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的实验教学

2024-06-19

初中化学的实验教学(精选十篇)

初中化学的实验教学 篇1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要求体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 课堂是学生的课堂, 教师只是充当引导者的角色。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让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多姿多彩、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化学世界, 让学生主动地去探究化学世界的奥秘, 形成持久的学习兴趣, 从中感受学习的乐趣。化学作为一门与生活联系非常密切的学科, 在联系生活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而且它又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对于初中和中职学生来说, 实验和“魔术”几乎没有什么区别, 那充满想象的实验激起了多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 让无数的学生都痴迷在化学实验的魅力下。因此在初中课程改革的新形式下, 作为中职化学教师, 我们更应该充分利用这点优势, 上课尽量设计演示实验、探究实验, 将抽象知识简单化, 让学生在实验探究中感受学习的乐趣。

一、初中课改下的实验教学, 要求教师应转变传统的实验观念, 以学生为主体, 这与新一轮中职课改的要求是很相似的。

传统的化学教学以教师的“授”和学生的“受”为主, 教师在课堂上自主实验和学生的直接接受为主, 部分教师甚至不做实验, 直接引出实验的现象和结论, 学生跟着抄写下来, 回去后死记硬背。这样的课堂, 做实验的是老师, 讲课的是老师, 知道现象的实际上也是老师, 得出结论的还是老师, 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 没有动手的机会, 师生之间缺乏沟通。这种接受式教学使学生在教学中丧失主动性, 长此以往, 学生容易将化学与文科等同起来, 认为这也是一门靠背出成绩的学科, 一段时间之后, 不少学生就开始对化学失去兴趣, 有的甚至产生厌学情绪。

其实, 就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来说, 他们正处在好动的年龄, 他们对一门新的学科和实验是充满好奇心的。“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试”, 对于实验现象, 干巴巴地讲解和生硬地强迫他们去记忆没有什么区别, 如果有演示实验的话, 按他们的话说——看着就觉得好玩, 而且对于实验, 好动的他们绝不希望仅仅是充当观众, 他们迫切希望自己能够动手试试, 亲身体验实验成功的那种乐趣。这一点从平时的教学中是可以发现的。以上的情况在中职化学教学中也同样存在。所以我在化学的第一节课上都会强调以后课本上的演示实验, 除了几个比较危险的外, 其余的都让他们自己举手上来做。因为这些实验我们每年都重复做, 有些教师都懒得做了, 但是对于学生来说, 这些实验他们从来都没有见过, 每个实验都充满了神秘感, 让他们做, 效果就不同了。在课堂的演示实验中, 学生都争先恐后地举手, 那种期待、那种怕被其他同学抢先的表情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种经过一番实践后所得出的现象和结论, 其可信度和印象肯定是机械式的讲授所无法比拟的。

所以作为新一轮中职课改实施者的教师, 我们应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 不要为了多省下几分钟赶进度而省略掉实验不做, 否则实验就失去魅力了。相反, 应该以演示实验或学生探究实验为主, 能演示尽量演示, 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 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课堂, 使我们的化学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课堂。这样也才能与初中课改的要求一致。

二、教师在平时的授课中, 除了结合实验外, 还应结合学科特点, 多联系生活实际, 利用生活中相关的生活经验加以引导、强化, 同时应注意与初中知识的衔接。

初中课改的要求之一就是——知识点尽量能够贴近生活, 并能应用于生活, 让学生感受学以致用的乐趣, 这与新一轮中职课改的要求也相当一致。对于一门学科, 学生最常提的问题就是:学了有什么用?很显然他们还没有把学科和生活相联系。对于化学学科而言, 生活中处处是化学, 对于生活中的某些化学现象, 学生都略有所闻, 比如:什么是白色污染, 生活中的钢铁为什么容易生锈, “八大公害”, 煤矿瓦斯爆炸, 等等。对于这些现象, 我们在生活中是比较常见和经常听说的, 但是对于接触化学不久的学生来说, 一句“为什么”就可以把他们难倒, 他们似懂非懂, 想解释可是又解释不出来。此时强烈的好奇心理会使他们的学习兴趣异常高昂, 他们迫切希望能学好化学, 来解决生活中的化学现象。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 教师还应充分这些资源, 多搜集和寻找与本节课相关的生活现象, 让学生明白其实化学就在我们身边, 由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比如教学《糖类》这一节, 在探究糖及其结构和性质的时候, 我由生活经验引入, 首先提问学生:生活中哪些物质可以称之为“糖”?接着深入引导学生思考:何为碳水化合物?再引入糖与生命的关系。这样不知不觉中“糖及其结构和性质”就已印入学生的脑海中。又如在教学《有机物》这部分知识的时候, 我联系初中《碳和碳的化合物》的知识, 在初中的基础上加以展开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再如在教学《溶液》时, 教师可与初中的《电解质溶液》相联系, 同时可利用生活例子——酸性土壤的改良, 治疗胃酸过多为什么可以服用斯达舒或胃舒平;对于《胶体溶液》可提出:明矾为什么可以澄清浑浊的饮用水?对于《三大物质》可提出:怎样吃才能更好地促进身体健康, 膳食平衡?每堂新课教师都应尽量去搜寻与生活相关的现象, 让学生明白今天学的并不是纯粹在应付考试, 而是在应用于生活。我也发现学生很喜欢上这种课, 特别是后进生, 对于他们而言, 如果知识点和生活不相联系, 即便是重点的知识, 他们瞧也不瞧一眼, 所以先上完知识点后再让学生去回答刚才课前提出的问题, 这时候那些问题对于他们而言就小意思了, 大家很踊跃地举手, 都想把刚才想说又说不出的那些话给发泄出来, 一人回答了, 另外一个人觉得还不全面, 还想补充……全班沉浸在学习的喜悦之中。联系生活, 应用于生活现象让他们体验到了学习的目的、学习的乐趣, 既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又增强了他们的学习信心。当然, 教师在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解释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同时, 还可以引导学生再找找生活中类似的化学现象, 举一反三, 并逆向思维, 反思生活中另类的生活现象。

生活的化学现象都是取之于“民”的, 但是教师的个人搜集和全班级的学生搜集相比, 显然后者更有优势, 所以教师也应该向学生学习, 借鉴学生的生活经验, 这样既能解决问题, 又能搜集问题, 而且在引导学生逆向思考的时候, 对于某些重点知识, 逆向思维可起到加深和强化学生印象的效果。

三、为了保持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 教师除了课堂实验外, 还可将实验延伸到课堂外, 培养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

