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外贸企业

2024-06-19

浙江外贸企业(精选十篇)

浙江外贸企业 篇1

关键词:产业集群,浙江,中小企业,外贸

一、浙江中小企业外贸发展的现状

1. 浙江中小企业外贸发展的总体概况

2009年,浙江实现外贸进出口总值1877.3亿美元,同比下降11.1%,小于全国进出口降幅2.8个百分点,占全国外贸进出口总值的8.5%,比2008年提高0.26个百分点。在全国前6大外贸省市中,2009年浙江省的进出口和出口降幅仅大于广东。进口降幅则是其中最小的。2009年12月,浙江省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25.1%。单月进出口额创下历年12月份新高。当前,浙江省外贸进出口企稳出口总值同比增长25.1%。单月进出口额创下历12月份新高。当前,浙江省外贸进出口企稳回升态势明显,预计今年增幅将在10%以上。

2009年,民营企业进出口占全省外贸比重首超5成,外商投资企业进口大幅下降。2009年浙江省民营企业进出口941.3亿美元,同比下降4.6%,小于全省平均降幅6.4个百分点,占全省外贸进出口总值的50.1%。

2. 浙江中小企业外贸发展面临的挑战

首先,全球经济复苏缓慢,外需不振影响出口增长。欧盟统计局数据显示,2009年第三季度欧元区和欧盟GDP同比仍分别下降4.0%和4.3%。同期,美国GDP同比下降2.6%。全球需求的回升依然依靠各国刺激政策的支撑。

其次,贸易保护主义愈演愈烈,国际市场环境恶化。据商务部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12月15日,全球共有20个国家和地区对中国出口产品发起了107起贸易救济调查,涉案总额约119亿美元。这是2002年以来,我国年度遭受贸易调查首次突破100起。

再次,美元贬值和原材料成本上升影响出口竞争力。美元贬值不仅使浙江产品对美国市场出口价格优势进一步削弱,还在全球需求回暖的情况下进一步推高了原材料价格。

二、浙江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发展模式

模式I:原位膨胀

在群落初生阶段,主要采取原位膨胀的发展模式。当某一类产业在某一特定空间区位初萌生机,由于盈利示范效应,则不断有新的民间投资进入,新的同类型民营企业开业,逐渐形成了一个专业性的以中小企业为主的产业簇群。在生产性企业集聚、衍生、扩张的同时,商贸服务性企业也开始繁衍,并导致专业性市场的出现。专业性市场的出现标志着该中小企业群落进入到快速膨胀扩张期。

模式H:异地孵化

中小企业群落规模的扩张不会无限进行下去,到一个特定的临界点附近,群落规模扩张就会停滞,从而进入稳定运行阶段。在稳定运行阶段,原群落企业总量不再增加,而是维持一种动态平衡,虽然不断有新企业产生,但同时也不断有老企业被淘汰。群落的生产总量也不会再急速增长,而是基本保持不变或缓慢扩展。这标志着企业群落从此进入了成熟壮年期,它的发展方式也从“原位膨胀”转向“异地孵化”。所谓异地孵化,即在一个不同的通常距离较远的地理空间上孵化出与自身同质的新的中小企业企业群落。

三、浙江中小企业外贸产业集群应对策略

1. 占领全球产业与市场制高点战略

从推动地方乃至于国内的产业标准制定出发,在优势行业逐步建立占领产业与市场的制高点。在现实可能的前提下,组织力量进行技术攻关。目前尚不具备充分开展的条件,但需要尽早准备此事,以迎接浙江中小企业产业未来的进一步升级。

2. 培育企业全球运作能力

国家政府部门带领并鼓励企业参加各种高规格的国际经贸活动。从政府的角度应鼓励企业设立自己的全球战略。鼓励企业根据自身的战略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贸易、投资、分包、贴牌、创建销售网络、组建研究中心、建立设计中心以及参与国际标准制订等活动。可通过设立国际运作创新奖,每年对浙江中小企业表现突出者予以表彰和宣传。

3. 扩大对外技术交流

鼓励企业及时掌握全球范围内本行业的最新技术动态与竞争态势,根据自身的产品概念以及发展战略,选择适当的方式获取并吸收相关技术。政府的作用体现在对于吸收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培养的政策引导。而协会、研究机构、创新中心、中介服务机构的作用在于提供各种信息源并协助企业培养技术吸收能力。可以以行业技术创新中心为平台,直接雇佣外地的高级工程人员充当技术“守门员”,监控、开发、推广国外先进实用技术,以此来降低集群创新的风险。

参考文献

[1]何静农贵新:产业簇群发展环境探讨.经济问题, 2003, (10)

[2]冯珊珊:产业簇群与网络组织.北方经济, 2006, (S1)

[3]郑亚莉:产业簇群成长的知识分析.财经科学, 2008, (06)

[4]史虹许长新:产业簇群对企业发展的影响.经济师, 2002, (12)

[5]王晓红周森:经济全球化给我国产业簇群带来的挑战.北方经贸, 2008, (02)

[6]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产业集聚及其对经济发展的意义.经济学动态, 2003, (08)

浙江外贸企业 篇2

管理操作办法

第一条 为规范中小外贸企业融资担保专项资金的使用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支持融资担保机构扩大对中小外贸企业的担保业务,根据财政部、商务部•关于印发†中小外贸企业融资担保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企„2009‟160号)规定,特制定本操作办法。

第二条 专项资金来源

中小外贸企业融资担保专项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由中央财政切块下达。

第三条 专项资金的管理使用原则

符合国家和省产业政策导向,坚持公开透明、定向使用、科学管理、加强监督的原则,确保资金的安全和使用效益。

第四条 专项资金的使用对象。专项资金定向用于鼓励开展中小外贸企业融资担保服务的担保机构。

第五条 申请专项资金的担保机构必须同时符合以下资格条件:

(一)在浙江省内(不含宁波市,下同)依法登记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市属担保机构实收资本4000万元以上(欠发达地区市属担保机构实收资本3000万元以上),县属担保机构实收资本2000万元以上;

(二)在所在地中小企业工作部门备案且开展担保业务2年以上;

(三)财务管理制度健全,按规定提取、管理和使用各项准备金,及时定期向主管财政部门和相关管理部门报送企业财务报表;

(四)经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和省中小企业局认定的信用中介机构评级,且信用等级达BBB级(含)以上;

(五)上担保贷款总额放大到实收资本的2倍以上,且代偿损失率低于全省上年平均水平;

(六)中小外贸企业融资担保业务额占担保总额的20%以上;

(七)未获得其他中央财政补贴的担保业务,且单户中小外贸企业的担保额不超过注册资本金的10%,绝对额不超过800万元;

(八)依法纳税,银行信用良好,3年内无违法违规经营等不良纪录。

第六条 本操作办法所称中小外贸企业指在浙江省内依法登记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上或本具有出口实绩(海关统计数)的中小企业。中小企业标准按照原国家经贸委、原国家计委、财政部、国家统计局四部门联合制定的•关于印发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的通知‣(国经贸中小企„2003‟143号)规定执行。

第七条 专项资金的支持方式

(一)鼓励担保机构扩大对中小外贸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服务,对担保机构开展的中小外贸企业融资担保业务,按照担保额给予一定比例的资助,年最高资助比例不超过2%。

(二)鼓励担保机构提供低费率担保服务,在不提高其他费用标准的前提下,对担保费率低于银行同期贷款基准利率50%的中小外贸企业融资担保业务给予一定奖励,奖励比例不超过银行同期贷款基准利率50%与实际担保费率之差。

(三)支持欠发达地区地方政府出资新设或增资担保机构,开展中小外贸企业融资担保业务,对地方政府新增出资额给予一定比例资助,最高不超过30%。

第八条 申请专项资金所需相关材料

(一)专项资金申请报告;

(二)中小外贸企业融资担保专项资金申请表(附表1)、担保机构中小外贸企业融资担保情况表(附表2)及电子表格;

(三)相关协作银行的中小外贸企业融资担保确认件;

(四)担保机构工商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

(五)担保机构上经中介机构审计的财务报告复印件;

(六)具有5名以上执业注册会计师、且近3年来未受到过处罚的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专项审计报告,专项审计要求对担保机构提供的中小外贸企业融资担保专项资金申请表中所列各项指标、中小外贸企业融资担保专项资金申请表所列内容逐项审计确认;

(七)与银行签署的担保合作协议书复印件;

(八)欠发达地区地方政府出资新设或增资担保机构合同、章程的复印件、验资报告;

(九)其他相关证明材料。

申请材料要求按顺序装订成册,复印件清晰且要求加盖单位公章,整本材料复印件加盖骑缝章。

第九条 专项资金的申请程序

(一)专项资金实行按季申请拨付的办法。各市、县(市)中小外贸企业融资担保机构在每季度结束后7日内,向市、县(市)财政部门和商务(外经贸)部门申报季度内符合专项资金资助条件的项目,市、县(市)财政部门和商务(外经贸)部门对申请项目进行审核汇总后(格式见附表3),于每季度结束后15日内联合行文上报省财政厅和省商务厅。

(二)担保机构中小外贸企业融资担保情况表和中小外贸企业融资担保情况汇总表等有关申报材料的电子表分别报省财政厅(邮址:shenyanping@czt.zj.cn)和省商务厅(邮址: jinjing@zftec.gov,cn),逾期不予受理。

