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题解题策略

2024-06-30

选择题解题策略(精选十篇)

选择题解题策略 篇1

根据选择题的构成, 解答选择题应遵循“审题干, 重分析, 明立意;审联项, 重关系, 明要求;审题肢, 重方法, 判正误”的基本原则。下面以近几年江苏高考政治试题为依据展开论述。

一、审题干, 重分析, 明立意

(一) 审题干的前提:审题干类型

高考纲要中明确规定考点能级是识记、理解、运用三个依次递进的等级, 相应地反映在选择题中也就有三种类型的题型。

1. 识记型选择题。

识记型选择题是对哲学、经济、政治、文化、时政基本知识再认再现能力的考查, 学生普遍较容易解答。

2. 理解型选择题。

这类选择题的解答是建立在对基本概念以及基本逻辑关系的深化理解, 综合成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 加上对题干立意与题肢内容的科学严谨的分析与归纳的基础上并最终推导出正确答案。

3. 运用型选择题。

这类选择题是全面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的能力, 对于国内外经济、文化、政治等时事热点的分析、综合能力。既具有一定的理论性, 又具有很强的时事性、现实性、针对性;既让学生巩固了知识, 又深化了学生的思想信念。

(二) 审题干的关键:重分析, 分层基础上归纳出各层有效信息

在审核题干类型的基础上, 首先要贯彻分层原则。把题干划分为相对独立又有机联系的若干知识层次, 使问题的分析更具针对性与明确性。题干分层可以依据并列、递进、转折、对比、因果、条件等逻辑手法。

其次要贯彻归纳原则。在分层的基础上利用筛选等方法排除干扰信息、次要信息、模糊信息等及由此衍生的相关辅助信息, 从而归纳出核心信息。

(三) 审查题干的目的、宗旨与核心:明确题干立意

在科学分层、归纳出核心信息的基础上分析各信息之间的关系, 由此得出简洁的题干立意。而此题干立意为有针对性地分析题肢确定了思维方向, 缩小了思考范围, 缩短了思考时间, 提高了思考针对性, 其解题可靠性与科学性大大提高。

例题:2011年4月, 金砖国家领导人在中国海南会晤并发表了《三亚宣言》。针对当前西亚、北非以及西亚地区的动荡局势, 宣言主张冲突各方应通过和平手段和对话方式解决分歧, 中心希望相关国家和平、稳定、繁荣、进步。这表明 ()

A.主权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和灵魂

B.每个国家都尊重其他国家的正当利益

C.维护世界和平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提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各国处理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

解析依据:判断题干类型, 依据分层与归纳原则建立各有效信息之间的逻辑关联, 结合题干对题肢的规定, 最终确立题干立意。

解析:此题为理解型选择题, 题干分层的有效信息包括:动荡局势、宣言、主张、希望。层间关系:动荡局势是前提、宣言是结果, 主张与希望是宣言的内容、本质与目的, 并且主张与希望之间存在递进关系。主张“冲突各方通过和平手段解决分歧”, 其核心是主张“和平”, 希望“相关国家繁荣、进步”, 其核心是希望“发展”。至此明确题干的立意:宣言在主张和平的基础上希望发展, 显然试题求解的目的是: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辩证关系, 所以答案选C。

二、审联项, 重关联, 明要求

题干立意与题肢之间的逻辑结构也可以简化为陈述语句结构, 题干是主语, 题肢则是宾语, 联项则是谓语。联项是题干对题肢的规定性的具体体现, 这一结构决定了在解题时, 必须仔细分析题干对于题肢的联项, 即明确题干对题肢提出的角度、范围、关系、原因、条件等内在具体要求。

一般来说, 选择题的关联词分为以下几种:“因果关键词”:原因、根本原因、主要原因等, “范围关键词”:经济学原理、哲学原理、政治学原理等, “内容关键词”:措施是、制度是等, “形容词关键词”:根本、主要等, “动词关键词”:表明、说明、体现、特点等。这些关键关联词清晰地规定了题干与题肢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与要求, 在具体的答题中可以借鉴。

三、审题肢, 重方法, 明正误

还必须注重根据题干立意以及联项要求对题肢进行详尽的分析。

(一) 内容错误排除法

内容错误指概念间关系引发内容的错误, 如故意混淆相近概念、概念绝对化、概念模糊化、偷换概念、随意扩大与缩小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曲解概念规定性等的错误, 具体表现为概念间的张冠李戴、鱼目混珠、主次颠倒、以偏概全、添枝加叶、似是而非等。对此, 学生应该在平时的学习中明确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的规定性。具体方法可以是:1.内涵明确法。即深入理解概念所揭示的性质以及内在的规定性, 这是分析内容错误题肢的最有效的方法。2.外延明确法。任何概念都指向一定的范围, 对于概念范围的理解与把握也有助于对概念内涵的深入理解。3.概念的对比法。相关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以及他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加以分析对比, 找出概念间的关键区别与有机联系, 从而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二) 逻辑错误排除法

逻辑错误一般具体又可以分为:1.逻辑思维错位引发的错误, 即通常意义上理解的前言不搭后语的错误。由于题干立意的隐蔽性与复杂性干扰了题干立意的正确提炼, 加上题肢显现的信息又较为模糊, 故学生在考试中经常受陷于此。对此要科学总结归纳出题干立意, 明确提干要求, 并以此指导分析题肢的正确信息。遵循这样自上而下的分析思路并贯彻实施, 就能起到较好的效果。2.逻辑条件引发的错误。如共性与个性混淆错误, 因果倒置引发的错误, 充分条件关系与必要条件关系混淆的错误。这种错误的解决依赖于学生平时严谨的逻辑分析能力的培养。

(三) 迁移法

试卷中会出现一些题型较新、角度独特的选择题, 用其他学科的常用方法有时可以起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奇特作用。

例题:下图表示效率与收入差距的关系, 横轴x代表收入差距, 纵轴y代表效率, 原点O表示绝对的平均主义和绝对的低效率。曲线表示效率随着收入差距的扩大而变化的情况。该图表明 ()

(1) 在x1之前, 效率与收入差距成反方向变化 (2) 收入差距扩大到一定程度之后, 效率会降低 (3) 收入差距扩大具有激励作用, 效率将会提高 (4) 将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限度内有助于保持较高的效率

A. (1) (2) B. (1) (4) C. (2) (3) D. (2) (4)

解析依据:充分利用高中数学直角坐标系中的函数曲线的相关性质。

高考《理综》生物选择题的解题策略 篇2

——贵州省金沙县逸夫中学姜赟

在高考《理综》生物选择题的解答中,由于题少而分值高,如果学生在解题过程中,不能抓住解题关键,往往会失分较多,为了帮助广大考生做好选择题,笔者就多年的教学经验,浅谈生物选择题的解题策略。

一、错选的主要原因。

1.审题不慎,只求快,没有弄清题意就做答,尤其不会挖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

2.粗心大意,只看表面现象,被题目中的干扰因素迷惑;

3.相关或相似的概念混淆不清;

4.受思维定势影响,想当然地套用生活经验、习惯、做过的习题、权威等“似曾相识”的答案或问题;

5.考试方法和策略不对,信心不足造成心理紧张,或有危难情绪等。

二、狠抓审题规范,减少失分率。

1.精选精做练习题;

2.认真做好考后解题回顾和总结;

3.学会解题的方法和策略。

㈠、找画关键字词,注意限定条件:

例⒈一个基因型为AaBbCc(基因自由组合)初级精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的配子数目和种类分别是:(D)

A.4和8B.2和4C.4和4D.4和2 如果题目改为”初级卵母细胞”又如何?

例2.假设一段信使RNA上有120个碱基,其中A30个,G50个,此信使RNA控制的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最多有多少?(D)

A.60B.30C.45D.20

如果改为”氨基酸数目最多有多少”又如何?

