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的策略和方法

2024-05-27

作文教学的策略和方法(精选十篇)

作文教学的策略和方法 篇1

一、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 历史学科不受重视

在现行考试制度下, 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等学科是中考的重点。在总分数中占绝对的比重, 因而最受学校和学生的重视。学生们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这些学科上。与之不同, 历史学科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小, 成为初中教学中的“副科”, 越来越不受到学校和学生的重视。

2. 学生的史学意识薄弱

历史学是一门非常严谨的学科, 要求通过准确的史料“复原”世界和中国发展的过程, 借此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但近年来媒体的强势介入却改变了历史学的原有特点, 导致学生不能准确、严肃地对待历史学, 认为历史学只是茶余饭后的谈资。另外, 在当前的形势下, 历史学不能帮助人们创造直接的经济效益, 因而有的学生不重视历史的学习。

3. 教学方法过于陈旧

现在的历史教学大多采用传统方式授课, 教师在讲台上进行“填鸭式”教学, 按照书本上的内容照本宣科, 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这样的教学方式给学生造成了误解, 认为历史学的唯一学习途径就是死记硬背, 继而对学习产生厌倦感, 失去了深入探究史实真相的欲望。

二、历史教学的方法

历史学科不受重视是多种原因造成的。作为中学历史教师, 我们没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但是却可以在改变教学观念、构建新型师生关系、让学生成为学习历史的真正主人、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运用电教媒体进行教学、扩大历史观和全球史观的视野方面多做工作。

1. 改变教育观念

历史教师应认识到历史教学绝对不是简单地将课本知识传授给学生, 而要意识到学生是历史学科的学习者和运用者, 也是历史学科的传播者和普及者。随着各种教育方法和技术的发展, 教师应该与时俱进, 努力学习新知识, 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 在史学理论、史学方法和史学知识上下功夫, 这样可以将自己树立成学生的学习榜样, 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引导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

2. 构建新型师生关系

历史教师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将自己定位于学生的倾听者、倡导者、引领者, 让课堂充满和谐的气氛。新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一种建立在平等、民主、自由基础上的互动关系, 双方互相交流、互相理解, 共同参与, 研究历史的真相。学生在这种民主和谐的氛围中会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通过自身的体验获得史学知识, 从而激发学习历史的兴趣, 发挥自己的能力和特长, 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3. 让学生成为学习历史的真正主人

传统的教学论过分强调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 忽视学生的能动性, 没有按照学生的心理要求和接受能力安排教学内容。对于学生而言, 这样的学习成为一种沉重的负担, 不存在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可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让他们快乐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形成独立思考问题的意识。

此外, 教师也可以改变严肃的授课氛围, 设计多样的教学活动, 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讨论等方式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获得对历史学科的新认识。在角色扮演、小组讨论、历史短剧、辩论会中, 学生的思维开始活跃, 能够真实体会到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发展过程。

4.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教学过程中, 学生经常会有各种疑问。如果此时将正确的答案告诉学生, 会让他们失去思考和探索的兴趣。在新型教学方法上, 教师应当鼓励学生自我探索, 独立思考, 这样才能学会学习, 增强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还应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制订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 并在适当时候进行一定的点评, 这样可以实现课堂下的互动交流。在学习过程中,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建立各类兴趣小组, 让他们在小组互动中互相帮助, 互相提问并解决问题, 在养成团队合作意识的同时更新对历史学科的认识。

5. 运用电教媒体进行教学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幻灯、录像、计算机等多媒体技术所具有的形象直观、动态感强、表现力强等特点可以帮助教师提高授课质量。与其他学科不同, 历史学科的史料、影像、图片资料特别多,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如果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现这些材料, 便可以再现历史情境, 重塑历史氛围, 让学生对历史的演进、地域的变迁、历史人物的形象、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过程、社会形态的演变等有直观的感知。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将自己置身于特定的历史情景中, 以参与者的角色进行体验, 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提高学习效果。

此外, 电教媒体教学还可以补充书外资料, 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初中历史教学要求学生在掌握基本历史知识的同时, 能够通过对史实的分析、比较、归纳和概括等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传统课堂教学主要依靠书本进行, 学生对一些年代和大事无法理解和接受, 缺少直接的体会;运用电教媒体后, 教师可以补充大量的课外材料, 拓宽学生的视野, 进而诱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使学生对历史的认知由感性认识发展到理性认识, 从而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

6. 要有大历史观和全球史观的视野

历史是一个纵向发展的过程, 各个环节都互相连接。在授课中, 历史教师要有大历史观的视野, 引导学生从小的历史事件中发现大道理, 探究长时间段内社会经济结构的变迁, 在分析人物时注重人物与时势的交互作用、理念与制度的差距、行政技术与经济组织的冲突等内容。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完整思维能力, 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读史益智。

当今, 全球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在以往的课本内容和授课过程中, 中外历史是分开讲的, 而且更多地偏重中国史, 这样给学生造成一定的误解, 认为中国的历史发展是独立的, 缺乏对世界其他文明的了解。所以, 教师应该从授课内容和结构上将中外历史有机融合, 让学生对整个世界历史的发展过程产生浓厚兴趣。

总之, 虽然当前初中历史教学面临不少困难, 但如果教师能够在教学方法、教学理念上努力创新, 改变以往的授课思维, 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学生喜欢上历史学, 进而提高自己认知世界的能力。

参考文献

驾校教学的方法和策略 篇2

现在驾校教学分为三个阶段科

一、科二和科三。我们在这三个阶段如何提高效率,如何提高考试通过率,这就要求我们要从每个阶段的作用、目的出发,结合学员学习的特点来制定具体的工作计划。

科一学习的内容有

1、交通法律法规

2、安全文明驾驶

3、个操纵部件的位置、作用和使用方法。目的和作用是使学员对开车这一行为在心理上有一个正确的理解,让学员从开始学车就要树立正确的心态,为今后的安全、高效的学车打好理论基础。所以科一在实际的教学中要保证学时,保证内容的全面到位,不能以会做题、能考试来做评判的标准。

