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价值链

2024-06-22

国家价值链(精选十篇)

国家价值链 篇1

国内著名学者刘志彪、张杰 (2010) 在分析我国企业融入到由国际大买家或跨国公司所主导和控制的“GVC”的生产分工体系时, 发现我国主要是定位于GVC的底部环节, 专注于劳动密集型、微利化、低技术含量的生产、加工、制造或组装, 而价值链中价值创造空间大的环节, 如研发、设计、销售和售后服务都是由国外公司掌控, 为此, 他们提出了构建NVC (National Value Chain, 简称NVC) 的构想。然而, 尽管刘志彪等人对NVC的概念、构建模式、意义等作出了一定的解释, 但目前这个构想还不是非常成熟, 这为本文的研究留下了空间, 本文将以我国制造业为载体来具体研究我国NVC的构建与发展。

1 制造业国家价值链

刘志彪教授在《从融入全球价值链到构建国家价值链:中国产业升级的战略思考》一文中, 以制造业这一中国传统行业在国际产业链中的地位和竞争形势分析, 从产业升级的角度切入, 提出了中国在下一个发展阶段上, 加快构建以本土市场需求为基础的NVC的网络体系和治理机构。同时, 他认为NVC基于国内本土市场需求发育而成, 由本土企业掌握产品价值链的核心环节, 在本土市场获得品牌和销售终端渠道以及自主研发创新能力的产品链高端竞争力, 然后进入区域或全球市场的价值链分工生产体系。

从刘志彪教授对NVC的定义中, 可以提炼出几个关键要素:首先, 注重国内本土市场需求;其次掌握产品价值链的核心环节, 这是构建NVC的关键所在;再次, 产品的高端竞争力, 这在一定程度上是与产业链上的核心环节相对应的;最后是进入区域或全球市场。此外, 我国在构建制造业NVC过程中, 还有几个因素是不能或缺的:首先是国内政府和教育科研机构的支持, 要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核心技术的开发离不开政府和科研机构的支持;其次, 注重核心企业打造和培育, 核心企业是掌握高新技术和核心竞争力的龙头企业, 也是整个产业链的支柱, 核心企业作用的发挥直接影响NVC的构建;最后, 上下游配套企业的发展, 要构建制造业NVC, 形成国内自主的制造业产业链条, 上下游配套企业与核心企业的协调和整合也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其直接影响产业链条环节的衔接, 进而影响整个NVC构建的进程。

因此, 对制造业NVC也可以这样来理解:我国所要打造的制造业NVC, 是依托国内本土市场需求, 借助制造业企业与国内政府、教育科研机构的功能结合, 打造拥有自主研发创新的核心企业, 形成能在本土市场获得品牌和销售终端渠道, 同时亦可进入全球市场价值链分工生产体系的制造业生产网络。

2 我国制造业现状分析

总的来说, 我国制造业现状主要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 我国制造业总量优势明显, 对国家经济增长贡献突出。一直以来, 制造业都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核心和工业化的原动力, 从增加值来看, 到2010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达12万亿, 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其次, 比较成本优势逐渐消失。从2005年7月到2010年9月,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值幅度达20.73%, 越南货币对美元累计贬值16.5%, 印度货币累计贬值4.18%, 人民币大幅升值对中国制造业成本造成很大影响;2010年, 我国制造业工人的年平均工资约为3万元, 是2001年的3.5倍之多, 而越南和印度制造业工人的年平均工资折合成人民币分别约为1.2万元和0.8万元, 可见“中国制造”的低成本优势正在不断削弱, 越南等其他发展中国家也试图凭借比中国更加廉价的劳动力嵌入全球价值链的低端生产活动, 以此带动其经济的发展, 直接威胁中国承接国际上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再次, 我国制造业技术含量相对较低。高端技术是发达国家的长期发展和创新的成果, 具有技术垄断地位的发达国家或者跨国公司为了保持自身垄断优势, 不会轻易将具有的高端技术转让给中国, 这就导致中国处于高端技术封锁状态。最后, 我国制造业的发展受资源成本和发展模式制约愈加严重。制造业是高强度消耗和高密集化使用资源的产业, 其代价是生态环境的破坏和资源的严重损耗, 这种粗放型发展模式已经使中国面临着非常严重的资源、能源和环境危机。

3 我国制造业从GVC到NVC

3.1 GVC到NVC意识形态转变

GVC, 究其出发点, 可以追溯到21世纪初, 一些跨国公司为了保持自己在供给市场上的竞争地位, 将一些非核心的生产环节和服务环节外包给其他的后发展国家, 从而将资源有针对性地用于自己的核心业务上。所以, NVC在GVC之前就已经在一些国家内部形成, 特别是在相对封闭和没有国际贸易前, 一种商品的所有生产流程都是在一个国家之内完成, 或者更有甚者, 是在一个产业内完成, 就如现如今中粮集团所提出的全产业链的概念。只是当时并没有人特别去关注, 只是认为是一种理所当然。可以设想, 封闭经济时每个国家都存在当时所谓的NVC, 当全球要素和商品能自由流通, 全球一体化进程加速以及为了抢占国际市场时, 考虑到全球范围内各个国家的相对优势存在差异, 优势国家会考虑将自己国内某些没有优势的产业环节转移到别国 (外包) , 进而扩展到全球, 形成后来蓬勃发展的GVC;而如今, 我们要探讨构建NVC, 又需要寻找当时从NVC到GVC的逆过程, 注重充分发掘和利用本土市场, 从GVC中将一些产业环节收缩回来, 依靠产业核心企业和核心环节, 整合产业链条, 形成一条由本国主宰的崭新的NVC。

3.2 我国制造业NVC构建必要性

一直以来, 我国制造业融入GVC都是被锁定在GVC的低端, 图1给出了GVC循环动力模型及NVC演变图 (图1中五个圆的大小代表在GVC的环节中所创造价值的多少, 圆与圆之间的切线表示价值链下的循环链条) 。从循环动力模型可以看出, 在GVC模式 (图1中为由A, B, C三个圆所组成的循环链) 下, 其中, A代表我国在GVC中的位置, B、C代表发达国家或者控制GVC主要生产环节的国家在GVC中的位置。相对于B、C而言, A的大小远远不及B和C, 结合价值链创造分布, A处于价值链的最低端, 所参与的只是组装和零部件的生产等, 这也印证我国目前制造业在GVC中的被动和被牵制地位。利润空间低和基数小, 最终导致的结果是我国制造业在GVC中的不利地位。

站在国家的角度上, 我国制造业不得不寻求新的出路来挽回现在的被动局面。图1中的两个虚线圆A1和A2, 这个也就是代表我国制造业以后的发展方向, 虚线圆A1和A2在价值链上的位置要高于A, 这意味着我国制造业要向较高端的价值链攀升。此外, 在价值链上位置攀升以后, 我国将相对独立地控制从研发、设计、生产, 营销以及售后服务等一系列环节, 再加上充分利用本土市场, 开发和不断占有本土份额, 就逐步形成了我国制造业NVC, 即图1中虚线框中的“NVC”部分。当然, 构建制造业NVC并不意味着完全不去参与GVC, 在攀升到A1和A2的同时, A1与B, A2与C之间也会保持关联, 在高技术研发等方面还是需要和国际接轨, 在市场方面也不可能完全放弃国际市场份额, 就我国制造业方面而言, 构建一个与GVC并行的, 相对独立的NVC, 是我国构建NVC的最优选择。

4 我国制造业NVC构建的影响因素分析

我国制造业NVC的构建需要一个相对完善的赖以发展的优越载体, 这就需要我国制造业内空间维度单元的结合, 首先依靠优势制造业产业建设, 进而整合制造业产业链, 促进NVC的发展。图2描绘的是NVC构建的内外部要素及其作用关系模型, 具体可将影响我国制造业NVC构建的因素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4.1 NVC的构建需要我国自主控制生产网络

控制和主导一个产业的生产网络是决定NVC构建的重要因素, 所要构建的NVC生产网络 (链) 在图2中表现为关系链 (1) 和 (2) , 对两链条的控制为NVC的构建打下良好的基础, 从根本上推动制造业NVC的发展。

我国制造业之所以被动定位价值链低端, 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我国传统优势在制造业链中—下游环节 (图2中循环链 (1) ) , 生产有待进入下一轮生产的半成品或者初级产品的工序和环节, 低价值创造和低利润的现实, 使得向NVC的转变迫在眉睫。但构建我国制造业NVC并不表示要放弃我国制造业中—下游循环链, 只有在雄厚的中下游生产基础下, 加之培养和发展起来的中—上游产业 (图2中循环链 (2) ) , 为主要企业生产的产品进行上端配套生产, 为其产品的销售、服务等提供支撑, 才能为整个产业链的正常运转服务, 就形成了我国自主控制的生产网络。随着该生产网络的不断成熟, 循环链 (1) 作为循环链 (2) 的基础, 不断推动循环链 (2) 的发展, 循环链 (2) 优势企业迅速发展的同时, 产业内的相关技术扩散, 也可以拉动下游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和壮大, 这样就实现了制造业生产网络的有机融合。当然, 既然是控制制造业生产网络, 我国可以将价值创造低端的工序外包给其他成本相对更低的国家, 成为控制生产链的主导者, 达到对该产业链的下游控制。

产品的生产从原料采购、初加工、深加工、营销和销售等都是在该生产网络内得以实现, 同时还能为进入市场提供便捷的上游配套服务, 支持整个制造业生产网络的发展, 进而推动我国制造业NVC的建设。

4.2 NVC的构建需要注重开发本土市场

NVC是基于本土市场的, 所以说, 把握和立足本土市场是构建我国制造业NVC的根本出发点。

我国制造业在GVC中, 所占的很大部分是初级生产环节, 产品基本是初级制成品和半成品, 这些产品在中国市场的市场份额和占有率很低。从需求的角度讲, 中国人口基数大, 市场需求广, 如果能充分把握本土市场, 不仅仅是依靠良好的基础设施、廉价的资源和劳动力成本去参与价值创造低端环节, 而是从低端突围, 组织上、中、下游的企业进行产品全套环节的生产, 将市场更多定位于本国, 这不仅可以节省中间环节的成本, 同时将价值链中价值创造空间大的环节控制在国内, 有强大的国内需求和市场做后盾, 这一系列的生产环节将没有后顾之忧。此外, 当国际市场出现动荡或对本国产品的封锁时, 我国制造业仍然能够依靠本土市场平稳度过这些危机, 仅仅是将在海外的市场份额进行收缩, 扩大国内的市场需求, 以国内的市场对国际的市场进行对接和转换, 从而减轻其对国内制造业的冲击, 巩固和促进NVC的发展和完善。