课堂只是学生学习一部分, 将所学的知识联系生活, 应用于生活, 为生活服务才是课改最终的要求和最终的方向, 新一轮中职课改也与此类似, 但更倾向于动手能力的培养。所以中职化学教学也应与初中化学教学有机衔接。因此要让化学服务于生活, 就要保证学生学好全部的化学知识;而要保证学生学好全部的化学知识, 就要保持学生不是只对实验产生兴趣, 而是要对全部知识都有持久的学习兴趣, 否则一旦碰到没有实验的微观抽象知识, 那就没有人想学了。因此在教学中, 教师还要学会利用生活中的物质, 开发家庭小实验, 学生对课外的实验兴趣是很浓的。例如探究生石灰 (食品中的小包干燥剂) 和水反应的实验, 用不同颜色的花提取色素自制酸碱指示剂, 自制水果电池, 自己配置缓冲溶液并检验它效果氮肥中含氮量的测定, 蛋白质性质的检验, 等等。对于抽象的分子、原子和离子等微观知识, 则可布置学生回去自制分子、原子结构的模型或模型图, 使抽象知识直观化, 这些课外小实验都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举办化学晚会、化学魔术表演、化学知识竞赛、化学学习园地等活动, 这些课外延伸的活动让学生体验到自己做学习主人的乐趣, 它们在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保持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等方面有其功不可没的作用, 而且能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在实验中发现问题, 进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完成实验的习惯,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保持持久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真正想学、乐学。

以上是我对新课改后初中化学教学如何与新一轮中职化学课改相衔接的几点看法, 我将在各位同仁的教导下及时改正自己的不足, 及时更新自己的观念, 更有效地教学。

摘要:本文针对初中化学课程改革前后的教学模式转变和师生之间角色的转变来讨论课改后化学学科的教学艺术。特别针对课改后的实验教学, 强调以学生实验为主, 由此来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以及中职化学教学如何与之衔接的问题。

关键词:中职化学,初中化学,衔接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 (实验稿)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2]李建平.教师如何走进新课程——课程专家与课程实施者的对话.

[3]中等职业学校化学教学大纲.2009.

[4]罗红.化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初探.九年级化学培训资料.人民教育出版社.

[5]惠文伟.农村中学课堂探究活动模式的探讨.九年级化学培训资料.人民教育出版社.

[6]谭欣.让学生在探究学习中成长.九年级化学培训资料.人民教育出版社.

[7]齐高潮主编.化学农林牧鱼类.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9.6月, 第一版.

[8]张龙主编.化学通用类.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6, 第一版.

[8]教育部文件.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08】8号.

初中化学的实验教学 篇2

初中化学教学论文:新课改下初中化学教学方法的转变

孙世英

(山西省长治市沁源县太岳中学)

摘 要:教学方法是高效课堂实现的关键因素,也是贯彻落实新课改基本理念的重要方面,所以,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要更新教育教学观念,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为化学教材价值的充分实现以及学生健全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教学方法;初中化学;自主探究;小组合作

作为新时期的化学教师,我们要根据教材内容需要,将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引入课堂活动中,以确保学生在教师创造的轻松环境中获得更好的发展。

一、自主探究模式的应用

自主探究模式的应用不仅能够顺应新课程改革下所提出的要给学生创设更多的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机会,而且对打破传统课堂的沉闷,活跃课堂气氛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例如,在教学《二氧化碳的制取》时,我选择了自主探究模式,首先,我引导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自主学习,并借助“碳酸钠、碳酸钙、稀盐酸、稀硫酸”等实验药品进行自主实验探究,并选择出最适合制取二氧化碳的最佳药品,这样的自主探究过程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而且也有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同时,学生的动手实验操作能力也会随之得到锻炼。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应用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改以来普遍推广的一种教学模式,也是发挥学生主动性、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一种教学方法。所以,在小组合作学习法的`应用中,我们要按照“同组异质,异组同质,优劣互补”的原则,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然后让学生在分工明确、责任明确的前提下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进而为高效化学课堂的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

例如,在教学《酸和碱的反应》时,我选择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首先,我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然后,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如,知道酸和碱发生的中和反应;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等等。之后,引导学生带着目标进行自主学习,并在小组内讨论相关的问题,比如,如何验证中和反应的产物?如何验证实验试剂中两物质是否过量?等等。……在这样的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价值,以确保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轻松地掌握基本的化学知识,同时,也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以及合作交流能力的锻炼作出相应的贡献。

教无定法,在化学教学中,我们要选择恰当的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在高效的初中化学课堂中获得良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高一化学和初中化学教学的衔接 篇3

初高中课程为何难衔接有很多原因。目前在校的高中学生都是初中“课改生”,在初中成绩很不错,但是上了高中感到不适应新的教学方式。不仅学生学得吃力,而且教师教得也费劲,主要问题是初中化学基础知识不扎实。初中课改教材调整了很多内容,内容通俗、简单;部分教学内容删除了,降低了难度、深度和广度,理解、接受和掌握起来更容易了。初中教师讲得细、类型归纳齐全,学生很少注重独立思考和归纳总结。课时充足,进度较慢,讲授重难点内容和学生的知识盲点以及学生消化和巩固时间较多。

高中教材内容抽象概括,牵涉知识面广,受高考限制,教師一般不敢降低难度,初高中教材难度差距加大。高中教材知识点增多、时间紧,教师只能讲重点和规律,没时间反复强调重难点内容和知识盲点,学生没有充足的时间巩固与强化,教师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高一新生还按照初中的学习方法学习,完成作业困难,积压的盲点越多,越影响学生学习新知识,从而打击学生学习积极性,最终导致考试成绩不好。

如何解决初、高中化学课程体系衔接的问题,帮助高一学生尽快适应高中化学教学和学习特点是高一教师应该注重的问题,所以,高一的化学教师要重视初中与高中化学课程上的不同,应注重以下几点:教材的衔接、教学方法的衔接以及学生学习心理、学习方法的衔接。

一、做好教材衔接

高中化学教师要坚持课改要求,改进课堂教学,与初中化学老师进行交流,尽快了解新课改的教学思想与模式,完成初、高中化学学习中相关知识点的衔接,及初、高中课程改革的衔接。

高一化学教师应熟悉初、高中教材体系和内容。明确哪些知识点在初中已解决和未解决,哪些知识点在高中需要拓宽和加深。通过衔接初、高中教材相关知识,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初中化学知识,做到对高中化学学习有所帮助。

