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测量实训》课程

2024-06-10

《工程测量实训》课程(精选十篇)

《工程测量实训》课程 篇1

关键词:《工程测量实训》课程,过程考核,实验对比

0 引言

大学教育的水平不仅取决于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教育教学条件、教师水平等, 还有赖于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行为、有着良好的师生互动和教与学行为的生机勃勃的教学过程。本课题组将教学过程改革作为学校深化教学改革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切入点, 针对学生平时松懈期末紧张的教学状态、课堂教学方式粗糙、课堂教学过度注重知识的单向传递等问题, 提出并践行“营造全程紧张教学过程”的教学改革理念和思路。

“营造全程紧张教学过程”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是指:针对当前大学生平时学习松懈期末紧张的状态, 改革学生学业考核制, 实行“以过程性考核为主”的全程紧张的学业考核制。“过程性考核为主”强调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学习状况和阶段性学习成果多方面、多形式、分阶段的考核, 它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力发展过程, 也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成果, 不仅关注学生的智力因素, 也关注非智力因素, 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全面考察的综合考核制度, 目的是引导学生改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式, 变被动式学习为自主式、探究式学习, 提高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 提高综合素质,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 问题的提出

《工程测量实训》是工程测量课程的一个延伸, 在道路、桥梁、隧道、交通、城市规划、工业与民用建筑、环境工程等土木工程类各专业中具有重要作用。设置该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通过测量课程的学习, 掌握建设工程测量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知识;掌握常规测量仪器的基本构造和技术操作方法、基本的测绘和测设方法, 在有关测量计算、测图与用图等方面得到较为系统的训练。

传统的《工程测量实训》课程成绩考核:只看结果, 不重视过程。《工程测量实训》课程考试, 只体现了对课程学习最终水平的综合评价, 没有体现出考试对过程学习的激励作用。传统考核方式主要以学生上交的测量数据和实训报告填写情况为评分依据, 成绩评定不够客观, 而且无法检验成果的真实性, 更没有突出学生操作技能的评分权重。

课题组认为, 《工程测量实训》课程成绩应该是过程考核成绩与期末考核成绩的综合评价。为此, 本课题组对《工程测量实训》课程成绩的过程考核评价体系进行了研究。

2 相关设计的基本说明

传统的期末考核主要以学生上交的测量数据和实训报告填写情况为评分依据, 本次研究试图将考核方式变为小组单考或者单人单考, 提高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通过查阅资料和调研分析, 目前对于课程成绩过程考核的方式主要有: (1) 过程抽考式。即采用定期抽考的形式, 从系、专业两个层级进行抽考, 并将抽考结果作为课程期末总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 (2) 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师评价+同学评价+自我评价的过程考核模式。授课采用项目式、模块式, 每个授课单元 (项目、模块) 采用教师评价+同学评价+自我评价的方式, 综合评定学生在该授课单元的学习成绩。

3 实验过程

本课题对《工程测量实训》课程成绩考核改革的设计采用了实验对比的方式进行研究。因为是抽取的同一届开设《工程测量实训》课程的教学班作为实验组, 学生的高考分数也就是学习基础情况相差不大, 基本保证了实验样体在实验前的公平公正。

在同届《工程测量实训》课程教学班中, 选择1个教学班采用传统考核方式, 即平时出勤、作业、笔记成绩与期末总成绩的加权, 作为对照组A;选择1个教学班采用过程抽考式, 作为实验组B (其中班级人数一半采用小组考核, 设定为实验组B1;其余采用单人单考, 设定为实验组B2) ;选择1个教学班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师评价+同学评价+自我评价的过程考核模式, 作为实验组C。

在一学期的教学实施后, 针对对照组A、实验组B、实验组C进行座谈、反馈师生对本实验的评价与意见, 并对三个实验组的学生进行同一试卷测验, 检验课程考核改革的效果。

4 实验结果

4.1 学生学习成绩对比

通过实验测得, 在学期末采用同一试卷进行测试, 对照组A的平均成绩为65.6分、实验组B的平均成绩为82.8分、实验组C的平均成绩为63.2分。实验数据表明实验组B的平均成绩远远大于其余两组, 进而验证了过程抽考的过程考核成绩评价体系的优越性。在实验组B中, 单人单考的平均成绩明显高于小组单考的过程考试组织方式, 证明了单人单考的过程考核方式的优越性。

4.2 座谈反馈分析

通过座谈反馈, 学生认为对于激励过程学习方面, 对照组A、实验组C的效果不好, 原因是:对照组A对于平时成绩的考核仅仅是出勤和作业、笔记, 没有对过程学习效果的评价激励;实验组C中, 同学评价与自我评价在实际操作中并没有真正的体现真正的客观评价, 人情分成了决定性影响因素, 有失公平。实验组B, 真正的调动了学生的过程学习积极性, 起到了良好的考核促进学习的激励作用, 尤其是单人单考的方式对学生过程学习的激励作用最为明显。通过座谈反馈, 教师认为实验组C在实施过程中给教师带来了沉重的工作量, 也占据了很多课内教学时间, 使得课堂教学进度和效率明显降低;实验组B采用抽考的方式对教师的工作量影响不大, 属于教师可接受的额外教学工作量范围。

座谈反馈结果显示, 广大师生对于实验组B采用的两级抽考的过程考核成绩评价体系认可度较高, 其优越性比较明显。

5 结束语

通过本课题研究分析, 在《工程测量实训》课程中实施过程考核, 采用两级抽考并单人单考的成绩评价方式教学成效更为明显。

参考文献

[1]崔怡文.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课程评价体系研究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 2011 (03) .

工程测量课程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 篇2

摘 要:实践教学作为高职教育教学的主体地位已经确立,工程测量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土建类专业必修的专业课程。利用实训基地对学生进行施工过程的现场实训,可以提高了学生工程测量操作技能。本文结合我校现有的实际情况介绍了工程测量实训基地建设原则、策略及用途,并提出了实训基地建设的内涵。

关键词:工程测量 实训基地 实践教学

一 引言

实践教学是工程测量课程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测量技术的应用能力,增强学生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应用能力的主要教学方式。实训场地作为实践教学最基本的保障,在高职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由于种种理由,许多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场地不能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严重影响着高职实践教育的教学质量。高职教育实训场地的建设是高职教育实践教学条件建设的重要理由。

二 建立实训基地的作用

从工程测量教学的角度看,实训基地的建设是提供一种特别的教育环境和教育手段。能否建立一个完善的实训基地是决定学生上岗后能否成为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基础和重要手段。一个好的实训基地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虚拟测量、虚拟施工,使学生不出校门便可充分感受到现代测量技术的发展,开阔了学生的眼界,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同时通过实践教学,让学生了解施工单位采用的作业策略和最先进的测量施工技术。

三 建立实训基地的必要性

1.学校发展和学生就业的需要

随着现代生产技术迅速发展,测量行业工作岗位技术含量不断增加,这就对工程测量从业者的职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个学校能否培养出高素质的技术实用型人才,直接决定着这个学校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能否保持稳定发展地位。对学生而言,每一个用人单位都希望接收一个马上可以从事专业工作的毕业生,如果学生只有理论知识而没有从事实践工作的能力,那是无法达到这个要求的。面对人才供需矛盾的现实,能否竞争上岗不仅取决于学生对测量理论的掌握,更取决于学生职业实践能力的高低。这一切均要求高等职业学校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对于工程测量这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实践操作来完善所学课程的内容,因此,配备一个完善的实训场地势在必行。

2.有助于实施双证书培养制度

实施“双证书”培养制度既是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毕业生就业率的重要保障。测量资格证书一直是我校从事测量行业学生必考的专业资格证书,测量资格证书的考取分为两个方面:

(1)理论考核;

