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治疗术

2024-05-10

介入治疗术(精选十篇)

介入治疗术 篇1

1 临床资料

2008年1月—2009年5月我科行介入手术治疗50例肝癌患者, 男32例, 女18例, 年龄26岁~74岁, 平均住院天数7 d.患者均为临床状况稳定、意识清醒者。

2 心理干预护理

2.1 心理状态评估

采用干预前后对介入手术患者进行护理评估1次。通过详细的护理评估, 干预护理前发现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如下:50例患者均对手术不了解, 不知道如何配合产生紧张情绪。48例患者因为担心化疗药物的副作用、可能产生的手术并发症、对手术治疗效果的顾虑产生了焦虑情绪, 情绪不稳定。40例患者因不习惯术后床上大小便、医疗费用问题产生了恐惧情绪、睡眠障碍。10例患者因为疼痛、对治疗丧失信心、得不到社会支持系统的帮助产生了悲观情绪, 对生活失去希望。

2.2 心理护理目标

消除不良心理, 稳定情绪,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调动患者对介入手术治疗自我护理的主观能动性,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3 心理护理干预措施

2.3.1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护士应积极主动与患者交流, 建立相互信赖的关系, 从生活上关心患者, 了解其心理活动, 满足身心所需, 耐心倾听, 鼓励患者表达内心感受。

2.3.2 提高认知

对介入手术过程的不了解、如何配合手术、对化疗药物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加重了患者的痛苦。护士以聊天的方式, 根据不同的文化程度、不同的年龄、不同层次采取不同的宣教方式, 介绍发病原因、手术目的、方法和预期疗效、以及可能出现的各种不良反应, 使患者有足够的心理准备。介绍成功病例及已接受本方法治疗患者的疗效情况, 或让治疗成功患者现身说法, 缓解患者紧张情绪。介绍手术医生的高超医术, 术中、术后的注意事项以及术中不适与配合。告知患者消极情绪会影响整个治疗, 加重病情及使机体抵抗力下降, 鼓励其正确面对现实。收集病史资料, 正确引导和鼓励患者提出问题, 耐心解释患者提出的问题, 正确理解手术的利弊, 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手术治疗, 改变不良认知。术前1 d~2 d培养患者床上排便的习惯。对于疼痛的患者应根据疼痛的部位、程度、时间对疼痛作出正确的评估与处理, 必要时可根据WHO推荐的三阶梯治疗原则, 进行有效的疼痛控制。

2.3.3 睡眠指导

睡眠是一种复杂、规律、循环、可逆和重要的生理现象, 是恢复及储存体力的重要过程。睡眠质量差可以引起个体感觉、思维、行为障碍, 影响人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等许多方面。通过环境的干预, 提供舒适安静、适宜睡眠的病房环境, 同时进行睡眠卫生教育, 让患者掌握一些睡眠卫生知识包括作息时间, 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并消除干扰白天警醒和夜间睡眠质量的日间活动[1]。护士巡视病房或者交接班时要动作轻, 说话轻, 用地灯照明, 光线要弱, 根据患者的要求提供合适的床及枕头等, 改善患者睡眠状况。

2.3.4 利用社会支持系统的帮助

首先了解家属的想法, 指导家属在治疗护理上关心体贴患者, 改变患者家属的消极情绪, 不让消极情绪影响患者。同时实施家庭干预导入, 放宽家庭探视以建立持续的情感支持, 解决患者的不良心理状况。

2.3.5 松弛疗法

通过行为训练, 可帮助患者降低心理应激和躯体症状, 控制心率、血压等。另外, 通过音乐疗法可减少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对紧张焦虑的心理反应。护士指导患者出现消极情绪时有意识地进行控制和调节, 警告自己停止一切思考。

2.3.6 经济干预

增加经济透明度, 根据患者的家庭经济状况选择介入治疗用药。每日发放费用清单, 使患者了解住院费用, 对有疑问的费用可随时到护士站查询。加强药物知识宣教, 解释药物使用的目的和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努力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 使患者更好地配合介入治疗。

2.3.7 自我心理护理

告知患者当不良情绪产生时, 告诫自己一切都是暂时的, 相信自己能顺利进行介入手术治疗, 战胜疾病。

3 结果

通过实施心理护理干预, 38例患者情绪稳定, 以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手术治疗护理, 对生活有了信心, 总有效率为76%.

4 讨论

肝癌早期由于缺乏典型的症状, 出现临床表现时已多为中晚期, 患者知晓后必然有很重的心理负担。肝癌介入治疗手术前患者都希望获得相关手术信息, 对介入治疗手术前患者进行有效的心理分析和评估, 正确地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 具有重要作用, 加强术前的健康教育给予适当的心理支持可大大减少2, 3级疼痛的发生率[2,3], 更好地达到手术的预期效果。通过心理干预给患者以战胜疾病的信心, 指导患者有效控制不良情绪, 调整心理应激反应, 对促进介入手术的成功和康复, 减少痛苦, 改善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命均有积极的意义。

摘要:目的 探讨如何对肝癌介入术前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以促进手术的成功。方法 以护理评估的方法对50例行介入治疗患者手术前后的心理状态进行分析, 针对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 50例患者术前均有紧张情绪, 40例患者有恐惧情绪, 10例患者有悲观情绪。经过心理干预和心理护理, 患者的心理状况明显得到好转, 手术顺利进行, 减少了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肝癌介入手术治疗术前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对手术的成功起到良好的协同作用。

关键词:肝癌,介入治疗,心理干预,护理措施

参考文献

[1]卢秀芳, 张玲芳.护理干预在改善肿瘤患者化疗期睡眠质量中的运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09, 13 (8) :14-15.

[2]韩红霞, 黄辉.癌症化疗患者100例舒适护理的讨论[J].海南医学院学报, 2008, 14 (4) :445.

心导管介入术护理常规 篇2

先心病心导管介入封堵术是近十五年来在心脏病介入治疗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分支学科,通过穿刺股动脉或股静脉,插入特制的导管,将特制的封堵器由外周血管送入达到所需要治疗的病变部位,将封堵器释放并固定在病变部位,以达到治愈的目的。

一、术前护理

(一)常规检查

体格检查、普通化验、心电图、心脏彩超

(二)介入治疗前的治疗及护理

(1)纠正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避免哭闹,以减少活动量。(2)进食原则少量多次,有助改善心功能。

(3)注意预防呼吸道感染,通常我们都采取单人或病床少的房间。保证充足睡眠。

(三)术前一天

(1)向患儿及家属介绍手术的方法及注意事项,讲述成功的例子,减轻焦虑心理。对于年龄较大的患儿多交流、沟通,训练床上排尿等。(2)术前一天遵医嘱使用抗生素。

(3)清洁皮肤准备:股动脉及股静脉是最佳选择穿刺点,所以股部清洁非常重要,局部有溃烂及感染时暂停手术。

(4)禁食水:1y以上患儿禁食水6h,小于1y禁食水4h,禁食期间,适量补液,预防术中低血糖、低血容量性休克。

(5)前应置好留置针:一般选择在左下肢,便于术中操作。(6)交代家长做好术后生活用品准备:牛奶、纸尿裤等。(7)患儿去导管室前家长应督促或协助排净大、小便,预防介入治

疗手术时行股动静脉穿刺误伤膀胱。

二、术后护理

(1)患儿置病床,立即予低流量吸氧1升分。(2)予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3)接心电图导线,观察心率、心律、呼吸频率及节律。(4)接经皮氧导线,测量数值。

(5)接血压导线遵医嘱测量血压:15min4、30min4、1h3次,直至平稳。(6)静脉穿刺侧制动4~6小时,按压1小时,放松后无出血不按;有出血继续按;动脉穿刺以左手食指、中指两指按压穿刺点止血3小时以上;压迫点在皮肤穿刺点近心侧1~2cm处,穿刺侧肢体制动12小时。卧床制动期间做好生活护理。

