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音新闻

2024-04-28

录音新闻(精选6篇)

篇1:录音新闻

教学目标:

一、体会参试人员为祖国做贡献的战斗精神。

二、了解录音新闻的特点,理解本文口语和书面语相结合的特点及其效果。

三、学习本文安排顺序的合理性,锻炼提高学生研究分层次的能力。

四、培养学生表现、创造的意识和能力------模拟播音,体会播音时应有的感情、语速、语调。

教学重点:

一、体会参试人员为祖国做贡献的战斗精神。

二、了解录音新闻的特点,理解本文口语和书面语相结合的特点及其效果。

三、学习本文安排顺序的合理性。

教学难点:

一、培养学生表现、创造的意识和能力------模拟播音,体会播音时应有的感情、语速、语调。

二、锻炼提高学生研究分层次的能力。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研讨探究。

教学过程:

一.模拟播音,导入新课:

1、播放学生朗读课文的录音

(展示学生劳动的成果,激发学生兴趣,总体感知课文,了解“录音新闻”的特点。)

2、“录音新闻”的特点:文字报道和现场录音结合运用,更真实、更全面地报道事件。

二.出示本课时学习目标:

1、了解录音新闻的特点;

2、学习本文安排顺序的合理性;

3、培养学生表现、创造的意识和能力------模拟播音;

4、体会参试人员为祖国做贡献的战斗精神。

三、速读课文,正音正字:

1、注音:参数经纬()停泊()运载()气氛()

2、填字:Shùn间沉jì

3、改错别字:重容不迫欢呼鹊跃自立更生

四、理清脉络(检查预习)

1、这则新闻报道了什么?以什么为顺序报道的?

[提示:我国运载火箭水下发射成功的过程。时间为序。]

2、找出文中表明时间的词语。

3、小组讨论、理清课文的总体结构,并概括大意。

归纳:本文是一则事件通讯。按内容、时间顺序,可分三个部分:

㈠1―7段,报道火箭发射的情况。

㈡8―15段,报道火箭落水的情况。

㈢16段,报道对发射海区指挥部负责人的采访。

五、赏析课文第一部:

㈠、选拔一小组,模拟播音第一部分。大家赏评。

㈡、试给第一部分层次。小组讨论,分出层次:

第一层(§1)总体介绍,吸引听众。

第二层(§2-4)写火箭发射的准备。

第三层(§5-7)写火箭的发射。

㈢、讨论探究题

1、第二段用12个字写发射区的景色有什么作用?播音时应用怎样的情感、语调、语速?

2、第三段写“一小时准备”,用了哪些表时间先后的词语?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第三段中哪一句运用比喻手法?有何作用?

4、第五、六段描写操作手沉着冷静、果断,表现出他什么样的气质?

讨论探究题答案提示:

[“首先、接着、最后、不一会”等词语][使条理清楚。][“像一条大鲸鱼”;具体、准确、形象。][熟练而有信心。]

㈣、重点分析第7段

小组阅读、讨论:

1、本段三句话是按什么顺序组织的?

2、本段中的比喻句分别写出了什么景象?效果好不好?为什么?

[提示:1、时空顺序。

火箭刚出海面→升高了,腾空而去→越飞越高,直至消失。

2、前一句写出了火箭尾部火焰使海水翻腾的壮观景象。后一句写火箭腾空直上的壮观景象。比喻恰当、形象。]

3、如果你是播音员,看到如此景象,会以怎样的感情、语速和语调来播音呢?