二、做好教学方法、学生学习心理、学习方法的衔接

高中化学要在初中化学的基础之上深化,知识密度、深度和难度加大,内容比较抽象。刚上高中的学生学习习惯、自学能力相对较差,高一学生在短时间内要接受更多的知识,但课上消化的时间少。根据初中学生的学习特点,高一化学教学难度、进度不要太快,要改变学生的学习节奏,由慢到快,把握整体学习的进度,要给予足够的时间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并放慢速度多练、多写、多体会,从而达到应用掌握的水平。

教学上更多地采取启发式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从本质上理解所学内容。教师应掌握教材、大纲,通过摸底测验,摸清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使学生尽快克服学习化学的心理障碍,鼓励学生改进学习方法。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在化学教学中要发挥实验的优势,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习兴趣转化为学习动力,利用教材上的图片和教学模型等直观材料,让学生认识到化学在社会、生活和经济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使化学教学过程成为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主动学习知识的过程,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课堂教学生学会知识,是为了学生课外学更多的知识。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应贯穿于化学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重视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给予学生各种知识的具体指导,照顾一些传统学习习惯,尽可能地留时间给学生复习,消化新的知识。高一教师有责任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使之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高一时,教师要注意对学生阅读习惯、作业和实验规范的教育,培养和提高学习能力。高中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与初中差异很大。高中学习要改变初中学习方法,使学生做到课前预习,明确重点难点,有针对性地听课,集中注意力听课,主动思考,提高学习效率。同时,教师应让学生重视知识和规律的形成,不仅仅对结论死记硬背。课后复习是关键的一环,通过教材和听课笔记,对课堂的内容进行总结,找出记忆规律和要点,找出不明白的地方加以解决,最后巩固练习。有问题随时向同学和老师请教;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尽量做到独立钻研。在做中练,不断找出好的学习方法。经常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和理解消化情况,并针对性地指导和查漏补缺,备课时、讲课时要针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

高中学习能力利用远强于初中,体现尤其是化学实验上。要使学生掌握基本操作和规范,敢于实验,做好化学基本操作和实验设计的准备工作,勤于思考,善于观察,用化学实验解决问题。

总之,我们要认识高一化学和初中化学学习上的特点和实际困难,帮助学生由初中化学跨到高中化学台阶。做好化学教材知识衔接,做好教学方法、学生学习心理、学习方法的衔接,使学生为高中学习作好充分的准备,使学生能有效、正确地学习各种知识及技能。

初中化学的实验教学 篇4

一、运用趣味性化学实验开展教学的重要性

趣味性化学实验的有效运用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在化学教学中的重要意义具体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 有效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初中阶段, 学生正处于叛逆时期, 教师单纯的理论说教往往容易造成学生的厌烦, 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 使教学效率大打折扣。化学课程是一门基础性的学科, 虽然各种化学反应都有其遵循的规律, 但是实验现象确实千变万化的。对此, 教师可通过一些操作简单、安全的实验,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也能够加深学生对化学学科的理解。第二,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观察和探究能力。在化学实验课程上, 教师可以趣味性化学实验的现象结果为背景, 由浅入深, 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学习, 让学生通过自身的思考观察认识实验的原理和现象, 进而掌握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且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在实验结果的探究过程, 也是一个锻炼科学思维能力的过程。由以上的内容不难看出, 趣味化学实验的设计对于提高初中化学课程效率和质量是十分重要的。因此,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因对实验内容进行精心的设计, 以取得理想的课堂效果。

二、初中化学教学中趣味化学实验运用的有效策略

(一) 由趣味化学实验引入课题, 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尽管在课程安排上, 初中的学生是在三年级才接触化学这一学科, 但是课本中学习的物质和实验现象却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对此, 教师在化学课程的开篇之初, 就通过一些趣味性化学实验的设计, 以激发学习的学习兴趣, 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对于化学这门课程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比如, 在化学课程的第一节课上, 教师就可通过“烧不坏的手帕”这一趣味性的实验展开教学:首先将一个手帕浸入到一个盛有酒精的烧杯中 (烧杯中酒精是有酒精和水以3:1的比例制成) , 之后有坩埚钳将手帕取出并用火柴点燃, 之后查看实验结果。学生会发现, 虽然手帕上会燃起大火, 但是大火熄灭之后, 手帕是完好无损的。之后教师可设计另一个趣味性的化学小实验, 蓝瓶子实验:取一圆底烧杯, 加入一定量的葡萄糖水, 之后再滴入数滴0.1%的亚甲基蓝, 亚甲基蓝不能加太多, 以免变色太慢, 之后再加入一定量的Na OH, Na OH的量同样也应该控制在一个范围内。之后震荡烧杯, 就能够看到烧杯中液体起初变成蓝色, 静置两分钟后变成无色, 再震荡又会变成蓝色。这两个实验的引入, 前者可以让学生认识到化学其实就在大家身边, 后者可以让学生意识到化学的神奇。

(二) 设计课外实验, 强化学生的化学学习

化学这门全新的学科, 在学习之初, 一些基本的知识, 如物质的名称、符号以及元素符号等都是需要学生记忆的, 而这记忆的过程也是学生将具体物质符号性, 从形象思维转变到抽象思维的过程。这一过程, 若教师不能够建立正确的引导方式, 只是一味地理论说教, 则会引起学生对化学这门课程的反感。对此, 教师可通过一些课外趣味性化学小实验的设计, 让学生自发地去搜集资料, 了解化学, 进而强化学生的化学学习。比如, 在学习“营养物质”这一章节时, 教师就可设计自制豆腐这一课外实验, 让学生在家里, 将水与黄豆混合并放置一天, 之后黄豆泡开用豆浆机将其打碎并过滤, 最后将过滤后的豆浆加盐调制放于方形容器中一段时间, 就可以得到豆腐。该实验中, 学生应该注意, 打豆浆时, 黄豆和水的比例是1:1。这一实验, 操作简单, 安全, 且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 既有助于学生了解化学的神奇, 又有助于强化学生的课外学习。

(三) 合理利用趣味化学实验, 变抽象为形象

化学课程的学习过程中, 对化学公式、实验现象的记忆难免会让学生感到不耐烦, 对结果的记忆也会产生消极的影响。对此, 在该部分内容的讲述时, 教师可将其化学实验应用其中, 能够活跃课堂气氛, 以便于学生理解。比如, 在讲解化合反应这一章节时, 教师就可通过“滴水生紫烟”这一实验, 让学生观察锌和碘以单质形式单独放在一起以及再加入水之后的反应现象, 让学生判断化学反应的形式和方法。同时, 也能够在这一章节强化学生对催化剂的理解。又比如, 在学习分解实验时, 教师就可以通过“火山喷发”实验让学生观察重铬酸钾分解时的实验现象, 既能够让学生对分解反应有一个直观的了解, 也能够加深学生的印象。

