床边护理交接班

2024-06-28

床边护理交接班(精选五篇)

床边护理交接班 篇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是一所大型三级甲等医院, 本科开放20张ICU病床, 医务人员70多人, 年收治患者平均人数>700例, 床位使用率始终在98%以上。本科面向全省内外科系统收治危重症患者, 是全院危重患者最为集中的场所之一。存在患者普遍病情危重、不能自理, 护理任务重的问题。

1.2 方法

1.2.1 成立品管圈

本科于2013年3月在医院护理部的大力推广下, 首次开展品管圈活动, 成立了启航圈, 由1名辅导员、1名圈长及8名圈成员组成, 本圈包括1名副主任护师、4名主管护师及4名护师组成。

1.2.2 确立主题

全体圈员针对日常工作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讨论、分析、归纳、整理, 提出了9项认为必须改进的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 采用评价法, 从“上级政策、可行性、迫切性、圈能力”等4个方面进行主题评价, 最后选定了得分最高的“规范床边护理交接班, 提高护理质量”为本次品管圈活动主题。

1.2.3 拟定活动计划

确立活动主题后, 由全体圈员探讨达成目标的具体做法, 并制定计划, 详细拟定每一个步骤及其主要负责人 (由圈员分工担任) , 同时也对每一个步骤订定时间表, 最后绘制出本圈的计划甘特图。

1.2.4 明确主要问题点

根据本院对ICU床边交接班的要求, 制定床边交接班查检表。以查检表为标准, 现场调查了本科55例床边护理交接班, 对存在的问题再进行分类、整理, 归纳出8个问题点, 包括:交接班完整性、交接班条理性、交班护士对患者病情掌握情况、护患沟通、床旁仪器设备交接、床旁护理用具交接、书面材料交接、床单位环境等。对所有问题点存在的缺陷例数按照“二八原则”进行分析发现, 床边交接班完整性、条理性及交班护士对患者病情掌握情况等3项, 累计百分比达79%, 是主要问题点。

1.2.5 原因分析

采用鱼骨图对主要问题点进行要因分析, 再由圈成员对所有要因进行圈选, 圈出8个要因:思想上不够重视;专科知识缺乏;未熟练掌握交班内容;交班内容太多, 记忆困难;无床边交班规范及标准;缺乏完善的临床交接班流程;未完善相关培训与考核;监督机制实施力度不够[2]。

1.2.6 对策拟定及实施

1.2.6. 1 对策拟定

针对上述8个要因, 全体圈员共同讨论, 拟定对策并打分。根据80/20法则以及全体圈员讨论意见, 将其中相同对策进行合并, 共选定6条对策。

1.2.6. 2 对策实施

(1) 对护士进行床边交接班风险教育:由圈员收集相关的医疗事故案例视频及资料, 向全科护士播放, 并组织讨论;护士长每周三利用晨会以“护理不良事件”为例, 对护士进行护理风险教育。 (2) 制作床边交接班流程图, 并贴在病房醒目位置:制作MICU床边交接班流程;由全体圈员对床边交接班流程进行试用及完善, 并将“流程”打印过塑, 贴在病房醒目位置, 由圈员分别对全科护士进行解释、指导应用。 (3) 制定床边交接班规范, 并进行规范化培训、考核:根据MICU床边交接班查检表, 制定MICU床边交接班规范, 规定床边交接班的程序、内容、要求及注意事项。选2~3名圈成员按“规范”进行模拟演练, 经全体圈成员共同审核通过后对全科护士进行分批培训, 为期1周。培训后, 由培训者对全科护士按照“床边交接班规范”进行考核;对首次考核不合格 (90分以下) 者进行再培训, 再次考核不合格者, 成绩纳入绩效考评[3]。 (4) 建立床边重点交班本:建立MICU床边重点交班本, 要求记录护理特殊注意事项, 每班交班, 并跟随特护记录本放置, 护士长每日抽查。 (5) 制定MICU护理常规:由总带教组织制定MICU护理常规, 经科室医疗小组及主管以上护师审核后分发给每位护士, 并于每周三8:00~8:30组织学习, 每月下旬分批对全科护士进行业务考核1次, 考核成绩纳入绩效考评。 (6) 建立床边交接班长效监督机制:建立护理质控督导-护士长-总带教-护理组长监督体系, 由护理质控督导、护士长、总带教每月不定期抽查, 护理组长每日检查, 并向护士长汇报。圈员根据督查的结果每月进行总结、科内反馈。

