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人才培养评估

2024-06-09

高职人才培养评估(精选十篇)

高职人才培养评估 篇1

我们学院对于网站建设实训项目的选取是经常变化的,主要考虑的因素是实用性,其次才是其他方面的功能,比如界面美观、技术比较先进等等。2006年12月25日—29日,山西省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专家组对我院进行评估,在此前提下,组织了本次网站建设的实训项目—阳泉职业技术学院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网站。

评估网站的开发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方针,通过评估使学院能准确定位办学特色,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因此本次评估网站的开发完全是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和计算机专业的特点,按照《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的要求进行开发的。

网站开发主要采用模块化的设计思想分阶段实施。首先搭建一个局域网平台,然后是配置网络,第三步是设计并发布网站,最后一步测试。

评估系统采用B/S结构,主要使用的软件和技术包括:流媒体、ASP、ACCESS、Photoshop、Flash、Office以及网络环境等。

网站建设实训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开发网站的流程、制作网站的规范,掌握基本的开发技术,能结合学院及个人的实际情况,经过多人合作,比较全面的设计出一个非常实用的网站。

本次网站实训是结合学院的迎评促建工作开展的,具有很好的现实意义,对于评估专家组全面了解学院的办学特色、基本情况等信息提供了很好的帮助,同时也展示出了学院的整体风貌。

2 项目组成

本次网站实训项目主要有三部分组成,网络环境的组建,网络操作系统的安装和配置,IIS的安装和配置以及其他所需软件的安装,网站的设计以及发布。

2.1 局域网的组建

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同时也是当今世界发展的主流趋势,当然本次网站建设实训项目同样也离不开计算机网络,此次实训项目的安排首先就是搭建一个局域网,在此平台上完成评估网站的开发和发布,实验成功后,将移植到学院的校园网上。

2.2 IIS的安装和配置

IIS(Internet Information System)是Internet信息服务的意思,是一种Web服务组件,主要用于网页浏览,使用IIS很容易实现网站的发布。本次实训的网络环境是采用比较流行的Windows系列平台,服务器使用Windows 2003 Server,客户端使用Windows XP Professional版本,因此就需要在服务器安装和配置IIS。

2.3 网站的设计及发布

一个好的网站是需要去精心设计制作才能完成的,所涉及的内容比较多,比如:信息的组织方式,网站的总体框架,色彩的搭配,美学的应用,网站的规划,建设的步骤等等。本次网站实训的安排主要是让学生掌握网站建设的整体规划,了解开发流程,熟悉辅助软件(处理图像、视频等),掌握网站设计软件技术(HTML、Dreamweaver、ASP和数据库)的使用。

3 项目的实施

3.1 实训环境

本次实训的环境是一个局域网平台,主要包括:一台服务器、7台PC,一台打印机、一台交换机。具体如下:

服务器的配置:

HP Pavilion a6335cn(CPU:Intel奔腾双核E2160/1800MHz;主板芯片:Intel 945G;内存:DDRII/2048MB;硬盘:320GB/7200转高速3G SATA硬盘;光驱:DVD刻录机;显示器:22英寸液晶PCI-E显存;网卡:集成10M/100M自适应宽带网卡)。

客户端的配置:

HP Pavilion u1568cn(CPU:Intel奔腾D/2800MHz;主板芯片:ATi RC410/SB450;显示器:LCD19寸/ATI Radeon Xpress 200/256MB;内存:512MB;硬盘:80GB/7200转;光驱:DVD-ROM;网卡:集成10M/100M自适应宽带网卡)。

打印机:惠普LaserJet 5200TN

交换机:STAR-S2128G

3.2 网络的搭建

本次实训的网络环境为只有八台计算机和一台交换机组成的比较简单的局域网,功能是互相连通并可以接入校园网。网络拓扑如图1所示。

计算机是前面介绍的HP系列的PC,交换机是STAR-S2128G,使用的传输介质是超五类双绞线,通信协议是TCP/IP协议。实现方法如下:

1)将计算机、交换机按照房间的布局摆放好。

2)制作RJ45头,实现八台计算机与交换机的连接。注意:线序均采用T568B的标准,橙白、橙、绿白、蓝、蓝白、绿、棕白、棕,具体的制作过程详见实验手册。

3)配置计算机的协议和地址。IP地址划分的方法为:192.168.2.33—40/24,网关为:192.168.2.251,DNS为:211.82.48.35(校园网内部)和202.99.192.68(网通)。注意:配置好后进行测试,方法是使用PING命令,显示为如图2所示的界面则顺利通过,否则不通。

4)使用PING命令保证八台计算机的互连,并都能接入校园网。

3.3 服务器的安装和配置

服务器操作系统选择Windows 2003 Server版本,主要用于网站的发布与更新,便于其他七台计算机能浏览到网站的效果。因此就需要安装IIS组件。实现方法如下:

1)选择“开始→程序→管理工具→Internet服务管理器”命令(或者选择“控制面板→管理工具→Internet服务管理器”),打开Internet信息服务窗口,如图3所示。

2)选择左侧树形目录中的“默认Web站点”,在右键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属性”命令,将显示如图4所示的“默认Web站点属性”对话框。具体的设置见实验手册。

3)选择“默认Web站点”,在右键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浏览”命令,在浏览器中就可以浏览到该站点的主页文件(如在“文档”选择卡中添加的index.htm),或者在地址栏中输入http://localhost/(http://127.0.0.1)或http://本机的IP地址。

选中“默认Web站点”后选择“操作”菜单下的“浏览”命令也可以浏览到主页文件。

这样发布的网站范围仅限于局域网。

3.4 基本页面的制作

基本页面的制作主要指的是静态页面,没有涉及到数据库的部分。内容包括:基本信息页面、汇报材料页面、自评报告页面、学院特色页面、学院创新页面、专业剖析页面。工具软件使用Dreamwaver 8或FrontPage 2003都可以,修改时还可以结合HTML的知识,页面的布局可以参考使用框架或表格,具体的效果图见附录。

另外,基本页面还包括学院展区页面,设计内容有:学院宣传图册、教师风采录、毕业生风采、学生工作纪实、学院成果、学院专题宣传片和精品课程的链接。前五部分采用的风格都是一样的,即把资料做成图,经过Photoshop处理后,再加入到Flash环境中,制作成Flash影片,最后插入到网页当中,效果图可以参考附录。学院专题宣传片则是利用Windows 2003提供的流媒体服务的功能,把录制好的影片进行发布,格式使用WMV。精品课程仅提供链接,分别是“工程制图(2006年山西省级)”和“Visual FoxPro6.0程序设计(2004年山西省级)”,课程资源由学院的WWW服务器提供。

3.5 ASP动态页面的设计

使用ASP的组件设计的页面包括两部分,一是学院所有专科学生的花名册,二是评估的指标体系。按照《评估方案》,专家要随机抽取专科学生进行专题研讨会,为了给专家提供查询学生信息的便利,同时也是为了节省评估专家的时间,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的优势,设计了学生查询项目。该项目设计的表有两个,分别是学生信息表和教师信息表,设计表结构可以参考图5和图6。

其次就是为了方便专家查阅学院提供的佐证材料,我们将指标体系分解的各级证据目录和佐证存放到数据库中,主要包含一级目录6个(一级指标),二级目录15个(二级指标),三级目录(36个主要观测点),四级和五级证据目录。设计界面可以参考附录以及论文。

各个高职院校迎接评估都是依据《评估方案》提供的指标体系,本次网站建设实训项目中的指标体系模块完全可以进行移植,只要将四级和五级目录以及佐证材料从后台删除后重新添加就可以。

4 项目的时间安排及分工

时间:本次网站建设实训项目的时间安排为三周。

分工:本次网站建设实训项目安排的学生人数为8人。1人为组长,,其职责是协助老师负责项目的安排和具体的实施,起到总体协调的作用。局域网的组建人人都要参与,包括RJ-45的制作,网络的测试,软件环境的配置等。其余7人结合各自的特长(ASP和数据库、Flash、Photoshop、多媒体等),分别设计和制作页面。

5 结束语

通过评估专家组在评估期间对评估网站的使用,一致认为阳泉职业技术学院的评估网站设计和制作很好,功能比较完善,内容丰富;比书面材料更直观、更快捷;囊括了全部的评估材料,并以电子文档的形式保存,便于修改、查阅、存取;为校际间的交流提供方便,充分展示了学院的风采,体现了学院的办学思想和特色。

通过本次网站建设实训项目,学生们不仅掌握了如何组建简单的局域网,并能正确使用网络的功能,借助网络平台,开发具有实际意义的网站。由于时间仅,任务重,采用的技术很成熟,为了今后更进一步学习知识,将考虑采用.NET作为开发环境,对本实网站建设训项目的内容做二次开发。

摘要:开发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网站,对评估专家组成员能够及时准确地了解职业学院的办学特色、办学定位、学院基本情况等信息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评估网站采用B/S结构,以动态设计为主,结合静态和FLASH设计,实现了评估资料网络化的管理,比较全面的展示出学院的整体情况。

关键词:评估,网站,研究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

[2]王长春,员创治.基于B/S模式的学院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系统的开发[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7(19).

高职人才培养评估 篇2

——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创新办学纪实

文明浸沃土,文化润山川。

八百里伏牛逶迤,得尧山壮丽、平西湖水秀美,蕴中原煤仓、中国盐都,育平顶山一方风情沃土。

数千载滍水徜徉,承应国文明、迭出墨圣诸群贤,耀汝瓷光华,曲艺名城,续写鹰城高等教育新篇。

2001年5月,沐浴着新世纪的曙光,原平顶山煤矿职工大学和平顶山煤炭高级技工学校强强联合,组建了被誉为“矿山黄埔军校”的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建院以来,学院历届领导班子团结带领广大教职工生,高定位起步、高水平办学、办特色、创名校,主动融入企业建设,积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谱写了创新致远的辉煌篇章。如今,学院占地面积1454亩,在校生15665人,教职工1021名,开设专业40个。2004年,首批通过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水平评估,评定为“优秀”;2009年,建成首批国家级示范性高职院校,荣获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2012年,蝉联“全国文明单位”,荣获河南省“文明标兵学校”荣誉称号。

站位高远谋发展

“唱响服务企业主旋律、做好主体专业大文章、拓展双师素质成长路、锻造企业本质安全人、培育优秀员工毕业生。”2010年,学院 新一届领导班子,审时度势,占位高远,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制定了《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十二五(2011-2015)发展规划》,创新治校方略,为学院科学发展制定新的航向:努力推进向内涵发展转型,不断深化“校矿一体、产学融合”办学,着力实施以高职教育为本,技工教育、继续教育为两翼“一本两翼、固本强翼”战略,完善招生、培养、就业、科研服务、校企合作“五位一体”发展模式,致力于建设“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的高职院校。”在高职教育发展的洪流中,劈波斩浪,以勇竞上游的信心和决心伫立潮头。

强化机遇意识和发展意识,围绕提升育人和服务能力,学院以实施八大兴校工程为抓手,以培养员工型毕业生为根本,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专业建设为龙头,以队伍建设为关键,以内涵建设助推学院发展,以专业建设助推教学改革,以就业导向助推人才培养,全面提升学院整体办学水平。累计为社会输送毕业生2万余人。近年来,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行业专业就业率达到100%。

