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教学计算机工程

2024-05-17

课程教学计算机工程(精选十篇)

课程教学计算机工程 篇1

一、目前存在的困难

1、内容难以突破

例如:《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是计算机相关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一直以来固有的知识点构架:网络概念、网络模型、传输介质、网络连接等知识, 大部分书籍都是按照章节进行严格区分, 学生无法通过学习将所有的内容联系在一起, 知识点上很难进行有效的衔接。

2、理论无法联系实际

例如:《网络组建和维护》这类课程是网络基础课程的后续课程, 要求学生拥有基本的网络知识, 是网络的综合应用, 但是从目前网络组建书籍来看, 大多数的课程改革也只是从小项目为中心, 虽然也和实际生活相结合, 但是因为各自都是独立的实体, 学生无法通过学习将项目整合形成一个大的总体工程。

3、实验设备难以达到标准

对于网络后续课程, 实验室要求相对较高, 为了模拟真实的网络环境, 势必要求学校高投入购买相关设备, 特别是网络安全课程, 对硬件要求较高, 但因为各方面原因, 很多学校无法达到最新知识的要求, 所以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永远滞后于技术的产生。

二、教学改革思路及具体做法

对于计算机网络这样实用性很强, 要求和实际紧密结合的课程来说, 要进行教学改革, 必须从具体的项目出发, 帮助学生构建网络知识, 基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

1、提高学习兴趣

任何一类知识, 要深入去学习相关的内容, 首先要激发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 需要教师在上课时构建知识时从实际出发, 从学生的身边出发。

例如:在《网页设计和编程》、《ASP网络程序设计》、《Flash动画设计》等网络相关课程时, 我们可以跳跃传统的课程模式, 通过一个"网上购物"网站的构建, 从网页的前期设计和美化开始讲解, 到网络程序设计 (网络交互) , flash动画制作等内容, 除了学技术, 还可以从网络营销出发, 讲解网上购物的相关知识,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甚至可以从技术的角度引导大家自主创业。

2、清晰教学思路

计算机网络相关课程是一个相对较体系化的课程系, 可以从偏软偏硬两个角度去了解, 偏软方面大体有网页设计等相关方面, 在教学时就要对相关的课程进行总体规划, 由浅入深, 以一个大的项目出发, 分解成多个小的项目, 讲解不同的知识点;偏硬方面主要是网络综合布线、网络组建、网络安全等方面, 在教学时, 可以和实际出发, 以一个大的工程项目出发, 从基础构建到最后的网络维护, 形成一个教学体系。

例如:以一个校园网络组建的方案出发, 从建设初期的强电弱电的铺设, 教室里信息面板的个数等问题出发, 到交换机的设置, 再到网络组建完成后的维护, 将多门课程的知识贯穿在整个网络设计方案中, 社会应用价值高。

基本设计思路举例:

3、更新教材内容

目前, 市面上关于网络课程方面的书籍有很多, 但是都有些普遍的特点:

第一, 理论过于详细, 这对于本科研究生的同学来说, 理论的学习有助于对于知识点的深入理解, 但是对于专科或高职院校的同学来说, 太多的理论反而会抹杀对于学习网络的浓厚兴趣。所以可以将理论融合在实际项目中, 通过解决问题, 来发现和理解问题。

第二:网络命令单一, 目前网络设备的厂家命令基本义"思科"和"华为"两个供货厂家, 从设备的调试来说, 两家的命名行还是有一定区别的, 但是目前大部分教材还是以思科命令为主, 所以应该开发两种命令行对比的教科书, 通过同一个工程两种设备调试行的对比, 跳跃了对于实验设备的依赖, 应用更加广泛。

基本思路举例:

4、调整教学方法

在教学方法上更应该体现工程的思想, 从身边的实际应用出发, 先提出问题, 提出解决问题的原理 (学习理论知识) , 实际应用中的解决方法。由粗到精, 由抽象到具体。

例如:再说到校园网络安全的时候, 我们可以从底层用户开始谈起, 保护学生个人计算机安全, 安装杀毒软件并定期更新;到达接入层交换机, 为了防止用户扩展端口, 防止非管理员用户访问交换机, 可以使用设置端口的最大连接数, 设置管理员密码来保护网络安全;到达核心层路由器, 为了防止学生访问教务网站, 可以使用ACL访问控制列表, 设置相应的访问权限。如此, 一层层解决, 最终达到实现全网安全。

5、虚拟情境解决实际问题

为了解决实验设备不足的问题, 可以采用虚拟情境做配合, 使用模拟器进行项目的模拟, 目前根据不同厂家的模拟器很多, 针对华为H3C设备的华为路由模拟器 (相对实现的功能较少) , 针对思科设备的BOSON、Packet Tracer、Dynamips等, 可以实现几乎所有真实环境中的内容, 方便在实验设备不足的情况下, 熟悉设备环境。

6、实践出真知

最终, 课堂中所学的内容还是要到实际中应用, 积极参与社会实践, 参与具体工程项目建设, 从实践中再总结归纳所学, 这样才能真正的学有所用, 学以致用。

摘要:现如今, 在这个网络日益发展的年代, 高校原先开设的网络基础知识课程, 已经不足以构建当代复杂的网络模式, 从实际出发, 采用工程式的教学方法, 可以更好的整合网络知识, 对于教材内容的改革, 采用网络仿真系统解决实验设备不足的问题, 这些都是网络课程改革的方法。

计算机技术软件工程课程设计题目 篇2

软件工程设计题目 1.超市收银系统 以超市收银业务为背景,对“超市收银系统”软件进行分析和设计。要求: 建立商品信息文件,商品信息包括商品编号、商品名、商品类别、商品数量、商品价格等。建立商场收银系统,功能包括: 1,系统登录:运行系统时,收银员应输入姓名(或编号)及密码,验证后方可使用系统。2,收银操作:收银员逐条输入商品编号及数量,系统自动计算金额,输入完毕后显示应付款,当输入实收额后,计算出找赎值。交易完成后按一定格式显示回单(格式参照一般超市中的打印小票)。保存所显示的回单。如果,买家持有会员卡,则记录本次消费,并且买家将根据卡的类别享受相应优惠。3,4,自动按销售情况更新商品信息文件中的数据。另外,对没有卡的消费情况不记录该顾客的消费情况等个人信息。如果一个未持卡顾客一次购物满X元,可为其发放一张会员卡,以后在该商场购物可向9折优惠。2.图书馆管理系统 目的:方便图书馆对书籍借阅的管理 图书馆管理系统 某图书馆允许每个学生同时只能借得一本图书且借阅时间不得超出3个月,现所有学生借阅的图书的记录均存于流通文件中,每一记录中包括书号、借书人学号,应还书日期。书库文件中记录书名、书号、作者、出版社、出版日期、藏书数。现要求程序用菜单选择并完成下述的功能: 现要求实现如下功能: 1.借书功能:要求输入借书人学号及借书日期,如借书人的前面借的书尚未还则打印“You should Return first!”;同时不允许借书,反之则办理借书手续,即:在对应文件中记录借书人学号及借书日期、应还书日期,同时在书库文件中将所借书的藏书数-1。2.还书功能:即根据书号及还书日期从流通文件中删去借书人的借书记录,如果书已越期则打印“Time Passed!”;同时对书库文件中将所还的书藏书数+1。3.可显示所有借书过期而未还者的信息; 4.查找学号的功能要求采用折半查找的方法实现,并打印查询结果。5.退出程序 网上购物系统 建立这样一个虚拟的会员制的“购物中心”。1.用户第一次登录该购物中心的客户端时需要注册个人账号,填写用户名、密码等个人资料。用户注册时可以选择是否申请作为店主开设店铺。如不选择作为店主,即成为普通购物者用户;如选择作为店主,除须填写以上个人信息外,还需填上申请的店铺名等店铺信息,还可以选择商品加入自己的店铺,注册店铺后用户就具有购买者和店主的双重身份。用户完成注册后,即可通过用户名和密码登陆进入购物中心。2.购物者登录后进入购物大厅,大厅应显示正在经营的和关闭状态的店铺,购物者只能进入正在经营的店铺。店主登录时可选择是否以店主方式登录,若以店主方式登录,则直接进入自己的商店,可以进行店铺的管理工作(如:打开店铺,打烊,增减商品,调整商品价格等),但不能进行任何购物活动;否则,作为普通购物者进入大厅。购物者在大厅中选择店铺进入后,选定希望购买的商品,并可以和店主进行议价,若双方达成一致,议定数量的商品以议定的价格加入购物车中,店铺中相应商品的数量(暂时)予以扣除。3.购物者在退出购物中心之前,检查购物车,确认并支付购买商品。当购物者确认购买商品后,需通知服务器,服务器将对购物者和店主的账户余额进行调整,然后将本次购买的信息记录作为购物历史信息。购买者也可在确认购买之前放弃购物车中的任何商品,放弃购买将使得店铺中的相应商品数量恢复。(该部分细节完全实现难度较大,可做适当调整)若购买者退出大厅之前,检查购物车,其中没有商品,可直接退出系统。4.店主退出系统时,其经营店铺自动关闭。网络图片管理系统 基于网络的图片管理系统,用户可以通过该系统上传,分享,浏览,评论,美化自己活着好友的图片。功能要求 1.用户注册与登录 2.个人资料修改 3.添加好友功能 4.创建相册和子相册。5.上传图片到指定相册,服务器处理并存至特定文件夹,同时用户设定是否允许其他人浏览,默认为好友间才能浏览。6.可以分享好友的图片。7.可以对自己的图片进行简单的美化操作。8.添加/取消好友的功能 9.可以在图片下添加评论。10.实现类似人人网的圈人功能。外卖订餐系统 餐饮网站、来电订餐配送系统订餐网站 功能要求:

