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2024-05-21

会计实践教学改革研究(精选十篇)

会计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篇1

一、我国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现状

(一) 实践教学课时量偏少

课程教学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部分。理论教学就是单纯地传授相应最基本的知识, 以够用为度。而会计专业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仍重视理论教学, 轻视实践教学, 且实践教学课时量偏少, 无法满足专业应用技能的培养要求。

(二) 资金投入不足, 实践教学条件有限

实训室建设资金大多来自于学校投入, 而学校资金有限, 同时还要在不同专业之间进行权衡。所以最终投入到会计专业的资金更是不多。虽然很多高职院校都建立了校内会计实训室, 包括手工实训室和会计电算化实训室两种。但是由于实训室功能单一, 实训设备简单, 实训会计软件少, 同时学生人数很多, 实训室数量和设备数量有限, 无法完全满足正常实训要求, 所以实践效果自然很差, 以致影响整个教学效果。

(三) 教师缺乏实践工作经验

由于高职教育存在着特殊性, 所以要求教师不仅要具有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而且还必须具有丰富的实践工作经验。而我国目前高职院校的会计教师大部分都是从高校毕业后直接工作的, 根本没有当过会计, 或者基本没有企业工作经历。所以对企业各个工作环节基本是无认识的, 更无从谈起对职业教育内涵的认识。

二、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

(一) 增加实践教学课时

从教学计划改革入手, 结合会计专业的特点, 尽量增加实践课时量比重, 以增强学生动手能力。从教学内容改革入手, 结合行业实际, 精简教学内容, 以增强教学的有效性。

(二) 建立校外实习基地

由于会计工作的具有保密性, 一般单位不愿接纳学生实习。这就给我们教学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只能借助于高职院校层面, 去主动与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建立校外实习基地, 让学生到企业去了解企业真实工作环境, 真实地全面接触会计各种岗位的业务, 实现工作岗位的“零距离”对接。可以通过“订单班”、“冠名班”方式, 建立校外实训基地。校企双方可以共同制定“订单班”、“冠名班”的培养计划, 人才培养方案等, 企业可以参与到学生的教学培养过程中。学生将来毕业可以直接到企业就业, 也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率。还可以与会计师事务所合作, 建立校外实训基地。由于事务所会计业务工作量波动性大, 会计人员流动性大, 所以某一时期可能对会计人员需求量较大。学校这时可安排学生去这些单位实习, 不但解决单位的燃眉之急, 还可以让学生获得实习的机会。

(三) 校内教师要走出去、校外专家要请进来

教学质量的高低关键在于教师的教学水平, 因此应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提高会计专业教师的专业理论知识水平和实践工作经验, 重点培养“双师型”教师。学校应创造条件让会计专业教师去企业顶岗, 轮岗锻炼, 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 同时鼓励教师考取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职称证书等;另外可以向企事业单位、会计事务所聘请财务总监、注册会计师等行业专家担任客座教授, 他们既可以到学校指导会计教学工作, 进行教师培训, 又可以担任会计专业课程教学, 这样就可以弥补在校会计教师实践经验的不足。

结合本院校的实际和会计专业的特点, 加强实践教学的改革力度, 才能提高会计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和操作水平, 才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会计人才的需求。

摘要:会计专业本身就是一门应用型学科。对于高职院校来说, 会计专业更侧重于实践操作。而现在的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 严重影响着专业的长远发展。所以我们必须加大实践教学改革力度, 努力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要。

关键词:会计专业,实践教学

参考文献

[1]卞芙蕖庞莉高职会计实践教学改革思考陕西省行政学院2004.

[2]冼柏忠对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探讨中国集体经济2010 (12) .

高职会计实践教学改革研究总结 篇2

编辑: 会计职称考试

高职会计学教育,是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的高等教育。应以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一定实践能力和管理能力的会计专门人才。加强会计实践性环节的改革力度,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是我国高等职业教学改革的基本内容。

传统会计教学通常采用“文字表达经济业务,丁字帐户讲解会计处理”的教学模式,偏重理论讲授,而对实践环节重视不够。由于教学过程简便易行,故至今仍是会计教学的主要方式。但是,由于会计学科比其他社会学科具有更强的社会实践性,这就要求培养对象应具备较强的会计实践运作技能。因此,本项目通过对会计实践教学改革的研究,改变现行会计实践教学过分依附理论教学,闭门造车的现状。开发研究适应高职会计专业教学体系的教学计划、发展规划、课程建设;编写适应高职教育的会计实践系列教程;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培养一支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丰富实际工作经验的专、兼职教师队伍;逐步形成基本实践能力与操作技能,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与专业技能,综合实践能力与综合技能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具体包括:

1、开发研究高职高专会计专业教学体系

高职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应用型人才,主要是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改革,培养具有较强动手能力的会计人才。但是良好的实践教育必须以理论教育为切实的保障。21世纪的经济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由于工业社会向知识经济社会迅速转化的济济。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单位原有的人工处理会计信息系统已逐步为计算机所取代,而会计的管理、决策、预测等高层次职能也日趋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会计高职毕业生只有既具备会计专业的实践技能,又拥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才能适应这种变化,发挥自己的潜在能力。因此,在会计实践教学改革中,一方面要加强会计实践性教学,同时不能忽视会计的理论教学;逐步提高实践性教学在整个教学计划中的比重,加强培养实践动手能力,制定出符合高职会计教育要求的教学计划、发展规划、课程建设和实践教学。建立以全国助理会计师和注册会计师考试为依托,适应现代企业财务管理需要的“学校—企业—社会”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

2、加强会计实践教材改革

针对高职高专特点,分批编写适应高职高专需要的会计实践教程。第一批已出版的会计实践教程有:《会计学原理实践教程》、《成本会计实践教程》、《财务会计实践教程》。新编写的会计实践教程,以企业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发生的实际经济事项以及与产生和形成这些经济事项相关的内部和外部经济联系、会计核算程序、会计凭证在各会计岗位的传递程序作为模拟实验对象,按照会计制度的要求,用直观真实的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会计账簿和报表,进行会计业务模拟实务演练,从而,使学生对会计工作的全貌有了清晰直观的了解,既培养了动手能力,又加深了对会计基础理论和会计工作内在联系的深刻认识。得到学生的好评,在我院会计专业普遍推广和使用。(3)建立与会计实践环节相适应的企业实习基地 充分发挥我院企业办学的优势,在企业内部建立相对稳定的实习基地,开展校外实习。教师组织实习小组定期到企业的财务会计及其他业务部门实习,请企业会计人员讲解企业里发生的各项业务,这种实习组织方式,能使学生们能身临其境,接触企业的实际业务,配合实验室里的模拟数据练习,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理论知识。通过校外实习,让学生有机会到实际工作中去演练,对于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是非常有帮助的。在实际的工作环境中,不仅可以使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得到检验,而且有助于进一步帮助学生对会计工作的整体环境和整个工作过程有一个更为深刻的印象。同时,通过建立企业实习基地可以与企业合作和研究经济领域的课题,为企业财会人员后续教育进行培训,提高企业财会人员的素质,使学校和企业达到双赢效果。

(4)完善校内手工模拟实验环境,积极推广多媒体教学和强化会计电算化的应用

会计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每门专业课程结束后,针对该课程的主要内容开设模拟实验;为达到良好的实验效果,应尽量采用真实的,或者模拟真实材料进行实验,使学生在模拟实验过程中,如同置身企业的真实业务环境中,从而达到实验目的。同时,提高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强化会计电算化应用,积极推广会计实用软件、多媒体课件、考试软件的使用。教师利用会计核算软件教学,能全面、形象地介绍会计核算的全过程,学生可以加强对会计核算程序的理解,还可以进行练习,在计算机环境中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利用多媒体课件将会计课程教学的重点难点制作成画面、图象、文字和声音等为一体的,具有智能结构、反映教学内容和教学思想;利用考试软件,自动生成考试盘、考试试卷、自动阅卷、成绩查询和试卷分析。(5)加强会计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形成一批高素质的“双师”型的教师队伍

教师是高等职业教育事业的基础和主力,加强对教师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提高的训练,有计划有步骤的鼓励教师到企业现场实习,并参加相应的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取得相应资格证书,达到高职教育对“双师”型教师的要求。另外从企业聘请一定数量的校外会计师、高级会计师来校兼职,承担一些课程的讲授任务,在一定程度上也带动了校内会计教师素质的提高。以会计电算化课程为例,我们与淮南矿业集团企业财劳部合作,由其财劳部资深的电算化专家来校讲授《会计电算化》课程,将企业最新的财务软件及其应用,及时传授给学生,使他们真正了解会计电算化技术在企业的操作,深受同学们的欢迎。总之,“会计实践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自2003年9月应用以来,普遍反应效果较好:

(1)在会计教学内容体系结构改革方面:突破了原有的固定体系,使之符合高职教育的教学规律,制定符合高职会计教育要求的教学计划、发展规划和课程体系结构;以全国助理会计师和注册会计师考试为依托,建立适应现代企业财务管理需要的“学校─企业─社会”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体系结构调整后,充分体现了高职高专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要求。全国助理会计师资格考试,合格率达到25%以上。

(2)在实践教材方面:编写的实践教程结合企业实际,尽量采用真实的,或者模拟真实材料编写教材,进行实验,使学生有置身企业真实业务环境的意境,达到实验目的。

(3)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方面:充分发挥我院高职企业办学的优势,建立相对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达到企业和学校双赢的效果。(4)校内实验室建设方面:加强校内手工模拟实验室和电算化实验室的建设,校内实验室的建设兼顾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需要,形成会计手工模拟与电算化操作同步进行的模式。

(5)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形成了一批适应高职高专需要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和稳定的企业兼职教师队伍;“双师”型教师达到90%以上。

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篇3

关键词:会计专业;教学实践;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22-70-2

1 优化完善高职会计实践教学体系的指导思想

高职院校要跟随社会的发展,不断满足社会市场的需求,从而调整教学体系的指导思想,把就业作为重要导向,按岗位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现在的锡林郭勒职业学院会计专业的课程体系,有公共基础课、职业技术基础课、职业技术课、集中实训课及选修课等,从课程体系看,虽加大了实训力度与学时,但在实训课的安排上,缺乏各门相关课程的有效融合,不分岗实训、不能进行岗位综合实训,学生不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将将实践与理论职系起来,实习内容与形式不足,学生没有岗位体验,不能零距离上岗。让学生的实践锻炼成为了一种形式,学习效率不理想。所以会计课程体系指导思想的建立不能凭空设想,应从以下几方面来做:一是切实做好市场对高职会计方面人才需求的调查,在一定的经济发展区域中,坚持建立以专业技能培养为核心的课程体系;二是按照职业岗位制定课程目标,开展专业课程,并随着社会发展的现状和人才需求的变更不断修改培养方案,注重项目的实践操作,把课类进行融通,不断开发适应社会需求的校级特色教材,因材施教,使高职院校培养的会计人才更好地衔接于实际的工作岗位,提升就业率。

