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牛养殖模式

2024-06-11

肉牛养殖模式(精选九篇)

肉牛养殖模式 篇1

1.1 饲草和秸秆资源丰富, 肉牛增养空间大

目前我国南方有6700万公顷草山草坡, 有较大开发潜力, 现利用不足30%。以重庆綦江县来看, 就有草山草坡56万亩 (1亩=667平方米, 下同) , 退耕还林地22万亩, 全县年产秸秆40万吨以上, 牛的载畜量可达15万头以上, 肉牛增养空间很大。秸秆资源和草山草坡开发利用, 有利于种养业的生态良性循环。

1.2 肉牛养殖收益好

目前经过调查, 若购进架子牛, 集中短期育肥100天, 日增重1.1千克, 按本地销售市价10元/千克, 每头牛销售增收1100元, 减去饲养周期内养殖成本费670元, 可获纯收益430元。年初购买一头体重150千克的优质牛犊直线育肥, 到年底销售, 可以达到450千克 (平均每月增重25千克) , 每头牛可卖到4500元以上, 减去每头牛的饲养成本3100元 (购牛需投资1500元;防、检疫、水电等费用100元;饲养工资200元;草加精细料共计1300元左右) , 一头牛的纯利润是1400元以上。

1.3 牛肉产品市场前景好

改革开放以来, 牛肉消费量不断提高, 据国家监测统计, 肉牛价格2008年基本稳定, 在2009年初上升, 肉牛市场一直供不应求, 我国对牛肉特别是优质牛肉的需求与日俱增, 另外随着我国牛肉产品质量提高, 出口潜力巨大。

1.4 南方农区肉牛具备大发展的基础

在我县养牛是养殖业中的一项传统产业, 具有良好的品种改良基础和发展技术基础, 近几年来农户和业主的养牛积极性提高了, 科学养牛意识逐渐增强, 种草养牛、氨化秸秆养牛的推广应用面在不断提高, 肉牛品质意识在增强, 有利于肉牛标准化规模养殖的推行。

2 当前肉牛养殖中存在主要问题

2.1 集约型、规模化、标准化生产程度较低

广大农户分散养殖技术水平和产业化程度不高, 地方规模牛场数量有限, 缺乏规范化运作, 影响肉牛出栏及产品质量的提升。

2.2 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滞后、牛源不足

一是因缺乏必要的政策资金扶持影响杂交改良步伐。二是受产销矛盾影响致母牛资源减少, 基础母牛存栏量有限, 牛源不足, 影响肉牛可持续发展。2.3饲草饲料资源开发利用率低虽然南方农区水肥条件好, 草山草坡多, 但种草面积有限, 由于受传统和技术影响, 秸秆养畜推广应用不多, 技术配合率、入户率不高。

2.4 产品加工开发不够

目前, 肉牛产业龙头企业的产品大多为初加工产品, 精深加工产品少, 品牌产品不多。

3 发展养殖模式探讨

3.1 传统的养牛生产模式分析

目前农村主要有三种肉牛生产模式:一是老、残牛短期育肥屠宰。二是架子牛未经育肥销售或屠宰, 这种生产方式的缺点是牛销售收入低。三是架子牛短期育肥, 这是目前规模肉牛育肥场户的主要模式, 实施青草+精料、处理秸秆+糖料、青贮饲料+精料、糟渣类饲料+青料等有效饲养模式, 这种生产方式能使生长期增重快、饲料报酬高。

3.2 肉牛饲养模式分析

我国现阶段肉牛饲养模式有三种情况, 一是依赖草业资源放牧饲养配合舍饲的方式;二是种草养牛;三是农户利用秸秆等农副产品饲养。经过我县初步观测统计, 肉牛养殖育肥采用种草养牛+开发利用秸秆养牛+补饲精料比单纯放牧+补饲精料缩短了育肥期, 比单纯种草养牛+补饲精料提高育肥经济效益30%。

3.3 现代高效肉牛发展模式探索

3.3.1 典型引路

要充分利用草、秸秆资源, 及时发展养牛出栏效益好的示范场户, 宣传其成功经验, 群众眼见为实, 起到一户带四邻的作用。

3.3.2 组织建设养殖小区, 实施标准化生产

要突破农户分散饲养发展受限等问题, 我们应该建设优质肉牛养殖小区, 鼓励有实力的业主和农民进入小区开展肉牛养殖, 养殖小区内统一开展技术服务和销售, 有利于养牛户交流技术, 有利于形成规模发展。

3.3.3引业主建中心场, 实行龙头业主+基地+农户联合发展模式, 建设肉牛养殖基地

建设基地中心肉牛繁殖、育肥场。同时规划由龙头企业集中从外地购进架子牛, 由饲养户认购育肥, 交纳抵押金, 育肥出栏, 龙头企业按照合同价回收, 实行集中管理、分户饲养, 统一销售的养殖经营模式, 可以解决饲养户资金缺乏等问题。

3.3.4 积极组建肉牛专业合作社、协会等专业合作组织, 开展产、销服务

在优势区域大力发展以养殖户为基础、业主为龙头的肉牛合作社、协会等合作组织, 形成“协会+农户”养殖模式, 提高肉牛养殖组织化程度。

3.3.5 创造肉牛高效养殖新模式

在山区发展肉牛养殖, 鼓励业主承包荒山组建肉牛场, 实施草场改良, 种植优质牧草, 实施种草养牛, 实现经济和生态效益双赢的目标。在农业区大力推广应用综合配套技术, 培植以繁殖经营农户养母繁犊、育肥经营农户购犊育肥、公司集中育肥和收购屠宰销售的“公司连农户”的经营模式。在南方农区应重点推行“四位一体”的生态养牛模式, 即把养牛同发展沼气和大棚以及农作物秸杆的利用结合起来。

4 农区肉牛养殖技术要点

4.1 选喂杂交肉牛

杂交牛综合了不同品种的优良性状, 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 优质牛肉产量高。

4.2 大力推广种草养牛

实施种草养牛, 青贮饲草+精料, 氨化 (碱化) 秸秆+糖料养牛, 特别是推广玉米秸青贮、氨化、微贮发酵+糖料 (精料) 养牛。

4.3 加喂添加剂

“靠科学养牛, 向技术要肉”, 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是埋植增重剂技术。

4.4 精喂细管理

在饲喂的过渡期驱虫, 有青草的季节可以放牧, 后期要求舍内饲育, 利用高精料日粮催肥, 时间为60~90天, 积极推行优质肉牛生产日粮营养调控及高效饲养配套技术。

4.5 推行种养结合

实施繁殖户+育肥户或自繁自养发展模式, 保障牛源。

4.6 积极推进健康养殖

肉牛养殖模式 篇2

几十年来,本基地在省市领导的帮助下,在全国养牛专家的指导下,经过一代又一代育种者的精心喂养、选择,现使本基地的小尾寒羊、波尔山羊鲁西黄牛、西门塔尔牛、改良肉牛、奶牛等在产区中数量多、品质优。本基地由2000年的1处小尾寒羊繁育基地、2处养牛场发展为现在的3处养羊场、5处种牛繁育场。本基地在科研中以山东农业大学为技术依托,聘请了8位专家教授为本基地技术顾问。现在,本基地的牛日增重系数、饲料系数等主要指标都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在科研中,我们紧紧围绕肉牛、肉羊生产中急需解决的良种引进和扩繁开展工作。在肉牛的引种、新品系培育、杂交改良和高效饲养技术研究获得了多项研究成果。

多年来,新疆、甘肃、宁夏、贵州、云南、广西、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天津、浙江、广东、江西等省、市多次来本基地考察引种,均收到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受到了专家们的高度赞扬。本基地以其科学的管理,优良的品种,合理的价格,良好的信誉赢得了广大养殖朋友的信赖与好评,我们将永远坚持“用我们的诚心换取您的放心”这一原则,回报社会,服务于社会。我们真诚的欢迎全国各地更多的朋友加入养牛业的行列,让我们手拉手,心连心共同发展!