(7)定时扪及穿刺侧足背动脉搏动的强弱,并与对侧进行比较。观察穿刺侧有无局部血肿,当血肿明显增大或穿刺点有新鲜出血时,必须加压,直至出血停止。

(8)注意观察穿刺侧皮肤温度、颜色,并与对侧进行比较;若穿刺侧的下肢发凉、变紫予以按摩、揉搓,处理后无明显改善,立即通知医生行溶栓、抗凝等对症处理。

(9)注意观察全身情况:面色、小便颜色等。

(10)全麻术后禁食水4~6小时,清醒后2小时无恶心、呕吐,可试饮水。(11)固定患儿四肢,保持患儿安静,烦躁时可用镇静剂。(12)及时、准确记录各项数值。

三、并发症护理

(1)溶血:术后严密观察患儿鸟良机颜色,观察体温。发生溶血时遵医嘱应用碳酸氢钠碱化尿液、激素治疗,保护肾功能。

(2)血栓栓塞:对足背动脉叫对侧弱、皮温较对侧低者,使用肝素5000u加入0.9%NS中静脉注入,必要时6小时重复1次。

(3)封堵器移位、变形或脱落:一旦发生用异物钳取出或外科手术。

四、健康教育

(1)先心病介入封堵术后不能做核磁共振检查,其他检查不限制。

(2)嘱患儿3个月内避免剧烈运动,如跑、跳等;经常观察穿刺处,防止穿刺部位愈合不良而形成血肿。

(3)保证营养,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以增强体质。同时给予适量的粗纤维蔬菜以保持大便通畅。

(4)先心病介入术后一年内不能受外伤,注意防治感染。

(5)介入术后一年后可以上体育课进行一些运动,但是也要避免剧运动,有异常情况需随诊检查。(5)定期随访。

介入治疗术 篇3

关键词:子宫动脉 介入栓塞 子宫切口妊娠

【中图分类号】R-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400-02

剖宫产后切口妊娠(cesarean scar prenancy.CSP)指受精卵及滋养细胞种植于子宫切口瘢痕处,为较少见的异位妊娠,是剖宫产的远期并发症之一,极具危险性。本病早期诊断较困难,目前首诊误诊率仍高达76%[1],常被误诊为宫内早孕或流产,在行人工流产术中发生难以控制的致命性大出血,传统的治疗需行子宫切除。本文主要介绍我院以子宫动脉栓塞术后清宫术治疗CSP,探讨其临床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对我院2009年1月至2002年9月的4例CS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经实验室及影像学确诊,生命体征尚平稳,无凝血功能障碍。患者年龄21~36岁,平均25.5岁;均有剖宫产史,其中1例2次剖宫产史;剖宫产方式均为子宫下断横切口;此次距剖宫产时间最短5个月,最长7年;3例患者有停经史,1例产后哺乳,月经未来潮;3例有不规则阴道流血,1例无症状阴超发现入院;血HCG2000到>10000mIU/ml不等。

1.2 方法。患者取仰卧位,常规消毒手术野,铺无菌巾,局部麻醉,采用Seldinger’s技术穿刺右侧股动脉,插入血管鞘,选用5Fcobra导管将其插入至左侧髂内动脉,同步行盆腔血管数字减影术,明确出血部位及血管分布,连接高压注射器,造影观察盆腔血管分布及子宫动脉开口走行,在导丝引导下,将导丝超选择插入子宫动脉,造影可见子宫轮廓,宫体区域造影剂显示正常,子宫下段区域造影剂浓染,提示血管丰富。推注混合造影剂的明胶海绵颗粒予以栓塞,造影证实栓塞成功,同法给对侧血管进行插管栓塞。术毕穿刺部位加压包扎,右下肢制动8小时,平卧休息24小时。术后给予抗感染,补液对症治疗,24小时后行清宫术。

2 结果

4例患者均成功行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2例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热,最高不超过38.2℃,1例诉腰部酸痛,考虑盆腔脏器缺血所致,一般常规抗生素及对症处理后均有效控制,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异位栓塞致盆腔脏器坏死、感染等并发症。栓塞术后一次性终止妊娠,清宫术中出血量约50-70ml,相当于正常月经量。术中及术后未出现大出血,子宫切除及危及生命的严重并发症,清宫术后恢复良好,3天后复查彩超提示子宫附件无明显异常,随访一月至三月,月经均恢复正常。

3 讨论

3.1 原因。CSP是子宫肌壁间妊娠的一种特殊类型,属于较少见的异位妊娠[2]。其发生原因的原因可能是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出现愈合不良,瘢痕组织形成较为宽大,进而遗留下缝隙或者空洞,局部内膜缺损或炎症反应导致受精卵着床在瘢痕处,内膜无法充分的蜕膜化,从而出现绒毛植入或者宫内着床后出现供血不足,为了摄取到机体应用的营养,绒毛部分伸入到子宫切口瘢痕处,甚至可能到宫颈部位因峡部管腔狭窄,不利于孕囊的发育,常发生早期流产或不规则阴道流血。绒毛或胎盘的植入,瘢痕组织收缩功能差,又加上处于子宫动脉交叉入口处,血供极为丰富,如临床上诊断不明即行清宫术极易发生难以控制的大出血,甚至危及生命。

3.2 诊断。诊断标准[3]:①有剖宫产史,本次早孕有阴道流血,检查发现子宫下段增大膨胀。②HCG测定,血或尿HCG阳性。③超声:官腔,宫颈管,附件区均未见孕囊,彩超示子宫下段典型的孕囊声像,孕囊周边探及明显的环状血流信号,血供来源于子宫下段前壁肌层,下段前壁肌层变薄或连续性中断,回声紊乱,切口与肌层分界不清。超声检查是疤痕子宫切口早期妊娠诊断的金标准。

3.3 体会。随着剖宫产率的上升,切口妊娠也在逐渐增加,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术可使出血的靶血管闭塞,阻断胚胎血供,造成滋养细胞缺血缺氧,而且,一旦发生大出血时,更是唯一可替代子宫切除的止血方法[4]。我院使用的栓塞剂是中效可吸收的明胶海绵,一方面将出血动脉从末梢处开始栓塞至主干,闭锁整个动脉管腔,另一方面仅能栓塞末梢动脉以上的动脉管腔,不破坏毛细血管网,使子宫可以通过其他交通支获得少量血供维持需要而不致坏死。明胶海绵在栓塞后14-19天可自行吸收,3个月完全吸收,使被栓塞血管复通,不影响再生育功能[5]。介入治疗对子宫、部分的毛细血管床无影响,因此,对卵巢的功能,月经恢复没有明顯影响,有研究表明在介入治疗中卵巢、皮肤及其他器官所受的辐射剂量均在正常可耐受范围内,不会引起明显的损伤。

4 结论

动脉栓塞介入治疗子宫切口妊娠安全可靠,可有效预防和控制传统治疗手段易导致的大出血、子宫破裂等严重并发症,不需要切除子宫,不影响再生育功能,且微创,易被患者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临床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323

[2]单震丽,朱建龙,洪向丽.剖宫产术后43例瘢痕妊娠的治疗的讨论[J].中国妇幼保健,2009,24(23):3216

[3]王靖辉,刘玉侠,郭海欧.子宫动脉灌注栓塞术在宫颈妊娠或子宫下段切口妊娠中的应用[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0,32(1):114-115

[4]潘春煦,韩林飞,扬鹏等.剖宫产术后瘢痕部位妊娠20例诊疗分析[J].国际妇产科学杂志,2009,36(1):82-84

介入治疗术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7年1月—2009年12月开展放射介入栓塞治疗产后大出血共48例, 年龄21岁~43岁;妊娠38周~42周;阴道分娩后大出血29例, 剖宫产术后出血19例;出血量小于1 000 mL 12例, 1 001 mL~2 000 mL 25例, 2 001 mL~3 500 mL 11例;34例病人处于休克状态;经过大量补液、输血、止血、缩宫等保守治疗无效时均立即进行介入治疗。

