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的趣味设计

2024-06-27

小学数学的趣味设计(精选十篇)

小学数学的趣味设计 篇1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由于学生处于启蒙阶段,如何教会学生学习是一个极其重要的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设置一些数学作业是被认为必不可少的内容。然而,实际上的作业设置对学生的生活而言略显封闭。在新课标的推行过程中,课堂活动有明显改善,与以前的课堂情形相比,现在的更显生活活泼有趣。但是对于数学中的作业设置问题,现在仍然停留在最初的阶段。因此,在新课标的新形势下,更深层的教学意义和价值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探索,可以在学生的设计能力、创造能力等方面做一些工作。这对于学生未来的学习、以及社会的教学体系而言也有着很切实的意义。

1 小学数学作业布置中存在的几点问题

(1)由于数学作业的设置总是基于以往的例子,很少有更新,尤其是在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更加应该注意知识的更新。对于这种现状,学生往往只是应付形式,象征性地解答,却不求甚解。长此以往,便容易形成习惯,造成一个恶性循环,使得知识得不到很好的巩固。

(2)现在的数学题型往往侧重于纯粹的计算,很少注重表达形式,学生在这种形式下容易形成解答惯性,缺少整体性思考,很少将知识连接成整体,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这样也不利于新课标对于学生的素质要求。

(3)学生作业的题量太大,而且包括很多一看就会的题目,过分强调了应试教育。学生在这样的形势下容易产生懈怠的情绪,作业的目的只为了完成任务,这样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的探索能力。同时,由于题目类型没有与作业内容很好地结合,学生在解答时候的趣味性不足,造成做过后就忘记的局面。

(4)由于题海战术的大量存在,学生的机械运算能力很强,针对不断变换的类型,就不易联想起其中的联系,造成不能快速求解的结果。

(5)在每次的检测中,老师过分强调考试的结果,长此以往造成学生在解题是过分强调结果的正确与否,很好结合实际进行反思,缺少检验意识。

(6)在传统的作业批改方式中,评价主体单一、固定,一般是教师一言堂,学生完全是被动的,家长对情况也不甚了解。结果使学生对自己的作业抱着单纯的任务观念,缺乏应有的责任心和主动性。

2 针对上述问题可加入的几点趣味元素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规定,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和已有知识出发,同时要结合学生实际,通过设置各种情境,使所有学生能够参与到数学活动中,通过这种方法来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也强调了,数学学习对于学生而言应当是有意义的、并且充满挑战性的学习活动。教学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针对以上所陈述的各类问题,在学习中融入趣味元素,笔者提出了以下几点改进措施:

2.1 深化运算训练

数学教学应该因人而异,针对基础薄弱的学生,应该通过加强各种训练来达到不落后的结果。在此过程中,最基本的方式便是深化各种运算训练。通过训练,学生可以掌握最基本的基础知识,或者是最基本的运算能力,只要后来联系实际,把各个知识点串接起来,便能够解决难度更高的问题。因此,开展数学专题教育显得刻不容缓。人教版教材二年级数学的下册教学中有关于加减混合运算的例题,主要是通过设置各种情景让学生思考生活中加减,例如,其中包含了去剧院看木偶剧的情形。同时,针对这样的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然应该因人而异,因为对于生活在农村的学生,可能从没进过剧院,因此,这样的情景设置应该更加具有针对性。通过设置情形,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为了增加数学的趣味性,可以设想以下情形:

例1:针对2×2=2+2这样的题型,很多学生会看着比较特殊,对于那些对数学有很大爱好的学生,可以鼓励他带动其他的学生一起来探讨此类数学问题,这样无疑会在班级的数学学习氛围中起到很好的效果。当然,此类数学问题可以运用到学生的游戏中,教师可以通过设置这样的游戏让学生分组解答,形成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然后教师在同一解答,奖励那些研究得很深入的学生,同时鼓励那些很用功的学生。

此类问题的分析与解:

本道题是主要是在考查学生的思考能力,下面是部分例子,此类题型为:两数积=两数和

通过这样的情形,可以让找数学规律的同学更加对数学感兴趣。

2.2 改进教材内容

新课标是一个教学的总体性纲要,意在让教师遵循里面的精神将学生培养成社会将来需要的人才。针对此种需求,教师应该教学计划、教学任务、教学教程等方面做深入分析,同时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把教学大纲做出切实的调整。对于各章各节的重点内容,教师还应该通过简单易懂的数学手段让学生心领神会,激发学生的进一步思考的能力。例如一年级有关于生活中的数等问题,课本上的例子并不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这时候应该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去寻找生活中的数,而不是全部由老师灌输。

2.3 培养检验意识

所谓检验意识,就是让学生把解答的问题联系生活实际,看是否满足现实的情形,这样长此以往,可以让学生对生活中出现的数有本能的反应。以生活实际为背景,鼓励学生深入探索,这也符合新课标对学生学习数学的要求。例如,小学三年级学习的关于图形的对称性、旋转和平移等问题,需要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同时也需要结合身边例子,找出生活中的对称性的图形。长此以往,学生便会发挥自己的想象,通过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2.4 加强模型建设

所谓数学模型,就是通过把一系列的公式通过图形的形式表现出来,简单明了,便于理解与推广。数学建模在数学领域具有很高的地位,常常运用在各个学科领域。为了让学生对数学模型有一个大题的认识,老师可以设置题设,让学生推导结论,然后将其推广使用。其次,通过对推导的公式充分联想使用,抽象出一个具有实际意义的数学模型,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例如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有关相遇问题,可以请学生在教室前面表演,然后找出整个相遇过程的变量与不变量,通过设置情景让学生心领神会。这样做的好处:一是丰富了课堂氛围,二是让学生切实地了解数学问题的产生背景。

对于难点的数学,老师应该加强模型的建立,同时,让学生明白数学的前因后果。这样,为了方便学生理解,必要的游戏必不可少,例如下面的数学问题理解过程就值得老师借鉴:

例2:针对分解问题,或者是乘法运算,老师可以通过切西瓜的活动请大家思考。设置的规矩是西瓜只能竖切,不能横剖。大家知道,切一刀最多分成2块,切2刀最多分成4块,那么切3刀最多能分成几块?切4刀、切5刀、切6刀呢?这中间有没有规律?如果有规律,请同学们找出来。老师可以通过此类问题,勾起学生对生活中现象的好奇心,通过讨论来解释这一问题。