科二的内容是场地训练,作用

1、熟练地操控车辆2.在行驶中的位置、路线、速度的控制,3、安全检查。

科二的作用和目的就是增强学员控制车辆的能力,我们在实际训练的过程中要围绕着它的目的来开展练习,不能把目标定在考试通过上,要把目标定在学员能力的提高上,并具体实施到练习和监督上。

在练习上,还要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在现有的训练中,学员来到场地先练倒库,教练认为倒库是科二中难度较大的一项,只要倒库可以了,其他的几项练几天就可以考试了。正因为倒库难度较大,这时学员基础又很差,所以在练习的过程中会很吃力,有的学员就在这时丧失了学车的信心,我认为我们可以按照由易

到难的顺序来练习,这样效果会好一些。

我们在开车的过程中会有两种意识形态并存,一种是有意识的去观察路况,这属于有意识形态,它要通过大脑的分析和判断最后决策。第二种是下意识的踩离合、踩刹车、加减档、转动转向盘、起步、停车、靠边的动作,这些属于无意识形态,就像我们拿一个鸡蛋,发现他是热的烫手,就会马上放手一样,都是在无意识地去完成动作。

浅谈作文教学的策略和方法 篇3

【关键词】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策略

作文教学,是现在语文教学中的难点,也是教师都茫然的一个领域。作为一线教师,我也曾经疑惑,也曾经茫然。但经过几年的摸索与实践,我总结出一套作文训练法。

一、激发兴趣,热爱写作

都说兴趣好即获得知识的第一步。对习作有兴趣,才能爱上习作。兴趣一旦激发,习惯一旦养成,在不知疲倦的写作中,他就能感受到写作的快,从而更爱写作。写作能力才能不断升华,布局谋篇的能力才能得到锻炼。而这个写作兴趣就是培养出来的。培养要靠方法:一是多夸孩子的写作;二是让孩子养成写日记的习惯,记下自己每天的心情和感受、想法;三是多读好文章,促动他们动手去写。

当学生有了兴趣之后,他们就会更爱写作。在作文课上也不低头了,总是把手举得高高的,配合你的提问,尽情畅想心中的想法。我们班的孩子都爱上习作课,写出来的东西也都有情感,来自内心,更来自于生活。

二、教给方法,提高写作

(一)积累素材,丰富内涵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很多学生怕写作文,常常为此苦恼。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要写好作文,语言材料和生活感悟的积累是基础。我认为小学生积累材料,主要有以下途径:

1.重视阅读,乐于摘记

这里的阅读不仅仅是指语文课内的阅读,主要还指大量的课外阅读。只凭借语文课内的阅读,是难以满足积累语言材料的需要的。

首先要为学生创造大量阅读的条件。我在班级设立“小小图书角”。每周安排2节课时间阅读。此外,我还鼓励学生购书或到图书馆借阅或上网查询。我也经常向学生推荐好书:《美文选粹》、《全国小学生优秀作文选》等书籍。解决了书源,保证了每个学生都有丰富的好书可看,在学生有书读的情况下,要提高课外阅读效率,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并要求学生做读书笔记。

2.常看电视,合理上网

和读书相比,电视与网络能让学生更快,更有选择性地接受到更多的,更新的信息。关键是老师和家长善于引导,较大程度地发挥电视的积极作用,避免它们的消极作用,要把看电视与看书、参观、游戏等活动结合起来,使学生的各种积累互相联系,更系统化,更容易记忆。

3.练写日记,再现生活

作文源于生活。我们身边每天都在发生着不计其数的新鲜事,可惜有些学生对此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无材可写的根源是不善于观察,要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的素材,必须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与思考,并随时随地用日记的形式表达出来,做生活的有心人。

4.教师常写下水作文

让学生写什么作文,老师先身体力行,与学生共同尝试写作甘苦。通过“下水文”正确认识到究竟如何去教学生写作文,帮助学生开拓思路,培养组织材料的写作能力,并且将作文写好。

(二)搭建学生作文能力訓练平台

举办各种各样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和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表达写作能力。

(1)班级每月办一次征文比赛,征文比赛的结果公布,发奖品,同时择优写在班刊《我的心里话》上。

(2)举行演讲比赛,充分利用学校组织的演讲活动,在班内或全校开展演讲活动,锻炼学生的说的能力。

(3)举行丰富多彩的课前2分钟活动。课前两分钟,由学生主持,开展成语接龙,绕口令,猜谜语,讲故事,脑筋急转弯,即兴演讲等方式,丰富学生的作文素材,提高作文能力。

(三)多样化的写作方式,开阔学生的创作空间

1.用插图进行片断作文训练

如《王献之练字》这篇文章,我让学生仔细观察插图,依据课文内容,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写一写王羲之是怎样把18刚水写完的。结果,孩子们写出了各自的辛苦过程,但结果一样,王羲之成功了。这个过程也是在练孩子的心智,让他们知道,只有刻苦努力才能成功。

2.仿照课文句式仿写句子

这一方面主要让学生在工整的句式、限定的字数中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力求使学生形成完整,优美而又有感情的语言风格。

3.构建学生作文评价体系

新课程下的语文作文教学,要求对学生作文评价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考察学生的写作能力,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作文学习和教师的作文教学,从而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而不应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所以,作文评价的标准应结合学生实际,追求人性化的评价。

(1)随改随批,给学生惊喜。学生的每一篇作文,都是学生写作成长的脚印,我们的评价标准应从学生的写作过程中肯定学生,以及学生的写作热情,在批改作文的过程中,一旦发现优秀作文,我利用课前两三分钟的时间在全班朗读,时时给学生以惊喜。在朗读作文的过程中,学生知道老师重视作文训练而不敢有丝毫的松懈。写出被朗诵作文的学生,知道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而更加勤奋,而其他的学生则心向往之.通过对作文的随改随评,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热情,同时学生也对关注生活,感受身边小事,表达情感从小处着笔等有了全面认识。

