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有效

2024-05-27

快乐有效(精选十篇)

快乐有效 篇1

纷、生动有趣、广阔的语文天地, 让祖国的语言丰有富经典他优们美的的思篇维, 章让陶祖冶国他的们文的字情净操, 化让他小们学的生灵用魂, 自让己效发展的需要, 也是我们语文教师的任务。学生是课的笔墨来讴歌他们心中最美好的事物, 已成为时代指力于引导。只有教师与学生协调堂学习的主体, 个性发展的主体, 一致教师, 主体主导积的作用是致◎引

黄月

极配合, 形成合力和共振, 才是主体参与阅读教学梅

的理想一境、界寻。找引爆点, 激发学生的兴趣快在小学语文阅实际和年龄特征、知识经验读教学中, 、能力水平教师要根据、认知规学生的乐律等因素, 抓住学习思维活动的热点和焦点, 通阅过新各奇、种有途趣径的创教设学与情教境学, 有营关造的轻使松学和生谐感的到对真话实氛、读围,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如《布衣元帅》一课, 上课伊始, 可指导学生引爆点:什么是布衣?布衣和元帅好像是不相干的两种人, 怎么会连在一起?由于问题来源于学生,

在学习文本时, 他们就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去解决这些自己心中的困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可以想象, 这堂课的学习会因了学生解决课前问题的浓厚兴趣而轻松愉快。

二、倡导学生合作探究, 打造高效课堂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 往往会遇到新问题需要解决, 当学生独立思考后还是解决不了, 是知难而退, 指望老师讲解, 还是有意识地寻找伙伴, 共同合作解决?这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合作学习”就是把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放手在小组内讨论, 寻找解决策略, 教师所做的正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工作。有的课文结尾意犹未尽, 十分含蓄, 可让学生续写想象作文。如《粜米》、《凡卡》、《穷人》等文教学后, 如《珍贵的教科书》中, 指导员在牺牲时有许多话要对“我们”说, 却没有说出来, 指导员可能会说什么呢?让学生进行补充想象, 通过增扩续补想象, 既能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如果要增补得精彩, 在小组合作学习交流中, 学生要发言, 要听取同学的意见, 在评价中要当小老师, 这样学生参与的质和量都得到了提高, 主体地位更加突出。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学习, 使这些课文的情节更加完整生动。作为教师, 就是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在大组的交互影响中使自己的个性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在共同的学习活动中, 学生能用优势去克服劣势, 取人之长, 补己之短。我想, 在新课程改革的语文课堂中, 教师如果少些限制、多些引导, 少些包办、多些自由, 我们的学生才会越来越喜欢语文, 我们的语文课程才能真正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三、渗透人文内涵教育, 培养正确的人生观

语文学科是人文学科, 人文学科的价值在于使学生在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 提高精神境界、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等方面受到熏陶感染。因此在教学中注意人文性的渗透。如在教孟郊写的《游子吟》这一课时, 让学生理解诗句的含义后, 可让学生谈谈学这首诗后的感受?说说自己的母亲又是如何?自己将来想怎样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学生畅所欲言, 纷纷说出各自母亲是如何对自已无微不至的关怀, 将来要如何去报答母爱。我听了后, 感到很高兴, 及时地加以肯定和表扬, 并对学生提出期望, 希望他们长大以后能够真正懂得去孝敬父母。在教学中让学生懂得父母养育自己的艰辛, 懂得了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又如《落花生》这课是一篇人文内涵十分丰富的课文, 在教学中可让学生讨论做人的道理。在学习中领会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要像花生一样做有用的人、对社会有用有贡献的人。在教学中渗透了人文内涵,

培养了学生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

四、注重教学引导, 培养感悟能力

语言是表情达意的工具。理解语言, 不仅要理解语言所表达的具体内容, 还要体会蕴含在语言中的感情, 特别是作者不直接表达、比较含蓄的情感。因此, 感悟作品, 对学生来说也是极为重要的。如《草原》一课教学中, 教师课前可播放赞美草原的歌曲, 播放描绘草原景色的课件, 创设情景, 让学生入情入境, 从而激起学习课文的兴趣。

教师在引导学生细读第一段时, 应抓住景物词句, 读出感受读出情感, 体会作者老舍先生是如何触景生情的, 然后引导他们将作者的感悟转化为学生自己的感悟。后面描写蒙汉两族人民的深厚情谊时, 可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这样,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感悟作品, 加深了他们对作品的理解, 从而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和阅读水平。

总之,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 尤其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 要改变过去“独白”式的教学模式, 以现代对话理论为基础, 尊重学生的自主性, 促进学生的主体参与。教师应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引领学生与文本积极对话, 使他们真正成为阅读主体。

� (作者单位福建省泉州市台商投资区东园中心小学)

有效快乐学习英语 篇2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广和实践,仅仅研究教师的教法已逐渐被学生“如何学”所代替。因此课堂是否和谐有效,关系到学生是否能够快乐的学习,是否能够真正获得知识。兴趣是学好语言的关键,只有营造轻松、有趣的氛围,知道小学英语情境教学的必要性和怎样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快乐学英语以及如何运用体态语和英语的情境教学符合英语教学的趣味性、真实性的要求是作为英语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必须知道的。所以应该如何构建和谐有效的英语课堂,让学生快乐的学习,又让自己成功的传授知识呢?我认为我们应该做到如下几点:

一、小学英语情境教学的必要性

所谓情境教学就是教师运用一定的手段,创设所需要的教学情境,使学生根据这种特定的情境理解和运用知识。它可以从多方面激发学生的感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运用情境教学到课堂教学中,很大程度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1.情景教学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小学英语是儿童学习英语的启蒙阶段,在这个关键时期,兴趣尤其重要。我国的小学生在学习英语时缺少像学习母语时的真实语言环境,兴趣也难以得到提高。利用情景教学为学生创设听说英语的语言氛围,刺激学生感官,对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很有帮助。

2.情景教学有助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实际能力

我们学习知识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运用知识,这一点在语言教学中尤为突出。英语教材中教学内容均放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我们根据教材的具体内容,经过自己的加工,给学生设置一个切实可行、恰如其分的语境,学生也就自然而然地随着我们引导进入角色。如在教学四年级下册购物单元时,教师可以根据本课的词汇和对话将课堂设计成一个商店的场景。在情景中学习,然后在情境中运用,这样可以使学生更清晰地理解对话的含义,更能使他们身临其境,从而激发他们兴趣,积极专注地进行新知识的学习。

3.情境教学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突破难点

英语教材中的有些难点重点直接表达出来非常枯燥、乏味,学生听起来不一定能理解,但是放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去引导学生学习就轻松多了。如在教学第一单元对话Who’ s your Math teacher? Mr.Zhao.What’s he like? He’s thin and short.he’s very kind.学生直接这样学很枯燥并且很难掌握,我就利用多媒体,将自己学科老师在教室上课的情景照片放在大屏幕上,让学生一看就知道自己的老师并描述老师的特征,学生很感兴趣,都想描述他们,这样他们不自觉的学会了教难的句子,并能灵活的运用.因为不同老师的特征是不同的,实际上要求学生对前面词汇也要很好的掌握,学生为了想说,想办法去记这些单词。

