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资金与结算

2024-06-29

货币资金与结算(精选八篇)

货币资金与结算 篇1

一、资金结算方式及条件

资金结算亦称货币结算, 是在商品经济条件下, 各经济单位间由于商品交易、劳务供应和资金调拨等经济活动而引起的货币收付行为。资金结算是指单位、个人在社会经济活动中使用票据、信用卡和汇兑、托收承付、委托收款等结算方式进行货币给付及其资金清算的行为。

结算方式, 是指用一定的形式和条件来实现各单位 (或个人) 之间货币收付的程序和方法。结算方式是办理结算业务的具体组织形式, 是结算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资金结算工作的任务, 是根据真实经济往来组织支付结算, 准确、及时、安全办理支付结算, 按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及有关规定管理支付结算, 保障支付结算活动的正常进行。银行是支付结算和资金清算的中介机构。

资金结算的基本条件:单位、个人和银行应当按照《银行账户管理办法》的规定开立、使用账户。在银行开立存款账户的单位和个人办理支付结算, 账户内须有足够的资金保证支付。没有开立存款账户的个人向银行交付款项后, 也可以通过银行办理支付结算。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有关支付结算办法规定, 目前企业发生的货币资金收付业务采取的基本结算方式有以下几种。

(一) 票据结算

指银行汇票、商业汇票、银行本票和支票。

1. 银行汇票

银行汇票是汇款人将款项交存当地出票银行, 由出票银行签发的, 由其在见票时, 按照实际结算金额无条件支付给收款人或持票人的票据, 银行汇票具有使用灵活、票随人到、兑现性强等特点, 适用于先收款后发货或钱货两清的商品交易。

采用银行汇票方式的, 收款单位应根据银行退回的进账单和有关的原始凭证编制收款凭证;付款单位应在收到银行签发的银行汇票后, 根据“银行汇票申请书 (存根) ”联编制付款凭证。如有多余款项或因汇票超付款期等原因而退款时, 应根据银行的多余款收账通知编制收款凭证。

2. 商业汇票

商业汇票是由出票人签发的, 委托付款人在指定日期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按其承兑人的不同, 分为商业承兑汇票和银行承兑汇票。商业承兑汇票由银行以外的付款人承兑, 银行承兑汇票由承兑申请人提出申请, 经银行审查同意承兑。商业汇票的付款人为承兑人。采用商业承兑汇票方式的, 收款单位将要到期的商业承兑汇票连同填制的邮划或电划委托收款凭证, 一并送交银行办理收款后, 在收到银行的收账通知时, 据以编制收款凭证;付款单位在收到银行的付款通知时, 据以编制付款凭证。采用银行承兑汇票方式的, 收款单位将要到期的银行承兑汇票连同填制的邮划或电划委托收款凭证, 一并送交银行办理转账, 然后根据银行的收账通知, 据以编制收款凭证;付款单位在收到银行的付款通知时, 据以编制付款凭证。收款单位将未到期的商业汇票向银行申请贴现时, 应按规定填制贴现凭主, 连同汇票一并送交银行, 然后根据银行的收账通知编制收款凭证。

3. 银行本票

银行本票是银行签发的, 承诺自已在见票时无条件支付确定金额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采用银行本票方式的, 收款单位按照规定受理银行本票后, 应将银行本票连同进账单送交银行办理转账, 根据盖章退回的进账单第一联和有关原始凭证编制收款凭证;付款单位在填送“银行本票申请书”并将款项交存银行, 收到银行签发的银行本票后, 根据申请书存根联编制付款凭证。企业因银行本票超过付款期限或其他原因要求退款时, 在交回本票和填制的进账单经银行审核盖章后, 根据进账单第一联编制收款凭证。

4. 支票

支票是出票人签发的, 委托办理存款业务的银行在见票时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持票人的票据。采用支票方式的, 对于收到的支票, 应在收到支票的当日填制进账单连同支票送交银行, 根据银行盖章退回的进账单第一联和有关原始凭证编制收款凭证, 或根据银行转来由签发人送交银行支票后, 经银行审查盖单的进账单第一联和有关的原始凭证编制收款凭证;对于付出的支票, 应根据支票存根和有关原始凭证及时编制付款凭证。

(二) 信用卡

信用卡是指商业银行向个人和单位发行的, 凭其向特约单位购物、消费和银行存取现金, 具有消费信用的特制载体卡片。采用信用卡方式的, 收款单位对于当日受理的信用卡签购单, 填写汇计单和进账单, 连同签购单一并送交收单银行办理进账, 在收到银行收账通知时, 据以编制收款凭证;付款单位对于付出的信用卡资金, 应根据银行转来的付款通知和有关原始凭证编制付款凭证。

(三) 电子银行业务

含企业网上银行、个人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电话银行、电子商务等, 笔者这里只针对企业网上银行业务进行分析。企业网上银行是通过Internet或其他公用信息网, 将客户的电脑终端连接至银行主机, 以因特网为媒介, 为企业或同业机构提供的自助金融服务, 是企业直接通过银行后台来处理业务的一种方式, 其结算绕过了前台业务, 直接从后台来处理银行业务。

(四) 其他结算方式

1. 汇兑

汇兑是汇款人委托银行将其款项支付给收款人的结算方式。单位和个人的各种款项的结算均可使用汇兑结算方式。汇兑分为信汇和电汇两种。由汇款人根据需要选择使用。汇兑结算方式适用于异地之间的各种款项结算, 具有划拔款项简单、灵活的特点。

采用汇兑结算方式的, 收款单位对于汇入的款项, 应在收到银行的收账通知时, 据以编制收款凭证;付款单位对于汇出的款项, 应在向银行办理汇款后, 根据汇款回单编制付款凭证。

2. 委托收款

委托收款是收款人委托银行向付款人收取款项的结算方式。采用委托收款结算方式的, 收款单位对于托收款项, 应在收到银行的收账通知时, 根据收账通知编制收款凭证;付款单位在收到银行转来的委托收款凭证后, 根据委托收款凭证的付款通知联和有关的原始凭证, 编制付款凭证。如在付款期满前提前付款, 应于通知银行付款之日, 编制付款凭证。如拒绝付款, 属于全部拒付的, 不作账务处理;属于部分拒付的, 企业应在付款期内出具部分拒付理由书并退回有关单位, 根据银行盖章退回的拒付理由书第一联编制部分付款的凭证。

3. 托收承付

托收承付是指根据购销合同由收款人发货后委托银行向异地付款人收取款项, 由付款单位向银行承认付款的结算方式。采用托收承付结算方式的, 收款单位对于托收款项, 应在收到银行的收账通知时, 根据收账通知和有关原始凭证, 编制收款凭证;付款单位对于承付的款项, 应于承付时要托收承付结算凭证的承付通知和有关发票账单等原始凭证, 编制付款凭证。

二、不同结算方式下的资金结算成本

银行根据结算方式不同, 收费名目也不相同, 不同的结算方式产生了不同的结算成本, 笔者无法针对银行几十种结算项目, 上千个结算品种来进行分析各银行的结算成本差异, 只能对各银行基本结算方式中的基本结算成本进行分析。

现阶段各银行对于基本结算方式的收费, 绝大部分是按照银发[1997]393号文及各银行总行的内部文件进行收费的。另, 只要企业的资金结算量达到一定的数量, 资金结算金额也达到一定的数量, 各银行会在自身的范围内减免部分费用, 只要你单位的结算量、资金存量、贷款金额以及表外业务达到一定的数量, 资金结算成本是可以跟各银行进行商谈的, 打折、包干的可能性也是有的。

根据银发[1997]393号文的规定, 各银行的资金结算成本基本情况如下:

(一) 票据结算成本

1. 银行汇票

银行汇票收取手续费1元/笔, 按普通和快件分类收取邮电费, 其中:普通收取邮费0.5元/笔, 快件按2.5元/笔收取。即办理一张银行汇票最低1.5元, 最高3.5元。虽然根据人民银行的规定最高3.5元, 但银行在具体操作时按照汇兑的标准进行收费。

2. 商业汇票

商业汇票分银行承兑汇票和商业承兑汇票, 银行承兑汇票的价格根据商业汇票的价格, 按票面金额的0.05%收取, 不足10元的按10元计。商业承兑汇票则根据企业自身的信誉和企业之间的业务办理原因而收费各异。若按银行承兑汇票计算, 办理一张银行承兑汇票则按0.05%收取手续费。

3. 银行本票

建行按照每笔收取0.6元 (主要是指其购买支票的工本费) 。各银行很少使用, 一般银行都按文件规定银行汇票的最高标准3.5元/笔收取手续费。

4. 支票

建行、中行支票包括:转账支票、现金支票, 每笔收取0.6元 (是指购买支票的工本费) 。现金支票超过5万元, 超过部分按1‰收取手续费。

(二) 信用卡结算成本

各银行信用卡分级别, 有钻石卡、金卡、银卡等, 各银行对信用卡的收费也各不相同, 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规范, 企业对外付款需要两人以上, 故一人持有卡, 则不能满足控制规范的要求, 一般企业很少办理信用卡, 这里对该业务的结算成本也无从分析。

(三) 电子银行结算成本

其分同行、同城跨行、异地跨行。

其中按照同行、同城跨行都为跨行普通业务每笔1元, 跨行业务按柜面汇兑业务收费标准收取电子银行的收费。

(四) 其他结算成本

1. 信汇

信汇收取手续费0.5元/笔, 普通收取邮费0.5元/笔, 快件按2.5元/笔收取。

2. 电汇

电汇收取手续费0.5元/笔, 普通收取电报费5.85元/笔, 加急按11.7元/笔收取。

电子划汇收取手续费0.5元/笔, 1万元以下 (含1万元) 每笔收费5元;1万元以上至10万元每笔收费10元;10万元以上至50万元每笔收取15元;50万元以上至100万元每笔收取20元;100万元以上每笔按汇划金额的万分之零点二收取, 最高不超过200元。加急的业务加收30%的手续费。

3. 委托收款

邮寄划汇, 手续费1元/笔, 普通邮电费1元/笔, 快件5元/笔。电报划汇, 普通电报费5.85元/笔, 加急电报费11.7元/笔, 快件5元/笔。银行都按照汇兑收取手续费。