2 优化完善高职会计实践教学模式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需要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丰富的知识,可是这种获得的途径常常为教师讲解学生被动地听,缺乏积极主动的思考。实践教学对于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讲是非常重要的,是对会计理论方面知识的一种消化和深化,甚至是一种转化。因此,对高职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进行优化和完善,需要运用多样化和系统化,更有灵活性的教学模式,进一步巩固和掌握学生的理论知识,激发学生的探索潜能,使学生的动手意愿、在职业方面的判断能力有所提高。对实践教学方法改革研究提出“三段双轨递进式”教学模式,其一,“三段”严格依照专业课程设置的实际情况,把项目实训、岗位实训以及综合实训有机结合起来,并使它们共同形成一种具有模拟性质的阶段性实训过程。其二“双轨”,把与本专业相关的经济业务当作学生实训的主要依据,让学生通过自已的实践操作,在有计算机技术的帮助下,落实到账务处理的整个过程。其三,“递进式”,把前期在校实训过程与后期校外的实习过程合理地融合在一起,以提高学生从业能力。“三段双轨递进式”实践教学模式,通过在校的阶段式实训、双轨实训、递进式实训来实现。

当然,要完善会计实践性教学模式,要结合现有的课程基础,不断丰富课堂教学和各种课外实践内容,采用多种形式,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分层次进行实践锻炼,要走出课堂和练习,在实践中总结和升华。在设计具体的会计实践模式时,一定要结合绝大多数学生掌握的知识情况,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把现实企业挪到课堂上进行教学,提升学生的认识,使学生的实践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可以让学生去附近的税务大厅、保险公司和各类实体店等进行尝试,熟悉会计工作环境,初步感知实体会计工作流程和注意事项等,如果有可能可与某些银行和会计事务所建立联系,让学生去参观学习,亲身体验会计相关的工作,如操作过程,在开学报到时,使学生了解学校财务和银行部门间的衔接工作,把学校内部的实训慢慢过渡到社会实践,减少理论和实践工作之间的差距。组织教学内容时,多讲解案例素材,相关的项目素材,并把基地素材结合于实践训练,采用多种方式灵活组织学习内容,把教学更好地融于教学模式,改变传统的一张试卷定乾坤的做法,多方面强化学生的职业判断,并加强学生分析能力、交际能力、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方面的培养。

3 高职会计实践教学的优化设计

以锡林郭勒职业学院为例,会计实践教学,基于学生职业能力需要,第一学期安排《基础会计》的课堂手工实训和学期末集中两周的《基础会计》单项综合实训、第二学期和第三学期安排《企业财务会计》的课堂手工实训和学期末集中两周的《企业财务会计》单项综合实训,第三学期安排《会计电算化实训》,第四学期安排《成本会计》的课堂手工实训和学期末的《成本会计》单项综合实训,第五学期打破班级学习的形式,针对考证类课程进行拓展学习,可开设证券从业资格证考试课、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初级会计师考试课、统计师考试课程等,学生根据自身情况选择要考取的职业证书,选择培训班级。以考促学,让学生多一种选择,多一个证书,多一条出路。第六学期是充分利用校内企业仿真模拟实训室进行企业分岗综合实训(为期一个月)和毕业顶岗实习、毕业论文,社会调查和社会实践一般安排在寒暑假期,课程实践的教学内容注重全面建设。高职会计实践教学模式以课堂教学为基础,课堂作业作补充,案例教学为示范,模拟实训作提升,社会实践为融合的五步推进式教学实践模式,完成学生的岗位融通,解决学生之需,实现企业人才之本。

4 建设“双师型”师资,弥补会计教学实践的不足

加大力度培养理实兼备的高素质教师团队。具有什么样实践能力的教师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实践锻炼,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需要有一支理实兼备,专职和兼职相结合的教师队伍。站在实践教学的立场,应加大力度培养实践教学师资力量,同时要多鼓励教师大胆改进和丰富教学内容,经常深入现场实践积累素材,以校企共建的方式,选调一部分教师挂职企业进行锻炼,激发教师在现实的会计工作实践中能够整合案例并进行教学能力的提升。支持和鼓励教师多参加各种国家级的实践培训。

不断改进教学方式。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改进重在多参与实践体验,要求各任课教师能够非常熟悉学情,理解教材和教法灵活多样。在教学中,一定要把理论结合实践教给学生,重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习惯养成,根据教学点制定合情合理的教学范围,狠抓基础知识,把培养自主学习放在首位。

总的来说,锡林郭勒职业学院会计专业的学生虽然整体素质较高,但是如果没有进行正确的引导,毕业后将很难融入职场,很好地服务于社会。所以,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相当地重要,不容忽视。我们必须与时俱进,让学生走出课堂,与社会接轨,在实践中锻炼和升华学生的能力。让我们的学生毕业后能够赶上这次内蒙古经济发展的大浪潮,为地方经济发展奉献出自已的力量,培养出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培养出能够走出校园马上进入工作角色的学生,这将是我们高职院校神圣的职责。

参 考 文 献

[1] 詹雪梅.高职院校旅游教育工学结合之我见[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8).

[2] 张锋.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的现状及改进[J].职业教育研究,2007(10):87-88.

高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篇4

1.1 教学观念较为落后

从当前的情况来看,高校会计专业教学以理论教学为主,注重理论教学的完整性、系统性,对实践教学不够重视。实践性课程较少,内容偏少,教学时间经常被占用。从当前的情况来看,高校开展实践教学的形式主要就是模拟实习,这种实习虽然能锻炼学生的核算能力,但因为高校并没有针对实习提出具体的教学目标、岗位职责,学生的业务能力、岗位胜任能力难以得到有效提升。

1.2 实践教学方法落后

高校会计实践教学流于形式,受限于学校的实习条件,高校的实践教学内容单一,仿真性不强,对细节不是十分看重,教学手段单一,难以有效锻炼学生的会计技能、能力、职业素养,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实践性教学效率。

1.3 实践教学条件不佳

部分高校没有建立自己的校内外实训基地、实验室,信息化水平不高,难以根据岗位实际,制订相应的实验计划,推出有效的实践项目。如果不加以改善,将很难提高实践教学效果。

1.4 实验教材不够完善

高校的实验教材不够完善,难以适应高校实践性教学的要求。第一,会计实训教材少。高校会计实践教学缺乏实训教材,难以让学生理论联系实践,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第二,实践内容不够丰富。会计教学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实践教学内容应与时下的法律法规、制度、准则相适应,但当前大多数教材难以做到这点,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存在较大的差距。第三,实训内容缺乏针对性。实训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岗位胜任能力与问题解决能力,提高学生的会计核算能力,但当前高校的实践教材之间联系不够紧密,难以系统地提高学生的会计实践能力,对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产生很大消极影响。

1.5 会计教师素质不高

部分高校的会计教师从“学校”到“学校”,毕业后直接参与教学工作,实践经验较为缺乏,难以结合自身的会计实践经验,将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在一起。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讲授理论内容较多,实践和理论结合部分的内容比较少,影响了会计实践教学的效果。

2 高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措施

2.1 转变实践教学观念

实践性教学对学生能力、技能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在高校会计教学中,应确定其主体地位,改变以往偏重理论教学的状况。高校组织、开展实践教学,应以锻炼学生的职业能力、岗位胜任力为根本,结合会计工作的实际需求,完善当前的会计实践课程教学体系,优化实践课程结构和内容。

2.2 丰富实践教学方法

具体来说,可采取如下几种方法。第一,模拟实习条件。高校应根据自身的财政预算情况,建立与学生培养规模相适应的实验室,以便模拟实习环境,为学生的实习实训创造条件。第二,安排学生实习。为了让学生熟悉、了解会计工作的流程、要求,高校可安排学生到企业实习,提高其岗位适应能力。第三,安排社会调查。为了让熟悉社会,掌握会计中的热点、难点问题,高校可安排学生进行社会调查,锻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3 更新会计实践教材

为了提高会计实践的针对性,高校应组织本校教师联合企业,撰写实践实训教材。只有保持和企业的联系,密切关注会计相关政策、经济形势等的变化情况,才能确保会计实践教学理论、方法、内容与时俱进。企业是市场最活跃的主体,加强与企业的合作,聘请企业精英会计人员来高校任教,能为高校会计实践教学带来新鲜血液,提高会计实践教案、教材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促进高校会计实践教学的发展。

2.4 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具体来说,可采取如下措施。第一,安排教师参与挂职、顶岗锻炼,提高教师的理论联系实践能力,培养更多“双师型”教师。第二,主持教师参与职业资格考试和学习。为了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高校应鼓励、支持教师参与注册会计师、资产评估师等考试,为教师的学习和发展创造有利条件。第三,聘请实践经验丰富的兼职教师。高校可从企业直聘财务总监、会计师等到学校任教,这样不但可提高会计实践指导效果,也可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促进教师间的交流和学习。

3 结语

实践性教学不但检验理论学习的方式,也是衡量会计专业学习水平的指标。我国高校普遍认识到实践性教学对学生成长、发展的重要性,并大力推进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为更好地促进改革的深入发展,就需要指出当前会计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只有结合这些问题,才能更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改革路径。

参考文献

[1]王信平,王芳,张燕.会计特色专业建设实施路径初探——以铜陵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职教通讯,2011(12).

[2]曾琼芳.关于高校会计专业教育改革问题的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1(21).

[3]樊葵,陈梅容,郑晓凉,等.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3(1).