二、怎样创设有效的情境,让学生快乐学英语

一.运用直观教学手段创设的情境教学。

运用直观教学手段情境教学有三种方式:,1)实物或模型;(2)挂图;(3)图片。实物、模型和图片主要用于词汇的教学,如食品、服装,可直接用实物,加强感官效果,突出真实性。而生动形象的模型,挂图可用于比较简单的对话,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色彩鲜艳的图片对于那些在现实生活中难以找到的东西也是行之有效的。挂图可用于比较简单的对话,帮助学生理解小学低年级的直观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他们对形象生动,色彩鲜艳的图片非常感兴趣。这需要教师用大量的时间来制作各种教学图片。在学习“bread,sandwich,pie,hot dog,rice”等食物时,制作了许多精美的小图片,这些小图片既可以作为展示的教具,同时也能当作礼物奖给乐于表现的同学,学生们学习的兴趣非常浓,个个都想表现,个个想拿奖品。特别是利用这些小图片创设对话交际情境,让学生用纸做的盘子和菜单上的各种食物图片进行点餐,一方面巩固了新句型“What would you like? I’d like„”,同时也让学生理解了在什么样的场合中可以运用所学的句子。

二,合理运用多媒体,优化英语学习

运用电教媒体创设情境教学可分为:

(1)录音;(2)录像;(3)CAI课件。录音机是英语教学中使用最多、操作方便的教学媒体。它可以播放生活中的背景音乐和对话,营造生活化的情境。录像的优点在于声、画结合。它对于那些动态画面较多的生活化情境创设很有帮助。CAI课件可以模拟真实的生活化情境或虚拟现实生活中不易找到的场景和事物。多媒体的出现使教学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它能集文字、图像、影像、声音及动画于一体,还能创设教材难以提供的情景,易于呈现教学重难点,具有比其他媒体更加优越的综合效果,符合英语教学的交际性,实践性等特点,对培养学生的英语兴趣和发展英语素质都具有积极的推进作用。人教版新教材选材丰富,其中包含很多作品,而这些作品有已被搬上银幕,正好可以加以运用。不只是看,同学们还不由自主地学会了里面的很多歌曲和台词。一部电影看下来,与老方法教学相比,所得到的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而且更加灵活、生动,颇得学生的好感。当然,可看的不止是文学名著改编的英语电影,如科技,等等都可以适时适量

地给学生们放一些英语短篇。这样英语学习不再枯燥乏味。同学们学习英语的兴趣也与日俱增。

三、运用体态语,创设活动情景。

在外语教学中,非语言交流手段不容忽视。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准确、适当、自然协调地运用体态语,能帮助组织教学,达到增进师生感情、激活学生学习情绪、突出教学重点、提高教学效果等作用。这一点,明珍小学的戴俊华老师做得非常出色。仔细看戴老师的课,你会发现他在教学中自己本身就很享受教育的过程,他的笑容、语气、动作处处能让你感受到他是真的爱孩子,他对学生的赞美“Good/Great/Wonderful/Well done...”是发自内心的,而不是敷衍、矫情。教学中,他利用一个精美的大盒子,自然创设情境,一步一步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谈话式的导入非常自然、亲切。在复习旧知时,他创设了一个“芝麻开门”的情境,激励学生复述旧生词,看谁能说出金钥匙,谁就能打开阿里巴巴的大门,进入新的情境。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被调动到了一个高潮。整节课非常轻松、快乐,相信学生们一定会永远记住这个可爱、诙谐的男老师。

四、情境教学符合英语教学的趣味性、真实性要求

1,、听听、说说、做做。

例如,在教完1-10的数字后,我让孩子们拿出篮球,如果老师发出的指令是:"Ten."则学生边拍球边用英语数数,这样既玩了球,又复习了数字,一举两得。又如,在教学Body时,我让孩子们一起来做Touch游戏,即老师发指令,学生边做动作,边重复身体部位名称。如,老师说:"Touch your mouth."学生边指自己的嘴巴,边说:"Mouth, mouth, this is my mouth."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听力,又加深了学生的记忆。

2,演演、说说、唱唱。

表演是学习语言的有效途径,小学生更有爱表现的欲望,如在教学Animal时,让孩子们抓住每种小动物的特征,边读单词边做动作,边做动作边找相应的单词卡片,整个课堂就像是一个可爱的动物园,学生们的表现力特别强,情绪高涨。在教学活动中,我还发现孩子们很喜欢唱歌,因此,在教学中,老师可以适时地教一些英语歌曲,既可以调动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又可以增强记忆,活跃气氛。如,在教学一星期七天的英语表达方式后,教唱"The days of the week.",学生能很快地记住Sunday、Monday等单词,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听听、说说、画画。

这种方法可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训练学生在头脑中将英文单词与相应的图联系起来,从而增强分辨、记忆单词的能力。例如,在学习hot, cold, rainy, w

indy等表示天气情况的单词的同时,引导学生用简单的图画来表示单词的意思。如:戴草帽或摇扇子表示hot,打伞或穿雨衣表示rainy,头戴纱巾或树枝摇摆表示windy,戴墨镜表示sunny,打雨伞、摇扇子表示hot and rainy„„又如,在教学My clothes时,学生根据老师的指令画出衬衫、毛衣、裤子、连衣裙等衣物,与此同时,我还让他们根据指令给这些衣服涂上不同的颜色,并把这些衣物画在桌子上、椅子上或挂在绳子上。通过这一系列活动,既巩固了新学的单词(衣服名称),同时又复习了已学过的知识(颜色、方位)。

由此,我认为趣味活动已成为小学生爱学、乐学、会学英语的"药引子",这些趣味活动对于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效率确实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凡事皆有度,趣味活动也不是万能的,如果教师把握不好时机和深度,那么有时反而会使教学步入误区。所以我认为,我们在提高课堂趣味性的同时,一定要把握好时机和方法,让孩子们既学到正确无误的语音、单词和句子,又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快乐活动,有效合作 篇3

一 、研究背景

科学课“调皮的风”旨在帮助幼儿认识风,了解风形成的原因,且能够在进行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诱发幼儿对科学探索的兴趣。笔者根据教学需要,将课堂活动单分为以下四个部分:活动一,身体力行,让小旗飘起来;活动二,巧用材料,多种方式造风;活动三,明察秋毫,辨识风向和大小;活动四,课堂游戏,加深对风的感受。

二、教学选段

(准备一面小旗子,插好,小旗静止)

师:小旗子飘起来才好看呢,小朋友们,你们想想,怎样才能让小旗飘起来呢?

生1:风能把小旗吹起来。

生2:我们把它拿到外面,风一吹就能飘起来了。

师:你们说的很好。可是老师不想把小旗拿到外面,你们能不能用自己的身体制造一些风让小旗飘起来呢?

(幼儿讨论,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用嘴巴、手、转转、跳跳的方式来制造风,幼儿活动)

师:你们可真厉害,小旗子真的飘起来了。我们的身体动一动就会带动周围的空气流动,这样就能形成风了。接下来,老师给你们提供一些工具,你们想一想,怎样用这些工具来制造风呢?

