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中的兴趣激发

2024-06-30

体育教学中的兴趣激发(精选十篇)

体育教学中的兴趣激发 篇1

一、鼓励成功, 激发兴趣

学生在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并取得进步时, 就会产生积极的体验, 就会对体育活动更加关心, 因此, 要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 就要让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由于学生的素质良莠不齐, 要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 就要制定出适合不同学生发展的标准和要求, 可以在体育教学中运用分层的教学方法。所谓分层, 就是根据学生的不同素质, 客观的分为不同的层次, 这个层次是动态的, 学生在取得进步时, 可以在基础层次上上升, 让学生能尝试多个层次, 体验多个成功, 学生有了成功的体验, 就有了学习体育课程的兴趣, 就会很容易完成教学任务。

二、提倡愉快教学, 激发兴趣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始终贯穿快乐教学的宗旨, 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体验到快乐, 从而对体育产生兴趣。愉快教学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为学生构建宽松的学习环境,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建立在师生相互尊重的基础上的。在愉悦的学习环境下, 学生就会产生一种愉悦、积极的情绪, 学习热情也会很高, 就会积极地投入到体育学习中来, 学习兴趣自然就提高了。2.采用多种手段实施愉快教学, 要使学生能愉快地学习, 就要保证教学过程是愉快的, 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教学, 要根据学生的兴趣来选择教学方式, 如果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一直让学生进行慢跑、徒手跑等活动, 时间长了学生就会感到厌烦, 所以教师要采取措施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体育游戏, 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最终达到愉快教学的目的。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不同, 但是体育教学也是文化科学知识的重要部分, 因此, 要充分挖掘体育教学的潜能, 让学生能够在体育教学中得到发展。

三、满足学生需要, 激发兴趣

学生一般都具有活泼好动的特点, 所以大多数学生还是喜欢上体育课的, 但是由于他们的约束力较差, 注意力也比较分散, 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 如果这时不采取有效的措施就会使学生对体育课程失去信心, 因此, 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 要充分满足学生的好奇心, 不断激发他们对体育的兴趣。在体育课上, 学生都会希望教学内容常常进行更新, 希望每节课都有新的技能、新的知识、新的活动。体育老师应积极贯彻大纲的要求, 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内容, 让学生感受到体育课程的乐趣。在对教材内容进行安排时要注意其新颖性, 要注意教学手法的多变性, 将体育课程的活动性、游戏性与娱乐性充分体现出来, 使学生的求知欲不断增强, 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根据学生争强好胜的特点, 可以采取比一比、测一测的方式让学生感到有新意、有趣味性。

四、创设教学情景, 激发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创设情景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在教学活动中, 师生共同组织活动, 参与活动, 可以进行人际之间的交往, 让学生在这种氛围之下能够感受到教师的真诚, 在友好的人际情境中, 懂得合作的重要性。开始上课之前, 教师可以通过简单的语言以及肢体动作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还可以利用其他教学工具来辅助教学, 如通过形象的动作来模仿小鸟的叫声, 飞机飞行时的状态, 还可以通过音乐来让学生进入情境,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不断激发其对体育学习的兴趣。

五、教师要体现出自己的爱心

有些学生可能因为身体肥胖等原因缺乏自信, 还有的学生可能在体育运动过程中受到过挫折, 内心受到过不良的刺激, 对于这些学生, 教师更应该给他们多一些关爱。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给学生传递的信息大多是, 你怎么这么笨, 怎么还没有学会, 这样的方式只能让学生对体育教学逐渐失去兴趣, 失去学习的积极性。如果教师换种方式, 多给学生鼓励的言语, 你行的、你真棒、做的真好, 这样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让学生告别消极、被动的心理, 使其在学习上更具有主动性。

六、结语

要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 体育教师要发挥其积极性, 对体育课堂进行大胆的创新, 让学生逐渐养成对体育教学的兴趣,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有很多种, 有时教师的一个点头, 一个微笑都会对学生产生激励作用, 关键是教师要抓住激励学生的良机和恰当的方法, 这样下去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摘要:体育课程主要以锻炼身体为主, 体育应该在增强学生体质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兴趣却不高, 没有正确认识到体育课程的重要性,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要任务就是要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兴趣, 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关键词:体育教学,激发兴趣,积极性

参考文献

[1]陆潇溟.浅谈怎样培养中学生的体育兴趣[J].吉林教育, 2010 (25) .[1]陆潇溟.浅谈怎样培养中学生的体育兴趣[J].吉林教育, 2010 (25) .

[2]陈敬敏.新课标下体育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J].考试周刊, 2011 (23) .[2]陈敬敏.新课标下体育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J].考试周刊, 2011 (23) .

体育教学中的兴趣激发 篇2

论夸张教学法在激发学习兴趣中的运用

夸张手法适应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同时也符合新的教育理念在小学英语教学的各个阶段,适当运用夸张手法会起到激发学习兴趣, 有提高学习效果的作用.

