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课堂减负增效

2024-06-27

英语课堂减负增效(精选十篇)

英语课堂减负增效 篇1

一、课前准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础

1. 学生提前预习

科学的预习是课堂高效的前提, 这就要求学生自觉而有效地进行预习。高段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 教师可让学生作好预习工作。学生遵循的预习方法是一听二想三查阅。一听, 就是听配套磁带、听点读材料;二想, 就是通过已有的知识水平理解所预习的内容;三查阅, 就是针对预习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生词、新的词组进行课后单词表和词典的查阅, 或通过相类似的旧单词猜测新单词的发音及意义, 让每一个学生在面对新知识之前都有一个充分的知识储备与心理准备。

2. 教师充分准备

教师的准备分为两点, 第一是教师应了解孩子们的基础和特点, 比如三年级的孩子, 初接触英语, 更喜欢一些直观的图片和小游戏;四、五年级的孩子, 已经能用较完整的句子进行口语表达, 他们的教学重点是功能句, 在课堂的前30分钟以课文学习为主, 同时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和对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 最后十分钟可以进行一些小游戏, 以巩固新课内容为目的。六年级的孩子已经能独立思考问题, 有较强的思辨能力, 教师可给学生提供更多让他们用英语表达的机会。第二是教师应充分解读课程标准中对每个学段提出的具体要求和目标, 并根据这一总体要求认真钻研教材, 分析教材的组织结构、重难点, 删繁就简, 化整为零, 对每个单元的系统性和连贯性都做到心中有数, 将知识融会贯通, 根据教学目的对教材内容进行必要的合理整合, 使其更加符合学生的需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吸收。

二、课中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

1. 授之以渔, 培养能力

减负最直接的体现就是让学生从死记硬背中摆脱出来, 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来自由完善、自我发展, 培养创造力, 增强实践能力, 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上下功夫, 给学生传授一些方法、策略, “授之以渔, 而不是授之以鱼。”如单词一直是学生学习英语中不可避免且比较苦恼的一大难点。教学过程中, 启发学生挖掘字母发音与单词拼写之间的联系, 理解单词的含义, 根据读音记忆单词。对于有规律可循的单词如park, window等, 启发学生创造性的将单词拼写编成小故事来记忆, a和r在公园里pk, 双胞胎兄弟w住在“印度” (indo) , 又或者将拼写比较相近的单词如goat—boat—coat等诱导学生发现规律联想记忆, 诸如此类剔除记忆单词的枯燥乏味, 让学生在轻松记忆单词之余, 大大提高学习英语的热情和兴趣, 这样教师通过传授给学生学习方法、策略, 学生的学习负担就减轻了, 学习的效果显著提高了。

2. 关注差异, 因材施教

人之资质有高下, 教师应了解学生兴趣爱好、性格特征、家庭环境等状况,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每个学生年龄、生理、身心发展、智力因素不同等一些特点, 关注每个学生, 全面了解学生的兴趣动机、接受能力、理解水平、个别差异等因素, 以学论教从而因材施教。如结合小组合作学习, 促进互帮互助式探究学习, 根据任务难度分级设定完成目标, 树立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 在其力所能及范围内稍加挑战, 让学生在参与同时能够体会成功, 学会思考。比如教学闽教版三年级起点六年级上册Unit3 Food and Health Listen and follow时, 将30名学生分为5组, 分别由两个学优生、中等生、学困生阶梯式组合, 教师在布置阅读任务时, 指定让每组的学困生回答How many menus?中等生回答Which menu does Yang Ming like?而学优生则回答Why does Yang Ming like it?通过学习, 每个学生都有所获和提升。

3. 多样评价, 激发兴趣

现代教育评价主张从每个学生发展的现实状况和内在需要出发, 将评价渗透到每个学生的学习生活中, 努力促使其向着更高、更远的目标发展。如学习星期的词汇时, 可充分发挥评价机制对学生的激励作用, 在呈现这些单词后, 将学生分为七个小组进行比赛, 将每组以星期命名, 每个教学环节中, 学生每完成一项任务, 就会奖励该组一个字母, 看哪一组先完成本组单词拼写, 这样的方式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热情, 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进步和成功。

三、课后巩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保证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任重而道远, 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只有不断尝试, 在尝试中不断创新, 才能让减负增效不再是空谈。实施减负的重点在于课外作业。我们可以在改革课外作业上下功夫。

1. 调整抄写与听写习惯

作业是学生巩固所学, 教师检验学生掌握学习情况的重要途径。抄英语单词是许多教师一直惯用的方法, 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记住单词。可事实是一些学生抄完后还是不记得, 而有一些学生, 早已熟记单词, 不抄也会。因此, 抄单词尤其在小学高段无非是件“学生烦, 教师累”的活。我们可作适当的改进:先听写后抄写, 并且每次听写单词前, 都会根据要听写的单词的难易程度, 学生的知识水平定一个目标。例如听写要达到30人 (45人左右的班额) 全对算过关, 达不到要求全班一起抄单词;达到要求, 有错的订正两遍。

2. 改变学困生作业形式

很多学困生不愿意做作业, 作业总是要在教师的监督或者再三催促下才勉强完成, 但是将他们的作业换成帮教师批作业, 情况就完全不同了。以往帮教师批改作业总是好学生的特权, 让学困生批作业, 不仅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并且在批改的过程中, 他们会比教师更仔细地去找错误, 在这个过程中, 他们可以反复接触正确答案, 尤其是单词的正确拼写, 效果比单纯做一遍好得多, 并且他们也更乐意做。当然, 事后教师还是得重新批改, 以便及时发现批错的地方, 并且需要及时反馈。

3. 合理配置灵活多样的作业

以往的题海战术弄的师生身心疲惫, 教师布置的练习没有选择性, 一大堆习题使学生苦不堪言, 穷于应付, 事倍功半。要减负, 就必须精心选择课堂作业并认真指导解题。课本、《活动手册》上的题一定要精选, 最好是自己出题, 以避免学生机械重复做题, 这样能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 有利于学生减负增效;当堂作业也是减负增效的重要措施, 能真正地反馈到学生掌握和应用知识的程度。为了真正减负增效, 尽量留一些课堂时间 (一般5分钟) 给学生用来完成作业, 同时巡视、查看学生当堂作业情况, 获得正确反馈并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学生也会最大限度的自己开动脑筋考虑问题, 独立完成作业, 真正做到“做有成效”;同时, 教师平时应给学生设计一些少而精的、有价值有新意的练习, 既能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又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在学习Hobbies时, 给学生布置的作业是画一张介绍自己兴趣爱好的小海报, 并贴在班中展览, 学生在互相交流、参观的过程中, 加深了对本课的理解和记忆, 也大大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良好的阅读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 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还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一些重要短语及句型, 并在实际中运用, 教师可在不增加课业负担的前提下, 建议学生阅读一些英语短篇小故事, 并经常就阅读内容与他们做口语交流, 积累词汇, 提高表达能力。教师还可积极开展各项英语竞赛活动, 为学生搭建施展英语才能的平台。如单词竞赛活动、英语讲故事活动、英语手抄报活动等等, 大力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和运用英语的热情与激情。