(2)当面点评,平等对话。克林伯格的“教学对话原理”指出;“在所有的教学之中,进行着最广义的‘对话……不管哪一种教学方式占支配地位,这种相互作用的对话是优秀教学的一种本质性的认识”。这种理念同样适合于作文评价。每一次作文批改要成为一次与学生的诚恳交流,在学生的心灵与情感上产生良好的影响。我们知道每个学生都有被别人重视的需要,学生在写作上也是如此。教师不关注每个学生的写作过程,势必会有大部分学生对写作文兴味索然,所以我把与学生的当面讲评当作是一次与学生的平等的对话,先讲作文中的可取之处,给学生以成就感,然后一一指出文章的不足之处.和风细雨以润心田,每一次的当面评讲都是学生前进的动力。

(3)自改互改,互相提高。在学生的作文中,我们可以了解学生内心的真实想法,还有他们对生活对社会的看法。自改互批的意义在于调动学生积极性,把学生修改文章作为提高作文能力的必要环节。

(4)让评语精彩起来,大放光彩。心理学家马斯洛指出,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概括的反映。所以,教师的作文评语不但要在写作方法上进行指导,更重要的是要在学生的道德品质,为人处世等诸多方面进行引导。教师要站在尊重,理解学生的角度,改变以往评语中教师作为说教者的形象,与学生进行平等的耐心的心灵交流,充分调动学生写作的自觉性,自信性和积极性,使每名学生都喜欢作文,从而提高全体学生的写作水平。商榷式评语,留给学生思考的余地,容易和学生进行平等交流;追究式评语,增强文章的真实性;肯定式评语,促进创新思维;对话式评语,提高自改能力;情感式评语,培养良好品质。

(四)多种评价方式结合,完成修改

1.自改

学生写完初稿后,用红笔自己修改一次,主要改错字和病句。

2.互改

同桌相互调换改,从“谋篇布局,构思立意,语言积累多角度修改,力求作文以最佳形式表达。”学生在教师有意识地培养和要求逐步学会了修改作文。

3.点评

教师选差、中、优 三篇文章,读给学生听,要求学生听后现场点评,(好在哪里,不足在哪里,如何修改更好?)有了老师的指导,学生的点评就有了方向。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学会了修改文章,一举两得。

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的方法和策略 篇4

一、利用传统文化有效进行美术鉴赏教育

社会的发展,引起了人们在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的深刻变化, 处在当代文化环境下的高中生在审美观念上表现出强烈的时代特征。这表现在潜意识里,民族传统的审美文化对当代青少年心理的深刻烙印。在美术鉴赏教学中,可以采取如下适当的方法:

在文化情境中实施美术鉴赏。在教学中强化学生鉴赏美术作品中的传统精神的能力。例如可以从中国美术作品中的语言入手,引领学生结合中国书法赏析绘画中的“线”的功力、情感、个性、格调,以及与中国书法的关系,还可以从传统审美观念对“意境”的追求出发,赏析传统绘画中的“无我之境”与“有我之境”、道风与意境的关系。通过这些方式 ,帮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美术中所体现的人文精神,可以说是在民族文化情境中学会鉴赏。使用更多的教学形式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他们对传统美术作品的兴趣和鉴赏能力。可以用鉴赏原作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兴趣,带领学生进入美术馆、博物馆。可以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系统,从声音、图像、视频等多角度刺激学生,使其接受更多的传统美术信息,营造更好的展示氛围。

二、利用网络进行有效的美术鉴赏教学

随着网络文化的普及,课程资源变得越来越丰富,学生们不仅可以通过网络自主寻找教学所需资源, 还可以以网络为平台交流观点。

变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为师生互动。在计算机与网络普及之前,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是单一性的:由教师传授给学生。这种教学方式带来的后果是:学生被动接受。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方式影响了学习结果, 单纯的行为参与方式并不能促进学生高层次思维能力的发展, 只有以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深层次的认知参与为核心的学习方式, 才能促进学生包括高层次在内的全面素质的提高。电脑网络社会提倡的是人机互动,甚至是人与网络上的其他人的互动。

实施美术鉴赏教学的媒体手段得到了完善。自从在多媒体教室上过美术鉴赏课后,学生们都反映希望多在那里上课。无疑,教学设备是美术鉴赏学习的必要保证,学生们在这样的条件下可以获得更好的审美体验。特别是网络教学兴起之后,学生们可以在网络教室里直接通过点击鼠标、敲动键盘任意选择、放大美术作品,并在网络上实现与教师、同学交流鉴赏体会,这样的学习方式大大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得美术鉴赏教学成效更高。

三、利用“百家论坛”在鉴赏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在实际授课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只有主动参与欣赏和鉴赏各种艺术作品, 才能真正理解和尊重世界多元文化艺术价值,形成宽容的开放性的审美心态。美术鉴赏中,学生的真实体验最宝贵, 我们应在理性分析与理解作品价值的基础上,允许学生有自己的情感取向,因此,要敢于设置“百家论坛”,开展“百家”争“鸣”,倡导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让学生形成积极向上又富有个性特征的审美观念和审美态度。例如鉴赏《蒙娜丽莎》那永久的微笑,有人从微笑中看出她的庄重、娴雅;有人从表情中看到她的是神秘莫测,心事重重;有人看出她体验了新兴资产阶级的乐观自信:悲观的人觉得她的微笑带点伤感; 快乐的人觉得她的微笑中带有甜蜜。通过交流,学生意识到作者巧妙地留下了一个空间,让观众用想象去填补,形成精神上的愉悦。

四、利用比较教学方法增强高中美术鉴赏教学效果

在美术鉴赏教学中, 侧重于比较学的鉴赏方法是常用的鉴赏方法之一。可以是纵向的比较,也可以是横向的比较,可以是同类比较,也可以是异类作品之间的比较。在确定了比较的对象之后,可以选择各种方法进行具体鉴赏。例如选择比较鉴赏的对象为《宝座上的圣母和圣婴》和《大公爵圣母》。《宝座上的圣母和圣婴》这幅画显得比较呆板,完全看不到古希腊艺术引以为荣、古罗马时代固守不变的那种表现人物动作和表情的绝技。按文艺复兴时艺术家们的观点,这件作品缺乏“人性”,中世纪时期的肖像画大都如此。如果把《大公爵圣母》这件作品同《宝座上的圣母和圣婴》相比较,就会发现拉斐尔笔下的作品中洋溢着生命。圣母面部的造型和隐没在阴影中的方式,温柔的母亲怀抱着可爱的圣婴的和谐,充满着人间的温情,是那么的真实、可信。通过上述比较,可以清楚地了解中世纪绘画和文艺复兴时期绘画的区别之所在。同时,这些方法可以运用到中国美术鉴赏上。此外,在对中国美术作品进行分析时,还可以依据中国文化中的“审美观念”原则进行解读,以此给予学生更多的审美体验,从而增强他们的美术鉴赏能力。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和方法 篇5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和方法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A