1.审题时要特别注意以下关键字词:

⑴限定条件的种类:时间、原因、影响

⑵限定的程度:根本、直接、最终

⑶选择的方向:肯定、否定

2.常见限定条件:一个和生物体;种类和数目;染色体数目中的个数和

对数;最多和最少;主要和次要;可能和最可能;一切和绝大多数等等。

㈡、注意挖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

隐含条件是指题干中没有明确给出,而隐藏在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图形、图表、曲线、生产实践或题目给予的新信息中的条件。隐含条件是

题干的必要条件,是解题成败的关键。故应仔细阅读题干,从多角度、多

层次挖掘隐含条件,补充题干。

例1.兔子的精子细胞核中DNA重量为4×10-12g,则其受精卵进入有

丝分裂中期的DNA重量为()

A.4×10-12gB.8×10-12g

C.16×10-12gD.大于16×10-12g

隐含条件:细胞中的线粒体含有少量的DNA。故答案为D。

例2.取适量干重相等的4份种子进行不同处理:(甲)风干,(乙)

消毒后浸水萌发,(丙)浸水后萌发,(丁)浸水萌发后煮熟冷却、消毒。

然后分别放入4个保温瓶中。一段时间后,种子堆内温度最高的是()

A.甲B.乙C.丙D.丁

隐含条件:丙中还包括微生物的呼吸产热。故答案为C。

例3.下表列出了A、B、C、D四种鸟类的产卵、孵出和繁殖后代数,哪种鸟

将会得到更多的进化优势()

解题思路:一个物种种群的大小,它不取决于生殖力,而取决于对潜

在的种群增长的自然控制。而隐含条件是“淘汰数==产卵数—后代数”。

故答案为B。

㈢、排除题目中的干扰因素,切忌“想当然”

干扰因素是指命题者有意在题干或选项中附加一些与解题无关的信

息,干扰解题思路,增加试题难度。

例1.已知某人的精原细胞中有26对等位基因,不考虑交叉互换的情况

下,该人形成精子的基因组合类型最多为()

A.226B.223C.262D.2×26

本题设置的干扰因素是:“26对等位基因”。但应注意的是:一个人的体细胞中只有46条染色体或者23对同源染色体。故答案为B.例2.人的成熟红细胞没有线粒体,其呼吸作用的方式为无氧呼吸。细

菌细胞中也没有线粒体,其呼吸作用的方式是()

A.只进行无氧呼吸B.只进行有氧呼吸

C.一般不进行呼吸D.无氧呼吸或有氧呼吸

本题设置的干扰因素是:“没有线粒体,就只能进行无氧呼吸”。细

菌虽然没有线粒体,但在有些细菌的膜内侧含有电子传递与氧化磷酸化的酶,可进行有氧呼吸。故答案为D。

㈣、全面准确理解概念、原理和规律,克服思维定势,不要“想当然”

例1.已知某小麦的基因型是AaBbCc,三对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

体上,利用其花药进行组织培养,获得N株小麦,其中基因型为aabbcc的个体约占()

A.0B.N/4C.N/8D.N/16

注意:不要想当然的认为“花药离体培养”就是“单倍体育种”。故

正确答案为A。

例2.一定不存在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是()

A.卵细胞B.单倍体生物体细胞

C.胚细胞D.含一个染色体组的细胞

注意:卵细胞、单倍体生物体细胞中都有可能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染

色体组,从而有同源染色体的存在。故正确答案为D。

例3.某些地区一些玉米植株比一般玉米植株早熟、生长整齐而健壮,果穗大、子粒多,因此这些植株可能是()

A.单倍体B.三倍体

C.四倍体D.杂交种

注意:不要认为果穗大,子粒多就是多倍体。故正确答案为D。

㈤.解决“不知所问”题目的关键是:要“知其所问”、“知其所考”

例:在农业生产中,常用人工诱导多倍体的育种方法来提高作物产量。

在下列四组多倍体植物中,最有经济价值的一组是()

A.甘蔗和甜菜B.水稻和棉花

C.玉米和高粱D.油菜和大豆

本题所考的是多倍体育种的特点:培养营养器官巨大型的植物,来提

高作物产量和营养成分。所以应选择以收获营养器官为生产目的的一组。

即正确答案为A。

三、解答选择题的几点复习策略:

1.对相近知识点注重比较,求同求异;

2.对同一知识点学会从多角度理解;

3.构建知识网络,培养综合分析能力;

4.多归纳总结一题多问(变)的习题。

例:假设一段信使RNA上有300个碱基,其中A和 G有120个,那么转

录成该段信使RNA的DNA分子片段中C和 T的个数共有(D)

A.120个B.240个C.180个D.300个

此题还可以变成以下等问题:

变式一:某信使RNA上,A的含量是24%,U的含量是26%,C的含量

是27%,其模板基因中G 的含量为(B)

A.23%B.25%C.27%D.50%

变式二:此信使RNA控制的蛋白质的氨基酸数目最多有多少?(100

个)

变式三:此信使RNA控制的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最多有多少?(20种)

变式四:此信使RNA控制的蛋白质的合成原料就高等动物而言有哪些

来源?(食物中摄取、自身蛋白质分解、转氨基形成)。

数学选择题的解题策略 篇3

【关键词】 数学 选择题 解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2)08-062-01

一、考情分析

数学选择题注重多个知识点的小型综合,渗透各种数学思想和方法,体现职高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即主要考查基础知识的理解、基本技能的熟练、基本计算的准确、基本方法的运用、考虑问题的严谨、解题速度的快捷等方面。因此,能否在选择题上获取高分,对数学成绩影响重大。而解答选择题的基本要求其实就是四个字——准确、迅速。

二、知识交汇

数学选择题通常是由一个问句或一个不完整的句子和四个供学生选择用的选择支构成,即“一干,四支”。考生只需从选择四支中选择一项作为答案,便完成了解答。数学选择题的解答特点是“四选一”,怎样快速、准确、无误地选择好这个“一”是十分必要的,也是考试能否取得好成绩的前提。

解答选择题的基本策略是:要充分利用题设和选择支两方面提供的信息作出判断。一般说来,能定性判断的,就不再使用复杂的定量计算;能使用特殊值判断的,就不必采用常规解法;能使用间接法解的,就不必采用直接解;对于明显可以否定的选择应及早排除,以缩小选择的范围;对于具有多种解题思路的,宜选最简解法等。解题时应仔细审题、深入分析、正确推演、谨防疏漏;初选后认真检验,确保准确。

由于选择题不需写出运算、推理等解答过程,在试卷上配有选择题时,可以增加试卷容量,扩大考查知识的覆盖面;阅卷简捷,评分客观,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试卷的效度与信度;侧重于考查学生是否能迅速选出正确答案,解题手段不拘常规,有利于考查学生的选择、判断能力;选择支中往往包括学生常犯的概念错误或运算、推理错误,所以具有较大的“迷惑性”。

1.选择题的解题策略

解题的基本策略是:充分地利用题干和选择支的两方面条件所提供的信息作出判断。先定性后定量,先特殊后推理;先间接后直解,先排除后求解。

2.常用的解题方法

方法一:直接对照法。由题目所给条件出发,进行演算推理,直接得出结论,与四个答案比较,若结论恰为某一选项,便可顺推肯定;若推演的过程可以逐步排出三个选项,便可顺推否定,这种由因导果的方法是解选择题的基本方法,称为直接对照法。

方法二:逆推代入法。从选项出发,注意判断是否与已知相符,若判断能否定三个选项,便可逆推否定;若判断能肯定一个选项,便可逆推肯定,这种执果索因的方法称为逆推代入法。它适合于选项信息太少或结论是一些具体数字的题型。

方法三:数形结合,即直观选择法。通过数形结合的思维过程,借助于图形直观,迅速做出肯定一个选项或否定三个选项的方法称为直观选择法。

方法四:逻辑分析法。通过逻辑推断思维过程,分析四个选项之间的逻辑关系,从而否定干扰支,肯定正确选项的方法叫逻辑分析法。逻辑分析法一般用来解决概念性的问题,而对两个概念之间的外延的重合、包含、交叉、互斥等关系,就产生了以上逻辑推断思维过程中的同一、从属、矛盾、对应关系的逻辑分析法的运用。

方法五:特征分析法。特征分析法就是抓住题目所提供的形状特征,进行形、数、式的判定。

方法六:特例检验法(即以特殊代一般的方法)。特例检验就是取满足条件的特例,并将得出的结论与四个选项进行比较,若出现矛盾,则否定,可能会否定三个选项;若结论与某一项相符,则肯定。可能会一次成功。这种方法可以补其他方法的不足。

三、思想方法

题型1:选择题特解之直接法

直接从题设条件出发,运用有关概念、性质、定理、法则和公式等知识,通过严密的推理和准确的运算,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然后对照题目所给出的选择支“对号入座”作出相应的选择。

题型2:选择题特解之特例法(特值法)。用特殊值(特殊图形、特殊位置)代替题设普遍条件,得出特殊结论,对各个选项进行检验,从而作出正确的判断。

题型3:选择题特解之筛选法。从题设条件出发,运用定理、性质、公式推演,根据“四选一”的指令,逐步剔除干扰项。

题型4:选择题特解之代入法。将各个选择项逐一代入题设进行检验,从而获得正确的判断,即将各选择支分别作为条件,去验证命题,能使命题成立的选择支就是应选的答案。

题型5:选择题特解之图解法。据题设条件作出所研究问题的曲线或有关图形,借助几何图形的直观性作出正确的判断,习惯上也叫数形结合法。

题型6:选择题特解之估值法。由于选择题提供了唯一正确的选择支,解答又无需过程,因此可以猜测、合情推理、估算而获得,这样往往可以减少运算量,自然也就加强了思维的层次。

四、思维总结

1.准确是解答选择题的先决条件。选择题不设中间分,一步失误,造成错选,全题无分。所以应仔细审题、深入分析、正确推演、谨防疏漏;初选后认真检验,确保准确。

2.迅速是赢得时间获取高分的必要条件。职高学生不适应能力型的考试,致使“超时失分”是造成低分的一大因素。对于选择题的答题时间,应该控制好,速度越快越好。

3.从考试的角度来看,解选择题只要选对就行,至于用什么“策略”,“手段”都是无关紧要的,所以人称可以“不择手段”。但平时做题时要尽量弄清每一个选择支正确的理由与错误的原因。另外,在解答一道选择题时,往往需要同时采用几种方法进行分析、推理,只有这样,才会在考试时充分利用题目自身提供的信息,化常规为特殊,避免小题大作,真正做到准确和快速。

总之,解答选择题既要看到各类常规题的解题思想在原则上都可以指导选择题的解答,但更应该充分挖掘题目的“个性”,寻求简便解法,充分利用选择支的暗示作用,迅速地作出正确的选择。这样不但可以迅速、准确地获取正确答案,还可以提高解题速度,为后续解题节省时间。

浅谈选择题解题策略 篇4

一、直接法

像解主观题一样求得问题的结果, 再与选择支进行比对, 作出选择, 称之直接求解法.