分析与解

本道题考查了数学中关于乘积和指数等规则,由于内容稍难,因此用趣味数学的方式有很好的作用。分割圆时,切的刀数和最多可分的块数之间有如下规律:切n刀时,最多可分成:(1+1+2+3+……+n)块。

2.5 强化多媒体应用

在新时代,各种新设备被广泛应用于教学中。随着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在数学应用题的教学中,老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展示几何图形的变换。正如前面所述,通过多媒体构建数学模型,是学生一目了然。再者,生动的声音和丰富形象的色彩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方面有着很好的效果。例如,在小学六年级的百分数这一章节中,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放映动画,更加一目了然。通过影像资料,学生对本问题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入,不仅能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判断能力。

3 趣味数学设计中仍应强化的方向

3.1 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

正如李克强总理在爱因斯坦博物馆里留言:“创新是人类活力的源泉”。诚然,在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一个重要的内容。作为学校教学的基本程序,教学是基础性的工作。但是,对于不同的教学方式,培养出的学生的素质也是有着很大的差别。课程教学中,教师应该着眼于未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探索力。因此,应该主要侧重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不仅仅是为了去争取一个正确的答案。

3.2 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

切实做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一个教师应有的责任。先进的教学理念是良好教学的基本保障,因此,教师应该切实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提升自己的软实力。一方面需要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深入学习培养理念,掌握必要的教学技巧和教学策略;另一方面,教师应该学习必须的趣味数学设置方法,在课堂教学和课程作业设置中植入必要的趣味性。总之,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是为了让学生的学习效果取得很大的进步,同时,也可以将自己的教学理念深入到学生的心中。

3.3 设计生活化的趣味数学

正如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数学那样。教师需要做好学生的引路人,指引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例如,在刚接触数字的阶段,教师可以让学生数家里的人数、数学生自己的朋友数目、数班级的同学数目等等。或者,通过做游戏的方式帮助学生培养探索的兴趣。总之,设计生活化的趣味数学,对于小学数学的教学有着很重要的地位。

4 结束语

本文通过分析了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出现的几点问题,结合笔者自身的教学经验,提出了几项有针对性的措施,以期在今后的教学中能够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其次,针对小学数学中的趣味设计问题,本文将其灵活运用在数学的作业设置中,帮助小学生加强对数学的运用。最后,通过分析今后在数学趣味问题中将要解决的问题,给后来的教学指明了努力的方向。

摘要:本文立足于针对当今小学数学教育的作业设置中出现的不足之处,做出了一些改进,通过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设置一些趣味性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寻找数学的根源,同时也将数学问题能够真正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中。

关键词:小学数学作业,趣味设计,趣味数学题

参考文献

[1]石宝军.优化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与评价[J].学生之友(小学版),2012(12).

[2]颜清怀.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批改与讲评[J].考试周刊,2012(52).

[3]刘红丽.浅谈小学数学作业优化设计[J].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2010(8).

[4]刘大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思考[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9(3).

趣味数学《时间的故事》教学设计 篇2

趣味数学 《时间的故事》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数学绘本《时间的故事》 教学目标:

1. 通过生活实际与客观事实使学生理解时间的特性。

2. 通过观察时针、分针走的关系使学生知道1时=60分,认识几时几分。3. 通过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合作学习意识。4. 体会时间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初步感知时间的特性,能认识几时几分。教学难点:通过观察钟表,能够正确的读出时间。教具学具:绘本,媒体课件,钟面模型。教学过程:

一、生活情境,初步感知

1.由宇宙奥秘引入时间观念。

师:出示课件,同学们看,这是什么?(太阳、地球„„)第一缕光来到世界是哪一天?难道早在这个世界产生之前第一缕光就流向了我们吗?同学们你们想不想知道答案?(想)那我们就一起来探索时间的奥秘。(板书:时间)

【设计意图】 [以探索科学奥秘的形式导入,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探究新知,认识时间

1.认识时间的特性。

师:出示绘本图片,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一:时间是早晨、中午、晚上这样重复的。

预设二:我们是按照四季,过了春夏秋冬,要再过春夏秋冬。

总结:时间是一去不复返的,只是因为太阳每天升起,而这种自然的反复特性,使我们感到时间是“循环的”。

媒体出示课件,教师提问:时间是不是像这样一会长,一会短?

师:虽然我们在玩的开心时感觉时间很快就过去了,无聊时觉得时间过得很慢。但实际上时间的长度是固定的,因为我们的主观感受感觉有时长、有时短。

师:瞧,这是什么?(PPT展示钟表)钟表可以告诉我们什么?(时间。)人们为什么发明钟呢?

师:为了让时间不能随着性子变长变短,人们就发明了钟表。一年级课后班

趣味数学 《时间的故事》 教学设计

2.认识钟面。

***

媒体出示钟面,教师提问:钟面上有些什么?(12个数、时针、分针、格子。)师:钟面上一共有多少个大格?(动态演示:12个数字把钟面分成了12个大格。)师:每一个大格里有几个小格呢?(动态演示:每一大格里有5个小格。)

师:从12到1里面有5个小格,从12到2里面有几个小格呢?你是怎么想的?12到3呢?你知道每个数对应的小格数吗?同座位的同学先讨论讨论。

教师总结。3.认识秒。

媒体演示:闭眼,再慢慢睁开眼睛的时间,大约就是1秒钟。媒体演示倒计时的声音,使学生感官直接地感受1秒的长度。4.认识分。

媒体演示:闪动分针,并且分针从12起走动1小格。分针走1小格经过的时间是1分。媒体演示方针从12走到1的过程,提问:分针从12走到1经过了几分,你是怎样想的?(12到1有5个小格,分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1分,走5小格的时间就是5分。)

师:分针从12起走到2是几分?你是怎样想的?分针从12走到4、9、11各是多少分?分针走一圈又是多少分?

师:分针走1小格经过的时间是1分,走几小格经过的时间就是几分。

通过读、写、算、数等活动,亲身体验1分钟的时间观念。电脑计时,学生分组活动。第一组:读课文。第二组:写字。第三组:口算。第四组:数数。

一分钟结束后,提问:A.一分钟读多少字?(统一读一篇课文)B.一分钟写多少字?(统一抄写字)C.一分钟做多少口算?(预先印好题)D.一分钟数多少个数?