“教者有心, 学者得益”。只要我们以学生为本, 真心为学生营造快乐的学习氛围, 搭建彰显个性的舞台, 把减负增效真正落到实处, 那么英语学习将不再是学生沉重的负担, 而是他们快乐的源泉和展翅翱翔的广袤天空。

摘要: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提高课堂实效, 是我们永恒的追求。如何在减负与增效之间寻找最佳的切入点?课前准备、课堂教学和课后巩固是我们必须探索的内容。

课堂减负增效 篇2

对课堂“减负增效”的几点想法

据《扬子晚报》报道:2010年江苏南京许多接到录取通知书的准大学生身体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健康问题。(见《扬子晚报》2010年8月18日A7版)其中竟然出现数名女生绝经、男生患有前列腺炎等严重危害身心健康的问题。通过对多位就诊的准大学生的诊断和询问,医生初步判断造成这些准大学生“健康问题总爆发”的原因主要是高中学习阶段学习负担重、心理压力大、乱服保健品等等。

虽然类似这样的问题在全国并不是十分的普遍,但是它仍然将盲目追求分数、片面追求升学目标、忽视学生健康成长的这一中学应试教育的痼疾赤裸裸地暴露在我们的面前,如何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又一次引起了人们的深思。一面是学生身体素质和健康状况的下降,一面又是高校招生评价标准发展的严重滞后,两方面的现实在学生身上发生了冲撞和扭曲最终酿成了那些本应该欣喜和自豪的准大学生们的悲剧!一时间“减负增效”又被各界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本人并非学者亦非专家只不过是教学一线的普通教师所以不敢妄谈新教改,只是根据平时在教学中积累的一些经验来谈谈关于课堂肩负增效的几点浅薄的看法供大家商榷。

首先、学生学习要“增效”,教师首先要“增负”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教师引导作用的好坏和促进作用的强弱直接决定了学生学习负担的轻重和学生学习效率的高

低。其实,“减负”不能真正落到实处,关键的问题出在教师对“减负增效”内涵的理解过于肤浅,教师应该认识到,教师要“增负”学生才能真正的“增效”。这就是说,教师应在“备”字上花更多的功夫。

1.教师备课应在初期制定合理而高效的教学计划。教学计划是本学期实施教学的指导性文件,对教学内容、时间安排、检测与评价、培优补差等方面做了详细的规定。制订教学计划时就应该熟悉生物课本各个章节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在备每一课时,都应该以本章节教学要求和目标为指南,要思考本课教学该如何去实现这一要求和目标,从哪个角度,从哪个侧重点去实现它,当然这就要吃透教材内容。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把“教学用书”中本课的“教学建议”与章节教学要求目标结合起来。只有这样,生物学科教学才能系统地、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生物素养,落实“三维目标”。在开学之初我们就教学计划的制定召开了教研会,结合教材和教学指导用书,在参考各位课任教师的意见的基础上制定详尽的教学进度计划,并制定了相关的备课计划和备课制度,使得教学有据可循。

2.教师备课时要以学生为本。对于同样的学习内容,不同班级的学生对接受知识、形成能力的水平各不相同,因此教学的设计过程也应因班而异、因人而异。在备课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生物知识和能力水平的实际情况,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生活体验和阅历的实际情况,从而确立恰当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在突出教学重点和突破教学难点的指导方法上要多准备几手“绝招”。这样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做到

游刃有余,切实实现本课、本章节教学要求和目标。

3.生物教师备课时既要埋头“苦干”又要抬头“远望”,把课堂教学与高考紧密结合起来。这就要求生物教师要经常研究高考考试说明和高考试题,并有计划、有目的地渗透到课堂教学中。课堂教学中,要结合教学内容,根据高考考点,注重指导学生学习方法,帮助学生积累常见考题的解题思路。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功。”只有在备课上下足功夫,才能保证在课堂教学上提高课堂效率。

其次、合理划分学习小组,实现“课堂增效”

学习小组是一个很好的“减负增效”的课堂教学方式,它犹如一个组织机构,层层负责,监督促进:组员对组长负责,组长对老师负责;教师监督组长,组长促进学生,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1,视班级具体情况而定每组人数,从青少年的心理状况和教学实际的需要一般8人一组为好(然而班级人数较多,这需要更加细化学习任务)。分组依据主要是学生的成绩,另外身高、视力、性别等因素也要考虑进去,在此基础上分为异质学习小组和同质学习小组。异质小组的核心成员由占小组成员一半的优生组成,另一半则由后进生组成这样既能够实现优生之间的强强联合又能注意学生成绩好和差之间的合理搭配。同质小组则主要由有一定学习能力的中等生组成,另外推荐一名组织、学习能力强和乐于助人的同学为组长以监督和促进本小组的学习活动。

2,组内互动。确定学习的内容,老师通过帮助,指导的方式引导学生互动。然后由学生自己分析、归纳和展示、总结,老师做最

后的评价,找出不足,给予指导,再由组长去帮助有困难的学生。此外,应鼓励学生自己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3,小组之间的合作与竞争。为了激发各个小组的积极性,进行小组间的合作与竞争。结果由老师做最后评价,然后给优秀者以表扬,给不太理想者视情况给以鼓励。

4,经常找这些组长谈话,了解情况,以示重视,予以鼓励。最后、教师角色的转变,增进“课堂增效”

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是课堂,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也必须在课堂上提高教学效率。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不在于教师是否教得好,而应重在学生是否学得好。因而,高效的课堂教学应该是以学生为本,围绕学生更好的学习这个中心来展开的。

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时刻思考。学生回答出正确的问题答案时,要思考,思考他是如何回答出的,是看了资料书还真正理解了;学生回答出现漏洞或偏差时,要思考症结在哪儿,怎样帮助这类学生理解;大面积学生缺乏学习热情或理解出现“冷场“时,应思考如何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是调动学生类似的生活体验,还是及时组织有效的教学活动来改变现状„„只有时刻思考,才能使整堂课高效地运转,才能及时发现问题,行之有效解决问题。

2.教师要要时刻关注学情,有的放矢地组织教学。死抱着《教学用书》和“教学设计”不放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尽管在备课时设计得再精细、再巧妙,都不能完全符合课堂中发生的新变化。任何有效地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都是根据学生学习的动态变化而产生的。在教

学过程中,要随着学生学情的动态变化,灵活动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随着学情的变化而变化。

3.要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激情,使他们做学习的主人。合作探究式学习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一些教师认为,合作学习只是在公开课时做做样子,只能让人看起来热闹而起不到切实的效果。其实不是,关键是看教师怎么组织和指导学生合作学习。在指导学生合作学习前,应先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和需要解决的问题,交给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才能参与合作学习。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应让学生明确,不要只问“是什么”,而应重在思考、回答“为什么”。这样,在合作小组中知识能力强的学生就能帮助,带动其余的成员有激情地学习,从而体现了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理念。

4.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能激发大脑组织加工,有利于发现事物的新线索,并进行探索创造。兴趣是学习的最佳营养剂和催化剂,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对学习材料的反映也就是最清晰,思维活动是最积极最有效,学习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兴趣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除了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外,更重要是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做为生物老师应努力使学生热爱生物,才能对学习有兴趣,只有有兴趣,才能学好生物。因为兴趣是学习成功的秘诀,是获取知识的开端,是求知欲望的基础。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就生物学科而言可以有以下几点:

一、观察能力的培养,产生学习兴趣。在中学生物教学中,必须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观察方法,学会在观察时透过事物的表象,抓住本质,发现规律,达到不断获取

新知,培养能力和发展智力的目的。

二、加强直观教学,培养学习兴趣。多媒体在生物教学中应用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个难题。在中学生物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教学,能增加教学容量,设计实际问题情景,重新组织教材结构网络,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素养和应用能力。多媒体应用能丰富课堂教学容量。

三、语言学知识的运用,既是鼓励,发展学习兴趣。运用生物课堂语言艺术的方法与技巧,要用得得体,恰倒好处,教师就得要从学生的品质和心理出发,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心理需要灵活综合运用生物课堂语言艺术。教师还必须加深理解、丰富联想和增强体验,语言必须做到思想明确、意图清楚、生动形象。生物课堂艺术是充满情感的语言,学生乐于接受。要把语言运用淋漓尽致,还要重视它的“科学性、简明性、形象性、交际性、工具性、贯穿性和艺术性。”

英语课堂减负增效之我见 篇3

【关键词】英语;减负;增效

“减负”不能以牺牲学生的学业成绩为代价。“减负”的真正目的是在减少学生课业负担的同时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进素质教育向前发展,让每一个学生都学得轻松,让每一个学生都学得愉快,让每一个学生的身心都得到健康发展。

一、改革英语课堂教学结构,保证教学效益

改革课堂教学结构,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前提,是进行素质教育的必要手段。具体做法是:①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能让学生自己说出的知识点就决不从教师口中说出;能让学生自己总结的结论就一定不要教师包办;能让学生对话表演的课文,老师坚决创造让学生动嘴的机会。②对于英语单词,本人放弃了过去领读若干遍让学生死记单词的方法,变为教给学生拼读单词的方法和记忆记单词的规律,并让学生回去听录音5分钟左右,大大缩短了对单词的讲解时间,也缩短了学生对单词的记忆时间。③对于课文和“reading”部分,做到精选要背的内容,不必要的内容做到坚决不背,大大减少了学生的读背任务。④课堂活动多,让学生对话、表演、学会交流是我常用的手法,学生乐于参与。⑤讲课详略得当,重点内容多训练多讲解,一般内容少讲解,超过大纲要求的内容坚决不讲解,句型、时代多变化,涉及的词汇多与新学内容有关,让学生能得到及时巩固。⑥不让英语课堂学习枯燥无味,发现学生犯困、打盹时及时活跃课堂气氛,寻找学生熟悉而又感兴趣的事例,与这堂课的知识和教学目标整合,生动有趣而又能达成教学目标。这些做法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学生都喜欢上英语课。

二、利用多种教学手段

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在课堂上积极思考,认真学习,乐于训练。每节课学生的注意力都是有一定限度的,单一的教学方法或手段,学生很容易出现感官疲劳,注意力分散,这就要求我们精心组织课堂教学,采用多种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常的做法有:①用对比或比较的方法将有关的新旧知识点结合起来。②特地准备一些与课文内容有关的小故事。③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丰富学生的视听。几乎每节课都有与之对应的课件,有时到网上下载一些生动形象的图片,有时截取一段与教学内容有关的视频,有时寻找一篇在作业的设计上,我认为:过量的是负担,适度的是动力;被动的是负担,自发的是享受。我们对作业进行了改革,变传统为开放,变被动为自主,变单一为多元,让学生成为作业的主人,才能真正唱响“减负增效”之曲子。

三、作业设置层次性——注重个体差异

教师要坚持差异理论,既面向全体,又兼顾个体,确保优等生“吃得饱”,中等生“消化好”,后进生“吃得消”,使各层次都能获得成功感。分层设置作业时,针对我们班级的情况,我把学生大致分为两个小组,A、B组。因为班级的优等生很少,平时英语能够考到90分以上的也只有一两个,所以我把及格的同学和五十几分的划在A组,其余的学困生放在B组。有的老师把作业分为必做和选做的“套餐”形式,但是在我所任教的两个班级里面是行不通的。因为学生自觉性比较差,懒惰的学生占多数。如果给出选做的话,估计很多会做的学生都不会去做的。所以一般对我而言,我都是把作业设为两种形式:第一种形式就是分层次,不同题目,适当降低难度。比如我在布置一篇阅读课文的作业时,针对A组学生,我会让他们完成文章的总结,填完整空格,A组中好的同学让他们阅读课文去直接进行填写,而基础中等的同学,我会给出单词,让他们进行选择后再填写。B组的同学,我给他们设计的是判断题和回答问题,回答问题是填空式的。这样就降低了难度。而且作业反映出来的情况也是好很多,基本上没有了空白。第二种形式就是同题不同做法。像第一种中提到过的总结文章中对A组里面的两类同学的做法就是同题不同做法。还有就是在每次做英语试卷的时候,我会把题目布置得比较少,但是要求他们必须写出每个题选这个答案的原因。但是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我的要求也是不一样的,对A组的同学我要求原因至少要写70%以上的题目,而B组的则只需要写到30%以上就可以了。除了笔头作业以外,因为英语学科的特殊性,我们还要设计一些口头和听力的作业,但是苦于班级自觉地同学相对较少,我基本上都是采用的在课堂开始几分钟或者早上和中午来完成的。布置高质量的作业是门大学问。作业布置得太少,达不到巩固的目的;布置得太多,又会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出现抄袭作业、敷衍了事或者干脆不做等现象。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如何布置有效的作业,既达到巩固所学知识的目的,又使学生学得轻松而不至于厌烦呢?这是摆在英语教师面前的一个永久的课题。我在以后的英语教学过程中,我还是会一如既往的从学生本身的能力出发,为他们设计切实有效地英语作业。

英语课堂减负增效,从优化提问开始 篇4

江苏教育新政实施以来, 减负增效成为我省一线教师的自觉追求。靠加班加点提高教学质量的做法已经为时代所摒弃。我新接班级的学生从小学三年级就开始学习英语, 经过四年的学习, 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 出现了两极分化现象。面临这样的现状, 作为教师的我必须优化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 激发学生兴趣, 提升课堂效率。而在教学过程的诸多环节中, 课堂提问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最有效方式。那么,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提问, 应该是教师要研究的重要问题。

二、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

1. 认真备课, 注意提问原则, 为有效提问创设前提。

学生探究需要问题刺激。提问贯串整个英语课堂教学的始末, 教师要注重问题的质量。在备课时, 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 提出的问题围绕教学目标并与学生的智力和知识水平相适应。问问题要达到以下六个方面的标准:

(1) 目的性;

(2) 有学习价值性;

(3) 兴趣性;

(4) 全面性;

(5) 扩展性;

(6) 教师反应。

2. 关注课堂, 把握提问时机, 让提问更有效。

提问要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适应并紧紧围绕主要知识点, 问在当问处。提问时要把握好时机, 要在学生产生认知冲突时, 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 问在当问时。正如孔子所说:“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