1、买家 1)会员注册、登录、查看订餐记录、修改资料和密码、管理收餐地址; 2)显示菜单、在线订餐,支持不同的折扣率; 3)购物蓝、在线结算; 4)会员查看订单的送餐的状态。

2、卖家 1)配送订单:订餐管理、更改订餐状态、订餐、送餐归类; 2)食品信息:发布、修改、编辑食品项目、食品配料及价格,可以上架和下架; 3)会员信息:会员信息的录入和管理,分大客户和个人客户,大客户可以设置服务专员; 4)图文内容:网站一些介绍性内容的发布和管理; 5)字典设置:可以设置以下内容:会员分类、食品分类、配送范围、图文分类、送餐方式、配送时间、送餐时间、会员组等。6)系统设置:可以设置会员卡信息、在线订餐的折扣率及送餐费用等。另外可以管理后台管理员和客户端用户;修改后台登录密码。城市路径建议及查询系统 城市路径建议及查询系统可以帮助人们查询某次出行的路径,当你找到一条你认为合适的路径的时候,你可以通过这个系统来查看人们对这条路径的评价。也许你会得到一些积极的评论:这条路上公共设施完善,这条路上的斑马线设置的很合理,这条路很适合车辆通行;当然,也可能会有一些负面的评价,例如:某个地段交通在某时段容易瘫痪,某个地段需要绕路,某个地方夜里不安全等等。使用者可以根据这些意见来选择出行的路线。系统的功能要求: 1.用户能够提供个人的信息。提供建议的用户和寻求建议的旅行者都需要提供自己的个人信息。2.用户能够给出个人的建议。用户可以对某个地点提出自己的看法。这些看法可以是文本的,也可以是多媒体的。3.用户能够通过系统查询路径。用户可以通过输入出发地和目的地来获得一条可能的路径。同时用户可以对路径做一些限制,系统可以返回一条尽可能合理的满足用户需求的路径。4.用户能够查询关于某条路径的建议。用户在获得路径以后,可以通过系统查询关于此路径的评价。同时系统能够根据一定的要求对意见进行筛选 分布式团队开发认知工具 目前的软件开发团队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某个单一的团体。某些软件的开发可能需要依靠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多个团队来完成。在这种情况下,开发团队间彼此的交流就显得十分重要。在设计,执行,Bug处理,整体进度等方面,各个团队需要保持认知上的一致性。设计这个工具的目的,就是能够让开发者能够尽快的了解项目上最近发生的变化,合作者的行动,以帮助各个团队更好的交流,完成合作的目的。对于项目变化的描述,可以是显示在某个网页上的,也可以显示在某个独立的客户端上,或者是其他的设备。系统应该是能够将基本的开发信息显示出来,开发者能够轻易的发现自己想要的信息并且通过系统来查询该信息的具体内容。项目要求: 1.系统应该是运行在尽可能小的干扰下的。2.系统的可靠性必须得到保证。3.关于项目变化的输入和查询都应该较为便捷。虚拟在线读书网 1.为使广大喜欢在线看书的同学能够小试笔杆,切磋文笔技艺,同时交流各自喜欢的书籍和看书心得,现在要求做一个虚拟的在线看书写书的网站,仅供内部交流和使用。主要功能描述: 用户分为不同身份:可以是读者也可以是作家,另有一个专用账号属于管理员。2.作家及其简介在主页面显示,按作家得到的分数总和多少排列。点击作家名可以进入作家的个人主页,主页上有作家发表的各种文章,按书名排列,并显示发表的时间和点击数。主页面上有搜索功能,可以按题目或作者名称查询。主页面还要求有能根据读者的读书记录推荐相关或类似书籍的功能等,具体自定义。3.读者可以对自己的相关资料进行管理,包括读书的权利可以通过某个版面交易,交易完成后积分和读书权应相应发生改变。读者可以给作家留言,打分,每次留言读者可以得到积分。各书可由作者决定价钱(即所耗积分数),读者付给积分后就可以看到内容,并且以后都可以看到。读者可以对某本书进行举报,但必须说明理由 人事管理系统 为学校人事部建立简易管理系统,需建档的人员目前分为教务部、人事部、后勤部、信息部共4个部门。1.为各部门员工建立个人档案管理,员工考勤即每日工作证识别和记录管理,出差报告记录,请假记录,每月薪酬清单管理等。2.要求各个功能有专用的输入界面和相应的输出界面。并且个人有各自的记录可以按姓名或工作证查询得到。3.要求考勤记录按时间保存,出差记录和请假记录按月保存,薪酬清单按个人保存。个人只能找到自己的各项记录,只有人事部的人员可以找到所有人的记录。4.要求自定义至少5条薪酬计算规则,如每月底薪个人可以不同,每月缺勤3次以上扣费多少,5次以上更多等。在薪酬清单中体现出来。简易日记管理器 1.参考Microsoft word,做一个简易日记管理器,要求有标题栏、菜单栏、常用工具栏、文本编辑区和已有日记的目录显示区。文本编辑区可分页,并自动显示当天日期等,格式编排自定。目录显示区按时间顺序显示已有日记,并且点击任意一个日记课相应在文本编辑区显示日记内容。2.功能包括文件处理如新建、打开、保存、另存为,编辑功能如剪切、复制、粘贴、查找、全选等,工具如日期插入、图片插入、文字放大或缩小、文字颜色选择等功能。要求在文字编辑的同时会显示光标的位置,总页数和当前所在页数,当前字数统计等;有快捷键可以实现翻页功能。3.每个功能都可以选择是否在工具栏上显示,并在菜单中标志出来。4.其他功能可自定义。5.其他要求: 6.各个菜单必须包括上面提到的功能,并且菜单栏不少于5个选项,每个选项下拉不少于5个功能,除此外还要求主界面上有不少于5个快捷键帮助文本编辑。所有功能不得重复,超过规定个数可以根据实现的效果加分。

课程教学计算机工程 篇3

【摘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我国践行科技强国战略的重要举措,而计算机语言类课程是软件工程师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针对目前语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工程导向型”教学理念,针对核心问题,提出问题解决方案。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 建构主义 工程导向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8-0071-02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核心是创新实践教育,遵循“行业指导、校企合作、分类实施、形式多样”的原则,由国家层面制定相关的配套支持政策,提出行业领域人才培养需求,指导高校和企业在本行业领域实施卓越计划。我校“软件工程”专业被遴选为首批试点专业,按照教育部统一部署,精心制定了适合本校学生层次的教学大纲和实施方案,着力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行业竞争力。

一、计算机语言类课程的教学困境

软件工程专业的核心目标是训练、培养学生的软件使用与创新设计能力,而其中的关键是深入掌握乃至精通一门或多门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多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软件工程的教学重点首先应该放在对计算机语言的系统学习上。学生深入掌握计算机语言的精髓,不仅可以帮助其加深对软件的理解,而且可以从本质上领悟软件设计的机理,进而消化、吸收乃至创新。

目前,计算机语言教学存在以下三个误区,一是应试教育思维仍占主流。很多高校开设计算机语言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应付各种不同类型的等级考试、资格考试,教学计划的制定仍然是围绕考试大纲,考什么就教什么、学什么。二是形式主义,照本宣科式地教一些基本知识,学一些基本概念,避重就轻。三是教材本位主义。目前很多教师还是就教材章节安排教学内容和进度,并不适合大多数学校的实际教学需求。如果一味强调教材的主导作用,则不利于教学改革,很难收到预期教学效果。

由于存在以上误区,计算机语言类课程的教学突出反映了四个问题:(1)侧重基本概念的讲解而忽视综合应用的训练;(2)强调局部知识点而忽视知识全貌的构建;(3)学习单元相对独立,缺乏对单元间内在联系的深度探讨;(4)教学设计太刻板,片面强调教学过程的可控性,忽视构建一条全局性的知识链。

二、基于建构主义的工程导向型教学理念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实施者和引导人,仅负责学习情景的创造。学生对知识的获取不是简单被动的接受,而是经过复杂的思维处理形成特定的主观认识。教学过程的实质是一个异步、并发式的过程,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目标和过程,学生获得知识的多少取决于该学生根据原由知识去建构新知识的能力,而不是取决于学生的记忆力。

