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

2024-05-25

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精选七篇)

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 篇1

关键词:肠内营养,腹泻,肛周皮肤损伤,预防,护理干预

胃肠道手术患者由于消化道的正常结构和功能改变,短期内无法经口进食,以及手术应激导致的机体高代谢状态,易使术前即已存在的营养不良加重,对预后产生不利影响,早期肠内营养是临床常用的营养支持手段。腹泻是肠内营养最常见的并发症,与应用时机,患者自身病情,用药情况,营养液的性质、输注量、输注速度、浓度及温度,技术操作等因素有关,发生率高达45%~60%[1]。患者由于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使得肛周皮肤长时间处于潮湿环境及粪便中代谢产物的侵蚀下,加之反复擦拭带来的机械性摩擦,易致皮肤角质层损害、防御能力下降,使局部皮肤出现皮疹、肿胀、破溃乃至感染和压疮,其简便、有效的预防护理措施一直是临床关注的重点。本文观察并探讨了三种不同护理干预措施对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患者肛周皮肤损伤的预防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从我科2012年—2014年胃肠道术后早期行肠内营养支持发生腹泻的患者中选择120例,其中男74例,女46例;年龄42岁~77岁,平均年龄(56.45±8.70)岁;手术类型:胰、十二指肠切除22例,全胃切除40例,全胃联合手术16例,胃大部切除31例,胆肠吻合11例。患者均于术中将一根鼻肠管置于距屈氏韧带以下30 cm左右,或胃-空肠吻合口远端约20 cm处的空肠内,术后早期即开始肠内营养支持;于应用肠内营养2 d后出现腹泻症状,经对营养液输注量、速度、浓度、温度等进行调节,并给予止泻药物后症状可有不同程度的缓解,符合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的诊断标准[2];每日腹泻次数为5~17次,平均(8.66±1.73)次,呈黏稠状、稀糊乃至水样便。随机将本组患者均分为A、B、C组各40例,3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手术类型、腹泻频率等一般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适合进行比较。

1.2护理方法患者每次排便后用40℃左右的温水清洗肛周及臀部,切忌用布或纸干擦,因为干擦无法去除排泄物中的消化酶,其附着在皮肤表面产生的侵蚀作用可使肛周皮肤糜烂;清洗时应轻柔地蘸洗,避免用力擦洗,减少机械摩擦导致的皮肤损伤;用电吹风的热风将臀部烘干,注意保持适当的距离,以患者稍感温热为宜。以左右侧卧位为主,尽量缩短平卧时间,有利于减轻肛周皮肤受压,保持通风干燥;翻身时注意将臀部悬空,避免拖拽以减少与床单的摩擦。A组于臀部清理完毕后以无菌棉签将氧化锌软膏(哈药集团制药总厂,国药准字H23021942)均匀涂于肛周皮肤,B组涂以婴儿护臀霜[上海强生(中国)有限公司],C组涂以湿润烧伤膏(汕头市美宝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0000004),面积为肛门周围5 cm~8 cm左右,厚度约1 mm。涂抹完毕后嘱患者20 min内避免平卧或翻身,以防药膏被床单蹭掉。

1.3观察指标统计3组发生肛周皮肤损伤患者的例数。根据文献标准将皮肤损伤程度分为4级[3],Ⅰ级:肛周皮肤潮红、瘙痒,可伴皮疹;Ⅱ级:皮疹融合成片呈红斑样表现,水肿伴表皮点状破损、渗出;Ⅲ级:表皮大面积破溃,渗液;Ⅳ级:皮肤破溃深达肌层,出现感染、溃疡,并从肛周蔓延至阴囊(阴唇)、腹股沟等部位,分别赋予1~4分,评分越高则表示皮肤损伤越严重。

1.4统计学方法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A组发生肛周皮肤损伤16例,发生率为40.00%;B组发生肛周皮肤损伤13例,发生率为32.50%;C组发生肛周皮肤损伤6例,发生率为15.00%。C组肛周皮肤损伤发生率显著低于A、B组(χ2A组vs C组=6.270,P=0.012;χ2B组vs C组=4.274,P=0.041),A、B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A组vs B组=0.487,P=0.485)。C组肛周皮肤损伤患者的损伤程度显著低于A、B组(P<0.01),A、B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注:q、P为A组与B组比较检验值,q1、P1为A组与C组比较检验值,q2、P2为B组与C组比较检验值。

3讨论

外科术后行肠内营养患者多营养状况较差、抵抗力低下,皮肤防御功能下降,一旦发生腹泻,由于潮湿、粪便浸渍以及反复擦拭等刺激因素极易导致肛周皮肤损伤,不仅给患者带来身心痛苦,增加经济负担,同时也加大了护理工作量和难度,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对其进行预防十分必要。临床常用方法包括:肛周皮肤涂药,包括各类油膏、护肤霜、中药制剂等,以及近年来兴起的伤口涂膜剂、液体保护膜等;肛周皮肤贴膜,常用的有外科皮肤贴膜和透明敷料;肛周粘贴造口袋,肛门内置管引流(肛管、气囊导尿管、气管导管等)[4]。在取得一定预防效果的同时,这些方法也存在相应的缺点,如护理工作量较大、需频繁擦拭,透气性相对较差、局部易残留粪便,患者舒适性低、存在肠道损伤的风险等。肛周皮肤涂药以其简单、方便、适用范围广、较为经济且效果确切,目前仍为临床预防腹泻患者肛周皮肤损伤最常用的措施。

