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音录像系统

2024-06-08

录音录像系统(精选七篇)

录音录像系统 篇1

笔录是我国司法人员为查明案件事实, 在依法讯问嫌疑人时所做的记录, 这种方式的优点主要是便于日后的查看, 这些书面供述笔录, 既包括侦查人员在询问嫌疑人时所做的笔记, 又包括犯罪嫌疑人的亲笔供词, 在司法机关规定下, 这些笔录都会经过犯罪嫌疑人亲自签名画押, 作为法庭上的证据, 但在侦查人员做询问的情况下, 难免会有一些记录与嫌疑人表达不一致, 所以笔录在实际运用中会存在很多弊端。

1.1违背了直接言辞规则, 具有高度的虚假性

直接言辞规则也被称为接触原则, 意思就是法官与诉讼人直接接触, 并且对证据熟悉, 当然这也就说明了, 凡是没有当庭以言辞的方式所调查的证据材料, 都不足以作为定罪的证据, 然而笔录则违背了这一原则, 所以具有一定的虚假性, 之所以会采取这种方式是因为侦查人员在询问时都会告知嫌疑人应实事求是、如实回答, 所以嫌疑人的话无论从推导方面还是什么方面大体都是可信的, 但是这些书面笔录在制作主体、制作环境、制作过程方面难免会出现一些错误, 降低笔录的可信性, 口头表达与书面语言本来就有本质的区别, 口头语言带有一种模糊性, 记录人员会无意识地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表达, 难免会与嫌疑人所表达的有所不同, 而且书记员记录的时候, 难免会有信息丢失现象发生, 他都是根据自己听到的表述, 经过自己的大脑思考、提炼、再加工所形成的, 新闻上也出现过一些侦查员逼供的情况, 所以这种笔录的方式不具有完全的真实性, 具有高度的虚假性。

1.2证据信息不完整

我国古代审理犯人的方法基本就是在公堂上当面审问, 法官可依据现场的环境、氛围, 注意被审人言辞、面部表情及动作, 基本可以判断被审人说的是否属实, 但是笔录则有所不同, 笔录记录的只是两个人的对话内容, 无法表现当时的情形, 法官无法依据受审人的表情、动作等来判断是否有虚假的情况出现, 甚至如果出现逼供的情况, 笔录也无法显现出来, 所以用笔录的方式不能完整的表达所需要的信息。

2. 用录音录像固定口供在理论上的优势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达, 录音录像在我国司法内容上也有了一定的地位, 录音录像不同于传统的笔录方式, 它可以完整的录制审判员与嫌疑人之间的谈话内容, 不至于出现丢失重要内容的现象, 这种新型的方式在收集、固定和保全口供方面具有一定的证据能力和优势。

2.1全程同步录音录像具有一定的证据属性

我国《录音录像规定》中有明确的规定指出:案件移送审查起诉时, 应同时将全程同步录音录像资料复制件随案移送。这也就说明了录音录像资料可以作为有效的证据来证明嫌疑人是否具有犯罪行为, 对犯罪嫌疑人进行审问时进行全程同步录音录像, 可以直观的、不间断地看到审判人与嫌疑人之间的对话, 可以无遗漏的从嫌疑人嘴里找到证据, 同时也可以在犯罪嫌疑人想要翻供时, 作为最有效的证据来源, 同步录音录像资料同时还可以证明侦查人员在进行对嫌疑人的询问时, 并没有实施行刑逼供、诱供等一系列违法行为, 从另一方面来说就是该资料属实, 不同于笔录的方式, 无法判断其虚假性, 所以, 全程同步录音录像资料作为证据, 具有一定的属实性。

2.2全程同步录音录像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1) 录音录像本身具有一定的生动、形象性, 它可以主观的反应人的动作、神情, 可以把犯罪嫌嫌疑人的表述完整真实的记录下来, 不仅可以动态的记录侦查人员与嫌疑人之间的质问过程, 还可以清楚地观察嫌疑人在回答问题时由不认罪到供述认罪时的转变过程, 能够客观真实的反应侦查员与嫌疑人的对话内容, 可以让法官准确全面的知道询问内容和回答内容, 具有一定的完整性; (2) 录音录像是一个连续的过程, 在进行这个过程的同时可以很好地保护侦查员逼供的嫌疑, 然而笔录却达不到这样的效果, 在侦查员进行询问时难免会发生激烈的冲突, 但是在录音录像的作用下, 侦查员不会无理取闹, 滥用自己的职责, 不会根据自己的心情客观推断, 所以在一定程度上这种做法也保护了嫌疑人与侦查人之间各自的权益。 (3) 录音录像可以降低嫌疑人翻供的风险, 通常嫌疑人在公堂上有时会做出翻供的行为, 但是笔录又无法证明这一点, 然而录音录像则可以客观真实的再现当时的情景, 可以对嫌疑人的翻供行为做出证据。