[提示:充满激动之情,语速渐快,语调趋兴奋]

4、各自有感情地朗读,后全班齐读。

六、布置课外活动

1、今晚收看央视7:35《焦点访谈》,注意揣摩主持人播音的情感、语速、语调。

2、各人把课文再模拟播给家长听,请家长评论。

第二课时

一、复习过渡:

理清脉络:

本文是一则事件通讯。按内容、时间顺序,可分三个部分:

㈠1―7段,报道火箭发射的情况。

㈡8―15段,报道火箭落水的情况。

㈢16段,报道对发射海区指挥部负责人的采访。

二、出示本课时学习目标:

1、理解本文口语和书面语相结合的特点及其效果。

2、锻炼提高学生研究分层次的能力。

3、进一步体会播音时应有的感情、语速、语调。

三、分析课文第二部:

1、试给第二部分层次:

第一层(8、9)过渡段,总介下文。

第二层(10-11)写测量船上的测量情况。

第三层(13)写直升机的测量情况。

第四层(14、15)写现场人们的激动和欢呼。

2、探究:这部分中哪些文字表示是现场直播?有什么作用?

[提示:“实况”、“混播”部分。在报道的同时播放录音,更增添了新闻的真实感。]

3、播放“汽笛声”、“国歌声”的作用是什么?

[提示:烘托严肃的气氛。]

四、讨论第三部讲话的含义:

讲话共有哪三层意思?

[提示三句话的关键词:“很成功”,“独立自主、团结奋战”,“更大的贡献”]

五、总结本文的特点:

(一)、写作特点:

1、录音新闻的特点。

2、合理安排顺序,使条理清楚。

(二)、语言特点――口语和书面语言的自然结合。

第8-15段两位记者不同的播音尤其体现了这一点。

刘长乐多口语,麻振铎多说术语,这由报道的侧重点不同决定的。

六、语言训练:

1、运用恰当的感情、语速、语调来模拟播诵8―10段和14、15段。注意找准感觉。

2、结合运用口语和书面语,模拟现场报道――星期一早晨本校升国旗仪式的场面。

七、布置课后活动(供选择)

1、模拟记者现场报道的口吻,采写一则短新闻。

2、全班分成若干小组,以课文为主要材料,举行模拟现场报道竞赛。

篇2:录音新闻

1、掌握录音新闻的形式与其他新闻的异同。

2、了解我国运载火箭发射试验成功的`盛况。

教学重点

1、弄清新闻的基本特点和结构。

2、学习语言,训练朗读。体会新闻语言的简洁、生动,准确以及在播音时应有的感情、语速、语调。

二、互动导学

自主学习

1、给加点字注音:

翱 硕大 悫 顷刻 下锚停泊

运载 三年五载 荧光

2、朗读课文,本文很明显有两种文字,一是黑体字,另一种是括号内的字,你能说出这两种文字的不同作用吗?

3、分角色朗读(模拟播音)

4、再次读课文,了解火箭发射过程。找出新闻的标题和导语。

5、在这则新闻中,括号里的文字是对录音内容的说明,这些文字去掉与保留有没有不同?

6、“录音新闻”的特点是什么?

三、当堂检测

1、改正错字:波光鳞鳞 喜型于色 拨地而起 萤光屏 运栽

2、课文第3段写“一小时准备”,用了哪些表时间先后的词语?使用这些词语有什么好处?

3、品读第7段,回答问题:

(1)三句话的顺序是怎样安排的?

(2)一、二句话中所用的比喻好在哪里?

(3)这段在播音时应有怎样的感情。语速。语调?

4、课文最后一段中,发射区指挥所负责人的讲话包含几层意思?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四、学后反思

学完这篇文章,你可能会有一些感想,写下来吧:

五、友情提示

新闻,又称消息,通常分为动态新闻、综合新闻、典型报道和新闻评述四类。

其中动态新闻是报纸、广播最常用的一种。它报道的是国内外最新发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气象、新成就。