作 者:刘Z珂 作者单位:郑州市东三马路小学,河南郑州,450000刊 名:中国科教创新导刊英文刊名:CHINA EDUCATION INNOVATION HERALD年,卷(期):“”(12)分类号:G633关键词:夸张 教学 学习兴趣

谈谈美术教学中的兴趣激发 篇3

一、实验演示,激发兴趣

美术教育的基本特征就是示之以形的形象性,动之以情的情感性和寓教于乐的愉快性。美术教育应根据不同年龄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教低年级学生认识三原色、三间色。如果采用“讲授型”的教学方式,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来索然无味。当我采用“实验演示”的教法,结果就大不一样。具体教法是:用水彩的颜料调成红、黄、蓝三种原色彩水,分别装在三个玻璃试管内,再拿三个空试管一齐放在试管架上。课堂上让学生认识三原色时,就把三种彩水展现在学生面前。讲间色时,就拿试管做演示。分别将两种原色彩水倒入一个试管内一晃动,立刻变成间色。学生们像看魔术一样看老师演示,兴趣很浓。然后让学生做实验,红色+黄色:橙色,红色+蓝色=紫色,蓝色+黄色=绿色。两种色量的多少不同,调成的间色就有不同。这样使一些抽象概念变得形象化、具体化,学生学得深,记得牢,不仅学会了调色方法,还明白了知识的科学性,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教学效果。

二、教具展示,激发兴趣

小学生生活经验少,抽象思维能力比较弱,往往不能分辨事物本质特征。美术教学时巧妙设计教具则能引发学生好奇心,吸引他们注意力,从而产生迫切的求知欲。比如在教《对称式绞样设计》时,我先出示了一张对折的剪纸,在未展开前,让学生猜一猜对折后应该呈现的图形。这时,课堂气氛马上活跃起来,每个学生都跃跃欲试,不断有人站起来说出自己的意见。紧接着,我又进一步引导学生利用这张剪纸,让学生总结对称的规律,效果非常好。教具的运用虽然在教学过程中起辅助作用,但设计巧妙,用得恰当,可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过程,使学生感到学习不是负担,而是一种娱乐。

三、设疑导入,激发兴趣

设疑是激发学习动机,启迪求知欲望,点燃智慧火花,追求真知灼见的重要教学手段,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疑为思之始”,有疑才会有思考,才会有探究,才会有钻研。授课伊始,教师如果能抓住契机,创造疑境,设置悬念,巧妙设计导语,则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从而推动教学目的与任务的实现。如我在教《怎么画鸭》一课时,我先在黑板上写了一个数字“2”,问:“谁能知道这个数字像什么?”不少学生回答像鸭子,此时,我又进一步导入,提出让学生考老师,请学生说出鸭子形象的主要特征来,教师就能变出一只可爱的鸭子。学生被这句“考老师变鸭子”的言语所激励,引起他们极大的兴趣,纷纷举手说出鸭子形象的主要特征:“嘴扁、颈长、腿短、脚趾间有蹼等等。”都被我一笔一笔的画好了,告诉学生这就是我变的鸭子。当这只画完的鸭子展现在学生面前时,学生学会了如何抓住鸭子的形象特征来作画的方法。由此加强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课堂的气氛轻松愉快、和谐。学生的兴趣被激发了,就会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并在兴趣中吸取知识,掌握绘画的技巧。

论中学体育课中的激发兴趣教学 篇4

1 通过教学内容的安排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1.1 趣味性

教学内容的安排要具备趣味性, 中学生还处于好奇、活泼的阶段, 教师在安排教学内容时, 将原本枯燥、单调的教学内容改编成具有娱乐性、趣味性的游戏式活动, 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 发挥每个学生的创造性、能动性、主动性, 通过体育课程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 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团队合作方面的教育。比如:在老师简单讲解了蹲踞式起跑动作要领之后, 可以通过“长江 (途中跑) 、黄河 (蹲踞式起跑) ”的方法、用竞赛的形式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同时将枯燥的理论知识进行实际操作, 将单调的起跑训练变成游戏, 既能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 也可以锻炼学生的反应能力和奔跑能力。表1是对某中学学生调查结果, 调查结果表明, 中学体育课堂中, 学生最主要的学习动机是兴趣, 见表1。

1.2 科学性

教学内容的安排要具备科学性, 先易后难。在课程刚开始的时候, 学生的注意力比较集中, 兴趣相对也比较浓厚, 适合学习新的体育动作, 所以教师可以安排一些新知识, 同时为了使运动负荷的变化符合人体生理活动的规律, 教师应将负荷较小的知识安排在课程刚开始的时候;为了保持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兴趣, 可将竞争性较强的比赛或游戏安排在课程的后半部分;为了不让学生过于疲劳, 影响课程的练习效果, 可将协调性、柔韧性、速度、灵敏等练习安排在课程前半部分, 将耐力性、力量性等练习安排在课程后半部分。

1.3 实用性

教学内容的安排要具备实用性, 通过促进学生运动技能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所以教师在安排教学内容时, 要练习实际, 安排的比赛、练习或者要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和实际操作性, 让学生在课余时间也可以自由练习, 如负重比赛、攀爬比赛、跨越比赛、平衡比赛、接力比赛等。

1.4 创意性

教学内容的安排要具备创意性, 学生只有对富有创意性的东西才会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在安排教学内容时, 知识传授、教学方法、组织形式等不能一成不变, 要学会开发新颖的教学形式, 让学生耳目一新、眼前一亮, 使学生的大脑皮层兴奋和抑制可以及时转换, 从而长期保持兴奋状态, 对体育课程充满了浓厚的兴趣。比如:在耐力跑教学时, 可以在耐力跑的过程中, 穿插一些活动性的游戏, 使枯燥的耐力跑充满了乐趣和新意, 这样可以在学生保持浓厚兴趣的基础上, 完成教学任务, 提高教学效果。

2 通过教学语言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2.1 引导性语言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要理论联系实际, 教学语言既要通俗易懂又要幽默,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在教学田径项目时, 既要说明运动对于人体的价值, 又要说明体育锻炼对于培养人的优良品质、思想道德、顽强意志的意义, 通过引导性的语言来开展引导性的教育,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2 幽默性语言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使用幽默的语言, 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还可以调整学生的心理情绪、增加乐趣、消除疲劳, 同时减缓学生的心理压力、协调师生关系、活跃课堂气氛、集中学生注意力。无论是动作幽默还是语言幽默, 让学生轻松一笑, 就可以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 让学生愉快的学习, 主动接受知识。