(1) 在课堂引入处巧妙设疑,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节课的精彩开题, 往往给学生带来新鲜、亲切的感觉。在此时恰当的引入可以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因此教师应结合学生的爱好和心理特点去巧妙设疑, 激发学生情感, 使学生产生学习欲望。

(2) 在教学重难点处巧妙设疑, 增强学生的探究兴趣。

课堂教学的中心围绕重难点的突破而进行, 教师在教学中合理地捉住重难点有效巧妙地提问, 既有利于重难点的突破, 又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探究能力。

美术课堂如何“减负增效” 篇5

李晓亮

摘要:眼下“减负增效”己经成为各学科教改研究的方向性课题。在美术教育领域,如何进行减负增效呢?我认为一堂好的课就是做到了减负增效,那么什么样的美术课是好课呢?简而言之我认为看老师是否激发起学生对教学重点的兴趣,是否有效解决了教学中的难点,学生是否在原有基础上有较大收获。关键词:“减负增效”; 观察能力;思维程式;授人以渔

一、激发学生创作源动力将事半功倍

有位老师上二年级人教版《雄伟的塔》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让学生欣赏了一些闻名中外的宝塔,然后观察结构特征,最后进行创作表现。整个过程在教师讲解、师生问答中有条不紊地进行,看似完美无缺,实质就美术教学任务来说,学生无多大收获。问题有三:

(1)首先我们的美术课没有时间将世间万物一课一课来安排,于是对于每课大家都要挖掘最大的可教学点,本课如果仅仅是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那显然就不用画了。俗话说托物言志,诗是有感而发,歌是无情不成。对于我们的绘画来说,也是情感的产物,很多艺术家倾其一生专注于自己的情感表达,大画家梵高对向日葵的狂热,郑板桥对竹的高风亮节也是寄情一生。本课编者有意将课题冠以雄伟,其用意良苦,却被人视而不见,我想本课如何激发学生对塔雄伟的由衷赞叹是教学成败的关键,是难点,也是激发学生创作动力的源泉,我想本课的创作方向也应该是体现塔的雄伟吧,我想教师要为孩子解决的难点也就是如何体现塔的雄伟吧。

(2)、其次就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来说,不是通过一问一答可以解决的,系统的观察方法可以由教师首先进行示范性有条理的解说。一般而言,先谈外形感受,再谈组成结构,最后谈细部装饰,如果教师有朗读表演能力的话,在精心组织下会有有效果。

(3)、就技法传授而言,老师拿范作来欣赏,看似没有什么不对,但这时如果孩子还没有建立起自己的表达方式,客观上将引导学生的创作思维程式,导致孩子不用前面的学习和感受也能依葫芦画瓢。美术新课程以人为本,学生创作是基于认知和情感体验基础上的一种技法探索表现,不能纯粹以技法的传授或情感的宣泄来涂鸦,这点大家都知道,但在实践中却徒有形式。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教材蒙骗了我们,评委压制着我们,很多老师不敢走出书本的框架,书中大杂烩一锅端都拿来,结果那么多知识仅凭一堂课学习——我们把孩子给懵了。假如本课第一教时就我们家乡门源大家都熟悉的北山的白塔来入手、展开、表现,加上师生课前准备的素材(熟悉的图片、亲身临塔感受等),师生切实有所依托,雄伟的感受将不难体会,表达的方式将不必局限于线条、色彩。第二教时再来了解世界各地的塔,深入塔的知识,最后进行创造性的表现也会更有效。

二、归纳和演示有效方法将授人以渔

在二年级《我设计的灯》这课中,教师以富有激情的教学组织、精美有趣的灯具图片展示,赢得了孩子的学习兴趣。在讨论设计方法时,学生回应积极,但教师却没有归纳设计方法、没有演示设计方法。两大亮点被一个小的疏忽掩盖,遗憾啊!这是一堂典型的缺乏教学经验的课。我们一再强调授人鱼不如授人渔,此时此地不正是这番情形,我们常说一课一得,也许有时我们可以一课多得,就看你老师能否站高一点,看全一点。我们可运用夸张变形方法以物变灯(型)、运用想像添加方法以灯(型)成物,但凡很多设计方法就是这样,可以作为拓展延伸,引领学生更上一层楼。

说到演示或范画,是否需要,褒贬不一,但是就看你老师能否再领一下,再前进一步,没有这个能力则浪费学生时间,限制学生思维本课的示范,可为学生作业提供一个设计构思的坡度,毕竟才是二年级的孩子,他们也许能说会道,但具体到做时,有时会卡壳,时间宝贵啊。再说教师演示也是不必全部呈现,可以就某个难点来进行,这里可以事先准备两幅灯具和动物简单造型,课堂上教师只要稍作夸张变形或想像添加,在师生讨论中不断修改,将变得有趣变得美观变得更有意义。

三、提炼教学重点和难点将有序有效

一堂课时间宝贵,我们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做无限的创造,达芬奇用多年时间画《永恒的微笑》,齐白石对虾也是不厌其烦地探讨。我们如何做到让孩子来完成这个艰巨的任务呢?一年级《画声音》这课,教师运用听一听、试一试、猜一猜、找一找、赏一赏、说一说、教师演示、小组讨论等多种方法让学生得到运用各种线条、形状和色彩来表达声音的方法,教师很投入,学生参与度很高,热热闹闹的,可以说学生是在体验感受中有所创作冲动,但由于过多地关注这些形式展现,过程显得粗糙,环节有些凌乱,层次不够清晰,导致率性所为的一年级孩子不能安静听课、不愿作深入思考。这样的例子很多,问题出在老师对教材的把握和对学生情况的了解不足。经验不足的弥补办法是设想把自己当成是一年级的孩子:看看自己来表现有什么困难?需要解决什么问题?所谓将心比心,关注孩子,立足孩子,让他们轻松一点、让自己轻松一点,对症下药我们才能走出困境。

看一堂好课不仅仅是这些,但如果我们想得太多,也许会无从入手,或者手忙脚乱,原则是不能太多的,否则不宜操作。看一堂好课,学生是唯一的一把尺。

作者简介:李晓亮,门源县泉口镇寄宿制小学

历史课堂如何减负增效 篇6

一、创新学习方法,提高课堂效率

历史的理想课堂,师生应在民主、宽松的教学氛围中,实现资源共享、行为互动、观念互促、和谐共进。在“科学”的前提下,敢于摆脱预设教案的束缚、敢于摆脱原定思路的束缚,敢于标新立异、异想天开;应该在“民主”的旗帜下,使课堂始终充盈着人文的氛围,让学生在轻松的情境中,学会自主建构、学会交流共享。但是,民主并不意味着一味地迁就,自主也不等同于放任自流,放松更不能演化为放纵。实践中,放松,别忘了“明确的要求、到位的指导、适时的调控”,别让变了味的“活”、走了样的“动”迷惑了我们的理性,只有致力于营造充分而又合理的放松情境,才会彻底解放学生的思想、放开老师的手脚,才能构建轻松、民主教学的课堂,提高课堂效率。

