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审计人员

2024-05-17

内部审计人员(精选十篇)

内部审计人员 篇1

价值增值对内部审计人员素质提出了新要求。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研究基金会(IIARF)指出“内部审计=确认、 深刻见解及客观性”。即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必须以足够的责任心和诚实、客观的态度,通过对数据及营运过程的确认,对组织的治理、风险管理和控制提供深刻的见解。IIA秘书长兼总裁Richard.F.Chambers指出,2014年提升内部审计价值的五大焦点领域包括:力求平衡控制焦点、强化人际关系建构与维持、辨识与评估新的遵循风险、构建能强化业务知识的有效策略、寻找各种创新方案,提升内部审计效率。IIA主席Paul.J.Sobel提出内部审计未来成功的五个关键:创新(innovation)、深刻见解(insight)、直觉(intuition)、沟通与整合(interface and integration)以及灵感(inspiration)。要达到以上目标,一个合格的内部审计人员需要掌握下列知识和技能:财务知识、特定产业知识、对商业战略保持敏锐度、持续关注风险的技能、确认风险管理效果的能力,良好的分析思考能力、沟通技能、掌握最新的信息科技、具有挖掘和分析数据的能力、在营运及策略讨论方面具有话语权,同时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更高层次,要成为优秀的内部审计人员还必须成为审计专家、领导者、战略家。成为审计专家要求内部审计人员能灵活运用审计工具和技巧来分析、管理和改进流程;成为优秀领导者要求内部审计人员能培养、激励和带领审计团队较好地完成任务;成为战略家要求内部审计人员能果断且有活力地引领组织的政策和变革。

针对IIA认为内部审计人员应具备的素质和内部审计价值增值的焦点领域,内部审计人员应从以下几方面提升素质。

一是拓展专业知识,提高职业道德修养。专业知识和职业道德是内部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的基础与保证,是影响审计质量的关键因素。内部审计职业得到的信任是基于其对风险、控制与治理确认过程中的客观性,因此内部审计人员应将职业道德规范作为其从业的立身、行事标准,将专业知识作为其发挥价值的牢固地基。要保持自己在职业上的诚信、客观、保密和胜任能力,以正确的价值观、良好的职业操守和职业进取赢得利益相关者的信赖。 因此,内部审计人员要取得国际内部审计师(CIA)、风险管理确认专业资格(CRMA)等专业认证,努力拓展风险管理方面的知识。风险管理的工作要求很高也很专业,内部审计人员只有扎实掌握风险管理领域的知识才能胜任工作。 同时拓展行业知识,解决在经营风险和战略风险审计工作中难以理解经营业务的困扰。还要严格要求自己,保持形式上和实质上的独立性。

二是聚焦于策略与营运风险,把握焦点问题。风险与控制对董事会和管理层来说尤为重要。组织应当在董事会和监事会的协助下,充分认识风险评估和应对的重要性, 同时管理层对与其职能相关的风险保持高度兴趣。内部审计人员聚焦于风险与控制来提供审计服务具有重要的增值意义。一项调查研究显示组织所面临的风险中,策略风险占60%,营运风险占20%,财务风险占15%,遵循风险占5%。可见,策略风险和营运风险在组织面临的各类风险中占据80%,高居首位,要求内部审计聚焦于策略与营运风险,协助董事会及监事会发挥监督功能。内部审计处理策略与营运风险的主要方法包括:审视管理层的各种方案, 以重新评估风险及识别行动计划;建议管理层设计及时随环境变化而降低营运成本的风险管理及监督控制机制;优化审计资源至风险较高的领域。

三是有效运用科学技术提升数据处理能力,提高工作效率。信息化时代技术审计手段不断更新,管理数据、财务数据、经营数据都通过先进的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一体化管理,内部审计也实现了全方位、跨部门和跨业务的一体化管理。借助于信息化和先进科技手段的支持,内部审计人员能够完整地复核交易信息,增加审计的覆盖范围,提高资料处理效率,缩减成本。知识管理与分享、自动化工作底稿与风险评估、自动化问题追踪与报导、运用数据探勘及分析以侦测错误及测试数据母体、科技辅助持续性确认都大量运用于审计过程中。内部审计人员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提高其适应科技时代的能力,确保掌握最新科技手段:加入社交网站、订阅最新资讯、通过内部审计协会等途径与其他内部审计人员交流经验等。同时留意新兴的科技带来的机会,例如云运算、社交媒体、GPS技术、卫星遥感技术等。

四是提升对舞弊风险的敏感性,保持良好的内控环境。美国舞弊稽核师协会2010年对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全球106个国家,共1843个案例进行调查的报告《国家专业舞弊及滥用报告》显示,传统组织每年因舞弊事件所蒙受的损失约为年营业收入的5%,舞弊对组织的伤害巨大。内部审计人员要基于多元化的思维,辨别舞弊的关键要素和执行过程中的关键点。应对舞弊要注意以下几点:争取管理层的认同和支持;采用头脑风暴法讨论可能的舞弊;详细描述各舞弊案件的控制活动;在组织中设立舞弊热线和邮箱,搜集各方面的线索;确定组织对采购等关键敏感岗位是否实行定期轮换制度,是否制定了反舞弊程序和制度, 并让全体员工熟知。

内部审计人员后续教育办法 篇2

(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内部审计工作,保持和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根据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发布的《第1101号——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和《第1201号——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内部审计人员,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内部审计工作的专(兼)职人员。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后续教育,是指内部审计人员为保持和提高专业胜任能力,根据职业发展需要而进行的相关新知识、新技能和新法规的学习与研究。

第四条 内部审计协会应履行审计机关赋予的业务指导和监督职责,提供适当的后续教育方式,使内部审计人员了解和掌握内部审计的相关知识与技能。

第二章 内容与方式

第五条 内部审计人员的后续教育应当不断适应内部审计事业的发展需要,学以致用,讲求实效,主要内容包括:

(一)国家颁布的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

(二)行业发布的内部审计规定和办法等;

(三)中国内部审计准则;

(四)现代内部审计理论与实务;

(五)国内外具有前瞻性的内部审计理念;

(六)其他相关专业知识与技能。

第六条 内部审计人员的后续教育分为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和一般内部审计人员两个层次。具体内容包括:

(一)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应当学习和研究组织领导本单位(部门)内部审计人员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的知识和技能,包括: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内部审计准则,内部审计在组织治理、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等方面的流程、作用,审计关系处理与协调,审计管理案例,组织文化与政策,自我控制与评价,开展咨询服务业务的有关理论和实务等。

(二)一般内部审计人员应当学习和研究实施审计项目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包括: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内部审计准则,财务

管理、经济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审计方案编制、审计取证、审计评价、审计报告撰写、审计案例分析、人际关系沟通等方面的技术和方法。

第七条 内部审计人员的后续教育形式主要包括参加有组织的后续教育和其他形式的后续教育。

第八条 有组织的后续教育包括:

(一)参加现场培训。主要包括参加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和省级内部审计(师)协会组织的现场培训,以及其他具备教育场所和设 — 2 — 施、拥有相应师资队伍和管理力量的机构组织的现场培训。

(二)参加网络培训。主要包括参加中国内部审计协会或省级内部审计(师)协会开办的网络培训。

(三)参加专业会议。主要包括参加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亚洲内部审计师协会联合会组织的专业会议,中国内部审计协会、省级内部审计(师)协会举办的专业会议和经验交流活动。

第九条 其他形式的后续教育包括:

(一)参与省级以上内部审计(师)协会组织的课题研究,并通过结项验收。

(二)公开出版审计类专业著作或在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审计类专业论文。

(三)翻译内部审计专业著作或学术文章,并公开出版或发 表。

(四)参加中国内部审计协会、省级内部审计(师)协会组织的理论研讨,并获得一、二、三等奖。

(五)获得专业资格。主要包括考取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内部控制自我评估专业资格等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主办的各种专业资格,以及其他中国内部审计协会认可的相关专业资格。

(六)在内部审计(师)协会任职。

(七)成为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或省级以上内部审计(师)协会个人会员。

(八)其他中国内部审计协会认可的形式。

第三章 学时认定

第十条 后续教育学时的标准,按内部审计人员接受后续教育的时间计算。内部审计人员每年参加后续教育的学时数累计不得少于40学时。

第十一条 内部审计人员参加本办法第八条所列有组织的后续教育时,具体学时计算方法如下:

(一)参加第八条第(一)、(三)项所列后续教育的,按其设定的学时数计算。

(二)参加第八条第(二)项所列后续教育的,按网络课件设定的学时数计算。

第十二条 内部审计人员参加本办法第九条所列其他形式的后续教育时,具体学时计算方法如下:

(一)参加第九条第(一)、(二)、(三)、(四)项所列后续教育的,按每千字5学时计算。

(二)参加第九条第(五)项所列后续教育的,当年取得有关资格证书或已全科通过的,按40学时计算;当年未取得有关资格证书但通过部分科目的,按每科10学时计算。其中,第九条相关专业资格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专业技术人员管理部门认可的准入类职业资格和水平评价类职业资格。

(三)在县级以上内部审计(师)协会、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分会工作或担任理事、专业委员会委员的,按10学时计算。

(四)成为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或省级以上内部审计(师)协 — 4 — 会个人会员的,按10学时计算。

(五)参加第九条第(八)项其他中国内部审计协会认可形式的后续教育的,由中国内部审计协会按照实际情况核定学时。

第十三条 内部审计人员取得的后续教育学时只在当前内有效。

第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后续教育学时数可以减半或免除:

(一)内在境外工作的;

(二)内休病假的;

(三)内休产假的;

(四)其他中国内部审计协会认可的特殊情形。

上述情形中,三个月以上六个月以下的,当年后续教育学时可以减半;六个月以上的,属于第(二)、(三)、(四)项情形的当年后续教育学时可以免除,属于第(一)项情形的后续教育应在境外进行。内部审计人员当年后续教育需要减半或免除的,应当提供卫生部门或所在单位人事、外事部门的证明。

第四章 管理职责

第十五条 内部审计机构应当支持、督促本单位(部门)内部审计人员参加后续教育,并履行下列职责:

(一)按照本办法的有关要求,制定本单位(部门)内部审计人员的后续教育计划;

(二)积极组织内部审计人员参加后续教育,保证内部审计人员参加后续教育的时间,并给予必要的保障;

(三)建立后续教育档案,详细记录内部审计人员参加后续教育的情况;