质量立校强内涵

百年大计,育人为本。续航致远,质量为先。

要发展,人才,是强校之基。张铁岗,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为学院名誉院长、首席教授;215名企业现场工程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被学院聘为兼职教师;大批专业教师,每年由学院以顶岗、助岗等形 式送到企业实践锻炼;通过内培外送等方式,选送骨干教师到德国、日本、香港等国内外著名院校进行培训、交流。高校教师互动人才库、外聘教师人才库、专任教师后备人才库,“三个人才库”建设,着力打造了一支专兼结合、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目前,学院建成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4个,省级教学名师3人、省级学术技术带头人13人。

要壮大,质量,是立校之本。学院始终坚持“立足煤炭企业,兼顾相关行业,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办学定位,通过实施“重点专业引领”工程,优化专业结构,做到企业产业链发展到哪里,专业点就建设到哪里。制订了《平职学院专业建设工作方案》、《平职学院重点专业遴选办法》,对重点专业实行重点扶持,从政策到资金保证了专业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发挥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和学术委员会作用,校企专家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工学结合”优质核心课程,构建项目为载体,产学融合的课程体系。提出了“节节精品课,门门精品课”的教学理念。以学院督导处、教务处督导室、系(部)督导组的“三级督导”质量监控体系和“四评、两查、一考核”质量保障机制为依托,有效保障了人才培养质量。

目前,在学院所开设的40个专业中,已建成国家示范院校重点专业6个、教育部、财政部支持的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建设专业2个、省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7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6个。建成国家级精品课程8门、省级精品课程23门,建成院级工学结合的精品课程70门;校矿合作编写工学结合教材46部。荣获国家级教学 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4项、二等奖10项。

文化铸魂彰活力

文化是高校的灵魂和竞争力的核心。建院以来,学院承传优良文化传统,汲取时代先进文化精华,对接融合中国平煤神马集团优秀企业文化,形成了“追求卓越”的学院精神和“以人为本,质量立校,让每个学生走向成功”等办学理念,培育“博学、睿思、厚德、笃行”校训;“求实,创新,敬业,勤奋”校风;“严谨、求精、厚德、爱生”教风;“勤奋、博学、立德、进取”学风等,与校歌、校徽一起,共同成为学院重要的精神文化成果。

以“三育人”为中心,强化干部有政德、教师有师德、学生有品德“三德”建设,构建起“科学理论武装人,课程教学培育人,优良环境陶冶人,文化引领规范人,服务教育启发人,社会实践锻炼人。”的全员育人体系。

学习力是奋进校园永恒的主题。学院以深化全国文明单位建设为目标,深入开展群众性文明创建活动,社团文化节、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三教一训、博雅讲坛、青春小剧场、相约星期

三、金果合唱团、国旗护卫队等蜚声校内外的文化品牌,为大学生提升思想道德素质、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搭建了舞台。

“季评好人好事、期选各类先进、年树劳动模范”,赶有目标,学有榜样。“中国好人”、河南省“百名尊老爱老人物”、“鹰城十大孝星”范长春;河南省文明教师,平煤神马集团十佳道德标兵王永祥、梅胜利,被学生亲切称为雷锋“阿姨”的魏秀芝,全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李彬彬、“爱心相伴求学路”,2009级大学生张志伟和王文强帮扶组等一大批模范先进典型,已成为师生励志上进的楷模。

校企融合育英才

积极引入企业资源,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培育员工型毕业生,体现了新一届领导对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新思考。

校企合作,共建管理运行机制。以中国平煤神马集团为主导,在企业的层面成立“产学研合作委员会”,并建立和完善了工作汇报、交流沟通、督查落实等制度。集团下发了《关于建立平职学院实习基地的通知》(平煤„2008‟71号)等文件,明确提出:平煤集团每新进一批设备,都无偿划拨学院一台(套),用于教育教学;平煤集团所有下属厂、矿、企业都是学院校外实习实训基地,都必须无条件接收学院学生实习实训;平煤集团所有工程技术人员都是学院兼职教师后备队伍,有条件的要担任相关专业课程兼职教师。这都为校企双方建设资源共享平台,实现深度融合建立了良好保障。

共建基地,搭建实习实训平台。按照“基地建设企业化”、“实践教学生产化”原则,积极引进企业先进生产设备、资金,共建共管校内生产性实训车间,企业全程参与实验实训基地(室)论证规划。校 内建立具有真实场景或仿真实训室98个,建成国内首创的仿真煤矿综合机械化采煤实训基地;集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平煤集团国家级技术中心实验室等科技研发基地和国家二级安全培训基地。校外建立企业实训基地106个。采取校企双方共同管理、共同考核、轮流顶岗的形式,组织学生到矿山、企业生产一线,采用顶岗的方法进行锻炼,破解了高职院校学生实习难题。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等新闻媒体纷纷给予专题报道,产生了良好的影响。

瞄准需求,校企合作共同育人。企业的需要,就是培养学生的标准。成立校企联合会、董事会,加强与行业企业的合作力度,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目前,仅中国平煤神马集团生产一线,学院毕业生就占基层采煤队、掘进队、生产厂领导的50%,占技术人员的70%;由学院毕业生组成的大学生生产班组达36个,其中六矿大学生采煤班荣获“全国工人先锋号”称号;并先后有10名毕业生走上厅局级领导岗位,300多人走上矿处级领导岗位,6000多人走上科队级领导岗位。

注重效益,提升科技服务能力。学院围绕河南省职教“攻坚计划”,主动服务全煤行业“乌金蓝领工程”和平煤神马集团“全员素质登高工程”,学院牵头组建河南煤炭高职教育集团和中国煤炭行业职教集团。建立成教学院、网络教育学院,年培训企业职工近万人,职业技能鉴定八千余人次。近三年,主持完成各级科研项目108项,社会技术服务项目39项,社会服务成果15项,破解企业应用技术难题14项,获得技术专利4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8项,为煤矿企业开 发技术产品10项。“风流净化水幕装置”等通过国家煤矿安全认证,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ZP—10型采煤机二次负压降尘装置、矿用除尘风机等多项产品在中国平煤神马集团、义煤集团、郑煤集团、永煤集团等矿区推广使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志存高远续远航

30载办学当风华正茂,12春高职耕耘繁花争艳。

2009年4月,原教育部常务副部长张保庆在视察学院时,高度评价学院“办学模式好、办学机制好、办学效益好”“高职教育就应该这样办!”并欣然题词:“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建院以来,莅临学院的原国家安全生产管理总局领导王显政、赵铁锤,时任省委常委、高校工委书记刘春良,原省政协主席范钦臣、原副省长史济春,副省长徐济超,教育部高职教育专家李进、马树超、陈解放,平顶山市委书记赵顷霖,市长陈建生,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梁铁山,总经理杨建国等领导对学院发展都给予了高度评价。

高职人才培养评估 篇3

摘要: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第一轮评估基本完成,评估工作的信息化水平和办公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网络化远程评估系统,是推进评估工作规范化、信息化和科学化的重要手段。基于广西的具体研究实践,文章总结远程评估系统的意义和作用,阐述远程评估系统的总体结构和基本功能。

关键词:高职院校 人才培养工作 远程评估系统

中图分类号:G2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09)11-0009-04

一、研究背景

根据教育部教高厅〔2004〕16号文件,2004年教育部正式启动了高职高专院校的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工作,要求“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制订本地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工作的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保证五年内完成对本地区所有高职高专院校的第一轮评估”。[1] 按照教育部制订的评估方案,广西壮族自治区于2004年至2005年具体组织了五所院校的评估,并将于2009年结束对全区所有高职高专院校的第一轮评估任务。[2]

广西在第一轮评估中采取的模式为专家进校指导、初评、正式进校评估和回访四个阶段。总结第一轮评估的实践,发现在评估过程中存在如下问题:专家进校后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查阅学校准备的纸质化文档,挤占了实地观察、听课、个别访谈等其他评估环节的时间;评估过程中的事务管理,例如专家库的管理和相关文档资料的管理,以手工方式为主,限制了评估过程管理水平的提高。因此,如何进一步提高评估的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如何缓解评估专家在现场考核时的工作强度,是在新一轮院校评估中值得思考并解决的问题。

目前,国内在高职高专院校评估过程中一般利用Email、邮寄等方式传递文档资料,评估过程中的办公管理一般采用纸质化、手工方式,缺乏专业的高职高专远程评估系统。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与发展,信息化手段的有效运用是提高管理水平的必然趋势。基于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开发和运用高职高专院校远程评估系统,提高评估工作的信息化水平,是解决以上问题的有效途径。

二、远程评估系统的意义和作用

高职高专远程评估系统的基本思想是:学校通过远程评估系统上传评估所需的电子材料,供专家在进校实地考察之前通过远程评估系统进行阅读和分析。专家在查阅电子材料的过程中完成初步评价,并在评估系统上提交现场考察重点,以便进校后有针对性地进行核实和考察。教育行政部门和评估管理机构基于远程评估系统对评估过程进行监控和管理。此外,评估过程涉及的各种事务性管理也可以在远程评估系统上完成,包括评估规划的制定与发布、评估材料的分发等。

远程评估系统可以促进高职高专评估工作的信息化、规范化和透明化,将在院校评估过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其具体的意义与作用体现在:

1.提高评估工作的信息化水平,有利于加强院校评估工作的宏观管理

从整体上看,院校评估工作是一项涉及面广、时间跨度长、工作量大、过程复杂的系统工程,在管理上需要做好评估的规划和安排,组织和指导参评学校的迎评工作,安排和落实评估专家组的具体工作,存档和保管评估过程的各种文档资料。从时间角度来看,院校评估是一项周期性的、延续性、动态性的工作。缺少信息化管理工具,管理者难以协调评估过程中的各个要素,难以获取评估工作的最新信息和整体状态。

远程评估系统按照新一轮评估的规范和要求,从系统的、动态的角度来考虑评估的环节和要素,将评估工作中各种重要的过程和信息纳入到系统进行管理,实现评估过程的信息化管理,有利于教育行政部门和评估管理机构及时、全面地了解评估进程,为其宏观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2.为专家组提供远程查阅评估材料的互动平台,有助于专家组形成现场考察重点,提高评估工作的效率

按照教高〔2008〕5号文件精神,人才培养工作的评估原则之一是:“全面了解与重点考察相结合。既要把握人才培养工作全局,又要抓住关键要素进行重点考察。”同时,文件建议专家现场考察的时间缩短至2-3天。[3] 在新评估方案下,考察时间短,现场考察工作要做到点面并重,其前提条件是专家组在进校之前对学校进行深入了解和分析。

为此,要求学校在专家进校前,将评估材料上传至远程评估系统供专家提前评阅。基于远程评估系统,专家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利用Web浏览器查阅参评学校提交的参评资料,可以对评估材料进行批注,并就批注内容与其他专家进行交流。远程评估系统的引入,有利于促进专家组成员之间的协作和互动,集思广益,深度合作,提高材料审阅和分析工作的效率。

3.集中式地对外公开高职院校的评估材料,有利于提高评估工作的透明度,提高信息发布的权威性

按照教高〔2008〕5号文的评估方案,参评学校专家组进校前30天对社会公布评估材料,包括自评报告、《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最新的原始数据、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十一五规划、学校发展规划、特色专业建设规划。[3] 学校上传至远程评估系统的评估材料,不仅供专家查阅,还将由远程评估系统直接予以对外公布,接受社会监督。相对于在各院校的校园网对外公布评估材料的方案,由远程评估系统集中式地公开材料,更便于社会监督,有利于提升评估工作的透明度,促进政务公开化。