2、D

3、D

4、A

5、C

6、A

7、D

8、B

9、D

10、C

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课程结构

课程内容

课程评价

2、讲述

讲解

3、教学内容的性质

教师的专业化程度

4、规则

5、思维状态

情绪状态

意志状态

6、波纹效应

7、问题性

过程性

开放性

8、教师因素

学生因素

课堂物理环境因素

9、高表现性

可控制性

四、简答题(30分)

1、(8分)(1)提问主体偏颇;(2)提问次数偏多;(3)提问对象“窄化”;(4)提问目的异化;(5)提问语言模糊;(6)提问形式单一;(7)问题设计不当;(8)提问处理简单。

2、(7分)存在的主要问题:(1)概念和规则的机械记忆;(2)概念、规则的过度练习;(3)概念、规则的理解偏差。

原因分析:(1)教学忽视学生概念、规则学习时的知识经验;(2)教学忽视学生概念、规则学习时的心理体验;(3)教学忽视学生概念、规则学习时的心理发展阶段;(4)教学降低了学生概念、规则学习的认知操作水平。

3、(6分)(1)讨论教学可以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气氛;(2)讨论教学可以激发学习者的主动性和表达欲望,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3)讨论教学,实现了课堂范围内的真正平等对话,有助于实现教学相长;(4)讨论教学是锻炼学生思维的良好手段;(5)讨论是帮助学生认识、理解、把握教材的好帮手;(6)讨论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和能力。

4、(4分)(1)语言要清晰、准确,既有严密的科学性、逻辑性,又要通俗明白;(2)语言要生动、形象并富有感染力;(3)语言要简明、具体;(4)语言要具有启发性。

5、(5分)(1)教师的爱对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2)教师期望与学生的自我实现预言;(3)教学中人际关系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4)教学中人际关系影响着学生的自我意识;(5)课堂教学中学生间关系对教学效率的影响。

五、论述题(20分)

1、(10分)(1)树立平等的提问教学观。教师要转变观念,不要害怕会因为学生提问而打乱了课堂秩序;教师要创设积极的课堂氛围,并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大胆质疑;不管学生所提的问题是肤浅还是深刻,教师都要认真对待,多一些循循善诱,少一些横加指责;教师要注意提升学生提问的层次,避免在同一层次上低水平重复。

(2)建立安全、宽松的提问氛围。

(3)掌握课堂提问的技能。设计有效的问题;选择合适的问题;掌握提问的技巧。

第 1 页1 共 2 页

2、(10分)(1)课堂教学与课堂管理的区别:课堂教学是一种尊重学生理性思维能力,尊重学生自由意志,把学生看做是独立思考和行动的主体,在与教师的交往和对话中,发展个体的智慧潜能、陶冶个体的道德性格,使每一个学生都达到自己最佳发展水平的活动;课堂管理则是为实现课堂教学目标所运行的程序,它一方面强调对学生的监督和控制,以使学生维持课堂秩序,另一方面强调对学生的引导和激励,让他们主动参与、自主学习。教师是通过课堂管理来实现课堂教学的,课堂管理是教师为营造积极的课堂环境、促进学生对于课堂活动的参与合作的运作方式及相伴而生的所有行为。课堂教学与课堂管理主要以课堂为中心展开,学生在课堂中的行为模式和行为结果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发展。

(2)由此可见,课堂教学与课堂管理在教学过程中是不可分割的。课堂教学与课堂管理通过教学过程中的诸多变量发生相互影响,一方面,课堂管理影响了教学,另外,当教师考虑不同的管理风格时,要想到课堂管理风格对学习动机有一定的影响。另一方面,教学也会影响课堂管理。

由以上分析也可以看出,课堂管理是课堂教学的一个基本因素,是有效教学的一部分,是达成教学目标、实现教学目的的重要手段,它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掌握的一门知识,同时也是衡量教师教学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六、分析题(10分)

答案(略)

英语教学的策略和方法 篇6

关键词:英语教学 策略 方法

语言是人类进行社会交往和思想交流的重要工具。英语教学的重要任务是培养听、说、读、写的综合技能。英语学习无捷径可走,但有方法可寻。科学的方法,可以使我们的英语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就初中英语教学的策略和方法谈一谈本人的几点看法。

一、培养兴趣是学好英语的前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迫切的求知欲。兴趣产生,欲望形成,学生对于英语学习也就会妙趣横生、其乐无穷。可以说,兴趣爱好比智力技能更能促进学生勤奋学习,它是学好英语的首要条件。

二、学会模仿是学好英语的基础

有位著名的英语专家这样说:“语言是一种表演技巧,我们在思考语言的时候,不是考虑我们对它了解多少,而是我们能把它表演得多好,我们能把它用得多好。”因此,教会学生学会“模仿”的基本技能,成为初中英语教学的另一种非常必要的策略与手段。教师要引导学生突破语音关,对48个单个音素的发音要熟练掌握,在此基础上再把握连读、缩读等口语表达时最常发生的语音现象,进而练习语调和节奏,练习时最好模仿原声录音。

三、创设语境是学好英语的途径

曾经有人请教过外国语言专家:“学英语的最佳方法是什么?”而得到的答复是:“到美国去或与一个美国人结婚,要不就去看美国电影。”这并不只是在开开玩笑而已,这些话告诉我们,学语言离不开环境。课堂是学生进行语言学习的主要环境,所以我们决不能吝啬口语训练的时间,不能因为教学任务繁重而随意砍掉教材中提供的许多丰富的口语练习材料。同时,充分利用教材的优势,安排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语言实践,组织并设计好各种口语活动项目,并努力创设一个个逼真的语言环境,用与日常生活相关的小对话,如起居、节假日、生日聚会、拜访、打电话、看病、购物、体育比赛等生动活泼的事例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在乐趣中学习,在娱乐中获益。有的学生想在课堂上有好的表现,课前势必去积极准备;把生活引入课堂,再把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延伸到生活中去。这样,学生无时无刻不在感受英语,锻炼英语,久而久之,口语屏障就能逐渐得到突破。

