我国政府也要充分考虑到珠三角地区制造企业的发展特点及国际环境, 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3.1.2 建立有效的激励政策

政府所建立的环保法规虽然具有强制执行的特点, 但是对于企业来说还是缺少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积极性, 因此政府还必须推行有效的激励政策, 如政府采购、税收政策和“环境友好型补贴”政策等, 引导企业向绿色供应链管理方向转变。政府采购可通过优先购买具有绿色标志的产品、优先选择通过IS014000体系认证的企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及采购再生资源产品等措施实现导向和示范作用。税收政策体现在对企业的污染排放行为进行征税, 而对企业的绿色环保行为给予税收优惠等方面。“环境友好型”补贴是政府对那些积极采用先进环保设备、清洁能源以及积极实施资源循环利用的企业给予补贴, 可通过物价补贴、企业为削减污染行为而造成的亏损补贴及对无污染或减少污染的设备实行加速折旧等方式实现。

3.1.3 加强绿色观念的宣传

政府要在全社会广泛深入地宣传环保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唤醒企业、社会组织和公众的危机意识。既向各企业决策者宣传绿色市场营销观念, 又向广大消费者宣传绿色消费的重要意义, 同时培养公众的绿色消费意识, 推动全民“绿色消费”, 为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3.2 社会各方面的支持

对珠三角地区的制造型企业来说, 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需要更多先进的节能环保制造技术、回收再利用技术、运输技术和信息技术等技术的支持和研发, 而这种绿色科技创新体系不能单靠单个企业自身的发明创造, 因此, 科研单位以及有成功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经验的企业等社会各方都应对绿色供应链的实施予以支持, 鼓励绿色制造和污染处理等技术的研发, 为珠三角制造企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创造条件。

另外, 政府或社会相关组织要积极构建社会绿色资源数据库, 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实现数据共享, 包含国内外绿色制造技术、绿色材料、绿色运输、绿色产品专利、绿色管理技术等等有关数据, 为绿色供应链管理提供必备的信息和智力支持。

社会上的相关科研机构及企业也要承担起保护环境、节约资源观念的传播义务。

3.3 企业自身的行为

3.3.1 建设绿色企业文化

企业要成功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 应注重绿色企业文化的建设, 塑造企业的绿色形象。企业的高层领导要充分意识到绿色供应链管理对于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性, 并让企业中的每个员工都树立牢固的环保意识, 认识到绿色供应链管理为社会和企业所带来的长期回报, 同时着眼于长远利益, 形成全员参与的绿色企业文化。同时还要通过企业文化的渗透和辐射作用, 树立绿色企业形象, 在全社会倡导绿色环保观念, 加强与供应链上其他企业的合作, 建立一种环境合作关系, 促进整个供应链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3.3.2 携手绿色合作伙伴, 建立绿色评价体系

绿色供应链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不仅仅是信息和利益的共享, 也是一种标准和意识同步的协议关系。目前在我国, 由于供应商不能很好地满足企业对其环保要求的现象时有发生, 制造企业在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时候, 不能盲目地将那些不符合环保要求的供应商排斥在外, 应该本着“双赢”的目的, 积极与供应商和分销商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通过与供应商合作, 相互学习、共同努力, 使其逐渐符合环保要求。绿色合作关系不仅能在供应链纵向管理方面进行环境影响的合作管理, 也能在横向管理方面对同一功能进行企业联盟。

绿色供应链绩效评价体系, 是指在供应链评价体系的基础上, 引入资源和环境指标, 对供应链管理运作方式方法的优劣进行综合评价。建立绿色供应体系, 可以从战略层、运作层、成果层来综合地评价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真实性、优越性。

3.3.3 发展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合作关系

企业不仅要向消费者宣传绿色消费观念, 促进其强化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也要从环保的观点考虑消费者购买的商品, 如家电等, 在商品送达消费者后, 企业可采取包装和旧产品回收的方式, 供分销商或制造商再次使用, 这既有利于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实施, 又有利于经济效益与环境保护的双赢。