(2)实际操作。

实训基地的建设,为在职业资格证的培训与考取方面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为学生提供了日常训练的场所。将实训基地作为职业资格鉴定场所,使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明确了培养方向。实训基地在教学过程中也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由于每次实习承担了具体的工作,对所需岗位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四 建立实训基地的内容及功能

测量实训基地的建设严格按照“仿真”的原则,同时实训基地建设必须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实训场地的构建、测量仪器的.配备等都应具有一定的前瞻性,能代表本行业技术应用发展趋势,要使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学到和掌握到当时测量行业先进的技术以及对先进技术的实际应用能力。工程测量课程的实训内容可以根据教材及当前现场施工过程中需要掌握的内容来安排,因我校属高职交通土建类学校,大部分毕业生的就业去向是公路交通施工单位,因此,在实训场地建设的内容上应尽量围绕道路施工为重点来建设。

1.GPS技术实训中心

GPS测量实训基地。实训基地包括GPS实训基线网的建设和GPS内业数据处理实训中心的建设。基线网的建立,除了提供学生进行GPS静态、动态实训观测及成果检核外,还应掌握利用GPS RTK进行简单的地形测量,熟练工程放样的基本策略,在图形结构的设计及外业作业过程中,要求学生合理布网,充分利用GPS的技术,使制约点的分布具有全局性和便捷性。校内实训基地埋设四等三角点两个,作为GPS制约网的起算数据,指导老师可以根据课程的需要进行导线的加密测量。有了固定的制约点和已知数据后指导老师可以随时检查学生测量数据的正确性和精度,使学生及时纠正测量错误,保证测量实训质量和学生实训效果。

2.道路施工测量实训基地

我校一直担负着为交通系统培养公路工程施工人才的任务。为了使公路施工测量方向的学生能有仿真的实训环境,在校园内新建了长为两公里的模拟公路施工路段,能同时满足工程测量、道路施工、道路养护等公路施工相关专业的实习实训要求。实习实训基地的建成能培养学生进行道路选线、中基平测量、纵横断面的测量、道路的中线放样等测量的能力。根据仿真的要求,整个路线设置了公路的各种平面曲线和纵面的曲线,并沿线路终点和起点设置了平面与高程的制约点。

3.数字测量实训基地

主要承担地理信息系统(GIS)实训和“理实一体化教学”,进行GIS工程实践训练,完成GIS空间数据采集、处理、管理和入库的训练,进行GIS科研活动。同时承担数字化测图技术等相关课程的实训及专题实训,实现测绘外业数据采集与内业数据处理一体化,强化学生测绘数据处理、数字化成图的技能,为学生专业课程设计提供支持并可为企业服务。

数字测量实训基地是集数据采集、数据处理为一体,数字化发展必须坚持走校企联合、合作的道路。高职院校和行业、企业共建,能切实加强学校技能性和实践性教学环节,也能使高职院校成为企业继续教育的基地、员工学习与岗位培训的平台,实现高职院校与企业的共同发展。

五 实习实训基地内涵建设

《工程测量实训》课程 篇3

关键词:控制测量实训;微课程;技能培养

中图分类号: O35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32-141-2

0 引言

高职院校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培养面向公路桥梁工程、市政规划等建设行业测量测绘生产第一线,从事工程施工测量等高级复合型技能人才。《控制测量综合实训》课程是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的一门技能训练核心课程,该课程培养学生通过控制测量理论和方法,掌握工程控制网的技术设计、数据观测和数据处理的方法,提高学生测量实践综合素质,具有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并重的特点。该课程具体要求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①通过控制测量课程的理论指导,完成施工工程控

制网的布设、定点等过程,使用水准仪、全站仪、GPS等测量仪器,严格按照技术标准,完成控制测量数据的采集工作。

②利用相关控制测量实训软件,对采集的数据进行数据整理和数据分析,进行内业处理;并编制出符合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的控制测量报告手册。

课题组通过走访相关测量企业、施工单位等方式,了解到测量企业控制测量工作和学院控制测量培训课程之间的具体工作要求和工作步骤是类似的,但在测量环境、测量所用设备等许多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工程测量单位在控制测量过程中的测量过程程序化、测量数据数字化、测量处理模块化、测量高精度,特别是工程测量新技术、新知识、新工艺更新使高职院校在控制测量方面有着明显的差距。《控制测量综合实训》教学成功的关键,课题组认为就是把控制测量理论教学中的重点、难点讲解和控制测量实践教学中的新知识、新技术实践能力拓展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对实际工程项目的控制测量动手能力。而微课程这种新型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的出现,为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的课程的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和完善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也为《控制测量综合实训》教学课程改革提供了契机。

1 微课程在高职教学中的作用与优势

微课程,主要以教学视频为信息的主要载体,通过视频、声音等信息传递方式,对教学过程中的重点知识、疑难问题、重要步骤、操作方法等进行直观、动态、实时的知识讲解,满足学生在线学习、移动学习、终身学习的要求,成为一种新的教育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因此在高职院校控制测量实训教学中逐渐得到应用,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微课程在高职教学中主要有以下作用与优势:

1.1 微课程的教学方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控制测量实训》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可以先把实训过程中的难以表达的理论、需要模拟的实验实训操作步骤、控制测量现场安全情况等因素,把动画、文字、图片、声音等形式制成分模块的视频,无论在工程设计阶段测图控制网的建立,还是在工程运营阶段,建立构造物沉降变形为目的的专用控制网,都能够把枯燥的实训课堂变得生动起来,增加了学习方法的多样性、生动性和可预见性。微课程的教学方法可以大大拓展教学视野,微课程的教学方式可以加强学生对实训步骤、实训要求、实训标准和规范的理解程度,教学效果形象化、具体化。教师明确学习任务、学生做到有的放矢,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了控制测量实训的效率和课堂效果。

1.2 微课程的教学手段可以体现学生主体作用

高职教育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提高实践动手能力的教学理念,《控制测量综合实训》是培养学生通过全站仪和GPS等符合规范和标准的仪器,进行平面和高程控制网选点布设、外业观测数据采集的能力;分析判断观测成果质量和处理超限成果数据处理的能力;估算平面、高程控制网精度、进行误差分析、方案比较、优化设计的数据比对能力,这些过程更是呼唤个性化的自主学习能力。微课程的教学手段,通过6-8分钟集中讲解某个教学知识点或实训步骤,通过视频(最好是网络共享视频)的方式展示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电脑、手机等终端设备随时进行学习,为学生的“第二课堂”搭建了良好的学习平台。微课程教学手段的出现,打破了学习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让学生灵活自主地学习是高职微课程最突出的优点,也是高职教育学生主体作用的一个切入点。

1.3 微课程的教学效果可以突破教学中的重点难点

《控制测量综合实训》课程具有课堂理论知识容量大、操作步骤紧密、实训过程重、难点突出的特点。教师可以根据控制测量实训的具体任务进行模块化的分割,按照实训要求理清每一个模块的重点和难点,最后采用微课程的教学方式對重点和难点详细讲解,在讲解的过程中注重控制测量综合实训的内容相通性。每一个模块是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要求教师在课题导入过程中事先明确。连续、自然地由一个重点模块过渡到另一个重点模块,通过现场演示、边讲边练的课堂教学方式,以实际的控制测量项目为课堂知识载体,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突破教学过程中的重点、难点等问题,增强学习自信心,增强自我效能感,从而激发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体现微课价值的最大化。

2 《控制测量综合实训》课程微课建设的措施和建议

微课程这种崭新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为课题组如何在课程建设过程提高专业建设内涵、如何进行该门课程的课程改革、如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测量素养提供了一个渠道,课题组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利用微课程提高教学质量。