4. 托收承付

邮寄划汇, 手续费1元/笔, 普通邮电费1元/笔, 快件5元/笔。电报划汇, 普通电报费5.85元/笔, 加急电报费11.7元/笔, 快件5元/笔。很少有银行使用, 很多银行都按照超过该标准进行收费。

三、怎样选择合理的结算方式以节约结算成本

笔者根据几年的结算业务知识, 认为选择合理的结算方式, 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 开通网银业务

开通网银业务既方便又快捷, 开通企业网银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

企业网银业务越来越受到企业的财务人员的欢迎, 原因有以下几点:

1. 支付方式快捷

使用电子票据, 比纸票更方便, 传递更快。

2. 可以足不出户办理业务

除了部分特殊业务 (如:提取现金) 外, 银行结算业务基本能使用电子票据, 企业财务人员可以足不出户办理结算业务。

3. 节省财务人员的时间

避免了财务人员跑银行的时间, 可以在网络上随时办理业务, 并且避免了在银行排队的时间。

4. 为单位节省人力、物力、财力

一般企业财务人员去银行办理业务, 需要有专车, 并且要有专人陪同, 使用网银业务, 可以节省单位专车和专人的相关费用, 为单位节省人力、物力、财力。

使用这种方式, 对于同城业务, 除了特殊原因外, 一般不需要加急, 对于同行业务, 能随时到达, 对于同行业务基本是每笔一元。

对于跨行同城交换, 尽量使用人民银行同城交换系统, 这样费用非常低。人民银行的同城交换系统, 是办理同城业务的平台。根据各地方人民银行的规定, 每天组织同城交换两次, 大部分是在上午12:00和下午16:00, 一般在16:00之前银行受理的票据能在当天到达, 并且免费。

使用电子银行办理业务, 虽然对同城业务会收取1元/笔手续费, 但对异地同行业务的手续费相当低, 也只收取1元/笔手续费, 一般异地同行业务用纸票办理最高能到260.50元/笔, 所以, 综合来计算, 还是办理电子银行业务节省手续费。

(二) 避免大量使用现金结算

因现金支票超过5万元的部分按千分之一收取手续费。在办理资金结算时尽量避免进行现金结算, 避免企业大量使用现金。

(三) 多家银行结算, 尽量避免汇兑业务发生

多家银行结算, 是为了保障资金的随时支付, 对于同行的网银支付, 可以随时办理, 通过同行对非企业进行支付, 保障资金支付。这样既能随时到账, 又能节省费用。

(四) 部分业务特事特办

虽然开通了网银业务, 并且开通多家网银结算业务但应该没有哪个单位能同时在全国各银行开户,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各类大小银行二百多家, 很难有单位能同时和所有银行办理业务。

进行特事特办的方法, 主要是对一些支付比较急的款项支付, 需要进行特事特办的方法, 主要针对异地跨行结算业务。

对于异地跨行业务, 使用中国人民银行的大额支付系统能够及时到达对方银行, 一般十几分钟就能到账。

对于跨行转账业务, 如果是非常急的结算业务, 则需要通过人民银行的大额电子系统进行支付, 如果不急则需要通过转账支票的方式进行支付。

随着银行的商业化进程的加快, 银行的结算方式也多种多样, 且很多银行的结算费用目录是不对外公布的, 怎样在搞好资金结算的同时, 为企业节省结算成本, 笔者就几年的资金结算业务的经验, 发表个人观点, 旨在保障结算, 节省费用。

参考文献

优化煤炭企业资金与结算管理体系 篇2

关键词 煤炭企业,资金,结算

高效的资金集中管理水平是提升企业管理能力的重要手段,研究资金集中管理问题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如何保障整个公司的资金有效运营要从多个角度入手来解决。从目前来看,资金问题主要表现在沉淀严重、结构问题突出、结算速度偏慢、运转效率不高等,这些问题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制约着公司的发展和参与市场竞争。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1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的资金集中管理是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而逐渐发展起来的,而且要付诸于实践,许多的知名跨国企业在施行本国和跨国经营时对资金的运转需求产生了多种诉求,在这种背景下,很多的跨国银行及第三方服务提供者或是金融咨询服务公司积极的参与进来,使資金集中管理的步伐大踏步的向前迈进。

1.2 国内研究现状

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不断深入,我国企业越来越多的参与到国际市场中来,我们对外国企业的了解以及对市场经济规则的理解也在不断加深,国外先进管理理念和管理手段也被我们更加深入的学习和理解,很多专家对此进入深入研究,形成了一定的模式,但还存在一定的不足,比如:由于结算中心只是企业集团内部管理机构,缺乏对外融资、中介、投资等功能,难以充分发挥其潜在的能力【1】;在 ERP 的普及应用中如果仅仅考虑技术因素,而轻视管理需求,必然将直接导致项目失败【2】。

笔者认为随着我们参与外部竞争的不断深入、继续加强学习,我们的资金集中管理能力一定会在不断深入研究的基础上,使我们在功能与效率上取得长足的进步,使资金集中管理手段成为企业发展的原动力之一,同时我们也坚信资金集中管理以及所采用的相关模式是我们必须坚持的,更要对其不断地深入研究。

2 优化煤炭企业资金与结算体系

煤炭资金集中管理与结算体系的形成,就是向先进管理理念学习过程中自我创新的过程,优化方案的设计并不能完全解决所有问题,也不会使资金结算中心的体系有质的飞跃,主要目的就是煤炭结算体系重新定位,并在实际工作中起到一个矛盾缓冲的作用,实现一个发展积累的过程,满足现时的需要,为资金结算中心的未来发展继续打基础。

在集团公司资金集中管控的前提下,设定本公司的结算方式、测算基准和资金收支策略。首先,确定价格制定原则,即在各种价格测算基数上要确保集团公司下达盈亏指标的完成;其次,确定测算依据,即对有量可计和无量可计的单位消耗,要对照国家定额和前几年消耗的基数,比照经营总目标进行套算。其三,要确定可行结算办法,即确定分级市场核算的主体,确定资金流通的范围与管理,以此推动所属单位单独核算,独立经营【3】。

面对资金与结算体系的现状,笔者对下列方案进行了尝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1 合同履行和业务开展

合同是各项业务开展的先决条件,合同管理实行重点用户合同统一签订分别兑现,长期协作用户集中签订集中兑现,小批量零散用户分别签订分别兑现。合同履行每个环节都在合同项下明确,为后续资金结算提供保障。

2.2为每个业务节点设定目标

业务开展过程就是对流程相关阶段的逐步实施,控制节点包括:供方发货、货物入库验收、确认结算信息、取得发货方增值税发票、支付货款、销售交货、检验计量、确认信息、开具增值税发票、收取货款、记账等。每个业务节点分别设定时限目标,按照合同约定履行。

2.3 往来单位管理及分类

按经营状况、规模、需求和资信情况等条件将往来单位分为A、B、C三类,对不同的单位执行不同的策略。根据成员单位账户的实际情况进行管理,降低相关单位和银行之间的利益冲突,提高资金归集效率,为公司获取最大收益提供支持。

2.4 资金收支和账务管理

按照便于管理、服务及时的原则,设专职采购及销售结算员,统一办理货款结算,分类记账,统一管理,提高结算效率,最大限度地控制资金占用,提高资金周转率,降低资金占用成本。专职结算员定期与业务员和往来单位进行分户账目核对,确保结算数据准确性,

2.5 对结算业务进行不断的优化

不断加强业务创新完善信息系统,建立提高资金集中度的长效机制,资金计划采用多周期资金计划模式,并按资金业务性质分类分级管理,确保资金管理有的放矢、游刃有余。

参考文献

1. 王建梅. 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的方法. 发展. 2009

2. 张健. 加强 ERP 在企业财务管理中合理应用的措施. 当代经济. 2010

3. 王允广.煤炭企业内部市场化管理探讨.[J].江苏煤炭.2002,3:58-59.

医院货币资金的控制与管理 篇3

1.1 保证货币资金的安全性

通过良好的内部控制, 确保医院货币资金安全, 防止贪污、盗窃、欺诈和挪用等违法乱纪行为的发生。

1.2 保证货币资金的完整性

确保医院的业务收入全部、足额入账, 杜绝私设“小金库”等截留收入的违法违纪现象。

1.3 保证货币资金的合法性

遵守国家的财经法规制度, 保证货币资金取得、使用的合理性及合法性。

1.4 保证货币资金的效益性

通过分析本期货币资金收入、支出和结存情况, 对下期货币资金的流入、流出及流量进行预测, 合理调度货币资金, 减少浪费使其发挥最大效益。

2 医院货币资金控制中可能存在舞弊行为的环节

2.1 现金收支业务

收款员收到现金时, 不开收据, 只在治疗单或处方上盖章, 直接将现金占为己有, 进行贪污;收款员收款后, 收据记账联不上交, 将款项据为己有;收款员利用作废或盗取的收据进行收款, 将款项贪污;收款员开手工收据时, 利用套写或假复写的方法, 收据联正常写, 记账联少写, 贪污差额部分;收款员或其他相关人员利用虚拟现金退款项目, 假造退款单进行贪污, 特别是利用微机操作不熟练或程序设计漏洞打出的错误收据进行非法大量退款;收款汇总人员将所收款的一部分收据汇总, 销毁另一部分收据存根, 从而将少计部分款项私吞;现金出纳涂改而加大发票上的金额, 从而将差额部分款项贪污;现金出纳私自签发现金支票用于提现或购商品、物资, 不留存根、不记账, 将所提现金、所购商品、物资据为己有;现金出纳或其他人员利用公款报销私人所购物品进行贪污;现金出纳或相关人员在手工记账时, 利用现金收入日记账合计数少记, 支出日记账合计数多记, 将多余库存现金占为己有。

2.2 银行存款收支业务

(1) 银行出纳或相关人员为其他单位或个人提供银行账户, 将支票借给他人用于结算, 收取费用, 谋取私利。

(2) 银行出纳或相关人员将收到的款项存入私设的户头, 等期末再存入单位账户, 将私存期间的利息据为己有。

(3) 银行出纳或相关人员私自用银行存款支出, 不记账, 以掩盖非法开支。

3 医院货币资金控制的基本内容

3.1 建立健全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制度

(1) 人员配备和轮岗控制;