氧化锌软膏主要成分为氧化锌和黄凡士林,其中氧化锌具有吸湿和收敛作用,与凡士林混合后形成保护膜,阻挡水分和刺激物,保持局部皮肤干燥,同时具有一定的抑菌效果。婴儿护臀霜由乳酸钠、氧化锌、二甲基硅油、甘油、多种脂类等组成,特有的油包水体系能够在皮肤表面形成油膜起到保护作用,乳酸钠可抑制微生物生长,其p H值与皮肤相近,具有滋润和收敛效果。湿润烧伤膏为黄连、黄柏、黄芩等中药以蜂蜡和麻油为基质调和而成,协同发挥清热燥湿,解毒泻火,活血化瘀,生肌收敛功效,切中皮肤损伤的病因病机;其化学成分中的β-谷甾醇、黄柏内酯、黄芩甙、小檗碱等体外实验证明具有较强的抑菌、抗感染能力,同时还可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促进代谢,改善皮肤微循环增加弹性,提高皮肤抵抗力;蜂蜡和麻油可在皮肤表面形成一层无亲水性的油性隔离层,使之不受浸渍,含有多种维生素、氨基酸、蛋白质及酶类,可提供细胞生长的必需物质,防止过氧化物生成,减轻其对细胞膜的破坏,促进细胞再生[5]。本文将三者用于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患者肛周皮肤损伤的预防并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使用湿润烧伤膏患者的肛周皮肤损伤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均明显低于氧化锌软膏和婴儿护臀霜(P<0.05),分析原因为除共同具备的皮肤隔离作用外,湿润烧伤膏兼具促进新陈代谢,增加局部血液循环,细胞保护,以及更强的抗炎、抗变态反应作用,所以综合效果更佳。

综上所述,外科术后行肠内营养患者并发腹泻的概率较高,采用涂抹湿润烧伤膏的方法预防肛周皮肤损伤,可显著降低其发生率和损伤程度,且简单、方便、价廉、易接受,减轻患者痛苦的同时提高了临床护理质量,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朱佳莲,叶向红.手术后病人早期肠内营养并发腹泻的相关因素及分析[J].肠外与肠内营养,2015,22(4):254-256.

[2]陈秀霞.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5):31-32.

[3]康秀华,郭建英,江容.腹泻或大便失禁的危重患者肛周皮肤损伤的预防[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5(10):41-42.

[4]董丽.危重病人腹泻致肛周皮肤损伤的护理进展[J].全科护理,2010,8(3):732-733.

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5月~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ICU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患者64例, 均存在肛周皮肤损伤。按照就诊顺序编号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中男23例, 女9例;年龄48.78±2.58岁。试验组中男24例, 女8例;年龄49.97±2.85岁。两组一般资料就无显著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1) 均经实验室检查证实为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 排便次数较平日习惯频率多, 粪质呈稀薄状, 多水分, 排便量为200g/d及其以上, 或粘液未消化, 伴有脓血、肛门不适、失禁等症状; (2) 临床资料齐全, 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

(1) 排除氧化锌、凡士林过敏者; (2) 由其他因素所致肛周皮肤损伤者; (3) 不配合本次研究者。

1.4 方法

对照组待排便后以温水清洁肛周皮肤, 并借助婴儿湿巾予以擦拭。待皮肤处于干燥状态后于肛门四周, 利用蘸有凡士林软膏 (生产厂家:南昌白云药业有限公司, 生产批号:F20050006) 的棉签进行均匀涂抹, 涂抹范围扩展至肛门附近10cm左右。同时, 以肛门为涂抹中心, 行环形涂抹处理, 维持6次, 促使覆盖均匀。试验组待排便后以温水冲洗肛门四周, 量多先借助柔软干纸巾进行擦拭, 再借助婴儿用湿纸巾进行擦拭, 量少直接行湿纸巾擦拭, 并应用皮肤保护膜按照顺时针方位予以均匀涂抹, 干后按照顺时针方位予以多层涂抹, 通常涂抹4层左右。擦拭后待皮肤呈干燥状时借助含氧化锌软膏 (生产厂家:哈药集团制药总厂, 生产批号:H23021942) 的棉签于肛门四周予以涂抹, 涂至肛门附近10cm左右, 并环形涂抹于肛门四周, 维持6次左右, 促使覆盖均匀。一旦肛门皮肤伴有破损或溃烂现象, 须行生理盐水涂抹, 并将其擦拭干净, 维持溃烂或破损处干燥状。

1.5 临床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肛周皮肤损伤情况, 对比两组皮肤损伤时间, 并应用美国制定的压疮愈合计分表[2], 主要包括伤口面积 (0~10分) 、24h渗液量 (0~3分) 、伤口床组织类型 (0~4分) , 由专业护士于压疮清创后行动态计分。

1.6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 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 (百分率) 表示, 行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肛周皮肤损伤情况比较

试验组行肛周护理后皮肤损伤率达15.62%, 对照组行肛周护理后皮肤损伤率为46.87%, 差异有显著性 (P<0.05) 。见表1。

2.2 两组皮肤损伤程度及皮肤损伤时间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 试验组皮肤损伤时间无显著性改变 (P>0.05) , 但皮肤损伤程度评分明显下降 (P<0.05) 。见表2。

3 讨论

ICU患者往往呈瘫痪、昏迷或植物状态, 其肛门扩约肌功能易显现异常, 无法实现稀便控制目的, 不完全性大便失禁发生率高, 或基于导泻通便或肠内营养治疗下显现胃肠道反应, 产生腹泻[3]。一旦ICU患者出现腹泻或大便失禁现象, 其肛周会阴部皮肤长期出现潮湿状态, 极其容易遭到代谢产物的侵蚀作用, 进而直接作用于肛门周围皮肤, 诱发肛周皮肤湿疹、红肿、溃烂等炎症反应[4]。故为了最大限度地规避ICU患者肛周皮肤损伤, 需强化早期护理干预。