新闻结构:标题、导语、主体、结语、背景。

标题:可以分为引题、正题、副题。

导语:“电头”后的第一句,第一段文字,用来提示消息的重要事实。

主体:消息的主干,是集中叙述事件,阐发问题和表明观点的中心部分。

结语:一般指消息的最后一句或一段话,是消息的结尾,它可有可无。

背景:是事物的历史状况或存在的环境、条件,是消息的从属部分。

新闻特点:立场、观点鲜明,内容真实、具体,反应迅速,语言简明准确。

篇3:广播录音新闻制作方法分析

关键词:广播录音新闻,制作方法,采访设备

随着新闻媒体事业的发展, 我国的各级新闻单位, 例如中央、省、市等媒体的新闻关注越来越强, 经常会出现跨区域新闻采访报道, 新闻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目前, 电视和报纸已经成为新闻采访的常态, 而且近些年出现了网络媒体平台, 以及全民可以参与的随身新闻视频录制, 在设备技术上也已经满足日益的要求。尽管如此, 广播新闻仍然是主流的新闻传播方式之一。尽管广播新闻没有视频画面, 只有声音, 但仍然在众多的报道方式中脱颖而出的关键就是在于在跨区域的远距离报道中实现广播的快速、真实、有效的特点。

关于广播新闻的传播目前有多种形式, 例如电视、报纸、网络等等, 电视具有生动形象、传播迅速、实时性强、使观众及时的跟踪状态的特点;而报纸的特点在于具有良好的可保存性和便携性, 一般来说读者可以随时看, 也可以给别人看, 互相收藏。网络则较为方便、且信息量大、链接性较好。本文介绍了广播录音新闻的特点以及制作设备和后期制作方法, 以期为广播录音新闻制作方法的不断优化提供一定的参考和依据。

1 广播录音新闻的特点

录音广播新闻是广播形式的一种, 其中又可分为录音会议、录音讲话、录音通讯、录音采访等, 这几种录音新闻的即时性非常强、带给人们比较强烈的现场感觉, 这种现场的效果不同于报纸新闻、也不同于电视现场直播或者转播等传播形式, 而是采用先声夺人的手法, 让人听到音响就眼前浮现出当时的情景。

录音广播新闻的一个成功的录音报道具有一定的简短性, 时效性, 它最大的特点就是借助播报现场的设备进行播报。对于新闻的报道, 一定要事实清楚, 具有严谨的新闻性。所以播报对象例如记者等在报道时要保证语言清楚, 语序条理, 简练而且要有一定的逻辑性。正是由于录音广播新闻受到时间的限制, 所以对于记者和采访对象有一定的要求, 二者的语言要保证合适的速度, 同时在清晰度以及语言的简练上也有要求, 尤其是不能带来歧义等。

一篇好的录音新闻或者说一个成功的录音报道一般来说长度非常短, 长的可能是3~5min, 短的甚至只有几十秒, 但在这短短的时间里要表述的内容很多, 信息量可能较大, 所以要保证主题必须鲜明。

2 广播录音新闻的设备

近年来, 随着数字音频技术、便携录音设备和音频工作站在广播领域的广泛应用, 广播录音新闻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 新闻采访和制作过程中遇到了许多新设备, 面临这一些新技巧, 熟练掌握, 合理利用, 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1 合适的广播机

目前主流使用的广播机有多种, 每个型号各自具备不同的特点, 另外在音频存储格式方面也不同, 例如BK-2001自动广播程控机及与之配套的FQ-2001广播分区控制器, 功能较强大, 可以外接立体声话筒, 主要功能是按周循环自动播放新闻, 对于扩音设备, 可以对其进行设定自动开机和关机, 播音工作的进行脱离人工操作, 保证进行精确的广播。对于收音机及录音机, 其电源管理更加开放化, 更加有利于提前对收音节目进行设定, 或者已经录制好的节目。该设备配备的广播分区控制器能够进行自动分区广播。其工作界面为中文, 人机对话界面生动形象, 操作简便, 可设置不同工作程序, 用户可根据时令的变化选择相应的工作程序。对于遥控型产品采用无线遥控方式, 有效距离达500m, 可实现遥控开关扩音设备及点播曲目, 性能指标包括电源电压、能耗、工作环境的温度和湿度以及最大误差等。

2.2采访话筒的选用

采访话筒的选用不仅要具备便携性、而且对于录音的长度和质量的要求也较高, 而且在某些使用环境下具备稳定性。采访话筒储存的文件格式要有适应的管理和编辑软件, 而且还要可以进行格式转换, 便于使用音频处理软件进行后期制作。采访话筒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调整话筒灵敏度, 注意控制录音音量的大小, 并且在录制后, 一般使用软件进行后期的降噪、剪切, 一定在新闻采访过程中注意录音环境以及使用方法。例如在室内进行专访时, 录制过程中可以近距离, 通过人声的距离感表达、突出主题;而在室外时, 必须要使用防风设备, 排除外界干扰。