2.3 勉励性语言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运用勉励性语言, 利用学生的荣誉感和自尊心, 充分发挥学生自身存在的潜力。比如:在课堂跨越比赛中, 对于不敢尝试的学生, 教师用勉励的口气鼓励学生大胆尝试, “别怕, 老师会保护你!”、“这很简单, 只要你敢于尝试, 一定可以成功”等, 勉励性的语言远比强迫、呵斥效果要好很多, 学生也可以在没有心理负担的情况下, 乐意练习、敢于尝试。

2.4 表扬性语言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使用表扬性语言, 如“某某同学的动作非常规范、这个小组的同学表现最好”等, 不仅可以促进教学, 还有利于教师树立威信,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在表扬学生的同时伴有微笑, 可以提高表扬的效果, 更容易打动学生, 激励学生, 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3 通过教师的行为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3.1 教师的表率行为

教师对学生的表率行为, 不仅包括外在表现, 还有内在修养, 学生以教师为榜样, 保持浓厚的兴趣积极学习, 教师的榜样作用不可小觑。教师教学时穿着整齐的运动服站在学生面前, 精神饱满, 将自身对于体育的热情展示在学生面前,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从而提高教学效果。比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亲身示范的动作准确优美, 可以打动学生的心灵, 从而产生一种尝试的愿望和浓厚的学习情绪。

3.2 激励行为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通过身体姿势、面部表情等激励行为, 让学生感觉到自己受到老师的注意和认可, 从而对体育活动充满了信心, 更加积极的投入到体育锻炼中。比如:教师看到学生相互帮助、团结合作、认真练习、遵守纪律等良好表现时, 可以通过点头示意、微笑等来传达对学生的认可, 当学生在参加体育锻炼中, 充分发挥顽强、勇敢的精神, 并且技术不断提高, 成绩也不断进步, 教师可通过鼓掌、竖起大拇指等来传达对学生的鼓励。

4 通过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可根据教学知识的难易程度、特点、学生体能的差异等情况, 设计新颖、灵活多样且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程开始时, 可采用“喊口令、听指挥”等游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设计形式多样、内容新颖的准备活动, 如“游戏法、伴奏法、手势法”等, 将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转移到体育课程中。在教学体育知识时, 不仅要讲解知识, 更重要的是如何保持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 所以教师必须进行有趣、生动的启发式讲解, 根据课时目标、学生具体情况, 科学设计教学内容, 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保持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和浓厚的学习兴趣。课程结束之前, 由于体力耗费, 学生都比较疲劳, 兴趣和注意力都在下降,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学习状态, 选择一些恢复体力、调节情绪的练习, 如:动作缓慢的舞蹈等, 也可以在课程即将结束时, 教师通过概括性的语言,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动作要点等, 巩固学生学习到的知识。

5 通过教学环境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只有在轻松愉快、良好的环境中学习, 学生才会有良好的学习心境, 所以良好的教学环境是学生学习所必要的、不可忽视的外部条件。教师可以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来科学安排场地的器材, 通过音乐伴奏、色彩等营造一种具有强烈感染力、情景交融的学习情景, 课堂气氛热烈, 学生学习兴趣浓厚, 学习积极性较高, 促进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提高教学效果。

6 结语

综上所述,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存进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前提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 保持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锻炼中, 增强自身体质。教师要不断突破传统的教育模式, 创新教学方法, 学习国内外先进的教学模式, 使每节体育课都能体现自身的特点和价值, 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完成每节体育课的教学目标, 帮助学生增强体质, 实现体育课程的高效教学。

摘要:随着新课程标准改革的深入, 广大体育教师越来越重视体育课堂中的兴趣教学, 因为兴趣是引起学生注意力的最主要的因素之一, 决定着学生对事物的态度, 但是目前我国传统教育模式仍然在中学中根深蒂固, 学生缺乏对体育课的兴趣, 不愿主动投入到体育锻炼中, 注意力容易分散, 且情绪不高。该文主要探讨了在中学体育课堂中, 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

关键词:中学,体育课,兴趣,教学

参考文献

[1]朱志宝.求实、求新、求活、求乐─改进中学体育课教学的思考[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1996, 22 (2) :58-59.

[2]张竞红.中学体育教学中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及其对策[J].黔西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 (1) :78-79.

[3]李成明, 徐登峰.试析体育游戏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作用及运用[J].内江科技, 2007 (10) :30-31.

[4]杨帆.运动与恢复—探索健身气功引入中学体育教学整理活动中的研究[J].中华武术研究, 2011, 1 (3) :89-90.

激发兴趣优化教学 篇5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我认为充分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开展素质教育,优化课堂教学的最根本,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一年级的学生刚刚脱离幼儿园,年龄小,有意注意能力弱,上课时很难静下心来听课,他们的注意力最长只能坚持20分钟,时间长了大脑就会出现阶段性疲劳。而一开始的拼音和汉字学习枯燥无味,如果学生学习时注意力分散,心不在焉,就很难集中在学习上,也就不能很好地感知和认识学习内容。但要是教师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我认为在新课程理念下学习的最好方法就是让孩子们可以在玩中学会知识,发展能力,享受学习的乐趣。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在学习语文时的兴趣呢,我认为方法有很多:

一、运用合理的导语,激趣导入

在一年级的语文教学中,应时刻注意要根据学生年龄小,自控能力差,口头表达能力差,而想象力丰富,表现欲强,好奇心大的特点,设计教学过程。导言是每节课的引子,是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好的导言设计不仅能承上启下,顺利地导入新课,还能一上课就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导言的设计是非常重要的,每次上课之前我都会根据每节课的特点进行合理的导言设计,以提高整节课的教学质量。