初中化学课程中, 涉及的内容大都可以通过相应的趣味化学实验呈现。通过这些小实验的设计, 不仅有助于增强学生对化学的直观了解, 也有助于激发学习的兴趣, 此外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严谨思维能力。

摘要:化学课程中, 实验课程与理论课程是相辅相成的, 理论课程为实验课程提供理论依据, 实验课程能够将各种化学现象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 有助于学生的理解。趣味性化学实验的有效运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 本文将从初中化学教学出发, 浅析趣味化学实验室化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学,趣味化学实验,运用

参考文献

[1]周玉莲.趣味化学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化学教育2013 (4) :77-79.

[2]穆瑞龙.趣味化学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学习:上, 2013 (6) :46.

[3]叶燕珠, 吴新建, 张贤金, 汪阿恋.几个初中化学趣味实验及相关探究课题[J].化学教学, 2015 (1) :52-55.

[4]林章峰.初中化学教学设计趣味实验的应用探究[J].中学时代, 2014 (18) :46-47.

[5]吉秋香.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趣味化学实验的应用探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5 (17) :40.

初中化学实验的有效教学 篇5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掌握一些常用的化学实验技能,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因此,加强实验教学是突出化学学科特点、保证完成化学教学任务的重要手段,为了有效地加强实验教学,应组织、运用好各种实验。

一、做好演示实验,规范实验操作,学会观察

演示实验可以为学生提供鲜明、准确、生动的感性材料,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比较抽象的概念、原理,使知识形象化,便于记忆。通过演示实验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想像能力,使学生形成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品质,同时也是培养学生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的有效手段。演示实验的另一重要作用是教师以自己在演示实验中的规范操作帮助学生学习正确规范的实验操作技能和方法,使学生受到良好实验习惯的教育。

教师的行为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因此,教师在演示实验时要以身作则,必须操作正确、规范,使人无可挑剔,起到示范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具有熟练的实验技能,且实验前做好充分准备。若教师操作不当或错误,对学生影响极大,特别是某些小的操作,往往为人们所忽略,有时就是这些错误的操作会导致实验失败,或者酿成事故,同时也给学生产生知识性错误。例如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一方面选择较大的集气瓶,且瓶底要装少量的水或铺一层细沙;将细铁丝表面铁锈等擦拭干净,并做成螺旋状,未端系上一根火柴标。另一方面,实验操作时要注意点燃未端的火柴杆,待火柴杆即将燃尽时将细铁丝插入集气瓶,要由上往下缓缓插入,不要一下就插到集气瓶的底部,这样在充足的氧气中细铁丝可以充分燃烧,不但使学生看到燃烧的剧烈、火星四射的现象,同时生成大量的黑色固体落入集气瓶底部。若操作时,将点燃的细铁丝一下就插到集气瓶底部,铁丝燃烧放出大量的热,气体体积膨胀,使大部分氧气从集气瓶口逸出,会出现铁丝燃烧现象不明显,实际上这样的实验是不成功的。要做到实验现象鲜明、结果准确,教师在课前对每一个演示实验都要进行精心准备,既考虑到仪器和药品,又考虑到操作的程序和技巧,切不可草率从事。

教师在演示实验时,必须教会学生如何进行观察,中学生往往对那些感觉新奇、刺激强的化学现象兴趣浓厚,容易忽略实质性的内容。此时,教师必须及时提醒学生应当观察什么、怎样观察等,将学生的观察引向深入。同时,抓住实验过程中的典型现象,如生成沉淀、放出气体、溶解、燃烧等,适时穿插一些启发性强的问题,设疑激疑,促使学生积极思维。

二、改进实验,培养创新能力,拓展思维

在实验教学中,有时还应以常见实验知识为生长点,进行创新、拓展,让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地进行创新分析。为了便于实验操作或清楚地观察实验现象,可以对实验装置进行改进;或利用尽可能多的方法来设计实验方案,并对各方案进行评价,选择最佳方案,以此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例如,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可以设计三种方案:①用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②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③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硫酸反应。让学生通过比较,得出方案②最佳,因为方案①反应的速度太剧烈,不宜控制和收集气体;方案③反应一下,马上停止,不再产生气体;而方案②的反应速度适中,比较容易控制,有利于气体收集。这样的创新设计,有利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积极思考去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仅能使学生学会运用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

在实验教学中,为了使实验更简单易行,更有启发意义,更能发探功效,有些实验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改进和补充。如在学习二氧化碳的溶解性和二氧化碳能跟水反应这两点性质时,课本设计分别通过两个不同的实验得出结论。学生对这两点性质不难理解,但很难把它们联系在一起。在教学中如果在课本设计的实验基础上增加一个实验步骤,即从变瘪的塑料瓶中取出少量的水装入试管中,加入紫色石蕊试液,发现变红色。这样可以说明二氧化碳气体不但能溶于水,而且能跟水反应生成碳酸,从而把这两点性质联系在一起,有利帮助学生拓展思维。又如在做“硫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应补充把剩余的还在继续燃烧的硫插入水中让其熄灭,以免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硫气体污染空气。这样使学生自觉养成节约意识和环保意识。

三、组织和指导学生实验,培养动手操作能力,体验科学探究

有效实施化学实验教学,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验,真正做到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才能使实验教学发挥培养科学素养和能力的作用。组织学生实验时,要求学生参与实验的全过程,实验前要预习实验内容,实验过程中要仔细观察发生的现象,联想学过的知识进行分析判断,认真做好记录,实验后如实写出实验报告。

教学中,应多提供机会让学生实验,凡是学生能做的实验,教师都应尽可能让学生动手去做,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自己提出问题,进行大胆的猜想、假设,然后为验证自己的猜想和假设进行实验。在实验过程中,教师主要起到引导作用。随时引导学生规范地操作,详细说明这样操作的道理,纠正学生不正确、不规范的操作,讲解错误操作的后果。注意对学生实验方案中涉及安全问题的错误进行纠正,对学生合理的建议及新颖的实验方案给予肯定和支持,根据现在条件提供学生实验方案中所需的仪器并指导使用,使学生通过教师的帮助,提高自身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组织和开展家庭小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小实验、小制作都有很强的趣味性和知识性,十分贴近学生的生活,适合初中学生好奇、好问、好动、好学的心理特征。教师要鼓励学生做好这些课外小实验、小制作,这是有效实施实验教学的另一重要途径。