4.3 NVC的构建需要核心企业带动作用

制造业生产网络内的核心企业 (图2中A) 是制造业NVC构建的核心动力, 其发展可以引领整个制造业内所有关联企业共同向前发展, 将该制造业产业发展成为国家产业体系内的主导产业或者“龙头”产业, 推动制造业NVC的建设。

一方面, 在一个完整的制造业生产体系内, 中游的主要企业也可以进行垂直划分:核心企业处于产业链中游企业的中心, 中间层次 (图2中B) 是具有技术优势的企业, 最外层的技术普遍应用阶段的中间企业 (图2中C) 。核心企业掌握生产过程中的核心技术, 它们的发展直接关乎整个产业链的兴衰。同时由于中游企业和上游、下游企业均有紧密联系 (图2中 (1) 和 (2) ) , 核心企业的发展可以很好地拉动上、下游企业的发展, 推动制造业发展, 支持和促进制造业NVC的构建。

另一方面, 核心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 (图2中G) 结合成产学研创新供应链 (图2中 (3) ) 。高校、科研院所处于创新链的前中端, 是制造业NVC中重要知识技术创新源, 尤其是在一些产业发展迅速的省市和地区, 高校、科研院所拥有大量的有待产品化、产业化的专利技术及其优势创新资源, 他们与产业链中的核心企业相互合作, 为企业攻破一些技术难题, 促进技术的研发与应用, 延伸产业链, 通过技术吸纳和自主创新提升制造产业链;同时, 核心企业的一些项目可以带动高效等一些科研机构的知识和技术的实际应用性, 不断提高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人才的创造性, 提高整体科技水平。如此增加了制造业产业在全国甚至世界的影响力, 促进我国制造业NVC的构建。

4.4 涉外相互影响链是NVC构建的重要推力

由于涉外相互影响链 (图2中的M、N对NVC的影响) 的存在, 制造业产业链的整合形成的NVC内的企业组织在把握国内市场的同时, 可以通过合作与竞争抢占国际市场, 加强我国制造业产品的品牌建设, 增强我国构建制造业NVC的国际知名度, 提高企业无形资产, 以此来推进制造业NVC的建设和发展。

因为NVC是与GVC并行的, 所以在我国制造业NVC内研发、生产和销售的产品面向全国的同时也会进入全球竞争、跟随国际制造业创新步伐。与区域外甚至是国外的竞合互动创新因素, 成为融入GVC并获得持续创新能力的重要前提与保证。通过链内的高新技术企业的管理人员 (组织) 、技术人员 (组织) 等与链外组织技术合作交流, 促进我国制造业NVC内部对先进知识技术的消化吸收与内部扩散, 并规避技术“锁定”效应风险。

一种产品的生产源自于消费者对这种产品的需求, 市场上消费需求的变化必然影响生产商在生产上的选择。虽然我国制造业NVC的基本定位是在本土市场, 但是制造业产品的市场往往都是和国际接轨的, 不是完全局限于本国, 因此, 外部市场通过原材料供给和销售变化对NVC产生影响, 进而将信息反馈到产业链内, 基于NVC内产品链的功效, 链内的相关机构、企业以及相关科研院所一起做出反应对策, 以寻找制造业的正确发展方向, 进一步为NVC的发展保驾护航。

4.5 完善的服务体系成为NVC构建的保障

完整的服务体系可以为制造业NVC内产业链的发展提供保障, 这与我国制造业NVC建设需要积极培育社会支持系统相匹配, 从局部推动整体的协调, 推动制造业NVC建设。产业链服务系统主要包含一个政府和其他相关机构要素 (图2中F) , 具体包括:政府机构, 行业协会, 技术、金融等中介服务机构。政府一方面给予制造业发展以政策优惠, 另一方面, 也能为制造业NVC的构建排除一些国际国内的障碍;联合相关行业协会, 技术、金融等服务机构和科研院所等举行多领域的技术交流 (如图2中循环链 (3) ) , 为制造业内的核心企业等掌握和应用先进技术提供平台和支持等, 这些都将直接推动NVC的建设和发展。

摘要:我国是一个制造业大国, 一直以来, 我国注重对外贸易的发展, 主动积极地融入全球价值链, 但更多的注重的是量的优势, 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对质的把握, 或者说缺乏对更大利润空间的争取, 更忽略了对本土市场的把握。我国制造业融入全球价值链却被动地被锁定在价值链低端, 处于“被俘获”和“压榨”的地位, 打破这个怪圈就需要探索一条新的发展道路, 国家价值链的构想应运而生。本文首先从概念角度对国家价值链作出界定, 其次介绍从全球价值链到国家价值链的演变和构建我国制造业国家价值链的必要性, 最后对国家价值链构建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关键词:全球价值链,国家价值链,制造业,构建研究

参考文献

[1]Schmitz, H.Local Upgrading in Global Chains:RecentFindings[R].Paper to Be Presented at the DRUIDSummer Conference, 2004.

[2]刘志彪, 张杰.全球代工体系下发展中国家俘获型网络的形成、突破与对策——基于GVC与NVC的比较视角[J].中国工业经济, 2007 (5) .

[3]刘志彪, 张杰.从融入全球价值链到构建国家价值链:中国产业升级的战略思考[J].学术月刊, 2009, 9 (41) .

国家价值链 篇2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李兰娟院士说:“疫情结束后希望国家给年青人树立正确的人生导向,把高薪留给一线科研人员,不要让年青人一味追崇演艺明星,他们是强不了国的。”“国家的兴盛要靠科技、教育、医疗,所以要树立全民崇尚医生、科学家、教师、军人,是他们在支撑民族脊梁。”“一个合理的社会应该是一个人给社会创造了多少价值,相应得到多少回报,这里的价值分为精神价值和物质价值。如今是给社会带来较多物质价值的是科研人员、医生、军人、工程师等,他们工作一生不及明星一天的收入;给社会创造精神价值的作家不再受推崇,致使如今难出思想大家。不要说什么存在即合理,这明明就很不合理。

1.什么是人生价值?

人生价值包含的内容及其含义是什么?

概念:人生价值是人生观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的范畴,价值“具体”在人生观领域中表现。在一定意义上,人生的价值是人生的意义,评估人生“价值量”大小,可以理解人生的意义如何,理解人生意义的大小。

人生价值的内容

人的社会性决定了人生的社会价值是人生价值的最基本内容。一个人的生活具有什么样的价值从根本上说是由社会所规定的,而社会对于一个人的价值评判,也主要是以他对社会所作的贡献为标准。个体对社会和他人的生存和发展贡献越大,其人生的社会价值也就越大;反之,人生的社会价值就越小。如果个体的人生活动对社会和他人的生存和发展不仅没有贡献,反而起到某种反作用,那么,这种人生的社会价值就表现为负价值。

人生价值评价的根本尺度,是看一个人的人生活动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否通过实践促进了历史的进步。人生价值评价的普遍标准,是劳动以及通过劳动对社会和他人作出的贡献。是一个人对社会和他人所作的贡献越大,他在社会中获得的人生价值的评价就越高。劳动和贡献的尺度作为社会评价人生价值的基本尺度,正是对人生价值评价根本尺度的一种具体化。在我们今天所处的社会主义社会中,衡量人生的价值,标准就在于看一个人是否以自己的劳动和聪明才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真诚奉献,为人民群众尽心尽力服务。

人生价值的评价

1.坚持能力有大小与贡献须尽力相统一。每个人的职业不同,能力大小不同,对社会贡献的绝对量不同,不能简单地认为能力大的人就实现了人生价值,能力小的人就没有实现人生价值。

2.坚持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相统一。评价人的价值,不仅要看个人对社会作出的物质贡献,也要看其对社会做出的精神贡献。

3.坚持完善自身与贡献社会相统一。人生的社会价值是实现人生自我价值的基础,评价人生价值的大小应看一个人的人生活动对社会所作的贡献。但这并不意味着否定人生的自我价值。

4.坚持动机与效果相统一。在人生价值的评价中,既要看动机又要看效果,联系动机看效果,透过效果察动机。

[论述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并不是说已经超越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请结合实际,谈一谈如何认识邓小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及其本质的理论?

参考答案:

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有关理论与实践的认识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中国改革开放后首先明确地提出来的。这一理论成果也是经历了艰难曲折的探索过程和付出巨大代价后才取得的。毛泽东曾根据中国的国情提出,中国人民取得政权后先建立新民主主义社会制度而不直接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只有当新民主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再转向社会主义。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创新与发展。但取得政权后,刚经过三年国民经济恢复时期,1953年就提出转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总路线。要消灭一切私有制,建立“一大二公”的单一公有制的社会主义制度。1958年,又刮“共产风”,要通过建立人民公社奔向共产主义。事实上是把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所提出的资本主义高度发达基础上的社会主义目标模式,作为我国建立社会主义的起点模式。盲目追求“一大二公”的单一公有制,违背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人为拔高生产关系,事与愿违,反而损害了我国生产力和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顺利发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认真总结新中国历史经验教训和改革开放新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重新定位了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1981年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明确提出:“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还是处于初级的阶段”。党的十三大系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事关全局的基本国情加以把握,明确指出这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首要问题,并把它作为我党制定基本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论基础。之后至今,党的历次全国代表大会始终强调,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立足于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正是由于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的准确把握,我国成功地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

我国目前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

我国目前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从社会性质上看,我国是社会主义社会,与科学社会主义一脉相承。马恩列告诉我们,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要更好更快地发展生产力;二是要通过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列宁曾说,社会主义要“使所有劳动者过最美好、最幸福的生活”。邓小平讲,社会主义本质是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为此,要坚持以大力发展生产力为根本任务。但发展生产力只是为共同富裕奠定物质基础,还需要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作为制度保证。在私有制下,生产力无论发展到多高程度,都会存在贫富两极分化,不可能实现共同富裕。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这一基本原理,无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级阶段还是高级阶段都需要坚持。