(教师拿出课前准备的材料:扇子、书本、布、帽子等,学生分组活动)

生3:我们组用扇子和书本能扇动小旗。

生4:来回甩动帽子可以让小旗动起来。

生5:我们摆动布,小旗也会飘起来。

师:你们做的都很好。任何东西动起来都能够带动空气流动,也就会产生风。但是你们想一想,不同的物体产生的风一样吗?风有大小和方向吗?

(教师拿出电风扇,用不同档级从不同角度吹动小旗,幼儿观察、讨论)

师:你们从刚才的实验中发现了什么?

生6:风大,小旗就飘得高,风小,小旗就飘的低。

生7:从不同的方向吹,小旗的飘动也向不同的方向飘。

师:风是有大小和方向的,大小和方向不一样,产生的效果也不一样。

(教师组织幼儿分组进行“转风车”的游戏,提供五彩缤纷的纸风车,请幼儿吹动或上下迅速移动风车,还可以拿着风车跑动、转动,让风车转起来。)

三、反思与总结

1.问题导趣,激发合作欲望

“活动单导学”模式下的课堂合作学习要首先抓住幼儿的兴趣需要,从课堂伊始就用幼儿能够接受且喜欢的方式引入知识点,将学习变成一种趣味体验,为课堂教学奠定良好的情感基础。

本节课,笔者采用提问的方式引入知识,“风吹旗飘”本是生活中最常见的生活现象,但教师由此入手,提出请幼儿试图用身体来制造风,便让这看似最简单的问题变得有些神秘,也带上了浓厚的趣味色彩,孩子们的探索欲望自然而然地被激发了,纷纷积极地跃跃欲试,兴致高昂。

2.合作兼竞争,提高探索积极性

合作与竞争总是如影随形,以小组为形式的合作学习实际上也是竞争学习。幼儿的思维方式比较单一,想法也很简单,而小组内部成员间的相互合作恰恰弥补了思维方式的不足,几名幼儿相互分享想法,彼此启发灵感,很快就会产生更多的思维灵光,得到不同的方法,对一个问题产生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小组间形成了相互竞争的关系,让幼儿意识到这种竞争关系的存在能够有效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进而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在进行活动二的时候,幼儿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参与学习,笔者先请幼儿进行组内讨论,再请各小组将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全班展示,并评比出最有创意的合作小组。有的小组不仅用教师提供的材料制造出风,成功让小旗飘了起来,还别出心裁地想了很多其它的办法来制造风,也让小旗飘了起来。

3.亲身体验,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

幼儿的思维能力还停留在形象思维上,对于有些抽象的知识点,只有简单的讲解和盲目的活动,幼儿虽然觉得课堂热闹,但对知识的学习却仍然一知半解。笔者认为,“活动单导学”模式下的合作学习要合理选择教学方式,由表及里,步步推进,真正做到交给幼儿知识,帮助幼儿透彻理解。亲身体验是幼儿学习的重要方式,真实的身体感觉会向他们传达知识的真谛,在合作教学的基础上,教师还要加强体验学习的方式,让幼儿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深化理解。

吹风扇的体验是每个幼儿都有的,只是在孩子们看来这只是一种司空见惯的生活习惯而已,从来没有认真思考过其中的奥秘。笔者首先请幼儿观察扇叶,有了之前的学习做基础,幼儿很快理解了是扇叶的转动产生了风,随后笔者又请幼儿分组站在不同的方位,在调节风速大小和方向的过程中,幼儿不止看到了小旗的不同反应,还亲身感受到了风的大小和方向的不同,认识也更加深刻。

4.课堂游戏,迎合孩子天性

科学的游戏能够巧妙地融趣味性与知识性于一体,在让孩子享受游戏快乐的同时,对知识产生更多的思考,并且游戏还能成功激发幼儿的想象和创造力,给幼儿提供了自由的发展空间,让他们玩得开心,学得快乐。

在进行转风车的游戏时,有些孩子很快发现,他们跑得越快或者转得越快,风车就转动得越快,受此启发,很快其他的幼儿就发现自己吹的力气大,风车就转得快,上下移动得快,风车转的也快。通过这个小游戏,他们不仅感受到了风是可以带动物体移动的,也发现了风的速度决定了物体移动的快慢。

有效学习 快乐记忆 篇4

一、谐音记忆,简单有趣

谐音记忆法就是利用“谐音”文字、数字和字母转化成为我们熟悉的、幽默的语言或进一步转化为视觉图像来记忆。根据记忆内容发音的相似性展开联想,记忆起来就会变得简单又有趣。

案例1:在学习必修1第1章第2节《细胞的多样性与统一性》时,学生需要知道常见的几种原核生物代表:蓝藻、细菌、放线菌、衣原体、支原体。这几个生物名称之间没有任何联系,如果死记硬背,既无趣,又很困难。我教学生提取每个名称的第一个字,其中“支”谐音为“织”,其他不变,调整顺序编成一句话“蓝—线—织—细—衣”,这样学生很难容易就记住了。现在的学生很聪明,立马下面就有人说出了“细—衣—蓝—线—织”。其他学生受到启发,陆陆续续说出了好多记忆形式,比如“一(衣)—只(支)—细—线—篮子(蓝)”,“一(衣)—篮(蓝)—子(支)—细—线”……显然,学生已把学习当成了娱乐,个性化地进行了知识的记忆。为防止跑题,笔者趁热打铁,叫一学生起来说出这几种原核生物的名称,学生面带笑容轻松完成。

应用谐音记忆的地方还有很多,比如,人体8种必需氨基酸:赖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蛋氨酸(甲硫氨酸)、苏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缬氨酸,谐音为:携(缬)—一(异)—本(苯)—淡(蛋)—亮—色—书(苏)—来(赖);组成细胞的微量元素Fe(铁)、Mn(锰)、Zn(锌)、Cu(铜)、B(硼)、Mo(钼),调整一下顺序,利用谐音记忆形式为:童(铜)—嬷(钼)—嬷(锰)(的)—铁—盆(硼)—新(锌);制作临时装片步骤谐音为:擦—地(滴)—去(取)—找(展)—橄(盖)—榄(染)……

二、谐形记忆,形象直观

谐形记忆是根据其形态与某一事物的相似性而把其联系在一起的记忆方法。生物学科中有很多时候提到某个物质或结构的中文名称和英文字母缩写,内容一多,放在一起,学生就容易混淆。笔者有意识引导学生注意英文字母的形状,大胆联想,与中文名称建立联系,这样既形象又直观,学生很容易记住。

案例2:在学习必修1第2章第3节《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时,学生需要掌握4种含氮碱基的中文名称及其对应的英文缩写字母:A、T(或U)、G、C。初学时发现学生往往只能说出英文,而不能对应到具体的碱基名称。如能从字形上展开联想,记忆起来就容易得多。记忆时C可联想到单词Cell即细胞,为胞嘧啶;T拆字:一横为一只脚,1竖为一根钉子,当脚踩在钉子上时是很凶险的,为胸腺嘧啶;G像小鸟漂亮的头,为鸟嘌呤;U—马桶—屁腚—坐在上面尿尿—为尿嘧啶;剩下A———首个英语字母,最先漂洋过海,为腺嘌呤。虽然这种解法并不科学,但效果却很显著。学生感觉很直观,很生活化,容易记。而且,遇到相关考查也基本不会出错。将枯燥的字母展开联想记忆,这个过程不仅需要生物教师扎实的专业功底,更需要一个重要的专业素养:创造力和想象力。