学生在动手完成各种小实验、小制作的过程中,往往思维比较活跃,学习欲望高涨,参考意识增强,迫切希望进一步探索问题。如在制作“叶脉书签”活动中,学生未等到周未回家就迫不及待地想尝试了,他们从实验室中领取氢氧化钠固体,用废旧的不锈钢饭盒代替烧杯,用小木棍代替玻璃棒,用废旧的牙刷代替试管刷,在校园小树林里找到枯树枝作燃料代替酒精灯进行加热。实验过程中因氢氧化钠溶液过稀或加热时间不足导致失败,学生并没有因此而放弃,经过多次探究和改进,他们终于成功地制作出“叶脉书签”,并在同学中展示实验成果,与同学分享成功的喜悦。这样的活动既训练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大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和探索的兴趣;同时又让学生在参与实验过程中,学会变废为宝,充分利用资源,明白了“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切实体会到化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浅析初中化学的实验教学 篇6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化学教学逐渐开始强调学生的实验水平提高,不仅要掌握基本的化学原理和理论知识,还要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能力,这对学生的高中学习甚至今后的发展都至关重要。

[关键词]初中化学 兴趣 互动 实验意识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9.108

随着教学改革的持续推进,初中化学教学在方方面面都进行了改革,其中尤其重视学生实验能力培养,初中阶段学生接触化学的学习实际上就需要树立实验意识,初步掌握一些基本的实验器材使用方法以及实验材料的准备和使用以及保存方式等,这对学生今后的实验能力非常重要,甚至现在的动手操作能力不仅对学生的化学学习有所帮助,对其综合能力的培养也是很重要的。但是我们发现在当下初中化学教学中实际上实验教学发挥的作用几乎很小,主要还是受到教学条件以及教学侧重点的局限,教师的教学时间很紧张,所以只能用来开展课堂教学而难以充分开展实验教学,导致仅有的一点实验课也成为一种形式,学生难以学到真正的东西。以下,我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以及在实验教学中得到的一些总结,谈一下如何在新课改的大环境下开展初中化学的实验教学。

一、帮助学生建立化学实验的兴趣是最基础的一步

如果学生对实验都没有兴趣,那么在开展的过程中就会困难重重。而众所周知,兴趣是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的第一位导师,是学生真正主动参与实验教学的内在驱动力,但是我们发现初中学生似乎对实验没有什么兴趣,上实验课态度不够积极,表现也不是很好。经过了解发现这并不是因为学生本来就讨厌化学实验,而是因为一开始教师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没有发现化学实验的乐趣,并且不恰当的教学手段也致使学生逐步丧失化学实验的兴趣。那么教师该如何来帮助学生建立兴趣呢?

1.教师转变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之所以缺乏兴趣是因为在化学实验学习上难以发挥自己的主体性,初中学生此时期对于自己的主体发展已经很在意,他们渴望在接触的每一个领域或者学习科目都取得自主权。但是化学教学本身对初中学生来说就比较陌生,再加上教学时间紧张,内容复杂又零碎,所以很多教师就采取以自己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很少尊重学生的想法和需求,一般都是选择一些很简单的实验让学生来参与,实际上对学生来说几乎没有挑战性,也不能激发他们的兴趣。所以教师要尊重学生的需求,选择一些符合学生兴趣又具有可行性的实验来开展,能够很好带动学生的兴趣发展。

2.实验教学并不是说单独在实验室开展才算是實验教学,教师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也应该加入一些简单的小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化学实验兴趣。例如在学习金属燃烧的时候,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现场演示,通过五颜六色的燃烧现象,会使学生对化学实验充满好奇,渴望进一步探究,这样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实验积极性。

3.激发学生的兴趣还可以通过布置一些可行性很强的课下实验让学生去完成,例如鸡蛋在醋酸溶液中软化的实验等,学生通过课下时间来进行自主实验,既能培养良好的实验习惯,又能通过自主动手来带动学生的实验兴趣发展。总之,兴趣对学生的实验参与主动性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化学教学中的一些积极因素来激发学生的兴趣,逐步形成持久的兴趣。

二、互动也是实验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实验的互动教学是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互相激发,带动课堂氛围的活跃,整个班级教学融为一体,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自觉参与到实验学习中来。互动的实验教学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互动需要教师针对重点教学内容来展开,也就是互动的开展必须以难点或者重点为对象,这样既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又能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小组互相配合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或者实验内容。这需要教师在开展互动实验教学之前就对教学内容有足够的全面把握,做好教学设计和教案准备。

2.对学生进行合适的分组。学生如何分组才能实现学习效率的最大化,提高学习和互动的质量,需要教师在全面考虑学生的各方面素质之后进行小组划分,而不是为了教学便利直接以前后位为小组,导致学生小组内部难以有效配合,导致互动效果不佳。教师要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结合其智力和非智力因素进行合理的小组划分。

3.互动过程中以竞争因素来促进互动的进一步发展,实现小组合作的最大化。有了竞争的参与,小组内部合作更加高效,小组成员为了提高竞争力会自觉对成员的任务分配进行安排,提高学习和实验的效率。

4.互动过程中教师的角色不能缺失,因为互动本身就包括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教师作为互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以及监督者,应该及时帮助学生解答一些疑难问题或者在实验中遇到的疑惑,或者对学生的实验进行启发和引导,总之,教师在学生实验的时候应该一直在场,和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实现互动实验教学的效果。互动实验过程是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增进学生的自主动手能力,教师必须对其互动进行提前设计,尽可能避免一些不良因素。

三、树立学生的实验意识是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内容

实验意识是自觉通过实验解决化学问题,并且在实验过程中具有基本的实验素质和能力,正确使用一些化学实验物品与材料和器材,保证正确开展化学基础实验,增强实验能力,建构实验基础意识。但是我们发现初中学生的实验意识很弱,导致很多学生进入高中之后在大范围接受实验的时候难以调整,所以初中阶段教师就要着手树立学生的实验意识,在遇到实验的时候并不怯场,而是能够条理地进行设计和组织。