从发展进程来看,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于初级阶段,必须从这个最大的实际出发,改革与发展的一切战略举措都不能超越这个发展阶段。在我国生产力还相对落后的初级阶段,根据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不搞单一的公有制,要探寻公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继续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在收入分配领域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公有制企业实行按劳分配,私营、外资企业实行按要素所有权分配,始终坚持效率与公平并重,调动各阶层人民的生产积极性。同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把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统一起来。通过深化改革、科技创新和培育高素质人才等多种途径,推动生产力更好更快地发展,以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弄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

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把快速发展生产力和发展与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自觉地始终一贯地统一起来。这是总结新中国近70年发展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得出来的科学结论。概括地讲,我国的社会主义实践发生过两种偏误:一种是片面强调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关系,而忽视生产力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另一种是片面重视生产力的发展,而忽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与完善。还有人宣传唯生产力论,我们要吸取历史经验教训。现阶段,既要着力于快速发展生产力,又要自觉地着力于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一方面,切实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新理念,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经济质量与效率的提高,培育经济增长新动力,在更高层次上更好更快地发展生产力;另一方面,坚持做优做强做大国有经济,推进实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大力实施精准扶贫战略,着力改善民生,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更多地惠及广大人民,朝着共同富裕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目标前进。

国家价值链 篇3

1. 审计人员核心价值观的含义和特征

价值观是指个体对周围客观事物意义、重要性的评价和看法。在一个群体的价值观体系中,有些价值观处于主导地位,有些处于从属地位,处于主导地位的价值观代表着价值体系的基本特征,统率着其他处于从属地位的价值观念。审计人员核心价值观是审计人员在长期的审计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并指导审计工作发展的价值目标和价值观念,是审计实践的行动指南和行为准则,具有以下四个基本特征。

一是长期性。核心价值观伴随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而演变,是审计人员在长期的审计实践中形成的,能够反映国家审计群体对审计事业的共同理想。

二是同步性。核心价值观的形成来源于审计实践的沉淀,与审计事业产生、发展的过程具有同步性。审计事业的产生、发展过程就是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发展过程。

三是稳定性。核心价值观虽然与审计事业的形成具有同步性,但当核心价值观一旦确立下来,又能反映绝大多数审计群体对审计工作的共同愿望和心声,成为人们共同追求和向往的目标时,便在一定时期内保持相对的稳定性,并反过来成为指导审计人员共同行为的准则。

四是主导性。在当今国家审计环境中,不同的审计主体对审计价值的判断不同,国家审计要想和谐健康发展,必须在多元目标中有一种起主导作用的价值取向,成为多元价值观中的统帅,发挥国家审计合力。

2. 当代审计人员核心价值观的核心内容

“责任、忠诚、清廉、依法、独立、奉献”,是刘家义审计长在2012年全国审计工作会议上阐释的审计人员核心价值观,“十二字”高度概括了审计工作长期以来的实践探索,体现了审计人员的精神追求和国家审计的职业特点。

责任体现了职业精神。审计人员要以对国家和人民、对历史和法律高度负责的精神和态度,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审计监督职责,充分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当好公共财政的“卫士”,切实维护人民利益和国家安全,推动完善国家治理,保障经济社会健康运行。

忠诚体现了职业道德,代表着诚信、守信和服从。体现在审计工作上,就是对审计法律法规的忠诚、对审计事业的忠诚、对审计查处问题的忠诚,忠诚地履行审计监督职能,为国家公共财政“守好库、看好钱。”

清廉体现了职业操守,是立身之本、从审之基。审计人员要严格遵守审计署“八不准”规定,坚持自警、自省、自律,严格规范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把廉洁从审作为基本操守,常修为政之德、常怀律己之心、常思贪欲之害,真正做到清正廉明、两袖清风,清清白白、干干净净做人、做事。

依法体现了职业准则。刘家义审计长曾指出:“依法审计是审计工作必须始终坚持的法理精神”。审计人员要强化法制意识,做到崇尚法律,敬畏法律,自觉遵守法律,充分行使法律赋予审计的监督权、查处权、问责权、话语权、通报权、公开权、建议权等,在法律授权的范围内运用法定的手段捍卫法律的尊严,不断提高审计的严肃性和威慑力。

独立体现了职业特征。独立性是保证审计工作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是审计保持客观性的根本保证。审计要真正实现从形式上到精神上的独立,就必须要求审计人员无私无畏,坚持原则,敢于碰硬,经得住外界因素的影响和干扰,客观公正,秉公办事。

奉献体现了职业追求。对于审计人员而言,奉献就是要勤勉敬业,恪尽职守,奋发向上,全心投入,无怨无悔,努力为审计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3. 构建审计人员核心价值观的目的

大力构建审计人员核心价值观,目的在于培塑审计精神,弘扬审计文化,促进审计发展,完善国家治理。

一是通过大力构建审计人员核心价值观,不断提高审计人员综合素质,强化责任意识。审计部门是一个特殊的部门和行业,它不仅要求审计人员具有过硬的业务素质,更要有过硬的政治素质。特别是基层审计人员,每天面对的都是熟悉的朋友和领导,有时候可能吃力不讨好,容易产生厌倦情绪和自我放弃。这就需要通过大力培育审计核心价值观念,打造审计人员自身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既能在业务能力上跟得上审计发展需要,又能在精神层面上抵得住外界的诱惑。

二是通过大力构建审计人员核心价值观,强化审计人员法制意识,全面履行依法审计。审计部门实施审计,要做到“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这就要求我们审计人员一切审计行为都要在依法的前提下进行。目前,我们有些审计人员在这方面做的还不是很到位,法制意识比较淡薄,审计程序不符合规定的现象时有出现,存在很大的审计风险。这就需要要通过不断的宣传教育,采取正反典型事例,不断提高审计人员的法制意识。

三是通过大力构建审计人员核心价值观,塑造审计人员清廉形象,客观公正独立开展审计。审计人员不但需要注重审计质量、审计效率等方面的提升,还需要强化审计形象的提升,树立廉洁审计、文明审计的良好社会形象。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客观、公正、独立的开展审计,提升审计部门的公信力和说服力。

四是通过大力构建审计人员核心价值观,树立审计人员奉献精神。审计人员并非不食人间烟火,也容易受到审计环境的影响,导致心理失衡。这就需要通过大力构建审计人员核心价值观,唤起审计人员对自己生活和工作意义的深思,对审计事业的信念和追求,做到勇于自我奉献,这样才能保持长久的动力做好审计工作。

4. 如何构建审计人员核心价值观

刘家义审计长在2012年全国审计工作会议上要求:“要大力弘扬审计人员核心价值观,不断提高审计队伍的思想道德素养”。对于基层审计机关来说,审计人员核心价值观的构建和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决不能一蹴而就。笔者认为,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4.1加强宣传强化监督。首先,审计机关的领导应成为核心价值观的积极倡导者和实践推动者,通过向本级党委、政府的汇报和在各种会议上的宣传,使审计人员核心价值观自上而下得以传递,强化领导监督;其次,加強对被审计单位的宣传,使其了解和熟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强化被审计单位监督;第三,加强与新闻媒体的合作,向社会广泛宣传审计人员核心价值观,强化社会监督。

4.2加强理论学习和思想教育。首先,要强化学习激励机制,建立完善学习制度,组织审计人员认真学习精神实质,在融会贯通上狠下功夫;其次,针对一些审计人员对核心价值观理解不深、把握不透、认识不明等问题,要尽快帮助其掌握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针对一些审计人员责任感不强的行为,要引导审计人员深刻反思对审计责任与使命的辩证认识,加深对法律、职责等核心要求的理解和把握;第三,加强榜样、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在广大审计人员中营造崇尚典型、学习典型的良好氛围。

4.3建立科学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各级审计机关要采取多种形式,把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机关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贯穿到审计实践的全领域,搭建起弘扬核心价值观的平台,营造自觉践行核心价值观的浓厚氛围,建立起科学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使契合审计人员核心价值观的行为受到鼓励,违背审计人员核心价值观的行为受到制约,使核心价值观真正为广大审计人员所感知、所认同、所接受,并外化为人的自觉行动。

国家审计目标与价值理性 篇4

由于受到近现代强烈的工具理性思潮的影响, 现行国家审计目标理论存在着极强的工具理性意识, 而将价值理性置于无足轻重的地位, 这一现象将严重影响国家审计理论与实务的发展。本文认为, 为了使国家审计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 并在长期内获得良好的发展, 国家审计目标应注重价值理性, 以使得国家审计在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间保持一定的张力, 以促进政府更好地完成社会受托责任。

一、国家审计目标理论与实务

一般认为, 国家审计目标, 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下, 国家审计实践欲达到的理想境地与预期效果, 它包括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两个不同的层次。

对国家审计总目标而言, 根据宋夏云 (2007) 对英国、加拿大、美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和德国等国家的国家审计机关国家审计总目标的描述, 2003~2005年间, 国外的国家审计机构通常将国家审计总体目标集中于受托经济责任, 如英国国家审计署即认为其审计目标在于向议会报告有关政府部门使用公共资金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1]。在这一总目标统御下, 各国的具体审计目标也深深地打上了经济的烙印, 这一点在表1所列的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和各国国家审计机关的观点中有明显的反映。其中, 值得注意的是在普通法系国家里, 一般会强调“公允”, 而大陆法系国家则不会。

根据宋夏云 (2007) 的调查研究, 国内学者针对总体目标主要有三种观点, 即受托责任观、受托经济责任观和权力制衡观, 而尤以前两种观点具有相当的普遍性;就具体目标而言, 国内19位审计专家, 只有6位认为国家审计具体目标应包括“公平”或“公允”, 只有5位认为应包括“环保”或“环境生态”, 总体而言, 认为应包括“公平”、“公允”、“环保”或“环境生态”的专家一共只有8位[1]。由此可见, 在我国审计目标体系中, 经济因素所占的统治地位。近年来, 伴随着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提出, 可持续发展问题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 国内理论与实务工作者对审计目标的研究也取得了进一步的发展。傅明、邹晶 (2009) 认为, 面对保证国家经济安全的需求, 国家审计目标应该进行及时的调整和发展, 将安全性纳入国家审计目标体系中[2]。刘家义 (2010) 认为, 国家审计的目标维护经济安全也是人民的根本利益[3]。王会金、王素梅 (2010) 认为, 国家审计作为国家宏观经济监督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应按照法定职责将维护国家安全和促进经济协调及可持续发展作为审计工作的主要目标, 将推进民主法治、维护人民群众利益作为根本目标[4]。