1. 定性分析法

此法侧重于概念辨析, 推理论证, 空间想象, 位置关系等, 用以判断被考查的数学元素是否具有某种性质或关系.

例1 ( 2015 年北京) 汽车的“燃油效率”是指汽车每消耗1 升汽油行驶的里程, 图1 描述了甲、乙、丙三辆汽车在不同速度下的燃油效率情况.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 消耗1 升汽油, 乙车最多可行驶5 千米

( B) 以相同速度行驶相同路程, 三辆车中, 甲车消耗汽油最多

( C) 甲车以80 千米/ 小时的速度行驶1 小时, 消耗10 升汽油

( D) 某城市机动车最高限速80 千米/ 小时. 相同条件下, 在该市用丙车比用乙车更省油

解析: “燃油效率”是指汽车每消耗1 升汽油行驶的里程, ( A) 中乙车消耗1 升汽油, 最多行驶的路程为乙车图象最高点的纵坐标值, ( A) 错误; ( B) 中以相同速度行驶相同路程, 甲燃油效率最高, 所以甲最省油, ( B) 错误, ( C) 中甲车以80 千米/ 小时的速度行驶1小时, 甲车每消耗1 升汽油行驶的里程10 km, 行驶80km, 消耗8 升汽油, ( C) 错误, ( D) 中某城市机动车最高限速80 千米/ 小时. 由于丙比乙的燃油效率高, 相同条件下, 在该市用丙车比用乙车更省油, 选 ( D) .

点评: 本题考查了函数应用, “燃油效率”新定义的理解, 以及识图和用图能力. 要注意的是定性分析常和定量分析结合在一起.

2. 定量分析法

此法偏重于通过计算来确定元素之间的数量关系, 当然这个计算离不开逻辑分析和正确的推理. 包括待定系数, 分类讨论, 规律探索等都涉及到定量问题.

例2 (2014年湖北卷) 已知函数f (x) 是定义在R上的奇函数, 当x≥0时, , 若, f (x-1) ≤f (x) , 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为 ()

解析:依题意, 当x≥0时, , 作图可知, f (x) 的最小值为-a2.因为函数f (x) 为奇函数, 所以x<0时, f (x) 的最大值为a2., f (x-1) ≤f (x) 恒成立, 即, f (x+1) ≤f (x) 恒成立.考查点C (4a2, a2) 与点D (-2a2, a2) , 所以4a2- (-2a2) ≤1, 解得, 选 (B) .

点评: 画图分析是关键, 先定性后定量是常见方法.

3. 数形结合法 ( 图象法)

此法借助于几何图象、函数图象、方程的曲线及有关集合的韦恩图等, 以利于分析题意, 转化解题途径, 求得结果, 或迅速、直观地作出判断. 值得提醒的是, 高考题中有大量的问题需要借助图象来完成.

例3 (2014年安微卷)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 Oy中, 已知向量a, b, |a|=|b|=1, a·b=0, 点Q满足.曲线, 区域.若C∩Ω为两段分离的曲线, 则 ()

(A) 1<r<R<3 (B) 1<r<3≤R

(C) r≤1<R<3 (D) 1<r<3<R

解析:不妨设a= (1, 0) , b= (0, 1) , 则,

于是曲线C为单位圆x2+y2=1, 而区域Ω是以Q为圆心, 分别以r和R为半径的两圆之间的圆环部分, 要使C∩Q为两段分离的曲线, 如图, 需有1<r<R<3, 选 (A) .

点评: 抓住问题中的变量与不变量, 画出图形分析是正确求解的关键. 特别要小心当R = 3 时不能把C ∩Ω 分为两段分离的曲线.

4. 构造法

例4 (2015年全国高考新课标Ⅰ理科12) 设函数f (x) =ex (2x-1) -ax+a, 其中a<1, 若存在唯一的整数x0使得f (x0) <0, 则a的取值范围是 ()

解析:当ex (2x-1) -ax+a<0ex (2x-1) <ax-a, 整理为ex (2x-1) <a (x-1) .设函数g (x) =ex (2x-1) , h (x) =a (x-1) , 而函数h (x) =a (x-1) 是过定点 (1, 0) 的直线.

因为g (x) =ex (2x-1) , 所以g' (x) =ex (2x-1) +2ex=ex (2x+1) , 函数g (x) =ex (2x-1) 在区间单调递增, 在区间单调递减, 在取得最小值为:, 画出函数g (x) =ex (2x-1) 的图像, 以及h (x) =a (x-1) 的图像.当a=1时, 直线y=x-1与函数g (x) =ex (2x-1) 相切.

因为a<1, 从图像看, 若存在唯一的整数x0使得f (x0) <0, 则x0∈ (-1, 0],

当x=-1时, , 当x=0时, g (0) =-1.

直线过点和 (1, 0) 时, 斜率, 当直线过 (0, -1) 和 (1, 0) 时, 斜率a=1, 从而要使存在唯一的整数x0使得f (x0) <0, 则.因此选择 (D) .

点评: 这类问题往往要构造两个函数图像来研究.实际上, 构造法是最富有活力的方法, 高考中的构造主要有构造函数、方程、不等式、数列、图形、向量等.

二、间接法

1. 特殊化法 ( 即特例判断法)

逻辑依据是, 一般情形成立, 特殊情形必然成立.包括利用特殊集合, 特殊函数, 特殊数列, 特殊方程, 特殊图形, 特殊不等式, 等等.

例5 ( 2014 年陕西卷) 原命题为“若z1, z2互为共轭复数, 则| z1| = | z2| ”, 关于其逆命题, 否命题, 逆否命题真假性的判断依次如下, 正确的是 ()

(A) 真, 假, 真 (B) 假, 假, 真

(C) 真, 真, 假 (D) 假, 假, 假

解析:设z1=a+bi, z2=a-bi, 且a, b∈R, 则, 故原命题为真, 所以逆否命题为真.当z1=2+i, z2=-2+i时, 满足|z1|=|z2|, 此时z1, z2不是共轭复数, 故原命题的逆命题为假, 其否命题为假.选 (B) .

点评: 原命题与其逆否命题, 否命题与其逆命题同真假. 再适当特殊化, 给判断带来了方便.

2. 验证法

即验证四个选择支中哪一个符合题设. 实际上, 选出了正确支, 就排除了三个错误支, 排除了三个错误支, 就选出了正确支. 验证是一种排除 ( 排除错误选项) , 也是一种选择 ( 选出正确选项) .

例6 ( 2015 年浙江卷, 理科7) 存在函数f ( x) 满足, 对任意x ∈ R都有 ()

(A) f (sin2x) =sinx

(B) f (sin2x) =x2+x

(C) f (x2+1) =|x+1|

(D) f (x2+2x) =|x+1|

解析:取x=0, 可知f (sin0) =sin0=0, 再取, 可知, 所以不存在函数f (x) , 使得f (sin2x) =sinx, 否则有f (0) =0且f (0) =1, 不满足函数概念的唯一性.所以 (A) 错.

取x=0, 可知f (sin0) =sin0=0, 再取, 可知同样, 不存在函数f (x) 使得f (sin2x) =x2+x, 否则有f (0) =0且, 不满足函数概念的唯一性.所以 (B) 错.

取x=1, 可得f (2) =2, 再取x=-1, 可得f (2) =0, 所以 (C) 错.

所以, 选 (D) .事实上, 存在函数使得f (x2+2x) =|x+1|成立, 因为选项 (D) 中的函数可变形为, 令t= (x+1) 2-1可知, 满足要求.