全面关注学生的认知基础、关注学生的展示欲望,及时捕捉课堂信息、及时调控教学方向、及时引导学生参与,尽力扮演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等不同角色;学生则应在“欲罢不能”的参与状态中,主动探索新知、主动与人交流、主动实践操作、主动尝试创新。我们的课堂不能单一传授,而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满足。

二、教师“增负”换回学生“减负”,实现有效教学

在应试教育思维的影响下,教师的时间、精力投入多而教学效益低,其弊不在投入本身,而在于师生的所有精力、时间、追求都用在了单纯的知识传授、死记硬背、题海战术、机械训练,以及超越身心承受力的加班加点上。在新课程背景下,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需要重视投入的质量和效益。对教师来说,其投入不仅在课堂,更重要的是在课外。

课堂教学的有效,教师的少投入、少讲,完全依赖于课前的充分准备和有效预设。教师不仅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来研究教材、课标,更要研究学生,研究教法,提升自己的教学智慧,否则便不能超越传统教学的思维束缚。对学生来说,面临着学习方式从知识获取向智慧发展的转变。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挖掘自身潜能,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和实践创新上积极投入,才能有效地获得知识、能力和智慧。

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

新课标提倡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课堂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是起引导、组织的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主动学习意识,改变过去的满堂灌。而要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中,则要求教师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结合教材、合理科学地设置教学活动,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刺激学生的求知欲,让其主动融入学习活动,并从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获取知识。

四、当堂任务当堂完成,保证学生足够休息时间

素质教育的三维理论告诉我们,家庭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学生的减负,需要教师就要增效,努力提高课堂效率。而真正要达到减负增效,“堂堂清”的教学理念和具体措施要求就是减负工作的创新理念,只有“堂堂清”才能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而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所以積极探索教学改革新途径,加强教研,认真备课,面向全体学生上好每一堂课,是不布置、少布置作业的保障,否则减少家庭作业成为无稽之谈,无本之木。反之,如果课堂效率不高,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课堂教学质量不高,老师必然要布置大量作业,来弥补课堂教学未达到的效果。只有这样,才能确实地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从而保证学生有足够的休息时间。

五、练习到位,当堂检测、巩固课堂教学效果

练习的目的有三个: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巩固学习成果;将学生的知识转化为能力。

课堂练习是检验学生学习情况的最佳途径,因此课堂作业要紧扣当堂教学内容。课外作业是一个增效过程,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要有弹性。课内外作业都要分层,使各档学生都能完成并获得发展。练习要精心设计,坚决避免重复。

六、引导学生掌握反思,提高教学质量

课堂教学是开展反思性学习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的引导学生从多方位、多角度进行反思性的学习。学生的实践反思,可以是对自身的认识进行反思,如,对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及课堂中的内容,都可引导学生多问一些为什么?;也可以是联系他人的实践,引发对自己的行为的比较反省,我们可以多引导学生进行同类比较,达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境界;如:一节课尾声时,让学生进行一下反思,想想自己这节课都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会有事半功倍的功效。

英语课堂减负增效 篇7

一、要设计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

学情是教师选择和优化教学手段的依据。教学设计要符合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 遵循语言学习的规律, 力求满足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使每个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1) 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认知水平来设计教学活动。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的特点, 但对高年级的学生来说, 他们会思考, 爱反驳。因此, 我在上6A“Unit 1 Public signs”公开课的时候, 安排了个“金手指”的游戏。老师读单词, 学生快速反应, 看谁指得又快又准。本想通过这个游戏复习和巩固前一节课所学的公共标志类单词, 结果场面却很惨淡。

(2) 要尽量根据学生的真实生活来设计教学活动。语言来源于生活, 教师课堂教学中可通过设置一定的情景, 把学生带入社会, 带入大自然。就拿4B“Unit 4 Buying fruit”那节课来说吧, 为了使学生能够掌握小会话:Can I help you?I’d like some…How many kilos?…kilo (s) .我在课堂上创设了一个“买水果”的场景。结果, 这一活动很成功。这样的活动, 在设计上来源于真实生活, 所以学生自然地融入学习活动之中。

(3) 设计教学活动应体现学生之间的差异。如何解决学生之间的基础差异是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应重点关注的问题。俗话说得好:五个手指有长短,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智力。因此, 教师应通过合理的坡度设计使每个孩子都能够充分参与, 不断进步。

二、在教学中, 要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国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之”就是学生的兴趣, 有了兴趣才会主动去探索。因此, 教师在讲课时所采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应该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

(1) 运用多媒体。如在教“Can I help you”这个句型时, 可先用一个滑稽动画演示出有人落水后嘴里喊着“Help”的情景。这生动形象的画面, 无疑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兴趣, 同时自然领会“help”一词的意义。

(2) 运用肢体语言。在教学中, 教师为了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 往往在教具运用方面绞尽脑汁, 却忘了教师本身教态语言的作用。其实教师本身的一举手、一投足、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肯定的微笑对创设良好轻松的教学氛围都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3) 课堂小游戏。游戏能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使学生的眼、耳、口、手、脑等各种感官都“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当中来。在教学3B“Unit 4What’s the time”一课时, 我设计了“Wolf, wolf, what’s the time”这一游戏。通过这样的活动, 有效地巩固了“What’s the time?It’s…”这一重点句型。

三、在教学中, 要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

要做到以学生为主体, 激发学习兴趣。教师要研究学生的心理情感因素, 在课堂上要经常与学生交流心得体会, 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同时, 要积极鼓励学生, 善于正确评价学生, 捕捉学生的闪光点。

(1) 鼓励学生克服害怕心理, 大胆开口。英语作为一门外语, 跟汉语不同, 它缺乏应有的语言环境。小学生刚开始学习的时候会感到很吃力, 一个简单的句子老师往往要教上好多遍。还有部分学生因为胆小害怕出错, 上课根本不开口, 久而久之, 会渐渐对英语失去了兴趣。俗话说得好:“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教师对学生应多一点表扬, 少一点批评, 鼓励学生努力与进步。

(2) 面向全体学生, 厚爱差生, 让差生先行一步。在长期的英语学习过程中, 总有一些学生因为种种原因而掉了队。对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 我就提前一天根据不同的情况, 为后进生“开后门”, 告诉他们将要学习的内容, 让他们有所准备。到第二天提问这几个学生, 我再加以表扬, 然后慢慢放手, 从而让这些孩子逐步树立起学好功课的信心。

英语课堂减负增效 篇8

一、“增效减负”提出的时代背景以及意义

始于2001年的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大家已经认同了课程标准的诸多基本理念, 课堂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教学成绩也普遍提高, 但随着课改的推进, 一些矛盾与冲突展现在我们面前, 使我们不得不去面对。其中, 最为突出的是全社会对于英语教育质量的更高诉求越来越强烈, 体现在课堂上就是教师始终处于一种彷徨不安的矛盾心态, 似乎按照课改的理念上课, 就必然要放弃对于质量的追求, 而要想提高质量———分数 (我们常常把质量用分数来表达) , 就必然要强调应试的方法。于是, 题海战术、加班加课、五加二、白加黑就成了中考和高考师生的生活常态, 教的身心疲惫, 学的精疲力尽。那么, 到底有没有一条学得开心、负担不要过重而学生又能够得到最大发展的途径呢?于是, “高效教学”、“轻负高质”、“增效减负”等对于课堂教学效益的充满期待的词语应运而生。