每组推荐二人汇报。

【设计意图】 [通过多媒体的使用,使抽象的知识得以形象的体现,再运用动手操作和亲身体验的方法进而使学生真正体会、理解所学知识。] 5.认识时

媒体演示:闪动时针,并且时针从数12走到数1。时针走1大格经过的时间是1时。一年级课后班

趣味数学 《时间的故事》 教学设计

师:时针从1走到2是1小时。从4走到几是1小时?你还能说一说,时针从几走到几也是1小时?

师: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经过的时间是1时。6.教师小结。

三、梳理知识,巩固应用

1.比比谁最棒

你们会用今天学的方法看钟吗,这儿有个小朋友的时间安排,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大家都会读时间了,看看谁能够又快又正确的读出时间。

2.课件展示小红一天的作息时间表,这样的一天一定会有很多收获的。希望同学们都能合理安排好时间,做时间的小主人。

【设计意图】 [将练习中的四幅图用电脑动画、画外音等设计情境,通过讲述“小红一天”的故事,从而巧妙地与所学内容联系上。在情境中让学生产生兴趣,凭着兴趣,自觉、自愿地学习,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四、联系生活,拓展欣赏

媒体出示古代的时间概念、各个国家的时间为什么不同等PPT展示及音视频。使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从多角度了解时间的特性,从不同方面理解时间的重要意义。

谈话:这一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配乐朗诵(一生范读)在优美抒情的音乐声中,朗诵声起。

媒体出示一分钟价值图片,“世界上最宝贵的是时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你们看一分钟能创造多少财富,做多少事情,时间的价值是多么巨大呀!小朋友们,对你们来说,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速度!时间就是力量!时间是人类所拥有的全部财富。希望你们珍惜每一分钟,读好今日书,成为明日才!

小学数学趣味型作业设计探究 篇3

[关键词]小学数学 趣味型作业 生活型作业 故事型作业 游戏型作业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06-029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对于一些较为生动、有趣的事物往往较为感兴趣。很多学生对作业并不感兴趣,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这些作业的设计太过于机械、死板,很难调动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趣味型作业进行研究,希望能够通过趣味型作业有效调动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那么,如何设计小学数学趣味型作业呢?

一、生活型作业

生活型作业,顾名思义是指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作业。由于生活型作业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因此很容易调动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在具体的教学过程当中,我经常会根据教学实际设计生活型作业,学生对于这样的作业也非常喜爱。

例如,执教“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时,我设计了以下的生活型作业:要求学生连续当一个月的“小当家”,在家长的配合下,对家庭一个月的开销进行统计。布置作业之后,学生在家长的配合下完成了当月的家庭开销统计。统计完成之后,我再组织学生进行数据对比,看看谁家的月开销最多及可以在哪些方面节省开销。在这次作业中,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数据统计,亲自管理家里的开销。通过这次作业,学生不仅掌握了相关的数学统计知识,还对家庭生活开销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这次作业完成之后,很多家长表示:“通过这次作业的完成,孩子似乎懂事多了,也不乱花钱了,还督促我们节省家庭开支。孩子真的长大了,谢谢老师!”

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很多教学主题均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教师可以充分结合这些教学主题设计生活型作业,调动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

二、故事型作业

小学生都喜欢听故事、看故事,基于学生的这种特点,教师可以适当设计一些故事型作业让学生完成。故事型作业不仅可以满足学生爱看故事的心理需求,还可以寓教于乐,让他们在看故事的同时有效完成相关数学知识的学习。

例如,执教“10以内的加法与减法”时,我设计了以下的故事型作业让学生完成:“一天,唐僧师徒四人来到一座大山,长途奔波之下此时已饥肠辘辘。为了寻找到更多的食物,唐僧提议三个徒弟同时出去采果子,半个小时之内看谁采的果子最多。听到这样的提议,三个徒弟欣然答应。不一会儿,三个徒弟均采回了果子。孙悟空采回9个苹果,沙和尚采回7个梨,猪八戒采回8个橘子。请问,三人一共采回多少个果子?谁采的果子最多,分别多多少?”由于作业具有很强的故事性,因此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非常高。

故事型作业可以由教师自主编写完成,也可以从网络上借鉴。如果有可能,还可以让学生参与到故事型作业的设计中。故事型作业是一种典型的趣味型作业,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三、游戏型作业

传统的小学数学作业较为单一、死板,为了丰富作业的形式,调动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游戏型作业。游戏型作业的形式不拘一格,是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一种重要手段。

例如,执教“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时,为了提高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我组织学生玩这样一个数学游戏:将学生按纵排分为若干个小组,由第一名学生给出一个小数,第二名学生说出加上或减去某个小数,第三名学生给出计算结果,如此循环往复进行计算。每个小组抽出一名学生作为监督员,用计算器计算出小组的计算结果是否正确。计算结果正确,游戏继续;计算结果错误,立即宣布本小组的游戏结束,坚持时间最长的小组获取游戏的最终胜利。为了获取游戏的胜利,每个小组的学生都非常积极努力,尽量保持计算结果的正确性。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体验到了游戏的快乐,还对小数加减法的相关知识进行了有效巩固,可谓一举两得。

实践表明,游戏型作业可以有效调动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因此,教师可以多设计一些游戏型作业,通过这种寓教于乐的作业,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氛围中巩固所学知识。

小学数学趣味型作业的设计是一门学问,更是一门艺术。它的设计形式多样,并不局限于上述三种。基于趣味型数学作业所取得的成效,教师应积极参与到趣味型作业设计的探索和研究当中,进而通过趣味型数学作业有效调动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让数学作业更加丰富多彩。

小学数学的趣味设计 篇4

一、从枯燥走向有趣———体验快乐

1. 生动的情境式作业

学生对作业是否感兴趣,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业的内容是否新鲜有趣.他们对内容枯燥、形式单调的作业感到乏味, 而喜欢贴近生活实际, 富有情感的作业, 因此教师可把一些枯燥的知识融于生活实际, 有趣的故事情境中, 让学生在轻松一笑中完成作业, 掌握知识.