点评: 定义是教学之根, 把根留住数学的天地才能郁郁葱葱. 本题用的是特殊化验证, 对函数定义的理解是关键.

3. 估算法

估算是一种粗略的计算, 实质是一种快速的近似计算, 它的基本特点是对数值作扩大或缩小, 从而对运算结果确定一个范围, 或作出一个估计. 更本质地看估算, 它应该是一种数学意识, 是在蜂拥而来的众多信息面前, 迅速捕捉一批有用或关键信息的那种数学素质.比如, 用概念性质估算, 通过特殊情形进行估算 ( 特殊值、特殊函数、特殊模型等) , 借助图象估算, 在运动变化中进行估算, 取问题的极限状态进行估算, 运用直觉进行估算, 等等. 我们要有这样的意识, 即“要会算, 要会少算, 也要会不算. ”

例7 (2015年浙江卷, 理科8) 如图5, 已知△ABC, D是AB的中点, 沿直线CD将△ACD折成△A'CD, 所成二面角A'-CD-B的平面角为α, 则 ()

(A) ∠A'DB≤α

(Β) ∠A'DB≥α

(C) ∠A'CB≤α

(D) ∠A'CB≥α

解析:这是一个动态问题, 在变化中蕴含不变的东西.当△ACD翻折180°时, 若AC=BC, 则∠A'DB=α=0, ∠A'CB=α=0;当AC≠BC时, ∠A'DB>0, ∠A'CB>0, α=0.此时, (A) 和 (C) 错.

当△ACD翻折0°时, α=180°, ∠A'DB=180°, ∠A'CB<180°.此时, (D) 错.

只有 ( B) 在两种情况下均成立, 所以选 ( B) .

点评: 二面角的取值范围是[0°, 180°], 即问题包含翻折180° 和无翻折的情形, 利用这个特殊情形可快速估算, 进而解决问题.

例8 (2014年全国卷) 设a=sin33°, b=cos55°, c=tan35°, 则 ()

(A) a>b>c (B) b>c>a

(C) c>b>a (D) c>a>b

解析:因为b=cos55°=sin35°>sin33°, 所以b>a.因为cos35°<1, 所以, 所以.又c=tan35°=sin35°/cos35°>sin35°, 所以c>b, 所以c>b>a.选 (C) .

例9 (2014年龙岩一中模拟题) sin218°+sin254°的值为 ()

解析:因为0°<18°<30°, 所以所以,

所以, 排除 (A) (C) (D) , 选 (B) .

点评: 看似不可解的问题可解, 全在于估算的魅力.

例10 (山西省忻州一中、康杰中学、长治二中、临汾一中2015届高三数学 (理) 试题) 函数的图象大致为 ()

解析:, 是奇函数, 排除 (A) .y=f (x) 在y轴右边的第一个零点是, 又在区间上, f (x) >0, 排除 (B) , 当x→∞时, f (x) →0, 排除 (C) , 故选 (D) .

高中物理选择题解题方法 篇5

这种方法适用于基本不需要转变或是推理的简单题目。这种题目往往考察的是对物理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程度,属于常识性知识题目。

二、比较排除法

这种方法是在审题之后,根据题目要求,将错误或是不合理的备选答案一个个排除掉,最后剩下正确答案。

三、特殊值法、极值法

对于较难判断的选项,可以让某些物理量取巧满足题设条件的特殊值或极值,代入到选项中逐个检验。用特殊值或极值检验证明是不正确的选项,就一定是错误的,可以排除。

四、极端思维法

当题目所涉及的物理量随条件单调变化时,可用极限法是把某个物理量推向极端,即极大或极小,极左或极右,并据此做出科学的推理分析,从而给出判断或导出一般结论。

五、对比法

对于一些选项间有相户关联的高考选择题,有时会出现A正确,B正确,C也正确的情况,对于答案应为单选或双选的选择题可用此方法进行排除错误选项。

六、图像图解法

根据题目的内容画出图像或是示意图,如物体的运动图像、受力示意图、光路图等,在利用图像分析寻找答案。这样做具有形象、直观的特点,便于了解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能够避免繁琐的计算,迅速的找出正确的答案。

七、逆向思维法

很多物理过程都具有可逆性,当正向思考受阻时,不防“反其道而行之”,常常会收到化难为易,出奇制胜的效果。

八、举例求证法

有些选择题中含有“可能”、“可以”等不确定的词语,只要能举出一个特殊的例子证明他的正确性,那么就可以肯定这个选项是正确的;有些选择题的选项中带有“一定”“不可能”等肯定的词语,只要能举出一个反例驳倒这个选项,就可以排除这个选项。

九、二级结论法

二级结论”是指由基本规律和基本公式导出的结论,熟记并巧用一些“二级结论”可以使思维简化,节约解题时间,其能常常使我们 “看到题就知道答案”, 达到迅速准确的目的。

十、控制变量法

论高中政治选择题解题策略 篇6

1.正确解题,全面提高答题技能

在做选择题时应先阅读并理解选择题的题干,理解了选择题的题干就能明确材料的内容、属性、类别。选择题的设问规定了答题的方向。所以,同学们需要深入研究选择题的题干和设问,并且应当充分重视和加强针对选择题的答题技巧训练。有些同学认为选择题含的文字量较少,答题时不用阅读选择题的题干内容,只要弄清楚设问就行了。他们还认为选择题答题方式简单、答题较快,而且不会的时候还可以蒙写答案,有25%的概率蒙对。这些同学正是抱着这些想法,所以才在选择题上失分的。选择题虽然“好答”,就是在四个选项中挑选一个,不像非选择题,还得组织答案,答案还得具有逻辑性和层次性,但是正是由于选择题“好答”,才容易失分。因为它的答案要么是错的、要么是对的,答错了就一分不得,答对了就得满分。所以,同学们在复习时要注重对选择题的训练,掌握解答技巧,全面提高解答技能。

同时,解答选择题时,不能仅关注题干,而忽视题肢。在相当一部分选择题中,其四个题肢本身的描述就有可能一定程度上存在着语法或知识上的错误或缺陷。针对这种情况,同学们要先审题肢,将本身表达或描述错误的题干先排除掉。在某些选择题中,其题肢内容里既有对的部分,也有不恰当的部分,这些不恰当的部分有时候很隐蔽。同学们要将这些不恰当的部分找出来,并将包含这些不恰当部分的选项排除掉。还有一部分选择题将因果关系本末倒置,极其具有迷惑作用,稍不注意就会出现错误。

2.重视概念认知,增强辨析能力

高考命题中大部分试题问题的设计都是以考查概念的认知为基础的。高中阶段的政治课程教学更应充分关注对政治概念的讲解和传授。在政治学科的教学过程中,笔者都力求充分利用教学材料,依托学生的实际经验及认知能力,调动学生自觉学习政治知识的热情,促使他们透彻地理解和把握政治概念的含义。因此,同学们在复习时要紧跟老师的步伐,重视对政治概念的复习,增强辨析的能力。

例如,在复习“价值”这一重要的政治概念时,有些同学就会感到它极其抽象,特别不好理解。我本人在讲解这一内容时就展示了三幅挂图:第一幅是某同学购买的机械模型,第二幅是某工厂正在从农民手中收购金灿灿的玉米,第三幅是某一商人正在目不转睛、全神贯注地欣赏着刚从画家手中购买的油画。根据上述对三幅图的描述,作为读者的同学们,你们想到了什么呢?同学们可以这样思考:机械模型、玉米和油画这三种产品能分别满足什么需求?机械模型的创作者、农民伯伯和画家在创作的过程中都付出了什么?这样利用三幅不同的画,有助于同学们进行认知,激发求知兴趣。虽然三幅图中表达的具体劳动形态(形式)不同,但机械模型的创作者、农民伯伯和画家均投入了大量的脑力或体力劳动。于是,同学们就自然而然地理解了价值这一概念——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或抽象的人类劳动。

3.丰富答题方法,增强实战能力

①稳定心态,抓住中心思想。有些选择题的题干是一段较长的文字,同学们遇到这种情况时一定要稳住心态,不要急躁,不要以为含有较长材料的选择题比较难,要沉着冷静,仔细反复多读几遍,概括材料的中心思想,根据材料的中心思想揣摩题肢,进而达到准确解答的目的。

②重点突破关键词。此处所言的关键词一般就是试题的“题眼”,是题干中的核心词语。理解题干中的关键词对正确解答起重要作用。

③运用排除法。不同类型的选择题对应不同的解题方法。有些选择题适合正向解答,即根据题意和所学知识直接从四个选项中选出正确的一个选项。而有些选择题则适合用排除的方法来解答,即逐一选出不符合题意的选项,将其排除掉,最后剩下的一个选项就是我们要选的正确的选项。