(四)接受审计机关和内部审计协会的指导与监督。第十六条

内部审计协会负责所在地区内部审计人员后续教育的组织管理工作。

中国内部审计协会负责指导和监督全国内部审计人员的后续教育情况;各省级内部审计(师)协会负责指导和监督所在地区内部审计人员的后续教育情况。

第十七条 内部审计协会应当采取适当方式对每年内部审计人员参加后续教育的学时进行监督检查,并将内部审计机构所属内部审计人员参加后续教育情况、学时档案资料库建立情况作为评选内部审计先进单位和先进工作者、实施内部审计质量评估的重要依据。

第五章 附 则

第十八条 本办法由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发布并负责解释。第十九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如何提高审计人员的审计技能 篇3

审计人员具有审计机关所赋予的执行审计相关法律、法规的特殊权利,审计人员的工作水平和职业操守将直接决定审计的质量和效果。要想工作有所建树,审计人员就一定秉承对审计的热爱,尽职尽责的完成工作,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还要顺应社会发展趋势,适应当前时期的审计要求;勇于探索,善于积累,积极主动的学习、借鉴、探索和总结,不断更新知识储备。在实践中摸索和检验真理,探索出最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逐步提高和完善自身的技能,积累丰富的工作经验提高业务能力。

一、不断的学习和开拓进取

在经济飞速发展、知识大爆炸的今天,知识系统的更新频率越来越快,周期越来越短,新的制度和方法在大量的涌现出来,经济体制在变,人的观念在变,社会规则也随之发生一些改变,单凭以往的知识和经验已经不能完全驾驭审计工作了,这也正是要求审计从业人员要参加继续教育和岗位培训等活动的意义所在。正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只有不断的进行知识结构的调整、更新和升级,全方位武装自己,时时给自己“充电”,把握住时尚的脉搏,不断与时俱进,创新发展,才能逐步提升和完善自己,不被社会所淘汰。

1.不断学习,给自己“充电”

由于工作忙碌时间紧张等原因,很多审计从业人员不能抽出大块的时间来参加各种培训班来补充自己,所以自学成为了当下最流行的学习方式。根据自己的学习习惯和特点,充分的利用闲暇时间,进行知识的储备和积累,有效的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

(1)可以订阅审计方面权威的书籍和报刊,如《中国审计》《审计文摘》等等进行研究和学习,捕捉专业内容的亮点,了解知识的发展动态,培养专业素养,提高审计水平;还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通过浏览财经类网站和新闻媒体,了解最新的法律法规,掌握审计的发展方向和动态。而且要每年都要参加继续教育,对最新的财经法规和审计要求有一个了解,集中的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对审计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强化和训练,这对于广大审计工作者来说是十分具有实用价值的。

(2)考资格证书和职称也是提高职业技能的有效途径。这些专业的考试现在极为盛行,甚至很多非从业者都跃跃欲试,但是考取证书绝非易事,要踏实的学习,所以就促使审计工作者全身心的投入到考试备战中去,系统的知识学习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到他将来工作中的状态和技能。还会提升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审计方面的资格证书的含金量也是不容小觑的,不仅可以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在其有效的提高从业人员自信息和专业技能的方面的效果也是极为突出的。

2.耳听八方,全方位武装

任何事物之间都会有一些必然的联系,审计又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在审计事业的发展进程中,无疑会遇到许多与审计息息相关的问题,如财务会计、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社会科学等等许多方面。所以说审计的学习不能只局限在单一的某一个方面,要促进各学科之间的交流。这就要求审计人员要广泛涉及各方面的知识内容,尽可能的全面的丰富自己。尤其是和审计相关的事项,一定要重点把握,工作起来才能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在对财务会计方面的研究,要特别注意它在计算机领域的广泛运用,在会计电算化普及的形态下,那么要分析电子账目,就要熟悉并掌握AO(审计师办公室)系统,并要注意它的更新和发展;在对相关法律法规方面的研究,毋庸置疑,要及时掌握更新的法律法规,并且能够熟练的运用到工作中去,避免不断翻新“小金库”现象,不留死角。在对社会科学方面的研究,是极具挑战性的。因为在审计过程中,每一个项目都有独特的客观环境和周围相关人,稍不注意对这些因素利用的不充分或者把握的不到位就有可能导致结果的失真。这就要求审计工作人员要丰富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有洞察事实的能力,抓住细节,严苛审计。

二、提高职业素养和自身道德

审计人员都是经过了严格的审计资格考试才能胜任审计工作的,所以审计人员在其职责范围内,是可以根据相应的法律、法规对相对人直接进行监督和检查的。审计人员应该珍视自己手中的权利,为了防止职权的失衡和滥用,使审计水平达到一定的高度,要求只有具备较高的政治觉悟和踏实的工作作风、良好的职业操守和心理素质的审计人员才能胜任审计工作。所以要想提高审计技能,一定要提高自身的职业素质和道德修养,从本质上完善自己。

1.提高职业素养

权利和义务是相对应而存在的,审计人员享受法律赋予的权利的同时,也必须尽到恪守职业道德的义务。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执行审计的工作要求,尤其要提高抗干扰的能力,不被身边的同事和相关部门干扰,秉公办事;坚决不能以审查出的问题为交换条件谋取利益上的往来,影响审计的结果。即使面对各种障碍和阻挠,也要坚定不移的展开审计工,恪尽职守的深入调查研究,获取最真实的审计资料获得审计结果。

不仅如此,审计工作人员还要提高自身的政治素养和廉洁自律的能力,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廉政纪律办事,要提高自身“免疫力”和“抗体”,严格的要求自己不能被诱惑,本着正直链接的工作作风,坚定信念,坚决抵制、杜绝违法乱纪的行为,采用有效地方法规避审计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廉洁风险,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才能使审计技能得到质的飞跃。

2.培养勤耕善作,学会分享的工作作风

(1)提高审计人员的审计技能的另一种有效途径就是要勤耕善作。“勤耕”是勤于耕作,即通过踏实勤奋学习,不辞劳苦的探索研究,不断钻研提升技能的学习精神的体现。“善作”即善于耕作,就是要讲究正确的方式方法,不断的提高和完善自身的审计技能,在实践探索中检验真理,力求在最短的时间内,运用最恰当的方法,获得最高的工作效率。

(2)分享是一种美德,技能的提升单凭一个人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大家坐在一起探讨,可以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来分析阐述一个问题,一种成果通过交流达到资源的共享,在集思广益过程中开阔了思路,在交流和探索中使技能得到更好的完善和升华。参与共享,也可以分享别人的经验教训,在自己吸收理解的基础上,优化知识结构,学为己用。这是一个广泛汲取知识的快捷方式和有效途径。

(3)在经济迅速发展的知识密集型时代,作为审计从业人员,“工欲善其事”就“必先利其器”。只有不断学习,不断的扩充和更新知识,提高素质和技能,抓住时代的脉搏,才能成为行业发展的利器。做一个懂审计、懂会计,懂法律,懂社会关系学的社会所需的复合型审计人才,全方位的武装自己,扩充自己的技能。

3.提高职业敏感和观察力以及沟通协调能力

作为一名审计人员,在日常工作生活中要注意有关账外信息的收集,对与被审计对象有关的资产、新设机构等尤其注意。从纷繁复杂的财务资料中,迅速找到切入点,或当一定的审计目标确定后,能迅速搜集审计证据,从而确定审计重点,这些都离不开职业敏感的判断、观察力。审计工作要上水平,不仅需要扎实的业务功底和政策水平,更重要的是要处理好与被审计对象及各有关部门的关系。再就是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中要同形形色色的人大交道,因此,审计人员更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既做到不卑不亢,又不能简单地以监督者自居,要掌握沟通的技巧。

审计人员的审计理念、模式以及审计方式和手段都要与时俱进、不断探索和发展,从而适应社会的需求。学无止境,对提高审计人员审计技能方法的探讨仍然在继续,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时代将会不断赋予它新的责任和使命,也只有与时俱进,捕捉经济发展动态,才能不被社会所淘汰。当然,万变不离其中,审计工作始终需要锲而不舍的求索精神,踏实的学习作风和坚定不移的信念。在积累丰富阅历和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特点进行总结、勤耕细作的学习态度,在探索过程中逐步提高和完善自己的审计技能。

内部审计人员准入资格设定条件探讨 篇4

一、我国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现状分析

(一)内部审计专职人员比例偏低

根据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内部审计发展研究中心对我国内部审计发展状况的调查结果,在被调查的30479个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人员中,专职人员人数为21148人,所占比例为69.39%;兼职人员人数为9331人,所占比例为30.61%,具体比例见表1。据IIA所属知识共同体(CBOK)对全球内部审计人员的调查数据显示, 大约有90% 的内部审计工作由组织内部专职审计人员完成, 最高者达到了95.4%。由此可见,我国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人员中,专职人员比例低于全球比例,兼职人员比例高于全球比例。

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专职人员比例为69.39%,远低于全球90%比例。其潜在原因可能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企业内部一人多岗,由从事会计、监察、人事等岗位的人员兼职内部审计工作,这样会在某些情况下违背不相容职务分离原则,影响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客观性,最终会影响到内部审计职能的有效发挥;另一方面是企业对内部审计业务实行了外包。内部审计区别于外部审计非常重要的特点是: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组织,可以深入到企业经营活动各个方面,通过开展事前和事中审计,及时有效发现、防止错误和舞弊发生,如果企业把主要的甚至是全部的内部审计业务都外包出去,将会严重影响内部审计作用发挥。

(二)内部审计人员学历水平整体偏低

受教育情况反映了一个人的基本文化素质,一般可用学历或学位指标进行反映。在被调查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人员中,具有专科学历人员比例为43.53%,具有本科学历人员比例为42.83%,具有硕士、博士学历人员比例分别为3.57% 和0.09%。可见,专科和本科学历人员占了绝大部分,而且专科学历的人员超过了本科学历人员。

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人员中,具有专科学历的人员比例为43.53%,本科学历比例为42.83%,硕士、博士学历比例分别为3.57% 和0.09%。我国党政部门内部审计人员中,具有专科学历人员比例为23.99%,本科学历比例为67.94%,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比例为6.28%。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学历水平明显低于党政部门。审计工作具有很强的技术性,但审计工作又不是单纯的技术问题,不是熟练工,将审计基本原理正确运用于复杂的商业环境中时,更重要的是分析和判断。正确的分析和判断是建立在一定理论修养、逻辑思维能力和实践经验基础之上,需要自觉地将基本理论与具体审计业务有机结合,恰当地加以运用,通过科学方法对审计结果进行抽象概括,形成审计结论。这些特质很大程度上都会受到接受教育情况及其程度的影响,因此,目前内部审计人员中有43.53%为专科学历,这种偏低学历水平状况,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内部审计质量,限制了内部审计职能发挥。

