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中心

2024-05-30

教师中心(精选十篇)

教师中心 篇1

教和学是高等教育最基本、最核心的活动, 改善教和学无疑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根本。2011年, 我国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 要求高等学校建立适合本校特色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目前, 我国内地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开展工作的难度较大, 可能与机构的设置及运行模式有关。现行的教学发展中心大致可分为两类, 一是兼职的非实体性机构, 二是专门的实体性机构, 两者各有所长, 各有所短。有必要设计一种取两种模式之长、力避其短的新模式, 即机构独立设置、人员专兼结合、功能定位于为教师教学发展服务的教学发展中心。

考察香港地区大学的教师发展机构, 发现其具有注重教学研究和大学生发展调查、为教师发展提供丰富多样的专业化服务、引领和支持大学的教学改革等显著特点, 其相对独立的实体机构为有计划、持续性开展工作提供了保障。

澳大利亚堪培拉大学教学与学习中心拥有独立的组织机构模式, 丰富的教师阶段性培训项目以及健全的信息技术服务与质量保障措施, 其丰富的建设经验为我国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建设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学习与借鉴依据, 如制定针对性的教师发展计划、健全评估与奖励机制、建立独立建制等。

教师中心 篇2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老师们的爱国精神和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体会作者对启蒙老师崇敬、感激和怀念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检查导入。

同学们,有一位北京大学的教授,叫沙健孙。他写了一篇文章,怀念他的启蒙老师。这篇文章,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17课《难忘的启蒙》。

大家已经预习,谁来说说题目中“启蒙”的意思。

老师的“启蒙”,为什么使作者难忘呢?他在文中写下了哪几件令他难忘的事情呢?

学生交流后,归纳板书:抗日讲演、老师对“我”的两次批评、抵制日语课。

二、学习2~5小节。

1、同学们,边读边想是很重要的阅读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下面,请你们用心去读读2~5节,想一想,这是老师对学生什么的“启蒙”?作者现在回想这件事时,心情怎么样?

2、指名朗读。想一想,我们应该用怎样的感情来朗读?

3、日本侵略者残忍地虐杀中国人民。就在这个时候,老师在学校组织抗日讲演比赛,以此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老师们强烈的爱国情感和革命的勇气,怎么不令学生敬佩呢?

三、学习6~7节。

1、批评,是老师经常用的教育方式,即使是好同学也不例外。作者在上小学时,有两个强项,可就在这两个强项上,作者也受到过老师的批评。那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2、学生默读课文。

3、指名根据“插图”简单介绍老师对“我”的两次批评。

4、同学们都了解了事情的前因后果,可有一点你们还不知道,作者在受到批评后,还对老师说了一些话。想一想,他会对老师说些什么?

5、虽然事隔多年,但这样的批评还是刻骨铭心。同学们,你在六年的小学生活中也有类似的情景吗?

四、学习第8节。

1、在学生的眼里,老师是和蔼可亲的,但是又是严厉的。作者的老师也是这样。但是,老师对作者的一门课的学习态度特别宽容,为什么?

2、学生参考资料,联系课文讨论。

3、出示填空:

“严”是因为----------------------;“宽”是因为----------------------------。

4、老师教育“我”的事还有很多很多,不仅鼓励“我”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而且教育“我”应该做一个正直的人,给“我”精神力量!

五、学习第1节。

1.范读。

2.谁能像作者那样满怀深情的读出这一段?

六、总结全文。

今天,我们学习了17课《难忘的启蒙》。老师们的爱国精神和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使我们受到启迪,作者对启蒙老师的崇敬、感激和怀念,使我们受到感染。我也真诚地希望老师们的点点滴滴教育,在你们的心灵生根、发芽,成为你们难忘的启蒙。

七.作业。

1、朗读课文

2、填空:

我时常怀着深深的感激之情,思念着我的启蒙老师。是他们________,教导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即将小学毕业了,无论我走到哪里,___________。

评析:

【《难忘的启蒙》是六年级的一篇阅读课文。丁老师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用一教时指导学生进行阅读,是恰当的。教师顺应学生的思路,先阅读难忘的三件事,再阅读总起全文的第一段话,在教学设计上是有创意的。而且在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回忆自己难忘的启蒙老师,有效地进行阅读的迁移,使读和写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教学中,老师的教学和启发是富有激情的。激情是艺术家头上的光环,没有激情,也就没有艺术。教学,没有激情,也就不能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习生字词,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启蒙老师的美好品质。

(二)能力训练点

继续指导学生从文章的内容联想开去,即联想自己的小学生活实际。

(三)德育渗透点

1.激发热爱祖国,尊敬师长的思想感情。

2.教育学生要勤勉,做一个正直、诚实的人。

(四)美育渗透点

从作者以美好的心态回忆自己的小学生活中受到美的熏陶。

二、学法引导

(一)教师教法

谈话法,联想法。

(二)学生学法

自学讨论法。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理解启蒙老师的优秀品质,唤起学生对美好的小学生活的回忆。

(二)难点

理解启蒙老师的优秀品质。

(三)解决办法

通过小组讨论,教师相机点拨,结合朗读课文理解问题。

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一)教师活动设计

在检查预习的基础上,了解、归纳学生预习时遇到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解决自己的问题,并注意及时总结好的学习方法。

(二)学生活动设计

1.自学课文,提出不能解决的问题并带着问题读书,在读中思考、领会。划词划句,动脑、动口、动手,弄懂课文内容。

2.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解决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小组内不能解决的全班讨论解决。

五、教学步骤

(一)揭示课题

同学们,课题中的“启蒙”是什么意思?

在你六年的小学生活中,给你印象最深的老师是谁?

(二)检查预习

1.自由读全文,思考文章写了启蒙老师的哪几件事?

2.你有哪些不懂的问题,提出来。

3.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

(1)启蒙老师是些怎样的人,为什么让“我”时常心怀感激?

(2)为什么老师的许多表扬“我”都淡忘了,而教师的批评和惩戒“我”至今未曾忘记?

(3)“从这些宽严之间,同学们也领悟了一些道理。”我们领悟了什么道理?

(4)文章的最后一句话是什么意思?

……

(三)小组讨论大家提出来的问题

可以全都讨论,也可以只讨论你们感兴趣的某些问题。

(四)全班交流讨论结果,教师相机点拨

1.你觉得“我”的启蒙老师具有怎样的品质,作者是怎样写出来的?

(1)热爱祖国

①演讲

教师引导:“我们”的演讲是在怎样的情况下进行的?说明了什么?

有感情地朗读这一部分。

②宽严之间

教师引导:对什么宽?对什么严?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有感情地朗读这一部分。

(2)治学严谨,教育严格

①“嗅觉特长”的故事

教师引导:你对这件事怎么看?你由此想到了什么?

②“写大字”的故事

教师引导:老师说“我”时“我”的心情是怎样的?联想一下,老师批评你时你是怎么想的?

有感情地朗读这一部分。

2.理解最后一段话

教师引导:老师播下的种子是什么?这些种子开花结果了,是什么意思?最后一个反问句是什么意思?由这段话你想到了什么?

有感情地齐读这句话。

(五)全文质疑,释疑

(六)情感迁移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想到了哪位老师,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用具体的事例说说这个老师的美好品质。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写下来。

附:板书设计

教学目标: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要求学生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老师们的爱国精神和严、认真的工作态度,感受作者对启蒙老师崇敬感激和怀念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课件歌曲

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

1、星期天回去扫墓,走访了母校,一所普通的乡村小学。当我踏进熟悉的校门,看着熟悉的操场,走入熟悉的教室,童年时代的学习生活又历历在目,启蒙老师的音容笑貌又清晰地浮现在眼前,我无法找到任何语言来表达我内心的感激,于是,我找到了一首歌,来表示谢意,你们一起来帮我听一听,好吗?

2、播放歌曲《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3、其实,像我一样对启蒙老师不能忘怀的人还有很多。北大教授沙键孙老师就是其中的一位。所不同的是,他把感谢写成了文字。(板书课题)

二、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问题?

(学生提问)

三、抓住主线,展开学习

老师和你们不谋而合,提了一个共同的问题。

抵制日语课

课件出示“在这种宽严之间,我们这些学生也领悟到了老师们没有明说的道理”

1、读这段话

2、请学生介绍当时的时代背景

3、试想,在当时的环境中,日语翻译官会给中国的学生讲写什么呢?

4、在这个老师身上作者学到了

抗日演讲

1、读这个故事

2、在里敌人炮楼200米左右的地方进行演讲可能回导致什么后果?

3、交流对这些老师的敬意

4、课件出示“漫长的岁月过去了,经历的事情许多已淡忘,而少年时代生活的情景,启蒙老师们的音容笑貌,还不时地在我的记忆中浮现,引起我的思念和遐想。”反复朗读,体验感情。

严格要求

1、学生讲一讲老师们对学习的态度

2、课件“这位启蒙老师让我懂得了---------”

3、难怪这么多年过去了,往往还一直对老师们念念不忘。再读“漫长的岁月过去了,经历的事情许多已淡忘,而少年时代生活的情景,启蒙老师们的音容笑貌,还不时地在我的记忆中浮现,引起我的思念和遐想。”

四、延伸感情

学了这篇文章,你又想到了什么呢?(学生回忆交流自己的启蒙老师)

小结:启蒙老师可以是一个人、一本书、一首歌-----

五、倾诉情感

老师用歌声倾诉思念,沙老用文章表达情感,你们准备用什么方式表达自己的感激呢?

(学生在音乐声中或写诗、或作画、或写文章-------)

六、借助网络,完成交流

老师把这篇文章的原文已发到了网上,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体会,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积累词语,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有感情地朗读,学习本文选材典型,主题深刻的写作特点。

3、学习本文倒叙的叙事方法,采用总分总结构,前后照应。

4、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学习本文倒叙的方法和选取典型材料。

教学用具:投影

教学时间:2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理解、积累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内容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理解“启蒙”的意思。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读文,思考:这是一篇回忆启蒙老师的文章,看看课文主要写了哪几件事?