2. 愉快的绘画式作业

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 设计一些绘画式的作业, 用绘画的方式巩固、应用所学知识.如, 学了1, 2, 3, 4, 5, 6, 7, 8, 9, 10这些数后可以让一年级的小朋友用数字画画, 不但可以增强他们对学数学的兴趣, 又可以培养他们的创造力.

现代数学要树立一种大学科的观念, 所以在数学作业时要有意识地渗透其他学科的知识, 把数学知识与其他学科有机地结合起来, 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从课堂走向实践———形成能力

树立大教育观, 走出封闭狭隘的课堂, 拓展学生作业的空间, 通过作业把学生引向家庭, 引向社会, 引向生活, 使作业成为学生生活的“向导”.

1. 生动的操作性实践作业

心理学研究表明, 小学生形象思维占优势, 好奇心强, 遇事喜欢动手摆一摆, 画一画, 剪一剪, 拼一拼.为此, 我们应选取一些操作性较强的课外作业, 让学生通过对物体模型的观察、测量、拼摆、制作、实验去感受、体验数学知识产生和发展过程, 并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如认识了“米和厘米”之后, 让学生测量家中一些日常生活用品的长度;认识了“人民币”之后, 让学生利用学具中的人民币与爸爸妈妈进行等值交换, 进一步理解元、角、分之间的十进制关系……通过这些活动, 在巩固所学知识的同时, 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2. 丰富的综合实践活动作业

综合实践活动就是启发学生把已有数学知识联系起来,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加以综合应用.在数学实践活动中, 我根据内容多少分为当日完成的课外作业和多日完成的小课题学习.如下面是要求学生在一周内完成的综合实践活动:

(1) 到华联观察一些文体用品的形状, 了解他们的价格, 并填入下表.

(2) 试读出每种文体用品的价格 (×元×角×分) .

(3) 模拟付款.

(4) 估计一下, 买这几种文体用品各一个, 大约要多少钱?计算一下, 实际用多少钱?

通过这一活动, 一方面巩固并应用了人民币的知识, 另一方面有利于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从个体走向互动———学会合作

打破传统作业“独立作战”的形式, 变个体型为合作型, 采用互动协作原则, 让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家长、学生与老师相互切磋, 共同完成作业.

1. 温情的家长合作型作业

有些作业孩子不能独立完成, 可以让家长参与到作业中来, 这样学生既可以学到知识, 又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使得作业具有浓浓的“亲情感”.如学了“方向与位置”后我让学生找在生活中有哪些辨别方向的方法.由于学生年龄较小要找资料比较困难, 这时就可以发动家里的父母一起帮忙找.

2. 友情的学生互动型作业

小课题研究、做社会调查、办手抄报之类的作业都离不开孩子的合作, 有的甚至需要一段时间的合作.在学完“人民币的认识”后我让孩子们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出一期小报, 小组里有负责找资料的, 负责绘画的, 负责抄写的, 负责版面设计的, 大家分工明确.在这次活动中大家出谋划策, 彼此信任, 互相帮助, 在互动中促进了交流, 在交流中学会了合作.

总之, 作业形式应以新的课程理念为指引, 面向全体学生, 密切联系孩子的生活实际, 针对不同的知识特点灵活设计多样性作业, 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摘要:实施新课改, 要求不断变革我们的教学行为方式, 我们不妨从作业设计上入手.长期以来, 由于认识的褊狭、“应试”的导向, 使得作业陷入了机械重复、单调封闭的误区.久而久之, 作业也成了学生的包袱, 一个枯燥而又不得不投入的活动, 大大压抑了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细思量巧设计, 探究内容的开放和整合, 注重形式的创新性和内容的趣味性, 让学生一方面巩固知识, 另一方面发展情感, 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基于上面思想进行了改革, 探索出几种作业布置的形式.一、从枯燥走向有趣——体验快乐二、从课堂走向实践——形成能力三、从个体走向互动——学会合作总之, 作业形式应以新的课程理念为指引, 面向全体学生, 密切联系孩子的生活实际, 针对不同的知识特点灵活设计多样性作业, 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趣味数学》教学设计 篇5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趣味数学》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趣味数学》教学设计1

活动名称:趣味数字

活动目标:感知生活中的数字,体验数字的乐趣。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一份(电脑、投影仪)。

数字“万能孔”一份。

活动过程:

(一)、通过数字“万能卡”的让幼儿感受数字的神奇,有趣

1.激发兴趣。

2.请幼儿来认读卡片上的数字。

3.简单介绍内容。

4.请幼儿来玩这个。

(二)10以内数的数物对应

请幼儿找一找图片中的数字宝宝,它们到底藏在什么地方?请幼儿寻找数字并进行交流。(教师到幼儿当中去,听取幼儿的信息)。

(三)、寻找生活中的数字

1.问问小朋友,你们在哪里见到过数字宝宝呢?”

2.请幼儿分组讨论找出答案。

3.经验交流。

请小朋友介绍一下他们在平时生活中所见到的数字宝宝,并说一说,这些数字宝宝都有什么作用。

请幼儿充分讨论,充分说。

4、师:“纪老师今天也找到了一些生活中的数字宝宝,我们来看看

你们都知道这些电话号码吗?它们有什么用?

5、小结:原来,我们的数字宝宝既神奇,又十分的有用,可以帮助我们人类做很多事情。你们愿不愿意和老师一起去找一找我们 里的数字宝宝?(延伸活动)

《趣味数学》教学设计2

教学内容:

神奇的扑克

教学内容:

在学生初步了解,年月日、季度的概念后,寻找历法与扑克之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

1、通过对

2、调动学生丰富的联想,养成一种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这个你们一定见过吧!这是我们生活中比较常见的

生:......

(教师补充,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师:

生:......