(三)内部审计人员中会计专业人员比例较高

在被调查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人员中,拥有中级及以上技术职称的人数为16982人,占内部审计人员总数比例为55.72%。在具有中级及以上技术职称人员中,会计师和高级会计师职称人员比例为56.55%,审计师和高级审计师职称人员比例为16.09% , 经济师和高级经济师职称人员比例为16.92%,工程师和高级工程师职称人员比例为10.44%,具体比例见表2。

调查结果显示,在具有中级及以上技术职称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人员中,会计专业职称比例为56.55%,超过了半数;审计专业职称比例为16.09%,经济专业职称比例为16.92%,这两部分职称人员比例相当,而工程专业职称比例为10.44%。可见,内部审计人员专业背景多元化,但明显会计专业人员较多。虽然,会计和审计存在着密切联系,会计资料是审计对象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审计绝不能等同于会计。内部审计是由内部审计师对组织内不同运营和控制实施系统、客观评价的活动。可见,审计对象是被审计单位的经济管理活动,它比会计资料范围要广,同时,审计有一套自成体系的原理方法。如果由会计专业人员从事内部审计工作,会使内部审计业务主要围绕传统财务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审计业务的范围;同时,在开展内部审计业务活动中,以会计专业思维模式分析和评价事物,就可能会使内部审计工作成为企业会计工作附属,从而影响到内部审计独立监督、评价职能有效发挥。

(四)内部审计人员拥有相关职业资格的人员比例较低

与审计相关的执业资格包括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CIA)、注册会计师(CPA)、英国特许公认会计师(ACCA)、国际注册内部控制自我评估师(CCSA)、注册信息系统审计师(CISA)、注册管理会计师(CMA)等。在被调查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人员中,拥有与审计有关执业资格证书人数为2374人,占内部审计人员总数比例为7.79%。对内部审计人员执业资格情况分析情况见表3。

调查结果显示,拥有与审计有关执业资格证书人数,占此次调查内部审计人员比例为7.79%,比例较低;在对拥有执业资格证书的内部审计人员进行进一步分析后发现,拥有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和注册会计师执业资格的人数相对最多。执业资格是政府对某些责任较大、社会通用性强、关系公共利益的专业技术工作实行准入控制,是专业技术人员依法独立开业或独立从事某种专业技术工作学识、技术和能力的必备标准。

从以上对我国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现状特征分析,虽不能排除某些个体内部审计人员具有较强专业胜任能力,但整体上内部审计人员的胜任能力还是不能满足日益发展的内部审计业务的需要,因此“审计部门一定程度上‘形同虚设’”。

二、国际内部审计协会内部审计人员胜任能力分析

《国际内部审计专业实务框架》属性标准第1210 条“专业能力”规定:内部审计师必须具备履行其职责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和其他能力。2011 年初,国际内部审计协会(IIA)所属的知识共同体(CBOK)发起“2010 全球内部审计调查”,在其最终形成的调查研究报告中从一般能力、行为能力、技术能力三大层面,架构了一个全面的内部审计人员胜任能力框架,系统地、明确地提出了内部审计人员所需的相关胜任能力,具体内容见表4。同时,IIA还指出,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实时审计、风险导向审计计划、数据挖掘、内部控制自我评估、全面质量管理技术、平衡计分卡、过程模型软件等审计工具和技术,与现在相比将被更广泛的应用到未来的内部审计实务中。

三、内部审计行业准入资格设定

(一)行业准入资格设定必要性

行业准入既是国家对特定行业的强制标准,同时也是行业自我保护的一种工具,它是保持一定水平职业服务所必需的。目前,在我国对内部审计没有专门立法。审计法和审计法实施条例中对内部审计做了如下规定:依法属于审计机关审计监督对象的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应当接受审计机关的业务指导和监督。依法属于审计机关审计监督对象的单位,可以根据内部审计工作的需要,参加依法成立的内部审计自律组织。审计机关可以通过内部审计自律组织,加强对内部审计工作的业务指导和监督。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发布的《中国内部审计准则》中对内部审计人员的规定包括:组织应当设置与其目标、性质、规模、治理结构等相适应的内部审计机构,并配备具有相应资格的内部审计人员。内部审计人员应当具备下列履行职责所需的专业知识、职业技能和实践经验:一是审计、会计、财务、税务、经济、金融、统计、管理、内部控制、风险管理、法律和信息技术等专业知识,以及与组织业务活动相关的专业知识;二是语言文字表达、问题分析、审计技术应用、人际沟通、组织管理等职业技能;三是必要的实践经验及相关职业经历。内部审计人员应当通过后续教育和职业实践等途径,了解、学习和掌握相关法律法规、专业知识、技术方法和审计实务的发展变化,保持和提升专业胜任能力。这些规定中并未涉及对内部审计人员的准入要求。IIA内部审计人员胜任能力框架确立了内部审计人员队伍建设的目标。要保证内部审计人员队伍整体的素质在一个相对较高的水平上,能够胜任内部审计业务的需要,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设置行业准入资格,具备内部审计职业所必须的基本知识和能力,使只有符合条件的人才能进入到这个行业中来,达到从源头上控制;另一方面,加强对内部审计人员的后续教育,通过后续学习,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其胜任能力,使内部审计人员始终能够跟上时代发展变化,达到从过程上控制。

根据以上对我国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现状特征分析,本文认为目前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存在着专职人员不足、学历水平偏低、技术职称结构失衡和执业资格稀缺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建立一支在数量上能够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企业管理需要的内部审计人员队伍。在扩大内部审计人员队伍时,不能盲目引进,要保证使符合条件的人进入到内部审计行业中来。其次,要建立一支在质量上能够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和企业管理需要的内部审计人员队伍。一方面,可通过后续教育,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学历和职称,以提升其执业能力;另一方面,可通过引进合适的人才,以达到对现有队伍质量改善的目标。对内部审计人员队伍进行建设,就是将符合要求的、合适的人才引进到内部审计行业,需要建立行业准入制度,制定统一的准入标准,因此,设定行业准入资格是必要的。

(二)行业准入资格设定条件

IIA所提出的内部审计人员能力框架,是对从事内部审计工作人员提出的最高要求,是每个审计人员在其职业生涯中需要不断学习,努力达到的目标,“不过,在现实中,这样的‘素质’对于大多数内部审计人员而言基本上是难以达到的。在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情况下,内部审计人员不可能成为无所不通的圣人”(冯均科,2013)。这样的能力框架可以建立在对某个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整体要求上,具体到每个内部审计人员个体,可以是某个方面的专家。内部审计机构通过内部审计人员知识结构的多元化和专业化发展,培养更多专才,以适应和满足内部审计业务的需要。因此,在行业准入资格的设定上,对具备的条件分为必备条件和可选择条件两种类型,对条件标准设计上,应体现对专业特长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要求。

(1)行业准入资格的必备条件。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确认服务包括为独立评估组织的治理、风险管理和控制过程而对证据进行的客观检查。咨询服务是指咨询及相关客户服务活动,需与客户协调确定咨询的性质与范围。内部审计师在不承担管理职责前提下进行的咨询活动包括:为组织增加价值并改进组织的治理、风险管理和控制过程,顾问、建议、推动、培训。可见,内部审计目的是改善组织治理、风险管理和控制过程,增加组织价值。内部审计必须关注组织责任、重视组织责任的核心内容,即包括股东在内的相关多方利益,必须保障相关多方利益的基础,即组织的生存和健康发展。因此,内部审计要发挥其免疫系统功能并实现其增加组织价值目标,对内部审计人员应有如下要求:首先,必须具有遵守国家法律、规章和准则的自觉性,做遵纪守法的榜样,这样才能在工作中抵御和揭示违法乱纪活动。其次,具备诚实、守信、积极的道德品质,担当起应有责任,这样才能做到独立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客观评价审计证据,对知悉的商业信息保密,积极为改善组织的治理、风险管理和控制过程建言献策。第三,具备系统与从事内部审计工作相关的专业理论基础,做到正确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样才能改善内部审计工作质量,提高内部审计效率和效果,进而提升确认服务的权威和咨询服务价值。综上所述,内部审计行业准入资格必备条件可概括为:能够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具备良好道德品质以及具备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

(2)行业准入资格的可选择条件。目前内部审计的业务活动范围包括财务审计、合规性审计和经营审计。IIA内部审计人员胜任能力框架中的技术能力,包括业务理解能力、统计抽样、预测、业务流程分析、风险分析和控制评价的技术、使用信息化和科技化的审计技术、识别各类控制手段、财务分析工具和技术、全面质量管理、平衡计分卡等。虽然这些技术能力需要在内部审计实践中进行锻炼和提高,但不可否认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是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的基础。由以上内部审计业务活动范围和内部审计人员能力框架分析可知,与从事内部审计工作相关的专业有审计学、会计学、财务管理、资产评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工商管理、统计学、法学等。作为某个内部审计人员,不可能熟悉和掌握与从事内部审计工作相关的所有专业理论知识,但至少应该系统接受过某一方面的专业理论教育。综上所述,行业准入资格的可选择条件是:至少取得一个及以上相关专业学历证书,且该证书是针对专业特长设计的。行业准入资格制度的建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如准入资格条件审核、准入资格证书颁发,是否需要组织统一考试等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冯均科:《内部审计发展:边缘化还是回归?》,《审计研究》2013年第2期。

[2]时现:《不均衡性我国内部审计发展的显著特征——基于内部审计调查的结果》,《中国内部审计》2011年第1期。

[3]黄乔语、时现:《国际内部审计现状与发展启示—基于IIA“2010全球内部审计调查”实证数据的视角》,《中国内部审计》2014年第12期。

财务人员的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工作 篇5

【摘要】:2008年6月国家五部委共同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这一规范的贯彻与实施将大大的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企业风险防范以及相应的控制能力,这一规范的实施也很大程度上的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标志着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企业财务管理中,内部审计为了适应不断提高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要求,不断延伸内部审计的范围,扩展内部审计的服务,改变内部审计的职能。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内部控制中扮演着独一无二的角色,发挥着尤为重要的作用。因此,财务人员必须加强内部审计工作与内部控制工作的力度与规范。

【关键词】:财务 内部审计 内部控制作用

引言

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企业内部管理要求的进一步提高,企业内部控制治理成为了世界贸易关注的热门话题,内部控制作为企业运行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市场正受到前所未有的应用。本文通过对财务管理人员工作的介绍、内部审计与控制的相关内容的及内部审计对内部控制的作用来阐述财务人员在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的运行里需要做的工作。