1.3 评价指标

利用MICU床边交接班查检表, 调查、比较圈活动前、后本科护理床边交接班主要存在问题的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率 (%) 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活动前后本科护理床边交接班存在的3个主要问题发生率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 。见表1。

注:两组比较, P<0.01

3 小结

开展品管圈活动后, 本科从6个方面采用PDCA循环的过程对护理床边交接班进行改进, 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针对存在的3个主要问题点发生率的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 。分析原因可能是: (1) 对护士进行床边交接班风险教育后, 护士风险意识增强, 对床边交接班更加重视; (2) 通过制定床边交接班流程、规范及MICU护理常规, 建立床边重点交班本, 使得护士在床边交接班时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重点突出; (3) 通过建立床边交接班长效监督机制, 包涵纵横两个方向的管理, 使管理者能及时发现问题, 督促护士持续改进; (4) 圈员均来自工作现场, 熟悉工作环境, 各项改进措施易于推广。

摘要: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在规范重症加强护理病房 (ICU) 床边护理交接班方面应用的效果。方法 成立品管圈, 确定主题, 对主题展开原因分析, 针对原因拟定对策并实施。观察分析品管圈活动前后床边护理交接班存在的问题。结果 品管圈活动开展前后床边护理交接班存在问题发生率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结论 开展品管圈活动有利于护理管理者发现问题所在, 群策群力, 解决关键问题, 提高床边护理交接班质量。

关键词:品管圈,重症加强护理病房,床边护理交接班,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钱霞, 张艳.床边交接班流程在RICU护理安全防范中的应用.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2, 33 (1) :79-80.

[2]田俊.流程管理在ICU床边交接班中的应用.当代护士, 2010 (10) :195-196.

护理床边交接班规程 篇2

一、意义:

护理床边交接班是护理工作一个重要部分,是对前一天病人病情的总结,也是对治疗和护理工作的概括和评价,同时为下一班临床护理提供依据,使患者的治疗、护理不间断,保证护理工作的连续性,因此,只有交的清楚,接的明白,才能做到“以病人为中心”,保证高质量、高效率的临床护理工作。早晨的交接班是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的一项重要工作,既是护患沟通的重要时机,同时对把握危、急、重病人的病情也是非常重要的。

二、目的:

1、杜绝和减少护理缺陷,保证护理活动的连续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2、培养护理人员语言表达、观察、分析、抓住重点及总结的能力,提高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

3、展现护理队伍的精神面貌,促进护、患交流与沟通,使患者感到关怀和尊重,提高患者满意度。

三、实施方法:

1、每天晨会结束后由护士长带领全体护理人员,按病床序号逐一进行交班,对新入院患者、危重患者、手术前、手术后患者、分娩、出院患者以及需特殊观察的患者进行重点交班。

2、床边交接班进入病房顺序及站立位置:交班护士在前,依次为接班护士、护士长及其她护士,有序的进入病房。交班护士站在病床左侧,接班护士及其她护士站在病床右侧,护士长则站在床尾,便于全面观察,对整个交班过程进行质量控制。

3、进病房后主动问候患者(如:早上好、早或感觉怎样、好些了吗等问候,问候时自然、得体、大方),交班护士告知患者我们现在进行交班。

4、交接班内容:

(1)交班护士报告患者床号、姓名、诊断、手术名称及麻醉方式、病情变化、治疗、护理、夜间睡眠等情况;本班已完成和下一班需要继续完成的工作。

(2)接班护士对交班的重点及病人情况进行检查,如手术切口敷料情况、各种导管是否固定通畅、皮肤状况等,安慰患者,主动介绍床位医生、责任护士,目前治疗护理及注意事项,交待饮食等,并给予相应的健康教育。