会计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篇5

【摘要】加强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创新,需要构建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整合实践教学内容、改革实践教学模式,理顺实践教学管理体制,建立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评估体系和实践教学保障体系。实践教学的深远意义在于使大学生在逐渐转变为社会人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

实践教学是高等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一环,对于学生掌握知识、培养专业技能、提高实践素质以及创新意识的加强都具有重要作用,是培养大学生创造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等方面的重要手段,是大学生合理知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和开发非智力素质方面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从对会计专业毕业生的调查中可以发现,实践教学是他们大学期间获取综合知识、提高专业技能的重要方式之一。因此,从实践教学各个环节上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促进会计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对于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会计专门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就会计实践教学的现状及改革做一些探讨。

一、高等院校培养人才的目标

我校是一所以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为主的普通高校,它的培养目标应该是——适当拓宽专业面和知识面,加强基础理论知识教学以及人文社科等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际工作能力,即培养具有一定的基础知识理论、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适应性的学生。简言之,应用型本科院校应做到“两个确保”,一是确保用人单位“能用、快用、好用”,二是确保人才自身的可持续发展。突出“应用”是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核心,也是应用型本科教育的科学定位和办学立足点。

在国际竞争日益加剧,产业结构不断调整的重要时期,各行业将在迎接挑战中提高水平,同时也要求我们的毕业生具有更坚实、更宽广、更合理的知识结构、更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具有创新精神和组织协调能力;要求我们的应用型本科高校对自身的教育质量、教学思想、教学方法、师资建设、专业设置等方面的认识做出必要的回应。

当然,应用型本科教育是随着科学、技术、生产一体化趋势而产生的,在发达国家和地区早已存在,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我们的应用型本科教育应当按照21世纪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人才观、树立起与之相适应的质量观,以社会和职业市场为导向,培养符合学生利益和职业市场需要的应用型本科人才。要实现以上目标,应着重设计并抓好实践教学环节。

二、会计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近年来,我国各高校借助教育部教学评估的东风,相继进行了实践教学的改革,各类专业实践教学所占比例逐年加大,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与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实践教学系列教材十分缺乏

从国内相关院校实践教材建设情况看,目前,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内容详实、规范实用的会计实践教学系列教材十分缺乏,虽然近几年各高校实践教学比例逐年加大,但在教材建设上缺少投入。我校会计专业经过几年的实践教学探索,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在教材建设上也没有系列化,正式出版的实践教材很少。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实践教学工作的有关配套政策还不完善,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教师的精力大多投入到与评职称有关的科研项目上,致使实践教材建设缺少投入。

(二)实践教学内容缺少深度和层次性

长期以来,我国的大学比较习惯于传递现成的知识,采用传习性、因袭性的教育方法,缺乏对学生探究问题的鼓励,这样的教育思想极大地制约了学生智力的培养和独创性的发挥。反映在课程教学内容的编排上,一味地强调全面、严谨和自成体系,缺乏认真的梳理和更新,理论与实践之间存在脱节,实验与实践教学环节之间缺乏内在联系,出现不必要的重复和疏漏,未能构成相辅相成、承前启后的整体优化体系。还有目前高校基本上全是必修实验,选修实验却寥寥无几,因此学生没有多大的选择余地,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再有像财务案例研究、财务报表分析、税法实务、审计流程等实用性很强的课程开发和更新更有利于提高会计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但这方面的实践课目前开发的不够并且缺少深度。

(三)实践教学考核模式单一

实践教学考核模式是保证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实践教学效果的重要方法之一,但其改革进程远远滞后于理论教学改革的进程。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有:

1.考核方法单一,缺乏考核的层次性和多样性,所有学生按部就班地做一样的实验,完成实验就算完成考核任务,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2.考核内容缺少综合性、研究性的实验考核内容,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3.忽视学生个体对实验教学考核的需求,实践教学考核往往采取统一内容,统一要求的办法对学生进行考核,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

三、提高会计实践教学质量的新思路

(一)围绕创新人才培养制定教学内容

创新教育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必须紧紧抓住创新人才的特点,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创新人格的培养。创新思维的产生除本人的全面素质而外,主要来源于实践活动碰到的问题。首先提出问题,然后非常规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案并加以实施。

教学内容是列入教学计划的各门课程的主要内容,会计专业所设置的教学内容相互间的分工和配合,构成了整个会计教学体系。因此教学体系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所培养人才的质量。实践教学是实施创新教育、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关键环节。开设自主性实验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一个好的途径。自主性实验是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实验技能后,让学生独立完成的一个只给出实验题目,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验研究的实验。它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让学生成为实验的主体。没有了详细的实验讲义,学生要利用综合知识并查阅资料,设计出几个方案,最终确定出最佳的实验方案,直到得出实验结果和结论,并写出小论文式的实验报告。这种创造性的工作,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由想象和大胆创造的空间,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欲望,培养了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沙盘模拟实践课就是这样一个自主性实验课。

(二)加强实践教师队伍建设

实现创新实践教学,必须有一支高水平和稳定的教学管理骨干师资队伍。构造这支队伍的成员除了应具有宽厚的理论知识外,特别应具有丰富的教学、科研和管理经验。要造就这样一批具有较高技能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可以借助当前企业改制的大好时机,聘请一批来自企业、事务所的专家和高级管理人员作为兼职教授,以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促进产学合作,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应采取多种途径,使这支队伍具有多方面的才能,了解多方面的业务知识,做到既“专职”又“多面”,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在实践教学中的作用。

(三)设立层次化、模块化、菜单化的实践教学体系

根据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目标,我们把实践教学内容分为三种不同的模块,明确各模块的培养目标并组织教学。详见图1。

1.基础训练模块。该模块所涉及到的实践内容主要是操作性实验,此类实验着重培养学生对应用软件及专业基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态度并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提供基础知识。

2.专业训练模块。该模块所涉及到的实践内容主要是分析设计性实验,此类实验着重训练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获得基本的实验技能,在教师指导下对专业知识的全面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3.综合训练模块。该模块所涉及到的实践内容主要是综合性实验,此类实验着重使学生把理论知识和实际运用结合起来,接近实际工作,并深化学生在前两个模块中掌握的实验方法和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让学生体会自身知识、能力如何在实际工作上得到应用和发挥,进行学以致用的过渡。

通过三个模块的分层教学,形成会计实践训练体系。当然为了使这一实践教学体系达到好的教学效果,还应做一些辅助工作。比如积极开展第三课堂活动,我校组织学生参加华北高校区用友精品课“沙盘模拟”对抗赛,学生在活动中真正感受到了第三课堂的魅力,每个人在活动中把自己的全部知识积极调动起来,大家互相协作,积极讨论,不知疲倦。当他们克服了原以为无法克服的困难的时候,同学们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感和自我肯定;同时也对自己的能力有了重新的认知和定位,从而适时调整自己,适应社会。又如提供学生参加信息产业部的财务软件认证和注册会计师资格考试,这种活动的组织意在为学生设计职业生涯,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这与高等教育的重要使命不谋而合。再如高校可以设立专项基金,实施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鼓励学生及早参加研究课题,这对于因材施教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能起到很好的效果。这些活动既开阔了学生视野,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产生知识传递过程中的“1+N”效果。

(四)在实践教学考核中采用“文件夹”式质量控制法

“文件夹”式质量控制法,是在教学活动开始时教师建立学生文件夹,由教师、学生本人和学生干部组成“三位一体”的评估人员,对学习者在某个阶段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估。它否定了教师一人给学生定分数的传统评估法,而是以学生对自己在某段时间内的学习情况进行的自我评估为主,再参考教师和学生干部对学生的评价,然后给出一个较为合理、客观的分数和评语。将文件夹评估法的理念应用到实践性教学环节之中尤为合适。

学生实践教学成绩评定由教师一人评定的确不太合适,教师极易倾向于凭印象或一次考核或凭实习报告(报告可能是抄袭的)等给出分数或评语,这就有可能造成认真对待实践的学生分数反而较低的现象,从而打击了这部分学生的实践积极性,导致实践教学质量的下降。利用文件夹式质量控制法来控制实践教学全过程的质量,会收到较好的效果。但要注意,达标要求和评价指标事先一定要让学生知道,达标要求一定要明确,经过学生努力后能够完成;评价指标的可操作性要强,切忌模棱两可,造成评价困难;在达标要求中要写明最低要求,这样有利于学生向高标准努力。

高职高专会计实践教学创新研究 篇6

【关键词】高职高专  会计专业建设  实践教学  能力培养

目前,高职高专会计专业是一个发展成熟、教学模式固定的专业,该专业的建设往往在照搬、模仿、重复进行,能否对这种传统专业的教学模式进行创新,以适应社会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创新专业培养模式是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建设急需探讨的问题。国家教育部出台的高等职业教育相关文件中明确指出,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应以“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核心,以“够用”为度,充分体现“做中学、学中做”的人才培养理念。围绕这一人才培养理念开展会计专业建设,有效实施以创新课程设计环节、创新校内实践教学环节、创新校外实践教学环节的创新型实践教学模式,可以探索出一条开展会计专业建设的新途径。

一、会计实践教学的必要性

高职高专院校会计专业通过教育的实践,增强和培植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使高校学生能够综合运用已有的理论知识和方法去发现新问题、提出新思想,通过实践取得有实际意义的创新性成果。实践教学对于提高会计专业学生的认知能力、综合运用能力、创新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实践教学体系的定位和科学构建直接影响着学生各种能力的提升以及专业综合素质水平的高低。现代社会对会计学相关专业学生的跨学科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如何准确定位会计实践教学,构建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是高校会计及相关专业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

二、现行会计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

随着时代的发展,虽然高职高专院校在教学理念、教学教学方法等方面均明显的改进和提升,教学质量也得到较高的提高,但是在实践教学方面还没有完全达到高要求,现行会计实践教学体系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重硬件配置、轻实践教学体系设计

在实验室建设方面,经费投入基本是用于购买实验设备和器材,实验桌椅等,但是对于实践教学模式、实验课程项目开发和设计投入研究经费太少。实践教学方法和手段依然是沿用十几年前的模式。

(二)实践教学体系建立的指导思想落后

在实践教学目标上各专业主导思想落后于实际需求,没有形成以市场调研为基础的学生培养目标定位机制。对学生的培养仍以专业理论知识为导向,没有将专业教育、技能培养与创新能力培养、素质教育融合在一起。

(三)实践教学内容缺乏综合性

各专业的实践教学内容分别立足于本专业,没有从学科建设和发展高度进行合理整合和优化。各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以及实验项目的设计更多地从各专业出发,缺乏从整个会计学科高度根据学生能力培养的需求进行合理整合。

三、会计学科创新实践教学策略

创新实践教学,职高专院校可以通过建立以专业实践为核心的课程体系,科学编制职业专业培养目标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提高教师能力和素质教师的实践能力、引进“企业经营决策沙盘模拟”教学等方式,其中最重要的是要创新课程设计、创新校内实践教学、创新校外实践教学这三个方面的环节。

(一)创新课程设计环节,重视会计核算能力培养

专业的主体是由若干门专业课程构成的,专业课程是专业的细胞。由于每门专业课程都有其自身的教学特点和认知规律,要求每门专业课程按照统一的模式进行课程设计是不科学和不现实的,是机械的指导思想。创新课程设计环节的核心设计理念就是将每门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重新整合,按照工作岗位需要对教学知识点进行重构。在这一总体设计理念的指导下,每门专业课程可以采用不同的设计思路。