(2) 限制接触控制;

(3) 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

合理设计货币资金业务流程及相关工作岗位, 明确职责、权限, 形成相互制约的机制。出纳不得兼任稽核、票据管理、财会档案保管和收入、支出、费用、职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银行对账及余额调节表的编制与银行存款、现金日记账登记岗位相互分离;票据保管、票据填写与票据稽核岗位相互分离;货币资金业务授权或批准与执行业务的岗位相互分离;货币资金总账和日记账登记岗位相互分离;票据购买、票据保管、票据填写和印章保管岗位相互分离等。

(4) 授权审批控制;

(5) 支付审批程序控制;

医院办理货币资金支付业务应当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 即:支付申请、支付审批、支付复核、支付结算。

(6) 财产保全控制。

包括稽查核对、定期盘点。

3.2 医院货币资金控制的要点

3.2.1 把好货币资金支出关从某种意义上讲, 节支意味着开源。

控制医院不合理不合法的支出, 等于给医院带来收人。如何判断支出是否合理合法, 这是我们的首要任务。为此, 必须做到四审四看。一审支付申请, 看是否有理有据;二审支付审批, 看审批程序、权限是否正确, 审批手续是否完备;三审支付复核, 看复核工作是否到位;四审支付结算, 看是否按审批意见和规定程序办理, 出纳人员是否及时登记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账。

3.2.2 管住货币资金流入点

3.2.2. 1 门诊收入的退费管理

(1) 退当日药费, 应由药房签字、患者签字并交回原始收据及清单, 收据门诊收款员方可在计算机内操作退费。 (2) 退非当日药费, 应由医师出示红字处方, 医教处或门诊办公室审核签字, 药房盖章确认药已收, 患者交回原始收据及清单, 门诊收款员方可在计算机内操作退费。 (3) 退检查、治疗、化验等其他费用, 由各执行科室签字说明退费原因, 患者签字并交回原交费单、原始收据及清单, 门诊收款员方可在计算机内操作退费。 (4) 由于收款员操作失误造成的退费, 应由收费处后台工作人员检查、核对、签字, 门诊收款员方可在计算机内操作退费。 (5) 对于不能收回原始收据的, 一般不退费。如有特殊原因, 必须有对方财务部门出具证明, 有关事项由医院有关领导同意, 说明退款理由并签章后方能退款。

3.2.2. 2 住院收入的退费管理

医院财务科“预收医疗款”总账余额应与住院收费处“预收医疗款”明细账定期核对, 并对住院收费处每日上报的“住院费用结算汇总表”复核审查, 保证其报表的真实性;退款员应对从结帐员传来的“退款书”认真核对审查, 不能仅凭“退款书”的金额进行退款, 退款员与结帐员要起到相互制约的作用, 同时“退款书”必须填写病历号和付款人姓名, 并定期抽查, 防止结算员假退住院病人预交住院押金。

摘要:货币资金是医院资产中流动性最强、控制风险最高的一种资产, 并与医院的医疗活动息息相关。本文通过分析医院货币资金控制中可能存在舞弊行为的环节, 提出在完善货币资金内控制度的基础上, 管住关键控制点, 从而有效地解决当前医院货币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使有限的资金在医疗服务活动中发挥最大的作用。

关键词:货币资金,控制

参考文献

[1]贺凤珍.试析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J].集团经济研究, 2006 (23) .

[2]陈云.浅议医院货币资金的投资管理[J].卫生经济研究, 2002, 12 (48) .

论货币资金管理的风险与控制 篇4

一、货币资金的概述

货币资金, 广义的是指企业能够掌握和控制的, 处于生产经营活动中的, 以货币形态存在的资金, 它是企业最活跃的资金, 流动性强, 是企业的重要支付手段和流通手段。按其形态和用途不同可分为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其他货币资金又包括外埠存款、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信用证保证金存款、信用卡存款、存出投资款等。货币资金具有以下特点:资金的一般形态;具有普遍的接受性和最强的流通性;分析判断支付能力和偿债能力的重要财务指标。

二、货币资金的风险

风险是指在某一特定环境下, 在某一特定时间段内, 某种损失发生的可能性。风险是由风险因素、风险事故和风险损失等要素组成。换句话说, 在某一个特定时间段里, 人们所期望达到的目标与实际出现的结果之间产生的差距称之为风险。从广义来理解, 风险是指在特定的客观条件下, 特定时期内, 某一事件其实际结果于预期结果的变动程度, 变动程度越大, 风险越大;反之, 则越小。从狭义上说, 风险是指可能发生损失的不确定性, 强调可能存在损失, 而这种损失是不确定的。目前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货币资金方面存在的风险主要有:

1.企业资金监管力度不够, 财务人员没有遵守相关货币资金管理条例的规定, 导致资金被挪用、盗窃、体外循环以及欺诈和舞弊等事故, 这不仅直接导致了企业资产的流失, 还将对企业的商誉产生负面的影响。

2.企业不能及时有效地筹集到生产经营所需资金, 可能导致企业丧失良好的投资机会或购货时的现金折扣, 更有甚者, 企业为了偿还到期的负债, 不惜低价或者亏本出售存货和其他长期资产, 而无法及时清偿外债时又面临破产重组或被其他企业兼并等危机。

3.在企业既持有大量货币资金, 又有巨额银行借款时, 由于其财务预算编制的不准确、内部资金调度不畅或现金管理能力不强等原因, 很可能导致企业名下多余的现金收益低于贷款利率。

三、货币资金风险控制的措施

1.企业相关财务人员在办理有关资金业务时, 应当严格遵守企业的现金和银行存款管理制度, 按照制度条例的规定及相应的权限开展现金、银行存款的收付及转账工作, 严格贯彻内部牵制制度, 禁止由一人办理货币资金全过程业务, 不相容岗位应分离以加强制约和监督。具体执行措施有:货币资金收支与会计记账的岗位应分离;货币资金收支要有合理合法的凭据, 收入时要严格审核现金或银行进账单的真伪, 支出要有企业规定的核准手续;控制现金坐支, 当日收入现金应及时送存银行;严禁将办理资金业务的印章和票据集中一人保管;公司出纳除了每天定点盘点库存现金外, 还要定期与银行核对银行存款账, 对于有未达账项的情况, 及时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以做到账实相符;企业内部控制部门要定期加强对货币资金的盘点及收支业务的内部审计等。

2.要优化资本结构, 做到长钱长用, 短钱短用, 避免因资金占用与资金供应的期限错配而造成资金短缺。企业应当定期组织召开资金调度会, 对资金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综合分析, 根据各生产业务部门实际情况, 制定货币资金收支计划, 在合理预测一定时期货币资金存量的情况下, 通过实施相应的经营策略, 解决货币资金缺口。要加强企业资本负债率及流动比率等指标的管理, 使相关财务指标达到一个稳定最佳的水平。既不能使企业的财务负担过于沉重, 又要合理利用财务杠杆, 以保证企业日常经营活动有充足的资本运作。值得关注的是, 企业在进行融资等重大决策时, 事先要对方案进行科学论证及可行性研究, 将相关风险控制在可承受范围以内。资金紧缺时, 要正确应对负债到期时突发的异常情况, 及时采取措施妥善处理, 必要时建立突发异常情况下的预警应对机制。

3.预算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 提高预算尤其是货币资金预算的编制水平, 避免现金等预算指标过高或过低, 确保预算编制的科学、合理、实用, 在此基础上正确统筹协调内部各生产业务机构的资金需求, 切实做好资金在投资、研发、采购、生产、销售等环节的综合平衡, 以全面提升资金的营运效率, 实现企业经营利润的最大化。积极关注各种投资, 同时权衡成本, 选择最优方案, 需要说明的是, 企业投资有价证券, 在事先进行科学论证及可行性研究的前提下, 一定要慎重的权衡风险如违约风险、流动性风险、到期日风险等与未来收益之间的关系, 选择合适的有价证券进行投资, 在可承受的风险限度内最大化地提高现金使用效率。另外, 要加强企业集团统一资金管理, 采用“收支一体化”模式和“收支两条线”模式, 实现集团资金的全封闭全程结算, 做到实时到账, 减少资金在途, 提高资金周转速度, 盘活企业资金。最后, 加大应收账款催收力度, 快速回笼资金。

企业货币资金控制的问题与对策 篇5

一、企业货币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财务部门内部人员的问题

1.1 现金收付业务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 涂改凭证金额。有的出纳人员利用原始凭证填制不全、审核不严或者管理上存在的其他漏洞及业务上的便利条件, 乘机更改发票或收据上的金额, 或者通过添加莫须有的经济业务内容和金额, 达到贪污钱款的目的。

(2) 票据不一致。由于企业内部牵制机制不存在或不起作用, 填制收付款原始凭证与收付款职责未分开。有的出纳员或经办员利用假复写的方法, 使票据凭证联和存根联金额不一致, 贪污差额款。

(3) 盗用或撕毁票据。由于企业在票据管理上存在漏洞, 再加上对收入款项的监督不严, 致使会计人员或出纳人员通过用盗用的发票, 向客户开票重复收款或报销, 隐匿现金, 或者乘机撕毁涉及收入现金的票据, 将票款私吞。

(4) 虚开发票。有的会计人员或有关人员与外部人员串通, 在购物时虚开发票, 将多支出的现金据为己有。其主要原因是会计稽核人员未能真正发挥作用。

(5) 错记金额。有的企业内部会计分工、会计牵制出了问题, 造成出纳人员在登记现金日记账时故意记错金额或将其合计数加错, 致使现金收人日记账合计数少记, 支出日记账合计数多记, 从而将多余库存现金占为己有。

1.2 银行存款收支业务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 支票管理混乱。有的会计人员或出纳人员利用企业未建立有效的票据使用制度, 未定期核对银行存款日记账和银行对账单的漏洞, 擅自签发现金支票提取现金或擅自签发转账支票套购物品, 不留存根, 不记账, 将现金、实物据为己有。

(2) 涂改或伪造银行对账单。出纳人员私自提现, 然后涂改银行对账单上的发生额或者使用不法手段打印银行对账单进行替换, 使其与银行存款日记账上的金额相符, 以掩盖银行存款减少的事实。