2.1 加强领导重视和注重教师培训

微课程资源的建设是一项比较艰巨的系统化、持续化过程。在微课程资源建设过程中,学院、系部和相关教研室要充分重视,把微课程的建设和使用作为课程建设的重点工作,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微课程学习、研究、调动每一个教师的积极性,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学院给予微课程资源的建设团队保障支持。微课程教学的迅猛发展对任课教师在专业教学的理解上、专业课程的把握上、微课程视频制作的技巧上,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任课教师对微课程的理解和接受程度,直接决定了微课程的运用程度,直接决定了微课程教学效果的成败。

2.2 微课程的系列开发,提高专业竞争力

当前高职院校对于微课程的应用,是由一线任课教师针对一门课程个人录制或者团队录制,导致单个的微课程不够系统,对于专业的支持力度较差。微课程将来的发展应该针对专业的系统化设计,搭建微课程网上平台,支持学生可持续性的个性化学习。同一专业的若干课程科目的优秀教师组成微课程开发团队,站在专业的角度上,从学科的重点内容进行模块化微课程设计,形成本专业微课程重点难点的目录清单,利用系统化设计的思想,持续化、标准化、循序渐进、由简入难地开发出本专业系列化的微课程,专业课程构建微课程体系,把所有重点专业课程形成一个有机联系的微课程整体,充分发挥微课程方便、快捷的学习作用,服务于教学过程,服务于师生进步,进而提高学院相关专业的竞争力。

2.3 采用“项目导向”和“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和微课程教学手段相结合

微课程的开发与建设应该根据课程的实际情况和内容来进行。授课教师可以采用“项目导向”和“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来提前下达任务清单,让学生对于本节课程的内容进行预习和了解。课题组在学院《控制测量综合实训》课程微课建设按照控制测量实际生产项目作业流程,应用拓展与工程案例教学相结合,本着开放有序的原则构建课程模块体系,采用“项目导向”和“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安排的课程,同时兼顾控制测量新工艺、新技术、新知识的发展趋势,提高学生的应用拓展能力。在课程结束后,任课教师需要打破模块的束缚,带领学生进行重点难点的串讲,使学生的模块知识成为有机整体,如果采用或引入最新工程案例开展教学,更能提高教学效果。

2.4 注重微课程建设过程中校外专家和企业人才的作用

建设工程项目唯一性的特点迫切要求测量实训教学项目的开发与工程测量企业保持一致,这就要求学院和企业有着良好的沟通能力,保证在测量工作方面资源共享,在微课程建设上面,同样要求必须有一支测量理论强、操作精湛的校外专家、企业人才、专业教师等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

校外实训基地、施工、测量等合作企业派出测量一线工作人员,到学校进行控制测量实训教学,按照微课程的制作要求和标准,将校外测量工程师的控制测量布设方法、测量工作准备、测量数据采集、测量数据整理结果等方面的要求进行微课程制作;校内校外教师定时召开测量实训课程教研活动,交流测量知识和教育教学方法,并将教研活动中课程改革归宿点为微课程教学改革,实现了微课程建设多头并举,合作共赢的良好局面,特别是在“订单培养”和“工学交替”的校企合作项目中,教学效果会更进一步。

3 结语

建筑工程测量课程及实训改革研究 篇4

大多数学校采用的教学方法是:教师在教室讲, 学生在课外练。老师按照课程大纲要求逐章逐节的讲述, 遇到需要动手操作的章节, 则安排学生到课外练习。学生学到的测量是听到的和看见的, 不是自己经过练习体验到的, 学生学完了不知道该干什么, 怎么干, 不能叫做真正的技能课。

1.1 分组实施, 岗位轮流

完成测量项目需要分工合作, 需要具备团队精神。全班同学分成5人一组, 每组设组长、测量员、检核员、计算员和跑尺员五个岗位, 岗位不是固定给每个同学, 而是做不同的课程实训, 岗位需要轮流交换, 让学生体验不同岗位不同职责。

1.2 任务驱动, 目标明确

任务驱动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它从浅显的实例入手, 带动理论的学习和应用软件的操作, 大大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和兴趣, 培养他们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一个“任务”完成了, 学生就会获得满足感、成就感, 从而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望, 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建筑工程测量分基本技能, 职业技能三个技能模块, 22项工作任务, 学生以分组的方式完成每个工作任务, 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 学会学习, 学会领悟, 学会协作, 获得成就感与职业技能。

1.3 虚拟现实, 切身体验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经常出现拿到仪器不知道从那儿下手, 老师前面讲的, 经过一段时间就忘记了, 因此学生需要课外练习, 为此研究了仪器模拟器, 虚拟仪器界面和功能, 让学生可以在宿舍模拟操作仪器, 实训时则不会无从下手。另外实训场地有限, 实训实际项目也有限, 学生不能将所有场地类型, 所有工程项目都是训到, 而在电脑上可以模拟实际地表类型, 虚拟不同工程项目。让学生在校内完成一定实际工程项目的测量操作基础上, 在电脑上完成其他类型的测量项目, 为将来工作积累经验。

1.4 教师演示, 学生练习

教师在室外测量实训场上课, 可以边讲边演示。教师的演示过程步骤清晰操作规范, 有利于学生学习, 学生在教师演示完毕, 回到自己的实训场地练习, 在练习过程中, 发现问题可以同学间互相讨论可以问老师, 随时改正错误, 按照精度要求顺利完成实训。

1.5 引导总结, 持续改进

课程开始由教师从实际工程项目的实例中引导出实训内容, 让学生知道实训内容在实际工程中是需要用到而且是一定会用到, 这样学生在实训中才不会盲目, 不会没有目的性, 才会认真的练习。教师在指导实训的过程中, 还会发现学生的错误较多的地方和掌握不足的操作方法, 教师在实训后的总结课上针对性的提出错误改正方法, 弥补不足, 让学生在实训中持续改进, 不断规范熟练。

2 实训改革

目前常规建筑工程测量实训课程的教学形式, 有的学校建筑工程测量实训课是在机房教过电脑的数据处理, 有的是几台仪器轮流实训, 其他学校做法是, 将课程中的是水准、角度、距离测量等基础内容再次拿出来, 让学生重新做一遍, 以巩固基础操作能力, 这种做法没有将课程与学生毕业后的工作联系起来, 学生毕业后还是不知道要干什么, 怎么干。应在全校范围用GPS建立测量控制网, 在较开阔地面建设独立测量实训场若干个, 设计简单但项目齐全的实训用建筑工程图纸。在建筑工程测量实训时要求学生用所学的测量知识在指定实训场完成给定建筑项目的定位、放线、及高程测设。这样就把课程中学到的高程的测量及测设, 角度和距离的测量, 点位的放样等基本操作融入到具体的建筑工程项目中, 在实训中既让学生锻炼了基本操作, 又让学生体验到测量在实际工程中的具体应用, 将实训课程内容与工作内容联系起来, 让学生知道将来要干什么, 该怎么干, 学习目标明确, 自然就有兴趣。具体实训方案见附件。

3 考核改革

目前很多学校建筑工程测量课程的考核任然是平时成绩加期末考试成绩, 分别占30%和70%, 平时成绩以考勤、期中和理实一体化实训成绩, 这是一门以技能为主的课程, 30%的平时成绩占比重较小, 学生仍然是老思想, 只要期末考试及格就行, 所以对技能的提高没有帮助, 为改变这样思想需要在改变上课方式的基础上, 进行考核改革。为体现该门课程技能性的特点, 让学生重视技能训练, 建议课程考核改为技能考核加理论考核, 分别占期末总成绩的70%和30%。由于这门课程真正采用理实一体化任务式教学, 课程分成若干任务已让学生在上课期间完成, 因此技能考核范围是上课时的各项任务。考核时, 让学生抽取考核题目, 个别考核, 现场决定操作考核的内容。成绩等级分六档:抽到题目什么都不会的, 0分;抽到题目知道原理, 不会操作0-30;知道原理, 会操作但是没有测量出需要的数据, 30-59分;知道原理会操作, 测量出需要的数据, 但精度不合格, 60-75分;测量数据精度合格, 76-85分;结果精度合格, 记录规范整洁, 86-100。由于操作考核不合格的, 这门课程需要跟下一级学生一起重修, 由于理论考核不合格, 可以补考。在上课时明确告诉学生, 考核内容和方式, 让学生在平时上课时养成专心和规范的习惯。