比如:在教学《乌鸦喝水》一课时,一上课我先给学生猜了一个关于乌鸦的谜语。学生对猜谜语都有很大的兴趣,以谜语引入课堂,既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又促使了学生积极动脑。接着我顺势导入,“可是今天小乌鸦遇到了一点困难,让我们一起通过学习课文来了解吧。”这样学生都愉快地进入了学习状态,这节课也一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运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保持兴趣

一年级学生的思维是形象的,容易在直观的教学中激发兴趣。低年级的语文教材通常都是色彩鲜艳,图文并茂,孩子们一打开书本就会被吸引,这时教师就应该适时地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如在教学汉语拼音第一课时,教师提出画面上有谁,在干什么呢?图上还有什么,又在干什么呢?这时,学生的兴趣可大了,都仔细地观察,积极地思考,接着让学生模仿图上大公鸡打鸣,再教学生正确的发音方法,学生争相模仿,老师再正音,通过有趣的图画到轻松的学习,模仿正确的发音方法。整个教学过程是主动的,轻松的,也是愉快的。

三、寓教于乐,活动中识字

根据小学生善于形象思维的特点,教师可以用“趣”构建识字教学的组织形式,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通过编儿歌、讲故事、猜字谜等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的做法,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汉字。同时在课堂上,老师也可以引导学生来为生字编字谜、编儿歌,这既是对生字的巩固,也培养了学生正确拆分字形、正确认识汉字形体特点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口语交际能力。例如:在教学“心”字时,有些同学总写不好“卧钩”这个笔画,放不对三点的位置,我就和大家一起合作,编了一首儿歌来记忆:一口锅子炒豆子,一共炒了三颗豆,两颗掉在锅两边,一颗左来,一颗右,还有一颗在中间。如此形象生动的儿歌,再加上还有自己的创作,我相信小朋友们都会牢记这个字的正确位置,不会再写错了。此时整个课堂形成一种和谐、轻松的气氛,学生在平等、愉悦的情感状态中学习,其乐无穷。

四、积极评价,提高学习兴趣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给予学生适时、适当的鼓励、表扬,能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激发其浓厚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生动的、充满童趣的评价方式,更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跃跃欲试,大受激励,也会使课堂学习充满生机与活力。

例如在写字教学中,谁的写字姿势正确,谁的字有进步,谁能坚持一笔一画把字写端正,我都会及时在课堂上当众表扬。对于一些写字写得稍差的学生,更是一发现有进步就及时表扬,其他学生听了马上会更认真写字。而有些学生即使他的字达不到优,但他认真写了,有进步了,我都鼓励他们,给他们打优。通过这些积极的评价,孩子们的识字写字兴趣得到了提高,写字水平也得到了提高。

五、丰富课堂教学语言,吸引学生注意力

(一)用短小、精炼的顺口溜唤起学生的倾听意识

一年级学生在课堂上的有意注意时间很短,一切新奇多变的事物都能吸引他们,改变他们注意的对象。所以,能否在一节课的开始,当学生的兴奋点还停留在课间所从事的活动中时,把学生由“课下”引到“课上”,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着一堂课的成败。因此,我充分利用课前三分钟,让学生唱些有关学习习惯的儿歌。例如:“铃声响,坐端正,静等老师来上课。”这样,有助于将学生分散的注意力集中起来,以最佳的精神状态迎接新课。

(二)以趣味、幽默的语言调动学生的学习情趣

教师幽默的语言,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笑声中得到启迪。在教学中,我也常会采用一些趣味、幽默的语言。例如,有时当我范写生字时,总有学生在下面窃窃私语,于是我就停下一会儿,当学生都安静地看向我时,我就说:“老师怎么总听到‘嗡嗡嗡’的声音呢,看来我们班好像飞来了一些小蜜蜂来给大家捣乱呢,让我们一起来找一找它们在哪儿吧!”这样说着,学生便都闭上了嘴巴,认真地听讲了。

作为当代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只要我们能充分调动孩子的学习兴趣,在不断地学习与实践中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找到提高他们学习兴趣的切入点,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才能适应新时期课堂改革的新形势,才能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孩子们才会从老师要我学,变成我自己要学,我爱学。

【作者单位:昆山市玉山镇朝阳小学

体育教学中的兴趣激发 篇6

关键词:创设;情境;兴趣;积极

教学情境指在心理学、方法论和教育学等理论的指导下,教师利用各种现象、规律和教学手段,创设出一些真实性或较真性的教学情境,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达到启发幼儿思维,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创设教学情境的方法很多,教师应联系实际,从简单的知识,从幼儿身边的环境、事物和现象入手;也可以利用影视资料以及电脑和多媒体手段进行直观形象的演示;把幼儿的思维带入具体的场景中,还可以挖掘教材本身的内容。如:“活动准备”或“活动延伸”等,为幼儿创设多种课程情境。

一、积极创设问题环境,培养幼儿思维能力

古人云:学贵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小进步,大疑大进步。疑是启发思维活动的钥匙。在幼儿园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抓住时机,设疑导学,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开启幼儿思维。如在一节科学课“镜子反光”中,当教师把镜面教具交给孩子时,他们高兴极了,有的拿着在照镜子;有的在晃动找光影;有的小朋友却茫然的不知道怎么办。这时,教师给孩子们创设了这样的问题情境:你们是怎样玩镜子的?你们发现了什么?假如拿到有阳光和没阳光的地方照一照你们又发现了什么不同?小朋友很聪明很快都向有阳光的地方跑去。随着课堂的步步深入,教师又给孩子们提出更进一步的问题,你们还能把光反射到哪里?反射的光会动吗?除了镜子能把光反射到墙上,还有什么东西能反光?由于这些问题是逐步深入,步步提高,体现出幼儿认知规律的特点,有效地引导了幼儿的思维,使幼儿对“光的反射”这一科学现象有了初步的认识。