四、树立信心是学好英语的保证

经验告诉我们,在英语学习上做得好的学生,并非都是智商很高的人,而是那些坚持不懈,在听、说、读、写、译方面付出辛勤汗水的人。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学习语言是要面临无数次失败的,随时都要承受许多心理和生理压力。比如记一个单词,背了又背,就是没有记住,最后花了好大的劲才勉强记下了,可没隔几天又消失得无影无踪。诸如这样的一次次失败,的确带给学生很多的失望。可以说没有一个人认为记忆单词是一件幸福愉快的事。此时此刻,学生最需要的不是老师的专业知识或者一道题的标准答案,而是要点亮他们心中的希望之火,用理解和鼓励去感染他们,激励他们坚持下去;一方面帮助他们明确学习目标,懂得“失败是成功之母”的道理,一方面帮助他们建立自尊,树立信心,从而以一定的心理优势积极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另外,还要鼓励学生背诵课文和一些精选读物,但要注意不要造成负担。一个优秀的教师不仅使学生学到英语,而且能让其懂得如何面对挑战,相信挫折只是相对的,成功才是绝对的;只有建立信心,持之以恒,才能沐浴成功,学好英语。五、微笑,是心灵的沟通,是能创新的“催化剂”

教师创设轻松、愉快、和谐的学习气氛,这样的情境能使学生适度兴奋,既具有学好的信心,又能使智力发展达到最佳状态,只有这种状态,才能开动脑筋,形成创造性的思维。在一项调查中,学生喜欢什么样的教师,调查结果表明,学生最喜欢既是师长又是朋友型的教师。有一位学生说道:“我最喜欢某教师讲课,他除了知识渊博、条理清晰,能使人感到愉快外,還有他的微笑。他的微笑使我舒心,使我质疑的胆子大了,信心足了,脑子活了。他的亲切目光给我勇气,让我探索,让我创新。在他设置的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简直是一种享受。在他目光下学习,简直是一种成功的快乐。”这充分说明,微笑是师生心灵沟通的“催化剂”,亲切的目光,对他们的成长给予了信心。创设师生和谐的情感交流,给学生信心和尊重,在教师合理诱导下,充分发挥了学生创造性思维,从而会达到学生创新的目的,是教学成功的关键。

改革中职钳工实习教学的方法和策略 篇7

关键词:实习实训,教学方法,策略,教学合一,钳工

钳工技能是中职机电专业学生必备的专业技能, 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工种之一。但要学好并掌握这项技能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因为钳工这个工种是既要技术, 又需要体力。笔者从事机械专业教学多年, 在这些年的教学过程中, 对钳工实习实训的教学方法中存在的问题, 谈谈自己的看法, 就完善这两门专业课提出一些对策方法。

中职学校人才培养新模式:以培养学生成人成才为主线, 依托学校和企业两个育人平台, 通过校内基础理论学习、基本训练和校外定岗实习两个环节, 将学校教育与企业文化相渗透、相互影响, 使学生会做人、会做事、会学习、会生活, 实现学校企业全方位育人。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 不断更新人才观念, 竖立“全面培养、人人成才”的教学理念。在先进教育理念和人才观的引领下, 构建基于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定岗实习、注重实效的“半校半厂、半学半做”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基于以上培养模式, 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 分析了中职学校钳工实习存在的问题:

一目前中等职业教育钳工技能教学存在的问题

1. 学生的基础比较差

学生对理论课的学习不认真、不喜欢, 自我控制能力较弱。

2. 学生的学习态度不端正

学生对钳工的实习觉得工作强度大, 总是觉得脏累, 存在厌学情绪。

3. 师资不足

钳工教师, 特别是同时具备相当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的钳工专业师资的不足。尤其缺乏熟悉企业生产实际的“双师 (教师、工程师) 型”专业教师。

二我校钳工实习应改进的方面

1.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钳工实习的重要性

不少学生认为, 当今社会科技发达, 现代机械化加工完全可以代替手工操作, 手工操作费时间、耗体力。于是, 在钳工实习过程中, 学生普遍存在着不刻苦训练、应付了事的现象。因此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钳工实习的重要性。钳工是机械制造业中不可缺少的工种, 它的很多操作工艺是目前很多设备装置都无法取代的。从而引导学生要研究好钳工工艺, 以满足社会对该工种的需要。

2.“教学做合一”是钳工实训课的基本原则

钳工实训课是学生实现钳工技能转化的重要途径, 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在教学中要以“教学做合一”为基本原则, “在做上教, 在做上学”, 使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达到学习和掌握钳工技能的目的。“教学做合一”的原则, 必须以做为中心, 在“做”字上下工夫。真正的“做”是要求手脑并用, 要求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同时还要开动脑筋, 积极思考, 勇于开拓。单纯的动手或动脑只是蛮干和空想, 都不符合钳工实训课的基本原则。所以, 工作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自己动脑思考, 大胆实践, 通过“手脑联合”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从而使学生在手和脑行动的同时获得了知识和技能, 也培养了创新能力, 实现钳工技能由“迷”到“悟”的转变。

3. 提高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水平

教师实际操作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实训操作能力的提高, 所以对教师应该进行实训能力的培养, 应让教师多到企业、工厂进行实际动手学习, 进一步强化教师的基本功, 多学习工厂、企业的操作模式, 以此提高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水平。这样才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让学生多到企业、工厂实习培训, 按企业的管理方式和操作模式锻炼学生的适应能力, 使学生更能适应现代社会企业对技术工人的需求。

4. 注重学生的德育教育

学生的德育教育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观、人生观、价值观, 正确的指导是学生学好知识的基础, 所以, 应加强学校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而实习指导教师在此方面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既要传授技能, 又要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职业品质。教师对于合理的、带有创新意识的训练步骤和工艺方法, 组织学生相互交流总结, 派代表对学生宣讲, 将自己的成果拿出来和全班学生分享。这样做, 首先, 可以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其次, 鼓励那些做事善于动脑筋、想办法的学生, 同时对其他学生也是一种促进;再次, 促进全班学生的技术共同进步。