“增效减负”就是要求我们认真研读课标的基本理念, 明确教学目标, 采用活动教学的途径, 合理利用和开发课程资源, 借助多种媒体, 在单位时间内实现每一个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最大发展, 减掉不必要的负担, 为学生日后进一步学习和应用英语打下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增效减负”是指在单位时间内, 通过师生的双边教学活动, 以相对较少的投入来最大限度地增加教学效益。“增效减负”一词的提出打消了人们在教学效益表述方式上的种种顾虑, 这个提法对比高效教学更加温和、更加理性、更加趋于科学, 更容易被教师理解和接受。直白地说就是要求课堂教学要“投入少、产出高”,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真正做到乐学和会学。

二、制约“增效减负”的几个因素

1. 教学目标是制约“增效减负”的一个前提因素。

(1) 教学目标要体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是国家意志在课堂的体现, 教师应该在熟读和准确理解课标基本要求的基础上确定教学目标, 既要关注有形的知识与技能目标, 又要关注隐性的过程性目标和情感态度目标, 两者必须和谐统一, 否则将会导致课堂教学行为的偏差, 并严重影响教学效益的达成。语言知识包括每一模块的词汇与语言结构, 这是教学必须完成的一个硬性指标, 但不能把这层目标简单地固化, 因为, 知识只是培养人综合素质的一个载体, 听、说、读、写语言技能与元认知能力的培养都是在以知识为载体的语言活动中完成的, 那些过程性指标比如合作意识、探究精神和学生的文化意识都是隐含在教学活动之中的, 这些隐性指标不是教师直白地说出来就能落实的, 而必须是在教师将各层教学目标综合考虑之后落实在所设计的教学活动中的。所以, 教学目标的确定要具体、全面, 同时, 还要考虑它的可行性。

(2) 教学目标要分解、细化到具体的教学活动中。

在课堂观察中, 常常看到这样的情形, 教学预案中教学目标确定得既全面又具体, 但是在进行教学实施的时候, 往往每一个环节的活动并没有突出教学目标的达成, 似乎把热烈的气氛、互动的场面作为一个力求达成的要素, 造成了多数课堂的喧闹和浮躁, 太过于关注外在的形式, 而缺乏实际内涵。如何把课时教学目标巧妙分解和细化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中去, 这是一个大家不得不思考的问题。整节课有总的目标, 而每个小的教学环节又要有明确的分目标, 这样目标层层递进, 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益。

2. 教学实施是“增效减负”的关键。

(1) 语境的创设。

“外语教学必须为学生提供在今后使用目标语时可能遇到的各种实际情境中练习使用语言的机会。”教师在课堂上尽力创设真实的或者模拟真实的情境, 学生在具体、形象、真实的语境中呈现新的语言现象, 让学生通过多种感官体验、感悟和理解语言结构;在文本语境中让学生理解、内化和建构新的语言结构;在话题语境中引导学生实现口、笔语的输出, 这是提高教学效益的一个关键要素。为什么要在语境中完成语言教学的一系列活动, 这是因为脑科学和心理语言学的研究成果证实了学生的多种感官交替和谐使用有利于学生右脑的开发, 而通过右脑掌握的知识大多都是程序性知识, 这类知识与陈述性知识的最大区别就是程序性知识是关于元认知的, 是不容易忘记和退化的。所以, 教师应该摒弃过去那种将语言知识的教学脱离具体语境的做法, 为学生日后的进一步学习奠定可持续性发展的基础, 同时也达到了减轻过重负担, 让学生在形象、生动、有趣的情境中学习, 实现“增效减负”的目的。

(2) 教学模式的选择。

“将多种方法的教学原则综合运用于特定的教学目标和内容教学之中的研究就是对教学模式的研究, 它可以从整体上综合地认识和探讨教学过程中各种要素之间的关系, 从动态上把握教学过程的本质和规律。”教学模式的选择决定了教学方法的组合, 而教学方法又与教学方式相关联, 教学方式决定学生的学习方式。因此, 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来源于教师的教学理念, 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模式也就选择了什么样的课堂文化, 也就决定了教学效益高低。新课程教科书的选材基本上都具有真实性、生活性和功能性的特点, 因此也就决定了教师的教学模式应该是类似于发现学习和探究学习特点的教学模式。针对这套教材, “体验—发现式”教学模式应该是提高教学效益的较好选择。它是指教师为学生创设真实的语言情境, 在情境中为学生提供相对真实和完整的语言材料, 使学生在形式多样的语言活动中感受、体验、理解和把握新的语言现象, 从中发现语言规则与规律, 在体验和发现的过程中建构新的语言结构和语言知识, 并实现有效的语言表达的教学模式。其中, “体验”就是在真实的或者是模拟真实的语言情境中呈现的完整语言材料, 体验可以给学生提供身临其境的感觉, 可以让学生情不自禁的深入其中, 领悟和感受语言的结构和意义, 可以激发学生进一步探求知识的渴望。而“发现”则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通过个体独立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以及探究学习, 发现语言的组织规则与表达规律, 从而归纳提炼出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 在话题情境中形成个性化的认知结构与能力结构。学生通过自己的体验和发现而形成的语言结构, 在头脑中建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知识和能力结构, 会使学生终生受益。

(3) 学生的学习活动方式。

《初中英语课程标准》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关键是我们如何在具体的一个课时教学中进行操作。从学习方式上可以分为两种学习活动方式, 一种是个体独立学习方式, 学生独立进行的思维活动, 如, 听力理解、阅读理解、书面话题表达, 学生必须调用多种感官去体验、理解和发现、探究语言的组织规则及规律, 发现英语语言的内在美;另一种是团队合作学习, 团队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优势互补、形成团队合力。目前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行为还存在着一些偏激现象, 常态课上, 教师以语言知识为主, 一讲到底, 造成了学习方式的单一化, 思维不活跃, 结果课堂教学效益很低;而在公开课上, 常常是泛用合作学习, 过于讲究形式, 围桌而坐, 所有问题都放在小组内完成, 结果学生失去了独立感知语言和个性化思考的空间, 同样造成了课堂教学的低效。

(4) 学生的思维方式。

发现学习和积极主动的接受学习两者交替使用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益。

新课程教科书的语言材料地道真实, 选材更加贴近学生实际生活, 适合用“体验—发现—归纳”的思维方式去处理教材。在生动真实的语境中引导学生运用发现式的学习方式, 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 而教师那种恰到好处的讲解则有利于学生采用积极主动的接受学习方式, 更加有利于“增效减负”。

现实中, 教师经常问这样的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到底教师可以不可以讲解语言知识, 可不可以运用语法翻译法, 答案是肯定的, 完全可以, 只不过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决定, 何时讲、怎么讲、讲什么都是值得思考的。教师所选择的教学方式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 课堂的主动权操控在教师的手中。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无论是采用任务型教学, 还是传统的讲授法、讲练法还是语法翻译法, 都取决于课堂教学的需要和发展, 合理运用发现学习和积极主动的接受学习有利于学生通过多种感官体验、发现和建构语言知识, 形成能力, 促进综合语言素养的形成。