二、积极创设激励情境,增强幼儿自信心

一位著名教育家说过:“教育的奥秘不在传授,而在激励,换起和鼓舞。”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他们好奇、好问、探究,有些行为不合乎逻辑。如,有些孩子出于好奇把蚂蚁窝搬开;把蚯蚓割成两段;为了明白玩具车为啥能动把崭新的玩具拆开等。此时,作为教师要不失良机地对幼儿进行有目的地激励孩子,让他们产生学习动力,而不是泯灭孩子探索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给予孩子以信任的目光,创造各种表扬情境,用鼓励性的语言和眼神,经常告诉幼儿“你真棒”。在幼儿参与到学习和探索中时,教师应给与期待和鼓励,只要他的发言有一点点闪光,教师都应给予鼓励和肯定。班里有个小朋友比较内向,不喜欢和别的孩子一起玩,我就经常让他帮老师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鼓励他和小朋友一起玩,渐渐的他不在怯缩逐渐融入了集体中,自信的笑容也常挂在了脸上。针对不足,则应耐心指出而不是讽刺打击,这样既维护了孩子的自尊心,又调动了他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另外,教师的有效指导会让孩子增强自信心,让孩子知道“我能行”,这样孩子不仅会感到教师的对他的信任,而且会产生感情的共鸣,从而主动学习。

三、积极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让幼儿学会思考

由于孩子之间存在个别差异,每个孩子在课堂表现不一,反映问题时间不一,所以只要在整个过程中,孩子是主动参与积极思考的,那么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教师都应给予表扬和鼓励。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的严厉呵责所营造的呆板气氛,只能使幼儿一味听从教师指挥,不可能让孩子充分表现他们的才气和个性。反之,教师态度和蔼,亲切,师生关系融洽,幼儿精神放松,能有效地调动他们探讨热情与思考的积极性。如,在我组织一次科学活动《动物怎样睡觉》,创设了游戏与幼儿一起玩,先让幼儿观察有哪些动物,并说说动物的神态,再让孩子们去模仿小动物以及动物的睡觉姿势,最后让孩子想想这些小动物为什么要这样睡觉呢?小朋友都大胆设想回答:有的说猴子是在树上挂着睡的;有的说熊是躺下的;还有的说鹤是站着睡等。这样不仅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兴趣,而且课堂气氛也随之活跃了起来,有效地掌握了本节课。所以,孩子对课堂的兴趣不仅仅是孩子自己,更多也在与教师能否为孩子创造积极思考的良好氛围。求知的过程就是不断学习的过程,不断思考的过程。所以在孩子面前教师采取平等、诚实的态度与幼儿共同学习,使课堂充满轻松愉快的气氛,对于孩子积极思考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也只有这样,孩子才能更乐于参与到教学中来。在平常生活中,教师应多让孩子自己思考这样做对不对,让他们自己思考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在教学中,幼儿园的孩子年龄虽小,但也要允许孩子发表与教师不同的意见,教师应及时给予正确指导。

四、积极创设操作情境,培养幼儿动手能力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教师要尽可能地为幼儿创造实际参与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過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在日常的教育中,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内容,来设置教育情境,为幼儿提供可操作的材料。让幼儿在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中学习。如,在《秋天的水果》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设置具有秋天的特征的情境。教师和孩子一起在墙上贴上秋天的落叶,室内有秋收的果实角;秋天水果的图片,还可以用各种树叶粘贴作品,用橡皮泥捏出各种水果,并将它们布置在教室中。通过这些具体形象的教育环境,幼儿能较好地掌握秋季的特征,使教学有了较好的成效,在这种教学情境下,幼儿积极动手、动脑,从而增强幼儿的认知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另外,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应根据幼儿不同年龄阶段,不同年龄特点来设置操作材料,如,小班分类能力培养的操作材料就可按图形、大小、颜色,用途来投放。事实上色彩鲜艳、新颖,动手可操作的材料,能很好地调动孩子主动探索的兴趣。通过这些操作体验,让幼儿在动手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体育教学中的兴趣激发 篇7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把教师对学生的爱作为“教育的奥妙”。教师对学生的爱除课堂体现外, 主要蕴涵在课堂教学中, 通过语调、动作、表情和手势等方面变化, 表达内心世界的真实感受, 引起学生感情共鸣, 增强课堂教学感染力。这就要求教师真正以人为本, 信任学生, 理解学生, 尊重学生, 爱护学生, 做到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 耐心细致, 潜移默化。教师态度解决了, 加之运用适当的方法, 激发学生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 教学效果就可以有明显的提高。

二、英语教学中的情感渗透与兴趣激发的作用

1. 英语教学中的情感渗透与兴趣激发的表现

初中英语课程是培养学生英语素养的关键一环, 进入高等教育的学生, 英语是他们走向社会之前最后接触英语的一项课程, 要做好英语教学, 对培养学生的英语能力有很关键的作用, 这就要求将英语教学中的情感渗透与兴趣激发的作用做出最好的体现。也就是说, 每一节课都要有一个任务贯穿到英语的教学中, 让初中英语的课程目标明确, 每一节课都可以解决一些特定的教学问题, 让学生收获到一些知识。通过老师同学的共同努力, 将情感渗透与兴趣激发融入到英语教学之中。