4.对评估文档进行数字化存档和管理,促进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科学化

远程评估系统不仅存储了每年参评院校的数字化评估材料,还将自动保存评估过程中的各种信息,比如专家的交流信息、各校现场考察重点的建议等,有利于全区评估文档资料的积累和共享,逐渐形成评估文档档案库,促进评估过程中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科学化。

三、远程评估系统的总体结构

高职高专远程评估系统划分为上传子系统、评阅子系统、项目子系统和后台管理子系统,其总体结构如图1所示。其中,上传子系统提供文件上传、HTML格式生成、档案管理等功能;评阅子系统主要为评估专家提供文档阅览、文档批注、添加考核重点等功能;项目子系统提供评估规划的发布、评估项目的添加与维护等;后台管理子系统提供评估计划公布、评估通知、基础数据的管理、用户账号和权限管理等功能。

远程评估系统的用户包括参评学校、评估专家、教育行政部门、评估管理机构和系统管理员。参评学校是评估材料的加工者和输入者,评估专家是评估材料的使用者,评估管理机构是参评学校和评估专家的协调者,是评估过程的活动组织者,教育行政部门是整个评估活动的决策者、指挥者和监督者,系统管理员是系统日常运行的维护者。

远程评估系统提供Web上传功能,供参评学校将评估材料上传到文档服务器存放。由于学校需要上传的评估材料通常较大,而现有互联网的传输带宽仍不够理想,为了提高上传的可靠性,节省上传的时间,可以通过两条途径予以优化:(1)额外提供FTP上传功能,即在文档服务器上安装FTP服务器,以便学校利用专用FTP客户端软件上传文件。(2)使Web上传具备自动解压缩功能。学校将评估材料压缩打包,利用Web上传后,由WWW服务器自动进行解压缩,将评估材料存放到指定位置。

四、远程评估系统的功能

高职高专远程评估系统借助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对专家进校考察前的评阅材料工作进行了优化,使得专家能够以分布的、异步的方式对评估材料进行协作阅读和分析。同时,远程评估系统将评估过程纳入到软件系统中进行管理,增强了管理的规范性和时效性,便于宏观监督和决策。远程评估系统的主要功能模块如图2所示,接下来予以详述。

1.上传子系统

(1)上传评估材料

学校登录后,利用Web界面将评估材料上传到文档服务器上存放。为了规范化管理,由服务器程序对评估材料的文件及其存放文件夹按照统一规范进行命名。

(2)HTML格式生成

学校需要上传的原始评估材料包括状态数据采集平台的原始数据、自评报告、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十一五规划、学校发展规划、特色专业建设规划。一般地,状态数据采集平台文件采用XLS格式,而其他文件都是DOC格式,这些格式都不方便专家在线阅读。因此,学校在上传原始评估材料完成后,点击“生成HTML格式”按钮,由服务器端程序利用Word.Application将DOC文件自动转成为HTML格式。由于状态数据采集平台的内容过于复杂,而且包含对工作表的口令保护,因此状态数据采集平台文件不转换为HTML格式,只能提供下载后打开、浏览。

2.评阅子系统

(1)批注评估材料

系统为评估专家提供在线批注Web页面的功能。专家在浏览HTML格式的评估材料时,可以直接在Web页面上对评估材料进行在线批注,对评估材料中一些具体的文本内容进行评论或质疑。同时,每位专家的批注可以在专家组成员间共享,并可以互相回复,最终实现对具体内容的讨论。此外,批注的内容可以被教育行政部门和评估管理机构浏览。批注文档的具体功能包括:

1)高亮标注文字。专家在利用浏览器访问HTML评估材料的过程中,可以选中页面中一个文字片段,通过“高亮标注”修改文字的背景颜色,以便突出显示,方便专家今后快速查找到该内容。当鼠标移动到高亮文字上方,显示添加高亮的专家姓名以及时间。

2)添加批注。批注是用户针对阅读内容额外添加的观点或评论。专家对评估材料添加的批注包括批注者、批注内容、Tag、批注日期、开放权限、页面书签等信息。

3)呈现批注。当专家把鼠标移动到被批注的内容上时,自动弹出浮动窗口来显示批注内容,可通过拖动来改变浮动窗口的位置。当鼠标离开浮动窗口,后者自动隐藏。

4)回复批注。专家的批注可以在专家组成员之间分享。专家可以浏览到他人对当前的评估材料的批注,可以对他人的批注进行回复,以方便专家组对批注内容的展开讨论。

5)搜索批注。对所有的批注提供索引和搜索功能,方便查找和浏览。可以按文档标题、批注标签(Tag)和批注者来检索文档。

(2)确定现场考核重点是专家在线审阅评估材料的重要目的之一。每位专家可以根据自己负责的工作,填写一份在专家组组内公开的“考核重点”。专家组组长则可以综合各位专家的意见和建议,拟定并填写“现场考核重点”。

(3)公开评估材料

学校提交评估材料的截止日期到达后,评估材料能自动对外公开。所有远程评估系统的访问者,无需登录账号和密码,即可浏览已公开的学校评估材料,实现社会监督。

3.评估项目子系统

评估项目是指一个专家组对一所学校的一轮评估活动的总称,主要包括评估起止时间、参评学校、专家组等要素。一个评估项目的状态分为草稿状态、上传状态、评阅状态和结束状态。其中,评估管理机构所新建的评估项目,如果还处于筹备、计划阶段,尚待确认进入实施阶段的,属于草稿状态;学校只能在指定的日期内上传评估材料,此时项目处于上传状态,专家尚不能评阅材料;超出上传截止日期,项目自动进入评阅状态,专家组开始评阅材料,此时,学校不能上传和修改评估材料。上传状态和评阅状态表示评估项目正在实施中,之后,评估结束,项目进入结束状态。评估项目子系统的功能如下:

(1)评估规划

评估规划是教育行政部门对未来若干年内评估项目实施的总体规划和安排,即将来一段时间哪些学校在何时间接受评估。评估规划由评估管理机构在教育行政部门的委托下公布到系统中,是实施评估项目的时间依据。在远程评估系统中,评估管理机构可以建立和修改评估规划。对外公开评估规划,可以督促学校的评建工作,同时将评估规划的进展情况置于社会的监督之下。

(2)管理评估项目

管理评估项目包括对评估项目进行添加、删除和修改。新建评估项目需要填写评估起止时间、参评学校名称、专家组成员、日程安排、备注等信息。

(3)导出项目信息

可以按照年度或起止日期,查询出各种状态的评估项目,并且可以将查询结果的评估时间、参评学校、专家组构成等各种信息进行打印或导出,以方便教育行政部门和评估管理机构了解评估的当前进程和历史数据。导出数据可以采用的文件格式可以是HTML、Word或Excel,导出数据的表格样式分为列表式和纵栏式。

4.后台管理子系统

(1)账号管理

系统管理员可以添加、删除、修改各类账号,可以修改或初始化账号的登录密码,以及锁定或启用账号。

1)系统管理员账号

系统管理员负责系统运行方面的技术支持和维护,包括系统升级、账号管理和数据库维护等。系统管理员具有最高的管理权限,一般由评估管理机构指定专人担任。

2)专家账号

专家信息包括基本信息(包括用户名、密码、姓名、是否可用)和扩展信息(包括性别、单位、职务、职称、研究领域、职务、Email、联系电话、手机等)。专家账号不提供注册,而是由系统管理负责添加。系统管理员添加专家账号时,只需填写基本信息,专家在登录后可以填写和修改自己的扩展信息。专家的集合构成了专家库,是每个评估项目的专家组成员的来源。专家信息可以按照所在单位、职称、年龄、性别等信息进行查询统计。

3)学校账号

学校账号包含与专家账号类似的基本信息和扩展信息。学校账号可以修改学校的基本信息和迎评联系人信息,负责上传评估材料。一所学校只拥有一个学校账号,学校账号同样由系统管理员进行添加。

4)评估管理员账号

评估管理员负责联络和组织参评学校和专家,可以管理评估项目、发布通知、查阅和管理学校的评估资料、查阅和监督专家的评阅进度。

5)教育行政领导账号

教育行政领导具备宏观监控评估活动的运行状态的权限,可以浏览系统中涉及评估的各种资料和信息,可以查阅各种统计信息,比如专家库中专家的职称和所在单位的统计信息,评估进度和历程的统计信息等。

(2)校信息管理

新建、删除和修改参评学校。学校信息包括学校基本信息(包括学校代码、学校名称、通信地址、邮编、网站地址)和迎评联系人信息(包括姓名、职务、性别、手机、办公室电话、Email)。

(3)通知管理

系统管理员可以发布关于系统使用和维护方面的通知,评估管理机构可以发布评估活动方面的通知。通知分为有效状态和失效状态两种,对于过期的通知,可以置为失效状态而不再对外呈现。

五、结论

广西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委员会秘书处受上级委托,组织实施了远程评估系统的具体研究与开发工作。远程评估系统基于B/S架构,采用C#语言在Visual Studio.net 2005环境下进行开发,其数据库采用MS SQL Server 2005。经一定范围内试用,该远程评估系统对改善评估工作质量、提高办公效率具有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全面开展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的通知[Z].教高司函[2004]16号.

[2]黄宇,唐春生.高质量推进广西高职高专院校评估工作[J].教育与职业,2007(8).

高职人才培养评估 篇4

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西方国家发起了高等教育质量保障运动。它的产生有着更为深刻的社会与历史原因[1]。

(1)高等教育规模的急剧扩张,引起了政府和社会对质量问题的关注。当时,一些工业化国家迅速进入了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阶段,传统的英才教育体制下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方法已不能有效地向社会说明高等教育的质量。(2)高等教育向社会开放程度提高,公众参与程度提高,要求了解高校的所作所为,要求了解高等教育质量的呼声日高。(3)高等教育经费的压力。政府、社会和学校本身都要求采取新的质量保障措施,达到既节约成本,又保证质量的目的。

今天,质量保障已经成为学校一份不容推卸的责任,一种对政府、社会、学生必须作出的承诺。同时,也是学校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措施。教育质量评估则是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质量保障过程中的重要一环。我国也由此制订了:凡培养毕业生超过三届以上的高职院校;必须至多每隔五年,进行一次由省级以上教育部门牵头的“人才培养工作评估”。

评估结论分为“通过”和“暂缓通过”。对暂缓通过的院校,在一年内必须进行再次评估,省教育厅同时适当核减其招生计划;若第二次评估仍未通过,省教育厅将采取暂缓安排招生计划、暂停申报省级重点项目等措施,促进其尽快达到人才培养基本要求。评估结论由省教育厅向社会公布。

2 高职院校对评估工作的重视

由上分析不难看出,全国的高职院校对评估工作必须极为重视。2010年11月2日至5日,山东商务职业学院进行了高专建院以来的第一次评估工作。为此,院系各级领导高度重视。提前一年半学院就召开了首次迎评促建工作动员大会,明确了“上水平、创名牌,办特色院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办学目标,提出了“以评促建、全面发展”的总体要求。学院多次派人参加教育部和省教育厅举办的评估学习班,派出50余人次赴省内外10所优秀院校学习取经,邀请多位评估专家到校作评建知识讲座;共举办评建知识学习班9次,组织了不同层次、不同方式的评建知识考试;充分利用校园广播、网络、院报专栏等介绍评建知识,报道评建动态,营造迎评氛围,对评建工作进行广泛宣传和层层动员。通过学习和动员,统一了思想,更新了观念,达成了共识,形成了“人人重视评估,人人关心评估,人人参与评估”的良好局面。