事实上, 受托责任是一个较为宽泛的概念, 它包括了受托经济责任, 但绝不仅仅是受托经济责任。现行文献中将二者混为一谈, 其实是典型的工具理性意识表现。

从国家审计自身的发展来看, 由于普通法系国家在经济目标之外, 还强调“公允”, 因此其国家审计业务能不断地推陈出新, 从而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譬如绩效审计的发展。以英国为例, 英国审计委员会 (Audit Commission) 所定义的绩效审计范围即已从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的“3E”, 发展到了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和公平性的“4E”演变。而近年来英国又与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国一道提出了包含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环境和公平的“5E”概念。这一现象说明, 如果能破除对工具理性的过于强调, 将能有效地促进国家审计理论与实务的发展。因此, 国家审计目标中的价值理性问题, 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

当然, 在国家审计目标理论与实务领域存在的强烈工具理性意识, 本身是现代性的必然结果, 是现代工具理性崇拜在国家审计领域的一种表现形式。强调国家审计目标中的价值理性, 首先要求我们必须对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之间的关系有一定的基本认识。

二、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

首先明确将理性区分为“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这两个不同概念的是马克斯·韦伯 (Max Weber) 。根据韦伯的描述, 工具理性是指“通过对外界事物的情况和其他人的举止的期待, 并利用这种期待作为‘条件’或者作为‘手段’, 以期实现自己合乎理性所争取和考虑的作为成果的目的”;而价值理性则指通过有意识地对一个特定的行为———伦理的、美学的、宗教的或作任何其他阐释的———无条件的固有价值的纯粹信仰, 不管是否取得成就。因此, 工具理性是指人们为达到一定目的对各种可能行动及其将产生的后果进行理性选择, 并采取对实现目标最有效 (成本最小、收益最大) 的行动;而价值理性则指人们对特定行为的选择并不以某一特定目的为依归, 而是赋予特定行为以“固有价值”, 即“伦理的美学的宗教的或作任何其他阐释的”内涵的价值判断。

就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关系而言, 纵观世界历史, 可以这样讲, 正是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的共同作用, 推动了西方文明乃至世界文明的进步。例如, 正是对过强的价值理性的突破, 确立了工具理性的地位, 才使得现代性成为可能, 从而极大地推动了人类历史发展。但是我们不能因为工具理性在现代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而将其绝对化。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应该是对立统一的平衡总体, 而不能有所偏废。任何极端化的行为, 都将导致种种弊端。例如, 欧洲中世纪对价值理性的绝对化, 就阻碍了科学技术和人类社会自身的发展;而西方现代性则导致工具理性过分膨胀从而形成工具理性崇拜, 则使得价值理性相对黯淡, 因而打破了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平衡, 进而使得人对象化、客体化, 使得人失去了主体地位, 不再是目的而沦落为手段, 从而破坏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 造成了人与人之间关系紧张、与自身关系恶化等一系列恶果。

从上述论述可知, 作为理性的两个相辅相成的组成部分, 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二者均应得到足够的重视, 否则将会在无意识中造成深远的影响, 其所形成的不良后果将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才能予以弥补。从当代社会现实来看, 为了矫正工具理性崇拜的影响, 价值理性无疑应得到更多的重视。

三、在国家审计目标中强化价值理性

从国内外现状来看, 国家审计目标理论与实务领域存在相当强的工具理性意识, 而价值理性却并没得到足够的重视, 由此导致了对国家审计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中经济因素的强调, 从而将公共受托责任与公共受托经济责任混为一谈, 因而无意识中给国家审计发展设置了障碍, 而对“公允”等价值判断给予了一定重视的英国、加拿大等国, 其国家审计发展相对较为先进。

就国家审计而言, 作为“免疫系统”, 如果其目标定位过于偏重工具理性, 至少将导致如下不良后果: (1) 审计观念与理论的发展动力不足, 难以脱离预测和控制外部对象的基本旨趣, 也难以脱离追求最佳方案、最佳手段和最佳效率的有效性思维; (2) 过于关注经济, 从而客观上丧失其本应具有的批判性, 进而难以真正实现“免疫系统”功能; (3) 审计形式与手段创新不足, 易于局限在技术———经济体系之内, 客观上将国家和人民的需求简单等同于物质需求, 难以适应实践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要求; (4) 长期来看, 不利于国家审计体系建设, 既不利于培育审计环境, 也不利于培养审计理论与实务工作者, 从而阻碍审计机关与审计业务的长期良性发展。

从韦伯对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论述以及二者对世界文明发展的影响来看, 正是两种不同理性的共同作用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 但由于当代对工具理性的崇拜, 导致了现代性危机的产生, 要解决这一危机就必须对价值理性投注足够的关注。在国家审计目标中也是如此———要矫正工具理性崇拜的影响, 就应给予价值理性更多的重视。

(一) 在观念上强化价值理性

可以这样讲, 在国家审计目标体系中缺乏价值理性, 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在观念中还没有对工具理性崇拜有足够的认识, 还没有意识到自己对价值理性的漠视。因此, 要在国家审计目标中强化价值理性, 就必须首先在思想意识中强化价值理性, 使价值理性在观念中扎根立足。

在观念上强化价值理性, 要求我们必须强化精神文明建设, 要求我们必须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两手都要抓, 两手都要硬”的方针, 坚持“精神文明重在建设”, 大力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唯有如此, 才能在观念中破除工具理性崇拜, 使得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能和谐相处。

(二) 在现阶段的国家审计目标体系中贯彻和谐与可持续发展价值观

在国家审计目标中强化价值理性, 要求在现阶段的国家审计目标体系中贯彻和谐与可持续发展价值观。构建和谐社会、深入贯彻实施科学发展观, 是党和政府在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的战略规划。政治本身体现的是一种价值选择, 党和政府的战略规划体现的正是我国在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应倡导与坚持的主流价值判断, 这一价值判断既是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客观要求, 也是我国现阶段面对的主要矛盾的客观要求。因此, 在现阶段的国家审计目标体系中, 必须贯彻和谐与可持续发展价值观。

(三) 落实国家审计目标体系, 积极灵活地开展国家审计工作

在国家审计目标中强化价值理性, 要求将审计目标中贯彻的价值判断落到实处, 切实加强有关审计工作, 而不能自囿于国外审计实务, 应积极灵活地开展我国的国家审计工作。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 我国原有的社会核心价值观受到一定冲击, 而新的核心价值观尚未完全形成, 在此期间因为贫富差距扩大, 社会不安定因素增多, 部分社会矛盾激化, 同时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也趋于激化, 因此在我国的国家审计目标中应强化“公平”、“环保”与“和谐”等因素, 并在具体的审计工作安排中切实加强相关审计项目的投入。唯有如此, 才能真正实现我国国家审计目标中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协调统一, 为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更好地贡献国家审计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宋夏云.国家审计目标的理论分析及调查证据[J].审计与经济研究, 2007 (, 6) .

[2]傅明, 邹晶.国家审计目标的新发展——安全性目标[J].审计月刊, 2009 (, 9) .

[3]刘家义.积极探索创新努力健全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理论体系[J].审计研究, 2010 (, 1) .

[4]王会金, 王素梅.国家审计“免疫系统”建设:目标定位与路径选择[J].审计与经济研究, 2010 (, 3) .

[5]戚振东, 吴清华.政府绩效审计:国际演进及启示[J].会计研究, 2008 (, 2) .

[6]周亚荣.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理论研究与实践现状[J].审计与经济研究, 2008 (, 2) .

[7]马克斯.韦伯.经济与社会[M].林荣远, 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7.

国家价值链 篇5

2017省考的硝烟已经散去,国考备考的号角已经吹响。申论五大题型中,占分最多,难度最大的,非申发论述莫属,所以,想要在国考笔试中占领先机,顺利挺进面试,一篇好文章定能助考生一臂之力。中公教育专家在此进行示例。

【范文赏析】

摆正价值心态 成就出彩人生

时代正在到来,时代也在过去,到来的是一代人的骨感现实,过去的是一代人的丰满情怀。这一点,对走在前列的青年人尤为更甚,理想遥不可及的心慌意乱,生活疲于奔命的不知所措,在理性与感性的摇摆不定间,在安身与立命的无所适从间,道德的沦丧,精神的失守,无一不挑战着他们脆弱的神经,倾扎着他们单薄的底线,然而,逃避并不能改写历史造就未来,社会的发展,国家的进步,既根植于物质基础,也取决于精神品质。有鉴于此,青年人要成就出彩人生,摆正价值心态首当其冲。

摆正价值心态,点燃激扬的青春。青年人理应是最有希望、最富活力的,是民族复兴征程的生力军,是国家振兴崛起的排头兵。然而,在追求鲜衣怒马、功成名就的角逐中他们真正体味的却是深深的焦虑和无力。诚然,不论是刘易斯拐点预示的传统红利的消失,还是中等收入陷阱可能带来的发展天花板,不论老龄化的紧迫还是城镇化的推进,都将青年人根植于“丛林法则”中,面对弱肉强食的残酷现实,追名逐利也无甚过错,但往往一念之差,人生打岔,心态一旦失衡,就会错误的认知和看待世界,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大道至简,诚哉斯言,要扣好第一粒扣子,只有摆正价值心态,才是摆脱自我怀疑、手足无措的唯一途径,才是点燃青春、激昂人生的最终奥义。

国家价值,决定我们能走多远 篇6

社会大众的讨论热潮,也让人深思:黄海上的隆隆炮声,为什么一直会回荡在中国人心中,成为难以磨灭的集体记忆?120年前的“剜心之痛”,为何还会被频频提起,并加以纪念?