《基础会计实务》课程设计中,可采用层次结构设计思路。按照学生初学会计知识的认识规律,将课程知识内容分为四个层次组织教学,即:会计工作认知、建立会计记账程序框架、借贷记账法运用、会计实操技能,通过四个层次之间知识叠加、层层递进,将学生逐步引入到会计工作情境中,建立起对会计工作的总体认识。

《财务会计实务》课程设计中,可采用岗位模块结构设计思路。按照企业设置的不同会计工作岗位,将课程内容分为六个岗位模块组织教学,即:现金出纳及会计核算岗、采购核算岗、销售核算岗、成本核算岗、总账核算岗、税金核算岗,讲授每个工作岗位所涉及到的会计业务核算内容和要求,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和操作各工作岗位的主要业务。

《纳税实务》课程设计中,重点加强两个方面的能力培养。首先专业能力。让学生能完成中小企业与基层单位的税款的计算、申报、缴纳、会开发票,能熟练操作纳税申报系统,会帮助企业进行纳税筹划。其次社会能力。具有较强的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具有团队精神和协作精神,能与工商、银行、中介服务、客户等单位建立良好、持久的关系。纳税要实务,能进行自我批评的检查,具有工作责任感。

在教学中,突出示范教学,要让学生参与进来,跟随着教师的示范模拟,以掌握技能。在会计学科实践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把这些知识和技能内化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中,如在参与性实践中对记账凭证的填写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记账凭证的登记工作,教师应该为学生搭建自主实践的平台,让其开展自主实践,培养会计核算能力。

(二)创新校内实践教学环节,重视解决问题能力培养

在我国现有的教学实践中,学生学习活动的主要场所仍然是学校内部,高等职业院校学生也不例外。因此,应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开发校内虚拟工作实训室,深入挖掘校内实训资源。积极建设校内实验实训基地,开展专项集中实践教学。会计专业校内实验实训基地建设的总体思路是:按照会计专业岗位技能培养的要求,分别建设以会计核算能力实训为重点的会计岗位模拟实训室、以会计管理能力实训为重点的ERP实训室,以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和会计监督能力实训为重点的会计实训展示室,以会计岗位专业技能培训和竞赛为重点的会计技能比拼实训室。通过实验实训基地的建设,丰富了校内实训资源,为本专业每学期开展的两周专项集中实训教学创造了条件,提高了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水平,切实落实了高职人才培养目标。

积极创新各种传统教学方法,积极开展案例教学,通过案例教学,让学生动脑筋思考,承担案例中决策人的责任,识别问题,提出目标和决策标准,找出各种可行性方案,并作出判断、决策和制订实施方案,从而不断提高分析和解决财务实际问题的能力。运用情景进行问题质疑。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创设分析和解决财务问题过程中的情境原型,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参与到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去,调动参与问题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思维活跃性。运用反思消化提升。反思这一过程在案例这一实践教学过程中的作用非常明显,它能帮助学生在分析过程中“豁然开朗”,少走弯路;在案例分析结束后总结反思,能提高学生财务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

(三)创新校外实践教学环节,重视运用项目能力培养

高职高专院校应积极通过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实地观摩、专题讲座、顶岗实习等多种形式,创新校外实践教学环节。通过这一教学环节的培训使高职院校学生能够及早走出校园,接触社会,较快较好的运用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来处理实际问题。创新校外实践教学环节是高职院校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更好满足市场对操作性人才需求的另一个重要手段。

专家请进校园,充实实践教学环节。在实践教学环节中,邀请具有丰富会计实务工作经验的专业工作人员进入课堂,可采用专题讲座、参与课程设计、指导学生操作、点评作业成果等互动环节,一方面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实际工作需要,另一方面为师生创造了与专业人员进行交流的机会,充分发挥行业专家的示范引领作用,为师生树立奋斗标杆和努力方向。

学生走出校园,体验实践教学环节。在校外实践教学环节中,主要采用签订校企合作协议的途径,建立校企合作平台,通过学生实地观摩、座谈交流、优秀学生假期顶岗实习等互动环节,为学生走出校园,接触社会创造机会。特别是优秀学生假期顶岗实习制度,可在学生中建立起有效的学习激励竞争机制,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教学中,重视促进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提高财务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应用案例采编策略,鼓励学生根据相关知识背景采集和整合案例。以竞赛项目为媒介,参与商业计划项目的开发策略。财务会计学科可以以创业计划竞赛为媒介,为学生提供若干个“创业项目”,让其通过项目分析,解决如何筹资、投资、资金营运和利润分配等财务问题的袂策活动来提高其实践能力。

综上所述,创新型实践教学模式的显著特点概括为:以创新课程设计环节为基础,紧密结合工作岗位、认知规律、学情特点等进行多元化课程设计,使工作岗位要求、理论知识点、学生学习状况相结合;以创新校内实践环节为基础,综合利用校内各种资源,有效开展专项集中实践和课内分散实践教学;以创新校外实践环节为基础,通过观摩学习、专题讲座等实现专业感性认识,通过顶岗实习实现专业实地操作,通过签订实习基地协议实现专业就业保证。会计专业中推行“三位一体”的创新型实践教学模式,是一项需要教育工作者不断深入探索的新课题。

课题项目:高职高专会计专业税收实务实践教学研究,四川省教育厅项目,(课题号:14SB0403),项目负责人唐冬。

参考文献

[1]徐永凡.高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

[2]刘强巩,雪茹.高校会计实践教学的问题与对策—以金融会计为例[J].西藏教育,2014.4.

[3]陆勇.会计实践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3.21.

[4]李勤.对完善会计实践教学体系的探讨[J].科技信息,2010.11.

[5]徐晓俊.完善自学考试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探析[J].魅力中国,2013.20.

会计信息化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篇7

会计信息化可以说是从会计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概念的基础上派生的。会计信息化是将会计信息作为管理信息资源, 全面运用计算机、网络和通信为主的信息技术对其进行获取、加工、传输、存储、应用等处理, 为企业组织经营管理、控制决策和社会经济运行提供充足、实时的信息。会计信息化的关键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会计进行重构和优化, 建立开放的会计信息系统。这种会计信息系统将全面运用现代网络通讯技术和数据交换技术, 实现资源的高度共享, 有效地拓宽并加强了会计参与决策与管理的职能。这也是会计信息化与会计电算化的最根本不同之处。会计信息化是会计电算化顺应信息化发展对传统会计进行变革的必然结果。它是信息技术在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渗透、蔓延, 对信息资源进行充分开发和利用。

二、会计信息化实践教学的现状分析

第一, 教学目标定位与会计实践存在脱节。培养复合型会计专业人才的总目标无疑是正确的, 但“复合型”的内涵是丰富的, 对其定义必须有清晰的认识, 那种简单地将学生使用计算机来处理会计核算和管理工作的能力叫“复合型”是不全面的。社会并不是要求每一个会计人员都去学编程, 而是要求会计工作都熟练地掌握各类成熟的IT技术, 有效辅助企业会计核算和管理工作, 全面提升会计工作的质量。

第二, 教学课程体系的设置不合理。为实现教学改革的目标, 要求学生除了掌握专业知识外, 还必须掌握一定计算机知识, 能为企业实施会计信息化系统提供咨询和服务的会计人才, 但目前在课程设置方面还仅仅是安排一些简单的计算机基础课程, 这些课程已经不能满足会计信息化实践教学的要求。

第三, 案例与实践教学需要进一步加强。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其成果鉴定最终也要服务于实践, 加强案例与实践教学, 提高课程内容的生动性, 对学生理解、掌握理论知识和培育应用与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 国内对会计、企业管理信息化成功与失败的案例虽然较多, 但还没有经过科学筛选与改选, 缺乏教学所需要的案例教材。

三、改革会计信息化实践教学的设计思路

针对以上问题, 笔者提出以下改革的设计思路, 这些设想和思路有一部分已经实施, 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 科学设置教学培养目标

会计信息化教学改革的目标应面向全球, 培养复合型会计专业人才。本文认为, 复合型会计人才是指既精通会计理论与实务专业知识, 又兼具充分应用计算机技术解决会计理论和实务问题能力的新型会计人才, 其核心是在传统能力基础上具备了必要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即会计信息化教学改革的目标是培养具备会计专业基本知识, 又具备计算机基础应用能力、会计软件操作维护能力、会计软件开发能力、会计信息系统分析设计能力、会计软件实施能力及网络、通信能力的综合性人才。其核心是在传统能力基础上具备了必要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 包含以下两方面:

第一, 计算机基础能力。指与会计行业相关的计算机技术应用能力, 如使用某种程序设计语言编程的能力、数据库操作和管理的能力和软件基础理论和技术的能力。

第二, 计算机专业能力。指与会计行业特定相关的计算机技术应用能力, 包括使用财务软件、ERP软件和信息技术工具解决企业会计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有效配合计算机技术人员进行企业会计信息化项目的实施, 能进行系统安装和配置, 日常运行维护和一般故障的诊断和排除。

(二) 更新基础教学课程体系

为了满足会计信息化实践教学的要求, 应停止过于陈旧的一些计算机基础课程, 如VFP编程语言课程。应建立以信息化为灵魂的课程体系, 整个课程体系分为基础课程、主干课程和实验课程3类, 每一类都设有大量的信息化课程。将会计信息化课程的设计分为两个层次:信息化的基础课程和会计信息化的主干课程, 这两个层次的课程都包括大量的实验课程。

第一, 基础课程。基础课程设置计算机基础、VB+SQL数据库语言课程。计算机基础课程从选用教材上看, 内容应包括常用操作系统的使用及计算机网络基础;数据库语言课程在选用教材上看, 内容应有一定的理论介绍及语言的具体应用。从目前的教材来看, 这类基础课程的教材往往在内容上有很多的重复, 因此应从整个会计信息化课程体系的构建角度来安排教学内容, 精选教材, 尽量避免重复内容。

第二, 主干课程。主干课程里设置会计电算化、计算机财务管理、计算机审计和管理信息系统。会计电算化应包括会计信息系统的各个子系统的理论及应用、会计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等方面的内容;计算机财务管理应包括财务管理课程各部分利用计算机进行分析和处理的内容。计算机审计应包括信息化下审计的新特点、信息化的内部控制理论及案例、计算机审计软件的应用及流程等方面的内容。从教材来看, 会计信息化主干课程的教材都有些落后于信息化的发展, 尤其是在案例方面, 要么是教材中欠缺案例, 要么是案例已经过时。因此, 应该鼓励科研人员和教师进入到社会实践中, 对实践中得到的具体案例进行分析和总结, 进而提高教材的质量。这两个层次的课程都应根据课程的特点及侧重点的不同配有大量的实验课程, 以加强学生对会计信息化的深入理解及操作应用。

(三) 加强案例和实践教学

长期以来, 对会计信息化案例教学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这对于激发学生思维, 增强其实际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判断能力, 促进学习的主动性都有一定的束缚。学校应鼓励教师深入企、事业单位、会计师事务所等实际部门锻炼或实现社会兼职, 密切实业界与教育界的关系, 一方面可以凭借教育科研工作者的实力帮助企业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在实际工作中收集整理有关资料, 编成会计信息化教学案例, 充实教学内容, 同时还可以进一步扩大学校影响。另外, 一定要设计好学生实验教学的内容, 以学以致用为目的, 将课内单项实验、课内综合实验和会计岗位模拟实验有机结合, 体现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 让学生以不同的角色进入到实验, 至少掌握一种会计核算软件的操作;掌握用Excel或其他专门的财务管理软件进行财务管理和财务分析;掌握一门审计软件的应用, 掌握计算机审计的操作流程。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 传统会计教学模式已无法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对其进行改革, 是社会的需要, 也是会计人才培养的需要。文章分析了会计信息化实践教学的现状, 并对会计信息化实践教学改革进行了深入探讨。

关键词:会计信息化,实践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周国钢.会计信息化及其教学模式探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 2005 (1) .