4 实训考核

按照项目组完成建筑工程测量项目的形式, 根据工程项目的岗位分配实际情况, 对全部学生进行分组。全班学生分为5人一个项目组, 每项目组设项目长一名, 内业两名, 外业两名, 内业岗位分为计算员和校核员, 外业岗位分为测量员和跑尺员, 班级人数不是5的整数倍时, 个别项目组可安排两个计算员或两个测量员。项目组岗位系数总权值为6, 按项目内的作用及责任大小确定岗位系数大小, 项目长1.4, 计算员1.3, 校核员1.2, 测量员1.1, 跑尺员1, 项目组成员可以通过成果答辩环节回答问题提高自己的岗位系数, 获得更高分值。

各岗位职责。项目长:安排同学借换仪器, 确保施工过程仪器安全, 领导项目组制定并优化测量方案, 协调项目组顺利完成测量项目, 测量过程中控制测量成果质量精度, 确保上交成果精度合格, 领导项目组完成成果汇报PPT制作, 负责项目成果汇报。计算员:协助项目长制定测量方案, 根据测量方案计算测量需要的理论数据, 画出测量草图, 协助测量员完成野外测量, 完成野外测量数据的成果计算, 并判断精度是否合格, 不合格的数据发回重测, 协助项目长制作汇报PPT。校核员:协助项目长制定测量方案, 检查测量方案的正确性, 是否最简单, 检查计算员计算的理论数据是否正确, 检查计算员对野外数据成果计算的正确性, 检查并协助测量员完成野外测量, 协助项目长制作汇报PPT。测量员:协助项目长制定测量方案, 按照制定的测量方案负责完成野外数据采集, 确保采集数据合格, 协助计算员计算测量成果, 协助项目长制作汇报PPT。跑尺员:协助项目长制定测量方案, 协助测量员完成野外数据采集, 协助项目长制作汇报PPT。

项目组成员分值分配方法:项目组的最后得分为该项目的平均系数为1.2的得分, 每人得分分为两种情况计算, 第一种情况, 整个项目组得分合格60分以上, 如80分, 项目长得分为 (80/1.2) *1.4=93分, 跑尺员得分 (80/1.2) *1=66分;第二种情况项目不合格, 整个项目组得分合格60分以下, 如50分, 每人得分为50除以相应岗位系数, 项目长得分为50/1.4=35分, 跑尺员得分50/1=50分。每组最高分为100。在答辩环节, 为让非项目长成员特别是跑尺员积极工作, 努力把实训内容全部弄懂, 项目组成员都可以通过回答问题来提高自己的岗位系数, 每答对一题系数增加0.05, 最多加0.2, 回答问题的优先顺序为跑尺员、测量员、校核员、计算员、项目长。

5 结束语

《工程测量实训》课程 篇5

3.1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训教学的特色

专业教师需要了解建筑行业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的质量要求和技能要求,结合实际优化专业课程体系,需要对现行的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培养手段进行创新。理论课程教学中重视专业基本理论、专业名词基本概念和建筑基本方法的描述,注重实用知识的传授,避免填鸭式教学,重视实践教学。

3.2形成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开发理念

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职业能力培养作为课程建设的切入点,按照突出应用型、实践性、职业技能性原则确定课程项目,以任务驱动为核心,重组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

3.3根据职业工作岗位要求,确定授课内容

关于课程体系的建设,以岗位要求为导向设计相关课程,构建以证书为引领、项目为带动的课程体系。课程的理论教学与实践项目相结合,首先指导训练学生自主设计建筑构造各个细节让学生逐渐适应这样的教学方式,从而达到增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目的。通过这种方式进行课程开发,使得课程体系更加接近岗位工作实际,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关于授课内容的选取,首先是结合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对相关知识技能的要求确定课程重点,挑选了与学生建筑实用设计与实践动手能力培养相关的建筑专业内容;其次是根据实际工程中的最新做法及时调整相应课程内容,删除实际工程中已被淘汰或者禁止的内容;同时增加实际工程中新理念、新技术和新工艺对应的课程内容。

3.4加强与企业合作,结合实际开发课程,确立实训教学目标

建设课程的过程中,相关课程组教师通过调研各地建筑行业以及与建筑企业合作,深入分析建筑施工企业、房地产公司、建筑设计单位的岗位需求,开发设计了具备工作和学习相结合的专业教材以及实训指导教材进行教学活动。通过积极与建筑相关企业合作,我们能及时掌握建筑行业的动向,及时了解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开发与建筑实际紧密联系的具备针对性、创新性的教学内容,从而使得学生能够学到和了解最新的建筑行业知识。实际教学过程中,通过指导学生练习完成不同的典型建筑相关工作内容,使学生感受到完整的、接近实际的职业过程,同时使教学过程充分体现了结合工作实际,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并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职业技能。培养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需要完成的实训课程包含实验课程、设计课程和顶岗实习。其中,建筑材料、测绘学、计算机应用基础、工程力学、计算机绘图等课程的实验课是培养学生实践技能的关键课程;设计课程需要根据当前建筑工地的实际情况和未来的创新发展,增加必要的新的建筑工程相关课程,可以将毕业设计改革成为项目实训形式,删除不必要的环节,使得实训课程更加接近建筑生产实际;增加实训课程的学时,利用假期或者学生的课余时间安排实训项目。

3.5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目标组织教学

按照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和基本规律进行教学内容的安排与组织。在设计方向,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必须具备绘制施工图的能力以及绘制细部节点大样图的能力。在施工方向,学生必须具备施工组织能力以及施工技术能力。

4结语

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对建筑类专业技术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要从实际出发,构建合理的教学体系,完善实践教学模式,适当扩大培养规模,建立明确的教学目标,注重人才的培养质量,促进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郑淑平.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训课程开发及实施的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6):241.

《工程测量实训》课程 篇6

摘要:工程制图课程实训改革以空间思维能力培养为着力点,通过增加实训学时、分层次实施教学、改革实训方法、实施案例教学、与专业设计相结合等多种方式的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改革效果。

关键词:工程制图;空间思维;实训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基金项目:1、2014年吉首大学课程教学改革专项,(编号:2014JSUKG21);2015年吉首大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土木工程专业‘工程制图课程实训教学改革研究”。

2、湖南省教育厅2015年教学改革项目、吉首大学2015年教学改革重点项目(编号:2015JSUJGA03)

工程制图课程是吉首大学规划设计类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开设该课程的专业有园林、城乡规划、土木工程等。该课程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绘图和读图的基本能力,并通过实践,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也是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程的基础,因此空间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是这门课程的教学重点。为进一步强化空间思维与构建能力的培养,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对工程制图课程的实训内容、实训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旨在为培养具有扎实专业技能的规划设计专业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1工程制图课程特点

1.1教学内容多,实践性强

工程制图是一门研究用投影法表示空间几何要素和空间形体及解决空间几何问题的理论、方法的科学,是研究用投影法,并根据制图标准和规定画法及工程技术知识来绘制和阅读工程图样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其主要包括图示方法、图解方法、专业图纸的绘制与阅读这三个方面的内容。其中每一部分内容都配有大量的实训练习。

1.2对空间思维能力要求高

工程制图学科的思维特征是不断地完成“空间→平面”、“平面→空间”的动态思维转换的过程,并通过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不断地画图和读图达到对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只有学生建立了空间思维,再“从空间到平面,再从平面到空间”进行反复研究和思考,才是学好工程制图课程的最有效方法。