一、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

财务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根据国家财经法规制度,按照企业财务管理的原则,组织企业财务管理活动,处理企业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简单的说,财务管理是组织企业财务的活动,是处理企业财务关系的一项重要经济管理工作。因而财务管理相关人员的工作与职责就显得十分的重要了。

(一)、财务人员的岗位职责有一下几个方面:

(1)、严格执行财务管理制度,保证财务管理业务的真实性与有效性;

(2)、帮助企业人员管理公司的经营业务,掌握本企业的经济动向并及时向管理人员汇报,起到助手的作用。

(3)、严禁财务人员弄虚作假各种经济业务,严禁企业经营外资金循环。

(4)、做好每个经营项目的成本核算,严格审查每笔经营业务,每张相关票据。

(5)财务人员需及时准确的为企业管理层上报财务报表。

(二)、企业财务人员的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核实企业资产。核实资企业产是企业管理人员财务编制报表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工作量也非常的大。主要以下内容包括:

①盘点企业库存现金和应收票据。

②核实企业的银行存款,制作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③与企业购货人核算应收账款。

④与企业供货人核算预付账款。

⑤与企业其他债务人核算其他应收款。

⑥盘查企业各项存货。

⑦检查企业各项投资的回收与利润分配的情况。

⑧清查企业各项固定资产的在建工程。

在核算以上企业各项资产的过程中,若发现有与账面记录不相符的情况,应先转入“待处理财产损溢”的账户,等查明原因,按规定上报处理。

(2)清理企业债务。企业与其他单位的各种经济往来形成的债务需要认真清算和及时处理。如已经到期的负债,需要及时偿还,来保证企业的对外信誉,绝对不能拖欠政府部门税款;企业资产中的其他应付款要注意是否有不明确的款项。

(3)复核企业成本。财务人员编制财务报表前,要认真仔细的反复审核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各项生产、销售的成本结转情况。盘查企业资产是否有多转、少转、漏转、错转成本的情况,这些直接影响财务报表反应企业经营盈亏的真实性,并由此产生一系列不堪设想的后果,如多交税金、多分利润等使企业资产流失情况的出现。

(4)企业内部调账。企业内部调账(转账)是财务人员编制报表前的一项准备工作。主要有如下几点:

①计提企业坏账准备。应按企业合法规定的比例计算本期坏账准备,并及时调整入账。

②摊销企业待摊费用。凡本期负担的企业待摊费用应在本期摊销。

③计提企业固定资产折旧。

④摊销企业各种无形资产和递延资产。

⑤实行工效挂钩的企业,按规定按时计提“应付职工薪酬”。

⑥转销经企业批准的“待处理财产损溢”。财务部门对此要及时提出相关的处理意见与方法,报有关领导审批,不能长期挂账。

⑦按权责发生制原则及企业有关规定,预提利息和费用。

⑧有外币业务的企业,还应当计算的汇总损益调整有关外币账户。

(5)企业试算平衡。在完成以上准备工作之后,还应对企业资产做进行一次全面的试算平衡,以检查账务处理是否存在错误。

(6)企业结账。试算平衡后的结账工作主要有以下几项:

①将企业损益类账户全部转入企业“本年利润”账户。

②将“本年利润”账户形成的本年税后净利润或亏损转入企业“利润分配”账户。③进行企业利润分配后,编制企业年终会计决算报表。

二、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

(一)、内部控制与审计的含义

内部审计是确认、评价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过程,包括确认、评价企业控制设计与控制运行缺陷及缺陷等级,分析缺陷的形成原因,提出改进内部控制的建议。内部控制不是企业的一项制度或一个机械规定,而是包括企业经营管理全过程的政策与程序,是一个发现企业财务问题、解决企业财务问题的循环往复过程,是一个随企业的发展,不断修正、改善开放的体系。企业内部控制更多的对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关键环节从控制的角度作出规定。内部控制是企业内部控制的再控制,是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自我需要。

第一,环境内部控制,即评价以公司治理的结构、机构的设置以及权责分配、内部审计、人力资源政策、企业文化在内的内部控制环境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影响。

第二,企业风险评估,即分析企业风险控制设置的合理性,评价开展风险

评估范畴是否全面、风险评估结果是否有效和风险应对策略是否科学。第三,企业控制活动,即判断企业依据风险评估结果设置的内部控制措施是否科学和控制效果是否有效。

第四,企业内部控制信息与沟通,即评价企业内部控制的相关信息在收集、处理和传递程序中是否科学,分析信息技术在内部控制信息及沟通中所发挥的作用情况,判断企业在反舞弊工作领域的相关工作机制是否有效。第五,企业内部监督制度,即分析企业内部的审计机构和其他的内部机构在内部监督中的职责权限是否明确,判断企业实施内部监督的程序、方法和目的要求是否科学,评价内部控制监督制度是否有效。

(二)、内部控制与审计的目标

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目的是检查评价企业内部控制的充分性、合法性、有效性及适应性。具体表现为内部控制能够保障企业资产的安全,即保障企业资产的完整存在、为我所有、处于增值状态。企业的内部控制审计目标和财务报表审计目标基本一致。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前四个目标就是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企业管理层向外公布一张资产负债表,表上反映的资产,其明示或暗示了一下内容:资产负债表上所反映的资产是完整存在的、是属于自身的、是金额正确的。相应地,外部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就是查证企业管理层的这些公布是否属实。但是企业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在审计目标上又有两点不同:

1、财务报表审计是直接评价财务报表,也可以说是直接评价企业资产本身的安全状态,其目标对象是资产本身,而内部控制审计是直接评价内部控制是否能保障资产安全,其目标对象是内部控制,而资产只是作为中间观察对象。

2、财务报表审计评价财务报表所反映的资产“静的安全”,一般不评价资产“动的安全”,即不评价资产在流转中是否增值;而内部控制既要保障资产金静的安全,又需保障其动的安全,所以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既检查资产“静的安全”,又检查资产“动的安全”。

(三)、内部控制与审计的步骤

1、了解企业内部控制的情况,并做相应的记录。其主要目的是通过一定手段,了解企业内部已建立的内部控制制度以及执行情况,并做出相应的记录与描述。

2、初步评价企业内部控制是否健全。确认内部控制的风险,确定内部控制的可依赖性。在对内部控制环境、控制程序及会计系统进行调查,对企业内部控制有一个初步认识的基础上,对内部控制风险与内部控制的可依赖性做初步评价。

3、实施符合性测试程序,证明有关内部控制的设计与执行的效果。通过对内部控制的初步评价,可基本掌握企业内部控制的强弱,为符合性测试确定一个前提。

4、评价内部控制制度的强弱,评价控制的风险。确定在企业内部控制薄弱领域扩展审计程序,制定实质的审计方案。

三、内部审计对内部控制的意义

内部控制是指企业内部为实现经营管理目标,保障资产完整安全,保证遵循法律法规,提高企业运营的效率,而采取的各种手段,由控制内部环境、风险管理、经营活动、信息沟通和监督等五要素组成。内部审计是指企业内部一种独立

客观的监督与评价活动,它通过审查评价经营管理活动和内部控制是否适当,合法和有效来促进企业目标实现。

企业内部审计对董事会负责,内部控制审计机构应当结合内部审计监督,对内部控制是否进行监督检查;内部审计机构发现监督检查的内部控制缺陷,应按内部审计程序进行报告;必要时有权直接报告于董事会、监事会。对内部审计在内部控制中发挥的作用作了框架性的指导。推动了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开展内部控制是否有效的监督与评价,全面实现内部的转型与发展,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一)、内部审计在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方面的作用。

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是企业全面发展的前提。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的一部分,更是是监督内部控制其他程序的主要环节。帮企业建立全面内部控制体系是企业内部审计的重点工作,且该项工作一直贯穿企业贯彻《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所有过程。内部审计人员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担有检查、评估及提议的责任,但对内部控制的建立与执行不负相关的主要责任。内部审计在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方面有如下作用:

1、检查及评估内部控制是否建立健全,完善提高内部控制体系。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是庞大的工程,内部审计在这过程中对内部控制是否健全有效进行检查与评估,完善提高内部控制体系。内部审计获取内部控制环节的制度及流程,并对内部控制关键点的全面性进行检查与评估。内部审计对各项制度、流程的测试,检查及评估其在内部控制中能否真正执行,执行能否够达控制的效果。有效性测试是内部审计在进行内部控制中一项较为重要的环节,它直接影响了企业经营、管理工作能否达到预期目标。

2.帮助建立健全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对内部控制体系进行检查及评估,发现其存在的弊端与缺陷,内部审计提出相应改善的建议,帮助内部控制体系建立,完善内部控制体系。企业经营环境在不断的发展,内部控制体系要适应这种发展,因此体系建立健全是一个动态过程。内部审计对内部控制体系特殊的作用,对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各个环节都比较熟悉,可在第一时间发现体系的各种弊端,并及时提出改善的建议。

(二)内部审计对内部控制执行过程中的作用。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对内部审计对内部控制中发挥的作用作了框架性的指导。内部审计所做的调查结果也明确的表明,调查中有62%的受访人员认为内部控制审计最大的难处就是缺乏具体的标准与依据。内部审计在内部控制中面临这个问题,内部审计人员可以根据自己公司的实际发展情况,发挥内部审计在企业内部控制执行过程中的基本作用上,进一步发挥其的增值作用。

1.内部审计在内部控制执行过程中的基础作用。内部审计在企业内部控制执行中的基础作用是:企业经济运行的测试与评估,检查与监督企业内部控制的执行情况是否有效。建立完整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后,将内部控制融入企业经营管理的每个环节,确保内部控制的有效执行,才能发挥内部控制的良好作用。内部审计是独立于企业经营管理操作之外的控制层。内部审计对企业内部控制体系进行测试与评估,发现企业内部控制的缺陷与漏洞,分析企业经营管理过程的偏差与失误,保证能及早发现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存在的风险,并将监督中发现的内部控制体系缺陷及时向管理层报告,达到内部控制有效的执行。