(三)申报材料要求完整、清晰,材料不齐的不予支持。第十条 专项资金项目的审核和资金拨付

(一)省商务厅负责对申报项目进行全面审核,并根据审核意见,提出项目资助或奖励资金的初步意见;

(二)省财政厅负责对项目资助或奖励资金进行审定,会同省商务厅将资金及时拨付到各市、县(市)财政部门;

(三)各市、县(市)财政部门收到资助资金后,应立即拨付到担保机构,不得截留或挪用;

(四)担保机构应按现行有关制度规定做好财务会计处理,采取本办法第七条第(一)项、第(二)项支持方式的,担保机构收到的专项资金用于弥补代偿损失;采取本办法第七条第(三)项支持方式的,专项资金作为补偿出资政府的国家资本金投入处理。

第十一条 专项资金的监督检查

(一)省财政厅、省商务厅将不定期对专项资金的使用管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二)各级财政、商务(外经贸)部门要加强对专项资金的监督管理,并于每季度结束后一个月内就上季度专项资金的拨付情况、政策实施效果、存在问题及意见建议等形成书面材料,上报省财政厅和省商务厅;

(三)专项资金必须专款专用,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滞留、截留、挤占、挪用专项资金。对以虚报、冒领等手段骗取和滞留、截留、挤占、挪用专项资金的,一经查实,将收回已安排的专项资金,取消今后申请该专项资金的资格,并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第427号)等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进行查处。

浙江外贸:“稳”字当先 篇3

2009年1月13日,中国海关总署公布了2008年12月及全年外贸进出口数据,12月份的出口额较上年同期下降2.8%,10年来首次连续2个月负增长。进口也呈现大幅下跌的情况。

而自2008年4季度以来,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对外贸易都在下滑,这些国家的企业都在忙于寻找新客户,而各地消费者实际上也都在削减支出。

自2005年以来,出口在中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居功至伟,贡献率一直在20%左右。陡然放缓的进出口,令中国经济2009年“保增长”面临更大挑战。而对于外贸依存度高达52%的浙江省来说,其外贸形势现状与未来,更受关注。

“总的判断是,今年的外贸走势还是低开,第一季度的外贸形势还会进一步往下走。最理想的状况是,上半年能够持平,下半年有所增长。”1月12日,在浙江省外经贸厅18楼的厅长办公室里,浙江省外经贸厅厅长金永辉接受记者专访,透露出谨慎的乐观。

这种乐观,源于他对省内诸多主要出口企业的调研;乐观后的谨慎,也源于一些行业领军人物对他反映的现实。

“万向的鲁冠球和正泰的南存辉都向我反映,去年10月开始,外贸订单一下子锐减。”他告诉记者,随之而来的,是贸易摩擦频繁上演、出口坏账持续增加。

以生命力顽强著称的浙江民营经济,将怎样对抗愈演愈烈的国际金融风暴?在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之时,浙江这一贸易摩擦大省将如何应对?地方财政收入下降趋势显现,地方政府在扶持外贸方面还能如何作为?金永辉逐一解答了这些疑惑。

2009年外贸增长目标9%

记者:从2008年情况看,出口对浙江GDP的拉动效益仍然明显吗?

金永辉:浙江的外贸依存度达到52%。去年浙江出口最终增长达到20.3%,仍然远远高于GDP、财政收入、城乡消费等其它经济指标增速。这说明外贸对浙江经济的拉动仍然是非常明显的。

记者:浙江外贸2008年仍能保持较快增长的原因是什么?今年的增长目标是什么?

金永辉:目前浙江经济的活力仍然在,整个经济的基本面没变。民营经济的活力、先进制造业的活力、块状经济的活力都还在,制度优势仍然明显。

我们今年外贸增长目标是9%,从广东、江苏等兄弟省份的情况来看,目标算比较高的。订得比较高,主要是考虑到目前浙江经济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另外考虑到外贸与国民经济同步增长,需要这样一个比较高的目标给大家以信心。

记者:你对今年外贸形势的预测是什么?

金永辉:最近我们对省内企业做了大量的调研,反馈结果看,有一半的企业预计今年的出口能增长或持平。

总的判断是,今年的外贸走势还是低开,第一季度的外贸形势还会进一步往下走。最理想的状况是,上半年能够持平,下半年有所增长。

财政政策扶持外贸企业

记者:对于企业来说,现在影响出口最大的因素是什么?

金永辉:外贸企业最需要的是一个稳定的环境,要素价格波动过大对企业影响是很大的。2008年上半年人民币汇率、原材料价格波动对企业的影响是最大的。

而下半年,国际市场需求衰退是最大的挑战。整个经济从去年10月份开始是一个大的拐点,许多企业反映订单一下子就没有了,前几天万向的鲁冠球告诉我,1-9月份还感受不到金融危机的影响,订单增长了33%,10月、11月订单马上就下降了。正泰的南存辉也向我反映,10月开始起订单回落很大。这些都是浙江很好的企业,其它小企业就更不用说了。从统计数据上来说,11月出口出现负增长,这已经是浙江很多年没有看到的了。

记者:针对外需迅速的下降,浙江今年准备推出什么样的外贸扶持政策?

金永辉:首先是积极的财政政策。省领导已经提出要在两年内各拿出3个亿来扶持外贸,包括支持企业到海外参展、搭建外贸信息平台等;我们将积极推进对企业的减负,对于各种收费,能减的减、能缓的缓。

记者:未来几年,地方政府财政收入预期下降比较快,而出口退税率却数次上调,如何保证企业能按时足额获得出口退税?

金永辉:目前出口退税由地方负担的比例仍然较小,这方面对企业获得出口退税影响不大。然而企业在出口退税上仍然有较大反应,例如在杭州的一个区出口的产品,可能来自其它地区或者省份,却要由该区的财政来退税补贴,这是不合理的。我们希望在今年调整中央和地方分担出口退税的机制。

记者:全球经济衰退,令欧美国家近来越来越频繁地运用反补贴等针对政府的贸易保护手段,请问浙江在规避国际贸易纠纷方面有哪些准备?

金永辉:浙江是贸易摩擦大省,约占全国贸易摩擦总量的15%,2008年共发生贸易摩擦61起,涉及17个国家、地区,同比增长了45%。

我们需要在战争中学会战争。往年,美国商务部等派人到浙江来调查,我们都如临大敌一样,在打过一些交道后,我们的心态已经平和了很多。

原来我们往往是被动应对外方的调查,目前正主动适应WTO规则,预防可能出现的纠纷。例如,原来在出口中非常重要的出口贴息,目前已经全部清理,因为其严重违反了WTO规则。对于美国、加拿大等国到浙江做的调查,我们都积极配合,外方也非常满意。

世贸规则是非常复杂和专业的,我们针对规则做了许多的研究,每年都会举办8期培训班,在制定外贸扶持政策时也注重与商务部合作,努力不给外方留下争端口实。

当然这种转变是有一个过程,过去我们一些习惯性的作法仍然容易引起争议。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还不久,在这方面和欧美发达国家比还有一定差距。

转型重点是服务外包

记者:在当下严峻的国际环境下,积极推动结构调整是需要很大勇气的,浙江在外贸结构调整这块的工作重点将是什么?

金永辉:当前的外贸工作仍以保稳定为主,我们会在这一前提下稳步推进结构调整。

今年我们将主要抓出口基地建设,将鼓励浙江的汽车零部件、医药等出口基地和国外同行业的项目对接。还有一块就是抓出口品牌建设,目前浙江的自主品牌出口仅占出口总额的25%,这一块仍然需要提高。此外,浙江外贸的转型重点将是服务外包,提高国际服务业的国际贸易。

记者:在鼓励企业走出去方面,浙江有什么经验可以借鉴?

金永辉:浙江正积极推动企业抱团到海外去发展,例如在海外建立工业园,这样会降低企业走出去的风险和成本。当初外资进入中国时也是抱团作战,例如现在的苏州工业园区等,效果都很好。

我们在泰国的工业园区目前发展就很好。目前我们正在酝酿是否在保加利亚建立一个工业园区,该国是欧盟成员,产品进入欧洲畅通无阻,且劳动力等要素成本较低,可以有效规避贸易壁垒。目前我们正在和该国政府谈判,最后还是由一家省内企业牵头建设。

我们希望以后的海外工业园区能够发展形式更高一点,例如建成保税园区。这样到海外发展的企业肯定会越来越多。

目前的金融危机,对于企业并购海外资产是一个机会。浙江更多的是参与并购海外的中小企业,获得对方的销售渠道、品牌、技术等,比如万向、雅戈尔、钱江摩托等2008年就并购了一些海外中小企业。浙江企业完全有实力参与一些国际并购,我们会积极鼓励企业去并购。

浙江外贸企业 篇4

2008年不期而至的国际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体系造成重大冲击, 这个突然事件对于外贸依存度高达60%以上的中国经济造成严重影响。2008年当年, 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就开始下滑, 2009年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22072亿美元, 比上年下降13.9%。其中, 货物出口12017亿美元, 下降16.0%;货物进口10056亿美元, 下降11.2%。对外依存度高达70%以上的浙江, 受到的冲击更为严重, 进出口贸易双双下滑, 全年进出口总额为1877亿美元, 比上年下降11.1%, 其中进口547亿美元, 下降3.7%;出口1330亿美元, 下降13.8%, 2009年浙江GDP增速仅为8.9%, 低于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平均水平。