2、同学交流

3、指名汇报

课文记叙三件事,〈1〉老师组织学生举行抗日讲演比赛

〈2〉作文写字课受到老师申斥

〈3〉翻译官上的日语课特别宽容。

4、全文共分成三段。

三、再读课文,划出生字词,不理解的查工具书

1、生字 lún féng rěn nüè jǔ

沦陷 冯老师 残忍 虐杀 规矩

jiè chì kuì mǒu xiá gǎng

惩戒 申斥 羞愧 某些 遐想 岗位

2、理解:沦陷:(领土)被敌人占领。

虐杀:虐待人而致死

惩戒:通过处罚来警戒。

申斥:斥责

遐想:悠远地思考或想象。

3、分段读文,体会文中流露出的对老师的感情。

四、作业:⑴熟练朗读课文

⑵思考书后问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关键语句

2、改写文章最后一句

3、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重点:

1、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理解关键语句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二、学习课文

第一段:1、齐读

2、圈出课文表达“我”对老师感情的词语。

(板书:感激、思念)

3、倒叙开头

第二段是课文的重点内容。

1、作者共回忆了几件事?试用小标题概括

板书:讲演比赛(3-5)

受到申斥(6-7)

翻译官宽容(8)

2、指三人分读(3-8)

〈1〉其他同学边听边画出每件事中写“我”心理活动的句子。

〈2〉谈谈自己的理解

①“那时我还小”------“从心里感到敬佩”

②“我感到羞愧”------“编造出来的”

③“我心里还是服气的”---“很不用心”

④“从这种宽严之问”----“某些道理”。

重点理解句中:A“宽严”之问指什么?

(从学习祖国语言文字和学习日语两个角度谈)

B小学声会领悟到哪些道理?

(热爱祖国,仇恨敌人)

〈3〉学生质疑

3、指名读第三段,谈谈讲了什么?

(学堂的名字,位置,环境)

4、总结:这部分是课文重点,作者围绕对老师感激思念之情,选取三件典型的事例,有说服力。

第三段:

1、指名读

2、出示最后一句

既然我的老师们播下的种子在他们学生的身上开花结果了,为什么我们播下的种子不会在自己学生的身上开花结果呢?

⑴理解句子意思

⑵改写为不用问号的句子,句子意思不能变。

三、总结全文,学生质疑

全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并选取典型事例表达主题值得我们学习。

四、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五、课外练习

读了课文,你可能会想到自己一些经历,试写下来。〈〈我的老师〉〉

板书设计

难忘的启蒙

感 思 讲演比赛

激 念 热爱祖国

受到申斥 (严)

仇恨敌人

翻译官宽容 (宽)

教学目标:

教养:

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课文的词句。

2.能回答课后的问题,理解文中采用的前后的写作方法。

3.理解“启蒙老师”当时播下的种子和后来在学生身上开花结果的内容。

4.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育: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的学习启蒙老师的爱国精神,激发学生的热爱祖国的情感。

发展:发展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体会作者前后照应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领悟本文的写作结构严谨、前后照应的特点。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手段:幻灯、小黑板

教学方法:合作自主学习法、讲读法、评议法、朗读法、讨论法等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释题:什么叫启蒙?

(2)简介时代背景。

二、整体感知,理解课文内容,(自读自悟)

1.现在,请你们用自己喜欢的任何方式朗读课文,想怎样读就怎样读。

2.你们愿意怎样学习这篇课文?(①朗读比赛,理解课文。②表演体会文章情感。)

3.汇报后小结:“那就按你们的学习方法来学习课文吧!”

4.再读课文,明确朗读要求。(这次要以刚才读得更好,更流利,更有感情。读完之后说说你们的想法。)

5.汇报:谈谈你理解课文的初步感受。

三、再读课文,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1.出示小黑板:这篇文章回忆了小学启蒙老师的哪几件事情?这几件事情表现了启蒙老师怎样的品质?

2.小组交流,评议。

3.小结。

四、学生合作学习课文。(学生自由选择学习段落)

1.老师出示自学要求(电脑)。

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次。

②讲一个重要的认识或体会。

③提一个有分量的问题。

④回答各组的提问。

⑤给其他各组提个问题。

2.学生带着自学要求学习。

3.汇报学习情况。

4.教师点拨。(指导学生品析句子,体会句意)

5.着重解决的问题:重点词句的意思,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五、总结全文。

1.回顾课题,“难忘的启蒙”用最简单的话来说就是什么?

2.体会写法:前后照应,把握中心句。结构严谨,层次分明,中心明确。

难忘的启蒙

教学目标: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要求学生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老师们的爱国精神和严、认真的工作态度,感受作者对启蒙老师崇敬感激和怀念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课件 歌曲

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

1、星期天回去扫墓,走访了母校,一所普通的乡村小学。当我踏进熟悉的校门,看着熟悉的操场,走入熟悉的教室,童年时代的学习生活又历历在目,启蒙老师的音容笑貌又清晰地浮现在眼前,我无法找到任何语言来表达我内心的感激,于是,我找到了一首歌,来表示谢意,你们一起来帮我听一听,好吗?

2、播放歌曲《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3、其实,像我一样对启蒙老师不能忘怀的人还有很多。北大教授沙键孙老师就是其中的一位。所不同的是,他把感谢写成了文字。(板书课题)

二、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问题?

(学生提问)

三、抓住主线,展开学习

老师和你们不谋而合,提了一个共同的问题。

抵制日语课

课件出示“在这种宽严之间,我们这些学生也领悟到了老师们没有明说的道理”

1、读这段话

2、请学生介绍当时的时代背景

3、试想,在当时的环境中,日语翻译官会给中国的学生讲写什么呢?

4、在这个老师身上作者学到了( )

抗日演讲

1、读这个故事

2、在里敌人炮楼200米左右的地方进行演讲可能回导致什么后果?

3、交流对这些老师的敬意

5、课件出示“漫长的岁月过去了,经历的事情许多已淡忘,而少年时代生活的情景,启蒙老师们的音容笑貌,还不时地在我的记忆中浮现,引起我的思念和遐想。”反复朗读,体验感情。

严格要求

1、学生讲一讲老师们对学习的态度

2、课件“这位启蒙老师让我懂得了---------”

3、难怪这么多年过去了,往往还一直对老师们念念不忘。再读“漫长的岁月过去了,经历的事情许多已淡忘,而少年时代生活的情景,启蒙老师们的音容笑貌,还不时地在我的记忆中浮现,引起我的思念和遐想。”

四、延伸感情

学了这篇文章,你又想到了什么呢?(学生回忆交流自己的启蒙老师)

小结:启蒙老师可以是一个人、一本书、一首歌-----

五、倾诉情感

老师用歌声倾诉思念,沙老用文章表达情感,你们准备用什么方式表达自己的感激呢?

(学生在音乐声中或写诗、或作画、或写文章-------)

六、借助网络,完成交流

老师把这篇文章的原文已发到了网上,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体会,发表自己的看法。

《难忘的启蒙》第二课时

●溧阳市“青年骨干教师培养与成长”课题研讨活动教案

《难忘的启蒙》第二课时

溧阳市竹箦中心小学 万文清

一、学习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难忘启蒙老师的原因。

②理解启蒙教师的爱国精神和严谨的治学态度。

2、情感目标:体会小学启蒙教师的三件事,从而反映启蒙老师的爱国精神和严谨的治学态度。

二、学习时间:一课时。

三、学习过程:

1、感情导入:有人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平凡而又伟大。

本文作者对自己的启蒙老师怀着深深的感激之情,用饱含深情的文字 给我们讲述了他难忘的启蒙时代。

2、文章回忆了启蒙老师的哪几件事呢?

教师相机板书:

举行抗日讲演

抵制上日语课

对我学习的要求

这三件事,你想知道什么?学生各抒己见

师问:你想通过什么途径解决这些问题?

(提示:A反复朗读,从课文中找答案;B同桌讨论、四人小组的讨论;C问老师,包括听课老师:D走下课桌和学生讨论)

3、学习3--8小节

①要求: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一件事,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想一想,反映了启蒙老师的什么品质?

②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学习。教师巡视。

③读议理解。

(说明:三件事没有先后顺序,无论学生怎么说,教师要注意串联调控。)

A、举行抗日讲演

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当时背景吗?

①文字背景:抗日战争资料

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爆发。由于国民党反动政府采取不抵抗政策,使得日本帝国主义在短时间里占领了大半个中国,在中国的土地上实行“三光” (烧光、杀光、抢光)政策,广大劳动人民在水深火热中挣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许多爱国之士纷纷投入到救国运动之中。截止到1945年8月15日抗日战争结束,有2100多万中国军民伤亡,财产损失达5000亿元。

②画面背景:南京大屠杀。

(播放《南京大屠杀》中日本帝国主义残忍杀害中国人的情景。

理解:当我们知道日本侵略者是怎样残忍地虐杀中国的爱国者时,我对老师们的勇敢,不能不从心底里感到无限的敬佩。

你读懂了什么?指名读,评价,齐读。

文中还有一件事能说明启蒙老师是爱国的。(过渡)

B、抵制上日语课。指名读。出示:

从这种宽严之间,我们这些小学生也领悟到了老师们没有明说的道理。

“宽”是什么意思?找出文中的有关句子。指名读有关语句。为什么日语课逃课没有关系呢?老师们是想说什么道理呢?

小结:日本帝国主义是想让我们中国的小学生从小接受日语教育,从而忘记自己是中国人,这是对我们进行文化侵略。

C、对我学习的要求

①指名读作文内容。学生评价,理解“嗅觉特长”的意思,指名读老师的话,评价,要读出严肃的语气,指名再读。

②指名读老师对我大字评价。评价,男女生赛读。

小结:启蒙老师对我的作文要求要真实,对我写字的要求很严格。

4、学习9-10自然段

过渡语:启蒙时代难忘的事情是举不胜举的,文章虽然选了三件事,但却反映启蒙老师的崇尚品质。50年代后期,作者也做了一名光荣的教师,自然而然地想起他的老师,自然也想起了很多……

出示:

“我由此想到,老师们在平凡的教学岗位上付出的一切不会是徒劳的,既然我的老师们播下的种子在他们学生的身上开花结果了,为什么我们播下的种子不会在自己学生的身上开花结果呢?”

这句话你读懂了什么?理解:“播下的种子”中“种子”指什么?