优质肉牛养殖成本效益分析 篇3

摘 要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于物质的追求也越来越高。在饮食方面,人们不再仅仅满足于量的多少,还追求于饮食的健康与否。牛肉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主要食物,由于牛肉的肉感好并富含营养,牛肉产业在不断发展。由此,基于优质肉牛养殖的生产现状与收益现状,分别对不同模式的养殖产业的成本收益进行简要地分析。

关键词 肉牛;养殖;成本收益

中图分类号:F326.3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673-890X(2014)24--02

古往今来,牛作为一种耕田犁地的工具为农民劳作,而今,农民把肉牛作为一种养殖产业,并且肉牛产业渐渐地得到农民的重视,逐渐成为农民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农村中的肉牛产业主要以家庭作为单位,以各家各户进行养殖,该产业的经营比较分散和小型。但随着肉牛逐渐成为人们的主食,肉牛产业也随之发展起来,肉牛产业渐渐地变得大型化,生产的牛肉也渐渐地优质化,随着人们对肉牛的需求量增大,肉牛产业随之扩大,商业化生产的牛肉质量随之提高,对于肉牛的品种、肉牛的喂养、养殖业的规模等发生了巨大变化,由此开展了对优质肉牛产业的成本收益进行了相关调查与分析。

1 肉牛养殖的发展现状

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生产的肉牛头数量也有了大大上升,年平均增长约10.60%左右。我国牛肉产量位居世界的第3,仅次于美国和巴西。虽然,我国牛肉总产量位居世界前列,但牛肉人均量却是非常低,远远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

对于优质肉牛养殖这个新兴的产业,其成本收益的概况较为复杂。首先,由于肉牛养殖的过程中,需有一个适合肉牛生活的环境、肉牛日常饮食方面的费用及肉牛的医疗费用等,因此,肉牛养殖业中的成本问题牵涉到许多方面的费用,通过调查,每头肉牛所需花费的费用大约为6 000元。其中,肉牛的每日饲料费用和犊牛费用占了总费用的大部分。

通过调查肉牛养殖业的全年费用情况,发现全年的犊牛费用上升得最大,大约上升21.50%,其中,饲料的费用和雇佣费用的波动最大。

2 肉牛的养殖模式对产业的收益影响

根据肉牛养殖业的养殖方式的不同,可以将肉牛养殖模式分为个人户的小模式、农户与小区的中等模式、大型化的生产模式这3种类型,为对肉牛养殖产业的不同模式收益情况进行分析,由此分别对不同模式的肉牛养殖业进行了不同的实验与询问。

选择一个肉牛产量较高的县城作为调查对象,首先,对某县农民进行询问,选择其中养牛水平较高的农户10户,每户需要养育3头肥牛,最后,可知每头牛的纯利润为380.50元;再者选择该县的某一小区中的8户农户,这8户需要养育130头肥牛,最后可得出每头肉牛的纯利润为790.34元;选择在该县城中较为知名的肉牛养殖企业公司,选定该企业中的3个养殖场作为调查对象,每个养殖场需要养育15头肥牛,最后,可得出每头肉牛的纯利润为1 500.36元。

个人农户分散小型养殖,以这种养殖方式发展肉牛产业的农户,其每头肉牛的单价收入很少,比另外2种养殖方式的收入都要少,形成这样的低收入的很大原因是个人养殖肉牛规模小、经验少,农户通过自己的养殖方式养殖,对养殖肉牛的环境要求以及饲料要求等不高,因而,养育的肉牛的质量也较低。

另外,农户与小区的中等模式肉牛养殖,该种方式的收入比个人农户分散养殖方式的要高,由于该种方式养殖是由几户农户一起共同养殖肉牛,这样的养殖能够很好地运用农户们的经验,互相学习,经验较丰富,同时,也能为肉牛的生长提供一个较良好的环境,因而肉牛质量也较好。但由于这种中等模式的养殖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先进的科学技术,培育的过程还欠缺一些完善的设备,因此,该种养殖方式还有待提高。

最后,大型化的生产模式的收入是最高的。这种养殖模式运用了先进的养殖技术,对培育的过程要求十分严谨,在大型肉牛场里,养育肉牛的每一环节都需要经过精心地设计,肉牛的饲料需要专业人士的精心挑选,为培育出良好优质的肉牛,对于肉牛的培育的要求是十分严格的,因而大型化的生产模式收益是很可观的。

3 肉牛的不同年龄段对养殖收益的影响

为研究不同年龄阶段对肉牛产业的收益影响,由此,对不同年龄段肉牛的养殖进行研究与分析,并对不同年龄段的肉牛进行试验,以利于分析养殖的收益情况。

3.1 架子牛养殖的收益分析

随机选取10~20月龄、20~60月龄的公牛、49月龄以上的母牛各10头,分成3组进行培养,这3组需要采用相同的饲料、环境、培育模式等,在相同情况下各自培育10头架子牛,最后进行养殖成本收益分析。结果发现幼龄公牛的生长情况最好,处于10~20月龄的公牛的生长速度最快、肉牛的质量最好、经济的收益最高。另外,处于49月龄以上的母牛培育的质量是最差的,包括在肉牛的质量、生长速度等方面都是最差的。

3.2 母牛养殖的收益分析

选取100头母牛进行培育,根据这100头母牛的平均每头的支出与收入进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结果显示母牛在生产周期的期间,其母牛的养殖成本收益为负值,平均每头母牛的养殖成本收益为亏损约2 600元。对于处于生产期的母牛养殖产业出现了亏损的情况,首先,母牛的养育的生长较公牛差,肉质也较差;其次,在于对刚出生的幼牛的养育的支出。因而母牛的养殖成本收益较低,需支出的金额较多。

3.3 犊牛养殖的收益分析

随机选取30头牝分成3组进行培育,将月龄相近的犊牛10头作为一组来进行培育,并保持犊牛的生长条件一致,进行对照试验。结果发现,处于10~20月龄的犊牛获取的肉牛质量最好,生长速度最快,成本收益达到最佳。

由以上的不同年龄段进行不同的试验可得出,处于10~20月龄的犊牛的成本收益为最好,而处于高龄的能繁母牛的收益效益较差。把处于健壮的、年幼的肉牛出栏,可获取较高的成收益金额,而出栏较年长的、处于生产期的母牛等获取的成本收益较低。

4 肉牛品种对养殖收益的影响

由于肉牛的品种繁多,在一些地区为获取良好品种的肉牛,通过杂交的技术,培育出良好的肉牛,许多农户选择肉牛的品种的标准为:肉牛的重量要足够大,而且需要肉牛的生长速度快,肉质较嫩,体格庞大,体型较完好。为增加肉牛养殖成本收益,具备以上条件的肉牛的出栏价格都较高。因而在杂交培育中,尽量选择具备身体健壮、生长快等的优良基因的肉牛进行杂交,这样培育的肉牛就能获取更高的成本收益,同时,有些农户会选择比较温顺的肉牛进行养殖,这样农户养殖肉牛的过程也会轻松许多。运用良好基因的肉牛杂交方式培育肉牛,肉牛的传代也能较好地传承下去。

5 结语

为能够有效提高肉牛养殖产业的成本收益,从而提高农民培养肉牛的积极性,有利于肉牛养殖业的发展。见以对不同模式的肉牛养殖的收益分析,让农户了解到不同的模式养殖的优点与缺点,从而进行改善与提高。