答案在于,这是一个国家遭受的一次无比剧烈的“创伤体验”。在艰难的现代化之路上,生于神州大地、长于华夏传统中的人们,在这样惨烈的事件中结成了“命运共同体”。现代国家的意识因而慢慢成形。重温这样的日子,寄托着人们对于国家的集体情感,也折射着这个时代对于一个伟大国家的向往。

什么样的国家,才让人引以为豪?什么样的国家,才值得我们去爱?这样的思考,背后指向国家价值的问题。在十八大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被总结成“三个倡导”十二个词——“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第一个倡导,描述的正是国家层面的价值。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稍加分析就可知,这四个词指向的是国家建设的四个方面——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十八大后进入我们国家建设整体布局的“生态文明”,同样可以纳入其中。这四个词,勾勒出的是一个国家的发展愿景。在党的文件中加以确立,在整个社会加以推行,体现了当代中国的价值旨归。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在其著名的需求层次理论中,将人的需求由低到高分成五类: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和归属感、尊重、自我实现。其实,个人对国家,也抱有同样的需求类型。国家提供的生活和安全需求,关乎个人能不能生存下去;国家给予个人的爱和归属感,对人格尊严的尊重、對全面发展的保障,则关乎人们在精神上能不能认同这个“命运共同体”。从这个角度看,“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价值追求,正是对每个国民需求的深层次保证。

良好的发展导向、健康的价值导航,是一个国家“合法性”的基础。一个国家如果积贫积弱,连自己的人民都保护不了,这样的国家已经失去了最基本的功能,存在又有什么意义?一个国家如果仅仅是经济发展了,人民却没能分享发展的果实,甚至承担着发展的负效应,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社会秩序不断混乱,这样的国家又谈何价值?在某种程度上,一个国家追求什么样的价值,决定了这个国家能走多远。

这样的国家价值,不能停留在纸面上和宣传中,不能凌空蹈虚唱高调。公众要看到它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成果,才能信服。这决定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各项工作,都要围绕“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价值来展开。比如,加强宏观调控,深入简政放权,是为了经济发展更健康,为了更“富强”;打老虎拍苍蝇、改进作风,是为了政治风气更清朗,为了更“民主”……各项改革,说到底都是为了实现这样的国家价值。

然而,也要看到,还有更多的问题需要破解。政务公开程度不断扩大,但群众监督政府、参与公共事务还有门槛——屡屡被视为“听涨会”的听证会,经常见诸报端的“豪华办公楼”,都是例子;社会文明的程度不断提高,但群众合法权利、社会公平正义的保障还有欠缺——异地高考在北上广等大城市难以破冰、医疗改革陷入困局各种方案举步维艰,可谓证明。解决不好这些问题,“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就会流于口号,难以凝聚让百姓认同的价值。

列宁国家机关思想的当代价值 篇7

列宁提出的国家机关思想作为时代发展的产物, 已经初具理论化和系统化, 符合俄国的具体国情。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大国, 对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机关的建立有着极其重大的借鉴意义。特别是在新经济政策出台以后, 政治理论体系日趋完善, 列宁针对国家机关及其管理体制建设提出了自己系统的体系和意见, 并且着重提出当今要解决的实际问题, 而这些问题提出值得我们对当前建设和改革国家机关及管理体制有重新的思考和定位, 因此, 很有必要认真学习列宁的国家机关思想的当代价值。

一、必须以政民关系为核心, 坚定不移地进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务是我们党一直强调的方针政策, 列宁对于国家机关的思想也是这样的, 强调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是人民的公仆, 一切为人民服务, 而国家机关在列宁的国家机关思想中应该是努力把社会主义国家机关建设成为为民服务的国家机构, 从人民的实际利益出发, 作为我们国家机关建设和改革管理体制的出发点和归宿, 努力成为一个服务型政府, 情为民所系, 利为民所谋。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要求, 政府和人民群众更应当加强沟通和联系, 合理设置国家机构。列宁的这一思想其实为我们这些社会主义国家进行行政体制改革指出了明确的方向, 对我们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从目前我国政府机构改革来看, 并没有偏离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 而两者处于一个相互适应和逐步深化的过程。不难看出, 我们已经摈弃了以前的行政体制改革的传统理念, 提出了具有建设性的改革体系和措施, 不再单纯为了迎合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而进行适应性改革。

二、必须以反对官僚主义为目标, 建立民主、科学的决策机制与监督机制

前面已经讲过, 反对官僚主义是国家机关的一项长期任务。无论是在哪个时代哪个国家都被作为一项重中之重的工作。列宁本身对反对官僚主义十分重视, 在多次公开讲话中提出官僚主义是我们党内部最主要的敌人。并提出了官僚主义之所以能够在社会主义滋生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固有的旧的官僚机构的破碎, 另一方面是俄国小生产的分散性及其工农之间缺少固有的沟通。而我们要清除这两个障碍, 必须采取谨慎的态度, 不能操之过急, 首先要改变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队伍结构, 广泛吸收工人阶级和人民中的先进分子, 其次是加强对干部的监督, 配套监督体系的改革, 不给官僚主义留有机会, 反对官僚主义, 无论是以前还是现在, 这一问题都是我们要解决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三、必须以提高科学文化素质为手段, 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

任何一个国家要想发展, 人才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 而列宁对人才也是十分重视的, 在他认为, 苏维埃俄国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急缺有着良好的教育背景的高级知识分子, 而这一部分的缺失, 阻碍了国家机关的优化。要想改变这一困境, 必须采取措施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和职业素质, 从而才能更好地做到民主和更有力地反对官僚主义。列宁明确提出了知识和文化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重要性。其他的品质不是不需要, 只是缺失了重要一点, 只靠热情和机智, 或者坚定和诚信等优良品质, 如果没有知识的支撑, 其他的因素也会显得苍白无力。所以, 科学文化知识的提高势在必行, 在国家机关建设中, 充分注重干部队伍建设的素质水平。随着时代的发展, 我们的干部队伍也要与时俱进, 跟随时代发展的步伐, 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水平, 敢于和能够面对任何挑战和困难, 并有能力去解决好出现的实际问题。我们应该摈弃以往的传统的国家机关建设的惯性思维, 在我们进行改革的同时, 我们应该审时度势, 看到国际国内形势发展的变化, 根据我国国家机关建设的实际需要来进行改革, 这就需要我们在提出国家机关干部队伍建设水平改革措施的时候, 充分考虑到我国的实际情况, 在提高干部队伍和素质上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 能够从根本上改进我国国家机关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水平。

参考文献

[1]列宁选集 (第1、2、3、4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2年.

[2]列宁全集 (第12、42、43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87年.

[3]列宁全集 (第40、41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86年.

[4]邓小平文选 (第2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4年.

试论我国国家赔偿法的价值取向 篇8

一、国家赔偿法的价值特征

“国家的一个机关负有义务撤销那个作为一国家机关应履行国家义务但却未履行的人所作出的非法行为, 处罚这个人、并以国家财产赔偿非法造成的损害”。

(一) 价值的组合性。

一项法律制度不可能包含所有的价值要素, 并且在不同的法律制度中, 价值目标是各不相同的。有些法律偏重于人权、自由;有些法律偏重于公平、正义;有些法律则突出效率;有些法律的价值主要是秩序和安全。但是具体法律制度的价值往往有主次之分, 通过主次价值元素之间的不同搭配构成多种形式的法律价值组合。国家赔偿法作为一部越来越多涉及公民和国家博弈的保障性法律, 赋予它更多的价值, 显然是不现实的, 也必须通过不同价值的组合, 来完成国家赔偿制度的保障、恢复的功能目标。

(二) 价值的变动性。

在某一法律价值体系内, 各种价值要素的秩序、地位往往是变动的。在某个特定的时代或是特殊的社会发展时期, 往往有一种或是几种价值处于首要或是统帅的地位, 其他一些价值则处于次要或是被统帅的地位。国家赔偿法从19世纪70年代兴起以来, 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历史时期, 均表现出了不同的价值位阶。如我国制定赔偿法时, 就过分强调了秩序价值, 在所有涉及赔偿的问题上始终立足于保护国家利益, 千方百计地缩减国家责任, 主要表现为赔偿范围狭窄。赔偿标准过低、赔偿认定难度大。因此我国国家赔偿法的赔偿原则被人总结为“能不赔就不赔, 能少赔就少赔”, 还有人认为国家赔偿法就是“国家不赔法”。造成这种认识的法理根源就在于立法时过分强调了秩序价值的优势地位, 忽视了国家赔偿法对于公民自由和权利的保障作用。

(三) 价值的环境适应性。

从来就没有哪一项法律制度可被一国从另一国完全移植。同样, 我国国家赔偿法, 当然不能脱离具体的国情, 不能脱离具体的经济社会环境, 不能抹杀我国人民的民族感情和历史传统。相应的, 其价值取向上, 也应当符合我国的社会大环境, 适应国民对于国家勇于承担自己责任的热切期望。如应当将尊重人权和保障人格尊严作为最突出的价值予以强调, 以照顾中国人“爱面子”、重视周围人评价的心理需求。在立法时应着重考虑恢复被侵害人的名誉、身份, 保持其原有社会评价。

二、国家赔偿法所应体现的法理价值

国家赔偿法应以公平、正义、自由、秩序为价值表征。

(一) 公平价值。

公平是最古老而持久的法律价值之一。国家赔偿制度在实践中存在着对于不特定受害人的利益补偿, 其间就涉及到公平看待、平等分配的问题。具体而言, 国家赔偿应遵循下面的模型展开:设计出一种合理的制度, 主要是赔偿的范围和标准, 能够明晰突出地体现出对于不同遭遇公民不同受损利益的宏观平衡。既不使甲受害人获得的赔偿过分高于实际损失, 也不使乙受害人实际损失过分高于获得的赔偿。国家赔偿法应当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 不能忽视个案的差异性, 要调查受害人的实际损失, 据实估算赔偿数额。惟如此, 才能实现实质意义上的公平。

(二) 正义价值。

正义理论的集大成者———罗尔斯曾说过, “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 正像真理是思想体系的首要价值一样”, 正义向来被视为人类社会的崇高理想。

罗尔斯将正义分为实质正义、形式正义和程序正义。国家赔偿法所指的正义应是实质正义。实质正义是关于社会的实体目标和个人的实体性权利与义务的正义, 包括政治正义、经济正义和个人正义, 其中政治正义和经济正义合称为社会正义。从根本上讲, 国家赔偿法所要实现的实质正义就是国家 (社会) 正义。只有国家以真正正义的观念去对待无辜者 (受到冤狱者) , 才能切实实现实体社会目标和个人权利义务。国家赔偿法必须体现国家正义。

(三) 自由价值。

一般认为, 国家赔偿法与自由价值无关, 因为, 国家赔偿法的立法目的不在于自由, 而在于责任、过错和赔偿。

我认为恰恰相反, 国家赔偿法在根本上和其他的实体法律是一致的, 正是有了国家赔偿法和其他实体法律相辅相成的密切联系, 才有了对于公民自由的切实保障。从另一个方面来讲, 国家赔偿法规定的赔偿范围越宽、赔偿标准越高, 对于国家机关和公务人员的权力限制作用也就越明显, 相反对于公民权利的行使也就越有利, 公民享受自由的空间也就越大。