2.内部审计对内部控制执行过程中的增值作用

(1)提供对企业内部控制相关的咨询服务。内审计人员不但具有较为全面的专业知识,也由于工作的特殊性对内部控制的整个体系相对比较熟悉。内部审计人员在内部控制中除了起到防错纠弊外的职能外,可以帮助企业员工了解内部控制体系的执行,掌握其工作岗位涉及内部控制体系的关键控制点,找到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提出改善的建议,促进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正常运行。(2)确保企业内部控制的信息和沟通。由于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与特殊性,首先内部控制中的舞弊情况举报通常先送往内部审计部门;再者外部审计部门对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也基本反馈到内部审计部门。内部审计部门及时将这些信息传递上交给企业的管理层,确保企业内部控制的信息和沟通(3)弥补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局限性。尽管企业内部控制可以帮助保证企业经营管理的合法性,提高企业经营效益,但是其本身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内部审计在企业内部控制中,特别注意内部控制本身的局限性,企业可以通过审计的形式减少这些局限性可能会带来的弊端与损失。企业内部控制的设置与运行受制于经营成本效益的原则,成本必须不能高于效益,内部控制的设计与运行也不能例外。企业经营管理中的某些环节执行内部控制后,可能出现效率与收益同时减少,而内部控制执行成本却很高的现象。对于这些经营管理环节企业在不能设计出更合理的内部控制程序之前,可以借助内部审计的不定期审计检查,达到间接控制的目标。企业内部控制相关人员串通舞弊,使一些控制措施无法及时准确的落实。内部审计人员可在企业内部控制审计中加强对可能发生人员串通舞弊的环节进行重点的审计检查,起到威慑性的作用,警戒这些环节的员工们要随时接受内部审计的检查监督,从而自觉维持内部控制系统的真实性与准确性。这种自律行为虽然被动,实际上却帮助提高内部控制的效率。现有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一般针对常规业务活动设计的,对那些特殊业务就有可能控制失效。对企业发生的一些特殊业务,内部审计可以得到管理人员的授权,直接参与到经营业务里去,进行事中审计。借助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知识与职业素养,确保特殊业务的关键控制点和重要环节立于可控制的范围。内部审计的这个作用,扩展了内部控制的外延,完善了内部控制的体系。(4)提高内部控制的效率。企业可以通过把内部控制体系中的每个控制点列出,并落实到每个员工,由他们具体负责执行。企业把内部控制的执行情况列入员工绩效考核的项目,并配合以相应的激励机制。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的考核主体,对员工在每个控制点的内部控制执行情况需要作出客观详细的评价。企业员工也可通过内部审计的考核,更加客观的了解自己在内部控制的执行情况;对于执行业绩较好的员工还可得到相应的激励,有利于员工提高在内部控制中的积极性。内部审计参与员工内部控制执行情况的绩效考核,可以促进企业内部控制执行效率的提高。

【结论】:

简单的说即监督、管理和控制企业相关决策的财务出入.财务对企业外部的作用:为企业财务信息外部使用者提供所需的信息.比如为政府部门、企业债权人、企业潜在投资商等提高企业的经营收益信息.他们需要准确的信息来做出合理决策。而企业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保障了财务工作准确、有效、快速的进行,在最大程度上保证了企业财务信息的准确性与真实性。

参考文献:

内部审计人员 篇6

关键词:内部审计人员职业能力素养探析

一、我国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能力和素养的表现

(一) 执业背景基本来自财会人员,人员缺口大,独立性欠缺

我国内部审计人员在执业背景上基本来自财会人员的转行,虽然财会人员队伍数量庞大,但是转行做内部审计工作的人员却为数不多,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内地已有正式在册的会计人员达1400万人,而目前我国内部审计人员只有35万人左右。可见,内部审计人员的缺口很大。同时,我国企业的内部审计机构又有部分附属于财会部门内部设置,使得内部审计的工作从组织形式上就无法保证独立性。[1]

(二) 执业资格考试考核不严,执业水平有限

由于我国内部审计人员的执业资格考试相比国外开展较晚,考试规范也没有注册会计师考试那样严格有序,而且在2004年以前的内部审计人员岗位资格证书实施办法中就规定内部审计人员执业资格证书的取得可以采取资格认证的方式,即满足一些条件,包括1、具有审计、会计、经济及相关专业中级及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2、具有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证书的人员;3、具有注册会计师、造价工程师、资产评估师等相关执业证书的人员;4、审计、会计及相关专业本科以上学历工作满两年以上,以及大专学历工作满4年以上的人员。就可以经省级内部审计(师)协会审批,报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备案后,发给资格证书。虽然此政策从2005年起已废止,但是在此之前通过这些认证方式取得内部审计资格的人员其执业资格又如何保证?

(三)执业方法单一,主要进行财务审计,执行事后审计

我国内部审计人员执业方法单一,主要进行财务审计,执行事后审计。这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究其原因,还是我国内部审计人员的执业背景和执业经验造成的,因为我国内部审计人员大部分都转型于财会人员,除了熟悉财务会计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外,其他方面的执业经验是非常欠缺的,所以也无法开展其他业务的内部审计工作,又限于对组织业务流程不熟悉的境况,也只能在业务流程之后开展审计工作,所谓事后审计。另外还缺少与外部审计的有效沟通,没有适当地借助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工作成果为组织内部管理服务。[2]

(四) 职业业晋升提高少,缺少有效的职业培训和进修

对于在岗的内部审计人员,要保持其执业资格和执业经验的有效性,就需要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执业素质和技能。但是我国的内部审计却缺乏执业晋升的机制,缺少长期职业培训和进修教育的后续教育过程。虽然国家和地方内部审计协会对内部审计人员的后续教育有相应规定,但是内部审计人员对此后续教育却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加之考核机构自身也没有严格规范地执行,使得此后续教育往往是流于形式,没有切实有效的内容。那么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没有进步的在职的内部审计人员也就不具备职业胜任能力了。

二、如何提高我国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能力和素养

(一)立法保障机构设置的独立性,培训教育的规范性

由于我国内部审计起步晚,相应的法律规范也不尽完善,以致内部审计工作在很多方面都出现无法可循的状况。所以要保证内部审计工作的有序开展和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能力和素养,相应的立法保障是必须的。这包括在组织机构设置上,要保证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必须使内部审计机构作为一个独立的部门,而不是从属于会计部门,从而保障内部审计人员工作形式上的独立。另外,在内部审计的培训教育上,只有上升到法律层面有完善的法律规范约束和指导,才能使得内部审计人员对此培训教育有高度的重视,和参与学习过程中可循的章法,否则就难免造成对内部审计人员的继续教育敷衍了事、得过且过的局面。

(二)职业资格考试严格规范,审计署和内部审计协会配合

在对于内部审计人员立法保障的前提下,要提高我国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能力和素养,首要的是在职业资格考试环节把好“筛选关”,使得考试内容科学合理,考试形式严格规范,如考试内容中不仅要有财会知识和审计实务的知识的考核,还要有內部控制、行业管理、计算机应用、应用文写作等管理类基础课程的考查,这样综合考核的内容才能体现内部审计人员职业能力和素养的要求,当然考试形式可以灵活,根据具体的考试内容除了笔试作答外,还可以采用IT 系统和现场答辩等多种方式。

(三)加强学校教育培养,扩大招考和专业设置

如果说职业资格考试是对内部审计人员的“筛选关”,那么学校对内部审计人员的培养和教育则是最重要的“进口关”。要想保证职业资格考试人员的质量,就要首先保证该专业在校生的生源和质量。而在我国教育体系中,针对内部审计人员培养的学校或专业寥寥可数。据调查在我国部分高校曾经有过相关专业的设置,但是由于审计专业不像会计专业那样能够短期收到实效,所以在没有得到社会及时反馈的情况下,高校就放弃了对此类人才的培养。但是实际上我国社会企事业单位是非常需要内部审计工作的,对内部审计人员的需求远远大于对财会人员的需求。那么作为高校教育系统,就要应社会所需,加大对内部审计人员的培养,包括适当地扩大该专业的招考规模和专业设置。

(四)通过入职培训和在职教育,熟悉组织内部业务流程

由于我国内部审计人员数量有限,执业经验不足,所以为了年轻的内部审计人员能较早地适应本职工作,就需要用工单位能及时进行入职培训,包括熟悉组织机构和业务流程等内容。同时对于已经在职的内部审计人员也要适时地开展继续教育工作,这不仅是顺应法律要求,也是保证在职人员与时俱进的专业胜任能力的必要手段。[3]

(五)提高社会对内部审计的重视程度

以上从我国立法、政府行政、学校教育和组织用工的角度分别提出了建议。而提高我国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能力和素养还需要得到社会的认可,提高社会对内部审计的重视程度。包括股东、债权人、监管机构和组织员工在内,要认识到只有先从组织自身监管入手,有效地实施内部审计工作,及时地查错纠弊,为组织管理和经济效益提出合理的措施,才是对组织员工和相关利益者最大的受益。

参考文献:

[1]王艳芳.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现状及对策分析 [J].经济研究导刊,2009,(1).

[2]高声妹.我国内部审计管理现状与对策 [J].才智,2012,(10).

[3]胡少忠.如何提高企业内部审计的质量[J].现代商业,2010,(2).

内部审计人员 篇7

从广泛意义上讲, 内部审计职业胜任能力很早就开始了, 在一些国家, 如英国、印度、比利时、澳大利亚等内部审计师协会均提出了内部审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框架。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 (IIA) 成立于1941年12月9日, 虽然在成立之初没有提出“胜任能力”一词, 但是一直关注“胜任能力”的研究。其中, 1974年设立的注册内部审计师 (CIA) 考试制度中包含了对内部审计人员胜任能力的要求;1999年发布的《内部审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框架》 (CFIA) 指出内部审计人员应当具备两方面的主要素质, 即知识技能和行为技能;2001年发布的《内部审计实物标准框架》 (SPPIA) 中从基本要求和行为规范方面规范了审计职业道德。2006年, 英国特许公共财务会计师公会 (CIPFA) 发布《优秀内部审计师———技能和胜任能力的一个良好的实践指南》, 其中一方面的胜任能力矩阵认为关键技能包括行为、技术和管理。2008年, 印度特许会计师学会发布《内部审计标准框架》, 其中指出内部审计人员胜任能力框架是指包括客观、技术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职业谨慎等关键技巧在内的内审人员应具备的一些关键性特性。比利时内部审计协会于2010年发布《内部审计人员胜任能力框架和任务》, 指出内审人员胜任能力包括三方面:内部审计工具、技术、方法。澳大利亚内部审计师协会于同年发布《内部审计人员胜任能力框架》, 指出内部审计人员胜任能力框架应包括标准、技术技能、人际沟通能力、知识领域。