肉牛养殖模式 篇4

关键词:肉牛,适度规模,养殖效益

1 调查内容与方法

1.1 时间

2007年5月至7月底, 就全县3个肉牛示范小区进行资料收集。同时在小区内抽样调查了45个养牛户, 时间从2006年4月至2007年5月。

1.2 调查内容

牛群存栏数、品种、年龄、肉牛品改、繁殖成活率、出售、种草、投入、收入等。

1.3 资料统计

对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参照赵邦宏等的肉牛养殖场经济效益的综合评判方法, 标准化处理公式为Cij=Xij/Si (Cij是标准化后第i指标的第j个数值, Xij是标准化前第i个指标的第j个数值) , 线性加权模型评价值

(Wi为第i个指标权重, Ri为第i个指标的标准评价分值) , P值的高低衡量肉牛养殖户 (场) 的经济状况, Wi资产报酬率为0.29、劳均利润率为0.11、出栏率为0.04、节粮指数为0.01) 。

2 调查的结果与分析

2.1 资源与政策扶持情况

2.1.1 自然资源情况

新晃县位于湖南省西部边陲, 座落在东径108°47′13~109°26′45″, 北纬27°4′16″~27°29′58″之间。全县总面积1 508km2, 其中山地1 271km2, 占84.2%。境内海拔287.7~1 136.3m, 年均气温16.6℃, 降雨量1 137.4mm, 无霜期302天。县辖23个乡镇295个行政村, 总人口30万人, 其中农业人口5.3万户24万人。全县拥有耕地面积1.4万公顷, 拥有宜牧草地草坡7.93万公顷, 年产各类农作物秸秆21万吨, 具有发展草食牲畜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

2.1.2 政策支持情况

自“九·五”以来, 县委县政府为大力发展肉牛产业, 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目前已发放养牛专项贷款2亿多元, 县政府设立了畜牧业发展专项奖。建立了20个乡级冷配站, 40多个村级冷配点, 从1998年底到2007年6月累计冷配牛6.5万胎次, 产杂交牛3.9万余头。

2.2 适度养殖规模调查

2.2.1 不同养殖规模户的基础条件

(1) 草场资源

通过对新晃新寨乡龙寨村、凉伞镇冲场村和扶罗镇东风村三个小区规模类别、户数等数据的进行统计, 详见表1。

由表1可见, 新晃山区以小户型养殖为主, 约占81.7% (125/153) , 中型占11.8% (18/153) , 大型仅占6.5% (10/153) , 以户均放牧地区面积来看, 草地面积是决定养牛数量的关键, 户均头数、种草及耕地随着养牛数的增加有增长的趋势。

(2) 不同养殖规模、饲草资源与劳动力情况

根据对小区内45户的各种数据进行统计, 见表2。从表2可知, 随着养牛数的增加, 人工种草地和可放牧的天然牧草地有增长的趋势, 而秸秆的供应量呈下降趋势, 但干物质的采食量差别不大。随着养牛数的增加, 人均养牛数也随着相应增加。 (表2注:饲草资源统计计算方法:人工牧草年产量12T/667m2、天然牧草年产量1.0T/667m2, 干物质按15%计;耕地年产秸秆450kg/667m2, 干物质按85%计;节粮指数=肉牛单位增重所耗粗饲料数量÷肉牛单位增重所耗精、粗饲料数量之和。)

2.2.2 不同养殖规模的生产情况

被调查的45个农户按2~3头、4~5头、6~7头、8~9头、10头以上分为5组, 规模以2006年4月的存栏数为准, 牛群在2006年4月至2007年4月的结构与变化情况见表2。

从表3可见, 不同养殖规模户肉牛的出栏率差异不大, 变化范围27.6%~37%。死亡变化范围0.07%~1.05%, 死亡率有随着养殖规模的增加而提高的趋势。各类规模养殖户的养殖数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即规模扩大, 增长率以2~3头的最高, 达40.7%, 随着养殖规模的提高, 出栏率相对提高, 从总体来看养殖8~9头的规模较为适宜, 年出栏3.3头, 出栏率达37%。

2.2.3 不同养殖规模的效益情况

(1) 常规饲养效益情况

不同养殖规模的投资收益率从下表4可见, 规模2~3头的投资收益率最高为42.9%, 其次为4~5头、6~7头、8~9头、10头以上分别为38.6%、35.4%、24%, 10头以上最低为24%, 总体平均投资收益率为35.8%。综合分析, 以养殖6~9头规模, 投资1~1.3万元, 年收入0.4~0.47万元较为适宜。

(2) 饲养杂交牛与本地牛的效益比较

肉牛品改工作在1997年以来逐步得到普及, 小区内农户都认为饲养杂交肉牛生长发育快, 经济效益高, 2006年4月至2007年4月, 我们对小区内36户农户进行三元杂交肉牛与本地牛饲养, 经济效益资料搜集整理, 见表5。

杂交肉牛与本地牛育肥出售头均收入根据36户饲养户资料得出, 出栏杂交肉牛23头, 头均收入3834元, 本地肉牛24头, 头均2372元, 收入头平均提高61.4% (41.1%~95%) , 但头均收入与养殖规模呈反比。

2.3 肉牛生产模式调查

2.3.1 利用天然草山草坡养殖模式

据测算, 天然草山草坡年平均产草量1 069.3kg/667m2。从表6可见, 新寨乡龙寨村吴国堂2001年, 在黄腊坡利用草山草坡66.1公顷养牛64头, 每头牛放牧后补饲精料0.5kg, 全年出栏44头, 销售总收入74 008元, 获利润40 700元, 每头牛日创利润2.5元。凉伞镇冲场村蔡新云2006年利用草山草坡面积41.13公顷, 全年养牛35头, 出栏28头, 销售总收入46 805元, 获利润2.98万元, 每头牛日创利润2.9元。由此可见, 每667m2天然草山草坡牛通过“放牧+精料”的方式, 每天每头可创利润2.5~3.1元。

2.3.2 人工牧草+秸秆养牛模式

在新晃山区春、夏种植狼尾草或矮象草, 每667m2产鲜草1~1.5万千克, 秋季种植黑麦草, 每667m2产0.5~0.7万千克, 667m2耕地年可产草1.5~2.2万千克, 利用秸秆可养肉牛2~3头。通过对小区内4户存栏牛76头、出栏牛23头的种草养牛调查, 见表7。 (注: (1) 种草300元/667m2; (2) 每头牛每天补充精料0.5kg, 计770~1 100元; (3) 每头牛每天饲喂粗料3kg, 计440~660元; (4) 防疫保健费每头30元, 计60~90元; (5) 销售费用每头20元, 计40~60元; (6) 其它 (电费、修理费等) 200~300元, 共计2 060~2 510元。)

通过表5资料分析, 每头牛每天增重0.4kg, 每千克毛重10元计, 养牛2~3头, 可创产值3 000~4 500元, 每亩耕地种草养牛可创利润1 000~2 000元。

2.4 调查结果的统计分析

根据表2、表3和表4中不同规模的出栏率、日头均利润、饲草资源和日均劳力收入的数据, 按前述公式计算, 见表8。得出结果P1=0.4611、P2=0.4147、P3=0.4625、P4=0.5120、P5=0.4323。