3 人才培养工作评估的主要工作流程分析

评估专家组是受省教育厅委托,在规定的时间内,进校从事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的专家组织。其主要工作职责有:(1)审阅被评估学校的自评材料(含“数据采集平台”数据);(2)根据评估指标要求,有针对性地对被评估学校的自评情况进行预审,确定现场考察内容;(3)完成规定的现场考察工作,对被评估学校的人才培养工作进行考察分析;(4)对被评估学校的人才培养工作提出改进建议,并与被评估学校及其主管部门交换意见;(5)向省教育厅提交书面评估工作报告,并提出对被评估学校评估结论建议;(6)研究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中存在问题,提出使之完善的建议。评估专家组进入一个院校的实际工作一般为:1)深入教学楼、实训中心、图书馆、体育场、餐厅、学生公寓等场所实地考察学院办学条件。2)举行了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汇报会。由学院领导向专家组汇报人才培养工作情况,共分为五大部分:学院概况与历史沿革、以评促建与教学改革、办学理念与办学目标、学院发展与办学成果、现存问题及整改措施等。3)专家组在评估资料室全面查阅有关资料。主要是自评和学院特色建设及校企联合的佐证材料。4)专家组分几个小组,深入课堂开展了听课工作。5)专家组组长对学院主要领导进行了访谈,听取课程说课。6)专家组与各研究室等职能部门负责人以及部分系部负责人、专业带头人、辅导员进行深度访谈。对重点专业进行专业剖析,听取相关课程的说课以及专业汇报。7)召开总结大会,宣布评估结果。专家肯定一所学院在专业和课程建设方面取得的成绩,也会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4 一般高职教育在评估工作中容易暴露出的问题分析

从以上的工作过程来看,评估工作设计面广,考察层次深。虽然对于大多说坚持党的正确领导和先进的办学理念的高等院校不会发生实力之外的“意外”,但是容易出现很多问题。下列都是山东各高职院校在评估一次性通过之后,专家组广泛留出的整改意见。

4.1 对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律认识不够全面

高职办学初期,学院基础建设、教学基本任务非常繁重,高职教育立足于首先保证基本教学任务的完成,难以在高职教育理念的学习实践上投入较大的精力。这意味着高职教学质量还存在着广泛的差异性。办学年限短的院校尤其应该展示更多的教学成果而非科研项目。

4.2 校内实践教学条件建设投入不足

高等院校的建设投入不能仅依靠国家,自身在生存中创发展也极为重要。

4.3 师资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一是学院专任教师总量不足;二是高层次、高学历教师数量不多,特别是缺少专业领军人物和名师。主要原因一是受编制限制,学院缺乏用人自主权;二是我国高等教育普遍规模小,大部分高层次、高学历人才都被企业高薪聘走。一个学院的发展也和时代背景相互影响。

4.4 精品课程建设和产学研结合有待深入推进

在课程建设上,学院的精品课程建设工作起步较晚,成效不足。主要由以下原因造成:一是高职普遍办学时间短,授课教师对高职课程需要加深认识;二是学院在精品课程的建设上重视不足、投入不够。产学研结合推进较慢。一方面是学院科研工作刚刚起步,科研水平层次较低,拿不出较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吸引企业;另一方面是大多数企业只重视眼前经济效益,对校企共建积极性不高。

5 高校落实人才培养评估工作整改方案的分析

针对上述普遍存在的问题,一般高职院校应采用下列整改方案:

5.1 研究高职办学规律,提升高职教育理念问题

具体参考措施有:(1)加强学习,建立学习长效机制:健全和完善全校各层次的学习制度(成文且每年更新)。(2)提升高职教育理念:深入探索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规律,不断校正学院的办学定位和办学方向。(3)查找教育理念存在问题,切实整改:学习专家组提出的建议,学习省级示范性院校创建标准,加强整改。(4)推进开放式办学:加强学习,不断调整和完善学校办学的服务方向。(5)加强校企合作:推进校企之间的深度合作。

5.2 推进师资队伍建设,建立高水平教学团队问题

具体参考措施有:

5.2.1 教师顶岗实践要求和制定政策激励措施:(1)专任教师每三年不小于六个月的顶岗实践时间;(2)无实践经验的新进青年教师,进校三年内,顶岗实践时间不小于一年;(3)寒暑假期间,专任教师不小于一个月的顶岗实践时间;其他可利用课程轮空等时间安排到企业顶岗实践。

5.2.2 教师顶岗实践考核:制定教师在企业一线顶岗实践的考核办法。

5.2.3 建立教师竞聘上岗机制,修改完善教师聘任管理办法,实施分级聘任。

5.3 优化实践教学条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问题具体参考措施有:

5.3.1 一体化课程实施

(1)建立行业企业人才需求和信息反馈机制,合理设置专业群。(2)根据社会需求,加大教学做一体化课程的实施工作,实时调整实践课程教学内容。

5.3.2 订单培养项目的实施

校企双方探讨订单培养项目的具体内容和组织实施。“校中企”、“企中校”模式探讨:(1)推进产学研结合,积极为企业服务。(2)建立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机制。

5.3.3 学生顶岗实习和校外实习基地建设

(1)完善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管理办法,顶岗实习过程资料完整,做到有计划、有检查、有落实、有总结。(2)建立深度合作的校外实习基地50家以上。(3)完善校内、校外指导教师制度,保证顶岗实习效果。

6 结语

评估工作对各高职院校重要性不言而喻,无论是否已经通过评估的院校;都应该根据评估专家的反馈意见,结合学院的实际情况,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进一步明确办学定位,提升办学理念;二是继续加强教学质量工程建设,在特色专业、精品课程和教学团队等方面加强改革与创新,争取今年取得好成绩;三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制定激励措施引进专业拔尖人才,加快对教学名师的培养步伐;四是建立校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的长效机制;五是优化实践教学资源配置,提高实践性教学管理水平;六是加强教风、学风与校风建设。按照“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原则,明确目标,突出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整改;务必保质保量逐步提高。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出更多的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高职人才培养评估 篇5

2、师资队伍

2.1 专任教师支撑材料:学历、职称、职业资格证书、科研、进修证书、进修学习总结、挂职锻炼申请表、挂职锻炼考核表、挂职锻炼总结

2.2兼职教师支撑材料: 兼职教师基本情况

3、课程建设

3.1 课程内容:3.11 每学期课程表(含实践)

3.12 校企合作开发课程

3.13 精品课程建设资料(申报书、中期及期终检查、网站建设等)

3.14 核心课程标准

3.2 教学方法手段 :3.21核心课程设计

3.22核心课程授课PPT课件

3.3主讲老师:专业教师行业影响力、社会服务业绩、双师结构、学生满意度(根据学校评教评学数据)的基本情况文字表述

3.4教学资料:3.41 各学年征订教材目录表

3.42校企合作开发教材及讲义:《物流运输技术与实务》《采购与供应实务》

《国际贸易实务》

3.43教学资源库

4、实践教学

4.1 实践教学条件 :4.11校外实习基地协议

4.12 实践教学经费

4.13 社会捐助(大广发、德邦奖学金)

4.2 实践教学课程体系设计:专业产学合作基本情况、专业专家委员会会议记录、专业

人才培养方案

4.3 教学管理 : 4.31校内外实践教学管理(实训、实习质量标准、质量评价、考核激

励等管理制度建设)

4.32近三年每学期校内实训、校外实习指导老师安排表

4.33 校内实训基地开放度(近三年实训室授课安排表)

4.34日常教学质量管理(系部组织说课比赛PPT、说课总结)

4.35.每位老师学期听课记录

4.4 顶岗实习:近二年实习单位招聘岗位情况及对毕业生评价

4.5双证书获取4.51近三年专业职业资格证书获取资料

4.52近三年职业技能竞赛(参赛培训计划、获奖证书、参赛总结)

5、特色专业建设

5.1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5.2特色专业建设规划

5.3物流管理专业剖析报告

5.4 品牌专业和专业带头人建设资料

6、教学管理

高职人才培养评估 篇6

关键词 人才培养水平评估;高职院校;档案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2)09-0092-03

From Talents Evaluation Importance of Archives Management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Liu Meiping

Abstract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talents evaluation is ministry of education of the occupation college undertakes macroscopically managing, monitoring and guidance of the important initiatives, the health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The archives work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s the talent level evaluation based. In this paper,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talents evaluation requirements, how to do a good job of archives work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offered specific opinion.

Key words talent evaluatio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file management

Author’s address Baotou Light Industry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Baotou, Inner Mongolia, China 014035

为了促进高职高专的持续、健康发展,教育部从2004年起正式启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水平评估工作。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于2007年11月接受了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以下简称“人才培养水平评估”),并取得“优秀”成绩,这与学院的档案工作密不可分。在人才培养水平评估体系中,每个指标都需要大量的佐证材料予以论证,而这些佐证材料大多是由原始档案或以原始档案为基础进行加工过的二次文献组成。因此,完整、准确、系统地收集高校档案是搞好评估工作的基础。在人才培养水平评估工作中,档案作为史料最具有说服力,只有档案材料完整、齐全,才能帮助评估专家了解学校的历史发展进程,进行客观、公正、全面的评价,否则评估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1 档案在人才培养水平评估工作中所起的作用

高校档案是“高等学校在教学、科研、党政管理和其他各项活动中直接形成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载体的文件材料”。档案工作是高校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是衡量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科研学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的重要尺度;也是高校各项活动中历史面貌的真实记录,它原样地保留了形成者的亲笔手稿、领导签署、机关和个人的印章,以及当时形成的照片、录像或原声录音,是形成者的原稿、原作、原声、原貌,是高校的宝贵信息资源。这些历史记录可以作为历史真迹的证明,作为考查、争辩和处理问题的依据,为评估专家组了解过去、研究问题、预测未来、科学决策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水平评估是根据一定的教育、教学目标和标准,通过系统地收集学校教育的主要信息,准确地反映实际情况,对学校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进行客观的估价。在人才培养水平评估工作中,专家组对学校的了解信息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查阅由学校提供的各项指标的主要信息的原始材料;二是通过问卷调查、听取汇报、个别访谈等形式收集有关的信息。但要在短短的几天时间里对一所学校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了解,主要还是要依赖于查阅档案信息资料。因此,完整、准确、系统的档案资料是搞好人才培养水平评估的基础。无论评估工作程序、组织机构、指标体系如何确定,最终都要凭借大量的档案材料进行分析,才能做出客观科学的评价。

2 在人才培养水平评估中发现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多数高职院校成立的时间都不是太长,档案管理的水平参差不齐,管理制度不够健全完善,而人才培养水平评估不仅是对档案的利用,也是对档案工作的一次检查。高职院校档案部门大多都能提供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文件材料和学院校级管理方面文件,但要提供教学和其他方面的文件材料可能就会有些困难。因为,高职院校大多采用《高等学校档案实体分类法》和《高等学校档案工作规范》进行档案管理,划分为永久和长期保管的档案资料才移交学院档案室保管,而划分为短期保管的档案资料归形成部门保管。如教师的授课计划、任课安排、工作量核算、课堂教学材料、课程进度表、学生实习工作计划、实习报告、社会调查及总结、期末考试试卷及成绩分析等,这些资料均由系或教务处保存,不向学院档案部门移交。而从评估工作来看,这些档案正是学院教学活动的重要记录,在评估资料中占有重要地位,不少院校的这部分档案管理却长期疏于控制和检查。