2存在的问题

2.1实训内容多,课时少,实训效果不理想

土木工程专业和城乡规划专业只安排了30个学时的实训课时,在制图基本知识、建筑施工图、结构施工图等章节的大作业只有4学时的实训课时,学生不可能在这么少的课时内完成作业,因此导致了学生的大部分作业都是利用课余时间来完成,这样就造成了老师不能及时给予指导,学生画的图不合要求,经常需要反功,从而造成了学生的厌学情绪。

2.2实训内容设置欠合理,重点不突出

在课时安排上,画法几何部分用大量的课时讲授图解问题,这部分内容难度大,习题多,经研究这部分内容与工程图的联系不大,而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图解法已经失去了存在的实践基础,因此有必要对这部分内容的课时比例进行调整。另外实训教学与专业知识结合不紧密,重点不突出,导致学生在后续的专业课程学习过程中出现基础不扎实的问题。

2.3实训教学方法陈旧,达不到预期目标

工程制图的教学虽然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方式,但基本上还是“填鸭式”教学,老师在课堂上先讲理论知识,然后布置习题集上的习题,再对难度较大的习题进行讲解,这样的教学方法枯燥呆板,没有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渐渐对学习失去了兴趣。

3改革方法

3.1结合专业教学重点,调整教学课时,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工程制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够用投影法的理论做指导,按照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绘制出符合要求的工程图,因此投影理论是制图课的核心和灵魂,是培养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是制图教学的根本,应强化这部分教学。因此在调整教学课时的时候,一是考虑画法几何部分增加图示方法的讲授和实训课时,对图解方法课时进行压缩;二是增加专业制图实训练习课时,结合专业教学重点,引入专业图纸进行教学与实训。

3.2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改革传统教学方法,采用传统教学方法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比如在讲授绘图工具的使用方法时,采用先播放小视频再进行现场演示的方法进行教学;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培养空间思维。在讲授截交线和相贯线时,利用实体模型和solidworks制作三维模型进行教学,在形体的表达方法部分,对剖面图和断面图的处理方法进行视频演示,在建筑施工图章节,先播放建筑外形及内部結构的视频,再对照着轴测图讲解施工图。通过教学方法改革,将复杂的空间问题直观地展现出现,使复杂问题简单化,从而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显著提高,教学效果也有明显的改善。

3.3实施案例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工程制图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满足教学要求,必须引入真实案例进行教学,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比如在讲授建筑施工图时,传统教学方法是采用的一幢虚拟的建筑,一套虚拟的图纸为案例进行讲授,布置的作业也是习题集上的一套图纸的抄绘,学生的思维被固定化,很难激发学生的兴趣。鉴于这种情况,在进行教学改革时,引入真实案例进行教学,比如在讲授建筑施工图时,以学校的教学楼和实验大楼为例进行讲授,可以到实地现场进行教学,学生可以理论联系实际进行学习,在提高了学习兴趣的同时,空间思维能力得到了很好的训练。

4实施效果

通过在工程制图课程中采取以上的教学改革,教学效果有了明显提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老师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在学校组织的教学质量评价中,工程制图课程被评为优秀,二是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有了一个从被动接受知识到主动探索知识的一个转变;三是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有了显著提高,从期末考试结果来看,三视图和轴测图的作图题目失分很少;四是学生绘图水平有了很大提高,能够徒手绘制草图,也能够用作图工具绘制出符合国家标准的图样。

5结语

实训教学是工程制图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而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构建是学习该课程的重点,因此以空间思维能力培养与构建为着力点,来实施工程制图教学改革,取得了不错的改革效果,也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工程测量实训》课程 篇7

关键词:工程测量课程,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方式

1概述

对于工程测量这门课程来说, 其是一项技术性强、实践特征强的课程, 不但是现今高校建筑、土木专业的关键课程, 同时也是提升测量基础技能、提升工程技能实际能力的有效方式。为了能够为我国输送更多的专业测量人才, 就需要高校在现有的基础上建立工程测量实训基地, 以此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2实训基地建设理念与思路

2.1实现企业化管理

为了能够使实训基地能够具有更为真实的实践环境以及实践气氛, 需要学校能够严格按照生产性基地的建设方式与规模进行建设, 并将基地除了能够为学生技能操作与实践提供足够的硬件支撑, 还能够成为双师素质培养、技能培训鉴定以及相关科研工作开展的基地, 即将校内实训基地真正的建设成教学、培训、生产、服务以及科研多种功能相结合的生产性实训基地。而在基地所具有的日常运行模式以及管理方式上, 也需要严格的根据真实企业的生产模式开展实训活动, 并在此过程能够将企业实际生产的质量要求、职业素质以及安全生产等功能良好的融入到实训基地建设之中。

2.2加强校企合作

在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完毕之后, 在对教育功能实现的同时还可以积极的引入项目生产, 并在产品生产组织、计划制定、产品验收等方面保持同企业间的良好合作, 以此将实训基地建立成校企之间的坚实纽带。这种纽带的建立, 对于实训基地的技术水平、教学效果以及校企未来的进一步合作都具有着积极的意义。

2.3根据课程需求建设

建设校内工程测量实训基地的目的, 就是要通过基地的建设为学校工程测量专业的教学与实践提供丰富的硬件支持以及环境支持, 更好的提升人才培育效果。对此, 我们在实训基地建设时就需要能够充分的根据工程测量这门课程的教学内容以及独特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建设。

2.4加强设备投入

工程测量这项课程对于设备具有着较高的要求, 对此, 校内实训基地在建设时需要能够根据工程测量专业的需求对相关测量仪器设备进行配置, 并在基本仪器设备室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建立起多样化的设备室, 如综合实训室、基础测量实训室以及施工测量实训室等等。而在设备配置方面, 也需要保证设备购置的多样性以及先进性, 如工程测量工作中较为重要的电子水准仪、激光铅垂仪、G PS-R TK、激光全站仪以及投线仪等, 以此来更好地满足测量专业教师、学生对于测量教学、学习的需求。

3实训基地的内容及功能

3.1 G PS技术实训中心

在本实训中心中, 其主要包括G PS业内数据处理以及G PS基线网实训两大部分。通过基线网的建立, 不但能够帮助学生能够以动态、静态G PS的方式实现观测, 还能够帮助在对测量成果进行检验的基础上能够熟练的进行工程放样。而在外业设计以及图形结构设计方面, 则能够使学生通过G PS技术的应用在合理布网的基础上使控制点能够具有更为便捷、全局特征分布。另外, 在校内实训基地中也应当埋设一定数量的四等三角点, 以此将其作为G PS控制网的起算数据。而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也可以根据本堂课程的内容以及需求对导线进行加密测量, 并在固定控制点与数据的基础上帮助教师能够随时的对学生测量结果所具有的精确性以及真实性进行检查, 以此进一步的提升了实训效果以及实训质量。

3.2施工测量实训基地

水利工程也是工程测量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为了能够使水利测量专业的学生能够具有更为真实的实训环境, 学校可以在校内建设有一定地貌特征的仿真实训场, 特别是增加一些有水利特色的建筑物, 如道路, 渠道、河道、堤坝等, 以此来更好的满足水利工程测量专业、建筑工程测量专业以及交通工程测量专业学生的实训要求, 增强了基地的多样性。仅仅对于交通工程测量专业的学生来说, 其就能够在该实训基地中良好的进行中基平测量、道路中线放样、道路选线以及纵横断面测量等工作。

3.3数字测量实训基地

在该实训基地中, 其主要功能就是负责G IS系统的实训工作, 内容包括G IS空间数据采集与处理、数据的管理与入库、G IS工程实践训练以及相关的科研活动等等。除此之外, 该实训基地还能够负责数字化测图技术等课程的实训工作, 实现测绘外业数据采集与内业处理的一体化, 以此进一步帮助提升专业学生数字成图、数据处理的能力。而在建设方式方面, 由于该基地共同具有着数据采集与处理的能力, 这就使其在实际发展时必须能够以校企联合的方式开展, 以此将基地在作为教师教学、学生实训的环境之外还能够成为企业员工继续教育以及岗位培训的平台, 更好的促进了校企的共同发展。