2. 英语教学中的情感渗透与兴趣激发的方法

为了更好地将英语教学中的情感渗透与兴趣激发结合到课堂中来, 教师在安排教学任务的同时, 要深入、认真准备教学的内容, 并要调查学生的基本情况, 做好实现的准备工作, 然后写出科学合理的教学大纲。教师要把自己作为课程学习的参与者和策划者, 既要了解学生们的需求, 还有了解学生们的兴趣所在, 在设定教学任务和教学模式的时候, 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 将学生们感兴趣的东西作为传授知识点的切入口, 通过启发兴趣, 提升学生们学习上的主动性。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点, 就是教师要找出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无论是自己本身的原因, 还是学生的原因, 教师一定要找出阻碍教学目标顺利完成的障碍是什么, 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如果是教师本身的问题, 如讲课内容不生动, 不易理解等问题, 教师应该多查阅资料, 调查学生们感兴趣的东西, 通过改善教课的语言和教课的任务安排, 来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多提一些问题, 让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和合作回答问题。如果是学生们出现的问题, 教师应该进行充分的调查, 找出学生出问题的原因, 是对课程不感兴趣, 还是上课注意力不集中, 教师在进行英语教学的同时也必须要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 这包括生理和心理的健康成长, 只有找出学生存在的问题, 才能提出相应的对策。

教师还可以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锻炼学生们的合作学习能力, 英语教学的实践活动应通过搜集资料、小组合作、交流展示、总结评价等步骤进行, 学生们围绕活动主题开始准备, 在这期间一定会用到有关的英文知识的一些技能, 这样不但可以提高英语的应用能力, 培养职业理想和职业情感, 还能培养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之中, 学生都能够根据各自的能力特点具体分工, 小组协作完成任务。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 参与讨论时思维撞击, 优势互补, 提高学习效果和学习能力, 以求得到更佳的答案。这样的分组合作学习, 小组成员都可以互相取长补短, 这样每个学生都发挥了特长, 小组每个成员都会为完成小组的任务而努力地搜集资料, 这样小组的每一位成员都参与其中并乐在其中。这样不仅提高了自身的知识水平也增强了自身的责任心, 这就是英语教学中的情感渗透与兴趣激发的最好表现。

3. 在英语教学中贯彻落实情感渗透与兴趣激发方法对教师的要求

首先, 教师必须有一定的创新精神, 在传统填鸭式教学手法和理念的渗透下, 需要教师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和开拓精神, 冲破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 用自己的行动来带动感染自己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激情。其次, 教师要增强课堂中的参与性, 需要教师和学生有良好的交流能力和互动能力, 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改变老师一味地灌输知识给学生, 使课堂活跃起来, 激发学生的激情。再次, 教师需要有很强的理论知识素养, 只有理论基础知识到位, 才能更好地将英语教学中的情感渗透与兴趣激发的方法进行下去。

三、结语

以上是笔者的多年英语教学经验。英语教学的路还很长, 希望与广大同仁共同探讨前进。

参考文献

[1]王蔷.英语教师激发学生兴趣的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2.

[2]魏永红.外语教学研究——认知心理学视角[M].上海:华东大学出版社, 2004.

体育教学中的兴趣激发 篇8

在《大教学论》一书中, 夸美纽斯非常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他举了一个通俗的生活实例:“强迫孩子去学习的人, 就是大大地害了他们。比如一个人没有食欲, 却又被迫去吃食物, 结果只能是疾病和呕吐, 至少也是不消化、不痛快。反之, 假如一个人饿了, 他就急于要吃食物, 立刻可以把食物加以消化, 容易把它变成血肉。”因此, 教学工作者一定不能强迫学生学习, 学生表面上屈于权威而顺从, 但没有真正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这种学习也无法长久。兴趣一旦真正激发, 学习就是自然而然的事。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措施

1. 父母、教师、学校、国家应采取的措施

夸美纽斯认为父母应当着孩子的面赞美知识、学问和教师, 并把书籍送给孩子作为礼物, 激发他们内心对知识、对学校和教师的认同感。而教师应对学生循循善诱, 用仁慈的情操与生动形象的语言吸引他们, 这样容易得到学生的好感, 再用他们感兴趣的实物吸引他们, 学生就宁愿进学校而不愿意待在家里。学校本身应是一个快乐而富有魅力的场所。学校设计应充满趣味与富有魅力, 不断吸引学生的兴趣, 增强学生对学校的认同感。对于政府部门和学校的主管人员而言, 他们应出席公共仪式, 一方面赞扬用功的学生, 另一方面给他们小小的礼物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忱。

2. 对所教学科的要求

夸美纽斯认为, “所教的学科如果适合于学生的年龄, 解释得清清楚楚, 它们本身对于青年人就是有吸引力的;假如解释能用幽默的, 至少是比较不甚严肃的语调加以调剂, 那就尤是如此。因为这样一来, 快乐和有用就合二为一了。”这就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来安排所教的科目, 使学生在学习之时不会受到智力上的阻碍。另外, 教师的幽默感也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 使学生快乐地学习。

3. 对教学方法的要求

第一, 教学方法来自自然。夸美纽斯举例道:“凡是自然的事情都无须强迫, 水往山下流是用不着强迫的。我们用不着劝说一只鸟儿去飞;樊笼打开后它立刻会飞的。眼睛看到美丽的图画, 耳朵听到优美的曲调, 用不着督促就会去欣赏的。”第二, 夸美纽斯提到了感官教学法, 他提倡将一切事物以亲切的、诱人的方式展现在学生眼前。这样用直观事物可以从嗅觉、触觉、视觉等激起学生的好奇心, 驱使学生更深一步地探究事物。

三《大教学论》中的学习兴趣观的启示

1. 树立愉快教学的意识

夸美纽斯认为, 学习兴趣本质上是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下所激发的一种积极心理状态。一方面, 教学工作者在课堂上要时刻以热情饱满的教学状态感染学生, 让教师自己在教学中获得乐趣, 树立愉快教学的新观念, 寓教于乐。另一方面, 教师要综合利用多种方式让学生愉快地学习, 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从而激发他们的内驱力, 使他们能自主地去学习、探究和合作, 并乐在学中。