以往,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 针对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引起的肛周皮肤损伤而言, 一般外涂药膏行肛周皮肤护理, 可有效降低肛周皮肤受损发生率, 减轻皮肤损伤严重程度, 改善ICU患者预后。为了深入探究ICU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患者接受临床护理干预对其肛周皮肤损伤的影响, 本文主要通过应用清水擦拭法、婴儿用湿纸巾联合皮肤保护膜擦拭法及氧化锌软膏与凡士林软膏对ICU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者行肛周皮肤护理。反复擦拭、清洗易诱发物理性刺激, 且皮肤皮脂膜擦去易出现皮肤损伤, 应用婴儿用湿纸巾 (纯棉质感, 含有润肤露) , 不仅能对皮肤进行清洁, 且具有维护皮脂、滋润等作用, 规避粪便刺激肛周皮肤, 降低皮肤损伤发生率, 但无法规避反复擦拭所致物理性刺激。皮肤保护膜以异丙醇与聚乙烯甲基丙烯酸丁脂为主要成分, 应用时可形成膜状保护层, 规避粪便刺激及皮肤化学刺激, 两者联用, 对皮肤具有保护作用。而氧化锌软膏主要以甘油、氧化锌为主要药用成份, 其中甘油对皮肤具有润滑作用, 并在一定程度上可保护皮肤, 但消炎作用缺乏;同时抗菌作用显著, 且具有良好的收敛效果, 处消炎、杀菌作用外, 还在溃疡治疗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意义, 可促使患者皮肤中核酸合成核蛋白速度加快, 诱导细胞行能量代谢, 最终确保皮肤组织早日修复[5,6]。而凡士林软膏作用多表现在改善肌肤干燥、维持肌肤水分、规避皲裂、预防瘙痒脱屑等方面, 在肛周皮肤损伤防治中虽具有一定疗效, 但效果不及氧化锌软膏[7]。本文研究结果提示, 试验组借助氧化锌软膏行肛周护理后皮肤损伤率较对照组低 (P<0.05) , 且皮肤损伤程度评分较对照组低 (P<0.05) , 充分证实利用婴儿用湿纸巾联合皮肤保护膜擦拭法复合氧化锌软膏对ICU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患者行肛周护理具有有效性, 其效果较凡士林软膏高, 能最大限度地降低肛周皮肤损伤率, 改善患者预后, 值得临床积极借鉴。

综上所述, 若ICU患者一旦出现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 为有效防治肛周皮肤损伤, 须强化临床护理干预, 积极改善患者预后。

摘要:选取2012年5月2015年4月我院接收的ICU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患者64例, 均伴有肛周皮肤损伤。按照就诊顺序编号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2例。其中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 (清水擦拭法联合凡士林软膏护理) , 试验组予以临床护理干预 (婴儿用湿纸巾联合皮肤保护膜擦拭法、氧化锌软膏护理) , 对比两组疗效。结果试验组护理后皮肤损伤率较对照组低, 且皮肤损伤程度评分较对照组低, 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P<0.05) 。利用婴儿用湿纸巾联合皮肤保护膜擦拭法及氧化锌软膏对ICU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患者行肛周护理, 能有效降低肛周皮肤损伤率, 缓解其损伤程度, 改善患者预后, 值得临床积极借鉴。

关键词:ICU,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肛周皮肤损伤,护理干预,临床效果

参考文献

[1]吴丽, 潘霞, 容英, 等.重症监护室患者预防肛周皮肤损伤多种护理方法的对比[J].广东医学, 2012, 33 (15) :2364-2365.

[2]张萍, 窦菲, 李娟, 等.赛肤润早期防治腹泻患儿肛周皮肤损伤的护理[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13, 18 (6) :395-396.

[3]张彩玲.ICU腹泻患者肛周皮肤损伤的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2, 10 (15) :336-337.

[4]陈艳红, 陈敏, 李钏, 等.氯强油治疗慢性腹泻患儿肛周皮肤损伤及护理[J].护理学杂志, 2014, 29 (16) :10-11.

[5]李玉玲, 颜凤慧.肠内营养并发腹泻导致糖尿病患者肛周皮肤损伤23例的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2, 12 (5) :1238.

[6]高明珠, 余新英, 罗玉珍, 等.探讨气囊尿管用于重症患者腹泻肛周皮肤的护理效果[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4, 20 (5) :710-712.

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 篇3

导致EN支持治疗的危重症病人发生腹泻的因素有很多, 在近些年的国内外研究中指出[3,4], 病人病情危重、血清白蛋白水平低、联合使用抗生素、EN液用量偏大、机械通气、使用通便剂或灌肠、抗生素使用时间偏长均可导致或加重危重症病人腹泻。为提高重症病人的舒适度和满意度, 本科室针对不同原因对EN并发腹泻的病人进行优化管理, 取得较满意的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外科重症监护病房 (SICU) EN支持治疗病人373例, 其中并发腹泻病人169例, 男97例, 女72例;年龄22岁~91岁 (63.00岁±2.97岁) ;原发疾病:脑血管病29例, 心血管病23例, 呼吸功能衰竭41例, 多发伤18例, 肾衰竭12例, 肝功能衰竭2例, 胰腺炎19例, 心脏直视术后10例, 食道癌术后3例, 胰腺癌术后8例, 肝脏术后4例。腹泻病人中病情危重 (APACHEⅡ评分>15分) 57例, 血清白蛋白水平低于35g/L 49例, 抗生素使用类别≥2类102例, EN液用量≥1 000mL/d 137例, 采用机械通气143例, 使用通便剂或灌肠35例, 抗生素使用时间≥72h68例。

2 护理

2.1 腹泻的护理

腹泻发生时间多在开始EN支持4d~5d后, 一方面是在行营养支持治疗时, 注意从低浓度、少液量到高浓度、多液量的过渡;另一方面, 随着入院时间的推移, 抗生素及其他临床治疗对肠道功能的影响开始显现。极难控制的腹泻病例较少, 绝大多数可以通过营养支持策略和护理的改善来解决。