从教学管理部门看,对这些档案的前身——教学文件的形成有管理不到位的情况,很多教学文件的规范性很差,不仅文件的格式、项目和内容未做到统一规定,而且对工作情况也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致使后来形成的档案不规范、不完整;从档案部门看,多年来,由于这些档案不需要向学校档案部门归档,而高职院校的档案部门通常只是院办公室的办事窗口,没有权力去监督和检查别的部门的档案工作情况,加之档案部门人手少,更缺少对部门档案工作的业务指导;而从实际负责归档的人员看,各系负责这项工作的人员绝大部分时间都花在系部教务日常工作中,兼职档案员只是挂着一个虚名,其实无暇整理档案,而且他们中不少人缺乏档案工作知识,所以档案整理的质量受到很大影响。因此,实际上在很多高职院校这部分档案是长期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而在人才培养水平评估工作中这部分教学档案资料是重要的评估佐证材料。

3 人才培养水平评估和高职院校档案工作密不可分

“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二十字方针体现在学校迎评的整个过程中,同样也体现在档案管理的整个过程中。

3.1 人才培养水平评估推动高职院校档案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建设

高职院校档案来源广泛、门类众多,是反映一所学校教育教学秩序、规模、质量、效益等方面的重要背景资料,是实施人才培养水平评估中能够获取的最基本、最准确、最真实的信息。以档案为依据的人才培养水平评估工作,既依赖于档案的完整、系统、准确,同时又推动档案工作的建设。通过人才培养水平评估,可以发现档案工作的各个环节是否符合质量标准和管理标准,如果未达到标准或标准不健全,可以采取相应措施完善档案的工作程序和管理制度,使档案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和每一个方面都有规范化的要求,从而提高档案工作质量和科学管理水平,充分发挥档案应有的作用。

3.2 人才培养水平评估优化了校级档案,完善了系级档案的建设

按照人才培养水平评估指标体系对教学档案的要求,结合工作实际对档案部门归档范围进行适当调整,扩大系、部二级档案归档内容,建立系、部二级档案保管单位,形成以学院档案室为一级,各系、部档案为二级的教学档案管理体系。学院档案部门要做好系、部档案的监督指导工作,有能力的学校还可以定期对系、部档案工作进行检查、考核,奖优罚劣,促进系、部二级档案管理工作,为教育部每五年一轮的人才培养水平评估工作的顺利进行打下坚实的基础。

3.3 人才培养水平评估加快高职院校档案信息化进程

人才培养水平评估是对高职院校全方位的检查,需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向评估专家提供大量的关于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的凭证材料。受评学校如果还是使用传统的管理和服务模式,就不能进行快捷高效的检索和及时调阅各类档案,这将影响评估专家的正常工作。因此,高职院校档案部门要转变思想观念,调整工作思路,跟上信息化、网络化发展的步伐,把档案管理从实物管理向信息管理转变;使档案承载的信息从静态向动态转变,使高职院校档案部门的服务方式从封闭、被动向开放、主动转变;使档案信息的产生、传递、存储与利用形成一个全面、完整、合理的网络信息结构,加快实现高职院校档案的信息化、数字化和网络化,不断提高高职院校档案管理效率,促进高职院校档案工作的快速发展,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水平评估工作的信息化、网络化提前做好准备。

4 解决高职院校档案管理与利用问题的途径

4.1 强化档案意识,规范档案管理

每位教职工都必须按照《档案法》的要求,维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从而使并校前散存于各部门或个人手中的一些有重要保存价值的文件材料及时归档。同时,要针对并校前各校档案管理方式、方法不尽相同的问题,及时调研,确定整齐划一的档案管理方法,便于档案的集中保管、利用,以形成档案工作的良性循环。

4.2 加强规章制度建设,提高档案管理的现代化水平

建立健全一套完整科学的档案管理工作规章制度,使工作有序,有据可依,保证档案工作逐步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真正发挥档案“见证历史”的作用。完善档案的保管、利用、借阅、保密、归档、鉴别制度,及时收集、补充、更新和完善人事档案材料,对收集档案材料,从手续是否完备,表述是否准确、精练,观点是否明确等方面进行认真细致的鉴别,使档案的收集和归档工作真正做到不丢失、不积压,客观真正地反映事实。顺应时代的发展,增加资金投入,严格执行现代化管理标准,注重信息的准确性、唯一性,做到划分准确、排列有序、条目清楚、查找便捷。

4.3 合理配备档案管理人员,加强档案工作队伍建设

建设一支忠诚事业、业务精良、结构合理的档案工作队伍,是档案工作摆脱困境的重要保障。为此,首先要建设好档案馆(室)队伍,确保一定数量的专职档案人员,并力求这支专职档案工作队伍在年龄结构、专业结构、业务水平等方面比较合理,便于发挥整体效应;其次要整体推进,大力加强档案网络建设,发挥各部门兼职档案领导和兼职档案员的作用。实践证明,档案工作涉及学校各个方面,仅靠档案部门单枪匹马,无疑是杯水车薪。只有建立稳定的校区档案工作网络,同时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工作方法及相应的激励措施,提高兼职档案员的工作积极性,才能增强档案工作的向心力。

4.4 确定档案工作目标,使档案工作开展有的放矢

确定档案工作目标,是由于合并高校层次较前相对提高,并校后应根据变化了的新形势,制定新的工作目标和发展战略,使档案工作围绕新目标有的放矢地开展。这里之所以强调合并高校档案工作要实现目标化,一方面是明确了档案工作目标,即明确了档案工作的发展总方向,一则可以根据总目标,不断消除偏离目标的因素,二则可以通过局部优化,使日常具体工作的开展有利于促进总目标的实现;另一方面,明确了档案工作目标,便于加强日常管理,有利于调动档案工作人员的主动性,增强竞争性。为此,合并高校要根据确定的新目标,完善各种配套管理措施,并要注重调查研究,不断总结并完善档案工作中一些根本性的问题,促进档案工作的开展。当今机遇和挑战并存,若不能及时把握机遇,发展的希望便会失之交臂。因此,合并高校档案工作应面对改革的新形势,立足并校后的现实状况,采取有效措施,促进档案工作新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

[2]刘淑霞.浅谈合并高校干部人事档案管理[J].浙江档案,2004(1):30.

[3]国家教委办公厅.高等学校档案实体分类法与高等学校档案工作规范[S].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

[4]沈蕾.教学评估工作对高校档案工作的影响[J].北京档案,2006(12).

[5]陈蓉,罗迎芬.从学历学位清查中谈高校干部人事档案的管理利用问题与对策[J].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2(2):235-236.

[6]张晓莉;档案管理工作的现代化[EB/OL].http://www.ccclw.cn/szkj/class/?322.html.

高职人才培养评估 篇7

我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萌芽于上个世纪90年代末, 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准备阶段、首轮评估和第二轮评估。

1. 准备阶段 (1999-2003年)

为了规范高职院校的办学, 1999年5月, 教育部组织成立了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委员会, 其目的在于通过对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活动及效果的研究, 寻求规范高职院校办学的良方。2000年6月, 教育部将该项研究正式立项为重要课题进行专题研究, 这项课题被誉为“新世纪高职高专教改项目”, 其重要意义可见一斑。经过两年多的研究, 课题组成果丰硕, 形成了《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工作指南》和《专家工作细则》等多项政策建议, 这些均被教育部采纳。2003年, 根据政策建议, 教育部成立了“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委员会”, 并在全国范围内选择了26所高职高专院校进行试点评估。在试点评估基础上, 教育部对评估政策与标准进行了修订与完善, 为全国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首轮评估做好了准备。

2. 首轮评估 (2004-2007年)

2004年, 教育部在试点评估的基础上总结经验并组织相关人员正式研究制定了《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 (试行) 》 (即首轮评估方案) , 并给全国各省 (直辖市、自治区) 下发了《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全面开展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的通知》 (教高厅[2004]16号) , 要求各省 (直辖市、自治区) 做好开展评估的准备。2005年教育部又出台了《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的若干意见》 (教高[2005]4号) , 确定了由各省 (自治区、直辖市) 教育行政部门直接领导与组织, 全面开展高职高专院校首轮评估工作。到2007年年底, 全国高职高专院校首轮评估基本结束。

3. 第二轮评估 (2008-2012年)

为进一步深化高职教育评价机制改革, 促进高职教育评估工作发展,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研究课题组, 在对首轮评估工作经验总结和全面反思的基础上, 提出了新的评估方案, 即由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印发〈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的通知》 (教高[2008]5号) 。其依照《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教高[2006]16号) 文件精神, 要求从2008年开始, 各地原则上应依据新方案中的各项政策文件, 开展独立设置的高职评估专项工作, 这标志着新一轮“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正式启动。至2012年底, 全部高职院校完成了评估, 第二轮评估宣告结束。

二、当前我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评估存在的问题

经过两轮评估, 很多高职院校明确了办学的准确定位, 加大了建设经费投入, 提高了教师的综合素质, 加强了特色专业建设, 规范了学校的教学管理, 有力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 得到了社会广泛认可。但与此同时, 我们还应看到当前评估中还存在一些不足, 亟待进一步改善。

1. 评估存在“应试”现象

所谓“应试”, 就是为了评估而评估, 即所谓的“迎评”, 有些高职院校为迎接评估, 反复召开动员大会, 多次组织开展各种所谓的迎评活动, 却没有把主要精力放在长远建设和教学质量上, 将“迎评”变成了“应评”, 这种“应试”现象在两轮评估中都存在, 尤其是在首轮评估中更为严重。为了在评估中取得“好成绩”, 许多高职院校没有将评估工作的重点放在查找不足、着力建设上, 而是放在了如何应对和通过上, 评估通过后, 立刻“刀枪入库、马放南山”, 改革与建设的问题则束之高阁。这既严重违背了“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评估方针, 更难以实现评估的诊断开方的目的, 严重影响了评估的有效性。

2. 评估主体尚不完善

根据教育部和评估方案的规定,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的评估专家组的组成人员“应由熟悉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工作的人员组成, 其中必须包括行业企业人员和一线专任教师”。但在实际评估中, 高职教育业内人士在专家组中的比例过高, 行业企业专家和一线教师所占比例相对过低, 甚至缺位, 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评估的有效性。而且各省在评估专家选取安排方面, 大部分都从省内高职院校领导中随机选取。这存在一个问题, 不少评估专家与被评估院校领导都认识甚至交情不浅, 在评估中容易避重就轻, 很难保证评估的公平公正。鉴于此, 部分省市在评估细则中也增加了外省评估专家的比例, 如辽宁省要求30%以上的外省专家参与高职院校评估工作, 尽管如此, 人情与交情在评估中依然大行其道, 每每评估之前, 打招呼现象屡见不鲜。教育部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研究课题组组长杨应崧也认为评估专家组只是“委托主体”, “而真正的评估主体, 首先应该是校内主体, 包括学生、老师和举办方等;其次是校外主体, 包括用人单位、家长和社会等”, 而当前的评估主体中还缺少他们的身影。