综合比较P4为0.5120, 8~9头是较适宜的小型养殖规模。

3 讨论与小结

3.1 讨论

3.1.1 合理利用资源发展肉牛

肉牛的发展与饲草资源的多少密切相关, 不管是以放养还是以种草为主, 必须结合本地的天然草场资源。据徐恢仲等2005年报道, 每亩天然草均以放牧0.05~0.06头为宜, 人工种草以每亩养牛2~3头为宜, 此次调查结果与其一致。黄日华等2007年报道, 在山区放牧添喂少量农副产品, 增重成本5.08元/kg, 比精料型养殖成本7.48元/kg, 提高了近30%养殖效益。

3.1.2 饲养水平影响肉牛养殖经济效益

冬春季节青绿饲料缺乏, 存在“夏饱、秋肥、冬瘦、春死亡”的现象, 严重影响了肉牛的体况。不少母牛因体况太差而难以受孕, 即使生下了小牛, 犊牛也常常夭折。调查大部分农户喂牛几乎从不添加精料, 肉牛的营养不够平衡, 导致生长期长, 肉质较差, 劳动量多, 经济效益低 (只补充精料的1/3) 。目前小区内肉牛的出售时间大多在10月龄左右, 以育成架子牛的形式就出售了, 体重轻, 价格不高。2岁上下架子牛经3~4个月的强度育肥, 体重达到300~350kg时出栏屠宰比较合适, 是高档牛肉的货源。

3.1.3 调查分析的科学性

在赵邦宏等的经济效益评价指标和方法中, 涉及到了成本费用利用率、资产报酬率、出栏率、社会贡献率、肉牛单位增重成本、销售增长率、科技进步贡献率、饲料报酬指数和节粮指数等10个指标, 这10个指标中有的指标很难确定, 如销售增长率受市场的影响大, 有的指标如社会贡献率也难以搞准, 还有的重复如饲料报酬指数与节粮指数, 因此, 为了使计算更为简便适用, 本调查主要采取了其中的4个重要指标进行累积分析, 结果与实际更加相符。

3.2 小结

从以上调查与分析结果看出, 一是饲草资源和可放牧地是山区养牛的前提条件, 同时杂交品改经济效益提高显著;二是户均年收入一定程度上随着规模的增大而增多, 但平均每头牛规模与投资收益率呈反比;三是肉牛以“放牧+精料”的方式, 每天每头牛可创利润2.5元, 人工种草每亩可养牛2~3头, 可创产值3 000~4 500元, 创利润1 000~2 000元。综合户均年收入及投资收益率、劳动力资源、农户文化等因素来考虑, 目前所拥有的自然及社会经济条件、肉牛养殖规模以8~9头为宜, 出栏率可达37%, 投资收益率可达35.4%, 头均可盈利528元。调查组建议在凉伞镇冲场村及新寨镇龙寨村小区可适当扩大养殖规模。□

参考文献

[1]林祥金主编.崛起中的南方肉牛业[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 2008.

[2]徐恢仲, 廖丹, 熊廷奎, 等.肉牛养殖经济效益调查分析与养殖适度规模的探讨[J].畜牧市场, 2004, (4) 22~24.

[3]张伟, 任银玲.河南省肉牛养殖业发展的矛盾与对策思考[J].黄牛杂志, 2001, (8) :48.

浅谈肉牛养殖 篇5

发展肉牛饲养业能够促进实现生态农业的良性循环, 也有利于优化畜牧业生产结构, 推进节粮型畜牧业结构的建立, 畜牧业结构是畜种、品种、畜群和产品结构, 任何国家的畜牧业生产结构都应与其国情相适应。我国的畜牧业生产结构关系到我国畜牧业的前途和命运, 也关系到市场供应和人民膳食结构的改善和提高。节粮型畜牧业是以优化的畜种结构, 先进的饲养管理技术和饲草料资源和合理利用为特征的高效畜牧业。

饲料是发展肉牛的物质基础, 肉牛一般生理活动和生长发育、繁殖、泌乳所需要的养分都来源于饲料。只有备足饲料, 并注意饲料的选择与加工、配合, 才能使肉牛从饲料中获得足够的能量、蛋白质、矿物质及维生素等营养, 才能养好肉牛。

按照营养特性, 肉牛的饲料可分为青绿饲料 (也叫青饲料) 、青贮饲料、粗饲料、能量饲料、蛋白质饲料、矿物质饲料及饲料添加剂。这些饲料各有特点, 只有做到科学加工合理搭配, 才能满足肉牛高效生产的需要, 不断提高肉牛的生产水平。

饲养肉牛的目的是生产大量的优质牛肉。搞好肉牛的饲养管理使产肉性能充分表现出来并减少疾病的发生, 对于降低肉牛业的生产成本, 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下面介绍一些肉牛的饲养管理方法。

1. 后备肉用母牛的饲养

目的在于维持正常的生长和繁殖机能。在后备母牛的养殖生产中, 应按不同阶段的生理特点和营养的需要进行饲养, 饲养方式可采用舍饲、放牧、放牧加舍饲。

2. 肉用成年母牛不同时期的饲养

妊娠前期胎儿各组织器官处于分化形成阶段, 营养上不必增加需要量, 但要保证饲养的全价性, 尤其是矿物质元素和维生素A、D、E的供给。围产期是饲养母牛的关键时期, 若饲养不当会造成难产或影响下一次发情, 此期间应多给优质青干草。哺乳期, 母牛分娩三周后, 泌乳量迅速上升, 母牛身体基本恢复正常, 应增加精饲料给量, 每日干物质进食量9~11 kg, 可消化总养分5.4~6 kg、净能71~79兆焦耳, 日粮中粗蛋白含量10%~11%, 供给优质粗饲料。

肉用母牛产犊后的管理工作也需要跟上, 特别是分娩后40~80 d要注意观察母牛的发情, 以便适时配种。

3. 肉用犊牛的饲养

(1) 尽早哺喂初乳

初乳具有特殊的生理功能, 对犊牛免疫机能的建立具有重要的作用。犊牛出生后, 随着时间的推移, 其吸收初乳中免疫球蛋白能力减弱, 所以尽早哺喂初乳十分重要。一般犊牛出生后, 1 h内必须哺喂初乳, 最迟也不得超过2 h, 肉牛一般采取随母哺乳方法培育犊牛, 在其出生后能站立时, 就要引导犊牛吃初乳。具体做法为, 将犊牛头引导至乳房下, 挤出乳汁于手指上, 让犊牛舔食, 并引至乳头下让犊牛吮乳。肉乳兼用牛或奶牛的犊牛, 则采用人工哺乳, 利用奶桶成奶瓶饲喂, 日哺乳量占犊牛体重的12%~16%, 分3次等量喂给, 第一次喂量不得少于1.5 kg, 奶温应接近体温, 以防犊牛下痢。

(2) 哺喂常乳

肉用犊牛随母哺乳, 具有方便, 减少消化道疾病等优点, 但要注意是否有母牛乳汁不足的情况。母牛乳汁不足的表况是:乳房整天不充盈, 犊牛吮乳次数较多, 母牛逃避犊牛吃乳, 犊牛鸣叫等。当发现母牛乳汁不足时, 一方面要对母牛进行催乳, 使母牛有充足的乳汁哺喂犊牛;另一方面给母牛增喂含能量和蛋白质高的饲料;同时喂给犊牛料。要检查母牛的健康状况, 防止传染病和寄生虫病传染给犊牛。人工育犊, 常乳喂量按体重的8%~12%供给, 分3次饲喂, 冰冻乳不能直接喂犊, 严禁变质牛奶喂犊。

(3) 补饲

犊牛出生后两周开始补喂植物饲料, 有利于刺激瘤胃的生长发育。同时可降低培育犊牛的成本和促进其后产肉潜力的发挥。为提高犊牛体质量, 日粮中可添加脂肪, 即动植物油。但植物油必须经氧化处理。

