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技术企业

2024-06-18

高新技术企业(精选十篇)

高新技术企业 篇1

从国外的现实经验来看,股权激励的效果在高新技术企业要比其他类型的企业更加明显,在我国最早实行股权激励的企业中很大一部分也都是高新技术企业。现如今,我国的经济转型正走在纵深推进的道路上,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是实现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的重要途径,但是面对复杂的环境变化和不确定性的竞争关系,能否通过完善内部激励机制保留人才,从而保持持久的竞争优势,已经成为高新技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因素。那么,股权激励作为一种长期激励是否能够在高新技术企业中发挥其激励效用?尽管股权激励的效用作为实证研究的热门话题,学者们已经通过选取不同变量、样本和方法,论证了股权激励和企业绩效之间显著相关、区间性相关和无相关性等不同结论,但针对高新技术企业的股权激励问题,现有文献鲜有论及。为此,本文选取国内信息技术行业的公司为样本,实证研究高新技术企业高管持股比例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

1 文献回顾

1.1 股权激励的显著正效应

Jensen和Meckling(1976)最早对公司管理层持股与公司的经营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正式的研究,认为管理层持股汇聚了管理者和股东的利益,降低了代理成本,因此管理层持股比例应该与公司绩效正相关[4]。Mehran(1995)对美国工业企业1979年与1980年的数据进行研究后也发现,CEO持股比例与企业经营业绩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5]。Hanson和Song(2000)则指出管理层持股有助于减少自由现金流量及代理成本,增加公司价值[6]。周建波等(2003)认为,成长性机会较高的公司,公司经营绩效的提高与经营者因股权激励增加的持股数显著正相关[7]。童晶骏(2003)选取1998—2001年实施股权激励的公司为样本,采用简单的线性回归分析,指出实施股权激励对我国上市公司提高业绩有一定的效果,但不太明显[8]。黄洁和蔡根女(2009)选取44家上市企业的相关数据研究指出股权激励对提升企业经营业绩有明显积极作用[9]。

1.2 股权激励的区间性效应

Morck,Shleifer,Vishny(1988)对371家横断面样本公司采用分段线性回归的方法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高管持股比例在0%~5%的范围内,托宾Q值与高管比例呈正相关;在5%~25%之间,两者呈负相关;超过25%以后,两者又呈正相关。当持股比例在0%~5%之间及大于25%时,利益趋同效应大于利益侵占效应,而在5%~25%之间时,后者大于前者[10]。Mcconnel(1990)沿用了Morck的思路,研究发现托宾Q值与公司内部人持有的普通股比例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呈倒U型[11]。Cui和Mak(2002)选择了高R&D公司作为研究对象,他们检验了在NYSE、AMEX和NASDQ上市的高R&D公司的经理股权和公司业绩的关系,发现经理持股从0%上升到10%时Q值开始下降,然后随着持股比例从10%上升到30%时,Q开始增大,而当股权从30%上升到50%时,Q值又下降,最后当股权超过50%后,Q值又开始上升,因而,经理股权与Q值形成一个W形的关系[12]。张宗益和宋增基(2002)利用Morck方法分析认为企业绩效与经理持股存在立方关系[13]。徐大伟等(2005)则发现当管理者持股比例在0%~7.50%的范围内,上市公司经营业绩ROE值与高管持股比例正相关,利益趋同假说有效;7.50%~33.35%之间时表现负相关,掘壕自守假说有效;大于33.35%又恢复为正相关,利益趋同假说重新有效[14]。陈树文和刘念贫(2006)对2002—2004年的65家高科技上市公司进行分类比较和回归分析得出公司经营业绩与经管人员持股之间呈二次方曲线关系[15]。孙堂港(2009)通过对施行了股权激励的63个样本公司进行实证检验,认为只有在[4%,7%]区间内,公司经营业绩与股权激励程度呈正相关关系,而在[0%,4%]和[7%,10%]区间内,公司经营业绩与股权激励程度呈负相关关系,因此认为上市公司业绩与股权激励比率存在区间效应[16]。

1.3 股权激励的不显著效应

Demsetz和Lehn(1985)以1980年511家公司为样本,采用会计收益率指标对公司内部人持股比率变量进行回归,结果发现二者之间并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17]。Loderer和Martin(1997)以1978—1988年美国国内发生并购(除去金融和公用行业)的867家企业为研究样本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说明管理层即使持有较大股份也不会改善企业的业绩[18]。魏刚(2000)以1999年年报公布的816家中国上市公司为样本,对管理层持股与公司绩效的相关性进行研究,发现两者并不相关[19]。顾斌(2007)通过对剔除行业影响后的上市公司高管人员股权激励效应进行实证研究,认为上市公司高管人员股权激励长期效应不明显[20]。

综上所述,国内外学者对股权激励与企业绩效的关系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研究,形成了二者间显著正相关、区间相关和不相关的三种代表性的认识,那么针对我国高新技术企业,股权激励与企业绩效是否存在相关性?存在何种相关性?本文试图在实证的基础上分析这些问题。

2 研究设计

本文研究高新技术企业的股权激励与企业绩效的相关性,选取我国信息技术行业的上市企业作为样本数据,消除了行业差异因素对分析结果的影响,利用2007—2009年此行业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其股权激励的效果。面板数据也称时间序列截面数据或混合数据,是同时在时间和空间上取得的二维数据。从横截面上看,是由若干个体在一些时刻的截面观测值构成;从剖面上看,是一个时间序列。利用面板数据分析,可以减少自变量之间的共线性,提高自由度和估计效率,从而构造和检验更为真实的方程模型。

2.1 样本选择和数据处理

信息技术行业上市公司是颇具代表性的高新技术企业,本文选取2007—2009年CSRC行业分类中G类(信息技术行业)的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其中剔除以下样本:

(1)剔除SST、*ST、S*ST、ST、S的上市公司;

(2)剔除相关公司治理数据缺失的公司;

(3)剔除影响面板数据的非balance的样本。

最终,选取样本在时间维度是3年,在截面维度是45家信息技术企业,实际样本数是135个,采用统计软件Eviews6进行分析。全部数据来源于CCER中国经济金融数据库。

2.2 变量选择

2.2.1 被解释变量

国外的研究文献大多选择Tobin Q值描述公司绩效,Tobin Q值是公司的市场价值重置成本之比,能够反映公司的综合情况,常常被用来作为衡量公司业绩表现或公司成长性的重要指标,但是由于资本市场发展的不完善,托宾Q理论在我国的应用还很有局限性。净资产收益率是企业税后利润与净资产平均总额的比率,是反映资本收益能力的国际性通用指标和杜邦系统中的核心指标,综合能力强,因此本文选择净资产收益率为企业绩效指标作为被解释变量。

2.2.2 解释变量

高管持股比例是高级管理层的总体持股数量占公司总股本的比例,本文选择高管持股比例为股权激励水平指标作为解释变量。

2.2.3 控制变量

企业绩效水平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包括外部环境因素,也包括企业规模、偿债能力状况、股权集中度、董事会结构等一系列内部因素。因此本文相应地选择企业总资产对数、资产负债率、Herfindahl_5指数、独立董事与董事比例作为控制变量,从而更加准确地评估股权激励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程度。

3 实证分析

3.1 模型设计

考虑本文中使用的面板数据时间跨度小,且不研究时间的影响,因此不再做面板数据的单位根检验和协整检验。在综合已有研究文献并结合我国上市公司实际情况的基础上,设计回归模型,模型中变量定义如表1。

其中,i和t分别代表不同的企业和时间;εit代表随机扰动项。

模型(1)考察公司业绩与高管层持股比例之间的线性关系。模型(2)中加入了高管层持股比例的二次方变量,考察公司业绩与高管层持股比例之间的二次函数关系。模型(3)中在模型(2)的基础上加入了高管层持股比例的三次方变量,考察公司业绩与高管层持股比例之间的三次函数关系。

3.2 面板数据模型选择

对于面板数据模型进行估计之前,需要对先选择的模型形式进行假设检验。通过冗余固定效应似然比检验(Redundant fixed effects likelihood test,LR)和Hausman检验(1978)来选择最佳的估计方法。

3.2.1 LR检验

冗余固定效应检验是先估计出固定效应时的系数,然后根据LR检验判断固定效应是否冗余,它的原假设是冗余的,如果LR检验拒绝原假设,认为应选择变截距模型进行回归。由表2中LR检验结果可知,模型(1)-(3)都拒绝冗余,摒弃混合模型。

注:***表示在1%置信水平下显著。

3.2.2 Hausman检验

变截距模型估计又可分为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Hausman检验是以模型为随机效应为原假设,基于Wald检验来判别采用固定效应获取的系数是否显著不同于随机效应时的系数,如果接受原假设,表明应选择随机效应模型,否则就应该选择固定效应模型,见表3。

由表3的Hausman检验结果可知,模型(1)-(3)都接受原假设,选择随机效应模型。通常随机效应模型采用GLS估计。

3.3 回归结果分析

由于面板数据中含有横截面数据和时间序列,异方差性经常产生于横截面数据,自相关经常出现在时间序列数据中,而如果数据存在异方差及自相关,会使回归结果发生偏差[21],所以为了消除个体间的同期异方差及自相关的影响,本文选用可行的广义最小二乘法FGLS估计模型(1)-(3)。

注:括号内为t统计值,***、**、*分别表示在1%、5%、10%置信水平下显著。

从模型(1)回归结果中可以看出,尽管公司业绩与管理层持股是有正相关关系,但统计结果并不具有显著性,同时,调整R2大小仅为0.028,说明线性方程没能适当地描述出企业绩效与管理层持股比例的关系。从模型(2)的回归结果可以发现,尽管加入了管理层持股比例的平方项,但回归系数在统计上仍然不具有显著性,并且调整R2没有提高,说明样本企业的实证结果并不支持企业绩效与管理层持股比例的倒U型关系。模型(3)的回归结果显示F统计值在5%的置信水平下显著,调整R2上升到0.062,并且,模型(3)中MSR和MSR2的系数通过了1%置信水平下的显著性检验,MSR3的系数通过了5%置信水平下的显著性检验。