相对于国外, 国内对于内部审计人员胜任能力的研究较少, 起步也较晚。2003年, 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发布《中国内部审计基本准则》, 其中第六条规定内部审计人员应当具备必要的学识和业务能力, 遵循职业道德规范, 保持独立性和客观性, 并具有较强的人际交往技能。国内对于内部审计人员胜任能力研究的学者主要有:颜晖 (2004) 系统地提出内部审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在内部审计发展各阶段的不同要求;陈家俊、贺颖奇 (2009) 结合国外研究成果, 结合了功能法与能力法, 提出了由职业道德、执业技能体系、职业知识体系构成的中国内部审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框架;屈耀辉 (2011) 在对上海市、深圳市44家公司的调查数据的基础上, 对内部审计人员胜任能力进行评估;张庆龙、张娟 (2010) 结合内部审计面临的新变化, 构建了内部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模型, 其中包括动机、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知识, 根据其重要性成金字塔形分布, 其作用在于为内部审计人员的招聘、培训、评价提供重要依据;张庆龙 (2013) 通过发放千份问卷, 分析了目前我国企业内部审计职业胜任能力的现实差距, 设计了包括职业知识要素、职业技能要素和职业特质要素在内的企业内部审计职业通用胜任能力框架, 其中职业基础知识、职业应用知识和职业环境知识构成职业知识要素;职业技能要素中结合问卷调查结果和知识共同体, 前五位能力包括理解经营业务、风险分析、访谈和沟通技能;职业特质要素包括独立性、客观与诚信、具备好奇心与敏感性等。

二、企业内部审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评价指标设定

本文在借鉴陈家俊、贺颖奇等人的观点基础上, 结合国外对于内部审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框架的研究, 特别是根据澳大利亚内部审计协会发布的《内部审计人员胜任能力框架》, 设定了职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特质及职业道德四个指标, 这四个指标构成一个辩证统一的整体, 其中职业知识是内部审计人员胜任能力的基础, 在此基础上掌握相应的职业技能, 职业特质和职业道德同时起着重要作用, 如图1所示。

首先, 根据管理学中的“冰山理论”, 资质、知识、行为、技能是外显才能, 而意识、动机、特质是隐性才能, 隐性才能需要持续的引导, 它们共同构成职业化素质, 职业化素质在个人职业胜任能力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内部审计职业特质应有利于区别于其他职业, 目的在于帮助内部审计人员树立正确的职业理念和职业观念, 从而最终树立内部审计人员特有的职业形象。所以, 内部审计人员胜任能力中的职业特质包括积极主动、自我激励、对信息及时反应力、政策洞察力和对于成就的渴望。

其次, 企业内部审计人员作为专业技术类员工, 应具有相应的职业知识和职业技能, 这直接影响着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成绩、准确性和工作效率。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内部审计人员, 应该在已经掌握的会计学、审计学、财政学、统计学和相关财经法规等知识的基础上, 着重加强对于经济责任审计、工程项目审计、内部控制审计、企业管理审计、财务收支审计以及中国内部审计准则等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能力, 直接影响工作成效, 内部审计人在具备一般技能的基础上, 应掌握审计人员应有的职业技能, 如在信息化高速发展阶段应熟悉掌握计算机辅助审计, 在收集数据时运用的谈判与分析技巧、抽样技术及统计分析, 开展审计项目时运用的风险评估技能等, 掌握这些技巧, 企业内部审计人员才能够更好地、更全面地开展审计工作。所以职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应该成为内部审计人员能力评价的主要指标。

另外, 职业道德对于各行各业的从业人员都十分重要, 也是内部审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评价的其中一项非常重要的指标。职业道德既是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在职业活动中的行为准则与标准, 也是审计这一职业对于社会所负的道德责任与义务, 同时也是各个国家一直所强调的重要内容, 具体包括职业操守和职业道德二级指标。其中, 职业操守中包括的独立性与客观性是对内部审计人员的特殊要求, 是内部审计的灵魂所在, 也是保证审计质量为企业增值的关键所在。独立性与客观性带给审计的价值在于审计人员能够公正地、客观地、不加个人主观臆断地发表意见。

三、企业内部审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评价指标运用

对于企业内部审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评价指标的运用主要集中于两个方面。

(一) 推动内部审计职业活动发展

内部审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评价指标的建设能够为高校教育课程设置、职业人才定向培养提供依据。为了适应企业对于内部审计人员的需求, 高校教育应与各企业实际工作需求紧密联系, 提升高校教育的目的性, 进一步增加就业机会, 缩短毕业生适应岗位时间。在招聘内部审计人员时, 即内部审计人员准入阶段, 企业能够根据评价指标体系为制定员工准入标准提供指南, 可以根据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新进员工的培训, 使新进审计人员尽早适应工作岗位;在内部审计人员日常管理中, 可以根据评价指标体系培养内部审计培训师, 对其他内部审计人员进行培训, 以提高工作效率和节约成本。在内部审计人员继续教育阶段, 评价指标体系能够完善继续教育的内容, 持续改进继续教育的方法。

(二) 指导内部审计人员个人职业素质发展

内部审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评价指标的建设, 从内部审计人员个人角度来讲也起着重要的作用。首先, 能够使内部审计人员依照评价体系不断加强学习, 健全自身的职业知识和职业技能体系, 有助于满足岗位的基本要求和进一步提高工作成效;其次, 参加评价指标体系指导下的职业发展活动, 有助于满足个人职业素质能力的发展;最后, 内部审计人员能够依据不同岗位评价体系的要求制定个人未来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毕秀玲, 刘昂.我国内部审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框架设计——基于问卷调查分析[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13 (03) .

[2]陈家俊, 贺颖奇.中国内部审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框架研究[J].经济与管理研究, 2009 (11) .

[3]屈耀辉, 时现.企业内部审计人员胜任能力评估——基于上海市深圳市44家企业的调查数据[J].中国内部审计, 2011 (07) .

[4]严晖.内部审计人员胜任能力:历史嬗变、最新发展及启示[C].第四届会计与财务问题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2004.

[5]张娟, 张庆龙.论内部审计职业胜任能力结构模型与需求框架[J].会计之友, 2010 (07) .

内部审计人员 篇8

关键词:内部审计,能力素质,构建策略

现代内部审计的发展随着环境的改变而面临新的挑战, 信息技术不仅改变了审计对象的载体形式, 也使审计技术方法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风险导向审计的模式的在实践中的推广应用, 使内部审计关注的焦点发生了转移;公司治理审计、风险管理审计等内容的不断拓展引导内部审计重心发生调整。在审计环境日益复杂的今天, 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能力应该如何以满足不断发展的新环境需要, 是我们亟待着手解决的问题。

一、Celand的能力素质模型对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能力要求

1973年, David Mc Celand博士在《美国心理学家》杂志上发表“Testing for Competency Rather Than Intelligence”。在文章中他引用了大量的研究结果, 说明滥用智力测验来判断个人能力的不合理性, 并通过事例说明人们主观上认为能够决定工作业绩的一些人格、智力、价值观等方面的因素, 在现实中并没有表现出预期的效果。他把直接影响工作业绩的个人条件和行为特征, 称为能力素质 (Competency) 。随后的研究, David Mc Celand将能力素质明确界定为:能明确区分在特定工作岗位和组织环境中杰出绩效水平和一般绩效水平的个人特征。能力素质模型被定义为担任某一特定的任务角色, 所需要具备的能力素质的总和。本文研究在新环境下内部审计需要什么的能力素质。

根据2001年国际内部审计的定义可知, 内部审计不仅提供保证确认业务, 还应提供咨询业务, 审查对象涵盖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和公司治理各领域, 审计使用的手段必须的系统化和规范化的技术, 其目的是为了组织价值的增值。根据Celand于1973年首次提出的专业胜任能力, 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必须为满足审计目标而拥有各种知识、技能等。现代环境下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能力素养应能满足以下内部审计发展的趋势的需要:

(一) 内部审计内含和外延的不断扩展

内部审计工作不仅要求审计人员关注公司的经济活动, 还要关注其管理领域, 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和公司治理是其业务涉及的领域, 因此要求有专业胜任能力的内部审计人员应具备良好的相关领域的知识, 熟悉现代企业管理理论。一方面现代企业不仅对重视内部控制制度越来越重视, 同时也对企业内、外部的约束机制和监管制度依存度越高, 因此对内部审计的要求也就更严。另一方面, 现代内部审计为保证组织价值的增值及其目标的实现, 其重点必向管理领域转移, 咨询、决策及效益提供更多的服务, 需在内部审计的专业知识覆盖这些领域。因此, 需要内部审计人员具有更为广阔的视野和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信息化环境下内部审计手段的创新, 要求审计人员掌握现代审计技术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 不仅改变了组织的管理模式, 也使审计工作的手段面临新的挑战。目前, 越来越多组织的管理、经营、财务数据都现实了数据化管理, 并上了ERP系统, 集所有的数据为一体, 各部门之间数据共享已成为现实。这不仅使内部审计可以实现跨部门、跨业务地全方位地进行数据分析, 实现经营与管理全面综合审查, 同时也为审计手段的创新提供了可能性。在线审计、持续审计、智能数据分析等新型审计手段不断涌现。同时, 高科技手段也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审计领域, 如:GPS技术、GIS技术、数据挖掘技术、卫星遥感技术的审计应用。因此, 内部审计的胜任能力还需要掌握现代最新科技手段, 以确保审计目标的实现。

(三) 完善内部审计职业道德建设, 全面提高审计质量

目前内部审计存在质量不可控的局面, 工作缺乏一定的规范和标准, 各种职业道德规范和审计准则没有得到完全有效地遵循, 导致审计工作存在一定的随意性, 影响了内部审计作用的有效发挥。为重塑内部审计的形象, 内部审计人员应保持工作的独立性和客观性, 严格遵循审计执业准则规范, 确保审计工作为组织目标的实现而增加价值。

二、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 (IIA) 和中国内部审计协会 (CIIA) 对内部审计人员能力素质要求

(一) IIA对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要求

国际内审师协会 (IIA, , 2001) 的定义, 专业胜任能力定义为在现实工作环境中, 内部审计人员个体按照特定标准完成特定范围工作的能力, 是内部审计人员个人特性与业绩结果的总和。其中, “特定标准”是指“最佳实务标准”, 用以判断或区别“优秀”业绩与“一般”业绩“特定范围工作”是由内部审计岗位职责所限定具体任务, 用以界定内部审计人员个体的角色与功能“个人特性”是指内部审计人员所具备的职业道德、执业技能和职业知识体系的集合;“业绩结果”是内部审计人员个人特性与特定标准共同决定的结果。根据IIA的相关规定, 内部审计人员专业能力素质从认识技能与技术技能两个维度进行衡量。