2. 创造和谐的学习环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创建一个和谐、愉快的学习环境。首先是校园环境。学校的创办要确保给学生创造一个轻松、健康、充满乐趣的学习氛围, 校园环境要设计出充满乐趣的情境来吸引学生, 让学生把学校当作精神家园, 从心底真正地热爱学校。其次是课堂环境。快乐和谐的学习环境伴随着课堂上民主、自由、平等的师生关系, 学生之间团结合作、乐于分享的精神以及健康的竞争, 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 提升学生学习的满意度, 进而自主能动地学习;同时也有助于教学工作者发现学生的兴趣点, 因势利导。

3. 多方协作共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校内教师对学生有意识地进行兴趣引导, 校外第二课堂例如博物馆、科技馆、艺术馆等对公众开放的场所更要创造新颖、奇特、富有教育意义的环境来吸引学生参与互动, 运用多种现代化的专业测量手段给予学生兴趣指导, 通过物质及精神奖励来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 家长、学校、第二课堂要形成良性互通, 共同发现与培养学生的兴趣点。

4. 改革教学方式

教师应设计适合学生个体需要的教学内容, 这种教学内容要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相契合。让学生多感、多悟, 并教授学生学习方法、思考方式, 让其学会学习。再者, 教学方式要利用大自然, 大自然中无穷无尽的奥秘最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所以可以采用与大自然对话、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等各种专题形式开展教学活动, 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身临其境, 而且能加深其印象, 使其更深入地探索学习。

摘要:本文以《大教学论》中的学习兴趣观为视角, 介绍了学习兴趣培养的重要性以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措施, 进而提出树立愉快教学的意识、创造和谐的学习环境以及多方协作共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等建议, 以期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有所帮助。

关键词:学习兴趣,激发,教育方法,《大教学论》

参考文献

体育教学中的兴趣激发 篇9

关键词:游戏,兴趣,体育教学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 社会竞争的日益加剧, 加上网络的飞速发展, 游戏铺天盖地等等诸多原因, 导致现在的孩子越来越足不出户, 体能也越来越差。在日常的教学中发现有许多学生不爱运动, 对运动一点兴趣都没有, 而且体能基础很差, 作为一名体育教师, 就应当想办法把那枯燥的运动变得生动有趣, 把难的运动变为简单易学的, 通过游戏让学生对运动发生兴趣,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变“苦学”为“乐学”。根据我的尝试, 我认为创设游戏教学是一种调动学习兴趣、开发学生体能、培养学生各种能力、促进学生思维、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教学手段。

创设游戏教学, 在选择体育游戏时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在实施游戏的过程中有明确的要求。

一、创设游戏教学的设计原则

1. 启发性教学原则

开展游戏是为了学习和巩固所学知识, 活跃课堂气氛, 但也应在游戏中注意学生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培养, 我们可以设计一些富有创造性的游戏。例如在短跑训练中学生自编的“接力画人像”游戏颇具趣味性和可操作性, 学生非常乐意参与。使课堂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样, 既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又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2. 多样化教学原则

再好玩的游戏玩过几次后就没有新鲜感了, 这就要求我们能不断设计新游戏, 不断翻新游戏的玩法。如投掷学习过程中学生自己创设打雪仗、投准的游戏。这样, 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再增强他们的好胜心理, 最后再进行练习。但有些教材并不能全部都运用竞赛性的游戏。

3. 灵活性教学原则

灵活性就是指在教学中要注意适时、适度开展游戏活动, 在游戏中注意课堂气氛和课堂节奏的调整和把握, 要灵活处理教材内容与游戏之间的关系, 如:耐久跑教材就可以运用“追逐跑”、“螺旋形跑”、“S形跑”等游戏进行耐久跑的练习。既激发学生能积极进行锻炼, 又能达到耐久跑的要求, 使学生不觉得累和烦, 实现了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和灵活性原则。

4. 目的性教学原则

游戏就是为教学服务的, 必须要与教学密切相关。设计游戏时, 教师应充分考虑教学的重难点和其他教学要求。就拿腿部力量的训练为例, 教师还可组织学生跳简易的“竹竿舞”或者组织女同学进行一次“跳皮筋大赛”等, 这种游戏的目的性很强, 学生的参与面也很广, 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丰富学生的想象, 使游戏更有特色, 更具魅力。

二、实施创设游戏教学的要求

1. 创设游戏的目的要明

体育游戏要有目的性。体育课不能一味地追求趣味性, 我们在体育教学中运用游戏教学的目的是为了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因此在进行体育辅助性游戏教学时, 必须与教学内容有紧密的联系, 把体育游戏与教材有机结合起来, 从而使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技能得到巩固和提高, 教学效果也就更加显著, 更提高学生运动的积极性。

2. 实施创设游戏时构思要精

体育游戏组织严密, 控制运动量。游戏的教学组织工作是完成游戏教学任务的重要环节, 游戏的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完成教学任务的途径和手段。组织教学是否严密、科学, 教材选择和运用是否正确、恰当, 直接影响着体育游戏教学任务的完成。课上要对学生讲清游戏的目的、游戏的要求和方法, 并做正确游戏示范。

3. 组织游戏时秩序要严

体育游戏在运用过程中要主次分明。运用创编游戏要同教材紧密结合, 应根据体育游戏的特点和作用, 遵循体育游戏的创编原则, 应用游戏的形式将教材中跑、跳、投以及各项球类、体操、武术等运动项目的基本技术、战术要求编排起来。

创设游戏教学, 激发运动兴趣, 它对于全面发展小学生的身心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体育游戏能够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和爱好, 学生锻炼的积极性, 同时还能开发学生的智力, 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努力探索创设游戏教学、激发运动兴趣的途径, 使它“寓体育于兴趣之中”, 孩子们就会感受到体育运动的无限快乐, 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各种体育活动, 这样不仅有利于教学目标的顺利完成, 又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陶冶美的情操, 也为他们的终身体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杨洪波.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的基本原则与途径[J].理论探索, 2010.