(4) 犊牛断奶

一般犊牛长到3月龄到4月龄时, 可采食犊牛料0.5~0.75 kg, 即可断奶。

4. 肉用犊牛的管理

肉用犊牛的管理与乳用犊牛一样, 除做好牛体刷拭、运动和牛舍卫生等日常管理工作外还应做好以下工作。

(1) 去角

肉用牛去角后便于管理和运输, 去角的时间越早越好, 一般要求在三月龄之前, 最好是出生后5~7 d, 这样犊牛痛苦较小。

(2) 去势

肉牛育肥的传统方法是将公牛去势。

(3) 分群饲养

肉牛养殖技术 篇6

1 科学选择品种

基础能繁母牛的选择以杂交母牛为主要品种, 以保证产仔个体大、生长性能好。

2 选择科学的饲养方式

饲养方式以放牧为主 (牧草生长期割草舍饲优质牧草) , 兼以补饲 (冬季枯草季节补饲青贮料和青干草及适当的精料) 。

3 繁殖

(1) 注意配种季节。根据该镇的气候特点, 充分考虑牧草四季生长及营养不平衡的因素, 使产犊、泌乳与牧草生长的盛衰季节变化相适应。为此, 选择5—7月为配种最佳时期, 配种受孕后, 母牛可在翌年2—4月产犊, 此时正值春季牧草生长时期, 母牛可采食充足的优质牧草, 有利于机体恢复和分泌更多乳汁[1]。冬季来临时, 母牛已进入泌乳后期或干乳期, 不必补饲更多的草料。

(2) 配种年龄及产后配种。母牛15~18月龄及体重达到200~300 kg时可以开始配种, 经产母牛产后配种时期适宜选择在产犊后60~100 d。

(3) 配种方法。根据山地刈青舍饲肉牛生产计划特点, 采用定期发情技术, 使母牛在相对集中的时间配种, 配种采用人工授精技术, 以提高怀孕率。

4 抓好牛舍卫生、防暑防寒等工作

搞好牛舍卫生是确保牛群健康的关键。一是及时清除牛舍内外、运动场上的粪便及其他污物, 保持不积水、干燥。二是牛舍选址时应选择通风的地方, 利于及时排出污浊空气, 不断补充新鲜空气。三是经常清除饲槽中的残渣, 以免其发酵变质, 保持饲槽干净。四是牛舍应距交通主干道500 m以上, 以降低噪声, 避免引起惊群、早产、流产等症状。五是注意防暑防寒。夏季应在牛舍及运动场周围种树遮阳降温, 同时饲喂适量青绿多汁饲料, 增加饮水, 并消灭蚊蝇。冬季牛舍注意防风, 保持干燥, 牛的饮用水温度最好保持在12℃以上[2]。

5 做好消毒工作

(1) 消毒范围和消毒方式。可根据消毒对象不同, 适当选用机械清扫、阳光曝晒、紫外线照射、火焰烧灼、熏蒸、生物消毒和化学药品消毒等消毒方式中的1种或多种, 对牛舍、用具、物品、饲料、饮水、垫料、粪便、排泄物、养殖人员以及运输车辆和人员等进行强化消毒。其中, 煮沸消毒法对小件玻璃用具、工作衣物等效果较好;牛粪采用生物热发酵进行无害化处理;火焰焚烧法简便实用, 可用于病牛垫草、污染物、饲料残渣等的消毒;化学药品喷雾和熏蒸方式相结合, 适用于牛舍内空气消毒[3]。

实际消毒中往往多种方式联合使用, 比如化学药品消毒前先要清扫污物, 以减少有机物, 提高消毒效果, 节约消毒药用量。其中, 采用化学药品消毒时, 宜选用广谱高效、低毒、不损害被消毒物品、无残留、药效持久稳定、使用方便和价廉易得的消毒药。

(2) 降低因消毒产生的应激。一是最好在中午或下午的固定时间进行消毒, 同时带牛消毒宜在暗光下进行。二是消毒步骤尽量固定, 常规消毒为清扫后用清水冲洗干净, 再喷刷药物;带牛消毒时, 喷头向上, 动作轻缓, 先从离门远处开始, 慢慢喷向另一端, 喷头距牛60~80 cm, 使药液呈雾状慢慢下落。三是化学药品消毒不宜在疫苗免疫前后48 h内进行, 并且周围环境的温湿度要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 同时消毒药必须与微生物充分接触, 并保持一定的作用时间。为防止牛舍过分潮湿, 消毒后要加强通风换气[4]。

(3) 注意安全防护。如及时处理好食槽、水槽等环境中的消毒药, 以免牛误食中毒;用氢氧化钠消毒时要防止灼伤皮肤;用漂白粉消毒时, 要防结膜炎和呼吸道炎症;牛和人体不要直接接触环氧乙烷, 该药品有一定的毒性;配制石灰乳时要严防石灰粉飞入眼中;熏蒸时, 为了避免发生火灾, 要用金属容器盛放高锰酸钾和甲醛。

摘要:笔者结合多年的养牛技术推广经验, 着重从选择品种、饲养方式、配种繁殖、牛舍卫生、防暑防寒、消毒等方面就肉牛养殖技术进行简要介绍, 以供广大养殖户参考。

关键词:肉牛,养殖技术,繁殖,消毒

参考文献

[1]季毅松, 陆坤成.养殖场消毒的误区与正确做法[J].养殖技术顾问, 2012 (11) :190.

[2]张华, 焦子珍.养殖场消毒误区和正确消毒要点[J].兽药与饲料添加剂, 2007 (5) :26-27.

[3]王桂朝, 曹平.消毒药在家禽生产中的应用[J].中国家禽, 2006, 28 (7) :32-35.

山区肉牛养殖综合技术 篇7

1 品种改良

田林县养殖户一直以饲养本地黄 (水牛) 牛或隆林黄牛、西林水牛为主, 本地黄牛及隆林黄牛、西林水牛具有耐粗饲、抗病能力强等特点, 但这些品种的牛主要是役用牛, 具有身躯不够丰满、生长速度缓慢、日增重量低以及屠宰率不高等特点。因此, 如果直接使用这些本地品种黄 (水) 牛当作肉牛养殖的话, 会导致饲养周期长、草料投入增加, 从而造成养殖成本增加, 经济效益低, 不适合现代规模养殖。

因此, 田林县水产畜牧兽医局引导群众从广西畜牧研究所引进西门塔尔牛5头、利木赞牛10头, 让良种公牛与本地母牛杂交试验, 所产杂交牛犊兼有了本地牛和优良品种牛的优点。这样使牛只既具有外来品种的身躯丰满、生长周期短、增长速度快、屠宰率高等特点, 又具有本地品种牛的适应性强、抗病力强以及易饲养管理等特点, 2个品种牛优点互补, 从而为养殖户带来更优质的品种以及更高的经济效益。

近年来, 田林县水产畜牧兽医局为大力推广牛人工冻配技术, 为了方便广大山区养殖户, 在全县建有16个牛的人工授精服务点, 其中县级服务点1个, 乡级服务点14个, 村级服务点1个。广大养殖户可以到当地的配种点咨询学习, 通过人工授精的方式给本地黄牛和水牛进行杂冻配, 既减少了饲养公牛的投入成本和劳力, 也实现杂交后代的品种改良。通过品种改良, 使得田林山区所养殖的杂交肉牛比本地品种的生长速度要快得多, 其同期的体重比本地品种要高出30%以上。例如, 利用西门塔尔牛与本地黄牛进行杂交所生产的杂交牛到2岁时即可进行屠宰, 其所出产的牛肉比本地牛要高出70%左右。