[2]、徐广成.基于ERP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实验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 2008 (6) .

[3]、杨春华.试论高校会计信息化课程体系的重构[J].中国管理信息化, 2006 (4) .

[4]、石红.信息化视角下会计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探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8 (7) .

会计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篇8

经过长期观察, 有这样一个现象, 会计专业的毕业生在工作中的业绩和成就与学生在校学业成绩情况不呈同方向变动, 成绩好的学生在工作中表现往往不佳, 在工作中出类拔萃的不多, 而成绩中偏下的学生在工作中表现得较好, 有的很出色。按照常理推论, 在专业工作中在校成绩好的学生应该要优于学业成绩较差的学生, 这种现象不是个案, 令人费解。恰如刘国武等人的论述, 会计专业的毕业生, 总感觉其思维比起其他专业毕业生的思维要“沉闷”了许多, 走向社会显得创新力和适应力不足[1]。

二、高校会计教学的现状

带着疑问, 认真回顾和反思了近年来高校会计教育的状况, 尽管国家每年资助了各个级别的教改研究项目, 但不前高校教育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 还是按照一贯的模式在进行, 现实中根深蒂固地存在一些不易更改的教育教学惯例, 这些惯例不同程度抑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在大学教育阶段, 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文化基础知识基础, 具备了独立思考的能力, 对事物有一定的辨析和判断能力, 但大学教育是按照统一的教学目标和要求、统一的教学方法、统一的考核评价标准完成教学计划, 实现人才培养任务。其间对于学生的一些带有个性特征的思想和行为没有得到正面的引导, 慢慢地泯灭了一些闪光的智慧, 被大众教育的统一要求同质化, 沿着统一的培养模式, 高校教育的学生就像工厂用相同模具生产的产品一样, 不同产品的差异极小。加上会计专业本身的特殊性, 它要求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必须遵循既定的准则、制度, 否则会计监督和检查中会被定性为“不合法”、“不合规”等等, 这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人的思维, 即面对一定的业务, 必须按照准则、制度规定办理, 没有想象和发挥的空间, 人的思维慢慢变得僵化, 行为循规蹈矩, 工作中缺乏创新和拓展。面对日新月异的经济业务, 有的学生无法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应对变化, 不适应社会的发展现状。以下从教学的主要环节进行考察。

(一) 课堂教学

1. 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

尽管我们都知道教育要因材施教, 要制定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学形式, 但现实的情况很难实现。目前, 高校会计教学的课堂组织形式主要采用班级授课制, 一方面是高校扩招的必然选择, 学生人数增加, 教育资源无法陡增, 特别是教师资源, 不向其他物质资源, 只要有资金, 要多少都可以在短期内解决, 教师的培养是需要较长时期才能实现的。另一方面, 我国自改革开放后, 经济迅速发展, 国际经济交往增加, 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增加, 促使各级各类学校开办会计专业。所以现在的大学会计教育主要采用班级授课制, 班级人数一般在四十人左右, 选择一定的教材, 以教师讲授为主。以西部地区某高校为例, 在本科四年的学习中, 会计专业的教学计划总学分176, 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学分89, 占总计划的比例为50.56%, 这部分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主要以班级授课形式完成。

2. 课堂教学的手段

目前, 大学会计教育教学的方法主要采用讲授法, 教学手段主要采用多媒体网络技术, 这有别于传统教学手段, 传统教学手段主要用一部教科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或几副历史挂图等。以多媒体网络技术为代表的现代化教学手段主要利用各种电化教育器材和教材, 即把幻灯机、投影仪、录音机、录像机、电视机、电影机、VCD机、DVD机、计算机等等搬入课堂, 将教材内容运用辅助教具直观展示, 形成声、光、电等现代化科学技术为一体的辅助教学系统。现在的大学教师大量运用多媒体课件传授教学内容, 已经不在大量使用粉笔板书, 学生记笔记的形式改为复制教师的课件内容, 就这样完成教学任务。

(二) 实践教学

1. 实践教学的内容

实践教学环节通常包括学年社会调查或学年论文、毕业实习、会计实验、毕业论文 (设计) 等内容。

2. 实践教学的形式

实践教学中除了会计实验一般采用集中开展, 以模拟实训形式进行, 其他内容多采用分散进行。社会调查一般安排在寒暑假, 由学生自主选择完成, 各学校要求的形式不统一;毕业实习一般学校不统一联系实习单位, 由学生自己寻找实习单位, 学校要求学生到期提交一份实习单位的实习证明即可;会计实验内容, 大多数学校以模拟实训形式进行, 包括手工账和电算化会计, 教学模式主要采用作业形式[2], 作业资料是在一系列假设条件下, 以某一单位发生的若干经济业务, 要求学生按照会计流程中各环节的要求进行会计处理;毕业论文设计更多倾向于引导学生做一些科学研究, 要求学生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和书写范式。所以大学会计教育的实践环节中, 学校有效组织进行的主要是模拟实习, 对学生影响最深的也是模拟实习。真正到实习单位进行的现场实习环节, 学生学到的或者说参与的会计处理活动不多, 仅仅是一个过程而已, 大多数没有达到预期目标。

三、高校会计教育存在的问题

根据多年的高校会计教学实践, 对于学生创新与适应能力不足的问题, 主要应归咎于会计教育的形式和方法中有问题, 今天普遍采用的班级授课制、多媒体教学手段及学生自主寻找实习单位的分散实习形式对学生个性发展、思想交流及具体问题的引导存在诸多弊端:

(一) 班级授课制存在的问题

1. 师生沟通不足, 缺乏交流引导

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 班级授课制成为高校会计教育的主要形式, 特别是九十年代后期起, 因为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 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量逐年增加, 特别对高层次财会人才的需求更是求贤若渴, 推动了大批高校纷纷开办会计学专业, 招生人数增加, 原本匮乏的会计专业教师与日益增加的学生形成矛盾。为了解决这一矛盾, 最便捷的方法就是大班制, 一届会计专业招生可以是几十人, 甚至上百人, 均统一安排在一个上百人的阶梯教室进行教学, 这样满足了教学的基本需求, 但问题很多。因为学生人数多, 老师只能按照统一的进度组织教学, 按部就班地完成教学内容, 几乎没有时间和精力与学生一一沟通, 大多数老师完成一个学期的教学任务后, 认识的学生寥寥无几, 不知其姓名, 不知其学习状况、不知其需要什么、更不知其在想什么。

2. 教学进度统一, 无法因材施教

在班级授课制下, 老师按照统一安排执行教学计划, 完成教学任务。在计划设计过程中, 老师很少考虑学生接受知识的差异而调整计划的问题, 因为时间紧, 教学任务重, 教师几乎没有可能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分别进行教学。同时, 会计学科所传授的内容不像自然科学那样, 知识点之间存在一定的逻辑关系, 从低级到高级, 由浅入深, 一步一步的渐进进行, 如果明白了基础知识, 再此基础之上的内容自已也能进行推导和演绎。而会计学属于社会学科, 对于没有一点社会阅历的学生介绍一定的经济业务发生后, 应该怎样处理, 而不应该怎样处理, 尽管有一定的会计准则和制度, 但理解还是有难度的, 掌握仍然困难, 无法像自然科学那样由已知去推导未知, 所以更多的时候需要教师从一些具体案例的介绍, 加深对某一经济事项的认识和理解, 从而掌握会计学科的精髓。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可能还应该带他们去参观一定的单位, 介绍单位资金运营的过程, 了解会计工作的流程, 加深对会计对象的认识。班级授课制无法做到这样一一沟通的程度, 无法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二) 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

1. 主要采用讲解的方法, 教学缺乏启发诱导性

讲授法的主要特征在于以教师为中心, 这种教学方法下, 教师完全可以主导教学进程, 对于既定教学任务的完成很有帮助。但是这种教学方法容易陷入老师讲解, 学生记忆的机械模式, 使学生丧失学习的主动性, 学生成为没有自主思想的跟随者, 不利于培养主动寻求知识的动机, 这是创新能力培养中最致命的。当学习者没有自我探索的欲望和动机时, 外力推动下进行的探索总是有限的。所以讲授法不仅仅是传授现有知识, 应该注意启发诱导学生积极进行探索, 发现和探索未知。这一观点有许多教育家的精辟论述, 如叶圣陶说:“教师之为教, 不在全盘授予, 而在相机诱导"。卢梭也认为:“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 而在于培养他爱好学问的兴趣, 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 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3]