分析回归分析的结果,企业绩效与高管持股比例存在显著的三次曲线关系,模型(3)成立,其中控制变量SIZE与ROE指标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因此考察回归方程(3)的三次函数性质得出方程:

其驻点分别为20.34%和49.70%,所以MSR在小于20.34%情况下,企业绩效随高管持股比例的提高而提高,两者呈正相关关系,“利益趋同效应”明显。当MSR处于(20.34%,49.70%)区间时,企业绩效随高管持股比例的提高而降低,两者呈负相关关系,“利益侵占效应”浮出。当MSR继续提高到49.70%以上时,企业绩效再次随着高管持股比例的增加而增加,激励效应再次显现。说明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高管持股激励机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对企业绩效有显著正效应,因此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应根据自身特点探索合理的高管持股比例。

4 结论

高新技术企业处于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经营者行为与股东利益趋于一致,股权激励相对有效,而我国大多数高新技术上市企业的高管持股比例在正效应的区间范围内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因此应根据自身与行业情况合理实施股权激励,以争取获得更显著的企业绩效。在转型经济的市场环境中,高新技术企业的经营者(尤其是高管人员)是企业发展的主心骨,企业绩效的好坏与其是否努力工作密切相关。在高新技术企业,高管层作为创新型人力资本,承担企业的高风险,更需要通过股权激励的方式以稳定和保留人才,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另外,本文只对高管层的股权激励进行了实证分析,而实际在高新技术企业,除了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层进行股权激励以外,企业的技术骨干也是股权激励的主要对象。企业在制定股权激励计划时要考虑到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因为最优的激励水平是经营者收益和成本均衡后的结果。

高新技术企业 篇2

高新技术企业专利情报人才培养的思考

摘要:分析了专利情报在保障高新技术企业技术进步方面所起到的作用,结合世界专利数据库蓬勃发展的现状,突显了高新技术企业对专利情报人才的需求与中国相关人才匮乏,培养滞后的现状间的矛盾,并提出了几点专利情报人才的培养方式。

关键词:专利情报;高新技术企业;情报人才

一、专利情报的概念

专利情报是指从发明申请说明书和发明专利说明书,包括申请、批准有关发明的其他类别的文件及专利局出版的各种检索工具书、外观设计公报、专利权登记底册、审判判决公报和其他法律方面的文件等专利信息源上搜集到的零散专利信息,经过整理、加工、综合和归纳,形成有关专利申请概况、技术内容、功效等方面的有用信息 [1~2]。

二、专利情报在高新技术企业技术领域的应用

高新技术企业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技术的竞争。而企业要取得技术上的优势,通常有两种途径:技术开发和技术贸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专利情报就是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中的侦察兵、千里眼,为高新技术企业确立其技术竞争战略提供了情报依据。

(一)技术开发

技术开发可分为前期调查研究、中期进展分析以及后期投产实施三个阶段 [3]。

1.前期调查研究主要是确定研发项目。确定研发项目必须了解本行业技术和相关行业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然后结合本企业的具体情况作出决策。而专利情报分析可以让企业决策者和研发人员准确了解到:其一,现有技术所处的成长阶段;其二,新技术的发展动态和可能应用的领域;其三,本行业的技术发展动态;其四,竞争热点技术领域;其五,竞争对手的研发动态;其六,新产品的可能寿命、潜在市场和经济价值。如果企业决策者对这些情况有清晰的认识,才能制定出正确的技术开发战略、最佳的研发计划[4]。

2.中期进展分析需对前阶段搜集的专利信息作整理、删增、分析,专利情报分析可以为研发人员提供有效的技术情报,为新技术开发提供支持。由于发明的同族专利数反映了该专利申请地域的广度及其的价值,专利被后续专利引用的次数可以反映此专利的重要程度,因此通过对同族专利数及专利被引次数进行专利情报分析,可以让研发人员站在国际相关技术的前沿,不但使其研究处于该领域国际领先地位,而且研发人员也可以从中得到启发,激发其创造性思维。专利情报分析还可以避免技术开发中易出现的技术重复问题,避免人力、财力、时间的巨大浪费和可能带来的侵权问题。

3.专利情报在后期投产实施中为新技术提供了保险,使申请了专利的新技术受到法律的保护,并使企业规避“专利潜水艇”的袭击。

(二)技术贸易

技术贸易又分为技术引进和技术出口。

1.技术引进: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不仅可以加快企业技术进步的步伐,也可以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在引进国外先进专利技术的过程中,外商常以该项目拥有多少专利技术来标榜其技术水平之高,索要高额技术使用费。利用专利情报对于外商所称的专利技术进行调查研究,掌握其真实水平、法律状态等,就可避免出现引进失效的、落后的、无关的专利和技术,确保引进先进的、适用的专利技术。

2.技术出口:出口技术前必须检索出口国(或地区)有无相同技术已获得该国的专利权,以免侵权受损。专利技术的出口往往包含在产品的出口中,如中国出口一个产品到某国,生产这个产品所需要的一项技术在中国不拥有专利权而在某国拥有,那么这个产品在中国生产销售就没事,但出口到专利拥有国不支付专利费那就侵权了。这种情况常有,有效的避免方法就是出口产品时,查明所涉技术领域在进口方所在国家和地区的专利文献,没有专利保护则可,否则就要采取措施 [5]。

各企业技术水平的高低和经济实力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发明活动的活跃程度,具体表现为专利申请量以及拥有有效专利量的多少,因此,各企业提出的专利申请量和目前拥有的有效专利就成了衡量其技术水平的标准。通过对竞争对手所有的全部专利进行定期统计分析,分类排序,并考察其分析情况,可以从中获得竞争对手

企业的技术开发及经营策略等方面的数据,由此可逐步判断出竞争对手研究开发的重点、技术政策及发展方向[6]。

三、专利情报的主要来源——专利数据库

正是专利情报在高新技术企业技术领域的重要作用,证明了高新技术企业开展专利情报工作的必要,而专利情报来源及专业的专利情报人才无疑是开展专利情报工作至关重要的因素。

1.专利数据库简介。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专利的数量骤增,由于专利文献数量庞大,传统的专利检索方式无法满足企业的需求。据相关统计表明,企业由于没有使用专利,重复研究而多花了60%研发时间和40%的科研经费 [7]。专利数据库的搭建有效的解决了专利情报源的问题。

目前各国知识产权部门在网上建立了大量的专利数据库,主要国家的专利基本上都可以在网上进行检索,而且收录年限较长,且大多界面友好,检索灵活,内容丰富,更新迅速。全球免费数据库主要有:中国专利文献数据库、Derwent专利数据库、USPTO(美国专利和商标局)数据库、IBM Patent Server(美国专利库)、PCT Datahase(专利合约数据库)、EPO(欧洲专利局)等[8]。主要的商业专利数据库有:QPAT—US(http://www.qpat.corn),该站点是Questel—Orbit(奎斯特—奥比特)公司推出的美国专利检索系统网站、Micro-Patent(http://www.micropat.corn)及Knight-Ridder(奈特瑞德)公司的Krscience Base(http://Krscience.dialog.corn)。

2.专利数据库突显企业对专利情报人才的需求。合理利用专利数据库,可以帮助企业查询专利文献、监测和预报重点行业及竞争对手有关技术领域的专利状况、发展趋势和竞争态势,全面提高企业预防和解决专利争端的能力和水平。但无论是网上免费专利数据库,还是商业专利数据库,都对检索者检索经验、技巧的掌握程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如何利用好专利情报数据库,将专利情报应用于企业的产品研发、生产、销售等各环节中,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专利工作人员。然而,随着担任检索工作的人员经验的不同、了解技术领域的不同,针对相同的技术特征往往是不同人检索出不同的结果,检索经验及结果均无法累积。这就要求企业专利情报人员不但要有本行业的专业知识,也必须具有一定的专利情报知识。而目前,中国每年申请的专利连全世界的1%都不到,就是国内的高新技术专利也有60%属于外国人 [9],高新技术企业对复合型专利情报人才的需求与中国专利人才的匮乏已成为企业开展专利情报工作的瓶颈,我们急需加紧培养一支专业化、职业化的专利情报人才队伍,在企业中开展专利战略规划、专利技术攻坚、专利权利申请、专利产品保护、专利危机应急等一系列的工作 [10~11]。

四、专利人才培养对策

根据专利工作的特点,虽然各类专利人才由于其从事工作内容不同,所运用的专利知识有所侧重,但专利工作的学科复合和交叉性等特征,要求专利人才具备专业技术知识、法律知识、管理知识、语言

能力等四方面知识素养[9]。其主要培养途径有以下几个:

1.通过高校系统教育培养专利人才。高校作为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基地,不仅义不容辞,同时也正面临一个大好发展机会,不论是专利知识还是专利文献检索知识的教育对提高专利情报在企业竞争中的应用均显得非常重要。各高校在教学条件、师资结构、学生生源和办学特色等方面有很大的相异性,针对专利人才的专业背景要求高的特点,所以在专利人才培养上,各院校应充分发挥院校优势,根据专业学科设置特点培养不同特质的专利人才。在做好专利转业人才培养的同时,应该在高校开展专利知识普及教育,增强其专利情报意识。

2.通过专业培训机构培养专利人才。企业与专业培训机构合作,培训机构为企业提供定向、定量人才培训,负责向企业对口输送所需专利人才。这样的人才培养方式针对性强,效率高。

3.企业内部培养专利人才。有条件的企业,可以对在职员工实施内部培训。内部培训,不但成本低,比较容易开展,而且将理论与岗位紧密结合起来,培训效果明显,但内部培训适用于基层员工,中高层管理者及业务骨干易选择高校或专业培训机构进行培训。