3. 评估指标仍显粗糙

通过首轮评估, 评估指标较为粗糙的问题较为明显, 难以准确衡量一所学校的办学水平与人才培养质量。为此, 在第二轮评估中, 评估指标从首轮评估的6个一级指标15个二级指标 (外加一个特色或创新指标) 增加到了7个一级指标22个二级指标。评估指标更为细化, 但评估指标仍显粗糙, 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反映高职职业教育办学特色的指标仍不明显。如校企合作、专业建设和就业才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关键指标, 而这些指标在评估指标体系中要么缺失 (如校企合作) , 要么没有得到应有的强化 (如专业建设) , 要么没有得到进一步的细化 (如就业) 。二是教育产出的指标没有得到应有的强化。在22个二级指标中, 仅有“就业”与“社会服务”两个衡量教育产出的指标, 其余均为教育投入与过程指标, 而对地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学生与家长的满意度、企业行业对毕业生的评价等更能体现教育投入的指标都没有出现在指标体系中。这势必对高职院校更为重视投入与过程、弱化教育产出起到导向作用, 明显与“以就业为导向, 以服务为宗旨”办学目标相违背。

4. 评估依然存在“一刀切”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由教育部统一定调, 各省 (自治区、直辖市) 负责组织开展, 不同类型、所有地区的高职院校共用一个评估方案和指标体系, 没有考虑到不同类型、不同行业和不同地区高职院校的办学差异。这是明显的“一刀切”, 这既不公平, 也不科学。而且“一刀切”还存在很多危害, 最为严重的是不利于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的发展。因为全国千余所高职院校都采用一个评估指标体系和方案, 并以此来衡量其办学水平, 据此增减财政投入, 这势必对全国高职院校的办学起到“指挥棒”作用, 逼着高职院校跟着评估方案走, 照着评估指标做, 必然会造成“千校一面”, 重复性建设亦会卷土重来。这不利于高职院校特色办学的发展, 亦与当前要求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要求想违背。

5. 评估程序的不甚科学

不论是首轮的“水平评估”, 还是第二轮的“工作评估”, 评估程序都是提前通知被评估学校做好准备, 有的省份甚至提前1-2年就预先通知。尤其是在第二轮评估中, 评估专家组要求被评估学校先行自评, 即对照评估指标, 查找自身不足, 并“精心准备”。这种预先通知、先行自评、精心准备、专家入校的评估符合“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以评促管、评建结合, 重在建设”的评估方针, 有利于督促被评估学校根据评估指标加强学校内涵建设, 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一是随机性和常态化不够, 评估工作缺少对被评院校正常状态下教学工作及其他方面工作的考察评价;二是这种精心准备下的评估给被评估学校提供了充足“应试”的时间, 难以考察到被评估学校的真实办学状况, 得到的大量数据未必能真实反映其办学水平。

三、几点建议

1. 改革评估程序, 强化评估的随机性

在此前评估程序的基础上, 进行少许改革, 加大其随机性。在五年一轮的评估周期中, 评估组织者仅仅通知所有高职院校都要接受一次评估, 至于何时、哪些专家进行评估都不预先告知, 更不能泄露。这种随机性的评估有两个优点:一是能够获取被评估学校的真实办学信息, 发现其存在的问题, 并对症开方;二是迫使各高职院校将主要精力放在学校的日常改革与建设上, 而不是临时的“准备”与“应评”, 这既符合“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以评促管、评建结合, 重在建设”的评估方针, 也有利于减少、甚至杜绝“应试”现象。

2. 完善评估主体, 提升评估的可靠性

完善现有评估主体, 扩大行业企业评估专家比例, 增加地方政府人员、社区管理者、校友、一线教师、在校学生及其家长等评估主体, 使评估主体具有更广泛的代表性, 既能平衡各利益群体, 也能听到不同群体的声音, 对评估学校做出更全面、更科学、更客观、更公正的评估与评价, 提升评估的可靠性。同时, 为了保证不同评估主体具有真正而广泛的代表性, 这些评估主体应由评估组织者在现场评估前随机选取, 不能事先指定或由被评估学校推荐。另外, 为了减少部分评估主体在评估中的顾忌, 对一线教师、在校学生等敏感主体, 应做好相应的保密工作, 保障其权益不受影响。

3. 细化评估指标, 增强评估的有效性

高职院校既姓高, 也姓职, 兼具高等性与职业性于一身, 而现有评估指标的职业性未得到应有的彰显。因此在评估指标中进一步细化当前的评估指标体系, 尤其是强化高职院校评估的针对性, 一是增加校企合作办学和社会贡献度两个一级指标, 并在校企合作一级指标中进一步细分为合作企业的数量与规模、合作程度等多个二级指标, 在社会贡献度一级指标中细化为对地方经济拉动、社区服务等多个二级指标;二是强化专业建设这个一级指标, 进一步增加品牌专业、专业与社会需求吻合度等多个二级指标;三是在社会评价中增加创业、杰出校友、行业企业评价、社区评价等多个二级指标。通过以上指标的增加和细化, 可以进一步彰显高职院校的职业性, 强化其产出, 提升评估的针对性与有效性。

4. 重视各种差异, 提高评估的灵活性

由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别、所属行业的迥异和学校办学特色的不同, 全国各地千余所高职院校共用一个评估方案和指标既不科学, 也不合理, 难以实现评估的公平公正、科学有效。为了适应各高职院校的区域差异、行业差异与校本差异, 建议在新一轮的评估方案中, 要彰显并重视高职院校存在的各种差异, 由各省 (自治区、直辖市) 教育主管部门在教育部评估方案的基础上, 结合各省乃至地市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高校所属行业的差异及其校本办学特色, 细化评估实施方案, 不同区域、不同行业特色、不同办学水平的高职院校使用不同的评估方案与指标, 使评估真正成为推动各高职院校加大内涵建设、强化特色办学的助推剂, 而非紧箍咒。

参考文献

[1]金泽龙.刍议建立和谐高效的高职院校评估机制[J].新课程研究, 2009, (5) .

[2]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的通知[Z].教高[2008]5号, 2008.

[3]丁寒潇.辽宁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现状及对策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 2012.

[4]孙昌立.高职院校评估的现状与前景—教育部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研究课题组组长杨应崧教授访谈录[J].教育发展研究, 2009, (19) .

高职人才培养评估 篇8

1 图书馆在人才培养水平评估中的作用

图书馆是学校办学的三大支柱之一, 是学校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地, 其建设水平已成为衡量学校人才培养水平的重要指标。高校图书馆的地位决定了它在评估中的重要作用, 已成为评估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水平评估工作共有6项一级指标, 15项二级指标, 36个三级观测点, 图书馆项目设在一级指标“教学条件与利用”下的第一个二级指标———“教学基础设施”中, 并单独作为一个独立观测点, 即“图书馆及校园网”, 从馆舍、藏书量、藏书结构、开放时间、管理手段、图书流通、年购进量、校园网信息流通等方面对图书馆进行全面考察, 明确规定优秀与合格的等级标准。“教学条件与利用”中的另外2个观测点虽不直接针对图书馆, 但都与图书馆有间接关联。这些充分表明了图书馆在评估工作中的重要地位。

2 以人才培养水平评估为契机促进图书馆建设

2.1 加快文献信息资源建设

图书馆藏书量始终是衡量办馆条件、办馆规模的重要参数, 也是考核图书馆能否在教学和科研中发挥应有作用的关键。在评估指标体系中, 文献入藏总量是图书馆工作的首要指标和观测点。指标规定生均藏书量60~80册、生均年进书量2~3册为合格标准[1]。高职高专院校教育教学强调学生综合素质培养, 注重学生主体地位和个性发展。所以, 在文献信息资源建设上, 我们以评估指标为依据的同时, 注重专业教育与素质教育的结合, 注重自然科学文献与人文社会科学文献的结合, 加大藏书建设力度, 调整馆藏结构, 加强馆藏文献载体的多样化建设[2]。为防止评估前盲目追求数量, 使新增图书更具专业性、学术性和实用性, 我们广泛听取师生意见, 多次组织由图书馆人员、专业教师组成的采购小组到各大图书展销会和书店采购图书, 大量补充印刷型文献和电子信息资源。近3年来, 我院图书馆纸质图书平均年进书量3万余册, 各类报刊由原来的300余种增至500余种, 并购进了医药期刊数据库、万方医药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医药期刊学位论文数据库和中数图电子图书数据库等大量电子信息资源, 开通了CNKI数字图书馆, 建立了多媒体课件信息库, 开设了精品课程网, 为图书馆更好地发挥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作用提供了较为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保障, 使图书馆由“收藏利用型”向“获取利用型”转变。

2.2 提升文献信息服务水平

根据评估A级标准, 图书馆必须完善管理体制, 提升文献信息服务水平。 (1) 两年多来, 我院图书馆通过网络系统定期编制“推荐书目”“新书介绍”, 建立“读者荐购箱”, 开设有关文献资源检索与利用的专题讲座和文献信息检索课程, 成立“读者协会”, 开展读书节活动和新生入馆教育等, 介绍有关信息鉴别与收集、网络搜索引擎的使用、书目查询等知识, 引导学生了解馆藏资源及图书馆服务, 以吸引更多学生走进图书馆。 (2) 采用校园“一卡通”为全院师生提供集藏、借、还、阅为一体的全开放、大流通、多自助的无障碍图书借阅服务, 实现了读者入馆、借阅、上机、消费一体化。 (3) 开放时间延长至22∶30, 节假日也向学生开放, 远远超过教育部要求的“周开放时间不得少于70小时”的标准。 (4) 改善环境设施, 设立新书展示区, 增加期刊陈列数量, 购进200多台计算机, 开辟第二电子阅览室, 配备相应现代化设备, 并运用现代技术手段, 建立校园无线WIFI上网服务项目, 实现校园无障碍上网。 (5) 完善校园网络建设, 开通CNKI漫游功能, 将校园网与图书馆数据库联网, 实现馆藏文献数字化, 在阅览室、休闲区增设30多台可链接校园网、点击精品课程、查询馆藏资源等内容的检索机供学生免费使用, 实现文献资源共建、共享, 以及文献检索、图书借阅等信息服务的数字化、网络化管理。

文献形式更加多样, 服务手段更加便捷, 图书馆硬件建设和服务水平有了明显提升, 较好地发挥了图书馆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 使图书馆成为师生教学科研、查阅现代讯息的重要场所。

2.3 促进管理规范化

规范化是科学管理的重要内涵, 也是图书馆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保证。评估工作不只是为了达标和总结, 更是为了改进和提高, 是对现行工作的整合和完善。在评建过程中, 我院根据高职高专教育特点和图书馆工作要求, 制定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工作机制和规章制度, 调整了工作岗位设置, 规范了工作流程, 明确了部门和岗位职责, 在制度建设、业务规范、人员配备、数据统计等方面都得到了完善和提高, 促进了图书馆管理规范化, 管理水平显著提高。