三、归纳记忆,化繁为简

归纳记忆法是按照一定规律对要记的内容进行概括归类整理,从而使繁杂、零散的内容变得更简要、更系统的记忆方法。按归纳方法不同可以分为:关键词归纳法、口诀归纳法、类比归纳法。如果说知识是棵树,归纳就像画树干,有了树干作引导,学生就可以很容易地添枝加叶了。

案例3:在学习必修1第6章第1节《细胞的增殖》时,涉及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细胞的变化特征。前期:核膜、核仁消失、出现染色体、纺锤体;中期:在纺锤丝的牵拉下,染色体的着丝点整齐排在赤道板;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分别移向细胞两极;末期:纺锤体消失,染色体解螺旋变成染色质,形成新的核膜、核仁。这部分内容较多,记忆比较困难,但经过归纳、整理后,前中后末四时期特征可用四句话来记忆:“膜仁消失,两体现;着丝点齐排赤道板;着丝点分裂,两极迁;两体消失,膜仁现。”4句顺口溜,学生联想图画进行直观归纳记忆就很容易。

应用归纳记忆的还有:人体心脏四个腔的上下位置、与心脏相连的血管种类及血液在心脏和血管之间的流动方向等,这部分知识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学生理解后也还是会发生记忆混淆的现象,笔者就归纳总结了一个朗朗上口的顺口溜:“上房下室向下通,左右房室不相通。房连静脉室连动,房纳室出不倒流。”学生很快就记住了。

四、故事记忆,寓学于乐

故事记忆就是将一些枯燥无味的科学事实或事件编成有趣的、人们可以体会得到的小故事的记忆方法,以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生物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过程性的知识,比较复杂无趣,但是如果我们用拟人的手法编成小故事,则记忆效果会大有不同。

案例4:在学习必修3第2章第4节《免疫调节》时,免疫内容概念多且抽象,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学生不容易掌握。笔者在同事特级教师郭某的启发下,以一个感冒病毒感染人体为例,用拟人的手法,将免疫过程编成小故事,增加了趣味性,学生记忆起来比较容易。“我是一个感冒病毒,我和我的兄弟们去找栖息之地。经过千心万苦,我和部分兄弟躲过了人体皮肤和呼吸道黏膜的堵截,到了组织液中。没想到,血液中的吞噬细胞更加厉害,一下子将我的一个兄弟吞噬到了细胞内,经过处理,暴露出了我们家族特有的抗原,吞噬细胞把抗原呈递给了T细胞,T细胞又呈递给了B细胞,我眼睁睁地看着B细胞分裂、分化出了浆细胞,浆细胞合成分泌了许多抗体来对付我们,还抓住了我好几个兄弟,交给吞噬细胞吃掉。幸亏我跑的快,没被抓住,我钻进一个细胞里藏起来,可是看到T细胞摇身一变,变出许多效应T细胞来找我,一个效应T细胞张牙舞爪地冲着我的藏身之地跑了过来,紧紧地抱住我的藏身细胞,一阵酸味扑鼻而来,我藏身的细胞内溶酶体裂解释放出了水解酶,细胞也随之破裂了,我赶紧逃走,这时2个抗体一下子把我逮住,并交给了一个吞噬细胞。再见了,兄弟们。”学生在听故事当中就掌握了知识,既快乐又有效。

记忆的方法还有很多,比如连接记忆法,就是将孤立的、零散的内容通过某种方式连接起来记忆的方法。就好像一颗一颗的拾起散落的珍珠很费劲,但是如果用线串起来,只要掐住线头,所有的珍珠就都被拎起来了。这种方法适于记忆一些彼此之间没有逻辑关系的知识。挂钩记忆法,就是先将表示顺序的数字(1,2,3…)或者字母(a,b,c…)图像化,变成“挂钩”,然后再把记忆内容分别挂在“挂钩”上,令其两两相连的方法。此法适于记忆一些需要我们记住顺序的知识。图像记忆法,就是把要记忆的内容以图像的形式画出或呈现出来,这样会增加直观性,利于记忆。概念图记忆法,是一种用节点代表概念,连线表示概念间关系的图示法。它利于我们从宏观上把握知识以及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利于我们把零碎的知识点联系起来。这正是我们在生物教学过程中,经常利用图像、概念图、表格等的依据所在。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2]。指导学生有效记忆的过程,既是教师教学智慧的展示过程,也是学生自主建构的创造过程,还是师生快乐情感的共享过程。笔者相信,师生在有效学习、快乐记忆的过程中,定能相互学习,共同成长。

参考文献

[1]任苏民.教育与人生——叶圣陶教育论著选读[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快乐英语,行而有效 篇5

【关键词】英语;有效;快乐

孙双全老师说过:“一堂好课应上得学生‘小脸通红,小眼发光,小手直举,小嘴常开’。”一堂好课必定是一堂有效率的课。开展有效课堂有助于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教学达到更佳的效果。

一、精心备好课,巧妙安排

一节成功的课必然是一节充分准备的课。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也是有效课堂的前提。

1.对学生做好分析

备课前要重视对学生的分析。一个班的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总是有差异的,所以教师需对他们进行全面分析。首先,可以通过家访、个别交谈、分析作业等多种渠道,尽快对学生的学习基础有基本的了解。在备课时,要考虑多数同学,兼顾两头,让尖子生的求知欲得到满足,也让基础差的学生能跟上课程;其次,因材施教有利于提高备课质量和教学水平。如:在备课《PEP 4B Unit3A Read and Write》时,通过对学生的学前资料分析,了解到四(1)班的同学中,有部分同学已在幼儿园学习过这几种颜色的表达法,而有的同学则完全没有。这样就造成了学生的差异性。这时,我就需要兼顾两头,旧识新讲。因此,备课时不仅要要考虑优、中、差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要求,还应在备课时做好多种方案。

2.教师需熟悉掌握教材

教师对教材有深切的理解和掌握,在教学时才会纲目分明、重点突出。反之则会使教学目的模糊化,让学生对重点难点模糊不清。首先,教师要熟悉授课教材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要联系前后章节,才能给学生一副完整的学习画面;其次,要把握本课的重点难点;最后,还要弄清本课的难易程度,适度调整教学模式来实现有效教学。如:《PEP 6B Unit4 A Let’s learn》这节课重点是介绍几种交通工具和询问交通方式。首先,我积极翻阅五年级学习过的内容,有一个全面的链接;其次,上网查询本课内容,找出几种交通工具的特性。经过了这些多方面了解,在授课时才能突出重点,为学生带来一堂高效率的课。