4实训基地内涵建设

4.1培养双师教学团队

在实训基地建设的同时, 也需要高校能够加强双师特点教师队伍的建设。对此, 则需要高校能够在目前工程测量专业教学需求以及企业用人形势的基础上不断的提升教师队伍的教学能力以及双师素质。除此之外, 高校也可以通过邀请企业工程师以及校外专家等方式建立起一套高素质、多样化的教师队伍, 进一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4.2建立实训基地管理制度

良好的管理制度是实训基地健康运行的基础。对此, 高校可以参照企业的相关管理办法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基地、实训室管理制度, 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一套科学的实训技术标准, 如实训指导书、教学标准、实施方案以及考核标准等等。

4.3实训基地质量评价

质量评价是验证实训基地运行质量的一项有效方式, 在质量评价方面, 要包括的指标有实训内容、实训手段、实训条件、基地可持续发展情况以及培育人才的效果等等。在评价工作中, 则需要实训基地以外的部门在充分结合基地实际的基础上开展科学、客观的评价, 并以此不断的推进实训基地的建设与完善。

5结束语

实训基地是培养专业性、实践性工程测量人才的有效方式。通过实训基地的建立, 不但能够优化高校原有教学条件、实训条件, 还能够使学生通过先进技术、真实环境的接触获得更好的学习积极性以及技术水平。对此, 就需要我们通过良好建设方式的应用, 来获得更好的基地建设、实训效果。

参考文献

[1]张伟.电子技术应用实训基地建设的创新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学科版) , 2011 (03) :111-112.

[2]马书英, 张凯.工程测量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式实验实训基地建设[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 (01) :21-23.

[3]邓军, 李天和, 冯大福, 罗强.高职工程测量专业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8 (10) :136-139.

综合布线工程课程实训设计与实践 篇8

综合布线系统作为智能建筑的“中枢神经”系统, 是一种模块化的、灵活性高的建筑物内或建筑群之间的信息传输通道, 是智能建筑的基本组成部分, 是实现楼宇智能化的公共平台, 是楼宇智能化的必备基础设施。基于综合布线在智能建筑中的重要作用, 我们将综合布线工程课程列为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的主干课程。

为智能建筑行业输送合格的综合布线技术人才, 是综合布线工程课程的目标, 掌握这种专业技术需要专业的培训与实践操作。该课程涉及多门学科, 信息量大、专业性强、实践性强, 而传统的教学模式是理论和实践分离, 导致所授知识空洞抽象, 所做实践散乱无序, 知识与技能难以相互映射与补充。

因此, 在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 必须十分重视综合布线的实训设计及实施, 为培养合格人才奠定基础。

1 综合布线课程的现状

受信息技术和建筑楼宇智能化快速发展的影响, 高等职业教育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在全国已有200余所院校开设, 并有倍增趋势。纵观综合布线工程课程教学目前的状况, 存在以下问题。

1) 教师的工程实践不足, 不能及时掌握综合布线行业的新发展和新技术, 教学内容得不到更新, 教学方式不形象、不生动, 与实际工程项目脱节, 理论性太强, 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 没有学习的兴趣。

2) 实训器材的种类和数量存在不足, 学院在开设楼宇专业的同时, 没有投入足够的资金购置先进的实训器材, 只有一些落后的设备和材料, 教学实践开展十分困难, 仅训练学生进行打接水晶头这些最基本、最简单的操作。

3) 综合布线技术发展迅猛, 然而学生使用的教材更新速度却非常缓慢, 完全与市场脱节, 教材内容不符合实际工程项目的要求, 学生也不了解当前工程的实际操作方法。

这些问题的出现, 就造成了学生理论知识掌握不牢固, 实践技能薄弱, 对实际工程的操作方法完全不了解的情况, 在就业工作时, 很难达到用人单位的要求。因此, 为提高教学效果, 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 在重视理论教学的同时, 需要对课程实训模式进行合理改革, 加强与企业的密切联系, 才能培养出技术过硬的技能型人才。

2 综合布线工程实训设计

很多院校的综合布线工程实训, 还是仅仅要求学生掌握制作网线、打接水晶头等基本技能, 对于实际工程来说, 这些是远远不够的, 我们应该培养学生具备合理规划、设计、组织、管理工程的能力。学生不仅需要能布线, 能安装, 而且还要掌握行业发展趋势、掌握行业新标准、具备阅读施工图纸和系统调试等专业能力。

按照工作顺序,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有设计、施工、验收三个工作阶段, 这是一个完整的大项目, 它涵盖了本门课程需要学习的所有工作任务。因此, 我们设计了图1所示的实训模式对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开展课程实训。

由图1可知, 整个实训模式由四个主要模块组成。首先是工程设计制图, 其次是工程实施, 然后是工程测试与验收, 最后是考核与评价。前三个模块符合当前实际工程的实施流程, 做到与实际工程相符。第四个模块为考核与评价, 是对实训效果的检查与评估, 贯穿全部实训过程。

为了较好的开展综合布线工程课程实训, 我们采用项目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是指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项目具有确定的目标, 有明确的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 要完成的是以前从未做过的工作。项目教学法的关键是设计和制定一个项目工作任务。根据实训课程教学内容, 结合企业用人的要求, 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构建了一个从易到难, 从简单到复杂, 从部分到整体的循序渐进的实训体系, 将整个实训划分为两个项目———智能家居布线和智能楼宇布线。具体的实训项目和内容见表1。

以上两个项目, 均要求学生具备建筑弱电系统、计算机网络、综合布线的基本理论, 具有相应的设计计算、施工图绘制与识读的能力, 并掌握施工验收技术规范、质量评定标准和安全技术规程应用的知识。其中, 家居布线规模较小, 大家比较熟悉, 而且平时接触较多, 所以该项目主要训练布线的基本技能, 相对比较简单, 采用的技术较单一, 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智能楼宇布线涉及多个布线系统, 不仅楼层和房间的数量多, 而且需使用多种材料、工具和设备, 该项目主要考核学生对综合布线各种应用的设计和实施, 以及各子系统操作技术的掌握情况, 要求具备编制安装工程造价, 以及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与施工方案的知识。

3 综合布线工程实训的实施

根据设计的实训模式, 利用学院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现有的楼宇智能化系统实训室, 开展课程实训。该实训室现有综合布线工程实训装置6台, 为完全模拟真实的建筑环境, 用金属网孔板搭建了大小不一的房间, 结构组合严谨, 让学生能面对一套完整规范的布线环境。

实训过程中, 由教师组织和引导, 教师是辅助者和协调者, 而学生是实施主体。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 每组5~6人, 每个小组选举1名小组长, 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 都由小组长负责。按照制订的项目计划, 学生根据具体的项目要求, 讨论确定工作步骤和程序, 安排成员分工, 相互合作, 按部就班地实施每一步骤。实施过程中, 当学生遇到困难时, 鼓励和引导学生自己查找资料或讨论, 想办法解决问题, 在很难找出解决办法时, 实训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的指导。这样, 不仅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手能力, 而且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鼓励学生树立自信, 能够将已掌握的知识充分应用于项目实践。

实训教师要监控整个实训过程, 检查学生项目实施进度, 向学生强调考核要点、步骤和注意事项, 收集学生的信息反馈, 及时发现实训中出现的问题, 并做好记录, 针对出现的问题, 调整实训重点, 根据每组的实训情况, 做好实训小结。组织学生依次按第一模块→第二模块→第三模块完成项目任务, 并在实训过程中开展小组竞赛, 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根据项目完成的时间、质量和效果来评定名次, 给与奖励。鼓励小组之间互相交流经验, 取长补短。