5、课堂作业:小练笔

回忆起我的小学老师,他们的音容笑貌不时地在我的记忆中浮现引起我

的思念和遐想,记得有一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附板书:

举行抗日讲演

爱国

难忘的启蒙 抵制上日语课

对我学习的要求

严格

学生视角:

什么是“启蒙”?这“启蒙”又为什么是难忘的?课文向我们讲述了怎样的一个故事呢?这个令学生似懂非懂的题目,使学生对文章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不由自主地想要把课文读完,以便弄个明白。

难点:抓住时代背景和作者的身份,体会朴素的感情。

教师思考:

本课是一篇略读课文,文章以回忆的形式,追溯了在特殊的年代里启蒙老师们,对自己知识和人生的鞭策与指引,表达了对他们的深深怀念和由衷敬佩。文章语言朴实自然,情节贴切近学生生活,情感纯真质朴。但于平易之中引发着读者的思考,感动着读者的心灵。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主读书,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重点:结合具体事例,体会思想感情。

设计特色:结合生活实际的感受,体会文章朴素的情感。

信息资料:了解沦陷时期,学校教育的一些情况。

教学要求:

1、弄清“启蒙”的意思,了解课文的内容,体会文章中蕴藏着的朴素的情感。并从启蒙老师的言行中,受到优秀品质的熏陶。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自主读书能力。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流程:

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1、“启蒙”是什么意思?你知道什么叫“启蒙老师“吗?

2、你对自己的启蒙老师有什么印象呢?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畅。

2、引导学生变出自己的阅读感受。畅所欲言。

(把读书的时间交给学生,并抓实抓好;把表达的空间给学生,便于了解学生对课文的感知情况。)

三、选读内容,体悟情感。

1、从初读的基础上,选读自己印象深刻的相关段落。

思考:从读中你感到启蒙老师们具有怎样的品质?作者为什么说这种启蒙是难忘的?

2、在自读的基础上,合作交流彼此的体会,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文中的具体事例,深刻表达出来的真挚而朴素的情感。

(抓住略读课文的特点,结合学生的生活感受,读文悟情,尊重了自主地位,尊重了学生情感体验的个性化。)

四、课堂练习

1、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同桌听。

2、仿照课文的写法,回忆一下你的启蒙老师,给写几句话送给他们。

实践活动:

拜访你的启蒙老师,向她(他)了解你当年在她(他)眼里的印象,同时汇报你学习和生活的情况。

板书设计:

难忘的启蒙

“骗人”的演讲--------------------勇敢机智

“嗅觉”与“及格”--------------------求真求实

“宽容”的日语课--------------------民族气节

教师中心 篇3

[关键词]青年教师实施方案;制度建设;工作内容;质量保障

本课题在分析国内外教师发展中心运行的的实际情况,掌握现任青年教师发展过程中及存在的问题,从社会需求、国家政策层面、学校自身、教师和学生社会历史背景层面分析其影响和制约因素。文章基于上述情况提出了教师发展中心建设和青年教师发展实施方案。实施方案由组织机构构成、中心使命和教师发展任务、教师发展制度、主要工作内容、质量保障体系构成。由于篇幅有限,部分工作内容和质量保障体系在后续的文章中陆续发出。

一、教师发展组织机构构成

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要做一个善于从管理层发现机遇、为教师提供支持的服务机构,既满足教师的需求,又符合学校的行动规划。

大学教师发展组织建设要有合理的机构设置,文章中的教师发展中心组织机构由五部分组成,中心主任、副主任、教学咨询专家、行政管理人员、教师发展联络员。教师发展中心由专职教师,兼职教师组成,教学咨询专家一般由各个院系的负责人、教学、科研副院长及各专业负责人组成。中心与各教学单位设专门的联络员,联络员熟悉本教学单位的教学整体情况。中心还进行高等教育领域相关问题的研究,以促进大学教师的知识更新和视野拓展。

二、教师发展中心定位、使命

1.中心定位。为全校专任教师、实验教师、新进教师服务, 为学校的决策服务,为教学管理人员服务,更要为学生服务,还要为学校教学改革、教学政策的制定服务。大学教师发展中心建设必然需要将教师和学生发展需求纳入机构建设统筹考虑的范畴。

2.中心使命。中心使命要以学校政策和教师发展计划为导向,以组织机构为载体,以与各院系合作联盟为平台,以教学、科研应用领域的研究与实践应用提高本科教学质量为目标。

三、主要工作任务

教师发展中心的工作任务主要有教师发展项目、教育技术服务、质量保障体系三方面。

高校教师的师德、师风,教学和学术水平高低、责任心大小、教学投入情况是影响高等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学校要加大对青年教师队伍的制度建设和管理力度,进一步完善青年教师发展制度,充分发挥青年教师在提高教学质量上的关键作用。

四、教师发展制度建设

1.新教师发展制度。新教师入校后的三年内是教师发展中心密切关注的对象。由教师发展中心制定教师发展制度,组织培训项目,主要针对为以后的课程准备教学大纲、教学材料或任务的宏观设计等方面培训。密切结合以老带新制度,发展中心会学期内定期和指导教师联系,结合中心所做的系统工作,确定新教师是否可以独立承担一门课程。

2.完善青年教师助教制度。高校教学的实践操作性很强,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依赖于教学实践锻炼。青年教师上讲台要从见习、实习、助教到独立教学的教学过程,学校要根据具体情况建立和完善青年教师助教制度。

3.完善教师考核体系和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制度。教学政策和教学激励机制也对教师的教学有重要影响,教师考核要重视对教学质量和教学能力考核,职称评定和岗位聘任真正做到教学科研并重。

4.建立健全教师引进及管理制度。学校要把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作为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任务。在师资引进过程中,要把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作为聘任考核教师学术水平的重要依据。学校要加大加强教学研究的力度,吸引教师主动参与教学改革,促进教学能力和水平提升。

五、青年教师发展项目

文章由于篇幅限制,教师发展项目只关注新教师入职校内培训,课堂观察项目。

1.新教师入职培训项目。为新进教师准备开设一门新课撰写教学大纲和授课计划的培训项目,通过使用有效课程设计的原则评估教学大纲。要求新教师考虑一些实质性的活动,为他们所在领域的本科生指导和进行课题讨论。培训内容包括讨论的话题包括课程设计、有效的演讲、主动学习方法、学生学习评估。

2.课堂观察。教学咨询人员对学校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观察是在任课教师提出课堂观察的要求后,进行的听课程序。教学咨询专家和教师面对面讨论课程的教学目标,了解课堂教学内容和学科知识背景并确定讲课的思路和方式,明确是否需要通过课堂观察的形式来改变教学效果。在需要的情况下,教学咨询专家对该教师的课堂进行观察,记录下观察到的数据,数据可通过详细的笔记、教学活动流程及课堂录像进行记录。

教师上完课时后,要离开课堂,咨询专家立即召开学生反馈会议,咨询专家把事先拟好的提纲发给在场学生,内容包括:

1)请列出这堂课的主要优点,请简单解释或举出每个优点的例子;

2)请列出这堂课哪方面需要改进或者教师需要改进的具体做法;

3)教师的授课状态,包括授课内容、方式、方法、是否满意,请举例说明;

4)辅导答疑的内容方式方法是什么,有什么需要再继续完善的地方;

5)作业是否能及时反应课堂教学内容,针对应用性领域强的专业课教师处理作业的方式是什么,有什么更好地方式改进教学;

6)8分钟到10分钟后学生自由发言、沟通后,咨询专家记录有效建议信息, 咨询专家利用调查结果短期内为教师写一个总结报告,指出优点和不足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在三个工作日内咨询专家和教师要有一个见面会,将学生与专家的反馈结果分享给教师,讨论下一步教学总体计划及改革措施。

对于第一次上讲台的新教师,课程的中期要有课堂观察的过程,教师发展中心要派专业相关的教学咨询人员去现场课堂观察,有助于提高教师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黄声豪.美国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M].厦门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10.

[2] 库克(美).提升大学教学能力—教学中心的作用[M].2011-05.

[3] Kay J. Gillespie, Douglas L. Robertson, and Associates. A guide to faculty development [M]. Jossey-Bass. San Francisco.2010.27.

作者简介:张海梅(1977-12),女,汉,吉林九台,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管理科学与工程。

教研项目:吉林省高等教育学会课题(JGJX2015D189)、吉林省教研课题(GH150310)、(GH150320)阶段性研究成果

我国高校教师发展中心建设现状研究 篇4

自20世纪80年代起, 世界各国高校普遍高度重视高校教学质量保障问题, 努力探索提高教学质量的路径。

美国是最先成立教师发展中心的地区, 现美国高校已共建立1000余个教师发展中心。英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建立现代教师培养制度, 目前大多数高校已陆续成立教师发展专门组织。日本从80年代开始向欧美国家学习, 引进Faculty Development概念, 90年代以来各大学纷纷建立FD组织。

国外教育界均已开始通过建立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为教学质量提供内在保障, 并已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二、国内教师发展中心发展历程

我国高校从2006年开始, 陆续展开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建设工作。2011年7月, 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公布的《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教学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 (教高[2011]6号) 文件中, 提出将教师教学能力提升作为“本科教学工程”的五大建设任务之一, 由此可见其受重视程度。2012年7月, 高教司发文启动了国家级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的申报和评审工作, 共有30所高校成功申报国家级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此外其他高校 (如中央财经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浙江工商大学等) 也结合自身实际情况, 建立具有自身学校特色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

三、国内教师发展机构主要运行机制

主要研究对象:入选“十二五”国家级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项目的30所高校。

中心运行机制方面, 除13所独立设置的学校外, 其他学校均设在教学部门、教学研究部门或人事管理部门, 可见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建设需要学校这几个关键部门的大力支持。北京大学等高校提倡建立“多部门、跨部门联动机制”, 要求“学术机构和管理机构相互配合”开展中心建设 (见表1和表2) 。

此外, 挂靠运行模式方面, 挂靠部门的选择主要根据学校对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发展定位及工作重点而定。如西南交通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挂靠人事处, 重视教师教学培训工作, 其培训细分为新任教师培训、副高晋升培训、境外教学培训、研究生助教培训等模块。而复旦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挂靠教务处, 除教师培训外, 同样重视教学竞赛、教学研究及混合式教学、课程方面的建设。而独立运行模式的中心工作内容相对均衡, 工作范围涉及教师培训、教学改革、研究交流、质量评估、咨询服务等各个方面。

四、国内教师发展机构组织结构

(一) 中心科室设置

科室设置方面, 部分高校明确地设置了教师教学发展组织的下属科室 (如, 中国人民大学、厦门大学) , 科室设置数基本为4或5个, 科室命名关键词主要为“评估”“培训”“研究”“咨询”。总的来说, 独立设置的中心科室数量较多, 挂靠特定单位的中心相对科室设置较少, 甚至有些学校没有下设科室。

(二) 中心人员构成

中心人员构成方面, 主要以下几个特点:专职与兼职相结合、专家与管理人员相结合、人员机动性较大。中心专职管理人员人数设置因学校实际情况而不同, 复旦大学设置专职管理人员为10人, 华南理工大学设置专职管理人员为2人、兼职管理人员为6人。