二、教学方法多样,充分调动课堂气氛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更重要的是培养小学生的对学习英语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学生打好基础,建立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培养学生的初步运用英语口语交际能力,这是有效课堂的重要目标。

1.关注学生,调动课堂气氛

“关注学生是上好新课程的基础。”首先,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和方法指导和激励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教学过程的设计和模式要考虑学生的可接受性、独立性和自主性。关注个体差异,满足学生不同的需求;其次,创设不同的语言环境,调动课堂气氛,注重课堂的互动性。课堂中通过活动、提问等多种方式能让学生主动参与互动。这种互动性有利于学生积极记忆课堂内容,从而实现有效课堂。最后,组织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例如:在正式讲授《PEP 6A Unit1 A Let’s learn》这一堂课前,我把全班同学分成六个小组。进行小组竞赛,积极调动小组活跃气氛,促进小组合作最有效发挥。通过这种方式,发现授课时班上的同学兴奋度高,而且参与热情也是高涨。

2.借助幽默,寓教于乐

每个教师都需具备幽默,几乎所有的调查问卷都显示:“学生欢迎幽默的老师,而不喜欢表情冷漠呆板,语言寡淡无味的老师。”首先,幽默可以舒缓学生紧张感。教师不时地给学生带来一些幽默,诱发学生笑,学生的紧张情绪就能得到舒缓,学生就不会对学习英语产生厌烦情绪,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另外,幽默能激发学生的趣味性。兴趣是学习语言的最大动力,学生学习英语需要趣味性。如:在讲授《PEP 4B Unit2 A Read and Write》时,特别在讲单词“four”时,向学生展示4个手指,一起朗读“four”,而后把四根手指弯曲,向学生提问“这又是什么单词?”学生的注意力立马集中到教师身上,“弯的four—wonderful”当学生得知答案,纷纷觉得英语非常有趣。在讲授单词时,可以通过“大小声”这个游戏,当教师大声朗读单词时,学生必须小声读,当教师小声朗读时,学生必须大声朗读,当有学生犯规时收到红牌警告时,需讲个小笑话,让课堂快乐起来。在课堂中,使用幽默可以激发学生的愉快感,促使学生学习英语的过程变得轻松而趣味。“寓教于乐”在现今的教学中,不再是不可触摸的名词。是当前每个教师必须学习和掌握的一门教学艺术。

三、有效反思,促进有效课堂

“教师只有成为‘反思性实践者’,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和行为背后的教学理念,才能不断开发和生成有效的课程资源,实现有效教学”。

1.课堂中的有效反思

教学是一种动态生成的课程。在课堂中,会遇到各种教学问题,例如:学生对某些知识的不理解、学生不感兴趣、学生闹事等等,当教师遇到这些问题往往会采取忽视或者压制的方法来解决问题。而教师如果想实现有效课堂,则应该表现为仔细反思并灵活改变教学方式。如:在讲授 《PEP 6B Unit3 A Let’s learn》时,发现了部分同学对“She washed the clothes yesterday.”不理解而露出懵懂的眼神,我立即思考“学生为什么对这句话不理解,是我哪里没有讲清楚?”,發现当我讲“yesterday”为过去时的典型标志时,这部分学生都皱起眉头,我立刻调整教案,在讲下一个主题前,补充讲到“过去,现在,将来”的区分。通过这次的补充说明,这部分学生渐渐跟上,重新参与到课堂中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断更新教学方法,从而完善教学设计使课堂的有效性得以提高。

2.课后的有效反思

教师必须具备反思意识,要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当授完一节课,要思考课堂的有效性,总结课堂发生事件后,自己的反应和学生的反应,还要思考处理这类事件的最优方法。通过这种循环思考,不断地完善自己的教学经验。教师的有效反思不单止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师水平,更可以不断完善有效课堂。

“教学中存在大量的低效和无效的教学行为,不能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是其表现之一”,教学是一门充满艺术的工作。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深切思考“活化英语课堂,开展有效课堂”,努力实现教学的最优效率。

参考文献:

[1]吴效锋,《新课程怎样教:教学艺术与实践》,沈阳:沈阳出版社,2002.12

[2]高慎英、刘良华,《有效教学论》,广州:广州教育出版社,2004.5,P185

[3]何善亮,《有效教学的整体结构》,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6,P3

作者简介:

林丽琼,1987年生,女,汉族,广东河源人,惠州学院毕业,专业:英语师范,工作单位:惠州市共联小学。

快乐即是有效 篇6

学习是人的意识的再创造、再加工的过程,其中充满独立和主动意识的参与。但要激发人的自主独立与主动参与意识,还要有兴趣的参与,这似乎是老调重弹。但兴趣的直接诱因则是快乐。快乐在学习中是一种状态,更是一种享受过程的心态。我们做老师的, 最担心的就是学困生。指导这些学生所花费的精力,几乎等于给别的学生上课的时间总和,但收效甚微。刚工作的时候,我班上有一个“个位数”先生———每次考试,该学生都在8~15分之间徘徊,真让人束手无策。于是,我就想着从一年级给他补起,就不信补不上去(那时他已经是五年级了)。于是,放学后,我把他留下来,单独辅导,一遍又一遍,直到他记住为止。孰料想,第二天,他依旧忘得一干二净。如是好几次之后,我真有些灰心了,同时也心有不甘:我自己的能力有问题吗?为此,我训斥过他,觉得自己陪着他无偿补课, 还这样不“领情”,真是不懂事。之后,我又观察了这个学生一段时间,发现每次把他留下来的时候,都是满脸的不乐意,甚至找借口想溜走;即使在学习过程中,他也是左顾右盼,显然是心不在焉。一定不是智力问题,他厌学!我明白了。于是,又一次把他留下来的时候,我没有提补习的事,而是问他喜欢什么,最想干什么。他立刻兴奋起来,告诉我,他最喜欢打台球。“哦,那好,我俩吃完饭一起去打台球!”“什么?老师,你……”他显然有些惊讶,但可以看得出来,他还是比较兴奋。

那个傍晚,在台球桌边,我看到了一个截然不同的他:自信地挥着球杆,精准地点球入袋,连我都为之惊叹。末了,坐下休息时, 我对他的球技大加赞赏,而他居然也沾沾自喜。我告诉他,我想跟他学打台球,“啊?”他惊讶地看着我,但立刻又换成了一副不相信的神色。我再次确认了我的承诺,但同时告诉他,我跟他学打台球, 但他也得跟我学点什么。支吾了半天,他终于吭吭哧哧告诉我:如果我跟他学打台球,他可以考虑每天跟我识记15个汉字外加一首古诗。“呵呵,成交!”于是,自那以后,我每天用半小时“学习”打台球,而他也没有食言,不但每天按时完成任务,而且第二天仍然记得很清楚。一个月后的一次考试,他居然考到了50分,虽然没及格,但我已经感觉到他有了很大变化,他告诉我,他想考及格。我告诉他:“你一定行!”更奇怪的是,渐渐地,他不来约我打球了,反而是来向我问问题。期末考试过后,他居然得了65分。当他拿着试卷兴冲冲地跑来向我“道喜”时,我发现,他居然笑得那样灿烂、那样可爱。虽然花费了两个多月的“球费”和一点时间,但我觉得,我很知足,也很值得。我认真思考了一下这个学生的转变过程,发现了一个规律:那就是后半段的时间里,他每次考试有一点点进步的时候,他似乎显得比在球桌旁更兴奋,并且,在每次考试即将到来的时候,他竟然有几次“爽约”,说自己身体不舒服,不去打球。但当我偷偷问及他的父母时,才知道他并没有病,而是把自己关进屋子里。具体干什么,我已经知道了。当一个人把学习当成是一种认识里的快乐元素时,那你就不用再操心他学得好与不好的问题了。