三、单独使用录音录像固定口供的设想及运用

在上述的表达中不难看出, 录音录像在司法审查过程中具有很高的应用, 笔录能达到的效果, 录音录像都能达到, 两者共用则会浪费资源, 例如在我国的高考中, 现在实行的老师监考的同时, 摄像头也要启动, 目的就是防止学生作弊, 也可以客观地看出教育工作者对待工作是否认真的态度, 录音录像可以直观的看的学生的动作、表情, 可以作为学生是否作弊的有效证据, 不会出现诬陷现象, 但是笔录、口头阐述则不达不到这样的效果, 所以在庭审时播放录音录像资料是最好的方法, 因为在侦查员做询问时, 不做笔录, 可以有效地节省时间, 让庭上的人可以简单明了的了解情况, 也减少了嫌疑人翻供时所用的时间, 避免了一些因笔录不完整而造成的冤假错案, 保障了司法人的合法权益。

结语

综上所述, 随着录音录像制度的大力推广, 设备、技术的不断完善, 录音录像在我国司法部门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 笔录所能达到的效果, 录音录像资料都能达到, 然而录音录像能直接记录人的表情、语言、动作等的效果, 笔录都无法达到, 所以录音录像与笔录两者共用, 不仅浪费了物质资源, 还浪费了时间, 另外录音录像也有效的保护了侦查人员在询问时有逼供嫌疑的权益, 所以为达到更好的效果, 应单独使用录音录像资料来代替固定笔录的做法。

摘要:目前我国司法机关对犯罪嫌疑人的讯问行为多在于录音录像与口供并用两种方式, 两者证据属性相同, 在应用中不仅会出现资源浪费现象, 反而会干扰正常的工作运行, 而全程同步录音录像相对于笔录来说有着更好的效果, 可作为犯罪嫌疑人翻供的有效证据, 因而应单独采用全程同步录音录像的模式。

关键词:全程同步录音录像,口供,资源浪费

参考文献

[1]姚永辉.关于讯问过程同步录音录像制度的改革性研究[J].法治与经济, 2012 (312) .

[2]王旭.有效侦讯规制模式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 2011 (08) .

便携式同步录音录像审讯系统简述 篇2

便携式同步录音录像审讯系统是针对公安、检察院、、纪委、边防等执法部门移动办案而研发设计的视听证据采编管理系统,可根据需要随时随地对犯罪嫌疑人进行审讯。该系统采用先进的音视频编解码技术对审讯过程中的电子审讯笔录、音频、视频、电子线索等信息进行数字化编码处理,结合温湿度、时间等动态字幕叠加技术为审讯过程提供清晰流畅的全程视频画面;充分利用成熟的通信技术,通过司法专网可实现远程指挥,实时动态了解审讯过程中案情资料和审讯笔录信息,为各执法机关在审讯工作中提供透明、公正的电子证据资料,树立执法系统公平、正义的形象;提供了高效、便捷、公正、安全的数字记录方式,对审讯进行全程录音录像并实现蓝光光盘同步刻录,完整地记录审讯全程的音视频信息,并对这些资料长久保存。

北京中徽康泰科技有限公司

录音录像系统 篇3

关键词:检察院;实时监控系统;同步录音录像;关键技术

0引言

随着刑事司法的现代化发展,使用同步录音录像技术可以使检察院的讯问程度设计得到进一步的完善,从而为确保司法公正和保障人权提供更好的途径。而作为最直观的和最直接的证据资料,在合法程序下利用实时监控系统获得的同步录像录音资料相较于其他证据资料有更大的优势,在司法审判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有必要对检察院实时监控系统同步录音录像的关键技术展开探讨,以便为促进社会主义和谐法制建设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

1实时监控系统同步录音录像技术在检察院中的应用

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检察机关需要有效进行非法取证和刑事错案的预防和治理,以便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法制提供更多的保障。为此,政府早在2006年就出台了有关讯问犯罪嫌疑人的过程中使用同步录音录像技术的规定。而在2013年,政府又以成文法规的形式再一次强调了这一问题,要求检察机关将全程录音录像制度当做是保障人权的重要措施,并且利用同步录音录像技术实现对违法犯罪行为的有效打击。因为,面对社会发展建设发展的重大问题,检察机关有必要将科学技术当做是惩罚犯罪的利器。而功能齐全的实时监控系统的使用,显然可以使讯问犯罪嫌疑人的手段的技术含量提高,从而为确保国家的长治久安提供更多的支持。

