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媒体宣传

2024-06-25

把握媒体宣传(精选四篇)

把握媒体宣传 篇1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到了发展的关键期和改革的深水区, 加之国际环境复杂多变, 出现了发展的黄金期和矛盾的凸显期并存的客观形势。与之相对的, 在外来文化与传统文化的激荡中, 在固有思维和思想解放的博弈间, 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差异性、多变性明显增强, 这既是思想文化的重大变革, 也给新闻宣传领域带来了不可忽视的挑战。

随着互联网、手机等新兴信息传播媒介的普及, 传统的新闻宣传告别了“大一统”的政府公共传播时代——首先, 媒介更多元化。随着近年来互联网、智能手机的普及, 个人可以通过网络信息平台更多、更广泛地了解国内外新闻事件, 这是以往任何一个时代所无法比拟的。其次, 信息量更大。尽管新兴媒体可以使读者更全面地了解来自各层面对新闻事件的解读、评论、拓展, 但信息量的无限膨胀也给读者“甄选”媒介了解新闻事实造成障碍。再次, 新闻发布的“门槛”更低。特别是近两年微博、微信等媒介的出现和完善, 为普通民众借由互联网发布信息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渠道, 但这种“门槛”极低的信息“快餐”, 也非常容易在大范围内造成“偏听偏信”与“误读”。因而, 很多业内人士也将当前定位为“全媒体时代”或“全民媒体时代”。

在这样的媒体传播方式和信息采集形式下, 各种新闻、资讯、信息纷繁复杂、难辨真伪, 典型宣传作为我党和主流新闻媒体发挥舆论引导作用的重要形式, 担负着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到全社会各阶层、各领域的重要使命, 这既是时代的迫切需求, 也是引导民众明确自身定位、了解自身价值, 是拉近政府与民众距离的很好的手段。典型宣传是时代所需, 是主流媒体牢牢掌握舆论工作主动权的重要手段, 正如新华社社长李从军所说, 对新闻宣传战线而言, 坚持党性原则的重要方面, 就是要理直气壮地进行正面宣传, 旗帜鲜明地进行舆论斗争, 大力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积极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不断巩固和壮大主流思想舆论, 着力培育积极理性社会心态, 充分发挥正面宣传鼓舞人、激励人的作用。

二、当前典型宣传的易发问题

当前典型宣传容易发生的问题主要产生在几个方面。

1. 素材简单叠加, 对先进典型的时代性挖掘不足

这一问题有的发生在典型选择层面, 但更多的产生于对先进典型时代特征挖掘的不足上。很多媒体在典型宣传上还不同程度地存在肤浅化、公式化倾向, 记者习惯拿材料凑稿子, 媒体为求新求变忽视典型宣传, 不注意挖掘典型的先进性与时代性, 而是按照固有模式复制、堆彻和再现先进典型, 将典型宣传变成了简单的“奉献”和“荣誉”的叠加, 缺乏思想的、理性的深度思考, 没有去挖掘先进典型的思想和社会意义, 失去了先进典型的核心价值。

2. 过分“拔高”, 使得典型宣传脱离实际, 造成可信度不高

在典型宣传过程中, 很多传播主体更乐于将典型进行“高大全”式的处理, 主观塑造加之新闻采写不够深入, 形成了很多片面追求典型完美化甚至悲情化的宣传方式, 割裂了典型与群众间的血肉联系。这样“只见其瑜, 无视其瑕”的宣传方式过了头, 当典型在媒体中呈现的完美形象与现实中的具体存在不符合时, 很容易造成典型的虚化, 引发人们的质疑, 失去了典型的亲和力和感染力, 宣传效果也就大打折扣。

3. 宣传方式仍以灌输式为主, 典型宣传亲和力不足

现阶段典型宣传的灌输、说教、官气仍很浓厚, 仍从传播者的视角出发, 而不注重用百姓的视角去宣传, 忽视了党性与人民性。在传播媒介上, 只看重党报党刊, 而忽视新兴媒体;在传播方式上, 习惯采用自上而下的视角, 将典型变成高而不及的“孤独英雄”角色, 在更广大的受众群体中失去了读者, 甚至由于灌输式的传播造成逆向解读, 难以发挥典型在平民化的亲切与平视中实现示范、教育、激励和引领的功能。