2010年世界主要经济体已经逐渐摆脱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 逐步走向复苏。美国经济摆脱2009年同比下降2.4%的厄运, 在2010年取得了增长2.7%的成就;日本经济从2009年的同比下降5.0%, 恢复到2010年前三季度的同比增长3.9%, 欧盟也在2010年摆脱2009年负增长态势, GDP增幅同比达到正的1.8%。虽然说重要经济体的经济数据状况喜人, 但是, 一方面, 这些成绩的取得有赖于各国短时期的刺激政策, 一旦政策到期, 未来的经济走势很难保证。另一方面, 近年来出现的希腊债务危机、爱尔兰债务危机以及西班牙债务危机, 为金融危机后脆弱的世界经济带来了有一层不确定性。

浙江外贸企业对外投资面临的主要形势还是向好的, 但是为了最大限度额降低对外投资风险, 外贸企业还需要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 根据目标国的政治经济形势, 做出合理的投资选择。

2 浙江外贸企业对外投资状况和存在的问题

加入WTO以来, 利用世界贸易组织的各项优惠措施, 浙江经济的外向度逐年提高。2002年以来, 浙江进出口总额都大为提升。2002浙江进出口总额、进口总额和出口总额分别为:4195650万美元、1254548万美元和2941102万美元, 到2009年, 浙江外贸总额达到18773488万美元、进口总额达到13301032万美元、出口总额达到5472456万美元, 与2002年比都增长了4倍有余。

加入世贸组织以来, 浙江对外投资额也大为增加, 境外投资企业由2003年的301家增加到2009年的475家。对外投资额从2003年的8531万美元, 到2004翻了近一倍, 达到15175万美元, 随后, 浙江对外投资额高速增长, 到2009年已经达到123491万美元, 比2003年增长了14倍还多。

虽然浙江外贸企业对外投资数额逐年增加, 但是由于浙江外贸企业走出去的时间不长, 各方面经验不足, 对外投资存在如下问题:

2.1 外汇管制影响企业海外扩张

浙江市民营经济大省, 外贸企业也大多数是民营企业。而我国目前所实行的结售汇制度, 对民营企业在外汇管理、投资额度审批和投资项目核查方面的要求都大大超过对国有企业的要求。使得浙江外贸企业的对外投资处处受限, 一闪即逝的市场商机就这样被。

资料来源:浙江统计年鉴2010年

2.2 对外投资规模较小, 层次较低

浙江外贸企业对外投资平均规模只有不到40万美元, 这样的规模与发达国家600万美元的平均水平相差甚远, 由于投资额度较小, 很难受到东道国的足够重视, 生产规模不大, 也难以形成市场竞争中的规模优势。另外, 浙江外贸企业所从事的行业大多数属于劳动密集型的行业, 这就决定了他们的对外投资也就集中在这些低技术含量的行业, 这些行业的地进入门槛也决定了这些行业的低利润率。

2.3 海外投资人才缺乏, 投资活动缺乏长远规划

人才是企业经营制胜的源泉, 一方面, 由于浙江企业大多规模较小, 很难开出高薪留住人才;另一方面, 很多外贸企业是家族式的管理, 外聘的人才很难适应这样的环境。由于浙江外贸企业对外投资经验缺乏, 以及浙江企业对外投资考察时缺乏专业人才指导和制度支撑, 导致浙江企业对外投资多看重短期利益, 缺乏长远的发展规划。对突如其来的风险和纠纷, 经常不知所措。西班牙烧鞋事件发生后, 很多当地的浙江企业由于没有应对措施而损失惨重。

2.4 缺乏全球化时代的合作精神

浙江外贸企业的对外投资大多数是单枪匹马的进军国外市场, 简单的将国内经验国外复制, 单一经营如果成功, 会保证该企业在某一地区的独占优势, 但是如果失败, 企业的损失往往很难独自承担。如果能够抱团对外投资, 浙江外贸企业海外投资的成功率将会提高不少。

3 外贸企业对外投资SWOT分析

SWOT分析是将企业内部环境的优势与劣势, 外部环境的机会与威胁同时考虑并列表加以对照的一种分析方法。SWOT分析可以让企业更加清晰的看清自身的优劣和竞争对手的优劣。SWOT分析中的S (Strengths) 优势是企业所控制的, 能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的能力。W (Weaknesses) 劣势, 指使企业处于不利竞争优势的因素。O (Opportunities) 机会是, 指外部环境对企业市场经营的有利面。T (Threats) 威胁是不利于企业发展的因素。以下就浙江外贸企业对外投资的S、W、O、T分别进行分析。

3.1 优势 (S)

经过30多年的发展, 浙江外贸企业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市场知识、资金和广泛的市场网络, 以及一批经验丰富的人才资源。另外, 浙江生产的产品物美价廉, 深受国际市场欢迎。这些也已存在的因素, 是浙江外贸企业对外投资成功的基石。

3.2 劣势 (W)

浙江外贸企业融入世界经济网络时间和资金人才实力向对于发达国家的实力, 都与很大的差距, 这就使得浙江外贸企业在碰到这些发达国家的竞争者是难以招架。

3.3 机遇 (O)

首先, 便现在中国与世界多个多家与地区所签署的自贸区协定的生效。如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中国与智力、新西兰、巴基斯坦、新加坡等国的FTA, 以及大陆与港澳台所签署的紧密贸易伙伴关系安排。这些双边和多边协议的生效, 大大减少了浙江外贸企业的海外投资政治壁垒。其次, 是指从中央到地方对企业海外投资的政治支持, 十六届三中全会以来, 国家出台多项政策支持企业对外投资, 如2009年9月22日发布的《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明确提出增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

3.4 挑战 (T)

融资困难是浙江外贸企业对外投资的最大挑战, 其次就是来自发达国家强势竞争者的竞争压力。

总体来讲, 浙江外贸企业对外投资优势大于劣势, 只要经过科学的策划和管理, 企业的对外投资就可以取得成功。

4 外贸企业对外投资策略

4.1 借力自贸协定, 重点突击

当前, 已经有31个国家和地区与中国建立了自由贸易协定, 其中已经有14个协议正式生效。浙江外贸企业的对外投资应该将重点放在这些个国家, 根据企业的发展状况, 重点选择个别地区进行投资。

4.2 及早构建风险防范体系, 建立危机应对预案

海外投资是在异国他乡, 稍有不慎就可能全盘皆输。因此, 浙江外贸企业应当从政治、自然环境、经济、军事、文化、地理等方面着手, 构建投资国风险防范指标体系, 在进入该国之前, 先进性风险水平分析。对于风险水平不高的地区, 应当在进入之前根据风险预期, 建立风险防范预案, 以备不时之需。

4.3 以集群方式外迁, 集体投资, 风险共担

产业集群是浙江经济发展重要特征, 浙江外贸企业的对外投资可以考虑以集群整体迁移的方式, 实现整个生产体系的海外投资。这样既能转移浙江过剩的生产力, 又能减少单一企业对外投资的风险, 还能维持浙江产品的竞争优势。

摘要:浙江是中国外贸大省, 同时也是中国对外投资大省。外贸企业在与国外市场的长期接触下, 逐渐成为浙江对外投资的主体。浙江外贸企业对外投资存在规模小、层次低、受制度影响大等问题。通过SWOT分析, 提出应以借力自贸协定, 建立危机应对预案以及集群总体外迁等措施作为浙江外贸企业海外投资策略参考。

关键词:浙江,外贸企业,海外投资策略

参考文献

[1]王欣玮.浙江民曹企业跨国经曹策略研究[J].新西部, 2008.

[2]王敏旋.浙江企业境外直接投资概述[J].经济前沿, 2008.

外贸企业转型做外贸B2C优势 篇5

目前我国外贸电子商务的主要类型:

一:通过面向国内外第三方B2C综合性平台。最常用的国外平台有eBay、Amazon Store,国内平台有Aliexpress、敦煌网、借卖网等。

二:大型自主建设独立的B2C网站,比如Lightinthebox、米兰网、TOMTOP、ChinaVasion等。

三:类似福建莆田地区大量生产企业自建的外贸B2C网站,但是目前效果和影响均弱于前两者。

对一些中小企业来说,可以先借力其他平台先做起来。如果初期投入规模较小,可通过Aliexpress、敦煌网、等第三方综合性平台设立店铺。不仅可以在有限的资源下,快速开展网上销售业务,还能获得B2C外贸知识、经验,为以后运营独立的外贸B2C平台打基础。

外贸企业转型做外贸电子商务的优势

A、专业优势:外贸出口企业整天跟产品打交道,而且都是生产全球最新的产品,积累了深厚的专业知识和行业资讯。

B、市场优势:外贸出口企业都是按照国际订单生产,这些订单一直很贴近国外的市场情况,哪种产品好卖心里自然有数。

C、语言优势:外贸出口企业为了与国际买家接洽,都有很好的英语人才,这些人跟外贸B2C模式的消费者可以有更好的交流,提供更好的服务等。

外贸电商团队标配:

商业策划人员:市场调查、商业计划书撰写、网络营销策划、电子商务策划 网络营销人员:搜索引擎优化(SEO)、竞价排名指导(SEM)、网站联盟广告(PPC)网站开发人员:网站开发、软件开发、各种应用系统的开发、电子支付接口开发 网站运营人员:网上交易接洽、24小时在线客服、网上支付处理、信用卡防欺诈管控物流管理人员:商品供应管理、库存管理、发货管理。

这是做好外贸B2C的电商团队标配,不过也可以通过海外营销整合服务商来解决营 销、运营、物流、支付等一揽子问题。

最后,总结一下外贸电商的“十五化”。

1、网站需要欧美化、快速化、人性化;