2检察院实时监控系统同步录音录像的关键技术

检察院使用的实时监控系统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要求,所以在数据存储、数据传输和数据访问等方面对技术的安全使用同样有较高的要求。因此,在研究系统同步录音录像的关键技术时,需要从安全性角度对技术展开研究,从而为预防因数据泄露带来的高科技办案风险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

2.1前端设备选择的关键技术

在实现实时监控系统的同步录音录像时,需要使用大量的设备。所以,检察院需要进行前端设备的安装、调试和应用。但值得注意的是,实时监控系统能够发挥其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将会受到设备选择的影响。因此,检察机关需要采取相应的技术手段做好同步录音录像的前端设备的选择,以便为确保影像资料效果提供保障。就目前来看,监控现场使用的前端设备包含了视频采集设备、音频设备和部分报警信号设备。从监控系统的组成上来看,摄像机、音频设备、报警设备、云台和编码设备是系统的主要设备。由于前端设备是数据采集的重要途径,所以将对系统的使用质量起到重要的影响[1]。根据审讯工作的具体情况,检察机关应该合理进行前端设备和附属设备的配置,以确保同步录音录像工作的顺利开展。利用摄像机完成数据的采集后,需要实现数据的数字化和网络化处理。因此,检察机关还要做好视频编码器的选择,需要使其能够实现对模拟视频监视信号的数字转换,并满足图像压缩和数据处理等多方面的要求。此外,需要注重编码器软件接口和系统平台之间的兼容性问题,并且使其支持视频编码标准。

2.2音视频传输的关键技术

完成音视频的采集后,系统需要在网络上进行音视频数据信息的传输。但是,由于实时监控系统采集到的音视频材料较大,容易受道宽带的制约,所以下载下来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以至于将给审讯工作带来极大的不便。因此就目前来看,检察机关普遍使用了流媒体技术传输监控系统采集到的音视频材料。而利用该技术不仅能够实现数据的实时传送,能够实时进行资料的观看。目前,流媒体技术主要分为实时流式传输和顺序流式传输,采取不同的传输方式将获得不同的数据传输效果。其中,实时流失传输方式的应用,可以为媒体信息的实时观看提供保障,但是需要确保媒体信号带宽与网络连接匹配。而顺序流式传输方式的使用,需要按照一定的顺序下载材料,所以用户只能观看已经下载完成的部分资料[2]。因此,使用该方式时,可以利用解调器进行短片段的发布,以便为资料的传输提供便利。

2.2视频图像压缩的关键技术

正常的情况下,检察院利用同步录音录像技术采集的视频图像都包含大量的信息。而由于图像的分辨率较高,所以产生的数据量也较高。在播放图像的过程中,采取较快的速度进行图像的播放,则需要使用较大的带宽进行视频信号的接收。因此,如果不对视频信号进行压缩,视频信号的传输带宽就将不断增加,从而给视频的存储带来一定的难度。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检察院需要使用效率较高的视频压缩技术对采集到的视频图像进行处理,以便使资料信息的存储更加方便。就目前来看,主要用于同步录音录像压缩处理的标准有H.264和MPEG-4。相较于灵活性、交互性和可扩展性较强的MPEG-4,H.264具有较强的网络适应性,并且具有较好的错差恢复能力。所以,在无线网络环境中,H.264更具有使用优势。因此,在检察院实时监控系统同步录音录像处理方面,具有最高视频压缩率的H.264标准得到了广泛应用[3]。

3结论

总而言之,使用实时监控系统同步录音录像技术,检察院可以获得最真实的证据资料,并且能够轻松完成资料的安全保存工作。所以,掌握前端设备选择、音视频传输和视频图像压缩的关键技术,可以在为检察机关开展相关工作提供便利的同時,规范机关的侦查讯问工作,从而为实现司法公正提供保证。

参考文献:

[1]张磊,钟鸣.职务犯罪案件讯问全程同步录音录像运作现状分析[J].中国检察官,2012,03:68-72.

[2]张红梅.检察机关讯问同步录音录像改革的回顾与展望[J].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12,05:35-44.