1.2 方法

在积极抗休克、改善凝血功能的同时在局部麻醉下采用放射介入栓塞术治疗, 行左侧股动脉穿刺插管, 根据病情插至双侧髂内动脉或子宫动脉, 随后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明确出血部位后用吸收性明胶海绵颗粒栓塞 (直径566 μm~710 μm) , 栓塞后再次造影, 证实无出血后拔管, 穿刺部位压迫15 min~20 min后加压包扎穿刺点。

1.3 结果

48例严重产后出血病人行介入治疗后成功止血47例, 1例效果不满意又行子宫切除手术治疗成功止血。随访47例病人无并发症发生, 未再出现异常出血, 月经正常来潮。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产后出血来势凶猛、病情危重, 而介入栓塞治疗是一种新的诊疗技术, 病人对该技术缺乏了解, 会产生程度不同的焦虑。病人担心介入治疗能否收到良好效果、介入治疗对人体的不良影响有多大等, 从而影响对治疗的信心及效果, 应针对病人不同的心理进行恰当的心理疏导。术前向病人及家属讲解介入治疗的优点, 如创口小、出血少、机体功能恢复快、能保持女性器官完整、保留生育能力等。介绍同病种恢复期病人现身说法, 以消除病人的不良心理, 从而减少术后不良反应、促进术后康复。

2.1.2 术前准备

对休克病人在配合医生纠正休克的同时迅速通知介入室, 并备齐术中所需的介入导管、栓塞剂、造影剂、肝素、沙袋等物品, 保证充足供氧;严密观察病人生命体征变化、阴道出血量、尿量及全身反应;积极完善术前各项检查, 标记足背动脉搏动点, 以便手术中、术后观察足背动脉搏动情况, 测量双下肢周径并记录, 以便术后观察末梢血液循环。

2.2 术后护理

2.2.1 体位

病人回病室后取平卧位, 保持穿刺侧肢体伸直, 制动8 h, 穿刺部位沙袋加压8 h, 告诉病人避免屈膝、屈髋、咳嗽和打喷嚏动作, 以免局部压力突然增高而导致出血。24 h后指导并协助病人下床活动。

2.2.2 病情观察

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变化, 持续心电、血压、脉搏、呼吸、血氧饱和度监测。密切观察穿刺点有无血肿形成, 阴道出血量及颜色, 子宫收缩情况, 宫底高度、硬度, 以了解栓塞效果及有无再次出血的发生。监测尿量和中心静脉压, 观察休克改善情况, 观察足背动脉搏动情况、穿刺侧下肢血液循环情况并做好记录。若病人下肢出现疼痛 (pain) 、麻木 (parasthsia) 、运动障碍 (paradysis) 、无脉 (purlseless) 和苍白 (palor) “5P”征时常提示肢体动脉血栓形成, 护士应积极配合医生做好溶栓术或手术切开取血栓准备[3]。本组均未发生下肢血栓形成并发症。

2.2.3 基础护理

协助病人做好生活护理, 做好饮食指导。鼓励病人多饮水, 促进造影剂排出;嘱病人让新生儿早吸吮, 促进子宫收缩;嘱病人保持会阴部清洁, 每日会阴部护理2次。

3 小结

传统治疗产后大出血方法是在输血和药物治疗均不奏效的情况下最后只好切除子宫, 达到止血的目的, 这样虽然保住了病人的生命, 但却使其丧失了生育能力, 留下终身遗憾。放射介入栓塞技术是通过放射科专用介入治疗设备, 经导管栓塞双侧子宫动脉的诊疗技术, 是放射科与产科密切配合治疗产后大出血的最佳手段, 整个手术只需20 min~30 min, 创伤小, 止血迅速彻底, 既可挽救病人的生命, 又能保留病人的生育能力。通过对48例放射介入栓塞治疗产后大出血的护理, 体会到精湛的手术技术只有结合完善的术前准备、及时正确的术后护理康复锻炼、积极预防各种并发症才能获得最理想的疗效。术前进行心理干预及充分的术前准备, 术后严密观察、细心护理, 是保证介入治疗成功的关键, 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有利于促进病人顺利康复。

参考文献

[1]杨智敏, 戴文新, 高燕, 等.血管性介入治疗在妇产科出血性疾病中的应用[J].实用妇产科杂志, 2006, 22 (10) :631-633.

[2]乐杰.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224.

临床介入治疗质量控制标准 篇5

(试用稿)

为了规范临床介入治疗工作,保证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国家和卫生部有关法律与文件精神,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制定临床介入诊疗质量控制标准。

一、开展临床介入治疗技术的基本要求

1、开展临床介入诊疗项目的医疗机构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①独立的临床介入治疗医师、护士办公室,诊疗室,介入手术治疗室;医疗机构要有重症监护室;开展心血管病介入治疗的医疗机构有胸外科;

②有符合放射防护条件的心导管室;临床介入治疗手术间面积最低标准为50m2,并配备手术控制室、医生办公室、器材储备间、手术准备间、料理间等。

③医疗机构临床介入治疗室要求配备有心血管造影机、具有记录功能的心电及压力监测设备、除颤器、高压注射器、供氧设备、各种介入治疗的常用药品及急救药品箱;符合放射防护条件,机房内不应有非相关家具及器物,机房X线防护应大于0.5毫铅当量,控制室面积应能满足日常工作及机器维护要求,周边防护应大于1毫铅当量。

医疗机构拟开展冠心病介入治疗除满足上述条件外,还应当配备800mA,120KV以上并具有电动操作功能、影像质量和放射防护条件良好(最好数字化)的心血管造影机;医疗机构拟开展心内电生理检查和心律失常介入治疗除满足上述条件外,还应当配备八导联或以上的多导生理仪。

④具有临床介入治疗技术资质的医师。

⑤单独设置介入病房的医院要求至少配备病房主任1名,负责医生1名,经治医生1到数名,病房主管护师1名,护师及护士多名。

2、新开展临床介入诊疗技术的医疗机构应当向省临床介入治疗质量控制中心提出专业技术评价申请,并提交下列材料:

①开展临床介入诊疗项目申请; ②《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③已经具备的人员、技术条件和设备、设施情况; ④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材料。

3、根据湖南省具体情况,一级医院目前暂不宜开展临床介入治疗工作。

二、开展临床介入治疗人员的基本要求

1、医疗机构开展临床介入治疗需配备一支专业的、经过培训合格的医、技、护队伍。独立从事临床介入治疗的医师应具备以下条件:

①取得《医师资格证书》和《医师执业证书》;

②具有主治或主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并有3年以上临床诊疗工作经验;

③经过卫生部门认可的培训基地(或三级医院临床介入治疗相关专业)的系统培训并考试、考核合格;

④在培训基地(或三级医院临床介入治疗相关专业)完成培训后1年内,在上级医师指导下继续在符合开展临床介入诊疗技术条件的医疗机构,作为术者至少完成与培训期间要求相同的病例数;

⑤经2名具有临床介入诊疗技术资质、具有主任医师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推荐;

⑥所在医疗机构同意;

⑦在境外接受临床介入治疗系统培训6个月或6个月以上的医师,具有培训机构出具的证明,并经相关考试、考核,可申请开展相应的临床介入诊疗工作。

2、新开展临床介入诊疗技术的医师应当向省临床介入治疗质量控制中心提出专业技术评价申请,并提交下列材料:

①从事临床介入诊疗活动申请表; ②有效身份证明;

③《医师资格证书》和《医师执业证书》; ④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证书; ⑤临床诊疗工作经历证明;

⑥卫生部认可的培训基地(或三级医院临床介入治疗相关专业)系统培训证明和考试、考核合格证明;