五、小结

中国专利情报工作慢慢步入正轨,但整体水平还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要缩小这种差距,最终使中国的专利情报工作处于世界前列,不仅要国家相关政策的扶持、企业管理者的重视、人才机构(包括高校)的人才输出,更需要社会的关注。国家如何引导社会的注意力、企业如何增强社会的关注度、人才机构如何培养更符合社会需求的专利人才,都是我们需要思考的地方。

参考文献:

[1]戴建波,王天寿,杜红雁.专利情报及其利用[J].齐鲁石油化工,1994,(4):326-334.[2]侯延香.专利情报与企业专利战略制定[J].图书情报工作,2006,(10):51-54.[3]李红.一种重要的企业情报源——谈企业专利情报工作[J].情报杂志,1991,(3):81-83.[4]程兴华.专利情报分析在企业研发中的应用研究[J].竞争情报研究,2007,(4):107-109.[5]吴峰梅,李永忠.基于Internet网的专利情报分析与应用研究[J].现代情报,2006,(10):69-72.[6]刘焕成.洞察对手了如指掌——专利信息在分析竞争对手中的作用[J].科技创业,2002,(9):14-15.[7]丁宪杰.专利数据库的内容特点及其发展趋势[J].情报理论与实践,1992,(4):52-53.[8]蓝雪花.Internet网上专利数据库的检索与利用[J].情报探索,2003,(3):39-46.[9]刘平,吴玲.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的人才工程——专利实务人才

如何申请高新技术企业? 篇3

为此研究所科技研发中心专门成立了“产学研”服务组,为印刷企业特别是中国印刷百强企业提供高新技术企业评估、知识产权培训、项目调研等服务。研究所与永发印务(东莞)有限公司、中闻集团等公司的合作也已成为国内印刷界探索产学研合作的经典案例。

通过长期的学习、摸索和总结,研究所积累了大量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方面的经验,在此与大家一起分享,希望有条件的印刷企业及早准备、少走弯路,以最少的投入、最低的风险顺利获得认定。

高新技术企业享受的优惠政策及认定条件

高新技术不仅是构成综合国力的关键要素,而且能够直接或间接作用于其他因素,充分渗透到各个领域,其发展水平是衡量综合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正是由于高新技术企业上述的重要战略意义,国家给予获得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具有竞争力的相关优惠政策,同时也规定了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必须具备的资质条件。

优惠政策

1.企业所得税减免10%,即从非高新技术企业的25%减至15%;

2.高新技术企业可以优先申报其他政府专项资金的支持;

3.高新技术企业是市场竞争的重要资源,能提高企业社会影响力,对于加大企业宣传有重要作用;

4.企业研究开发投入可以进行研发费用确认享受所得税加计扣除优惠;

5.企业经过技术合同登记的技术开发、技术转让合同可以享受免征营业税的优惠。

认定资质

科技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的通知(国科发火[2008]172号)第十条,明确了对高新技术企业资质条件的六条规定,高新技术企业必须同时具备如下资质,缺一不可:

1.在中国境内(不含港、澳、台地区)注册的企业,近3年内通过自主研发、受让、受赠、并购等方式,或通过5年以上的独占许可方式,对其主要产品(服务)的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2.产品(服务)属于《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规定的范围;

3.具有大学专科以上学历的科技人员占企业当年职工总数的30%以上,其中研发人员占企业当年职工总数的10%以上;

4.企业为获得科学技术(不包括人文、社会科学)新知识,创造性运用科学技术新知识,或实质性改进技术、产品(服务)而持续进行了研究开发活动,且近3个会计年度的研究开发费用总额占销售收入总额的比例符合如下要求:

(1)最近一年销售收入小于5000万元的企业,比例不低于6%;

(2)最近一年销售收入在5000万元至20000万元的企业,比例不低于4%;

(3)最近一年销售收入在20000万元以上的企业,比例不低于3%。

5.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占企业当年总收入的60%以上;

6.企业研究开发组织管理水平、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自主知识产权数量、销售与总资产成长性等指标符合《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另行制定)的要求。

申报高新技术企业要求的资质解读

国家的相关优惠政策吸引了众多印刷企业加入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申报的激烈角逐中,同时国家相关高新技术企业申请认定审查的相关要求也越来越明确,程序更严格。

资质一:自主知识产权

知识产权的概念很广,包括专利、商标、技术秘密、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以及版权,而对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主要是对专利数量和质量的要求。根据《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高新技术企业评审实行打分制,其中核心自主知识产权是首要指标,所占分值高达30分。一个发明专利或其他六个知识产权(比如六项实用新型专利)可以获得A档(即24~30分),而企业只有总分70分以上(不含70分)才算达标。

在同众多企业的接触、交流中,我们发现不少决策层对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中这项指标的认识具有局限性:有些企业决策者认为随便从私人或者企业那里购买个专利就可以蒙混过关,其实随着认定审查工作越来越严格,部分地区如广东,已经出台文件明确规定经受让、受赠、并购方式获得的专利一律无效,只有企业自主研发过程中所申报的专利才能满足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要求。有些企业决策者则认为专利就是花钱买一纸文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意义,其实申报专利是一本万利的事,往大处说,跨国企业往往是专利大户,它们设置雷区、谋划壁垒、打专利战,为的就是利用专利这个无形的利器压制对手,使自身的商业价值最大化;往小处说,企业自身可以利用专利开辟新市场、形成产品溢价、获得产品定价权等。

专利授权是需要一定年限的,因此对于专利这项硬指标我们的建议是:

1.在企业开始研发投入的初期,可以借助外部力量共同申请专利以降低成本,申请3~5个发明专利,保证在2~3年后至少有一个发明专利授权;

2.设立情报处以及知识产权专员,专门负责专利的申请、跟踪、情报收集等工作,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情报处的人员还将涉及专利撰写、专利布局、专利诉讼等工作;

3.定期邀请外部专家对员工进行知识产权方面的培训,让他们形成专利意识、养成申报习惯。

资质二:研发人员及投入

研发是一个让印刷企业爱恨交加的课题,印刷企业大多是生产型企业,销售额是用海量的产品堆积出来的,利润是从成本中挤压出来的,企业老总一般不太愿意拿员工的血汗钱投入到高投资、高风险的研发中,因此国内印刷业也呈现出一个很尴尬的局面——高学历的研发人员在印刷企业无用武之地,印刷企业基本上没有研发队伍。可想而知,在这种情形下,研发人员占企业员工总数的10%基本上是无法达到的。

近年来,随着国家陆续出台优惠政策支持企业进行研发活动,一些印刷企业相继与科研院所、高校成立联合研发中心,有效地利用社会资源参与企业技术改造、科技创新,同时又积极培育、锻炼自己的科研队伍。这样做,一方面能较好地应对高新技术企业申报中对研发实力方面的审查;另一方面能降低企业对研发的投入、降低风险,最为关键的是能够依靠科技创新增强企业竞争力,因此这种深度产学研的思路值得推崇。

资质三:高新领域

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共分八大项,以下罗列了较适合印刷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的三个方向:绿色印刷、数字印刷、印刷电子。

绿色印刷

绿色印刷是《新闻出版业“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中公布的“十二五”期间新闻出版产业的振兴工程之一,也是国家支持高新技术领域中资源与环境技术的重要分支。对如集中供气、集中供墨、循环供暖、废酸回收、润版液循环利用、免化学处理版、再生纸、环保型胶黏剂等绿色印刷的课题,企业均可以在其上大做文章。

数字印刷

数字印刷包括CTP计算机直接制版技术、可变数据印刷系统、数字化管理流程等,属于印刷技术的最前沿。计算机直接制版技术采用数字化工作流程,将文字、图像转变为数字,采用激光扫描成像,通过显影、定影直接生成印版,省去了胶片、人工拼版的过程、半自动或全自动的晒版工序,节省时间、提升效率、优化品质、更趋环保;可变数据印刷系统是印刷全过程数字化、网络化的技术,涵盖了数字打样、按需印刷、快速印刷等技术,是印刷行业适应信息时代发展的必然,它改变了传统印刷方式,具有环保节约、灵活高效、无需限定起印量的优点;数字化管理流程是利用计算机将生产的所有环节组成一个网络,从印前到印刷再到印后加工,并将管理和生产结合起来,实现横向和纵向过程的连接,实现将所有活件的资料都集中到一个中心系统,促成管理、生产乃至监控过程的密切配合,弥补了在过去,印前、印刷、印后各生产环节、工序之间色彩控制、印刷前期准备、材料消耗、质量保证以及成本估算都比较难以处理和完成的不足。数字印刷属于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范畴,同样也是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

印刷电子

印刷电子技术是基于印刷原理低成本制造电子产品的一项新兴技术,是电子制造技术的一项重要革新。应用此项技术,可以将导电材料、半导体材料、有机发光体等材料直接印制在基材上,制作诸如印刷电路板(PCB)、透明电极、OEL柔性显示器、电子纸、射频电子标签(RFID)天线、薄膜键盘与开关、电磁波屏蔽材料以及OEL照明灯等新一代电子产品。印刷电子的产品服务于电子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等高新行业,也属于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之一。

高新技术企业申报的手续复杂、过程繁琐,因此尽早接触高新技术企业申报的代理公司是明智之举,这些公司会为企业制定时间表,负责整理和撰写相关文件等。当然,代理公司有时也会给企业一些误导性的建议,其中涉及造假的是千万要不得的。总之,只要坚持 “不为申报而申报,通过申报高新技术企业来增强企业的活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原则,申请高新技术企业的过程必将为企业带来一次飞跃。

高新技术企业 篇4

一、文献述评

1. 高新技术企业技术资本

我国2008年发布了《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 对高新技术企业进行了界定。由于获得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可以享受税收优惠、经费支持、财政拨款等政策扶持, 因此国家也对高新技术企业在研发水平、研发人员数量、高新技术产品收入等方面做出了具体的规定。