作为班主任兼语文教师,每天上课之前,我都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哪怕是自己心里有不高兴的事,也尽量不去想它。所以,当我的学生每次看到我走进教室的时候,都有一种期盼和平静的微笑挂在脸上。课堂上,当我发现学生情绪不高时,就不会继续课程,而是跟他们聊一些有趣的“题外话”,在他们兴奋起来的时候,我会不知不觉地又把他们拉回课堂。我们班语文一般不考试,一般只参加学校组织的期末考试,但让我高兴的是,我们班的语文成绩,在年级里面一直遥遥领先。问及我的学生什么作业最少时,他一定会告诉你:语文。

别让你的学生带着一种学习的负担进入课堂,别让他们为你的作业发愁。课堂多一些笑声,多一些轻松和谐,一句话,多一些快乐,你的课堂就是有效的课堂。

生活中其实也是如此。当我的学生在日记上向我大倒苦水,或者攻击自己的老师或者家长的时候,莫忘了安慰他。你站在他们面前时,他们不是躲,而是围拢过来和你嬉闹,那将是一个老师最幸福的时刻。他们的喜怒哀乐,我尽收眼底。我始终没有忘记用自己的快乐来影响我的学生,让他们在快乐中成长。正因为如此,我们班在我接手的四年时间里,每次期末考试各科均名列年级第一;每年都是学校的“文明班级”;每次运动会,虽然我的学生先天的身体不占优势,但总能奇迹般地斩获年级总分第一名,并且获得“精神文明奖”。是什么原因?问我的学生吧,他们会告诉你:在这个班级里,我们是快乐的,我们会为了这个快乐的集体去尽力拼搏!

构建快乐有效的谈话情境 篇7

一、引入情境———趣化

兴趣是幼儿学习活动的动力机制。教学中, 我通过创设有趣的引入情境, 来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激活幼儿已有的学习经验。

在谈话活动“好吃的水果”中, 我以趣味化的语言导入:“今天我们要去水果王国游玩, 准备好了一起出发吧!”于是, 幼儿随着欢快的音乐律动, 轻松自然地进入活动之中。为了满足幼儿的的好奇心, 我利用多媒体课件把他们带入色彩鲜艳的水果世界, 使他们产生一种愉快的、想表达的冲动。

在这种声形并茂的情境导入中, 我主动融入幼儿活动之中, 与幼儿一起欣赏水果世界, 通过视听感官的信息传递, 使幼儿在对水果产生浓厚兴趣的同时, 产生了表达的欲望。

二、观察情境———细化

幼儿活泼好动, 喜欢交流, 但是会说的内容往往过于简单。为此, 在“好吃的水果”谈话活动中, 我选择了特征较明显的香蕉, 并以介绍水果特点为重点, 进行范例指导, 引导幼儿学会有序观察, 完整表达。

1. 说形状。

我引导幼儿观察香蕉的形状:“小朋友, 你们觉得香蕉像什么?”幼儿:“香蕉弯弯的。”我随即启发说:“香蕉弯弯的像什么?”幼儿:“弯弯的香蕉像小船。”“弯弯的香蕉像月亮。”“弯弯的香蕉像一座小桥。”……有了充分的观察, 幼儿的想象丰富多彩。

2. 说色味。

我让幼儿说说香蕉的颜色, 多数幼儿都说:“香蕉是黄色的。”但玲玲小朋友却说:“我妈妈买的香蕉上有黑色的小点点。”我及时表扬她观察得细致, 能发现香蕉皮上细小的变化。接着, 我问:“香蕉是什么味道呢?”幼儿:“香蕉香香的。”“香蕉吃起来软软的。”“熟的香蕉甜甜的, 粘粘的, 像冰淇淋一样好吃。”……在肯定回答问题幼儿的同时, 我又用夸张的语气吸引其他幼儿的注意, 不断利用同伴资源帮助幼儿扩展思路, 以进一步丰富幼儿谈话的内容。

3. 说完整。

我让幼儿把香蕉的形状、颜色以及味道等用几句话连起来说。这样“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地指导幼儿参与谈话活动, 丰富谈话内容, 使幼儿的积极主动性和谈话兴趣明显增强。

三、活动情境———优化

谈话活动的重点在于设计丰富多彩的情境, 使教学过程及主体活动得到优化。为了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 我设计了“水果擂台”这一情境, 让幼儿比一比谁的水果最吸引人, 同时运用课件声像同现, 创设擂台现场气氛。在情境的引领下, 幼儿先自己说, 和同伴交流, 再上台打擂, 以此轮换“擂主”和“观众”身份。我还请“小记者”现场采访:说一说自己喜欢吃什么水果, 为什么喜欢吃?最后全体评价、交流。在这样生动、有趣的情境中, 幼儿都能积极参与, 大胆发言, 交流感受。当然, 在谈话活动中, 教师如果能给予幼儿更多的聆听、支持和拓展, 就能使预设问题和生成话题在动态中不断调整, 达到自然融合。

四、训练情境———深化

幼儿的口语训练一般通过基本训练和拓展训练完成。为此, 我在完成基本语言交流训练后, 进行了拓展训练, 促使幼儿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转化成基本能力, 进而提高口语表达能力。我以小组为单位, 创设了游戏情境“水果超市”, 让幼儿担当售货员, 向大家介绍各种各样的水果:“你看我的草莓身上长满了小点点, 味道又香又甜, 保证你喜欢。”“我的菠萝黄黄的, 头上有绿色的叶子, 里面酸酸甜甜的果肉, 让你吃了还想吃。”“我的苹果又红又大, 吃起来脆脆的, 甜甜的, 让你健康又美丽。”……在这样的游戏情境激励下, 幼儿会积极准备, 主动参与交流。在相互展示和学习中, 幼儿运用新的知识技能, 进行新的交流活动, 既培养了语言能力, 又提高了综合素质。

五、拓展情境———活化

快乐有效智慧——理想中的课堂 篇8

一、快乐情境, 愉悦情感。

兴趣能让学生情绪高涨,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 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小学生在情绪高涨时的思维水平远远高于情绪低落时。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创设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并具有亲和力和生命力的学习情境, 以满足学生好奇好动的心理要求,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进入欢乐、愉快的最佳心理状态。