3 广播新闻后期制作中的常用处理方法

3.1 把握合理的音频参数

音频文件有很多参数, 例如音频平衡比、降噪比、采样率、音频电平等等, 这些都是最基本的音频文件参数, 音频参数的调节虽然与采访内容无关, 但基本的音频文件参数的正确能够直接影响到录音新闻的质量高低。比如说对新闻施加背景音乐时, 背景音乐的响度要低于播报的响度的50%, 录制方式通过现场混播的方式、电平设定约为6d B左右, 如果音频文件还需要一定的记者旁白时, 电平参数要相应提高, 尤其是在嘈杂的环境下, 从而提高音频内容的清晰度。另外还要把握好声道平衡, 控制好左右声道的相位, 在音频的生成过程中不能仅仅简单的复制两个录音声道, 极易导致音频相位抵消, 从而导致播出过程中音响变小且音色变浑的现象。

3.2 掌握音频剪切技巧

对于以前的音频剪切, 主要采用的是传统的线性剪切方式, 目前出现了专门用于音频剪切的新型音频处理工作站软件, 它的最大特点就是把所有的音频转化为可视符号, 就像以前的文字稿件编辑那样, 通过非常形象化的电脑屏幕的软件界面队音响素材进行相应的编辑, 例如拖拽、删除、粘贴、合并、读写、画线、拷贝、保存、切割、放大、锁定、淡入淡出、掐头去尾等等功能操作, 非常生动形象而且比较简便, 如果发生误操作, 仍可以通过取消功能进行重做, 大大改善了效率。

3.3 内容补录技巧

如果在新闻音频的录制过程中出现了内容缺失等现象, 可以随时对其补录。对于同期录音采访, 随错随补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方式。随错随补要注意一些问题, 例如注意选择录制现场, 否则录制的环境差别较大, 音色、音量、情绪上都很容易让人听出。或者录音室内一次补录也可以。以免给人造成连贯性差, 听众的耳朵很容易识别出剪切的痕迹。

3.4 成品合成技巧

录音新闻制作的后期工序中的关键就是音频的合成, 在通过软件对音频文件素材进行剪切、调整等操作后, 通过音频合成才能形成完整的一篇录音新闻作品。合成之前要调整好各声音素材的音量的大小以及素材的顺序及位置等, 合成之前可以试听一下, 然后对重要的音频素材单独保存, 注意素材的备份。

4 结论

在广播录音新闻的采访和制作中, 必须要掌握广播录音新闻的特点以及制作设备和后期制作方法, 满足作品对技术的具体要求。只有这样才是做好广播录音类新闻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毛伟坚.广播录音新闻制作技巧[J].科技传播, 2012 (4) :5, 76.

[2]刘晓玲, 谭兵.论录音制作在广播节目中的作用[J].科技风, 2011 (4) :180.

篇4:广播新闻中现场录音的“巧”用

【关键词】广播新闻 现场录音 巧妙运用

在新媒体层出不穷的时代,作为传统媒体的广播仍然以其独特的优势,在媒体中占据一定的位置,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随着各种媒介竞争的日趋激烈,广播市场份额远不如从前。发挥好广播以声音传播为主的优势,巧妙地在广播新闻中运用好现场录音,是提高收听率的关键所在。

一、广播新闻中现场录音的不当运用与不愿运用

1、现场录音过长

随着各种媒介的不断涌现,广播听众的减少已是不争的事实,因此,广播新闻的信息来源也渐少。目前,广播新闻存在着新闻信息量少,单条新闻过长等普遍现象。有时为了凑足一档新闻,在新闻条数不足的情况下,只能拉长单条新闻的长度,把采访的现场录音大段地运用到新闻稿件中,不知道现场录音什么地方该用,什么地方不该用。这样不仅影响了一篇新闻的整体布局,也使新闻显得冗长、拖沓,不能突出主题,使听众听了很长时间不知要表达什么,产生厌烦。