对于技术及相关问题的研究, 国内外学者多集中于技术创新、技术进步等领域。尽管技术作为经济增长和企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因素已经得到了全世界的认可, 但Ellen和Edward于2009年和2010年才真正提出了技术资本的概念, 从宏观角度探讨了技术资本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性。罗福凯 (2004) 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提出了要素资本理论, 认为企业要素资本除了传统的人、财、物外, 还有技术、知识和信息。对技术资本的研究也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他认为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生产要素, 与机器设备和相关的理论知识不同, 是生产中的技能、技巧以及企业内部的技术员工生产劳动的产物, 主要包括专利、专有 (专用) 技术、软件和新的生产工艺等。技术的载体可以是科技含量高的人工制品、人工文件, 以及人的特别行为, 他们被公司购买后, 或者企业自主研发测试成功后就形成了企业的技术资本, 同时, 只有技术资本与企业其他的生产要素合理配置、共同作用才能发挥最大的效用。

2. 技术资本与企业价值关系

国内外很多学者以研发支出 (R&D) 为重点, 研究其与企业价值之间的关系, 认为R&D与企业价值 (企业绩效或股价) 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Gamer, Namand0ttot (2002) 研究认为R&D支出是影响企业价值的重要因素, 且技术更新频率越快, 影响效果越显著。Lev和Chung (2001) 运用实证研究方法, 以韩国企业为研究对象, 研究了R&D投入与企业价值的关系, 研发发现, 每增加一单位的R&D投资可以为企业带来约2.5倍的成长价值, 并且对企业绩效会有持续2年-4年的积极影响。还有很多学者Ballester (2003) 、Darrough和Ye (2007) 等以美国资本市场数据从不同角度实证研究了R&D投入与企业股价、股票收益率等之间的相关性。与国外学者直接从研发支出资本化研究不同, 我国于2006年新颁布的会计准则首次允许企业研发支出“有条件资本化”, 并且对研发支出的信息披露提出了规范化的要求。程小可等 (2007) 研究了研发支出资本化后与企业价值的相关性, 发现R&D投入对企业价值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李远勤 (2011) 在研究R&D与企业价值相关性时将大股东控制作为调节变量, 研究发现股权制衡度具有显著正向调节作用, 而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具有显著负向调节作用。

此外, 也有学者研究发现研发支出对当期企业价值无显著相关性, R&D的投入与产出存在时效性。马嘉应对中国台湾地区研发支出的价值创造进行了研发, 发现企业R&D在投入的第一年与股东报酬率显著正相关, 但在投入之后的第二年和第三年与股东报酬率之间的相关性不显著。也有学者认为研发支出具有滞后性, 其投入的影响效果在以后期间才开始体现。罗婷, 朱青和李丹 (2009) 选取2002-2006年上市公司, 研究表明企业研发支出与当期股价变动不存在相关关系, 与滞后一期股价变动呈显著正向关系。

技术资本与企业价值的关系及作用机理得到较多学者的关注, 周江 (2005) 探究了技术资本促使高新技术企业价值增值的作用机理, 他认为主要有常规增长、超常规增长和持续增长三种模式。对于高新技术企业而言, 只有其技术的研发达到一定的规模、具有技术资本化组织保障和完善的技术中介市场, 企业才能通过市场机制将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为资本从而为企业创造价值。徐秀梅 (2015) 在进行技术资本影响企业价值的机理分析中指出, 在企业总资本保持不变时, 企业价值取决于技术资本的生成和运营状况, 主要是因为技术资本能够提高企业获取行业及内部超额收益的能力, 此外, 技术的转化时间、转化投入、转化风险等与企业价值也存在一定的动态函数关系。

二、研究设计

1. 研究假设

技术是高新技术企业的核心资本, 是保持企业竞争力的根本要素, 面对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 企业只有不断发挥技术的独特性、不以模仿性等特点, 才能创造强大的产能实现企业价值的创造。高新技术企业技术资本提升企业价值主要有以下四种路径:第一, 技术资本通过垄断为企业带来超额收益。高新技术企业研发出新技术或新产品, 在一定时期内享有该产品的垄断权, 使企业短时间内获得超额收益, 同时如果存在转移成本, 企业可以延长获取超额收益的时间。除了企业获得超额收益外, 技术资本还可以促使行业超额收益的实现, 从而促使企业价值的提升。Mc Farlan (1984) 认为, 技术资本通过构建行业进入壁垒, 提高转换成本等为企业创造价值。核心技术不仅可以提高本企业产品的产能, 还可以通过扩散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技术发展, 使行业的整体技术水平得到提高。第二, 技术资本可以通过降低生产成本促使企业实现价值增值。徐秀梅 (2015) 认为, 对于高新技术企业而言, 技术资本的积累及运营效率的差异是不同企业价值差异的原因之一。极少数的高新技术企业不重视技术资本, 但是有的更注重技术的研发及引进, 有的更注重技术积累升级。通过积累技术资本实现技术及产品的改造, 可以降低成本, 从而为企业创造价值。第三, 技术资本通过资本市场实现企业价值增值。高新技术企业的技术资本拥有量相对较高, 其可以通过技术资本投资入股等形式实现收购、兼并, 使企业资源得到优化配置;也可借助风险投资进入资本市场, 借助技术资本的高杠杆使企业价值迅速提升。第四, 通过形成核心竞争力为企业创造稳定价值。高新技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是技术资本, 如果企业只单纯依靠一种产品获得短暂的价值, 当产品被市场所淘汰时必会带来企业的灭亡。技术资本不仅通过产品或服务实现价值, 更依附于其他要素资本, 并促使知识资本、人力资本等的替换或升级, 构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

人均企业价值衡量企业的经营效率, 是衡量企业生产力高低的重要指标, 企业价值大, 不一定效率就高, 因此对于企业价值的衡量不仅应包括总量指标, 还应当包括相对指标。基于此, 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1:技术资本与企业价值正相关

假设2:技术资本与人均企业价值正相关

2. 变量定义

(1) 企业价值。本文选取托宾Q值作为企业价值的评价指标, 通过市场价值和账面价值的相对比率, 更准确的企业的市场数据和财务数据结合起来, 更好的评价企业的长期价值。人均企业价值由企业价值总额和员工人数决定, 技术资本通过影响企业价值和员工人数进而影响人均企业价值。

(2) 技术资本。本文根据罗福凯教授对技术资本的界定, 包括企业的专利、专有 (专用) 技术、非专有 (专用) 技术、软件和自主开发品牌。技术资本不仅包括企业当期的投入, 也包括以前期间的累计投入, 因此在汇总相关数据时选取年末的账面价值。为了避免技术资本总额对回归结果的影响, 本文采用技术资本与资产总额的比值作为技术资本的替代变量。

(3) 控制变量。根据前述分析及参考现有文献, 本文选择企业规模、资本结构、企业成长性、盈利能力和资本支出率作为控制变量, 以研究技术资本对企业价值的影响。

3. 模型设计与样本选取

根据上述假设, 构建多元回归模型。模型1主要研究技术资本与企业价值的关系, 模型2研究技术资本与人均企业价值的关系。

本文以我国高新技术企业为研究对象, 选取沪深两市2010年-2014年的A股上市企业为样本, 对企业技术资本与企业价值的关系进行研究。

三、实证检验

1. 描述性统计

表2为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 从托宾Q值可以看出, 其平均值为2.27, 说明高新技术企业的平均企业价值水平较高。人均企业价值最大值为90513686.20, 最小值为165927.38, 标准差为4706135.07, 说明不同高新技术企业的人均企业价值水平差异较大。人均企业价值是衡量企业经营效率的重要指标, 很多企业人员冗杂, 生产效率低下, 严重的制约了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技术资本占资产总额的比重, 最小值趋近于0, 平均值为0.0152, 标准差0.0276, 说明目前我国即使是高新技术企业, 在技术资本方面的投入也整体偏低, 不能达到将技术资本作为核心生产要素的标准。

2. 回归分析

技术资本和企业价值的回归结果如表3所示。从表3中可以看出, 技术资本与企业价值显著正相关, 验证了假设1。技术资本与人均企业价值显著正相关, 验证了假设2。说明高新技术企业技术资本所占比重越大, 企业的价值越大, 人均企业价值越高。在模型1中, 控制变量企业规模、资本结构、盈利能力与企业价值具有显著相关性。其中, 企业规模与企业价值显著负相关, 说明在高新技术企业中, 企业价值更多的依赖于企业技术资本投入;资本结构与企业价值显著负相关, 合理的资产负债率可以提高企业的价值, 而资产负债率过高则会使企业价值降低。盈利能力与企业价值显著正相关, 这一结论符合学术界主流观点。

在模型2中, 控制变量除企业规模、资本结构、盈利能力外, 资本支出和成长能力也与人均企业价值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其中, 资本支出与人均企业价值在5%显著水平上负相关, 我们认为机器设备对人力有一定的替代作用, 同时技术资本对人力的替代更明显, 当企业固定资产投入增加时, 其对人力的替代作用使员工人数减少, 人均企业价值增大。成长能力与人均企业价值正相关。

3. 稳健性检验

为确保结论可靠, 在上述分析基础上, 还进行如下稳健性检验: (1) 对于托宾Q的衡量, 进一步使用QB、QD替代QC后重新进行了回归分析, 主要结论保持不变。 (2) 考虑到控制变量对模型的影响, 将资本支出及企业成长性变量进行替换, 选用固定资产增长率及利润增长率重新进行回归分析, 主要结论保持不变。

四、结论与建议

根据实证结果, 本文得出以下结论。企业技术资本不仅促进企业价值的提升, 也对企业人均价值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尽管机器设备与技术资本对人力的替代效应一直都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 但技术资本仍是高新技术企业保持核心竞争力的根本要素。目前, 我国的高新技术企业技术资本在总资产中的比重很低, 有些企业甚至没有技术资本, 一方面与企业的会计核算不完善有关, 另一方面说明我国高新技术企业仍然没有注重技术资本的投入与研发。本文将员工人数引入到企业价值的研究中, 探讨技术资本与人均企业价值的关系, 反映企业的经营效率。

根据本文的研究结果提出以下建议:第一, 加大研发投入, 高新技术企业应立足技术创造价值的发展根本, 不断加大研发投入, 促进技术资本的积累进一步提高技术资本的产出能力。第二, 提高员工的素质, 重视技术人才的引进及内部培养。对于高新技术企业而言, 技术与人力的合理配置能保证企业长期稳定的发展, 我国不能长期依靠扩大劳动获取短期收益的发展模式, 应不断加大对员工的在职培训, 提高其专业技能, 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

参考文献

[1]Ellen R.Mc Grattan, Edward C.Prescott Technology Capital and the US Current Account[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2010, 4:100.