3.3.4 对产品进行绿色设计积极实施绿色制造

在产品设计阶段不仅要充分考虑产品在制造、销售、使用及报废等各个环节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 也要尽量保证设计出来的产品在其整个生命周期内实现资源合理利用并减少能量消耗。企业的绿色设计可以向以下几个方面发展:1) 使用天然的材料, 直接使用天然材料在产品中的设计不但能节省能源, 也可缩短生产环节, 提高生产效率;2) 强调使用材料的经济性, 摒弃无用功能和纯装饰的样式, 创造形象生动的造型、回归经典的简洁。3) 多种用途的产品设计, 这样设计出来的产品可以升级更新, 通过尽可能少地使用其他材料来更新换代, 以便达到实用且节能的目的。

企业实施绿色制造, 就要在产品的制造过程中严格执行产品的绿色设计方案, 同时要改进工艺流程, 节约能源, 更好地控制“三废”排放和处理;另外企业也要通过使用如物流过程自动化、企业资源计划、业务流程重组及电子数据交换等技术加强应用和集成技术的能力。

3.3.5 推行绿色物流经营

物流企业要从保护环境的角度制定其绿色经营管理策略:1) 选择绿色运输。通过有效利用车辆, 降低车辆运行, 提高配送效率;2) 提倡绿色包装。绿色包装要醒目环保, 还应符合4R要求, 即少耗材 (Reduction) 、可再用 (Reuse) 、可回收 (Reclaim) 和可再循环 (Recycle) ;3) 开展绿色流通加工。由分散加工转向专业集中加工, 以规模作业方式提高资源利用率, 减少环境污染集中处理流通加工中产生的边角废料, 减少废弃物污染等;4) 搜集和管理绿色信息。物流不仅是商品空间的转移, 也包括相关信息的搜集、整理、储存和利用。绿色物流要求搜集、整理、储存的都是各种绿色信息, 并及时运用于物流中, 促进物流的进一步绿色化。

3.3.6 建立稳定的绿色营销渠道

绿色营销渠道是绿色产品从生产者转移到消费者所经过的通道。企业实施绿色营销必须建立稳定的绿色营销渠道, 策略上可从以下几方面努力:1) 启发和引导中间商的绿色意识, 建立与中间商恰当的利益关系, 不断发现和选择热心的营销伙伴, 逐步建立稳定的营销网络;2) 注重营销渠道有关环节的工作。为了真正实施绿色营销, 从绿色交通工具的选择, 绿色仓库的建立, 到绿色装卸、运输、贮存、管理办法的制定与实施, 认真做好绿色营销渠道的一系列基础工作;3) 尽可能建立短渠道、宽渠道, 减少渠道资源消耗, 降低渠道费用。

3.3.7 建立生态工业园区

生态工业园区是建立在一块固定地域上的由制造企业和服务企业形成的企业社区。在该社区内, 企业通过共同管理环境事宜和经济事宜来获取更大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整个社区能获得比单个企业通过个体行为的最优化所获得的效益之和和更大的效益。从供应链企业循环的角度, 建立生态工业园区是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有效途径。在生态工业链中, 以生态互补为纽带, 把生产工厂连接起来形成共享资源和互换副产品的产业共生组合。如甲厂家的废气、废热、废水、废物及副产品成为乙厂家的原材料和能源来源。生态园区中, 注意上下游企业在社区内的合理布局, 使社区的污染排放最小化, 直至达到“零排放”。另外, 在生态工业园区建设中, 还要注意建立动态的生态工业链, 以开放、动态、适应性对待社区内的环保要求和指标的变化, 提高生态链的应变能力。

珠三角地区企业要逐步改变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 建立生态工业园区是企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有效途径。2002年, 位于佛山的南海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作为中国第一个全新规划、实体与虚拟结合的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破土动工。该园区以循环经济和生态工业为指导理念, 以环保产业为主导产业, 将制造业、加工业等传统产业纳人生态工业链体系。这对于珠三角其他地区的制造企业是一个很好的示范和发展方向。

摘要:珠三角地区制造企业以传统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给环境和资源带来了严重的问题。面对经济增长和环境冲突的矛盾, 企业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从供应链的角度提升竞争力, 谋求改善供应链的生态环境, 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而有效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要靠政府、社会及企业三方的共同努力。

关键词:绿色供应链管理,珠三角,制造企业

参考文献

[1]刘笑.面向珠三角制造企业的绿色供应链管理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 2008.