结合多年教学实践,我们提出了“工程导向型”教学理念,即将整个教学内容划分为若干单元,每个单元凝聚为一个核心,为每个核心设计一个“工程模型”。首先由教师提出工程的模糊模型,工程的具体内容及实現细则由学生去丰富、细化。可见,工程模型的递次求解过程就是“由点到面”的不断学习过程,学习内容呈“星状”辐射,并向外逐层延伸。

工程导向型教学理念包括以下六个基本原则:

1.一切问题“工程”化。将问题置于软件工程设计情景中,规划设计步骤,循序渐进,力求体现工程设计的完整过程,训练工程处理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2.反馈补偿原则。在对工程后续单元的处理过程中,新建构、新学习的理论反过来又可用于修正前面的结果,调整知识结构,实现优势互补,循环提高;

3.工程单元的逐层嵌套。根据课程内在联系,工程单元的划分采用规模递增的原则,对已学知识反复使用、研究,逐步深入,调整结构,加深理解;

4.自主构建知识链。研究工程单元之间的内在联系,寻找承上启下的知识点,构建一条贯穿始终的主线索,从而形成课程的全局观念;

5.无限循环原则。具体体现在工程单元的无限延伸性和工程体系的首尾相连性上;

6.培养工程技术型人才。工程导向型教学思想的最终目标是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工程”观念,掌握工程设计的基本技能,能解决实际的工程问题。

三、工程导向型教学设计

基于工程导向型的教学设计主张学习的主动性和建构性,强调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中心内容,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勇于发现,提倡培养创造型人材,强调精英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全面结合。另一方面,工程导向型的教学设计也注重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反对忽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情感因素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我们认为,工程导向型教学设计必须正确处理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关系:

1.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讲授的关系。虽然工程导向型教学强调学生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以学生自主学习构成整个教学过程,同时更重视教师的导向作用,只是对教师的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工程模型的设计与各个处理过程中,应该自觉体现这一点,避免回到传统的课堂教学老路上来。

2.教学内容与大纲、教材的关系。不可否认,目前的教学工作大多要求在指定的教学大纲指导下进行,突出的表现就是对教材的过分依赖。换句话说,很多教学大纲都是教材章节的简单罗列,教学的内容、进度以及教学目标和效果等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教材的制约。工程导向型教学必须打破这种僵局,以教学目标指导教学计划的制定,教材仅作为教辅材料。

3.教学目标与学习目标的关系。教学目标是课程教学的整体目标,是根据授课学生层次、教学资源环境等提炼出来的一个笼统的计划性目标。而学习目标是具体的阶段性目标,需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当前时期的学习内容来决定,它不具有统一的形式,因而是仍然可调控的、可显的。

4.工程概要与工程模块的关系。工程概要即工程框架结构,由教师提出粗略设想,从全局角度出发,关心的是工程单元之间的内在联系,重点在于课程主导线索的建立。而工程模块由学生设计,根据每位学生对工程要求的理解,结合其自身的经验素质、所处学习环境等因素,设计具体的工程实施步骤。

四、教学设计案例分析

我们以Visual C++(简称VC++)课程教学为例,介绍工程导向型的教学理念在计算机语言课程教学设计中的具体应用。我校的VC++课程主要涉及C++基本语法、类与对象、可视化界面和数据库等四个方面。为此,我们构造一个综合性的应用型工程“试题库管理系统”,主要包含试题录入、编辑、删除、查询与统计等管理功能,涉及文字处理、图形编辑、界面设计和后台数据管理等四个方面内容。如图1所示。

(1)C++语法规范,包括类与对象部分,作为程序设计的基础知识,可以在学期开始时讲授,也可以穿插在过程中讲授。如果之前开设过C语言等课程,则可以由学生自学完成。我们在实际教学时,根据我校培养方案实施情况,把这部分内容分成两个阶段,首先把基础语法讲授完毕,而把类与对象的知识穿插在工程实现的过程中,当整个工程完成后,再引导学生反馈、巩固。

(2)工程构建从界面设计开始,教师只给出大致的界面布局,放任学生自由发挥,鼓励他们创造性地设计个性突出的丰富多彩的界面。把原本枯燥无味的控件罗列性介绍融入趣味性十足的界面美化中,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引导他们自学课本未涉及的知识点。实践表明,这种自由发挥式的教学模式很受学生欢迎,大家你追我赶,各领风骚,设计成果出乎意料的好,学习效果显著,学习深度在不自觉中得到加深、升华。

(3)努力为学生创造良好愉快的学习情境。图1中的“文字处理”负责试题的文字编辑。在进行这部分教学设计时,我们专门安排一次课时间让学生熟悉一些典型的文字处理软件,如Word、WPS等,有针对性地学习它们的设计风格及功能设置。在此基础之上,再引导学生在VC++中寻找类似的控件,拓展深度设计。再如图中的“图形编辑”,考虑到数学、化学、机械等课程试题中经常需要用到各种形状的图形,所以需要系统提供给用户一个图形制作功能,允许用户根据实际需要自行绘制各类图形。因此,我们要求学生深入研究Word的图文混排功能和VC++的图形处理原理,要求了解相关课程的试题对图形操作的具体要求,如此等等才能设计出满足不同课程需求的图形编辑模块。

(4)数据库管理原本是一门独立的课程,在VC++课程中只作扼要介绍。由于“试题库管理系统”需要管理数据,加之同学们对这部分知识很感兴趣,我们就因势利导加深了这方面的讲授力度,包括ADO、ODBC、DAO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C++强大的数据管理能力。很多学生自觉学习SQL、Oracle等数据库知识,完善自己的系统功能,设计成果大大超出预期效果。

(5)正确定位教师角色

工程导向型教学理念强调学生是教学主体的同时,同样重视教师作用。教师的职责在于确定学习任务,组织学习活动 ,引导学生正确使用信息资源。教师由舞台主角变成了幕后导演。这一转变不仅没有削弱教师的地位和作用,而且对教师的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既要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资源,帮助学生完成学习过程,而且要加强教学过程管控,把握教学进度,保证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庆久.德国应用科技大学与我国应用本科的比较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8):32-34.

[2]Hiebert, J., Carpenter, T. P., Fennema, E., Fuson, K., Human, P., Oliver, A. & Wearne, D. (1996). Problem solving as a basis for reform in curriculum and instruction: The case of mathematics. Educational researcher, 25(4):12-21.

[3]Riedel, E., Dresel, L., Wagoner, J., Sullivan, L. & Borgida, E.. Electronic communities: assessing equality of access in a rural Minnesota community[J].Social Science Computer Review,2001(6):370-390.

[4]Szajna, B.. Empirical evaluation of the revised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J]. Management Science,2004(42) :85-92.

[5]Brooke Smith, Peter Caputi, Patrick Rawstorne.The development of a measure of subjective computer experience[J].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2007 (23):127-145.

课程教学计算机工程 篇4

计算机由硬件及软件组成,硬件是人们能够看得到、摸得着的电子机械设备,像硬盘、U盘、主板、显示器、鼠标等,软件是以硬件为载体而存在的程序、数据、图片、文档等。而软件又可分别按功能、规模、工作方式、服务对象进行分类。所以计算机工程就包括了硬件工程和软件工程两大部分。软件工程是研究软件开发和软件管理的一门工程学科,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科学为基础,强调软件开发的工程性,其知识体系框架涉及软件需求、软件设计、软件构建、软件测试、软件维护、软件配置/工程管理、软件工程过程/工具与方法、软件质量八个方向,其中包括了软件开发和软件管理两大部分。软件工程专业学生就业方向主要是从事软件开发和项目管理、软件测试和软件文档、企事业数据处理、软件系统分析与维护、各企事业单位自动化办公平台的开发推广和维护、及计算机软件硬件产品的销售与服务。

2 软件工程专业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现状

计算机网络是软件工程专业的一门必修课,课程内容涉及数据通讯的基础知识、计算机网络概念原理、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等,该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希望软件工程专业的学生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了解数据通讯的基本运用、熟练掌握网络系统的安装和使用,结合社会需求对网络应用进行开发。有很多同学都反映计算机网络课程学起来非常费力、知识点繁多而松散,对于软件工程专业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现状现予以分析,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计算机网络课程教材编写存在问题

计算机网路课程教材的在编写上存在欠缺,语言上不具备幽默、生动活泼的特质,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很容易被分散,印象也不能很深刻。另外,教材的编写偏于抽象,学生们在学习中无法将这些抽象的概念具象化,再加上缺乏感性的认识,使得学生们对于该课程的学习无法在脑海中建立一个模型,所以很难有印象,也很容易忘记。再有,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编写在顺序上存在不足,教材讲求由深入浅,学生们在学习时就很难进入角色,这相当于在还没弄清楚用户的需求时便使用奇妙绝技。