首先为避免短时间内注入大量的过浓的营养液而引起腹泻, 全部使用营养泵持续匀速输注营养液以取代传统鼻饲, 全天总量在24h内间断匀速输完, 并密切观察病人的反应;冰箱中保存的营养液在容器中用低于60℃的水复温后再输注, 并使用加热器维持营养液在38℃~42℃为宜;为防止营养液变质, 悬挂在营养袋中的营养液输注时间<4h~6h, 冰箱内营养液保存时间>24h就弃掉;密切观察病人的肠鸣音、排便次数、粪便量及黏稠度, 做好记录。

2.1.1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护理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antibiotic-associated diarrhea, AAD) 的发生在重症病人应用EN时比较常见, 有研究显示, 联合使用抗生素、使用抗生素时间长, 均是导致病人EN时腹泻的危险因素[5]。使用微生态制剂可调节肠道菌群, 减少AAD的发生, 其机制主要通过生态平衡、生物拮抗、免疫作用及产生抗菌物质等多种途径发挥作用。在病情允许的前提下, 减少和/或停止应用抗生素亦可以减少腹泻的发生。在本研究中有123例病人因联合使用抗生素及使用抗生素时间长而出现腹泻, 应用微生态制剂: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或地衣芽孢杆菌胶囊7d后, 腹泻病人减少至15例;有31例病人减少和/或停止应用抗生素后停止腹泻。

2.1.2 感染性腹泻的护理

感染性腹泻在EN腹泻中也占有一定的比例, 虽然现阶段采用的EN液多为一次性密封装置的营养液, 极少有细菌污染和繁殖。但管饲营养液时, 未被完全冲洗干净的营养物质附着在饲管内壁上, 加之适合细菌生长的人体温度, 有可能导致饲管内细菌大量繁殖, 当再次输注时将细菌带入胃肠道而引起感染性腹泻。因此在护理过程中需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打开营养液前, 先检查营养液质量、有效期, 确保无变质方可使用;瓶盖周围及启瓶器用碘伏、乙醇消毒;营养液打开后超过24h就不能再用;管饲前后用20mL~30mL的温开水冲洗饲管均可有效减少感染性腹泻的发生。本研究中有5例病人出现了类似感染性腹泻的症状, 予以更换饲管及严格操作规程后, 病情好转。

2.1.3 机械通气病人腹泻的护理

机械通气的EN病人也可增加腹泻的发生。这可能与机械通气可阻碍胃肠道血液回流和胆汁排泄, 并易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有关[6]。对于这一类病人的护理除加强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措施外, 在病情允许的前提下鼓励病人早期床上活动以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 同时应用微生态制剂调节肠道菌群促进EN的吸收。在本研究中, 机械通气的EN病人发生腹泻98例, 经积极的护理干预, 予以早期被动活动及自主活动, 腹泻症状得以改善。

2.1.4 使用通便剂及灌肠腹泻病人的护理

有研究指出使用通便剂及灌肠可引起重症病人EN时发生腹泻[7]。在本研究中亦有39例EN病人在使用通便剂或灌肠后出现腹泻症状, 停止使用通便剂并管饲蒙脱石散或黄连素等药物后, 病人停止腹泻。

在诸多EN支持治疗的病人中, 单个原因引起的腹泻并不多见, 大多数病人的腹泻由两个甚至更多的因素所导致, 所以对EN腹泻病人护理应进行综合的护理。

2.2 失禁相关性皮炎的护理

失禁相关性皮炎 (incontinence-associated dermatitis, IAD) 是指皮肤长期或反复暴露于尿液和粪便中所造成的炎症, 伴/不伴有水疱或皮肤破损。这是失禁病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 同时也会造成其他一些疾病的发生, 如疼痛、感染和压疮。

严重腹泻因反复刺激肛门及肛周皮肤, 易出现红肿糜烂, 甚至破溃, 破坏皮肤的完整性, 不但增加病人的痛苦, 还增加了护理的工作量。

护理中应做到勤、软、蘸、涂、防。勤:要勤洗, 每次便后用温水清洗或直接用婴儿湿巾轻蘸洗;软:清洗肛周皮肤的用物应选择质地柔软的纸巾或毛巾;蘸:在清洗过程中要蘸洗, 切忌用力擦;涂:每次清洗后在肛周皮肤处涂少许保湿乳剂, 如凡士林、氧化锌软膏、抗过敏软膏、抗生素软膏或鞣酸软膏等;防:对于严重腹泻病人, 可采用人工肛管插入肛门10cm~15cm引流稀便的方法, 也可在局部皮肤贴3M保护膜, 既有效防止稀便从侧面渗出, 又有效防止渗出大便对皮肤的刺激。本研究中有2例严重腹泻病人采用插入人工肛管引流大便的方法, 取得了满意的效果;15例由于大便刺激, 肛周皮肤糜烂、渗液明显, 予氧化锌软膏或鞣酸软膏外涂, 5d~7d后肛周皮肤变干燥。

2.3 心理护理

危重症病人EN支持治疗并发腹泻时, 因其生理上不舒适常常会出现抗拒EN的表现。护理人员需及时与病人及其家属进行沟通, 详细介绍肠内营养的优点, 并告知腹泻作为一种常见的并发症并不会长期存在, 以取得病人及其家属理解, 帮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消除其消极情绪, 积极配合治疗。本研究中亦有5例病人出现消极情绪, 经医护人员的耐心沟通后, 均继续配合EN支持治疗。

3 小结

重症病人肠内营养的支持治疗对于病人的疾病恢复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但是在临床上腹泻作为不可避免的并发症干扰了病人生理机能的恢复。其主要原因与营养输注速度和温度、抗生素使用、疾病因素等有关。对EN相关性腹泻病人做好EN护理, 加强腹泻的观察及肛周皮肤护理、病因护理, 可提高危重病人EN支持的耐受性, 促进病人的康复。

参考文献

[1]叶任高, 陆再英.内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425.

[2]齐向秀, 王微, 范玲.全胃切除术后肠内营养治疗发生腹泻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 2012, 27 (21) :1986-1987.