如, “认识面积”一课, 在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时, 出示一些大小差异较大的盒子 (盖面上没涂上颜色) , 要求给这些盒子的盖面涂满颜色。刚组织涂色比赛片刻 (参赛的每位同学一人涂一个盒子) , 老师就宣布比赛结果:××同学比赛获得第一名, 引起了众多学生的质疑, 因为还有很多学生离完成比赛差得挺远的, 一瞧, 学生们忍不住了:“盒子面有大有小, 老师不公平!”于是老师就此揭示课题:“好, 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面积’。”这样的导入教学简洁、有趣、新奇, 能引起学生主动质疑, 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体验到数学学习的无穷乐趣。

二、钻研到位, 有效教学。

“只有理解了的东西, 我们才能更深刻地掌握它。”毛泽东的老师杨昌济这么说教学的事:“讲台上一分钟, 讲台下十年功”、“要上好一堂倮, 得先花上十堂、二十堂课的精神备好课。”教学中学生对于所学内容理解的深度与广度, 取决于教者教学理念修炼和对于教材教法的钻研, 也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效益。

如, “认识面积”这一课, 教学面积概念时, 老师先示范范摸文具盒盖的表面, 学生摸数学书的封面, 比较文具盒盖的表面和数学书封面的大小, 接着师生共同摸自己的手掌, 比一比手掌的大小, 以及观察两个硬币表面的大小、举例比大小等, 使学生直观有效感知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 然后先比较两个圆形的大小, 再举手判断下面两个图形的大小 (左边大举左手, 右边大举右手) ,

绝大部分同学举左手, 认为左边图形面积大, 小部分同学举右手, 还有极少部分同学没有举手。到底哪个大, 先让学生发表看法, 接着课件动态演示:对第二个图形 (不封闭处) 变形,

学生惊讶了, 不封闭图形可变很大, 也可以变很小, 实在不能判断大小。紧接着, 老师又出示一组图:

这一回全班学生异口同声:“现在还不能判断大小, 只有图形封闭起来形成封闭图形时才有大有小。”教师研读教材时, 挖掘到位, 加之课件配以动态演示, 使学生深刻感悟不封闭图形无法比较大小, 封闭图形也有大有小。于是得出: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教师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精心预设教学内容, 教学中锲而不舍, 直至深刻地把握问题实质, 教学才能富有成效。

又如, “认识面积”这一课巩固新知让学生感悟面积相同的图形形状可以不同时, 设计声像并茂的跑马圈地的游戏:

(1) 学生看第一匹马 (小白马) 圈地的情况:

(2) 学生听想看第二匹马 (小棕马) 圈地的情况:学生先闭眼听, 在睁开眼看, 想想看和听的一样吗?

(3) 学生听想说第三匹马 (小灰马) 圈地的情况:学生闭眼靠桌子上听, 老师没有把小灰马画出来, 让学生听后先想想再说说是什么图形?为什么?

通过三个渐进的:看、听想看、听想说不同层次的游戏活动, 学生明确小白马、小棕马、小灰马圈地的形状不同, 面积都是9格, 这样声像并茂、趣味盎然又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的到位的练习设计, 吸引了全班学生的注意力, 同学们全神贯注地学习新知、巩固新知, 印象深刻、难以忘却、形象生动地掌握了面积相同的图形形状可以不同, 教学效益得到很大提高。

三、启迪思维, 释放智慧。

教学新课后的理解应用, 教师要十分重视通过积极的、富有探索性、开放性、发展性的拓展练习, 强化学生的理解, 使之高度内化, 那么教师就应要有理解应用到位的高超技艺与善诱的“匠心”, 启迪学生的思维, 释放学生的智慧和美丽。

如, “认识面积”这一课, 练习最后是“新挑战”:猪妈妈对4个小猪说:“孩子们, 你们现在都长大了, 要学会独立, 这儿有4块地, 你们平均分成4份盖房子吧, 要求面积相等, 形状相同。”同学们你们能帮小猪分房吗?

小猪长大要独立了, 同学们要帮小猪分房可高兴了, —看场地图, 原来妈妈已经把4兄弟房子位置的一部分已确定了, 于是首先大家都想到了共16格, 平均分房每个小猪都应分到4格, 分得面积相等不难解决, 可形状要相同, 同学们可都犯愁了, 于是观察、思考、动手试分、讨论、合作、交流, 同学们欣喜发现每只小猪房子的形状都是:

问题帮小猪解决了, 同学们在这过程中充分感受到自己成功探索解决问题的快乐, 这种为学生提供广阔思维空间的练习, 既使学生能力基础得到夯实, 又提升了其思维品质, 发挥了学生的创造性潜能。一位旅美学者曾说:“中国许多老师花大量时间训练学生小技巧, 而忽视对大智慧的培养。”而如今新课改以来, 教师们不断更新教学理念, 十分重视开发学生智慧, 体现学生高级能力状态。教学中精心预设, 力求上出充满智慧的课, 使学生思维的广度、深度、清晰度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这样教出的学生才会后劲十足。

探寻快乐、幸福语文课堂的有效途径 篇9

一、让歌声伴随学习

既然课程标准提出“加强各学科间的联系”, 那么各个学科之间必定有能相互辉映的材料。在低年级的音乐书或者孩子们熟悉的儿童歌曲中, 我们可以找到许多动听而又充满情趣的歌曲, 这些歌曲孩子们都特别喜欢, 如《小小的船》、《雪绒花》、《捉雪花》、《春天在哪里》、《小燕子》、《种太阳》、《小雨沙沙》、《雪地里的小画家》……在课堂教学中, 选择合适的音乐伴随孩子们学习, 既可以加深理解课文内容 (有些歌曲与课文内容是一样的) , 又激发了学习的兴趣, 受到美的熏陶, 同时也给孩子们带来了快乐, 岂不是一举多得!

案例:雨点儿落在了我的心上

《雨点儿》是一篇科学童话, 通过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的对话, 使学生知道雨水和植物生长的关系, 雨水滋润了万物, 花儿更红了, 草儿更绿了。在整堂课中, 我两次用到了歌曲《小雨沙沙》, 孩子们的心情似乎受到了感染, 随着音乐边唱边动, 整堂课兴致比较高, 特别是学习完全文后, 我让孩子们自由畅谈“雨点儿落在什么地方, 那儿发生了什么变化?”时, 在音乐声中, 孩子们思维特别活跃, 有的说雨点儿落到了公园里, 公园里的花草更美了;有的说雨点儿落到了校园里, 校园变得更有生气了;有的说雨点儿落到种子身上, 种子发芽了……有个孩子似乎被音乐声陶醉了, 站起来兴奋地说:“雨点儿落在了我的心上, 我的心花开了。”

反思:雨点儿落在了孩子们的心上, 孩子们的话也落在了我的心上。其实, 孩子们的要求并不高, 一首简单的歌曲就能带给他们快乐。

当然, 语文课并不等同于音乐课, 音乐在这里只是起到了陪衬作用, 而且也不是所有的课文都适合配乐, 要根据课文内容来安排, 像一些写景类的课文比较适合, 如《小小的船》、《雨点儿》、《雪地里的小画家》等。