(5) 教学活动的操作范式。

清晰的操作范式使学习活动具有明确的指向性, 有利于加快学习节奏, 提高教学效益。

教师们根据“3P (Presentation, Practice, Production) 教学”演化而来的“DPR” (示范—操练—展示) 有力地提高了教学效益。这个操作模式有利于扫除学生的活动盲区, 提高节奏, 促进合作, 形成小组合力。但是, 在具体操作的时候对教师的要求是很高的。教师必须做到以下几点才可以综合提高教学活动的效益:

(1) 活动目标要明确———教师表达简约地道。教师在宣布一个教学活动的时候, 自身的指令性语言很重要, 选择学生听得懂的指令, 把活动目标清晰地明示给学生, 这是教学活动增加效益的一个重要前提。

(2) 活动要求要清晰———教师的示范要到位。在情境导入环节和话题产出环节, 教师常常要为学生就一个语言项目做示范, 教师与学生的示范常常影响学生的小组活动质量, 明了的示范可以给学生以清晰的思维活动路径。

(3) 合作互动要充分———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常常听到教师宣布某一个教学活动的准备时间是2分钟或者3分钟, 然而事实上是还没等学生充分地自主与合作, 就宣布准备活动结束, 结果造成了学生在展示环节的自信心不足, 也会降低教学效益。

(4) 指导帮助要及时———教师及时发现学生需求。这是教师与学生心灵互动的一个重要指标, 教师要学会观察和读懂学生的肢体语言, 他们在活动中的需求可能表现为不同的焦躁情绪, 教师如果能够及时地发现和准确地判断学生的需求, 就会为他们提供及时的指导和帮助。

(5) 汇报展示要到位———每一个小组都展示。常常见到教师在展示环节仅仅展示2~3组学生的学习成果就转而进入下一个环节。从学生的心理来看, 这就损伤了其他小组学生的积极性, 久而久之会造成小组活动不到位, 活动当中有偷闲、偷懒的现象, 因为, 教师习惯于让那些表现优秀的小组来展示。两极分化和后进生就是这样形成的。展示汇报的原则是, 产出的活动可以仅仅设计一个活动, 但是必须让所有学生都有展示和表现的机会。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就是在这种活动中建立起来的。

3. 学习过程中的评价直接影响着教学效益。

课堂上教师的多种评价可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信心和积极心态, 教师要运用多种评价方式, 特别是那种浸润心灵的互动, 那种非语言的评价, 更能感染和激励学生。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 教师的评价可以分为三种。肢体评价:每一个学生心里都有一种自然的“向师性”。教师的举手投足, 一个赞赏的眼神、一个夸奖的手势、一个满意的笑容会时刻传递着一种信息, 那就是教师的欣赏和关注。学生会因为教师的情感投入而调节自己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行为。语言评价:语言评价一定要中肯和适度。那种面无表情、千篇一律的回应往往造成学生心里不为所动。一个生动的形容、一个充满激情的赞叹都可能使学生产生良好的自我认知, 滥用和吝用都不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数据评价:在语言的产出阶段, 教师运用等级评价和分数评价, 可以很好地促进学生的团队精神, 增强他们互动、互助和共同发展的意识。但要注意教师的评价必须针对团队, 而不针对个人, 以激励学生以后在活动中实现优势互补, 取长补短, 共同进步。

4. 课程资源的适度开发为“增效减负”提供了学习素材。

学生是活生生的课程资源, 教材提供的只是一个文本, 是知识的载体, 只有教师充分认识到学生的主体性和课堂生成资源的可能性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导入阶段的活动设计要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和学习经历, 用学生的语言来诠释英语语言知识, 激活他们头脑中的图式, 引起他们的兴趣、关注和心智的投入。产出阶段的话题设计要基于学生的认知基础和生活经历, 用他们喜闻乐见的方式设计多种产出活动, 这样, 有利于学生积极有效的语言输出。

5. 媒体的恰当使用促进“增效减负”。

媒体是传递文化知识的介质, 包括传统媒体和现代教育技术。传统媒体是指可以承载语言文化的一切可见的媒体, 课本、黑板、图片、实物、录像机等都属于传统媒体, 而现代媒体则是指来源于计算机、网络的资源, 称为“多媒体”。现在课堂上存在的问题很多。首先是课件的滥用, 一堂课下来, 教师手不离鼠标, 整个课堂以课件为主线, 播放幻灯片, 令人眼花缭乱, 学生失去了必要的思维空间。教师要懂得为学生的思维“留白”;其次是课件的误用, 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思维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英语课堂减负增效 篇9

一、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课堂上充斥着多是一些流于形式的提问,肤浅、平庸、缺少信息沟通,看起来有问有答,有大量的互动,异常热闹,实际上却缺乏实用价值。

2.在日常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问题导入最常见的模式是:教师口头提出一系列问题、书面提出或出示幻灯片——学生分组讨论——每组派代表做发言——教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做总结或评论。这课堂表面上看起来是以问题为中心,是学生在自主地解决问题。但实际上,这些问题绝大多数是教师课前设计好的,往往脱离学生的实际。教师提问的目的只是希望引出确定的认知结果,实现自己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步骤。哪怕只有一两个学生回答出问题,这个问题就算解决了。

3.在初三年级的英语教学中则容易走到另外一个极端, 就是课堂教学中教学双方活动严重倾斜,课堂提问几乎绝迹,剩下的就是填鸭式的教学。究其原因,对于教师而言毕竟还是存在着升学的压力,忙于赶进度,无暇顾及课堂提问的艺术;而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心理的成熟,其主动配合参与课堂提问讨论的欲望也是与日俱减。

二、初中英语课堂提问的原则

1.主体性原则。设计课堂提问要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实际出发,要有针对性和层次性,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在教八年级上册Unit10 If yougo to the party, you will have a great time! 笔者设计了两个聚会,一个是我们班要举行自己独特的class party,我就问学生:What would you like to do for the class party? 学生很有兴趣组织自己班的聚会,也就一下子调动了课堂的气氛。接着我又引到为我们班一个马上要过生日的同学的birthday party上,问学生How to organize a birthday party for her?同时设计了When is a good time to have a party and where is a good placeto have it? What gifts shall we buy? 等问题,这些都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话题,也就容易激发学生的主体性。

2.合作性原则。课堂提问要以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为前提,教会他们善于合作、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他们自觉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自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3.技巧性原则。要激发学生的质疑意识,善于启发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让学生敢想、敢问,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 善于捕捉学生的智慧火花,并适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使他们时时处处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创造的乐趣。

4.时间性原则。要关注学生经历和情感的差异,问题提出后,要给学生留下思考和自由发挥的时间与空间,鼓励学生对教材进行自我理解、自我解读及独立思考。

5.启发性原则。启发性的提问,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引起新旧知识的联系,逐步提高思辨能力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堂提问的策略