1.实验意识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意识的培养。例如,在讲课的时候教师要注意实验的衔接,把实验的一些基础注意事项和教学内容融合在一起,及时引导学生对实验细节和要点进行回顾,从而增强其意识。2.学校对学生的实验能力进行每学期的检测,作为对学生综合能力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这样引起学生对实验的重视,在意识上自觉进行调整,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学生就会主动留意。3.教师也要不断提升自身的实验能力,在课余时间或者周末为学生展示一些优秀的实验,以此激发学生的实验意识形成,教师的实验示范能够很好带动学生实验意识的增强。总之,实验意识对学生来说不可缺少,只有具备这种意识之后他们才会更加主动参与实验学习。

初中化学的实验教学 篇7

兴趣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 趣味缤纷的化学实验不仅可以激发学生浓烈的学习兴趣和广泛的求知欲, 还能吸引学生的有意注意, 使其更加快速有效地投入学习和思考中, 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长久枯燥的化学理论学习难免使学生产生厌烦的情绪, 学习效果大打折扣. 当教师创造了绘声绘色的实验教学场景后, 将一个有声、有色的多彩教学情境展现在学生面前时, 他们油然而生的内心愉悦感促使他们更加向往新奇、多变, 有趣、惊喜不断的实验. 如氢气的燃烧实验, 他们会思考无色无味的氢气是怎样燃烧、绽放出火花呢? 好奇心被强烈地激发出来, 于是他们开始质疑、思考、不断寻找问题突破口, 最终顺利解决问题. 有了兴趣, 学生才会萌发想要干某件事情的冲动, 积极主动地身体力行, 并竭尽全力做到最好. 这样看来, 实验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还提高了学生主动参与实验, 和谐融入集体以及顺利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有助于提升学生对感性认识获取的能力

生动有趣、形象可观、真实立体是化学实验教学中最主要的特点, 在这些实验教学特点的推动和感染下, 学生可以快速搜集大量的感性材料, 一定程度上还可以在实践的基础上突破化学学习中一些重要、难懂的原理和规律, 达到学习中理论和实践的双丰收[1]. 化学实验具有极强的表现性和演示性, 它所创造的惟妙惟肖的化学场景, 让学生如入绝妙的境地, 亲临其境地去获取感性认识, 直接而快速. 学生通过演示和表现实验所创造的直观、鲜明、形象、立体的现象来满足自己对知识的极度渴求, 从而在这个过程中愉快地获取感性认识.

中学生正处于学习知识的大好时期, 自身获取知识时对教师依然具有极大模仿性. 因此, 教师在动手完成实验的所做每一个步骤、每一处细节以及所用的方法都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 学生善于、乐于、勤于去主动跟着教师学习. 比如, 在实验过程中, 物品摆放要井然有序, 实验桌面要保持清洁, 对待实验结果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等. 在教师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影响下, 学生定受益匪浅. 因此, 教师规范的实验过程、有条不紊的实验态度有助于学生有效获取正确、全面的感性认识, 在学习中养成一丝不苟、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科学态度. 教师演示实验高效、准确、规范地完成除了有助于学生获得直观感性认识之外, 也提高其学习兴趣和获取其他理性知识的能力[1].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质疑、析疑和解疑的能力

其实一个实验的顺利完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它除了需要很多的耐心、恒心之外, 还要你能够顺利解决在试验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 特别是那种一不小心就容易出现偏差的定量实验, 总让人措手不及. 比如, 在对硫酸铜结晶水含量的测定中, 有的学生的结果大于给定数字, 而有的学生则小于给定数字, 这种情况下, 教师也没必要马上告诉学生答案, 学生也不必要立即寄希望于向教师求救, 而是在教师的鼓励下, 开动脑筋, 努力将书本中学到的理论知识合理地运用到实践中去, 这样在发现问题, 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的一系列过程中, 学生就练就了一种靠自己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 养成了一种排除学习障碍, 增强质疑、析疑, 解疑的习惯, 自信心也会大幅提升, 这对中学生来说是难能可贵的[2]. 总之, 教师在教学中加强实验教学的实施力度, 有助于使学生在教师的教育和引导下, 形成发现问题,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促使学生在化学学习中更加如鱼得水、游刃有余.

四、有利于彰显化学教学中的特殊的教育意义

化学试验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另外一个也是非常重要的作用是, 化学实验给中学生带来一定的教育意义. 教师以教育为本, 教育以学生为中心, 而化学演示实验过程中的某些环节和实验理念则加强了教师对学生的审美教育、环保教育、安全教育以及人生教育, 具有一定的警示和启迪意义[2]. 首先, 是人生教育意义, 演示实验教会中学生在人生路途中要积极迎接困难和挑战, 不畏艰险、勇往直前. 其次, 是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 比如, 在一些燃烧, 爆破类的实验中, 教师会提醒学生加强安全防患意识, 避免安全事故的突然发生. 再次, 是审美教育, 主要是在演示实验的引导下, 教师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对美的观察和接受能力.精美绝伦的化学仪器, 和谐美好的实验装置, 实验的现象美以及实验的物质美等各种美好的事物, 均使学生置身于美的享受中, 这样就更容易帮助学生提升美好生活的质量, 养成健康和谐的美好心灵. 最后, 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树立并提高学环保意识.

综上所述, 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实验教学对化学教学意义重大, 它不仅仅具有以上提到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提高有效获取感性认识能力, 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养成, 不容小觑的教育意义”, 还有很多的其他作用, 如学生可以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实验探究能力, 细致入微的观察能力等. 在化学教学中, 我们必须以演示试验为基本点, 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从而促使教师达到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的有效实现.

摘要:正确认识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化学学习方法, 提升学生高效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和基本能力.因此, 重视和加强化学中的实验教学的开展, 成为教师化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教学手段.

关键词:化学教学,积极性,能力

参考文献

[1]鲍青.初中化学虚拟实验的设计及应用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 2013.