[3]Beniwal RS, Arena VC, Thomas L, et al.A randomized trial of yogurt for prevention of antibiotic-associated diarrhea[J].Dig Dis Sci, 2003, 48 (10) :2077-2082.

[4]陶应龙, 姚俊英, 范旻, 等.住院病人肠内营养期间腹泻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临床营养杂志, 2009, 17 (4) :197-200.

[5]宋敏, 王春亚.危重患者肠内营养期间腹泻原因探讨[J].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3, 24 (14) :3121-3123.

[6]肖春莲, 徐丽丹, 方梅, 等.益生菌预防机械通气患者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J].护理学杂志, 2010, 25 (21) :50-51.

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取2011年7月至2012年9月于本院住院治疗并需进行肠内营养支持的6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延迟肠内营养组)32例和观察组(早期肠内营养组)32例。对照组的32例患者中,男性19例,女性13例,年龄20~71岁,平均年龄(40.5±5.6)岁,发病至就诊时间0.5~9.5h,平均(4.1±0.9) h,其中脑卒中15例,重型颅脑损伤12例,其他疾病5例。观察组的32例患者中,男性18例,女性14例,年龄20~72岁,平均年龄(40.7±5.5)岁,发病至就诊时间0.5~10.0h,平均(4.2±0.8) h,其中脑卒中15例,重型颅脑损伤13例,其他疾病4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发病至就诊时间及疾病种类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因此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中同种疾病的治疗用药方案均无显著性差异。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延迟进行肠内营养,即入院治疗的72h后方进行肠内营养;观察组则早期进行肠内营养,即入院治疗后的6h内即进行肠内营养。后将两组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及治疗前、治疗后3d、7d的免疫状态指标进行比较,其中免疫状态检测指标主要为免疫球蛋白及其补体。

1.3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中的年龄、发病之就诊时间及免疫状态指标均为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处理,而性别、疾病种类及院内感染发生率为计数资料,进行卡方检验处理,软件为SPSS15.0, 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各类院内感染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呼吸道感染、消化道感染、泌尿道感染及其他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详细见表1。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免疫状态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清免疫球蛋白及其补体C3、C4均无显著性差异,而治疗后的3d及7d观察组上述几项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详细见表2。

3 讨论

肠内营养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营养支持方式之一,其对于营养摄入不足和不能进行自行摄入的患者而言起到了较佳地保证营养状态的目的,尤其对于较多重症患者其效果较佳,因此临床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应用价值也越来越得到临床肯定,但是对于其对患者的其他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2,3]。而重症患者作为临床中,医院感染发生的高危人群,较多调查均显示其各类医院感染发生率均相对较高,而医院感染的发生极大地影响到其原发疾病的治疗效果,因此对此类患者进行医院感染预防的干预极为重要[4]。而肠内营养作为可有效改善患者免疫状态的干预方式,其应用时机的研究相对较少,尤其是应用时机对患者的免疫状态等方面研究的较少,且存在争议。

本文我们即就早期肠内营养对院内感染发生率的影响进行研究,发现早期进行肠内营养较延迟进行肠内营养的患者表现出更低的医院感染发生率,同时患者的免疫状态指标也相对更佳,这也是保证患者感染发生的重要前提[5]。综上所述,我们认为早期肠内营养可显著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率,与其有效改善患者的免疫状态有关,故认为对于符合肠内营养适应证的患者应及早进行肠内营养支持。

参考文献

[1]霍砚淼, 陈炜, 花荣, 等.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对感染性并发症的影响[J].肝胆胰外科杂志, 2012, 24 (4) :281-285.

[2]谢浩芬, 蔺志清, 周圣军, 等.肠内营养支持时机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术后并发感染的影响[J].肠外与肠内营养, 2011, 18 (1) :9-11.

[3]官兴荣, 李来娣, 汤强, 等.序贯肠内营养对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胃肠道功能及医院感染发生的影响[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10, 8 (6) :667-669.

[4]Heighes PT, Doig GS, Sweetman EA, et al.An over view of evidence from systematic reviews evaluating early enteralnutrition in critically ill patients:more convincing evidence isneeded[J].Anaesthesia and intensive care, 2010, 38 (1) :167-174.

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 篇5

关键词:胃癌,肠内营养,护理

肠内营养是指按正常生理规律, 经胃肠道提供代谢所需要及其他各种营养素的营养支持方式, 具有营养利用率高、有利于胃肠功能早期恢复、维护肠黏膜屏障功能完整、经济安全等优点。肠内营养支持对于上消化道术后早期的恢复至关重要。一般术后6~12 h小肠的消化及吸收功能就开始恢复。早期给予肠内营养, 有利于小肠黏膜功能的恢复。但有时肠内营养的应用会出现并发症, 其程度不同、表现各异。本研究就近3年肠内营养的并发症以及相关护理工作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对象

收集我科近3年收治的50例胃癌根治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32例、女18例, 平均年龄58.6岁。50例患者中远端胃切除26例、近端胃切除10例、全胃切除14例。50例患者均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

1.2 肠内营养支持方法

1.2.1 肠内营养途径

患者在术中均留置了空肠营养管。留置方法:于屈氏韧带远端或胃肠吻合口远端20 cm处行空肠挫孔, 置入普通胃管, 置入深度>20 cm, 胃管远端由腹壁引出体外备用。

1.2.2 营养液给予方法

大多数患者于术后2~3 d肠鸣音开始逐渐恢复, 此时开始经空肠营养管给予肠内营养。最初两天给予500~1 000 m L温葡萄糖盐水, 匀速维持12 h;之后酌情增加进入量, 每日可达1 500~2 000 m L, 并且由温葡萄糖盐水逐渐过渡到米汤、牛奶以及肉汤等, 直至患者进普食为止。

1.3 结果

50例患者中, 有24例出现了程度不同的并发症。其中有6例出现腹胀, 减少营养液给予量后缓解;8例出现恶心呕吐, 经胃肠减压后症状消失12例出现程度不一的腹泻, 经补液治疗后缓解;3例发生水电平衡紊乱, 经积极治疗后改善。