2.2 学校缺少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环境

对于计算机网络课程的理论教学,由于课程内容涉及协议内容较多,如果单纯看课本肯定会觉得乏味、枯燥,学校如果没有安排实验课,学生们无法仅凭借想象对理论知识进行理解和运用。另外,学生们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缺少实践、模拟实验,如果不动手实践,很难搞懂网络协议里许多周密的考虑,也就很难理解为什么网络协议会如此复杂。没有任何一个实验是全需要记忆,这也不是一个好方法,不动手实践,永远无法理解教材隐含的知识点。

2.3 计算机网络课程在教学本质上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计算机网络课程具有相当复杂的体系结构,大多数学生可能会感觉,在大学里学习的这些课程对于工作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帮助,所以,计算机网络课程在教学本质上并没有充分激发学生们的求知欲。如果在学习中找不到兴趣点,则很难一头扎进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无法投入则无法深入、无法升华。学生们在计算机网络课堂上缺乏积极主动参与、自由思考的动力。

3 软件工程专业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改革

3.1 理论联系实际,增设计算机网络教学实验课

计算机网络教学实验课可以充分模拟各种协议的通讯过程,还可以抓取通讯过程中的报文,对报文的格式与课本理论知识进行对比,分析报文的组成,这对于计算机网络课程中协议内容的理论知识便于理解,对于运输层和应用层的理解提供了便捷,最重要的是还为学生的学习增添色彩。在扩展知识的同时通过实践加深印象,实现理论与知识的完美结合是熟练掌握计算机网络课程关键因素。

3.2 根据专业特点,制定合理的教学内容

软件工程专业研究如何用工程化的方法构建和维护实用的、高质量的软件专业,该专业设计程序设计语言、涉及数据库、设计软件开发平台,是当前计算机领域发展最为迅速也是最有发展前景的一门专业。国家对于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可见国家对于该专业的重视程度。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内容也应该充分根据软件工程专业特点,制定合理的能够充分满足软件工程专业的教学内容。软件工程偏向于软件的开发,计算机网络偏向于搭建网络线路,一个是软件方向一个是硬件方向,如何将两者良好对接,建立具备软件工程专业特色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是该专业该课程改革的主要方向。

3.3 坚实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软件工程专业计算机网络课程对于学生的基础知识具有很高的要求。该课程的方向应该以培养学生熟悉并掌握计算机网络概念、两个组成部分、六大基本功能、按范围/使用者/交换功能分类、七层/四层分层结构、体系结构、服务、接口、协议、实体等基础理论知识,要求本专业学生具备技术理解力、业务分析能力、良好的沟通能力。对于专业人才的培养方案注重多元化体系、实际项目、强化工程思想、理论扎实、编辑规范,以培养出多元化的不同层次的专业人才。

3.4 合理规划软件工程专业就业前景

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软件逐渐融入生活,网上银行系统、网络聊天室、航班查询系统等都用到了软件技术。而软件工程专业的就业选择性、职业规划也越来越广泛,像系统分析师、软件工程开发师、软件咨询顾问、数据库程序员、软件培训师、需求分析师、质量保证专家等等。然而,软件工程专业毕业学生数量太多或是质量太差,而国家和社会对于软件工程专业人才的层次结构、就业方向、能力与素质的需求越来越高,使得软件工程专业毕业生满足社会需求的针对性不够强、结构上不合理,社会需求的软件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应该是与社会需求相匹配的金字塔结构,所以对于软件工程专业计算机网络课程进行合理规划,对于满足社会需求、保障学生就业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

4 结论

软件工程专业计算机网络课程在教材编写、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未来专业就业规划上存在欠缺,但是通过增加学校软件工程专业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实验课、根据专业特点制定合理的教学内容、夯实学生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合理规划专业就业前景等改革措施完善专业教学。计算机网络课程教授的不仅是知识、还是经验、文化,学生对于该专业该课程的实际把控将决定自己未来的职业规划。

参考文献

[1]姚永雷,马利.网络工程专业“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09,05:121-123

[2]朱节中,姚永雷.网络工程专业《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教学研究[J].科技信息,2009,30:206.

[3]骆斌,葛季栋,丁二玉,邵栋,王浩然.软件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研究与创新实践[J].计算机教育,2010,23:9-13.

[4]赵婧如,王宣政.关于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改革的建议[J].计算机教育,2006,05:33-36.

[5]徐涛,李旭宏,潘雯雯,王冠.网络工程专业《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教学探索与实践[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02:271-272.

课程教学计算机工程 篇5

计算机网络工程专业《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改革与实践①

作者:陈元滨

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第14期

摘要:在教育部质量工程背景下,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国内各院校近年来对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都进行了改革的特点,我校计算机网络工程专业遇到了学时少、课程内容多的情况下,《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路》等课程如何教学的问题;本文提出了结合教学改革与质量工程项目,改革我校计算机网络工程专业《电子技术》课程建设的建议及实践方法。

关键词:电子技术教材课程建设教学

中图分类号:TP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5(b)-0137-01引言

电子技术基础是电子及电气信息类共同开设的专业技术基础课。在实际中,电类专业中又有强电和弱电之分;而在弱电中,有自动化和计算机软、硬件等专业,但它们各自又有不同。电子与电气信息类专业对电路原理与模拟电子技术既要比较熟练地掌握电工电子技术的方法和应用,又不要求作深入的研究。非电类专业对于分析与设计都有一定的要求,以便掌握计算机相关硬件知识和从事计算机接口电路的分析与设计,而对于电机及其控制则一般不做要求。

计算机网络工程专业属于电子信息类,对电子技术要求是介于电子与电气类和非电类专业之间。通过电子技术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电子技术必要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电子技术的应用及发展,为学习后续课程以及从事与专业有关的工程技术等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1]教学与实践

在肇庆学院计算机学院,几年来,计算机网络工程专业的本科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电路原理”和“模拟电子技术”及“数字逻辑”均采用三门课教学,先“电路”后“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逻辑”在两个学期教学完成。采用电类和自动化类电路和模拟电子技术及数字电路教材,共162学时(其中理论138课时、实验24课时),在实际教学中按计算机网络工程专业的要求增减,给教学带来了极大的不便。针对目前的现状,首先解决教材问题。在教学中,我们选用国内的优秀教材,但这个教材不是针对计算机专业的,是所有电子与电气类专业的,我们依据弱电专业所需知识为的教学内容为体系结构,向同学们讲授。实践中,《电路原理》这门课,我们选了高教出版社出版的邱关源主编的《电路》、康华光主编的《电子技术—模拟部分/数字部分》为学生的教材,而依

据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的沈复兴主编的《电子技术基础》为知识体统结构,来向学生讲授。这样无论从知识面和知识深度,都满足了计算机网络工程专业的要求。在知识面上,让学生应该看到,电子信息类专业应该了解哪些,在知识层次上,让学生知道,电子信息类专业应该掌握哪些知识。教材建设

2006年我校顺利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2007年教育部下发了《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两个文件,我校启动了教学质量工程项目,重新制订了计算机网络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由原来的3100多学时缩短为2800学时、174学分缩短为165学分,调整情况见表1。从2008~2009学年第三学期起,计算机网络工程专业08级,率先将“电路原理”和“模拟电子技术”、“数字逻辑”合并成一门“电子技术”课程。使原来第二、第三学期完成的课程,在第三学期一门“电子技术”课完成,这样使后续课程提前一个学期,能使学生提前进入专业课学习。目前在国内的教材中还没有针对计算机专业的这一类教材。

为适应教学改革和质量工程及新的学生培养方案需要结合教学实践,做好“电子技术”课程教材建设十分必要。计算机网络工程专业本科生的“电子技术”课程既不同于电气工程和电子信息等电类专业的“电路原理”与“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逻辑”课程,不能是这三门课程内容的简单相加,也不同于非电类专业的“电工电子技术”或“电子技术基础”等课程。应当把教学重点放在强调基础、弱化难度;强调基本概念、弱化解题技巧;强化基本概念、弱化公式记忆上。遵循知识、素质和能力并重的原则,更新内容、优化结构、压缩课时、精讲多练、培养能力,对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进行改革。[2]

“电子技术”课程的教材应从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和培养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目标出发进行组织和建设。教材要力求反映电工电子学科的新成就和新进展,要关注授课对象专业领域的发展趋势,可以引入在电气工程、电子工程和信息工程的学科领域中发展和探索性的内容,将新工艺、新方法、新规范、新标准引入教材,努力使教材反映时代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具有体现现代科技与生产的发展变化和基础知识相结合的开放性特点。

“电子技术”课程的教材要突出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应用能力培养的特点,在内容上力求丰富,在结构上力求创新,充分体现和贯彻素质教育精神,与现代教育手段相结合,增加EDA演示,使学生既学到了书本的知识,又得到了实践的锻炼。摆脱理论分析长而深的模式,电工电子基础理论的学习以掌握新知识和新技能为目的,作为掌握变化的、动态的新知识的基础,以“必需、够用”为度。教材应集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于一体,注重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电子技术”课程的教材采用富弹性的模块式结构,对知识与能力进行有目的地综合、融合和整合。从课程所含各个学科领域系统的观点出发,重视整体概念和系统特性,重视应用技术,多做定性分析,力求理论形象直观,强调理论教学和实验教材的衔接,使理论知识体系与实践技能体系