4.强化专项训练,加快答题速度

高考是以文科综合的形式来实现对政治学科的考查的,政治、历史、地理三个学科的试题出现在一张试卷上,三科合一,时间非常紧张,容不得慢条斯理地答题。因此,在追求质量的同时还要追求速度。速度当然是训练出来的。所以解答选择题时,除了注意准确性还要注意时间限制,这样才能实现有效答题。

要提高解题的有效性,实现快速答题,同学们在做专项训练时,首先,要精选练习题,要选择一些与高考真题难度相当的试题进行练习。其次,做专项训练时,刚开始不能只追求答案的准确性,答案选错了就垂头丧气、一蹶不振,这是不可取的。如果某道题解答错了,就要进一步思考为什么选错了,要及时总结在解题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失误,吃一堑长一智,要杜绝在以后的复习中出现类似的错误。

中考数学选择题的解题策略 篇7

关键词:中考,数学,解题,策略

选择题考查的是学生思维的严谨性和灵活性, 是中考试题中必有的固定题型。怎样让同学们从题海中解脱出来, 怎样快捷、准确的解题是非常值得研究的。

1. 直接法:

直接法是解答选择题最为普遍的方法。直接从题设条件出发, 运用有关概念、性质、定理、法则和公式等知识, 通过严密的推理和准确的运算, 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然后对照题目所给出的选择支“对号入座”作出相应的选择。它要求考生熟练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和解题技能, 涉及概念、性质的辨析或运算较简单的题目常用直接法。

例题1: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2 (m-2) x2+ (2m+1) x+1=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则m的取值范围是 () A、m<3/4 B、m≤3/4 C、m>3/4且m≠2 D、m≤3/4且m≠

解析:解题的关键是利用根的判别式, 但要注意的是二次项系数 (m-2) 2≠0否则便会掉入出题者设计的“陷阱”, 此题适宜用直接法来解。由 (2m+1) 2-4 (m-2) 2>0和 (m-2) 2≠0得m>3/4且m≠2, 故选C。

2. 排除法:

当题目中的条件多于一个时, 先根据某些条件在选择支中找出明显与之矛盾的, 予以否定, 再根据另一些条件在缩小的选择支范围找出矛盾, 这样逐步排除, 直到得出正确的选择。

例题2:一列货运火车从梅州站出发, 匀加速行驶一段时间后开始匀速行驶, 过了一段时间, 火车到达下一个车站停下, 装完货以后, 火车又匀加速行驶, 一段时间后再次开始匀速行驶, 那么可以近似地刻画出火车在这段时间内的速度变化情况的是 (%)

解析:在此题中, 刻画的是火车在这段时间内的速度变化情况, 由于火车并不是匀速行驶, 所以很快排除D, 又由于火车从车站出发有个匀加速过程, 所以又可排除A, 火车在途中有匀速行驶过程, 所以又可排除C, 故选B。

3. 取特值法:

有些选择题, 能根据其具体情况, 合理地、巧妙地对某些元素赋值, 往往能使问题获得简捷有效的解决。由于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中, 因此, 带有普遍性结论的选择题, 一般用特殊值法求解。这种解法的依据是:凡供选答案中正确的, 在其特殊情况下也一定正确。当某些题目比较抽象、做出判断比较困难时, 可以在符合题目条件的允许值 (或图形) 范围内, 用某些特殊值 (或图形) 代替题目中的字母 (或图形) , 然后做出判断。

例题3:设a、b、c的平均数为M, a、b的平均数为N, N、c的平均数为P, 若a>b>c, 则M与P的大小关系是 (%)

A、M=P B、M>P C、M<P D、不确定

解析:初看无从下手, 一旦使用特殊值法, 便会峰回路转, 起到了“投石问路”的作用, 简单明了。注意到a>b>c, 不妨设a=6, b=4, c=2, 则:M= (6+4+2) /3=4, N= (6+4) /2=5 P= (5+2) /2=3.5∴M>P, 故选B。

4. 验证法:

有些选择题可以找出合适的验证条件, 再通过验证找出正确的答案, 亦可把供选择的答案代入题中, 进而找出正确答案。例题4:已知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4cm和9cm, 则下列长度的四条线段中能作为第三边的是 (%)

解析:本题可采用验证法, 我们通过将选项与已知三角形的两边长进行比较, 验证是否满足定理“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及其推论“三角形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即可, 通过验证知此题选B。

5. 数形结合法:

有些选择题计算、推理和判断比较复杂, 条件和结论似是而非, 但这样难作判断的题目, 一般能画出图形和图像来描述, 从而借助图形、图像来进行直观判断, 或结合题意和图像、图形进行简单的计算和推理, 找出正确答案。其优点是形象直观, 易于把复杂的计算、推理和判断简单化。数形结合法平时要加强训练, 以求考试时能灵活应用。

例题5:若∠A为锐角, 则sin A+cos A的值是 (%)

A、大于1 B、等于1

C、小于1 D、不能确定

解析:此题适宜用数形结合法解决, 通过构造直角三角形使数量关系明显化, 从而得到解题的途径。 (如图) 构造R t△A BC, 使∠C=90°。有sin A+cos A=a/c+b/c= (a+b) /c

因为a+b>c, 所以sin A+cos A>1, 故选A。

6. 估值法:

由于选择题提供了唯一正确的选择支, 解答又无需过程。因此可以猜测、合情推理、估算而获得。这样往往可以减少运算量, 当然自然加强了思维的层次。估算, 省去了很多推导过程和比较复杂的计算, 节省了时间, 从而显得快捷。其应用广泛, 它是人们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重要的运算方法。

例题6.一个正方体的水晶砖, 体积为100cm 3, 它的棱长大约在 (%)

A.4cm~5cm之间B.5cm~6cm之间C.6cm~7cm之间D.7cm~8cm之间

解析:体积为100cm 3, 它的棱长只能采用估算法, 哪些数的立方最接近100, 由此估算出在4cm~5cm之间。

高考数学选择题的解题策略 篇8

选择题的功能:一是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二是考查学生的数学能力与素养.

选择题的特点:知识点的考查率高,覆盖内容广;基础性和客观性强;以中、低难度的题目为主,梯度较缓;没有解题过程,选择方法灵活多样.

二、选择题的解题策略

直接法是最基本的方法,即运用数学知识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直接推理、运算得出结论的方法.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常见的解题技巧与策略.

1.排除法

排除法是通过分析、比较、推理、运算等判断出三个错误选项,从而选出正确选项的方法.

【例1】 (2012年陕西理,9)在△ABC中,角A、B、C所对边分别为a,b,c,若a2+b2=2c2,则cosC的最小值为( ).

解析:根据已知条件a2+b2=2c2,显然特殊的等边三角形满足要求,此时cosC=1/2,且,排除A、B;又a2+b2-c2=c2>0,所以角C为锐角,排除D,选C.

评注:此解法巧妙避开了不等式“缩放”这一难点.排除法的逻辑基础是集合中“补集”的思想,即“正难则反”.

2.代入法

代入法是将选项中的结果代入题干进行验证,排除错误,从中选出正确选项的方法.

【例2】 (2014 年新课标全国 Ⅰ 理,11)已知函数f(x)=ax3-3x2+1,若f(x)存在唯一的零点x0,且x0>0,则a的取值范围是( ).

A.(2,+∞) B.(1,+∞)

C.(-∞,-2)D.(-∞,-1)

解析:注意到f(0)=1>0,根据多项式函数的特征,当a>0时,函数f(x)一定存在小于零的零点,不符合题意,排除A、B.

观察选项,令a=-2时,则f(x)=-2x3-3x2+1=-2x3-2x2-x2+1=-2x2(x+1)-(x+1)(x-1)=(x+1)(-2x2-x+1).当a=-2时,f(x)一定存在零点,不符合题意,排除D,选C.

评注:当然,代入法也存在一定的策略与技巧.我们要分析选项结构,以最小的代价(代入次数最少)获得最大的回报(选出正确答案).

3.特殊化法

特殊化法是根据已知条件或四个选项中所含的有关特殊数值(特殊位置),判断出正确选项的方法.

【例3】 (2015年浙江理,7)存在函数f(x)满足:对于任意x∈R,都有( ).

A.f(sin2x)=sinx

B.f(sin2x)=x2+x

C.f(x2+1)=|x+1|

D.f(x2+2x)=|x+1|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函数的概念.对于A、B选项,当时,sin2x均为1,而sinx与x2+x此时均有两个值,排除A、B.对于C选项,当x=1时,f(2)=2;当x=-1时,f(2)=0,排除C,故选D.

评注:本题通过对选项进行特殊化处理,排除错误选项,从而肯定正确选项.

4.数形结合法

数形结合法是根据题目的“代数”条件构造“图像”,通过“形”直观判断出正确选项的方法.