讯问过程录音录像浅论 篇4

一、讯问过程录音录像的解读

人民检察院讯问职务犯罪人已率先实行全程同步录音录像, 即在侦查讯问过程中将询问的内容和当时的情景等记录在磁带、硬盘、光盘、或其他载体上的一种证据固定方式。

与讯问笔录相比, 询问的同步录音录像技术具有以下特点:1.将讯问全过程原原本本反映出来的客观性。2.从被讯问人员进入询问场所开始, 被询问人员核对讯问笔录、签字按印手印结束后停止的全程性。3.确保询问中出现的每一步骤、情节均在音像资料中同步出现的同步性。4.询问全程同步录音录像具有体积小、容量大、重量轻、易于保存等高效性。5.排除书证一样容易毁损和出现笔误, 证人证言一样容易被误传误导的精确性[1]。

这样便在运作成效方面规范了侦查讯问过程, 有效的固定和保全询问证据, 有效的提高了询问的针对性, 有效的保护了办案干警不受诬告陷害[2]。

二、讯问过程录音录像的根据

(一) 是法治进步的时代要求

从佘祥林因涉嫌杀害妻子被殴打十天十夜, 作出有罪供述, 到2005年其妻张在玉突然回家, 其冤情得以大白于天下;从聂树斌因涉嫌强奸杀害康某被刑讯, 作出有罪供述, 到2005年王书金在河南被抓获, 其供认曾强奸杀害一女性, 其交代情节与指认现场与聂树斌案完全吻合;从赵作海因涉嫌杀害失踪的村民赵振棠被刑讯, 在公安机关做了9次有罪供述, 到2010年失踪多年的赵振棠回到柘城县家中, 赵作海被宣布无罪释放。加上最近发生的湖北利川冉建新遭刑讯逼供案, 安徽祁门刑讯逼供案, 贵州企业家黎庆洪遭刑讯逼供案, 涉嫌纵火老农遭刑讯逼供案, 少年团伙过失致人死亡遭刑讯逼供案……导致民众对司法公信力的下降。屈打成招, 暴力之下哪能没有冤案!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严禁刑讯逼供和以威胁、引诱、欺骗或其他方法收集证据。”值得关注的是, 虽然有了这样的法律条文规定, 依旧有人不计后果, 置法律处罚于不顾而违法犯罪。刑讯逼供现象的普遍存在, 模糊了罪与非罪的外部差异, 有违刑事诉讼法的程序公正, 导致大量的冤假错案, 使得司法公信力大大下降, 严重阻碍了中国法治的发展和社会主义道路上基本人权的实现, 成为中国建设法治社会的当务之急。为了切实强化犯罪侦查工作中的人权保障, 从根本上杜绝刑讯逼供等违法办案现象, 讯问过程录音录像制度写入刑诉法草案, 这一制度充分体现了司法文明和人权保障。

(二) 是推进司法改革的重要产物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了推进司法体制改革的任务, 强化对司法权的监督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刑事诉讼法草案中关于侦查措施的完善中规定:侦查人员在讯问犯罪嫌疑人的时候可以对讯问过程进行录音录像;对于可能判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的应当对讯问过程进行录音或者录像。录音录像应当全程进行, 保持完整性。讯问过程录音录像加强了对侦查机关侦查权的监督制约, 是侦查机关落实中央关于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意见的重要内容。实行讯问过程录音录像, 抓住了讯问犯罪嫌疑人这一犯罪侦查权运行的关键环节, 通过运用现代视听技术实现对侦查讯问过程的监督, 无疑将会起到规范侦查权的行使、有效防止在询问过程中违法办案、侵犯人权的作用。[3]

(三) 是促进侦查机关转变侦查模式的助推器

长期以来, 侦查机关的办案模式主要靠获取犯罪嫌疑人口供来突破案件。随着科技的发展, 过去的办案模式明显滞后于新的形势。实行讯问过程录音录像, 促进侦查机关全面加强侦查能力建设, 提高犯罪侦查水平, 尽快实现办案模式的高效化, 科学化。实行讯问过程录音录像制度的可能导致零口供的增多。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只有被告人供述, 没有其他证据的, 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 所以这也贯彻了刑事诉讼法不能过分相信口供的立法精神, 不简单相信当事人所说, 而是从侦查的角度, 从现场收集证据的角度入手, 通过证据链条的联系使得错案的可能性降低。

(四) 是侦查与反侦查斗争的现实需要

讯问过程录音录像给侦查人员免受犯罪嫌疑人错误投诉和指控的保护。一些犯罪嫌疑人在法庭上声称是刑讯逼供做的供诉, 若采用传统的讯问方法, 侦查机关难以找到足够的证据来反驳犯罪嫌疑人当庭的翻供。实行讯问过程录音录像, 侦查人员就可以再现询问当时的场景, 以证明询问手段的合法性, 从而反驳犯罪嫌疑人的错误说法。因此, 实行讯问过程录音录像在保护犯罪嫌疑人的同时也保护了侦查机关, 因此, 对于侦查程序的正当性具有双重功效。[4]