2 护理

2.1 肠内营养支持的常见并发症及其原因分析

2.1.1 胃肠道症状

腹胀、腹泻、恶心呕吐等症状是肠内营养最常见的并发症。严重的胃肠道合并症会影响患者的术后恢复, 可能会导致患者水电平衡紊乱、低蛋白血症等。引起胃肠道症状的常见原因为: (1) 肠蠕动功能未完全恢复; (2) 输注营养液速度过快; (3) 营养液浓度过高、温度过低; (4) 营养液脂肪量偏高等[1]。

2.1.2 水电平衡紊乱

本组患者中有3例出现了水电平衡紊乱, 其中2例为低钾血症、1例为低钠血症。发生水电平衡紊乱主要原因为进入量不足和/或丢失量偏多。胃癌术后患者均给予持续胃肠减压, 大量的离子会经胃肠减压管丢失, 若未及时补充就会造成离子失衡。早期的肠内营养是维持水电平衡的最好方法, 但给予患者的离子量相对不足时就会引起水电平衡紊乱。

2.1.3 吸入性肺炎

吸入性肺炎是一种较严重的并发症, 一旦出现可能导致严重的肺部感染, 甚至危及生命[2]。常见的原因为术后患者胃肠蠕动功能减弱、胃排空不良, 导致胃潴留, 当大量的胃潴留液返流时就会引起患者误吸。

2.1.4 脱管、断管以及堵管等机械性并发症

脱管多因导管固定不牢固、患者烦躁时自行拔除或翻身时不慎脱落。堵管多因导管没有按时冲洗、肠内营养液较黏稠等。若长期留置营养管, 加之消化液长期腐蚀, 可能导致导管折断[3]。

2.2 护理方法

2.2.1 针对胃肠道并发症的护理

输注营养液时患者采取半卧位, 所以一般均在白天给予肠内营养液。输注营养液的速度要慢, 同时营养液要用恒温器给予保温, 使温度恒定。一旦发现患者出现消化道不适等症状时要立即寻找原因。当患者呕吐或腹泻严重时要停止继续肠内营养支持, 可酌情给予胃肠动力药物等, 同时改为完全肠外营养支持[4]。

2.2.2 针对吸入性肺炎的护理

行肠内营养支持时, 为防止吸入性肺炎的发生, 患者应取半坐卧位以防营养液返流。可以通过胃肠负压的量估计胃内残留量, 一旦发现胃残留量>100 m L/h时, 要暂停输入4~8 h, 可给予胃肠动力药促进胃肠蠕动。另外, 尽量在患者清醒时输入营养液。

2.2.3 预防水电平衡紊乱

水电平衡紊乱会影响患者的术后恢复, 严重者会危及生命。常见的是离子失衡。为防止水电失衡, 要评估患者的离子入量和丢失量, 定期检测患者离子水平。当患者出现明显的离子失衡时可以参考化验结果在肠内营养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离子, 如钾离子或钠离子等。

3 小结

综上所述, 肠内营养并发症较多, 经过临床及时处理, 大多数可以治愈, 但必须以预防为主才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对本组病例临床观察和分析表明, 营养液的输注速度、温度的控制、营养液的成份以及对患者的严密观察, 均是防治肠内营养并发症发生的有效措施。只有做好肠内营养患者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才能保证肠内营养的顺利进行, 真正发挥肠内营养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海英, 关静林, 李玉珍.肠内营养的临床应用及其并发症[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08, 10 (2) :116-121.

[2]马轶明, 魏华东, 王文君.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在胃癌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药物与临床, 2009, 1 (9) :79.

[3]李元新, 黎介寿.肠内营养支持的进展[J].江苏临床医学杂志, 2002, 6 (2) :90-95.

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选择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到本院就诊的110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全部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观察组中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25例,年龄为9~76岁,平均年龄为(54.3±4.5)岁;其中开放性损伤28例,闭合性损伤27例;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均在5~8分;对照组中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27例,年龄为16~71岁,平均年龄为(54.5±4.4)岁;其中开放性损伤26例,闭合性损伤29例;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均在5~8分;全部患者均经头颅CT和MRI确诊。入选标准:为神经外科重症患者,全部患者不能正常口服进食,且肠内营养时间大于10d,患者均采用胃管鼻饲进食。排除标准:排除恶性肿瘤晚期患者,排除肝肾功能异常者,排除合并其他重大疾病患者。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创伤类型、格拉斯哥昏迷评分等临床资料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采取相同的治疗原则,主要以降低颅内压和控制血压为主。对照组患者术后给予标准肠内营养液进行营养支持,观察组患者则在标准肠内营养液中加入DHA。患者内置鼻胃管,分别采用Supportan5.4kj(1.3kcal)/m L,德国Fresenius公司产品,根据理想体质量(IBW)计算每例病人每天所需的热量[3]。输注方式采用序贯疗法,在患者症状有所改善的3、4天后,对患者使用营养泵,连续20h持续性泵入营养液。分析DHA与颅脑损伤术后脑细胞恢复的相关性。神经功能评分:免疫荧光染色、共聚焦成像等方法评估神经再生、血管再生及蛋白质修复,观察缺血性颅脑损伤后的神经、血管及轴突损伤和再生的时间。

1.3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的所有统计学资料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数据标准差形式(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P<0.05视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肠内营养液添加DHA可以降低缺血性颅脑损伤引起的神经元死亡和神经功能缺陷,并且具有长效的神经保护作用,对缺血缺氧性颅脑损伤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观察组的神经再生、血管再生及蛋白质修复情况均好于对照组,颅脑损伤后的神经、血管及轴突损伤修复和再生的时间也快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当前及未来一个时期,随着交通事故率以及其他一些危险事故率的上升,颅脑损伤事故大幅增加。由于颅脑损伤的病情危重,危及患者生命,在临床上一般需要手术治疗,且术后恢复较慢,需要加强营养支持和精心的护理,以促进脑细胞功能的恢复。颅脑损伤的一个重要临床表现是意识障碍,出现意识障碍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脑细胞受到损伤。脑细胞损伤具有轻度和重度之分,一般而言,轻度脑细胞损伤可修复,但重度脑细胞损伤,通常比较难恢复,会对患者的各项功能产生较大的影响。