[2]张琦伟.制造型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研究[D].四川大学, 2005.

[3]王洪刚, 韩文秀.绿色供应链管理及实施策略[J].天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2, (6) :97-100.

珠三角大中型制造企业 篇3

一、开展私营企业用人指导的意义

珠三角地区85%的企业基本上都是私营企业, 工种和岗位分类繁多, 劳动者队伍庞大, 职业人员的文化水平和技术水平也参差不齐。开展企业用人指导, 指导企业按照劳动法进行规范运作, 依法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 建立符合企业发展的用人制度和招聘方式, 形成具有较高的知名度企业文化, 这对于提高企业的凝聚力, 降低企业员工的流动率, 减少劳资纠纷, 聘请到优秀的技能人才, 充分发挥和调动职工的积极性, 促进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开展, 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加快实现企业的转型升级, 实现“中国梦”有着十分重要和广泛的意义。

二、开展企业用人指导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根据中央电视台《广州日报》《南方都市报》等报道:我国就业难和招工难并存的现象趋于常态化, 相比内地而言, 沿海地区形势更加严峻。其一, 珠三角地区用工岗位缺口超过100万, 而私营企业排在第一位。其二, 很多企业自主招工方式单一, 招工信息传播面窄。其三, 新观念、新思想的90后人员是现在劳务工的主力军, 对传统性的企业管理和要求很难融合。开展企业用人指导可以很好地帮助企业合法用人、合理用人, 使企业“招到人、留住人、用好人”, 从而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也迅速膨胀, 产业升级换代也对就业者产生了新的需求, 但这种由企业决定的传统模式的招用工格局已被完全打破, 不能适合新观念、新思想的90后的人员。企业的招用工模式需要升级换代, 使之与经济转型、产业升级和人力资源更新相适应。

三、企业用人指导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 企业在用人指导方面缺乏相关知识, 将用人指导混同于人力资源管理。第二, 开展企业用人指导形式单一, 内容单薄, 没有方向等问题。第三, 当前企业对职业指导人员开展企业用人指导不重视。第四, 企业对工种的分类, 岗位的设置含糊和不够重视。所以职业指导人员在帮助企业开展用人指导可以帮助企业在招工、用工与留工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加速实现企业招聘人员时人员的匹配, 能有效地解决企业招工难、无人应聘等情况, 为企业实现“招得进、留得住、用得好”的愿望, 从而促进企业的经济发展, 为企业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作贡献。

四、开展企业用人指导的措施

开展企业用人指导应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第一, 结合企业的需求, 指导企业确定招聘方式;第二, 指导企业合理用人、实现企业人员匹配;第三, 指导企业贯彻落实劳动法律法规;第四, 引导企业开展全员化职业指导活动;第五, 帮助企业制订实施人力资源管理规划。同时在开展企业用人指导实践中可采取以下几种做法:第一, 提高企业对合理用人重要性的认识;第二, 拓宽开展企业用人指导的渠道;第三, 与时俱进, 提高企业用人指导工作的效果。

五、结语

开展企业用人指导是十分紧迫、必要和重要的, 对提高企业的知名度、招聘优秀的技能人才、充分发挥和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促进企业经营的健康以及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和广泛的意义。职业指导人员, 要加强学习, 不断实践, 及时总结分析企业用人指导中存在的种种问题, 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 并且注重帮助企业贯彻落实劳动法律法规, 提高企业用人指导的效果, 促进企业的更大发展。

摘要:珠三角地区是我国乃至全球私营企业的重要区域, 集中了大量的来自全国各地的从业人员。做好珠三角地区私营企业用人指导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结合珠三角地区私营企业用工情况, 首先分析开展企业用人指导的意义, 指出开展企业用人指导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浅析企业用人指导中存在的种种问题, 并针对企业用人指导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可行性地解决办法。

关键词:企业招聘,用人指导,制造业

参考文献

上一篇:数学课的情境导入下一篇:故障信号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