(五) 是坚持无罪推定的有效措施

录音录像反应犯罪嫌疑人口供的形成和结果, 最大限度避免犯罪嫌疑人在逼供诱供下自认己罪, 是无罪推定原则的重要制度保障。[5]我们走在社会主义的大路上,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社会, 我们姓“社”, 不姓“资”, 更不姓“封”, 若是仍旧沿袭刑讯逼供的封建路子走下去, 今天刑讯逼供别人的人, 明天也可能被刑讯逼供, 那个官逼民反, 民不得不反的义务本位的封建王朝岂不是要重演?实行讯问过程录音录像是对人身自由的捍卫, 是减少冤案, 增强司法公信力的有效方案。对讯问过程录音录像, 公正处理案件, 不冤枉无罪之人, 不制造冤假错案, 还司法以清白, 人民才会拥护司法, 司法的公信力才会提高, 我们这个权利本位的社会才会更好的发展。

三、讯问过程录音录像的补强作用

现今各国刑事证据法以自由心证原则为出发点, 只是对证据的可采性作某些限制, 而对证据的证明力等要求则不作更多的相关限制, 仅仅只是依据法官的自由判断。但是对口供, 却有一些例外要求, 许多国家不承认口供的证明能力, 限制其对案件事实的独立的证明力, 禁止以被告口供作为被告人最终有罪判决的唯一的依据, 并且要求提供其它种类的证据予以“补强”。在英美当事人主义的刑事诉讼中, 因为重视诉讼当事人自己的意愿, 如果存在被告人在法官面前自愿做出自己的有罪供述, 法官就可径行做出关于该被告人的有罪判决, 于是便不要求提供其它证据予以补强证明。只有对于审判庭外的自白, 考虑到对被告人身心进行强制的可能性极大, 所以其信用性也就较低, 才须有补强证据担保其真实性。

口供补强规则的内涵是指禁止以被告口供作为定案的唯一依据故必须有其它证据同时予以补强的证据规则。我国新刑诉法第五十三条规定, “只有被告人的供述, 没有其它证据的, 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这一规定要求对被告人的有罪供述需要以其它证据作为补强证明, 从而确认了对口供的补强规则。补强规则作为自由判断证据原则的特殊性例外, 其成立理由主要有两点。一是有利于防止过分侧重口供的倾向。因为真实的口供具有极强的证明力, 倘若允许口供作为定案的唯一根据, 势必会使侦查、审判人员过分的依赖口供, 甚至不惜以非法手段来获取, 导致侵犯嫌疑人和被告人的基本人权。二是可以确保口供的真实性, 避免以虚假供述导致的误判。口供因为容易编造也容易改变所以存在虚假的很大可能性, 即使是被告人的有罪供述也无法确保其真实性。为了防止基于虚假口供而产生错误判决, 就必要应用补强规则。

补强证据在学术理论上和司法实务中主要有两种不同的主张, 一种是要求补强证据总体上能独立的证明犯罪事实的存在, 这是相对较高的要求;另一种是要求补强证据达到与供述内容一致性, 而且要能保证有罪供认的真实性, 这是低限度要求。讯问过程录音录像的证明精神就是针对后者对口供的一种补强, 也就是保证有罪供述的真实性。

四、讯问过程录音录像的具体实施

在司法实务适用过程中, 讯问过程录音录像的实施也存在着种种漏洞, 让执法者有机可乘。制度上:讯问人员很可能在讯问之前先行引诱、威胁甚至暴打, 迫使其做出有罪供述的承诺, 之后再进行全程录音录像。技术上:录音录像是采用数字信号记录的, 讯问人员可能对录像内容进行删减。

这就要求讯问过程录音录像制度具体应用到司法实践中加强对录音录像的内外监督。新刑事诉讼法中关于严格技术侦查执行的完善中规定“第一百五十条采取技术侦查措施, 必须严格按照批准的措施种类、适用对象和期限执行。侦查人员对于采取技术侦查措施过程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 应当保密;对于采取技术侦查措施获取的与案件无关的材料, 必须及时销毁。采取技术侦查措施获取的材料, 只能用于对犯罪的侦查、起诉和审判, 不得用于其他用途。公安机关依法采取技术侦查措施, 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配合, 并对有关情况予以保密。”