从这个意义上讲, 自由价值也是国家赔偿法的应有之义, 逐步扩大自由价值在国家赔偿法中的体现, 也许是不错的发展方向。

(四) 秩序价值。

任何一部法律的制定, 都是为了维护统一的方向一致的社会秩序模式, 只有对于社会秩序调整层面和角度的不同, 而没有方向的违背。国家赔偿法也不例外。如前所述, 建立国家赔偿制度, 就是为了向全社会昭示:国家、政府对于其侵害公民合法权益的行为毫不掩饰, 勇敢担当。如此, 方能取信于民, 不至于让民众终日生活在“朝不保夕”的状态之中。对于社会秩序稳定的追求, 是国家赔偿制度能够在法治国家普遍确立的重要原因。这一制度在国家和公民之间确立了一种动态平衡的秩序, 即无论国家或公民, 有错必究、有责必负。

三、国家赔偿法的价值取向选择

立法的价值取向, 根植于立法者所处的社会阶级, 直接影响着社会生活秩序的规范。我认为, 对于国家赔偿立法而言, 保障人权和尊重公民的人格尊严、国家勇于承担因机关及公务人员违法行使职权所导致的责任, 并以给予受害人适当的物质补偿以及精神抚慰等, 皆应成为其适应社会的价值取向。

(一) 国家责任。

国家赔偿的法理前提, 就是国家应当对其机关、公务人员的侵犯公民合法权益的行为承担责任, 有责任, 才有赔偿义务。

我国国家赔偿法从1995年开始实施以后, 许多人都认为应当采用过错 (违法) 归责原则, 认为国家只有在其机关、公务人员行为违法 (有过错) 方应承担责任。这种观点, 实质上是在为国家进行开脱, 使国家成为不负责任或无需负责的主体, 因为在和普通公民的对比上, 国家无疑是强大的, 它掌握着整个社会的物质乃至精神资源, 掌控着立法、司法权力, 可以催动媒体舆论, 如果单纯地用违法来判断国家应否赔偿, 无疑给了国家可以开脱责任的机会。首先, 没有哪个机关和公务人员天生愿意承认错误, 尤其是在面临可以选择逃脱责任的情况下;其次, 即便有了“违法”的行为, 国家也可以利用立法、司法以及相应的解释权力, 将“违法”转化为“合法”。

因此, 分析国家责任, 应当着眼于国家权力对于公民私权利的干预是否超出了必要的限度, 首先, 要看是否超越了宪法和法律授权的国家权力可以涉足的公民私权利范畴;其次, 要看是否阻碍了宪法和法律赋予公民的私权利的自由行使。这两者就如同数轴上的两个端点, 一定程度上并行不悖, 但是一旦进入禁区, 就成为引发国家责任的肇源。

(二) 保障人权和尊重人格尊严。

国家赔偿法还应当积极体现出对于人权的保护。这是有宪法根据的, 普遍认为国家赔偿法的立法目的也在于充分尊重和保障人权。尊重和保障人权, 不仅仅在于保障公民作为“人”的基本生存权和发展权, 还要尊重“人”作为公民所享有的法律权利, 即人格尊严、身体健康、人身自由、私人财产等权利。

在我国国家赔偿法立法之初, 众多的法律界人士皆欢呼雀跃, 把许多溢美之词毫不吝啬地加于一身, 均表示“使合法权益受到行政机关及司法机关不法侵害的公民、法人, 能够获得国家赔偿, 成为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重要体现”, 将其看作“中国法治建设的里程碑”。可以想见, 对于千百年来始终处于权力重压下的民众而言, 能够看到国家因为错误向普通民众“低头认错”甚至赔偿, 该有多大的心理安慰和政治昌明的象征意义。在当时, 无疑意义非凡。

(三) 国家赔偿应着重于“赔”。

国家赔偿法英文为“TheLawonState Compensation”。其中, “Compensation”直译为“赔偿、补偿金”, 中文中“赔偿”的内涵显然较之补偿更为精确, 从感情色彩上更能体现出赔偿主体对于受害者的歉意和愧疚。

然而, 现实总令人感到遗憾。我国现行国家赔偿法与刑事附带民事赔偿相对应, 范围惊人一致, 均是只对因损害产生的人身、财产等直接物质损害进行赔偿, 而对于受害人的精神抚慰则一律不予支持。这反映出立法当时国家和人民尚不富足的生活状态, 也体现出立法者对于受害人的人文关怀不够。这种状况, 显然既不符合立法的本意, 也不符合人民的心理要求。国家赔偿, 如果不能让公民感受到国家承担责任的勇气和真诚, 意义何在!

摘要:若论国家赔偿制度, 首先要解决的是赔偿立法的价值取向问题。作为与国家权力相对应的国家责任, 不仅是一国政治民主的重要标志, 也应体现出国家对权力滥用导致的公民损害的真诚赔偿。

关键词:国家赔偿,国家责任,价值取向

参考文献

[1].凯尔森.法与国家的一般理论[M], 沈宗灵译.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6, 224-225。

国家价值链 篇9

森林公园的植物资源调查,是制定区域植物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管理计划的第一手资料,能及时掌握森林资源的消长情况,充分开发利用丰富的植物资源,并能制定持续开发利用和保护管理植物资源的总体生产计划,对地方经济的稳定发展和提高人民经济收入以及保护该地区的生态资源等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国森林资源匮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在森林资源的利用方面,蔡燕灵等在2008年指出我国的热带森林资源,除森林自然保护区内的森林,几乎缺少经济和生态效益;李会芳等在2005年同样提出了要发挥森林的多效收益;赵宏燕在2013年对我国森林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分析,提出了对森林资源的可持续经营。在森林资源的储备方面,王玉芳等在2010年指出,森林资源的储备,不仅仅是对森林数量或规模的储备,还应该是对森林的生态储备。

人们对森林旅游的需求在日益增长,森林资源旅游功能的开发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巨大的发展潜力。因而,有必要重视对森林资源旅游价值的认识和发掘,以满足社会正在迅速增长的对森林旅游的需求。

一、金殿国家森林公园的植物资源调查

(一)调查地概况

金殿国家森林公园(2 5°0 4′N~2 6°1 1′N,102°43′E~102°53′E)地处云贵高原,海拔2040~2090m。公园南北长14.2km,东西宽13.8km,总面积1970.4hm2。属亚热带低纬度高原山地季风气候,由于受印度洋季风和热带大陆气流季节性影响,气候温和,四季如春,年平均气温14.5℃,极端最低温度为-5.4℃,极端最高温度为31.5℃。年降雨量1035.3mm,年蒸发量1870.6mm,全年平均日照2448.7h,光照充足,降雨充沛。金殿国家森林公园园内植被类型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森林覆盖率达90%,共有植物维管植物133科302属721种。园内土壤以泥质页岩类山原红壤和古红土山原红壤为主,土层厚约50cm。

(二)调查方法

调查主要采用线路调查中的线路间隔法,同时进行查阅相关文献和访问调查。路线间隔法是植物资源调查的基本方法,是在调查区域设定多条路线,安路线进行的调查方法。具体操作如下:

主观选定一块代表地段(各类植物资源相对集中区域),并在该地段的一侧设一条线(基线)。然后沿基线用随机或系统取样选出待测点(起点)。沿起点分别布线进行调查(如图)。样线的长度和取样数目:草本6条10m样线;灌木10条30m样线;乔木10条50m样线。样线的记录方法:在样线两侧0.5m范围内记录各种植物种属及体数(N)。

对范围内的样本进行采集、鉴定和记录,同时参照金殿国家森林公园园内植物目录,编写出本地区植物目录。

(三)结果与分析

1、植物区系特点及物种统计

根据调查及相关资料统计,金殿国家森林公园有维管植物133科302属721种。其中蕨类植物13科13属17种,分别占云南省金殿国家森林公园维管植物133科302属721种的9.77%、4.30%、2.36%;裸子植物9科25属59种,分别占云南省金殿国家森林公园维管植

物133科302属721种的6.77%、8.28%、8.18%;被子植物111科264属645种,分别占83.46%、87.42%、89.46%,其中双子叶植物88科188属506种,单子叶植物23科76属139种(见表1)。可见,金殿国家森林公园维管植物种类中,被子植物总种数占公园植物的89.46%,裸子植物和蕨类植物所占比重较少。

2、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及珍稀濒危植物

在调查中发现,属于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14科19属26种,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4科4属6种,分别为苏铁科的苏铁Cycas revoluta,苏铁科的篦齿苏铁Cycas pectinata,苏铁科的攀枝花苏铁Cycas panzhihuaensis,银杏科的银杏Ginkgo biloba,红豆杉科的东北红豆杉Taxus cuspidata,木兰科的长蕊木兰Alcimandra cathcartii;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1科15属20种,分别为蚌壳蕨科的金毛狗Cibotium baronetz,桫椤科的桫椤Alsophila spinulosa,柏科的翠柏Calocedrus macrolepis,木兰科的鹅掌楸Liriodendron chinense,木兰科的厚朴Magnolia offi cinalis,木兰科的凹叶厚朴Magnolia officinalis,木兰科的大果木莲Manglietia grandis,木兰科的大叶木莲Manglietia megaphylla,木兰科的华盖木Manglietiastrum sinicum,木兰科的云南拟单性木兰Parakmeria yunnanensis,木兰科的观光木Tsoongiodendron odorum,水青树科的水青树Tetracentron sinensis,楝科的红椿Toona ciliata,槭树科的云南金钱槭Dipteronia dyeriana,蓝果树科的喜树Camptotheca acuminata,棕榈科的董棕Caryota urens,棕榈科的龙棕Trachycarpus nana,杜鹃花科的大树杜鹃Rhododendron protistum,兰科的文山红柱兰Cymbidium wenshanense,兰科的足茎毛兰Eria coronaria。