实训考核采用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 改变以往只由教师一人评价的模式, 变为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在项目进行的过程中, 教师要对学生的项目任务实施情况、工作态度、团队协作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项目完成后, 先由学生对自己的工作过程进行自我总结和自我评价, 再由教师检查评分, 师生共同讨论, 评判项目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进行深入的归纳总结, 形成文字资料, 以便将宝贵的经验应用到今后的教学实践中。

4 结论

采用上述实训模式, 对我院楼宇11级学生实施综合布线工程的课程实训, 改变了以往以理论为主的实训模式, 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实践的空间, 让学生有了亲自动手, 在实践中锻炼的好机会。在实训过程中, 要求学生按规程规范操作, 提高其安全意识, 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任务, 树立其时间观念, 能够做到不浪费材料, 增强其节约意识。采用项目教学法的实训模式, 同样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不断更新知识, 加强学习, 自我充电, 提高工程实践的能力, 不能只懂理论, 而不懂实践, 进一步提高教学能力。

通过实训, 学生亲身经历了完整的工程实施阶段, 真正掌握了综合布线工程项目的规划、设计、实施、测试和验收的方法与步骤。学生对综合布线系统的结构更加清楚, 懂得了系统的基本设计、安装、调试和操作, 充分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工程实践能力大大提高, 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田丰.综合布线工程实训课程的设计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6.5.

[2]陈红.项目驱动教学法在《通信网络与综合布线》课程中的应用[J].职业教育研究, 2008, (9) .

[3]吕晓阳.综合布线工程技术与实训[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9.

《工程测量实训》课程 篇9

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以下简称我院) 装潢艺术设计专业是2002年建院时已有的专业, 经过近七年的发展与建设, 已属于我院建筑工程分院的第二大专业, 也是我院的特色专业。近几年凭借我院学生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操作技能, 毕业生就业状况一直良好。但笔者在近几年的教学中发现, 在校生在后期的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中, 特别是在施工图纸设计绘制的相关规范上及规范的应用与表达上有些偏弱。为此, 经装潢教研室讨论决定, 在大一的专业基础课程《装饰工程制图》的教学中增加一周时间的建筑装饰工程制图实训课程, 以增强学生建筑装饰制图的识图、制图能力及对制图的规范掌握。

《装饰工程制图实训》是《装饰工程制图》课程的深化和提升, 对后续课程的继续学习和深化起着支撑性的作用。其主要作用是在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 通过实训课程着重培养学生的制图能力。

课程设置的背景分析

课程的现状在装潢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中, 《装饰工程制图》课程注重对装饰制图理论知识的传授, 突出“三面投影”环节。该环节作为建筑学及相关专业学生进入专业学习的第一步, 其理论知识的有效掌握与理解对后期的专业课程学习和理解起着基础性的作用。但经笔者观察发现, 该环节理论知识枯燥, 甚至相对抽象, 而高职学生在数学、物理等基础性课程上的知识面窄和理解力、空间想象力较弱, 以致课堂气氛沉闷, 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教学效果不理想。经过期末考试发现, 学生对知识掌握不牢, 技能锻炼不够, 以致不能将该课程知识和技能在后期的专业课程中很好地应用, 主要表现为制图不规范、符号应用不规范等。

毕业生反馈信息笔者在历年的毕业设计指导工作中发现, 学生经过近一年的顶岗实习后, 在完成毕业设计的过程中, 在建筑制图的规范上还是需要教师不断地进行指导和统一。同时, 毕业生也认为由于现今装饰行业就业门槛比较低, 行业内图纸交底比较杂乱, 没有统一的标准等;有相当一部分毕业生认为, 规范的图纸能给客户和施工单位一个更好的印象并容易得到认同。而原《装饰工程制图》课程注重理论知识, 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不够, 学生掌握装饰工程制图的知识较少和技能较弱。

市场调查通过走访得知, 实习单位的师傅、领导对我院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动手能力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但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客观的评价和相应的意见、建议。例如, 实习生在建筑装饰设计制图中的规范应用不熟练, 甚至不标准, 在工作岗位上还需要师傅不断地指导。如此, 一方面浪费了实习生的时间, 另一方面也浪费了实习单位的公共资源, 希望学校对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予以强化。

鉴于以上各种意见和建议, 综合学生在后续课程中知识水平和技能表现, 经教研室讨论决定, 在《装饰工程制图》课程中增加一周的实训, 以此培养学生掌握装饰工程制图的知识和技能, 突出技能的培养。

课程内容及培养目标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 应体现“重应用、重技术、重技能、重现场”的培养目标和教学目标, 应突出人才类型的特定性、实践性、多样性三大特征。通过《装饰工程制图实训》课程, 学生应掌握以下内容:

具有一定的制图、识图能力《装饰工程制图》课程虽在讲授理论知识时, 学生也相应地抄摹了相关施工图纸, 但实践教学不系统并缺少教师的指导。而《装饰工程制图实训》课程, 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 (一个星期) 内完成5张图纸的绘制:一套别墅的建筑平面图、建筑外立面图、剖面图、一层平面方案布置图、顶面方案布置图和不少于1000字的实训总结。实训总体安排时间紧、任务重。通过学生实践和教师指导, 学生可在短时间内掌握相关知识和培养制图能力。 (1) 识图能力。笔者认为, 在临摹绘制图纸中, 如果没有理解原图纸的设计意图、设计规范、设计要求等, 是不能熟练地、完整地通过相关比例转换再在新图纸上表现出来的, 该过程要求学生须很好地运用综合理论知识, 如制图规范、图例、图标内容和含义及使用要求等, 同时, 还需要教师不断地进行示范和指导, 从而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识图能力。 (2) 图纸的绘制能力。实训的所有图纸需要在A3幅面表现, 学生须把规定的任务图量按一定的比例绘制在A3图纸上, 该过程需要学生理解图纸结构、尺寸, 熟练比例转换, 再进行内容详实、准确地表现, 从而能培养学生的制图能力。

制图的规范能力建筑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一层平面、顶面方案布置图等不同的图纸对应着不同的制图规范和制图内容。如建筑平面图的轴线轴号;立面图的标高、排水;剖面图的剖断符号、索引符号;一层平面方案布置图的各家具比例、尺寸、空间标高、顶面的造型、灯具等具体内容的表现符号和具体绘制要求, 学生通过绘制不同类型的图纸, 制图的规范能力能得以较好培养。

制图工具的应用能力硫酸纸是工程制图的专业用纸之一, 在硫酸纸上用针管笔绘制, 流畅性、美观性较好。一方面, 学生临摹使用A3硫酸纸, 可让学生了解这种纸的特性。另一方面, 在制图过程中, 学生需要应用丁字尺、三角板、曲线板、模板等制图工具, 又必须掌握针管笔的特殊绘制运笔要求, 如必须垂直运笔, 一笔到位, 错后需用刮刀修正等。

绘制不同线型与相关课程衔接的能力应通过绘制功能各异、要求不同的图纸, 让学生在图纸的表达与体现中明确地区分线型, 如墙体线、家具线、轴号线、索引符号线、内部填充等应有不同的粗细和线型。要让学生正确绘制标准施工图纸, 切实感受二维平面图纸的主次分明、空间层次感, 为后面学习相关设计软件做好前期准备。目前, 我院每个教室都有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 在实训课中, 可通过CAD软件的现场操作演练, 让学生与手绘制图进行对比, 使学生切身感受徒手绘制标准图纸对后续专业课程学习的重要性。