(3) 私自背书转让或出借支票、账户。由于企业财务部门存在对印章保管未进行牵制设置, 票据、银行账户管理混乱, 授权审批制度形同虚设等方面的弊端, 容易造成出纳人员将转账支票、汇票及银行本票私自转让给其他单位, 或将支票借给他人用于结算, 允许他人使用本企业开设的银行账户为其办理转账业务, 从中谋取私利。

(4) 多头开户, 套取利息, 截留公款。会计或出纳人员利用其个人与个别银行间的关系, 私自利用企业印章在他行开设存款账户, 对收进的款项存人私设的户头, 等期末再存人单位账号, 将私存期间的利息据为己有。

2、财务部门外部存在的问题

2.1企业负责人中饱私囊。有的企业负责人有章不循, 以法人代表意志为转移, 私自对外投资, 收益不入账、中饱私囊, 谋取个人私利。

2.2“小金库”现象依然存在。小金库指违反国家财经法规及其他有关规定, 侵占、截留国家和单位收入, 化大公为小公、化小公为私有, 未在本单位财务会计部门列收列支或未纳入预算管理、私存私放的各种资金。2009年4月24日, 在北京召开的全国“小金库”治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 中央治理“小金库”工作领导小组组长、财政部部长谢旭人指出, 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小金库”治理工作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 是深化收入分配制度、财税体制等改革的重要内容, 是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的重大举措,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目前, 有的企业在办理采购、销售、投资、工程项目业务中仍存在不开票据, 损公肥私, 捞取巨额回扣的现象, 后将其所得纳入企业“小金库”, 以满足少数人员的支配。

二、完善货币资金内控制度, 加强企业货币资金管理

货币资金是单位流动性最强的资产。对货币资金的控制, 最主要的目标是保证货币资金的安全与完整, 具体地就是要保证货币资金余额真实、准确, 做到账实、账表相符;保证货币资金支出恰当、合理, 做到防止侵占、挪用发生。货币资金控制制度是利用内部分工而产生的相互联系、制约而形成的一个严密控制体系。其具体内容包括岗位分离控制制度、授权审批制度、稽核制度及盘点核对制度等。

1、岗位分离控制制度。

在货币资金内部牵制制度中, 要明确出纳与会计岗位的分工, 出纳员负责现金、银行存款的收付工作, 除登记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账外, 不得兼管稽核、会计档案的保管和收入、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另外, 要不定期地对会计人员的岗位进行轮换, 使其不敢营私舞弊。

2、授权审批制度。

企业要明确规定涉及会计及相关工作的授权批准的范围、权限、程序、责任等内容, 企业内部各级管理者必须在授权范围内行使职权和承担责任, 经办人员也必须在授权范围内办理业务。

3、稽核制度。

在货币资金稽核制度中, 要求会计主管或指定的会计人员必须对每一笔货币资金的收付认真审核, 审查手续是否完备, 数字是否正确, 内容是否真实、合理、合法。

4、盘点核对制度。

《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货币规范》规定:“单位应定期或不定期的进行现金盘点, 确保现金账面余额和实际库存相符, 如发现不符应及时查明原因, 做出处理”。在日常工作中, 出纳人员对现金一定要做到日清月结, 确保账实相符。在货币资金盘点核对制度中, 强调货币资金要定期进行盘点清查并与银行对账, 每月至少核对一次, 做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在货币资金收付时, 要把握每一笔的收付都必须填制或取得合理合法的原始凭证, 并经有关人员审核批准后方可作为编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的依据。

5、银行账户清理检查制度。

过去有些单位由于诸多原因, 在不同的银行网点开设了多个银行账户。由于企业财务人员变动频繁, 工作变动时无交接手续, 加之长期不与银行及时对账, 致使企业银行账户余额严重不实。因此, 企业要严格按照《支付结算法》等有关规定开立银行账户并及时定期地清理和检查, 以尽可能少的银行账户开展业务。定期逐户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如调节不符要及时查明原因。建议企业向银行发银行询证函, 取得银行回函后, 与账面数核对, 发现不符, 及时报告。因为银行询证函是直接从银行取得的第三方证据, 比较客观可靠地证实企业银行存款金额。

6、票据及印章分管制度。

加强银行预留印鉴的管理, 严禁由一人保管支付款项所需的全部印章。票据及银行印鉴的使用实行分离并用制, 即票据由出纳员保管、银行印鉴的公章由财务负责人保管、印鉴的人名章由持有人自行保管。这样可以防止在万一出现被盗等意外的情况下, 使企业避免损失。

7、定期审计制度。

加大监管力度, 建立对单位货币资金业务的监督检查制度, 加强对货币资金收支业务的内部审计, 使货币资金内控制度逐步完善。

8、职业道德教育和业务培训制度。

会计或出纳人员是与企业资金接触最紧密的人员, 所以在符合持证上岗的前提下, 良好的职业道德操守是其是否被选拔或任用的首要考虑因素。企业要建立完善的职业道德教育培训机制, 并结合奖罚措施, 以督促会计、出纳人员踏踏实实地做好本职工作, 以警示企业领导者不可滥用职权私设“小金库”。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企业的经营效益, 财务人员应在管好、用好资金上多下功夫。因此, 企业要制定培训计划, 财务人员要主动学习, 不断充实新知识、汲取新经验, 为企业创造更多的效益。

货币资金是企业的血液, 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货币资金的合理筹措和有效使用。企业要建立健全货币资金内控制度, 形成完善的内部牵制和监督制约机制, 以堵塞漏洞, 消除隐患, 规范货币资金的使用, 保障企业的正常运转, 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杨瑞平, 吴秋生.论资金控制的十大环节[J]会计之友, 2009年4月 (下)

[2]、柳菊香, 陈惠明.论资金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中心[J]财会月刊, 2001 (7)

[3]、肖泰敏, 梁晓蓬.浅谈集团公司货币资金内部控制[J]煤炭经济研究, 2002 (3)

货币资金与结算 篇6

关键词:油田企业,资金管理,控制分析

一、油田企业加强资金管控的意义

1. 加强资金管理和控制, 可以促进企业资金周转。

企业供产销是生产经营的重要环节, 也是资金运动的主要环节。管住资金, 可以管住企业的大部分经营活动。因此, 必须对全部资金和处于各周转环节的流动资金进行经常性分析, 及时掌握资金的使用情况, 保持企业财务上的流动性, 维持企业的偿债能力。

2. 加强资金管理和控制, 可以有效防范舞弊行为。

货币资金管理的好与坏, 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兴衰, 强化货币资金内部控制, 制定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 保证资金的收入、支出合法合理, 能有效地防止货币资金管理中常见的舞弊行为。

二、现阶段油田企业财务资金管理中的突出问题

1. 信息失真, 难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目前我国相当多的企业信息不透明、不对称和不集成。企业的高层决策者难以获取准确的财务信息, 搞不清楚下面的情况。更为严重的是, 企业各层面都在截留信息, 甚至提供虚假信息, 使得汇总起来的信息普遍失真, 会计核算不准, 报表不真实, 有时合并的会计报表还掩盖了下属单位的实际经营状况。

2. 监控不力, 缺乏事前、事中的严格监督。

目前国有企业中, 所有者对企业、母公司对子公司、公司管理层对各资金运动环节普遍存在着监控不力甚至内部人为控制现象, 擅自挪用转移资金甚至侵吞国有资产等问题突出。不少母公司难以及时掌握子公司的财务资金变动情况, 企业资金入不敷出, 依赖借新还旧来维持生产经营, 财务风险极大。很多企业造成“财务管理跟着会计核算走, 会计核算跟着领导意志走”, 使财务监督流于形式。

3. 资金散乱, 使用效率低下。

目前, 国有企业资金集中管理的需要和内部资金分散的现实矛盾已成为现阶段企业财务资金管理中最突出的问题。一是子公司多头开户的现象比较普遍;二是投资决策随意性大;三是资金沉淀严重。

三、油田企业货币资金管理控制的对策建议

1. 油田公司货币资金内部控制设计

(1) 授权控制。 (1) 油田公司各所属公司负责人对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本公司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制度以及保证货币资金的安全完整性负责。 (2) 所属公司制定本单位的资金授权管理实施细则, 规定货币资金授权审批程序, 明确审批人对货币资金业务的授权批准方式、权限、程序、责任和相关控制措施等。 (3) 审批人应当根据本单位资金授权管理实施细则的规定, 在授权范围内履行其职责。 (4) 严禁未经授权的机构或人员办理货币资金业务或直接接触资金。

(2) 岗位控制。 (1) 所属公司应当建立货币资金业务的岗位责任制, 明确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 确保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 (2) 办理货币资金业务必须设置相互独立的审批、复核、会计、出纳岗位, 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岗位轮换。 (3) 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的人员应当具备良好的会计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非正式员工和未转正的毕业生不得在与办理货币资金收拨业务相关的岗位上工作。 (4) 出纳人员原则上在该岗位连续工作不应超过三年。 (5) 经办人应当在职责范围内, 按照审批人的批准意见办理货币资金业务。对于审批人超越授权范围审批的货币资金业务, 任何环节的经办人员均有权拒绝办理。

(3) 货币资金管理。所属公司必须根据现金管理暂行条例的规定, 结合本公司的实际情况, 确定本公司现金的开支范围。所属公司现金收入应当及时存入银行, 不得用于直接支付本单位自身的支出。因特殊情况需坐支现金的, 应事先报经开户银行审查批准。所属公司应当每日进行现金盘点, 做到日清月结, 确保现金账面余额与实际库存相符。所属公司备用金等内部借出款项必须执行严格的授权批准程序, 严禁擅自挪用、借出货币资金, 严禁白条抵库。所属公司在国内特殊地区经营活动中收取的零星外币现钞, 应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和操作流程, 视同人民币现金进行管理, 严格按照国家外汇管理的有关规定, 及时到具有经营外币业务的银行进行结汇, 严禁通过非正规渠道进行外币兑换。

2. 油田公司资金授权管理设计

(1) 预算内资金支出授权管理。油田公司对预算内各项资金支出实行分级管理、分级负责、按程序规范操作。年度预算内各项资金支出预案由各业务部门及基层单位提出并报油田公司财务资产处统筹平衡, 由油田公司财务资产处制定年度收支预案, 经公司总会计师核准后, 报请公司预算委员会确定年度预算分块资金支出总量。各业务部门及基层单位安排的支出必须控制在年度预算确定的分块资金支出总量之内, 因特殊情况需要超出资金支出总量的, 一律按照预算外资金支出的审批程序予以办理。

(2) 预算外资金授权管理。油田公司对预算外资金支出从严控制, 依据支出项目的金额实行分级审批管理, 由公司总会计师归口核准。油田公司财务资产处办理完预算外资金支出的拨付手续后, 要对审批资金的用途、金额、使用单位及部门、拨付日期、签批领导等内容予以备案, 建立台账, 并按月将预算外资金支出的审批情况向有关领导报告。年终, 油田公司财务资产处在汇报财务决算情况时, 要专题汇报全年预算外资金的支出情况。

参考文献

[1]魏梦琳, 秦秋菊.以内部控制为保障的油田公司货币资金管理初探[J].企业经济, 2010 (2) .