2、产品需要多样化、详细化、图片化;

3、推广需要规模化、壁垒化、持续化;

4、支付需要多样化、国际化、安全化;

5、物流需要多样化、本地化、服务化;

浙江外贸企业 篇6

关键词:高职教育;浙江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外语外贸类精品课程

中图分类号:G20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454(2012)15-0073-03

2011年11月,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教高[2011]8号),决定开展“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工作”。[1]该文件的出台标志着我国2003年4月启动的“高校教学质量与教学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迈入了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历史发展新阶段。[2] 2011年12月,浙江省教育厅颁发的《关于“十二五”期间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实施意见》(浙教高教〔2011〕171号)明确要求“加强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即“大力开发数字化教学资源,推动优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3]在此继往开来的历史时刻,实证研究我国高职院校,特别是示范性院校精品课程建设成就有利于下一阶段高职精品开放课程建设工作的开展与实施。

一、研究样本选择及数据来源

本研究依据浙江省教育厅和财政厅2009年3月颁布的《关于确定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立项建设单位的通知》(浙教高教[2009]53号)文件内容和浙江省及其特定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在浙江省现有的46所高职院校中选取了浙江省确定的22所示范性高职院校(含2所重点培育院校;其中6所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5所为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和义乌的1所普通高职院校作为研究样本。[4]上述23所院校的精品课程建设工作代表着浙江高职教育精品课程建设的示范成就,也能有效反映浙江高职教育精品课程建设的总体成就。此后,本研究再依据各个研究样本的“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网络展示平台,对23所院校所提供的2003~2011年已建成的国家级和省级外语外贸类精品课程进行逐一筛选,总结建设成就、提炼成果特色。

二、精品课程建设的示范成就

2003年至2011年,本研究所选的浙江省23所样本院校共建成4门外语外贸类国家级精品课程如表1所示,31门省级精品课程如表2所示。

三、精品课程建设的特色分析

1.课程应用特色鲜明,符合和适应浙江省“外向型经济”发展需求

从表2可见,与外语类课程相比,外贸类课程建设成就“异军突起”:在已建成的4门国家级精品课程中,外贸类课程“平分秋色”;在31门省级精品课程中,外贸类课程占据“大半江山”(共计21门,占课程总数的67.74%)。

2.课程语种类别层次分明,服从和服务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实际

除英语语种在两级精品课程中的主导地位外(分别占国家和省级课程总数的75%和90.32%),日语语种也崭露头角,如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的“综合日语”课程早在2006年就跻身国家级精品课程,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和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都建成了各具特色的“日语精读”省级精品课程。

3.课程专业属性差别显著,课程建设高度依赖相应专业,公共课程建设逆难而上

与外语类公共基础课程(文化素质课程)相比,外语外贸类专业课程占国家级精品课程总数的75%,占省级课程总数的87.10%。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上述差异下,公共课程仍然不畏艰难、创下佳绩: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的“汽车英语”和浙江金融职业学院的“大学英语”等5门课程分别跻身国家和省级精品课程,前者还创下了英语与专业融合的开拓性成就:借助“‘三位一体’的特色校内外汽车专业实训基地为英语学习提供身临其境的氛围”。

4.课程区域分布差异明显,课程建设布局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表现为“稳”中有“变”

从课程在浙江11地市的分布看,杭州、宁波、温州囊括了4国家级精品课程(杭州2门,宁波、温州各1门)(见表1),这一结果符合三地在浙江全省的经济发展地位,显示出两者协调发展中的“稳”;而在31门省级精品课程建设成就上,两者关系“稳”中有“变”:杭州、宁波、金华、湖州占据前四名,所建课程总数分别为10门、9门、5门和4门,分别占课程总数的32.26%、29.03%、16.13%和12.90%,温州、嘉兴、台州各1门,均占总数的3.23%,如表3所示。

5.公共课程网络平台运行平稳,开放度高,示范价值显著;课程定位准确,课程资源丰富,教学模式务实创新

实证显示:与专业课程相比,1门国家级和4门省级公共英语精品课程网络平台全部正常运转、时时运转,不仅资源丰富,而且开放性、职业性、实用性都很强,课程特色鲜明:

(1)国家级精品课程“汽车英语”力扛“系统改革、学语致用”的旗帜,在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实训、考核机制等方面独巨匠心,对同类课程颇具借鉴意义。

(2)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大学英语”网络平台上的“学习资源”、“动态公告”、“新闻广角”、“第二课堂”等构建出丰富的课程资源且与时代同步,“自主学习”空间和“互动平台”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教师的有效教学铺平了道路。

(3)温州职业技术学院的“高职实用英语”和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的“高职高专英语”力打“高职”和“实用”特色,前者开设“基础英语”、“提高英语”、“行业英语”三个层次的英语课程,形成以英语“应用能力+单项特长+专业技能”为主线的高职实用英语综合课程,建立分层次、分类别的个性化教学模式,创建“CPT+SPT”的实训模式;后者对应网络平台下属的“英语学习网”、“英文戏剧社”和“侃蛙口语俱乐部”等树立了一般环境下英语学习实践实训的示范标杆。

(4)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的“大学英语”课程有“鲜明的服务地方经济的教学目标定位,以适应外向型经济发展需要”为特色,积极凸显英语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有效服务于高职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向,树立了高职“英语教学本土化”的实践标杆。[5]

6.专业课程校企合作理念深入人心,跨国合作初露端倪;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基本普及,外语与专业的融合初见成绩

其具体表现为:

(1)“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普及度高:专业课程中的2门国家级精品课程和可点击的19门省级精品课程均不同程度地融入了“校企合作”的教学理念,普遍采用“工学结合”、“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2)跨国合作初露端倪:金华职业技术学院中英双语教学的“社区护理”和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的“进出口实务”课程均属于中澳跨国合作项目。前者以“课程资源与国际接轨”为主要特色;后者“以中外合作办学为平台,融入国际化教学模式”为创新点。

(3)外语与专业融合初见成效:金华职业技术学院的“社区护理”、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的“服装进出口贸易实务”、浙江旅游职业学院的“旅游英语”等分别开创了英语与护理、服装、旅游等专业高度融合的先河。“社区护理”课程教学体系紧扣行业动态、课程教学模式基于工作过程;“服装进出口贸易实务”与行业合作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内容体现“学岗贯通、课证融合”;“旅游英语”课程定位为训练学生的入境游英语景点、沿途讲解和生活接待技能,以及出境游领队境外工作英语交际技能,完全根据浙江省旅游行业的入境游导游接待和出境游领队的实际工作流程和英语交际内容安排课程内容。

四、结束语

浙江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已建成的35门省级以上外语外贸类精品课程体现了当代高职教育理念,应用特色鲜明;课程开放程度较高,信息化建设成效显著;课程集中展示了浙江高职精品课程建设的示范成就,有效反映出浙江高职精品课程建设的总体成就,并为下一阶段高职精品开放课程建设工作指明了方向。但总体建设工作也存在以下不容忽视的问题:

(1)课程层次类别尚需进一步优化:课程总体层次有待升华,外贸类课程质量有待优化;

(2)课程建设布局尚需进一步均衡:课程区域布局有待科学发展,课程院校布局有待协调发展;

(3)课程开放程度尚需进一步强化:部分课程网络平台运行不平稳,存在网站无法点击使用的问题,这有悖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初衷。

外语教育是实现高职教育总目标,即“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必要条件。[6]对示范性高职院校外语外贸类精品课程建设成就开展实证研究有利于更好地发挥示范院校的示范价值,以此来引导和督促普通高职院校的外语教学改革,整体提升高职外语教育质量,有效服务于高职教育的总目标。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Z].教高[2011]8号, 2011-11-14.

[2]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Z].教高[2003]1号, 2003-04-18.

[3]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十二五”期间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实施意见[Z].浙教高教[2011]171号, 2011-12-10.

[4]浙江省教育厅, 浙江省财政厅.关于确定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立项建设单位的通知[Z].浙教高教[2009]53号, 2009-3-30.

[5]孙太群,黄远振.论中国英语与英语教学本土化途径[J].长沙大学学报, 2009(3): 134-137.

[6]安晓灿,周龙.与时俱进, 深化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改革[J].中国外语, 2010(4): 4-7.