⑦符合开展临床介入诊疗技术要求的医疗机构出具的该名医师完成介入诊疗规定病例数的证明;

⑧2名具有临床介入诊疗技术资质、具有主任医师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医师的推荐书; ⑨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材料。

3、临床介入手术室配备主管或者主管技师以上职称的技术人员,主管护师或者主管护师以上职称的护理人员。二级医院开展临床介入治疗工作原则上要求技师、护师在培训基地(或三级医院临床介入治疗相关专业)系统学习培训半年以上,并经考试、考核合格方可开展临床介入治疗工作。

三、开展临床介入治疗的执业要求

1、不具备上述临床介入诊疗技术条件的医疗机构和医师不得开展相应的临床介入诊疗工作。

2、医疗机构必须使用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介入诊疗器材,不得重复使用一次性介入诊疗器材。

3、医疗机构必须从具有资质、能提供良好培训和售后服务、严格执行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制度的生产经营企业采购相应的临床介入诊疗产品。

4、实施临床介入诊疗应当与患者或其委托人签署知情同意书;当患者不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时,应当与患者直系近亲属或其代理人签署知情同意书。

5、从事临床介入诊疗的医师发生二级以上负主要责任的医疗事故,应当接受再次相关培训并经考试、考核合格后,方可重新独立从事临床介入诊疗工作。

6、开展临床介入诊疗项目的医疗机构应当建立介入诊疗器材管理制度和比较完善的数据库;使用后要求将植入体条形码(产品编号)贴于病历或介入手术记录以备查;认真执行介入器材的处置制度。

7、积极参加学术交流活动,独立从事临床介入诊疗的医师每年至少取得国家一类继续教育学分8分或二类继续教育学分10分。

四、临床介入治疗科室管理制度

1、各级医师(主任、副主任、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医师、医士、主任技师、副主任技师、主管技师、技师及技士)岗位责任制度,职责明确。

2、急诊病人术前严格实行首诊负责制、查房制、术前讨论制、疑难会诊制,层层把关,必要时组织省介入治疗质控中心专家会诊或省外专家会诊,急诊病人执行报告制。

3、临床介入治疗工作制度,坚持介入手术前访视病人制度、手术前对病人病情评估记录,有介入手术前与病人、病人家属谈话和签字的制度;对危重疑难病例有手术前讨论或向上级医师、机构咨询的制度;交接班制度,定期质量评估 制。

4、诊断结论报告审核制:临床介入手术后由主治医师或主治以上医师审核后作出结论,疑难病例须经科室讨论。

5、资料借阅工作制度。

6、严格选择适应证,充分做好术前准备,术中遵守操作常规,严格履行无菌操作原则。

7、坚持手术病理追踪制度与随访制度,提高临床介入影像诊断与病理诊断相符率;随访要有书面记录,资料齐全、真实可靠。

8、建立差错事故登记,严重不良事件的讨论和报告制度。

9、临床介入治疗科室成立以科主任、技术组长、护士长等人组成的医疗质控考评小组。

五、医德医风建设要求

从事临床介入治疗的工作人员要求有良好的医德医风,具体要求参照1988年12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发布《医务人员医德规范及实施办法》中有关规定执行:

1、严格按照医疗操作技术规则执行。

2、救死扶伤,以病人为中心,千方百计为病人解除疾痛。

3、尊重病人的人格与权利,履行告知义务。

4、文明礼貌服务,遵纪守法及规章制度,拒收红包、礼品及回扣。

5、钻研业务、精益求精。

六、临床介入治疗各专科的医疗项目的质量控制标准与评价办法由省临床介入治疗质量控制中心另行制定。

附件一:临床介入工作室工作制度

1、临床介入治疗室工作人员应具备高度的责任心,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作风严谨,反应灵活,有较强的应急能力。

2、值班者严守岗位,随时准备接受紧急手术,病人入手术间后,手术间不得离人。

3、临床介入工作室护士负责导管手术的配合工作。

①了解介入科手术操作方案及步骤,准备术中全部手术器械,导管及附件等; ②准备必要的药物及造影剂等,配合手术医生进行抢救工作; ③术后手术器械、导管清洗、整理和消毒。

4、临床介入工作室技术员需受过DSA的专业技术培训,熟悉造影专业知识,熟练掌握X线机、电视录像机的操作,熟练掌握工作站的操作、胶片的冲洗技术及高压注射技术,负责机器的维护与保养,做到专人专责。

5、严格控制介入室内人员的密度与流量,进入介入手术室的工作人员必须穿好工作服,换鞋入内,进入手术间需戴好口罩。凡进入介入室的见习参观人员,必须严格遵守介入室的参观规定和接受介入室人员的指导,不得到处走动。非值班人员不得擅自进入手术间,一切私物不得带入工作区。

6、临床介入工作室内一切物品、仪器、药物等物应分类,定位放置,专人保管,定期检查检修,以保证使用,用后及时补充及归原,剧毒麻醉药品需加锁保管。

7、临床介入工作室随时保持整洁,清洁工具分区使用,手术间每日湿式打扫两次,紫外线照射一次,每周彻底清扫一次,药物薰蒸一次,每月无菌培养一次(包括空气、灭菌后的物品、工作人员的手等)。

8、无菌物与有菌物严格分开,一切无菌物品必须专柜专室存放,标签清晰,并放有无菌效果指示卡,物品灭菌后一周未用者须重新消毒,各类浸泡盆及持物瓶每周消毒一次及更换消毒液,敷料贮槽每天消毒,泡手液每周测定浓度与清洁度1~2次。

9、做好X线防护,工作人员进入机房上台工作时须穿好铅衣,戴好铅围脖,工作人员尽可能采用远距离操作技术,认真贯彻执行保健条例,定期监测所接受的X线剂量,定期体检,同时做好患者的X线防护。

10、操作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对一切违反无菌消毒原则的现象立即采取补救措施,不得将就马虎。

11、手术时严格认真,不得闲谈,手术过程中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对一切口头医嘱须经复述核对后方可执行,使用剧毒麻醉药及静脉用药时须经两人核对。

12、手术过程中严密观察病人情况,随时报告医生,集中精力注意手术进展情况,准确及时地供应所需物品,配合手术顺利进行。

13、做好手术室的料理消毒工作,非一次性用物均需消毒→清洁→灭菌程序处理。

14、做好手术登记与统计工作。

附件二:临床介入手术室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制度

1、紫外线灯功率两月测一次,50~70um/cm2以上有效,新管100um/cm2,酒精每周测比重1~2次(加至75%),“84”消毒液每日测浓度一次(2~5‰)。

2、消毒灭菌物品内放化学指示卡,外面贴有化学指示胶带,有打包者,质检者,灭菌日期标记,化学指示卡变成黑色,灭菌有效期七天。

3、工作人员的手及物品表面细菌学检查不得检出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菌。

4、每周空气细菌学检查,手术间细菌数<200个/cm3。

5、一切无菌物必须保存在清洁、干燥、密闭的柜内,离地面不得少于25cm,离天花板不得少于50cm,离墙不得少于5cm。

6、配制各种消毒液应有量器,泡手及泡用后物品的消毒水每日更换。

7、换下的脏被服不得随地乱丢,应在指定处存放及清点。

8、介入手术间应有专人管理,所用之物,应做到定点、定位、定数。

9、进入手术间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

10、保持手术间整齐清洁,每晨术前用0.2~0.5%“84”液做平面清洁一次,每日空气消毒一次。

介入治疗术 篇6

476600河南永城市人民医院



摘 要 目的:探讨Ⅱ期宫颈癌患者术前介入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术前经介入化疗栓塞治疗Ⅱ期宫颈癌患者34例,术前采用动脉插管化疗而后行双侧髂内动脉栓塞,患者年龄29~68岁,平均50.5岁。结果:34例经过介入化疗后10~14天后病灶体积缩小明显,达到手术治疗的指征,所有患者均获得手术机会,术中出血明显减少,34例患者术后病理示部分瘤细胞变性、坏死,瘤细胞数量减少。清扫的盆腔淋巴结数平均19~23个,病理未发现转移。结论: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是Ⅱ期宫颈癌术前有效的辅助治疗手段。