【例4】 (2014年全国新课标Ⅰ理,10)已知抛物线C:y2=8x的焦点为F,准线为l,P是l上一点,Q是直线PF与C的一个交点.若=4,则|FQ|=( ).

A.7/2 B.3 C.5/2 D.2

解析:此题“形”的痕迹相当明显,我们可以采用数形结合法进行求解.如图1,根据抛物线的定义,|FQ|=|MQ|,在Rt △PQM中,,所以,利用三角形相似,可得,所以,所以,故选B.

评注:当然,此题也完全可以从 “数”入手,但没有“形”那么直观.

5.估值(算)法

估值(算)法是有些问题,由于题目条件的限制,无法(或没有必要)进行精准的运算和判断,此时只能借助估算,通过观察、分析、比较、推算,从而得出正确选项的方法.

【例5】(2015年全国新课标Ⅱ理,10)如图2,长方形ABCD的边AB=2,BC=1,O是AB的中点,点P沿着边BC,CD与DA运动,∠BOP=x.将动点P到A,B两点距离之和表示为x的函数f(x),则y=f(x)的图像大致为().

解析:先选取几个特殊角,很容易排除C、D.

如图3,当点P在线段BC上运动时,PB=tanx,,,可估算函数的解析式不可能是线性的,直接排除A,故选B.

三、总结

一般说来,解选择题要充分利用题干和选项所提供的信息,合理运用直接法、排除法、代入法、特殊化法、数形结合法、估值(算)法等,或者综合运用上述几种方法选出正确选项.学生需要在平时解题中实践、体会与反思这些方法,才能内化为自己的解题能力,才能在考试中灵活自如地运用所学知识,才能避免“小题大做”“潜在丢分”.

摘要:选择题是高考数学的基本题型,其题目由一个基本题干与四个可选择的题支(选项)构成,要求从四个选项中选出唯一正确的答案.选择题的分值占高考数学总分的三分之一.迅速、准确、简洁地做好选择题是高考数学成功的关键.讲述几种高考数学选择题的解题策略.

中考数学选择题解题技巧 篇9

一、直接法“直捣黄龙”

有些选择题是由计算题、应用题、证明题、判断题改编而成的, 这类题型可直接从题设的条件出发, 利用已知条件、相关公式、公理、定理、法则, 通过准确的运算、严谨的推理、合理的验证得出正确的结论, 从而确定选择支.普通选择题我们都采用这种做法.

例1 (2009杭州中考) 已知点P (x, y) 在函数的图象上, 那么点P应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 () .

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

解析:由得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x<0.

又>0, >0, 所以y>0, 故P (x, y) 在第二象限, 选B.

二、筛选法“立竿见影”

根据数学选择题的特点, 一题只有唯一的正确答案, 筛选法利用题设的条件或已有的概念、性质和法则, 淘汰选择支中的干扰项, 把不符合条件的选项逐一加以否定, 最后剩下一个选项必是正确的.

例2 (2009荆门) 函数y=ax+1与y=ax2+bx+1 (a≠0) 的图象可能是 () .

解析:因为函数y=ax+1与y=ax2+bx+1 (a≠0) 的图象必过 (0, 1) , 所以A是错的;又当a<0时, 直线从左向右是下降的, 抛物线的开口向下, 所以B是错误的;当a>0时, 直线从左向右是上升的, 抛物线开口向上, D是错的;排除了A、B、D, 所以C是正确的.

例3 (2009漳州) 矩形面积为4, 它的长y与宽x之间的函数关系用图象大致可表示为 () .

解析:因为, 所以y与x成反比例关系, 故可排除选择支A和D, 又由题意知x>0, y>0, 故图象只能出现在第一象限, 于是排除选择支C, 所以本题选B.

三、特值法“事半功倍”

有的选择题, 条件与结论之间的联系不明显, 或题目本身很抽象, 给解题带来困难.此时把满足题设条件的特殊值代入, 就能得出正确答案, 达到事半功倍之效.特殊值通常包括特殊数值、特殊位置、特殊图形、特殊点、特殊函数, 常与筛选法结合使用.

例4 (2009通州中考模拟) 设x2+3x+c= (x+1) (x+2) , 则c的值为 () .

A.2 B.3 C.-2 D.-3

解析:令x=0, 则由x2+3x+c= (x+1) (x+2) 得c=2, 故选A.

例5 (2009太仓中考模拟) 二次函数y=ax2+bx+c (a≠0) 的图象经过点 (-1, 2) , 且与x轴的交点的横坐标分别为x1, x2, 其中-2

(1) 4a-2b+c<0 (2) 2a-b<0 (3) a<-1 (4) b2+8a>4ac

其中正确的有 () .

A.1个B.2个C.3个D.4个

解析:可根据条件取, 则图象与x轴的交点坐标为 (-, 0) , (, 0) , 又经过点 (-1, 2) , 用待定系数法可得, c=2, 然后代入上述四个式子检验, 结果都符合, 则选D.

四、定义法“返璞归真”

有些选择题, 无须考虑技巧, 只要运用相关的定义、概念、定理、公理等内容, 便可水到渠成.

例6 (2009厦门) 某种彩票的中奖机会是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买1张这种彩票一定不会中奖

B.买100张这种彩票一定会中奖

C.买1张这种彩票可能会中奖

D.买100张这种彩票一定有99张彩票不会中奖

解析:中奖机会即为中奖概率, 概率表示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理解概率的意义, 不难作出选择, 答案为C.

例7 (2009北京) 某班派9名同学参加拔河比赛, 他们的体重分别是 (单位:千克) :

67, 59, 61, 59, 63, 57, 70, 59, 65.这组数据的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是 () .

A.59, 63 B.59, 61 C.59, 59 D.57, 61

解析:依据众数和中位数的定义, 便可快速选择.答案为B.

五、验证法“双重保障”

有的选择题, 运用直接法较麻烦, 运用筛选法也有困难, 但如果将选择支中给出的答案, 代入题干逐一检验, 可以简洁地确定正确答案.验证法就类似于解方程中的验根.

例8 (2009淄博) 如果□× (-) =1, 则“□”内应填的实数是 () .

解析:将四个选择支逐一验证, 便可发现选择支D正确, 故选D.

例9 (2009漳州) 分式方程的解是 () .

解析:将四个备选答案中的值代入分式方程, 检验左边是否等于右边, 很快得出答案A, 可以省去不少时间.

六、图象法“以形助数”

图象法, 即数形结合法.求解这一类题需借助图象或图形, 再经过推理判断或必要的计算而得出正确的答案.

例10 (2009荆门) 若不等式组有解, 则a的取值范围是 () .

解析:由≥得≥因为不等式组有解, 其解集如图所示, 则由图知-a<1, 即a>-1, 所以选A.

例11 (2009台州) 已知二次函数y=ax2+bx+c的y与x的部分对应值如下表:

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

A.抛物线开口向上B.抛物线与y轴交于负半轴

C.当x=4时, y>0D.方程ax2+bx+c=0的正根在3与4之间

解析:根据数值对应表知, 该抛物线的对称轴是x=, 再利用描点法作出该抛物线的大致图象, 便可发现它的开口向下, 与y轴交于点 (0, 1) , 且过点 (4, -3) , 于是A、B、C都不满足, 故选D.

七、估值法“快速得解”

由于选择题提供了唯一正确的选择支, 解答又无需过程, 因此可以由猜测、推理、估算而获得正解.这样往往可以减少运算量.

例12 (2009义乌) 在中华经典美文阅读中, 小明同学发现自己的一本书的宽与长之比为黄金比.已知这本书的长为20cm, 则它的宽约为 () .

A.12.36cm B.13.6cm C.32.36cm D.7.64cm

解析:本题只要记住黄金分割比大约为0.6, 便可估算出答案.由于20×0.6=12 (cm) , 故本书的宽应接近12cm, 而选择支A最接近12, 故选A.

例13 (2009苏州中考模拟) 方程的解为 () .

A.x=1B.x=3C.x=4D.无解

解析:本题不需直接求解, 利用估算法很快得出结果.从A、B、C三个备选答案, 可知的差不可能为1, 应选D.

八、综合法“全面出击”

稍复杂的选择题需要综合运用前面介绍的几种方法和其他方法来解决.

例14 (2009杭州) a, b是两个不相等的正数, 且满足a+b=2, ab=t-1, 设S= (a-b) 2, 则S关于t的函数图象是 () .

A.射线 (不含端点) B.线段 (不含端点)

C.直线D.抛物线的一部分

解析:先利用直接法算出S关于t的函数解析式:

∵S= (a-b) 2= (a+b) 2-4ab, 又a+b=2, ab=t-1,

∴S=4-4 (t-1) =-4t+8, 是一次函数形式, 故采用筛选法排除选择支D.