此外, 中心专家主要为兼职。为完成教师发展中心工作, 中心需要的专家人数较多, 如北京大学共有58名专家参与中心工作。专家主要分为以下几类:教学名师 (发挥全面引领的作用) 、教育专家 (参与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组织决策和设计) 、教育技术培训专家 (教授现代化信息技术, 提高教学能力) 。

五、国内教师发展机构工作内容

教育部提出教师发展中心的主要任务包括:教师培训、教学咨询服务、教学改革研究、教学质量评估、优质教学资源提供、区域服务与引领。以上30所高校建立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也是围绕着这些方面开展工作。本文在30所高校的每个挂靠模式中抽取一个学校对其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工作内容进行分析, 各中心工作内容如表3。

不论采取何种运行模式的中心, 其工作内容均覆盖教师培训、教学研究、质量评估、教学咨询这几个方面。但各高校侧重点略有差异, 如山东大学注重全方位的教学质量评估与监控, 北京理工大学注重各层次的教师培训。此外, 知名度相对高的学校将区域引导与服务工作作为重点, 注重对其他高校教师的发展培训和资源共享, 在高校教师发展工作中起到了引领带动作用。

六、结语

建设发展教师发展中心是高校提高教学质量与水平的客观需求, 教师的水平直接影响和决定着大学的办学质量。为了建设优质的教师发展中心, 学校层面应首先思考中心发展的定位与宗旨, 顶层设计好之后, 才能把握中心的工作重点, 进而确定中心的运行模式、组织结构。目前我国教师发展中心的定位一般为:服务机构、研究机构, 相对于其他管理部门来说对教师的约束力较小,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心工作的开展。建设教师发展中心应合理定位, 中心不仅是服务机构、研究机构, 而且应该被赋予一定的管理权限, 使中心工作开展得更有序、高效。各高校的教师发展中心均把教师培训放在首要位置, 可见其重要性, 中心的建设也应以教师发展为中心, 注重教师职业教育与职业发展, 及专业水平的提升。最后, 中心建设应注重专家队伍管理, 不断优化专家队伍。给予专家归属感与认同感;适当提高专家工作待遇, 提高专家工作积极性;将专家在中心的工作表现纳入考核评价体系;营造教学为重的教学氛围;为专家建立互动交流平台。

摘要:教师发展中心的建设不仅是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要求, 也是提升高校教学质量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客观需求。通过对国内外教师发展中心发展历程的介绍, 对我国现有教师发展中心建设现状、各中心运行模式、组织结构、工作内容进行全面分析, 有利于进一步加强教师发展中心建设, 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 进而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

关键词:教师发展中心,高等教育,运行模式

参考文献

[1]李红惠.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组织的建设趋势研究:以30个国家级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的陈述稿为分析样本[J].复旦大学教育论坛, 2013 (1) :29-33.

[2]吴洪富.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实践课题[J].高等教育研究, 2014 (3) :45-53.

[3]庞海芍.大学教师发展中心的功能与运行机制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12 (8) :60-65.

[4]朱正伟, 袁侨英.我国高校教师发展中心建设的思考[J].高等建筑教育, 2014 (23) :153-155.

[5]徐延宇.高校教师发展:基于美国高等教育的经验[M].北京: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9.

问题(教师中心稿) 篇5

赵孝云荐评作文

430200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第一中学级3班上课了,老师迈着轻快的脚步走进教室。

老师将课本在空中抡了一圈,画了一个漂亮的弧度,然后将课本轻轻地放在桌上,双手撑着讲台说:“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做个数学题。”说着转身在黑板上写起来。台下同学有瞻前顾后的,有窃窃私语的,有的还发出“哈哈”的笑声。老师转过身来,教室里恢复平静。

“做题目要仔细思考,只有经过大脑思考才能做出正确答案。下面这道题,你们要仔仔细细读题,反复思考,相信自己,每个人都能做出正确答案。做对了的,可以出去玩。”说完,他转身走到门口背对着教室,从侧影可以看出,他已陷入沉思之中。

所有的同学几乎同时抬头看黑板,上面写着:有个叫小明的同学背着三个包。红包里有一支笔、一个橡皮和两把小刀;绿包里有两个苹果和一个梨子;黄色里有一个苹果和一个梨子。请问:小明的书包里总共有几本书?

教室里起先还有细小的.读题声,随后就鸦雀无声。老师这时候转过身来,额上挤出一条条蚯蚓似的皱纹,看起来,他心情很沉重。

所有的同学都埋头做题,偶有抬头看的,也只是匆匆瞟一眼。老师的目光像手电筒一样明亮而且尖锐,如闪电般覆盖在教室的每一个角落,让人感到不安。他的目光从左移到右,从右移到左。没有人举手,这是事实;题目好像很简单,也是事实;答案好像很难,这似乎还是事实;但还是没有人举手,这仍然是事实。

老师的步伐变沉重了,这让学生感到恐慌。成绩出类拔萃的小A,抓耳挠腮,脸通红,额上沁出了汗珠。平时老师对他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可这一次……平时成绩不怎么样,可是却极具爆破力,多次在考场上超常发挥的小B,这时候也沉默了。手拿着笔在纸上胡乱画着,头低得要钻进课桌里。成绩算是差等的小C也陷入深思中,他用左手托着脑袋,不时的抬头瞄瞄黑板,看来他也对这个问题感兴趣。

老师突然走上讲台,目光向全体同学扫视了一遍,然后郑重其事地宣告:“请你们仔仔细细地读题,我不希望这么简单的题会有人做错。”正准备举手的小A、小B、小C又偷偷将手收回去了。

时间如流水,不知不觉中已悄然从指缝间溜走。下课铃声响了,老师拿起粉笔迅速在黑板上写出答案:0本。

全体同学哗然,议论声如汽化的水不断向空中弥漫。

[评点]

饶有情趣的叙写课堂上的一次活动,细节刻画有个性,很有学生在校学习生活气息。“弥漫”形容学生们恍然大悟的议论声,在教室里散开、升腾。

教师中心 篇6

【关键词】独立学院 教师发展 教学发展中心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10C-0092-03

独立学院经过多年的发展,逐渐成为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按照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公布的数据,截至2014年4月,全国共有独立学院285所,在校生占全国普通本科大学生的 1/5。独立学院办学规模快速发展,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股重要力量。与此同时,其教学质量、人才培养问题也随着其群体的广泛影响而引起了多方的关注。面对学习基础薄弱、家庭条件优越的“三本”学生群体,独立学院教师综合素质的提升具有迫切性,也具有研究价值。为更好地了解广西独立学院教师发展的现状及提升策略,笔者以独立学院教师培训现状以及教学发展中心建设为核心,以广西桂北片区的4所独立学院为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对调查结果作出具体分析,并重点对建设独立学院教师教学发展中心进行探讨。

一、研究思路

(一)问卷调查基本情况

研究组成员首先通过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等收集资料,了解独立学院教师的教书育人能力现状,得出教师发展一般性的结构和内容。在广西独立学院专职专任教师队伍中发放320份问卷进行调查,共计收回263份,回收率82.2%。

(二)研究工具的选择

本研究采用研究组成员自行编制的“独立学院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建设调查问卷”,主要包含教师的基本情况,教师对教学能力的认识,教师培训现状,以及教学改革、研究交流、质量评估、咨询服务、职业生涯规划、教师的个性化专业化发展需求等内容,据此思路设计出问答题26项,其中多选题7项,单选题19项。本研究的最后统计分析工具是Excel。

二、独立学院教师发展现状调查结果及其分析

(一)教师基本情况

性别分布:男性123人(占46.8%),女性140人(占53.2%)。年龄分布:30 岁以下的 116 人(占 44.1%),31~35 岁的 96人(占36.5%),36~40 岁的 28人(占10.7%),41~50岁的15人(占5.7%),50岁以上的8人(占3%)。教龄分布:3年以下的101人(占 38.4%),3~5 年的89人(占 33.8%),6~10年的 58人(占 22.1%),10年以上的 15人(占 5.7%)。学位分布:博士6人(占2.3%),硕士 156人(占 59.3%),学士 97人(占 36.9%),无学位的 4人(占 1.5%)。职称分布:副教授以上21人(占 8.0%),讲师 134人(占 51.0%),助教 89人(占 33.8%),没有职称的19人(占 7.2%)。

从教师基本情况数据统计可以看出:本次参与调查的广西独立学院教师群体中女性占53.2%,略多于男性;35岁以下教师占80.6%;5年以下教龄教师占72.2%;硕士及以上学历占61.6%;讲师及以下职称占92%。以上数字分布情况比较实际地反映出了广西独立学院自有专职专任教师队伍的情况,即教师队伍都很年轻,普遍缺乏教学经验,学历较高,职称总体偏低等共性。说明样本的选取比较合理,调查结果虽然出自桂北片区的独立学院,但据资料显示,这个结果同样符合广西其他5所独立学院,甚至我国其他地区独立学院的实际情况,说明样本选取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二)独立学院教师战略目标停留在“教师培训”层面

笔者通过问卷对独立学院专职专任教师对培训的参与度,对教师参加多种培训类别的正常性的观点,以及对教师个性化专业化发展的关注度等内容做了专门调查。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独立学院教师培训的调查项目

从表1可以看出,有87%的被调查教师选择重视或者非常重视培训,这说明绝大部分教师关心自身提升。然而却只有4.5%的教师参加职业能力的培训,大部分参加的是资格认定方面的培训,一半的教师参加了教学技能和学术知识的培训。对于培训的知识,进行总结和转训的还是占据了较大的比例。而大部分教师认为,这些培训的知识对于自己个性化专业化的发展没有起到很大的作用。由此可见,独立学院的教师很关心培训能给自己带来的自身发展,但是,培训的平台不大,能参与的培训范围不广,仅停留在基础表面。

(三)独立学院组织资源较分散

独立学院教师想要得到发展,除自身要不断努力外,还需要得到高教部门的支持、指导与促进。调查显示,学校虽然开展了多种多样的、行之有效的培训,但是培训组织都是区域性的,培训内容主要是学术方面的,有些高校的培训管理由教务部门负责,有些由人事部门负责,还有一些由相关的职能部门负责,大部分教师在寻求教学支持和帮助时找不到合适的组织。调查中认为需要建立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教师个案百分比是58.2%(见表2)。近一半的教师认为,统一教师发展的管理,成立专门组织部门,是有必要的。如何界定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功能及运行机制,是独立学院根据教师发展的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见表3)。