在进行肉牛优良品种推广的同时, 田林县还在继续进行肉牛品种的改良。其主要采用三元杂交以及级进杂交的技术, 目前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2 农作物秸秆加工技术

田林县是面积大县, 也是典型的农业大县, 每年农作物秸秆370万t, 这些农作秸秆经过加工处理之后就可以成为其所养殖肉牛的饲料以及冬季饲料的主要来源。田林县的农作物秸秆加工技术主要包括氨化和微贮2种。

2.1 秸秆的氨化

通过氨化的秸秆饲料其营养价值非常高, 且适合于肉牛的食用。秸秆氨化主要采用堆垛以及池窖2种方法, 其进行氨化的过程一般分为以下5个步骤:

2.1.1 氨化场地的选择

堆垛氨化多选择一些平坦的场地, 并在场地上铺上一层厚的塑料膜;而池窖氨化需要提前准备池子, 并用水泥均匀、光滑的涂抹在池子的内侧。

2.1.2 准备氨化材料

准备氨化的秸秆必须先进行脱水处理, 并使用揉搓机将秸杆揉搓后, 再根据每100kg秸秆重量准备5kg的尿素和70kg的水。

2.1.3 氨化过程

将已经准备好的秸秆材料一层层的进行堆垛或者堆进池窖中, 每堆一层秸秆就需要在其表面洒上一层尿素水, 同时还需要用脚将其进行踩结实;将所有材料堆积完毕之后, 再使用塑料布将其进行密封。

2.1.4 氨化时间

秸秆的氨化时间一般是根据气温来确定的, 当气温高于30℃时, 其氨化时间为10d左右;当气温在20~30℃时, 其氨化时间为20d左右;当气温在10~20℃时, 其氨化时间为1个月左右;当气温在0~10℃时, 其氨化时间为2个月左右。

2.1.5 喂食

在给肉牛喂食氨化秸秆的过程中, 一般采用逐层拿取的方式, 需喂食多少就拿取多少的量, 拿取之后再将其密封好。而且, 取出的氨化秸秆需要放置在阴凉处晾1d, 第2天才能够给肉牛进行喂食。

2.2 秸秆的微贮

秸秆微贮与氨化基本相似, 其主要是在秸秆中加入一些活性菌种, 并将这些秸秆进行发酵, 从而使得微贮后的农作物秸秆具有气味芳香、适口性好等特点, 且一年四季都可以进行制作。秸秆微贮的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2.2.1 微贮场地准备

在地势比较高、干燥、取用方便且离牛舍比较近的地方建立微贮池, 其一般建造成长4m、宽2m、深2m的长方形窖池, 且内部使用水泥均匀涂抹。

2.2.2 材料准备

准备微贮的材料必须选择那些清洁干净、没受到污染以及没有发霉变质的农作物秸秆, 并用揉搓机将这些秸秆揉搓后, 再根据1000kg的秸秆量准备一袋发酵活干菌、1000kg水以及10kg的食盐。

2.2.3 微贮过程

在窖池底部铺上1层20cm的秸秆并用脚进行踩实, 一边铺秸秆一边泼洒之前准备好的活性菌液, 并一边用脚将其进行踩实, 直到所铺的秸秆高出窖池50cm左右即可;秸秆铺好之后, 再在其顶部铺撒一层食盐, 一般按300g/m2的量进行铺撒;使用厚塑料布将窖池进行密封, 并使用泥土将整个窖池进行覆盖。

2.2.4 微贮时间

秸秆经过密封微贮之后, 大概1个月左右的时间即可开封喂食。

2.2.5 喂食方法

微贮秸秆的喂食方法主要采用逐层拿取的方式, 拿取之后需再次进行密封。另外, 由于微贮的秸秆饲料对于所养殖的肉牛需要一个适应的时间, 因此可以在前期进行少量的喂食, 之后再慢慢增加喂食量。

3 快速育肥技术

通过不断的进行品种改良以及农作物秸秆加工技术的引进与利用, 使得山区肉牛养殖业获得了快速的发展。而且, 通过积极探索, 总结出一套适合于山区肉牛养殖的快速育肥技术, 它主要包括放牧加补料以及单纯舍饲育肥2项技术。

3.1 放牧加补料

放牧加补料的山区肉牛快速育肥技术是一种非常简单、普遍的方式。它主要是以本地的已有资源作为基础, 饲养的成本非常低。例如, 可以充分利用田林县丰富的草场资源进行肉牛放养, 白天将养殖的肉牛放养在野外草场, 晚上回到牛舍之后再喂食一些秸秆或者青草与精料搭配饲料。这在很大程度上为山区牛养殖户减少了养殖投入, 且其肉牛的育肥时间也大大的缩短, 从而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对农民增收, 牧业增效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3.2 单纯舍饲育肥

单纯舍饲育肥主要是将成年肉牛通过单纯的圈养舍饲的方式, 定期驱虫、定期防疫、合理搭配饲料、减少活动。春、夏季喂食以青草, 秋冬季喂食以氨化及微贮秸秆饲料, 并且补充适量的精料。饲养方法是定时定量, 一日三餐, 晚上补精料。减少运动, 使牛只快速增重, 提早上市。这种单纯舍饲育肥的方法非常方便, 并且节省了大量的劳动力, 其育肥期一般为3~4个月的时间。

4 总结

通过采用引进外地优良品种种牛 (或精液) 与本地品种牛进行杂交生产出适合于本地区养殖的优良肉牛品种, 使得田林县的肉牛品种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提高了肉牛生产效益和经济效益, 并且, 通过采用氨化、微贮的农作物秸秆加工技术、放牧加补料以及单纯舍饲育肥的快速育肥技术, 使本县肉牛养殖业获得了极大的发展, 从而促进了农民增收, 农业增效。

参考文献

[1]童春叶.山区肉牛养殖综合技术[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3, 29 (06) :48-48.

[2]程朝友.山区肉牛综合养殖技术[J].农技服务, 2007 (09) :74-74.

[3]何光中.肉牛高效养殖技术[J].农技服务, 2006 (11) :66-66.

肉牛综合养殖技术 篇8

1 选用肉牛良种养殖

采用目前较为先进的肉牛冻精改良技术,选育选配肉牛良种进行养殖,避免近亲繁殖带来的危害,有效提高肉牛的生产性能。

2 实施肉牛科学饲养

2.1 满足肉牛的营养需要

在保证足够粗饲料的基础上,根据肉牛不同生理阶段的特点以及经济效益进行日粮配合。日粮应营养全面,种类多样,适口性好,易消化。精料、粗料以及青饲料要合理搭配。其中,犊牛应及早哺足初乳,适时喂食优质粗饲料以锻炼其消化器官;育成牛的日粮配合应以粗饲料为主,精饲料为辅;育肥牛以高精料日粮为主,经过短期优饲使牛达到出栏标准;繁殖母牛妊娠后期要进行补饲以保证胎儿正常的生长发育;哺乳母牛需增加能量饲料并补充蛋白质饲料、钙及磷[1]。

2.2 保证肉牛适宜的饲养条件

(1)夏、秋季节每隔15~20 d,冬、春季节每隔30 d,要对肉牛圈舍、饲养器具进行彻底消毒,保持饲养环境清洁卫生,防止病原微生物的滋生和蔓延。

(2)要保证肉牛充足的饮水和运动。饮水要求水质干净,无污染,冬季应适当饮用温水。舍饲牛每天要保持3~4 h的自由运动。

(3)每天要刷拭牛体1~2次,保持牛体清洁。要对断奶犊牛和育肥前架子牛及时进行驱虫。要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适时有计划地进行免疫接种。夏、秋季要注意防暑降温,冬、春季要注意防寒保暖,使不同生理阶段的牛只处在适宜的温度(犊牛13~25℃,育成牛4~20℃,育肥牛10~20℃)条件下,充分发挥其各自的生产性能[2]。