有机地结合起来。采用“基础知识(经典内容)→先进技术(提高内容)→应用能力(实用内容)”的体系组织教材。[2,3]结语

计算机网络工程专业《电子技术》课程包括电路和模拟电子技术及数字逻辑三部分。电路部分主要学习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定理,电路的分析方法;模拟电子技术部分主要学习半导体器件的工作原理和特性,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和分析方法,集成运算放大器应用;数字逻辑部分主要学习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逻辑电路。在2010~2011第三学期,我们选用清华大学出版社李洁主编的《电子技术基础》一书,作为教学教材参考,在实际教学中略有增删,第一章增加电阻△-Y型转换一节,第二章增加网孔(回路)分析法一节,第五章增加互感变压器一节,在第六章增加卡诺图画简一节等,在每章后附重点内容的EDA演示。

参考文献

课程教学计算机工程 篇6

关键词:工程教育;计算机软件;课程方法

20世纪末,由美国康奈尔、斯坦福、加州伯克利等8所大学联合发起的高等工程教育改革运动,引领了世界工程教育领域“回归工程”的潮流[1]。随着我国工业化的快速发展,以培养“合格工程师”为标准的工程教育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目前中国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工程教育[2]。

今年3月底,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2014年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在阐述中国教育结构调整时,谈到高校转型问题,指出在培养模式上,转型高校将淡化学科,强化专业,培养技术型人才。这种转型将对工科院校的工程教育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一、工程教育简析

工程教育是以工程实践活动为基础、以工程项目为载体,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专业技术和职业素质的培养,整个培养过程,体现工程实践的本质和特点。工程教育具有实践性、综合性、经济性和创新性等基本特征。

工程教育作为一种专业教育,在完成工程项目的同时,不仅强化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同时培养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关系,是教育学生做人做事的辩证统一,工程教育更注重能力的训练和品德的养成。

二、实施工程教育的意义

经过工程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对工程实践活动从构思、设计、实现和运作有整体的认识和理解,并且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强,做实际项目时,能够考虑到项目的经济性方面,有创新工作意识,有利于学生今后顺利从事相关工程领域的工作。

三、计算机科学类专业课程方法改革探索

(一)理论教学注重开展“两化”教学。齐齐哈尔工程学院自升本以来,一直探索与工程实际密切结合的教育教学方法,几年来,注册成立了20余家校办产业,鼓励老师从生产实践中寻找真实的项目,让学生和教师共同完成项目,训练学生的工程能力,与此同时,也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在真题真做过程中,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自学,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同时创造经济收益和社会价值。这就是该校提出的“工程任务课程化”,即以工程项目为载体,将整个工程任务贯穿于教学过程,学生在实践中逐步学习、深化理解基本理论,掌握各知识点,通过工程项目实践,加深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强化。

在教学过程中,若没有真实的项目,就按照实际工程任务的全过程组织教学,课堂教学项目的设置是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指导,各门课程围绕专业目标进行系统设计,从而使学生掌握知识之间的联系,并用于解决综合的问题。这就是“教学任务工程化”。

计算机科学类专业在理论教学中开展“两化”教学以来,以程序开发类课程为例,教师提前给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然后把程序设计任务布置给学生,并阐述具体的要求,每个小组有不同的任务。学生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会按照软件工程生命周期的步骤进行问题定义、可行性分析、总体描述、系统设计等前期设计工作,并反复与团队研讨,最终与用户达成一致意见后,将开始进行编码、调试和测试、验收与运行,将交付给用户进行使用。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也能发现哪部分知识欠缺,从而产生学习的动力和积极性,更深入的学习的相关知识。通过实施工程教育,培养学生的大工程观。

(二)实践教学注重校企合作。在实践教学方面,齐齐哈尔工程学院从大一开始,每年利用暑假时间统一安排学生到与所学专业相关的公司进行专业实习,如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将被安排到软件设计公司、电子商务公司、硬件维修、网络维护、广告设计等公司进行三个月的实习。在实习前,教师要给学生布置相应的任务,学生结合在公司实习的内容进行设计,完成作业,专业会在实习结束后进行答辩、考核。在實践过程中,学生以企业员工的标准要求自己,实习工作既检验了学生在校学习的效果,也锻炼了学生的实践技能,并培养了学生的职业素养。工程师角色的核心是设计和实施问题的解决方案,通过校企合作、真实岗位实习,学生逐步向工程师的培养目标迈进。许多同学在实习结束后的答辩中,谈到他们的感悟往往是一致的:在企业实习,能够将在校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践进行综合应用,学会了如何解决实际中出现的问题,摆正了对待问题的态度,学会了与人相处、与团队合作。

四、效果分析

在计算机科学类专业实施工程教育的关键在于专业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理论课程通过开展“两化”教学改革,以项目为载体,引导学生对实际工程项目进行构思和设计,最终提出实现方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训练了他们的工程思维。在做好理论教学的基础上,与行业企业密切校企合作,加强实习基地建设,给学生提供真实的实习岗位,让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化了学生专业能力,增强了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并养成了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学习态度。

参考文献:

[1] 刘吉臻. 工程教育课程改革的思维转向:工程化的视角[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04).

课程教学计算机工程 篇7

随着近年来信息技术的发展, 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 数据已经成为一种有价资产, 而计算机信息管理作为数据应用的基础也变得日益重要起来[1]。但是, 多年以来光电工程专业学生的培养, 一直注重数理基础的培养, 计算机信息管理技能的培养相对较少, 导致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表现在:一是学生在思想上没有认识到计算机信息管理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性, 不了解光电专业与计算机信息管理的紧密联系。二是学生在行动上没有将充足的精力投入到课程学习中, 多数学生仅仅靠上课听讲, 课下并没有有效地复习, 因此学习效果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三是多年以来计算机信息管理课程往往侧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 对于新时期学生的兴趣点把握不准, 致使学生认为该课比较枯燥, 使得教学效果不太理想。随着光电工程方向各种数据的积累, 相关单位迫切需要具有计算机信息管理能力的毕业生。为此, 本文从光电工程专业特点出发, 提出一种基于兴趣驱动的计算机信息管理课程的教学方法, 为学生未来的就业打下基础。

二、基于兴趣驱动的计算机信息管理教学方法

(一) 兴趣点的发掘

兴趣是指一个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学生一旦对某些事物产生兴趣, 他便会热心于接触、观察这件事物, 积极从事这项活动, 并力求揭示其中的奥妙[2,3]。现阶段学生的兴趣点都直接或间接的源自于互联网, 而互联网上的热点, 变化迅速, 此起彼伏。伴随着我国“互联网+”战略的实施, 互联网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更加紧密。因此, 在计算机信息管理教学过程中要密切联系网络热点事件, 解析热点事件背后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的基础性作用。转变学生的思想, 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计算机信息管理在光电工程方向的重要应用, 使学生明白计算机信息管理已经渗入到各个领域之中, 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教师是学生兴趣点的启发者[4], 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 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挖掘学生的兴趣点, 结合网络热点事件, 发挥教师自身的创造性, 以计算机信息管理学科特点与教师自身的教学特色和魅力去感染学生, 融抽象知识于生动形象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去, 创设具体的教学情境, 激发起学生的强烈兴趣, 从而打开思维的闸门, 使学生进入一个强烈的“我要探索”的境界, 从而开发出学生自主学习的原动力。

(二) 兴趣点的培养

要使学生学习计算机信息管理的兴趣长盛不衰, 学习的动力源源不绝, 形成学习计算机信息管理的良性循环, 关键是要让学生感到学习计算机信息管理“有用”, 这种“有用”不仅是指在日常生活中, 更是指在学生个人成长、发展的道路上有用。能让学生学以致用的知识才是真正掌握的, 是学生感兴趣的知识。

光电工程方向的学生比较重视数学、物理以及英语等课程的学习, 对于计算机信息管理课程重视程度不够, 其原因是没有充分认识到光电方向与计算机信息管理的紧密联系。学生行动上没有将充足的精力投入到课程的学习中, 多数学生都是仅仅靠上课时候听讲, 课下也没有有效地对课程进行复习, 致使学生兴趣点全无, 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在学生具有一定兴趣后, 然后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让学生通过互联网自主获得信息进行思考, 同时, 转变了课堂中的学习气氛, 对学生思考后的问题进行解析, 更大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利用互联网学习, 巩固深化对概念的理解, 调动学生探索的积极性, 使学生主动获得知识, 应用知识去解决问题, 让学生一步一步进入问题驱动阶段, 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兴趣, 使学生的兴趣点能较长地维持, 关键是培养学生做事要有始有终, 有恒心, 有毅力, 这也是每个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重要方面。学生能学、爱学、会学, 便为知识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但由于学生兴趣变化大, 做事缺乏恒心, 情绪易于变化, 因而很多事做起来不能持久。因此在平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坚持学”, 不断地鼓励, 适时地点拨, 有意正确引导, 长时间维持学生对计算机信息管理的兴趣。