[2]Ellen R.Mc Grattan, Edward C.Prescott.Openness, Technology Capital, and Development[R].Federal Reserve Bank of Minneapolis Research Department Working Paper, 2007.

[3]罗福凯.要素资本平衡表:一种新的内部资产负债表[J].中国工业经济, 2010 (2) .

[4]罗福凯, 于江, 陈肖丹.高端装备制造业必技术资本测度及收益分析[J].经济管理, 2013, 35 (11) :59~63.

[5]袁龙龙.技术资本配置与净资产收益率的相关性分析[D].2013.

[6]程宏伟, 张永海, 常勇.公司R&D投入与业绩相关性的实证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 2006, 06:110~113.

[7]张学勇, 周礼, 赵玉林.技术水平与盈利能力:来自浙江民营企业的证据[J].科研管理, 2009, 30 (6) :136-140.

[8]程惠芳, 陆嘉俊.知识资本对工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 2014 (5) :174~187.

[9]解维敏, 唐清泉.企业研发投入与实际绩效:破题A股上市公司.改革, 2011 (3) :100~107.

高新技术企业 篇5

(一)企业基本情况;

(二)企业科技创新、高新技术特征总结;

(三)近三年开展研究开发等技术创新活动的报告;

(四)对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的自我评价;

XX省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公室:

根据《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下称《认定办法》)、《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下称《工作指引》),我公司经过认真细致的工作,对照《认定办法》和《工作指引》的规定和要求,已完成了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材料的组织和准备,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1.我公司于XXXX年XX月XX日成立,地址:XXXXXX,注册资本:XXXXX万元,经营范围为:XXXXXXXXXXX。通过XXXXX等方式,共拥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XXXX项,技术诀窍XX项,取得方式为XXXX取得,权利范围为XXXX权利。其中:2012年-2014年获得专利XX项;省级、计划单列市立项项目XX项:国家项目XX项。(见附件 页)

2.公司所有形成的XXXXX产品都属于《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具体为:XXXXXXX。(见附件 页)

3.截止XXXX年XX月,公司现有职工XXXX人,其中具有大学专科以上学历的科技人员为XX人,占职工总数的XX%;研发人员为XX人,占职工总数的XX%。(见附件 页)

4.公司在2012-2014,持续进行了研究开发活动。经XXXX会计师事务所进行专项审计鉴证,出具了2012年—2014年研发费用专项审计报告,报告表明近三个会计投入的研究开发费用总额占销售收入总额的比例为XXXX%,近一年公司高新技术产品XXXXX销售和服务收入占企业当年总收入的比例为XXXX%。(见附件 页)

5.公司的研究开发组织管理水平、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自主知识产权数量、销售与总资产成长性等指标符合《工作指引》的要求。(见附件 页)

每个项目产品开发前都有立项报告(见附件 页); 建立了研究开发费用投入核算体系(见附件 页); 与XXXX大学开展了“产学研”合作的研发活动(见附件 页);

公司内部有进行研究开发的科技小组研发机构,有进行研究开发活动所需要的相应设备、设施(见附件 页);

建立了包括对研究开发人员在内人员的绩效考核奖励制度(见附件 页)。

6.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公司2012年—2014年研发成果

XXX 项,共XXX个不同规格、型号产品实现了成果转化,转化形式分别XXXXXXXXX。(见附件 页)。

7.近三年公司总资产和销售增长率指标。2012年—2014年总资产分别为XXXXXX万元、XXXXX万元、XXXXX万元,2012年—2014年销售额分别为XXXXX万元、XXXX万元、XXXX万元。(见附件 页)。

总资产增长率=1/2(第二年总资产额÷第一年总资产额+第三年总资产额÷第二年总资产额)-1。

销售增长率=1/2(第二年销售额÷第一年销售额+第三年销售额÷第二年销售额)-1;

8.公司自我评价情况

1)核心自主知识产权(XX分)(见附件 页)公司拥有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为xx项,考核为xx分。

2)科技成果转化能力(xx分)(见附件 页)最近3年内科技成果转化的年平均数为xx项,考核为xx分。

3)研究开发的组织管理水平(xx分)(见附件 页)(A)制定了研究开发项目立项报告;(见附件 页)(B)建立了研发投入核算体系;(见附件 页)(C)开展了产学研合作的研发活动;(见附件 页)(D)设有研发机构并具备相应的设施和设备;(见附件

页)

(E)建立了研发人员的绩效考核奖励制度。(见附件 页)

考核为xx分。

4)总资产和销售额成长性指标(xx分)(见附件 页)

总资产增长率=xxxx; 销售增长率=xxxx。考核为xxxx分。以上考核加总为xx分。

(五)企业自主知识产权与主营产品(服务)关系的说明。

(六)企业上一总收入的构成情况说明。

综上所述,公司已基本达到了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条件,现将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申报的相关材料呈上,请对我公司及申报材料进行审核,并给予我公司“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农业高新技术企业的成长基因 篇6

一、农业高新技术企业的生命性

1.产品的生命性。农产品作为农业的产出物主要是动植物的生理器官,如根茎叶花果,皮毛蛋奶肉等。正是由于农产品的生命性,农业高新技术产品也是有机的。农业高新技术企业的产品根据其生产的阶段性不同,可能是技术成果、生产资料、加工产品、最终消费品,但它与一般农产品最大区别是产品的技术含量高、品质好、产出多,对自然的依赖性降低,生产的方式和专业化程度提高,但生命性不是减弱,而是加强。其产品生命性增强的主要原因是,农业高新技术企业以生命科学为基础,应用生物工程技术从动植物生命体本身和生态环境两个方面改造着传统农业产业和企业。

2.系统的生命性。从农业的本质和生产特点看,农业高新技术企业的科技研发和生产经营是以农业自然生态系统为基础。农业生产力的提高有赖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效率提高。农业生态系统的不断改进和农业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必须依赖于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农业的现代化。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企业是以农业生命系统为基础,以农业高新技术为手段,采用现代管理理念和方法,充分汲取传统农业的精华,根据国内外市场需要建立的企业生命系统。

3.技术的生命性。以生物技术为特质的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企业不仅体现着现代人类对生命体和自然环境的认识、研究、开发、利用技术的不断提高,而且体现着现代人类对生命体和自然环境的高级能动关系。现代生物工程技术是通过生命体在分子或细胞水平上对基因进行操作,打破物种之间遗传物质转移交换的天然屏障,将某种特性的基因植入生物体内,定向地改变生物的某些性状,获得人们所需性状的新品种。

4.企业的生命性。农业高新技术企业的生命性表现在:①企业内部组织管理系统是可以改造和调控的。它可以根据企业的经营目标、企业的内外部环境变化,进行适应性改造与创新。②企业经营业务的多元化是企业生命延续成为可能。如果企业经过若干次的业务退出与进入的更替,能顺利地进入到更有发展潜力的业务中去,即使经营性质、管理团队、经营理念也许与以前相比面目全非。企业却仍然为社会公众所认可,仍然能存活下来。③持久鲜明的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命延续的灵魂。

二、农业高新技术企业成长特征

1.特殊的成长环境。这不仅是因为农业高新技术企业的经营对象——有机生命体的成长,必须要有与自己相适应的农业自然生态环境,如土壤、水、空气、阳光、温度、生产者、分解者、无机环境等。更为重要的是农业高新技术的研究、开发、转化、推广、示范,需要有与其相适应的产业技术创新环境,这就是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示范区或科技园。农业示范区不仅为农业高新技术企业成长营造了科技创新、研发、转化、示范、推广的技术环境条件,也营造了农业高新技术产业资源集聚、产业连接、产业集群的产业环境。同时,还提供了繁荣的市场环境、自然地理环境、人文生态环境和政府的软硬件管理服务环境。我国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实践证明,农业高新区是农业高新技术企业成长的沃土,是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家成长的摇篮,是农业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的加速器。农业高新技术企业成长离不开农业高新区特殊的成长环境。

2.缓慢的成长速度。原因主要表现三个方面:从产业的特点上看,农业高新技术产业不仅技术开发难、生产周期长、经营风险大、起步的经济性差,而且受自然生态环境的强烈制约。从市场背景上看,由于农业高新技术企业面对的是一个相对滞后的市场环境,农业高新技术的供给者和需求者信息不对称,农民不仅经济水平低,而且文化素质差,即使有科技意识的冲动,但需求行动也非常谨慎。因此,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市场开拓,必须走示范创新之路,这无疑会加长企业市场开拓周期。再从企业本身来看,由于我国农业高新技术企业起步晚、数量少、规模小,制度发育不全,管理水平低,企业缺乏支撑成长的精神、行动、外力、文化和环境。