浙江外贸企业 篇7

1 浙江中小型外贸企业发展现状分析

浙江中小型外贸企业中大部分属于个私民营经济, 在改革开放30年的时间里, 具备了起步早、态势好、比重高、贡献大、名声响、影响远的特征, 形成了浙江经济独特的发展模式, 即个私经济的发展、商品市场的发展以及两者的互动。不仅在全国众多大中城市建立了“浙江村”、“温州村”、“义乌商贸城”, 在国外也有了不小的影响, 如法国巴黎的“温州一条街”。根据《2011年浙江省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的数据显示:2011年, 浙江进出口总额3094亿美元, 比2010年增长22%, 其中进口930亿美元, 增长27.3%;出口2164亿美元, 增长19.9%, 出口总额在全国各省 (自治区、直辖市) 的排位由2010年的第4位提升到第3位。其中出口额中占绝大比例是一般贸易, 随后是机电产品、加工贸易和高新技术产品。在对主要的进出口市场的比较中发现, 由于欧债危机及世界经济疲软, 对欧美市场出口增速明显放缓, 相对来讲针对新兴市场出口增长较快。

但是在规模数量的不断增加的表象后面, 浙江中小型外贸企业也存在不少问题。

1.1 缺乏产品创新动力, 跟风经营现象严重

经营方式灵活, 善于捕捉闪现的市场商机, 出口产品区域集合是浙江省中小型外贸企业的特点, 也是其在市场竞争中的生存法则。然而类似义乌小商品城, 温州皮鞋等“一乡一品、一县一业”的小产品、大市场区域产业格局, 在事实上造成产品出口单一化局面, 加之中小企业的产品创新成本高以及市场竞争的不规范, 跟风经营、大打价格战的现象时有发生, 严重影响了浙江中小型外贸企业的健康发展。

1.2 业务来源不稳定, 极易受外围经济影响

根据2011年公布的《中国外贸500强企业发展研究报告》显示, 近年来, 浙江省的进出口额总体呈增长态势, 但是进入全国外贸500强的企业数量却现逐年递减的趋势。2011年, 浙江24家上榜企业的进出口总额为375.5亿美元, 进出口规模仅与排名第四位的上海达丰电脑有限公司相当。浙江外贸出现了疲软症状, 大型外贸企业的业务来源和长期客户的稳定性在不断下降, 更何况是靠“查漏补缺”和市场差异化生存的中小型外贸企业。2008年以来全球金融危机, 虽然已过去, 但是世界主要的经济体还没有彻底恢复元气, 经济基本面依旧脆弱, 欧洲主权债务风险上升, 新兴经济体增势趋弱, 全球经济增速一降再降;反观国内, 中小型外贸企业的经营环境也日趋恶劣, 招不到工、借不到钱、缺水少电、用地紧张以及人民币汇率的变动、原材料价格的市场波动、困扰着外贸企业的经营者也遏制了外贸出口规模, 侵占了企业的利润空间。

1.3 缺乏金融支持, 企业转型升级空间受抑制

中小企业发展需要资金、技术、人才三大要素的支持, 而由于规模限制和自身经营特点, 中小企业的资金资源更为匮乏, 由数据显示, 大部分中小企业融资来源为自筹资金, 这一现象在浙江市场尤为突出。而其他渠道 (直接间接融资、政府扶助资金) 的不畅通以及中小型外贸企业资信评价低, 财务管理能力不高, 缺乏足够的抵押和担保更加深了融资难度。

2 浙江中小型外贸企业转型的风险分析

企业组织转型有来自外部的压力, 也有其内在动因, 浙江中小型外贸企业也不例外。一方面, 现如今中小型外贸企业的外部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经济金融全球化带来的冲击压缩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国内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健全, 增长模式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过度;市场已经从短缺经济步入到过剩经济, 市场竞争更为激烈。另一方面, 近年来由于世界主要经济体的经济持续下行和增长乏力、原材料、能源等大宗商品的国际价格提升和国内人力资源成本的不断攀升和贸易纠纷增多、贸易保护政策出台等原因, 外贸企业的利润降幅惊人。在这样的环境里, 企业若不转型升级, 必将无法生存。

但是, 企业转型需要注重对企业转型风险的控制。从国内历次高新技术产业升级和企业转型的实践上看, 企业能否顺利转型, 关键是有效控制转型的风险。根据风险管理相关理论、企业管理相关理论以及朱相宇 (2006) 的观点, 笔者将企业在转型时所面临的风险归纳为以下几种类型:战略风险、产业风险、环境风险、技术风险、财务风险、市场风险、管理风险、文化风险和人力资源风险。结合浙江经济的现状和特点, 以及外贸企业的自身发展要求, 浙江中小型外贸企业转型的主要风险有四种。

2.1 技术风险

综合来看, 企业的转型升级意味的企业的技术创新, 而技术创新是风险与机遇并存的, 可能会出现研发经费投入少、技术缺陷、创新能力低、市场推广效果不佳、技术人员道德心理素质低等情况。

2.2 财务风险

这里所指的企业转型面临的财务风险, 有两层含义: (1) 是企业现有的财务现状无法支持企业转型的成本; (2) 企业转型后的财务收益未达到既定目标。

2.3 文化风险

这里所指的文化风险也有两层含义: (1) 现有文化对企业转型的主持程度; (2) 现有文化与转型后企业的切合程度。

2.4 人力资源风险

人力资源是企业发展必须的重要资源, 这里所指的人力资源风险是对“人”的管理不善和使用不当, 这类风险可能会出现在招聘、培训、考核等各个环节。

3 浙江中小型外贸企业成功转型的对策建议

综合众多专家学者的观点, 企业成功转型的关键, 无外乎以下几点, 才能将既定目标与实际结果的不确定性降至最低:准确把握产业发展趋势、拥有领先的产品或技术、丰富的人力资源以及充分的财务资源。在企业转型前, 利用风险管理相关理论和方法进行针对性的风险识别是相当有必要的。出于控制浙江中小型外贸企业转型风险的考虑, 应该从企业自身和政府导向两个层面进行改进。

3.1 企业自身

3.1.1 在充分考察国内外市场的前提下, 对经营方式和目标市场重新定位

自2009年以来, 以“低成本竞争和数量型扩张为主、以出口依赖为主、低层次的产业结构为主”的浙江经济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最大, 众多中小型外贸企业举步维艰。因此, 作为企业要顺应市场发展需要, 响应浙江“十二五”发展纲要, 推进经济转型并带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中小型外贸企业要振作精神去关注产品使用及功能设计的智能化趋势, 做好产品、技术和服务的升级换代。

3.1.2 改变代工模式, 通过合作研发、自主研发获得核心竞争力

在浙江有大量代工业务的中小型外贸企业, 他们处在产业链中的组装、制造等低端环节, 代工产品多为附加值低的劳动密集型产品, 市场风险高而利润空间不断减少。中小企业要舍得R&D经费的投入 (国际标准为GDP的3%) , 通过合作研发或自主研发的方式拥有一定数量的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 赢得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历次经济危机之后往往紧随着新技术革命和新产业发展。按照十二五发展的部署浙江将重点培育发展生物、物联网、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海洋新兴、新能源汽车和核电关联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3.1.3 摒弃短视行为, 进行复合型人才的大量储备, 塑造企业文化

在对外经济中, 人是各项市场活动的主体, 技术创新需要人力资源, 财务管理需要人力资源, 企业文化的塑造更是离不开人力资源的。而由于对外贸易的特殊性对于人力资源的要求较高, 一专多能的人才往往最受青睐。因此企业要有长远眼光、全局意识, 从人才储备角度出发吸引各类人才, 并建立职业培训机制对在职员工进行素质培训。同时, 要清醒认识企业文化是一种无形的生产力, 对企业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文化认同会增加员工的归属感, 稳定企业人力资源队伍。

3.2 政府导向

3.2.1 健全相关配套措施, 改善中小型外贸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

作为政府层面应竭力为中小型外贸企业松绑, 给予更多的政策扶持, 比如相关税收政策;应健全中小型外贸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通过建立专门的培训和服务机构, 在企业诊断、法律顾问、信息收集与沟通, 技术开发、资金融通, 市场开拓等方面为中小型外贸企业提供必要的援助。

3.2.2 支持金融创新, 弱化企业转型的财务风险

应建立、健全、创新发展中小型外贸企业金融制度, 强化信息支撑, 加强外贸金融服务创新, 引导商业银行积极发展各类外贸金融服务, 培育产业投资基金, 鼓励各类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开发适合中小企业融资的金融产品, 改善中小企业“信贷难”的境况。如中信银行推出的"成长贷"产品;而浙江的保险业为稳定外贸经济发展, 推动建立了全国首个出口信用保险补偿基金, 安排3000万元的专项预算用于保费补贴, 支持更多企业运用信保工具提高海外竞争力, 以中国人保为例启动首个中小企业贷款保证保险, 为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题的途径, 利用保险提高中小企业资信等级和授信额度, 截止2009年底为舟山市中小企业1200万元的贷款提供保障。

摘要:浙江中小型外贸企业为浙江的经济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现今由于国内外市场的变化, 中小型外贸企业必须转型升级。本文通过对浙江中小型外贸企业的发展现状分析, 发现不少问题, 并归纳出企业转型过程中的风险因素分析, 利用风险管理的相关理论对企业顺利转型提出来行之有效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中小型外贸企业,转型风险,产业调整,金融创新

参考文献

[1]李毅, 陈方.后危机时代中小外贸企业转型之路[J].企业经济, 2011.

[2]张冰, 金戈.对浙江省中小型外贸企业发展的思考[J].经济论坛.2006.

[3]杨桂菊.代工企业转型升级:演进路径的理论模型——基于3家本土企业的案例研究[J].管理世界, 2010.