授课方法

现场演示法由于《装饰工程制图》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 该课程前期重点以讲授理论知识为主, 学生较少完整地绘制图纸, 学生的绘制技能相对较弱, 对绘制工具的使用、线型的描绘、线型的分类、绘图起始、注意点及用法等掌握较少。因此, 当学生开始实训时, 都表现出了迷茫和不知所措。此时, 需要指导教师在讲解完注意点等要点后亲自示范, 对绘制技巧、工具用法、注意要点、装饰符号意义、图纸规范等重点讲解, 促使学生直观地理解并掌握相关技能。

“一对一”指导法艺术教学的特性具有传统的师徒传授方式的特点, 而艺术设计专业具有科学与技术相结合的特性, 因此, 在《装饰工程制图实训》这种严谨性较高的课程教学中, 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学习方式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特别是在绘制图纸的方法和技巧上, 需要教师的“传帮带”。在“一对一”的教学中, 教师可以及时发现并纠正学生在实践中的错误, 能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从而使学生牢牢地掌握装饰工程制图的方法、技巧, 制图中的要点、重点与难点, 真正实现高职教育教学“教、学、做”三位一体的现场教学模式。

成果

经过一周的实训课程教学和实践临摹绘制, 学生明白了该课程在专业中的作用, 以及个人应掌握的各种制图工具、识图能力、绘制技巧等在专业学习中的重要性。通过对实训班级的实训成果的批改, 笔者发现: (1) 学生的实际绘图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 图纸在完整性、美观性、规范性等方面都有了较高提升。特别是在制图中能较好地体现建筑及装饰工程制图的各种规范要求, 并在绘制中予以主动地应用, 能较好地把课程理论与实践融会贯通。 (2) 绝大多数学生都认为通过《装饰工程制图实训》课程, 对后期的专业学习和在专业学习中用图纸表达设计思想、绘制高标准的装饰施工图纸有了较深的认识, 在综合应用知识、绘图工具、绘制技法上都有了较大的提升。 (3) 学生也一致认为, 虽然较累, 但经过实训, 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曾经的懒散, 并清晰地认识到, 只要克服自己的懒散, 主动学习, 再难、再累的事都是能按时并保质保量地完成的。

《装饰工程制图实训》课程作为装潢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 对后期核心课程的学习起着关键性的作用。通过一周的实训, 学生基本掌握了建筑装饰工程制图中的知识和相关技能, 为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和深化, 甚至对学生走上实习岗位后的相关设计工作打好了基础。

参考文献

[1]王琴.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系统化改革[J].职业技术教育, 2009, (16) .

[2]代锋, 范微微.我国职业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内涵探析[J].职业技术教育, 2009, (17) .

[3]黎卫.高职艺术类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 2009, (3中) .

高职建筑工程实训课程评价体系初探 篇10

高职建筑工程实训课程评价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包括两大指标, 第一是产出指标, 指的是学生在实训中的学习发展水平。第二是投入指标, 指的是对高职建筑工程实训课程产生影响因素的指标。本文通过对有关资料进行综合性研究, 就高职建筑工程实训课程评价体系在我国高职教学中的实际应用情况进行详细分析, 对高职建筑工程实训课程的评价体系进行了详细的探究。

1 高职建筑工程实训课程评价体系分析

教学科学性对于实际教学过程与教学质量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 教学科学性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 教师需要表现出公正、公开、严谨的教学态度, 以此为学生建立高效化、科学化的课堂教学模式。针对我国高职传统教学情况, 在高职院校的教学中实际应用高职建筑工程实训课程, 对于有效改善当下高职建筑工程教学质量, 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在高职建筑工程实训课程的实际应用过程中, 这一全新课程体系的科学性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在实际教育过程中, 教育与社会发展起到了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关系, 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 教育行业发展的规模与速度对整个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教育的目的是更好的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为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与工作的过程中提供有力保障[1]。因此, 实训课程评价体系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 需要考虑到不同地区与不同类型的教育发展状况, 针对我国不同的院校实行相应的评价指标, 不能单纯的采用一种模式。

2 高职建筑工程实训课程评价体系应具备科学性

2.1 课程评价体系需要符合教学的基本规律

在我国高职院校的教学过程中, 建筑工程实训课程作为工程类教学的基础, 对学生今后更好的学习工程技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实训课程更能极大的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为学生今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 面对我国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教学中的广大青少年群体, 在实行实训课程评价体系的过程中, 应该以提高青少年创新能力为主, 在实际评价过程中, 引导学生在实训中积极动手, 运用自身知识结合生活经验, 在实际训练过程中积极创新。

2.2 课程评价体系需要符合教学的相应规范

在高职建筑工程实训课程评价体系的实际应用过程中, 首要考虑的就是评价内容与范畴是否明确, 对教学过程中的各项指标进行综合评价, 并且紧紧围绕着实训课程的教学目标来展开[2]。在实训课程评价体系的应用过程中, 根据课程内容与范畴的变动, 评价指标也会随之进行改变, 在实际应用中有轻重、主次之分。同时, 评价指标在实际应用过程中, 其技术要求与专业术语都符合我国相关的技术规范, 在实际应用于我国高职教育的过程中, 可以起到明显的提高与改善作用。

高职建筑工程教学作为我国高职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我国培养技术型人才的有力保证。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 高职建筑工程实训课程评价体系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进行建筑工程课堂学习, 在学生进行建筑工工程技术学习的过程中, 完善且符合教学规范的课程评价体系有效的为学生提供了正确的学习环境与学习保障, 为我国高职建筑工程未来的教育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极大地体现了实训课程评价体系的规范性。

3 高职建筑工程实训课程评价体系应具备可操作性

可操作性作为我国人才培育过程中重要的保障性因素, 在我国高职院校的实际教学过程中, 可操作性能够有效保障教学的质量[3]。根据我国教育部出台的有关于提升我国高职教育的若干意见, 其中指出, 推动教学质量与教学模式的确切体现就是教学体系的可操作性, 将工学与人才培养相结合, 在带动我国社会经济的过程中, 大力开发人才建设, 这是当下我国教育部门与社会所需要关注的重点问题。因此, 在高职建筑工程实训课程评价体系的实际应用过程中, 该体系可操作性对于实际教学所起到的实际意义, 不言而喻。

3.1 建筑工程实训课程的管理要求

高职建筑工程实际教学的过程中, 有效地课程管理可以极大提升学生的工程技术学习质量, 在实训过程中可以帮助学生实现更有效率的建筑工程技术学习。在课程评价体系的实际教学应用过程中, 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环境以及高水平、有实力的师资管理队伍都未高职建筑工程的实训教学提供了有效地质量保证。当下, 我国高职教育广泛受到社会各界关注, 高职教育作为快速培养高素质、实用型人才的摇篮, 对我国教育事业与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就实训课程评价体系实际应用于高职建筑工程教学这一事例进行探究, 可以明显发现, 以就业为指导, 以能力培养为根本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才是我国高职教育未来真正的发展方向, 而这正是实训课程评价体系在教学应用中所努力追求的。

3.2 建筑工程实训课程的场地要求

在我国根据高等院校教学情况相应采取的工作规程中明确指出, 实训课程的建设与发展都是学生事业发展总体规划中的一部分,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需要对环境、设备、人员结构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然后按照论证、实施、竣工、验收等项目管理方式进行运作。这样才能真正为学生的实训课程创造一个良好的实施环境。在高职建筑工程实训课程评价体系的实际应用过程中, 可以极大的保证实训教学的课程场地质量情况, 为我国高职建筑工程教学创造良好的工程建筑技术学习环境。

4 结语

综上所述, 在我国今后的高职建筑工程实训教学过程中, 可以更好的实际应用课程评价体系, 这一体系值得广泛推广及应用。

参考文献

[1]马进出.实训评价体系的确立[J].河南理工大学院报, 2013, 12 (09) :23-24.

[2]吴丽华.高职教学中评价体系的应用[J].课程评价, 2012, 23 (07) :23-25.

上一篇:罗马神话下一篇:个体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