首先, 录音录像是技术手段, 这就要排除人为操作的可能性, 设计出同步系统, 做到一打开询问室门, 录音录像自动同步进行, 并使初始录制的录像无法伪造。

其次, 录像讯问过程全部掌握在侦查人员手中, 就可能使得侦查人员先对犯罪嫌疑人进行影响再进行询问, 对此, 检察机关应当加强对侦查人员的执法监督, 笔者认为, 录音录像的过程中检察机关监督侦查机关与辩护律师同在讯问现场能恰到好处的完善讯问过程, 保障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 使得刑事诉讼过程正常、平稳进行。

五、结语

录音录像制度的引入, 增强了在询问过程中监督公权力合法行使的力量, 也是建立健全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改善程序正义实现实体正义,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应有之义的优良方案。

参考文献

录音录像系统 篇5

【失效日期】-01-01

一、为加强录音录像制品(包括唱片、有声录音带和录像带,以下简称音像制品)和录像设备的管理,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定。

二、全省音像制品和录像设备的管理工作,由省广播电视厅主管,其主要职责是:

(一)组织制订全省音像制品出版事业的规划;

(二)监督、检查音像制品出版、发行、管理等政策和法规的贯彻执行;

(三)审理本省音像制品出版单位和复制生产单位的设立;

(四)制订并落实音像制品和录像设备的具体管理措施;

(五)会同有关部门管理本省音像制品的.进出口业务;

各地、市、县广播电视局主管本地区音像制品和录像设备的具体管理工作,并指定专人负责。

文化、公安、外贸、商业、工商行政管理等部门应与广播电视部门密切配合,共同做好音像制品和录像设备的管理工作。

三、设立音像制品出版单位,必须具备相应的编审力量和技术设备条件,并须向省广播电视厅提出申请,经省人民政府审核同意,报广播电视部批准。

音像制品出版单位对所录节目享有出版权,未经出版单位同意,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私自翻录和改头换面复制销售。

四、凡从事音像制品复制生产的,应向省广播电视厅申请,经批准后报广播电视部备案,并须与音像制品出版单位签订复制合同,按合同规定进行生产。

五、凡从事音像制品销售的单位和个人,需经当地广播电视部门批准,并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准营业范围,发给营业执照后方可经销。未经批准的单位,应按本办法规定补办手续。

经销的音像制品必须是国家批准的出版、复制单位的产品。

六、教育、科研、新闻和图书出版等单位为教学、科研和其它业务需要编制的供交换的音像资料和供播出的音像制品,只限在本系统内使用和与其他单位交换使用,不得以任何方式投放市场,如需公开出版发行,应选育像制品出版单位办理。

七、新闻、科研、教育、卫生、文化、图书出版等单位,因业务需要进口音像制品,必须按国务院批转广播电视部《录音录像制品管理暂行规定》办理报批手续。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进口和在市场上销售海外音像制品。

各单位进口的业务性录像带,

检察机关同步录音录像问题的研究 篇6

【摘 要】同步录音录像既有保障人权的功能,又有固定证据的功能。公诉人出示同步录音录像证据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指控犯罪,其直接意图是证明侦查讯问程序的合法性和妥当性。当它以视听资料形式出现时,则不存在因程序违法而被排除的问题。

【关键词】 同步录音录像;功能;证据合法性

最高人民检察院于2005 年出台了《人民检察院办理职务犯罪案件讯问犯罪嫌疑人实行全程同步录音录像的规定(试行)》,决定从 2006年3月1日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全程同步录音录像工作。经过数年努力,同步录音录像工作已经取得了明显的实效。在这个过程中,也有一些相关的法律问题逐渐凸显,对其中有些问题的看法却仍然有待澄清。

一、同步录音录像的功能

从保障人权的角度而言,同步录音录像由于实行讯问人员、录音录像人员分离的制度,对于正在进行讯问的人员构成一种有力的约束,使其讯问行为处在现代录音录像技术的监控之下,可以有效地防止刑讯逼供、威胁、引诱、欺骗以及其他非法讯问手段的使用。从固定证据的角度而言,同步录音录像一方面可以将犯罪嫌疑人的回答以视听资料的形式加以固定,防止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将来审查起诉、审判程序中翻供;另一方面,同步录音录像也同时固定了侦查人员的讯问工作,可以作为证明侦查程序合法的有力证据,以及防止犯罪嫌疑人提出的侦查人员对其实施刑讯逼供等不实指控的有力武器。