表2 独立学院组织资源整合调查

三、独立学院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建设

(一)明确独立学院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目标

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是以教师发展为目标的。所谓大学教师发展(Faculty Development)是指在学校内外环境的作用下,大学教师个体围绕其职业角色需求在认知、态度、技能、修养和行为等方面所发生的积极变化,具体包括专业发展、教学发展、组织发展和个人发展等内容。

(二)明确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职能

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三大目标决定了其三大职能,即提供咨询、建立资源平台、构建交流中心。endprint

1.提供咨询。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会针对教师不同时期的特点,尽力满足教师不同层次的成长需要,制订相应的培训计划并提供各种类型的咨询服务。

2.建立资源平台。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又是一个资源整合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教师可以根据自身发展的需求,自主获取在专业提升或者教学技能的提高方面等有利的资源,从而有针对性地对自己教书育人能力提升遇到的困难进行解决。

3.构建交流中心。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又是一个交流中心,通过这个交流中心,教师可以获取到专业不同、知识结构不同的教师之间的专业信息,促进院内不同专业之间的交融;还可以减少因学缘结构、地域结构不同而产生的隔阂,有利于构建独立学院教师共同体。

(三)构建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组织机构与管理体制

1.组织机构。独立学院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以整合院内资源为目的,故需将其设立为正处级职能部门,配备有一定人数的队伍。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主任应为兼备学术型及管理型的专家,具备较强的教学科研、管理能力,另外,配备数名专职工作人员,开展日常工作。同时,由于中心是为全院教师提供服务,因此需要由具备学院办学学科的不同专业知识结构的专家组成,可以建立一支兼职专家队伍,聘请各学科专家和教师志愿者。为调动系部的积极性,还可以在系部设立分支机构。因涉及各个部门的协调,还需要教务科研部、人事部、学生工作部、网络中心等部门负责人参与。

2.管理体制。从现有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组织机构的建设过程来看,由于教师分散在教务部门、人事部门、工会等,因此,在成立专门的教师发展机构时务必要理顺关系,明确职责分工。应将有关教师发展相关的职能转移到中心,促进教师发展工作。同时,配备足够的人员、充足的经费预算,创新开展在传统教师培训模式上有突破的工作内容,充分利用整合的资源。

(四)健全独立学院教师教学发展中心运行机制

1.学科专业人才培育机制。创建人才库,引进一批高水平高层次的学科专业人才,并且逐步创建绩效评估机制;在校内招聘和储备各层次人才,培育一批中青年骨干教师。

2.个性化咨询服务机制。开展由专家指导的教师教学咨询系列工作,通过教学观摩、说课、微课教学等,为有需要的教师提供教学咨询、诊断与建议,为教师提供个别辅导和帮助。采取“导师制”,为每位新入职青年教师指定指导教师,明确导师的职责,即从教学、科研各个环节对青年教师实行指导和帮助。

3.教学能力培养机制。请教学管理专家、教学名师为新教师提供岗前培训,帮助教师规划教学职业生涯。有计划地组织本校教师定期进行培训学习,推出创新教学理念与改革、研究方法、教学技能、教育技术以及职业道德等系列培训、指导,促进教师卓越发展。

4.教学科研互促机制。以科研、教改课题引导为主线,通过科研教改项目这个平台,以教师研习营、名师工作坊、教学竞赛、教学咨询室等形式开展工作,组建具有共同目标的学术团队,促进教师之间的教学交流与经验共享。

5.师德建设评价机制。编制独立学院的师德考核目标体系,每年度对教师进行师德考核,师德优秀者方可在年度考核中评为优秀,以此促进师德建设。

6.网络平台资源整合机制。充分利用学校已有的软、硬件资源,整合有关教师专业发展的共享资源,如建立有充足资料、教材的数据库,为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提供条件与帮助,丰富教师的教学资源,推动全校性教学科研资源的整合与运用。

7.教师激励机制。除了通过绩效考核、教学奖励等措施来激励教师,还可以通过其他多种方式来激励,诸如设立“优秀青年教师”、“最美教师”、“师德标兵”、“学术团队”等,促进教师通过努力创新争优来获得相应的称号。 (下转第95页)

(上接第93页)

8.优良的教学文化创建机制。引领教师自主发展,提高自身教育理论、学科知识、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等方面的专业素养。

9.教师利益表达机制。中心应将举办教师座谈会、教师个体对话作为常态工作,同时,还可以通过不记名调查问卷、中心信箱来反馈教师的心声,让教师得以表达合理的诉求,从而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及心理动态,有针对性地开展个体诊断,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引导教师明确目标达成的方向。这是保障教师健康成长的良好的人文条件。

由上述可知,本文对独立学院教师发展现状进行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针对独立学院教师发展现状,提出通过明确目标、职能,构建组织机构和管理体制,健全运行机制等方面建设独立学院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希望能够对独立学院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参考文献】

[1]林杰.哈佛大学博克教学和学习中心——美国大学教师发展机构的标杆[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1(2)

[2]李新.试论高校教师发展中心的构建——以美国高校教师发展中心为例[J].才智,2013(20)

[3]漆艳春.地方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建设初探[J].文教资料,2012(12)

【基金项目】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信息科技学院桂电信教【2013】65号院级教育教学改革项目(2013JGY02)

【作者简介】谢如欢(1982- ),女,广西陆川人,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信息科技学院人力资源部副部长,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高校师资队伍建设、人力资源管理。

面向未来的区域教师学习中心建设 篇7

一、教育改革发展带来的挑战

(一) 国际教育改革背景

近几年, 国际、国内教育改革的节奏都非常快, 一个共同点就是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注学生的未来发展。从目标上来看, 都特别强调价值观的教育以及核心素养的培养, 特别关注学生审辨式思维、问题解决能力、跨领域合作交往能力的发展。2012 年的PISA测试就增加了问题解决能力的测试, 也就是对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评估。特别强调跨学科综合性学习和联系社会生活实际的学习, 强调学生基于主题的实践性学习, 同时强调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如芬兰、美国、英国、法国、日本等国家都是如此。强调基于学科又超越学科的开放式学习, 如法国巴黎的“数学周”, 2015 年的主题就是“数学, 带我们去……”去哪里呢?留给学生和教师很多空间, 产生多种解读, 如数学与现代交通、数学与信息传输、数学与创新等。“数学周”的形式也是丰富多样的, 包括地方竞赛、科学家报告会、学生研讨会、展览、参访技术研究中心或企业等。

(二) 国内教育改革背景

1. 教育领域的综合改革不断深化

国内教育改革, 通过深入推进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国务院和教育部颁发了系列文件, 如《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等系列文件。北京市连续几年进行布局调整, 绘制以优质、均衡、公平为特征的北京教育新地图, 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实质性扩大。近三年高考、中考改革步子很大, 课程教学改革力度也大、速度快、涉及面宽, 2014 年11 月颁布了部分学科的教学改进意见, 2015 年7 月颁布了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方案, 9 月新方案开始实施。最大特点是系列文件连续出台, 环环紧扣, 紧扣什么呢?就是要把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步步落实。

同时, 信息技术也在高速发展, 技术推动教育改革, 改变人们的思维方式、工作方式、生活方式以及学习方式。大数据时代, 对教师的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在工业时代, 人才培养的着力点更多是比记忆、比计算、比体力, 考察的是选手的反应迅速和记忆力, 现在是比思维、比创新、比想象。

2. 高中课程改革深入推进

高中课程改革在不断地深入推进, 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修订正在进行当中。将来, 新修订的高中课程方案、新的课程标准、新的教材、新的高考将同步实行, 增大了学生选择空间, 一是必修内容, 满足学生共同发展的需求, 学分减少较多;二是选修Ⅰ内容, 以满足学生专业发展倾向为主, 学分增加较多;三是选修Ⅱ内容, 以满足学生的个人兴趣爱好为主, 学分增加。

新课程标准的修订更加突出时代性、国际视野和本土意识, 特别提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什么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呢?它主要指的是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包括学科核心素养和跨学科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和水平分级、学业质量标准等方面也有很大突破。

这样的变化使得学生的学习目标也发生了变化。当年我们上学时, 强调知识的学习;到我们工作的时候, 强调“双基”, 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现在, 强调的是三维目标的落实;这一轮的高中课标修订, 目标是核心素养。其实, 核心素养跟三维目标并不矛盾, 只是把它们整合在一起了, 因为现行的三维目标落实起来还是有一定困难的, 大家落实更多的是一维目标, 后面两个维度很难落实。

那么, 如何深度理解学科核心素养?如何开展基于核心素养发展的教学?如何开展基于核心素养发展的评价?这都是我们需要面对和解决的新问题。学生需要丰富的课程, 需要开放的教与学的环境, 教学管理制度需要创新, 考评制度需要改革, 还需要各类课程资源的支持……所有这些都是校长和教师面临的挑战, 当他们面临挑战的时候, 我们的教研和培训就面临着挑战, 我们该如何满足他们的需求?这就需要我们对学生和学生的学习、对教师和教师的教学都要有新的认识。

3. 教师培训课程标准的研制

作为培训者, 我们工作中存在很多困惑, 主要有六个方面:一是培训的起点在哪里?我们每天都在做培训, 每一个团队培训的起点在哪里?我们不能只考虑教龄和职称, 而是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二是我们的培训课程规划合理吗?我们做的教师发展空间分析准确吗?三是培训课程是否是高效实施的?怎样与实践结合, 解决教师实际问题, 实行常态培训持续改进?四是培训目标的达成度如何?五是教师的个性化需求如何满足?在教师发展的不同阶段, 如何体现教师专业发展进阶?六是师德培训的有效性问题。

目前, 国家正在研制教师培训课程标准, 目的就是要科学诊断, 按需施训, 规范和指导教师培训。具体怎么做呢?首先分类、分科、分层实施五年一周期的教师全员培训, 这个任务需要在我们区县级教师培训机构来落实的。同时, 这个标准不仅面向区域, 也面向学校和教师个体。其中, 培训目标是教师在教学中的应然状态, 即我们通过培训希望教师达到的水平;能力诊断是教师的实然状态, 即教师现在实际上是什么水平, 这是我们培训课程设置的依据;课程内容要做到分层设置, 满足共性和个性的需求;在实施过程中, 要创新模式, 如进行混合式培训以满足教师的需求。明确了培训的起点和阶段性终点, 有助于对教师发展空间和障碍点进行分析, 从而设计有针对性的课程并有效实施。可见, 教师培训课程标准的研制对于教师研训部门规划、设计培训过程、突破瓶颈问题等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4. 目前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一是学校课程现状。学校的课程现状整体而言还是充满活力的, 通过这十几年的课改, 从原来的自上而下推进变成现在的自下而上生长;原来很多学校是被动执行国家课程, 现在是自主规划课程;原来只有国家课程, 现在是三级课程联动;原来没有校本课程, 现在不但有了, 而且科目众多;原来是做“加法”, 不断增加课程的门类, 现在是强调课程内容和门类的整合。当然, 这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比如说自洽性不够、课程过泛、质量不高等。