(3)根据不同病人应有不同的交班重点:新入病人侧重健康教育;危重病人侧重病情观察;手术前病人侧重术前准备;术后病人侧重专科情况观察及护理;出院病人侧重出院指导、征求意见等。

(4)护士长向患者了解入院介绍掌握程度(如:病房设施、环境),检查上一班治疗护理工作执行情况,对存在护理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包括病人床单位、基础护理、生活护理、治疗护理注意事项等。对护理重点进行补充、指导,包括患者对已指导的健康教育内容的掌握情况,并结合病情对护理人员进行相关知识提问,以强化护理人员对专科知识的学习和提高。

(5)新入患者往往对疾病和手术担心,护理人员应用良好的沟通技巧,消除紧张不安情绪,做好心理护理及入院宣教。

5、对新入院患者床边交接班后,接班护士、护士长分别向患者做自我介绍(接班护士:您好!我是今天值班护士,我姓x,有事请与我联系,我会随时巡视病房的;护士长:您好!我是病区或病房护士长,我姓x,您在住院期间如有什么事或护士解决不了的问题,请与我联系,我会经常到病房看您的。)

6、交接班结束后,全体护理人员回到护士站,由护士长对当天交接班及前一天各班工作进行简要讲评,对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布置当日各班工作重点。

四、注意事项:

1、护理人员仪表应注意着装整洁、仪态大方,挂牌上岗;精神饱满,思想集中;交接班队伍排列整齐,靠走廊一侧通行。

2、床边交接班时,护理人员双手自然下垂,排列整齐,严肃认真的进行交接班。

3、交班护士应声音洪亮、口齿清楚、语速适宜、交班内容全面、重点突出。

4、注重交接班工作的严谨性,对特殊患者的病情不必让患者知道的应在办公室或病区走廊讨论,以免引起不必要的纠纷或给患者带来不安和心理压力。

出院教育在晨间床边交接班中的应用 篇3

1 影响出院教育的因素

1.1 客观因素

(1) 我院住院部现有病床40张 (病床使用率为70%~80%) , 护士8人, 除护士长之外, 其余护士全部进行轮班, 原采取由责任护士负责分管病人住院全过程的健康教育方式, 由于护士轮班, 出院教育质量常因责任护士不在班而受到影响。

(2) 我院具有病种多、病情复杂、中西医治疗护理并重等特点, 其他护士对非分管病人病情及教育情况难以全面了解, 故当责任护士不在班时出院教育质量就难以保证。

(3) 人员短缺。工作繁忙时出院教育有流于形式或存在欠缺现象, 致使住院教育“有始无终”, 病人教育结果得不到评价和进一步强化。

(4) 由于时间的限制, 护士长全面考核病人教育质量存在一定的难度。

(5) 病人出院时常因在工作高峰期或护士工作繁忙而无暇进行送别, 我院实施的“出院病人送别制度”落实较为困难。

1.2 主观因素

护士对出院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存在随意性和简单化。护士的对健康教育的角色认知、意识、责任感和能力有待提高。

2 改进方法和实施程序

2.1 改进方法

(1) 根据现有护理人员职称、学历、年资, 重新进行责任分组。现有护理人员8人, 其中主管护师3人, 护师2人, 护士3人, 将护理人员分为2~3人, 分管13~14张病床, 主管护师担任责任组组长, 护师以及大专以上学历、工作2年以上的护士担任责任护士, 工作2年内的护士为辅助护士。

(2) 病人住院教育由责任护士具体负责, 分别采取“一对一”个别指导, 教育效果由责任组长定期评价反馈, 护士长通过常规评价性查房与不定期抽查等形式促使住院教育得到落实。

(3) 病人出院教育内容由责任护士在病人出院前3天内有针对性地开始施教, 为集体出院教育奠定基础。

(4) 出院教育内容包括疗效介绍、病情现状、巩固疗效和预防疾病复发的注意事项;正确用药、饮食、活动、休息、睡眠、复查、随诊等一般知识。

(5) 每日利用早交班查房, 对当日出院病人进行集体出院指导, 同时, 对病人实施出院送别。

2.2 实施程序

(1) 由代班护士在每日晨间交班会后与医生沟通, 掌握当日出院病人相关情况。

(2) 护士长带领全体当班护士利用床边交班查房时间, 对当日出院的病人进行集体出院指导。首先由责任护士或组长 (责任护士不在班时) 向病人评价教育结果, 肯定所取得的成绩, 讲解出院后的注意事项及有关知识, 同时解答病人的疑问, 然后由其他护士进行补充, 护士长进行简单总结。