二、新课

1、桃、心、梅、方4种花色可以代表一年四季春、夏、秋、冬

2、大王=太阳小王=月亮红=白天黑=夜晚

3、A=1 2=2 3=3 4=4 5=5 6=6 7=7 8=8 9=9 10=10 J=11 Q=12 K=13大王=1小王=1

4、所有牌的和+小王=平年的天数

所有牌的和+小王+大王=闰年的天数

5、扑克中的K、Q、J共有12张,3×4=12,表示一年有12个月。

6、365÷7≈52一年有52个星期。54张牌中除去大王、小王有52张是正牌,表示一年有52个星期。

7、一种花色的和=一个季度的天数。一种花色有13张牌=一个季度有13个星期

三、小结

生活中有很多的数学,他每时每刻都在我们的身边出现,只是我们大家没有注意到。请大家都要学会留心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

《趣味数学》教学设计3

教学内容:

购物中的数学

教学目标:

1、通过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会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作用。

2、培养利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出示情景

一天有个年轻人来到王老板的店里买了一件礼物,这件礼物成本是18元,标价是21元.结果是这个年轻人掏出100元要买这件礼物,王老板当时没有零钱,用那100元向街坊换了100元的零钱,找给年轻人79元.但是街坊后来发现那100元是假钞,王老板无奈还了街坊100元.现在问题是:王老板在这次交易中到底损失了多少钱?

提示:其中损失成本18元,不要算成21元。

二、小组讨论

三、汇报结论

四、小结

王老板和街坊之间事实上互不亏欠。王老板在这次交易中到底损失了97元。

五、全课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6、小学趣味数学的校本课程开发教案

《趣味数学》教学设计4

教学内容:

数学趣味题二

教学目标:

1、通过解题,使学生了解到数学是具有趣味性的。

2、培养学生勤于动脑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出示趣味题

1、小明在小红左边5米,小冬在小红左边8米,问小明和小冬之间有( )米。

2、河中有几只鸭子在游泳。游在最前面的一只鸭子后面有2只鸭子,游在最后面的一只鸭子的前面也有2只鸭子,游在中间的一只鸭子的前面和后面各有一只鸭子,河中共有( )只鸭子在游泳。

3、一支铅笔二个头,二支半铅笔( )个头。

4、走上一层楼梯要走10级,从一楼走到四楼要走( )级楼梯。

5、解放军叔叔做了一个靶子,靶子分6格,小王射了几枪,每次都打中了,总分为100分,问小王打了( )枪?打中了哪几格?( )

二、分析

教师带领全班,整体分析。

三、小组讨论

四、交流汇报

五、小结

通过这两次的课程,你有哪些收获?

《趣味数学》教学设计5

一、指导思想:

趣味数学能更好的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这学期通过趣味数学校本课程的学习,提高同学们的学习兴趣,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通过学习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具备良好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趣味数学》为孩子们提供了一系列数学故事、益智问题和数学游戏。这些问题和活动为学生提供探索数学奥秘的机会,学生在参与这些数学游戏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价值,锻炼数学智慧,运用所学的知识与技能,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目的要求:

1、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爱好,让学生在探索解法的过程中亲身体验到了数学思想的博大精深和数学方法的创造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产生了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向往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

2、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学习技能。

3、使学生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4、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与人交流的意识和能力。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愿意主动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敢于质疑,乐于讨论探究生活中各种现象,喜欢和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和方法,树立攀登科学高峰的志趣和理想。

5、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敢于质疑、独立思考、不怕困难等良好的学习习惯。体验数学学习的快乐,知道有付出才会有回报,并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

四、活动措施:

1.选好人才

先初步设定趣味数学兴趣小组人数,各班主任利用班会做好宣传发动工作,让学生自由报名,再根据各班的报名人数从中选出具有一定爱好数学的学生作为学员。

2.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基于自己的学习需要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认识倾向,它是学好一门课的内驱动力。学好数学,掌握数学的思维方式,是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活动中,通过

一些大家喜闻乐见的题目,逐步培养大家的“数感”,引导大家喜爱数学,以至于达到自觉学习数学的目的,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3.注重思维能力培养

数学学科是一门逻辑性极强的学科。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上课过程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明确每节课的教学目标,设下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思考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给学生“主动发展”的空间,大力推行“发现式”教学,同时要保证学生充裕的思考时间,着重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4.发挥“小老师”的作用。

小学数学的趣味设计 篇6

【关键词】小学数学 作业 设计 评价

以应试为中心的数学教学理念使大多数教师关注的是如何在课堂传授知识和解题,缺乏对数学作业如何促进学生数学素质、数学思维的全面发展的深入思考。大量机械重复的作业不仅剥夺了学生的课余时间,使学生不堪重负,也伤害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作业变成低效的、异化的教学环节。形成具有针对性和趣味性的有效的作业设计、分析和评价的能力是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重要要求,也是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重要体现。在新课程实施的背景下,必须深入思考作业的意义和价值,提高自身设计、布置和评价作业的能力,不仅有利于促进学生数学素质的全面发展,对教师自身的专业化发展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1)仿例题做的题目太多,趣味性和创新运用的题目较少,很多学生对做作业没有兴趣,简单重复地应付完成,不求甚解,因此,知识得不到有效的巩固,很难推陈出新,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单纯计算的题目太多,应用表达的题目较少,缺少对数学应用价值的体现。作业内容乏味重复,学生态度消极,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这与新课程理念要求的数学素质发展相去甚远。

(3)要求单独完成的题目太多,关注合作互动的题目较少,忽视学生合作交流的需要,没有充分地利用家庭和社会生活的大环境,没有让学生的数学知识与生活结合起来。此外,单纯地追求知识的机械掌握也使部分学生会对数学作业产生恐惧心理,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发展。

2 小学数学作业评价存在的问题

(1)在作业评价时,教师往往只给一个对或错的评价,学生往往不知道错在何处,为何出错;对的依据是什么,还有没有更好的解题方法。简单的打个“ √”或“ ⅹ”,给学生的很可能只是雾里花和水中望月。

(2)“怎么搞的,连这个都不会。”“你就知道玩,看看别人,什么时候你也能像他们一样”。老师带有贬义、鄙视和打击性的评价让一些学生丧失了应有的支持,使得他们对自我的价值满腹疑虑。这样的学生始终处于一种否定性的环境中,他们的学习生活就像在走平衡木,小心翼翼,诚惶诚恐。其结果是,他们或者消极地、貌似温顺地屈服,或者采取一种极端的防御姿态,我行我素。

(3)在传统的作业批改方式中,评价主体单一、固定,一般是教师一言堂,学生完全是被动的,家长对情况也不甚了解。结果使学生对自己的作业抱着单纯的任务观念,做完了事,缺乏应有的责任心和主动性。