3.多重的成长阻力。由于农业高新技术企业成长受生命体成长和企业技术经济成长的双重作用。因此,在农业高新技术企业成长的过程中必然会遭遇生命体成长和企业成长的多重上限约束。诸如生命体生长的自然规律、农业高新技术创新规律、高技术产品供求规律、成长的经济规律和管理规律制约。在企业中多重的成长阻力具体表现在:强烈的自然环境影响、超常的高技术风险、明显的产出技术约束、有限的人力资源、不足的资本成长、低迷的市场需求、缺失的企业战略、下降的企业灵活性、无为的管理控制力、不清的产权制度、不明的产业政策等障碍。

4.质朴的成长源泉。农业高新技术企业成长是一个不确定性很强的动态非线性巨系统,它的成长过程是量的成长和质的成长相结合的过程,如果成长没有改变企业各种资源的生产效率,而仅仅是生产数量或企业规模的扩大,那么这种成长就纯属肥胖,甚至有些部分还属于早期肿瘤。农业高新技术企业成长是在核心成长力作用下的增值和质变过程。企业的生存、成长与企业的大小即规模没有必然的联系,而主要取决于企业的创新能力和企业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农业高新技术企业成长源泉主要表现在:一是高新技术所引发的企业规模成长;二是资本扩张所导致的企业组织和制度变迁;三是科学管理所产生的企业内部未利用资源的有效配置;四是业务扩展所形成的多元化成长经营。学者们公认:规模经济、制度经济、资源经济、多元化经济是企业成长的经济特质。通俗的经济理论解读了质朴的成长源泉。

5.无限的成长潜力。从农业科技发展的角度看,农业高新技术不仅代表着农业科技发展的潮流,也引领着未来农业发展的方向。虽然农业高新技术的研发、转化、推广、示范具有较大的难度,但是,人类从来没有因艰难而放弃对农业科技进步的追求。层出不穷的农业高新技术是农业高新技术企业成长的动力,由于农业科技创新的无限性,会为农业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带来广阔的成长空间。

三、农业高新技术企业的成长基因

生命信息论告诉我们:信息是生命遗传变异的本质。50年代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及其随后对其作用机理的了解,使人们对生命的信息本质的认识更加深入。人们认识到,生命的诸多现象都与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有关。DNA恰好具有两种作用:作为生物信息的载体,一方面,它包含有关于生命结构的基本描述,它的表达产生出生物体的各种性状;另一方面,作为基因复制的模板,它可以产生出一份与自己完全相同的拷贝,传递给下一代。过去人们谈论生命本质的时候往往只关注于生命“活性”根源,强调生命体的物质和能量变化,因为是这种物质和能量的变化导致了生命活性的表现。然而,如果没有信息的指导,生命的代谢很快就会停止。例如不同的生物体可能都在进行着物质和能量代谢,但每种生物都能有序地产生着自己独特的生命物质。牛吃青草产的是牛奶,羊吃青草产的是羊奶,绝不会发生牛产羊奶或羊产牛奶的事情,除非人们对牛或羊作遗传工程上的处理。为什么会这样呢?遗传密码的发现使人们认识到这是由不同生物所含遗传信息不同所导致的结果。因此,生命系统与非生命系统并没有本质的差异,都是由物质、能量、信息构成,物质、能量决定了生命体的活性、成长性,而信息决定了生命体的目的性、结果性。

在多姿多彩的企业世界内,成功的企业是相似的,失败的企业各有各的不同。企业跟生命体一样,也有生命周期,但企业的成长绝非与生命体完全雷同。小企业的成长会典型地呈现出一个弱势企业的成长路径——先是“寄生”于大企业,随后与大企业“共生”,最后超越“寄生”与“共生”,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经营天地。对于弱小企业来说,经营的每一步都遭遇到成长上限,为了延续生命,不得不在依附中集聚实力,在弱小中暗自长大,直到水到渠成的那一天。大企业的成长看似容易,实则艰难。说它容易,是因为它已积累了成长的本钱;说它艰难,是因为它易患大企业病,如注重于形式,拘泥于传统,高傲自大,闭关自守,创新精神减退,灵活性丧失,应变力下降等。正如美国管理学大师爱迪思研究,随着企业的长大,企业的灵活性在下降,而可控性在增强,这一情形就像成年人没有婴儿那么灵活,但可控性要比婴儿强。尽管大企业具有较强的成长性,但同样它必须建立在企业生命平台的基础上

农业高新技术企业成长也不例外,它是一个具有特殊成长环境、多重成长阻力、成长相对缓慢、成长潜力巨大的动态非线性巨系统,它的成长过程受生命体成长和企业技术经济成长规律的双重作用,是一个由小长大,由弱变强,由低级到高级、由无序到有序、由量变到质变的价值积累和素质飞跃过程。农业高新技术企业成长的本质是以生命环境为基础,以农业高新技术创新为动力,以经营管理为手段,以价值增值为目标的生命成长系统。

农业高新技术企业成长的遗传密码、成长基因是什么?笔者认为:农业高新技术企业成长不仅是对企业生命的延续,更是对企业生命的超越;农业高新技术企业成长不仅是企业生命状态的变更,更是企业生命质量的提升。农业高新技术企业是在创业、成长、成功、快乐、竞争、矛盾、磨练、烦恼、痛苦、危机、失败中获得新生的。农业高新技术企业成长的动力在不同的企业成长阶段。也许是技术创新、知识的累积、资源的整合、有效的产品开发、人力资源开发、市场的扩张、联合兼并、上市融资;也许是经营管理的提升、组织结构的变更、企业文化建设、知识的学习和积累……但大多数农业高新技术企业的成长生命基因就是它不同阶段的核心成长力——农业高新技术及产品。

高新技术企业 篇7

传统文献对企业绩效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主要建立在传统经济金融理论基础之上, 极少涉及管理者个人行为偏向对企业绩效的影响。近些年来, 随着行为经济学的蓬勃发展, 企业管理者在决策中经常表现的过度自信心理偏差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但现有管理者过度自信的研究内容大多集中在其对企业并购、企业扩张、企业投融资决策的影响上, 针对某一行业的企业管理者过度自信的绩效影响研究仍比较少见。我国高新技术行业历经将近27年的发展, 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与地位不言而喻, 高新技术企业管理者行为与绩效研究意义重大。

二、文献综述和理论假说

过度自信即个人过高地评价自己的能力, 包括知识水平、认知能力、聪明才智、判断的精准能力、决策的正确性等。在管理者身上就会表现在其进行投资决策时, 将积极的结果更多地归因于自身的能力、决策, 而将消极的结果归于周围环境的负面影响, 并且他们常常会夸大自己预测信息的准确性, 高估自己投资项目的收益。过度自信是人“有限理性”的一种表现, 大量的认知心理学文献认为, 过度自信是人类的普遍心理现象, 是人们在判断, 以及决策过程中最为稳固的心理特征, 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往往比普通员工表现出更为显著的过度自信倾向。美国学者Roll认为在不考虑信息不对称和委托代理问题时, 企业管理者过度自信会改变企业现金流的成本与收益, 影响企业的投资行为, 进而对企业的绩效产生影响。杨扬等 (2011) 的研究则表明企业经营绩效的好坏与管理者过度自信正相关, 当企业的管理者对企业有一个乐观的业绩预测时, 企业的经营业绩会显著提高。企业管理者过度自信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也可以通过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投入与产出反映出来, 有研究表明管理者过度自信对企业技术创新投入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高登云 (2013) 则表明企业管理者的过度自信与企业投资决策行为显著正相关, 当现金流充裕时, 过度自信的管理者会增加企业投资, 而这将给企业的财务决策带来负面影响。通过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发现, 管理者过度自信的度量标准在国内外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且在国内找到合适的衡量标准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相关文献的研究结论有待进一步检验, 本文旨在以我国近100家上市高新技术企业2010年~2013年近四年的数据为主验证高新技术企业管理者过度自信和企业绩效的关系。

国内外相关研究已表明, 管理者的过度自信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主要是通过企业的投资决策和融资决策来实现的。我国作为新兴市场国家, 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年限尚短, 项目风险性较大, 产品生命周期较短, 技术更新速度较快, 面临的市场竞争环境也更加复杂, 这更加激发了过度自信管理者的冒险意识, 从而加大了企业在技术创新项目中的资金投入, 以使企业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因此, 高新技术企业中的过度自信管理者更倾向于过度投资、过度地债务融资、企业并购等活动, 因此会对企业的经营绩效产生不利的影响。基于此, 本文提出以下假说:高新技术企业管理者过度自信会对企业绩效产生负面影响。

三、研究设计

1. 数据来源

根据研究需要, 本文的研究样本选自2010年~2013年我国沪、深两市的上市高新技术企业, 主要的经济财务数据来源于国信金太阳网上交易系统、国泰安上市公司数据库 (CSMAR) 和国家统计局网站 (www.stats.gov.cn) , 数据主要通过管理者过度自信的衡量指标进行筛选, 并剔除了数据不完整、ST和PT类 (财务状况异常) 、样本区间内高层管理者发生变更、2010年~2013年IPO的样本。通过筛选最后获得有效样本100家上市高新技术企业, 最后采用了Excel2007和SPSS19.0等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变量界定

过度自信实证研究中, 最大的难点是管理者过度自信的度量,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总结发现, 国内外学者的衡量方法主要有: (1) 管理者的相对薪酬; (2) 管理者持股数量; (3) 企业盈利预测偏差; (4) 企业并购的频繁度。此外消费者情绪指数、企业景气指数、媒体报道、管理者个人特征等衡量方法。在国内对管理者过度自信的相关研究中大多借鉴了国外学者所使用的衡量指标, 但国外的多数度量指标并不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 例如, 我国的信息披露制度尚不健全, 管理者的盈余预测数据难以获取, 并购活动和管理者的持股数据缺失较严重, 而在相关的数据库中企业高管的薪酬总和与前三名高管的薪酬数据却很容易获得, 因此本文借鉴国内学者通常采用的“薪酬最高的前三名高管薪酬之和/高管的薪酬总和”作为管理者过度自信的替代变量, 由于所选样本的高管数量大于或者等于9人, 小于或者等于1/3的管理层的薪酬比例若大于0.5, 则意味着3人在整个企业中具有绝对地控制优势, 更容易产生过度自信的倾向, 如果把所有高管视作一个团队的话, 那么薪酬最高的三位高管即为企业的最高管理者, 若薪酬最高的三位管理者的薪酬比例大于0.5则为1, 否则为0。