1. 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著名的教育实验“罗森·塔尔”效应表明:在日常教学中教师的期望对学生的发展产生着重要的直接影响。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应让每位学生体会到老师对他们的期望,并抓住各个时机将自己的热情、关心、信赖和期望传递给学生,激发他们参与课堂活动和语言实践的积极性。教师可因人而异,设计一些难易适中的问题,让每位学生都有说的机会。和谐的教学环境,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促进学生的思维。教师要营造和谐的氛围,平等地与学生交流;要善待学生的错误,让学生在融洽的学习氛围中思考问题、获得发展;要善于运用有效地激励手段, 通过设计一些符合自信不足和性格内向学生基础知识与能力水平的问题,为他们的成功创造条件和机会。遇到学生由于紧张而一时无从回答,教师通常要复述一遍问题,鼓励作答,或改变一下角度或者添加一个辅助性问题引导作答。教师在课堂上多使用一些激励的话语,如:“A good job”、“Excellent”、“Try your best”、“Never give up”、“Webelieve you are the best”、“Keep up your courage, please.”让学生时时充满自信,不断进取。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情感,为实现课堂有效教学奠定基础;并且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自觉性和持久性。

2.提问要留给学生必要的思考时间。等待学生回答时要有耐心,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在现状的教学实践中, 这种现象较为普遍地存在:当被提问的学生特别是非优秀学生站起来无法立即作答,教师会马上下意识地说“Sit downplease. Can anyone help him/her?”。其实,学生思考的过程就是有效学习的过程,无论有没有取得答案都是一种学习。而在此过程中教师迫使学生立即终止思考,长此以往,会造成思考的惰性,这显然不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也违背了课堂提问的初衷。

3.提问内容要有针对性。问题设计要由易到难,层层递进,针对学生实际情况,设计不同梯度的问题。对基础差的学生,可提问一些信息型或记忆型的问题;学生只需短时记忆或查阅课文,便可说出答案。除此之外,在各个话题背后的问题设计环节中,教师可以巧妙地埋下诸多伏笔,有些问题带有趣味性,有些问题暗藏挑战性,有些问题富有挑战性,而有些问题又重视合作性。随着有效教学的提出和发展,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日益受到关注。要想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教师在备课时需要精心准备和设计问题。问题要有针对性,要服务于整节课的教学目标,有明确的教学目的,应有利于学生获得语言知识和发展语言技能。如果提问脱离了教内容,偏离了教学目标,就难以受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4.提出的问题要有思考价值。英语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和营造真实有意义的英语语言环境和文化环境,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以活动为核心组织教学,使学习和活动实现完美的有机结合,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语言实践机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胆表达,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英语,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学生置身其中,寓教于乐,学得轻松,用得灵活。

5.提问角度要有时代性。我们所处的是一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通过计算机、网络、多媒体等平台,信息的传递、更新异常快速和便捷,学生很容易接触新的知识内容,他们的兴趣点和关注点也会很快变化。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与时俱进,提出一些实践性很强的具有时代性特征的问题,牢牢抓住学生的心。这就要根据学生兴趣切入问题,做到“点面结合”:既要考虑学生学习和社会生活的“面”,又要抓住热点(如现今学生的服装潮流、追星时尚、品位点滴、街尾新闻、社会流行语等)、关注焦点、把握兴奋点,使学生有感而发,有话可说,思有所得。如:“Whodo you think is the most popular movie star at the moment?”,“How do you like your school rules or family rules?”,“What do you think of your school uniform? 使学生在愉快中思考,在愉快中学习。

6.过程要有灵活性。在教学过程中,听、说、读、写环节都可以回答问题或带着问题进行,也可以在学生精神涣散时,用提问的方法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但要注意“三适”。一要适度。提问应以实际现象和日常生活或已有知识、经验为基础,提出符合学生智能水平、难易适度的问题。提问过于简单,达不到启发的目的;提问过难,又容易让学生不知所措,无从下手。因此,要让学生有效地获得学科知识和提高认知能力,只能循序渐进,不宜跳跃(邵瑞珍, 2003)二要适时。提问的时机要适当,要结合课堂教学的进展及变化组织提问。一般情况下,学生在新旧知识发生激烈冲突、意识中的矛盾激化、思维囿于狭窄范围、受原先经验影响无法实现知识迁移、注意力涣散的时候,即为提问的时机。三要适量。提问设计要精简数量,直入重点。要紧扣教学目的和教材重点、难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力戒平庸、繁琐的“满堂问”。不可刻意追求课堂气氛,一味地问个不停,其结果将适得其反。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英语教师要不断思考如何根据课文重难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设计问题,并在合适的时机以合适的方法把它们呈现出来,让学生能迅速、正确地理解问题的指向,充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质疑能力,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最终使课堂教学产生“减负增效”的效果。

摘要:新课程改革呼唤有效教学,课堂提问作为课堂教学的核心,是课堂上师生互动交流的纽带,更是有效课堂教学的保障。如何提高其有效性,密切关系着教学效率的提高和学生负担的减轻。本文通过笔者自己的实践,就英语教学课堂提问的现状分析、优化设计、方式运用等方面进行阐述,粗浅的讨论对“减负增效”的思考和探究。

关键词:课堂提问,减负增效

参考文献

[1]胡庆芳.课堂教学提问有效性的实践研究[J].中小学外语教学.2009(06).

[2]杨连瑞.英语教学艺术论[M].广西教育出版社.2003.

[3]张丹.有效备课[M].光明日报出版社.2008.

语文“减负增效”新课堂 篇10

1.备好每一节课。一是备教材。教师要反复地看教材和辅导材料, 吃透教材的结构、重点和难点, 对每一单元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做到心中有数, 领会教材应该达到的教学目标和素质教育的目的。二是备学生。教师要充分了解班级里的每一个学生, 通过多观察、多接触、多谈心、多融洽的手段和方式弄清每个学生的兴趣动机、接受能力、理解水平、个别差异, 做到“以学论教、因材施教”。三是备教法。在教学生学法的基础上, 结合教材、学生、教师自身特点, 经过精心准备和充分考虑, 确定上好一堂课的教学方法。四是备练习。要减负, 就必须精选习题, 既要锻炼学生的能力, 又要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自编自拟也必不可少, 这样的习题目的性更强, 减负增效更明显。

2.优化教学过程。教师要根据不同课文类型设计不同形式的导语、过渡语、小结语和板书, 设计时要围绕教学内容、学习目标来构思, 突出教学重点, 避免华而不实, 偏离课堂教学的主题, 让学生茫然不知所云。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科特点及教学阶段, 力争做到教学语言的规范科学、精炼准确、生动幽默, 成为学生语言学习的示范, 且能够启迪学生思维, 促使学生深度思考, 并产生新的思维点。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中师生相互交流、相互撞击的重要的双边教学形式, 是课堂教学效率提高的可靠保证, 教师要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 通过表演、小组活动等多种形式, 激发全体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营造轻松愉快、张弛有度的课堂学习氛围。

3.促进高效课堂。一是在课堂教学中要做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每一堂课都要有一个重点, 而整堂课的教学都要围绕着这个重点来逐步展开。二是根据课堂教学的具体内容, 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俗话说:教无定法, 贵在得法。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掌握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的方法, 都是好的教学方法。三是课堂上关注每一位学生, 使每位学生都动起来, 引导学生做到“眼到、耳到、心到、口到、手到”。

上一篇:工业4.0的驱动力下一篇:营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