2. 广泛运用现代教学手段, 课堂缺乏互动性

多媒体教学方法可以将教学内容以多种形式呈现于学生面前, 可以从多个角度刺激学生的大脑, 激起多个兴奋点, 有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与掌握;同时, 可以提高教师授课的效率, 比传统的用粉笔加黑板的时代所呈现的内容多, 甚至可以将个别抽象的、用语言表述难以让人理解的东西, 用图像、声音直观的展示出来, 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这种教学手段也有一个致命的弱点, 不便于教师与学生实时沟通, 实时互动。多媒体教学中, 教师的精力集中在展示教学内容, 注意力都集中在教学课件方面, 对学生的关注度降低。根据调查发现, 如果学生在多媒体教室上课, 一部分人会情不自禁的想玩手机, 或者想睡觉, 或者做与课堂教学无关的其他事项, 在刚开始的20分钟左右学生都集中精力听课, 后面慢慢的松懈下来, 想逃避教学内容, 不在能够集中精力于课堂;一部分学生觉得多媒体教学展示的内容太多, 而且速度较快, 无法理解和掌握的内容较多, 慢慢地失去了听课的兴趣。对于学生思想的变化, 如果没有与学生面对面的眼神交流, 很难捕捉到细微的变化, 学生一般不会主动说出自己厌学的理由。

(三) 学生自主寻找实习单位存在的问题

高校会计教育实践环节除模拟实习外, 其他内容一般采用分散的、自发形式进行, 这种形式减轻了学校工作的压力, 同时也让学生有一个相对宽松的选择, 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实习单位。但是这样的安排也存在不少问题:从学生角度看, 因为会计专业操作性强, 技能性的东西从书本上不容易获得, 如果没有一定的专业指导, 凭借自身摸索, 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 这个过程较长, 而且容易形成一些不规范的习惯。从实习单位角度看, 接受实习生, 实质上是学校将实习环节的工作交给了自己, 一方面国家法律法规没有规定, 任何单位必须接受实习生;另一方面, 学校也没有主动联系单位, 学校与单位之间没有约定一定要指导一定的实习生, 单位没有义务承担这样的教育任务。从学校看, 尽管将学生安排到社会上实习, 表面上减轻了工作量, 节约了教育成本, 但实质上放弃了对学生的指导和管理, 使自己的学生在社会中摸索的周期延长, 很难短时间内在社会中崭露头角, 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校的社会效应。

四、教学改革的构想

会计作为管理学科, 主要提供经济活动的信息, 供人们进行决策, 而影响决策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会计信息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会计教育除介绍会计专业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操作技能外, 还应该加强学生品德修养的学习, 教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与人沟通和合作, 因为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事业成功中必不可少的一环。此外, 还应该努力拓展视野, 引导学生关注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 使之养成用心观察事物、判断和分析事物的能力, 会计创新才有可能。

(一) 班级教学与分组教学相结合

学生基本理论知识的获得, 很大部分来源于教师的传授, 教师传授的主要形式是班级授课制, 班级授课有自身的优点, 它可以满足众多学生在同一时点学习同一内容的资源配置, 可以节约教育成本, 同时教师可以掌握教学进度。但也有其弱点, 特别对于五十人以上的大班, 这种形式照顾不到不同层次的学生需求, 如果按照同一形式、同一考核标准去教育、评价不同水平的学生, 忽视其个性差异, 一方面容易消磨基础水平较差的学生的积极性, 使这部分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另一方面, 对于水平较高的学生, 他感觉意犹未尽, 渴望有更深、更广的知识接触。所以为适应大规模的招生需求, 高校会计教育可以采用班级教学与分组教学相结合的形式。对于文化基础较好, 主观上要求高, 有继续深造计划的学生分为一组;对于文化基础较差, 主观上希望掌握一技之长, 毕业后参加工作的学生分为一组;还有部分学生, 对会计专业特别感兴趣, 除了基本课程的学习外, 有打算参与注册会计师执业资格考试, 可以将他们单独分为一组。各组学生的教学组织可以纳入一个整体考虑, 对于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部分, 可以合并组织教学, 对于有倾向性的部分, 可以单独组织进行, 让其他学生从事与该组水平协调的练习、实训、参观、调研等内容。期末考核分组进行, 设计各自的目标、考核内容、考核标准。这样可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各得其所, 使每个人都能有机会体验成功, 获得学习的成就。

(二) 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

传统教学中教师的教具主要是粉笔和黑板, 大量的知识信息需要用语言来传导, 老师可借助粉笔和黑板强化传授的要点和难点, 板书的过程是教学内容的再现, 学生通过老师的板书, 可进一步明确老师所表达的内容, 加深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同时, 学生可以做笔记, 将老师的讲述变成自己的记录, 这个过程能加深知识的识记。但这种教学方法也有弱点, 从教育的角度看, 教学的效率低下, 呈现的内容有限;另一方面学生没有机会独立思考, 一味地接受老师抛来的观点, 不思考其中的原理与问题, 慢慢形成机械记忆的模式, 这不便于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而对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 特别是提高上课的效率方面很显著, 因为教师节约了许多时间, 如板书、对抽象想象和问题的阐释;如果课件设计丰富、完美, 视觉、听觉效果好, 可以活跃上课的氛围, 使学生获得愉悦的精神享受, 这是人们推崇多媒体教学手段的理由。但这一手段容易忽略学生的反应, 当学生对内容不感兴趣, 精力不集中时教师不容易发现。所以为了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 可以在倡导使用现代教学手段的同时, 适时调整教学手段, 关注学生的反应, 特别在学生有疑惑时, 他们的表情会显露出来, 老师应及时调整节奏, 或者增加解释、或举例说明等。在国外, 高校教学方法重视讲解或讲授, 讲解或讲授依然是国外高校的重要教学方法[4]。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之间心与心的交流和碰撞的过程。当人与人的心灵沟通到很融洽的境界时, 心情会无比的愉悦, 对他人所讲述的内容会充满无尽的向往, 同时能够很自然地接受对方所传授的知识, 这时教师能顺势引导学生用已知的知识去探索未知的问题, 引导学生形成一种自觉探索的思维习惯, 即培养其探究精神, 并适时引导学生对自我探究的情况进行自我评价。自我评价对会计教育最大的影响在于, 学生能够在较低的督促下产生较高质量的思维成果, 学生的行为能够对自己的思想道德负责。[5]

(三) 与企事业单位合作, 构建完整的专业技能训练体系

对于会计专业实践环节, 在各个高校的教学计划中都有, 以西部地区某高校为例, 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占总学分的比例为12.5%, 分别为:会计实验3.41%, 毕业实习3.41%, 毕业论文 (设计) 5.68%。会计实验一般以模拟实训形式完成, 毕业实习以学生自主寻找实习单位进行实习, 毕业论文主要在于引导学生做科研尝试。会计实验和毕业论文设计是很有意义的, 学生可以获得相应的学习体验, 积累经历, 这可能影响学生的一生, 正如吴立保等人的论述, 大学应该创造对学生有意义的学习经历, 这种经历对他们一生具有重要的生活价值, 生活价值, 即学生所学的东西在课程结束后还将在他们生活中具有价值, 它将提升他们的生活价值, 使他们做好进入不同社会群体或者进入工作领域的准备[6]。

对于毕业实习, 高校采用分散的自由选择的方式进行, 收效不如会计实验和毕业论文设计, 这种方式没有稳定的单位, 缺乏组织性, 抑或有相对稳定的单位但是没有肩负相应责任的指导教师, 加之学生缺乏主人翁意识, 这就很难深入到工作的实质内容。所以提倡高校与企事业单位建立切实可行的战略合作关系, 高校要拿出必要的资金和人力, 与企事业单位一起, 共同建设高校学生实习基地。同时, 政府也应该帮助高等学校搭建平台, 可以给予接收实习生的单位一定的政策优惠或税收减免, 并且将接收毕业生实习的人数、培养指导的质量等作为企事业单位年终绩效考核的一个内容, 使企事业单位与高等学校一起, 共同承担培养人才的任务。

高等学校会计教育的实践环节, 通过对一定条件下某一主体的经济业务的处理, 从理论上掌握会计操作的流程, 了解会计工作的方法。然后在进入社会的经济实体, 体验在真实情况下, 单位对国家财经政策、制度、准则的贯彻情况, 从这里获得具体情况下业务处理的技巧和方法, 同时亲身参与特定实体的经济业务处理, 学会与人合作, 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可以将理论学习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 迅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生活适应能力, 使之尽可能契合地融入社会的各个领域。

总之, 高校会计教育要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要让学生在社会中能立足, 同时, 有所发展, 有所成就, 在社会中去寻找生命的认同。会计教育应从基本的课堂教学、实践教学、教学实验等环节入手, 切实肩负起培养学生学习激情, 独立思维、体验有意义的学习经历的重任。

摘要:会计专业毕业生在社会上的表现比其他专业沉闷, 适应能力不强, 创新能力不足。为适应社会需要, 高校会计教育应从基本的课堂、实践、实验环节入手,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创造有效的学习环境和有意义的学习经历, 使学生充满自信和责任感, 到社会中去感受生命的意义, 找到成功的机会, 体验成功的喜悦。

关键词:高校,会计教育,改革研究

参考文献

[1]刘国武, 陈少华, 贾银芳.会计教学中批判性思维教学法运用策略分析.会计研究, 2005.12 (p35) .

[2]何存花.高校会计实践教学模式研究.高等财经教育研究, 2011年3月第14卷第1期 (p35) .

[3]栾甫贵.论会计教育理念.会计研究, 2013.4 (P20) .

[4]姚利民:高校教学方法研究述评.大学教育科学, 2010年第1期 (总第119期) .

[5]刘国武, 陈少华, 贾银芳.会计教学中批判性思维教学法运用策略分析.会计研究, 2005.12 (p32) .