三、时、度、效——强化典型宣传的有效手段

典型宣传, 贵在使先进典型能够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得到传播, 将典型身上的珍贵品质和先进事迹为广大群众所认可, 从而实现弘扬主旋律、倡导新精神、引领大发展的作用, 要实现这样的目标, 典型宣传就必须要做到可敬、可信、可亲、可学, 从时、度、效三个方面着手, 增强典型宣传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所谓“时“, 可从三个方面解析, 一是挖掘先进典型的时代性, 二是增强新闻宣传的时效性, 三是要注意把握好新闻宣传的时机。所谓“度”, 即是新闻宣传要把握好尺度, 一方面深入解析, 避免对典型的挖掘不足;另一方面, 也要避免盲目拔高, 过度宣传, 损及宣传的可信度。所谓“效”, 是要实现典型宣传效能的最大化, 选择得当的宣传渠道及宣传方式, 合理利用宣传“碎片化”效应, 真正发挥典型宣传的作用。

1. 增强典型宣传的时效性与时代性

典型宣传既要突出新闻报道的时效性, 又体现先进典型所展现出的时代性;既要选择宣传报道最佳的时间与口径, 又要把握好时代主题、认清时代特征、找准时代坐标。法国学者福科曾说过;“每一个时代的视野都是独特的, 与其他时代不同, 这使得一个时代的人不可能用另一个时代的人的方式去思考”。

时代性是典型宣传生命力的源泉。在宣传过程中, 找准切入点, 以时代精神发掘更多“接地气”的典型, 使其植根于现实生活的沃土, 充分反映时代特色、时代发展的规律, 为引导舆论、教育公众树立榜样, 而不是把典型“脸谱化”, 狭隘地将其塑造成只追求实现自我价值的所谓“能人”和那些只顾干事业而有家不回、有病不看的“怪人”。

时效性是新闻报道永恒的主题。要把握好典型宣传的时效性, 就必然要求传播主体能够更好地掌握主动权和话语权, 特别要高度重视新媒体的存在, 利用其传播速度, 为典型宣传抢抓更广泛的受众群体, 做到迅速发声、不失语、不缺位。

把握好宣传时机也非常重要。在典型宣传过程中, 要选择好的时机推出典型, 配合国家大政方针, 结合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与中心工作的需要, 加强宣传的组织与策划, 做到主动宣传而非被动宣传、适时宣传而非盲目宣传。

2. 把握好典型宣传的报道尺度

过犹不及, 典型宣传报道尺度的把握尤为重要, 把握好度, 就是把握好新闻宣传的尺度, 要能够适应受众的心理、心态和情绪, 真正做到适度而不失度, 最重要的是必须客观、真实、全面地报道新闻事实, 不隐瞒、不夸大、不歪曲, 还原典型的“本来面目”, 而这样真实的典型也正是群众需要的榜样与力量。

把握好报道尺度, 还应注意传播方式、频率上的尺度, 什么事件在什么层级的媒体上进行报道、什么问题选择多高的报道频次、什么样的典型进行怎样的跟踪强化, 这些“分寸火候”有时也会成为新闻报道重要的制约因素。

3. 提升引导的实效质量

要实现典型宣传好的引导效果, 需要用群众的语言、身边的事例, 用鲜活的报道方式, 激发人们对正面宣传的关注和兴趣。首先, 要尊重公众的知情权, 用平行视角推介典型, 用细节刻画丰富生命, 用互动方式破除质疑, 打破旧有的灌输, 让公众自发地关注、学习典型的优秀特质。其次, 要顺应新闻宣传的客观规律, 准确把握典型宣传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深入研究受众的接受习惯和心理特点, 不追求一时一人的报道攻势, 而应如涓滴般, 使典型真正为最广大群众所接受、认可、激赏, 从而实现引导群众的效果。再次, 要正视典型宣传的“碎片化”效应, 一方面积极利用媒介终端和平台的“碎片化”, 形成典型宣传全天候、全形态的模式;另一方面, 明确典型宣传受众的“碎片化”, 通过科学分析受众群体, 有针对性地强化对某一受众的传播, 从而确保典型宣传完成“碎片化”的连续拼接, 实现典型宣传的最大效能。