货币政策、企业资金占有与过度投资 篇7

货币政策对企业投资效率有着直接的影响。宽松的货币政策一方面能够通过改善信贷配给和降低市场利率来减少企业融资约束,另一方面能够给企业带来比紧缩期更好的投资机会,进而提高其投资效率。但是,企业过度投资和投资不足两种低效率投资行为在货币政策背景下的行为逻辑和表现应该会有所不同。根据资本逐利规律,企业的投资动机及投资行为首先应受到其占有资金多少的影响。那么,在宽松的货币政策环境下,企业过度投资行为会产生怎样的变化,货币政策和过度投资之间的影响路径究竟是什么?

近年来,学者们围绕银行信贷等企业债务对过度投资行为的相机治理作用展开了研究,但并未得到一致结论。唐雪松等(2007)、廖义刚(2012)、刘婷和郭丽虹(2015)认为银行信贷能够通过降低企业自由现金流量,进而降低其过度投资水平。而李枫等(2008)、黄珺等(2012)则指出,由于我国银企关系设计与国外的差异以及我国国有企业产权特征等因素,银行信贷没有表现出对自由现金流量过度投资行为的制约作用。此类研究的实证设计取自类似的资本市场数据,为何却出现不同的研究结论?银行信贷到底对自由现金流量过度投资行为表现出何种作用?

为了研究以上问题,本文以2002~2013年我国A股上市企业数据为样本,对货币政策与企业过度投资行为之间的作用进行了探讨,同时结合货币政策背景考查了银行信贷对自由现金流量过度投资行为的不同效应。本文的贡献在于:一是系统分析了货币政策对企业过度投资行为的作用路径和影响机理;二是结合宽松和紧缩的货币政策背景,对银行信贷对自由现金流量过度投资行为的相机治理作用进行了辨识与分析。

二、理论分析及研究假设

(一)货币政策、自由现金流量与过度投资

1. 货币政策与自由现金流量。

Jensen(1986)将自由现金流量定义为“公司现金中用于能够产生正的净现值项目后用相关资本成本进行折现的现金流量”。近40年来,自由现金流量的内涵在不断发展。Francis et al.(2000)认为自由现金流量等于经营现金流量减去资本性支出及优先股股利。Richardson(2006)指出自由现金流量等于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减去维持性投资及上年预期投资的差额。汤谷良(2002)指出自由现金流量是在企业持续经营的基础上,用经营现金流量减去必要的资本性支出的差额。同时,强调自由现金流量没有统一的标准,应基于不同主体的立场有所调整。张敦力等(2014)提出,自由现金流量还应包括扩大投资所增加的流动资金、用于履行保护环境和恢复生态等社会责任所增加的投资所需资金。

自由现金流量的内涵至今没有被统一界定。但是能够被广泛接受的自由现金流量,是指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即企业自由现金流量来自销售商品、提供劳务产生的有效产出。宽松的货币政策通过资产价格及信贷渠道提高企业有效产出,基于企业主营业务活动的有效产出无疑是自由现金流量的基本来源。另外,自由现金流量的减项包括维持性资本支出和新增资本支出两个部分。维持性资本支出相对稳定,一般不会有大的变化;而新增资本支出是指净现值为正、必要的资本支出或者基于上一年度增长机会和财务能力的预期投资,这个减项强调的是在持续经营的基础上能够由企业财务能力负担的资金支出。因此,自由现金流量的减项是相对稳定和理性的。

基于此,本文提出假设1:宽松的货币政策会提高企业的自由现金流量。

2. 货币政策与过度投资。

探讨货币政策与过度投资行为的基础是明确导致过度投资行为发生的代理冲突理论及实践存在的客观性。Jensen(1986)、Jensen和Murphy(1990)研究发现,经理对地位、权力、薪酬的内在追求与企业规模成正比,因此偏好建立个人帝国。Devereux和Schiantarelli(1990)的研究表明,规模较大的企业存在更强的投资—现金流敏感性,这表明大规模公司更可能存在“经理帝国主义”现象。Bebchuk和Stole(1993)指出,经理的短期机会主义可能导致投资过度。何金耿和丁加华(2005)、支晓强和童盼(2007)、高雷和张杰(2011)、李小荣和张瑞君(2014)等分别对我国上市公司代理成本存在的客观性及其影响进行了分析和检验。

过度投资行为脱离了传统投资理论框架的假设,股东与经理、债权人与股东间的代理冲突是企业过度投资的主要原因。现代社会以分工为基础构建微观经济体系与形态,决定了基于契约安排的公司治理机制和管理模式的普遍存在。因此,引发过度投资行为的动因是客观存在的。

企业资本投资资金主要来自两个途径:一是企业自我创造的利润积累;二是外部负债融资。宽松的货币政策通过资产价格渠道和信贷渠道能够降低融资成本,增加社会需求,进而扩大企业有效产出。此时,企业自由现金流量和银行信贷资金都得以增加。这两个来源的资金都是企业拥有控制权的、能够基于企业目标支配的经济资源。对作为支配主体的企业来说,本文称之为“资金占有”。基于资本逐利规律及代理成本的客观存在,企业资金占有量越大,意味着可能用于过度投资的资金越多,过度投资行为可能更严重。

基于此,本文提出假设2:宽松的货币政策能够导致更严重的过度投资行为。

3. 自由现金流量在货币政策与过度投资之间的中介作用。

Jensen(1986)指出,过度投资行为是指将自由现金流投资于净现值为负的项目。当企业有充沛的自由现金流时,过度投资行为更加严重。虽然后续的研究并不认为过度投资仅限于自由现金流量的投入,而主要指企业实际投资与理性投资的差额(Richardson,2006;Biddle et al.,2009),但是该文对自由现金流量与过度投资的关系做了明确的描述。

股东与经理人、股东与债权人以及大小股东之间的代理冲突,都可能导致企业的自由现金流量被用于过度投资。Titman et al.(2004)研究发现,资本投资大量增加的企业,未来市场价值下降。在高现金流、低负债比率的公司中,过度投资行为更严重。Degryse和Jong(2006)对荷兰上市公司的研究发现,低成长机会的公司具有更大的投资—现金流敏感性,其原因在于自由现金流量导致了经理人的过度投资。张功富(2007)的研究结果显示,自由现金流量水平与过度投资行为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徐晓东和张天西(2009)指出,在企业投资过度的情况下,自由现金流越多、代理成本越大的企业过度投资现象越严重。

以上文献证明了自由现金流量对过度投资的影响,但需要明确的是,按照自由现金流量的定义,在宽松的货币政策环境下,企业有效产出增加才能提高自由现金流量水平,企业经理人或者股东才有用于过度投资的资金来源。因此本文认为,这三者的作用路径应是:货币政策越宽松,自由现金流量越多,过度投资越严重。

基于此,本文提出假设3:自由现金流量在货币政策对企业过度投资的影响中起到中介作用。

(二)货币政策、银行信贷与过度投资

1. 货币政策与银行信贷。

货币政策信贷传导理论解释了宽松或者紧缩的货币政策与社会投资、产出及总需求之间的作用机理。具体而言,在传导机制中,银行贷款渠道与资产负债表渠道都能够对企业依赖外部融资的投资行为产生一定影响。由于商业银行的资产和负债业务一样,具有独特的政策传导功能,并且商业银行贷款与其他金融资产(如债券)不能完全替代,特定类型的融资需求只能通过商业银行信贷得到满足。

Stiglitz和Weiss(1981)指出,在信贷配给均衡的状态下,货币政策可以有效改变信贷供给量,从而影响投资支出。Bernanke和Blinder(1992)研究发现,中央银行可以通过货币政策运作缩小银行准备金规模,从客观上提高商业银行提供贷款的能力,从而使那些依靠贷款融资的个人和企业的资金需求得到满足,其支出水平将随之提高。孙建军和王兴龙(2012)认为我国商业银行在银行信贷渠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李秉成和祝正芳(2013)研究发现,货币供应量与企业向商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借入的资金正相关。

基于此,本文提出假设4:宽松的货币政策会提高企业的银行信贷资金水平。

2. 银行信贷与过度投资。

国内外文献对企业负债、银行及商业信贷与过度投资行为有了较充分的论述,普遍的观点是债务治理功能能够抑制企业的自由现金流量过度投资行为。但就银行信贷本身而言,基于资本逐利规律和委托代理理论的基本逻辑,企业拥有较多的“资金占有”时,投资的动机只是债务边际成本和投资边际收益权衡的结果。如果过度投资行为在短期内并没有降低企业业绩,或者反而提高了其价值(詹雷等,2013),债务还本付息的压力能够由企业盈利能力或者其他原因补偿,投资冲动将在管理者行为选择时占优。此时,基于代理成本的银行信贷资金将和自由现金流量一样,成为过度投资行为的资金来源。