其中有珍稀濒危植物10科13属22种,分别为桫椤科的桫椤Alsophila spinulosa,苏铁科的篦齿苏铁Cycas pectinata,苏铁科的云南苏铁Cycas siamensis,苏铁科的台湾苏铁Cycas taiwaniana,苏铁科的攀枝花苏铁Cycas panzhihuaensis,银杏科的银杏Ginkgo biloba,木兰科的鹅掌楸Liriodendron chinense,木兰科的厚朴Magnolia officinalis,木兰科的凹叶厚朴Magnolia officinalis,木兰科的大果木莲Manglietia grandis,木兰科的大叶木莲Manglietia megaphylla,木兰科的红花木莲Manglietia insignis,木兰科的华盖木Manglietiastrum sinicum,木兰科的云南拟单性木兰Parakmeria yunnanensis,木兰科的观光木Tsoongiodendron odorum,木兰科的天目木兰Magnolia amoena,水青树科的水青树Tetracentron sinensis,楝科的红椿Toona ciliata,槭树科的云南金钱槭Dipteronia dyeriana,棕榈科的龙棕Trachycarpus nana,杜鹃花科的大树杜鹃Rhododendron protistum,梧桐科的云南梧桐Firmiana major。

其中既是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又是珍稀濒危植物的总共有16种,分别为桫椤科的桫椤Alsophila spinulosa,苏铁科的篦齿苏铁Cycas pectinata,苏铁科的攀枝花苏铁Cycas panzhihuaensis,银杏科的银杏Ginkgo biloba,木兰科的鹅掌楸Liriodendron chinense,木兰科的厚朴Magnolia officinalis,木兰科的凹叶厚朴Magnolia officinalis,木兰科的大果木莲Manglietia grandis,木兰科的大叶木莲Manglietia megaphylla,木兰科的华盖木Manglietiastrum sinicum,木兰科的云南拟单性木兰Parakmeria yunnanensis,木兰科的观光木Tsoongiodendron odorum,水青树科的水青树Tetracentron sinensis,楝科的红椿Toona ciliata,槭树科的云南金钱槭Dipteronia dyeriana,棕榈科的龙棕Trachycarpus nana。

3、公园的植物资源

根据此次调查可知,金殿国家森林公园植物资源种类繁多,类型多样,按用途可大致分为9类,其中观赏植物429种,药用植物229种,用材树种93种,鞣料植物77种,油脂植物70种,芳香植物52种,纤维植物26种,饲料植物25种,食用价值植物21种。

(1)观赏植物金殿国家森林公园内共有观赏植物429种,占金殿国家森林公园植物总数(721种)的59.50%,物种丰富,种类繁多。其中,可作为行道树的有樟树科的云南樟Cinnamomum glanduliferum,柏科的昆明柏Sabina gaussenii等;可作为庭荫树的有银杏科的银杏Ginkgo biloba,金缕梅科的枫香Liquidamba formosana等;可作为绿篱的有禾本科的金竹Phyllostachys sulphurea,禾本科的云南方竹Chimonobambusa yunnanensis等;可作为盆景的有棕榈科的散尾葵Chrysalidocarpus lutescens,秋海棠科的银星秋海棠Begonia argenteo-guttata等;攀援植物有葡萄科的扁担藤Tetrastigma planicaule等;观叶植物有金缕梅科的枫香Liquidamba formosana等;观花植物有杜鹃花科的蝶花杜鹃Rhododendron aberconwayi,桃叶杜鹃Rhododendron annae等。

(2)药用植物金殿国家森林公园内药用植物丰富且功能多样,共有药用植物229种,占金殿国家森林公园植物总数的31.76%。其中,舒筋活血、祛风湿药的有刺五加Acanthopanax senticosus和红棕杜鹃Rhododendron rubiginosum等;麻醉止痛药有大花曼陀罗Datura suaveolens等;抗菌、抗病毒药有假连翘Duranta repens等,镇定安神药有迷迭香Rosmarinus officinalis等;养阴生津药有麦冬草Ophiopogon japonicus等;清热解毒消肿药有连蕊茶Camellia cuspidata等;降低血糖、血压药物有金花茶Camellia chrysanthoides等;治疗胃病药物有柿树Diospyros kaki等。

(3)用材树种金殿国家森林公园内用材树种共有93种,占金殿国家森林公园植物总数的12.90%。公园内用材树种种类多,用途广,涉及军工用材、胶合板材、纺织用材、房屋建设用材、乐器用材以及薪碳材等多个用材。优势树种有云南油杉Keteleeria evelyniana,丽江云杉Picea likiangensis,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昆明柏Sabina gaussenii,香柏Sabina wallichiana,金竹Phyllostachys sulphurea,人面竹Phyllostachys aurea,竹柏Podocarpus nagi,园柏Sabina chinensis等。

(4)鞣料植物金殿国家森林公园内鞣料植物共有77种,占金殿国家森林公园植物总数的10.68%。比较常见的植物种类有贝壳杉Agathis dammara,杜仲Eucommia ulmoides,印度榕:Ficus elastica,垂柳Salix babylonica,日本五针松Pinus parviflora,枫杨Pterocarya stenoptera,棣棠花Kerria japonica,贴梗海棠Chaenomeles speciosa等。

(5)油脂植物金殿国家森林公园内鞣料植物共有70种,占金殿国家森林公园植物总数的9.72%。调查表明竹柏Podocarpus nagi,华山松Pinus armandi,连翘Forsythia suspensa,迷迭香Rosmarinus officinalis,菖蒲Acorus calamus,伞草Phyllostachys heteroclada,棕榈Trachycarpus fortunei,露兜树Pandanus tectorius等油脂植物在园内较为常见。

(6)芳香植物金殿国家森林公园内芳香植物共有52种,占金殿国家森林公园植物总数的7.21%。比较重要的有长蕊木兰Alcimandra cathcartii,素馨花Jasminum grandiflorum,茉莉花Jasminum sambac,桂花Osmanthus fragrans,四季桂花Osmanthus fragrans,迷迭香Rosmarinus officinalis,白玉簪Hosta plantaginea,菖蒲Acorus calamus,野山姜Alpinia japonica等。

(7)纤维植物金殿国家森林公园内纤维植物共有38种,占金殿国家森林公园植物总数的5.27%。主要以禾本科、大戟科、桑科为主。其中比较重要的有纤维竹Bambusa textilis,巨龙竹Dendrocalamus sinicus,香蒲Typha orientalis,龙舌兰Agave americana,董棕Caryota urens,油苦竹Plaioblastus oleosus等。

(8)饲料植物金殿国家森林公园内饲料植物共有25种,占金殿国家森林公园植物总数的3.47%。主要以鸭跖草科和禾本科为主,其中有斑纹鸭跖草Callisia elegans,紫鸭跖草Setereasea purpurea,鸟巢蕨Neottopteris napina,乌桕Sapium sebiferum,菲白竹Sasa fortunei等。

(9)食用价值植物金殿国家森林公园内食用价值植物共有21种,占金殿国家森林公园植物总数的2.91%。以蔷薇科为主,主要有柿树Diospyros kaki,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头状四照花Cornus capitata,海枣Phoenix dactylifera,龟背竹Monstera deliciosa,露兜树Pandanus tectoriu等。

二、金殿国家森林公园的现状及建设对策

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经济社会的发展,回归自然,利用森林的原始功能来放松身心,调节心理、生理平衡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一种发展趋势,森林游憩作为生态旅游的主要发展方向,越来越受到人面的青睐,森林公园也随着时代的发展应运而生。城郊森林公园作为森林公园发展的一种重要模式,在生态旅游及森林公园发展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一)金殿国家森林公园的状况

1、金殿国家森林公园的特点

金殿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昆明是东北郊区,既是我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又是我国国家森林公园,是典型的城郊型森林公园,与其他类型的森林公园相比,有着其独特的发展特点,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金殿国家森林公园定位了新的发展趋势,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时代挑战。

(1)金殿国家森林公园地处昆明市近郊,区位条件优越,交通网发达,其休闲和旅游的便捷以及低成本的特点,非常符合人们的需求。

(2)金殿国家森林公园具有丰富的森林资源,植物种类繁多,在风格上,相较于城市公园,更具有原生性和野生性。

(3)金殿国家森林公园依托昆明市,客源多,规模稳定,相较于远离市区的森林公园,在客源上更具优势,有效缩短人们出行距离。

(4)森林受到人为干扰大。

2、金殿国家森林公园的旅游价值

金殿国家森林公园内森林植被类型多样,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森林景观,公园主体分为双乳山、圆宝山、平顶山、长虫山、三尖山、摩天岭和石关七个景区及中心本部,风景优美,环境宜人;同时,金殿自鼎建至今已有380多年,是我国现存最大的纯铜铸殿,为中国重点保护文物,历史悠久,文化氛围浓厚。

(1)公园的历史文化价值:金殿国家森林公园内存有我国现存最大的纯铜铸殿,历史悠久,文化氛围浓厚,具有的历史文化资源价值是无与伦比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人们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同时,是自然景观与历史遗存和传统文化的共同载体。具有重要的森林旅游价值。

(2)观赏价值:金殿国家森林公园观赏植物种类繁多,林相、林景赏心悦目,林内植物千姿百态,充满野趣的林中动、植物,无不让人心旷神怡,留连忘返。

(3)环境养生价值:金殿国家森林公园内空气氧含量较高、环境清新优雅。林荫下娱乐、漫步、小憩等森林浴活动极具乐趣与健康养生,森林旅游价值较高。

(二)金殿国家森林公园的建设对策

1、根据“以人为本”的理念,针对不同年龄段的游客,进行不同的规划,将区域特征、植物群落特征、植物花色及季节变化紧密结合。在进行公园建设规划时,应同样考虑自然景观与人文的完美结合。

2、森林公园的优美环境是森林公园建设和发展的前提,任何开发和建设都不应以损害自然景观和自然环境为代价。

应坚持以保护为主,开发为辅的发展原则,有效保护生态环境、生物资源及景观资源,使保护与景观开发建设得到可持续的协调发展,营造良好的旅游及自然环境。

3、根据各物种、自然景观、生态环境的不同,分别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

通过建立物种濒危评价保护体系,确定物种保护级别;套种乡土树种、改造森林景观,进行植物结构调整,促进群落演替;加强管理,防止生物入侵等方式,以此保护公园生物多样性、景观多样性以及生态系统多样性,构建良好的生态平衡。

4、推行公园生态化管理。

采用循环利用、生态自然调节等原则,对森林公园进行尽可能少的人为干预,保持生态系统的循环利用及平衡。例如:枯枝败叶的循环利用,减少使用化肥农药,以及提倡“以鸟防虫,以虫治虫”。