初中化学的实验教学 篇8

一、化学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应用的作用

初中化学教学中,化学实验的巧妙应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真正展现初中化学教学的价值,为学生化学知识的深入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

初中学生普遍对新奇的事物充满着兴趣,传统的初中化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多采用着单一的“灌输式”课堂教学方法指导学生学习化学,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较低、学习质量较差,学生眼中的化学,普遍包含着“枯燥”、“复杂”等代名词,不利于初中学生化学知识的深入学习[1]。新课程背景下,化学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通过多种多样的化学实验,使学生能够在不断提问“为什么”的过程中,积极、主动的进入到初中化学课堂学习活动中,为学生化学知识的深入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

化学趣味实验操作简单,学生易于掌握。化学实验能够将初中学生真正带入到化学的世界中,通过多种多样的化学实验活动感受化学学习的乐趣,这对于初中学生化学知识的深入学习能够产生重要的影响[2]。同时,学生在化学实验的过程中,也能够通过专注与实验,潜移默化的形成一定的化学探究型思维,使学生能够勇于发现、勇于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化学思维能力,真正展现初中化学教学的价值,使初中学生能够形成良好的化学学习习惯。

二、化学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初中化学教学中可以通过巧借化学实验,调动学生的化学学习欲望;巧设合作小组,提升学生的化学学习能力等方式,借助化学实验提升初中化学教学的质量。

(一)巧借化学实验,调动学生的化学学习欲望

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即将学习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则会积极、主动的进入到课堂学习活动中,对初中学生数学知识的深入学习能够产生重要的影响[3]。传统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活动中,很多教师忽视了课堂教学引导的价值,仅仅通过“同学们,翻开课本第xx页”等方式开展化学教学活动,使得初中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较低,难以真正凸显初中化学教学的价值,也难以使学生感受到化学的丰富魅力。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需要明确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结合初中学生的兴趣爱好、认知特点灵活开展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活动,将学生由“要我学”的化学学习理念转变为“我要学”的初中化学学习理念,为初中化学教学活动的深入开展做好铺垫。

化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巧妙借助化学实验,调动学生的化学学习欲望。例如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氧气》这一项内容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在点燃后的酒精灯在盖上玻璃杯后的反应等不良状态,组织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燃烧的条件以及氧气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根据实验中的变化,通过课堂内容学习寻找答案。

(二)巧设合作小组,提升学生的化学学习能力

化学实验中,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是最直观的教学方式,也是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手段。教师可以巧设合作小组,组织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实验的方式,提升学生的化学学习能力[4]。

例如在指导学生参与“二氧化碳制取和性质”实验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通过合作的方式完成实验。学生需要通过组装二氧化碳的制取装置等方式循序渐进的完成实验。合作学习的方式能够使学生更为快速的完成实验,也能够使学生感受到合作的价值,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与探究意识。学生通过实验能够快速掌握二氧化碳制取和性质,同时也能够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结束语

化学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的应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真正展现初中化学教学的价值。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可以通过巧借化学实验,调动学生的化学学习欲望;巧设合作小组,提升学生的化学学习能力等方式,真正展现初中化学教学的价值,使初中学生能够形成良好的化学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1]张学军,王阿习.虚拟实验与真实实验整合的进一步探讨——以初中化学“实验室制取氢气”一课为例[J].现代教育技术,2011,02(21):132-135.

[2]张世勇,李永红.科学素养理念下我国初中化学教科书中化学实验的演变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08(12):31-34.

[3]程孟琪,李小平,敖丽娜,莫寿月.边远地区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现状分析与思考——基于贵州安顺“普实”工作的跟踪调查[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2,03(14):69-73.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探讨 篇9

一、通过化学实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 所需的不是强制, 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保持轻松愉快的心境, 才能让学生们对待化学学习就像对待看电视连续剧那样, 念念不忘, 活力常在。因此, 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课外实验及趣味实验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例如, 在上燃烧条件这节课之前, 我先做了烧不坏的手帕的趣味实验, 我将一条棉手帕放到75%的酒精溶液中浸湿后在酒精灯上点燃, 顿时出现熊熊大火, 但大火过后, 手帕却完好无损, 刚才还为手帕担心的同学们立该欢呼起来, 太神了!他们对手帕为什么没有被烧坏的原因充满了兴趣, 从而提高了本节课的效果。

二、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有些实验现象仅是一个瞬间而难以观察;有些实验因浓度、温度等外界条件的改变而带来现象、结论的改变;有些实验因为操作程序不同而有不同现象;还有些实验需反复操作才能成功。这一切都要求学生必须有一个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实验中要严格操作, 仔细观察、记录、认真分析、归纳才能得出正确结论。当实验中出现与书本上描述的现象有不同的情况时, 要及时记录、认真分析原因。例如, 在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 有一个小组的学生并没有观察到火星四射的现象。我便鼓励同学们分析其中的原因, 并重新实验, 有的同学提出可能是氧气浓度太低, 有的同学提出可能是所用的铁丝有铁锈, 还有的同学提出可能是点燃系在铁丝下端的火柴时, 伸入得太快, 导致火柴燃烧消耗了过多的氧气, 同时火柴燃烧放出的热量使集气瓶中气体膨胀而逸出所致。当同学们根据所分析的原因重新实验并成功时, 他们对化学的学习就更有信心了, 从而较好地培养了学生严谨求实的学习态度。

三、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善观察者, 可以见常人所未见;不善观察者, 入宝山空手而归。化学实验中的观察要讲究方法。实验中观察的内容很多, 只有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才会获得正确的观察结果, 才能了解事物变化的规律及其本质, 提高观察能力。具体的观察方法主要有如下几种:

观察对比:在开始进行探究实验时, 就要引导学生从变化前、变化时、变化后三个不同阶段进行观察对比。如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对比探究实验, 实验过程中, 应指导学生观察两个实验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程度以及燃烧的木条熄灭的情况, 从而比较人体呼出的气体和空气这两种气体中二氧化碳和氧气含量的多少, 从中使学生找出两者的差异。

重点观察:有的实验现象不很明显, 有的实验现象稍显即逝或多种现象并存, 我们应指导学生由局部到整体, 给学生有重复观察的机会, 也可以根据实验目的的特定要求, 重点观察实验中的某一方面或几个方面, 要求学生集中注意力, 准确捕捉瞬间变化。如在探究镁条燃烧前后固体质量的变化时, 当镁条剧烈燃烧时, 多数学生把注意力停留在耀眼的白光上, 则产生白烟就会被忽视, 探究活动的目的就很难达到。所以, 在实验前要启发学生注意观察的内容, 以逐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又如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中, 由于本来固体都为黑色, 所以部分固体变成红色不容易被察觉, 为此, 在实验前, 务必把观察重点指明, 要求学生注意观察实验过程中固体是否有黑色变成红色这一现象。