2、现场录音混杂

新闻现场环境复杂,现场录音要视新闻现场环境而定。通常情况下有会议采访录音,人物采访录音,重大活动、突发事件采访录音等。一般情况下,会议采访、人物采访现场比较安静,只有主要人物讲话的声音,没有什么其他声音,采录的声音都比较清晰。而重大活动、突发事件等现场人多物多,各种声音都有,音响就复杂得多了。有时正是有了这些复杂的声音,才更能给听众有身临其境的现场感,并起到很好的传播效果。但有的现场录音为了追求现场效果,把各种声音都不分主次轻重,一股脑儿均衡地录下来,在新闻制作时随便插上一段,播出后听众不知道是什么声音,分不清主次,给人感觉现场一片混杂,没有主题,从而达不到预期效果。

3、不采用现场录音

录音设备是广播新闻记者出门采访的必备工具,广播的优势就是以声取胜。广播新闻既要有播音员的声音,也要有现场录音的声音,这样才能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现场录音要求记者必须亲临现场,尤其是发生突发事件时,记者必须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有的记者为了省事,根本不到新闻现场,在主办方拿份资料,收份电子邮件就写出一篇稿子,这样的新闻不可能有现场录音。还有的记者虽然到了现场,也录了音,并且录了很多,回来后嫌麻烦不愿采用。要在大段的录音中找到自己需要的音响,费时又费力,不如不要录音全用文字来得快。

二、广播新闻现场录音的“巧”用

1、现场录音需视新闻需要而定

广播新闻用不用现场录音,用多少现场录音,这都要根据稿件的需要。要把握新闻稿件的特点,该用的地方不能少,不该用的地方不能用,做到文字和录音的完美统一。广播新闻现场录音的目的,是用来表达、烘托、升华主题,运用得好可以达到文字达不到的广度与深度。2011年度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广播消息《高举国旗,呼唤救援》,在开篇就用了救援直升机的声音压混,先声夺人,一下把听众带到了冰天雪地的抗雪救灾现场,让观众切身感受到救援现场紧张的气氛。这种直升机的现场录音不仅用得好,而且用得巧,达到了文字达不到的效果,现场感强,听后感人至深。

2、出色的现场录音能增强新闻的感染力

一篇高质量的广播新闻,应该是文字和声音的完美结合。当今,各种媒体竞争激烈,为了增强现场感和可听性,充分发挥广播特色,广播新闻中已很少没有现场录音的。但现场录音要在广播新闻中充分发挥作用,为新闻增色,也不是件容易的事。笔者所在县有一名山村教师,用毛笔抄写普法文章,张贴在村头的墙上,已连续义务普法二十多年,获得过全国普法先进个人,精神十分可嘉。2000年,他已七十多岁,身患癌症,但仍然经常从病床上爬起来抄写普法文章。为了解老人普法的精神动力,走进其内心世界,在他患病期间,笔者三次坐着三轮车,来到二十多公里以外的老人家,在病床前与老人进行长时间交流,并录下了谈话内容。在通讯《不泯的普法情》中,笔者不时穿插老人在病床上虽然声音微弱,但仍具有坚定普法信念的话语,增强了新闻的感染力,听后十分感人,这篇通讯也获得了当年度的安徽广播电视新闻奖。