5、增强公园的文化建设。突出公园的文化底蕴及促进人文与景观的完美结合。

6、加强生态道德宣传,提高人们对生态保护和文明建设的意识。

三、结论与讨论

金殿国家森林公园植物种类繁多,自然资源丰富,且形成一个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及珍稀濒危植物的保护区,经济价值巨大,对我国森林公园的研究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公园共有维管植物133科302属721种。其中蕨类植物13科13属17种,裸子植物9科25属59种,被子植物111科264属645种,其中双子叶植物88科188属506种,单子叶植物23科76属139种。属于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14科19属26种,属于珍稀濒危植物有10科13属22种,其中既是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又是珍稀濒危植物的总共有16种。公园也处于经济发达、人口密集的昆明市郊,是典型的城郊型国家森林公园,在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森林休憩场所的同时,也为城郊型森林公园的探讨和研究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和研究方向。

此次植物资源调查,是为该地区生态资源的进一步调查和对植物以及各种生态资源的保护提供必要的科学依据,笔者认为植物资源调查是认识自然的过程,以制定植物资源持续开发利用和保护管理的总体生产规划为最终目标,因此,植物资源调查应与资源评价紧密结合,应与生产和保护的需要紧密结合,要注意防止脱离生产实际的单纯资源调查。金殿国家森林公园森林资源调查显示,公园内植物种类众多,具有经济价值的各种效益的植物种类繁多,但由于公园内绝大多数植物物种数量较少,且存在物种单株情况,植株较分散,不能很好的进行大规模经济种植;并且公园内古木较多,珍稀濒危物种较多,不适宜砍伐及做其他材料。因此,笔者认为,金殿国家森林公园当前主要重点为生态保护,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并积极促使自然景观与人文的完美结合,逐步将公园打造成为以原有资源和文化传承为载体,以生态游览观光、森林游憩、教学实习、生态环境保护等为主要特色的多功能综合性城郊山岳型森林旅游胜地。

国家价值链 篇10

关键词:山西黑茶山,自然保护区,价值评价

1保护区概况

山西黑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以下简称保护区) 位于山西兴县东南部, 行政上涉及兴县东会乡、 固贤乡、交楼申乡和蔚汾镇, 地理坐标东经111°11′39″ ~111°26′30″, 北纬38°10′03″~38°24′05″。保护区南北长约26km, 东西宽约24km, 辖区面积24 415.40hm2。 保护区是以保护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褐马鸡、金钱豹、原麝以及森林生态系统为主要保护对象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保护区保护价值评价

2.1过渡性

保护区地处黄土丘陵区向吕梁山土石山区过渡的关键地区, 属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和温带草原带的交错区, 两带的交界线穿过保护区辖区, 使保护区同时具有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和温带草原两大生物群落, 成为我国森林向草原过渡的典型代表性区域, 具有明显的过渡性。本区地带性植被应是以辽东栎为主的暖温带落叶阔叶林, 但由于保护区位于吕梁山西坡, 气候干旱, 形成特殊的过渡带植被, 主要植被类型有寒温性针叶林, 如青杄、落叶松;温性针叶林, 如油松;针阔混交林, 如油松与山杨、白桦、辽东栎混交林;落叶阔叶林, 如山杨、白桦、辽东栎等;温性灌丛; 草原, 如铁杆蒿草原、大针茅草原以及河漫滩草甸植被。基本包括了亚高山、高山、低山所代表的植被类型。且区内阴坡以油松等针叶林为主, 阳坡以灌丛、 草地、辽东栎为主, 其中辽东栎生长受到干旱制约, 大多生长不良。保护区植物区系以温带性质为主, 同时又具有热带成分和东亚成分。在动物地理区系上, 表现为以古北界种为优势, 同时又有东洋界种渗入。

2.2典型性

保护区是我国森林向草原过渡的典型的代表性区域, 由于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 形成特殊的以油松为主的温性针叶林和辽东栎为主的落叶阔叶林, 以及松、栎混交林, 是该过渡区域生态系统特殊的典型代表性植被, 具有重要的保护价值, 保护区植被类型多样, 垂直带明显, 群落类型多样。植被可分为寒温性针叶林、温性针叶林、落叶阔叶林、落叶阔叶灌丛等6个植被型组8个植被型20个群系。其中暖温带针叶林、落叶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在该区具有显著的典型性和代表性。尤其是油松林是华北地区温性针叶林的代表类型, 山西省为天然油松林的分布中心, 油松林在保护区广泛分布, 在海拔1 500m~ 1 800m之间为油松纯林, 面积较大, 群落外貌整齐, 生长发育良好;在海拔1 600m以上分布有华北落叶松林、白桦、辽东栎纯林或与油松混交林, 有古老孑遗植物青杄等;海拔1 500m以下是落叶阔叶林, 灌木林有黄刺玫、沙棘、胡枝子、虎榛子、绣线菊等;草本以碱草、苔草等为主。保护区完整的生态系统, 丰富多样的生物多样性, 尤其是油松、山杨、辽东栎以及各种灌木丛等, 为原麝、褐马鸡、金钱豹等珍稀濒危野生动物提供了适宜的栖息地和生活环境。

2.3脆弱性

保护区位于吕梁山中北部森林生态系统最狭窄的地区, 森林植被宽度不足20km, 且只有山体阴坡有乔木林, 而阳坡乔木植被发育不良, 呈单面林, 生态系统十分脆弱, 是吕梁山森林生态系统屏障中最脆弱的部分。吕梁山西北部由于长期以来的人类活动的干扰, 形成了千沟万壑的黄土丘陵区, 水土流失严重;毛乌素沙漠也位于保护区西北部, 直线距离仅120km, 使保护区的生态系统受到严重威胁, 显得十分脆弱, 也使得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显得十分重要。 保护区的植被在历史上曾经受到人类活动干扰, 与其东南部的森林植被相比, 表现出明显的脆弱性, 若不进行有效保护, 必将造成生态系统的破碎化或岛屿化。生态系统一旦遭到破坏, 则以吕梁山脉森林生态系统为主体的西北屏障就会被打开一个缺口, 黄土高原及毛乌素沙漠的沙尘将对晋西北及以东地区、以及京津地区构成巨大威胁。此外, 保护区是青毛杨的惟一天然分布区, 仅分布有4个种群, 胸径大于10cm种群个体227株, 数量稀少, 已被列入我国珍稀濒危植物红皮书;褐马鸡、原麝等均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数量稀少, 均表现出一定的稀有性。

2.4多样性

保护区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据调查, 全区已经记录到高等植物4门123科460属1 014种, 其中苔藓植物33科74属223种, 蕨类植物8科10属14种, 种子植物82科376属777种。种子植物的科、 属、种数占全省种子植物科、属、种数的57.30%、 46.10%、30.20%。在种子植物中, 裸子植物3科7属11种, 占山西省裸子植物科、属、种数的50.0%、 53.90%、39.30%;被子植物79科369属766种, 占全省被子植物科、属、种数的57.70%、46.0%、30.10%。

保护区已记录到陆生脊椎动物219种, 分布陆生脊椎动物219种。其中两栖类1目3科4属5种, 占全省两栖类种数38.50%, 占全国两栖类种数1.80%;爬行类3目5科8属14种, 占山西省爬行类种数51.90%, 占全国爬行类种数3.70%;鸟类13目36科101属158种, 占全省鸟类种数48.2%;兽类6目35属42种, 占全省兽类种数62.7%, 占全国兽类种数8.1%。

2.5稀有性

保护区:1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野大豆、松口蘑等11种, 省级重点保护植物5种, 而山西省特有植物青毛杨分布面积狭小, 数量极少, 极其濒危。 2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35种, 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5种, 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30种。褐马鸡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山西省省鸟, 保护区是褐马鸡在山西分布的最西端, 也是我国褐马鸡种群数量最多的栖息繁殖地之一。

2.6自然性

保护区基本保持自然状态, 人为干扰极少, 核心区与缓冲区无居民居住, 实验区虽有少量居民, 但居民仅在实验区生产和活动, 对保护区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的保护基本没有影响。尤其是核心区和缓冲区山势陡峭, 森林茂密, 人烟难以进入。保护区总面积24 415.4hm2, 其中林地面积22 646.70hm2, 占到保护区总面积的92.76%。保护区境内的森林绝大部分为天然次生林。

2.7重要性

保护区位于吕梁山脉森林生态系统的边缘地带, 是阻滞毛乌素沙漠东进、阻碍黄土高原沙尘向东进入山西、河北乃至京津唐地区的良好的生态屏障。 对于维护晋西北及其以东地区的生态安全具有重要的作用, 也是褐马鸡种群交流的重要走廊带。保护区的建设和保护对于完善山西省褐马鸡的保护体系、 确保褐马鸡种群之间的基因交流、扩大褐马鸡的种群数量, 具有重要意义。这里是吕梁山中北部森林生态系统最狭窄的地段, 也是连接吕梁山南北野生动物扩散、基因交流的重要通道, 对其他野生动物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同时, 又是黄河一级支流———湫水河的发源地, 也是黄河一级支流———蔚汾河的重要水源地。保护区良好的生态系统, 为保护和维持湫水河、蔚汾河的水量和水质起到了重要作用, 对减少下游水库泥沙流入量, 延长水库使用寿命起到重要的保障作用。在一定程度上, 对保护和维持黄河水量和水质具有重要意义。保护区曾是八路军驻守地和抗击日寇的战场, 对慰籍英灵, 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也具有重要意义。

2.8面积适宜性

保护区总面积24 415.40hm2, 属于中型保护区。 其中林地面积22 646.70hm2, 占保护区总面积的92.76%。保护区可以对其中的重要植物群落及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进行有效保护, 其范围足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保护区现有褐马鸡1 000多只, 主要分布在针叶林、针阔混交林、疏林灌丛等栖息地中。保护区森林面积15 011.30hm2, 绝大部分森林适合褐马鸡栖息繁衍, 有足够的空间、食物、水、隐蔽地等供褐马鸡种群的增长和扩大。较大的森林面积以及较好的森林组成结构, 也为其他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的栖息繁衍提供了足够的栖息地面积和种群栖息繁衍所需要的资源。

参考文献

[1]王振军, 郝晓鹏, 郭东罡, 上官铁梁.山西黑茶山自然保护区青毛杨濒危原因和保护对策.安徽农业科技.2009 (4) .

[2]王振军.山西黑茶山自然保护区褐马鸡资源调查.山西林业科技.2011 (01) .

上一篇:服装时尚下一篇:新时期计算机项目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