[2]吴广卫.小学体育游戏的设计与和合理运用[J].教学探索, 2009 (3) :68-69.

[3]谢健, 沈雪江.论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合理运用[J].基础教育.

[4]许红艳.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状况研究[J].吉林教育, 2009 (6) .

[5]林炜鹏.小学低年级游戏教学方法探析[J].小学教学研究, 2010 (3) .

体育教学中的兴趣激发 篇10

关键词:初中数学,情境创设,内涵,方法

新课改要求教师更新教学观念, 摆脱传统教学方式的束缚, 探索适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模式.在众多教学改革中, 情境教学具有代表性.初中数学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要联系学生生活实际, 以教材为主要内容,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 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因此, 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创设符合学生实际、富有趣味性的情境, 引导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一、创设数学情境内涵

创设数学教学情境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 创设能促进学生理解所学内容的情境, 是教师备课的关键环节, 也是课堂教学中突出学生主体性, 激发学生兴趣的有效途径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调动学生的参与欲, 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情境教学的目的是通过创设情境,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引导学生真正进入学习状态, 促进学生的学习发展, 进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初中数学教学中创设情境要使情境富有问题性、启发性、针对性, 遵循直观性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及时反馈原则等.同时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 切实发挥出教学情境的作用.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的方法

1. 通过问题创设情境

叶圣陶曾说过:发明千千万, 起点在一问.由此可见疑问的重要性, 数学课堂教学中设置疑问是一项重要的教学手段初中数学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悬念型问题或冲突型问题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好奇心, 调动学生积极性, 使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与技能, 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如教学“有理数乘方”时, 教师可以给学生创设问题情境:一张厚度为0.1毫米的纸, 对折一次, 再对折, 如此对折下去, 对折15次后, 厚度达到多少毫米?假如一直对折下去, 对折多少次后, 厚度能超过珠穆朗玛峰的高度?同学们积极性很高, 在猜猜、折折的过程中产生争论, 怎样才能得出正确的答案呢?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 期待着教师讲解.再如教学“无理数”时, 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做一个简单的拼图活动:有两个边长都是1的小正方形, 你们可以通过剪拼使它成为一个大正方形吗?拼成后的大正方形的边长是整数还是分数呢?能说说理由吗?学生通过自主思考、讨论, 最后得出结论, 大正方形的边长既不是整数, 也不是分数, 不属于有理数.教师可以接着问, 不属于有理数, 但我们能拼出正方形, 说明这个边长确实是存在的, 那它是什么数呢?学生心里产生矛盾, 积极性被调动起来.

2. 结合生活实际创设情境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 其最终目的是要应用于生活.所以, 初中数学教学要联系学生生活实际, 找准切入点, 创设现实生活情景, 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的实用性, 开启学生思维,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教学“等腰三角形判定定理”时, 可以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创设教学情境:小明踢球不小心撞破了邻居张奶奶家的一块等腰三角形玻璃, 被撞成了两块, 小明想到附近的玻璃店给张奶奶配一块同样的玻璃, 是不是需要把两块玻璃都带去, 带去一块行不行?引导学生思索.这样结合生活实际引入新知识, 有助于启发学生思维, 活跃课堂氛围, 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而且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皆数学, 能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再如教学“立体图形的展开图”时, 可以结合生活实际创设小壁虎的难题:一只壁虎趴在圆桶的下方, 一只蚊子在圆桶的上方, 壁虎想吃蚊子, 走哪条路是最佳方案?学生纷纷讨论, 指出了各种路线.讨论后得出最佳方案是把立体图形展开成平面图形, 从而找出最短距离.然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索三棱柱、正方体等立体图形的展开图, 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

3. 利用动手操作创设情境

新课改强调学生动手操作, 在“做中学”是凸显学生主体地位的有效途径.利用活动创设情境, 教师不是单纯地传授知识, 而是引导学生在操作中探索知识, 发现问题, 这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 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变化, 学生必须自己动手操作, 自己思索, 使学生在操作中学习知识, 培养能力如教学“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时, 可以先让学生提前准备好5厘米、5厘米、5厘米、8厘米、15厘米的五根木棍, 让学生用任意三根木棍拼三角形, 并记下三条边的长度.学生积极性很高, 纷纷操作起来, 但学生很快会发现, 并不是任意三根木棍都能组成三角形, 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才能拼出三角形这样学生发现了问题, 在教师的引导下逐层得出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

4. 利用学生好奇心创设情境

初中生好奇心强, 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学生心理特点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教学“二元一次方程组”时, 教师如果先给学生说如何解方程组, 学生会觉得枯燥无味.为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师可以先调动学生好奇心, 告诉学生:我能猜数, 能猜出大家心中想的但是没有说出来的两个数.学生很是疑惑, 教师可以让其中一名学生想两个数, 把这两个数写在纸上, 并说出这两个数的和是多少, 两个数的差是多少.学生说完后, 教师随口就给出答案, 学生很是惊奇.其实这是一个简单的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问题, 但对初学者来说, 他们不知道怎么回事.学生的求知欲被激发, 迫切想知道教师是如何快速知道答案的, 学生会积极地投入到新课学习中.

总之, 初中数学教学中创设情境的方法有很多, 这里不再一一列举, 但不管采用何种方法, 创设教学情境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 切实发挥出教学情境的作用.初中数学教师在日常教学中, 要经常创设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钟文琴.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情境创设[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2009 (8) .

上一篇:喀什经济特区下一篇:师幼互动的有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