在术后,可在肠内营养液中添加DHA,促进脑细胞的恢复。其中,DHA,也就是二十二碳六烯酸,又被称之为“脑黄金”,为ω-3不饱及脂肪酸家族中的重要成员之一,同时也是大脑和视网膜的重要成分,在促进神经细胞生长和维持功能的重要营养物质。在大脑皮层中,DHA的含量约为20%,在视网膜中,DHA的占比在50%左右,对大脑发育及功能恢复均有重要意义。DHA作为一种必需脂肪酸,是大脑发育和成长中不可或缺的营养物质。DHA与增强记忆、培养思维能力、提高智力等作用密切相关,且效果显著。人群流行病学研究发现,体内DHA含量高的人的智力发育指数高,同时其自身心理承受力也较强。因此,对于颅脑损伤脑细胞患者来说,在术后的治疗中,在肠内营养液中添加DHA,对于受伤脑细胞的恢复,具有重要的作用。

众所周知,人的记忆和思维能力主要取决于脑细胞、突触等神经组织等控制信息传递的功能,DHA在神经组织中约占其脂肪含量的25%,DHA有助于突触结构完整和功能发挥。而突触是介导信息传递的关键部位,是由突触膜和间隙组成,通过神经递质传递发挥信息传导作用。有研究表明:当膳食中长期缺乏DHA时,突触膜中就会缺少含DHA的PL,导致其结构遭到破坏,无法发挥信息传递功能,进而造成对信息传递、思维能力等的不良影响[4]。DHA的重要性不仅限于帮助建立高效的学习和思维能力,同时具有促进神经功能再生的作用,目前,尽管DHA促进神经再生、血管再生及蛋白质修复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但已有实验证明包括DHA在内的OMEGA-3多不饱和脂肪酸家族在缺血性脑损伤后结构的修复及功能的重建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本次研究的结果表明:对于颅脑脑细胞损伤患者,在术后治疗中,肠内营养液添加DHA,能够快速降低缺血性颅脑损伤引起的神经元死亡神经功能缺陷等不良症状,并且具有长效的神经保护作用,对缺血缺氧性颅脑损伤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观察组患者的的神经再生、血管再生及蛋白质修复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颅脑损伤后的神经、血管及轴突损伤修复和再生的时间也快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由此得出肠内营养液添加DHA可以降低缺血性颅脑损伤引起的神经元死亡和神经功能缺陷,并且具有长效的神经保护作用,对缺血缺氧性颅脑损伤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韩婷,张玉兰,张月华,蔡颂文,沈颖.个体化肠内营养液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J].上海医学,34(6):459-462.

[2]张雯婷.OMEGA-3多不饱和脂肪酸在新生大鼠脑缺血缺氧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10.

[3]陈群.高脂肪肠内营养液改善脑卒中病人营养状况和预后[J].肠外与肠内营养,2009,16(3):146-149.

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 篇7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2 年7 月~2013 年6 月入住神经外科且留置胃管的52 例危重患者作为对照组, 男33 例, 女19 例, 年龄12~91 岁;病种分布为重型颅脑损伤11 例, 高血压脑出血23例、脑动脉瘤8 例、脑肿瘤10 例, 其中昏迷33 例, 入院时存在感染21 例 (呼吸道感染11 例、尿路感染5 例、两种感染并存5例) ;将2012 年7 月~2013 年6 月入住神经外科且留置胃管的61 例危重患者作为实验组, 男43 例, 女20 例, 年龄14~104 岁;病种分布:重型颅脑损伤14 例, 高血压脑出血25 例、脑动脉瘤10例、脑肿瘤12 例;其中昏迷21 例, 入院时存在感染24 例 (呼吸道感染12 例、尿路感染7 例、两种感染并存5 例) 。两组患者均按疾病常规治疗。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种、意识障碍、感染情况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两组患者均由责任护士进行鼻饲操作, 每天3~4 次。对照组由营养师会诊后指导家属自制鼻饲匀浆液[3]。序贯组由营养师会诊后, 根据患者肠道功能、营养状况、生化指标等制订营养配方, 由营养师配制肠内营养。配制的基本原则是, 前三天禁食的患者, 应用低脂型及短肽, 根据肠鸣音强弱调节剂量, 一般低脂20g/ 次, 短肽10g/ 次, 添加维生素组件、微量元素、谷氨酰胺, 3~5 g/次, 4 次/ 天, 120~180 ml/ 次;如肠鸣音几乎听不到, 低脂10~15g/ 次, 短肽10 g/ 次;以营养肠道为目的, 刺激肠道功能恢复, 逐渐增加并过渡。当无胃潴溜, 无腹胀、腹泻时, 低脂可以增加至40 g/ 次;2~3 天后, 过渡到整蛋白的营养制剂, 或根据原基础疾病选用针对性的营养制品, 如糖尿病选专用型或匀浆膳等较难消化的制品;如出现腹泻, 说明肠功能不耐受, 暂时应用低脂, 之后根据肠道功能增加种类和剂量, 如因菌群失调引起腹泻, 可以加用益生菌2 g/ 次、炒焦米糊10 g/ 次;如便秘加用赖氨酸和膳食纤维, 2 g/次, 期间不足部分营养由静脉补充;当过渡到整蛋白制品的时候, 要根据患者的肝肾功能等生化指标调整蛋白的摄入量。