3、间接的现场录音并不比现场录音逊色

很多情况下,记者到达采访现场时,事件已经过去,要录当时新闻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声音是不可能了,这时怎么办?千万不能制造音响录假音,这样反而弄巧成拙,失去了新闻的真实性,也是新闻记者职责所不允许的。这时可以采访当事人或知情人,用他们的声音来弥补没有现场录音的不足,这种间接的现场录音同样可以达到现场录音一样的效果。上世纪九十年代末,笔者所在县某镇去广州打工的一批民工党员,在广州成立了一个驻粤党支部,党支部成立后,支部一班人为在粤打工的老乡办了很多事,并发展了多名新党员。2002年11月底,笔者去采访,正好该镇的党委组织委员刚从广州参加驻粤党支部大会回来,组织委员说在会上又有3名新党员举行了入党宣誓。为此,笔者临时采访了组织委员,同时录下了与他的谈话。根据掌握的这些信息,笔者写了一篇广播录音通讯《创业路上的“航标灯”》,并采用那名组织委员的一段话,作为开篇语:我们就在大饭店里,龙记饭店,举行了一次宣誓大会,在那种场合下,把党旗挂起来……。组织委员说的饭店,就是他们镇在广州打工的党员吴小龙开的饭店,当时好多路人都在外面观看,饭店里挂着党旗,这是在干什么?听众一听就有新奇感。组织委员谈驻粤党支部活动情况的间接录音丝毫不比现场录音逊色,这篇新闻后来获得了当年度安徽广播电视好新闻评比一等奖。

4、通篇新闻以现场录音为主

有的广播新闻文字很少,通篇以现场录音为主,一般都是运用在广播消息中,因为消息的时间不长,现场录音可以运用得紧凑、不拖沓,牢牢地吸引听众。这种广播消息,通常以对话为主,比较简短,听起来不使人感到厌烦。2010年度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广播消息《农民女代表顾双燕对话温家宝总理》,全篇时长3分57秒,只用了不到200个字,其余全是现场对话录音,现场声音非常清晰,对话生动、亲切、风趣,极具吸引力和感染力,让人感觉就在现场聆听总理与代表的交流。这篇消息的现场录音运用可以说是把广播的声音特点和魅力发挥得淋漓尽致。□

(作者单位:安徽南陵县广播电视台)

责编:姚少宝

篇5:录音新闻教案

课题:《录音新闻》

主备人:缪晓燕

审核人:李红 日期:2013.05.06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运载火箭水下发射成功的情况,学习参试人员团结协助、为国做贡献的精神。2.了解录音新闻的特点,模拟播音,提高口头表达能力。3.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口语和书面语自然结合。

教学重难点:

1.了解我国运载火箭水下发射成功的情况,学习参试人员团结协助、为国做贡献的精神。2.了解录音新闻的特点,模拟播音,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二、预习检测

1.你能又快又准地读出下列画线字的字音吗? 翱翔 潜艇 瞄准 顷刻 下锚 海域 盘旋 气氛 木铎 悫 2.你能正确区别下列多音字吗? 高着 着急 着陆 看着 着意 着魔 zhāo zháo zhuó zhe zhuó zháo 人参 参阅 参错 参差 参劾 shēn cān cēn cēn cān 3.简介故事背景:

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在航天事业上取得了长足发展,以“长征”系列火箭为主的火箭发射,震撼了全中国人的心。限于当时国内生活条件的制约,电视还未能在家家户户普及,所以录音报道这一火箭发射的盛况,显得极为重要。为了让更多的人清晰、形象地了解这一过程,电台作了较大规模的实况录音报道,在报道中,现场的声音、解说员的解说、现场观众的欢呼聚为一体,营造了强烈的现场氛围,让听众如同身临其境。

三、合作探究

1、本文很明显有两种文字,你能说出这两种文字的不同作用吗?

黑体字报道的是事件,括号内的字是现场录音,是对录音内容的说明。文字报道和现场录音结合运用,更真实、全面地报道了事件,这是录音新闻的主要特点。

2、本文采用了什么顺序,报道了哪些内容? 时间顺序

一、报道火箭发射的情况(1-7)写火箭发射的准备 写火箭的发射

二、报道火箭落水的情况(8-15)写测量船上的测量情况 写直升机的测量情况 写现场人们的激动和欢呼

三、写对发射海区指挥所负责人的采访(16)3.课文最后一段中,发射区指挥所负责人的讲话包含几层意思?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1)发射很成功

(2)强调成功发射是由于贯彻了独立自主的方针,是由于全体人员的团结奋战。(3)表达了全体人员再做更大贡献的决心。

四、个性展示 模拟朗读

要求: 1.分小组模拟播音,每组同学分好角色,主要有播音员、记者、现场人物;

2.注意广播语言的特点:口语化、简洁化、生动性。

五、整合提升

说说录音新闻有什么特点?