张功富(2007)指出,我国大部分上市公司由国有企业改制而来,其“内部人控制”现象十分严重,使得债权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一种“软约束”。黄乾富和沈红波(2009)将企业债务分为商业信贷、银行借款,分别考查了其对过度投资的作用。文章没有检验出银行借款与过度投资的负相关关系,他们认为,由于政治干预及破产机制的不完善,我国上市公司存在预算软约束的现象,因此,银行借款对过度投资的制约能力下降。周旭和王丽娟(2011)指出,负债的代理成本增大和债权约束机制不健全,是我国债务治理效应不显著的原因。

以上文献支持了银行信贷对企业过度投资的正向影响。需要指出的是,文献在研究设计中,只是单纯考查了银行信贷与过度投资变量间的关系,但是在理论分析时却基于负债对自由现金流量过度投资行为的相机治理作用进行逻辑推导,即这部分文献的理论分析和研究设计存在错位的情况。不过即便是单纯从数据检验的角度,这些文献也对银行信贷与过度投资的作用关系提供了经验证据。另外,有文献认为,银行信贷对过度投资水平的提高或者抑制作用,应该结合我国债务治理效应的宏观基础是否与西方市场经济发展比较完善的国家相一致来分析,这一观点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我们更应该关注银行信贷与过度投资本身的基本逻辑。

就银行信贷与过度投资两者之间的关系来看,在货币政策宽松时,由于社会需求扩大及融资约束的改善,企业的资金成本率可能会小于其投资收益率。企业能够通过争取流动资金贷款增加存货投资,也可以通过项目贷款增加生产线,提高产出能力。有效产出的增加提高了企业现金流的创造能力,当日常经营活动的边际收益大于银行借款的边际成本时,意味着企业“资金占有”绝对值同比增长。此时,基于资本逐利规律和代理冲突基础的解释,股东和经理人将有更多的资源和信心进行过度投资。也就是说,货币政策宽松时,企业自身的收益增量很可能补偿银行信贷成本及应对流动性的压力。此时,银行信贷将更多体现出“投资效应”。结合假设4,本文认为货币政策、银行信贷与过度投资的作用机理应表述为:货币政策越宽松,银行信贷越多,过度投资越严重。

基于此,本文提出假设5:银行信贷是宽松的货币政策与过度投资的中介变量。

(三)货币政策、债务治理与过度投资

上文阐述了银行信贷“投资效应”成立的主要逻辑。文献提出,我国银企关系设计及破产机制不完善等原因造成的预算“软约束”是“投资效应”存在的制度性因素。但是我国银行信贷对上市公司自由现金流量过度投资行为的“治理效应”又应该如何解释呢?

银行信贷的“治理效应”理论来自传统公司治理理论中关于债务杠杆的描述。Jensen和Meckling(1976)指出,债务杠杆的存在将可能被经理人滥用的现金流分配至债权人,其可控现金流减少,代理成本得以降低,来自债权人的监督将进一步提升企业价值。Jensen(1986)指出,经理人牟取私利的直接方式是扩大企业规模,构建“企业帝国”,这有助于他们获得更多的在职消费以及其他隐性激励,但是负债产生的破产威胁会制约其过度投资行为。Stulz(1990)认为,银行信贷所约定的本息支付能够减少经理层可自由支配的现金流,同时债权人也会在债务合同中增加限定性条款,从而抑制经理人的过度投资行为。Mcconnell和Servaes(1995)、Lang et al.(1996)等研究发现:债务融资能有效约束管理层滥用自由现金流的过度投资行为,降低股东与经理之间的代理成本,从而具有相机治理作用。何源和白莹(2007)指出,控股股东持股比例越高,企业过度投资趋势越弱,同时负债融资能够抑制控股股东过度投资行为。廖义刚(2012)研究发现,银行信贷降低了自由现金流过度投资水平,但主要是短期借款发挥了约束作用。杨棉之和马迪(2012)的研究结论显示:资产负债率与短期负债率能抑制过度投资。

但是也有文献提出了相反的证据。李枫和杨兴全(2008)研究发现,债务融资比率及银行信贷在非国有企业样本中表现出对过度投资的抑制作用,在国有企业样本中却推动了过度投资行为,而对于样本整体,债务融资和银行信贷都没有表现出对过度投资的抑制能力。蔡吉甫(2009)指出,基于社会稳定目标追求的政府干预及我国银行的国有产权属性产生了银行信贷对上市公司的“软约束”,因此银行信贷失去了应有的治理功能。黄珺和黄妮(2012)的研究发现,银行借款没有发挥对自由现金流量过度投资的治理作用,反而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上与其显示出正相关关系。本文认为,我国商业银行产权的同属性与目标多元性使我国债权治理的市场化和产权制度基础有别于国外的市场环境,导致房地产上市公司的贷款缺乏风险约束。另外,我国银企关系设计并不涉及更多的公司治理,因此,债权人监督和融资约束的弱化,导致银行借款成为“另一种自由现金流”。

综上,对于我国上市公司的银行信贷是制约还是推动了过度投资行为,文献有较多的争论,这里有三个问题需要梳理。第一,Jensen和Meckling(1976)、Stulz(1990)等西方文献主张的债务治理效应阐述的是其抑制了自由现金流量对过度投资的推动作用,强调债务本息支付降低了自由现金流量水平,从而约束了基于自由现金流量的过度投资行为,即债务治理针对的是自由现金流量导致的过度投资行为。但是国内部分文献忽略了“债务—自由现金流量—过度投资”之间的作用机理,而是单纯考查“债务—过度投资”的关系,并且得出我国银行信贷没有债务治理功能的结论。第二,通过“债务—自由现金流量—过度投资”路径考查。对于债务未能约束过度投资行为的情形,政府干预、银企关系设计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释其原因,但是基于自由现金流量过度投资的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结论存在矛盾。同时,债务“软约束”的解释只是对实证检验结论的补充说明,并没有数据对“软约束”本身进行检验。而来自同一资本市场类似样本数据得出的相反结论无疑也是对“软约束”理论解释的质疑。第三,主张债务能够对过度投资发挥治理效应的观点强调,银行信贷固定偿付本息的契约形式能够有效降低企业的自由现金流量,从而抑制过度投资行为;同时,银行信贷作为一种担保机制,能够抑制经理人的懈怠行为,优化企业决策。但是,这部分文献忽略了企业收益与银行信贷之间的问题。

本文认为,银行信贷对自由现金流量过度投资行为的债务治理效应取决于企业边际收益和银行信贷边际成本之间的数量关系。银行信贷与自由现金流量对过度投资检验的模型中,银行信贷降低自由现金流量过度投资水平是通过两者的交乘项检验实现的。当交乘项系数为负,并且自由现金流量的系数为正时,银行信贷对过度投资的调节效应降低了自由现金流量对过度投资的影响,此时银行信贷的“治理效应”显现出来。治理效应的本质是银行信贷的利息支出降低了企业自由现金流量,从而冲击了自由现金流量对过度投资的影响,但是银行信贷和自由现金流量之间并不存在绝对的互斥关系。自由现金流量来自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信贷利息支出来自筹资活动的现金流出。如果企业经营活动的边际收益率大于资金成本边际增长,企业收益在补偿了资金成本后,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或者说自由现金流量的绝对值仍然在增加;反之,只有当企业经营活动的边际收益率小于或者等于资金成本率时,信贷的利息支出才会导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自由现金流量的绝对值减少。

从货币政策宏观环境来看,货币政策传导理论认为,紧缩的货币政策会导致信贷规模缩减和资金成本上升,从而抑制企业存货投资和固定资产投资,企业有效产出减少。由于固定成本的存在,企业经营活动的投资回报率也会降低,资金成本率上升。此时债务本息增加和自由现金流量降低的双重压力将凸显出银行信贷对自由现金流量过度投资行为的抑制作用,银行信贷对自由现金流量的治理效应得以显现。

基于此,本文提出假设6:在紧缩的货币政策时期,银行信贷资金对自由现金流量过度投资水平的作用显著异于宽松的货币政策时期。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样本与数据

考查货币政策对企业过度投资的影响,需要区分货币政策紧缩、宽松等各政策窗口期可能产生的不同作用,本文选取2002~2013年我国A股上市企业数据为研究对象。2002~2013年度间,根据本文采用的货币政策衡量指标,宽松期和紧缩期各有6个年度。按照研究惯例,本文剔除了金融保险类以及数据缺失的企业,共得到9156个研究样本。研究所需数据主要来源于CSMAR数据库,并结合色诺芬数据库进行补充整理。广义货币供应量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网站,使用Stata 11.0进行统计分析。

(二)变量定义

1. 货币政策类型的界定和松紧度衡量。

本文参考朱新蓉和李鸿含(2013)的观点,按照广义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率是否超过17%来定义货币政策紧缩和宽松的两种状态。即当广义货币供应量同比增长率大于17%时,定义货币政策变量MP为1,表示宽松的货币政策;当广义货币供应量同比增长率小于17%时,定义货币政策变量MP为0,表示紧缩的货币政策。

2. 企业过度投资指标的选取与检验。

本文沿用Richard-son(2006)的方法估算企业过度投资,构建如下模型:

其中:Invt是t年企业实际资本投入量,等于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及无形资产当年的增加额,用总资产标准化;Tobin Qt-1为企业上一年度的托宾Q值;Levt-1为企业上一年度的资产负债率;Casht-1为公司上一年度期初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和短期投资之和;Aget-1为公司年龄,指公司上市日起至2013年的时间段在各样本公司时间序列数据中的年度差异;Sizet-1为上一年度公司规模,用企业总资产的对数表示;Rett-1为上一年度公司股票的市场回报率。另外,模型中加入了行业变量(Industry)和年度变量(Year)。

通过样本数据对该模型回归,可以计算出各企业在t年理性的资本投入量;然后,用各企业t年的实际投资额减去理性投资额,就可以得到残差ε,即为非理性投资部分。如果该残差大于0,则表示企业存在过度投资。残差越大,过度投资就越严重,即为本文所估计的变量过度投资(Over_Inv)。本文研究只限于过度投资样本。

3. 企业自由现金流量的定义。

参照杨华军和胡奕明(2007)的做法,本文定义自由现金流量等于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减去累计折旧、累计摊销和预期新增投资之后的余额,并用总资产标准化。其中,预期新增投资为过度投资计算模型中估算的预期资本投资。