关键词 宫颈肿瘤 血管造影术 栓塞术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2.166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Ⅱ cervical cancer patients before intervention clinical value.Methods:In our hospital in January 2008-March 2011 preoperative interventional embolization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cervical cancer stage Ⅱ,34 cases of preoperative use of arterial chemotherapy and then underwent bilateral internal iliac artery embolization,patients aged 29 to 68 years,mean 50.5 years old.Results:the results of 34 intervention 14 days after chemotherapy,10 significantly reduced tumor volume to reach surgical treatment indications,all patients have received the chance of operation,blood loss was significantly reduced,34 patients showed some pathological tumor cell degeneration,necrosis,reduce the number of tumor cells.The average number of pelvic lymph node dissection is 19 to 23 months,the transfer of pathology found.Conclusions:Uterine artery embolization is an effective preoperative cervical cancer Ⅱ aid treatment.

Key Words Cervical cancer;Angiography;Embolization

新辅助化疗(NACT)作为宫颈癌术前治疗可缩小局部病灶,为根治手术创造条件[1,2]。为探讨Ⅱ期宫颈癌患者术前介入治疗的临床价值,2008年1月~2011年3月術前经介入化疗栓塞治疗Ⅱ期宫颈癌患者34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8年1月~2011年3月术前经介入化疗栓塞治疗的Ⅱ期宫颈癌患者34例,年龄29~68岁,平均50.5岁。经宫颈活组织检查、病理证实均为宫颈鳞癌患者。

方法:入院后,经B超或CT、MRI测量宫颈及肿块的大小,排除介入化疗的禁忌证。在GE9800数字血管造影机引导下,均采用Seldinger方法,运用导管成襻技术,经双侧髂内动脉前干灌注化疗药物;方案:5-氟尿嘧啶(5-FU)750~1000mg,顺铂60~80mg,环磷酰胺300~400mg。灌注完毕后行双侧子宫动脉超选择栓塞,材料为明胶海绵。介入治疗后常规静脉水化3天。10~14天行宫颈癌根治手术。术后经妇科检查及复查B超或CT、MRI,观察宫颈局部癌肿及盆腔情况变化。

结 果

34例经过介入化疗后10~14天后病灶体积缩小明显,达到手术治疗的指征,所有患者均获得手术机会,术中出血明显减少,34例患者术后病理示部分瘤细胞变性、坏死,瘤细胞数量减少。清扫的盆腔淋巴结数平均19~23个,病理未发现转移。

讨 论

宫颈癌是女性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发病原因目前尚不清楚,早婚、早育、多产及性生活紊乱的妇女有较高的患病率。宫颈癌是由人类乳头瘤病毒引起的,HPV病毒可直接通过皮肤接触传播,有十几年的潜伏期,故初期没有任何症状,可防可测,按时进行宫颈癌筛查就能有效避免不幸发生。宫颈癌与性生活没有直接联系,女性需要对其有正确的认识,由于对宫颈癌致病概念的错误理解,给女性带来很大危害,以至于不愿意正视这个问题导致不幸的发生。目前治疗方案以手术和放射治疗为主,亦可采用中西医综合治疗,但中晚期患者治愈率很低。作为女性要洁身自爱,加强卫生保健,注意按时妇科普查,发现症状苗头,及时就医。在全球范围内,每年约有20多万女性死于宫颈癌。在发展中国家,宫颈癌则属于常见多发的妇科肿瘤,排行榜首。中国宫颈癌死亡率占总癌症死亡率的第1位。

新辅助化疗可使宫颈癌灶获得较高的药物浓度,全身反应轻,从而起到杀灭肿瘤的作用,为根治手术创造条件。Sugiyama等将它用于宫颈癌的治疗[3]。新辅助化疗可以抑制宫颈癌细胞增殖,有效杀伤癌细胞,使癌灶变性、坏死,瘤体缩小[4~6]。本组34例患者经介入术后10~14天后病灶体积缩小明显,达到手术治疗的指征,所有患者均获得手术机会,术中出血明显减少,34例患者术后病理示部分瘤细胞变性、坏死,瘤细胞数量减少。清扫的盆腔淋巴结数平均19~23个,病理未发现转移。因此,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是Ⅱ期宫颈癌术前有效的辅助治疗手段。

参考文献

1 宋小勤,张国楠.宫颈癌新辅助化疗现状[J].实用医学临床杂志,2005,2(2):22.

2 沈铿,郎景和.妇科肿瘤面临的问题和挑战[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38.

3 Sugiyama,Nishida T,Hasuo Y,et al,Neoadjuvant Interaterial Clemraotherapy followed by radical hysterectomy and/or radiotherapy for locally advanced cancer[J].Cynecol Oncvol,1998,69(2):130.

4 蔡丽萍,易为民,刘丝荪,等.中晚期宫颈癌血管介入治疗61例应用[J].肿瘤学杂志,2004,10(2):78-81.

5 Yamakawa Y,Fujimura M,Hidaka T,et al.Neoadjuvant intraarterial infusion chemo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stage ⅠB2-ⅢB cervical cancer[J].Gynecol Oncol,2000,77(2):264-270.

6 Soltes G D,Rainwater J R,Middibrook M R,et al.Inter ventional uroradiology world[J].J Urol,2000,16:52-61.

介入治疗术 篇7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5-2007年间急诊PCI治疗的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78例, 其中男性53例, 女性25例, 年龄36~81岁, 平均63.8岁。发病时间1~10h, 入院后病人从急诊科至开始动脉穿刺的时间约为30min左右。术前准备包括常规化验检查、备皮、建立静脉通路、碘过敏试验、镇静剂应用、抗凝药物应用等。强调综合护理的同时, 在急诊PCI术前、术中、术后分别进行心理分析与心理护理。通过对病人及家属讲解手术过程, 让家属观看DSA造影图像, 解除病人和家属的恐惧情绪, 使他们获得良好的心理状态。

1.2 ACS患者对本病的了解程度

本组病例大部分对此病了解甚少。其中较清楚了解的有21例, 他们年龄较轻, 文化程度相对较高;一般了解的20例;基本不了解的37例, 多为年龄较大, 文化程度较低。

2心理状态分析

2.1 紧张、恐惧心理

由于多数病人病情凶猛、急骤, 且多数病人对PTCA介入手术对身体的影响及对手术的安全性可靠性了解甚少, 因而病人对术中的感受、害怕疼痛, 对术中出血多少、有无并发症、有否死亡危险及预后等非常关心, 多数病人表现出较强的紧张、恐惧心理。

2.2 忧虑心理

由于多数病人发病急, 生活不能自理, 心理状态欠佳, 术中及术后迫切需要有家人守候在身边, 但同时又为了不让家人担心、不愿过多影响家人工作, 由此表现出一种特殊的忧虑心理。

2.3 担心心理

由于其不了解心脏病介入诊疗的大致程序与治疗效果, 而担心自身疾病状况能否耐受手术, 手术治疗效果是否理想以及能否恢复至病前状况等。

2.4 经济负担

因为手术治疗费用较高, 部分病人无医疗保险或公费医疗, 部分病人家庭经济比较困难, 患者担心因此而连累家人。

3心理护理

3.1 紧张、恐惧心理

由于ACS患者发病急骤、病情凶猛, 常伴有濒死感, 表现为惊恐万分, 同时对心脏介入手术不了解, 对手术风险及预后效果信心不足, 产生恐惧心理, 因此我们在积极做术前准备和进行抢救的同时安慰患者及家属, 向其讲解手术的必要性, 以及整个手术的简要操作过程, 说明手术具有创伤小, 危险性小, 愈合好的优点, 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 并取得其信任与合作, 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多数病人对PTCA介入手术对身体的影响及对手术的安全性可靠性了解甚少, 迫切希望能与医护人员交谈, 因此医护人员应主动和患者交谈, 讲解手术成功率高、痛苦小, 由于无较大的重要血管相伴, 易于压迫止血, 术中出血少、手术并发症少、安全可靠。使用支持性心理治疗, 给患者进一步的解释、安慰、鼓励, 消除患者紧张、恐惧心理, 以增强病人自信心, 提高耐受力, 积极配合手术, 有利于手术的成功。