四、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将浓硫酸稀释时, 我质疑:浓硫酸怎样才能转化成稀硫酸呢?学生的思维是酸与水混合, 我追问:是应该将水倒入浓硫酸中还是将浓硫酸倒入水中呢?学生的思维马上活跃起来, 有的说应将水倒入浓硫酸中, 有的说应将浓硫酸倒入水中。于是, 我给出浓硫酸的密度, 让学生互相讨论、分析, 最后演示学生提出的两种实验现象。学生的设想通过验证, 各种方案的优劣在学生的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而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如在做用稀盐酸除铁锈的实验时, 有学生发现除了铁锈消失, 液体的颜色变成黄色外, 还观察到有气泡冒出的现象, 我立即表扬其观察仔细, 并引导同学们分析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这种气体可能是什么气体呢?当同学们通过讨论分析, 得出原来是表面的铁锈被除后露出的铁继续跟盐酸反应而产生的氢气时, 同学们对学习化学的兴趣更浓了。同时, 同学们的分析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五、辅以多媒体教学, 使实验现象更明显

例如, 在人教板第六单元课题3做二氧化碳溶于水时有没有发生化学变化这一实验时, 课本上介绍将第四朵小花喷水后, 再放入盛满二氧化碳的的集气瓶中, 观察小花的颜色变化, 并将其取出, 小心烘烤, 观察其颜色变化。如果在酒精灯上烘烤, 很容易把花烧焦或烧烂而影响实验现象。我改用电吹风将其吹干, 不但颜色变化非常明显, 而且实验安全可靠。况且, 连家里吹头发用的电吹风机都搬到了实验室来用, 学生兴趣大增, 课堂效率不言而喻。又如, 在做水通电分解的实验时, 为了让学生理解到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 每2个氢原子结合成1个氢分子, 每2个氧原子结合成1个氧分子的微观过程, 我辅以多媒体动画, 生动形象地展示整个过程, 效果很好。

培养学生化学实验能力是化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化学实验能力是化学能力的综合体现。化学实验在化学科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化学能力中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只有在教学实践中确实重视化学实验在培养能力中的作用, 才能够真正地把在化学科实施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 (实验稿) [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2]王祖浩.化学课程标准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2.

[3]吴俊明.新课程理念与初中化学课程改革[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4]王祖浩.化学新课程中的科学探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思考 篇10

关键词:实验教学,化学科学素质,主动性和积极性,创新能力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化学教学大纲 (试用) 》 (以下简称新大纲) 指出:“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 获得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 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 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充分认识实验教学在化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切实采取措施加强实验教学, 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本文结合作者教学实践, 谈谈对初三化学教学中实验教学的思考。

一、目前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及反思

中学化学实验中大部分为演示实验, 约占实验总数的9%以上。演示实验又以验证性实验为主。这种实验教学的常用模式是:实验前教师明确讲清有关的知识点, 将实验方案和步骤以及注意事项明确地教给学生, 再进行演示实验。然后再把实验现象、结果与所讲授的新知识作对应比较, 最后由教师或学生做概括总结。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角度看, 长期、单一地选用这种实验教学模式显然是极不妥当的。

二、培养实验教学中的化学科学素质

在基础教育中, 化学科学知识是学生认识世界、面向生活和自身发展不可缺少的知识, 这些知识涉及面广, 但难度适中或倾向简单, 化学实验教学即有得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也有利于学习学生形成概念, 获得化学知识, 同时, 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获得比较熟悉的实验技能,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 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课标语) 。

其次, 学生实验和简单实验设计及实验习题是学生实验技能形成很好的途径。如学完氧气有关知识后。可以让学生总结鉴别氧气的方法, 学生可以列出以下方法:1.带火星的木条;2.燃着的木条;3.点燃的硫等。此时, 可引导学生分析:方法3不用, 因为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有毒的二氧化硫气体, 污染空气, 对人体有害。1.2理论上都可以用, 但1比2更简单、方便, 因此, 方法1为最佳。可以提醒学生, 如果同时鉴别几种气体, 通常用方法2。

最后, 学生实验规范化也很重要。对学生操作不正确, 应给予及时纠正, 以防止学生形成错误操作习惯。因此, 对学生的规范操作必须严格要求。特别学生学习实验基本操作时, 应鼓励学生按规范操作多练习几次。相互监督, 相互纠错。而且教师还要善于分析学生发生错误的根源, 以便“对症下药”。

三、加大实验教学改革的力度,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 增强实验的探究性。

在化学教学中尽管有较多的验证性实验, 也应把这个过程当作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要注重引导学生有意地去设计探究性实验, 发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从而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以同容积的两瓶盛饱和Na CI溶液和蒸馏水的鉴别为例:学生在学完溶液后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探究将两种物质鉴别开来, 并写出鉴别的方法和结论。学生起初会从已有的知识结构来考虑, 他们首先想到的是蒸发溶剂法, 用这种化学法将两者区别开来。然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多学科、多层次的思考, 从本质上分析二者的差异:饱和Na2Cl溶液存在Na+、Cl-和水分子, 蒸馏水中只有水分子, 这些差异导致了二者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上的不同。

2. 设计联系实际的实验。

为了使学生用化学知识理解和解释身边的现象,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尽量增加一些贴近生活和社会实际的实验。例如初三化学教材中, 没有“CO2溶于水”的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举例说明CO2溶于水的现象, 许多学生举出汽水中溶有大量的CO2的事实, 教师也可以将一瓶汽水打开, 学生通过透明的瓶体可以发现有大量的气体 (CO2) 逸出。但怎样演示“CO2溶于水”的实验呢?教师可以设计用一次性注射器来进行该实验, 先抽取一定量的水, 然后再从集气瓶中抽取一定量的CO2, 通过活塞的运动来直观地进行CO2溶于水的实验, 当压强增大时, CO2溶在水里的溶解量增加;当压强减小时, CO2溶在水里的溶解量减少。学生也可以自己动手做这样的实验。

3. 运多媒体技术能为化学教学提供丰富多彩、生动直观的教学情境。

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实现以学生学习为中心,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培养学生适应信息化社会需要的信息收集、选择、处理的能力及人际交往的能力。

传统的实验教学, 遇到一些要求高、难、设备贵重的实验, 往往难以开出, 多媒体正好可弥补这一缺陷, 例如: (1) 物质条件受限制的化学实验; (2) 爆炸、毒性较大且不易控制的一些危险实验; (3) 易出错误的实验, 多媒体模拟一些错误的实验, 可使学生亲眼感受错误操作的危险性, 从而避免错误的发生; (4) 微观物质结构及其运动的实验, 有时通过语言描述比较困难, 结构模型的使用又不方便, 而借助多媒体三维图形功能则可以有利于学生对微观世界的理解, 有利于空间想像能力的培养。

上一篇:老子哲学与管理思想下一篇:教学资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