2.3 强化肉牛的饲养管理

肉牛的哺乳期一般为6个月。习惯上以6月龄为界,将6月龄以前的牛称为犊牛。犊牛饲养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成年时的体型结构和生产性能。如果没有良好的饲养管理,犊牛的优良性状就难以充分发挥和提高。因此,加强犊牛饲养管理是发展优质高效肉牛业的前提。

对于犊牛,要尽早哺喂初乳(母牛分娩后4~7 d所产的乳,含有较常乳更多的蛋白质、矿物质和VA,蛋白质中含有大量免疫球蛋白,能有效地增强犊牛的抗病力,对犊牛具有独特的生物学功能),最好是在犊牛出生后1 h内,最多不超过2 h喂初乳,其方法是将犊牛引至消毒过的乳房下,挤出乳汁于手指上,让犊牛舔食,再引至乳头使犊牛自行吮乳。一些母牛由于初产或产后疾病等原因导致缺乳,其犊牛可喂人工初乳,配方为:鸡蛋2~3个,盐9~10 g,新鲜鱼肝油15 m L,鲜牛奶500 m L,充分调匀后加热至35~38℃,然后用奶瓶或奶桶喂给犊牛,每天3~4次。肉牛以随母哺育为主,若母牛因疾病导致缺奶,要采用人工哺育的方法,常乳量为犊牛体重的8%~12%,分3次用奶桶或奶瓶饲喂,奶温35~38℃,不能变质。

肉牛早期补饲:一是补饲植物性饲料。出生后2周投喂优质青干草,自由采食;随后补充犊牛开食混合精料,开始时日喂20 g,适应几天后逐渐加量,以不下痢为限。参考量:2月龄0.25~0.30 kg,3月龄0.5 kg。开食料参考配方:玉米40%、大麦25%、豆饼23%、麸皮8%、磷酸氢钙1.85%、盐0.5%,矿物质添加剂0.5%、抗生素1%、维生素0.15%。犊牛料要求营养丰富,易消化,且无霉变。二是补饲脂肪,如熟化牛油、猪油和植物油等。当犊牛4月龄时,能采食0.5~0.7 kg开食料,即可断奶。断奶后逐步用育成牛混合精料代替开食料。对其管理,除做好牛体刷拭、运动及牛舍卫生等日常管理外,还应在3月龄前用烧碱或电烙铁去角,对不作种用的公犊10~12月龄去势,适时进行预防接种。同时,要按月龄、体格大小、性别以及健康状况等进行分群,固定专人饲养。对犊牛的调教要从小开始,饲养人员应抓住喂奶和补料的机会,温和耐心地对待犊牛,并经常抚摸牛体,以达到人牛亲善的目的,使牛养成温顺的性格。对母牛而言,6~12月龄是牛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性器官和第二性征发育很快,体躯长度和高度急剧增长,为母牛的性成熟期。这一时期,在饲养上要求供给足够的营养物质,如优质干草、青贮料、加工作物的秸秆和适当补充一些混合精料。在放牧条件下,牧草良好时日粮中的粗饲料和精料可减少1/2,牧草较差时则需补青草和混合精料。12~18月龄育成母牛既不妊娠也不产奶,利用好干草、青贮料和适当的精料就能满足母牛的营养需要。18月龄至初配时母牛已经配种受胎,生长缓慢,体躯显著的向宽深方向发展,此时如果饲料营养过剩,易导致母牛过肥,造成不孕,饲料应多样化、全价化,以青干草、青草、青贮料和少量氨化秸秆作为基础饲喂,精料可少喂或不喂,但到妊娠后期尤其是妊娠最后2~3个月,要增加精料量提高日粮营养浓度,减少粗饲料,全舍饲牛日补精料2~3 kg,在良好草地上以放牧为主的,精料可减少30%~50%。育成母牛在管理上应首先与其他的母牛分群,加强运动,促进其肌肉组织和内脏器官、系统的发育,提高生产性能。配种受胎5~6个月后,除给予优质全价饲料外,还应该对其进行乳房按摩,以促进乳腺组织的发育。一般早、晚各按摩1次,每次按摩时先用热毛巾擦拭乳房,到产前1~2个月停止按摩。一般情况下2.5岁以上的母牛称为成年母牛,2.5~5.0岁这个阶段,母牛的体重、体尺和体形仍在继续生长发育,不过增重速度变慢,生长所需的营养减少,而维持需要增加,以维持正常的繁殖机能,确保其1年或稍长一点时间生产1胎[3,4]。

3 注重肉牛疫病防治

要改善饲养管理,提高牛群体质,增强抗病力和免疫力。要注重培育适应当地自然环境条件的优良品种(系)。要制订合理的免疫程序和消毒卫生保健制度,实行规范化管理,创造适宜的养殖生态环境,保障和促进肉牛养殖业有预期的综合效益。要特别注意对肉牛寄生虫病的防治。寄生虫能引起肉牛慢性、消耗性疾病,从而影响其生长发育、产品质量,甚至威胁肉牛生命,造成大批死亡。主要威胁牛的寄生虫有肝片虫、绦虫、吸虫、皮蝇等。要根据各种寄生虫的流行规律和生物学特性,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进行预防性驱虫。每年要定期2次和多次驱虫,驱虫后及时清理垫草、粪便,对其进行堆积发酵、焚烧和深埋,对地面、墙壁、饲槽进行消毒,防止虫卵、虫体污染而再次感染。发现病畜要及时进行隔离治疗。

参考文献

[1]王建华.家畜内科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2]邱怀.牛生产学[M].北京:农业出版社,1995.

[3]刘洋.奶牛养殖技术[J].新农民:下半月,2010(10):84.

发酵床养殖肉牛技术措施 篇9

1 床的制作方法

将发酵床固体强化剂用38℃左右的温水浸泡1h左右, 激活菌种, 再加入液体菌种, 最后与玉米粉或者麦麸均匀搅拌。然后将带有菌种的麦麸或米糠与准备好的锯末、稻壳、秸秆搅拌均匀。在搅拌过程中一边搅拌, 一边喷水, 使垫料的水分保持在30%。再将搅拌均匀调节好水分的垫料在养殖舍内堆积成梯形, 用编织袋或者草席子完全覆盖, 让其发酵, 夏季3~5d, 冬季7~10d即可。最后将发酵好的垫料在圈舍垫料坑摊开铺平, 再用一部分干净细致的锯末铺在上面, 厚度约为5cm, 24h后即可使用。

2 发酵床产热原理

功能微生物将牛的粪尿在锯末、稻壳、秸秆等垫料的参与下, 分解或降解代谢形成为菌体蛋白、多糖、单糖、粗蛋白、氨基酸、微量元素、维生素等, 这个过程将产生大量的热量。产热主要方式为:

(1) 垫料即锯末或稻壳等中含有大量的木质素和纤维素、半纤维素, 这些大分子物质在微生物的作用下, 分解为芳香酸 (如丁香酸、原儿茶酸、没食子酸、香豆酸等) 、葡萄糖等小分子物质, 当大分子裂解成小分子的生化分解过程中释放大量的热量。