三、基于兴趣驱动的计算机信息管理教学实施

(一) 基于任务的兴趣强化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 通过给定学生具有一定难度的任务, 让学生在解决任务中学习, 能够大幅提高学生成就感, 强化学生的兴趣[5,6]。实施基于兴趣驱动的计算机信息管理教学需要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设计任务, 让学生在任务中进行学习[7]。

随着近年来光电工程领域技术的发展, 与之相对应的数据也大幅度增加。因此, 可以利用光电工程领域实际数据管理需求, 设计任务, 让学生进行解决。为此笔者将过去科研项目过程中生成的光电工程方面的数据以及一些需求作为学生兴趣强化的任务。在过去的十年中, 笔者所在的课题组先后承担了国内多家光电工程研究院所的数据库管理项目, 积累了大量的原始数据, 可以很容易得到大量的不同难度的任务。

以通常的光电工程领域的数据为例说明典型任务的构建。通常光电工程领域的数据主要是图形图像数据, 视频数据等。图形数据一般是指一些简单的、规则性的几何形状。图像数据是指图画、照片之类的静止画面。视频数据是指动态图像, 由一系列静止图像组成的序列, 也是一种时变媒体。一般的视频数据中还包含音频、图形、图像或文字等视频数据。因此如何对光电数据进行分类, 并对这些数据进行模型抽象。如何设计数据表和字段。如何建立一个小型数据库等方面都可以分解出一系列的任务, 供整个教学过程中应用。

(二) 课程考核

传统的计算机信息管理课程的考核主要以闭卷考试为主, 辅以平时成绩作为补充。近年来随着计算机作为高校毕业生的一项必备技能, 计算机实践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因此计算机信息管理的考核要更注重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在平时学习中要对学生实际动手能力情况进行评价, 评价包括每次学生完成任务所得到的评价和上机测试。学期总成绩包括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两部分, 平时成绩是包括学生的平时作业成绩、上机完成任务情况、任务总体完成情况、课上反映情况和上课出勤情况五个部分, 占总成绩的一半;考试成绩是学期末进行考试所得成绩, 也占总成绩的一半。另外, 试卷考试内容也不是只注重理论知识的考核, 在试卷中减少了理论性、记忆性内容的考核, 加大了综合应用内容的考核。

通过笔者所在学校对光电工程专业计算机信息管理课程两年的试验, 学生的计算机信息管理能力得到很大提高, 并且有一批学生以计算机信息管理为基础申请得到了国创项目的资助。通过笔者课后的调查回访, 发现兴趣驱动教学方法能够大幅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提高计算机信息管理课程的学习效果, 对于提升学生的计算机技能, 乃至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都有重要意义。

摘要:由于专业跨度较大, 光电工程专业的计算机信息管理课程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本文从光电工程的专业特点出发, 提出一种基于兴趣驱动的计算机信息管理课程的教学方法。通过转变光电工程专业学生的思维方式, 培养学生的兴趣点, 以光电工程的大量数据为基础设计任务, 对兴趣进行激励加强, 提高学生学习计算机信息管理课程的热情和动力, 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光电工程,计算机信息管理,兴趣驱动,任务

参考文献

[1]王亚利, 韩卫媛.高职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改革的思考与探索[J].教育与职业, 2012, 30:114-116.

[2]Shen Bo, Chen Ang, Guan Jianmin.Using achievement goals and interest to predict learning in physical education[J].Journal of Experimental Education.2007, 75 (2) :89-108.

[3]郭戈.关于兴趣教学原则的若干思考[J].教育研究, 2012, 03:119-124.

[4]赵兰兰, 汪玲.学习兴趣研究综述[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6, 06:107-112.

[5]李占宣.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数据库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探索, 2010, (12) :52-53.

[6]岳淑玲.任务驱动法在“SQLServer数据库管理”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与职业, 2013, 20:149-150.

课程教学计算机工程 篇8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教学实践,实验教学,创新

1、引言

随着全世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的使用已经进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E"时代的来临要求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应该适应科技进步的需要, 高等院校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高级应用型人才的使命,理应站在科学技术发展的前列。如何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改善教学效果, 使学生具备全面完备的IT综合素质,就成了"计算机组网技术"课程改革的宗旨。而在"计算机组网技术"课程中存在着教学内容与实际脱离,教学模式较为落后等诸多方面的问题。实验教学环节主要是验证性实验,实验课依附于理论教学,实验内容不系统,不明确,随意性大,形式松散,内容陈旧,教师的教学有一定的被动性。于是, 一些相应的课程教学改革纷纷出台, 但多停留在增加教学设备和改革实验内容的层面。没有能够将课外的实践与课内的实验并重, 没有认识到对学生自身的创新精神培养才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根本内因, 不能够有效地改革教学以及实验模式, 因而不能收到有效的改革成果。学生中普遍存在着理论与实践脱节,高分低能的现象, 不少学生修完了课程, 拿到了学分, 但对于计算机网络的认识并不深刻, 毕业生与工作接轨的实践能力仍没有得到明显提高。近年来, 我校在该课程的建设过程中, 不仅注重内容上的不断更新, 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方面也注意采用新技术和新方法, 培养学生的实际工程应用能力,进行了切实可行的改革实践。对同类院校的课程建设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课程的现状分析

现在很多大中专院校的"计算机组网技术"课程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忽视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整个教学过程枯燥无味,缺乏师生互动,激发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多院校的计算机网络实验室,迫于条件的限制最多只能安排一些简单的实验,而交换机、路由器的配置、局域网服务器构建以及网络维护管理等综合实验无法开展,而对一些诸如WIFI、VPN、IPV6、SOHO网组建等网络新兴技术更是无从把握。而这对于实践性极强的计算机组网课程教学无异于纸上谈兵。当前社会上的网络职业资格培训,采取了另一种截然相反的教学模式, 脱离计算机网络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不考虑学员的知识背景,短时间内进行"强化训练"以期通过考试,这种急于求成的做法同样也没有好的效果,学员不能领会网络内在的工作机制和原理,遇到工作中的新问题仍然束手无策。这些问题都使得"计算机组网技术"这门课程的教学改革事在必行。

3、课程改革与创新方案

3.1 教学观念和内容的更新

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改革首先是要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不能停留在教师单纯地传授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教师的作用更多地应当体现在引导和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探究意识,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动手实践意识,学以致用是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的根本目标,而非仅仅应对考试。《计算机组网技术》的突出特点就是发展速度快,相应的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内容就要不断更新。教学改革首先要进行教材改革, 要结合学生特点,编写或选择最适合的教材。同时也要发挥教师主导作用,要围绕教学大纲大胆地对教材中现时教学的内容进行取舍。

这门课程不仅要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还要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组建调试的基本操作技能。其教学内容的安排要根据学校教学的特点,采用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进行规划。为此,重新整合了教学内容,并加强了实践教学环节,以保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首先优化教学内容。改革后的教学内容由理论教学与任务驱动教学构成,力求将理论和实际应用有机结合,便于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其次不断跟踪先进技术,以适应计算机网络新技术、新概念、新应用不断涌现的特点。不断修订教学大纲和充实新的教学内容,简化了目前已经基本淘汰的如X.25、帧中继等部分内容,增加了如先进的IPv6、万兆位以太网、P2P技术、802.11n无线协议等内容,删除了已经淘汰的电话接入、ISDN接入等内容,增加了外置Adsl、Cable、电力线等接入技术以及防火墙路由器、网络安全、视频监控传输等内容。

3.2 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更新

1) 改进课堂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学改革的关键是教师,教学组织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充分吃透教材的同时,要根据教师的知识水平、现有的教学环境、教学设备、学生的培养目标及学生的特点,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注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学院提出了以"任务驱动"进行计算机组网技术课程的教学模式。任务驱动式教学是具有探究性质的一种教学模式,具体内容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围绕一个目标、基于几项任务来完成,有利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一种课程教学。任务驱动式教学不仅有助于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而且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特别是探究、创新能力的发展,体现在计算机网络课程上,任务驱动式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操作、变通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

2) 多媒体和网络化教学。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将很多难以理解的知识点以直观形象的方式演示出来,可大大提高课堂效率,降低课程难度。可通过实物讲解、实训操作、课堂演示等方式,对那些网络连接介质及设备进行介绍,可通过亲自动手安装调试及故障排除等掌握网络安装、维护及维修等内容,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消除心理上的"畏难"情绪,增加自信,提高学习效率。建立网上答疑平台,通过网上答疑,学生可以在任何时候提出问题,教师的回答可以为多个学生从信息共享中受益。教学大纲、教案、参考资料、教学录像等内容全部上网,建立开放性实验室,通过网络化的教学方式,学生可以在课内外自主学习。