二、控辩双方出示同步录音录像证据的问题

1.控方出示同步录音录像证据的问题

《人民检察院办理职务犯罪案件讯问犯罪嫌疑人实行全程同步录音录像的规定(试行)》第十五条规定:“案件审查过程中,人民法院、被告人或者辩护人对讯问活动提出异议的,或者被告人翻供的,或者被告人辩解因受刑讯逼供、威胁、引诱、欺骗等而供述的,公诉人应当提请审判长当庭播放讯问全程同步录音录像资料,对有关异议或者事实进行质证。”从该规定来看,公诉人出示同步录音录像证据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指控犯罪,其直接意图是证明侦查讯问程序的合法性和妥当性。因此,被告人在侦查阶段的供述,只要程序上不存在瑕疵,通常都具有证据资格,具有可采性。当控诉方在上述情形下出示同步录音录像证据资料时,该证据资料在证据种类上其实同时具备双重属性:同步录音录像资料既属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因为该录音录像资料的内容可以直接证明犯罪嫌疑人供述中包含的犯罪事实;同时,该录音录像资料又作为反驳辩方指控的依据,可以用以证明侦查讯问程序的合法性。笔者认为,只要满足了《规定》中列举的条件,同步录音录像资料都应当具有可采性。

2.辩方申请出示同步录音录像证据问题

如果存在同步录音录像证据,控诉方没有主动出示,被告人可否申请法庭强制控方出示?如果控方拒不出示,法庭可否对控方作出不利的推论?对此,《规定》第十五条并没有规定;实践中,控方往往以录音录像资料涉及国家秘密为由,拒绝向法庭披露。笔者认为,如果辩方请求控方出示侦查讯问程序中的同步录音录像资料,以此证明侦查讯问程序违法,则控方有义务将侦查讯问中录制的音像资料予以披露;法庭有权强制其披露;如其仍然拒绝披露,法庭应当作出不利于控方的推论。理由是,既然侦查讯问程序的合法性已经受到质疑,而证明该程序合法性的“最佳证据”又掌握在控诉方手中,控诉方却拒绝提交该证据,则自然让人感觉控诉方一定有什么事情需要隐瞒。

三、作为视听资料的同步录音录像证据的合法性

当同步录音录像资料作为视听资料,用于证明对犯罪嫌疑人的侦查讯问程序合法时,可否因为属于非法证据而被排除?笔者认为不会。理由分析如下:

第一,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目的在于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宪法权利不受恣意侵犯。因此,只有在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作为公民的宪法权利存在受到侵犯的可能性的场合,才可能会适用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同步录音录像并不涉及犯罪嫌疑人宪法权利的保护问题,对侦查讯问过程进行录音录像,不会侵犯犯罪嫌疑人任何宪法权利。

第二,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往往着眼于侦查机关的取证行为是否合法。从这个角度而言,同步录音录像证据不存在违法的可能性。同步录音录像并不需要征求犯罪嫌疑人的同意。因此,不存在“强迫”犯罪嫌疑人录音录像的问题——即使是强迫的,也是合法的,因为犯罪嫌疑人无权拒绝。

第三,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国家安全部于2010年7月发布的《关于办理死刑案件审查判断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十八条规定:“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视听资料,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一)视听资料经审查或者鉴定无法确定真伪的;(二)对视听资料的制作和取得的时间、地点、方式等有异议,不能作出合理解释或者提供必要证明的。”以上规定亦表明,同步录音录像资料作为一种视听资料,只有在无法确定真伪,或者对制作过程、取得的时间、地点、方式等有异议并且不能提供解释或者提供必要证明时,才需要予以排除。

参考文献:

[1]王振川.坚定不移地实行讯问全程同步录音录像制度[J].人民检察,2007(08)

录音录像系统 篇7

检察机关对讯问职务犯罪嫌疑人实行同步录音录像,这是检察机关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保证职务犯罪侦查权正确行使的一项重要举措。新的刑诉法对这项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检察技术人员如何适应检察工作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如何发挥技术职能做好同步录音录像工作,这是对当前借助信息化平台,深化办案管理机制改革,以实际行动推进检察业务、队伍和信息化“三位一体”建设所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明确职责,为讯问活动合法性提供有力证明

在以前实行的侦查讯问模式中,审讯完全在封闭状态下进行,既没有律师介入,也没有录音、录像的记录和再现,以致犯罪嫌疑人翻供时有发生,并多将原因归咎于检察机关违法讯问上,而现行讯问方式的不公开,也容易造成人们对讯问活动合法性的质疑、误解甚至恶意中伤,严重损害了检察机关的执法形象。