二、让画笔激活课堂

美术课是学生最喜欢的课之一, 因为在美术课上, 他们可以自由地想象, 大胆地创作, 可以涂抹自己喜欢的色彩, 尽情地挥洒。把美术课带进语文课堂, 让孩子们在自由创作、大胆挥洒当中来感受文中的那份情趣, 何乐而不为呢?当然,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 画画要从简单出发, 如在原来的画上添上几笔, 画脸型来表达当时的心情等, 太复杂了不但费时, 可能还会适得其反。

案例:我好像真的坐上了竹排

《小小竹排画中游》这篇课文的意境非常美, 整篇课文展现的是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在教学中, 我让孩子们也来学做文中的小男孩, 让我们的心飞上竹排去游览江南美丽的景色 (播放课件) , 欣赏完毕后, 学生似乎有很多话想说, 我让孩子们拿起手中的画笔, 在插图上画一个脸型来表达当时的心情。虽然只是一个简单的符号, 但孩子们的兴趣却非常高, 都在图上画了一个笑脸。交流的时候, 有的孩子说看到美丽的景色我太高兴了;有的说江南的景色比书上的图画更美;有的说我好像真的坐上了竹排……

反思:在语文课上让孩子们拿起画笔, 会给孩子们带来不一样的感觉, 虽然只是简单的几笔, 却把孩子们的心都拉倒了课堂上, 一个笑脸代表的是孩子们内心的真实感受, 真实想法, 这不正是新课程所倡导的让孩子们的感情真实地流露吗?

案例:我会制作字卡啦

学习课文之前, 我结合美术课, 和孩子们一起动手做生字卡片。不同的课文制作不同的类型的字卡、词卡, 这既可以帮助孩子们学习课文, 又能激发他们的兴趣。例如, 第三册《识字2》中有11个生字, 就制作成11个“苹果卡”, 并和课文下方的苹果图案进行对照后再进行比赛;再如, 根据《一株紫丁香》等两篇课文中的生字个数, 分别制作成8朵紫丁香花卡和9个“闹钟卡”。卡制作成后, 再指导孩子们把生字写到卡上, 比一比谁写得正确、端正、美观。

反思:虽然识字量大, 但用此方法学习, 孩子们并没有感到累, 因为他们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在识字, 他们始终把自己的动手活动当作玩。这种不露痕迹的学习会使孩子们兴趣盎然, 乐此不疲。

三、让游戏放飞心情

爱因斯坦语:“教育应当使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接受, 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要他去完成。”顺应孩子的天性, 对孩子们来说, 游戏应该是最受他们欢迎的。当我们在课堂上一次次创设了情境, 又为学生一次次进入不了情境而失望时, 不妨采用游戏的形式试试, 因为游戏的课堂、活动的课堂永远是学生最喜欢的课堂。在这样的课堂里, 他们个个都跃跃欲试, 学习语文的积极性非常高。有了“趣”的投入, 还怕学生感悟不到那份“情”么?

案例:影子是我的好朋友

上第一册课文《影子》前, 我特意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带孩子们到操场上做“踩影子”的游戏。我先让孩子们改变方向找影子, 分清“前”后“左”“右”四个位置, 然后讲清楚游戏规则, 接着我把孩子们分成了几个小组在规定区域做“踩影子”游戏。看到孩子们一张张灿烂的笑脸, 听到一声声发自内心的欢声笑语, 我觉得快乐真的是世上最最美好的东西。最后我让孩子们有空时再去观察随着太阳的变化影子有什么变化, 他们都很积极。在第二天的课堂上, 孩子们的表现确实没有让人失望。从一开始上课就表现出很大的积极性, 根本没花多少工夫就熟练掌握了四个方位, 而且还知道早、中、晚影子的方向不同, 甚至有孩子还说出了影子的长短变化。课后, 一个孩子悄悄地对我说:“老师告诉你一个好消息, 我又多了一个朋友影子, 因为影子是我的好朋友。有它跟我在一起, 我很快乐, 以后我不会再胆小了。”

反思:孩子快乐不单单是因为他知道多了一个朋友, 更是因为这个朋友曾经带给他快乐。我想“踩影子”有趣一幕一定深深地烙在了他的脑海里。

四、让童心永驻心间

想带给孩子快乐, 就得知道他们想要什么;想知道孩子真正需要什么, 就必须靠近孩子, 走进孩子的思维, 走进孩子的生活。我觉得我们教师一定要有一颗和孩子一样的童心, 能和孩子一起放声地唱, 尽情地跳, 灿烂地笑, 能聆听孩子的心声。千万别以为和孩子玩在一起就失去了为人师的威严, 其实不然, 孩子们只有真正喜欢你才会喜欢你上的课;只有对语文课充满兴趣, 才能相得益彰。

案例:老师是我的好朋友, 是我的姐姐。

快乐是有效教育的底线 篇10

【关键词】快乐教学艺术

【中图分类号】G424.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09)10-0105-01

快乐是有效教育的基础,也是底线。很难想象郁闷的情绪在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会产生何等效果。追求快乐是人类的天性,如同追求美是人类的天性一样。变课堂学习的单调性、枯燥性为快乐性,是创新教育追求的目标。第斯多惠说过:“在所发生的一切变革中,最值得注意的是人们逐渐有一个愿望,当然想把获得知识当成一件愉快而不是苦恼的事情。”这里并不排斥其他教学情绪体验而单单强调快活、高兴,而是要让幼儿感到课堂教学的一切因素和操作都是他所愿意接受的。幼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所获得的是心理满足的愉悦感。追求这种课堂教学的快乐,是人类追求美的艺术在教育中的具体体现。

我们把课堂教学艺术推到这一顶点,并用“快乐”来概括时,我们已经一步一步地把教师的课堂执教行为,描绘成一个具有丰富的科学和逻辑内涵的审美对象。平时有人根据自己的着重点把它称之为兴趣教学、快乐教学、情感教学等,这都是属于快乐教学艺术。这一切是课堂教学技术、艺术操作的总和。

快乐游戏。快乐游戏是指将知识与玩耍方式结合,使幼儿在轻松、嬉戏中愉快地学习。

课堂游戏毕竟不同于一般游戏,在它的内部有严格的知识规定性和目的性。课堂教学游戏的设计在课前花费的精力更多,而课堂上教师只起游戏组织者和裁判者的作用。教师要十分透彻地掌握全部内容,要有相当准确和敏捷的判断能力。如视听游戏、记忆游戏等。

快乐新异。顾名思义就是新奇有特点,与众不同。课堂游戏也是新异教学的一种,但是必须不断变化,让幼儿有一种猜不透的心理,这样展现出来的知识才会有吸引力和诱惑力。如果设计这一环节,并且刚开头幼儿就知道,那么这种默契就打破了这新异所带来的效果,新奇也就变成了平淡。

快乐美感。其实,一切课堂教学艺术都能引起快乐,展示快乐教学。而一切快乐又都与美感相关,美感在这里也就是指教学过程中特别富有“诗情画意”的一面。

一位教师在讲课时,电视屏幕上呈现出一棵棵高大挺拔的白杨迎风招展,一棵棵小树也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 看着直观的演示图像,听着悠扬抒情的乐曲,幼儿自然感受了教学所蕴涵的美感,同时也明白了教者的意图。

上一篇:基于问题的学习PBL下一篇:半导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