2.4 提高图书馆人员队伍整体素质

图书馆馆藏文献资源建设、开发利用程度和服务水准与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文化层次、文化修养、业务水平密切相关。为此, 我们先后聘用图书专业和计算机专业研究生, 鼓励职工参加在职图书专业进修学习。搬迁至新校区后, 学生数量增加、馆舍面积扩大, 在服务功能增多与工作范围拓展的情况下, 图书馆工作人员承担了大量工作。在迎评工作中, 全馆工作人员增强了大局观念, 在做好岗位常规工作的同时, 共同参与图书验收、文献回溯建库、加工编目、排架倒架、光盘数据库建立等工作。他们放弃休息, 加班加点, 分工协作, 相互学习, 献计献策, 较好地完成了评建工作。在工作实践中, 全馆工作人员锻炼了能力, 提升了素质, 业务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3 存在问题与主要对策

多数高职高专院校基础较薄弱, 硬件和软件建设明显滞后。图书馆如何适应高职教育发展和学校发展需求, 加快建设步伐, 更好地发挥其教育与服务职能, 为学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医药卫生人才服务, 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3.1 更新理念, 提高认识

由于各方面原因, 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建设未得到相应重视, 其管理理念、管理标准、图书馆软硬件建设等与高职教育要求有较大差距。要促进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建设与发展, 就要转变观念, 提高认识。要充分认识到高职高专院校的图书馆不仅是图书借还场所, 还是学校教育、科研、文化、信息中心之一, 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与补充, 是内涵丰富、知识多样的第二课堂, 是培养全面发展学生的重要基地, 是学校教育教学科研信息来源的重要渠道, 也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3.2 构建科学合理的藏书体系

评价图书馆的馆藏质量, 不仅仅是评价文献内容、印刷质量, 还包括馆藏结构比例和馆藏文献使用率。因此, 在完成评估指标的同时, 必须处理好文献资源体系中数量与质量、重点与一般的关系, 把好进书质量关, 充分利用有限经费, 构建科学合理的馆藏体系, 防止为达到评估指标追加馆藏复本, 忽视本院专业需求, 盲目购书现象。为此, 必须加强图书馆与各专业系部间的沟通, 了解教育教学科研服务等需求, 以本校重点专业建设为依托, 更新、调整馆藏结构, 在充实馆藏数量的同时优化馆藏资源, 构建具有本院办学特色的馆藏体系, 以提高馆藏质量和利用率[2]。

3.3 实现文献资源建设现代化

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等还处于探索和完善阶段, 知识无限性与课堂教学有限性之间的矛盾随着学生职业知识与职业技能要求的提高而愈加突出。图书馆文献资源存在总量少、文献形式单一、图书资料陈旧质低、电子图书和网络资源不足等问题, 不能满足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需求。随着出版物载体的多样化和网络技术现代化, 文献形式已不仅限于纸质图书。因此, 在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上必须注重硬件建设, 发展数字图书馆, 加大图书馆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力度。充分利用网络优势, 实现图书馆数字化、标准化管理与网络化服务, 为学生提供更为方便、快捷、高效的咨询、检索、查询、资源共享等服务, 建立网络学习平台, 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便利, 提高图书馆信息资源的使用率和服务质量[3]。

3.4 加强图书馆人员队伍建设

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服务的对象是具有较高文化层次的大学生, 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素质理应随着人才培养需要进一步提升。但图书馆作为教辅机构, 其人员配备不足、职称学历结构不合理, 缺乏高层次人才, 继续教育得不到落实。图书馆人员应适应高职教育特点与要求, 着眼学校办学特色, 既要具备较为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某一学科的专业知识, 较高的计算机水平和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又要熟悉馆藏体系之间的内在联系, 具有良好的服务育人意识。同时, 学校应重视图书馆人员的继续教育培训, 制订人才培训计划, 改善人员结构, 提高人员整体素质。合理设置馆内部门机构, 明确职责, 增强岗位意识, 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只有这样, 才能提高图书馆服务水平, 有利于图书馆长远发展和人力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充分发挥图书馆的学术性、教育性和服务性作用[4]。

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应以评估为契机, 整体部署, 科学组织, 突出重点, 扎实工作, 制订图书馆建设与发展中长期规划, 探索和建立图书馆建设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 真正达到“以评促建, 以评促改, 以评促管, 评建结合, 重在建设”的目的, 为高素质技能型医药卫生人才培养发挥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4.

[2]魏颜知.高校评估中的图书馆馆藏建设[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 2006 (1) :14~16.

[3]曹中.医学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刍议[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 2006 (1) :54~56.

高职人才培养评估 篇9

一、过程性评估研究现状

过程性评估又称形成性评价, 是“教学过程中进行的过程性和发展性评估, 即根据教学目标, 采用多种评估手段和形式, 跟踪教学过程, 反馈教学信息,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4]。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 国外不少学者开始研究过程性评估对教学的影响, 涉及不同语种和课程类型, 如Black和Wiliam通过对250篇文献综述分析, 论证正确使用过程性评估, 能够促进学生学习成绩提高[5];Popham认为“过程性评估为教师和学生适应教学提供了反馈信息, 达到了预想的教学效果”[6]。

我国对过程性评估在高校外语教学中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 国内学者在该领域做了不少探索工作, 趋向于系统化、本土化和具体化。如在单科教学中, 就涉及口语课堂和口语测试、阅读教学、写作教学等, 结果证明均能显著改善教学效果。国内评估方式包括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及学生自评, 常用的工具有日常观察、自我评价表、问卷调查、座谈、学生日记、档案袋等。陈建华指出过程性评估在学生选择学习任务和学习策略、培养自主学习意识、树立学生的自主学习信心等方面都有积极的作用[7]。沈梅英研究证明过程性评估能帮助学生提高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学生在新的评价方式督促下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8]。

二、试验设计与过程

(一) 试验对象

笔者选择任教的学前教育专业2个班作为试验对象, 每班均为30人。根据高考成绩和入学后测验成绩分析, 两个班级英语水平无差异, 确定1个班为实验班, 1个班为对照班;试验时间为一学年, 每学期安排17周、34学时的教学任务;采用“课堂+网络”的教学模式, 教材选用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新世纪高职高专英语教程》, 辅助教学网络为该教材的在线学习系统。

(二) 试验设计及操作

对照班选用终结性评价对学生进行评估, 主要以期末考试成绩和课程作业为依据, 期末成绩占总成绩80%, 课程作业占20%。

实验班评估采用过程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借鉴国内外主要方法, 设置终结性评价占45%, 即期末考试成绩;过程性评估占55%, 考查学生是否参加课内外自主学习。主要工具有: (1) 自主学习记录簿, 记录预习、复习、存在的问题、学习反馈等情况。 (2) 网上自学情况, 在线学习软件能对学生的在线学习进行详细记录, 包括内容、进度、学习时间等, 每个单元在线学习结束后, 学生必须完成在线作业, 提交后会自动得分。 (3) 教学活动参与度, 即参与课堂发言的次数、效果、课堂演讲、学生课外实习等。 (4) 过程测试, 主要为口语和听力测试。 (5) 学习效果评价, 包括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这样, 实验班学生总成绩=期末笔试成绩45%+过程性评估55%[自主学习记录 (5%) +教学活动参与度 (15%) +网上自学情况 (20%) +口语、听力测试 (10%) +学习效果评价 (5%) ]。

试验开始前, 笔者就即将进行的试验对学生做了介绍, 并就一些评价的内容、方式及记录的标准与学生进行了协商。每个学生准备好自主学习记录簿, 教师进行不定期的抽查;同时为每个学生建立学习档案, 记录学生课堂表现和成绩等。每一单元开始前, 学生在网络上先预习, 在记录簿上做好笔记、要点和问题。在教学时, 教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 激发学生学习乐趣, 如成立学习小组, 采用师生交互和生生交互的方式, 强化口语及听力练习, 积极鼓励学生演讲, 课后要求学生在网络的帮助下完成作业, 并在记录簿上记录疑难问题。过程测试每学期组织2-3次, 主要对学生进行口语、听力测试, 测试结果及时反馈给学生。鼓励学生参加英语角, 每个学期组织2次以上的校外讲课实习, 实习结束后集中做小结与评比。教师依据学生的平时自学记录、课堂表现和小测验成绩, 就自学情况对每个学生做阶段性评议 (一月一次) , 学生也需就本阶段的自主学习状况发表感受及建议, 并设定下一阶段目标和计划, 教师则根据学生的反馈有目的地改进教学。期末, 学生就自己一学期以来的自主学习情况作出自评和互评, 教师根据学生自主学习记录、教学活动参与度、过程测试成绩、期末笔试成绩等对学生作出综合评价, 并用SPSS15.0软件进行数据方差分析。这样, 通过分阶段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开展自我学习和评估, 让学生逐渐适应这种新的教学理念和模式。

三、结果与分析

在第一学期、第二学期结束后, 对两个班的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能力摸底问卷调查, 调查内容改编自Little及徐锦芬确立的英语自主性学习评估体系[9], 具体见表1。调查表要求学生填写最反映自己英语自主性学习真实情况的数字, 满分为10分, 6分为及格线。教师对学生填写的数字求平均值并进行数据分析。

均值情况分析见表2。英语“学习计划制订及实施”项, 第一学期和第二学期两班均存在显著差异 (P=0.002、P=0.001) , 且对照班两学期均值均低于及格线, 但实验班第二学期均值高于及格线, 与第一学期有显著差异, 说明经过一学年的过程性评估教学实践, 学生对学习计划制订和实施有了更大的自主性。同样, 在“学习策略使用”、“学习持久性”、“学习兴趣”方面, 两班在第一、二学期都有显著性差异, 且随着形成性教学时间的延续, 实验班学生的分值越来越高;特别是实验班第二学期与第一学期相比, “学习兴趣”项标准差 (离散度) 缩小, 说明学生的学习策略使用越来越娴熟、学习持久性越来越长, 对英语的学习产生浓厚兴趣的学生越来越多, 初步达到了过程性评估的教学目的。

四、结论和讨论

Black和Wiliam (1998) 认为, 渐进性的、为学生提供适当反馈的过程性评估可以对教学产生积极的影响。数据分析表明, 过程性评估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培养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习惯, 学生对英语学习变得更加自信, 英语学业成绩得到有效提升, 特别是明显缩小了班中优秀学生和一般学生的差距。究其原因, 过程性评估更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对英语学习策略的应用。另外, 平时学习任务的完成在整个评估体系中占有较大比重, 这从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学生平时学习不努力、期末临时抱佛脚的现象。

过程性评估教学模式是值得探讨的一个问题。近年来研究未能解决过程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在教学中的比例问题, 目前不少研究过程性评估占比在30~50%。另外, 过程性评估中评价工具较多, 与刘晓敏 (2013) 观点类似, 笔者认为只有教学活动参与情况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过程性评估, 但多数实证研究比例过小。工作量大、耗时费劲是另一个主要问题, 从材料收集到知识巩固都需要学生的准备, 加重了学生负担, 教师需要付出更多的精力进行指导, 这也是过程性评估在教学中未能大规模应用的主要原因。因此, 过程性评估的研究应侧重于探索更多能改进教学活动、简单易操作的评估形式, 避免大学英语教学陷入新一轮应试教学中。基于此, 笔者在实证研究中, 以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为主要目的, 将过程性评估依据简化, 设置五项评价工具, 将学生课堂表现 (教学活动参与情况) 比例提高到15%, 同时将两种评估比例设为55:45,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笔者认为下一步的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改革, 应提倡增大过程性评估比重, 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主体。

摘要:目前, 国内过程性评估在高职高专教学研究中较少, 多数关注理论和步骤的介绍, 缺乏系统的实证分析及值得广泛借鉴的评价模式。本文通过设置简便易操作的过程性评估教学模式, 探讨其在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结果表明:过程性评估能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自信心和兴趣, 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高职高专,过程性评估,终结性评价,自主性学习

参考文献

[1]王笃勤.大学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J].外语界, 2002 (5) :17-23.