(3) 护士长了解、听取病人和家属对住院教育以及护理工作的反馈意见, 同时与病人建立出院后咨询联系方式。

(4) 全体护士与病人进行出院告别。

3 实施效果

3.1 规范出院教育的内容、形式和方法, 保证了出院教育的质量

出院教育的改进促使出院教育从时间、人员、内容上得到了落实与保障, 并使其形成制度化, 规范了护士的教育行为, 提高了出院教育质量。而且此举措具有节省时间、一举双得、提高工作效率的特点。

3.2 明确各级人员临床教育职责, 激发了护士开展健康教育的积极性

出院教育体现了护理人员按职称上岗, 为高职称、高学历、高年资护士提供了传播知识的平台, 激发了她们的工作积极性, 同时也增加了自学学习的动力和压力。目前我院获得护理大专学历及自学本科学历的护士占95%, 形成了良好的学术氛围。

3.3 有利于临床带教, 提高了护士的教育能力

出院教育的改进充分发挥了高职称、高学历、高年资护士在病人教育中的带教作用, 使新上岗2年内的年轻护士有机会直接参与健康教育的评价、讨论和指导过程, 提高了她们的教育意识和履行教育职责的能力。

3.4 落实病人送别制, 密切了护患关系, 提高了病人的满意度将“病人送别制”巧妙地融合在出院教育中, 既体现了护士

的专业价值, 增强了病人对护士疾病知识方面的信任感, 又锻炼和提高了护士的交流沟通能力, 使病人感到被重视, 密切了护患关系。同时又弥补了过去由于工作忙而疏忽出院病人送别制的缺陷。此举措实施以来, 深受病人赞誉, 我院病人满意度连续5年居全区前例。

3.5 加大健康教育监督评价力度, 改进了健康教育质量

病人出院教育的改革, 建立了科学的健康教育质控网络, 包括责任组长、护士长考核、评价和反馈, 不仅考核了责任护士对分管病人病情的掌握、各阶段健康教育计划的落实情况, 而且全面考核了责任护士的健康教育质量。因此, 此方法既是对病人的一个教育指导过程, 也是对护士工作的一个评价、考核过程, 有利于进一步强化护士的工作责任心, 有效地避免了以往多种因素所致的出院教育随意性现象, 使病人教育步入良性循环。

4 讨论

(1) 病人教育是现代医院为满足病人健康需求而赋予护士的重要职责。住院教育是医院病人教育的重点, 为了提高教育效果, 住院教育应根据病人不同时期的住院特点开展全程分期健康教育。全程指病人从入院到出院全过程, 分期指病人在入院、住院、手术前、后和出院时进行的阶段性教育。分期教育应由浅入深, 循序渐进, 环环相扣[1]。虽然健康教育的形式是多样的, 可因人、因时、因地、因需灵活掌握, 并非每种教育都需要护士刻意安排时间去做, 但是出院教育作为一个特定时段的工作, 其有或无、质量的高低, 将直接影响住院的质量、病人的心理感受以及出院后的康复, 故加强出院教育的时间管理是必要的。

(2) 在病人教育中, 护患关系的建立和发展会经历介绍期、工作期和结束期3个阶段, 结束期护士的任务是预测结束期病人可能面临的问题, 了解病人对彼此关系的感受, 引导病人勇敢、乐观地与他人建立新的关系, 增强病人的独立性, 同时, 及时评价教育结果, 收集病人对教育工作的反馈意见, 提供院后教育服务, 使病人满意地接受结束护患关系的现实, 重新建立其他关系[1]。

(3) 教育本身就是护理活动的组成部分, 教育与临床护理一体化已成为现代护理新模式[1]。将出院教育融入晨间床边交接班工作中, 在有限的时间内既完成了护理任务, 又进行了健康教育, 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床边护理交接班 篇4