(二) CIIA对内部审计的人员的职业要求

根据中国内部审计相关准则和规定, 内部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框架由职业道德、执业技能体系和职业知识体系三个部分组成。其中, 职业道德在专业胜任能力框架中处于基础性地位, 它决定了内部审计人员以何种价值观、职业操守和精神开展工作。执业技能体系和职业知识体系是内部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框架的核心内容。我国的基本准则明确提出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包括:内部审计人员应具备必要的学识及业务能力, 熟悉本组织的经营活动和内部控制, 并不断通过后续教育来保持和提高专业胜任能力;内部审计人员应具有较强的人际交往技能, 能恰当地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我国基本准则中同时提到应有的职业关注, 即内部审计人员应当遵循职业道德规范, 并以应有的职业谨慎态度执行内部审计业务。而我国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对应有的职业关注是这样规定的:内部审计人员应当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 并合理使用职业判断。

1、职业道德

根据国家审计署颁布的《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和中国内部审计协会颁布的《中国内部审计基本准则》、《中国内部审计职业道德规范》以及各内部审计具体准则中的相关要求, 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是由价值观、职业操守和职业进取构成的。内部审计人员的价值观反映了审计人员的行为动机与行为方式;职业操守反映了内部审计人员需要遵守的执业原则与规范, 职业进取则反映了内部审计人员自我学习与成长的基本态度。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的基本结构如下表所示:

2、执业技能体系

执业技能包括认知技能和行为技能。认知技能是指一个胜任的内部审计人员必须具备的技术、分析和判断鉴别能力;而行为技能包括个人技能、人际关系技能和组织技能。内部审计人员按照其承担的责任、相应的权力以及对于工作业绩的要求与期望不同, 具备不同的执业能力特性, 拥有不同权力, 承担不同责任, 完成不同的具体任务, 因而业绩结果也不同。笔者将内部审计人员分为两种角色, 即具有执业胜任能力的一般审计人员和具有执业胜任能力的管理人员, 如审计部门、审计项目的经理或管理者。在本文中将这两种角色分别简称为内审人员与内审管理者。内部审计人员的执业技能要求如下表所示:

3、职业知识体系

职业知识体系是实现执业胜任能力标准的保证。中国内部审制度背景、中国内部审计准则的要求与现实出发, 面向未来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将中国内部审计人员职业知识体系设定为三个部分, 即职业基础知识、执业技能知识和职业环境知识。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知识体系如下表所示:

综上所述, 国内外关于内部审计组织都对审计人员提出相应的胜任能力的特定要求, 这些专业能力也会随着客观环境的变化不断发展和提升。现代内部审计实践的最新发展, 为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更高要求。因此, 构建内部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框架是需要及时解决的问题。

三、新环境下内部审计人员专业能力素质框架的构建

Celand的能力素质模型理论把能力素质划分为五个层次:一是知识 (Knowledge) 二是技能 (Skill) ;三是自我概念 (Self-Concept) , 包括态度、价值观和自我形象等;四是特质 (Traits) ;五是动机 (Motives) 。把不能区分优秀者与一般者的知识与技能部分, 称为基准性素质 (Threshold Competencies) , 也就是从事某项工作起码应该具备的素质;而把能够区分优秀者与一般者的自我概念、特质、动机称为鉴别性素质 (Differentiation Competencies) 。基于上述能力素质模型, 综合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及我国内部审计协会对审计人员专业素养基本的要求, 并结合目前内部审计发展现状和新的挑战, 笔者将在现代环境下内部审计人员专业能力分为职业素养 (自我概念、特质、动机) 和专业技能 (知识、技能) 两个方面, 构建专业胜任能力体系框架。

(一) 职业素养

1、动机

内部审计人员要保持良好的工作心态, 包括积极进取、追求卓越、有紧迫感、换位思考、相信并鼓励他人、更具活力、积极表达意见并与管理当局讨论重要问题、决心做出非凡成就, 在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彻底改变过去那种审计部门就是被边缘化的部门, 不被领导重视的部门的错误想法;同时还应主人翁的态度去以内部审计独有的视角改善组织的运营, 实现组织价值的增值。

2、特质

内部审计人员必须正直和诚实。至从安然事件暴发后, 各单位在招募内部审计人员时都对审计岗位都有一个共同的条件, 就是正直和诚实。由此可见, 正直和诚实是从事审计工作的前提条件。要求审计人员忠诚老实, 不隐瞒曲解事实, 保持独立性与客观性。合理应用知识、技能和经验, 做出合理判断, 保持职业谨慎。同时要求审计人员能承受较大的工作压力和复杂的工作环境。善于交流沟通, 有团队意识。

3、自我概念

审计人员要有强烈的法律意识, 认真履行职责, 维护审计权威, 维护审计队伍的形象, 维护被审单位利益, 恪守保密义务。遵守职业纪律, 保持审计人员的独立性。恪守客观、公正、廉洁的职业道德。

(二) 职业能力

根据Celand的能力素质模型理论, 笔者将知识技能和专业技能统称为职业能力, 根据目前内部审计的定位和要求以及环境变化, 我们认为内部审计人员应具备如下专业胜任能力:

1、知识方面

内部审计人员需具有广博的知识。了解组织、行业与竞争情况、特定职能、流程与整个组织的关系, 善用科技手段分析有关资料;同时, 审计人员还必须注重知识的更新和知识面的扩展, 不仅要精通财会、审计知识, 还要具有经济管理、金融、统计、工程技术、法律、信息和计算机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内部审计部门要成为企业价值链上的一个必要环节, 必须为企业提供增值服务。由被动查出问题向主动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转变, 主动寻找服务机会, 不断为组织增加价值服务。

审计人员还需要掌握一些技术分析方法, 如宏观分析采用的PSET分析法, 用以了解企业所处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技术等宏观环境;行业分析采用的市场环境分析法, 用以了解行业市场结构、份额、容量以及市场议价能力等。将企业的资源及流程融合在一起, 分析企业的竞争优势及劣势的价值链分析 (VCA) 。此外, 内部审计还应有一定的外语基础, 可以参与国际内部审计的专业交流, 及时了解国内外重大内部审计发展的最新动态, 与时俱进, 保持与国际先进内部审计前列。国际内部审计协会的一次调查显示, 在公司内部审计人员结构中, 注册会计师占38%, 会计师占48%, 税务专家占1%, 工程师占1%, 其它人员占12%, 不同行业不同的审计目标, 对内部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存在不同的需求。

2、专业技能

专业技能是内部审计人中所需具备的能力, 涵盖认知能力和行为能力。结合IIA发布的《内部审计专业胜任能力框架》及我国目前内部审计环境的实际情况, 笔者认为在在信息时代, 内部审计人员要具有运用信息技术分析财务与商业数据的能力;应用控制系统设计与程序综合分析模型支持内部审计人中的判断;在内部审计过程中能利用行业、专业数据库和模型进行分析;掌握现代信息技术, 能利用内部审计方法评价计算机系统内部控制制度;能发现所有相关信息, 并整理出调查的实质性中心线索;分辩实质与形势;评估与内部审计项目相关的风险;具有处理压力的能力, 坚持立场;具有一定的沟通能力, 缓解冲突和解决冲突, 稳定局势;能处理团队之间的关系, 具有一定的团队合作能力;能在内部审计管理中运用综合技术方法;具有与被审计单位建立相互信任的能力等等。

四、内部审计机构人员能力素质提升策略

根据上述内部审计人员能力素质的要求, 如何使当前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得到进一步提升, 逐步达到理想状态, 以确保审计人员具备的能力素质与现代环境下审计部门完成既定目标相一致, 从而为企业提供更有效的价值增值, 是本文探讨的主要目的。内部审计机构整体人员素质的提升, 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

首先, 根据行业特点和审计目标确定内部审计机构的人员需求, 确定内部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工作经历、学历层次、年龄结构以人员数量等, 这是内部审计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而言, 内部审计机构根据行业规律, 确定本部门内部审计人员所需要的知识结构, 主要由财务管理、会计、经济学、审计学、法律、税收、资产评估、计算机、企业管理等知识构成, 然后再考虑行业特点:如金融机构内部审计, 必须熟悉金融业务;石化行业做经济效益审计必须掌握化工技术和流程等;房地产行业做内部审计, 需要有掌握工程预决算等专业知识的人才。工作经历最好是比较丰富, 熟悉本单位的业务, 有不同岗位工作的经历, 了解本单位的业务及其流程。学历层次和年龄结构以相互合理配置, 达到优化组合为最佳。人员数量正常情况下单位按总人数的千分之三进行配备, 特殊行业可以增加, 目前部分金融机构内部审计人员配置已达总人数的百分之一点二, 这样能满足开展审计业务的各种需求。

其次, 外部招聘合适的内部审计专业人员。针对内部审计机构各个岗位的能力素质模型梳理现有的审计人力资源, 明确存在的缺口和不足, 并根据实际情况与单位人力资源部门协调, 再确定对外招聘。在审计部门招聘时, 根据构建好能力素质模型考察应聘者对关键能力素养的考核, 以确定其是否具有潜在特质, 符合内部审计部门对人力资源的需求, 并且具有一定职业迁移能力和塑造潜力, 能更好地履行内部审计工作职责。利用这种思路解决内部审计机构人力资源缺口问题, 有利于审计人员自身的发展, 极大地满足审计工作需要, 能更好地实现审计目标。

第三, 通过内部转化的方式实现审计人员能力素质的提升。内部人员素质的提升, 还可以通过内部转化得以实现, 如:岗位轮换、在职培训、业绩评价等方式实现人员素质内含的提升。如:秦山核电站规定, 所有中层干部的提拔必须到在内部审计部门轮岗一年, 以全面了解和掌握本单位的具有情况。深圳两家公司在其公司章程中不约而同地规定, 高管的提拔只能从审计部门中进行, 因为只有在审计部门工作的管理者, 才能从价值增值角度全面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内部审计部门也成为全面锻炼和培养人才的摇篮。在职培训也是实现人员素质提升的有效途径, 能力素质的构建需求, 强化在职培训的针对性, 为审计员工设计出个性化培训课程, 有助于确保培训的效果。

综上所述, 国内外关于内部审计实践的最新发展, 为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更高要求, 构建内审人员胜任能力框架是实务界面临的现实问题。针对存在现实问题, 笔者构建了内部审计人员专业能力素质的框架, 并提出相应的实施策略。尽管该模型还面临实际操作的问题以及与目前内部审计人员能力素质存在较大的差距, 但给出了未来内部审计人员培训及招聘的方向, 为内部审计人员专业能力的提升和全面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陈佳俊、贺颖奇, 中国内部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框架研究, 经济与管理研究。2009 (11)

[2]张娟、张庆龙, 论内部审计专业胜任能力结构模型与需求框架, 会计之友, 2010 (7)

[3]严晖, 第四届会计与财务问题国际研讨会——会计教育与改革发展2004 (10)