基础会计教学案例实践研究 篇9

案例教学法是职业教育比较典型的教学方法之一。案例教学的最大特点是其培养的重点在于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是案例教学的核心, 是沟通课堂、书本与现实世界的桥梁。选好案例, 是案例教学取得成功的基础, 能有效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 实现教学内容创新和教学方法创新的链接。

笔者是一名职业学校的会计教师, 教学对象是初中毕业进入中职或高职的学生。这些学生生活阅历浅薄, 学习能力不强, 面对第一门专业课程———基础会计———往往发懵。因此, 课堂教学中需要老师运用浅显易懂的教学案例, 来帮助学生理解会计语言、掌握会计原理和技能。

一、什么是基础会计教学案例

在工商管理人才培养中, 通常会运用真实具体的管理经历为素材, 让学生体验实际管理问题的复杂性、多变性和不确定性, 来引导学生主动挖掘、分析、判断潜在的或待决策的管理问题, 并分析、讨论问题的解决方案。这些素材被称之为“教学案例”。

会计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 同样需要假以各种形象生动的举例或情境模拟, 才能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基础会计是会计专业的入门课程, 它的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后续的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等专业主干课程。如何让刚跨进职校的新生了解和掌握理论性、实践性、技术性和操作性都比较强的这门会计入门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 从而顺利地进入会计知识的殿堂, 对于我们专业课的教师来说至关重要。

和很多从事基础会计教学工作的老师们一样, 笔者会经常思考并实践教学案例。针对初中起点职业学校学生 (包括中职和高职) 认知水平而设计和运用的教学案例, 强调专业入门, 使学生能尽快培养学习兴趣, 建立专业思想。笔者在实践中运用的教学案例具体包括以下几种:

1. 为了解释抽象晦涩的专业术语而设计的生活化举例或者是简单的会计事项

作为一门专业课, 学生立刻会接触许多会计术语, 比如:会计对象、会计要素、会计核算基本前提等等。对这些名词必须靠老师耐心细致地解读学生才能明白, 适当地运用生动形象案例, 特别是学生接触过的生活事件, 能很快激起学生的兴趣, 并实现有效理解。比如:在讲述“权责发生制”时, 笔者会以公交IC卡的使用、家里水电费的缴纳为例, 说明费用的发生确认和实际支付的不同;在讲述“会计主体假设”时, 笔者会抛出一个关于老板私人支出该不该入公司账的案例分析, 让学生明确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可以说, 有了这些案例, 学生愿意去理解会计词汇, 课堂得到显著提高。

2. 为了组织课堂教学而设计的以学生为参与对象的情境或工作任务

学会计就要让学生体验会计工作, 扮演会计角色。尽管基础会计学习阶段, 学生还不真正了解会计职业, 但学生爱玩的天性使得他们很愿意扮演成人角色。因此,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总是提醒学生“你现在是×企业的会计”, 有时提问学生直接问“×会计, 你是怎么处理的”。学会计不是做题, 而是具体的工作任务, 学生在一次次角色扮演中明确会计工作规范, 理解会计核算程序, 掌握会计方法和技能。

3. 由某个知识点展开的课外知识

教材所提供的知识规范、系统、专业, 另一方面教材形式呆板, 内容枯燥, 几乎没有学生爱读会计课本。这时就需要老师合理引导, 除了讲透书本上的知识点外, 还要及时向学生补充行业动态、时政消息、财经知识等, 以延伸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反过来也能促进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与巩固。比如, 笔者在阐述“融资租赁资产”时, 特别引用了某民营航空公司经营管理的案例。当时学生几乎没有坐飞机的经验, 更不了解航空票价、航空公司资产规模、管理特点等常识, 这样的案例提起了他们的兴趣, 活跃了课堂气氛。此外, 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深入, 各种新会计事项不断出现, 国家不断颁布实施新制度和新准则指导会计工作。这些变化发展的情况也需要老师渗透在课堂教学中, 老师和学生都必须与时俱进。

二、基础会计教学案例的特点

基础会计作为一门课程, 主要介绍会计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 其教材体系一般是按照会计核算的七个专门方法 (会计科目账户、复式记账、凭证、账簿、报表、成本计算、财产清查) 来设置的, 再加上第一章总论和最后一章会计档案。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 基础会计教学的不同阶段, 相应的案例形式会不同。

1. 会计入门阶段, 以老师举例为主

翻开教材, 立刻出现很多会计专业词汇, 它们抽象晦涩难懂, 让学生很讨厌会计课。因此, 对新生的教学重点必须是建立学习兴趣, 以将学生带入会计世界。在解释这些会计术语时, 老师要善于举例, 以生活中常见的例子, 以学生接触过的例子来说明问题。

会计入门首先要让学生明白什么是会计, 会计的职能有哪些, 会计的对象是什么。这些问题的阐述可以先由学生讨论, 说出自己最原始的想法, 再由老师总结, 最后阅读书本上标准的解释。老师的总结要浅显易懂, 不能离学生生活太远, 能让学生很愉悦地进入会计世界。

接下来, 就是一系列会计术语的掌握和领会, 如:会计要素、会计科目、会计核算基本前提、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等。这些术语的学习是最令学生头疼的, 老师要有足够的教学素材来帮助学生理解。专业教师平时要有心搜集有用的教学素材, 这样在教学中用起来就能得心应手。

2. 会计具体业务学习阶段, 案例要生活化

在理解了会计的基本概念以后, 就会学习具体经济业务的核算。通常, 基础会计以工业企业经济活动来说明会计核算。但企业是什么样, 供、产、销是怎样的过程, 原材料是怎样变成产品的, 这一系列问题对学生来说是没有概念的, 书上的例题只是文字游戏。没学会计之前, 学生认为会计就是做账, 这部分内容正是教他们把会计事项做成账。

笔者认为, 会计事项先要生活化, 再提升到离学生生活较远的工业企业经济业务层面。在教学实践中, 笔者会给出这样的案例———假设你和甲同学毕业后共同出资经营一家奶茶店。从奶茶店的初始投资、设备购置、原材料购置、产品制作, 直到产品销售, 以及利润形成与分配, 编制相应的会计分录。由于奶茶是学生比较熟悉的东西, 上述各环节的理解比较简单, 能很顺利地掌握会计科目的运用和会计分录的编制。有了奶茶店会计处理的经验, 再掌握教材上工业制造企业经济业务的会计核算就容易多了。

3. 会计基本技能学习阶段, 要让学生扮演会计角色

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是会计核算主要环节, 这部分内容一气呵成, 会计的基本技能渗透在其中。这一阶段的学习以动手实践为主, 学生接触真实的凭证、账簿, 是学生最喜欢的部分。学生们特别乐意接受这样的安排———以会计的身份完成相应的工作任务。

工作任务不是以前见到的文字叙述的“题目”, 而是具体的业务处理。因此课前需要准备大量的实务资料, 有时要辅之以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现工作情境。完成工作任务时必须符合会计工作规范, 老师在课堂中要对学生提出会计技能要求, 让学生养成严谨踏实的好习惯。另外, 为了明确会计工作流程, 课堂中可以适当组织学生扮演实务中的出纳、会计及相关业务人员, 从而获得真实的体验。这些角色扮演使学生们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掌握了相关知识。

4. 综合运用阶段, 案例是综合检验

凭证、账簿、报表学完以后, 有专门章节介绍完整的会计核算流程, 即“会计核算形式”, 它是上述会计实务、会计技能的综合演练。这其中概括了出纳业务、明细账业务、总账业务以及报表业务等, 将七种会计核算方法的运用都浓缩在一套完整业务中。此时, 可以视学生具体情况, 或是一人同时完成各个角色的业务, 亦或是不同学生完成不同角色的业务。

三、基础会计教学案例实践后记

传统的的会计教学形式主要是教师讲授, 学生听授, 另外加一些操作练习或实习。这种课程形式下, 学生是被动接受, 没有任何兴趣可言, 他们希望教材越薄越好, 只要背会几条分录就行了。

笔者的教学实践看到, 学生们乐于接受案例教学法, 但由于初中起点学生认知水平的限制, 案例必须简单易懂、接近他们的生活。案例的呈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老师要善于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整合更多的信息,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学生们把注意力投入到课堂中, 渴望了解会计工作内容, 乐于体验会计职业, 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时, 我们的教学目标也达到了。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专业教师要用心搜集大量资料素材, 并进行合理的加工, 使其内容更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目前, 笔者正与同事一起着手建设一个方便实用的基础会计教学案例库, 一方面使得专业教师教学资源共享, 另一方面给学生提供一个自我学习的平台。通过基础会计教学案例库建设的实践与研究, 参与课程改革, 寻找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吕玉春.会计模拟教学法在职校会计教学中的运用[J].职业技术教育究, 2006, 27 (35) .

[2]陈婉丽.案例教学在会计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会计之友, 008 (23) .

[3]崔化政.会计学案例教学的实践[J].会计之友, 2005 (5) .

[4]黄明, 郭大伟.案例教学中的案例选取与设计[J].教育探索, 2006 (5) .

[5]胡伟.会计课案例教学的运用实践研究[J].商业现代化, 2005 (27) .

会计本科教育实践教学研究 篇10

一、本科会计教学现状及问题分析

(一) 高校本科会计教学现状

多数高校会计实践教学已经形成固有的定势, 建立了包括基础会计学、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电算化会计、财务管理学、管理会计等核心理论课程的架构。设置了课程实验、专业综合模拟实验、电算化会计实验、专业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 但在实践教学中存在很多问题: (1) 实践教学环节薄弱。在立足于应用型的本科教育教学过程中, 高等院校会计学本科专业加大了改革力度, 加强了实践教学环节的培养力度。但由于长期以来重理论、轻实践的错误认识根植于施教者的思想之中, 理论教学主宰着教育教学的阵地。实践教学的空间有限。在被调研走访的应届本科毕业生中, 有90%的人认为, 在校会计专业课学了不少, 但如果直接到岗位上从事会计工作, 还有相当大的距离。在高校中, 要么实践学时满足不了要求, 要么缺少专门的实践教师指导, 实践教学效果不容乐观。 (2) 实验教程内容单一。会计实践教学环节没有系统的教材或教程, 实践指导教师往往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 或自编或收集一些资料供教学和学生使用。有些未及时修改和补充的内容只好删减掉, 有些新的实践资料及时补充一部分, 但不完整, 实践内容单一陈旧。 (3) 实践教师缺少指导经验。高校会计学专业教师大部分是理论型的, 据不完全统计, 在实际会计工作岗位上工作过的教师不到10%, 经常到企业参加会计实践的教师不足20%。近年来随着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工作的进一步推进, 高校师资队伍的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有些院校因近几年突击进人, 使教师出现了年轻化态势。高学历、高职称教师增多, 但他们缺少专业实践和教学实践经验;而老教师又忙于评职晋级, 教师社会实践缺少系统的参与和研究。多数会计学专业的实践指导教师由理论授课教师兼任。教师实践指导意识不强, 缺乏指导经验的积累。 (4) 实验、实习资源开发利用不到位。在走访高校的过程中, 笔者了解到, 近年来很多高校在实验室建设、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上花了很大力气。2007年教育部在其颁布的1号文《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及2号文《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都对加强高等教育实践教学方面作了重要规定, 对高等教育实践教学给予了高度重视。增加了投入, 使实验实习环境有了全面改善, 基本可以满足学生的需要。但由于缺少人力、财力的进一步投入, 缺乏必要的监控机制, 使大量的实验、实习资源处于初级开发利用阶段, 有的院校干脆把好端端的实验室和应用软件闲置起来。使优质资源形同虚设。