钳工是一门对学生科学思维要求很强的专业技术课程, 钳工实训课的教学模式主要是通过“做”来提高学生技能的。钳工专业培养的是生产一线从事钳工加工的有现代科学知识的新型劳动者。因此, 必须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 而这一切都是建立在一定的知识结构基础上的。

探究高中语文创新教学的方法和策略 篇8

一、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

在高中的语文教学课堂上, 我们发现教师习惯性采用的是比较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 即以教师单方面的课程讲解为基础的课堂教学, 学生在课堂中处于一个被动的听课的角色和地位。尤其是到了高中语文教学的后半段, 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基本占据了课堂的主体。这种单一教学模式, 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 限制了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 限制了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 不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应变能力。语文是一门注重积累和课后学习的课程, 过于形式化的知识讲解很难让知识深入到学生的脑海中去, 而且容易使学生丧失对语文学习的学习兴趣。针对这种现状, 笔者结合自己近几年将创新教学应用于高中语文课堂的教学实践经验, 来和大家谈谈具体的几点教学方法和策略。

二、创新教学应用在高中语文课堂的必要性和注意事项

和在高中语文教学课堂上运用的传统的教学策略相反的是, 创新性的教学法能全面改善在高中语文课堂上出现的问题。而且针对不同的学习水平的学生的特点, 及时地转换教学的模式。在高中语文的教学课堂中, 创新教学法的应用要符合学生的不同学习阶段的特点, 针对课堂的教学气氛和学生整体的学习状态来安排教学任务。 同时,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适当的开展有趣的教学活动来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更要注重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实践运用能力。要锻炼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能力, 深化他们对语文的学习。

三、高中语文课堂中创新教学的策略和应用

(一) “主题性”活动的开展,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创新教学的课堂上, 自然少不了游戏、活动的开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适当地开展一些类似的活动, 巧妙地设计游戏的流程, 就能提升课堂的趣味性和学生的活跃度。在高中的语文创新性教学中, 活动的策划与开展对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有着很大的帮助。教师可以通过开设一些和教学内容相关的主题活动, 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他们的参与兴趣, 从而达到教师对学生课程知识内容的深化过程。一般主题性活动的开展, 要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中心, 围绕他们所感兴趣的话题和事情来开展, 这个教师可以在学生群体中安排一个专门收集其他学生意见的负责人, 让他来负责整个活动的开展。同时, 在活动的开展过程中, 要鼓励学生多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活跃课堂的气氛, 使得课堂呈现一种开放性的、自由讨论的风貌。

例如, 我在教学高一语文课程《雷雨》时, 就在班级举办了一个关于《雷雨》剧本扮演的小活动。邀请几位学生分别饰演剧本中的角色, 教他们拿捏剧本中人物对话的台词语气和神态, 然后在班级进行一个小型的表演。精彩的表演完毕以后, 我会邀请台下的同学对学生的表演进行一些评价。整个课堂的氛围十分活跃, 同时由于通过学生逼真的表演, 让大家感受到了剧本中人物真实的性格和神态, 加深了他们对于文本的理解。

(二) 在合作学习里, 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在创新性的教学内容中, 合作学习法的运用也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比较推崇的一种教学策略。所谓合作学习法, 就是教师将班级学生分成几个固定的小组, 让他们共同来完成老师安排的学习任务。

例如, 我在教高中文言文《赤壁赋》时, 我会采用小组合作法, 在课前先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 在教授完课程内容后布置一些文言文语句的翻译和鉴赏, 让他们小组合作讨论出结果, 然后小组派出一个代表在课堂进行他们小组学习成果的展示, 组与组之间形成一定的竞争。在这样合作学习中, 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大得到提高。同时对激发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潜能有很大帮助, 锻炼了同学之间的合作团结能力, 让语文的课堂教学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三) 将多媒体教学应用于高中语文课堂

创新教学过程中, 多媒体教学方法的应用也是必不可少的。在高中的教育教学中, 多媒体的教学已经形成了一个教学发展的潮流。 我们通过教学内容和多媒体课件科学的结合, 结合实际的教学情况, 在其中融入大量的图形、文字、影像、声音、动画等资料, 这能使学生们充分的投入到课堂活动中, 让学生的各个感官得到多方位的学习享受和学习乐趣。

四、结语

在高中语文的创新教学中, 教师要能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 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同时, 让学生们能在合作学习探究的过程中, 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加强他们在语文上的学习效率和质量。

摘要:高中语文的学习是加固学生语文知识与素养的重要阶段。在高中的语文教学中, 我们要注重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策略的更新与创新。尤其是在教学思维的变换上, 教师要能让教学策略与课堂的实际相适应。提倡创新教学法在高中语文课堂中的实行, 能有效增大学生对于语文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能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乐趣。本文总结高中语文课程中学生语文学习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探讨创新教学在高中语文课堂中实施的必要性和具体方法策略。

关键词:高中语文,创新教学,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王晶晶.刍议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教学的创新[J].现代交际, 2013 (2) .

谈大学英语大班教学的方法和策略 篇9

我们知道,大学英语班级是由不同专业、不同水平的学生组合起来的。他们的英语水平相差较大,这种差距是他们刚进学校就存在的,有的高考分数较高,可能是120分以上的成绩,但有的甚至不及格;在能力的差异上,体现在听、说、读、写各个方面:有的学生甚至不能用英语与他人进行简单的交流,有的读不懂简易的英文读物或英文报纸,在写作方面,更是空白,提起笔来写不出正确的英文句子,更别谈写文章了;但是有的学生水平较高,他们不仅能与外语教师或外国人进行口语交流,能读懂中级英语水平以上的文章或报刊,有的甚至能够写好辞藻华丽、结构完美的英文。