二是学科教学现状。从教师方面来看, 理念变化很大, 但是操作困难也大。如教师对学科课程整体理解不够, 对知识形成的过程关注不够, 单元整体性设计不够。从学生方面来看, 多以知识获取为主, “复制型”学习多, 对学科核心思想思考得不够, 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不足。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学生解题尚可, 但是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够。

三是学习评价现状。评价相对来说是我们的弱项, 我们目前的评价比较单一, 以定量性的终结性评价为主, 用数字、数据代替评价, 而且对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的使用有局限性。

四是教师队伍现状。我们的教师队伍从学历上看, 整体是达标的, 局部地区高学历教师的比例不断提高。教师队伍年轻化, 而且对教育教学也充满了热情, 对于课改的接受度也比较高, 但基本功还不够扎实。在教师培训方面, 教师的继续教育比较规范, 但实效性还有待加强;培训内容需要丰富, 方式需要创新;教师专业发展的个性化需求难以满足。

全面提高育人质量, 提升学校和区域的软实力—教师专业发展和学校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我们作为教研和培训的专业服务机构, 不但要满足需求, 还要引领需求, 但是, 面对当前的课改形势, 我们能否满足学校和教师的需求?又该如何引领学校和教师的需求呢?

二、进修学校的职能定位与机构调整

未来是迅猛变化的, 是难以预知的。那么, 学生应该具备哪些素养?教师要如何提高自身的学科育人能力应对未来的挑战?我们研训人应该怎么办?海淀进修人在行动, 不观望、不徘徊, 面对问题和挑战, 我们去学习、去思考、去研究、去探索, 然后再不断地改进。

1. 丰富职能:区域教育均衡、优质发展的视角

社会对海淀基础教育质量要求高, 但是海淀区学校数量多、类型多, 发展特点不同, 发展需求不同。教研工作如何满足共性需求和多样化的个性需求呢?海淀教师进修学校着眼于海淀区教师和学校的发展需求, 2012 年借40 年校庆的契机, 确定了五大中心的职能定位, 即课程指导中心、教学研究中心、质量评价中心、资源建设中心和教师发展中心。

在课程指导方面, 我们承担海淀区课程规划及建设的研究以及部分地方课程教材研发任务, 指导学校优化课程方案, 指导学校和教师开发校本课程, 组织交流等活动。在教学研究方面, 承担全区中学、小学、学前的教学研究工作;基于学科本质, 开展指向学科能力发展的教学研究;基于学段统筹, 开展跨学科、跨学段的教学研究等;用证据支持教研, 用项目组织教研, 包括区域教研、国际课程教研, 以及校本教研、学区教研、联片教研的指导等。在质量评价方面, 负责海淀区各学段各学科的学业质量评价, 基于评价数据的分析与反馈, 帮助教师改进课堂教学, 帮助学校改进教学管理, 同时促进教研内容和方式改进, 并为海淀区教育行政部门制定政策提供依据。在资源建设方面, 负责区域各类课程教学和教师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建设工作, 内容主要包括教师教育资源、课程教学资源和学生学习资源等;形式包括文本资源、多媒体资源、视频资源 (微课程、MOOCs) 等。在教师发展方面, 负责在职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与分类培训实施, 开展不同阶段教师专业发展的特征与需求研究;整体规划区域教师培训, 建立分层次、分学段、分学科教师培训体系;开发基于不同需求的专题培训课程;依据教师培训专业流程组织实施培训。

2. 科学调整内设机构, 建立协同创新激励机制

职能定位确定之后, 在全体海淀进修人都达成共识的基础上, 我们开始进行内设机构的调整, 建立协同创新的工作机制。建立“学科纵向贯通横向融合、学段纵向衔接横向管理、部门纵向分工横向协同”的立体化工作模式。业务工作突出核心素养发展, 强调学科内深度教研、学科间相互融合、学段间加强衔接、部门加强统筹。由此, 增加了课程室、评价室、资源室、德育教研室等内设机构, 同时, 根据北京市和海淀区要求, 我们还承担了三所学校的对口支持工作, 并在两个教育质量相对薄弱的地区成立了研修分中心, 满足当地教师个性化发展需求。在形式上, 关注学科建设, 加强基于教学现场的实证研究改进。我们开展“学科教研基地”建设, 探索“校本教研、联片教研、区域教研”的协同工作机制, 深化“三级联动深度教研”模式内涵。

职能的调整和内设机构的调整是区域教师发展中心建设的重要环节。

三、教研和培训队伍建设

职能定位变了, 内部结构调整了, 我们的队伍能不能适应呢?

1. 建立共同的价值追求

首先我们要有共同的价值追求, 也就是“进修精神”。2012年, 我们通过梳理海淀教师进修学校40 年的工作, 提炼出了老一代进修人传给我们的“进修精神”, 即责任与担当、团队与研究、拼搏与奉献。同时, 面向未来, 我们又增加了两条, 就是“海纳百川、协同创新”。这样就确定了我们海淀进修人共同的价值追求。根据海淀定位, 我们应该做世界一流的教师教育, 体现在我们的教师培训理念、队伍和成果上, 这个“一流”是追求卓越的工作态度, 也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的标准。

2. 明确研训者的专业素养

为此, 我们梳理出教研员和培训者应该具备的素质特征, 即高尚的师德修养、优秀的专业素质、出色的研究能力、丰富的科研成果和突出的引领作用。在这基础上, 我们的教研员还研究自己和自己的工作, 通过给优秀教研员画像等活动, 自下而上搭建起教研员专业素养框架, 之后再逐步细化, 和专家讨论, 提炼出教研员标准。这些, 是教研员对自身高要求的体现。

3. 优化研训者的组成结构

在原有基础上, 优化教研和培训队伍专业结构和学历结构是重点。

首先是优化队伍的学历结构, “引进与培养”并举, 4年来我们先后引进了16位博士和博士后, 这些人才大部分都是有工作经验的, 对于没有工作经验的, 我们给他们配备一位教研导师和一位教学导师, 入职以后一边做教研, 一边在学校给学生上课, 以便了解教学一线的情况。引进的这些高学历人才在“双导师”制、全员培训、专题培训等多种模式的培养下快速成长。

还有一个是优化队伍的专业结构。在课程、资源、评价以及教师教育等方面, 都需要专业的人才负责, 为此, 我们引进了课程、资源、评价专业的硕士和博士 (博士后) , 使课程中心、评价中心、资源中心等职能中心更好地发挥了作用。

4. 练就多岗位胜任能力

两支队伍同时发展。一支是“多岗位胜任”的教研员队伍。我们不可能在每个职能部门都建立一支庞大的队伍, 这就要求我们的每一位教研员都要具备“多岗位胜任”的能力, 建立了职能部门牵头、学科教研员分岗工作的机制。为此, 持续的暑期全员培训, 每年系列专题培训, 这些培训的主题与现在的改革方向都是一致的, 并且无论是邀请外国专家来做培训, 还是我们自己的研修都特别强调研训过程的互动性。还有一支就是我们的干部队伍, “双专业发展”的干部队伍, 即管理专业和学术专业齐发展, 我们的干部队伍里有两位博士, 两位特级教师, 还有五位硕士, 而且整体年轻化, 可以说现在进修学校的领导团队活力四射。学校设立了“进修书院”, 来统筹规划培训课程的内容和形式。

5. 私人定制满足个性化发展需求

在全员培训的基础上, 为了满足一些教师的个性化需求, 我们还提供“私人定制”式的研训。因为每个人的专业发展需求并不相同, 这样的“私人定制”可以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比如, 我们在2012年4月启动了“海淀区教研员高级研修北京师范大学访问学者项目”, 一共举办了两期, 共计26名教研员参加。在研修过程中, 采用了“四个一”任务驱动的模式, 即一篇高水平研究报告、一篇核心期刊发表水平的研究论文、一次体现研修成果的教研活动和一个主题教学案例。研修项目“量体裁衣”—教研员们带着自己的研究课题走进北京师范大学, 在为期一年半的研修时间里跟着导师“一对一”学习研究, 带着问题去, 带着成果回来。还有教师自己提出到北京大学旁听学习、再学习修第二个硕士学位等。

教研员和培训者队伍建设, 是面向未来的区域教师发展中心建设的核心工作。

四、项目引领发展新常态

除了常规的教研和培训, 我们的一些发展性工作怎么开展呢?这就需要我们超前思考, 积极行动。以问题为导向, 以项目为载体, 深入学校开展实证研究, 协同创新, 破解难题, 引领海淀教育高品质发展的“新常态”。

1. 破难题, 解需求

在实际工作中, 我们通过项目来破解难题, 来解决教师们的需求。2011 年, 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修订刚刚完成, 我们下校调研时发现, 一线教师对国家课标“看不懂、不会用”。虽然新修订的课程标准在学科内容上明确了标准, 但教师们对每个年级应教到什么程度、学生应学到什么程度不清楚, 于是, 便出现了内容随意拓展, 难度随意加深的不合理现象, 加重了教师“教”的负担和学生“学”的负担。为了减少教师教学的盲目性, 帮助学校和教师明确每个学段、每个年级的学业标准, 我们从2011 年开始, 在部分学科开始探索, 到2014 年, 我们学校主持的“海淀区义务教育阶段学业标准与教学指导研究”正式立项, 课题组凝聚了高校团队和一线骨干教师力量, 现在小学阶段的成果已经全部出来了, 《海淀区义务教育小学学业标准及教学指导》所有学科共计12 本图书已经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 并在50 余所实验校进行了实践。初中语文、数学、地理学科已启动标准研制工作, 其他学科也将陆续启动相关工作。现在这个标准已经在指导区域教学, 指导联片教研以及教师的自身专业发展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2. 重实证, 求改进

我们在解决难点问题的时候, 也特别重视实证, 谋求改进。学科学习最核心的是什么?不是元素周期律、二项式定理或是牛顿第二定律, 而是以这些知识为载体, 学生到底要获得什么?这是我们要研究的。2013年初, 我们与北京师范大学合作, 启动了“海淀区促进学科能力发展的教学改进”项目, 教研员与北师大的教授们共同进行研究, 开展了系列教学改进活动。基于能力测试反馈, 聚焦“提升教师教学实践能力, 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教师的教学不再局限于学科知识和技能的掌握, 而是更加关注学生学科能力的提升。