3) 案例分析法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对于计算机组网的基本概念,如OSI参考模型与TCP/IP协议等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对于局域网组网技术采用案例分析法结合学生比较熟悉的校园网、学生宿舍网、SOHO小型办公网、网吧局域网为实例,在学生心中建立起直观的印象,使学生更加容易掌握组建网络技术以及网络维护、优化、管理的方法。在课余时间,可以组织学生到专业的IT市场、网络组建现场参观学习,了解多种网络硬件设备的参数以及相关安装调试方法,甚至可以让部分动手能力强的同学参与一些校外的网络工程项目,积累工作经验,并以教师自身的感受感染周边同学。

3.3 考核方式的更新

为了促使学生主动地学习,鼓励学生积极创新,需要改变传统的考试方式,采取多元化的考核方法,使考试成为促进学习的方法之一。"计算机组网技术"课程的考试以操作案例为主,论文为辅,鼓励学生开放性思维和创新精神,对学生平时课堂参与的状况、实践环节中的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进行全面考核,并加大日常考核比重。这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评分方式更准确地反映了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能力。

3.4 实验教学的更新

"计算机组网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离开实践环节,单纯地学习理论无异于纸上谈兵。只有在深入学习理论的同时辅以适当的实验教学,才能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掌握网络技术,提高动手能力。如何针对不同专业的专业性质和培养目标设计合理的实验内容是计算机网络教学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基于以上对计算机网络课堂教学内容的探讨,我校将实验教学划分为以下几大方向:

1) 计算机网络应用类实验,内容可包括:568A和568B标准网线的制作、INTERNET网络常识(在操作系统中设置IP地址、网关和域名服务器DNS等、IN-TERNET应用层工具的使用(包括WWW、FTP、Email、TELNET、网络搜索引擎等)、设置INTERNET连接、利用系统网络命令查看网络运行状态、对网络系统参数进行设定等。

2) 网络配置与管理类,如:局域网的组建、网络操作系统的安装与配置、应用服务器的搭建(DNS DHCP FTP Email)服务器、网络安全系统(路由器和防火墙的配置)等在这一层次中,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可能只能够进行小型的局域网实验,无法进行大型网络的组建实验。为弥补这一不足,可采取其他方式使学生了解这方面知识,如:参观学校网络中心、请网络中心教师或有大型网络组建经验的专业人士开设讲座、学校组织课外参观学习、网络工程实践等。

目前,本校已建立H3C网络学院,在大中型网络组建方面的教学水平已得到明显提高,但是面对目前国内网络设备发展多元化和网络应用日趋细化的形势,组网技术的教学不能总局限于大型网络,不是每位同学都能接触到动辄几百万的专业电信级设备,更多的同学将服务于基层,满足大部分简单网络应用需求。例如:家庭宽带网调试组建,需要熟悉ADSL、CABLE、小区宽带等多种接入方式,需要熟悉PVC中VPI、VCI设置,需要了解PPPOE协议等;SOHO无线网的组建,需要熟悉802.11X相关无线网络协议标准,为了保证无线网的稳定性,甚至需要掌握一些高级技巧,如WDS无线桥接、无线密钥加密及反破解方法等;SOHO网的NAT地址转换、内网端口映射、DDNS、远程VPN连接技术及方法等;网吧网络组建、KTV网络组建、小型视频监控网组建、宿舍网组建等。

如果要能在短时间内成功地完成以上几个简单网络应用也并非易事,其中也涉及到非常专业的网络知识,所以学习组建网络的过程,既需要学习专业核心骨干网络设备的配置方法,又不能忽视一些边缘化小型网络设备的使用。能以低廉价格解决的问题不需要昂贵的专业设备,性价比也是非常重要的网络技术指标,能熟练配置大型网络设备的专家未必能很好的掌控SOHO设备。

3)网络通信协议类实验。通过在深入学习网络协议的基础上,通过编程实现一些基本协议来加深对协议的理解,如:FTP协议的实现、聊天程序、Win socke套接字文件传输、浏览器、路由跟踪等等。这类实验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计算机网络原理知识,更需要精通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以及具备一定的网络编程经验。以上几大网络实验方向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不同专业可根据自身的性质特点和培养目标选择合适的实验内容。

4、结束语

综上所述,"计算机组网技术"的综合性和学科交叉性较强,发展速度很快,因而探讨和研究其教学具有深刻意义我们的目标不仅在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应注重学以致用,突出能力培养。这就要求教师首先必须不断学习,多实践,多交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跟上网络发展步伐,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网络人才。

参考文献

[1]谢希仁.计算机网络 (5版) [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8.

[2]刘彦保.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高等教育, 2007, (3) :78-81.

[3]周志宇.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计算机网络教学探索[J].现代电子技术.2007, 4:189-191.

课程教学计算机工程 篇9

关键词:基于工作过程,典型工作任务,教学改革

工程水文及水利计算主要培养学生水文统计分析、水库兴利调节计算、防洪调节计算、中小型水电站水能计算等专业技能,我院自2007年在农业水利工程、水利工程、水利工程施工技术专业开设本课程以来,经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结合学生、督导评价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开设时间不合理

首先,根据水文现象具有随机性的特点,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知识,但我院学生第一学期只开设了高等数学,所以学生在初次接触本课程时不具备概率及数理统计知识;其次,本课程在学习中应具备水力学的相关知识,本课程开设在工程水力计算之前,时间上不合理,应该开设在工程水力计算课程之后。

(二)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不足

目前,本课程理论教学部分以工程水文学为主,在教学知识点的选取上,忽视了学生工程水利计算能力的培养;在实践教学方面,学生只从认知的角度对雨量器、蒸发器、水尺等水文仪器设备有了初步认识,缺乏对接实际观测现场场景的实际观测操作,无法融入工作角色中,降低了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

(三)课程考核缺乏实践环节和过程评价

传统的考核方式一般采用期末考试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缺乏实践环节的考核和过程性评价,不能真实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在后续改革中应采用实践成绩、课堂考勤、平时表现、课堂提问等相结合的过程化考核方式,以学生的学习过程定考核成绩。

二、教学改革主要内容

(一)课程设计理念

通过开展水利工程施工、设计、运行管理单位工作岗位的调研,归纳整合出各工作岗位对本课程的知识、能力、素质等要求,再融入行业及国家标准,结合学生的素质培养和职业能力需求来选取教学内容,设计学习项目。

(二)重组学习项目,设计典型工作任务

结合我院已建的水利枢纽实训中心,设计实用性好且操作性强的典型工作任务,将课程教学场地迁移到实训中心进行,充分利用我院对接实际工程项目创设的八种真实工程场景开展水文测验及数据监测处理等实践性任务。

(三)改革考评方式,重视实践技能评价

本课程自采用任务化、模块化教学开始、逐步实施了过程评价与期末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考评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中,课程成绩由平时成绩(50%)、期末成绩(50%)组成,平时成绩根据课堂考勤、提问、工作任务完成情况等方面由教师评定,期末考试采取教考分离模式组织考试,全方位考查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

三、教学改革初步成效

经过本课程的初步改革与实践,现简要总结初步成效:

成效一,实现了课程教学内容的重构。在课程授课过程中,以工作过程为主导,构建工作任务,具体实施了包括流域面平均雨量的计算、随机变量统计参数计算、水库调洪计算等任务,通过细化典型工作任务,通过促使学生对工作任务的理解、分析及掌握,达到了学习探究、团结合作的教学目的。

成效二,充实了课程教学资源。在改革过程中,根据教学需求完成了课程教学课件、电子教案、典型工作任务指导书、各类实验实训指导书、课程重难点指导、各类视频图片等教学资源的编写与搜集工作,在后期的教学过程中会及时更新前沿领域的各类知识,学习操作相关软件,以更好地服务教学工作。

成效三,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通过对2014级学生的调研工作显示,80%的学生非常认可基于工作过程的工作任务划分的教学模式,认为能够锻炼实践能力,培养团队意识,对步入社会打下了基础;90%学生认为多媒体课件能生动地展示各类水文现象,教师讲解清楚,能获取新知识、新理论;70%的学生认为课程改革形成了一套系统完整的教学体系,说明本次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效。

四、结语

为了使我院工程水文及水利计算课程进一步适应工程过程的需要,还需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不断探索实践,就教师调研及学生意见反馈,提出以下建议:(1)进一步完善典型工作任务,提取实际适用的教学内容;(2)增加学生的认识实习,通过水文站的走访调查、实时监测等工作,提升学生的责任意识;(3)开设针对水利计算的课程设计,注重学生计算机能力的培养工作,为学生的工作实践能力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黄泽钧.高职工程水文与水利计算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J].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3).