1.3 观察指标主要观察两组患者发生并发症的情况, (1) 原有带入感染患者应用抗生素应用时间; (2) 院内感染:主要观察患者有无肺部、泌尿道感染, 肺部感染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制定的医院内获得性支气管- 肺感染诊断标准[4];尿常规或尿培养结果阳性者视为泌尿道感染; (3) 上消化道出血:从胃管抽出血性胃液, 呕吐咖啡样物或排柏油样便、胃液或大便潜血试验 (++) 以上为上消化道出血[5]; (4) 腹泻:排便次数>3 次/d, 粪质稀薄不成形[6], 或呈水样便; (5) 便秘:2~3 d或更长时间排便一次, 粪质干硬, 或排便困难[6], 需使用缓泻剂、通便剂等方可排便。

1.4 统计学方法所得数据采用SPSS13.0 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和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并发症比较, 见表1。

2.2 对照组21 例带入感染患者, 平均应用抗生素天数 (14.2±6.1) , 实验组24 例带入感染患者, 平均应用抗生素天数 (10.1±4.3) , 带入感染患者平均应用抗生素天数实验组少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3.1 重症脑部疾病患者的营养状态脑部受损后机体总存在这样一种恶性循环[7]:脑部严重受创- 神经功能缺失- 营养状况恶化- 出现感染等重症并发症- 神经功能康复延迟- 营养进一步恶化。Martineau等[8]发现:吞咽困难与患者的营养不良状态有一定的关系。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大量分解后得不到有效地补充, 导致机体出现氮耗竭等营养物质消耗后的症状和体征, 严重者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对神经外科危重患者应用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胃肠道的功能, 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患者尽早恢复神经功能, 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目前认为肠道是外科应激的中心器官[9], 早期胃肠内营养可以满足机体的能量需求, 预防电解质紊乱, 刺激胆道分泌Ig A增加, 使肠道菌群保持正常, 提高机体免疫力, 明显降低患者感染率。

3.2 序贯性肠内营养能够预防控制危重患者的感染, 降低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率从统计结果可见, 实验组带入感染患者平均应用抗生素天数少于对照组, 其院内感染、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说明序贯性肠内营养的应用在预防控制危重患者的感染, 降低应激性溃疡方面, 效果要优于自制匀浆膳食。

序贯性肠内营养配方既可以促进患者对营养素的消化吸收, 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 又可减少低白蛋白血症发生率, 提高机体抗感染能力[10], 进而改善患者的临床预后。营养配方中的短肽生物利用度高, 易于被机体吸收利用, 符合消化功能虚弱人群的蛋白代谢特点, 能量生成快, 能迅速纠正负氮平衡。而且短肽在肠黏膜蛋白质吸收过程中占主导地位, 从而较为有效的改善了血浆蛋白的水平, 降低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率。动物实验提示富含小分子肽的肠内营养剂通过促进小肠吸收对肠黏膜起到保护作用[11], 从而维持肠屏障的功能, 降低感染发生率, 保持肠道菌落平衡, 减少内毒素易位, 且短肽制剂还可以减轻对胃部出现溃疡时的刺激作用。由于短肽制剂的能量密度较低, 因此短期应用短肽制剂后, 随着胃肠道的适应和功能的恢复, 在肠内营养过程中合理添加肠内营养成分和浓度, 既可以避免大剂量应用短肽制剂对患者产生的经济负担, 又可以提高能量的摄入, 进一步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 同时有利于抗氧化应激与细胞保护, 提高免疫功能和促进创伤愈合。乳清蛋白含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免疫球蛋白能刺激人体免疫系统, 乳铁蛋白能抑制肠道致病菌生长, 生长因子可以促进细胞生长, 加速伤口愈合, 支链氨基酸可防止瘦体组织分解。近年来得到广泛认可的含有谷氨酰胺 (Gln) 的免疫营养制剂, 有助于肠黏膜上皮细胞的修复、再生, 其可通过提高重症患者的抵抗能力、改善机体的免疫功能、降低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从而降低重症患者的病死率[12]。

4 小结

综上所述, 肠内营养支持配方的合理搭配, 不但有助于改善危重患者的营养状态, 在降低相关并发症方面也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肠内营养制剂的不断发展, 其应用已经不再局限在仅满足患者的能量需求, 更多的具有特定功能的肠内营养制剂正不断应用于临床领域, 因此如何将这类有特定功能的肠内营养制剂有效的应用于危重患者, 有待于今后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欧永芳, 兰丽梅, 吴润娇.老年机械通气患者胃肠内营养并发症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护理学杂志, 2006, 21 (12) :41-42.

[2]董津平, 李玉芬, 张晓芳.胃肠内营养的早期应用现状与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 2003, 18 (8) :744-745.

[3]李春梅, 黄建英, 黄祖栋, 等.自制鼻饲匀浆液在基层医院鼻饲患者中的应用体会[J].现代临床护理.2009, 8 (4) :40-42.

[4]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医院内获得性支气管-肺感染诊断标准[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1990, 13:371.

[5]陈珠主编.实用内科学[M].第1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1588-1589.

[6]陈维英主编.基础护理学[M].第3版.江苏: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7:145~146.

[7]孙长侠.208例脑卒中后营养不良发生率与影响因素分析[J].哈尔滨医药, 2007, 27 (2) :13-14.

[8]Martineau J, Bauer JD, IsenringE, et al.Malnutrition determined by the patient-generated subjective global assessment is associated with poor outcomes in acute stroke patients[J].ClinN utr, 2005, 24 (6) :1073-1077.

[9]周小波, 裘丽君, 杨丽黎, 等.螺旋型鼻肠管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肠内营养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4, 20 (3A) :39.

[10]朱蓓蕾, 邵蓓, 王贞, 等.序贯肠内营养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营养状况和预后的影响[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2009, 22 (5) :337-339.

[11]蒋朱明, 吴蔚然.肠内营养[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429-430.

上一篇:教材内容模块下一篇:牛皮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