浙江外贸企业 篇8

随着劳动力资本、租赁土地、技术能源等生产要素成本的极速提高, 浙江传统中小外贸企业的廉价成本优势在不断减弱, 中小外贸企业的发展达到一个瓶颈阶段。而与此相较, 由于跨境电商本身所具有减少中间环节, 打破常规垄断, 节约交易成本, 大大有利于在效率与费用方面加强中小企业的竞争优势, 提高外贸企业的利润率。转型跨境电商, 俨然已成为浙江中小企业发展的内在需求。据统计, 2015 年上半年浙江省出口7944.2 亿元, 相较增长2.3%, 其中跨境电商出口13.2 亿元, 同比增长了144.4 倍。随着浙江传统外贸企业的转型升级, 2015 年上半年出口商品结构化优势明显, 已渐渐从“浙江制造”向“浙江智造”发生转变。在此大背景下, 浙江中小外贸企业如何把握跨境电商这一新兴趋势, 利用此技术与手段来提升企业内部竞争力, 增收海外市场销量, 对公司的长远发展着实具有重要意义。

综合分析浙江中小外贸企业跨境电商发展状况, 主要呈现出几个特征: (1) 交易多边化。中小外贸企业在跨境电商的交易过程中, 其信息流、资金流及物流等方面呈多边性, 并呈网状结构, 能够实现与其他国家间的直接贸易。 (2) 单位小批量。由于中小外贸企业本身结构的局限性, 随着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 交易模式还是企业与单个消费者之间的贸易往来, 双方交易的大多是小批量或是单件的贸易产品。 (3) 订单高频度。订单交易高频度也正是在中小外贸企业在发展跨境电商小批量订单的前提下, 企业或个人消费者因互联网带来的采购方便, 进而增加了两者在跨境贸易中发生的频率。

2 浙江中小外贸企业转型跨境电商的问题分析

2.1 产品同质化较严重, 企业网站成效较差

浙江传统中小外贸企业跨境出口产品比较单一, 主要集中在儿童玩具、日常用品、服饰、机械等劳动密集型的产品。这类产品所包含的技术含量不高, 产品之间同质化严重, 差异化程度甚小, 在生产价值链中处于低端, 极其易受到海外市场的竞争冲击。此外, 由于经济实力有限, 没有足够能力建设网上商城, 浙江传统外贸企业主要借助第三方电商平台进行跨境交易。但凡建立了自己企业的网站, 又因企业网站功能简陋, 信息匮乏, 不能足够吸引用户的浏览, 致使企业网站上线后成效也不太理想, 形同虚设。

2.2 复合型的人才短缺, 平台发展起步缓慢

跨境电子商务是一项新兴产业, 从业人员要对于外贸业务操作及电子商务运营都有涉及。而就目前而言, 浙江高校对跨境电商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还处于摸索阶段, 与企业也缺乏切实有效的合作, 还没有形成产学研共建的职业化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大多跨境电商企业倾向于“拿来主义”的人才战略, 不愿牺牲更多培训成本去锻炼员工, 眼中一直盯向富有实战经验或直接能够上手的跨境电商人才, 而这种人才少之又少, 进而大大影响了跨境电商平台的深入发展及中小外贸企业向跨境电商转型。

2.3 跨境物流发展滞后, 运输体系亟待发展

目前B2C模式下的跨境电子商务物流方式有三种:海外仓储、聚集后规模化运输及国际快递。对于中小外贸企业而言, 国际快递为主的运输体系是主要物流选择, 然而这种物流运输在运作中有费用昂贵、运途周期长等不良因素, 长期必然制约跨境业务发展。由此看来, 我国从事跨境电子商务的物流企业发展大大滞后, 与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相适应的国际物流运输体系有待发展, 来提升跨境电商物流企业在行业服务的能力及水平, 为中小外贸企业提供匹配其自身需求的便捷化、专业化、效率化的物流解决方案。

2.4 跨境交易信用不佳, 转型升级融资困难

因为跨境电商是基于在互联网的商务模式, 由此产生的消费者及企业信用不一也成为其发展中的瓶颈因素。并且在外贸实操当中, 由于地域、文化等不同, 缺乏一致性的信用标准, 跨境电商行业市场秩序参差不齐, 影响了浙江外贸企业的整体形象与信用。一方面是信用问题, 中小外贸企业还由于管理不规范、效益不稳定等原因, 很难得到资本市场的及时关注。中小外贸企业的状况完全达不到大银行设立的信用标准, 而民间融资又存在风险大的问题。融资困难已经成为制约其转型升级的一个重要因素。

3 浙江中小外贸企业转型跨境电商的对策分析

3.1 加大产品研发力度, 有效推广企业网站

浙江中小外贸企业要做好产品的选择与研发。产品的选择是离不开深入调研的, 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 深入开展市场调查, 包括产品性能、目标市场、竞争对手、消费偏好等, 推出具有特色化的产品, 并加速产品的更新换代, 进一步满足消费需求。同时, 企业还必须加强网络等硬软件基础设施的投入与建设, 明确网站自身定位, 完善网站的功能, 提高全方面的售前、中、后服务。在网站上及时更新有效企业信息, 包括产品更新及营销活动更新等, 通过新时代4E营销体系全方位开展营销策略。

3.2 加快培育复合人才, 提升业务运营能力

跨境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与雇佣成效是决定企业能否在跨境电商这条路走长远的关键。浙江传统中小外贸企业要转换人才思路, 积极与浙江省高等院校进行产学研合作, 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建立多个校内外实训基地, 共同建立跨境复合型人才培养机制。除了培训人才外, 还要进一步提升业务人员的实际运营推广能力。一方面, 要在产品标题的拟定、产品图片的处理等方面做好编辑, 提供产品的网络曝光量。另一方面, 推广引流, 借助SNS、论坛、Facebook等社交媒体进行互动推广, 提升产品形象。

3.3 完善配套物流设施, 积极对外开展合作

对于政府部门来说, 要加快跨境电商模式与物联网技术的融合创新。通过大数据的分析与价值挖掘, 解决交易环节中的现实问题, 实现物流服务精准化与智能化, 为浙江中小企业开展跨境电子商务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此外, 充分发挥国际浙商的优势, 促进物流业跨境发展, 实现深度合作。浙江中小外贸企业要尽可能利用侨商在国际的营销渠道、平台市场及物流仓储等条件, 加快国际贸易物流平台建设, 进而为境外客户提供全方位的货物配送服务。

3.4 营销良好市场环境, 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跨境电商信用体系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 需要政府的支持, 政府部门要针对浙江中小外贸企业建立跨境电商信用公共服务平台, 确保跨境电商的健康良性发展。同时, 中小外贸企业也要树立诚信的意识, 积极配合参与电子认证与网上的信用评价。面对融资困难的问题, 政府要进一步存进资源的优化配置, 为外贸企业搭建各类融资服务平台。此外, 大银行适当放宽信用额度与信用标准, 让更多中小外贸企业能够有机会去获得跨境融资, 进一步推动外贸的转型升级。

4 结束语

随着跨境电商的快速发展, 其逐渐成为浙江省外贸发展的新机遇。同时, 浙江中小外贸企业的跨境电商转型升级也迫在眉睫。提高在效率层面的发展机制, 增强海外出口的竞争优势, 将对保持浙江外贸稳定增长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认识浙江中小外贸企业在自身产品、网站建设、人才培养、物流设施、信用体系及融资等方面的问题, 继而继续寻找解决各方面问题的突破点, 提出有效的建议并采取合理的措施。弥补不足, 突破瓶颈,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分析为促进浙江中小外贸企业的跨境电商转型升级提供可行性论证。

参考文献

[1]沈静芳.浅析外贸企业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策略[J].中国市场, 2015 (28) .

[2]张秀美.浙江中小外贸企业转型跨境电商遇到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 2015, 23:289-301.

[3]黄冬梅, 汤天啊.浙江传统中小外贸企业转型跨境电商的瓶颈及对策研究[J].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 1:120-124.

[4]翁春颖.宁波中小外贸企业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策略研究[J].商场现代化, 2014, 5:47-48.

浙江外贸企业 篇9

云和县位于浙江省西南部, 是中国木制玩具的主要生产基地, 其生产的木制玩具产品占到中国木制玩具生产的70%, 世界的40%。全县11万多人口中有2万多从事木制玩具。2004年5月, 云和县被轻工部授予“中国木制玩具城”的称号。云和县现有木制玩具企业和加工点800多家。2008年金融危机影响下全国各地的外贸出口纷纷下滑, 然而云和木制玩具产值仍然达到16.62亿元 (见图1) , 年增长17.16%。

云和县木制玩具企业能够在金融危机下取得逆势增长, 这和当地政府和企业重视运用电子商务是密切相关的。在云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 2004年4家云和木制玩具企业联合浙江工业大学, 开始在企业中开展运用ERP尝试, 使企业的生产流程、客户资源、数据的信息化及财务管理等都变得更加便捷, 提高企业效率同时, 降低了公司成本。另外, 电子商务的运用也使云和企业克服了地域的劣势, 更加密切地融入到全球经济一体化中。

为了更好地了解云和木玩企业电子商务应用状况, 丽水职业技术学院外贸系教师和部分学生在2009年3月至7月间到云和企业, 就电子商务的应用模式、应用水平和应用的效益等进行了调查。

2 云和木制玩具企业电子商务应用情况

2.1 电子商务应用情况

2.1.1 企业商业往来通信方式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 在云和木制玩具企业商业往来通信方式上, 88%的企业使用互联网联系, 包括E-mail、MSN、QQ等等;利用电话与传真占78.3%。此外, 也有14.28%的企业实现了电子数据交换, 即EDI。

2.1.2 企业的网站设置

从企业网站设立情况的调查显示, 具有独立域名并自主管理的占23%;具有独立域名但托管的占9%;未建网站的占68%, 其中32%的企业拥有自己的网站。信息化带来机遇, 企业网站的建立对于树立企业形象、提升企业知名度、促进企业信息的流通, 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85.7%的云和木制玩具企业建立网站的初衷是为了给企业在网上做宣传, 71.4%的企业是为了发布产品的介绍, 而12.6%的企业是为了便于企业开展电子商务活动。