(二) 高校本科会计教学存在的问题

会计实践教学中存在问题有多方面的原因, 如政策因素、社会因素、学校财力因素等。除此之外, 高校对实践教学重视程度不够仍然是主要原因。为了使实践教学建立在良性发展的轨道上。真正达到毕业生“零距离”上岗, 缩短校企之间供需的差距, 哈尔滨学院以会计学本科专业为试点, 进行了实践教学校企共建设计。具体不足有: (1) 偏重于教育会计专业知识。传统的会计教育往往通过设置一系列会计课程来完成, 这些课程的课时数占总课时的比重通常在50%左右。其他课程不但课时数少, 而且经常是相对固定不变的。这种格局与经济发展快速多变的特点是不相适应的。 (2) 忽视了学生对知识的应用。在传统的会计教育模式下, 学生也许学会了怎样编制分录、怎样编制报表, 但在如何利用这些生成的信息帮助解决日益复杂的企业与会计问题方面则显得不足。 (3) 侧重于教育国内会计制度, 忽视了现代企业向全球性发展的趋势。在大多数高校的会计专业课程里, 对其他国家的会计制度进行介绍或研究的课程几乎没有, 最常见的是仅仅开设一门《国际会计》。这种框架显然不能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要求。 (4) 传统的会计教育各科目之间各自为政, 忽视了彼此之间的关系, 包括课程数量、授课内容等方面。如《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两门课在授课内容上有很多重复之处, 而在课时上却按完全独立的两门课安排, 教师之间在这方面往往也交流不够。《经济法》与《税法》也存在类似问题。 (5)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 以教科书为依据。在这种模式下, 教师按部就班地一部分、一部分地讲授课本知识, 等到课程结束时学生也不一定能够形成对该门课的一个总体认识。甚至会有这种情况:会计专业学生完成专业学习后, 竟不能系统地回答什么是会计, 会计的作用是什么等问题。这不得不让我们对传统会计模式究竟教会了学生什么产生了疑问。

二、会计本科教育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一) 从会计本科教育目标看

从1998年12月我国教育部公布《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以来, 高校开始扩大招生。至2002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达到15%, 2004年为19%, 截止到2008年, 我国普通高校计划本专科年招生增至599万人, 毛入学率达到23%, 2009年本专科招生计划为629万人, 将比2008年再增加30万人。按照国际公认的高等教育阶段认定标准, 我国的高等教育显然已经从精英教育阶段步入了大众化教育阶段。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后, 高等院校类型与规模、入学与选拔、课程组织、学术标准与教育质量管理等方面的变革, 以及教育文化、观念、功能、教学形式与师生关系、制度变革等方面都发生了新的变化。随着接受高等教育人数的大幅增加, 高校的入学门槛大大降低了, 这使得原来的高等教育是培养少数精英的传统理念发生了转变, 社会、企业对会计本科毕业生的定位及岗位要求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这必然导致了会计本科教育目标的重新定位。笔者认为高等教育步入大众化教育阶段后, 会计本科教育目标的定位应以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为主, 重心转向学生实际技能的培养。而研究型、学术型人才的培养, 在大众化教育阶段应是研究生教育的重心。这里所说的实际技能, 包括专业技能和综合技能。专业技能是指要有较强的会计业务操作能力, 包括对会计知识的理解、运用能力, 会计核算能力, 企业会计信息分析、管理能力、职业品行等。专业技能是会计人员将理论知识成功地运用到具体工作实践的基础。综合技能包括创造性思维及其运作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表达与交流能力、信息处理与决策能力、人际协作与管理组织能力、职业判断能力、领导才能、应变能力、企业家精神、终身学习能力、外语能力等各项综合能力。对这些技能的培养, 靠传统的理论教学方式显然是无法有效实现的。在培养会计本科学生技能的系统工程中, 实践教学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 可以加深学生对会计专业课程的理解,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实践教学, 学生与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直接接触, 为学习会计理论提供感性认识, 并通过分析、概括、想象、推理等思维活动, 对一些概念获得较完整、较深刻的理解;同时, 在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中可以切实提高会计本科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创新能力、决策能力、独立分析能力、随机应变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团体协作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各项综合能力, 提高学生的竞争力、提升其发展潜能。可见, 加强本科教育阶段的实践教学是由会计本科教育目标所决定的, 对会计本科教育目标的实现, 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二) 从会计学的学科特点看

会计作为一门独立的应用性经济管理学科, 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 一直是会计专业教学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这种学科特点决定了会计专业的学生既要有系统、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 又要具备很强的实际操作技能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在会计本科教学中, 会计理论和会计方法的课堂传授往往是枯燥、难解的, 而通过实践就可以给学生以感性认识, 让学生亲自填制和审核凭证、设置账户和登记账簿、确认收入费用、计算成本、分配利润、编制会计报表。从实际操作中理解、应用课堂上讲授的方法, 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使枯燥的理论变得直观、有趣, 让学生从实际中发现问题, 再回到理论中找寻解决问题的办法——这种十分优化的教学组织形式会缩小会计理论教学与会计实践之间的距离, 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增强其学习兴趣, 使其在实践中更好地领会会计思想, 将专业知识真正融入到自己的知识构架当中。不将理论与实务紧密结合, 仅通过课堂专业理论知识的传授, 要想全面透彻地掌握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是不可能的, 这是由会计学的学科特点所决定的。强化会计实践教学体系是突出会计专业特色的需要, 是培养学生各项实际技能的需要, 同时也是本科教学理论联系实际、突出应用性的需要。因此, 会计本科教学中应结合会计学自身实践性强、应用性强的学科特点, 通过大力开展实践教学, 在形式多样、生动直观、综合性强的实践教学活动中更好地完成会计教学工作。

(三) 从教育部的重视程度看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及《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都对加强高等教育实践教学方面作了重要规定, 对高等教育实践教学给予了高度重视。规定“大力加强实验、实践教学改革, 重点建设500个左右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推进高校实验教学内容、方法、手段、队伍、管理及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高度重视实践环节, 提高学生实践能力。要大力加强实验、实习、实践和毕业设计 (论文) 等实践教学环节, 特别要加强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等重要环节。”还明确规定了各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累计学分 (学时) 占总学分 (学时) 的比例, 并进一步指出要“推进实验内容和实验模式改革和创新, 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要加强产学研密切合作, 拓宽大学生校外实践渠道, 与社会、行业以及企事业单位共同建设实习、实践教学基地。要采取各种有力措施, 确保学生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的时间和质量, 推进教育教学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的紧密结合。”国家开始特别关注高等教育中的实践教学环节是有其理论背景和实践意义的。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中, 尤其是在会计本科教育中, 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日益凸现。

三、会计本科教育实践教学对策

(一) 转变教育理念, 加大实践投入

会计实践教学包括多种形式:会计模拟实践、同步实训、社会调查、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公司实习等。尽管实践教学形式多样, 各大高校对上述实践教学形式也都有采用, 但由于各种原因, 如高校缺乏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 企业的财务信息具有一定的保密性, 指导实习的会计人员存在不愿教授的心理, 校内会计实验教学的形式单一、内容单调, 高校实习经费有限、实习时间较短, 安排的实习时间往往与理论教学脱节等, 效果都不是特别理想。对上述问题的解决需要国家、学校及企业的共同努力, 尤其是学校。学校要在教学理念、实践方式、实践手段上进行改革, 深切认识到实践教学在会计本科教学中的重要性, 加大实践课的投入, 包括经费、课时的增加, 教师的培训等。当然, 要真正有效解决上述问题还必须对每种实践教学形式逐一展开具体分析, 提出解决方案;最后进行系统研究, 提出整合方案, 在教学中进行整体安排。这需要进行大量的研究和论证, 并要经过实践的验证。

(二) “商务模拟公司”实践教学模式

在这里主要介绍一种新的、行之有效的实践教学模式:“商务模拟公司”。“商务模拟公司”起源于德国, 是一种费用低廉的商务实践教学模式, 是有组织、有计划的人为创设的模拟仿真的开放式商务活动环境。模拟公司开展业务活动时, 其产品和服务是虚拟的;而原始凭证、记账凭证、账簿、操作方式、核算办法等均遵循现实商务界通行的规则进行设计和运作。模拟公司完全根据模拟市场的商情变化进行决策和运行。学生在其中可以经历全部的业务操作过程, 了解和弄清其各环节之间的联系, 同时又不必承担任何经济活动风险。20世纪80年代后期, “商务模拟公司”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迅猛发展。至1998年, 世界30个国家建立并且在数据库中可以查询到的“模拟公司”已有2775个。此外, 一些国家还建立了“模拟公司”协调中心, 负责本国“商务模拟公司”之间的业务交往和人员培训, 及从事国际商务和交流协调活动。为促进各国“模拟公司”之间的交往, 1993年11月欧共体和德国北威州政府支助建立了“欧洲模拟公司”网络, 现已发展成为国际性组织“EUROPEN”协会。德、法、英、奥地利等12个欧洲国家为正式成员国, 美国、澳大利亚等国不久也将成为正式会员, 亚洲、南美的一些国家也在积极申请入会。该协会还组织一年一度的“模拟公司国际博览会”, 为促进世界范围内“模拟公司”之间的交流和相互学习提供了平台。这种实践教学模式的主要特点是:注重实际技能的培养, 以用促学, 从实践中学, 边用边学;可实现个别化教学方式;可实现“全真”环境:模拟公司之间可遵照通行的市场规则、商贸程序进行协商谈判和交易竞争;教师的角色不同:模拟公司中, 教师是学生的咨询者、指导者, 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讨论是其重要形式, 师生关系是平等互动的;学生的角色不同:模拟公司中, 学生是直接的操作者, 完全体现出其“主体”地位。近年来我国只有少数学校在丹麦和德国专家的帮助下, 引入了“商务模拟公司”这一实践教学的新模式。但这一模式还未引起有关部门和相关教学机构的重视, 并未发挥出其在实践教学中的作用。因此, 要真正建立按国际惯例高效率运转的“商务模拟公司”, 国家有关部门和学校还应尽快行动起来, 最终解决目前会计实践教学效果不理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陈玉荣:《应用型会计本科人才培养目标与模式研究》, 《财会通讯 (学术版) 》2007年第6期。

[2]纪宝成:《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的挑战与对策》, 《高等教育研究》2006年第7期。

[3]张学文:《大众化背景下大学使命的重新审视》,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6期。

[4]黄丽霞:《高等会计教育改革探析》, 《财会通讯 (学术版) 》2006年第6期。

[5]林志军等:《中国会计教育中知识及技能要素的发展》, 《会计研究》2004年第9期。

[6]Barton, S.L.and Matthews, C.H., Small Firm Financing: Implications from a Strategic Management Perspective, Journal of Small Business Management, 1989.

上一篇:肾病患者下一篇:职业中专学校教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