3 小学数学作业的趣味化设计

3.1 作业内容源于生活

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生活是学习数学的场所,也是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场所。在作业的设计上,教师应当把数学作业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布置一些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作业。这样既可以增加作业的趣味性,又能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明白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体验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所在。

3.2 数学题目蕴涵游戏

教师在设计数学作业时,可以将所学的知识蕴涵于游戏中,用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比如,在教学“认识角”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摆一摆”的游戏,让学生用火柴棒摆出各种图形, 并数数所摆出图形的角的个数。因摆法不同,图形不同,角的个数自然不同,在动手完成作业中,学生既可以摆出三角形,又可以摆出长方形。这样具有趣味的游戏性故事性的作业改变了计算题的枯燥乏味,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气氛中,不仅掌握了数学的知识和技能,而且学习兴趣也得到了提高。

3.3 相关学科融会贯通

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候,应当注重知识的重组和综合运用,加强数学与自然、语文、绘画等学科的融合,从而增加作业设计的趣味性,使数学作业真正成为学生益智长知、陶冶情操的有趣活动,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欲望。比如,学完“轴对称图形”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所学的轴对称图形的知识设计一些相关的美丽图案,如山在水中的倒影,然后在班级展示台中展览。这样的数学作业,将枯燥的作业变成了生动活泼的艺术作品,不仅能巩固学生的数学知识,而且能激发学生的思维。

4 小学数学作业的个体化评价

(1)在数学作业评价中,为了杜绝简单化的做法,除了不能只给出一个简单的对错评判,提出肯定性、建设性的建议之外,还要注重对学生每一次作业评价的整体性和全面性。所谓作业评价的整体性和全面性,就是既要评价学生对知识、技能掌握的基本情况,又要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还要评价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一般情况下,在接手班级时,需要事先将教师自己的一些批阅习惯告诉学生,同时不妨精心设计一些批阅符号,批阅符号的设计既要准确、多样,也要形象。如用 A、B、C表示对知识技能掌握情况的评价,用 + 、- 来表示对学习态度的评价,对那些解法准确且有创造性的,就给 +,如解法有创造性,但答案不正确就给 -。多样化、形象化的符号总是能引起学生的关注和兴趣,做作业也就不再成为一种完成任务的负担,反而能激起学生的一种期待和渴望心理。

(2)每个人都有他应有的位置。也许正因为学生的不够完美,才需要教师具有艺术性的工作。针对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问题,我们应该抱以一种平常心,学生的错误不是他们的责任,这是他们学习道路上必然出现的磕磕绊绊,同时也暴露出我们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因此,批评学生的错误的同时,也应反省自己的工作方式;否定学生的表现,不如去体恤学生的困难。正因为如此,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姿态必须改变,改训诫为聆听,让学生把自己的困难、疑惑表述出来,仔细聆听他们的诉说,帮助他们找出其中的问题和原因,然后以一种建设性的方式作出参考性的应答。

(3)在作业评价中,学生不仅仅是评价的对象,也是评价的主体。教师除了对学生的作业做出及时的评价,以便尽早发现问题,利用反馈的信息调整教学,提高教学效率。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在整理和修正中强化自己的学习行为,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达到互相激励、互相促进的目的。自评、互评更重要的意义还在于学生观念的转变,即做作业是自己的事,而不是为老师做事。

总之,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新理念下,作业设计与评价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兼顾基础知识的巩固与能力的发展,正确处理全面发展与因材施教的关系,让学生在作业与评价中获得满足、愉悦和成功的体验,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只有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才能为学生创造发展的舞台,才会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参考文献】

[1]石宝军.优化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与评价[J].学生之友(小学版),2012(12).

[2]颜清怀.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批改与讲评[J].考试周刊,2012(52).

[3]朱红伟.辩证处理好数学作业设计的几个关系[J].江苏教育,2008(10).

[4]刘红丽.浅谈小学数学作业优化设计[J].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2010(08).

[5]宗彩国.浅谈小学语文作业设计[J].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2008(06).

小学数学趣味教学的实施 篇7

一、建立和谐课堂, 融洽师生关系

环境对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小学数学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 试想, 如果一节数学课中, 大多数学生是积极发言的, 那么整体课堂氛围必定是有趣的、高效的;如果一节课每个人都不积极参与, 那么教学效率必定不会高。 所以作为老师, 要有意识地去调动课堂的教学氛围, 提高教学的趣味性。 比如说, 老师可以在上课前给学生讲一个数学家的趣事, 活跃学生的思维。 在课堂回答问题中, 用幽默的语言和学生交流, 多鼓励夸奖学生, 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 学生的学习自信提升了, 自然会在数学学习中找到趣味。

二、多种方式展现教学

小学生的学习特点是对新鲜的事物感兴趣, 如果小学数学老师在长久的数学教学中不注重转换教学方式, 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那么长此以往, 学生的学习效率必定会下降, 对数学课堂的热情也会减退。 所以说, 作为小学数学老师, 要利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去演绎教学。 比如说, 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将要讲解的知识形象化, 转换成有声音的朗读, 或者是转换为生动的图片, 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学习。 在学习一些图形时, 老师可以借助生活中的物体去导入。 遇到一些可操作的实践性课题时, 老师可以利用简便的操作去完成。 这些方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三、进行合作学习

小学生在生活中都喜欢集体活动, 比如一起写作业, 一起做游戏等。 在教学中也是如此。 老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 组织合作教学。 在平时的教学中, 老师不能够做到对每一个学生都进行交流检测, 合作教学就能够做到一点。 合作教学顾名思义就是两个人或者更多的人进行互相帮助学习, 比如说同桌两人互相学习。 老师还可以把学生分成几个实力相当的小组, 给每个小组安排一定的学习任务, 让学生在相同的时间内完成, 老师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评分, 优胜的小组可以得到的一定奖励和表扬。 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能最大限度地使学生投入到教学中去, 还有利于学生互相讨论, 互相监督, 提高教学进度, 增进交流, 提高教学的趣味性。

总之, 小学数学趣味性教学的实施需要广大小学数学老师在教学中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 不断改善教学方法, 从学生的兴趣出发, 从教学要求出发, 结合学生的接受情况, 不断完善课堂, 将教学内容以更多的形式去展现, 让学生之间有更多的交流和互相帮助, 老师还要努力与学生打好关系, 努力融进学生的生活中去, 帮助学生排忧解难, 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只有这样, 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以及教学的趣味性。