2.1.3 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的应用

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的核心作用是为交易双方提供详细的匹配信息, 在互联网中准确的寻找具有价值的信息, 提供资金支付的安全保障。[1]通过问卷调查, 我们发现, 云和木制玩具电子商务交易大多通过第三方电子商务服务平台来实现, 以阿里巴巴、中国制造网为主, 分别占了41.4%和21.7%, 其他的包括慧聪网、中国木制玩具网及各大玩具网占了13.5%。

2.2 电子商务应用模式及水平

2.2.1 应用模式

电子商务的交易模式基本分为三种:企业对企业 (B2B) 、企业对个人 (B2C) 、个人对个人 (C2C) 。[2]经过调查显示, 云和木制玩具企业41.6%是采取B2B模式, 16%有B2C模式的网站。调查数据说明了B2B模式应用较为普遍, B2C模式应用的企业还不多。

2.2.2 应用水平

不同规模的企业对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应用程度也不同。通常可以将电子商务的应用水平分成四个层次:初级应用, 包括信息的浏览、搜索、发布和建立网站;信息共享, 包括企业内部 (如办公自动化) 、客户或商业伙伴信息共享;商务应用, 包括利用互联网开展营销活动、数据交换、网上为客户直接提供服务、网上实现交易;信息与流程整合, 包括维系客户关系 (如CRM) 、实现业务流程再造 (如ERP) 、供应链管理 (如SCM) 。[3]

3 电子商务应用过程中的问题

企业在对外贸易中实施电子商务带来的优势, 使云和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应用这一实践。然而在应用过程中, 还存在不少问题。

3.1 企业开展电子商务停留在初级阶段

调查中发现, 云和县除了个别企业电子商务发展比较完善外, 大多数企业只是利用网站作为交换信息的平台, 即主要应用于企业宣传、网上寻找买家或卖家、网上洽谈等。而在网上采购、网上订货和网上售后服务等深入运用电子交易的企业较少。

3.2 企业信息化程度低, 缺乏专业的电子商务人才

云和木制玩具企业中有一部分企业, 特别是小型企业, 还处于传统经营管理模式, 缺乏计算机和相关软件设备, 对于动态信息的收集、跟踪、获取、分析和整理不擅长。企业自身的信息化程度很低, 严重制约了企业电子商务的进一步运用。有些企业想开展电子商务, 但是不知道怎样开展。调查中发现, 企业没有开展电子商务的原因, 一方面是缺少资金, 还有一方面就是缺乏专业的电子商务人才。由于云和本身地理位置的限制, 企业很难招聘专业的电子商务人才。因此, 缺乏专业的电子商务人才, 是云和木制玩具企业目前开展电子商务的一大“瓶颈”。

3.3 企业网络营销方式单一

前几年云和和信企业成功实施电子商务后, 其羊群效应立即体现, 许多企业纷纷应用电子商务来开展网上业务。目前在云和已经超过200家企业利用第三方电子商务服务网站注册成为会员, 并为企业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但是, 不少企业仅仅依靠阿里巴巴、中国制造网等网站进行销售, 却没有建立自己的网站;部分企业建立了网站, 但是没有专业的管理人员维护, 网站更新速度很慢。

3.4 电子商务的安全性有待于完善

电子商务交易都在虚拟操作中实现, 因此, 缺乏对企业信誉度的识别, 操作中的交易费用支付和交易手段都还难以让人放心。另外, 如果通过网络达成交易合同, 可能由于法律条文还没有承认数字化合同的法律效力而失去法律保护网, 交易可能会承担由于法律滞后而无法保证合法交易的权益所造成的风险, 因此, 会给电子中间商的经营造成巨大损失。

3.5 物流配送制约电子商务的发展

物流是电子商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电子商务优势正常发挥的保证。高效的物流体系不仅可以为企业节约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而且也是企业提高竞争力的一大优势。所以, 对于目前以外贸为主、大力发展内贸的云和木制玩具企业来讲, 一个高效的、合理的、畅通的物流系统尤为重要。但我国的物流技术水平和物流管理都严重落后, 物流配送体系也极不完善, 现代交通运输设施、仓储设施、信息通讯设施、货物包装和搬运等物流基础设施和装备建设都很落后, 这也是制约云和木制玩具企业开展电子商务的一大难题。

4 电子商务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4.1 树立龙头企业的领头羊作用

云和木制玩具企业尚处在电子商务发展的初级阶段。因此, 企业要遵守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原则, 以分阶段发展的方式来逐步完成企业的电子商务建设。政府对开展电子商务有成功经验的龙头企业应予以表率推广, 对其他电子商务刚起步的企业应进行必要的培育和扶持;同时也可以利用云和当地企业俱乐部进行电子商务应用交流会, 为电子商务刚起步的企业做好政策引导、技术指导、信息交流和人才的培养等方面工作。

4.2 培育和引进电子商务专业人才, 加强校企合作

由于云和县本身地理位置偏僻, 再加上开展电子商务需要既懂网络技术, 又要懂管理和商务的复合型人才, 所以很多企业无法在短期内找到合适的人才。企业可以考虑加大在电子商务上的资金投入, 以此来吸引专业人才;企业还应该加强和高校的交流和沟通, 实施“订单培养”, 加强校企合作, 培养适合云和木制玩具企业的电子商务人才, 利用当地高校人才、技术等资源, 加快云和木制玩具企业电子商务人才的专业化。

4.3 突出平台作用, 加强电子商务理论和应用的宣传

云和木制玩具企业中有很大一部分企业利用第三方平台开展电子商务, 可以说电子商务平台对于云和中小企业发展电子商务极为重要, 是推动企业电子商务开展和应用的主要动力。因此, 要进一步扩大平台的规模, 进一步增强服务能力和创新服务模式, 将电子商务平台向多功能性转变。

4.4 建立政府引导的完整的安全保障体系

近年来, 我国电子商务发展迅速。但是, 由于开展比较晚, 电子商务的应用环境受到了很大限制, 很多方面的问题不单单是企业所能解决的, 需要政府部门的参与。政府部门应建立规范的电子商务法律体系, 切实解决影响电子商务交易的安全性、电子合同的合法性的问题。电子商务中的业务、技术、政策、国际合作等规划和制定都需要政府部门的大力完善和引导, 促使全社会的电子商务健康、有序的发展。

4.5 加强物流发展体系, 保证云和电子商务正常发展

物流是电子商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制约云和木制玩具企业电子商务发展的一大难题。要改善目前云和物流体系的落后现状, 需要结合实际情况来完善、加强物流的发展体系。云和木制玩具企业可以通过政府部门来完善现有的物流体系, 利用原有的物流基础设施, 与现有的物流操作系统有机的结合起来, 达到最大的发展空间。同时, 政府部门应该联合周边的县市, 根据云和县的特殊地理位置, 规划合理的交通线路, 形成灵活的物流网络发展系统。中小型企业也可以考虑将企业间的物流体系组织起来, 形成灵活的物流联盟模式, 更好的保证企业电子商务的正常发展。

参考文献

[1]谢印成, 汪勇婷.中小企业出口如何运用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以阿里巴巴电子商务平台为例[J].对外经贸实务, 2007, 12.

[2]谭浩强.电子商务概论[M].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11.

[3]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中国电子商务报告[M].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 08.

浙江外贸企业 篇10

浙江作为一个出口大省, 中小企业一直是推进其对外贸易, 乃至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改革开放以来, 浙江省中小企业发展迅猛, 根据浙江省统计局关于全省第二次基本单位普查的公报, 以2001年12月31日为标准时点, 中小企业占了全省所有企业的99.4%。截至2006年底, 浙江省共有各类所有制形式的中小型企业112.96万家, 比上年年底增长了0.81%, 其中出口总额6 367.36亿元, 同比增长了25.83%。在原油、煤炭等原材料价格、劳动力成本飙升和外贸形势多变的情况下, 浙江省中小企业经济效益仍保持了平稳快速的发展。2003年, 号称“蚂蚁雄兵”的中小企业出口规模亦首度超过国有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 成为浙江外贸最主要的力量。2006年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6 588.21亿元, 同比增长17.30%;利润总额1 600.71亿元, 同比增长18.78%;实交税金955.27亿元, 同比增长16.65%。

但是, 自2008年下半年以来, 随着国际金融危机逐步向实体经济蔓延, 世界经济增速明显放缓, 国际市场需求进一步萎缩, 直接导致了我国外贸进出口显著下降, 经济下行加快, 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不断加深, 以出口型、加工型为特征的浙江省经济首当其冲, 加上原材料、劳动力、土地等要素成本上升, 人民币升值等加剧了企业生产经营的困难, 在内外需市场制约和价格下降的背景下生产规模萎缩。2008年全年外贸出口额增长20.3%, 但扣除人民币升值因素仅增长9.9%, 增幅同比回落11.4个百分点, 其中2008年11月份进出口分别下降25.6%和2.5%, 为1999年1月份以来首次出现双下降。全年对美国出口仅增长7.7%, 占全部出口的17.2%, 比重下降2个百分点。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出口交货值9 860亿元, 增长7.9%, 增幅比上年回落12.9个百分点, 出口对销售的增长贡献率从上年的23.2%下降至15%。2009年3月份的进出口总额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了19.31%, 其中出口额减少17.58%, 进口额减少了23.54%。按照这个趋势, 中小企业的形势依旧不容乐观, 在这个国际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的非常时刻, 中小企业基于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进行国家化拓展已经成为可能与必要。如何顺应全球化的潮流, 摆脱困境, 积极参与到国际竞争中去, 并从战略角度前瞻性地把握国际化进程, 提高国际化发展能力, 以获得持续的发展, 这是浙江省中小企业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2 浙江中小外贸企业面临的困境