[2]Cotterall, S.Promoting learner autonomy through the curriculum:Principles for designing language courses[J].ELT Journal, 2000, 54 (2) :109-117.

[3]张庆云.非英语专业大学新生英语自主学习观念调查与分析[J].山东外语教学, 2012 (1) :51-56.

[4]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7.

[5]Black, P.J.&Wiliam, D.Assessment and classroom learn ing[J].Assessment in education, 1998 (1) :7-74.

[6]王萍, 娄瑞娟, 张永萍.形成性评价理论及其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综述[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 2014 (6) :158-160.

[7]陈建华.利用形成性评价培养学习者自主性的可行性研究[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 2007 (1) :88-92.

[8]沈梅英.形成性评估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评价作用的实证研究[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0 (2) :71-76.

高职院校内部专业评估研究 篇10

关键词:专业评估,质量保障系统,自我评估

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在扩招后不断壮大,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达50%以上, 但培养质量争议颇多。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是个系统工程, 需要来自政府、社会、高校多方的努力才能达成, 需要不断强化高等学校质量保障的主体意识, 树立质量观。如何了解高校真实的教育质量状况, 倒逼高校提升质量, 评估是一项重要也是有效的手段。我国目前的教学评估制度体系是以学校自我评估为基础, 以院校评估、专业认证及评估、国际评估和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常态监测为主要内容, 政府、学校、专门机构和社会多元评价相结合的教学评估制度。从国际经验来看, 以评估对象来分, 主要有院校、专业、课程评估。院校评估在我国已开展过一轮, 专业、课程评估还只是省内或校内小面积实行过, 基本还处于校内评估的阶段。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2011年9月-2012年4月开始专业试评估, 以该校两个重点专业 (机制、市场营销) 为示例, 探索校内自我评估的模式, 进而使专业评估常态化。本文基于本次试评估, 探讨专业评估的意义, 进行经验总结, 探索专业评估的有效模式。

一、专业评估的目的

院校评估是政府主导的、每五年一次的政府行为的院校评估, 带有不可避免的弊端, 而课程评估数量太大, 过于细致。因此中间层次的学科/专业评估成为既具有可操作性又具有更现实意义的评估手段。但由于我国专业分类暂缺规范化, 地区专业发展不平衡等原因, 使全国范围的专业评估暂无操作性。专业认证也只是在土木工程、医学专业开展。既然我国政府层面, 社会层面的专业评估还无法展开, 那么作为校内质量保障的有效手段, 院校自觉开展专业评估很有必要。

2012年我院机构设置变动后, 评估办与质量监督与控制部合署办公。本次专业评估以评估办牵头, 教务处、高教所参与, 多部门配合, 是对专业培养质量进行的一次综合检验、评价。

1. 完善学院四级教育教学质量管理体系

我院的四级质量保障体系按监督主体角度分为总院级、分院级、教研室级、学生级。2011年下半年开始, 在院领导的支持下, 开展校内专业评估, 选定两个重点专业试点, 试点后, 总结经验, 向其专业推广。

专业评估是中观层面的评估, 具有一定的细致性与概括性, 弥补了院系评价太笼统及课程评价较微观的缺陷。校内专业评估的各项指标能够更全面地考察专业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 完善了校内质量监控的体系结构。

2. 从新的视角审视人才培养质量

专业办得成功与否, 专业毕业生质量如何目前仍无一个权威的评价指标, 鉴于专业评估的必要性, 教育主管部门组织过专业评估, 除了上文提到的建筑、医学专业评估, 一些省份也曾经组织过专业评估, 例如, 江苏省五年制高职专业建设水平评估。但是并没有涉及所有专业, 所有教育层次。目前许多本科院校自发开展专业评估, 高职院校也已意识到专业评估的必要, 探索一套自我专业评价的指标, 评估办法, 从新的视角评价该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 审视教学工作方式方法。

二、专业评估的前期准备

首先确定评估专家组成员, 由评估办、教务处、高教所成员组成, 另外每个专业邀请企业专家一到两名, 每组邀请退休老专家一名担任顾问。评估专家组成立后, 研讨评估方案, 指标体系、并实施评估。

专业评估前期用半年左右时间考察研究专业评估方案。确立评估目的、评估原则、指标体系、实施方案。评估目的是进一步加强专业建设与管理, 全面掌握各专业人才培养、科技开发与社会服务的情况;规范、诊断与引导专业建设, 强化市场意识, 提升专业的社会服务能力和社会影响力, 提高专业建设水平。评估原则是坚持规范、诊断与导向相结合的原则;坚持分类指导的原则。按重点专业 (强化品牌) 、一般专业 (形成特色) 、新设专业分类评估;不增加院系基层负担的原则, 以既有常态数据材料为资料支撑。组织校内外专家研讨专业评估指标体系 (讨论稿) , 共设立七个一级指标, 二十个二级指标, 并细化二级指标到主要观察点, 部分观测点资料由相关职能部门提供, 其他观测点由专家组亲临实地, 入场收集。

三、专业评估实施方案

1. 评估准备

首先, 被评估专业在规定时间内提交专业自评报告, 所属院系对照《评估指标体系》, 实事求是地做好自评工作, 总结经验, 找出不足, 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 形成《专业总结报告》。

院系提供至少三家与被评专业合作紧密型企业 (含企业地址与负责人、联系人及联系电话) ;尽可能准确、完整提供被评专业08、09、10届每届一个班毕业生的联系电话或其他有效联系方式。

然后以被评专业为单位, 筹建专家组, 每个专业各有一个专家组, 专家组人数定为5人左右 (含秘书1人) 。专家组实行组长负责制, 并各配顾问一名。以专业为单位, 召开一次以上预备会议, 由组长主持, 主要内容包括:学习有关评估文件, 明确评估纪律, 准确理解和把握评估指标的内涵、评估实施程序和要求等;预审《专业总结报告》;确定考察方向和重点, 明确专家组成员任务分工, 确定具体评估日程安排;明确深度访谈与座谈会的访谈提纲与要点。形成工作计划。

2. 现场考察

现场考察的主要方式有走访企业 (毕业生) 、听课、深度访谈、查阅原始资料等。现场重点考察的时间为2个月。最终形成《评估报告》, 报学校领导。

(1) 走访企业 (毕业生) 。按预定计划走访3-4家企业, 召开毕业生座谈会, 发放调研问卷。通过走访、座谈, 了解校企合作开发课程情况、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工作、专业技术服务和社会培训、用人单位和毕业生的满意度、就业质量 (专业对口率、月收入情况) 、专业带头人与骨干教师在行业企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专业在无锡地区相关行业的地位以及毕业生在锡就业等情况;深入分析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效果。

(2) 听课。针对所评估专业, 安排3-5门课程的听课, 目的是深入了解教风、学风、教改成果在教学中的应用等情况。由专家选定听课课程, 被听课程原则上要兼顾专业课、专业技术基础课、公共基础课, 重点听取各级精品课程、理实一体化课程、实践类课程等, 采取“推门”听课的方式。

(3) 深度访谈。深度访谈的对象一般包括院系领导、专业负责人、骨干教师 (含兼职教师) 、学生 (含毕业生) 、用人单位等, 目的是了解情况、发现问题、分析原因、寻找解决问题思路及办法。深度访谈可采取个别访谈、小型座谈、电话征询等多种有效形式。访谈内容建议专家参考《专业评估体系 (试行稿) 》中的考察要点, 针对不同的访谈对象, 事先拟定访谈提纲进行访谈。访谈结束后, 专家应对访谈的内容进行梳理和汇总, 并形成记录。

(4) 调阅汇总资料。专业评估, 坚持常态化评估的原则。基础数据和相关材料以《课表》、《状态数据采集平台》、相关职能部门提供的汇总材料等为依据, 院系不需要另行准备支撑材料。专家所需材料, 由评估办协调调用。

(5) 评估结论与反馈。每位专家就分工考察内容的情况和相应的等级意见向组内通报, 也可对非分工内容发表相应意见。集中讨论形成对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的考察评估意见。考察意见在准确性和科学性的基础上, 要有针对性、指导性和实用性, 具有真正“诊断与导向”的价值。形成《评估报告》, 报学校领导审批。

意见反馈采取会议交流的方式进行。反馈的对象为院系领导、专业相关老师, 会议由专家组组长主持。专家根据分工依次反馈意见, 在此阶段不谈成绩, 只谈问题与不足和相应分析与建议。专家事先要认真准备, 拟定发言提纲, 要体现敏锐的洞察力和高度的概括力, 指出问题要准确, 分析问题要深刻, 建议既要有高度, 又要有可操作性, 真正起到“诊断”与“指导”的作用。

3. 总结整改

原则上在现场考察结束后的30个工作日内, 将经学校领导审批后的《评估报告》发给院系负责人。院系应根据专家组评估考察意见和《评估报告》制定整改方案, 开展整改工作。现场考察结束2个月内, 将整改方案报评估办。

四、专业评估经验总结

经过校内一轮两个专业试评估, 成果与缺陷并存, 具有改善空间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1. 领导重视是专业评估得以顺利开展的保障

专业评估需要多部门的合作配合, 同时专业评估不仅对内, 也需对外。在院系、总院行政服务部门之间做到融洽配合, 需要各部门重视, 领导的支持, 使评估办在操作安排专业评估各项工作时, 更加顺畅。

2. 专业评估过程需加强监督

缺乏评估与监督, 因而难以保证评估的科学性。评估的效果取决于评估各步骤完成情况, 一个好的方案需要得到有效的实施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实践过程必须严格按照制度设计, 认真执行, 评估的方式方法很重要。由于本次是首次专业试评估, 各项工作都还在探索阶段, 每个工作步骤完成的情况还不太理想。

3. 专业评估组人员需提高工作能力

评估很难走向专业化, 评估是一种专业性很强的活动, 没有专业化的评估队伍, 就难以保证评估本身的专业化。由于专业评估还是第一次, 经验不足, 理论水平也不够, 导致在前期制度设计和后期实践操作过程中碰到很多问题, 各步骤完成的效果也不理想。提高评估组成员业务水平, 加强培训, 完善评估方案, 评估各步骤, 从而真实了解被评专业情况, 不使评估留于形式。

4. 正确定位评估理念

为了保证评估结果真实性及操作的专业性, 一般建议第三方主导评估, 实施管办评分离的评估方式, 充分发挥第三方评估的作用, 由具备条件的教育评估机构实施相关评估工作。但是目前条件还未成熟, 在学校自觉开展专业评估的情况下, 评估组必须在评估过程中秉持中立态度, 避免歌功颂德。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Z].教高[2012]4号.

[2]石恒真, 刘湘玉, 陈文涛等编著, 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的理论与实践[M], 河南大学出版社, 2008.

[3]Jouni Keale, Quality Assessment in Diverse Disci-plinary Settings, Higher Education, Vol.40, No.4 (Dec., 2000) , pp.465-488.

上一篇:MAC地址和IP地址下一篇:律师业可持续发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