1 设计

1.1 设计方法

根据专科护理体检模板制订阳性体征交接单内容。与科室所有医护人员沟通, 听取大家意见, 进行修改。与大内科护士长及医务科进行沟通, 进行修改。与专家沟通, 最后再次修改定稿。

1.2 设计内容

应用普通白纸绘制成表格, 交接单分为3部分:第1部分为楣栏, 包括床号、姓名、诊断等;第2部分为交接者双方签名;第3部分为阳性体征的交接内容。详见表1。

2 应用

消化科危重病人应用交接单进行日班、中班、夜班三班交接。病人停止1级护理, 撤出交接单。交接单保存1个月。当班护士在交接班时, 依据交接单内容对本班危重病人进行专科护理体检, 用“√”注明病人目前存在的阳性体征, 挂于病人床尾。

3 体会

3.1 专科阳性体征交接单的应用提高了危重病人病情观察质量

危重病人病情复杂、变化快, 常规医生、护士交接班只注重表面, 未突出专科特色, 发现病人病情变化较晚。通过各班次交接班时护理体检后填写专科阳性体征交接单, 使交接班双方对病人的重要病情变化得以了解, 使接班者能够全面、快速地掌握病情, 并从中迅速提炼出本班次应重点观察的内容, 及时发现病人病情变化, 使治疗护理工作有的放矢、重点突出。

3.2 专科阳性体征交接单的应用提高了护士护理体检的能力

护理体检是做好护理评估的重要手段, 护理评估是护理程序的基础, 只有准确的评估才能提出正确的护理问题。在填写专科阳性体征交接单前需对病人做专科体检, 锻炼了护士的护理体检能力, 增强了护士的成就感。护士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践中, 收集到更全面、客观的资料, 及时发现病人存在的问题, 使之有效解决。

3.3 专科阳性体征交接单的应用提高了护士防范风险能力

危重病人病情重、变化快, 要求护士全面熟练掌握每例病人的病情, 具备敏锐的观察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及较强的预见性, 能够完整、清晰、重点突出地将病人的信息反映给医生及相关人员。通过专科阳性体征交接单, 使班班交接不仅停留在口头表面上的床头交接班, 而是利用阳性体征交接单将重点内容进行书面标识, 交接班双方对病人护理专科体检并签字, 使交接班双方都能够全面、快速地掌握病情, 能及时将病人的信息反映给医生, 提高了护士防范风险的能力, 减少了护患纠纷发生。

关键词:阳性体征交接单,危重病人,交接班,护理

参考文献

床边护理交接班 篇5

关键词:床边护理工作制,小儿肺炎,护理效果

近年来随着现代护理模式的不断转变以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要求日益提高, 护理工作的内涵也在不断地扩展和深化。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如何在有限的护理资源情况下体现“以患者为中心”的现代护理新模式, 切实加强基础护理, 改善护理服务的质量, 成为了保障医疗护理安全及和谐护患关系的重要环节[1,2]。床边护理工作制是一种以工作地点转移为特征的全新的护理工作模式, 其指的是所有护理工作均在患者的床边进行, 从而实现对患者的连续护理, 最大限度地避免和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 因其可以更为密切的接触患者而受到各方面的重视[3]。为此, 为探讨临床护理工作制对医生、护士和患者的影响, 我们在小儿肺炎的临床护理中采用床边护理工作制, 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1日~2013年1月31日我院收治的86例肺炎患儿。所有患儿均经临床表现、影像学以及实验室检查后确诊, 无危重病例, 排除有心血管、肝、肾以及造血系统等严重疾病和精神病患儿。所有患儿家属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其中男52例, 女34例;年龄10个月~12岁, 平均3.8±1.4岁;病程2~8 (4.2±1.5) d。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病程以及疾病的严重程度等方面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儿按照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 观察组患儿在基础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床边护理工作制, 具体如下:

1.2.1 床边护理工作制的实施

建立将治疗、护理和记录为一体的多功能护理车作为流动护士站, 将护士站前移。多功能护理车内备有治疗和护理所需的全部用品, 车随人走, 时刻保持多功能护理车在护理人员的视线范围之内, 确保安全。每队护理组在流动护理中, 注意对患儿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进行密切观察, 主动对其实施常规护理, 同时做好相关记录。至少留2名分管护士在病房内, 当有新护理需求增加时, 由一名护士增添药品和设备, 另一护士进行护理。针对儿科患者的特点, 在护理时应充分考虑患儿发的年龄、心智以及病情等因素充分掌握患儿的心理变化, 按照不同的年龄段加强交流以增强感情, 以和蔼的语言为患儿及家属进行疾病相关知识的宣教, 讲解治疗的必要性和安全性, 促进其提高对疾病的认知和对医护人员的认可, 减轻住院带来的紧张和焦虑心理, 积极地配合治疗和护理, 提高治疗的依从性

1.2.2 合理的人员配置

根据患儿和病情的需要对排班模式进行调整。在早、晚工作繁忙时段增加帮班, 对患儿实施连续性的动态观察和整体护理, 减少护理人员的交接班次数和护理薄弱环节。实行护士管床、管患儿的大包干责任制, 主管护士每日护理查房, 对分管护士的基础护理情况、健康教育的针对性、护理的延续性以及患儿和家属的认可度等情况进行检查, 重点对危重患儿的责任护士的护理情况进行检查, 对于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或者建议, 共同制定改进措施, 总结经验, 反馈意见, 为患儿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1.2.3 建立护理表格

简化护理文书的书写方式, 将专科常见病的常规观察内容制定表格式的护理记录, 以打钩的方式实行实时记录, 既减少了书写的时间, 又避免了回忆式护理文书的书写方式。

1.2.4 加强责任制管理

对本科的护士实施分层管理, 根据患儿的病情、护理的难易程度以及技术要求等对护理人员进行合理的分工, 构建“责任组长一责任护士一辅助护士”的工作模式”, 实行责任小组负责制, 进一步完善床边护理工作制, 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护理人员的护理效果情况、患儿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以及健康教育知识的知晓率、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情况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例表示, 行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护理人员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且患儿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明显对于对照组, 健康教育知晓率、治疗依从性和家长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两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详见表1、2。

3 讨论

小儿肺炎是一种由不同病原体或者其他因素引起的肺部炎症。因患儿的机体防御能力通常较弱, 且合并症多, 在其临床治疗中, 除了各种对症治疗外, 治疗中的护理对于患儿症状的改善和治愈也至关重要[4,5]。床边护理工作制是一种以工作地点转移为特征的全新的护理工作模式, 因其所有的护理工作均在患者的床边进行, 从而实现对患者的连续护理, 最大限度地避免和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而越来越为临床所重视。

在本文中, 我们研究了在小儿肺炎的临床护理中采用床边护理工作制的临床效果。结果显示, 采用临床护理工作制的护理人员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护理, 并且患儿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明显改善, 健康教育知晓率、治疗依从性和家长护理满意度明显提高。在床边护理工作制模式下, 改变了传统的常规护理模式, 改为责任护士在病房中加强对患儿的监护并实施护理干预, 同时由主管护士实施常规化的流动检查, 保证了患儿享受到高质量的护理服务;另外, 护理人员通过长时间的与患儿接触, 可以更方便地与患儿沟通, 对其与家属实施健康教育, 及时掌握患儿的心理需求, 有利于密切护患间的关系, 提高治疗和护理的依从性。

总之, 在小儿肺炎的临床护理中实施床边护理工作制, 有利于提高护理的针对性, 改善护患关系, 提高护理质量,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郭舒婕, 王晓敏, 张艳丽, 等.床边护理工作制在心外科优质服务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 2012, 27 (3) :268-269.

[2]李琼.床边护理工作制在临床护理中的效果分析[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1, 17 (20) :2559-2560.

[3]冼鸿欢.临床护理路径在肺炎患儿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3, 10 (21) :50-51.

[4]李慧玲.临床护理路径在小儿肺炎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 2012, 18 (13) :75-76.

上一篇:语文教育与随笔化作文下一篇:马克思主义民主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