2 针对英语水平不同的学生,所采取的英语课堂教学策略

2.1 大胆尝试使用不同的教材或方法

在尝试使用不同的教材方面,首先要深入了解学生,弄清楚每个学生的英语水平,按照他们的实际水平,把他们科学合理地分成不同的小组。这样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就便于操作。例如,当课堂正式开始时,先安排一个小组做一个语言练习,把注意事项告诉他们,并给出任务,而另一个小组可以读一篇文章,并设计好阅读的练习和阅读后的任务,他们边读,边完成任务。稍后,程度较好的小组在讨论一个话题的时候,程度较差的小组,可以做平行写作练习,或围坐在录音机旁听录音。这是差异化教学的一个例子,换句话说,就是要区别对待学生。在具有自我学习设备较好的学校里,教师可以把一个小组的学生送到那里去学习,而自己重点关注另一个小组的学生,只要他们自我学习的任务和目的明确,被送出教室的学生,就不会感到被忽视了。当然,如果自我学习的地方足够大,那就是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学习的理想场所。比如说,一个小组在一个角落里做语法练习活动的时候,而另一组的学生在看视频,还有一组的学生在查百科全书进行阅读,这样他们会根据不同的学习基础进行自我学习,由老师进行不同的辅导。

2.2 尝试用相同的教材或方法做不同的事情

一般情况下,同样的学生使用同一个教材,这是最普遍的现象,教师在全班使用相同的教材,也可以使用差异化教学。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能力,鼓励他们做不同的事情。比如,一篇阅读文章可以配备三套不同水平的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来做,看他们能够完成多少。好一些的学生可能很快就看完了前两套,开始着手看第三套题目,稍为差一点的学生,还可能没完成第一套,这样不管他们能完成多少,都各有收获。在语言学习的练习中,教师可以让一些学生,进行简单的重复,让其他人用新语言造更复杂的句子。如果教师要让学生回答问题或提出观点,可以做出明确说明:有些学生回答一两个词就可以了,而其他人要用更长或更复杂的句子回答。在角色扮演和其他口语或小组活动中,要保证学生得到与其水平合适的角色,或功能,这样才可能保持教学顺利进行。

2.3 充分利用学生,发挥学生的能动性

采取一种同学互助的方法,让好学生帮助落后的学生,好学生和落后的学生结成对子,或分成小组。在口语和写作活动中,解释语言要点或提供好的语言示范让较好的学生来做,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引领其他同学进入学习。因此,教师分组时,要确保把能力强和能力弱的学生,分在一起,但是这样做要非常小心,不要让落后的学生因为好学生过于表现的有知识、有能力而产生距离感,或是由于他们的出色表现,而使得其他同学而感到压抑和不愉快。所以在使用这种分组教学方法的时候,要向学生解释清楚,这样做只是为了方便教学,要以支持和不偏不倚的方式来使用这种方法,不应该有低人一等的感觉,而是应该向他们解释不同对待的好处。

3 大班教学所采取的教学策略

在大班级里,教师很难与坐在后面的学生进行接触交流,学生也很难要求和接受特别的关注,也不太可能组织动态的和有创造力的教学和学习活动。大班级人多,不方便让学生四处走动,或交换搭档。尽管大班级有这些问题,但是教师还是有计可施的,有事情可以做的,下面提供一些教学策略以供参考。

3.1 使用活页练习纸

在小班级里许多活动可以全班一起来做,现在是大班级,教师可以发活页练习纸,反馈的时间到了,教师可以和全班一起,把活页练习讨论一遍,这样所有的学生都能从中受益。

3.2 使用接对和小组活动

在大班级里,接对和小组活动起着重要的作用,因为他们能最大限度地使学生参与活动,即便是不能搬动桌子和椅子,也还是有办法做到的,第一排转过身来,面对第二排,第三排转过身来面对第四排,等等。在有技术设备的教室里,学生可以围坐在电脑前。在大班级里组织接对时,或小组人数很多时,教师一定要把活动要求说清楚,说好怎样结束活动,以及怎样给予好的反馈。

3.3 使用集体反应

因为在大班级里很难使用大量的个人重复的控制性练习,所以让学生进行集体活动,就比较合适了。可以把全班分成两组,比如,前一部分和后一部分,或者是按左右来分,即左边的部分和右边的部分。然后每个部分扮演一个角色进行提问或回答,重复句子或单词。这样,全班同学都参与了活动。

3.4 使用小组长

任命有能力的小组长并培养他们的责任心和工作能力。他们既可以帮助老师分发作业、活页练习纸张和读物等,还可以帮助老师检查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有效督促他们完成学习任务、提供反馈信息等。

3.5 考虑视觉和音响效果

大学英语教学的班级较大,他们往往是在一个大教室里面上课,所以,教师应保证音响效果特别好,保证所展示的内容或所写的内容,让每个学生都能看到,学生所说的或表演的,都能被全班听到。

3.6 充分利用班级规模

大班级确实有它的不利之处,但是还有一个好处,他们规模大,人数多,上起课来很有课堂气氛,让小组活动起来更有乐趣。有经验的老师能充分利用这种潜在优势,组织令人兴奋和吸引全班的教学活动,同时也体现出挑战性。

3.7 挖掘家庭作业的后续作用

让做作业成为有趣的事情。一般情况下,老师布置的作业总是千篇一律的,没有变化的,这样会使学生觉得很乏味。如果作业能有所变化又有乐趣,那么学生就有可能很愿意做作业。这就要求教师根据每个学生的学习程度和性格特点,认真地给每位同学设计作业,然后分别发给各位同学,也可以通过电子邮件,发邮件给学生。让学生保持新鲜、快乐的感觉,让做作业成为一件有趣的事情,这也符合因材施教的原则;同时,设法让学生认真对待批改后的作业,督促学生改正错误,并从改错中学到东西。还有一个好主意,就是让学生互相批改作业,但是,这需要同学的支持和合作,才能进行。

3.8 充分利用现代教育资源

现代教育资源非常丰富,有适合不同英语程度的文字、听力、视频等资源。教会学生如何根据自己的水平合理使用这些资源,如把一些有用的英文网站告诉他们,告诉他们如何进行选择、如何进行下载等。

总之,搞好大学英语大班教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以上教学方法和策略对英语教师提出较高的要求,它不仅需要教师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形式不拘一格,同时还要付出艰苦的劳动,在备课上花费不少的时间和精力。只有长此以往的坚持,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Jeremy Harmer.The Practice of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M].Addison Wesley Publishing Company,2001.