课程教学计算机工程 篇10

土木工程一直是一个实践性较强的专业, 要求学生具备将知识整合并灵活应用于实际工作中的能力, 而应用型本科院校, 就更注重学生毕业之后能服务一方经济, 把在学校所学转化为实际工作所需, 扩充自己的能力。目前, 很多地方院校大多定位在应用型本科院校, 在土木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方面作了很多改革, 提出了很多新的观念新的做法。本文着重探讨当前土木工程专业的计算机辅助类课程教学内容中存在的问题, 分析此类问题产生的后果, 并提出一些适应社会的课程改革做法, 以更好的服务于当前的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学。

一、当前计算机辅助类课程内容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 课程内容范围较窄

现在的教学过程中, 计算机辅助教学存在的比较大的问题就就是当前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应用的发展与教学内容的相对滞后。诸多院校基本上只是单纯采用Auto CAD软件进行计算机绘图的教学, 很多学生在大学期间只能单一的掌握CAD, 而现在的设计施工, 乃至面对学生的各种学科竞赛都都牵扯到了大量新的软件, 如果不对学生的计算机辅助设计环节加强, 那么近则影响学生在学校期间的各种活动, 远则影响着学生的就业。当前, 很多高校都会举办各类专业性比较强的学科竞赛, 例如面对土木工程专业举办的结构设计大赛, 要求学生用一些简单的材料做出各种模型, 并对模型的承载能力以及稳定性等方面进行加载试验, 从而检验设计出来的模型是否合理, 这个过程中就要求学生实现进行设计, 除了简单的平立面之外, 最好能用电脑模拟出设计模型, 从而能与同学老师之间进行较好的交流, 这个过程除了CAD之外, 还可借助于比如sketch up, 3Dmax等相关软件, 但受到所学知识的限制, 很多学生只能用CAD进行一个简单的平立面设计, 空间的建构就只能通过手工绘制一些简图来完成, 交流起来就很受限制。

再者, 在当前的“先就业, 再择业”的政策引导下, 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毕业之后可能从事各种各样的差别很大的工作, 比如做文案资料, 设计, 施工, 管理, 这一系列的工作, 都牵扯到一些常规的办公软件以及一些常用的专业软件, 但很多学生在校期间, 并未熟练各种常规办公软件, 专业软件就更成问题。比如天正节能软件, PKPM结构设计软件, 乃至简单的Office软件的扩展功能, 这些都应该纳入到计算机辅助类课程的教学内容中去。

2. 课程内容与各种现行规范图集脱节

专业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与现行的制图标准, 建筑设计规范, 结构设计规范, 抗震设计规范等之间是有密切联系的, 因此, 专业的软件必须结合各类软件一并加以介绍, 学生才能了解软件中为什么要选用各种参数, 进行各类设计, 而现有的教学过程中, 很多教师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 并未结合规范讲解软件的使用, 只是纯粹的介绍软件的操作技能,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脱离了规范只是单纯的学习操作技能, 以后就业, 面对各种负责的问题就难以轻松应对。

3. 课程考核方式不佳

在计算机辅助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 由于其课程定位在实践类课程, 在课程考核时, 教师对学生的考核往往难以把握, 一般要求学生先上机绘图, 再出图打印, 在这个环节过程中, 很多学生都放松对自己的要求, 直接从网上下载或者拷贝其他同学的作业, 并未实际动手训练。而且由于课时的限制, 难以做到教师对学生一对一的上机考核, 从而放任了学生, 教学效果不理想。学生学完课程, 掌握的技能不多, 甚至连简单的设计对不能独立完成, 更谈不上大量的复杂的软件和设计。

二、计算机辅助类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

1. 整合动手类课程教学内容

传统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的教学往往偏重于专业性较强的软件讲解, 但多年的教学中发现学生在高年级阶段, 连简单的word排版, excel自动计算统计数据, ppt动画制作等计算机基础的内容都未能熟练运用, 在做毕业设计或者毕业论文过程中, 难以自己独立做好简单的文档整理工作。因此, 在计算机辅助类课程的教学内容中, 增加office办公软件的扩展功能介绍, 强化学生对于文档处理的技能显得非常必要。

此外, 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可能有部分是从事结构设计工作, PKPM结构设计软件是结构设计最基础的软件, 因此, 学生在校期间, 可以训练其使用该软件进行简单的低层建筑的结构设计或者小构件设计, 为将来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再者, 目前的建筑设计很多都需要出具节能设计资料, 要求分析建筑的日照时间, 窗户墙体材料的热工性能等, 这一类设计资料大多依靠基于天正建筑平台的天正节能设计软件完成, 因此, 天正节能设计软件也可以考虑加入计算机辅助设计内容中。

最后, 考虑到现在设计对模型的要求, 以及学生在校期间参加各类竞赛的要求, 简单的建模小软件sketch up也可在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中间加以介绍, 让其掌握一定的建模技能, 充实其实践性知识体系。

2. 加强现行的各种常用规范图集的渗透讲解

计算机辅助设计中, CAD绘图以及编辑是最基本的操作, 期中涉及到《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中对于识图的相关知识, 比如图幅的种类以及规格的选用, 图纸标题栏以及会签栏的作用, 绘图中各种构配件所用线型的选用原则, 图纸的编排顺序等, 都需要系统的结合CAD课程教学加以规范的讲解, 让学生深刻体会到规范的指导作用, 才能规范其画图习惯及作图方法。

此外, 结构设计中常用的《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抗震设计规范》,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直接影响到PKPM结构设计软件中参数的选用, 材料规格的选用, 因此, 让学生在此类规范上多了解也是大有裨益的, 在充实了学生知识体系的同时, 也可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规范对于设计的重要性。

地方图集对于建筑的构配件设计是至关重要的, 比如98ZJ图集, 05ZJ图集, 03G-101图集, 现在的很多设计图纸中都出现了大量的图集引注, 很多学生看了都不知所云, 更有学生甚至连图集是什么都不知道, 而实际的工作中则会大量接触各种图集, 因此在讲解软件操作过程中, 对于一些实际的工程图纸的分析, 加以图集的说明讲解, 让学生建立对图集的概念以及了解图集的查阅都十分必要。

三、计算机辅助类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

1. 课程考核结合课程设计

土木工程专业有很多的课程设计, 例如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 钢结构课程设计, 房屋建筑学学课程设计等, 这些设计一般是要求学生手工绘图完成设计, 考虑到计算机辅助课程的考核内容有限, 考核方式难于由教师掌控, 因此, 计算机辅助课程的教师可以与专业课程的教师沟通, 共同监控课程设计环节以及计算机辅助课程的考核, 制定考核计划时, 可将课程设计与计算机辅助设计进行互通, 二者都要计入到相互的考核比例中去, 这样, 学生从思想上不至于松懈, 从而能起到一定的督促作用, 加强学生将实际的理论通过设计以及软件展现的能力。

2. 课程考核“一对一”

长期以来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考核都以上交图纸为主, 很多学生不严格要求自己, 就直接拷贝同学的图, 或者干脆从网上下载上交, 而且学生数量众多, 教师也难于做到“一对一”的考核, 造成学生对实际操作松懈, 上课的时候打游戏或者做些与课程学习无关的事情, 浪费了大量的学习时间, 同时也严重影响到教学效果。如果要求学生在老师的监控下, 一对一的进行上机考核操作, 学生能从思想上重视操作的重要性, 从而严格要求自己, 让自己大量练习, 以免在“一对一”考核过程中不合格, 影响到自己的学业成绩。本人在教学过程中, 采用了此种方式考核学生, 发现学生的明显改变, 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交流频率加强了, 上课打游戏的现象减少了, 在压力的推动下, 学生学习的劲头也变大了, 从而班级整体的学习势头都有了显著的改善。

四、适当举行各种专业性赛事拉动计算机辅助课程的学习

现在的大学生活越来越多样化, 生活内容也更加丰富, 各种比赛繁多, 但很多都是业余性的比赛, 难以让学生应用到其所学的知识, 学生也难以感受到自己所学知识对于实践的作用, 如果由学生自己所在的院系牵头, 组织各类小型的专业赛事, 例如CAD绘图大赛, 建筑知识大赛, 结构计算大赛等, 由授课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评审团, 亦是一种可操作的途径。学生在准备比赛的过程中可以高效率的学习各种知识以及操作技能, 同时也能让其感受到赛事带来的趣味性和知识性, 改变一贯的课程学习枯燥的感受。

计算机辅助类课程涉及知识广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需注意技术的是土建类各专业都必须学习的一门课程, 其专业性及综合性强, 涉及知识内容繁多, 需要教师与时俱进, 密切关注行业动态, 给予学生前沿的指导, 让学生真正学习到对专业发展自身发展有用的知识。对于该课程的研究与改革实践应该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需要参与该课程教学的教师长期研究。只有这样, 才契合卓越工程师培养教育计划以及注册执业资格考试制度的要求, 充实学生的知识体系, 方能培养出更多符合社会需求的学生。

摘要:本文主要针对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 结合当前各类政策进行教学改革的讨论, 强调在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中注意整合学生的应用型课程内容, 注意观察学生的学习动态, 适当调整传统的学习内容, 力求从本质上提高学生对各类应用型知识和软件的掌握水平, 体现计算机辅助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内容,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丁发兴等.土木工程专业工程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1.

[2]孙家国.应用型本科专业“五个一”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J].武夷学院学报, 2011.

[3]沈小璞.土木工程专业建设的思考[J].高等建筑教育, 2008

上一篇:统计应用下一篇:解决和预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