参考文献

[1]王丹, 新闻宣传要把握好时、度、效[N].河南日报, 2013.09.13

[2]董云虎, 舆论引导工作要把握好“时度效”[J].求是, 20J13.10.16

把握媒体宣传 篇2

认真学习准确把握 精心组织 全力宣传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意义的关键时期召开的重要会议,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有关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的建议》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结合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确定了“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总体思路,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对今后五年的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是指导“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钢领性文件。近期召开的党代会、人代会、政协会讨论通过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该《纲要》全面总结了我县十一五时期取得的辉煌成就,阐述了我县2011-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战略和发展布局,明确提出了“十二五” 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目标、任务及政策措施,集中体现了县委、县政府的施政方针和决策意图,对于我县抢抓发展机遇,奋力攻坚破难,实现赶超跨越,加快建设生态环境优美,发展要素聚集,产业特色突出,城乡统筹和谐的四川丘陵生态经济强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一名副科级领导干部,既要认真学习中央的建议,还要认真学习县上的规划纲要,吃透文件精神,把握科学发展,更好更快发展这个主题,把文件精神体现在自己的工作思路和举措之中。结合本人从事新闻宣传工作实际,当前应全力抓好文件精神的宣传。

黄金周新闻宣传把握三原则 篇3

现在, 黄金周假期和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小假期让人们尽情地享受生活, 纸媒体如何把假期新闻做活、做好, 来吸引读者眼球, 《锦州晚报》通过不减版面、充满亲情、周到服务三原则, 使黄金周新闻宣传受到读者赞誉。

现在, 每年的春节、国庆节黄金周假期和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小假期让人们尽情地享受生活, 如何把假期新闻做活、做好, 来吸引读者眼球, 成了各家报纸苦心经营的手段、这也是体现报纸特点的一片新天地, 更是争夺报业市场的一种手段。《锦州晚报》编发一些有针对性的新闻, 使黄金周新闻宣传凸显三原则。

一、不减版面

报纸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 也有一个如何对待用户 (读者) 的问题。一些报纸在节假日减少报纸的容量, 平日出版对开16版、20版或24版的, 节假日时只出对开8版, 还有的报纸在节日期间干脆休刊几天。开始有的读者对此心怀怨气, 后来也就见怪不怪了。

报纸在节假日减版, 对于零售市场来说, 于消费者的利益无损;但对于整月的订户来说, 似乎就有缺斤短两之嫌了。因为月订价是按每期零售价算出来的, 有的报纸即使是月订价低于每期报纸零售价的总和, 那也是出于稳定市场的目的而采取的一种促销办法, 而绝不是考虑到节假日减版的因素。

不可否认, 节假日减版, 除了可以让报社的工作人员得到休息以外, 因为收了钱而不发“货”, 还有一定的经济利益。但象《锦州晚报》这样一张面对市场、以自费订阅为主的报纸, 长此以往, 会失去读者的信任, 难以在竞争中立足。

基于上述考虑, 从对读者负责的角度出发, 从诚信的角度出发, 《锦州晚报》从创刊的那一天起至今, 在节假日和公休日从来没有减版。这种做法, 现在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走向市场的报纸的认同。

二、充满亲情

我们的不少报纸, 包括《锦州晚报》在内, 平时对重要会议和领导人公务活动的报道占了要闻版的大部分版面。到了重要的节假日, 这些报道大大减少。在长达7天的休假期间, 各个机关、许多企业休息, 记者按常规采访找不到对象。在这种情况下, 一张报纸如何做到导向正确、格调高雅、内容丰富, 确实需要费些思量。

在节日长假期间, 人们离开了工作场所, 或聚会, 或探亲, 或旅游, 或娱乐, 沉浸在一片亲情、友情之中。可以说, 在这期间, 最容易吸引人、打动人的, 就是一个“情”字。作为一张在锦州地区和群众紧密相连的报纸, 这几年来, 每逢重大的节假日, 《锦州晚报》千方百计在“情”字上做文章。2006年和2007年春节。《锦州晚报》在一版开辟了《回家过年啦》栏目, 专门报道多年离家的游子回乡探亲的情景。2007年春节, 社会新闻部开展了两项活动, 与此相对应, 在社会新闻版上开辟两个专栏, 一个是《寻亲觅友热线》, 一个是《救助困难群众》。《寻亲觅友热线》, 是为失去联系的战友、朋友、亲人在报纸上公布线索, 使他们尽早见面, 由此挖掘出一个个生动感人的故事。这个栏目推出后, 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 竟让报社欲罢不能, 一直坚持到现在。救助困难群众活动是在取得了企业赞助的前提下, 在报纸上征集符合一定条件的特殊困难家庭, 对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让他们能高高兴兴地过上一个好年。活动方案公布以后, 报名非常踊跃。报社及社会有关人士从中确定上百个家庭, 分别按不同标准予以资助。在发放慰问金大会上, 当他们接过慰问金时, 用“感激涕零”来形容会场上的气氛绝不夸张。