企业绩效指标学术界主要采用托宾Q值、净资产收益率、每股收益、资产负债率等作为企业绩效的衡量指标, 其中托宾Q值和净资产收益率 (ROE) 的应用较广泛, 考虑到我国经济市场的发展尚不成熟, 股市的有效性程度仍然较低, 股票价格的高波动性和高换手率会导致托宾Q值存在潜在的偏差, 所以本文采用净资产收益率 (ROE) 衡量企业绩效。由于在现实的经济活动中, 企业绩效的影响因素很多, 本文选用企业的资产总额 (衡量企业的规模) 、每股收益、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 (衡量企业的发展能力、成长性) 、资产负债率、独立董事的所占比例作为影响企业绩效的控制变量。相关变量定义具体如下表所示。

3. 模型建立

为检验高新技术企业管理者过度自信是否会影响企业的经营绩效, 建立以下基本回归模型:ROE=α+β1OC+β2TA+β3EPS+β4MBIROI+β5DAR+β6ID+ε。其中, α为常数项;β1, β2, β3, β4, β5, β6为待估参数, ε为残差。

四、实证结果与分析

1. 描述性统计

本文选用的是100家上市高新技术企业2010年~2013年近四年的700个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 在100个样本中管理者过度自信企业的样本数是52, 占样本总数的52%。上市高新技术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 (ROE) 的最小值是-26.1800, 最大值是21.3100, 平值约为5.0458, 标准差是7.5041。说明我国上市高新技术企业经营绩效水平的分布分散, 波动幅度较大, 经营差距显著。独立董事比例 (ID) 的平均值约为0.3877, 总体上来说相对合理, 标准差约为0.0586, 数值并不大, 分布相对均匀。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 (MBIROI) 的平均值为17.7931, 说明我国上市高新技术企业的平均成长水平较高, 标准差数值很大, 说明高新技术企业的成长水平差异很大。每股收益 (EPS) 的最小值为-1.01, 最大值为0.91, 平值为0.2301, 标准差是0.2902, 说明我国上市高新技术企业之间的业绩差异较大。

2. 模型回归结果

以净资产收益率 (ROE) 作为被解释变量, 以管理者过度自信 (OC) 作为解释变量, 以资产总值 (TA) , 每股收益 (EPS) , 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 (MBIROI) , 资产负债率 (DAR) , 以及独立董事比例 (ID) 作为控制变量, 进行模型的回归分析, 模型为:ROE=α+β1OC+β2TA+β3EPS+β4MBIROI+β5DAR+β6ID+ε, 结果如下:

模型的回归分析结果中R2为0.755, 说明变量的拟合优度较好。F值为47.792, 对应的Sig.为0, 小于0.05, 通过了显著性检验。上表中显示, 管理者过度自信变量OC前面的β值为-0.058, 说明了管理者过度自信与企业绩效负相关, 证实了管理者过度自信对企业经营绩效的负向影响确实是存在的。其对应的Sig.为0.016, 小于0.05, 也通过了0.05的显著性检验。

五、结论和启发

本文基于行为经济学“行为人”基本假设, 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分析总结, 以及相关的实证检验研究了我国沪深两市上市高新技术企业管理者过度自信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选用了2010年~2013年沪深股市数据进行实证分析, 得出高新技术企业管理者过度自信会对企业绩效产生负面影响的基本结论。

这表明我国上市高新技术企业应完善自身的治理机制, 明确规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与其他利益相关者应行使的权利和应履行的义务, 使企业内部的高层在分工明确的前提下达到有效的制衡, 监事会要对企业的投融资决策履行好检查、监督的职责;要重视管理者薪酬激励机制的建立和完善, 建立有效、合理的薪酬激励机制, 在进行薪酬结构设计时充分考虑管理者的认知偏差, 加强决策在高层内部的透明度, 建立管理层成员信息共享与反馈平台;可考虑将管理者的薪酬与其对企业的经营贡献相挂钩, 有效抑制管理者过度自信倾向的出现。

参考文献

[1]杨扬, 马元驹, 朱小平.管理者过度自信与企业绩效[J].天津商业大学学报, 2011, (06) :29~35.

[2]王山慧, 王宗军, 田原.管理者过度自信与企业技术创新投入关系研究[J].科研管理, 2013, (05) :1~9.

高新技术企业 篇8

现在的科技越来越发达, 特别是从20世纪后期开始, 以信息、生物技术为重点的一些高新技术企业发展迅速, 成为一个国家综合竞争力及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而各个企业也争相投入, 提高自己在高新技术上的投入, 把企业的研发工作作为企业策划的重点。

二、高新技术企业的简介

(一) 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状况

我国的高新技术企业经过这些年的发展, 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基础, 在国际上也初步具备了竞争力。一是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涉及面广, 主要涉及到电子信息技术、生物与新医药技术、航天航空技术等八大领域。二是建立了一批以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为依托的科学工业园和高技术开发区, 这些都是高技术企业发展的智力依托。据统计, 目前我国的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有五十多个, 而通过建设和运行这些开发区, 也促进了各项研究成果向高技术产品转化, 推动了我国高技术企业的发展。三是高科技人才如一些优秀工程师和科学家的培养, 建立了一个人数高达几百万的高科技队伍, 其中也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企业家。

(二) 高新技术企业的问题

近些年来, 尽管很多高科技企业都取得了很大的发展, 但是还是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对于高科技企业自身会存在一些问题如对企业本身的认定、技术与制度上的缺陷以及过于注重技术等, 造成认识上的误区, 严重地制约甚至阻碍了与高科技企业的发展。

三、研发经费对高新技术企业的作用

(一) 高新技术企业的研发经费组成

高新技术企业的研发费用是指研究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所产生的各项费用的总和。其中包括研究机构或部门的人员工资, 原材料及半成品的试验费, 新产品的设计费用, 工艺规程的制定费用, 设备的调整费和折旧费、新产品的技术咨询、试验、研究等相关费用, 技术图书资料费, 没有纳入国家计划的中间试验费以及委托其他单位进行科研试制的费用。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 经济变革迅猛发展, 各企业都在依靠新的研究、发明和创新来增强自身的竞争力和发展后劲, 不断地加大对新技术的研究和开发的投资力度, 而研究与开发的费用在企业的资金份额中所占的比重也在不断增长。

(二) 如何投入研发经费以扩大企业利润

高新技术企业要合理地投入研发经费, 才能扩大企业的利润, 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首先, 要有正确的市场决策, 例如在准备开始研发新技术或新产品之前, 一定要对市场上已经存在的替代技术或替代品的发展速度和发展潜力进行全面而深入的考察, 对其进行合理的市场分析、技术分析和财务分析。完成了上述分析之后, 还要对其做合理评价, 认为可靠后才能进行开发。其次, 开发投产之后还必须注意选择恰当的营销策略。例如在一种价格昂贵的新技术或新产品上市的时候, 要找到营销的切入点, 给技术或产品定位到一个比较高的水平, 把市场营销的目标集中在少部分能够负担得起这种技术或产品的用户群身上, 谋求创造出那种非常有助于技术或产品销售的攀比效应的策略, 将会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但是, 要实施这种策略有两个方面的问题:一个方面是应该与市场的实际环境相结合;另一方面是不应因此就忽视那些在重要性上有可能并不会比目标市场逊色的其他一些细分市场。最后, 要对企业研发费用进行合理的预算和管理。一般研发工作中都存在很多不确定的因素, 应该在研发投入之前做好研发项目的总预算, 对于大额研发费用的支出, 企业要加强授权审批的制度。在研发项目的实施过程中, 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调整项目预算, 而且必要时, 企业还可以通过与研发项目组签订协议来明确双方相应的义务和责任。在进行研发费用核算时, 把企业利益的最大化作为出发点, 制定出合理的研发费用的分摊标准, 兼顾管理需要和不同规范要求, 充分地利用科学管理来给企业带来更大利益。

通常计量经济学都采用生产函数来研究研发对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通过数学模型来描述人力资本、经费以及其他一些影响因素的投入对于企业产出的影响。本文采用修改后的柯布—道格拉斯函数为基础构造了以下回归模型来研究高新技术企业的自主创新绩效。

式中, 表示研发投入的产出;表示R&D (研究与开发) 经费投入;表示人力资本;分别表示R&D经费投入和人力资本投入对创新绩效产出的弹性;表示时间;表示随机误差项。

经调查研究和计算分析结果发现, R&D投入与专利数不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也就是说并不是研发专利越多, 产出越高。然而, R&D经费和人力资本投入与创新绩效却是正相关, 但是相关系数不及R&D经费投入对创新绩效的贡献大。由此可知, 一是要提高知识产权的意识, 这对于高新技术企业的科学合理地衡量自主创新投入和产出水平是有利的。二是要增加研发资金的投入总额, 这有利于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提高创新产出并增加创新绩效。三是要优化企业的人力资源结构, 才有利于推动高新技术企业创新产出的增加。

四、结论

高新技术企业都需要源源不断地投入研发费用才能取得长足的发展, 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但是研发费用的投入不能盲目, 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做好预算, 并在实施过程中严格管理才能获得最大的企业利润。

摘要:文章介绍了高新技术企业的一些基本情况及其发展现状, 对其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详尽的探讨, 重点研究了高新技术企业中科研经费的投入对企业利润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高新技术企业,研发经费,利润