3. 拓深度, 提品质

在课堂教学实施方面, 海淀区是教育部“深度学习”教学改进项目的首批实验区之一。今天, 我们试验校的领导和老师也在场, 项目的目标就是要破解课程改革中从理念到行为的难题, 把国家的课程方案和课标落实好。通过教师的专业发展, 促进学生深度学习;通过教师引导学生深度参与学习活动, 指向学生对学科本质、思想方法的理解, 指向学生高级思维能力的发展, 从而提高学习质量。

4. 建资源, 谋发展

我们于2014 年申请了“中小学教师教育课程资源建设与实践研究”项目, 尝试研建结合, 建设教师教育课程资源。以海淀区新任教师通识课程资源建设为例, 开展分层次教师教育课程资源建设研究;以初中化学、初中语文教师教育课程资源建设为例, 开展分学段、分学科教师教育课程资源建设研究。丰富的通识课程和学科课程相结合的课程资源, 可以供教师线上线下随时随地选择, 在探索课程实施的资源共享模式中, 促进了区域教师的整体发展, 进一步加强了教师教育的实效性。

2014 年12 月, 海淀进修学校作为发起单位, 建立了“全国教师教育资源联盟”, 实行强强联合, 联盟成员单位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 以及上海徐汇区教师进修学院和静安区教育学院、江苏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北京市教育学院丰台分院等16 家机构, 共担、共研、共建、共享。我们说, 这是一个“众筹”的联盟, “筹”的是我们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智慧, “筹”是我们积累下来的教师专业发展的资源。资源共享的内容包括学科专业、学科教学专业、教学策略方法、教学案例分析等, 共享的目的就是让更多的教师受益。现在, 我们的资源形式包括文本、微视频、多媒体等, 今后还会不断丰富。已经正式出版的《初中化学教学关键问题指导》这本书就是我们这个项目一个成果, 书中的每个关键问题都有配套的微视频, 大家可以通过扫描书中的二维码观看视频, 也可以使用书后配的学习卡登录学习平台, 在线观看, 非常方便。

今年8月,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改革实施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的通知 (教师[2015]10 号) 》中强调, 要建立完善“协同立项、分工负责、协作推进”的工作机制。项目区县要切实承担起项目管理与落地的责任, 加强教师发展中心建设。因此, 我们区县级教师进修机构应该顺应教育改革、教师培训的趋势, 明确职能定位, 调整单位的内设机构, 根据自身职能定位, 优化队伍结构, 通过研训创新来提升服务质量。

教师中心 篇8

一、美国高校教师发展中心情况

20世纪60年代伊始, 美国“婴儿潮一代”适龄进入高等学校, 庞大的学生数量和大学教师数量对美国高等教育提出了严峻挑战, 而最主要的问题便是教学质量下滑。针对上述问题, 全美各大高校纷纷设立了教师发展项目并成立了专门的教师发展管理和组织机构。

1962年, 密歇根大学设立了全美第一所高校教师专业发展机构:“学习和教学研究中心”。中心附属于教务长办公室, 为全校各个院系的教学研究及教学实践活动提供支持与帮助, 并为全校各阶段的教师提供专业发展的资源平台, 提升密歇根大学的教学质量, 营造适合多元文化背景学生的学习环境。密歇根大学学习和教学研究中心的服务内容主要包括专业教学发展活动、有效评估活动、多元文化背景学生教学研究项目以及教学学术研究和成果传播等[1]。中心除服务于本校教师, 开展教学研究外, 还积极参与其他高校、机构及国家的教学研究项目, 推进全美教师发展工作进程。

1976年, 哈佛大学校长德里克·博克建立了哈佛的教学中心———“哈佛丹佛斯中心”, 即“博克教学和学习中心”前身, 如今已成为世界高校教师发展机构的标杆, 同时它也是美国受资助最多的教师发展中心之一, 现有16位专职人员, 每年预算为一百四十万美元。中心为文理学院的附属部门, 旨在向哈佛大学的教授、教师、研究生助教等其他教学人员提供教学培训及资源平台, 促进啥佛大学本科教育质量的提升。他们的服务对象包括教授、讲师、访问学者、助教等, 服务内容主要包括课堂教学的支持、教学评价与反馈、教学研究与出版等方面, 活动形式新颖多样, 如个人咨询和辅导、习明纳[2]和午餐会、工作坊和模拟剧场、微格教学和主题研讨会等, 中心希望通过丰富的内容及多元的形式, 吸引教师积极参与, 满足不同职业发展阶段教师的需求, 从而达到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

马里兰大学始建于1856年, 该校教学卓越中心于1990年建立, 是马里兰大学最具特色的教师发展机构之一, 直属于学校教务部门。该中心的服务内容主要包括:新教师培训、初任教师指导工作、促进教学发展奖金项目、教师教学卓越促进项目、研究生助教培训项目等。各类活动及项目目标明确, 以新教师培训为例, 通过校长及教务长谈话激发教师的职业责任感, 归属感和幸福感;通过召开讨论会, 由教务长及资深教授介绍学校的终身教职制度, 晋升标准、条件和程序, 让新进教师明确努力目标及方向;以午餐会的形式介绍学校的资源平台和服务设施, 在轻松的气氛中让年轻教师更快适应环境、进入角色[3]。此外, 初任教师指导工作也是该校教学卓越中心的特色之一:为每一位终身教职方向的初任教师安排一至两位副教授以上的资深教师作为其导师, 对初任教师提供全面的指导帮助, 有利促进了初任教师的快速成长。

二、我国高校教师发展中心情况

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较美国晚了约20年, 高校扩招从1999开始, 招生人数由1998的108万人增加到2014年的698万人。与此同时, 高校专任教师队伍也大幅增长, 由1998年的40.72万人增加至2013年的149.69万人。高等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与挑战。为保证高校教学质量, 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颁布, 明确指出:“实现教育科学发展的基本路径在于改革与创新。应进一步深化在培训、考试、入学、学校领导与管理方面的改革。”2011年, 教育部、财政部颁发《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 将加强大学教师教学能力提升作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 明确提出要“引导高等学校建立适合本校特色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 ……并重点建设一批高等学校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 自此, 更多高校开始筹划成立教师发展机构。

清华大学于1998年成立了教学研究与培训中心, 挂靠于清华大学教务处。相较于上述大背景, 走在了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前沿。该中心也是中国高校成立的第一个关于教学质量管理和教师发展的专职机构。中心主要职责包括教学培训与教师岗位达标、教学质量管理、组织各种教学成果与奖励评选、教学改革与研究的管理、教学指导与咨询、优质课程与资源建设等, 旨在加强教学研究, 提高教学能力, 强化服务意识, 建设教师之家, 并在实践中形成了教学专家与管理人员相结合的服务团队, 开展多方位的教师培训和教学研究工作, 为全国教师发展工作起到了旗舰示范作用。

南京大学于2011年成立教师教学发展中心, 并于2012年成为首批30个国家级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之一, 中心注重区域示范、辐射、引领作用:面向江苏省内所有高校教师定期开展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培训, 并积极开展交流与服务工作, 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 成功举办了两届“东亚研究型大学的教与学”研讨会, 切实推进了整个区域的教师发展工作。

在大环境及政策的推进下, 教师发展中心在全国高校中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 然而高校在大力开展各项教师发展工作的同时, 也遇到了各种困难与挑战, 于是许多高校从事教师发展工作的教师及工作人员开始结合本校情况对教师发展工作进行反思及分析。南京医科大学便从教师教学基本状态、教师对“教师发展”的认知以及教师对“教师发展”的需求和期望等方向入手, 通过对教学工作量、时间分配/精力投入、相关教学活动参加情况、内涵认知、对自身“教师发展”的预期、需求等等指标及问题进行数据和信息的采集、整理与分析, 得出结果并给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方案, 如加强个性化服务, 增强工作的连续性及活动的趣味性, 不断扩充更新教学资源库, 建立良好的反馈机制等[4]。通过这样的调查、分析, 反思, 给出对策的良好模式, 教师发展工作得到了有利的提升。

通过阐述美中几所具有代表性大学教师发展中心的情况, 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及思考:

美国教师发展中心兴起于六七十年代, 先于我国二十余年, 经过近半个世纪的探索与发展, 逐渐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组织机构及运行模式。每一所大学的发展中心既继承了上述的模式, 又根据大学自身特点及发展方向有着不同于其他中心的独特亮点。且中心都作为大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发挥着重要职能, 并为广大教师完全接受, 服务范围广, 层次深入。

而我国教师发展中心作为新兴事物, 始于上世纪90年代末期, 距今刚刚起步十余年。但2010年以来, 随着国家的重视, 相关政策的出台, 以及名校教师发展中心的辐射作用, 全国各个高校都先后设立教师发展中心并积极启动了其各项功能, 有力地推进了教师发展工作, 并切实提高了教学质量。然而, 处于初期阶段的建设工作仍面临着诸多困难及挑战, 如身处高校“重科研轻教学”大背景下, 教师参与教学活动的时间精力难以保证;活动多局限在“服务层面”, 专题讲座、教学技能培训等经验交流活动形式上, 反馈互动较少;活动结束后缺少总结、推广及后续跟踪和评估, 一篇“新闻报道”就画上句号;部分教师发展中心挂靠于行政部门, 管理制度及政策模式老旧, 缺乏创新;有些高校对教师发展的经费支持力度不够等等。如何通过学习借鉴美国优秀高校教师发展中心的成功经验, 成熟模式, 结合自身发展特点及要求解决上述问题, 进一步提高教师发展中心服务水平, 提升高校教学质量, 值得进行更深入的思考与探索。

摘要:文章以美国密歇根大学、哈佛大学、马里兰大学, 中国清华大学、南京大学、南京医科大学等几所较为典型的高校教师发展中心为着眼点, 阐述了上述几所高校教师发展中心的发展进程及现况, 通过对比分析揭示出国内高校教师发展中心与美国相比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差距, 为探索适宜我国教师发展中心的组织机构及运行模式, 促进我国高校教育质量的提升提供了思路。

关键词:教师发展,美国高校,中国高校

参考文献

[1]吴薇, 赵莉.美国公私立大学教师发展特点比较——以哈佛大学和密歇根大学为例[J].高教发展与评估, 2013, 29 (4) :95-102.