同步录音录像工作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的规定,严格实行“审录分离”的原则,讯问人员与录制人员相分离,检察技术人员在办案部门讯问犯罪嫌疑人时全程参与,具有作好技术保障,提供技术支持,承担同步录音录像资料的录制、复制、备份、移送归档、设备的管理与维护等工作职责,用同步录音录像的科技手段,把讯问活动真实、完整地记录下来,把检察人员的讯问活动置于阳光之下。这既是对侦查讯问整体情况的全面跟踪记录,可以证明讯问过程的合法性,固定犯罪嫌疑人的供述,避免翻供;同时检察技术人员参与当场同步录音录像,可以把侦查讯问活动置于监督之下,从制度层面遏制刑讯逼供等违法问题的发生,促进侦查人员增强侦查讯问水平,逐步消除口供主义的影响,提高查办职务犯罪案件的质量。

二、严格程序,加强对检察审讯人员的监督

进行同步录音录像的技术人员要严格执行高检院和上级院下发的实施细则,严格履行审批程序,加强对侦查人员讯问活动的监督:一是严格遵守刑事诉讼法第91、92、93、94条的规定;二是不能使用刑讯逼供和以威胁、引诱、欺骗以及其他非法的方法获取供述;三是讯问开始前,必须要明确告知犯罪嫌疑人,正在对讯问进行同步录音录像;四是如果犯罪嫌疑人没有可能脱逃、行凶、自杀、自伤或者其他危险行为的,不应使用戒具。对审讯人员讯问过程中的刑讯逼供、体罚等违规行为,技术人员要及时提醒和制止。对于讯问人员在讯问中出现的威胁、引诱等言词,检察技术人员及时制止更正,以保证在同步录音录像过程中,犯罪嫌疑人交待的客观性。侦查人员在讯问犯罪嫌疑人的时候,可以对讯问过程进行录音或者录像;对于可能判处无期徒刑、死刑的案件或者其他重大犯罪案件,应当对讯问过程进行录音或者录像。录音或者录像应当全程进行,保持完整性。

三、规范操作,严格遵守高检院提出的四项原则

最高人民检察院对同步录音录像工作规定了四条原则:客观真实、全程录制、程序规范、严格保密。在工作中要严格执行四条原则,并按照《人民检察院讯问职务犯罪嫌疑人实行全程同步录音录像技术规范》予以操作,同时还要注意以下问题:

1、讯问场景录制。要严格按照高检院的技术规范要求,同时录下三个画面,一是审讯室的全景,二是犯罪嫌疑人的正面,三是犯罪嫌疑人的局部特写画面(如犯罪嫌疑人签字等),并注意反映犯罪嫌疑人在讯问过程中面部表情和躯体势态的变化。

2、讯问场景的连续性。一是对每一次讯问过程的录音录像必须要全程连续不间断。二是技术人员在录音录像的同时要制作录音录像记录,载明录音录像事由、开始时间、中止时间和原因、犯罪嫌疑人离开录音录像范围的时间和原因、录音录像结束时间和原因,以及录音录像制作者的签字,从而对录音录像过程中的情况加以全面反映。

3、录音录像资料的保存。同步录音录像后,需犯罪嫌疑人对视听资料加以确认签字后封存。为保证所形成的录音录像带母带不必要的磨损,应当同时制作两份,一份作为母带,由技术人员封存后交档案管理人员管理,另一份作为视听资料证据,交侦查人员保存。

四、提高素质,适应检察技术工作需要

检察机关讯问职务犯罪嫌疑人实行同步录音录像,使检察技术人员不单成为讯问活动的参与者,也成为讯问活动的监督者,这对检察技术人员的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一是技术人员要迅速加强法律知识、检察业务的学习,要懂法、知法、严格执法,尽职尽责。同时,要提高设备的熟练操作、保养和维护等技术水平,练就过硬的技术本领,及时、准确地完成每一次审讯的全程同步录音录像任务。二是必须促进侦查人员讯问方式、思维方式的转变。促使侦查人员做好讯问提纲,在讯问技巧和策略上多动脑筋,在讯问中注意摆事实、讲道理,文明讯问,提高侦查讯问水平,接受技术人员监督,逐步消除口供主义产生的影响。三是要证明讯问过程的合法性,固定犯罪嫌疑人的供述,避免翻供。事后一旦对侦查讯问活动形成笔录的合法性产生争议时,技术人员要通过讯问过程中获取的相关视听资料证据加以证明,解决争议,保证侦查人员免受无根据的刑讯逼供及其他指控,尤其可以消除犯罪嫌疑人事后随意翻供的条件。通过对讯问职务犯罪嫌疑人实行同步录音录像,促使职务犯罪侦查工作和检察技术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

上一篇:通信运营企业预算管理下一篇:教学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