4. 银行信贷资源配置指标的定义。

企业获取银行信贷一般有短期借款和长期借款之分,本文以短期借款和长期借款加总作为银行信贷指标,并用总资产标准化。

(三)回归模型的设定

为了考查货币政策、自由现金流量与企业过度投资之间的作用机理,本文根据Baron和Kenny(1986)、温忠麟等(2004)提出的中介变量依次检验法予以检验,模型控制变量的设计参考靳庆鲁(2012)的做法。所有的解释变量均做滞后一期处理。为了检验假设1、假设2及假设3,本文需要构建以下三个模型:

模型中a、b、c、c'用以检验紧缩的货币政策(MP)、自由现金流量(Fcf)与企业过度投资(Over_Inv)三者之间的关系。具体检验步骤是:(1)如果模型(1)中的a不显著,即表明解释变量(宽松的货币政策)与中介变量(企业自由现金流量)之间不存在解释关系,则自由现金流量的中介效用不存在,该中介效用检验停止;如果显著,则利用模型(2)和模型(3)进行检验;(2)如果模型(2)和(3)中的c和b不显著,则中介效用不存在;如果c和b显著,且c'不显著,说明中介变量(企业自由现金流量)起到完全中介作用;如果c'显著,则说明自由现金流量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根据假设1、假设2和假设3,预计模型(1)中货币政策(MPt-1)系数、模型(2)中货币政策(MPt-1)系数、模型(3)中货币政策(MPt-1)系数与自由现金流量(Fcf)系数显著为正。

与以上三个模型类似,为考查货币政策、银行信贷与企业过度投资之间的作用路径,本文构建以下三个模型:

此模型与以上中介变量依次检验的方法及步骤相同。根据假设2、假设4、假设5,预计模型(4)中货币政策(MPt-1)系数、模型(5)中货币政策(MPt-1)系数、模型(6)中货币政策(MPt-1)系数与银行信贷(Loan)系数显著为正。

为考查银行信贷对自由现金流量过度投资行为的抑制作用在货币政策紧缩期和宽松期的显著差异,构建模型(7)检验假设6:

根据假设6,我们按照广义货币政策紧缩和宽松的两种状态划分子样本。依据本文的货币政策变量定义,我们确定2002年、2004年、2006年、2007年、2012年和2013年为货币政策紧缩期;2003年、2005年、2008年、2009年、2010年和2011年为货币政策宽松期。我们预期,在货币政策紧缩期,自由现金流量系数为正,自由现金流量与银行信贷的交乘项系数显著为负;在货币政策宽松期,自由现金流量系数亦显著为正,但是自由现金流量与银行信贷的交乘项系数显著异于货币政策紧缩期样本。

四、实证结果与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主要变量描述性统计结果见表1。

由表1可知:企业过度投资均值为0.76,中位数为0.44,说明我国较少比例的上市公司存在严重的过度投资行为。自由现金流量指标均值为0.74,中位数为0.43,这一指标与过度投资指标相对应,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自由现金流量是企业过度投资的源泉。银行贷款指标的均值为0.24,中位数为0.22,这与饶品贵(2013)的结果类似。货币政策指标均值为0.50,说明我国在2002~2013年期间,实行的是稳健的货币政策,这与国家货币政策宏观调控的基调是一致的。净资产收益率均值为0.07,中位数为0.05,表明过度投资样本公司的权益报酬较低。另外,该指标最小值为-29.88,最大值是221.4,说明过度投资公司盈利能力的两级分化非常严重。过度投资样本公司年龄均值为2.17,说明新上市公司基于业务扩张的需要更可能发生过度投资行为。资产负债率均值为0.60,中位数为0.53,表明过度投资的上市公司存在较重的财务压力。股票回报率指标表明了2002~2013年过度投资上市公司资本市场的投资回报率情况,其均值为0.033,中位数为0.02,这可能是由于资本市场对企业的过度投资行为持消极态度。账面市值比均值为0.71,中位数为0.70,意味着过度投资的上市公司可能没有得到市场的认可。

(二)实证结果与分析

1. 货币政策、自由现金流量与过度投资。

表2是货币政策、自由现金流量及过度投资中介变量检验的回归结果。

模型(1)解释了货币政策与自由现金流量的关系。货币政策系数为0.211,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正,说明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会增加企业自由现金流量,这验证了本文的假设1。控制变量中,净资产收益率的系数为0.00122,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正,显示了净资产收益率与自由现金流量间的正相关关系。公司年龄显示为0.0655,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正,表明公司上市时间较长后,自由现金流量也会增加,这可能是因为企业上市后利用上市公司的市场地位,使得其盈利能力增强。股票回报率系数为0.0891,在1%的水平上显著,表明市场回报率较高的企业,自由现金流量也较高,符合市场对公司股票价值认同的一般规律。

注:***、**、*分别表示在1%、5%和10%的水平上显著,下同。

模型(2)解释了货币政策与过度投资的关系。货币政策系数为0.211,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正,说明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会提高企业的过度投资水平,这验证了本文的假设2。净资产收益率的系数为0.00119,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正,说明企业自有收益是过度投资的重要推动因素。公司规模系数为-0.124,在1%的水平上显著,进一步检验了资产规模大的企业过度投资水平较低,这与描述性统计的分析结果一致。公司年龄为0.0463,结合模型(1)公司年龄与自由现金流量的检验结果,意味着较大年龄的上市公司自由现金流量更多,更可能进行过度投资。资产负债率系数为0.125,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正,表明企业通过商业信贷、银行信贷等方式增加的债务融资提高了过度投资水平。账面市值比系数为0.215,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正,意味着公司资产价格提高,过度投资行为也会增加。这与货币政策资产价格传导理论一致,公司资本市场的资产价格提高,企业投资水平将增加。

模型(3)解释了自由现金流量在货币政策与企业过度投资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货币政策系数为0.0102,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正。比较模型(2)货币政策系数(0.211)可知,宽松的货币政策对过度投资的解释能力显著下降。而自由现金流量的系数为0.953,在1%的水平上显著,这意味着宽松的货币政策对过度投资的影响至少有一部分是通过中介变量(自由现金流量)实现的,验证了假设3。

2. 货币政策、银行信贷与过度投资。

表3是货币政策、银行信贷与过度投资中介变量检验的回归结果。

模型(4)解释了货币政策与银行信贷的关系。货币政策系数为0.0207,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正,说明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会增加对企业的银行信贷,这验证了本文的假设4。控制变量中,净资产收益率系数为0.000209,在5%的水平上显著,说明归属于所有者的盈利越高,企业越容易获得银行贷款。公司规模的系数为0.0243,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表明公司规模越大,企业越容易获得银行贷款,很多文献也将这个指标作为融资约束的代理变量。

模型(5)显示了货币政策与过度投资的回归结果,货币政策系数为0.211,在1%的水平上显著。其他回归系数与模型(2)类似,这里不再赘述。

模型(6)解释了银行信贷在货币政策与企业过度投资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货币政策系数为0.216,在1%的水平上显著。而银行信贷系数为0.320,在1%的水平上显著,这意味着宽松的货币政策对过度投资的影响至少有一部分是通过中介变量(银行信贷)实现的,验证了假设5。结合模型(3)发现,在货币政策宽松期,由于企业能够通过自由现金流量的边际增加缓解银行信贷资金成本对自由现金流量的冲击,企业整体资金占有量增加。此时,银行信贷对过度投资发挥着“另一种自由现金流量”的功能。

3. 货币政策、债务治理与过度投资。

表4是货币政策、债务治理与过度投资的回归结果,目的是分别检验在货币政策紧缩和宽松时期,银行信贷对自由现金流量过度投资行为的作用关系。

模型(7)中被解释变量为过度投资,解释变量为银行信贷和自由现金流量的交乘项。结果显示,在货币政策紧缩样本中,自由现金流量系数为0.927,在1%的水平上显著,交乘项系数为-0.0835,在1%的水平上显著,表明当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时,银行借款会约束企业自由现金流量的过度投资行为。在货币政策宽松期,银行信贷和自由现金流量的交乘项为正,但是没有达到最低的显著性水平,这验证了本文的假设6,说明当货币政策处于紧缩或者宽松的不同状态时,企业融资成本和有效产出变化导致的银行信贷成本与自由现金流量之间的数量关系不同,对过度投资行为的影响不同。需要注意的是,在货币政策宽松期,虽然交乘项没有达到显著性水平,但检验结果显示系数为正,这意味着在货币政策宽松期,银行信贷对自由现金流量过度投资行为没有起到抑制作用,这可能是近年来关于我国资本市场企业债务对过度投资行为的治理效应的研究出现不同结论的原因。

五、稳健性检验

本文拟采用稳健回归方式进行稳健处理。进行OLS回归时,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异方差现象,这可能导致考查的变量系数显著性水平存在估计误差。因此,本文在多元回归分析中均进行稳健(Robust)处理,以控制系数估计时的标准误问题。经过稳健回归检验,结果基本不变(表略,结果备查)。

六、研究结论

本文研究发现,基于契约安排的公司治理机制和管理模式的普遍性决定了代理成本的客观存在,此时企业“资金占有”水平的高低成为过度投资行为的幕后推手。在宽松的货币政策环境下,企业融资成本降低,同时社会需求增加,企业存货投资和产能的扩充增加了企业自由现金流量,企业过度投资行为变得更严重。从宏观环境和微观企业行为互动机理的视角来看,自由现金流量在货币政策与过度投资之间起到了中介作用;而银行信贷对过度投资也起到了类似的中介作用,宽松的货币政策增加了企业信贷资金量,拥有更多信贷资金的企业在下一年度同样提高了过度投资水平。

进一步,本文讨论了银行信贷对自由现金流量过度投资行为的相机治理效应。在紧缩的货币政策时期,由于企业有效产出减少及资金成本率上升,经营活动的边际增长小于银行信贷的借贷成本边际增加,银行信贷体现出对自由现金流量过度投资的治理效应;而在宽松的货币政策时期,银行信贷与自由现金流量的交乘项没有显示出对过度投资的负相关关系,进一步说明了银行信贷债务治理效应成立与否的根本逻辑。

摘要:本文以我国上市公司2002~2013年数据为样本,从货币政策与过度投资之间的作用机理和银行信贷对自由现金流量过度投资行为的效应两个方面论述货币政策与过度投资的关系。研究发现,宽松的货币政策是提升企业过度投资水平的“幕后推手”,自由现金流量与银行信贷在货币政策与企业过度投资行为之间起着中介作用。在紧缩的货币政策环境下,银行信贷体现出对过度投资的“治理效应”;在宽松的货币政策环境下,银行信贷没有表现出相机治理作用。

关键词:货币政策,投资效应,治理效应,过度投资

参考文献

喻坤等.企业投资效率之谜:融资约束假说与货币政策冲击[J].经济研究,2014(5).