[2]Jeremy Harmer.How to Teach English[M].Pearson,2007.

[3]Wilga M.Rivers.Ineractive Language Teaching[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4]David Nunan.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5]Claire Kramsch.语言教学的环境与文化[M].上海:上海外国语教育出版社,2000.

[6]何高大.现代教育技术与现代外语教学[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2.

方法:探讨中学数学教学策略和方法 篇10

一、中学数学教学的实际状况与新课程理念

目前中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反映在课程上:教学内容相对偏窄, 偏深, 偏旧;学生的学习方式单一、被动, 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对书本知识、运算和推理技能关注较多, 对学生学习数学的态度、情感关注较少, 课程实施过程基本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 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分析我们的课堂教学, 我认为可以用八个字概括:狭窄、单一、沉闷、杂乱 (教学视野狭窄, 信息传递单一, 师生关系沉闷, 教学环境杂乱) 。由此而产生学生知识静化、思维滞化、能力弱化的现象, 而事实上, 学生的数学学习不应只是简单的概念、法则、公式的掌握和熟练的过程, 应该更具有探索性和思考性, 教师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去探索问题和思考问题。因而改进目前的数学课堂教学势在必行。我国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确立了崭新的理念, 在课程目标上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在数学学习的内容强调现实的、有意义的和富有挑战性的;在数学学习的方式上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成为学生主要的学习方式;建立目标多元、方法多样的教学评价体系;并充分考虑和大力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教师成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二、新课程下的中学数学教学策略和方法

1. 树立多元化的教学目标。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 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 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 使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基于这样的理念, 数学课程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四个方面树立其多元化的教学目标。

2. 建立互动型的师生关系。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 是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实际上是师生双方以自己的固定经验 (自我概念) 来了解对方的一种相互交流与沟通的方式。在传统的教学中, 教师的目标重心在于改变学生、促进学习、形成态度、培养性格和促进技能发展, 完成社会化的任务。学生的目标在于通过规定的学习与发展过程尽可能地改变自己, 接受社会化。只有缩小这种目标上的差异, 才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与实现。这首先要求教师转变三种角色。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由传统的教学支配者、控制者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和引导者;由传统的静态知识占有者成为动态的研究者。其次, 要求教师以新角色实践教学。这要求教师破除师道尊严的旧俗, 与学生建立人格上的平等关系, 走下高高讲台, 走进学生身边, 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与交流;要求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和探索, 鼓励他们主动自由地思考、发问、选择, 甚至行动, 努力当学生的顾问, 当他们交换意见时的积极参与者;要求教师与学生建立情感上的朋友关系, 使学生感到教师是他们的亲密朋友。一旦课堂上师生角色得以转换和新型师生关系得以建立, 我们就能清楚地感受到课堂教学正在师生互动中进行和完成。师生间要建立良好的互动型关系, 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从学生知识状况和生活实际出发, 更多地考虑如何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来学会有关知识和技能;在课堂上尊重学生, 尊重学生的经验与认知水平, 让学生大胆提问、主动探究, 发动学生积极地投入对问题的探讨与解决之中;应灵活变换角色, 用“童眼”来看问题, 怀“童心”来想问题, 以“童趣”来解问题, 共同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 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学习伙伴。

3. 引入生活化的学习情境。

《课标》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 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 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这就是说, 数学教学活动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和现实世界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资源。

4. 选用开放性的教学内容。

新的数学课程改革强调, 数学学习并不是单纯的解题训练, 现实的和探索性的数学学习活动要成为数学学习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开放性的教学内容首先表现在开放题的应用上, 以开放题为载体来促进数学学习方式的转变, 弥补了数学教学开放性、培养学生主体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不足。数学开放题的类型很多, 如:例1:某中学搞绿化, 要在一块矩形空地上建花坛, 现征集设计方案, 要求设计的方案成轴对称 (可以用圆、正方形或其它图形组成) , 如何设计? (这是一道结论开放题) 例2:有一种螃蟹, 从海上捕获后不放养最多只能存活两天, 如果放养在塘内, 可以延长存活时间, 但每天也有一定数量的蟹死去, 放养期内蟹的个体重量基本保持不变。现有一经销商, 按价收购了这种活蟹1000千克放养在塘内, 此时市场价为每千克30元。据测算, 此后每千克活蟹市场价每天上升1元, 但是, 放养1天需各种支出400元, 且平均每天还有10千克蟹死去, 假定死蟹均于当天全部售出, 售价都是每千克20元。 (1) 如果放养x天后将活蟹一次性出售, 并记1000千克蟹的总额为Q元, 请写出Q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 (2) 该经销商将这批蟹放养多少天后出售, 可获最大利润 (利润=销售总额-收购成本-费用) ?最大利润是多少? (这是一道方案探索题, 在有条件开放题给出问题中要求设计不同方法 (案) , 并寻求最佳方法 (案) , 有助于考查学生的发散思维与创新精神。)

在开放题的使用中要注意, 开放题中所包含的事件应为学生所熟悉, 其内容是有趣的, 是学生所愿意研究的, 是通过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够解决的可行的问题;开放题应使学生能够获得各种水平程度的解答, 学生所做出的解答可以是互不相同的;开放题教学应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因而好的开放题应满足非常规性、参与性、趣味性和挑战性、开放性以及探索性等特征中全部或数个。其次还表现在学习的材料应不局限在教材这一点上, 生活事件、实践活动、成长经历等都可作为学习的材料。

摘要:新课程已走进中学数学教学, 作为中学数学教师, 如何正确理解新课程理念, 树立正确中学数学教学观, 开展中学数学教学及评价成为目前首要思考与解决的问题。本文针对现实数学教学的实际状况与新课程理念的冲突, 明确作为数学教师应该建立起的新的教学理念, 展开具体教学实践策略的分析, 特别强调了对数学教学应树立正确的评价理念与采取的态度方法。由此进行对新课程理念下中学数学教学的思考与策略、评价分析, 以求与同行商榷。

上一篇:数控伺服下一篇:妇幼保健院设计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