3.2 忧虑心理

患者考虑到术后卧床, 生活不能自理, 需要家人照顾, 但又怕影响家人的工作和生活, 常表现出忧虑心理, 通常会引发情绪不稳定。医护人员应针对个性心理特点, 有的放矢地进行心理护理, 减轻患者的忧虑心理, 更好的配合手术治疗。

3.3 担心心理

医护人员应对患者讲明介入术的必要性、手术的简要过程及可能发生的并发症, 与家属共同做好病人的思想工作, 必要时可请已手术成功的患者现场说法, 解除患者的思想顾虑。

3.4 经济负担

由于心脏介入治疗的手术费用较高, 患者担心家里的经济能力, 担心影响家人今后的生活, 因此会产生担心的心理。针对手术治疗费用较高, 医护人员应从提高患者今后的生活质量, 减少反复住院的次数和费用等方面, 与家属共同做好病人的思想工作, 解除患者的思想顾虑, 对患者和家属讲明介入手术的必要性, 手术的简要过程及可能发生的并发症, 鼓励患者勇于接受手术, 这也是手术能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之一。

4护理体会

笔者通过对78例ACS介入治疗术患者的心理分析, 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护理, 改变患者的认识、情绪和态度, 调动患者主观能动性, 及时消除不良心理状态, 能够有效降低绝大部分患者的焦虑程度, 对急诊应用PCI术治疗的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在强调综合护理的同时加强心理分析与护理, 对保证心脏病介入诊疗的顺利完成和患者的康复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介入治疗,心理护理

参考文献

[1]金凡.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前护理〔J〕.现代护理报, 2006, 5:72.

介入治疗术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50例患者中男36例, 女14例, 年龄35~80岁, 平均年龄61.2岁。患者从发生胸痛至进入导管室时间在3h以内者37例, 3~6h之间者11例, 6~12h之间者2例。心电图显示梗死部位:广泛前壁19例, 前间壁2例, 前壁6例, 下壁23例。术前出现室颤1例, 呼吸停止1例。

1.2 病例选择

病例选择参照相关文献[1]。入选标准如下: (1) AMI诊断明确, 持续性胸痛≥30min; (2) 12导联心电图显示相邻两个导联ST段抬高, 肢体导联≥0.1m V, 胸前导联≥0.2m V; (3) 肌钙蛋白T、I和 (或) 心肌酶谱升高; (4) 发病12h以内。排除标准: (1) 机械并发症, 如继发性心脏破裂、心肌穿孔等; (2) 溶栓禁忌证, 如出血性疾病等; (3) 并发心源性休克; (4) 造影剂过敏者; (5) 严重肝肾疾病; (6) 左主干病变; (7) 室壁瘤。

1.3 治疗方法

术前口服阿司匹林0.3g, 波立维300mg, 心源性休克者静滴多巴胺使血压维持在90/50mm Hg以上, 室颤患者先行电击除颤复律。先行冠脉造影确定梗死相关血管, 然后PTCA及冠脉内支架置入。以管径≥50%狭窄定为有意义的狭窄病变, 首先判断梗死相关动脉, 狭窄>70%, 适合介入治疗, 不论血管是否再通, 均植入支架。术后4h拔除动脉鞘管, 术后阿司匹林0.3g每天1次, 波立维75mg每天1次, 微泵入肝素1000U/h, 24h停肝素。患者均按需要常规给予血管扩张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药物治疗。观察记录并发症。存活者在住院第4周行超声心动图检查, 了解左心室射血分数。

1.4 介入治疗成功标准

造影残余狭窄<20%, 远端血流达TIMI2~3级, 同时住院期间无主要临床并发症发生, 如死亡、心肌再梗死等。TIMI0级和1级表明冠状动脉未再通;TIMI2级和3级表明冠状动脉再通[2]。

2 结果

50例AMI患者49例均成功再灌注, 再通率98.00%, 28例患者置入冠脉内支架;1例死于心源性休克, 1例患者并发心原性低血压, 使用多巴酚丁胺治疗后好转;TIMI血流2级11例, 占22.00%;39例达到TIMI3级, 占78.00%。4周后超声心动图显示左心室射血分数平均为67.1%。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指冠状动脉突然完全性闭塞, 心肌发生缺血、损伤和坏死, 出现以剧烈胸痛、心电图和心肌酶学的动态变化为临床特征的一种急性缺血性心脏病。其基础病变大多数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如果造成管腔严重狭窄和心肌供血不足, 而侧支循环未充分建立, 一旦血供进一步急剧减少或中断使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20~40min后心肌细胞便发生不可逆的损害。心肌呈凝固性坏死, 心肌间质充血、水肿, 伴多量炎症细胞浸润, 以后坏死的心肌纤维逐渐溶解, 形成肌溶灶, 随后渐有肉芽组织形成。患者心电图一般具有特征性改变, 如坏死区出现病理Q波, 在面向透壁心肌坏死区导联出现;损伤区ST段弓背向上型抬高, 在面向坏死区周围心肌损伤区导联出现;缺血区T波倒置, 在面向损伤区周围心肌缺血区导联出现;背向心梗区R波增高, ST段压低和T波直立并增高。

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 特征性的心电图改变以及实验室检查进行诊断并不困难, 一旦确诊如能早期治疗, 可以最大程度的保护心肌。本组50例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再通率98.00%, TIMI血流2级11例, 占22.00%;39例达到TIMI3级, 占78.00%。有文献报道[3]传统溶栓治疗虽能降低病死率, 改善梗死后左心室功能, 但梗死相关动脉再通率仅为50%~70%, 其中近半数溶栓治疗仅能达到TIMI2级, 且溶栓后心肌缺血复发和冠状动脉再闭塞率达15%~30%。二者相比,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梗死相关动脉再通率和TIMI血流分级均明显优于传统溶栓治疗。同时临床发现TIMI血流分级越高, 心肌梗死范围越小, 左心室功能越好;血管开通的时间与患者的预后密切关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使用溶栓药物量小, 避免了溶栓治疗所致的激活血小板聚集作用, 使得血管再闭塞发生率低。但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技术和医疗设备要求高, 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总之,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安全有效, 早期血管再通率高, 保护心脏功能, 提高患者生存率及生活质量。

摘要: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对符合条件的患者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观察患者住院期间临床疗效等。结果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9例成功, TIMI血流均达2级以上, 术后心前区疼痛消失, 左室射血分数提高。结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安全有效, 早期血管再通率高, 挽救濒临死亡心肌, 提高患者生存率及生活质量。

关键词: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

参考文献

[1]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委会.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01, 29 (12) :713~714.

[2]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委会.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02, 30 (12) :709~710.