1.由文字报道和现场录音结合起来报道有关事件。

2.更加丰富新闻报道的内容,增强真实性,使听众有如临其境的感觉。3.比一般广播稿能更全面、更具体、更生动地报道事件的具体情况。

六、检测反馈

默写字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说说录音新闻有什么特点?

二、合作探究

1.这篇课文的解说为什么给人印象很深?阅读课文,请结合具体语句分析原因。报道火箭发射实况,解说具体生动,多处运用描写手法,如写火箭出水:橘红色火焰、雪白的浪花、蔚蓝色的海面,伴以呼啸声、欢呼声,绘声绘色,绚丽多彩。文中还多次运用比喻,如“像一条大鲸鱼”、“活像一朵硕大的莲花”、“如同一条出水巨龙”,等,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如:(1)最后是一艘装有运载火箭的发射潜艇,它像一条大鲸鱼从水面行驶到海区以后,慢慢潜入水下。

采用了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的描绘了潜艇下沉时的动作,场面壮观、庄严、肃穆,过程有条不紊,衬托了操作者的沉着、镇定,表达了作者内心的紧张、喜悦、激动。

⑵这时候,人们看到火箭尾部喷出的橘红色火焰,立刻使海水剧烈地翻腾起雪白的浪花,活像一朵硕大的莲花,怒放在蔚蓝色的海面上。

采用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了火箭发射出海时海面翻腾起雪白的浪花的情形,场面壮观、气势宏伟、色彩绚丽,表达了作者面对此景的激动、兴奋、赞美之情。

三、个性展示一 读一读,体会语言特点

作为广播稿,对语言有特殊的要求,这一点从日常的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中有所了解,而录音广播稿由于有许多现场报道和采访,对语言的要求就更明显,尤其是播音所应有的感情、语速、语调,要求更高。

结合课文内容,完成探究练习三,体会在播音时所应有的感情、语速和语调。

四、个性展示二

作为广播稿,对语言有特殊的要求,要求口语和书面语言相结合,录音广播稿由于有许多现场报道和采访,这一要求更加明显。你能从文中找出例子并说明其好处吗?

比如:“各位观众,你们好,现在向你们报道我国由潜艇水下发射的运载火箭落水的实况”“这说明雷达已经捉到目标„„”等都是口语化的表达。口语“这说明雷达已经捉到目标„„”下面紧接着的一句就是 :“并且把测得的轨道数据源源不断地输送进中心计算机。”这便是书面语言,两者结合的十分自然。

作用:既使听众便于接受,又能把有关的内容说得准确明白。

五、整合提升

文章中“录音”内容可否删去?为什么?

1.不能删去,录音内容介绍了图片展的图片拍摄、选择、加工的相关信息,与文字报道结合运用,更具体、全面、生动、细致地报道了事件,丰富了新闻报道的内容。

2.同时,由于录音内容来源于市容委总工程师,这样便增强了报道的真实性,缩短了听众和事件发生现场的距离,营造了现场感、情境感,令人信服,让人身临其境。3.删去新闻会显得内容单薄、缺乏吸引力,所以不能删。

六、检测反馈

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你知道了哪些东西?

板书设计:

篇6:录音新闻教学设计

记者音: 火箭发射

火箭落水 采访负责人 负责人录音 背景音: 巨响、欢呼 汽笛、国歌

口语与书面语结合 语气、语调、语速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录音新闻】相关文章:

《录音新闻》教学设计04-27

录音棚录音流程范文06-13

录音技术05-14

英语录音05-21

整理录音范文05-18

录音声学教案04-17

剧组录音合同04-18

听英语录音04-30

英语范文录音05-05

录音技术306-18

上一篇:青春誓言励志作文下一篇:税务信息化复习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