参考文献

高新技术企业 篇9

高新技术企业作为处于技术创新前沿的企业, 具有高产出、高附加值和高渗透性的特点, 并在发展经济推动产业升级、促进科技创新等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高新技术企业来说, 技术要素处于核心地位, 技术创新能力越高, 企业利用内外部资源的效率越高, 从而竞争实力就越强。技术创新是高新技术企业的生命, 是高新技术企业的经济得以增长的重要源泉, 提高企业自身技术创新能力是高新技术企业赢得竞争优势、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更是推动高新技术企业走向快速发展的必然途径。

一、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技术创新是促进高新技术企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 高新技术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力, 更是实现技术创新的有效载体。出于本文的研究需要, 在参考既有文献的基础上, 综合考虑到数据的完整性、获取难易程度等因素, 笔者根据企业技术创新的过程, 结合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概念的理解, 侧重从技术创新活动投入、技术创新活动开展及技术创新活动产出三个方面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如表1所示) 。

二、评价方法及实证分析

近年来, 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通过自主创新, 高新技术产业已经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高新技术产业化效益连续多年居全区首位。因此, 选取包头市30家高新技术企业作为实证研究对象, 通过访谈获取所需数据。运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 然后进行因子分析, 得到巴特利特球度检验和KMO检验。巴特利特球度检验统计量的观测值为538.473, 相应的概率p接近0。同时, KMO值为0.645, 因此, 可知原有变量较适合进行因子分析。同时前五个公共因子的累计贡献率达80.843%, 即前5个公共因子可以反映原指标80.843%的信息量。

从表2旋转后主成分负载矩阵可知, 主成分F1在从事研究开发人员数、大专以上学历科技人员数、近三年研究开发费用总额、发表科技论文、近三年获得自主知识产权总数、新产品销售收入这6个指标上有高载荷。而这几个指标主要反映了企业的研究开发能力, 所以, 将F1命名为研发能力因子。主成分F2在企业办科技机构数量、产品销售收入、高新技术产品销售收入3个指标上有较高载荷。这三个指标均体现了技术创新活动的产出能力, 因此, 将F2命名为技术产出能力因子。主成分F3在留学归国人数、留学归国硕士人数、企业R&D项目经费3个指标上有较高载荷。并且这3个指标反映了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的人力资本及资金上的投入, 因此, 将F3命名为技术资源投入因子。主成分F4在工程技术人数、全部科技项两个指标上有较高载荷。这两个指标都与科技有关, 因此命名为科技因子。主成分F5在从事研发人员占职工总数比重及高新技术产品收入占销售收入比重两个指标上有较高载荷, 因此将F5命名为比重因子。

三、综合评价

采用计算因子加权总分的方法对30个样本所处的不同技术领域的技术创新能力进行综合评价, 其中权重的确定是关键。这里, 仅从单纯的数量上考虑, 以5个因子的方差贡献率为权数。因此, 计算公式为

结论

由表3可以看出, 从包头高新技术企业总体技术创新能力综合得分均值来看, 包头技术创新能力由高到低的领域依次为新材料技术、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新能源及节能技术、生物工程及新医药技术、电子信息技术、高新技术 (下转151页) (上接27页) 服务业。而分别看企业所处的各个技术领域, 包头市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支撑和约束因素各不相同。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此领域的技术创新能力提高主要依赖于企业从事研究开发人员数、大专以上学历科技人员数、近三年研究开发费用总额等表示企业研发能力的这些因素。新材料技术领域的技术创新能力的发展得益于技术产出能力及科技水平的提高, 其中比重因子对其技术创新能力提高的贡献不大。由于电子信息技术是需要高科技、国际领先水平的投入, 因此, 电子信息技术领域技术创新能力的支撑因素主要是技术资源投入能力, 主要包括留学归国人数、留学归国硕士人数、企业R&D项目经费, 所以此领域要想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应首先考虑增加高科技人员及经费的投入。生物工程及新医药技术领域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主要得益于科技因子及比重因子, 即工程技术人数、全部科技项、从事研发人员占职工总数比重及高新技术产品收入占销售收入比重, 因此, 若想提高该领域的技术创新能力, 应该主要从增加工程技术人数, 增加科技项目方面努力。而对于新能源及节能技术领域, 企业研发能力及技术产出能力对其的影响较大, 想要提高新能源及节能技术领域的技术创新能力, 就要提高企业研发能力及技术产出能力。

参考文献

[1]chun-hsien wang, Iuan-yuan Lu, Chie-bein Chen.Evaluating firm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capability under uncertainty[J].Technovat, Ion, 2008, (28) :349-363.

[2]程正中, 吴永林, 谢朝阳.技术创新能力与企业规模的关系研究[J].技术经济, 2008, (6) :50-59.

[3]吴永林, 赵佳菲.北京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分析[J].企业战略, 2011, (3) :21-23.

谈高新技术企业申请 篇10

1 高新技术企业的好处

国家鼓励企业科技创新, 企业在获得高新技术企业称号后, 给予优惠政策, 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好处。

1.1 促进企业科技转型

企业要想获得更大的发展必须要做到坚持创新, 而对高新技术产业来说, 制定的政策能够发挥积极的引导作用, 有利于企业内部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促进企业向着自主创新的方向发展, 是增强企业科技创新能力, 调动企业创新热情的基础保障。

1.2 提升企业品牌形象

表示企业负责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较强, 能够积极的开拓市场, 保证经营管理的高效性, 同时也反映了企业广阔的发展前景, 是国家重点支持发展的对象, 能够深度挖掘潜在经济效益。

1.3 享受税收减免优惠政策

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 可执行1 5% (认定前25%) 的优惠税率, 税率降低10个点, 税额减少40%。

1.4 提高企业市场价值

在该领域中, 高新技术产业拥有的高端技术开发及技术创新能力均处于较高水平, 促进企业向海外市场的开拓, 企业市场价值也作为投标的关键参考标准之一。

1.5 提高企业资本价值

同其他企业相比, 高新技术产业获取资金扶持、优惠政策的机会更大, 是行业组织和地方政府的重点关注对象, 其雄厚的实力为吸引金融机构、风险投资机构奠定基础, 加快企业向产业经营融合的速度。

2 申请程序

既然高新技术企业有这么多的好处, 那么如何申请高新技术企业呢?根据 (国办发[2008]172号) 《科技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办法〉的通知》的规定, 相关申请认定程序为。

2.1 企业自我评价及申请

企业登录“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网”, 对照办法第十条规定条件, 进行自我评价。认为符合认定条件的, 企业可向认定机构提出认定申请。

2.2 提交下列申请材料

(1) 企业税务登记证、营业执照 (附件) ; (2) 企业内部员工分布状况, 其中技术研发人员所占的比例; (3)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申请书; (4) 企业研发技术或产品的证明材料、知识产权证书、产品质量检测报告及其他相关材料; (5) 研发活动介绍资料及通过公正、权威的第三方机构证实的企业三个会计年度研究开发费用记录表; (6) 资质较深的中介审核通过的企业三个会计年度财务报表以及技术性收入的情况表。

3 申请步骤

3.1 首先要认真研究条件, 看企业是否符合规定条件

根据《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 申报高新技术企业须同时满足以下条件。

(1) 企业一个经营年限中所获取的总收益中, 大于60%的利润均由高新技术服务或产品获得; (2) 企业所经营的高新技术服务及产品包含在《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内; (3) 企业属于除港、澳、台地区外的中国境内企业, 在近三年的经营活动中, 采取并购、受赠或者自主研发、独占许可 (大于五年) 的途径对企业的服务及生产的产品享有资助知识产权; (4) 企业近三个会计年度的收益额中投资于研究和开发新技术或产品的额度满足规定标注, 且企业运用科学技术, 通过不断的创新和开发, 对技术进行改革, 开展一系列的研究活动来实现服务或产品的创新性改变, 从而不断获取新的技术知识。

以条件点, 缺一不可, 采用一票否决的方式。

3.2 准备材料, 在规定时间内按时提交材料

(1) 资质较深的中介审核通过的企业最近三个会计年度财务报表; (2) 企业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营业执照 (附件) ; (3) 通过公正、权威的第三方机构证实, 且满足《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中的具体规定的企业最近一个会计年度新技术服务或产品的收入收纳盒证明, 并上交最近三个会计年度投资于研究和开发新技术或产品的额度审计报告; (4)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申请书的网上申请资料; (5) 含有高薪技术企业认定办法中的大于五年的独占许可的专利独占许可合同 (协议) 及备案批复, 技术性收入的情况表以及知识产权证书在内的相关技术创新活动证明材料; (6) 各级政府科技立项文件等研究开发项目立项证明, 生产批文、新产品或新技术证明 (查新) 材料、产品质量检验报告等科技成果转化证明, 研发组织管理水平证明。

3.3 准备备查材料

各省市检查形式各不相同, 很多地方收到材料专家审查后会要求现场考察或抽企业答辩, 各项材料应准备好电子版备查, 并做好索引。

最后有一点要特别留意, 申请书中最重要的是PS表和RD表, 专家会根据RD表判定你企业是否从事高新技术活动, 研发投入是否合理, 该项研发是否属于八大领域;根据PS表判定你公司的产品是否是高新技术产品 (不符合被删除了几个会影响你的高新技术产品收入不达60%) , 根据知识产权表、成果转化表、PS表、RD表又综合判断你的研发成果、知识产权和主营产品是否是对应关系。

4 结语

由于材料比较繁杂, 应尽量提早准备;应按照《工作指引》的要求, 仔细对照检查是否符合认定条件;出具研发费用专项审计报告和高新技术产品 (服务) 收入专项审计报告时, 注意选择经认定主管部门备案的会计师事务所, 且研发项目和销售合同必须属于企业的主营业务领域。所有提供的材料的证据必须提供足够的、有说服力的佐证材料, 例如:知识产权证明的所有人必须是申请企业, 必须在有效期内等。

参考文献

[1]邹宇.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 2012.

[2]朱雅帅.高新技术企业知识员工管理创新研究[D].华侨大学, 2012.

上一篇:代表结构下一篇:新建住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