介入治疗术 篇9

1资料与方法

1. 1一般资料 15例凶险型前置胎盘产妇年龄28岁~ 37岁, 平均31岁;孕周35+周~ 39+周。所有病例诊断都结合病史、临床表现、B超及核磁共振成像 (MRI) 。

1. 2手术方法 手术选用硬膜外麻醉, 病人取平卧位, 将下腹正中剖宫产切口和腹股沟区股动脉穿刺区的皮肤同时消毒、铺单。协助血管介入科医生穿刺双侧股动脉, 置入7F鞘管。向鞘管内推注20 m L肝素盐水 (根据手术时间长短, 间断推注肝素盐水) 。沿一侧鞘管送入导丝及猪尾导管至腹主动脉, 造影确定髂动脉分叉的位置, 并测量髂动脉直径, 选择合适口径的球囊。从两侧鞘管分别送入加硬导丝, 沿导丝送入球囊至双侧髂总动脉。产科医生选下腹正中切口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打开膀胱腹膜反折, 避开子宫前壁中下段怒张的血管, 取高位横切口或者低位横切口。娩出胎儿, 手术台上立即用缩宫素20 U和欣母沛250 μg子宫肌肉注射, 台下用缩宫素20 U静脉输注。介入医生向球囊内注水, 阻断双侧髂总动脉。出血明显减少, 予人工剥离胎盘、胎膜, 清理宫腔, 必要时缝扎止血。 待观察后创面无出血、渗血, 即可撤离球囊, 造影确定动脉无医源性损伤。双侧腹股沟穿刺点局部压迫或应用血管缝合器缝合, 依次关闭腹腔。该方式手术时间60 min ~ 90 min, 出血量300 m L ~ 1 000 m L。

1. 3结果 本组15例病人无休克及其他手术并发症发生, 其中1例胎盘植入穿透子宫壁, 经病人要求行全子宫切除, 所有产妇均母婴平安。

2护理

2. 1术前护理

2. 1. 1手术准备 遵医嘱完善各项术前检查, 做好抗生素及碘试敏。因前置胎盘手术时血窦呈开放状态, 出血快速、量多, 短时间内病人即会进入出血性休克状态[3], 因此, 术前需做好血制品的准备。

2. 1. 2术前访视 1资料收集:术前1 d查询电子病历了解病人相关信息, 并与手术医生沟通, 明确手术特殊事项及关注点。病人床旁首先自我介绍, 使病人明确目的。2反问式健康教育:凶险型前置胎盘的产妇, 多既往有剖宫产史, 对围术期各项治疗护理已存在不同程度的认知, 单纯灌输性宣教易出现知识点重复, 重点不突出的情况。因此, 宣教中对产妇应知晓内容采用“提问→回答→补充”的形式, 及时对病人的各种需要进行评估, 进行针对性宣教。宣教内容主要包含术前个人准备、手术室环境、麻醉体位、手术过程及注意事项等。在宣教的互动过程中, 对产妇关注及担忧的问题及时予以明确回复。通过图文并茂的材料及照片, 使病人具有直观印象, 确保相关内容的了解与掌握。3心理疏导:剖宫产术前, 孕妇会存在焦虑、紧张等情绪[4], 尤其面对该种复杂、特殊的手术, 更易导致产妇产生不良负性情绪。沟通中要注意态度和蔼、言语亲切, 在表达关心、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沟通。根据产妇的不同状态, 进行个性化干预。使产妇明确不良情绪的危害性, 当出现情况时可通过倾诉、转移注意力及寻求帮助等途径缓解。指导其运用调节舒适体位、节律性深呼吸及渐近性放松训练等方式方法调整身心状态。通过讲解成功病例, 增强病人接受手术的信心。 在心理疏导的过程中, 还要做好产妇家属尤其是配偶的工作, 使其能在精神、物质上给予最大的鼓励和支持, 使其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获得足够的社会支持, 以最佳状态接受手术。

2. 2术日护理

2. 2. 1术前准备 产妇在预麻间等待期间, 护理人员通过亲切和蔼态度、言语的关心及播放音乐等方式, 帮助其消除对陌生环境的不安、舒缓不安情绪;手术间清洁整齐、温度保持在22 ℃ ~ 25 ℃, 湿度30% ~ 60% 。 器械准备:剖宫产及介入手术器械、敷料、血管阻断钳、 导丝、外鞘、球囊、电刀、滑线、止血材料。特殊药品准备:碘佛醇造影剂、缩宫素、欣母沛、卡孕栓、抗生素、甲硝唑、肝素盐水。仪器设备功能完好, 处于功能位;用亲切而礼貌的语言与病人交谈, 首先做自我介绍, 再进行身份核查。了解其心理状态, 耐心倾听病人的陈述。 使其尽快适应陌生的环境, 增加安全感。进行任何操作前, 均提前告知注意点及感受, 适时给予肢体安抚, 以增加对医护人员及环境的认同感;建立两条静脉通路, 麻醉期间守护病人身旁, 给予心理支持。协助做好深静脉及有创动脉操作, 摆放手术体位, 注意保暖及隐私保护。

2. 2. 2术中护理 做好手术物品清点, 认真执行手术安全核查;根据手术需要提供合适型号耗材, 注意无菌操作。手术所用的各种液体、药品要明确标识, 以免误操作;胎儿娩出前, 及时撤离刀片、剪刀等锐利器械, 以免伤及胎儿。适当升高室温, 备好小儿吸痰管、呼吸气囊及吸氧装置, 必要时开启辐射台。胎儿娩出后协助清理呼吸道、吸氧, 观察其口唇、四肢颜色及发育情况, 遵医嘱使用各种药物, 巡回护士观察病人有无胸闷、气促、血压下降等症状, 防止羊水栓塞的发生;充盈气囊后, 开始记录阻断时间, 手术护士注意观察穿刺股动脉肢体温度及足背动脉搏动情况。严密观察出血量, 做好应急准备。在手术过程中需多学科合作时, 除了熟练配合各科手术、观察病人情况, 还要协调各科医生的上台次序, 合理布局手术用物;密切配合手术进展, 尽量缩短手术时间, 注意手术器械的分类使用。术中询问产妇感受, 给予言语及肢体上的关心与支持, 及时告知产妇婴儿的相关信息, 尽早完成母婴皮肤接触, 让新生儿在产妇视野范围内, 以增加产妇安全感及幸福指数;清点物品齐全, 依次关闭切口, 做好切口保护。

2. 3术后护理

2. 3. 1病情观察 规范交接班, 术后4 h内持续心电监护、沙袋压迫, 密切观察产妇阴道流血、宫缩、宫底高度及生命体征变化。

2. 3. 2健康指导 根据产妇产后前五位的需求:协助早期活动、促进肛门排气、缓解伤口疼痛、指导母乳喂养及新生儿日常护理等[5], 予以产后指导, 包括体位指导术后平卧6 h, 待下肢功能恢复, 进行床上活动, 指导产妇进行踝泵练习, 以预防下肢血栓;6 h后翻身活动, 拔除尿管后, 尽早下床活动, 以促进宫缩及肠蠕动;早期下床活动时, 要专人陪护, 注意动作缓慢, 循序渐进, 以防体位性低血压等不适;术后6 h内禁饮食, 通过静脉补充能量合剂及促进宫缩药物等。术后6 h进水或清淡汤类, 不宜进食糖、奶及豆类等易产气食物, 遵医嘱使用厚朴排气合剂等, 配合早期活动, 以促进早期肛门排气。排气后可进食易消化的半流质食物, 待排便后恢复普通饭, 尽量选用富含蛋白质、纤维素及维生素的食物。在乳管通畅之前, 不宜进食过多下奶食物, 以免出现涨奶, 同时, 因产后出汗较多, 应适量补充盐分, 忌食用干硬、油腻及辛辣食物。术后多采用静脉镇痛泵, 讲解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护理中及时与病人沟通, 咳嗽时轻按腹部两侧以减轻疼痛。可腹部系腹带减轻伤口张力, 协助产妇取舒适卧位, 教会产妇采用深呼吸、分散注意力等方法缓解疼痛;给产妇提供安静舒适的休养环境, 通过音乐疗法、身体按摩等转移注意力的方法减轻疼痛感受, 必要时使用止痛药。宣教乳房护理、正确喂养姿势、手法挤奶及乳头皲裂处理等知识, 帮助产妇掌握母乳喂养知识。通过介绍新生儿生理特点、皮肤及脐带护理、呼吸及大小便观察、呕吐的处理等综合内容, 帮助产妇减轻不良心理, 尽快适应适应母亲角色。在整个健康宣教及实践指导中, 尽量实现产妇及家属的共同参与, 以实现更多的信息共享及情感支持。