摘要:小学数学教学是数学学习的基础, 会直接影响小学生日后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思维。因此, 小学数学老师不仅要重视高效教学, 还要重视趣味教学。从小培养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这样有利于学生日后对知识的更好接受和学习。

关键词:小学数学,趣味教学,方法实施

参考文献

谈小学数学的趣味教学 篇8

关键词:小学数学,趣味教学,情境

小学数学本身就是一门抽象的学科,如何让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从枯燥到喜欢,是数学教学本身要解决的问题。兴趣是学习的根本动力,积极开展趣味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让小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

一、创设情境使教学别有情趣

在刚开始讲课时,就注意让学生说计算过程。但老师一定要引导,没有老师的引导,学生再聪明也想不到要怎么说,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就要选择合适的、简洁的语言把计算过程表述出来,在教学例题的时候就让学生跟着自己说,然后再让学生自己说。教师的语言必须清楚而准确明了,让学生既了解完整的过程又不会感觉复杂。比如,在《两位数乘法》中选取学生喜欢的动画片《喜洋洋和灰太狼》的人物,创编新的故事情景,并把故事情景贯穿始终,情景的内容同教学内容息息相关。第一,喜羊羊汇报收萝卜的情境:每天收20棵萝卜,收了3天,一共收了多少棵?第二,美羊羊汇报收萝卜的情境:第一天收了12棵萝卜,第二天收了12棵,第三天收了12棵,第四天也收了12棵。(1)如果是你,你怎么说?(2)出示:每天收12棵萝卜,4天一共收多少棵?(3)列式;(4)12×4到底等于几?拿出练习纸,你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在上面写一写,画一画,算一算,关键是让人一眼就能看明白你是怎么想的。

二、立足课堂教学,感受数学趣味性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必须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观察方法,学会在观察时透过事物的表象,抓住本质,发现规律,达到不断获取新知,培养能力和发展智力的目的。观察能力是认识事物,增长知识的重要能力,是构成智力的重要因素。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共同活动,而活动的主体应该是学生。在教学中,教师单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直观上下工夫还是远远不够的,要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形象性的矛盾,还应充分利用直观教学的各种手段,“直观”具有看得见,摸得到的优点。“直观”有时能直接说明问题,有时能帮助理解问题,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影响,使学生从学习中得到无穷乐趣。考虑如何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做到生动形象,是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时常思索的问题。而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个难题。课堂中学生如果老是听着老师来说,思维肯定会很疲倦。刚开始组织时是会有困难的,课堂可以用“喧哗”来形容,可是,当学生掌握了“游戏的规则”,知道自己的位置之后,整个课堂完全就属于学生了,教师则可以真正体会“无为而为”的乐趣了。多媒体的使用,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再加上我们在每一个课件的适当位置给予学生思考与活动、讨论的时间,既让学生积极参与,又注意学生的学习反应,培养了学生的情商。

三、创设主动参与的情境,让学生体会到参与之乐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呢?布鲁纳说得好:“最好的学习动机莫过于学生对所学材料本身具有内在的兴趣。”而动手操作,正能达到这一目的。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时,课前让每个学生准备一张正方形的纸片,一张锐角三角形的纸片,一张钝角三角形的纸片,一把剪刀。一上课,就指出:“今天我们学习三角形内角和,看谁能利用自己手中的学具通过剪、拼、折等方法,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允许学生自由讨论。学生听后,都积极思考,认真剪拼。不一会儿,有的学生小声议论:“好像等于180度。”不少学生争先恐后地举起了自己的小手,都希望第一个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大家。有的说:“我把三角形的三个角剪掉,拼成平角,平角是180度,所以,我认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有的说:“我与他的方法不一样,我把正方形纸片沿着一条对角线剪开,剪成两个三角形。正方形的内角和是360度,所以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我及时地表扬了这些同学,同学们都为自己的发现而异常兴奋,掩饰不住自己的自豪与喜悦。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知道了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而且在动手操作中,学到了怎样由已知探索未知的思维方式和方法。

四、创设探索、研究的情境,让学生体会到求知之乐

“疑”是打开思维的大门,激发学习兴趣的“金钥匙”。紧密配合教材,设置悬念,把数学课讲得生动有趣,教师应恰当地引用与教材内容有紧密联系的知识烘托教材,引起学生的思索,吊起学生的胃口,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

例如,在讲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时,我给同学们讲了一个故事:俄国文学家托尔斯泰笔下有一个人物叫巴霍姆,他是一个很贪婪的人。有一天他到草原上去买地,卖地人说:“每天1千卢布。就是说,你如果愿意出1千卢布,那你从日出到日落走过的路所围成的地就都归你。不过,你若在日落前不能回到出发点,你的钱就白花了。”人一天内所走的路是有限的,贪婪的巴霍姆为了得到更多的土地,第二天早上太阳刚从地平线上露面,他就在大草原上奔跑起来。如果你是巴霍姆,你该怎样设计你所跑的路线,在有限的时间内围上更多的地呢?

总之,学生的学习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是学生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发展个性的过程,而这一切活动的前提条件就是学生对学习感兴趣。趣味教学,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轻松、愉悦,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更高,这样的课堂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刘国才.打造和谐互动的数学课堂[J].小学时代,2011,(04).

[2]苏建新.小学数学趣味教学的探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0,(14).