表面看来, 这些报道是以“情”来贯穿的, 但在实质上, 我们是通过这些来渗透中央和市委对新闻宣传的要求, 体现广大群众对党、对祖国、对家乡、对社会主义制度的热爱。

三、周到服务

过去有人说, 节假日期间, 大家都忙于聚会、娱乐、购物, 很少有人坐下来看报, 报纸的内容是否丰富关系不大。表面看来这种观点有一定的道理。但若往深处想想, 读者不是也需要从报纸提供的信息中了解哪些地点适合自己聚会、娱乐、购物吗?这正是报纸可以大做文章之处。也就是说, 这个期间报纸的服务性, 将是读者最关注的内容之一。以服务读者为宗旨的今晚报, 早在报业市场竞争还不很激烈的时候, 就把节假日期间的服务性报道列为重要议题。

节假日出行的人多, 他们非常关注天气情况。《锦州晚报》就及时把天气情况在报纸上介绍, 特别是天气将要出现重大变化时, 利用出版时间的优势, 提前预告。

这几年, 广大群众节日聚会由家庭逐渐改为餐馆、饭店。到时能否定上位置, 成为计划聚会的人关注的事。由此, 餐饮业营业状况, 就成了《锦州晚报》节假日经济宣传的重点。

在没有实行双休日制度之前, 春节是休息时间最长的假期, 有的商场循惯例这时也关门休息, 或者缩短营业时间, 群众不了解这些情况, 节日外出购物时就可能浪费时间, 走冤枉路。想到群众所需, 《锦州晚报》在报纸上辟出版面, 把各大商场营业时间变化列出表格, 让读者心中有数。近两年来, 商家也看好节假日的商机, 节假日不但坚持营业, 还开展各种形式的促销活动吸引顾客。我们的服务性报道也适应这种变化, 把营业时间表改为促销活动表, 便于读者选择参与。与此相似的天津各大文化娱乐场所的节日安排、活动状况, 自然也成为《锦州晚报》节日期间报道的重点。

把握意识形态工作发展思想宣传 篇4

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与党坚持组织路线为政治路线服务的历史一脉相承。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组织路线问题,坚持组织路线为政治路线服务,为党的壮大和事业发展提供了重要保证。党的六大明确提出“组织路线”的概念。1938年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明确指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并提出“才德兼备”的干部标准和“任人唯贤”的干部路线。邓小平同志明确指出,“中国的稳定,四个现代化的实现,要有正确的组织路线来保证”,并且提出了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历史充分证明,正确的组织路线是我们党发展壮大的重要法宝,是党和国家事业胜利前进的坚强保证。

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直接产生于党的十八大以来党进行伟大自我革命的实践。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坚定决心、顽强意志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同向发力,坚持贯彻新时期好干部标准,坚持强基固本,坚持正风肃纪、严惩腐败,开创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局面。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就是在党正本清源的伟大实践中形成的。

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要在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从严治党伟大实践中去落实。5年多来,全面从严治党取得了显著成效,但还远未到大功告成的时候。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四种危险”是长期的、尖锐的,影响党的先进性、弱化党的纯洁性的因素也是复杂的,党内存在的思想不纯、政治不纯、组织不纯、作风不纯等突出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特别是在新时代,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涵盖领域的广泛性、触及利益格局调整的深刻性、涉及矛盾和问题的尖锐性、突破体制机制障碍的艰巨性、进行伟大斗争形势的复杂性,都是前所未有的。坚持和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就要围绕解决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不断深化党的伟大自我革命,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充分发挥党的组织优势,激发全党奋斗精神,团结带领人民群众为推进伟大社会革命不懈奋斗。

上一篇:植物油脂下一篇: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