2. 3. 3术后访视 术后第1天由巡回护士进行访视, 了解产妇术后状态。通过与产妇交谈了解病人及家属对手术的态度和心理状况, 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病人介绍手术的大致情况及术后注意事项。征询产妇及家属对手术室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以不断改进工作。

3讨论

凶险型前置胎盘是妊娠中晚期的并发症, 是产科的急危重症。尤其因胎盘的植入, 常导致产时产后不可预见的大出血, 处理不当会危及母儿生命。因该手术的复杂及特殊性, 常使产妇出现一系列生理、心理应激反应。围绕全期优质护理的以“以人为本、关爱生命”为基本宗旨, 从病人基础病情、生活习惯以及情感特征等多方面出发, 实施生理、心理、社会性的一种动态、完整、连续的综合护理的理念[6]。对凶险型前置胎盘产妇实施介入治疗剖宫产术的围术期全程优质护理。通过各项检查、准备的完善, 以利于整个医疗过程的掌控;通过扎实的专科知识、娴熟的操作技能, 确保医疗服务的安全、有效;人文关怀、心理护理贯穿整个围术期, 以增加病人的安全感、信任感, 满足其心理需求;全面有效的健康教育, 实现知信行的统一, 提高病人围术期的生活质量;严格执行查对、手术物品清点制度等, 规范各项无菌操作, 密切医疗团队间沟通、合作, 从而保证高质量的医疗质量。股动脉预置导管动脉栓塞治疗辅助剖宫产为凶险型前置胎盘和 (或) 胎盘植入的病人保留子宫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选择。成功避免子宫切除, 并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 使病人机体保持了生理及心理的完整性, 获得了病人及家属的认同。 而积极有效的全期优质护理是手术成功、治疗效果良好的有力保障。

摘要:[目的]探讨介入治疗凶险型前置胎盘剖宫产术的全期护理要点。[方法]对15例凶险型前置胎盘行介入治疗剖宫产术, 采取术前反问式健康教育的访视、针对性心理护理, 术日高效、优质手术配合、细致的产妇及新生儿护理, 术后回访、对症护理, 做好出院指导。[结果]15例介入治疗凶险型前置胎盘剖宫产无并发症发生, 术后恢复良好, 均取得满意治疗效果。[结论]介入配合剖宫产术治疗凶险型前置胎盘临床效果较好, 而有效的全期优质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剖宫产,前置胎盘,胎盘植入,护理

参考文献

[1]伍艳莉.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46例临床分析[J].贵州医药, 2010, 34 (8) :714-715.

[2]李巨, 唐晓霞, 陈震宇, 等.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止血的止血方法探讨[J].中华妇产科杂志, 2012, 47 (9) :695-696.

[3]杨厚林, 唐仪, 方主亭, 等.腹主动脉阻断联合子宫动脉栓塞在九例前置胎盘并胎盘植入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J].介入放射学杂志, 2013, 22 (12) :1036-1038.

[4]党喜灵.围术期剖宫产妇女心理状况及心理干预效果[J].中国妇幼保健, 2015, 30 (15) :2325-2326.

[5]朱丽辉, 邓彩霞, 雷艳爱, 等.剖宫产术后早期产妇护理服务需求调查分析[J].齐鲁护理杂志, 2015, 21 (12) :57-58.

介入治疗术 篇10

1 一般资料

5例脑血管病患者资料见表1。昏迷1例, 神志清楚4例。

2 麻醉经过

患者入室后建立静脉通道, 动态监测生命体征、心电图、血氧饱和度 (SpO2) 。术前给予东莨菪碱0.3mg、咪达唑仑2mg, 在芬太尼、丙泊酚、维库溴铵 (万可松) 诱导下气管内插管, 机械通气。为防止气管痉挛, 常规使用盐酸利多卡因1mg/kg静脉注射。术中麻醉维持静脉泵注丙泊酚3~6mg·kg-1·h-1、芬太尼0.002~0.003 mg·kg-1·h-1, 单次间断静脉注射维库溴铵。手术时间45~120min, 平均78min。

4例神志清楚患者手术结束后意识恢复, 拔出气管导管, 生命体征平稳送回病房。另1例因意识不清手术结束后带管送重症监护病房。

3 讨论

3.1 介入术的方法及优点

脑血管病行导管介入栓塞术属颅脑神经外科的微创手术, 具有创伤小、直观性强的特点, 是新开展的手术项目, 与传统剖颅探查相比具有无可比拟的优点。导管介入栓塞术属有创操作, 在股动脉置管前先要置入一较粗的鞘管, 通过鞘管置入同轴导管, 借助X线透视, 将其放置在病灶区域, 最后通过该导管置入微导管注入栓塞剂、硬化剂或丝状物质进行治疗。由神经外科、放射科、麻醉科合作, 最后由神经外科完成的微创手术。对麻醉而言, 要求术中充分的镇静、镇痛, 术后早期苏醒, 便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的观察。应用何种麻醉方法意见不一, 因为手术是在远离手术室的放射科导管室进行, 一切麻醉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要有充分的准备, 麻醉机、多功能监护仪、气管插管、抢救药品等缺一不可。

3.2 麻醉药物的选择

5例患者是在放射科导管室使用芬太尼、丙泊酚静脉复合麻醉, 为了便于管理, 全部给予气管插管、机械通气。丙泊酚是起效快的静脉麻醉药, 与依托咪酯和巴比妥类药物一样, 能够降低脑血流量和脑耗氧量, 又是短效镇静药物, 并有轻微镇痛作用, 对于需要早期唤醒的患者具有很好的作用。4例术前清醒患者, 术毕很快意识恢复, 与芬太尼、丙泊酚复合麻醉术中适当的麻醉控制有关。

3.3 麻醉方法

导管介入栓塞术患者, 特别是注射硬化剂闭合血管治疗动静脉畸形患者常疼痛难忍, 如麻醉过浅或镇痛镇静不足, 患者躁动将影响操作, 甚至发生生命危险[1]。另外, 先行注入血管造影剂时均可引起短暂疼痛, 如半侧脑部的发胀、烧灼样痛。所以, 选择全身麻醉可以避免以上不适。其中1例采用硬化剂治疗动、静脉畸形的患者, 为预防注射硬化剂带来的疼痛, 于注射硬化剂之前预先加深麻醉取得预期效果。

3.4 控制性降压

行导管介入栓塞术的患者, 术中一般需要控制性降压, 以解除脑动脉痉挛。常用药物有硝普钠、硝酸甘油、尼莫地平等。5例患者静脉滴注尼莫地平控制血压、颅内压, 解除脑动脉痉挛, 其收缩压控制在80~90mm Hg (1mm Hg=0.133kPa) , 心率也有所减慢。低血压及扩张的动脉有利于术者操作, 这时麻醉医师要严密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 维持其稳定, 因为过低的血压对脑神经细胞不利。

3.5 注意防护

导管介入栓塞术麻醉师和其他工作人员经常会暴露在放射线下, X线透视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时有很强的照射作用, 专家建议距离放射源为0.9~1.8m, 常规穿铅衣、戴防护眼镜和甲状腺防护围脖, 并尽可能地远离放射源。

综上所述, 导管介入栓塞术选择全身麻醉可以避免和弥补局麻镇痛的不足, 可以根据术中情况适时调整麻醉深度。本组患者较少, 还需进一步的实践和总结。

关键词:脑血管病介入治疗术,复合麻醉,体会

参考文献

上一篇:公平的正义原则下一篇:AM调制解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