(2) 牛的粪尿排在水泥地上, 热量很快散失。如果排在发酵床上, 由于垫料具有极好的吸水性, 粪尿很快被垫料吸收, 既保住了大量的水分, 也保住了热量。

(3) 微生物自身繁殖等活动也会产生大量的代谢热。

3 影响发酵床中微生物活动的因素

微生物生存与繁殖需要一定营养源, 发酵床系统中的有机物为微生物提供碳源, 氮素则为微生物构建细胞提供材料, C/N决定了微生物的生存和繁殖效率[1]。合适的C/N能为发酵床功能菌群提供均衡生长所需的营养条件, 保证畜禽粪便快速降解[2]。微生物正常生长的最佳C/N为30:1, 将C/N﹥25:1的垫料与C/N﹤25:1垫料有效组合, 既能延长垫料使用时间, 降低饲养成本, 又能为发酵床垫料中微生物提供充足的碳源与氮源, 提高垫料发酵的质量[3]。

微生物生长需要适宜的p H值, 发酵床功能菌群发酵一般需要弱碱性环境, 同时p H值也是调节发酵床中铵根离子与氨气平衡的重要指标。若p H值偏低 (p H值﹤6.0) , 平衡转向铵根离子方向, 氨气挥发减少, 发酵床中功能菌群发酵效率减弱, 粪便降解速率降低, 反之, 若p H值﹥8.0, 会导致氨气大量挥发, 同样不利于粪尿的降解[4,5]。

3.3 温度

温度能够影响微生物体内的许多生物化学反应, 是影响微生物繁殖的重要因素, 适宜的温度能够促进微生物生长, 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微生物生长、形态、代谢、毒力甚至死亡。

3.4 含氧量与含水量

氧气浓度与水分浓度能够直接影响发酵床中菌种的发酵方式。发酵床功能菌群多为好氧微生物, 保证适宜氧气浓度有助于延长发酵床功能区, 达到微生物及时降解粪尿的效果。由于发酵床垫料系统中的微生物主要在垫料水膜中生长代谢, 因此垫料的含水量直接影响发酵床中微生物的活性, 若含水量过高, 会减少垫料中的氧气, 造成厌氧发酵, 不仅影响发酵效率, 还会产生恶臭物质, 若含水量过低, 会影响菌种活性, 发酵亦受影响。

4 发酵床的日常管理

发酵床垫料系统利用微生物及时降解畜禽排泄物, 实现生态友好型饲养模式, 可见微生物是发酵床最关键的部分。发酵床垫料中生物群落结构十分复杂, 包含大量不同种类的细菌、放线菌与真菌等, 而且还在不断变化中。微生物活动主要以有氧发酵为主, 功能菌群能够快速分解粪尿, 而在一个低效发酵床中, 微生物活动主要以厌氧发酵为主, 不能有效分解粪尿, 还会产生大量乙酸、丙酸、丁酸等物质, 散发出恶臭气味。垫料高度一般下降10 cm左右时, 应按比例添加稻壳和锯末;每周把发酵床深翻一次, 为微生物创作好氧环境, 把板结、结块的垫料拍松, 潮湿的垫料和干燥的垫料互换;暖季发酵床不用时, 把垫料拍松, 堆起, 等冷季时再加入菌种, 经发酵后继续使用。

5 发酵床饲养肉牛的优点

5.1 改善牛舍环境, 减轻对环境的污染

通过发酵床培育奶牛试验证明, 粪尿可以充分分解, 有效地减少了粪尿的排放, 从而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与传统饲养方式相比减少了对垫草的使用量, 也减少了堆粪场的面积。发酵床不能使用后, 可对垫料进堆积发酵, 作为优质有机肥用于农作物, 从而做到无污染、零排放, 生态效益十分突出。经发酵床饲养奶牛试验证明可减轻氨气、氧化二氮等臭味物质产生和挥发。发酵床养牛不需要对牛粪尿清扫及冲洗, 不会排放大量的粪尿污水, 减轻了养殖业对环境的污染;可节约劳动力;节水仅需满足牛的饮用水, 能节约80%的水。发酵床垫料中的微生物能够利用粪尿中的氮素, 降低氨气浓度, 减少含氮化合物的分解。

5.2 提高了肉牛的抵抗力、饲料转化率, 减轻用药, 改善肉质

发酵床垫料内为微生物平衡环境, 平衡稳定的微生物区系可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繁殖。特别是呼吸道疾病和消化道疾病较传统集约化饲养有大幅下降。发酵床饲养肉牛模式要求全程不添加抗生素, 减轻药费负担, 所生产的牛肉品质明显改善, 无药物残留, 改善酮体品质和肉色。发酵床垫料松软, 舍内环境良好, 适合肉牛的自然生活习性, 最大的满足了肉牛的行为需要, 改善了肉牛的生活环境, 促进肉牛的日增重和生长发育速度。

5.3 节约饲养能源, 降低养殖成本

发酵床能产生足够的热量, 冬季能给圈舍升温, 只要圈舍有合适的保温措施, 就能省去取暖设施。经试验证明10月末室内温度为5℃时, 垫料内温度可达30℃。

5.4 在发酵床内, 牛粪降解充分, 空气清新, 舍内无臭味和苍蝇滋生

牛趴伏在发酵床垫料上, 运动量减少, 能量消耗少, 进而提高了日增重及饲料利用率;垫料里添加了环保生物素和益生生物素, 能够分解粪便, 降低牛舍NH3浓度, 为肉牛提供了健康的生活环境, 促进了生产性能的提高。

6 发酵床养殖肉牛的缺点

6.1 发酵床内疾病控制问题

首先, 牛舍内不能使用化学消毒药品和抗生素类药物。病毒将长期存在温床上, 一旦发病将损失惨重。其次, 发酵床床面由于长期不清理打扫, 湿度过高, 牛的皮肤病和肢蹄病危害严重。

6.2 牛舍的设计问题

1.5m2只能养一头牛, 这种高要求就造成建设成本很高。

6.3 牛舍内温度过高影响肉牛的生长发育

发酵床垫料发酵会散热, 虽然表层温度并不高, 但牛舍内的温度会上升, 而且垫料内极高的温度不利于肉牛的肢蹄健康。

笔者认为冬季发酵床饲养肉牛犊牛是可行的, 因为犊牛的粪尿排量少, 垫料的湿度不会过大, 从而不会影响微生物的分解速率。而且犊牛在发酵床上十分适应, 在冷季使用, 达到了少用垫草、圈舍能够保温、能减少肺炎、腹泻发病率的效果。犊牛发酵床以厚度50cm、1.3~1.5m2。养一头犊牛比较合适;犊牛发酵床圈舍改造, 不需太大成本, 只要用木板将围栏底部围上50cm高, 在围栏内地面上直接制作即可。垫料所用锯末、稻壳来源有限, 且成本较高, 这给发酵床推广带来一定困难。现正尝试用秸秆代替部分锯末和稻壳制作发酵床, 并已取得一定效果。

尽管发酵床养殖肉牛目前在应用中还存在一些不足, 但是只要广大科技工作者不断实践, 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与我国当地实际情况相结合, 开发有地方特色的发酵床养殖肉牛技术, 就能共同促进养殖、环境、资源与人类的和谐, 为我国肉牛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模式, 提高肉牛养殖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秦竹, 周忠凯, 顾洪如, 等.发酵床生猪养殖中菌种与垫料的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 2012, 40 (30) :14771-14774, 14882.

[2]Zhu N.Effect of low initial C/N ration on aerobic composting of swine manure with rice straw[J].Bioresource Technol, 2007, 98 (1) :9-13.

[3]霍国亮, 郑志伟, 张建华, 等.生物发酵床养猪垫料的选择与制作 (上) [J].河南畜牧兽医 (综合版) , 2009, 30 (5) :28-29.

[4]周波, 李明辉, 孟庆祥, 等.不同比例垫料的肉牛深层生物垫料技术参数比较[J].家畜生态学报, 2010, 31 (6) :44-48.

上一篇:定罪程序下一篇:分段式教学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