[2]林杰.哈佛大学博克教学和学习中心——美国大学教师发展机构的标杆[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11, 32 (2) :34-39.

[3]郭锋.教师发展:马里兰大学的经验——美国大学教师发展工作个案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7, 111 (3) :84-91.

教师中心 篇9

一、引领教师提高专业素养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进行, 体育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遇到越来越多的问题, 其中既有理论问题, 也有实践问题, 还有从实践到理论升华的问题, 但学校工作相对封闭, 广大教师长期从事教学实践, 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教学方法, 没有太多的时间搜集相关的理论资料, 难以及时获悉最新的理论发展成果及一些实践经验。长此以往, 一些教师就疏于教育教学理论的研究, 满足于已有的经验和成绩, 理论和实践逐渐脱节。为了解决这些问题, 教师首先需要的是专家的理论支持。体育学科中心教研组的建立, 可以为广大教师提供信息, 通过专业引领, 能让教师在较高层面上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对接, 使其开阔视野, 更新观念, 深化对教学的认识, 从而提升其教育理论水平和专业素养。

二、引领教师探索有效的教学模式

由于理论与实践之间是有距离的, 并且课堂是复杂多变的, 在运用理论解决某个实际问题的同时, 很可能会产生其他问题。虽然基于真实课堂的研究, 必然要面对许多意想不到的复杂问题和矛盾, 有的甚至是一时还无法解决的, 但中心组教研员定期听课调研, 及时了解掌握课改中出现的问题, 帮助教师解决教学过程中的困惑, 对课堂教学进行诊断与评价, 查找问题, 并及时指导, 不仅改变了脱离实际、回避矛盾的研究, 而且教研员和教师共同搭建了一座开放的工作平台, 双方能够从各自不同的背景发表不同的意见, 达到互相启发、共同提高的效果。

三、引领教师进行课题研究

很多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遇到问题时会记下了, 想要在课后进行研究, 但由于教师的工作性质及所处的理论层次, 决定了相当一部分教师无法及时总结自己的实践, 他们渴望专业人员的引领和帮助, 以更理性、更有效地指导自己今后的教学实践。因此, 教研员要在教师发现问题时及时引导, 帮助教师将问题转化为课题, 并进行指导, 时间久了, 教师的研究能力就会逐渐提高。同时, 教研员还应当指导教师在教学中研究方法, 使教师理论素养和实际工作能力同步提高。

四、加强体育教师梯队建设

中心教研组有意识地挖掘有潜力的优秀教师, 引导他们主动地、个性化地解读教材, 形成自己独特的、开放的、创新的教学思想, 以片区为单位开展“优质课”“同课异构”等形式的公开教学, 充分发挥各年龄段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 通过高强度、有针对性的理论学习和课堂实践研究, 使这部分教师快速成长起来, 不仅能引领本校学科组的发展, 而且还能在片区教研中发挥积极的指导作用。

五、搭建网络教研平台

教师中心 篇10

一统一思想规避障碍

意识是行动的导向, 只有全校上下大多数领导、老师认识到建立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必要性、迫切性, 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建设才能避免一些人为的障碍。

衢州学院在以下几个方面达成了共识, 保证了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活动的顺利开展。

第一, 教育主管部门已将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建设作为高校内涵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自2011年下半年开始, 国务院、教育部、财政部等相继下发有关推动高校成立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文件。《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引导高等学校建立适合本校特色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 积极开展教师培训、教学改革、研究交流、质量评估、咨询服务等各项工作, 提高本校中青年教师教学能力, 满足教师个性化专业化发展和人才培养特色的需要。”《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强调:“推动高校普遍建立教师教学发展中心。”

由此可见, 教育主管部门已将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建设提高到了一个十分重要的地位, 把它作为高校内涵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

第二, 新建本科院校“新建”这一特殊历史时期必须建好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新建本科院校一般为教学型————————————————————————高校, 教学工作是教学型高校的中心工作, 做好教学工作是教学岗位教师工作的重中之重。所以新建本科院校的教师教学发展比老牌本科院校就更具迫切性。

第三, 大学教师的培养体制决定了必须建好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大学教师往往来自于各大学毕业的学业优秀生, 他们具备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 但没有系统地学习过教育教学理论, 更没有经历过系统教育实践的磨砺, 从学生的角色转变为教师的角色后, 难免经受“茶壶里煮饺子——有货倒不出”的尴尬。但“高水平的学科专业是高校教师专业化的一个基点, 这是教师之所以为高校教师的特性所在。而教学专业也是高校教师专业化的基点, 这是高校教师之所以为教师的本性所在”。大学教师不仅需要“教什么”的学科知识, 也需要“如何教”的教学技能。

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在弥补我国大学教师培养体制的不足上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二激趣督促双管齐下

第一, 开展的活动要是教师感兴趣的, 是教师感觉到确实是对自己有帮助的, 最好是教学中会碰到, 又久久难以解决的问题。这样的活动教师觉得能解决问题, 能有收获, 他们才有参加的激情和动力。有很多教师即使花费很多经费、时间、精力也要去参加一些学术会议就是一个例证。

第二, 开展的活动要有一定的新鲜感。教师教学发展中心要不断探索、总结每次活动的经验教训, 挖掘活动的新形式、新内容。也要多到教师中去了解、征求意见, 发挥教师的集体智慧。

第三, 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活动要让教师喜闻乐见。活动可以和一些“福利”挂钩, 比如研修班包含外出交流、出国考察等内容, 将活动的教育性和娱乐性相结合。

有些“福利”虽小, 但能解决老师的实际问题, 还是很受教师欢迎的。比方说午餐会, 尤其是有针对性地选择活动地点 (比如:安排在离适宜参加本次活动的教师办公室附近) 的午餐会, 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只是提供一份简单的快餐, 但许多教师都乐意参加这样的活动。原因其实很简单, 现在的大学校园都比较大, 教师的教学地点或办公地点离食堂都有不短的距离, 而且在就餐高峰时, 也许还要排长长的队伍, 教师参加这样的活动, 既可以免去奔波和排队之劳, 还可以学到知识、技能, 提高教学水平, 何乐而不为呢?

第四, 要有一定的制度做保障。除了教师教学发展中心需要提升活动的魅力吸引教师之外, 也必须考虑到人都有惰性, 不可排除还有一些老师会“激而不发”, 对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活动充耳不闻、视而不见。所以还要双管齐下, 制定一定的制度, 促进教师参加继续教育。比如针对浙江省将教师职称评审权下放到高校的新政策, 衢州学院在职称评审文件中, 就规定专业技术人员要晋升职称, 必须每年要有36学时的继续教育学时, 而要晋升教师系列职称, 要每5年累计不少于360学时的继续教育学时。这就在制度上督促了教师不得不参加教师教学发展培训。

三圣者熏陶潜移默化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 五千年的文明史在全世界备受瞩目, 传统文化也是博大精深。孔子是我国最伟大的教育家, 他的办学经历和教育思想对我国的教育事业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教师教学发展中心自然应该积极从儒家等传统文化中吸取营养。

衢州是孔氏南宗家庙所在地, 衢州学院依靠地处南孔圣地——衢州的优势, 大力挖掘南孔传统文化促进教师教学发展, 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如成果“南孔文化育人模式的构建与实践”2014年获浙江省政府授予的“省级教学成果奖高等教育类二等奖”、成果“儒风雅韵:衢州学院南孔文化育人模式的探索和实践”2013年获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授予的“第七届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三等奖”、成果“衢州学院南孔文化”2008年获浙江省教育厅授予的“高校校园文化品牌”。

挖掘南孔文化促进教师教学发展从两个方面出发:一是学习孔子教育理论。中国传统教育文化可谓博大精深, 其中孔子的教育思想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 也给教师教学发展诸多启示, 比如因材施教理论、“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的启发式教学理论等都可用以指导教师教学发展活动。二是充分利用“孔洙让爵”等南孔重视德育的潜在素材, 熏陶教师甘于清贫, 乐于振兴教育事业。

四贤者帮助共同发展

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是一个新鲜事物, 在我国更是起步较晚, 绝大多数高校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 都是在2011年教育部、财政部联合颁布《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 (教高[2011]6号) 文件以后成立的, 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形式及内容尚处于起步阶段, 组织机构的设立和教师教学发展项目的开发也还处于不断的探索阶段, 对于新建本科院校来说, 可以直接照搬的经验更少。所以新建本科院校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一定要既“请进来” (将专家学者请到学校开展活动、传授经验) , 又“走出去” (到校外去取经, 和兄弟院校联合开展活动) 。积极加入一些高校教师教学发展联盟之类的组织。

衢州学院就加入了“两岸四地高校教学发展网络”, 这个组织是由北京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东北师范大学、东南大学、复旦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台湾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浙江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高校教学发展中心于2013年共同倡议发起成立, 属于民间组织。“两岸四地高校教学发展网络”的宗旨及愿景就是:坚持平等合作和共同发展的原则, 致力于增进高校教学发展机构、教学发展工作者以及一线教师之间的交流、分享、协作、互助, 推动和促进各学校教学发展工作的开展, 共同追求两岸四地高等教育领域的教与学质量的提升。

所以, 加入这样的组织, 就可以及时向兄弟院校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学习先进经验, 同时也将本校的工作理念、方法和兄弟院校分享, 借助群体的力量, 谋求共同发展。

五二级学院各显神通

新建本科院校由于人力资源紧张, 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人员配置一般都不充裕。所有的活动均由校级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组织实施, 往往是行不通的。这个时候就应该充分发挥二级学院的作用, 激励二级学院各显神通, 组织开展更有针对性的教师教学发展活动。有条件的学校, 最好在二级学院成立教师教学发展分中心。

其实这也是因材施教的具体体现, 校级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组织的活动主要针对共性的问题, 二级学院组织的教师教学发展活动, 就可以针对本部门、本学科、本专业、本教研室、本课程组开展更有的放矢的活动, 解决教师的问题也更有效。

衢州学院规定每学年每个二级学院都要至少开展一次向全校开放的教师教学发展活动, 各二级学院开展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工作的情况作为年度部门考核的内容之一。实践下来效果较好, 这种形式也是衢州学院实现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周周有活动的有力保证。

摘要:新建本科院校“百废待兴”, 但又往往人才和资金双双紧缺。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如何在这样的特殊时期取得成绩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问题。本文结合衢州学院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实践, 谈一些具体的策略。

关键词:新建本科院校,教学发展中心,建设,策略

参考文献

[1]张楚廷.大学教学学[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上一篇:TSP算法下一篇:食品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