[4]郭祥友,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下审计人员能力素质模型构建Hppt://www.Cnki.Net

[5]国际会计师联合会 (IFAC) 下属的LAESB。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要求IES8 (国际教育准则第8号) , 2006

[6]中国内部审计协会, 内部审计准则, 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等

[7]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 内部审计准则, 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等

审计人员的行为对审计的影响 篇9

近年来, 随着不断被曝光的会计丑闻事件, 会计信息舞弊几乎成为一种在全球传播的恶疾, 带来了多米诺骨牌效应。我国这些年来也一直受到会计信息舞弊的困扰, 这对我国资本市场产生了巨大影响。在这些会计事件中, 个别的审计人员在其中起到了不好的作用。审计项目的最终实施归根结底是人的行为活动, 因此, 审计人员的不同行为必将导致审计结果的差异。例如: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与被审计单位的沟通方式、审计人员的工作状态等。这些不起眼的行为将对审计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本文将就审计人员的行为方式对审计质量的影响做出思考与分析。

二、新时期审计工作对审计人员职业道德的要求

(一) 审计工作要求审计人员必须具有爱岗敬业的精神

目前,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社会各界对审计的期望值越来越高。随着审计项目任务的不断上升, 为了完成审计任务, 很多审计机构增加了审计工作人员。但是, 这也为审计工作带来了困难。审计人员的增加使得很多缺乏爱岗敬业精神和缺乏审计实践能力的工作人员上岗参加审计工作。审计人员在知识结构、工作能力、道德水准方面的缺乏都成为审计 事业发展的瓶颈问题。

(二) 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对审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经济的迅速发展对审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也使得社会需要尽快培养出一大批能够适应经济发展的具有高素质的审计人才。另外, 随着审计任务的加重, 对审计工作人员的理论知识、政策学习等方面的培训越来越重要。通过对出现的各种舞弊行为的分析发现, 大部分属于经济方面的犯罪。因此, 高质量的审计工作对防止贪污腐败现象、加强对企事业单位领导人员的监督、防止经济犯罪现象的出现、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审计制度的不断改革, 对审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审计人员的高素质更是保证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基本保障。

(三) 信息技术及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审计手段不断翻新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 新的审计类型不断涌现, 在审计过程中也逐渐出现了新的反审计手段, 为审计增加了难度。在审计实践工作中, 由于被审计单位出现的不断高明的反审计手段, 对审计人员的审计工作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审计人员在工作实践中必须不断创新审计方法, 特别是创新基于信息技术的审计方法。积累审计工作的实践经验, 相互之间进行更为广泛的交流, 采取更积极的措施、更先进的审计技术手段来应对这些反审计手段。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网络的普及也给审计工作带来了新的发展。对于审计工作中的数据核算, 审计技术、审计方式等都对审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不断发展的新技术, 现代审计需要对整个信息化处理过程进行严格的控制。这就需要审计人员不仅要具有精通的计算机技术, 更要了解各种财务软件、数据库等方面的知识。

三、审计人员行为对审计质量的影响

(一) 爱岗敬业精神的缺乏对审计质量的影响

保证审计质量的根本是审计人员的爱岗敬业精神。审计人员的行为是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 在心理上对审计活动所产生的态度或形成的各种情绪, 从而对审计活动产生的各种行为方式。从审计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来看, 爱岗敬业将使审计人员在法律法规的执行、对事物的基本判断、沟通技巧等方面产生差异, 从而导致审计结果的不同, 最终影响到审计质量。

(二) 客观公正的精神对审计质量的影响

审计人员在办理审计工作时, 需要的是客观公正, 这是审计人员工作职责的灵魂。可以说, 客观、公正是人们思想品质的主要修养内容之一, 这就要求审计人员在从事审计工作时必须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 不在工作中加入任何个人主观臆断的分析、考察, 从而得出正确的审计结论。例如:随着各种经济利益的诱惑、亲人朋友的施压等主客观因素的存在必定会影响审计人员的客观公正判断能力, 这样将对审计结果的服务价值、公众对审计结果的信任性产生影响。

(三) 依法审计原则对审计的影响

审计人员在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审计工作时必须依法审计, 从而保证企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真实、合法、及时、完整、准确。这就要求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中必须依照法律规定的职责、程序、权限来开展审计工作。整个审计工作必须依靠相关职能部门的密切配合, 在面对被审计单位时, 正确处理好和他们的关系, 坚持原则、依法审计、以事实为依据。审计人员在保证审计质量的同时必须维护好审计人员的形象。只有依法审计, 才能不给违法人员任何可乘之机, 才能保证审计职能的充分发挥。

(四) 审计职业化建设对审计结果的影响

审计人员职业化建设主要是通过提供必要的职业保证手段, 在体制与机制上保障审计的结果。可以建立相关的审计制度, 在制度上对审计人员执业权利提供保障, 逐步提高审计人员的待遇, 使审计成为备受尊重的职业, 以便吸引更多的审计精英从事审计工作, 让审计人员能够在良好的状态下工作。

总之, 审计质量一直是社会公众较为关注的话题, 为了保证审计工作的质量, 必须对审计人员的行为、思想道德进行教育与监督, 对审计人员形成有效的外部约束, 全面提高审计人员的自身修养, 保证审计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刘相礼, 孙向群, 朱延琳。适应信息化趋势培养现代审计人才[J]。中国市场, 2012 (39) 。

内部审计人员 篇10

与此同时,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对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胜任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我国企业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实施还存在不少的问题,其中最主要的一点就是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胜任能力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目前我国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构成不太合理

在西方国家,很多专家都认为内部审计人员专业来源的最佳构成是:工程技术人员、经济管理人员、其余专业各占三分之一的。但是由于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内部审计工作,起步较晚,内审人员又更多由原来的财务会计人员转岗而来,很少有其他专业背景的人员。 不少企业领导认为内部审计仍然将内部审计工作的职能定位为业务导向性内部审计,也就是对财务工作和内部控制制度的“查错防弊”,所以他们在选择内部审计人员时总是习惯于从财务人员中挑选审计人员, 造成现有内部审计人员知识结构单一,缺乏系统化的知识体系和技能。尤其是风险管理和信息技术知识极为欠缺。

二、内部审计人员缺乏系统、全面的风险导向审计意识

在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模式下,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具备系统、全面的风险意识,同时也应对企业面临的各种风险具备敏感意识,只有这样, 内部审计人员才能积极应对风险,起到其监督、协助的作用。但是我国现在的内部审计属于“监督导向”型的“检查系统”,内部审计人员仍然定位在“经济警察”,侧重于对企业财务收支的合规性与合法性审计,现有的内部审计人员缺乏全面、系统的风险导向审计意识。

三、内部审计方法相对落后、风险管理体系不完善

目前,我国企业的内部审计方法和风险管理方法相对落后。表现在:第一,现有企业的内部审计更多的都是事后审计,侧重对业务审计和财务审计。很少在事前和事中进行监督和协助。第二,企业的内部审计更多都是人工审计,虽然有些企业采用了计算机辅助审计和联网审计,但是计算机审计技术和方法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和推广,影响了审计效率。第三,企业的风险管理技术和方法相对落后,更多的内部审计人员没有利用风险分析技术和方法对企业面临的风险进行分析,既是分析,也更多的是定性分析,没有做到准确的定量分析,不能给管理层的决策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

四、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较低

由于现有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背景主要是来自会计专业的局限性,很多内部审计人员缺少多元化的知识体系,不了解企业的具体业务流程,审计过多的关注在会计的监督上,而没有将风险管理放在首位。内部审计人员缺乏服务意识,总是站在经济警察的位置上对企业业务进行监督,而不是没有站在管理者的角度考虑问题,缺乏有效的沟通技能,使内部审计报告不受重视。很多内部审计人员缺少IT技术知识和信息技术的应用,不能运用信息技术对企业面临的风险进行分析和管理。这些因素的限制使内部审计人员不能很好地适应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工作。

为了更好的实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企业应不断提升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胜任能力,我认为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研究建立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胜任能力框架

我国学者对于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胜任能力的研究文献不多,比较好的有陈佳俊和贺颖奇(2009)提出内部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框架应由职业道德、执业技能体系和职业知识体系构成。其中,职业道德包括价值观、职业操守和职业进取三部分。张娟和张庆龙(2010)提出了内部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模型,提出企业应构建包括动机、职业道德、技能和知识重要性递减等四要素组成的内部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的金字塔结构。但是,相对于IIA以及澳大利亚、比利时等发达国家内部审计协会的内部审计人员胜任能力框架,我国关于内部审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的规定比较粗糙,对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胜任能力要求不高,而且实用性较差,缺乏前瞻性。也没有针对不同岗位的内部审计人员进行具体的规定。我认为,要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胜任能力, 应首先制定完善的职业胜任能力框架。

(二)企业应建立内部审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的保障机制

首先,企业应加强对内部审计人员的人力资源管理,企业在招聘内部审计人员时,要充分考虑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构成。内部审计人员招聘包括会计、审计专业,还应招聘经济管理、工程技术等其他专业的人员,必要的时候,企业可以聘请外部相关专家加入内部审计工作组, 以优化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结构。其次,要做好内部审计人员的培训工作,培训内容包括企业业务流程的培训,风险管理技术和方法、信息技术方法、沟通能力等,使内部审计人员不仅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还应具备完善的专业知识和个人能力,还应具备先进的审计工具和审计技术,尤其是风险评估技术和方法。只有这样才能适应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工作的需要。

(三)企业应具有内部审计人员的完善的考核体系

企业应建立对内部审计人员的考核体系,定期的对内部审计人员进行绩效评估,考核指标包括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和审计业绩等各个方面,对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的各项指标进行量化考核, 包括专业知识水平、职业道德素质、业务能力、沟通能力等等,促进内部审计人员综合素质的提升。而且企业应根据考核结果对内部审计人员进行奖惩,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胜任能力。另外,企业应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对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绩效进行考核,制定量化的、适用的、操作性强的考核指标体系,定期的对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进行考评,也能促使内部审计人员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

摘要:企业内部审计已经进入风险导向内部审计阶段,要求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也应不断提高。本文在首先分析现有企业内部审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现状,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在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胜任能力的措施和建议,期望能够引起企业的重视。

关键词: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现状,职业胜任能力

参考文献

[1]屈耀辉,郑石桥,章之旺.内部审计人员胜任能力框架研究现状及其分析[J].中国内部审计,2011(8)

[2]张娟,张庆龙.论内部审计专业能力结构模型与需求框架[J].会计之友.2010(7)

上一篇:标准芯片下一篇:儿童传染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