邱静.货币政策与我国上市企业投资效率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4(5).

李倩,林钟高,徐虹.货币政策、内部控制与投资效率[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2014(4).

廖义刚.债务治理、高质量审计与自由现金流过度投资--来自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2(9).

刘婷,郭丽虹.银行授信、财务弹性与过度投资[J].国际金融研究,2015(6).

张敦力,石宗辉,郑晓红.自由现金流量理论发展的路径、挑战与机遇[J].会计研究,2014(11).

孙建军,王兴龙.货币政策传导的银行贷款渠道--基于中国商业银行特征的证据[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3).

李秉成,祝正芳.我国货币政策对企业财务困境的影响研究[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3(5).

詹雷,王瑶瑶.管理层激励、过度投资与企业价值[J].南开管理评论,2013(3).

货币资金与结算 篇8

(一) 职务分工与权限要求

明确办理货币资金业务不相容岗位的互相分离, 使有关人员相互制约, 减少发生差错和舞弊的可能性。单位应当建立货币资金业务的岗位责任制, 明确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 确保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的不相容岗位的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对于重大的货币资金支付应由单位有权批准的机构或负责人审批, 其业务决策记录必须作为档案保管。

(二) 业务记录要求

会计记录要真实、及时和正确。企业的收付款业务必须集中出纳部门办理, 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擅自出具收款或付款凭证。有的会计人员利用职务上的方便, 把收到的货款暂不上交入账, 私自挪用, 待下次收到其他款项后, 再开始补记账, 依次类推, 利用时间差挪用公款。

二、货币资金管理中的漏洞

一些企业由于内部会计管理失控, 往往致使不法分子乘机占有货币资金, 以下就企业货币资金管理中的漏洞及处理方法加以论述:

(一) 现金收付业务

1涂改凭证金额

会计人员使用退字灵、修正液等化学药剂, 乘机更改发票或收据上的金额, 贪污相应款项。

2票据头尾不一

对于一式多联的票据, 在出票时往往需要套写, 若利用假复写的方法, 会使票据联和存根联金额不一致, 造成收多报少或支少报多。

3虚开发票

会计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条件, 与外部人员串通, 在购物时虚开发票, 或在做账时虚列工资, 奖金等, 从而将多支的现金据为己有。

(二) 银行存款收支业务

1擅自提现或填票购物

会计人员或出纳人员, 擅自签发现金支票提取现金或擅自签发转账支票购买物品, 不留存根, 不记账, 将公款及实物据为己有。

2多头开户, 截留公款

会计人员利用个别银行间相互争资金, 拉客户的机会, 私自利用企业印章在他行开设存款账户, 以本单位更换开户行为由, 要求付款单位将欠款或销货收入款转至私设的户头上。出现这种情况, 往往是企业印章的保管岗位和货币资金收款岗位未分开。

3出借支票, 银行账户

会计人员非法将支票借给他人用于结算或允许他人使用本企业开设的银行账户为其办理收、付、转账业务, 从中捞取私利。究其原因是企业票据、银行账户管理混乱, 各种票据未连续编号, 稽核岗位形同虚设。

三、内部会计控制如何防止货币资金管理中的错弊行为

要减少或消除货币资金管理中的错弊行为, 除了依法加强外部监督外还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内部会计控制体系, 对货币资金流转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事前, 事中的防范和事后的评价, 应着重把好四关, 建立健全三个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以达到货币资金的安全、完整。

(一) 严格执行货币资金内部会计控制规范

1用人关

用人单位在招聘会计人员时, 应全面审查应聘人员的受教育程度和工作经历等。其中对思想品行, 道德修养等方面要重点把关, 慎用有污点的会计人员。在试用期内还要继续跟踪观察, 以决定去留。会计人员录用后, 还要不断地对其进行道德水平和业务水平的再教育。

2制度关

企业应制定出切合企业实际的货币资金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包括内部牵制制度, 稽核制度, 盘点核对制度及手续制度等, 作到账账相符, 账实相符。

3票据签章关

企业应加强与货币资金有关票据的管理工作, 明确各种票据的购买, 保管使用, 背书转让及注销等环节的职责权限和程序, 防止空白票据的遗失和盗用, 同时要加强银行预留印章的管理工作。

4把好监督关

企业应建立对货币资金的监督检查机构, 明确检查人员的职责权限, 定期和不定期的进行检查, 抓好各项制度的落实工作。其监督检查的内容主要包括:货币资金相关岗位及人员的设置是否符合要求;货币资金授权批准制度的执行是否到位;各种印章及票据的保管是否存在漏洞等。

(二) 做好三个货币资金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建设

1货币资金完整性控制

货币资金完整性控制的范围包括各种收入及欠款回收。

(1) 发票、收据控制

发票、收据控制是利用发票, 收据编号的连续性, 核对收到的货币资金与发票、收据金额是否一致, 以确保收到的货币资金全部入账的一种完整性控制手段。如企业违规开具“大头小尾”, “小头大尾”的发票;多给、不给客户餐饮发票;空白收据、发票到处可买;自制收据;收据不连号或无号, 或以白条代替收据等。

(2) 银行对账单控制

银行对账单控制是利用银行对账单与企业银行存款日记账进行核对, 以确保银行存款存在性与完整性的一种控制方法。通过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可以发现未达账项, 分析其原因, 发现其是否存在错弊。

(3) 往来账核对控制

往来账核对控制是通过定期与对方核对往来账余额, 及时发现挪用﹑贪污企业货币资金等违法行为, 以评价清欠货币资金是否及时入账或货币资金还欠是否真实的一种控制方法。特别注意对于已作坏账处理的应收账款, 了解是否有收回款项不入账的情况。

2货币资金安全性控制

(1) 账实盘点控制

账实盘点控制是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对货币资金进行盘点, 以确保企业资产安全的一种常见的控制方法。如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2) 库存限额控制

库存限额控制是利用核定企业每日货币资金余额, 超过库存限额的货币资金送存银行或汇交某一银行账户, 从而降低货币资金安全性控制风险的一种方法。

(3) 实物隔离控制

实物隔离控制是采取妥善措施确保除实物保管之外的人员不得接触实物的控制方法。比如, 现金只能由出纳保管, 银行承兑汇票只能由一人专管, 否则将导致责任不清, 不法分子很可能浑水摸鱼, 侵占货币资金。

(4) 岗位分离控制

岗位分离控制是将不相容岗位分别由不同的人负责, 以达到相互牵制, 相互监督作用的一种控制方法。比如, 货币资金收支与记账分离 (即出纳不得登记日记账) ;货币资金收支与编制记账凭证分离 (即出纳不得编制记账凭证) ;空白支票与印章保管分离, 银行对账单取回, 余额调节表编制与复核分离等等。在具体运用中, 应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 根据成本与效益原则设计各控制岗位。

3货币资金合法性控制

货币资金合法性控制针对的是货币资金的收入与支付。对于业务量大, 单笔金额大的单位, 记账凭证应由两个人复核, 即增设复核会计, 科长再复核。又如, 通过加大内部审计监督力度还可以发现一些不合法的货币资金收付;对货币资金的支付实行严格的授权审批制度, 重点控制大笔金额货币资金支付。合法性控制风险一般较大, 通常涉及企业决策管理者本人, 因此国家会利用政府机关、社会力量对企业进行审计、监督、检查。

四、货币资金管理与内部会计控制方法的创新

(一) 树立以人为本的新观念

人是观念创新的根本和灵魂, 企业制定经营目标, 设置核算机制, 都必须依靠人的创造性工作。强调以人为本, 企业资产管理与内部会计控制要充分发挥人的作用, 依靠提高人的综合素质、道德水准和法规意识, 充分发挥控制者和被控制者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从而达到资产管理与内部会计控制的最佳效果, 促进整个企业健康、持续、快速发展。

(二) 对原有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改革与创新

原有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暴露了一些突出问题, 如体系不够完善、内容不够完备、监督不够得力、可操作性不强、滞后性明显等。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要创新, 就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如建立新型的成本、费用控制制度, 破除传统的成本、费用与科技创新、市场经济相脱节的弊端, 使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更规范, 更具现实意义。

(三) 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管理创新

重视和加强企业资产管理工作, 从严治企, 实现管理创新, 是国有企业适应市场、增强竞争力的迫切要求。从总体上讲, 我国企业的管理水平同发达国家相比, 还有很大的差距。如经营观念陈旧、管理基础薄弱、管理水平低下的状况还没有完全改变;财务账目不实、采购和销售环节“暗箱操作”, 生产经营过程“跑冒滴漏”等问题仍然相当严重。对此, 企业应围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 在加强企业管理方面利用畅通的信息渠道, 实现集成化、价值化、智能化和网络化的管理, 用电子商务跨越企业的边界, 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畅通于客户、企业内部和供应商之间的供应链管理。

货币资金管理与内部会计控制紧密相连, 建立健全的内部会计控制有利于企业资产管理, 确保企业经营管理活动合法有效;而货币资金管理是否存在漏洞又反映出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是否完善。内部会计控制的加强需要企业对法规的遵守和社会各种力量的支持, 以便更好地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摘要:货币资金是企业生命的“血液”, 因此对其如何进行有效管理非常重要。而内部会计控制可为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率效果而提供合理保证, 对加强企业经营管理, 维护资金安全, 提高经济效益, 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创新

参考文献

[1]肖全芳, 曹宏凌.浅谈材料采购业务的内部控制[J].商业研究.2003 (4) , 90-93

[2]林均晖.浅谈货币资金管理中的错弊行为及对策[J].铁道财会.2005 (11) , 30-31

上一篇:环境效应下一篇:自主创新与营销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