2.1 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

国际因素成为浙江企业陷入困局重要推动因素, 在一定程度上这次经济困局是国际输入性危机导致的。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下, 美国经济急速衰退, 导致美元的走弱, 而美元的走弱加上国际炒作, 导致了国际石油价格的飚升, 国际石油价格的飚升又推动了钢材等能源价格飞速上涨, 从外围给国内和浙江带来了生产原材料价格的飙升, 另外, 欧元区经济也开始出现放缓的迹象。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发达国家不断利用技术、关税等壁垒大大增加了我国出口成本。因此给浙江中小企业再次带来了巨大的成本压力。占浙江省主要出口份额的中小外贸企业总体数量大, 但单个规模小, 相互之间没有建立良好的价格协调机制, 因此, 出口议价能力并未随总量不断增大而提高, 成本的上升很难通过价格的提高来进行转嫁。出口企业生产经营利润空间受到挤压, 这对外贸易依存度高达60%的浙江出口贸易行业影响巨大, 导致浙江企业出口迅速下滑, 企业产品卖不出去, 使企业迅速陷入困局。

2.2 人民币汇率不断浮动使得对外贸易中的汇率风险逐渐增大

2006年5月15日, 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等交易货币对人民币汇率的中间价为1美元对人民币7.9982元, 人民币汇率破八。2008年4月10日,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跌破7.0关口, 报6.9920。至今仍在6.83附近徘徊。

浙江出口企业大部分采用美元结算, 人民币对美元不断升值导致了出口企业的利润被吞噬。如2008年上半年, 人民币就升值了6%, 这就意味着外贸企业利润的6%要被侵吞。由于人民币升值和美元缩水快, 结汇时间延长, 工业资金链绷紧甚至出现断链, 使得企业难以为继。

2.3 出口退税率不断调整致出口产品定价难度加大

从2007年7月1日起, 国家为控制出口增长过快, 顺差过大, 减缓由此带来的贸易摩擦, 国家调整了部分商品的出口退税政策, 取消濒危动植物及其制品等553项“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品的出口退税;降低服装、鞋帽等2 268项容易引起贸易摩擦的商品的出口退税率;将花生果仁等10项商品的出口退税改为出口免税政策。

之后为防止出现因出口大幅下滑而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被动局面, 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又联合发布通知, 规定自2008年11月1日起, 适当调高部分劳动密集型产品的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商品的出口退税率, 部分纺织品、服装、玩具出口退税率提高到14%。12月1日再次调高了3 770项商品的出口退税率。针对中国目前外贸形势比较严峻, 再次动用行政手段提高出口退税。出口退税政策不断调整, 使得中小企业很难把握, 产品定价难度加大。

2.4 新劳动合同法的实施

新的《劳动合同法》自2008年正式开始实施, 2008年企业用工成本大约比2007年上升了10%左右, 大大提高了劳动力成本。

据抽样调查, 温州一家主要做鞋类外贸加工的企业以现行最低标准为这些员工办理“五险一金”, 每个月需要支付16万元, 每年增加用工成本近200万元, 还不包括炒员工的补偿金;泰来实业公司2007年公司里普工的每月工资是800元, 2008年则是950元, 比上年增长了15.79%;卡帝奥尼鞋业公司的用工成本, 比去年上涨了近20%;瑞安的浙江振宇实业有限公司根据劳动合同法中的细则, 给每个普工的工资在原先基础上提高了20%, 按公司400多名员工, 70%为普工来算, 单单这一项就让公司的运营成本增加了60多万元, 再加上其他补贴, 每年就要拿出200多万元用于员工的福利待遇、加班工资等。

以上数据表明, 新劳动合同法确实给中小企业带来了很大程度的成本压力, 包括员工交纳的劳动保险等“五金”和终止劳动合同时企业要付的补偿金以及职工带薪休假费用等。有数据表明, 新劳动合同法的实施使企业用工成本在宁波约提高15%, 在衢州约提高20%~30%, 使企业利润下降2%~5%。

2.5 组织和产业结构不合理及自身素质低等内部问题

首先, 中小企业组织和产业结构不合理。一般说来, 中小企业属地方管辖。由于地方保护主义盛行, 造成了中小企业低水平重复建设、重复投入的问题。有相当多行业产品供大于求, 出现了结构性过剩, 为了争夺市场以致于生产同一行业产品的中小企业竞相压价, 甚至偷工减料、以次充好, 严重地破坏了市场竞争秩序。另外, 重复建设使得中小企业产业关联度较低, 小而全的企业比比皆是, 企业之间缺乏社会化、专业化分工协作, 与大企业也没有建立协作体系, 因此, 在大企业的经济优势面前力单势薄生存艰难。

其次, 中小企业自身素质低。一是与大型企业相比, 中小企业尤其是国有中小企业, 普遍存在技术装备落后、职工素质低、人才匮乏、产品质量差的问题。二是缺乏管理组织能力, 在生产管理上处于混乱状态, 在组织经营上处于无序状态。产前没有市场调查和研究、没有严格的成本核算;产中没有生产控制, 没有营销策略;产后没有售后服务等。三是缺乏合理配置资源的能力和环境保护意识, 从而资源浪费, 环境污染严重, 企业难上规模。

3 面对危机的对策

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 浙江中小外贸企业面临着重重挑战, 企业难以生存, 有的甚至已经不堪重负, 破产倒闭。为帮助中小企业走出困境, 各部门都应该承担起责任, 重振浙江经济。

3.1 政府完善发展中小企业的政策体系

政府应该为中小企业营造一个宽松的政策环境, 提供金融、财税、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政策扶持。尤其是在财税政策上, 政府应给中小外贸企业最大的帮助。由于中小企业相比较而言实力弱、生产率低, 为了提高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能力, 充分发挥中小企业促进国民经济发展、解决社会就业问题的作用, 政府应在财税政策方面给予适当倾斜。如清理、取消对中小企业的不合理收费;减免中小企业的部分税收, 对新办的小企业可以免征所得税1—3年;为了促进中小企业技术设备的改造, 可以提高一定比例的折旧率, 以减少纳税基数等。

3.2 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 强化金融支持

2008年受货币政策从紧的影响, 一季度商业银行贷款增速明显放缓, 本来就贷款难的中小企业, 贷款就更加困难。据湖州市经贸委反映, 1—2月份, 全市新增贷款28.63亿元, 比上年同期减少38.38亿元。

浙江省金融机构应该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便利, 尽快建立借助创新性金融服务产品、手段来有效扩大银行资金来源, 着重解决当前中小企业感到迫切的融资紧张问题。浙商银行就为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推出了创新性举措。全省首个信贷资产证券化项目、也是目前国内第一单中小企业信贷资产支持证券正式启动——浙商银行将发行额度为6.96亿元的中小企业信贷资产支持证券, 以获取更多的资金专项用于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为了打消市场投资者对中小企业贷款信用风险的疑虑, 浙商银行还特意将房产抵押作为筛选条件之一, 以增强信贷资产的信用度。该行也由此成为国内目前唯一开展中小企业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的金融机构。

3.3 企业自谋发展也是其生存之路

首先, 中小外贸企业应该把危机变成机遇, 通过自主创新、转型升级, 推动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从现实情况看, 这一次国际金融危机对制造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技术含量较低的纯加工型或初级生产企业的巨大冲击, 而那些自主创新能力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企业, 在经济环境急剧变化的情况下, 不仅受到的冲击不多, 反而赢得了新的发展机遇, 拓展了新的发展空间。可以说, 自主创新、转型升级已成为中小企业防范风险、渡过难关的治本之策。

其次, 企业应调整出口战略, 使出口市场多元化。面对美欧市场衰退, 出口企业应开拓新的市场领域, 争取把损失降到最小。从目前来看, 浙江对美国出口金额增速下降最为明显, 对欧盟次之, 而对拉美和非洲等发展中地区的出口金额则影响不大。我们应该有意识开拓新兴市场, 通过新兴市场的增长来弥补发达市场的下降。借助市场多元化减小金融危机的影响。

最后, 金融危机给浙江中小外贸出口企业敲响了警钟, 提醒国内企业必须建立一套良好健康的风险防控机制。准确地判断风险, 并及时采取各种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 做好事前风险防范准备。浙江企业在出口之前, 应对其国外的交易对手建立起信用评级体系, 并使用额度授信的方法, 控制给交易对手放账的风险, 最大程度上规避海外信用风险。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 浙江已经成为我国对外贸易最活跃和繁荣的地区之一, 其中浙江中小外贸企业功不可没。但是, 自2007年以来, 尤其是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 浙江中小外贸企业遭遇到了近年来最大的困境, 这就需要有关部门同心协力共同改善现状, 帮助中小企业走出困境, 对浙江中小外贸企业所遇到的困境进行分析, 然后针对性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浙江中小外贸企业,困境,对策

参考文献

[1]钱军.出口企业如何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N].中国经济周刊, 2008-11-10.

[2]肖立见.国际金融危机后中国经济面临八大机遇与挑战[N].中国证券报, 2008-11-07.

[3]周灵岚.浙江省中小企业融资现状、问题及改进对策[J].经济师, 2006, (2) .

[4]李晖.出口企业在人民币加速升值阻力下的应对策略研究[J].商务世界, 2008, (9) :29.

上一篇:SPD下一篇:分流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