再利用估算法考察t的取值范围:

因为a, b是两个不相等的正数, 且满足a+b=2,

所以t=ab+1=a (2-a) +1 (0

选择题常见解题误区分析 篇10

误区1:答非所问

【误区分析】

命题者常常会有意设置一些观点正确、但和题干无关的备选项作干扰, 考生如果不仔细解读题干, 不明确题干的规定性, 就可能答非所问, 作出错误的选择。

【典型例题】

(2015·新课标全国Ⅱ) 2015年5月, 我国存款保险制度正式实施。按照存款保险制度规定, 成员银行缴纳保费形成保险基金, 当成员银行破产清算时, 使用银行保险基金按规定对存款人进行偿付。这一制度对银行发展的积极意义在于

(1) 防范金融风险, 稳定金融秩序 (2) 增强银行信用, 推动银行公平竞争 (3) 促进利率市场化, 增加银行收益 (4) 降低银行经营风险, 提高其竞争力

A. (1) (2) B. (1) (3)

C. (2) (4) D. (3) (4)

解析:材料强调存款保险制度有利于保护存款资金安全, 资金安全是防范金融风险、稳定金融秩序的首要条件, 良好的金融秩序有利于银行业的发展, (1) 是对银行业的积极影响。资金安全有利于保护储户对银行的信心, 增强银行的信用, 存款资金安全有了一定保障, 银行才能参与市场竞争, (2) 符合题意。保护存款资金安全与利率市场化、银行收益无关, (3) 答非所问。保护存款资金安全能降低存款人的投资风险, 但并不能降低银行的经营风险, (4) 答非所问。

答案:A

【强化训练】

1.《法人和其他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建设总体方案》提出, 我国将建立覆盖全面、稳定且唯一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实施这一制度, 相当于向法人和其他组织发放一个全国统一的“身份证号”。这

(1) 有利于促进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2) 将使诚信守约成为企业的首要目标 (3) 有利于信息共享和降低社会成本 (4) 有利于形成诚信为本的良好风尚

A. (1) (2) B. (1) (3)

C. (2) (3) D. (3) (4)

2.2015 年7 月31 日, 以 “走近幸福梦想家”为主题的第六届“幸福深圳”DV大赛举行颁奖典礼, 获奖作品从不同侧面记录了深圳普通百姓的精彩生活和追梦历程, 给观众带来心灵的震撼。这说明

A.文化由人创造, 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B.文化对人们的影响具有相对稳定性

C.强烈的需求是文化创作的根本动力

D.文化在社会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答案:1.D 2.A

误区2:舍本逐末

【误区分析】

一些选择题或者以现象或假象否定本质和规律, 或者以细枝末节、无关紧要的东西作干扰。粗略看来, 这些备选项的意思和题干是吻合的, 但其追逐细枝末节, 舍弃了事物根本的、主要的部分, 若考生不作仔细的探究, 就可能舍本逐末、主次颠倒。

【典型例题】

(2015·北京) 盘龙藻井变身雨伞, 飞檐角上的瑞兽蹲踞在铅笔上, 朝珠成了时尚耳机……北京故宫博物院一改人们印象中的“正襟危坐”, 以管藏文物和古典建筑为元素创作了多款热销产品。这说明

A.文化继承的核心是发掘其经济价值

B.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需要保持稳定

C.文化遗产与当代人的生活和审美需求可以对接

D.应当通过市场运作, 保障公民的基本文化权益

解析:“以管藏文物和古典建筑为元素创作了多款热销产品”体现了文化遗产融入人们的生活, C正确。文化继承的核心是促进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 追求经济价值要在保护其文化价值的前提下进行, A主次颠倒。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具有稳定性, 但其具体内容却是不断发展的, B错误。要通过发展文化事业来保障公民的基本文化权益, D错误。

答案:C

【强化训练】

1.“十三五”期间, 无论经济形势如何风云变幻, 不管改革发展遭遇多少阻力, 民生建设只会加强, 不会削弱;民生改善只会前进, 不会停滞。我国高度重视民生工程的根本原因是

A.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B.人民政府必须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C.人民民主有法律、制度和物质保障

D.人民民主的本质是全体公民当家作主

2.在过去, 我国的创业环境并不十分理想。现在, 国家一系列利好政策的出台与扶持, 将帮助创客们梦想落地, 大众创新创业将迎来更好、更宽松的市场环境。这表明

A.社会提供的条件决定了人生价值的大小

B.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必然促进事物发展

C.良好的社会条件比主观能动性更为重要

D.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

答案:1.A 2.D

误区3:张冠李戴

【误区分析】

一些选择题或者以相关、相似、易混的知识作干扰, 或者偷换概念, 或者转换论题, 如果考生对相关理论理解不深刻、识记不准确、审题不细心, 就可能张冠李戴、鱼目混珠, 不能选出真正符合题意的选项。

【典型例题】

(2015·福建) 立法法修正案草案经历全国人大常委会“一审”———公开征求意见———“二审”———再次公开征求意见, 最后提交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 接受“三审”。此过程表明

(1) 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 (2) 全国人大常委会具有最高决定权 (3) 社会主义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 (4)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

A. (1) (2) B. (1) (3)

C. (2) (4) D. (3) (4)

解析:立法法修正案草案“三审”的行为主体是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 不是政府, (1) 张冠李戴。这一过程中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的是立法权, 不是决定权, 全国人大具有最高决定权, (2) 错误且不符合题意。两次公开征求意见和三次“审查”, 是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具体体现, 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 (3) (4) 符合题意。

答案:D

【强化训练】

1.2015年7月, 公安部指挥摧毁了一个以北京锋锐律师事务所为平台, 多方相互勾连、滋事扰序的涉嫌重大犯罪团伙, 多人被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这些人假借“维权”“正义”“公益”之名进行违法行为, 不仅严重干扰了正常司法活动, 也严重扰乱了社会秩序。这一事件给我们的启示有

(1) 要依法有序参与政治生活 (2) 履行义务是公民应尽的责任 (3) 事不关己, 莫管闲事 (4) 要努力降低维权付出的代价

A. (1) (2) B. (1) (4)

C. (2) (3) D. (3) (4)

2.山东省文物局等部门组织实施了“乡村记忆”工程, 对农村历史街区、传统民居院落等物质文化遗产和生产、生活民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最原生态的保护。山东实施“乡村记忆”工程, 是因为文化遗产

(1) 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和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2) 是我国民族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有利于研究中华文明的演进 (3) 是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财富, 必须先继承后发展 (4) 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 有利于展示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A. (1) (3) B. (3) (4)

C. (2) (4) D. (1) (4)

答案:1.A 2.C

误区4:以偏概全

【误区分析】

一些选择题或者以易错、易混知识干扰正确选项, 或者以局部代替整体、以特殊代替一般, 或者将正确观点与错误说法混搭。如果考生在理解能力和辨析能力上有缺陷, 不能对事物作出实事求是、一分为二的辩证分析, 就可能出现似是而非、以偏概全的错误。

【典型例题】

(2015·四川) “数以亿计的人可在自家屋顶、田间建立一个小型发电厂, 只要它覆盖着太阳能电池板, 而且通过互联网和电网与世界连接相互交易”, 这是“互联网+能源”的一个远景和行动。其重大意义在于

(1) 每个人都可以是电力消费者, 也可以是生产者 (2) 可以极大地促进能源的清洁替代和绿色替代 (3) 能源供给结构将实现电能化且价格十分低廉 (4) “互联网+能源”能全面推动各传统产业升级

A. (1) (2) B. (1) (3)

C. (2) (4) D. (3) (4)

解析:在自家屋顶、田间都能建立发电厂, 可见每个人都可能成为电的生产者, 每家每户都要用电, (1) 正确。太阳能是清洁、绿色的能源, (2) 正确。这一技术的影响毕竟有限, 不能因此实现能源供给的电能化, 不会因此推动各传统产业升级, (3) (4) 说法有违实事求是的原则, 以偏概全, 夸大其词。

答案:A

【强化训练】

1.国务院办公厅召开座谈会讨论行政审批问题, 曾在网络上发表公开信《做企业这么多年, 我太憋屈了》的吴海、将自己为女儿办准生证及落户的经历写成文章发布在网上的翟继光, 作为群众代表参加了座谈会。邀请网络“吐槽者”表达对行政审批改革的意见, 说明

A.政府建立了科学民主的决策制度

B.公民能够主动有序参与政府决策

C.政府决策能够体现全体公民意愿

D.我国的人民民主具有真实性的特点

2.高考前撕书的行为年年上演, 甚至出现了老师制止高考生撕书被打的事件。有媒体指出, 在任何时候, 文明都该被当作良好的一种教育素养被提倡, 情感宣泄也并非只有破坏这一种方式, 离校撕书有违学生的文明礼仪、行为规范。对媒体这一观点的认识, 你认为合理的是