趣味,小学数学课堂的“兴奋剂” 篇9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趣味数学,精心导入,创设情境,电教媒体

教育学家把学生放在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是教与学的关键。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要使学生学好数学,首先就要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兴趣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动力,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驱力,而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的关键在于构建趣味十足的数学课堂。如何让数学学习充满趣味,下面我结合课堂教学谈谈体会。

一、精心导入,趣味数学的第一步

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课堂导入,能很快、更好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还会把学习当成一种乐趣,促使教学任务顺利完成。因此教师必须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 精心设计每一节课的开头导语,精心导入,用别出心裁的导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上课开始便充满趣味,让学生带着愉快的心情跨入知识的大门。如教学“三角形的认识”的引入部分,首先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三角形的。这样学生就你一言、我一语,说出了许多生活中所见的物体,接下来我播放收集到的一组有关三角形的录像资料,然后说:三角形看起来简单,但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用处,看来生活中的三角形无处不在,三角形还有些什么奥秘呢?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这样的导入既适合学生情趣的口味,又自然地将学生带入课堂学习中, 问题虽简单却突出了本节课的学习要点,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调动全体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课堂气氛活跃。

二、创设情境,是趣味数学的关键

《心理学》指出 :儿童注意力不够稳定 ,感知觉的无意性和情绪性比较明显,他们只有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才有利于知识的理解和知识的发展。数学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小学对学习数学的兴趣还不浓, 所以在课堂上他们的注意力往往易于分散,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创设操作情境,给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能对所学知识产生探知热情,从中感悟并理解新知识的形成和发展, 体会数学学习的过程和方法, 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例如:我在教学《认识除法》时,让学生理解一共有8个苹果,每个小朋友分2个苹果,可以分给几个小朋友? 可以引导学生用8根小棒代替8个苹果, 每2根小棒分一份, 最后分成了4份,也就是分给4个小朋友,通过动手操作,学生对可以分给几个小朋友一目了然。

三、学具合理使用,让趣味数学变“活”

学具合理使用, 可以让学生动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创设情境,利用学具加强学生动手操作活动可以使学生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 同时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例如:在讲“认识图形”这部分内容时,在课前让学生从家中找来一些各种形状的小盒子或积木等物体;上课时,通过让学生观察手中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让学生体会出这些形体的特征,这样让学生自己通过摸一摸,在手中任意摆弄,学生的兴趣很高, 对这些形体的认识比老师直接告诉他们要好许多。最后还让学生利用手中的各种形体或实物进行任意拼摆,学生的兴趣更高了, 每个学生都在那里兴致勃勃地拼摆着各种物体。整节课,学生一直被手中的各种学具吸引着,学习兴趣很高,学习效果自然也很好。数学教学中加强学具的操作合理使用,让学生摆、拼、剪、制作、测量、画图等,有助于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刚进校的学生由于没有接触过学具,就让他们进行一些简单的操作,如:拿出11个小木块,把他们分成两部分;左边摆5个小木块,右边摆6个小木块,比一比哪边多;认识了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以后,拿出一些长短不同的小棒围成各种图形等。

四、电教媒体的运用,让趣味数学更直观

电教媒体进入数学课堂教学,利用它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直观形象化,可以使枯燥的几何图形在计算机的演示下有声有色地动起来,大大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增大了课堂容量,为学生的学习节省了大量的时间,本应在课下完成的作业在课堂上就可以解决了, 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利用它会使教师的教学更轻松,富有感染力。例如:在所听的《圆的认识》一课中,教师问:为什么车轮都要做成圆形的? 车轴应装在哪里? 如果车轮做成长方形或三角形的行不行? 为什么? 教师如果只进行讲解,解决不了这些问题。因为现实生活中,学生无法看到可以这么比较的物体,没有感性认识,没有直接地生活经验。而用电教媒体设计的课件却可以轻而易举地解决这个问题。课件演示:装着长方形(正方形)车轮的汽车在跳跃着前进;装着椭圆形车轮的汽车忽高忽低的前进着; 车轴没有装在圆心的汽车歪歪斜斜地行驶着……学生在笑声中最直接地感受到了车轮是圆的,车轴应装在车轮圆心的道理。

小学数学趣味教学方法的探究实践 篇10

一、营造生动有趣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

生动有趣的教学氛围能快速有效地把学生带入课堂中,使学生踊跃参与课堂实践,让学生积极思考,努力学习数学知识。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努力创造生动有趣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首先,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有热情,要有感情地进行数学知识的讲解,通过自身的激情来感染学生,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其次,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积极主动地和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深入学生中,把自己和学生放在同等位置上,与学生交朋友,建立感情基础,让小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和温暖,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再次,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要结合生活实际,以生活中的例子作为引导,使学生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比如,西师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克、千克、吨的认识”这一单元的教学,教师可以利用一些教学道具,让学生猜猜他们看到物品的重量,让学生在快乐有趣的气氛中认识单位。然后教师让学生自己打开课本,让学生自己先去了解课本中的知识,再通过问答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提问,看看他们所知道的单位知识有哪些。最后,教师再通过自己的讲解,结合生活中的例子,使学生巩固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教学生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样,就能很好地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利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总是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完全不理会小学生是否真正地掌握了知识的内容,忽略小学生注意力、思维能力的发展。这样很难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所以,在现代教育中,教师要利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增强数学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好奇心强和探索欲望强的特点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如,西师版小学二年级数学的第一单元“长度单位”的教学,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小学生好动、好奇心强等心理特点来进行教学,让学生通过生活中对实物的操作来学习数学知识,在满足他们的好奇心的情况下,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还可以通过练习的方式,让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学习和巩固知识。教师在布置练习的时候要注意与传统及现代相结合,开展富有情趣、科学的练习,还可以利用讲故事、游戏、图画等教学方式来进行教学,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兴趣

在数学教学中,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有效手段,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活动来进行教学。比如,教师在小学一年级下册“认识图形”的教学中,可以通过让学生自己观察现实生活的方式,自己感受图形,了解图形。同时,也可以开展数学趣味问答的教学活动,用猜谜语的方式让学生对图形进行了解和掌握。在课外的时候,教师也要开展一些相对的实践活动,比如,参观相关的博物馆和体验相关的数学生活,让小学生明白数学在生活中运用的广泛性和实用性,从小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

小学生还处于儿童阶段,结合他们的心理特点我们在对他们进行教育的时候,要注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特别是像小学数学这样枯燥乏味的课程,教师要注意小学数学的趣味性。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营造生动有趣的氛围,采取丰富有趣的教学方法和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来进行教学,充分体现教学的趣味性,培养小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动力,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摘要:小学数学是小学教育的基础和核心,是每一个人必备的基础文化素养。小学数学在小学教育中处于重要的地位,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为基础,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小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在义务教学改革指导下,提高数学教学的趣味性,对学生进行趣味教学是一个很好地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动力的教学模式和有效实例。通过对小学数学趣味性的探究,使教师在教学中积极发挥自己的才能,改善教学方法,进而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小学生学习的动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趣味教学,兴趣

参考文献

上一篇:传递好声音欢聚正能量下一篇:督导评估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