A.错误, 媒体不理解高三学生面临的巨大压力

B.错误, 高三学生的行为没有违反国家的法律

C.正确, 宣泄个人情感会影响自身的道德形象

D.正确, 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要从点滴小事做起

答案:1.D 2.D

误区5:添枝加叶

【误区分析】

命题者可能会在备选观点中增加或删减一些修饰成分、限制条件, 使观点趋向绝对化, 要么把某一事物说得一无是处, 要么把某一事物说得完美无瑕。在解答这类题目时, 要运用辩证思维对各个备选项进行全面分析, 表达过激的要慎选, 观点片面性、绝对化的要舍去。

【典型例题】

(2015·四川) 党的十八大以来, 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 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形成说明

(1) 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着事物的性质 (2) 社会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无止境的 (3) 事物的整体功能总是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4) 系统优化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重要方法

A. (1) (3) B. (1) (4)

C. (2) (3) D. (2) (4)

解析:“四个全面”是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提出来的, 体现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2) 正确。“四个全面”体现了注重事物的系统优化, (4) 正确。题中没有涉及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1) 与题意无关。只有部分以合理的方式构成整体, 整体功能才会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3) 观点片面。

答案:D

【强化训练】

1.每年的“双十一”都是电商巨头们展示实力的阅兵场, 价格战则是其中永恒的主题。有评论指出, 价格战不能没有底线。对上述“底线说”理解正确的是

(1) 价格战不应让商品的价格低于其价值量 (2) 价格战不应使少数企业获得市场优势地位 (3) 企业要营利, 价格战不能不考虑经营成本 (4) 价格战不应扰乱市场秩序, 违反商业道德

A. (1) (2) B. (3) (4)

C. (1) (3) D. (2) (4)

2.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在战争中铸就了伟大的抗战精神。抗战精神是中华民族最具活力的精神基因, 是中华民族奋斗史上最深刻的文化记忆, 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根”和“魂”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须臾不能离开。这表明抗战精神

(1) 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 (2) 体现了永恒不变的民族精神 (3) 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核心 (4) 彰显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中

A. (1) (2) B. (1) (4)

C. (2) (3) D. (3) (4)

答案:1.B 2.B

误区6:正逆颠倒

【误区分析】

“正逆颠倒”是指命题者在命题时一改正向的思维模式, 设计少量反向选择的试题, 常常会导致一些考生出现失误。这类试题主要考查考生的应变能力和逆向思维能力, 解题的关键在于判明题干的方向, 在确认题目是逆向选择题的前提下, 只要将正确的、体现题意的备选观点舍去即可。

【典型例题】

(2015·北京) 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判断, 下列说法中不能成立的是

A.由于林则徐在1839 年采取禁烟措施, 从事鸦片贸易的外国商船只能转行东南亚, 致使1840年春孟加拉、新加坡等地的鸦片价格暴跌

B.《管子· 轻重篇》提出 “币重而万物轻, 币轻而万物重”, 揭示了货币流通量的多寡与货物价格的高低成反比例的规律

C.有统计表明, 1700-1900年间, 随着营养价值、热量、人均产出更高的土豆在欧洲大陆逐步推广, 农村劳动力得以解放, 因此, 在控制其他因素后, 越适宜种植土豆的地区, 城市化水平提高越多

D.有研究认为, 工业革命之所以发生在英国, 是因为当时英国的工资水平很高, 因此蒸汽机等节省人力的发明得以大规模推广

解析:本题是逆向选择题, 要求选择“不能成立”的说法。东南亚鸦片供应增加, 价格下跌, 体现了供求影响价格, A观点正确, 不能入选。“币重而万物轻, 币轻而万物重”强调的是货币价值与商品价格的关系, 货币流通量与货物价格正相关, B后半句不是对前半句的理解, 且观点错误, 应入选。越适宜种植土豆的地区, 农村劳动力更多地得以解放, 其城市化的水平会提高, C正确, 不能入选。工资水平高, 用工成本较高, 节省人力的机械更容易得到推广, D正确, 不能入选。

答案:B

【强化训练】

1.下列选项与漫画《高考“佛事”》观点不一致的是

A.未有这事, 先有这理

B.世界的本质是“绝对精神”

C.死生有命, 富贵在天

D.吾心即宇宙, 宇宙即吾心

2.截至2015年6月, 我国网民规模达6.68亿, 手机网民规模达5.94亿, 中国与互联网结合的广度、深度、强度正在超出想象地加深, 整个中国正在被搬上互联网。与这一现象体现不同哲理的诗句有

(1) 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2)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3) 历尽天华成此景, 人间万事出艰辛 (4) 芳林新叶催陈叶, 流水前波让后波

A. (1) (2) B. (1) (4)

C. (2) (3) D. (3) (4)

答案:1.D 2.C

误区7:因果倒置

【误区分析】

在因果型选择题中, 一些备选观点将原因和结果倒置, 以混淆视线, 考查考生是否真正理解各种现象之间、现象与本质之间的因果联系。此类选择题有两种形式:一类是由因索果, 题干与题肢之间的关联词通常是“因此”“所以”“其结果是”等, 正确的观点必须是题干所述事件产生的结果;另一类是据果探因, 题干与题肢之间的关联词一般是“这是因为”“是由于”“原因是”等, 正确的观点必须是引发题干所述事件的原因。解题时, 首先要认真阅读题干, 理解其内涵, 其次要仔细阅读题肢, 找出与题干存在因果联系的选项, 看看是否因果倒置。

【典型例题】

(2015·新课标全国Ⅱ) 在我国, 煤炭是电力生产的主要原料。 煤炭价格从2011 年约850元/吨大幅度下降到2014 年底约500 元/吨, 有人据此建议下降电力价格。能支持其建议的恰当理由是

A.电力产能过剩, 出现供过于求的情况

B.电力是生活必需品, 低价有利于社会稳定

C.电力价格与其生产成本的变化方向应当一致

D.电力与煤炭是互补品, 二者价格变化方向应当一致

解析:煤炭降价, 意味着电力的生产成本降低, C正确。A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且不符合现实情况。符合价值规律的价格下降, 有利于社会稳定, B因果倒置, 不是降价的理由。电力与煤炭不是互补商品, D错误。

答案:C

【强化训练】

1.近年来, 在国学越来越受追捧的同时, “伪国学”也大行其道, 不光是一些不法分子打着学国学的旗号谋利, 一些正规的国学班也良莠不齐, 所传授的内容陈腐落后。国学培训陷入良莠不齐的原因是

A.国家大力发展多层次、多样化的大众文化

B.人民群众抵御不良文化的能力不断提高

C.个别办学单位过分追求经济效益, 忽视社会效益

D.文化生活越繁荣, 越需要政府加强管理和引导

2.在世界经济缓慢复苏背景下, 原有的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并没有得到明显改善, 国别分化反而进一步加剧,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发展不平衡的矛盾尤为突出, 对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十分深刻。经济上的国别分化加剧, 其原因是

A.国家间的发展程度不同

B.国际贸易摩擦不断加大

C.国际经济秩序不合理

D.国家间加强经济合作

答案:1.C 2.C

误区8:同义反复

【误区分析】

在选择题中, 有的备选观点不是回答题干规定的问题, 而是对题干内容的重复或变相重复, 答了等于没有答。从表面上看, 这类观点是紧紧围绕题干的内容来设置的, 与题干内容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考生稍不仔细辨析, 就会错选。解答这类试题, 要注意将备选观点和题干逐一比较, 从本质上理解它们的关系。

【典型例题】

(2015·上海) 邓小平说, 改革开放中许许多多的东西, 都是群众在实践中提出来的……绝不是一个人脑筋就可以钻出什么新东西来。因为

A.人民群众的意愿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

B.人民群众是社会改革的参与者

C.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改革的归宿

D.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推动者

解析:一切工作要从实际出发, A是唯心主义观点。B是“群众在实践中提出来”的变相重复。C观点正确, 但不能是人民参与改革开放的原因。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主体, D正确。

答案:D

【强化训练】

1.经国务院批准, 自2015年9月8日起, 财政部、税务总局和证监会对上市公司股息红利所得差别化个人所得税政策进行了适当调整, 对持股1年以上的投资者加大了税收优惠力度。实施差别化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旨在

A.降低股票市场投资风险

B.鼓励普通民众投资股票

C.培育长期价值投资理念

D.降低股票投资者的税负

2.据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数据显示, 2015年上半年我国居民存款增加11.09万亿元, 相比去年同期少增加3756亿元。可能造成这一经济现象的原因有

(1) 选择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的居民逐渐增加 (2) 央行数次上调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 (3) 政府着力增强消费意愿, 改善消费环境 (4) 我国城乡居民存款储蓄的增幅收窄

A. (1) (2) B. (2) (4)

C. (3) (4) D. (1) (3)

上一篇:《文心》下一篇:多参数传感器